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健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三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附录卷二 健斋先生文集
附录卷三
作者:金千镒
1893年
附录卷四

年谱

[编辑]

皇明世宗肃皇帝嘉靖十六年我中宗大王三十二年丁酉正月庚寅。先生生于罗州兴龙洞。

洞。母夫人李氏父家。李夫人往依焉。至是生先生。先未生。锦城山鸣三日。后人以为先生岳降为兆云。生翌日。李夫人弃背。才七月。考进士公继逝。仍养于外祖母。及长因居焉。而旧宅在昌平县台山里。

十七年三十三年戊戌。先生二岁。

十八年三十四年己亥。先生三岁。

十九年三十五年庚子。先生四岁。

二十年三十六年辛丑。先生五岁。

二十一年三十七年壬寅。先生六岁。

二十二年三十八年癸卯。先生七岁。

二十三年三十九年甲辰。先生八岁。

春。始往台山旧居。

二十四年仁宗大王元年乙巳。先生九岁。

二十五年明宗大王元年丙午。先生十岁。

二十六年二年丁未。先生十一岁。

二十七年三年戊申。先生十二岁。

先生尝言外祖母怜恻孤苦。只望续命。无训学之意。十许岁。犹愚痴无状。放浪无类云。

二十八年四年己酉。先生十三岁。

始请学

就季父参奉公讳信琛曰。早有向学之意。而近无师友。逖违膝下。外祖母又不忍遽舍。若之何其。

二十九年五年庚戌。先生十四岁。

三十年六年辛亥。先生十五岁。

春。受学于参奉公。

先是。虽未有学。而颖悟所及。见闻颇广。及其受学。沛然若决河。

三十一年七年壬子。先生十六岁。

三十二年八年癸丑。先生十七岁。

三十三年九年甲寅。先生十八岁。

聘夫人金海金氏

渭原郡守孝亮女

三十四年十年乙卯。先生十九岁。

受业于李一斋先生之门

将行。外祖母执不许曰。近足汝师。何以远为。先生曰。经师易。人师难。所以舍近而远也。既至。嘉其姿禀。初授小学。既又授大学。慥慥匪懈。居敬穷理。日就高明。同门先进。皆自以为不及也。

