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顯王后傳
本作品將會被刪除,除非確認譯者。 |
仁顯王后傳 作者:宮女 |
驪興閔氏,仁顯王后之本貫也。乃行兵曹判書驛陽府院君遁村之女,領議政宋同春先生之外孫。其母宋氏夢奇異之兆,遂於正美四月二十三日誕后。是夜紅光照耀,異香滿室,父母以為異,莫能以言表。
〈仁顯王后閔氏的本貫是驪興,她是行兵曹判書驛陽府院君遁村的女兒,是領議政宋同春先生的外孫。其母親宋氏夢見奇異的夢,生於正美四月二十三日。產房中香氣繚繞,很長時間沒有散去,父母對此感到奇異,無法用語言表達。〉
后生而卓越不群,花顏月姿,容儀炳煥,膚白若玉,古今罕匹。兼之聰穎過人,如眾之師,而意趣不彰,悠然自得。
〈小的時候,她就卓越非凡,如同花月般艷麗,容顏光彩耀目,膚色如白玉般潔白,古今少有比之者。她聰慧過人,如同百姓的老師,而不顯露心意,悠然自得。 〉
居家靜穆,不以筆墨為戲。父母叔輩,寵愛過常,近親遠戚,咸歎異焉。自幼無人不敬,聲名於世。
〈他雖然安靜地待在家中,但並不拿筆寫字,父母和叔叔們對他的愛超過了常人,近親和遠方的親戚都為他感到驚訝和讚嘆。自生下來,就沒有誰不尊敬他,名聲在世間傳揚。 〉
每於晦日紅光耀之,眾皆以爲貴人,心念其言教,兢兢以告。其家素秉嚴慈,懿德篤愛於后,倍於他兒,每常諄諄教之曰:「水至清澈則靈現,人至精明恐致禍。」
〈常常在三十的紅日照耀下,大家預感他會成為高貴的人,同時在心中默想着他的教誨,認真地告誡。他的家庭秉持嚴肅仁愛的態度,用高尚的性格去愛他,比任何孩子都要更多,每次都對他說:「水清澈到極點時,神靈就會顯現,因此,如果過於精緻聰明,恐怕會帶來災難。」 〉
故時時訓示不怠。后通達事理,毋忘祖德,孝思事親,盡心以侍聖母。外祖宋東春先生惜之,遂將后置於左右,常與言曰:「賢人之德猶在焉。」
〈就這樣,他們一直告誡他。通達事理地孝敬父母,歲月綿長中也延續了祖輩的傳統,以孝道盡心奉養老母,外祖父東春先生覺得痛惜,所以把你帶到身邊,時常說:「賢人的德行依舊存在。」〉
故其學貫內外,通達經義,以自幼失怙,竭心盡孝,奉以為訓。雖稟質未全,猶未可謂無益矣。若論時艱困厄之際、及孤苦無依之境,先賢之德,存乎於心而不在外。此明識傳承,豈非聖人之德乎?
〈因此在內外學問中又通達經學,並在孤苦無依中盡心竭力以示孝道且以此為教訓。雖然天生才智不足,但不可認為此舉毫無價值,而談及時艱處境及孤苦無依的處境下,先賢的德行在於心性而非外形,這樣的明識與傳承不就是聖人的品德嗎?〉
庚申之歲,仁慶王后薨,王妃之位懸缺,國君深以為憂,遂下密旨求賢德望族之女有德才兼備者為繼。
〈庚申年的仁慶王后去世,因此朝中王妃之位懸空,國君對此感到憂慮,於是傳下密令,請求尋覓德才兼備的賢德之人家公子以此德行為後繼者。〉
「國母乃萬民之福也,今兵判閔氏之女品行卓絕,素已悉知。請省繁文,速備嘉禮,以成大婚。」
〈「國母是萬民的幸福,現今兵判閔某的女兒品行卓越,我已經知道這些。盼望傳的繁雜請求停止並徹底完成大婚。」〉
大臣戴烈向國王呈遞備忘錄,國王讓詢問詳細情況。閔公遵從並馬上稟報,極其敬仰之心。言辭非常懇切,國王調整措施,不允許他,數次上奏,反而責備閔公不敬國體。結果失去信任,遭遇不歸路,兄弟姐妹皆依靠眾王天佑。
銀子隱藏不住眼淚決然掉落,就無法抑制。
中使和宮女送走後,撫慰御醫,帶回本宮。宮女接受上命後,拜見大妃,驚訝而慌張地對夫人說:
