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全北齐文/卷二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二

孝昭帝

[编辑]

  帝讳演,字延安,神武第六子,魏元象元年封常山郡公。齐受禅,进爵为王。乾明元年八月废少主自立,改元皇建。在位二年,谥曰孝昭皇帝,庙号肃宗。

搜访功臣子孙诏皇建元年乙酉

[编辑]

  自太祖创业以来,诸有佐命功臣子孙绝灭、国统不传者,有司搜访近亲,以名闻,当量为后,诸郡国老人,各授版职,赐黄帽鸠杖。《北齐书·孝昭纪》。

赠恤将士诏

[编辑]

  謇正之士,并听进见陈事;军人战亡死王事者,以时申闻,当加荣赠;督将、朝士名望素高,位历通显,天保以来未蒙追赠者,亦皆录奏。《北齐书·孝昭纪》。

议封先代后诏八月甲午

[编辑]

  昔武王克殷,先封两代,汉魏二晋,无废兹典。及元氏统历,不率旧章。朕纂承大业,思弘古典,但二王三恪,旧说不同,可议定是非,列名条奏。其礼仪体式亦仰议之。《北齐书·孝昭纪》。

立学诏

[编辑]

  国子寺可备立官属,依旧置生员,讲习经典,岁时考试。其文襄帝所运石经,宜即施列于学馆。外州大学亦仰典司勤加课督。《北齐书·孝昭纪》

听勋人分封子弟诏八月景申

[编辑]

  九州勋人有重封者,听分授子弟,以广骨肉之恩。《北齐书·孝昭纪》

诏王

[编辑]

  比日何为自同外客,略不可见,自今假非局司,但有所怀,随宜作一牒,候少隙,即径进也。《北史·王传》:后因奏事,帝从容曰云云,不言是诏

为僧稠起塔诏皇建二年

[编辑]

  故大禅师德业高迥,三宝栋梁,灭尽化终,神游物外。可依中国之法,毗起塔,建千僧齐,赠物千段,标树芳迹,示诸后代。《续高僧传》。

遗诏二年十一月甲辰

[编辑]

  朕婴此暴疾,奄忽无逮。今嗣子冲眇,未闲政术,社稷业重,理归上德。右丞相长广王湛,研机测化,体道居宗,人雄之望,海内瞻仰,同胞其气,家国所凭。可遣尚书左仆射、赵郡王睿喻旨,征王统兹大宝。其丧纪之礼一同汉文,三十六日悉从公除,山陵施用,务从俭约。《北齐书·孝昭纪》。

敕崔瞻

[编辑]

  东宫弱年,未陶训义。卿仪形风德,人之师表。故劳卿朝夕游处,开发幼蒙,一物三善,皆以相寄。《北史》二十四。

临终与长广王湛手书

[编辑]

  宜将吾妻子置一好处,勿学前人也。《北齐书·孝昭纪》。

  百年无罪,汝可以乐处置之,勿学前人。《北齐书·乐陵王百年传》,孝昭帝临崩,遗诏传位于武成,并有手书,其末云云,又见《北史》五十二。

高湛武成帝

[编辑]

  帝讳湛,小字步落稽,神武第九子,元象中封长广郡公。齐受禅,进爵为王,历尚书令、录尚书事兼司徒,废帝即位,迁太尉,乾明初为大司马,领并州刺史,迁太傅,录尚书事,领京畿大都督,皇建初为右丞相,二年十一月即位。改元二:大宁、河清,在位四年,传位太子,自称太上皇帝。天统四年崩,谥曰武成皇帝,庙号世祖。

轻罚诏大宁元年

[编辑]

  王者所用,唯在赏罚。赏贵适理,罚在得情。然理容进退,事涉疑似。盟府司勋,或有开塞之路;三尺律令,未穷画一之道。想文王之官人,念宣尼之止讼,刑赏之宜,思获其所。自今诸应赏罚,皆赏疑从重,罚疑从轻。《隋书·刑法志》。

