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三国文/卷43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42 全三国文卷四十三
四十三 
乌程严可均校辑
卷44
↑ 返回《全三国文

李康[编辑]

康字萧远,中山人。明帝时,为寻阳长,后封阁阳矦。有《集》二卷。

髑髅赋[编辑]

幽魂髣髴,忽有人形。《文选》谢惠连《祭古冢文》注。

游山九吟序[编辑]

盖人生天地之闲也,若流电之过户牖,轻尘之栖弱草。《蓺文类聚》六。

运命论[编辑]

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故运之将降,必生圣明之君;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唱之而必和,谋之而必从;道合玄同,曲折合符;得失不能疑其志,谗构不能离其交;然后得成功也。其所以得然者,岂徒人事哉?授之者天也,告之者神也,成之者运也。

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群龙见而圣人用。故伊尹,有莘氏之媵臣也,而阿衡于商;太公,渭滨之贱老也,而尚父于周。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不才于虞而才于秦也。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非张良之拙说于陈、项,而巧言于沛公也。然则张良之言一也,不识其所以合离。合离之由,神明之道也。故彼四贤者,名载于箓图,事应乎天人,其可格之贤愚哉?孔子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运命之谓也。岂惟兴主,乱亡者亦如之焉。幽王之惑裦女也,祅始于夏庭;曹伯阳之获公孙强也,征发于社宫;叔孙豹之昵竖牛也,祸成于庚宗。吉凶成败,各以数至,咸皆不求而自合,不介而自亲矣。

昔者圣人受命河洛曰︰“以文命者,七九而衰;以武兴者,六八而谋。”及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故自幽、厉之闲,周道大坏。二霸之后,礼乐陵迟。文薄之毙,渐于灵、景。辩诈之伪,成于七国。酷烈之极,积于亡秦。文章之贵,弃于汉祖。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

夫以仲尼之才也,而器不周于鲁、卫;以仲尼之辩也,而言不行于定、哀;以仲尼之谦也,而见忌于子西;以仲尼之仁也,而取仇于桓魋;以仲尼之智也,而屈厄于陈、蔡;以仲尼之行也,而招毁于叔孙。夫道足以济天下,而不得贵于人;言足以经万世,而不见信于时;行足以应神明,而不能弥纶于俗;应聘七十国,而不一获其主。驱骤于蛮夏之域,屈辱于公卿之门,其不遇也如此。及其孙子思,希圣僃体,而未之至,封已养高,势动人主。其所游历,诸矦莫不结驷而造门;虽造门,犹有不得宾者焉。其徒子夏,升堂而未入于室者也。退老于家,魏文矦师之,西河之人,肃然归德,比之于夫子,而莫敢闲其言。故曰︰“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而后之君子,区区于一主,叹息于一朝。屈原以之沈湘,贾谊以之发愤,不亦过乎?

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故遇之而不怨,居之而不疑也。其身可抑,而道不可屈;其位可排,而名不可夺。譬如水也,通之斯为川焉,塞之斯为渊焉;升之于云则雨施,沈之于地则土润;体清以洗物,不乱于浊;受浊以济物,不伤于清。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夫忠直之迕于主,独立之负于俗,理势然也。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监不远,覆车继轨。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弗失,何哉?将以遂志而成名也。求遂其志而冒风波于险涂,求成其名而历𧩂议于当时,彼所以处之,盖有筭矣。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故道之将行也,命之将贵也,则伊尹、吕尚之兴于商、周,百里、子房之用于秦、汉,不求而自得,不徼而自遇矣。道之将废也,命之将贱也,岂独君子耻之而弗为乎?盖亦知为之而弗得矣。凡希世茍合之士,籧蒢戚施之人,俛仰尊贵之颜,逶迆势利之闲,意无是非,赞之如流;言无可否,应之如响;以窥看为精神,以向背为变通;势之所集,从之如归市;势之所去,弃之如脱遗。其言曰︰“名与身孰亲也?得与失孰贤也?荣与辱孰珍也?”故遂絜其衣服,矜其车徒,冒其货贿,淫其声色,脉脉然自以为得矣。盖见龙逢、比干之亡其身,而不惟飞廉、恶来之灭其族也;盖知伍子胥之属镂于吴,而不戒费无忌之诛夷于楚也;盖讥汲黯之白首于王爵,而不惩张汤牛车之祸也;盖笑萧望之跋踬于前,而不惧石显之绞缢于后也。