"宮女因蒙天恩,入宮中侍奉三代王的德行,開了眼界,已經八十多歲了,但這樣光輝的德行還是首次目睹,這對國家和萬民來說是莫大的幸福,宮女能長期侍奉已是榮耀。"
夫人雖不敢當,但依然恭敬地答話,擔當這份禮節兼具情義的使命。尚宮感嘆,進入宮中向本宮說明,大妃大為喜悅,盼望選擇良辰吉日舉辦儀式,並抱怨耽擱。
吉日一到,民工們為慶祝做準備。
哇 時代的禮節在討論上達到二十歲。多次用威儀進入別宮,登上高處,轉達紅色的臉龐,後來促成盛大的相互關係,親自封鎖黃金宴會,回宮時突然不同於皇太子的結婚儀式和大典。鳳凰旗幟和黃金節日以及所有官員們站立着,高雅的宮女撐起七寶美麗的台階,行列到可的大街,香味隱隱,樂聲悠揚,莊嚴豪華的氣氛無法讚美。
敬酒時,眼睛閃爍,性德表現在外表上,燦爛的光輝如同明月照在秋天天空,安靜而明亮的光彩是龍殿之名,由於金殿的顯赫色彩和天堂寶物。
像是未能捕捉雨與香氣,宮中寂靜,羿風和鳴,內在榮耀顯赫。
這一天,冊封王妃升上寶座,接受妃嬪公主和三百宮女的朝拜,這時天氣明媚,和風徐來,上空祥雲繚繞,仿佛見證太平王后的冊封。民心悅服,千萬人心歡暢。
憑禮即位,孝養大妃,特別顯露出性格仁孝,慈悲溫柔,接受上位治理國家,以德行引導人民,和善祥和。教誨妃宮女,以恩惠行事,率內朝親不疏遠。
故人愛你如同春天的花園,萬物仿佛在復甦。行為規範和法律就像嚴肅而莊重的禁令,我不敢仰望。不知道誰在感嘆您美好的品德,即使過去也依舊熟悉。您入宮已經三年,教育和關懷使春意盎然,兩邊的太妃非常關心國家的福祉,崇敬您,中外上下都佩服。梁大妃向吳淑儀降旨,讚美中宮的賢德,布置中宮,並對夫婦大為賞識,恩情浩大,民眾從來沒有不欣喜的。
癸亥年冬天,國王因為多次患病而身體不適而去世,病情嚴重,過度憂慮,晝夜不安。
無任何地方不承擔責任和沒有付出努力, 大妃思慮重重,與百姓們共同過着艱辛的生活後,清晨在冷水中沐浴,聚集後院的祭壇,親自在深夜默默祈願。擔心大妃的寶體受損,勤於祈禱保重身體。全身心的祈禱,誠懇請求天地的幫助。最終,上天感動,於寂靜中伸出援手,幫助恢復平靜,臣民們的敬仰無可估量。
大妃因長期操勞,不顧身心的勞累,最終寶體羸弱,呻吟在臥床。情況逐漸惡化,君上心中猶如在火焰中煎熬,無晝夜詢問病情,甚至無法抑制悲痛而泣不成聲。
神靈顯赫,宗廟祀職之祈願雖啟,刑獄廣赦,罪人盡釋,百般醫理,詳盡施用,醫藥精心策劃,然未見靈效,上與臣民無盡哀慟,混亂無序。
臘月某日寅時,在昌慶宮徽慶殿駕崩,享年春秋四十二歲。臣民惶惶,宮中忙亂,哭聲震天,上與臣民最是哀痛,極度哀慟,三年不出宮中,臣民為其孝心無不嘆服。三年過後,遷殯,仍對上與臣民深感哀痛。
宮人張氏以侍婢身份參與後宮,被封為禧嬪,奸邪妄作,苛刻無道,迎合君王之意,君王極為寵愛她。
戊辰年正月,君王幾乎到了三十歲,擔心尚未見到有子嗣的景象。後宮憂慮深思,天天勸君王納賢良之後宮以展望未來。開始時,君王未曾同意,但隨着每日建議,期待一位生子的女性,並懇切告知不可輕視傳宗接代之重任。後宮的誠心與柔和之言語,品德高尚。君王感動驚嘆,下令選賢后宮。聽命於此的英安公主感到驚訝,遂同姑母與長公主朝見君王和王后,因此中宮的春秋尚盛。
生產物等待着,後宮事務不能夠輕視,懇切地請求坐在左邊的,安靜地靜靜地說道:
"我德行不佳,懸掛在職位上,無論晝夜都在思慮仰慕,上上下下的品德是否無法達到呢?因此憂慮,我的德行無法達到,怎麼能不憂慮呢?"