诏封子绘大宁二年案是年四月改元河清

[编辑]

  冀州密迩京甸,归彦敢肆凶悖。已敕大司马、宁平原王段孝先总勒重兵,乘机电发;司空、东安王娄睿督率诸军,络绎继进。卿世载名德,恩洽彼州,故遣参赞军事,随便慰抚。宜善加谋略,以称所寄。《北齐书·封隆之传》。

赠谥张耀诏天统元年

[编辑]

  耀志贞平直,温恭廉慎。《北齐书·张耀传》,世祖临朝诏称。

蠲杂户诏天统三年九月

[编辑]

  诸寺署所绾杂保户姓高者,天保之初,虽有优敕,《北史》作优放。权假力用。未免者,今可悉蠲杂户,任属郡县,一准平人。《北齐书·后主纪》,又《北史》八太上皇帝诏。

手敕河南王孝瑜

[编辑]

  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北齐书·河南康舒王孝瑜传》。

宣敕定州

[编辑]

  冯翊王少小谨慎,内外所知,在州不为非法,朕信之熟矣。登高望远,人之常情,何足可道?鼠辈欲轻相间构,曲生眉目,理应从斩,犹以旧人,未忍置法。回洛决鞭二百,祓宜决杖一百。《御览》六百五十引《三国典略》:冯翊王润为定州刺史。王回洛、独孤祓上言:润出送台使,登魏文旧台,南望叹息,不测其意。武成宣命于州云云。又见《北齐书·冯翊王润传》,武成使元文遥就州宣敕。又见《北史》五十一。祓皆作枝,末二语皆在叙事中。

敕魏收河清三年

[编辑]

  卿旧人,事我家最久。前者之罪,情在可恕。比令卿为尹,非谓美授,但初起卿,斟酌如此。朕岂可用卿之才,而忘卿身,待至十月,当还卿开府。《北齐书·魏收传》。

手敕和士开

[编辑]

  朕之与卿,本同心腹,今怀抱痛割,与卿无异,当深思至理,以自开慰。《北史·和士开传》:士开除侍中,加开府,遭母忧。帝手敕慰谕之。

养生论

[编辑]

  王叔和,高平人也。博好经方,洞识摄生之道。尝谓人曰:食不欲杂,则或有所犯,当时或无灾患,积久为人作疾。寻常饮食,每令得所,多餐令人彭亨短气,或改暴疾。夏至秋分,少食肥腻饼霍之属,此物与酒食瓜果相妨,当时不必即病,入秋节变阳消,阴寒气总至,多至暴卒。良由涉夏取冷大过,饮食不节故也。而不达者,皆以病至之日,便谓是受病之始,而不知其所由来者渐矣。岂不惑哉。《御览》七百二十

  王叔和性沈静,好著述,考核遗文,采摭群论,撰成《脉经》十卷,编次张仲景《方论》为三十六卷,大行于世。《御览》七百二十二

高纬后主

[编辑]

  后主讳纬,字仁纲,武成帝长子,大宁二年立为皇太子,河清四年四月即位,改元三:天统、武平、隆化,在位十三年。为周所擒,封温国公,明年赐死。

罢工作诏天统四年十二月

[编辑]

  细作之务及所在百工,悉罢之。《北齐书·后主纪》。

简放官口诏

[编辑]

  掖庭、晋阳、中山宫人等,及邺下、并州太官官口二处,其年六十已上,及有癃患者,仰所司简放。同上。

诛斛律光下诏武平三年七月

[编辑]

  光谋反,今已伏法。其馀家口,并不须问。《北齐书·斛律光传》

税僧尼令

[编辑]

  僧尼坐受供养,游食四方,损害不少,虽有薄敛,何足为也。《通典》

与任城王氵皆书

[编辑]