三十五年十一年丙辰。先生二十岁。

拜一斋先生

三十六年十二年丁巳。先生二十一岁。

子象乾生

三十七年十三年戊午。先生二十二岁。

往拜金河西先生麟厚

河西叩其所学曰。实得之士。吾于南州。始见此人。临别。赠五七二绝句。

中生员初试

柳眉岩日记曰。金某中生员初试第四云。赴礼部。将入城。河西先生赠二绝诗。

三十八年十四年己未。先生二十三岁。

讲学于台山书舍

朴参奉希颜,曺参奉世镜来会。

子象坤生

河西先生来访同舟游覆岩江。赠诗三绝。

三十九年十五年庚申。先生二十四岁。

四十年十六年辛酉。先生二十五岁。

八月。与罗士栗。拜卢苏斋于珍岛匪馆。

讲论经义。及归。赠诗以勉之。

十二月。拜一斋先生。

四十一年十七年壬戌。先生二十六岁。

四十二年十八年癸亥。先生二十七岁。

春。作覆岩江舍。扁曰克念堂。作座右铭。

一斋先生寄题壁上。有谁是闻一贯。鸢飞同鱼跃之句。先生所造之深。师门许与之重。在此。朴思庵亦寄诗。

四十三年十九年甲子。先生二十八岁。

四十四年二十年乙丑。先生二十九岁。

五月。上卢苏斋书。

蔽斋以朱子人心道心说。因程子旧说而偶未之及。又以一斋非罗整庵论为不可。故书辨之。

四十五年二十一年丙寅。先生三十岁。

七月。饯一斋先生赴召。

因留。与诸同门讲学而归。

穆宗懿皇帝隆庆元年二十二年丁卯。先生三十一岁。

拜一斋先生

一斋尝闻南报。谓诸生曰。此亦乱世。不可一任安逸。乃废食五日。验其筋力。言语动息。无异平日。讲读不辍。精彩弥露。诸生莫及。惟先生及之。

二年宣祖大王元年戊辰。先生三十二岁。

正月。上柳眉岩书。

时朝廷命举遗逸。眉岩以先生言于方伯。将启荐。先生书止之。

是岁。被选。

监司启荐。以为金某气质纯粹。力行学问。早丧父母。鞠于外祖母。事之如所生。心丧三年。见闻钦叹褒奖。事下庙堂议。眉岩曰。道司所报。未能尽其实。献纳崔颋以录用。陈请于榻前。眉岩曰。金某方缠疾病。不堪从仕。愿姑培养。乞命监司给药物。以表一方之善士。

三年二年己巳。先生三十三岁。

四年三年庚午。先生三十四岁。

五年四年辛未。先生三十五岁。

六年五年壬申。先生三十六岁。

神宗显皇帝万历元年六年癸酉。先生三十七岁。

六月。除军器寺主簿。

朝廷命举经明行修。先生及李之菡,赵穆同被选。命授参上职。有是除。

秋。除龙安县监。

二年七年甲戌。先生三十八岁。

在龙安

三年八年乙亥。先生三十九岁。

在龙安

上问吏曹曰。当今治郡。谁为第一。吏曹以骊州牧使黄琳,海州牧使李遴及先生对。

四年九年丙子。先生四十岁。

正月。拜江原道都事。

之任未几病。申省递。

寻又拜庆尚道都事

行至彦阳县。宿客馆。梦有老人曰。我乃祖威烈公。盖公墓在县北二里松洞。

省威烈公墓。改莎竖碑。

六月。闻一斋先生讣。弃官奔哭。

八月。葬一斋先生。

与同门奇孝谏,边士贞等二十八人。联名致祭。

五年十年丁丑。先生四十一岁。

五月。撰一斋先生行状文逸谒墓铭于苏斋。

建书院于南皋。

六年十一年戊寅。先生四十二岁。

春。拜司宪府持平。谢恩。上疏陈时务。文逸

入侍极论时弊。且请收召贤材。

朴思庵退语人曰。金某草野之人。一入榻前。举止雍容。言论鲠直。其中所存。果不诬也。△时栗谷将还。先生曰。当今时势岌岌。非可去之时。虽不足大有为。当默默居位。收拾人才。同心协力。以扶持之。吾欲今之君子学甯武子之愚也。栗谷曰。君言甚切。我心戚戚。当写一通示朋友。

四月。引疾申省递南归。

为文。祭卢玉溪。

除任实县监

七年十二年己卯。先生四十三岁。

在任实

八年十三年庚辰。先生四十四岁。

在任实

九年十四年辛巳。先生四十五岁。

春。递归。

任实民。为竖去思石。书曰平赋役。奖孝顺。育人材。享耋老。厉民俗。除宿弊。后有题碑后曰。一区篱落闲鸡犬。百里田园放马牛。乐业方形增秩去。葛川和泪郡边流。

高霁峯敬命来访。同游覆岩江舍有诗。

十年十五年壬午。先生四十六岁。

除淳昌郡守

朝廷命选循良。先生首被选。有是除。

为文。祭白玉峯。

十一年十六年癸未。先生四十七岁。

在淳昌

十二月。与成牛溪书。

时牛溪有召命。将赴。贻书恳恳以朝著分朋为言。

十二年十七年甲申。先生四十八岁。

上疏陈时弊文逸

时士风日颓。偸薄成习。先生以为士者。国家之用。而至于如此。妄料朝廷不和。国家受病之源。恐在此。疏论之。

除潭阳府使

十三年十八年乙酉。先生四十九岁。

在潭阳。

应旨上疏。文逸

时天旱。有求言旨。上疏极论时弊。首言北胡残破庆源府。朝廷发六道轻罪徙边。将有土崩之势。其目有五。以及玉非子孙推刷。见闻甚惨。终以明圣学以正士习。重宰相以尊朝廷。择守令以固邦本。忧爱数千言。上深加奖谕。