恩波的安靜已經顯著,內外和諧,公主們感激不已,不再冒犯,互相稱讚品德,大王大妃愛重也沒有遲疑。
後來選擇金氏為後宮的侍者,寬容地對待,用恩惠照顧,德澤像太陽一樣溫暖。宮中憶及他的德行以及聖王的品行,雖無不感嘆讚賞,但厄運不斷,未來的命運如蒼穹般不可預定,昔日紅顏薄命和聖人的困厄皆無法以人力改變。因此每個人都會懷疑天道。
在無盡之秋的八月,仁祖大王妃在昌慶宮內殿駕崩,國君為之哀慟,早夕多日悲痛過度。
同年冬十月,禧嬪首次誕下王子,事情的經過不可言述,國君對此愛憐超過常人,禧嬪被厚待,若其身在,焉能稱揚其榮耀。忽然間,輕狂之意與放縱之心如燎原之火,終究辜負了中宮殿的聖德。
她用色在一國中受到稱讚並廣受人望,後來權力集中,逐漸得到激賞並接近他,篡奪皇位的野心更加深重,想要尋找機會來圖謀篡位,她說:
「殺掉新生的皇子。」
並且又說:
「除掉王妃。」
圖謀國母極其無恥,毫無禁忌,用惡毒的密謀下達命令,使計謀出口,獻出計策,讓國王看到並相信為止,從古至今,還從未幫助過不正直的惡人。傳中惡毒的言論逐漸盛行,君主漸漸心生疑慮,完全排擠掉忠誠的王妃,上位以狡詐的方式迎合天意,並與王子成為共謀者,權力漸長。
主上逐漸偏頗,或不能分辨黑白,昔日嚴正的性情竟然改變,賢人君子不被任用,奸臣狡詐者反而被重用。朝廷深感疑慮,憂愁不已。有識之士預見大變將至,因有國王堂皇之氣象,故忍受而不作聲,不敢任意傷害彼國。未消沉數德之性,行於己身。遇到妻子庚年去世,痛不欲生,哀傷而不感於一。隨盡治喪,回絕美肴,不停止悲痛。而國王因心意有所決定,不加以發布,民間謠言四起,指謂將廢棄中殿。
然後十月二十三日是中國的節日。在每個宮殿和內宮中奉上貢品,主上擺設祭壇並退還所有食物,召見大臣和二品以上的官員,並告知廢妃之事。左承旨李時萬屢次勸阻不可行,主上非常憤怒,將李時萬罷免。又因朴壽璨力勸主上撤銷某事,主上更加憤怒,要追查到底,致使幾十位大臣在變動中的安排出現問題,又發布備忘錄,朝廷震驚,在短時間內調整政策,但這種措辭和實情並不一致。
事發後,在朝的官吏和重要親戚們遣責,稱其學問道德低於朝廷標準,聲望高企且名聲傳遍四海之事後
由於不能進宮處理事務,事情變得混亂,因而計劃抓住機會。深感榮幸,進行測評,消除對寧造判使民同的罪狀,處理大司憲的建議,清除非正義,奸臣的讒言盛行以迎合皇上的意圖,壞運氣阻礙了君臣的視線,忠臣的諫言因此而無效果。
差使應教朴太寶被革職,但擔心皇帝的失德,並且對於另一位重臣的盛德感到遺憾,與眾多被革職的官員聯合,為了挽救重臣而寫信給判使吳斗仁及參判李時化,朴太寶則成為應教後名列其中。
如果國君的后妃去世,必須承續祖宗的傳統,讓所有鄉里的百姓稱頌並熱愛她,把她當作萬世的榜樣,這樣才能成為天下人的榜樣;治理國家要根據三綱五常這樣重要的法律,不能隨心所欲。要做一些不能輕易放棄的事情,因此百姓的期待是無法輕輕敷衍的。聖人在制定法律時特別重視喪孝,設定三年哀悼期,並在典籍中提到「悼喪三年,不要輕言放棄」,因此,作為王妃的貴人應該與王子一起守喪三年,而如今已是大王大妃服喪期結束的日子。儘管有時候難免有失誤,但不能因此而改變禮節,更不要說我沒有看到任何犯下大錯的跡象。
有人說道:「父母的慈愛,即使是禽獸也會尊敬,因此請您體察天命,重視王妃的地位。」天下至高無上的孝心怎麼會違背倫理常道,怎麼會實行這樣的失德行為呢。希望殿下考慮千秋大業,端正人倫,安撫百姓,難道這不是宗室和生民的福分嗎?願殿下尋求解決之道。」
