人民軍隊的壯麗頌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人民軍隊的壯麗頌歌

——贊革命樣板戲
海政文工團 紅文 海文
1969年7月30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親手締造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古今中外舉世無雙的新型人民軍隊。這支軍隊,是中國革命武裝奪取政權時期進行人民戰爭的主力軍,是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無產階級專政的堅強柱石。

文藝作品要不要歌頌人民軍隊,怎樣反映人民軍隊,在這個問題上存在着兩條路線的尖銳鬥爭。在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文藝黑線的統治下,文藝界的一小撮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拋出了反「題材決定」論,「離經叛道」論,反「火藥味」論等等反動謬論,炮製了《紅日》、《兵臨城下》、《逆風千里》等一大批毒草作品,對人民軍隊進行肆無忌憚的歪曲和醜化,妄圖腐蝕和瓦解人民軍隊,動搖無產階級專政的堅強柱石。

在敬愛的江青同志培育的革命樣板戲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偉大形象,得到了最熱情的歌頌,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現。這是對反革命修正主義文藝黑線最有力的回擊。革命樣板戲以飽滿的政治激情,高超的藝術手段,從各個革命歷史階段,深刻地展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光輝戰鬥歷程,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人民軍隊指戰員的英雄形象。甘灑熱血寫春秋的以少劍波、楊子榮為代表的解放軍追剿隊,革命氣節凌雲霄的洪常青率領的紅色娘子軍連,革命鬥志堅如磐石的郭建光領導的新四軍戰士,赤膽紅心的偵察英雄楊偉才率領的志願軍尖刀班,都是人民軍隊的光輝典型。革命樣板戲以極其鮮明的形象表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是用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隊伍,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隊伍,是具有高度階級覺悟和高度組織紀律性的隊伍,是一支所向無敵的隊伍。

[編輯]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是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關於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學說的一個根本問題。

林副主席在「九大」的政治報告中指出:「中國革命的勝利是打出來的。」這一精闢論斷,是對中國革命歷史的高度概括,是對革命的槍桿子的高度讚揚,是對中國人民和人民軍隊的高度評價。

革命樣板戲遵照毛主席「突出武裝鬥爭的作用,強調武裝的革命消滅武裝的反革命」的指示,充分展示了革命的槍桿子的威力。解放軍智取威虎山,紅色娘子軍解放椰林寨,新四軍收復沙家浜,志願軍奇襲白虎團,都是槍桿子打出來的勝利。在不同的情況下,對不同的敵人,或智取,或奇襲,或包圍合擊,都是戰爭解決問題。《沙家浜》裡的十八名傷病員在隱蔽養傷期間,「日夜盼望身健壯,為的是早早回前方!」人民群眾掩護傷病員,也為的是戰士們傷愈後「身強力壯跨戰馬」。地下聯絡員阿慶嫂冒着風險與敵人周旋,也是為的能「將群醜一鼓聚殲」。一切為着「打」,一切圍繞着「打」,一切為着最後消滅日、蔣、汪合流的胡傳葵。

毒草影片《兵臨城下》卻背道而馳,處心積慮地取消槍桿子的作用。它突出的不是「打」,而是「說」,不是槍桿子的威力,而是「嘴皮子」的「魔力」。在我十萬大軍壓境,敵軍已成瓮中鱉的形勢下,作為我軍代表的姜部長去做瓦解敵軍的工作,本應揭露敵人的罪惡,指以利害,示以出路,敦促敵人投降。可是,這位姜部長卻毫無革命原則,他低三下四地去迎合敵人,卑躬屈膝地去討好敵人。就這樣,不是靠我軍的槍桿子,而是靠姜部長的「舌尖子」,敵人突然「明智」了,毅然「起義」了。影片竭力宣揚:革命的勝利不是打出來的,而是由於敵人的「大徹大悟」。這是對革命歷史的恣意篡改,這是對我軍的惡毒攻擊。

