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之一录 (四库全书本)/卷062
六艺之一录 卷六十二 |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录卷六十二 钱唐倪涛撰
石刻文字三十八
隋
禹庙残碑
史陵正书大业二年五月右隋禹庙残碑其文字磨灭十五六而其末隐隐可辨云会稽郡〈下缺三字〉史陵书笔法精妙不减欧虞按张怀瓘书断云褚遂良尝师史陵盖当时名笔也今此碑磨灭而仅存世之藏书者皆未尝有非余收录之富则遂不复见于世矣〈金石录〉
老子庙碑
薛道衡撰厐恭之八分书开皇二年〈金石录〉
右老子庙碑隋薛道衡撰道衡文体卑弱然名重当时余所取者特其字画近古故录之唐人字皆不俗亦可佳也〈集古录〉
孔子庙碑
仲孝俊文大业七年正月〈金石录〉
陈明府修孔子庙碑陈明府名叔毅字子严陈宣帝子为曲阜令修孔子庙仲孝俊为文树此碑碑书亦颇有汉魏分隶法而集古录金薤琳琅俱不载唯金石录有之且都玄敬谓隋碑少传自云嗜好垂三十年止得皇甫君龙藏碑姚辩志江夏砖塔记四种皇甫碑唐刻以是观之都才有三种余所录乃四碑并常丑奴志李渊记而六而皇甫智永不在其中安得起玄敬于九原而夸示之〈石墨镌华〉
右仲孝俊撰碑内言陈叔毅以陈皇诸孙为曲阜令因修阙里故孝俊立此以颂其功时大业七年辛未岁也然孝俊自书齐州秀才而下又书前吴郡主簿岂罢官而复应秀才举耶书差有汉意文甚俳后颂语云子还名贾儿多字郑二句为古〈玄牍记〉
八分书大业七年七月今在曲阜县庙中〈金石文字记〉
隋平陈碑
薛道衡文江陵府〈金石略〉 薛道衡撰在上元县今亡〈诸道石刻录〉
尔朱敞碑
开皇五年十月〈金石录〉
右尔朱敞碑敞者荣从弟彦伯之子也按敞传云字乾罗而此碑字天罗传云为金州总管而碑又为徐州总管碑文虽残缺然班班尚可读其述徐州事颇多事为史家不取可也不书其官盖阙谬也其字不同亦当以碑为是余于集录正前史之阙谬者多矣〈集古录〉
源使君碑 文帝开皇元年〈金石录〉
吕龟碑 开皇二年十一月〈金石录〉
临漳赵公清徳颂 开皇六年〈金石录〉
北齐徐州张长史碑 开皇九年十月〈金石录〉
广业郡守郑君碑 章沛正书开皇九年〈金石录〉
九门县令李公清徳颂 开皇十年十二月〈金石录〉右李康清徳颂不著书撰人名氏文为声偶而字画奇古可爱康陇西狄道人也其碑首题云大隋冠军将军大中帅都督恒州九门县令陇西李君清徳之颂予在河北时遣人于废九门县城中得此碑字多讹阙其后题十一年岁在辛亥大将军在酉二月癸丑朔十二月甲子建年上有二字讹阙不可识按隋书开皇十一年岁在辛亥其二字乃开皇也大将军在酉之说出于阴阳家前史不载而此碑见之〈集古录〉
董明府清徳碑 开皇十二年十一月〈金石录〉
上柱国韩擒虎碑 开皇十五年十月
右韩擒虎碑不著书撰人名氏而以隋高祖为今上乃隋人所撰碑文屡言虎字独于名下去之若避唐讳此不可知也今以碑文考隋书列传其家世官勲大略多同惟其在齐为河长防主大都督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白超防主转洪超防主传皆无之又迁和州刺史而传为利州皆史官之阙误当以碑为是而传载阎罗王事甚怪而碑无之使其实有碑不宜不书以此见史家之妄也〈集古录〉