上看到奏摺,大為震怒,立刻親自處理案件,抓了三個人嚴厲審問。
「你們竟敢通過文書誹謗強化君父道理,其罪狀是否已經觸犯法律。再次懷有忠義之心,居然支持廢妃。
於是三人終究不屈服,表明他們的正心直言。國王聽後,命令士兵施以杖刑,用木棍狠狠抽打他們。鮮血四濺,痛苦難忍。他們忍受不住如此酷刑,低下了頭,但無法發出任何聲響。惟有朴太保(秘書)仍覺神清氣爽,口中不住說着秋天般坦蕩的話,無畏懼於酷刑,依舊堅然道:
「君王您違背了美德,而我不敢直言,隨從您殘酷的命令,致使無辜的國母被廢棄,這是千古罕見的大逆不道的行為。
如果有生命在先,即使沒有罪,父親實德無知,母親無罪,又為何不救呢?
上位者極度憤怒,抽出長槍刺過去,旁邊的人無法接近,皮肉被撕開,骨節暴露,鮮血從袍子下流出,仍然面色不改,半點也不屈服。直到天黑也沒有停止審問,上位者坐下又站起來,叱責道:
「此人是邪惡的毒物。快去用火刑炙烤吧。」
於是點亮庭院的火,對他實行火刑,氣味瀰漫於天地間,地面上滿是褐色的血,周圍看的人都震驚不已,掩面而泣,無法止住眼淚,把左右的人都嚇得不知如何是好。仿佛被嚴冬的寒冷擊倒,心胸寬廣且剛正不阿的模樣真是令人敬佩。忠心耿耿,怎能擺脫奸人的誣陷呢。此刻已形同枯槁,手足無力,君王憐惜地看着他,心中充滿慈悲。然而日夜操勞,身心俱疲,因此覺得痛苦難忍,於是命令承旨說:
「你去,傳令他們將此人善待,但要關押。」
承旨遵命,將他拉下去,叱責道:
「為何冒犯聖上,使其如此模樣,令聖上夜不能寐,憂心如焚呢?」
話未說完,心胸寬廣且不懸之態,沉聲說道:
「亂臣賊子只會浪費朝廷俸祿,欺瞞君主。」
美麗的名字充滿了世間,千秋萬世之後也仍將保留在金石之中,怎能說已經死去呢?然而,縱然是七十年也是生命的養成;父母都健在,極其悲慘地看到太后的死亡,長安的士人聽了沒有不哭泣的,即便是奸臣小人也嘆息不已。
在此時,徽號輔元功上師之後,病情偶爾有所好轉,周圍的宮女聽到這些話,都在大殿失聲痛哭,進來說道徽號不變之色,垂淚嘆道:「這也是天命,怪誰呢?你們務必保重身體。」
接着,安然不動。
九月初三,皇上親自參加儀式,親自在儀式中祈禱,書寫祭文,以從前的規矩宣布,於是,祭文的大綱上寫道: 某年某月某日,國王因悲痛之事,將王妃毋須再擔心地宣布。有歡欣或疑慮,日夜交替之中,寡人心中荒亂,無法平靜,天地茫茫,飲食乏味,似乎她是不可能回來的。逝者的痛苦與生者的悲痛相似,但寡人的極度悲痛和悠長哀痛在古今中或許是前所未有的。悲哉。王妃名門出身,接受兄長的教誨,學識出眾,品德美好,宛如一顆璀璨寶玉,只是命運不濟,寡人無能,六年來的守寡之苦,怎能忍心提及。希望此哀傷的時節安詳寧靜,動盪的世道也能繼續延續平安。 德行更加評價為過失,幸虧現後的聖德。這是卓越的孝節和堅貞的美德在宮中無處不在。我原想着與道一起享受太平,但上天為什麼急於奪走現後,讓我無法再次依賴。痛惜啊,現後回到安寧之地時已經忘記了萬歲,而我怎能忍受這漫長世界的悲傷呢?悲痛啊,現後的純潔性格沒有子女,與仁厚的德行無法享受長壽,上天真是無情。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足和無福,讓上天憤怒,使我陷入無盡的遺憾。
