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汉文/卷八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七 全汉文卷八 
乌程严可均校辑
卷九

成帝[编辑]

帝讳骜,字太孙,元帝太子。竟宁元年六月,即位。改元七︰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在位二十六年,谥曰孝成皇帝,庙号统宗。

徙陈汤制永始元年[编辑]

廷尉增寿当是。汤前有讨郅支单于功,其免汤为庶人,徙边。《汉书‧陈汤传》。

徙解万年制[编辑]

故将作大匠万年,佞邪不忠,妄为巧诈,多赋敛,烦繇役,兴卒暴之作,卒徒蒙辜,死者连属,毒流众庶,海内怨望。虽蒙赦令,不宜居京师。《汉书‧陈汤传》。

大赦诏建始元年二月[编辑]

迺者火灾降于祖庙,有星孛于东方,始正而亏,咎孰大焉?《书》云︰“惟先假王正厥事。”群公孜孜,帅先百寮,辅朕不逮。崇宽大,长和睦,凡事恕己,毋行苛刻。其大赦天下,使得自新。《汉书‧成纪》。

赦罪减赋诏建始二年正月[编辑]

迺者徙泰畤后土于南郊、北郊,朕亲饬躬,郊祀上帝,皇天报应,神光并见,三辅长无共张繇役之劳。赦奉郊县、长安、长陵及中都官耐罪徒,减天下赋钱算四十。《汉书‧成纪》。

遣使循行天下诏建始三年九月[编辑]

迺者郡国被水炎,流杀人民,多至千数;京师无故讹言大水至,吏民惊恐,奔走乘城,殆苛暴深刻之吏未息,元元冤失职者众。遣谏大夫林等循行天下。《汉书‧成纪》。

举贤良方正诏建始三年十二月[编辑]

盖闻天生众民,不能相治,为之立君,以统理之。君道得,则艸木昆虫咸得其所。人君不德,谪见天地,灾异娄发,以告不治。朕涉道日寡,举错不中,乃戊申日蚀地震,朕甚惧焉。公卿其各思朕过失,明白陈之,“女无面从,退有后言。”丞相、御史与将军、列矦、中二千石及内郡国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诣公车,朕将览焉。《汉书‧成纪》。

诏有司复东平削县[编辑]

盖闻仁以亲亲,古之道也。前东平王有阙,有司请废,朕不忍。又请削,朕不敢专。惟王之至亲,未尝忘于心。今闻王改行自新,尊修经术,亲近仁人,非法之求,不以奸吏,朕甚嘉焉。《传》不云乎?“朝以过夕改,君子与之。”其复前所削县如故。《汉书‧宣元六王传》。

加秩王尊诏建始四年[编辑]

制诏御史︰东郡河水盛长,毁坏全堤,未决三尺。百姓惶恐奔走,太守身当水冲履咫尺之难,不避危殆,以安众心。吏民复还就作,水不为灾,朕甚嘉之。秩尊中二千石,加赐黄金二十斤。《汉书‧王尊传》。

改元河平诏河平元年三月[编辑]

河决东郡,流漂二州,校尉王延世堤塞辄平,其改元为河平。赐天下吏民爵,各有差。《汉书‧成纪》。

东郡河决,流漂二州,校尉延世,堤防三旬立塞。其以五年为河平元年。卒治河者,为著外繇六月。惟延世长于计策,功费约省,用力日寡,朕甚嘉之。其以延世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赐爵关内矦,黄金百斤。《汉书‧沟洫志》。

日蚀求言大赦诏河平元年四月[编辑]

朕获保宗庙,战战栗栗,未能奉称。《传》曰︰“男教不修,阳事不得,则日为之蚀。”天著厥异,辜在朕躬。公卿大夫,其勉悉心以辅不逮,百寮各修其职,惇任仁人,退远残贼。陈朕过失,无有所讳。大赦天下。《汉书‧成纪》。

免丞相王商诏河平四年[编辑]

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今乐昌矦商为丞相,出入五年,未闻忠言嘉谋,而有不忠。执左道之辜,陷于大辟。前商女弟内行不修,奴贼杀人,疑商教使。为商重臣故,抑而不穷。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朕甚伤之。惟商与先帝有外亲,未忍致于理。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绶。《汉书‧王商传》。