梁州使君陈茂碑 开皇十八年十一月〈金石录〉
右陈茂碑不著书撰人名氏而字画精劲可喜隋书列传载茂事尤多缺谬传云高祖为隋国公引为僚佐及受禅拜给事黄门侍郎在官十馀年转益州总管司马迁太府卿后数载卒而碑历叙为高祖僚佐时官传虽不书可也其自黄门侍郎后又为行军元帅长孙览司马又为蜀王府长史太仆卿判黄门侍郎上开府仪同三司梁州刺史等官史氏皆不书盖其阙也又据碑茂为蜀王长史而传为益州总管司马碑为太仆卿而传曰太府皆史家之谬也碑云茂字延茂史亦阙〈集古录〉
文儒先生刘碑 大业元年〈金石录〉
栾州使君江夏徐公碑
郝士威撰侯彦直分书大业二年丙寅七月十五日立在汶川石桥前〈复斋碑录〉
大将军正义愍公豆卢毓碑 正书大业三年〈京兆金石录〉潞城县令段君碑 大业八年十二月〈金石录〉
兵部尚书段文振碑 大业八年立〈京兆金石录〉
处士潘徽撰欧阳询八分书文振字元起陇西姑臧人仕隋至兵部尚书龙冈郡公赠右仆射谥曰襄碑不著所立年月〈集古录目〉
司徒观徳王杨公碑
不著撰人名氏书学博士姓名缺书雄隋之疏属官至司徒封观王谥曰徳碑以大业九年立〈集古录目〉
内史令郑译碑 大业十年〈京兆金石录〉
仪同府参军黄山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山字子岳荆州江夏人仕至仪同孔仲衡府参军碑以大业九年立〈集古录日〉
大都督袁君碑 大业十二年二月〈金石录〉
弘义明公皇甫诞碑
唐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欧阳询书诞字玄宪安定朝那人隋文帝末年为并州总管府长史汉王谅反诞不从见杀追赠柱国谥曰明〈集古录目〉
右隋皇甫诞碑余尝得诞墓志又得此碑以考北史及隋书列传传云诞字玄虑而碑志皆作玄宪传云隋高祖受禅为兵部侍郎数年出为鲁州长史开皇中复为比部刑部刑曹二侍郎迁治书侍御史为河南道大使及还奏事称旨令判大理少卿明年迁尚书右丞以碑志参考诞自司徒主簿出授长史俄除益州总管府司法徴授比部侍郎盖未尝拜兵部而其为河北河南安抚大使乃任右丞时皆史家之谬惟墓志称诞尝为司徒主簿而碑不载传与墓志皆云为鲁州长史而碑作广州则疑碑之脱漏墓志乃葬时所述然碑亦贞观中其子无逸追建不应差谬而不同何也〈金石录〉
隋光禄大夫皇甫君碑唐于志宁文欧阳询书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论者谓虞得晋之飘逸欧得晋之规矩观此其振发动荡岂非逸哉非所谓不逾矩者乎初学者师此以立本而后入虞入永入锺王有所持循而成功不难也〈东里集〉
率更书皇甫府君碑比之诸帖尤为险劲是伊家兰台发源石刻在西安虽小苔剥差可诵耳皇甫君名诞仕隋死于汉王谅之难者恤典殊不薄后以子无逸贵于唐始克树碑噫逝者有知能无麦秀之叹乎〈弇州山人稿〉
右隋柱国左光禄大夫皇甫诞碑于志宁撰欧阳询正书金石录谓尝得诞墓志又得此碑与北史及隋书参考以正史氏之谬又谓碑与墓志所述亦有不同墓志今不得见碑在陜西西安府学不甚缺坏盖欧书中之得意者也〈金薤琳琅〉
