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处分执行法 (民国111年)
外观
← | 保安处分执行法 (民国110年) | 保安处分执行法 立法于民国111年1月27日(现行条文) 中华民国111年(2022年)1月27日 中华民国111年(2022年)2月18日 公布于民国111年2月18日 总统华总一义字第11100014951号令 有效期:民国111年(2022年)3月31日至今 |
|
第一章 通则
[编辑]第一条
- 执行保安处分,除法律别有规定外,依本法行之。
第二条
- 保安处分执行处所如下:
- 一、感化教育及强制工作处所。
- 二、监护、禁戒及强制治疗处所。
- 前项保安处分执行处所,由法务部设置,必要时法务部得请行政院协调相关中央主管机关设置或委任、委托或委办其他机关(构)设置或办理。
- 保安处分之实施,受法务部之指挥、监督。
第三条
- 法务部应派员视察保安处分处所,每年至少一次,并得授权各高等法院检察处随时派员视察。
- 检察官对于保安处分之执行,应随时视察,如有改善之处,得建议改善,并得专案陈报法务部。
第四条
- 执行保安处分,应依裁判行之。
- 法院对于应付监护、禁戒、强制治疗之人,认为有紧急必要时,得于判决前,先以裁定宣告保安处分。
- 检察官对于应付监护、禁戒、强制治疗之人,于侦查中认为有先付保安处分之必要,亦得声请法院裁定之。
- 前二项裁定,得于收受送达后五日内提起抗告。
- 抗告无停止执行之效力。但原审法院及抗告法院,均得以裁定停止执行。
第四条之一
- 宣告多数保安处分者,依左列各款执行之:
- 一、宣告多数感化教育,期间相同者,执行其一;期间不同者,仅就其中最长期间者执行之;有不定期者,仅就不定期者执行之。
- 二、因同一原因宣告多数监护,期间相同者,执行其一;期间不同者,仅就其中最长期间者执行之;其因不同原因而宣告者,就其中最适合于受处分人者,择一执行之;如依其性质非均执行,不能达其目的时,分别或同时执行之。
- 三、因同一原因,宣告多数禁戒,期间相同者,执行其一;期间不同者,仅就其中最长期间者执行之;其因不同原因宣告者,同时执行之;如不能同时执行时,分别执行之
- 四、宣告多数强制工作者,比照第一款规定执行之。
- 五、宣告感化教育之外,另宣告强制工作者,仅就强制工作执行之。
- 六、宣告多数保护管束,期间相同者,执行其一;期间不同者,仅就其中最长期间者执行之。但另因缓刑期内或假释中付保护管束者,同时执行之。
- 七、宣告保护管束之外,另宣告感化教育或强制工作者,仅就感化教育或强制工作执行之。
- 八、因同一原因宣告多数强制治疗者,执行其一;其原因不同者,同时执行之;如不能同时执行时,分别执行之。
- 九、宣告监护之外,另宣告禁戒或强制治疗者,同时执行之;如不能同时执行者,分别执行之。
- 十、宣告禁戒、监护或强制治疗之外,另宣告感化教育或强制工作者,先执行监护、禁戒或强制治疗。但无碍于感化教育或强制工作之执行者,同时执行之。
- 十一、宣告多数保安处分,其中有驱逐出境者,得仅就驱逐出境执行之。
- 保安处分开始执行后,未执行完毕前,又受同一保安处分之宣告者,仍仅就原执行之保安处分继续执行之。但后宣告保安处分之法院检察官认以执行后宣告之保安处分为适当者,得声请该法院裁定,就后宣告之保安处分执行之。
- 依前二项规定执行之处分,应在刑之执行前者,于刑之执行前为之;在刑之执行完毕或赦免后者,于刑之执行完毕或赦免后为之。
第五条
- 保安处分之执行,检察官应将受处分人连同裁判书及应备文件,命司法警察或司法警察官解送至保安处分处所。
- 刑事诉讼法第四百六十九条之规定,于保安处分之执行,除感化教育外准用之。
第六条
- 受处分人经检查后,罹有急性传染病或重大疾病者,检察官不得命令解送,并应斟酌情形,先送医院治疗或责付于相当之人。但发见受处分人身体有畸形、身心障碍或痼疾不适于强制工作者,检察官得声请法院裁定免其处分之执行。
- 怀胎五月以上或分娩未满二月者,得准用前项前段之规定。
第七条