议减省律令诏河平中[编辑]

《甫刑》云,五刑之属三千,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今大辟之刑千有馀条,律令烦多,百有馀万言,奇请它比,日以益滋,自明习者不知所由,欲以晓谕众庶,不亦难乎?于以罗元元之民,夭绝亡辜,岂不哀哉!其与中二千石、二千石、博士及明习律令者议,减死刑及可蠲除约省者,令较然易知,条奏。《书》不云乎?“惟刑之恤哉!”其审核之,务准古法,朕将尽心览焉。《汉书‧刑法志》。

闵楚王被疾诏河平中[编辑]

盖闻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楚王嚣素行孝顺仁慈,之国以来二十馀年,孅介之过未尝闻,朕甚嘉之。今迺遭命,离于恶疾,夫子所痛,曰︰“蔑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朕甚闵焉。夫行纯茂而不显异,则有国者将何勖哉?《书》不云乎?“用德章厥善。”今王朝正月,诏与子男一人俱,其以广戚县户四千三百封其子勋为广戚矦。《汉书‧宣元六王传》。

顺时令诏阳朔二年[编辑]

昔在帝尧,立羲和之官,命以四时之事,令不失其序。故《书》云︰“黎民于蕃时雍。”明以阴阳为本也。今公卿大夫,或不信阴阳,薄而小之,所奏请多违时政。传以不知周行天下,而欲望阴阳和调,岂不谬哉!其务顺四时月令。《汉书‧成纪》。

举博士诏阳朔二年九月[编辑]

古之立太学,将以传先王之业,流化于天下也。儒林之官,四海渊原,宜皆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故谓之博士。否则学者无述焉,为下所轻,非所以尊道德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丞相、御史其与中二千石、二千石杂举可充博士位者,使卓然可观。《汉书‧成纪》。

劝农诏阳朔四年正月[编辑]

夫《洪范》八政,以食为首,斯诚家给刑错之本也。先帝劭农,薄其租税,宠其强力,令与孝弟同科。闲者民弥惰怠,乡本者少,趋末者众,将何以矫之?方东作时,其令二千石勉劝农桑,出入阡陌,致劳来之。《书》不云乎?“服田力啬,乃亦有秋。”其勖之哉!《汉书‧成纪》。

封王音为安阳矦诏阳朔四年[编辑]

车骑将军音,宿卫忠正,勤劳国家。前为御史大夫,以外亲宜典兵马,入为将军,不获宰相之封,朕甚慊焉。其封音为安阳矦,食邑与五矦等,俱三千户。《汉书‧元后传》。

治冤狱诏鸿嘉元年二月[编辑]

朕承天地,获保宗庙,明有所蔽,德不能绥,刑罚不中,众冤失职,趋阙告诉者不绝。是以阴阳错谬,寒暑失序,日月不光,百姓蒙辜,朕甚闵焉。《书》不云乎?“即我御事,罔克耆寿,咎在厥躬。”方春生长时,临遣谏大夫理等举三辅、三河、弘农冤狱。公卿大夫、刺史明申敕守相,称朕意焉。其赐天下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加赐鳏寡孤独高年帛,逋贷未入者勿收。《汉书‧成纪》。

封丙吉孙诏鸿嘉元年六月[编辑]

制诏丞相御史︰盖闻裦功德,继绝统,所以重宗庙广贤圣之路也。故博阳矦吉,以旧恩有功而封,今其祀绝,朕甚怜之。夫善善及子孙,古今之通宜也。其封吉孙中郎将关内矦昌为博阳矦,奉吉后。《汉书‧丙吉传》。

封史丹为武阳矦诏鸿嘉元年[编辑]

夫裦有德,赏元功,古今通义也。左将军丹往时导朕以忠正,秉义醇壹,旧德茂焉。其封丹为武阳矦,国东海郯之武彊聚,户千一百。《汉书‧史丹传》。

选贤诏鸿嘉二年三月[编辑]