十四年十九年丙戌。先生五十岁。

春。弃官归。

与门弟子。讲论经传。△尝谓从父弟九镒曰。吾家世传诗礼。为后昆者。不可不勉。律身当如壁立千仞。持心当如冰清玉洁。

十五年二十年丁亥。先生五十一岁。

上疏论倭警文逸

时湖南有倭警。先生方家居。慨然于策应之乖方。赏罚之混施。上疏极言。因及朝廷分朋之祸。批曰。今见忠谠之言。良用嘉焉。△常与诸生讲学于克念堂。每于夕阳。驰马习射。亦令诸生习戎马之事。尝夜观天象曰。国家大祸。将在朝夕。岂可以安逸自处乎。

十六年二十一年戊子。先生五十二岁。

夏。倭求和贻书。柳相成龙极言防御之策。许和之非。

十七年二十二年己丑。先生五十三岁。

拜汉城府庶尹。

上疏论逆情。文逸

时有汝立之变。先生舁疾赴阙。上章极论朝廷积失人心。致逆竖敢生滔天之计。首尾数千言。恳恳忠款。上大加奖谕曰。顷见上疏。既嘉其直。今又上章。尤见忠款。大变之出。无非不德之致。尔须勿去。在朝从仕。随事尽忠。

拜军资正。再上疏论前事。

时狱事炽蔓。先生虑邦本动摇。又疏论之。留中不下。

除水原府使

水原近圻。多豪贵田庄。不纳征税。先生曰。使我为豪右田舍则已。以王官治王事。赋役不可不均。岂可计一身之利害。不救倒悬之民乎。遂按事。遭台劾罢归。

十二月。与牛溪书。

时国事日非。贤人有决退之意。贻书牛溪。姑留都下。羁縻人才。扶持危邦。且言勿舍松江。务镇依赖焉。

十八年二十三年庚寅。先生五十四岁。

与牛溪书

时湖南儒生有疏诋牛溪者。先生虑牛溪引嫌决退。贻书勿以儒生浮薄之言介意。只以圣上委寄之重自任。以救国家坏乱危亡之势。如救焚拯溺。爱材收用。为官择人之意。累致意焉。

十九年二十四年辛卯。先生五十五岁。

二十年二十五年壬辰。先生五十六岁。

四月。倭寇至。六月。举义旅。

十三日。倭进迫京城。三十日。大驾四幸。五月。贼入城。先生在家号痛曰。纪纲紊矣。人心离矣。虽有良将。无奈何。然君父之急。奚暇论夷险。简前府使高敬命,前牧使朴光玉,前正郞郑谌,前郡守崔庆会。约以举义。十六日。招集乡子弟。义士宋济民,梁山龙,梁山璹,林懽,李光宙,徐廷厚等亦来会。先生中坐流涕曰。国事至此。吾辈岂可苟活。藉令欲生。理无独全。与其沟壑而死。无宁讨贼而死乎。皆曰唯唯。或粮饷。或马牛。或家僮。不日而至者三百人。器械亦粗办矣。以六月三日。登坛歃血。约束部伍。将北上。令军中曰。善将者。虽贼境。不犯秋毫。以义起兵。敢行暴掠。犯者斩。军中肃然。所过感悦。争持牛酒迎劳。皆愿附义。无何。三道官军。溃于龙仁。散卒见义兵单弱曰。吾以十万溃一朝。卒仅数百。可奈何。军中慑。先生巡谕曰。尔等非国家休养之民乎。主辱臣死。定谓今日。徇生忘义者。任其去也。众皆挥涕誓死。散卒亦稍稍归。行至湖西。众数千。将渡锦江。或曰。悬军深入。奈无后继何。先生挥涕先登曰。我不先登。孰为后继。于是。远斥堠。整部伍。直扺水原。留阵秃城山。赴义者日以百矣。军声大振。分遣壮士。迭出尝倭。献䤋相续。又袭金岭贼。斩十五级。获战马甲胄枪剑。八月。遣梁山璹,郭贤。从海路达行在。又草檄。布告黄,平,江,咸诸路。京畿监司权征文移水原。执土民之附义兵者。众心颇沮。遂移军安山。由金浦至通津。县监李寿俊迎劳。时王世子分朝伊川。遣宣传朴承宗。赐手书褒谕。拜佥中枢兼防御使。进入江华。沿岸结栅。修战舰。