時辰到了。仰望晴天,聆聽並看到賢后的德行與儀容,雖然恍若可見但道路阻塞,已經過了多久的千年啊。寡人在過去多年中沒有失德,現在猝然離去,仍感悲切,更何況想到頑人的過失和多年的辛苦,悽慘的遺憾如同光明一樣長存。悼詞繁瑣,止於此。
讀畢,群臣悲慟,公卿與眾人無不感慨而流淚,左右侍臣都在號哭,不敢仰望。
嗣後的諡號為仁顯王后,陵墓名為「明陵」在高陽。陵殿稱為「景殿」,並命令大臣「以至誠監察陵域」,空出陵墓上方。
"請過幾天再評論。"說着,選擇了臘月初八日為合適的日子,這種精神是後代賢哲無論如何都無法比擬的。他淡然地面對災禍,越發顯得君子的品德,承受了不該有的摧殘,天地之間怎會沒有循環因果呢?賢人尚且難以享福,何況惡人怎能長命百歲呢?
慈善的張禧嬪在後來的病中只見了幾次便藉故不再探望,仿佛已知病無法醫治,心中感到不安。她不稱呼後者為中宮,而是稱為閔氏。每日用巫師和法術祈禱,但終未能得如願。崇她在離世時,大喜特喜,得意洋洋,立即拆除了靈堂。
為其施行多日,為之付出,卻無意中不設防,令人與神祇有所妨礙,巫女和書生商議,於九月初七日行祭祀以解,仍是無法,只得留待此處。此事非人力所能為,如何是好。
國王於思妻之時,亦不思顧後宮,無暇於月下惆悵,於黎明時分感嘆天命難違,眾神皆所顧惜,國王長嘆曰:
「寡人並非因未履夫妻之情而悲嘆,乃是追思其德,至今未曾忘懷。」群臣也都感動慨嘆。
九月初七日再臨,秋氣瑟瑟,初月朦朧,心中更加寂寥,對燭光照耀的龍樓倍感淒涼。
比閔氏難以承受,所願為長女之命奏事,但願陛下親自判斷是非,解決冤屈,望無事發生,以致宮中都能平安。
國王大為歡喜,拉住衣袖欲問之時卻醒來,乃南柯一夢矣。宮燈輝煌,兩旁侍從都站在外面,大為悲傷一陣痛哭,詢問左右事由,已是初更時分。於是乘瑤台,斷絕一切娛樂,命令左右不得進貢花朵,前往佑廟,這趟遊行已有七八年,誰知何時陛下會來。
此日乃長賓祭祀,筵席擺設,正宮慶賀。水面下所有宮人都在爭論貢獻,談論古話。新堂里的巫女們在施法時,不知不覺間,來到了平台玉橋之間。宮女們驚慌失措,急忙迎接皇上,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皇上聽到她們爭論誰的功勞時,心中默然而不言,靜靜地觀察着。宮女們想着,是不是因為喜嬪的生日,皇上才來這裡,不在中宮,於是準備了酒席送上。然而皇上冷淡地喝着酒,遙遙望去,看到對面堂上的燈燭光已經漸漸黯淡。疑心頓起,推開門,走出清舍。對面的屏風擋住了視線,便命令移開,一位受驚的宮人不知所措,只得把它移開,牆上一副畫作正露出。
那是個必然的事情。仔細觀察後,發現果然是錯綜複雜的事情。所有東西都凌亂不堪,非常混亂。
「這是什麼原因呢?」
雖然問了,但沒有人能回答。有人說到:
「這是中宮殿的畫像。我們感受到這人物的德行,因而把畫像留下來進行反思。」
國王終於怒了,說道:
「考慮到以後的情況下畫成這個樣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亂七八糟的事情呢?」
那些人無言以對,於是指示身邊的內官拿着火把,去到東邊的房間,發現是一個惡劣的神殿。敬畏地坐下後,召來宮女,把她們全部抓住並緊緊綁住,進行嚴厲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