古之选贤,傅纳以言,明试以功,故官无废事,下无逸民,教化流行,风雨和时,百谷用成,众庶乐业,咸以康寍。朕承鸿业,十有馀年,数遭水旱疾疫之灾,黎民娄困于饥寒,而望礼义之兴,岂不难哉?朕既无以率道,帝王之道,日以陵夷,意迺招贤选士之路郁滞而不通与?将举者未得其人也?其举敦厚有行义能直言者,冀闻切言嘉谋,匡朕之不逮。《汉书‧成纪》。

恤民诏鸿嘉四年正月[编辑]

数敕有司,务行宽大而禁苛暴,讫今不改。一人有辜,举宗拘系,农民失业,怨恨者众;伤害和气,水旱为灾。关东流冗者众,青、幽、冀部尤剧,朕甚痛焉。未闻在位有恻然者,孰当助朕忧之?已遣使者循行郡国,被灾害什四以上,民赀不满三万,勿出租赋。逋贷未入,皆勿收。流民欲入关,辄籍内,所之郡国,谨遇以理,务有以全活之,思称朕意。《汉书‧成纪》。

罢昌陵诏永始元年七月[编辑]

朕执德不固,谋不尽下,过听将作大匠万年言昌陵三年可成。作治五年,中陵、司马殿门内尚未加功,天下虚耗,百姓罢劳,客土疏恶,终不可成。朕惟其难,怛然伤心。夫“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其罢昌陵及故陵,勿徙吏民,令天下毋有动摇之心。《汉书‧成纪》。

龙见日蚀诏永始二年二月[编辑]

迺者龙见于东莱,日有蚀之,天著变异,以显朕邮,朕甚惧焉。公卿申敕百寮,深思天诫,有可省减便安百姓者,条奏。所振贷贫民,勿收。《汉书‧成纪》。

吏民助振赡者赐爵诏永始二年正月[编辑]

关东比岁不登,吏民以义收食贫民,入谷物助县守振赡者,已赐直。其百万以上,加赐爵右更;欲为吏,补三百石;其吏也迁二等。其三十万以上,赐爵五大夫,吏亦迁二等,民补郎。十万以上,家无出租赋三岁。万钱以上,一年。《汉书‧成纪》。

封湻于长等诏永始二年十二月[编辑]

前将作大匠万年,佞邪不忠,知昌陵卑下,不可为万岁居,奏请营作,建置郭邑;妄为巧诈,积土增高;多赋敛,烦繇役,兴卒暴之作;卒徒蒙辜,死者连属,百姓罢极,天下匮竭。常侍闳,前为大司农中丞,数奏昌陵不可成;侍中卫尉长,数白宜早止,徙家反故处。朕以长言下闳章,公卿议者皆合。长计首建至策,闳典主省大费,民以康寍。闳前赐爵关内矦,黄金百斤。其赐长爵关内矦,食邑千户,闳五百户。万年佞邪不忠,毒流众庶,海内怨望,至今不息。虽蒙赦令,不宜居京师,其徙万年敦煌郡。《汉书‧成纪》,又见《陈汤传》,又见《佞幸‧湻于长传》。

遣使循行诏永始三年正月[编辑]

天灾仍重,朕甚惧焉。惟民之失职,临遣太中大夫嘉等循行天下,存问耆老,民所疾苦。其与部刺史举惇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汉书‧成纪》。

诏有司永始四年六月[编辑]

迺者地震京师,火灾娄降,朕甚惧之。有司其悉心明对厥咎,朕将亲览焉。《汉书‧成纪》。

禁奢侈诏永始四年六月[编辑]

圣王明礼制以序尊卑,异车服以章有德。虽有其财,而无其尊,不得逾制,故民兴行,上义而下利。方今世俗,奢僭罔极,靡有厌足。公卿列矦,亲属近臣,四方所则,未闻修身遵礼,同心忧国者也;或迺奢侈逸豫,务广第宅,治园池,多畜奴婢,被服绮縠,设钟鼓,僃女乐,车服嫁娶葬埋过制。吏民慕效,𡫏以成俗,而欲望百姓俭节,家给人足,岂不难哉?《诗》不云乎?“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其申敕有司,以渐禁之。青绿所常服,且勿止。列矦近臣,各自省改,司隶校尉察不变者。《汉书‧成纪》。

孛星见求直言诏元延元年七月[编辑]