  朝廷遇纬甚厚,诸王无恙,叔若释甲,则无不优待。《周书·齐王宪传》,又《御览》三百二十六引《三国典略》。

高昭君神武娄后

[编辑]

  后讳昭君,普泰元年拜勃海王妃。文襄嗣位,进太妃。文宣受禅,尊为皇太后。废帝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孝昭即位,复为皇太后。大宁二年崩,年六十二,谥曰明。

中旨不许受禅

[编辑]

  汝父如龙,汝兄如虎,尚以人臣终。汝何容欲行舜禹事?此亦非汝意,正是高德政教汝。《北齐书·高德政传》。

高氵皆任城王

[编辑]

  氵皆,神武第十子,天保元年封任城王;孝昭、武成时屡镇晋阳,总并省事,历司徒、太尉,并省录尚书事;天统中拜太保、并州刺史,别封正平郡公;武平初,迁太师、司州牧,出为冀州刺史,加太宰,迁右丞相、都督青州刺史,拜左丞相,转瀛州刺史。后主奔邺,加大丞相。寻受禅。为周齐王宪所擒至长安,与后主同死。

遗尚书令杨遵彦书荐李德林

[编辑]

  燕赵固多奇土,此言诚不为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宇,终为栋梁之用。至如经国大体,是贾生、晁错之俦,雕虫小枝,殆相如、子云之辈,今虽唐、虞君臣,俊盈朝,然修大厦者,岂厌夫良材之积也。吾尝见孔文举《荐祢衡表》云:“洪水横流,帝思俾”。以正平比夫大禹,常谓拟谕非伦。今以德林言之,便觉前言非大。《隋书·李德林传》

高孝珩广宁王

[编辑]

  孝珩,文襄第二子,天保六年封广宁王,历司州牧、尚书令、司空、司徒,录尚书大将军、大司马;承光改元,以为太宰,出为沧州刺史。齐亡入周,授开府县侯,寻卒。

御周师议

[编辑]

  今大寇既深,事籍机便。请使任城王便领幽州道兵自土门入,声趣并州;独孤永业便领洛州道兵自潼关入,声趣长安;臣请领京畿兵出滏口,鼓行逆战。贼军远来,日增疲老,闻南北有兵,自然应退。《御览》三百七引《三国典略》,又见《北齐书·孝珩传》、《北史》五十二,皆有删节。

高延宗安德王

[编辑]

  延宗,文襄第五子,天保六年封安德王,历定州刺史、司徒、太尉、相国、并州刺史,以隆化元年即位于晋阳,改元德昌。为周所擒,明年与后主俱赐死。

即位下诏

[编辑]

  武平孱弱,政由宦竖,衅结萧墙,盗起疆场。斩关夜遁,莫知所之,则我高祖之业将坠于地。王公卿士,猥见推逼,今便祗承宝位。可大赦天下,改武平七年为德昌元年。《北齐书·安德王延宗传》,后主奔邺,在并将率咸请曰:“王若不作天子,诸人实不能出死力。”延宗不得已即皇帝位,下诏。

与任城王珩启

[编辑]

  至尊出奔,宗庙既重,群公劝迫,权主号令,事宁终归叔父。《北齐书·任城王氵皆传》:安德王称尊号于晋阳,使刘子昂修启于氵皆。

高绍义范阳王

[编辑]

  绍义,文宣第三子,初封广阳王,后封范阳,历侍中、清都尹。后主奔邺,以为尚书令、定州刺史。兵败奔突厥,即皇帝位,称武平元年。周人购而执之,流死蜀中。

在蜀遗封妃书

[编辑]

  夷狄无信,送吾于此。《北齐书·范阳王绍义传》。


高隆之

[编辑]