- 保安处分处所,对于移送执行之受处分人,有前条情形者,得拒绝执行。但应先送医院治疗或责付相当之人,并通知检察官。
第八条
- 受处分人入保安处分处所时,应调查其裁判书及应备文件,如不具备时,得通知检察官补送之。
第九条
- 受处分人入保安处分处所时,应调查其个人关系、犯罪原因、动机、性行、境遇、学历、经历、身心状况及其他可供执行保安处分之参考事项,并命捺指纹或为照相等识别之必要事项。
- 前项调查,得请求机关、团体或私人提出报告。
第十条
- 对于受感化教育或强制工作之处分者,为促其改悔向上,应划分等级,以累进方法处遇之。
第十一条
- 受处分人入保安处分处所时,应即检查其身体及携带之财物。
- 前项财物,应保管者为之登记保管,除有正当理由得许其使用全部或一部外,于执行完毕时交还,其不适于保管者,通知其家属领回,如不领回者,得没入或废弃之。
- 由保安处分处所以外之人送入之财物,准用前二项之规定。
第十二条
- 受处分人死亡时,遗留之财物,应通知其最近亲属或家属或其他应得之人领取。自死亡之日起,一年内无人领取时,归入国库;其脱逃经过一年尚未缉获者亦同。
第十三条
- 受处分人入保安处分处所时,应告知遵守之事项。
第十四条
- 受处分人不服保安处分处所之处置时,得经由保安处分处所主管长官,申诉于监督机关。
- 保安处分处所主管长官,接受前项申诉时,应即转报该管监督机关。
第十五条
- 保安处分执行处所应分别情形,施以适当之戒护;戒护人员为制止或排除危害,得采取必要之措施。
- 前项保安处分执行处所施以戒护之条件、方式,戒护人员之资格、遴用、采取必要措施之种类与限制及其他相关事项之办法,由法务部定之。
第十六条
- 保安处分处所,应商请公私机关、团体,或延聘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专家,协助策进其业务。
第十七条
- 保安处分处所对于受处分人,应供给饮食衣被及其他维持身体健康之必要设备。但执行感化教育及禁戒或强制治疗所需之费用,得斟酌情形,向受处分人或其扶养义务人收取,其无力负担者,仍由保安处分处所,按一般标准供给之。
- 保安处分受处分人禁用烟酒。但非受感化教育之受处分人年满十八岁者,得许于指定之时间、处所吸烟。
- 保安处分处所对于戒烟之受处分人应给予适当之奖励。
- 受处分人吸烟管理及戒烟奖励办法,由法务部定之。
第十八条
- 保安处分处所,对于受处分人罹有疾病,应急予医治,并为必要之保护,其经医师诊断后,认为有停止工作之必要者,应停止其工作。
- 保安处分处所,对于受处分人之疾病,认为不能施以适当之医治,或无相当之医疗设备者,得呈请监督机关之许可,将其移送病院或保外医治,于治愈后,继续执行。
- 保安处分处所,认为有紧急情形,不能施以相当之医治,得先为前项之处分,再行呈报核准。
- 保外医治期间,不算入保安处分之执行期间。
- 怀胎五月以上或分娩未满二月者,得准用第二项至第四项之规定。
第十九条
- 受处分人拒绝饮食,经劝告仍不饮食,而有生命之危险者,得由医师施予强制营养。
第二十条
- 罹有疾病之受处分人,请求自费延医诊治者,保安处分处所,应予许可。
第二十一条
- 保安处分处所,对于受处分人,除防止其脱逃、自杀、暴行或其他违反纪律之行为外,应于不妨碍个性发展之范围内,施以管理。
第二十二条
- 保安处分处所,应许受处分人与其家属及亲友接见。
- 请求接见受处分人者,应登记其姓名、年龄、住所、职业及受处分人之姓名及其关系与接见事由。
- 请求接见,如认为有妨害保安处分处所之纪律,或受处分人之利益者,不予准许。
第二十三条
- 接见除另有规定外,应加监视;如在接见中发见有前条第三项之情形,应停止其接见。
第二十四条
- 接见每星期不得逾二次,每次以三十分钟为限。但经保安处分处所长官特许者,得增加或延长之。
第二十五条
- 受处分人发受书信,应加检查。书信内容有妨害保安处分处所纪律者,得分别情形,不许发受,或令删除后,再行发受。
第二十六条
- 保安处分处所,对于执行完毕之受处分人,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应于执行完毕之当日午前释放。