皇甫君名诞殁于隋而碑立于唐以子无逸贵也于志宁撰欧阳询书王元美谓比之信本他书尤为险劲是伊家兰台发源余谓其劲而不险特用笔之峻一变晋法耳可为楷法神品碑旧在鸣犊镇今在西安府学戊子余君房督学作亭覆之丙申亭圮压碑中断碑故剥二十馀字至是又亡其五十馀字余所收乃未断时拓本深宝惜之〈石墨镌华〉
尚书左仆射元长夀碑 大业八年正月
右隋元长夀碑虞世基撰欧阳询书按隋史夀开皇中为尚书主爵侍郎而碑云主爵郎碑云从晋王伐陈时兼扬州长史授行军总管长史平陈遂为扬州总管府长史迁尚书左丞而史但云自元帅府属平陈入为左丞耳又为太常少卿时兼雍州司马史亦不载其卒赠尚书左仆射光禄大夫封博平侯而史但云赠右仆射皆其阙误史云夀在周封仪陇县侯而碑作仪龙侯今按隋书地里志有仪陇县属巴西郡而无仪龙未知孰失也〈金石录〉
梁洋徳政碑
右隋梁洋徳政碑在今蔡州新息隋开皇十一年行参军事裴玉与州人为息州刺史梁洋建宝塔表徳政碑按隋书志后周于新息县置息州至大业中州废也〈集古录〉
不著书撰人名氏隋息州参军裴玉等为刺州梁洋建塔以表徳政碑以开皇十一年立在新息县〈集古录目〉
九门县令钳耳文彻清徳颂
右不著书撰人名氏其碑首题云大隋恒山郡九门县令钳耳君清徳之颂大业六年建字画有非欧虞之学不能至也碑云君名文彻华阴朝邑人也本周王子晋之后避地西戎世为君长因以地为姓曽祖静仕魏为冯翊太守祖郎成集二州刺史父康周荆安宁邓四州总管别驾安陆龙门二郡守而前史皆不载碑在今废九门县中余为河北转运使时求得之〈集古录〉
钳耳君名文彻本出西戎后为华阴朝邑人隋炀帝时为恒州九门令迁梁州司马将去县民刻石颂徳碑以大业六年立在废九门县中〈集古录目〉
梁令梁执威徳政碑 在绛州〈金石略〉
海陵公贺若谊碑
此碑正书方整精健是唐初诸人前茅在兴平县文庙宋人磨其阴刻夫子庙记而此文止存十之三闻曽完好一县令苦贵人之摹拓使捶去之谊事见隋史兹不赘云〈石墨镌华〉
在兴平县崇宁寺〈天下金石志〉
安喜公李使君碑
奉天乡人掘得此碑树之上官村墓前余过拓二纸隶书亦自遒逸而碑颇完使君凉武昭王之后祖景超员外散骑侍郎父通逸使持节东南道都督狄道县开国子季父琰之出牧荆郡使君仕开府仪同三司使持节卭州诸军事卭州刺史安喜县公开皇十六年卒十七年树碑皆历历可读而独阙使君名按使君与唐同宗官亦不卑隋史无传遂不可考使君祖父季父独琰之见魏书耳因知史官阙略如此类者不可胜计也〈石墨镌华〉
八分书开皇十七年二月今在马嵬堡北五里〈金石文字记〉
张文诩碑
张文诩河东人博览群书特精三礼苏威劝令从官固辞仁夀末䇿杖归终于家乡人为立碑颂号曰张先生〈北史本传〉
杨素碑
大业二年素卒帝下诏立碑以彰盛美〈北史本传〉
令狐熙碑
令狐熙拜沧州刺史吏人追思相与立碑颂徳〈北史本传〉
房彦谦碑
房彦谦为长葛令有恵化百姓立碑颂徳〈北史本传〉
宁远将军裴文基墓志 开皇十年〈京兆金石录〉
开府仪同三司崔弘安墓志 开皇十五年〈京兆金石录〉骠骑将军杨端墓志 开皇十五年三月〈金石录〉
车骑将军卢瞻墓志 开皇十六年十一月
五原国太夫人郑氏墓志 开皇二十年二月〈金石录〉贾使君墓志 仁夀元年七月〈同上〉