故夫达者之筭也,亦各有尽矣。曰︰凡人之所以奔竞于富贵,何为者哉?若夫立德必须贵乎,而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必须势乎,则王莽、董贤之为三公,不如杨雄、仲舒之阒其门也。必须富乎,则齐景之千驷,不如颜囘、原宪之约其身也。其为实乎,则执杓而饮河者,不过满腹;弃室而洒雨者,不过濡身;过此以往,弗能受也。其为名乎,则善恶书于史册,毁誉流于千载,赏罚悬于天道,吉凶灼乎鬼神,固可畏也。将以娱耳目乐心意乎,譬命驾而游五都之市,则天下之货毕陈矣;褰裳而涉汶阳之丘,则天下之稼如云矣;椎紒而守敖庾海陵之仓,则山坻之积在前矣;扱衽而登锺山蓝田之上,则夜光玙璠之珍可观矣。夫如是也,为物甚众,为己甚寡,不爱其身,而啬其神,风惊尘起,散而不止,六疾待其前,五刑随其后,利害生其左,攻夺出其右,而自以为见身名之亲疏,分荣辱之客主哉!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正人?曰义。”故古之王者,盖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也;古之仕者,盖以官行其义,不以利冒其官也;古之君子,盖耻得之而弗能治也,不耻能治而弗得也。原乎天人之性,核乎邪正之分,权乎祸福之门,终乎荣辱之筭,其昭然矣,故君子舍彼取此。若夫出处不违其时,默语不失其人。天动星回,而长极犹居其所;玑旋轮转,而衡轴犹执其中。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尝从事于斯矣。《文选》,《蓺文类聚》二十一。

案︰《世说新语‧德行篇》注有李康《家诫》。《御览》四百三十引王隐《晋书》,亦载李康《家诫》。“康”乃“秉”字之误。《魏志‧李通传》注引王隐《晋书》是“秉”字,秉乃通之孙;《晋书‧李重传》,重父景,即秉也。今定从《魏志》注,以《家诫》编入《晋文》。

董寻[编辑]

寻,河东人。明帝时,为司徒军议掾。

上书谏明帝[编辑]

臣闻古之直士,尽言于国,不避死亡,故周昌比高祖于桀纣,刘辅譬赵后于人婢。天生忠直,虽白刃沸汤,往而不顾者,诚为时主爱惜天下也。建安以来,野战死亡,或门殚户尽,虽有存者,遗孤老弱。若今宫室狭小,当广大之,犹宜随时,不妨农务,况乃作无益之物,黄龙、凤皇、九龙承露盘,土山、渊池,此皆圣明之所不兴也。其功参倍于殿舍。三公九卿,侍中尚书,天下至德,皆知非道而不敢言者,以陛下春秋方刚,心畏雷霆。今陛下既尊群臣,显以冠冕,被以文绣,载以华舆,所以异于小人;而使穿方举土,面目垢黑,沾体涂足,衣冠了鸟,毁国之光,以崇无益,甚非谓也。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无忠无礼,国何以立?故有君不君,臣不臣,上下不通,心怀郁结,使阴阳不和,灾害屡降。凶恶之徒,因闲而起,谁当为陛下尽言事者乎?又谁当干万乘以死为戏乎?臣知言出必死,而臣自比于牛之一毛,生既无益,死亦何损?秉笔流涕,心与世辞。臣有八子,臣死之后,累陛下矣!《魏志‧明帝纪》注,《御览》四百五十三并引《魏略》。

鱼豢[编辑]

豢为郎中,有《典略》八十九卷。

以武帝配天议[编辑]

昔后稷以功配天,汉出自尧,不以尧配天,明不绍也。且舜已越数代,武皇肇创洪业,宜以配天,以先后配地。《通典》四十二,又四十五。

典略儒宗传序《魏略》以董遇、贾洪、邯郸湻、辥夏、隗禧、苏林、乐详七人为《儒宗传》。[编辑]