  隆之字延兴,本姓徐,高平金乡人,冒祖姑高氏姓。神武命为从弟,仍云勃海人。初为汝南王悦司州户曹从事,除员外散骑常侍、给事中。神武引为治中,行平阳郡事,及起义,以为大行台右丞,中兴初,除御史中尉,太昌初,除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出为北道行台,转并州刺史,封平原郡公,历沧州刺史、大行台、尚书侍中、尚书右仆射,领御史中尉,入为尚书令、右仆射,进司徒,武定中为领军将军、录尚书事兼侍中,拜太子太师,兼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迁太保。文宣受禅,进爵为王,领大宗正卿。天保五年以谮死,赠阳夏王。

上言宋游道罪状

[编辑]

  饰伪乱真,国法所必去;附下罔上,王政所不容。谨案尚书左丞宋游道名望本阙,功绩何纪。属永安之始,朝士亡散,乏人之际,叨窃台郎。躁行谄言,肆其奸诈,罕识名义,不顾典文,人鄙其心,众畏其口。出州入省,历忝清资,而长恶不悛,曾无忌讳,毁誉由己,憎恶任情。比因安平王事,遂肆其褊心,因公报隙,与郎中毕义云递相纠举,又左外兵郎中魏叔道牒云:“局内降人左泽等为京畿送省,令取保放出。”大将军在省日,判:“听。”游道发怒曰:“往日官府,成何物官府,将此为例。”又云:“乘前旨格,成何物旨格。”依事请问,游道并皆承引。案律:“对捍诏使,无人臣之礼,大不敬者死。”对捍使者尚得死坐,况游道吐不臣之言,犯慢上之罪,口称夷齐,心怀盗跖,欺公卖法,受纳苞苴,产随官厚,财与位积,虽赃污未露,而奸诈如是。举此一隅,馀诈可验。今依礼据律处游道死罪。《北齐书·宋游道传》:高隆之与左仆射、襄城王旭,尚书郑述祖等上言。

奏举张熠

[编辑]

  南京宫殿,毁彻送都,连筏竟河,首尾大至。自非贤明一人,专委受纳,则恐材木耗损,有阙经构。熠清贞素著,有称一时,臣等辄举为大将。《魏书·张熠传》:天平初,迁邺草创,右仆射高隆之、吏部尚书元世俊奏,诏从之。

陆法和

[编辑]

  法和不知何许人,有道术,在梁以破任约武陵王纪功为都督郢州刺史,封江乘县公,加司徒。元帝败灭,举州入齐,为大都督、太尉,荆州刺史、安湘郡公,入朝再为太尉,无疾而死。文宣令开棺视之,空棺而已。

书壁

[编辑]

  十年天子为尚可,百日天子急如火,周年天子递代坐。

  一母生三天,两天共五年。并《北齐书·陆法和传》。

破六韩常

[编辑]

  常字保年,附化人,匈奴单于之裔,累迁平西将军。神武起义,表为抚军,累迁车骑大将军开府,封平阳公,除洛州刺史。齐受禅,封广川县公,拜太保、沧州刺史,卒赠尚书令、司徒、太傅、假王,谥曰忠武。

与世宗启

[编辑]

  常自镇河阳以来,频出关口、太谷二道,北制已北,洛州已南,所有要害,颇所悉知而太谷南口去荆路逾一百,经赤工坂,是贼往还东西大道,中间旷绝一百五十里,贼之粮饷,唯经此路。愚谓于彼选形势之处,营筑城戍,安置士马,截其远还,自然不能更有行送。《北齐书·破六韩常传》。

元孝友

[编辑]

  孝友,魏太武帝孙,袭兄爵临淮王,累迁沧州刺史。齐受禅,降爵临淮县公,拜光禄大夫,天保二年坐元晖业斩。

上孝静帝表

[编辑]