- 释放后之保护事项,应于初入处所时,即行调查,将释放时,再予复查,并经常与保护机关或团体,密切联系。对于释放后,职业之介绍辅导,及衣食住行之维持等有关事项,预行策划,予以适当解决。
- 前项保护事务,除经保安处分处所,指定团体或受处分人最近亲属承担者外,司法保护团体应负责处理之。
第二十七条
- 保安处分处所,对于释放之受处分人,确无衣类旅费者,应酌给相当衣类及费用,其因重病请求容留继续医治者,应予准许,并应通知其最近亲属、家属或其他适当之人。
第二十八条
- 保安处分定有期间者,在期间未终了前,认无继续执行之必要时,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应报请指挥执行法院之检察官,声请免其处分之执行;认有延长之必要时,得报请指挥执行法院之检察官,声请延长其处分之执行。
- 保安处分处所为前项请求时,应依据受处分人每月成绩分数之记载,列举事实,并述明其理由。
- 对于法院依第一项声请所为之裁定,得于五日内,提起抗告,对于抗告法院之裁定,并得提起再抗告。
第二十九条
- 受处分人于执行中死亡或执行完毕时,应报告指挥执行法院之检察官;其于执行中逃亡者,应立即报告检察官拘提或通缉之。
第二章 感化教育
[编辑]第三十条
- 实施感化教育,采用学校方式,兼施军事管理。未满十四岁者,得并采家庭方式,为教育之实施。
- 感化教育处所,应分别设置教员、技师、医生、生活辅导员等人员,办理各项事宜。
第三十一条
- 实施感化教育,应依受处分人之性别、年龄、性行、知识程度、身心状况等,分班施教。
第三十二条
- 感化教育,应注重国民道德之培养,及增进生活必需之知识与技能。
第三十三条
- 受处分人得依其所属之宗教,举行礼拜、祈祷或其他适当之仪式。但以不妨害纪律者为限。
第三十四条
- 感化教育之授课时间,应审酌受处分人之年龄,每日以四小时至六小时为限。
第三十五条
- 感化教育处分,应有康乐之设备。
第三十六条
- 感化教育之课程与作业,由法务部会同教育部、内政部定之。
- 感化教育期满时,得由所在地教育行政机关检定其学业程度,并发给证明书。
第三十七条
- 感化教育处所,应设置简易工场,使受处分人从事适当之作业。
- 前项作业时间,每日为二小时至四小时。但未满十四岁或有特殊情形,不适于作业者,得免除其作业。
第三十八条
- 累进处遇分一至四等,自第四等依次渐进。
- 受处分人,如品行善良,具有适于共同生活之情形者,得迳编入第三等。
第三十九条
- 受处分人执行一年以上,而达第一等时,感化教育处所长官得检具有关事证,报请上级机关核准,通知检察官转请法院裁定,免予继续执行。
第四十条
- 受处分人执行一年以上,而达第二等以上时,得准用前条之规定,停止其感化教育处分之执行。但停止期间应并付保护管束。
- 前项停止执行期间,如违反保护管束规则情节重大者,法院得依检察官之声请,为撤销停止执行之裁定。
- 停止执行之裁定,经撤销后,其停止之期间,不算入感化教育之执行期间。
第四十一条
- 受处分人于执行感化教育期间已达十分之九而仍不能进列第三等者,感化教育处所长官,应列举事实,检同有关证据报请检察官,声请法院裁定延长其感化教育期间。
第四十二条
- 受处分人在感化教育期间作业者,应依其成绩按月给与劳作金。
- 前项给与之劳作金,每月得于二分之一范围内,自由使用。其馀由感化教育处所代为保管,于出保安处分处所时发还之。
第四十三条
- 在保之受处分人,检察官通知其到案移送执行而不到者,得强制其到案。执行感化教育之期间之始日,自受处分人到案之日起算。
第四十四条
- 强制受处分人到案,应用同行书。
- 同行书记载左列事项:
- 一、受处分人之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居所或其他足资辨别之特征。
- 二、事由。
- 三、发同行书之理由。
- 同行书应由检察官签名,交由司法警察偕同受处分人到案。
第四十四条之一
- 受处分人行踪不明者,得请有关机关协寻之。