毛主席教導我們:「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的宗旨。」 對待人民群眾採取什麼態度,是保護,還是鎮壓?這是區別軍隊性質的標誌。從來的專政都是階級的專政,只是不同的階級,實行不同的專政而已。不論是南霸天、座山雕、胡傳葵,還是蔣介石匪幫、美帝國主義強盜,對人民群眾都是燒殺搶掠、血腥鎮壓。「自古來兵匪一家欺壓百姓。」——夾皮溝的李勇奇的話,說出了千百年來勞動人民對一切反動軍隊的滿腔仇恨。

只有來自人民、為着解放人民的人民軍隊,才能夠和勞動人民血肉相連,軍民一家魚水情深。「普天下被壓迫的人民都有一本血淚賬」,楊子榮、吳清華、楊偉才……這些英勇的革命戰士,也都和李勇奇一樣:「多少仇來多少恨,點點滴滴記在心。」為了勞動人民翻身解放,他們「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的紅旗掛兩邊」,「願紅旗五洲四海齊招展」,「為解放全人類南征北戰」。

緊密地依靠群眾,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這是我軍戰無不勝的根本原因。

只有這種一心為人民的人民軍隊,才能夠「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撲上前。」為了「砸碎千年鐵鎖鏈,為人民開出萬代幸福泉」,楊子榮隻身入虎穴,明知征途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只有一心為人民的人民軍隊,才能夠胸懷祖國、放眼世界,遵照毛主席「已經獲得革命勝利的人民,應該援助正在爭取解放的人民的鬥爭,這是我們的國際主義的義務」這個偉大教導,端槍躍馬,跨過鴨綠江,和朝鮮人民並肩戰鬥,打敗美國野心狼。

也只有這種一心為人民的人民軍隊,才能進行偉大的人民戰爭。打仗為人民,也依靠人民打仗;軍隊擔負着宣傳群眾、動員群眾、組織群眾的光榮使命,人民群眾對軍隊「擒龍跟你下大海,打虎隨你上高山」,形成真正的銅牆鐵壁。而人民的敵人,不論是日寇、蔣匪,還是武裝到牙齒的美帝國主義,都是色厲內荏的紙老虎,一時間張牙舞爪,到頭來都免不了滅頂之災。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一切所有號稱強大的反動派統統不過是紙老虎。原因是他們脫離人民。」

毛主席教導我們:「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這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是人民軍隊鋼鐵意志的集中表現,是人民軍隊所向無敵的強大精神武器。

革命樣板戲生動地反映了我人民軍隊迎着時代的革命風暴,踏遍祖國的萬水千山,英勇戰鬥的精神風貌,他們以革命戰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徹底革命精神所創建的光輝業績,繪成了一幅幅「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宏偉圖景。他們在極端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挺然屹立傲蒼穹」,「蓬勃旺盛,倔強崢嶸」;他們面對碉堡林立,刀叢劍樹的頑匪巢穴,千難萬險只等閒;他們敢於插入武裝到牙齒的美李軍心臟,「為革命為人民忠心赤膽,粉身碎骨也心甘」……。他們一個個都是「心紅紅似火,志堅堅如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漢。正是這樣無私、無畏的戰士所組成的人民軍隊,才能攻無不克,所向披靡,什麼人間奇蹟都可以創造出來。

在革命的征途中,一往無前,視死如歸,這是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英雄本色;貪生怕死,出賣靈魂,這是修正主義無恥叛徒的醜惡嘴臉。

革命樣板戲《紅色娘子軍》中的黨代表洪常青,為了掩護主力部隊安全轉移,率領小分隊英勇承擔了最艱難、最危險的阻擊任務。在激烈的戰鬥中,他始終站在最前列,以壓倒一切敵人的大無畏精神,勝利地完成了戰鬥任務。隨後他又主動留下,掩護小分隊安全撤離,浴血奮戰直到他最後一個人。在敵人陰森森的刑場上,他臉不變色心不跳,大義凜然,威武不屈,以那鎖不住的無產階級徹底革命精神,壓倒了幾十個手持刀槍的頑敵,粉碎了南霸天的陰謀,宣判了反動派的死刑。「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正是英雄們這種崇高的革命精神,鼓舞着千百萬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革命;正是無數先烈前仆後繼、英勇犧牲,才換來了今天這個紅彤彤的人民江山。