张光墓志 仁夀元年八月〈同上〉
大将军梁恭墓志 仁夀元年十月〈同上〉
开府仪同三司贾义墓志
开皇十八年薨以仁夀元年二月十八日葬于咸阳县〈复斋碑录〉
上仪同杨缙墓志
许善心撰序虞世基制铭世以为欧阳询书年月残缺〈复斋碑录〉
齐国太夫人杨氏墓志 开皇十年三月
右隋齐国太夫人杨氏墓志云夫人字季姜仆射高颎母也隋书颎传云颎以母忧去职开皇二年伐陈诏颎节度诸军据此颎之丁内艰盖在开皇初今以墓志考之杨氏之卒乃在十年传称颎既贵其母常诫以远祸后颎竟以危言为炀帝所诛如其言可谓贤矣常恨不著其姓氏今乃见于此云〈金石录〉
周罗㬋墓志 徐敬撰大业元年四月
右隋周罗㬋墓志无书人姓名而欧阳率更在大业中所书姚辨墓志元长夀碑与此碑字体正同盖率更书也往时书学博士米芾善书尤精于鉴裁亦以余言为然罗㬋名将隋史有传今以墓志考之罗㬋在陈自锺离太守迁秦郡而史不载又史云开皇中自豳州刺史转泾州母忧去职复起授豳州辽东之后徴为水军总管进为上将军而墓志自豳州为水军总管进为上将军然后为泾州其迁拜次第皆不同又史云拜东宫右虞候率而墓志为左监门率史云转右卫率而墓志为右监门武候率史云自右武候大将军进授上将军而墓志不载盖未尝拜此官也皆当以墓志为据〈金石录〉
黄门侍郎柳旦墓志 大业六年十一月
右隋柳旦墓志以考隋史列传其始终事迹皆同惟传云摄判黄门侍郎而墓志云检校黄门侍郎小异耳又墓志载诞六子燮楷则绰濬亨而元和姓纂与唐史宰相世系表皆云旦五子而阙其第五子濬亦当以墓志为是也〈金石录〉
贺兰才墓志 大业三年二月〈金石录〉
西平太守上官政墓志 大业六年三月〈金石录〉
海州刺史刘瑶墓志 大业六年十二月〈金石录〉
开府郑焕墓志 大业六年十二月〈金石录〉
大将军安阳肃公姜济墓志
正书不著书人名氏公讳济字彭子定州博陵人仕至开府仪同三司左领军大将军大业元年四月薨于私第以三年十一月葬于京兆郡〈碑缺〉县平陵乡〈复斋碑录〉
屯卫大将军姚辩墓志 大业元年十月
右隋左屯卫大将军姚辩墓志铭虞世基撰欧阳询正书志称辩精于边事屡立大功盖老将也其官至大将军而死谥恭公爵亦尊矣而隋史不为立传向非率更之书后世不复知有辩此古人墟墓之文所以必托之名笔岂无意耶〈金薤琳琅〉
按此铭金薤琳琅载其全文阙四十馀字今余所得本全〈金石文字记〉
齐郡太守元整墓志 大业九年〈京兆金石录〉
光禄卿徐寔墓志 大业九年〈京兆金石录〉
北绛公夫人萧氏墓志 在京兆府〈金石略〉
包恺墓碣
包恺精汉书教授数千人卒门人起坟立碣焉〈北史儒林传〉
王威猛墓志
不著书撰人名氏威猛字继叔琅邪海曲人官至候卫虎贲郎将碑以大业中立〈集古录目〉
荥泽令常丑奴墓志
丑奴始平人为都督荥泽令大业元年卒志在兴平崇宁寺壁间为童子摩挲几平余拓一纸书亦不大佳但以隋物存之兴平即古始平今不知墓所在〈石墨镌华〉
正书大业三年八月今在兴平县崇宁寺墓之有志始自南朝南齐书云宋元嘉中颜延之作王球石志素族无碑䇿故以纪徳自尔以来王公以下咸共遵用今之传于世者惟此及梁罗二志为隋代之文尔〈金石文字记〉
鹰扬郎将义成子梁罗墓志