拜掌隶院判决事。赐号倡义使。宣旨讨京城贼。上疏陈机宜。

郭贤等回自行在。奉职命及教书。又赐教文。令谕两南。上亲谕贤等曰。归语尔帅。尽心戮力。扫清旧都。俾予复见华山汉水。先生承命痛哭。会壮士跪读教书。宣谕两南。命令始通矣。时京城民多贪王为倭役。潜使人晓告利害。皆乘夜来附。或请为内应。众译之。为倭心腹者。遣人密谕。为陈大义。皆输款为中诇。贼将发康,泰二陵。译朱继康秘报。优送锦彩货宝。送五礼仪。以示我朝山陵不殉货宝已例。贼乃止。潜奉文昭殿位板。权奉于江华。乃日出兵击沿江贼。贼在阳川,金浦等地者。皆夜遁。遂领舟师四百馀艘。鼓进于杨花渡。揭榜数秀吉罪。以挑城中倭。倭詟不敢出。有旨促进军。乃抄精兵数百。使从事林懽领赴官军。合势进战。上疏陈机宜。

二十一年二十六年癸巳。先生五十七岁。

上疏论讨复之要

时朝廷不和。令出多门。官军义兵。互相猜沮。先生以为同心则大事可办。异心则小事难济。方今三道沦没。万姓鱼肉。此正上下同心。尝胆枕戈之时。而朝著不靖。群情睽离。此而不改。则讨贼复雠。恐无其日。上疏论之。

进兵入据京城。奉审陵庙。分兵守卫。

天将李如松克平壤。进至开城。先生使幕士任錪。图京都形势。道路夷险。贼情虚实献之。与京畿水使李𬞟,忠清水使丁杰。领舟师。进次仙游峯。以截鹭梁。分陆军冲沙岘。俘斩无算。天将叹曰。倡义使名实相孚。京城贼势蹙。乞和于天将。两游击沉惟敬,周弘谟主和。先生文移。论许和之非。天将不审。敕止义兵之斩捕者。先生命管下斩捕如故。沈,周怒诘之。先生曰。我国臣子。不可与此贼共天。且子弟报父兄之雠。将帅何辞禁断。又遣幕士李荣老于李提督。以陈和议之失。接伴使李德馨叹曰。诸将皆倡义使。天将之意可回矣。十四日。倭空城而遁。先生入城。奉审陵庙。分兵守卫。遗民皆入城。发船中米千馀石。给饷之。文移天将。以纵贼贻患。恳恳言之。终不听。时有旨追倭。先生方病卧。蹶然起曰。得吾死所。时部伍为官军所夺。领馀兵仅数百南下。倭分据岭沿。号三十万。将屠晋州。天将持和议。按兵不战。官义兵不敢先进。沈游击谓倭去岁失利于晋。今欲逞忿。宜令晋民空城而走。则倭当撤兵。先生曰。国家湖南为根本。湖于晋密迩。无晋无湖南。空城避贼。以快其心。非计也。