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革命戰士面前,蘇修毒草影片《一個人的遭遇》中所標榜的索科洛夫那種「英雄」,顯得何等醜惡、無恥!這個所謂的「紅軍戰士」被俘後,為了活命,馴服地為敵人效勞,德國法西斯營長賞他一杯酒,他馬上說:「謝謝您的招待」。敵人賞賜他一點麵包渣,他感激涕零,捧着跑回營棚,給同夥平分,「連一粒麵包屑都計算到了」。之後,他竟公然去為德國法西斯少校開汽車,甚至象狗一樣啃起法西斯主子扔出來的雞骨頭……。夠了,夠了!這是什麼「英雄」,分明是一隻斷了脊梁骨的癩皮狗,地地道道的無恥叛徒。影片給這種屈膝投降的懦夫,披上一件「英雄」的外衣,無非是為了推銷赫魯曉夫的「要是丟了腦袋,原則還有什麼好處呢」的反動謬論,為蘇修叛徒集團出賣蘇聯人民,出賣世界革命製造輿論。

毛主席教導我們:「這個軍隊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所有參加這個軍隊的人,都具有自覺的紀律」。自覺的紀律,來自革命戰士對毛主席、對毛澤東思想、對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無限忠誠;自覺的紀律,是建立在革命戰士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基礎上的;自覺的紀律,是黨對革命戰士不斷進行政治教育,提高階級覺悟,在鬥爭實踐中培養起來的。

革命樣板戲突出地表現了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人民軍隊,具有一聲令下動則如排山倒海,靜則如幽谷林立的鐵的紀律。他們在敵人瘋狂「掃蕩」,同上級失去聯繫的情況下,自覺遵守紀律,「察全局,等指示,堅守待命,緊握手中槍」;他們在「敵情驟變事緊急,一發之際關全局」的緊要關頭,能夠自覺行動,堅決完成上級所交給的戰鬥任務;他們為了保證執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穿林海跨雪原,耐心地發動廣大群眾,「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革命樣板戲形象地告訴人們:革命紀律是集中統一的保證,是克敵制勝的法寶。

「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在《紅色娘子軍》中,剛剛來部隊的吳清華,在一次深入南霸天老巢「裡應外合」的戰鬥中,抑制不住滿腔的怒火,擅自開槍,打傷了南霸天,過早地暴露了戰鬥信號。由於吳清華違犯了革命紀律,致使南霸天從地洞中潛逃了,這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娘子軍連的黨代表,及時對部隊進行了政治教育,使吳清華懂得了鬧革命不是為了報私仇,而是為了天下勞苦人民的解放,懂得了「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後地解放無產階級自己」的偉大真理,成為一個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具有高度責任感,自覺遵守革命紀律的優秀戰士。最後,她同戰友們一起勝利地解放了椰林寨,打死了南霸天。而在毒草影片《紅日》中,我軍卻被醜化成一群沒有政治、沒有靈魂、沒有紀律的「烏合之眾」。連長石東根打了敗仗「訓」戰士,打了勝仗發酒瘋,繳獲了東西不上交,直接破壞革命紀律。在毒草影片《逆風千里》中,我軍被醜化成吊兒郎當,毫無組織性紀律性的「散兵游勇」。戰士紀鵬飛在關鍵時刻上了敵人的當,違犯紀律擅離崗位,讓敵師長與敵飛機聯繫的陰謀得逞,造成嚴重的損失。相反,卻把被俘的敵人寫得威風凜凜,很有「組織紀律」。真是顛倒黑白,惡毒透頂!

革命樣板戲以鮮明的無產階級立場,飽滿的革命激情,高度的藝術概括,完美地創造了人民軍隊的英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人民軍隊的本質,形象地表現了林副主席所深刻闡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是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隊伍,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隊伍,因而是戰無不勝的隊伍」這一真理。

[編輯]