从初平之元,至建安之末,天下分崩,人怀茍且,纲纪既衰,儒道尢甚。至黄初元年之后,新主乃复始埽除太学之灰炭,补旧石碑之缺坏,僃博士之员录,依汉甲乙以考课。申告州郡,有欲学者,皆遣诣太学。太学始开,有子弟数百人。至太和、青龙中,中外多事,人怀避就,虽性非解学,多求诣太学。太学诸生有千数,而诸博士率皆麤疏,无以教弟子,弟子本亦避役,竟无能习学,冬来春去,岁岁如是。又虽有精者,而台阁举格太高,加不念统其大义,而问字指墨法点注之闲,百人同试,度者未十。是以志学之士,遂复陵迟,而末求浮虚者,各竞逐也。正始中,有诏议圜丘,普延学士。是时郎官及司徒领吏二万馀人,虽复分布,见在京师者尚且万人,而应书与议者略无几人。又是时朝堂公卿以下四百馀人,其能操笔者未有十人,多皆相从饱食而退。嗟夫!学业沈陨,乃至于此。是以私心常区区贵乎数公者,各处荒乱之际,而能守志弥敦者也。《魏志‧王肃传》注。

儒宗传论[编辑]

学之资于人也,其犹蓝之染于素乎!故虽仲尼,犹曰︰“吾非生而知之者。”况凡品哉!且世人所以不贵学者,必见夫有“诵《诗》三百而不能专对于四方”故也。余以为是则下科耳,不当顾中庸以上,材质适等,而加之以文乎!今此数贤者,略余之所识也。检其事能,诚不多也。但以守学不辍,乃上为帝皇所嘉,下为国家名儒,非繇学乎?繇是观之,学其胡可以已哉!《魏志‧王肃传》注。

武诸王传论[编辑]

谚言“贫不学俭,卑不学恭”,非人性分也,势使然耳。此实然之势,信不虚矣。假令祖防遏植等在于畴昔,此贤之心,何缘有窥望乎?彰之挟恨,尚无所至。至于植者,乃令杨修以倚注遇害,丁仪以希意族灭,哀夫!余每览植之华采,思若有神。以此推之,太祖之动心,亦良有以也!《魏志‧任城陈萧王传评》注。

王繁阮陈路传论[编辑]

寻省往者,鲁连、邹阳之徒,援譬引类,以解缔结,诚彼时文辨之隽也。今览王、繁、阮、陈、路诸人前后文旨,亦何昔不若哉?其所以不论者,时世异耳。余又窃怪其不甚见用,以问大鸿胪卿韦仲将。仲将云︰“仲宣伤于肥戆,休伯都无格检,元瑜病于体弱,孔璋实自麤疏,文尉性颇忿鸷。”如是彼为,非徒以脂烛自煎麋也,其不高蹈,盖有由矣。然君子不责僃于一人,譬之朱漆,虽无桢干,其为光泽亦壮观也。《魏志‧王粲传》注。

佞幸秦朗孔桂传论[编辑]

为上者不虚授,处下者不虚受,然后外无《伐檀》之叹,内无“尸素”之刺,雍熙之美著,太平之律显矣。而佞幸之徒,但姑息人主,至乃无德而荣,无功而禄,如是焉得不使中正日朘,倾邪滋多乎?以武皇帝之慎赏,明皇帝之持法,而犹有若此等人,而况下斯者乎?《魏志‧明帝纪》注。

许攸娄圭传论[编辑]

古人有言曰︰“得鸟者,罗之一目也;然张一目之罗,终不得鸟矣。鸟能远飞,远飞者,六翮之力也;然无众毛之助,则飞不远矣。”以此推之,大魏之作,虽有功臣,亦未必非兹辈胥附之由也。《魏志‧崔琰传》注。

勇侠传论《魏略》以孙宾硕、祝公道、杨阿若、鲍出四人为《勇侠传》。[编辑]

昔孔子叹颜囘,以为三月不违仁者,盖观其心耳;孰如孙、祝菜色于市里,颠倒于牢狱,据有实事哉?且夫濮阳周氏不敢匿迹,鲁之朱家不问情实,是何也?惧祸之及耳,心不安也。而太史公犹贵其竟脱季布,岂若二贤,厥义多乎?今故远收孙、祝,而近录杨、鲍,既不欲其泯灭,且敦薄俗。至于鲍出,不染礼教,心痛意发,起于自然,迹虽在编户,与笃烈君子何以异乎?若夫杨阿若,少称任侠,长遂蹈义,自西徂东,摧讨逆节,可谓勇力而有仁者也。《魏志‧阎温传》注。