迺者日蚀星陨,谪见于天,大异重仍。在位默然,罕有忠言。今孛星见于东井,朕甚惧焉。公卿大夫、博士、议郎,其各悉心,惟思变意,明以经对,无有所讳。与内郡国举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各一人,北边二十二郡举勇猛知兵法者各一人。《汉书‧成纪》。

还许旦及亲属诏元延四年[编辑]

盖闻仁不遗远,谊不忘亲。前平安刚矦夫人谒,坐大逆罪,家属幸蒙赦令归故郡。朕惟平恩戴矦,先帝外祖,魂神废弃,莫奉祭祀,念之未尝忘于心。其还平恩矦旦及亲属在山阳郡者。《汉书‧外戚‧孝成许后传》。

还冯参诏元延四年[编辑]

中山孝王短命早薨,愿以舅宜乡矦参为关内矦,归家,朕甚愍之。其还参京师,以列矦奉朝请。《汉书‧冯奉世附传》,又见《宣元六王传》。

立定陶王欣为皇太子诏绥和元年二月[编辑]

朕承太祖鸿业,奉宗庙二十五年,德不能绥理宇内,百姓怨望者众,不蒙天祐,至今未有继嗣,天下无所系心。观于往古近事之戒,祸乱之萌,皆繇斯焉。定陶王欣,于朕为子,慈仁孝顺,可以承天序,继祭祀。其立欣为皇太子,封中山王舅谏大夫冯参为宜乡矦,益中山国三万户,以慰其意。赐诸矦王、列矦金,天下当为父后者爵,三老、孝弟力田帛,各有差。《汉书‧成纪》。

封孔吉诏绥和元年二月[编辑]

盖闻王者必存二王之后,所以通三统也。昔成汤受命,列为三代,而祭祀废绝。考求其后,莫正孔吉。其封吉为殷绍嘉矦。《汉书‧成纪》。

报乌珠留若提单于诏绥和元年[编辑]

藩擅称诏,从单于求地,法当死,更大赦二。今徙藩为济南太守,不令当匈奴。《汉书‧匈奴传》︰“夏矦藩使匈奴,求地,单于遣使上书,以藩求地状闻。诏报单于。”

策许嘉[编辑]

将军家重身尊,不宜以吏职自累。赐黄金二百斤,以特进矦就朝位。《汉书‧外戚传下》。

白虎殿策方正直言建始四年[编辑]

天地之道何贵?王者之法何如?《六经》之义何上?人之行何先?取人之术何以?当世之治何务?各以经对。《汉书‧杜钦传》。

赐王音策书鸿嘉中[编辑]

外家何甘乐祸败,而欲自黥劓相戮辱于太后前,伤慈母之心,以危乱国!外家宗族彊,上一身寝弱日久。今将一施之君,其召诸矦,令待府舍。《汉书‧元后传》。

册免薛宣永始二年六月[编辑]

君为丞相,出入六年,忠孝之行,率先百僚,朕无闻焉。朕既不明,变异数见,岁比不登,仓禀空虚,百姓饥馑,流离道路,疾疫死者以万数,人至相食,盗贼并兴,群职旷废,是朕之不德而股肱不良也。迺者广汉群盗横恣,残贼吏民,朕恻然伤之。数以问君,君对辄不如其实。西州鬲绝,几不为郡。三辅赋敛无度,酷吏并缘为奸,侵扰百姓,诏君案验,复无欲得事实之意。九卿以下,咸承风指,同时陷于谩欺之辜,咎繇君焉。有司法君领职解嫚,开谩欺之路,伤薄风化,无以帅示四方。不忍致君于理,其上丞相高阳矦印绶,罢归。《汉书‧薛宣传》。

赐史丹策永始中[编辑]

左将军寝病不衰,愿归治疾。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使躬不瘳。使光禄勋赐将军黄金五十斤,安车驷马,其上将军印绶。宜专精神,务近医药,以辅不衰。《汉书‧史丹传》。

赐翟方进册绥和二年二月[编辑]