正书大业四年八月今在西安府城外杜曲古人之字未必皆工而后人贵之者以其所从来远也此志正书犹带八分凡隋以前之书法多如此而书志之人未必其通文义也鹰扬之字出诗大明之篇而此志前作阳后作杨宣政元年周武帝之号而书作正汪汪万顷作倾羽仪作议降疾不瘳作抽与乾坤而齐固作个禁旅之禁作⿱樊川之樊亦作⿱此皆文理之至谬岂可以其出于古而不论哉〈金石文字记〉
桂州总管侯莫陈颖墓志〈以下三碑俱唐初立以其隋时人附于隋〉右隋侯莫陈颖墓志隋书有颖传以其事考之多合惟传言颖谥曰定而志不载按志云公第四子尚书考功郎中干会而传作䖍会干䖍义理皆通然余尝得干会碑乃云名肃字干会元和姓纂所载亦同疑其以字行耳盖隋唐间人多如此〈金石录〉
正书不著书撰人名氏君讳颖字遵道彭城人大业六年为南海太守九年十月薨于郡治唐武徳八年迁葬于雍州咸阳县〈宝刻丛编〉
卫尉卿窦庆墓志
右隋窦庆墓志庆曽祖略祖温善父荣定北史及北齐后周隋书皆有传诸史皆云庆祖名善而庆之兄抗墓志乃云名温唐书宰相世系表以为善一名温今此志名温善皆不可考庆大业中仕为卫尉卿史云为群贼所杀而墓志云为卢圆月所杀墓志贞观四年刻其小楷工妙不减欧虞惜其不著名氏也〈金石录〉
处士罗靖志
处士以仁夀四年五月二十三日终夫人张氏于唐龙朔二年终合葬于习池〈复斋碑录〉
襄阳有隋处士罗君墓志曰君讳靖字礼襄阳广昌人高祖长卿齐饶州刺史曽祖弘智梁殿中将军祖养靖学优不仕有名当代碑字画劲楷类褚河南然父子皆名靖为不可晓拓拔魏安同父名屈同之长子亦名屈祖孙同名胡人无足言者但罗君不应尔也〈容斋随笔〉
隋处士罗君碑字画可喜而不载书人名氏初余至襄州刺史馆余于州治之东地有木龛尘网如积扫涤而视之此碑也遂橅得之去年春余复有荆襄之行访此碑则曰卒史辈宝持不䖍碎而弃之矣可谓不幸也昔林邑王杨迈死子咄立慕其父徳改名扬迈昭穆两世而一名余每笑叹谓天下事何所不有今罗君之父名靖而罗君亦名靖殊不可晓罗君以仁夀四年卒夫人以龙朔四年葬自隋仁夀四年讫唐龙朔二年则夫人之守志盖五十有九年以夀终亦可尚矣〈集古后录〉
兴福寺碑
张棻撰厐夐正书开皇二年二月立〈金石录〉
兴国寺碑
隋内史李徳林撰襄州祭酒从事丁道䕶书隋文帝父忠当魏周之际常将兵南定汉襄及文帝即位建此寺以祈福碑以开皇六年正月立〈集古录目〉
襄州兴国寺碑丁道䕶书启法寺碑一兴国寺碑一皆隋开皇中立启法寺今为龙兴寺兴国寺今为延庆寺在望楚山欧阳永叔云兴国寺碑不知所在特见其摹本于太学官杨衷家而此碑阴又有道䕶书襄州镇副总管府长史柳止戈而下官号姓名其字尤可喜得之自余始世盖未有传之者也〈南丰集古录〉大兴国寺铭隋内史李徳林撰丁道䕶书隋开皇间以襄州凤林山凤林寺为大兴国寺至唐会昌五年武宗用道士赵归真说大毁佛寺复僧尼为民而寺废懿宗朝州刺史蒋系请复寺为延庆寺从之建炎初寺为灰烬此碑独岿然露立在今府城东南十里欧阳公顷尝见墨本于学官杨君家欲求其本不知碑所在曽南丰谓延庆寺在望楚山非也城西南三里有山耸然曰尖山者其上可以望见鄢城宋元嘉中武陵王骏更名望楚余登望楚者屡矣乌睹所谓延庆者哉〈集古后录〉
兴国寺碑阴