  令制百家为党族,二十家为闾,五家为比邻。百家之内,有帅二十五人,征发皆免,苦乐不均。羊少狼多,复有蚕食。《北齐书》作吞食。此之为弊久矣。京邑诸坊,或七八百家,唯一里正、二史,庶事无阙,而况外州乎?请依旧置三正《北齐书》作三四。之名不改,而百家为四闾二比,计族省《北齐书》作少十二丁,得十二匹赀绢。略计见管之户,应二万馀族,一岁出赀绢二十四万匹。十五丁出一番兵,《北齐书》作为一番共计得一万六千兵,此富国安人之道也。

  古诸侯娶九女,士有一妻一妾。《晋令》诸王置妾八人,郡公侯妾六人。《官品令》第一第二品有四妾,第三第四有三妾,第五第六有二妾,第七第八有一妾。所以阴教聿修,继嗣有广。广继嗣孝也,修阴教礼也。而圣朝忽弃此数,由来渐久,将相多尚公主,王侯娶后族,故无妾胜,习以为常。妇人多幸,《北齐书》作不幸。生逢今世,举朝略是无妾,天下殆皆一妻。设令人强志广娶,则家道离索,身事,内外亲知,共相嗤怪。凡今之人,通无准节。父母嫁女,则教之以妒,姑姊逢迎,必相劝以忌。持《北齐书》作以。制夫为妇德,以能妒为女工,自云不受人欺,畏他笑我。王公犹自一心,已下何敢二意。夫妒忌之心生,则妻妾之礼废,妻妾之礼废,则奸淫之兆兴,斯臣之所以毒恨者也。请以王公第一品娶八,通妻以备九女,称事二品备七,三品四品备五,五品六品则一妻二妾。限以一周,悉令充数,若不充数。及待妾非礼,使妻妒,加捶挞,免所居官。其妻无子而不娶妾,斯则自绝,无以血食祖父,请科不孝之罪,离遣其妻,臣之赤心,义唯家国,欲使吉凶无不合礼,贵贱各有其宜,省人帅以出兵丁,立仓储以丰谷食,设赏格以擒奸盗,行典令以示朝章,庶使足食足兵,人信之矣。又冒申妻妾之数,正欲使王侯将相,功臣子弟,苗胤满朝,传》祚无穷,此臣之志也。《魏书·元孝友传》《北齐书·元孝友传》。

  今人生为早隶,葬拟王侯,存没异途,无复节制,崇壮丘陇,盛饰祭仪,邻里相荣《北齐书》作相望。称为至孝,又夫妇之始,王化所先,共食合瓢足以成礼,而今之富者弥奢,同牢之设,甚于祭盘,累鱼成山,山有林木,林木之上鸾凤斯存,徒有烦劳,终成委弃,仰惟天意,其或不然,请自兹以后,若婚葬过礼者,以违旨论,官司不加纠劾,即与同罪。《魏书·元孝友传》《北齐书·元孝友传》。

[编辑]

  之一姓羊,北平人,魏末为抚军府司马,历秘书监,出为期城太守,齐天保中卒于官。

上东魏主启

[编辑]

  释教虚诞,有为徒费,无执戈以卫国,有饥寒于色养,逃役之流,仆隶之类,避苦就乐,非修道者,又佛言有为虚妄,皆是妄想,道人深知佛理,故违虚其罪。启又广引财事乞赀贪积无厌,又云。读佛经者,尊同帝王,写佛画师,全无恭敬,请沙门等同孔老拜俗,班之国史,行多浮险者,乞立严勒,知其真伪。然后佛法可导,师徒无滥,则逃兵之徒,还归本役,国富兵多,天下幸甚。《广弘明集》六。

洛阳伽蓝记序

[编辑]

