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仁显王后传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仁显王后传
作者:宫女

骊兴闵氏,仁显王后之本贯也。乃行兵曹判书驿阳府院君遁村之女,领议政宋同春先生之外孙。其母宋氏梦奇异之兆,遂于正美四月二十三日诞后。是夜红光照耀,异香满室,父母以为异,莫能以言表。

仁显王后闵氏的本贯是骊兴,她是行兵曹判书驿阳府院君遁村的女儿,是领议政宋同春先生的外孙。其母亲宋氏梦见奇异的梦,生于正美四月二十三日。产房中香气缭绕,很长时间没有散去,父母对此感到奇异,无法用语言表达。

后生而卓越不群,花颜月姿,容仪炳焕,肤白若玉,古今罕匹。兼之聪颖过人,如众之师,而意趣不彰,悠然自得。

小的时候,她就卓越非凡,如同花月般艳丽,容颜光彩耀目,肤色如白玉般洁白,古今少有比之者。她聪慧过人,如同百姓的老师,而不显露心意,悠然自得。

居家静穆,不以笔墨为戏。父母叔辈,宠爱过常,近亲远戚,咸叹异焉。自幼无人不敬,声名于世。

他虽然安静地待在家中,但并不拿笔写字,父母和叔叔们对他的爱超过了常人,近亲和远方的亲戚都为他感到惊讶和赞叹。自生下来,就没有谁不尊敬他,名声在世间传扬。

每于晦日红光耀之,众皆以为贵人,心念其言教,兢兢以告。其家素秉严慈,懿德笃爱于后,倍于他儿,每常谆谆教之曰:“水至清澈则灵现,人至精明恐致祸。”

常常在三十的红日照耀下,大家预感他会成为高贵的人,同时在心中默想着他的教诲,认真地告诫。他的家庭秉持严肃仁爱的态度,用高尚的性格去爱他,比任何孩子都要更多,每次都对他说:“水清澈到极点时,神灵就会显现,因此,如果过于精致聪明,恐怕会带来灾难。”

故时时训示不怠。后通达事理,毋忘祖德,孝思事亲,尽心以侍圣母。外祖宋东春先生惜之,遂将后置于左右,常与言曰:“贤人之德犹在焉。”

就这样,他们一直告诫他。通达事理地孝敬父母,岁月绵长中也延续了祖辈的传统,以孝道尽心奉养老母,外祖父东春先生觉得痛惜,所以把你带到身边,时常说:“贤人的德行依旧存在。”

故其学贯内外,通达经义,以自幼失怙,竭心尽孝,奉以为训。虽禀质未全,犹未可谓无益矣。若论时艰困厄之际、及孤苦无依之境,先贤之德,存乎于心而不在外。此明识传承,岂非圣人之德乎?

因此在内外学问中又通达经学,并在孤苦无依中尽心竭力以示孝道且以此为教训。虽然天生才智不足,但不可认为此举毫无价值,而谈及时艰处境及孤苦无依的处境下,先贤的德行在于心性而非外形,这样的明识与传承不就是圣人的品德吗?

庚申之岁,仁庆王后薨,王妃之位悬缺,国君深以为忧,遂下密旨求贤德望族之女有德才兼备者为继。

庚申年的仁庆王后去世,因此朝中王妃之位悬空,国君对此感到忧虑,于是传下密令,请求寻觅德才兼备的贤德之人家公子以此德行为后继者。

“国母乃万民之福也,今兵判闵氏之女品行卓绝,素已悉知。请省繁文,速备嘉礼,以成大婚。”

“国母是万民的幸福,现今兵判闵某的女儿品行卓越,我已经知道这些。盼望传的繁杂请求停止并彻底完成大婚。”

大臣戴烈向国王呈递备忘录,国王让询问详细情况。闵公遵从并马上禀报,极其敬仰之心。言辞非常恳切,国王调整措施,不允许他,数次上奏,反而责备闵公不敬国体。结果失去信任,遭遇不归路,兄弟姐妹皆依靠众王天佑。

银子隐藏不住眼泪决然掉落,就无法抑制。

中使和宫女送走后,抚慰御医,带回本宫。宫女接受上命后,拜见大妃,惊讶而慌张地对夫人说:

"宫女因蒙天恩,入宫中侍奉三代王的德行,开了眼界,已经八十多岁了,但这样光辉的德行还是首次目睹,这对国家和万民来说是莫大的幸福,宫女能长期侍奉已是荣耀。"

夫人虽不敢当,但依然恭敬地答话,担当这份礼节兼具情义的使命。尚宫感叹,进入宫中向本宫说明,大妃大为喜悦,盼望选择良辰吉日举办仪式,并抱怨耽搁。

吉日一到,民工们为庆祝做准备。

哇 时代的礼节在讨论上达到二十岁。多次用威仪进入别宫,登上高处,转达红色的脸庞,后来促成盛大的相互关系,亲自封锁黄金宴会,回宫时突然不同于皇太子的结婚仪式和大典。凤凰旗帜和黄金节日以及所有官员们站立着,高雅的宫女撑起七宝美丽的台阶,行列到可的大街,香味隐隐,乐声悠扬,庄严豪华的气氛无法赞美。

敬酒时,眼睛闪烁,性德表现在外表上,灿烂的光辉如同明月照在秋天天空,安静而明亮的光彩是龙殿之名,由于金殿的显赫色彩和天堂宝物。

像是未能捕捉雨与香气,宫中寂静,羿风和鸣,内在荣耀显赫。

这一天,册封王妃升上宝座,接受妃嫔公主和三百宫女的朝拜,这时天气明媚,和风徐来,上空祥云缭绕,仿佛见证太平王后的册封。民心悦服,千万人心欢畅。

凭礼即位,孝养大妃,特别显露出性格仁孝,慈悲温柔,接受上位治理国家,以德行引导人民,和善祥和。教诲妃宫女,以恩惠行事,率内朝亲不疏远。

故人爱你如同春天的花园,万物仿佛在复苏。行为规范和法律就像严肃而庄重的禁令,我不敢仰望。不知道谁在感叹您美好的品德,即使过去也依旧熟悉。您入宫已经三年,教育和关怀使春意盎然,两边的太妃非常关心国家的福祉,崇敬您,中外上下都佩服。梁大妃向吴淑仪降旨,赞美中宫的贤德,布置中宫,并对夫妇大为赏识,恩情浩大,民众从来没有不欣喜的。

癸亥年冬天,国王因为多次患病而身体不适而去世,病情严重,过度忧虑,昼夜不安。

无任何地方不承担责任和没有付出努力, 大妃思虑重重,与百姓们共同过着艰辛的生活后,清晨在冷水中沐浴,聚集后院的祭坛,亲自在深夜默默祈愿。担心大妃的宝体受损,勤于祈祷保重身体。全身心的祈祷,诚恳请求天地的帮助。最终,上天感动,于寂静中伸出援手,帮助恢复平静,臣民们的敬仰无可估量。

大妃因长期操劳,不顾身心的劳累,最终宝体羸弱,呻吟在卧床。情况逐渐恶化,君上心中犹如在火焰中煎熬,无昼夜询问病情,甚至无法抑制悲痛而泣不成声。

神灵显赫,宗庙祀职之祈愿虽启,刑狱广赦,罪人尽释,百般医理,详尽施用,医药精心策划,然未见灵效,上与臣民无尽哀恸,混乱无序。

腊月某日寅时,在昌庆宫徽庆殿驾崩,享年春秋四十二岁。臣民惶惶,宫中忙乱,哭声震天,上与臣民最是哀痛,极度哀恸,三年不出宫中,臣民为其孝心无不叹服。三年过后,迁殡,仍对上与臣民深感哀痛。

宫人张氏以侍婢身份参与后宫,被封为禧嫔,奸邪妄作,苛刻无道,迎合君王之意,君王极为宠爱她。

戊辰年正月,君王几乎到了三十岁,担心尚未见到有子嗣的景象。后宫忧虑深思,天天劝君王纳贤良之后宫以展望未来。开始时,君王未曾同意,但随着每日建议,期待一位生子的女性,并恳切告知不可轻视传宗接代之重任。后宫的诚心与柔和之言语,品德高尚。君王感动惊叹,下令选贤后宫。听命于此的英安公主感到惊讶,遂同姑母与长公主朝见君王和王后,因此中宫的春秋尚盛。

生产物等待着,后宫事务不能够轻视,恳切地请求坐在左边的,安静地静静地说道:

"我德行不佳,悬挂在职位上,无论昼夜都在思虑仰慕,上上下下的品德是否无法达到呢?因此忧虑,我的德行无法达到,怎么能不忧虑呢?"