右隋兴国寺碑阴丁道䕶书道䕶所书兴国启法两寺碑皆在襄阳欧阳公尝得启法寺碑列于集古录中而于太学官杨褒处见兴国寺碑以不得入录为恨今碑阴又有襄州镇副总管刘止戈以下十八人姓名字画尤完好欧阳公所未见也蔡君谟题其后云在杭州日坐有客曰小说称丁真永草永固知名丁何人也予谓道䕶岂其人耶按法书要录丁觇与智永同时人善隶书世称丁真永草非道护也〈金石录〉兴国寺碑阴有柳止戈而下十八官姓名亦道䕶书蔡君谟题其后云在杭州日坐有客曰小说称丁真永草永固知名丁何人也道䕶岂其人耶赵徳夫按法书要录曰非道䕶丁觇与智永同时世称丁真永草徳夫之言是矣余谓丁觇在时必未得此声西台既陷简书湮散丁寻卒于维扬妙迹实为难得已而智永师盛以草书名江东然后人以永草配丁真也丁觇洪亭人梁孝元在荆州凡书记皆其笔当时尚为之语曰丁君十纸不敌王裒一字独颜之推爱而宝重之萧子云问典签惠编曰君王赐书殊为佳手姓名为谁编以觇对子云叹曰不为世所称亦奇事事见颜氏家训恐忘之聊附于此〈集古后录〉
龙藏寺碑
右齐开府长兼行参军九门张公礼撰不著书人名氏字画遒劲有欧虞之体隋开皇六年建在今镇州碑云太师上柱国大威公之世子左威卫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使持节恒州诸军事恒州刺史鄂国公金城王孝迁奉敕劝奖州人一万共造此寺其述孝迁云世业重于金张器识逾于许郭然北齐周隋诸史不见其父子名字不详何人也〈欧阳文忠集〉
右隋龙藏寺碑齐张公礼撰龙藏寺已废此碑今在常山府署之门书字颇佳第不见其人姓名尔碑以隋开皇六年立后题张公礼尚称齐按周武帝建徳六年虏齐㓜主高常齐遂灭后四年隋建开皇之号至六年齐灭盖十年矣公礼尚称齐官何也〈集古录〉齐开府参军张公礼撰不著书人名氏隋太师上柱国大威公世子恒州刺史鄂国公金城王孝迁奉敕率州民万人共立此寺碑首题曰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以开皇六年立寺废碑今在真定府门下〈集古录目〉
右隋龙藏寺碑齐张公礼撰而不著书人名氏集古录谓寺已废碑在常山府署之门常山即今之真定予近以使事过之闻府治东二里龙兴寺有古铜佛一躯崇七十二尺阁之覆者崇百有三十尺与太守同年李君往游其间见殿前一古碑其趺已没土中读之乃公礼文欧公谓寺废与碑在常山府署盖未尝亲历其地故误书耳〈金薤琳琅〉
龙藏寺即今真定府龙兴寺碑尚存碑书遒劲亦是欧虞发源但碑立于开皇六年是时齐灭已久而张公礼尚称齐官何也又碑称造寺者太师上柱国大威公之世子使持节左武卫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恒州诸军事恒州刺史鄂国公金城王孝迁史传逸之遂无所考〈石墨镌华〉
龙藏寺碑张公礼撰正书今在真定府龙兴寺大殿内其后为天宁阁九间五层高一百三十尺中有观音铜像高七十二尺四十二臂各有所执之物俗谓之大佛寺也碑为隋开皇六年恒州刺史鄂国公金城王孝迁立而其末乃云齐开府长兼行参军九门张公礼撰齐亡入周周亡入隋而犹书齐官盖君子之能不降其志而其时之人亦不以为非也〈金石文字记〉
安定县官寺碑 开皇八年五月〈金石录〉
太平寺碑 开皇九年八月〈金石录〉