  三坟五典之说,九流百代之言,并理在人区,而义兼天外,至于一乘二谛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备详,东土靡记,自顶日感梦满月流光,阳门饰毫眉之像,夜台图绀发之形,迩来奔竞,其风遂广,至晋永嘉,惟有寺四十二所,逮皇魏受图,光宅嵩洛,笃信弥繁,法教逾盛,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履,庶土豪家,舍资财若遗迹,于是招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模山中之影,金刹与灵台比高,宫殿共阿房等壮,岂直木衣绨绣,土被朱紫而已哉,暨永熙多难,皇舆迁邺,诸寺僧尼,亦与时徙,至武定五年,岁在丁卯,余□行役,重览洛阳,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游儿牧竖,踯躅于九逵,农夫耕老,艺忝于双阙,始知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京城表里,凡有一千馀寺,今日寥廓,钟声罕闻,恐后世无传》,故撰斯记。然寺数最多,不可遍写,今之所录,止大伽蓝,其中小者,取其祥异世谛事因而出之,先以城内为始,次及城外,表列门名,以记远近,凡为五篇,余才非著述,多有遗漏,后之君子,详其阙焉。《洛阳伽蓝记》,《历代三览纪》。

张亮

[编辑]

  亮,字伯德,西河隰城人,初事尔朱兆,拜平远将军,以功封隰城县伯,兆死,神武以为丞相府参军,掌书记,天平中为文襄行台郎中,迁右丞,武定初拜太中大夫,出为幽州刺史,寻除平南将军梁州刺史,加行台殿中尚书,转征西大将军、豫州刺史、尚书右仆射西南道行台,征拜侍中汾州大中正,齐受禅,授光禄勋,加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别封安定县男,转中领军,卒赠司空。

生不及祖父母诸父昆弟不税服议

[编辑]

  小功兄弟,居远不税,曾子犹叹之,而况祖父母诸父兄弟,恩亲至近,而生乖隔,而郑君云,不责人所不能,此何义也。生不及者,则是已未生之前已没矣。乖隔断绝,父始奉讳居服,而已否者,寻此文意,盖以生存异代,后代之孙,不复追服先代之亲耳,岂有并代乖隔,便不服者哉。《通典》九十八,北齐张亮云。

祖鸿勋

[编辑]

  鸿勋,涿郡范阳人,仕魏为州主簿,除奉朝请,出为防河别将,永安初擢为东道子使,除东济北,太守,不之官,后为司徒法曹参军,转廷尉正,去官归,复起,累迁高阳太守,齐天保初卒于官。

与阳休之书

[编辑]

  阳生大弟,吾比以家贫亲老,时还故郡,在本县之西界,有雕山焉,其处闲远,水石清丽,高岩四币,良田数顷,家先有野舍于斯,而遭乱荒废,今复经始,即石成基,凭林起栋,萝生映宇,泉流绕阶,月松风草,缘庭绮合,日华云实,傍沼星罗,檐下流烟其霄气而舒卷,园中桃李,杂椿柏而葱,时一褰裳涉涧,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间矣。若此者久之,乃还所住,孤坐危石,抚琴对水,独咏山阿,举酒望月,听风声以兴思,闻鹤唳以动怀,企庄生之逍遥,慕尚子之清旷,首戴萌蒲,身衣衤发,出艺梁稻,归奉兹亲,缓步当车,无事为贵,斯已适矣。岂必抚尘哉,而吾生既系名声之剞劂,就良工之剞劂,振佩紫台之上,鼓袖丹墀之下,采金匮之漏简,访玉山之遗文,敝精神于丘坟,尽心力于河汉。ゼ藻期之ひ绣,发议必在芬香,兹自美耳,吾无取焉,尝试论之,夫昆峰积玉,光泽者前毁,瑶山丛桂,芳茂者先折。是以东都有挂冕之臣,南国见捐情之士,斯岂恶梁锦,好蔬布哉,盖欲保其七尺,终其百年耳,今弟官位既达,声华已远,象由齿毙,膏用明煎,既览老氏谷神之谈,应体留侯止足之逸,若能翻然清尚,解佩捐簪,则吾于兹山庄,可办一得,把臂入林,挂巾垂枝,携酒登岳,舒席平山,道素志,论旧款,访丹法,语玄书,斯亦乐矣。何必富贵乎,去矣阳子,途乖趣别,缅寻此旨,杳若天汉,已矣哉,书不尽意。《北齐书·祖鸿动传》