六月。领兵三百。入晋州。

先是。以死守晋州。捍蔽湖南。状请于朝。六月十四日。不待回旨。即引兵入晋州。与庆尚兵使崔庆会,忠清兵使黄进,复雠将高从厚,泗川县监张润。约以死守。金海府使李宗仁。先已入城。巨济县令金俊民,海美县监郑名世,诸义兵将李继烈,闵汝云,姜希辅。亦来会。合兵数千。城中士女六七万。南有矗石。绝险可恃。而分兵守东西北。州牧徐礼元欲弃城走。为李宗仁执留。巡边使李薲,红衣将军郭再祐。自丹城移军去。左义兵将任启英。直还湖南。全罗兵使宣居怡,义兵将洪季男。以寡不敌众退。独奋义兵将姜希悦,敌忾义兵将李潜。领兵来会。十九日。天将与尚州牧使郑起龙来审城池曰。南有大江。北有深池。天作之险。刘摠兵为外援。前锋已到咸阳。遣我先谕云。二十日。沈游击帖移。令空城避贼。是日贼犯境。李潜与复雠副将吴宥等。出城诇探。斩数级而还。城中懽呼。或拔剑起舞。天将叹曰。一城之人。皆义士也。吾当告急赴援。与郑起龙回去。尝未入晋州。遣梁山璹,洪涵。乞师于刘摠兵。山璹辞气慷慨。摠兵敛衽起敬。而无出师意。洪涵道走。山璹单骑入城曰。临危苟免。使主将独陷死地乎。二十一日辰时。贼数十骑出没东北山上。窥觇而去。巳时。又数百骑列阵耀兵。选精兵击斩十馀级。俄而贼大至。围城三匝。城中按不动。贼退阵。自闻庆院山腰及乡校前至马岘。大阵凡三。小阵星罗棋置。二十二日。贼据左右山。环城树栅。弥原满野。步者持火炮。骑者舞剑槊。直顿城门。自朝至晡。铁丸如雨。中军吴永念射先登贼。应弦而倒。贼敛兵退。初昏又进。二更退。三更进。五更退。城南有矗石南江。西北凿濠储水。可恃为固。而惟东边为虑。至是。贼决壕塡土以攻城。徐礼元畏怯颠倒。众心骇惧。以张润权摄。城中乃安。二十三日。贼编竹为甲。排板为盾。中设炮穴。直攻隔台。我军殊死战。汤火矢石。贼烂压死甚众。分番迭进。夜攻益急。时大雨。城一隅圮。大喊阑入。巨济县令金俊民力战死。贼退。二十四日。贼酋会城东山上。令炮手开五穴。一时发炮。中第二仆地。贼担去。午时。贼大至迫城。击却大破。二十五日。贼筑土山东门外起屋。俯城中放丸如雨。城中多死。我军对筑土山。黄进亲负土石。军民竭力。须臾就。因登发炮。冲破败土山屋。贼多死。是日。三进三退。夜四进四退。先生素患湿痹。不能步。乘小舆。日夜巡城。亲持糜粥以馈之。士卒感泣。二十六日。贼招诸处兵合攻。又击却之。贼死无算。贼以生皮裹木柜。负载来毁城堞。城中以大石滚下。夹以炮矢。贼退。又联二大木设板屋。以瞰城中投火。草屋延爇。城中亦设板屋。用大炮中贼屋破之。贼退。是日。三战三退。夜四战四退。大雨连日。弓矢皆解。兵力亦竭矣。二十七日。贼攻城东。以书投城中曰。大明且降。尔敢拒我。若不速降。明当屠之。又约矢投书曰。尔三大将。取戴笠挂城上。当撤兵。先生令答曰。贼奴勿为无益言。我有好机谋。且有敢死卒。天兵方至。汝不速去。好是自送死。贼筑五阜于城东西门外。结竹为栅。从隙中放丸。姜希辅中丸死。城中以火箭烧其栅。贼退。又以大柜置四轮车上。藏身柜中迫城。以铁锥凿城。李宗仁手殪五贼。馀遁去。城中束火灌油。投之柜。柜中贼烧死。初更。贼犯北门。李宗仁力战退之。贼多死。二十八日。徐礼元不谨践更。致贼潜入城中。悉力捍御。大战良久。贼酋丸死。群倭曳而走。黄进欣然俯城曰。今日之战。贼死盈堑。可谓大捷。忽乱丸发积尸中。中左额死。黄公城中倚以为重。既死。皆汹惧。是夜雨不止。贼督战不息。