皇帝问丞相︰君有孔子之虑,孟贲之勇,朕嘉与君同心一意,庶几有成。惟君登位于今十年,灾害并臻,民被饥馑,加以疾疫溺死,关门牡开,失国守僃;盗贼党辈,吏民残贼,殴杀良民,断狱岁岁多前。上书言事,交错道路,怀奸朋党,相为隐蔽,皆亡忠虑。群下凶凶,更相嫉妒,其咎安在?观君之治,无欲辅朕富民便安元元之念。闲者郡国谷虽颇孰,百姓不足者尚众。前去城郭,未能尽还,夙夜未尝忘焉。朕惟往时之用,与今一也。百寮用度各有数,君不量多少,一听群下言,用度不足,奏请一切增赋,税城郭堧及园田,过更,算马牛羊,增益盐铁,变更无常。朕既不明,随奏许可。后议者以为不便,制诏下君,君云卖酒醪,后请止。未尽月,复奏议令卖酒醪。朕诚怪君,何持容容之计,无忠固意,将何以辅朕帅导群下?而欲久蒙显尊之位,岂不难哉?《传》曰︰“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欲退君位,尚未忍。君其孰念详计,塞绝奸原,忧国如家,务便百姓,以辅朕。朕既已改,君其自思,强食慎职。使尚书令赐君上尊酒十石,养牛一,君审处焉。《汉书‧翟方进传》︰“荧惑守心,大臣宜当之,上遂赐册方进,即日自杀。”

赐赵婕妤书[编辑]

问飞燕赵婕妤︰夫人有诚,必应以实;愤懑充中,必形于色。《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天。”犹此言之,真伪之效,难以欺矣。夫君子贵素,文足通殷勤而已,亦何必华辞哉!自以亲婕妤异于他人,故不能无言,亦不以深相过望。前数以颜色不平、应对舒迟为谴,卒不能自改。婕好方见亲幸之时,老母在堂,两弟皆簪金貂,并侍于侧,同列比舍,岂不谓婕妤妹弟尊幸哉?今遇蒙谴,独谓老亲两弟何?《御览》一百四十四引《妇人集》。

荅赵皇后[编辑]

因阅来奏,喜庆交集。夫妻之私,义均一体;社稷之重,嗣续其先。妊体方初,保绥宜厚。药有性者勿举,食无毒者可亲。有恳求上,无烦笺奏,口授宫使可矣。秦醇《赵飞燕别传》。

报匡衡初即位[编辑]

君以道德修明,位在三公,先帝委政,遂及朕躬。君遵修法度,勤劳公家,朕嘉与君同心合意,庶几有成。今司隶校尉尊妄诋欺,加非于君,朕甚悯焉。方下有司问状,君何疑而上书归矦乞骸骨?是章朕之未烛也。《传》不云乎?“礼义不愆,何恤人之言?”君其察焉。专精神,近医药,强食自爱。《汉书‧成帝纪》,又见《匡衡传》。

报王凤初即位[编辑]

朕承先帝圣绪,涉道未深,不明事情,是以阴阳错缪,日月无光;赤黄之气,充塞天下,咎在朕躬。今大将军迺引过自予,欲上尚书事,归大将军印绶,罢大司马官,是明朕之不德也。朕委将军以事,诚欲庶几有成,显先祖之功德。将军其专心固意,辅朕之不逮,毋有所疑。《汉书‧元后传》。

报张禹[编辑]

朕以幼年执政,万机惧失其中,君以道德为师,故委国政。君何疑而数乞骸骨?忽忘雅素,欲避流言,朕无闻焉。君其固心致思,总秉诸事,推以孳孳,无违朕意。加赐黄金百斤,养牛、上尊酒,大官致餐,侍医视疾,使者临问。《汉书‧张禹传》。

报许皇后[编辑]