- 协寻受处分人应用协寻书,通知各地法院、检察官、司法警察机关。但不得公告或登载新闻纸,或以其他方式公开之。
- 协寻书应记载左列事项,由检察官签名:
- 一、受处分人之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国民身分证字号、住居所及其他足资辨别之特征。但籍贯、国民身分证字号、住居所不明者,得免记载。
- 二、事件之内容。
- 三、协寻之理由。
- 四、应护送之处所。
- 受处分人经寻获后,检察官、司法警察官、司法警察得迳行护送受处分人至应赴之处所。
- 协寻于其原因消灭或已显无必要时,应即撤销。撤销协寻之通知,准用第二项之规定。
第四十五条
- 感化教育累进处遇规程,由法务部定之。
- 感化教育作业规则,由法务部会同教育部、内政部定之。
第三章 监护
[编辑]第四十六条
- 因有刑法第十九条第一项、第二项或第二十条之情形,而受监护处分者,检察官应按其情形,指定下列一款或数款方式执行之:
- 一、令入司法精神医院、医院或其他精神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 二、令入精神复健机构、精神护理机构接受精神照护或复健。
- 三、令入身心障碍福利机构或其他适当处所接受照顾或辅导。
- 四、交由法定代理人或最近亲属照顾。
- 五、接受特定门诊治疗。
- 六、其他适当之处遇措施。
- 检察官为执行前项规定,得请各级卫生、警政、社会福利主管机关指定人员协助或办理协调事项。
第四十六条之一
- 检察官为执行监护处分,于指定前条第一项之执行方式前,得参酌评估小组之意见。
- 检察官于执行监护处分期间内,认有必要时,得依职权或前条第一项各款受指定者之请求,变更执行方式。变更时,得参酌评估小组之评估意见。
- 前二项评估小组之组成、其委员资格、遴(解)聘、评估程序及其他相关事项之办法,由法务部定之。
第四十六条之二
- 执行监护处分期间,检察官应依刑法第八十七条第四项所定期间,将受处分人送请前条第三项所定评估小组评估有无继续执行之必要。
- 检察官为延长或免其处分之执行声请时,得参酌前项之评估意见,并得征询第四十六条第一项各款受指定者、最近亲属、医师、心理师、职能治疗师、护理人员、辅导人员、社工人员或其他专业人员之意见。
第四十六条之三
- 监护处分期间届满前三个月内,检察机关应召开转衔会议,将受监护处分人转衔予当地卫生、警政、社会福利、教育、劳动主管机关,由各该主管机关依权责提供受监护处分人就医、就业、就学、就养、心理治疗、心理谘商及其他社区照顾服务。
- 当地直辖市或县(市)政府所属卫生、警政、社会福利、教育、劳动主管机关应指定人员参与前项会议,如认受监护处分人属于他辖,应于参与前项会议后,再转衔至该管直辖市或县(市)政府办理。
- 检察机关召开第一项之会议,应通知更生保护会参与,更生保护会得依更生保护法办理保护事项。
第四十七条
- (删除)
第四十八条
- 检察官对于受监护处分之人,于指挥执行后,至少每月应视察一次,并制作纪录。
第四章 禁戒
[编辑]第四十九条
- 执行禁戒处分处所,应设置医师及适当之治疗设备。
第五十条
- 执行禁戒处分之处所,应切实注意治疗,并注意受禁戒处分人之身体健康。
第五十一条
- 禁戒处分执行中,受禁戒处分人如有更犯吸用烟毒情形,执行禁戒处分处所,应即报告指挥执行之检察官。
第五章 强制工作
[编辑]第五十二条
- 实施强制工作处所,应斟酌当地社会环境,分设各种工场或农场。
- 强制工作处所,必要时,得呈准监督机关,使受处分人在强制工作处所以外公设或私设之工场、农场及其他作业场所作业。
第五十三条
- 实施强制工作,应依受处分人之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知识程度、家庭状况、原有职业技能、保安处分期间等标准,分类管理,酌定课程,训练其谋生技能及养成劳动习惯,使具有就业能力。
第五十四条
- 强制工作时间,每日六小时至八小时,斟酌作业种类,设备状况及其他情形定之。炊事、打扫、看管、及其在工作场所之事务,视同作业。
第五十四条之一