二十九日。城陷。起北向拜。赴南江而死。

是日。以徐礼元为巡城将。恐怯脱笠。垂泪而行。兵使崔庆会怒其骇众。将斩之不果。张润代巡城。中丸死。未时。东门两圮。贼蚁附登城。李宗仁率亲兵搏战。杀贼无算。贼退。又从西北门喊声突迫。礼元走。军大溃。中军吴永念,别将池得龙死之。先生方射贼。忽一倭突迫。军官张天纲以杖击其头。应手粉碎。先生执弓矢登矗石楼。诸将咸集。贼进迫。军官曺仁浩泣曰。主将何以为之。先生怡然曰。我死已决于起事之日。今亦晩矣。但汝等弃家从我。辛苦二年。竟至于此。为可哀。于是。子象乾,梁山璹。扶先生。文弘献。扶崔庆会。吴玭,金麟浑。扶高从厚。北向拜。赴南江而死。山璹善泅。先生曰。汝可以免。努力更图。灭此仇贼。山璹曰。义不独生。遂与同死。宗仁希悦宥潜等十馀人。奋剑斫贼。抵死乃已。宗仁战斗至南江。左右腋。各挟一贼酋。大呼赴水曰。金海府使李宗仁死于此。

以齿发。葬于州南内荣山艮坐原。

次子象坤闻变赴至。贼退翌日。入城求尸十馀日。见寝帽压在矗石阶石间。内裹七言长诗十七韵。乃先生赠沈惟敬排和之作也。字字忠忿。笔画严劲如平时。象坤招魂而归。取平生所落齿发爪甲。略备葬仪瘗焉。△象坤疑所葬。以书问于牛溪先生。答曰。曾见先儒以招魂而葬。为非礼。既有尊先人毛发。非招魂虚葬之比也。葬事似当备礼。恐不至于杀礼也。

九月。天将指挥使吴宗道。遣人致祭于晋州。

二十八年三十三年庚子

天将吴宗道再致祭

吴公统浙营兵过晋州。怆然曰。此倡义使金公死节地。亲具文。痛哭以祭。

三十一年三十六年癸卯

赠崇政大夫,左赞成。兼如例。

政院启曰。金千镒首倡义旅。二载勤劳。其功甚大。而又以节死。为先褒赠。以耸观听。△牛溪寄象坤书。略曰。尊先大夫左赞成追赠云。前日。每见异趣之人排诋先大夫。浑每极言斥之。推先生为恢复元功。亦小念听云云。

三十四年三十九年丙午

罗州人士。立祠州城西五里月井峯下。

十二月。赐额旌烈祠。

以子赠左承旨象乾。从事赠左承旨梁山璹配。

三十五年四十年丁未

七月。建院于晋州城西北。赐额彰烈祠。

因监司郑赐湖启

九月。淳昌人士。建院郡东二十里花山。

三十六年四十一年戊申

任实人士。建院县南二十里鹤亭。

四十六年光海十年戊午

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如例。遣官致祭。

熹宗哲皇帝天启七年仁祖大王五年丁卯

赠谥文烈

勤学好问曰文。刚克为伐曰烈。

毅宗烈皇帝崇祯三年八年庚午

旌表门闾

我肃宗大王十一年乙丑

泰仁人士配先生于一斋先生书院

上疏请额。赠额南皋。遣官致祭。

英宗大王二十一年乙丑

命不祧。遣官致祭于旌烈祠。以从弟九镒。曾孙炼之子成奎。别定主祀。

正宗大王十九年乙卯

遣官谕祭于彰烈祠。寻命调用祀孙得丽为监役。

纯祖大王十二年壬申

遣官谕祭于旌烈祠

右年谱。未知出于谁氏。而大抵晩出疏漏。于先生为学始终。少所发明。就考遗文。一二仅存。存其槪而阙其详。所详者殉义颠末耳。第念先生为先生。不以节义而以实学。使先生先后岛燹。无南江一死。其为先生。固自如也。实学既如是。故末梢树立。扶植纲常。使一死有辞于天下后世。世之以节义论先生者。恶足以知先生哉。呜呼。节义。学问中一事。以一事而槪全体。则详于殉义。未可谓无所发明也。吾先子所言。先生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岂无见而云尔也。谨就原本。略加增删。增增其疏漏。删删其烦复。于润色则或有矣。而少所发明者。槪乎未有加焉。呜呼惜哉。后学幸州奇宇万。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