皇帝问皇后︰所言事闻之。夫日者,众阳之宗,天光之贵,王者之象,人君之位也。夫以阴而侵阳,亏其正体,是非下陵上,妻乘夫,贱逾贵之变与?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变异为众,莫若日蚀大。自汉兴,日蚀亦为吕、霍之属见。以今揆之,岂有此等之效与?诸矦拘迫汉制,牧相执持之也,又安获齐、赵七国之难?将相大臣,裹诚秉忠,惟义是从,又恶有上官、博陆、宣成之谋?若夫徒步豪杰,非有陈胜、项梁之群也;匈奴、夷狄,非有冒顿、郅支之伦也。方外内乡,百蛮宾服,殊俗慕义,八州怀德,虽使其怀挟邪意,犹不足忧,又况其无乎?求于夷狄无有,求于臣下无有,微后宫也当,何以塞之?日者,建始元年正月,白气出于营室。营室者,天子之后宫也。正月于《尚书》为皇极。皇极者,王气之极也。白者西方之气,其于春当废。今正于皇极之月,兴废气于后宫,视后妾无能怀任保全者,以著继嗣之微,贱人将起也。至其九月,流星如瓜,出于文昌,贯紫宫,尾委曲如龙,临于钩陈,此又章显前尤,著在内也。其后则有北宫井溢,南流逆理,数郡水出,流杀人民。后则讹言相传惊震,女童入殿,咸莫觉知。夫河者水阴,四渎之长,今乃大决,没漂陵邑,斯昭阴盛盈溢,违经绝纪之应也。迺昔之月,鼠巢于树,野鹊变色。五月庚子,鸟焚其巢太山之域。《易》曰︰“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言王者处民上,如鸟之处巢也。不顾恤百姓,百姓畔而去之,若鸟之自焚也。虽先快意说笑,其后必号而无及也。百姓丧其君,若牛亡其毛也,故称凶。泰山,王者易姓告代之处,今正于岱宗之山,甚可惧也。三月癸未,大风自西摇祖宗寝庙,扬裂帷席,折拔树木,顿僵车辇,毁坏槛屋,灾及宗庙,足为寒心!四月己亥朔,日蚀东井,转旋且索,与既无异。己犹戊也。亥复水也。明阴盛,咎在内。于戊己,亏君体,著绝世于皇极,显祸败及京都。于东井,变怪众僃,末重益大,来数益甚,成形之祸月以迫切,不救之患日寖娄深,咎败灼灼若此,岂可以忽哉!《书》云︰“高宗彤日,粤有雊雉。祖己曰︰‘惟先假王正厥事。’”又曰︰“虽休勿休,惟敬五刑,以成三德。”即饬椒房及掖庭耳。今皇后有所疑,便不便,其条刺,使大长秋来白之。吏拘于法,亦安足过?盖矫枉者过直,古今同之。且财币之省,特牛之祠,其于皇后,所以扶助德美,为华宠也。咎根不除,灾变相袭,祖宗且不血食,何戴矦也!《传》不云乎?“以约失之者鲜。”审皇后欲从其奢与?朕亦当法孝武皇帝也。如此,则甘泉、建章可复兴矣。世俗岁殊,时变日化,遵事制宜,因时而移,旧之非者,何可放焉!君子之道,乐因循而重改作。昔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盖恶之也。《诗》云︰“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孝文皇帝,朕之师也。皇太后,皇后成法也。假使太后在彼时不如职,今见亲厚,又恶可以逾乎!皇后其刻心秉德,毋违先后之制度,力谊勉行,称顺妇道,减省群事,俭约为右。其孝东宫,母阙朔望,推诚永究,爰何不臧!养名显行,以息众讙,垂则列妾,使有法焉。皇后深惟毋忽。《汉书‧外戚‧孝成许后传》︰“于是省减椒房掖廷用度,皇后迺上疏,上于是采刘向、谷永之言以报。

报王凤阳朔初[编辑]

朕秉事不明,政事多阙,故天变娄臻,咸在朕躬。将军乃深引过自予,欲乞骸骨而退,则朕将何向焉?《书》不云乎?“公无困我。”务专精神,安心自持,期于亟瘳,称朕意焉。《汉书‧元后传》。

报翟方进绥和元年十二月[编辑]

定陵矦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其专心壹意,毋怠医药以自持。《汉书‧翟方进传》。

幼弱减死罪令鸿嘉元年[编辑]

年未满七岁,贼斗杀人及犯殊死者,上请廷尉以闻,得减死。《汉书‧刑法志》。

鼎铭绥和初[编辑]

寇盗平,黄河清。《鼎录》。

赐进士出身二品衔广东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兼管驿传事务黄冈王毓藻校刊

《全汉文》卷八终

 上一卷 ↑返回顶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