- 停止作业日如左:
- 一、国定例假日。
- 二、直系亲属及配偶丧七日,三亲等内旁系亲属丧三日。
- 三、其他认为必要时。
- 就炊事、洒扫及其他特需急速之作业者,除前项第二款规定外,不停止作业。
- 入强制工作处所后三日及释放前七日,得免作业。
第五十五条
- 对于受强制工作处分者,应施以教化,灌输生活知识,启发国民责任观念。
第五十六条
- 前条教化之实施,得依类别或个别之方式行之,每日以二小时为限,并得利用电影,音乐等为辅导工具,及聘请有学识德望之人演讲。
第五十六条之一
- 受处分人于强制工作期间作业者,给与劳作金;其金额应斟酌作业者之行状及作业成绩给付。
- 前项作业受处分人有具体应奖励事实者,发给奖励金。
第五十七条
- 第三十八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二项及第四十五条之规定,于本章准用之。
第五十七条之一
- 作业收入扣除作业支出后,提百分之五十充劳作金;劳作金总额,提百分之二十五充犯罪被害人补偿费用。
- 前项作业賸馀提百分之三十补助受处分人饮食费用;百分之五充受处分人奖励费用;百分之五充作业管理人员奖励费用;年度賸馀应循预算程序以百分之三十充作改善受处分人生活设施之用,其馀百分之七十拨充作业基金。
- 第一项提充犯罪被害人补偿之费用,应专户存储;前项为改善受处分人生活设施购置之财产设备,免提折旧。
第五十八条
- 受处分人有左列各款行为之一者,应予奖赏:
- 一、作业成绩优良者。
- 二、行为善良足为受处分人之表率者。
- 三、举发受处分人图谋脱逃或暴行者。
- 四、其他足资鼓励之事项。
第五十九条
- 奖赏之方法如左:
- 一、公开嘉奖。
- 二、给与奖状或奖品。
- 三、其他适当之方法。
第六十条
- 受处分人行状不良或违反纪律时,得由保安处分处所长官施以左列一款或数款之惩罚:
- 一、面责。
- 二、停止户外活动一日至五日。
- 三、扣分。
- 四、停止接见一次至三次。
- 五、停止发受书信一次至三次。
- 六、每日增加工作二小时,以一日至五日为限。
- 前项第二款及第六款之处分,应于惩处前征求医务人员之意见。
第六十一条
- 为前条惩罚前,应与本人以辩解之机会,认为有理由者,予以免除。
第六十二条
- 受处分人因作业受伤罹病而致死亡者,应酌予恤金。
第六十三条
- 受处分人死亡时,其劳作金或抚恤金,交付本人之最近亲属、家属或其他应得之人领取。
- 前项领取,应于强制工作处所长官通知后六个月内为之。
第六章 保护管束
[编辑]第六十四条
- 保护管束,应按其情形交由受保护管束人所在地或所在地之外之警察机关、自治团体、慈善团体、本人最近亲属、家属或其他适当之人执行之。
- 法务部得于地方法院检察处置观护人,专司由检察官指挥执行之保护管束事务。
第六十五条
- 检察官对于执行保护管束者,负随时调查、监督之责;必要时,得予以警告,或另行指定执行保护管束者执行之。
第六十五条之一
- 检察官应告知受保护管束人所应遵守之事项,并指定日期,命往执行保护管束者之处所报到。
- 检察官为前项指挥执行时,应将关于受保护管束人之裁判书、身世调查表暨其他有关书类,通知执行保护管束者。执行保护管束者于受保护管束人报到后,应立即报告检察官;其未依指定日期报到者亦同。
第六十六条
- 执行保护管束者,对于受保护管束人,得指定其遵守一定之事项;受保护管束人不遵守时,得予以告诫,或报请指挥执行之检察官为适当之处理;必要时,得限制其自由。
第六十七条
- 执行保护管束者,如迁徙他处,或有其他不能执行职务事由时,应事先报由检察官另行指定。
第六十八条
- 执行保护管束者,应按月将受保护管束人之执行情形,报告检察官。其有违反第七十四条之二各款情形之一时,应列举事实,立即报告。
- 对于假释中付保护管束者,检察官认有违反第七十四条之二各款情形之一时,应即通知原执行监狱之典狱长。
第六十九条
- 受保护管束人逃匿、死亡或复犯他罪时,执行保护管束者,应即报告检察官;假释中付保护管束者,并应由检察官通知原执行监狱之典狱长。
- 受保护管束人应召服役,准用前项规定。