恩波的安静已经显著,内外和谐,公主们感激不已,不再冒犯,互相称赞品德,大王大妃爱重也没有迟疑。

后来选择金氏为后宫的侍者,宽容地对待,用恩惠照顾,德泽像太阳一样温暖。宫中忆及他的德行以及圣王的品行,虽无不感叹赞赏,但厄运不断,未来的命运如苍穹般不可预定,昔日红颜薄命和圣人的困厄皆无法以人力改变。因此每个人都会怀疑天道。

在无尽之秋的八月,仁祖大王妃在昌庆宫内殿驾崩,国君为之哀恸,早夕多日悲痛过度。

同年冬十月,禧嫔首次诞下王子,事情的经过不可言述,国君对此爱怜超过常人,禧嫔被厚待,若其身在,焉能称扬其荣耀。忽然间,轻狂之意与放纵之心如燎原之火,终究辜负了中宫殿的圣德。

她用色在一国中受到称赞并广受人望,后来权力集中,逐渐得到激赏并接近他,篡夺皇位的野心更加深重,想要寻找机会来图谋篡位,她说:

“杀掉新生的皇子。”

并且又说:

“除掉王妃。”

图谋国母极其无耻,毫无禁忌,用恶毒的密谋下达命令,使计谋出口,献出计策,让国王看到并相信为止,从古至今,还从未帮助过不正直的恶人。传中恶毒的言论逐渐盛行,君主渐渐心生疑虑,完全排挤掉忠诚的王妃,上位以狡诈的方式迎合天意,并与王子成为共谋者,权力渐长。

主上逐渐偏颇,或不能分辨黑白,昔日严正的性情竟然改变,贤人君子不被任用,奸臣狡诈者反而被重用。朝廷深感疑虑,忧愁不已。有识之士预见大变将至,因有国王堂皇之气象,故忍受而不作声,不敢任意伤害彼国。未消沉数德之性,行于己身。遇到妻子庚年去世,痛不欲生,哀伤而不感于一。随尽治丧,回绝美肴,不停止悲痛。而国王因心意有所决定,不加以发布,民间谣言四起,指谓将废弃中殿。

然后十月二十三日是中国的节日。在每个宫殿和内宫中奉上贡品,主上摆设祭坛并退还所有食物,召见大臣和二品以上的官员,并告知废妃之事。左承旨李时万屡次劝阻不可行,主上非常愤怒,将李时万罢免。又因朴寿璨力劝主上撤销某事,主上更加愤怒,要追查到底,致使几十位大臣在变动中的安排出现问题,又发布备忘录,朝廷震惊,在短时间内调整政策,但这种措辞和实情并不一致。

事发后,在朝的官吏和重要亲戚们遣责,称其学问道德低于朝廷标准,声望高企且名声传遍四海之事后

由于不能进宫处理事务,事情变得混乱,因而计划抓住机会。深感荣幸,进行测评,消除对宁造判使民同的罪状,处理大司宪的建议,清除非正义,奸臣的谗言盛行以迎合皇上的意图,坏运气阻碍了君臣的视线,忠臣的谏言因此而无效果。

差使应教朴太宝被革职,但担心皇帝的失德,并且对于另一位重臣的盛德感到遗憾,与众多被革职的官员联合,为了挽救重臣而写信给判使吴斗仁及参判李时化,朴太宝则成为应教后名列其中。

如果国君的后妃去世,必须承续祖宗的传统,让所有乡里的百姓称颂并热爱她,把她当作万世的榜样,这样才能成为天下人的榜样;治理国家要根据三纲五常这样重要的法律,不能随心所欲。要做一些不能轻易放弃的事情,因此百姓的期待是无法轻轻敷衍的。圣人在制定法律时特别重视丧孝,设定三年哀悼期,并在典籍中提到“悼丧三年,不要轻言放弃”,因此,作为王妃的贵人应该与王子一起守丧三年,而如今已是大王大妃服丧期结束的日子。尽管有时候难免有失误,但不能因此而改变礼节,更不要说我没有看到任何犯下大错的迹象。