晋祠记《北史》八十三

[编辑]

王思政

[编辑]

  思政字思政,太原祁人,正光中为员外散骑侍郎,孝武即位,迁安东将军,封祁县侯,拜中军大将军大都督,总宿卫兵,及西迁,进爵太原郡公,大统中转骠骑将军,镇弘农,迁并州刺史,镇玉壁,进骠骑大将军,复镇弘农,加特进荆州刺史,守颍川,都督河南诸军事,城陷为文襄所擒,文宣受禅,以为都官尚书仪同三司,卒赠兖州刺史。

在玉壁复高王书

[编辑]

  可朱浑道元降,何以不得。通鉴。

重与安定公启请于颍川为行台治所

[编辑]

  求与朝廷立约,贼若水攻,乞一周为断,陆攻请三岁为期,限内有事,不烦赴援,过此已往,惟朝廷所裁。《周书·崔猷传》,初思政顿兵襄城,欲于颍川为行台治所,奉启陈之,并致书于猷论将移之意,猷复书云,莫若顿兵襄城,思政重启许之,及颍川陷没,太祖深追悔焉。

[编辑]

  字遵彦,小名秦王,弘农华阴人,魏司空津第四子,孝昌初以军功除羽林监,赐爵魏昌男,不拜,永安初为通直散骑侍郎,神武以为行台郎中,转行台右丞,封华阴县侯,迁给事黄门侍郎兼尚书吏部郎中,武定未超拜吏部尚书,加侍中卫将军,齐受禅,领太子少傅,别封阳夏县男,迁尚书右仆射开府仪同三司,改封华山郡公,徙尚书令,拜特进骠骑大将军,封开封王,乾明元年,为孝昭帝所诛,天统未追赠司空。

奏请置学及修立明堂

[编辑]

  世室明堂,显于周夏,一黉两学,盛自虞殷,所以宗配上帝,以著莫大之严,宣布下土,以彰则天之轨,养黄发以询哲言,育青衿而敷教典,用能享国长久,风徽万祀者也。爰暨亡秦,改革其道,坑儒灭学,以蔽黔黎,故九服分崩,祚终二代,炎汉勃兴,更修儒术,故西京有六学之义,东都有三本之盛,逮自魏晋,拨乱相因,兵革之中,学校不绝,仰惟高祖孝文皇帝禀圣自天,道镜今古,列校序干乡党,敦诗书于郡国,但经始事殷,戎轩屡驾,未遑多就,弓剑弗追,世宗统历,聿遵先绪,永平之中,大兴板筑,续以水旱,戎马生郊,虽逮为山,还停一篑,而明堂礼乐之本,乃郁荆棘之林,胶序德义之基,空盈牧竖之迹,城隍严固之重,阙砖石之功,墉构显望之要,少楼榭之饰,加以风雨稍侵,渐致亏坠,非所谓追隆堂构仪刑万国者也。伏闻朝议以高祖大造区夏,道侔姬文,拟祀明堂,式配上帝,今若基址不修,仍同丘畎,即使高皇神享,阙于国阳,宗事之典,有声无实,此臣子所以匪宁,亿兆所以伫望也。臣又闻官方授能,所以任事,事既任矣。酬之以禄,如此,则上无旷官之讥,下绝尸素之谤,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无教授之实,何异免丝燕麦,南箕北斗哉,昔刘向有言,王者宜兴辟雍,陈礼乐以风天下,夫礼乐所以养人,刑法所以杀人,而有司勤勤请定刑法,至于礼乐,则曰未敢,是敢于杀人,不敢于养人也。臣以为当今四海,清平,九服宁宴,经国要重,理应先营,脱复稽延,则刘向之言征矣。但事不两兴,须有进退,以臣愚量,宜罢尚方雕靡之作,颇省永宁土木之功,并减瑶光材瓦之力,兼分石窟镌琢之劳,及诸事役非世急者,三时农隙,修此数条,使辟雍之礼,蔚尔而复兴,讽诵之音,焕然而更作,美榭高墉,严壮于外,槐宫棘寺,显丽于中,更明古今,重遵乡饮,敦进郡学,精课经业,如此,则元凯可得之于上序,游夏可致之于下国,岂不休欤。《北齐书·邢劭传》,杨与魏收及劭请置学,及修立明堂奏