革命樣板戲用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按照「文藝作品中反映出來的生活卻可以而且應該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帶普遍性」的原則,深刻地概括了人民軍隊的優秀品質,完美地塑造了人民軍隊的英雄形象。他們有着最崇高的革命理想,最壯闊的革命胸懷,最堅強的革命鬥志,最徹底的革命精神,頂天立地,氣壯山河。革命樣板戲在表現人民軍隊的英雄形象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正確地處理了人民軍隊和階級敵人的關係,是革命樣板戲塑造人民軍隊英雄形象的一個主要特點。「兩軍陣前顯英雄」。革命的文藝作品在表現人民軍隊和階級敵人的關係時,一定要把人民軍隊放在主導的地位,長革命人民的志氣,滅反動派的威風。描寫和刻畫敵人的目的,是為了顯示和樹立人民軍隊的英雄形象,是為了揭露敵人不甘心滅亡的階級本性,外強中乾的紙老虎本質。在這方面,革命樣板戲為我們作出了光輝的榜樣。

《智取威虎山》中「打進匪窟」一場,楊子榮隻身入虎穴,從人數講,楊子榮是孤身一人,從處境講,楊子榮處於被盤詢的「溜子」地位。但是,楊子榮憑着人民戰士的大智大勇,把敵人搞得團團轉,每一個回合,都是楊子榮占上風,每一場鬥爭,都是楊子榮壓倒了敵人。最後,楊子榮高高屹立在正中,光彩煥發,倔強崢嶸,而座山雕頑匪一個個點頭哈腰,醜態畢露。是楊子榮圍着座山雕轉,還是座山雕圍着楊子榮轉?說到底,誰圍着誰轉,就是為誰樹碑立傳的問題,是歌頌誰反對誰的問題。《智取威虎山》大長了革命人民的志氣,大滅了階級敵人的威風。反動影片《逆風千里》卻與此相反,它把押送俘虜的我軍戰士寫得委靡不振,倉皇失措,把那一夥俘虜則寫得神氣活現,威武不屈。敵人略施小計打翻一碗雞蛋湯,就把我軍哨兵調離崗位。敵人讓我們進葫蘆套子,我軍就乖乖地往裡鑽。敵人處處牽着我軍鼻子走,我軍處處圍着敵人打轉轉。編導者就是這樣惡毒醜化人民軍隊,處心積慮地為被打倒的反動階級樹碑立傳的。

革命樣板戲塑造人民軍隊英雄形象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正確地處理了人民軍隊和人民群眾的關係。革命的英雄是人民群眾的代表,他們為人民而英勇奮鬥,他們和群眾有血肉的聯繫。革命樣板戲中的人民軍隊的英雄形象,不論是進入深山老林剿匪的楊子榮、少劍波,或者是戰鬥在陽澄湖畔的郭建光……,他們都不是在群眾之外或者在群眾之上的什麼「豪傑」,而是在群眾之中的英雄。他們的英雄業績是在群眾的支持下創造出來的。

《沙家浜》以感人的情節,生動地展示了人民軍隊的英雄形象和人民群眾之間的這種魚水般的關係。以郭建光為首的十八名新四軍傷病員,所以能夠堅持在蘆盪,所以能夠奇襲沙家浜,所以能夠活捉胡傳葵,就是由於他們有沙奶奶、七龍這樣的革命群眾的支持。英雄的沙奶奶,她熱愛人民的子弟兵,「待同志親如一家」;她不怕日寇漢奸,「縱然把我千刀萬剮也無妨!」這個頂天立地的群眾的形象,和人民軍隊的英雄形象郭建光,在《沙家浜》中,猶如牡丹綠葉,相得益彰!與此相反,毒草影片《紅日》的編導者卻惡毒地歪曲人民軍隊和人民群眾的關係。部隊上前線,群眾拖後腿,哭哭啼啼,怨聲載道。張大叔對連長石東根說:「要能幫助我們上大秋該多好!」石東根冷嘲熱諷地回了一句:「我們要在這兒落戶了!」一個對群眾漠不關心,麻木不仁,一個看中部隊的勞力,希望多為自己幹些農活。一問一答,既醜化了群眾又歪曲了軍隊。

革命樣板戲塑造人民軍隊英雄形象的又一個特點,就是:既集中地突出了光輝的英雄人物,又把這些英雄人物的英雄行為,同廣大戰士的智慧、勇敢和頑強鬥爭精神緊緊地聯繫在一起。這些英雄人物所以能象青松一樣鬱鬱蔥蔥傲立蒼穹,就是因為他們集中了千千萬萬革命戰士的智慧和勇敢,他們是千千萬萬革命戰士的傑出代表。