有人说道:“父母的慈爱,即使是禽兽也会尊敬,因此请您体察天命,重视王妃的地位。”天下至高无上的孝心怎么会违背伦理常道,怎么会实行这样的失德行为呢。希望殿下考虑千秋大业,端正人伦,安抚百姓,难道这不是宗室和生民的福分吗?愿殿下寻求解决之道。”

上看到奏折,大为震怒,立刻亲自处理案件,抓了三个人严厉审问。

“你们竟敢通过文书诽谤强化君父道理,其罪状是否已经触犯法律。再次怀有忠义之心,居然支持废妃。

于是三人终究不屈服,表明他们的正心直言。国王听后,命令士兵施以杖刑,用木棍狠狠抽打他们。鲜血四溅,痛苦难忍。他们忍受不住如此酷刑,低下了头,但无法发出任何声响。惟有朴太保(秘书)仍觉神清气爽,口中不住说着秋天般坦荡的话,无畏惧于酷刑,依旧坚然道:

“君王您违背了美德,而我不敢直言,随从您残酷的命令,致使无辜的国母被废弃,这是千古罕见的大逆不道的行为。

如果有生命在先,即使没有罪,父亲实德无知,母亲无罪,又为何不救呢?

上位者极度愤怒,抽出长枪刺过去,旁边的人无法接近,皮肉被撕开,骨节暴露,鲜血从袍子下流出,仍然面色不改,半点也不屈服。直到天黑也没有停止审问,上位者坐下又站起来,叱责道:

“此人是邪恶的毒物。快去用火刑炙烤吧。”

于是点亮庭院的火,对他实行火刑,气味弥漫于天地间,地面上满是褐色的血,周围看的人都震惊不已,掩面而泣,无法止住眼泪,把左右的人都吓得不知如何是好。仿佛被严冬的寒冷击倒,心胸宽广且刚正不阿的模样真是令人敬佩。忠心耿耿,怎能摆脱奸人的诬陷呢。此刻已形同枯槁,手足无力,君王怜惜地看着他,心中充满慈悲。然而日夜操劳,身心俱疲,因此觉得痛苦难忍,于是命令承旨说:

“你去,传令他们将此人善待,但要关押。”

承旨遵命,将他拉下去,叱责道:

“为何冒犯圣上,使其如此模样,令圣上夜不能寐,忧心如焚呢?”

话未说完,心胸宽广且不悬之态,沉声说道:

“乱臣贼子只会浪费朝廷俸禄,欺瞒君主。”

美丽的名字充满了世间,千秋万世之后也仍将保留在金石之中,怎能说已经死去呢?然而,纵然是七十年也是生命的养成;父母都健在,极其悲惨地看到太后的死亡,长安的士人听了没有不哭泣的,即便是奸臣小人也叹息不已。

在此时,徽号辅元功上师之后,病情偶尔有所好转,周围的宫女听到这些话,都在大殿失声痛哭,进来说道徽号不变之色,垂泪叹道:“这也是天命,怪谁呢?你们务必保重身体。”

接着,安然不动。

九月初三,皇上亲自参加仪式,亲自在仪式中祈祷,书写祭文,以从前的规矩宣布,于是,祭文的大纲上写道: 某年某月某日,国王因悲痛之事,将王妃毋须再担心地宣布。有欢欣或疑虑,日夜交替之中,寡人心中荒乱,无法平静,天地茫茫,饮食乏味,似乎她是不可能回来的。逝者的痛苦与生者的悲痛相似,但寡人的极度悲痛和悠长哀痛在古今中或许是前所未有的。悲哉。王妃名门出身,接受兄长的教诲,学识出众,品德美好,宛如一颗璀璨宝玉,只是命运不济,寡人无能,六年来的守寡之苦,怎能忍心提及。希望此哀伤的时节安详宁静,动荡的世道也能继续延续平安。 德行更加评价为过失,幸亏现后的圣德。这是卓越的孝节和坚贞的美德在宫中无处不在。我原想着与道一起享受太平,但上天为什么急于夺走现后,让我无法再次依赖。痛惜啊,现后回到安宁之地时已经忘记了万岁,而我怎能忍受这漫长世界的悲伤呢?悲痛啊,现后的纯洁性格没有子女,与仁厚的德行无法享受长寿,上天真是无情。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足和无福,让上天愤怒,使我陷入无尽的遗憾。