右太平寺碑不著书撰人名氏南北文章至于陈隋其弊极矣以唐太宗之致治几乎三代之盛独于文章不能少变其体也岂积习之势其来也远非久而众胜之则不可以骤革也是以群贤奋力垦辟除芟至于元和然后芜秽荡平嘉禾秀草争出而葩华美实烂然在目矣此碑在隋尤为文字浅陋者疑其里巷庸人所为然视其字画又非常俗所能盖当时流弊以为文章止此为佳矣文辞既尔无取而浮图固吾侪所贬所以录于此者第不忍弃其书尔〈集古录〉
午卯寺碑
开皇十年五月八日息州刺史梁洋建〈复斋碑录〉
泾州兴国寺碑
李徳林撰开皇十年十二月〈金石录〉
化善寺碑 开皇十五年正月
右隋化善寺碑在徐州碑阴有郎馀令题记云隋尹式撰余元祐间侍亲官彭门时为儿童得此碑今三十馀年矣〈金石录〉
蒙州普光寺碑 仁夀元年七月
右蒙州普光寺碑蒙州者汉南阳郡之育阳县也应劭曰育水出弘农卢氏南入于沔故后人于育加水为淯阳西魏置蒙州隋仁夀中改为淯州又为淯阳郡唐为县属金州碑仁夀元年建犹曰蒙州既而遂改淯州矣碑无书撰人名氏而笔画遒美玩之忘倦盖开皇仁夀以来碑碣字书多妙而往往不著名字惟丁道䕶所书常自著之然碑石在者尤少余每与蔡君谟惜之自大业以后率更与虞世南书始盛既接于唐遂大显矣〈集古录〉
启法寺碑
周彪文丁道䕶正书仁夀二年十二月〈金石录〉
此书兼后魏遗法与杨家本微异隋唐之交善书者众皆出一法道䕶所得最多杨本开皇六年去此十七年书当益老亦稍纵也莆阳蔡襄记〈蔡忠惠公集〉右启法寺碑丁道䕶书蔡君谟博学君子也于书尤称精鉴余所藏书未有不更其品目者其谓道䕶所书如此隋之晚年书学尤盛吾家率更与虞世南皆当时人也后显于唐遂为绝笔余所集录开皇仁夀大业时碑颇多其笔画率皆精劲而往往不著名氏每执卷惘然为之叹息惟道䕶能自著之然碑刻在者尤少余家集录千卷止有此尔有太学官杨褒者善收书画独得其所收兴国寺碑是梁贞明中人所藏君谟所谓杨家本者是也欲求其本而不知碑所在然不难得则不足以为佳物古人亦云百不为多一不为少者正谓此也〈集古录〉
隋仪同三司周彪撰襄州从事丁道䕶书隋开皇初诏后周所毁佛寺皆复建之州人共造此寺刺史韦世康名之曰光福禅房后又改为启法寺以仁夀二年十二月立并邑人赵励等题名〈集古录目〉
启法寺碑开皇中立启法寺今为龙兴寺在襄阳城西〈南丰题跋〉
启法寺碑仁夀二年建曾南丰以为开皇中立误也道䕶之书见于世者独兴国寺碑与此碑尔二碑俱在襄州前年春访碑于寺止得兴国寺碑而启法之碑无有此可珍也〈集古后录〉
修禅道场碑 徐放书在台州〈碑帖考〉
隆圣道场碑 虞世南撰并行书大业九年十二月〈金石录〉
隋虞世南撰并书周建徳六年隋高祖拥旄于此至大业九年伐叛海东旋师有诏改为高阳郡记王业之所兴设隆圣道场为高祖祈福大业九年十二月立此碑〈宝刻丛编〉
高阳郡隆圣道场碑隋秘书郎虞世南撰次书石世南以书名隋唐间此碑最显世竞以摹本传今其碑在定州龙兴寺或疑为摹本以高阳之郡在中山郡也今考大业杂记九年闰月幸博陵昔为定州先皇历试所基遂改为高阳今世南谓大业龙集癸酉有诏改郡以记王业所兴然则与杂记合矣夫释老之教行乎中国自汉晋以逮齐魏僧尼为寺道士女冠为观隋改法云慧日二道场金洞玉清二玄坛贞观
十二年复寺观旧名则当世南时隋谓道场必矣唐志言定州博陵本高阳郡义宁元年析高阳为恒州武徳四年以高郑博野苑为蒲州贞观初以郑高阳归瀛州天宝元年复以博陵郡为定州而国朝乃以瀛州为高阳郡以定武之郡归中山则地随改矣其兴废因革如此知碑非后世所摹也〈广川书跋〉