楊子榮是一個威鎮敵巢的孤膽英雄。他「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屢建勳勞」,「他多次憑機智深入敵區搜集情報」。但是,《智取威虎山》在表現楊子榮隻身打入匪窟,配合追剿隊勝利削平威虎山的整個過程中,並沒有把他寫成脫離群眾的傳奇式的人物,而是時時刻刻都把楊子榮的機智果敢行動同廣大戰士聯結在一起。楊子榮想出的「智取」計策,同戰士們在「諸葛亮會」上的討論「英雄所見略同」,是「不謀而合」;支委會上同志們的千叮嚀萬囑咐,使隻身戰鬥在匪窟的楊子榮充滿了信心和力量。因此,他「雖然是隻身把龍潭虎穴闖,千百萬階級弟兄猶如在身旁。」在場次安排上,《智取威虎山》也作了精心的處理。楊子榮「打虎上山」隻身闖入匪穴後,緊接着就是少劍波率領追剿隊進駐夾皮溝「發動群眾」,展開了轟轟烈烈的群眾鬥爭場面,使人們強烈地感到楊子榮在威虎山上的戰鬥有強大的後盾;當匪徒欒平趁小火車被炸逃走後,少劍波立即決定提前行動,以免給楊子榮造成危險。所有這些描寫,都使孤膽英雄楊子榮的孤膽,完全建立在群威群膽的基礎上。

革命樣板戲成功地貫徹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的方針。為了塑造人民軍隊的英雄形象,革命樣板戲批判地繼承和創造性地革新了傳統的藝術形式,賦予了這些形式——如京劇唱腔和舞蹈等以特殊強烈的戰鬥性,從而把一個個英雄戰士,一支支英雄隊伍,表現得生龍活虎,光彩奪目。

楊子榮深入虎穴制服了座山雕以後,滿懷壯志,舉酒高歌,激昂慷慨地唱出了「甘灑熱血寫春秋」一段唱腔。這段震人心弦的唱腔,猶如急促高亢的衝鋒號角,宣布了這群亡命之徒必然要滅亡的命運;猶如震天的鑼鼓,充分表現了楊子榮的革命雄心和威壓群匪的英雄氣概。這段雄壯挺拔的唱腔,連同楊子榮的高大形象一起,給了我們強烈的鼓舞。

十八個傷病員堅持在暴風雨的蘆盪里,他們面對霹靂閃電,滾滾浪濤,同聲唱出了「八千里風暴吹不倒,九千個雷霆也難轟」的戰鬥進行曲。這段充滿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的合唱,強烈地表現了十八個勇士蔑視困難的革命氣魄和戰勝困難的堅強信心。這段威武雄壯的合唱,使人感到好象是響徹在蘆盪里的滾滾春雷,它蓋過天上的風吼雷鳴,預示着勝利的明天即將到來。

追剿隊在插向威虎山的途中,疾馳在風雪迷漫的林海里,飛躍在群山峻岭上,猶如雄鷹飛翔,駿馬奔馳,排山倒海,氣勢浩蕩。這些從實際戰鬥生活提煉出來的滑雪、攀山、越嶺等等具有強烈戰鬥性的舞蹈動作,充分表現了人民戰士奮勇殺敵、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

十八個勇士奔襲沙家浜,他們輕捷而有力的步伐,他們機警而沉穩的身段,他們雄壯而整齊的隊伍,他們一時行進、一時隱蔽、一時翻山、一時涉水的隊形變化,象一幅又一幅色彩瑰麗、振奮人心的革命油畫,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人民戰士是具有高度的機智、勇敢和高度的組織紀律性的工農子弟兵。

革命樣板戲滿腔熱情地歌頌了偉大統帥毛主席親手締造、林副主席直接指揮的人民軍隊,塑造了為革命不怕苦,不怕死,頂天立地的人民軍隊的光輝形象,為革命文藝塑造人民軍隊樹立了最光輝的典範。革命樣板戲是人民軍隊的壯麗頌歌。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