时辰到了。仰望晴天,聆听并看到贤后的德行与仪容,虽然恍若可见但道路阻塞,已经过了多久的千年啊。寡人在过去多年中没有失德,现在猝然离去,仍感悲切,更何况想到顽人的过失和多年的辛苦,凄惨的遗憾如同光明一样长存。悼词繁琐,止于此。

读毕,群臣悲恸,公卿与众人无不感慨而流泪,左右侍臣都在号哭,不敢仰望。

嗣后的谥号为仁显王后,陵墓名为“明陵”在高阳。陵殿称为“景殿”,并命令大臣“以至诚监察陵域”,空出陵墓上方。

"请过几天再评论。"说着,选择了腊月初八日为合适的日子,这种精神是后代贤哲无论如何都无法比拟的。他淡然地面对灾祸,越发显得君子的品德,承受了不该有的摧残,天地之间怎会没有循环因果呢?贤人尚且难以享福,何况恶人怎能长命百岁呢?

慈善的张禧嫔在后来的病中只见了几次便借故不再探望,仿佛已知病无法医治,心中感到不安。她不称呼后者为中宫,而是称为闵氏。每日用巫师和法术祈祷,但终未能得如愿。崇她在离世时,大喜特喜,得意洋洋,立即拆除了灵堂。

为其施行多日,为之付出,却无意中不设防,令人与神祇有所妨碍,巫女和书生商议,于九月初七日行祭祀以解,仍是无法,只得留待此处。此事非人力所能为,如何是好。

国王于思妻之时,亦不思顾后宫,无暇于月下惆怅,于黎明时分感叹天命难违,众神皆所顾惜,国王长叹曰:

“寡人并非因未履夫妻之情而悲叹,乃是追思其德,至今未曾忘怀。”群臣也都感动慨叹。

九月初七日再临,秋气瑟瑟,初月朦胧,心中更加寂寥,对烛光照耀的龙楼倍感凄凉。

比闵氏难以承受,所愿为长女之命奏事,但愿陛下亲自判断是非,解决冤屈,望无事发生,以致宫中都能平安。

国王大为欢喜,拉住衣袖欲问之时却醒来,乃南柯一梦矣。宫灯辉煌,两旁侍从都站在外面,大为悲伤一阵痛哭,询问左右事由,已是初更时分。于是乘瑶台,断绝一切娱乐,命令左右不得进贡花朵,前往佑庙,这趟游行已有七八年,谁知何时陛下会来。

此日乃长宾祭祀,筵席摆设,正宫庆贺。水面下所有宫人都在争论贡献,谈论古话。新堂里的巫女们在施法时,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平台玉桥之间。宫女们惊慌失措,急忙迎接皇上,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皇上听到她们争论谁的功劳时,心中默然而不言,静静地观察着。宫女们想着,是不是因为喜嫔的生日,皇上才来这里,不在中宫,于是准备了酒席送上。然而皇上冷淡地喝着酒,遥遥望去,看到对面堂上的灯烛光已经渐渐黯淡。疑心顿起,推开门,走出清舍。对面的屏风挡住了视线,便命令移开,一位受惊的宫人不知所措,只得把它移开,墙上一副画作正露出。

那是个必然的事情。仔细观察后,发现果然是错综复杂的事情。所有东西都凌乱不堪,非常混乱。

“这是什么原因呢?”

虽然问了,但没有人能回答。有人说到:

“这是中宫殿的画像。我们感受到这人物的德行,因而把画像留下来进行反思。”

国王终于怒了,说道:

“考虑到以后的情况下画成这个样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呢?”

那些人无言以对,于是指示身边的内官拿着火把,去到东边的房间,发现是一个恶劣的神殿。敬畏地坐下后,召来宫女,把她们全部抓住并紧紧绑住,进行严厉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