迎劳郎基

[编辑]

  卿本文吏,遂有武略,削木翦纸,皆无故事,班墨之思,何以相过。《北齐书·郎基传》,基迁海西镇将,梁吴明彻攻围海西,固守百馀日,乃至削木为箭,翦纸为羽,围解还朝,仆射杨迎劳之云云。

文德论

[编辑]

  古今辞人,皆负才遗行,浇薄险忌,唯邢子才、王元景、温子升彬彬有德素。《魏书·温子升传》,又《北史》八十三。

祭天文《北史》四十一

[编辑]

卢潜

[编辑]

  潜,范阳涿人,魏散骑常侍元明从子,魏末为贺拔胜开府行参军,补侍御史,文襄引为大将军西合祭酒,转中外府中兵参军,天保初除中书舍人左民部郎中,出为清河王岳行台郎,还迁中书侍郎,历黄门侍郎、魏郡丞、司州别驾,江州刺史,扬州道行台左丞,加散骑常侍,除行台尚书仪同三司,河清中除扬州刺史,武平中征为五兵尚书,寻复为扬州道行台尚书,为陈将吴明彻所擒,寻死,赠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兖州刺史。

在陈寄书与弟士邃

[编辑]

  吾梦,汝以某月某日得患,某月某日渐损。《北史》三十。

卢叔武

[编辑]

  叔武,《北史》作叔彪,潜族弟,魏未为贺拔胜荆州开府长史,胜败,不应辟召,孝昭即位,为太子中庶子,加银青光禄大夫,武成即位,拜仪同三司都官尚书,出为合州刺史,武平中迁太子詹事右光禄大夫,齐亡,归范阳,遭乱城陷,以寒馁死,周将宇文神举收而葬之。

陈兵势

[编辑]

  人众敌者当任智谋,钧者当任势力,故强者所以制弱,富者所以兼贫,今大齐之比关西,强弱不同,贫富有异,而戎马不息,未能吞并,此失于不用强富也。轻兵野战,胜负难必,是胡骑之法,非深谋远算,万全之术也。宜立重镇于平阳,与彼蒲州相对,深沟高垒,运粮积甲,筑城戍以属之,彼若闭关不出,则取其黄河以东,长安穷蹙,自然困死,如彼出兵,非十万以上,不为我敌,所供粮食,皆出关内,我兵士相代,年别一番,谷食丰饶,运送不绝,彼来求战,我不应之,彼若退军,即乘其弊,自长安以西,民疏城远,敌兵来往,实有艰难,与我相持,农作且废,不过五年,彼自破矣。《北齐书·卢叔武传》,叔武劝讨关西,画地陈兵势。

卢询祖

[编辑]

  询祖,叔武从子,袭祖爵大夏男,历太子舍人司徒记室,有集十卷。

筑长城赋

[编辑]

  板则紫柏,杵则木瓜,何斯材而斯用也。草则离离靡靡,缘冈而殖,但使十步而有一芳,余亦何辞间于荆棘。《北齐书·卢文伟传》,天保未,询祖以职出为筑长城子使,既至役所作筑长城赋,其略云云。

破蠕蠕贺表

[编辑]

  昔十万横行,樊将军请而受屈,五千深入,李都尉降而不归。《北史》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