第六十九条之一
- 受保护管束人住、居所迁移时,应报经执行保护管束者转请检察官核准之。检察官应将执行保护管束情形,连同执行书类,函请迁入地区之管辖法院检察官,另行指定保护管束者,继续执行未了期间之保护管束。
第七十条
- 以保护管束代感化教育者,对于受保护管束人,应注意其性行、生活习惯等情况。
第七十一条
- 以保护管束代监护者,对于受保护管束人,应促其继续完成治疗、心理辅导或其他适当之处遇措施,并应注意其心身状态及其行动与疗养。
- 观护人对于付保护管束代监护者,得转介适当团体或机构。
第七十二条
- 以保护管束代禁戒处分者,对于受保护管束人应促其禁戒及治疗,并随时察看之;必要时,得报请警察机关协助。
第七十三条
- 以保护管束代强制工作处分者,对于受保护管束人应辅导以适当之工作,并考察之。
第七十四条
- 缓刑或假释期内,执行保护管束者,对于受保护管束人应注意其生活行动及交往之人。
第七十四条之一
- 对于外国人保护管束者,得以驱逐出境代之。
- 前项驱逐出境,准用第八章之规定。
第七十四条之二
- 受保护管束人在保护管束期间内,应遵守左列事项:
- 一、保持善良品行,不得与素行不良之人往还。
- 二、服从检察官及执行保护管束者之命令。
- 三、不得对被害人、告诉人或告发人寻衅。
- 四、对于身体健康、生活情况及工作环境等,每月至少向执行保护管束者报告一次。
- 五、非经执行保护管束者许可,不得离开受保护管束地;离开在十日以上时,应经检察官核准。
第七十四条之三
- 受保护管束人违反前条各款情形之一,情节重大者,检察官得声请撤销保护管束或缓刑之宣告。
- 假释中付保护管束者,如有前项情形时,典狱长得报请撤销假释。
第七十五条
- 执行保护管束之期间,已达一年以上者,检察官综核各月报告表,并征询执行保护管束者之意见,认为无继续执行之必要时,应声请法院裁定免除其执行。
第七十六条
- 保护管束期间,执行已达十分之九,检察官综核各月报告表,并征询执行保护管束者之意见,认为有继续执行之必要时,应声请法院延长之。
第七十七条
- 执行保护管束者,得报请检察官为前二条之声请。
第七十七条之一
- 执行保护管束者,于受保护管束人保护管束期间届满时,应报告检察官。假释中付保护管束者,检察官并应通知原执行监狱之典狱长。
第七章 强制治疗
[编辑]第七十八条
- 强制治疗处所为公私立医疗机构。
第七十九条
- 执行强制治疗处分之处所,应切实治疗,并注意受强制治疗处分人之身体健康。
第八十条
- 强制治疗处所,对于患严重之花柳病者,应予隔离,并监视其行动。
第八十一条
- 强制治疗处所,于治愈时,应通知指挥执行之检察官。
第八章 驱逐出境
[编辑]第八十二条
- 受驱逐出境处分之外国人,由检察官交由司法警察机关执行之。
第八十三条
- 受驱逐出境处分之外国人,检察官应于刑之执行完毕一个月前或赦免后,先行通知司法警察机关。
第八十四条
- 检察官应将受驱逐出境处分外国人之经过详情汇送外交部;必要时,由外交部通知受处分人所属国之驻中华民国使领馆。
第八十五条
- 受驱逐出境处分之外国人,持有其本国护照前往其所属国,或持有其他地区之入境许可,公私舟、车、航空器在该地设有停站者,不得拒绝搭乘。
- 前项舟、车、航空站拒绝被驱逐之外国人搭乘,得由当地司法警察机关,依违警罚法第五十四条第十一款处罚之。
第八十六条
- 受驱逐出境处分之外国人,于刑之执行完毕或赦免后,如因即时无相当舟、车、航空器可供搭乘,而生活困难者,其居留期间,仍应供给饮食及住宿。
- 前项居留期间内,警察机关应负责监视其行动,非有重大事由,不得拘束其身体。
第八十七条
- 受驱逐出境处分之外国人所需旅费,应由其本人负担。如确属赤贫无力负担时,执行机关应另请专款办理之。
第九章 附则
[编辑]第八十八条
- 保安处分处所之组织,另以法律定之。
- 保安处分处所专门技术人员,聘任之。
第八十九条
- 本法施行之日期及区域,由行政院以命令定之。
- 本法中华民国一百十年五月三十一日修正之条文,自公布日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