徐福等传论《魏略》列传以徐福、严干、李义、张既、游楚、梁习、赵俨、裴潜、韩宣、黄朗十人共卷。[编辑]

世称君子之德,其犹龙乎?盖以其善变也。昔长安市侩有刘仲始者,一为市吏所辱,乃感激蹋其尺折之,遂行学问,经明行修,流名海内。后以有道征,不肯就,众人归其高。余以为前世偶有此耳,而今徐、严复参之,若皆非佀龙之志也,其何能至于此哉?李推至道,张工度主,韩见识异,黄能拔萃,各著根于石上,而垂阴乎千里,亦未为易也。游翁慷慨,展布腹心,全躯保郡,见延帝王,又放陆生,优游宴戏,亦一实也。梁、赵及裴,虽张杨不足,至于检己,老而益明,亦难能也。《魏志‧裴潜传》注。

外夷传论[编辑]

俗以为营廷之鱼,不知江海之大;浮游之物,不知四时之气。是何也?以其所在者小,与其生之短也。余今氾览外夷大秦诸国,犹尚旷若发蒙矣。况夫邹衍之所推出,大《易》、《太玄》之所测度乎?徒限处牛蹄之涔,又无彭祖之年,无缘托景风以迅游,载騕䮍以遐观,但劳眺乎三辰,而飞思乎八荒耳。《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注。

张昭传论[编辑]

余曩闻刘荆州尝自作书,欲与孙伯符,以示祢正平。正平蚩之,言“如是,为欲使孙策帐下儿读之邪?将使张子布见乎?”如正平言,以为子布之才高乎?虽然,犹自蕴籍典雅,不可谓之无笔迹也。加闻吴中称谓之仲父。如此,其人信一时之良干,恨其不于嵩岳等资,而乃播殖于会稽。《吴志‧张昭传》注。

殷裦[编辑]

裦字元祚,为章武太守。有《集》二卷。

荐朱俭表[编辑]

盖闻《虞书》非俊乂无以光帝载,西伯非髦士无以开王业。是故高世之主,必广登命之礼;有为之君,务通贤者之路;所以成大治也。窃见同郡朱俭,字文信,天真清亮,雅性忠笃,纯粹足以激清源,美行足以广风俗;当仁不让,见得思义;疏达之才,强记博闻;飞辞抗论,骆驿奇逸,诚当世之俊异,一时之秀出也。如得毗佐铨衡,翼亮右曹,济济之观,足用华国。《蓺文类聚》五十三。

诫子书[编辑]

夫道也者,易寻而难穷,易知而难行也。故京房之徒,考步吉凶之变,而不能自见其祸,更为姚平所诫,此道之难知也。省尔之才,不及于房,而吾之言,过于平矣。昔正考父三命滋恭,晏平仲久而敬之;曾颜之徒,有若无,实若虚也。况尔析薪之智,欲弹射世俗,身为𧩂先,怨祸并集,使吾怀朝父之忧,为范武子所叹,亦非汝之美也。若朝益暮习,先人后己,恂恂如也,则吾闻音而识其曲,食旨而知其甘,永终吾馀年矣,复何恨哉?古人有言︰“思不出其位。”尔其念之,尔其念之!《蓺文类聚》二十三。

黄观[编辑]

观,明帝时为郎中。

上疏谏畜鹿[编辑]

臣深思陛下所以不早取此鹿,诚欲使极蕃息,然后大取,以为军国之用也。然臣窃以为畜鹿但有日耗,终无得多也。《御览》九百六引《魏名臣奏》。 案︰《魏志‧高柔传》注引《魏名臣奏》,以此疏为高柔所上。

奏事[编辑]

今年麦苗虽好,临熟多雨,而悉复偃坏,小麦略尽,惟穬麦、大麦颇得半收耳。《蓺文类聚》八十五。

虞松[编辑]

松字叔茂,陈留人,九江太守边让外孙。景初中,从司马懿征辽东,还辟为掾。正始中,迁中书郎,《魏志‧锺会传》注引《世语》及《魏氏春秋》,并作“中书令”。至太守。案︰《北堂书钞》五十三引《晋起居注》︰“元康六年以后,不常亲郊社,制度废驰。太常虞松考正旧仪,死不悉僃。”今考魏景初至晋元康,隔五十馀年,盖别有一虞松也。

檄告公孙渊[编辑]

昔楚、郑列国,而郑伯犹肉袒牵羊而迎之。孤为王人,位则上公,而建等欲孤解围退舍,岂楚、郑之谓邪?二人老耄,必传言失旨,已相为斩之。若意有未已,可更遣年少有明决者来。《晋书‧宣帝纪》。 案︰《魏志‧锺会传》注︰“松从征辽东,宣王命作檄;及破贼,作露布。”

朱诞[编辑]

诞,景初、正始闲为太尉属。

忌月设乐议[编辑]

今因宜改之际,还修旧则。元首建寅,于制为便。《宋书‧礼志一》。

刘肇[编辑]

肇,景初、正始闲为大将军属。

忌月设乐议[编辑]

宜过正一日,乃朝贺大会,明令天下,知崩亡之日不朝也。《宋书‧礼志一》。

朱遗[编辑]

遗,为羽林右监。

奏论选举[编辑]

天下之任,非吏部尚书所能独办。令、长以下,可专付吏部;守以上,八座举。《御览》二百十四引《魏名臣奏》。

甄毅[编辑]

毅,为驸马都尉。

奏请令尚书郎奏事处当[编辑]

汉时公卿皆奏事,选尚书郎试,然后得为之。其在职,自赍作发书诣天子前,发省便处当。事轻重,口自决定。或天子难问,据案处正,乃见郎之割断材伎。魏则不然。然尚书郎皆天下之选,材伎锋出,亦欲骋其能于万乘之前。宜如故事,令郎口自奏事,自处当。《御览》二百十五引《魏名臣奏》。

庞延[编辑]

延,为执金吾。

奏事[编辑]

其山居林泽,有火耕畬种。而平地平陆,虽有往古耒耜区种之法,就其收者,适可蔬食,不足实也。《御览》五十六引《魏名臣奏》。

李胜[编辑]

胜字公昭。正始初,为洛阳令,又为征西将军夏矦玄长史,迁荧阳太守、河南尹,寻为荆州刺史。未及之官,坐曹爽诛。

难夏矦太初肉刑论[编辑]

且肉刑之作,乃自上古。《书》载“五刑有服”,又曰“天罚有罪,而五刑五用哉”,割、劓之属也。《周官》之制,亦著五刑。历三代,经至治,周公行之,孔子不议也。今诸虐者唯以断载为虐,岂不轻于死亡耶?云妖逆是翦,以除大灾,此明治世之不能去就矣。

夫杀之与刑,皆非天地自然之理,不得已而用之也。伤人者不改,则刖、劓可以改之,何为疾其不改,便当陷之于死地乎?妖逆者惩之而已,岂必除之耶?刑一人而戒千万人,何取一人之能改哉?盗断其足,淫而宫之,虽欲不改,复安所施?而全其命,惩其心,何伤于大德?

今有弱子,罪当大辟,问其慈父,必请以肉刑代之矣。慈父犹施之于弱子,况君加之百姓哉?且蝮虵螫手,则壮士断其腕;系蹄在足,则猛兽绝其蟠。盖毁支而全身者。夫一人哀泣,一堂为之不乐,此言杀戮之不当也,何事于肉刑之闲哉?赭衣满道,有鼻者丑。当此时也,长城之役,死者相断,《六经》之儒,塡谷满坑,何恤于鼻之好丑乎?此吾子故犹哀刑而不悼死也。《通典》一百六十八。

又难[编辑]

《易》曰︰“履校灭趾,无咎。”仲尼解曰︰“小惩而大戒。”此小人之福也。灭趾谓去足,为小惩明矣。《通典》一百六十八。

又难[编辑]

暴之取死,亦有由来,非自然也。伤人不改,亦治道未洽,而刑轻不足以大戒。若刑之与杀,俱非自然,而刑轻于杀,何云残酷哉?夫刖趾不可报尸,诚然。髡输固不足以偿伤,伤人一寸而断其支体,为罪已重;夷人之面,截其手足,以髡输偿之,不亦轻乎?但虑其重,不惟其轻,不其偏哉?孔氏之议,恐非足为雅论也。《通典》一百六十八。

赐进士出身二品衔广东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兼管驿传事务黄冈王毓藻校刊

《全三国文》卷四十三终

  ↑返回顶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