西林道场碑 欧阳询撰大业十三年四月
大业十三年庐山西林道场碑渤海公撰公为隋太常博士时作不著书人名氏而字法老劲疑公之书也西林道场者伪赵将竺氏舍俗出家名昙现始居于此晋太和二年光禄卿陶范始为现弟子慧永造寺而号西林按两京记隋尝更名佛寺为道场此碑大业十三年建也颜鲁公寓题碑阴百馀字尤奇伟今附于碑后〈欧阳文忠集〉
右西林道场碑渤海公撰公在隋为太常博士时作不著书人名氏字画遒劲世或以为公自书公时年尚少又字法与公书不同不知何人书也按韦述两京记隋改名佛寺为道此碑大业中建故谓之道也〈集古录〉
隋太常博士欧阳询撰不著书人名氏笔画遒劲或以为公自书按两京记隋改寺为道碑以大业十三年立在庐山西林寺〈集古录目〉
右隋西林道碑题太常博士欧阳询撰而不著书人名氏余家藏隋姚辩墓志元夀碑皆率更在大业中为博士时所书与此碑字体绝不类知其非率更书也〈金石录〉
右隋庐山西林道碑欧阳率更撰而不云何人书要当出于一手昔唐韦绚录刘禹锡嘉话载率更行见索靖所书碑下马布毯坐观三宿而后去又云率更不择纸笔皆能如意惟其好古如前说之勤是以肆律无不臻妙理当然矣〈益公题跋〉
汎爱寺碑 大业五年〈墨池编〉
隋汎爱寺碑李百药自书字画老劲可喜〈集古录〉
善宝寺碑 大业中立在东京〈金石略〉
大业中安乡司功程式等同修佛像立此碑〈访碑录〉
楞伽寺碑
书人名氏未详碑甚古在苏州〈天下金石志〉
隋人书碑甚古在苏州府之西南横山〈古今碑刻记〉
文帝舍利塔铭
李百药撰书人姓名残缺大业五年四月立〈金石录〉
修舎利塔碑 开皇九年九月〈金石录〉
赵君宝塔碑 开皇十三年十月〈金石录〉
舎利塔铭 仁夀二年三月〈金石录〉
贾春英浮图碑 开皇十二年七月〈金石录〉
栖岩道舍利塔碑 仁夀二年立〈金石录〉
愿力寺双七级浮图铭 仁夀二年正月〈金石录〉
愿力寺舍利宝塔铭 仁夀三年四月〈金石录〉
江夏县缘果道砖塔下舎利记
右隋江夏县缘果道砖塔记无书撰人名氏记中载舎利瑞应之事不一此非吾所知但隋碑之传世绝少以予嗜好之笃集录之勤三十年间所得隋碑惟皇甫府君龙藏寺姚辩墓志及此而已〈金薤琳琅〉隋人撰近时民家掘得之〈舆地碑目〉
隋愿力寺舎利宝塔函铭
右隋愿力寺舎利宝塔函铭仁夀三年相州刺史薛胄建唐刘禹锡集载僧灵澈诗有云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禹锡称其工因读此铭序亦以白马之寺对赤乌之年乃知前人已有此语盖隋唐间文体大率以偶俪为工虽格力卑弱然用事亲切时有可喜也〈金石录〉
天宁寺塔幢
塔高十三寻塔前一幢书体遒美开皇中立〈帝京景物略〉
舎利石塔铭
在鄂州胜缘寺仁夀初立〈舆地碑目〉
幽州智泉寺舎利塔铭
仁夀元年内史令王臣𰖍宣〈天下金石志〉
同州塔铭
八分书仁夀元年十月今在同州〈天下金石志〉
恒岳寺舎利宝塔铭碑 大业元年〈金石录〉
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隋文帝仁夀元年建舎利塔于恒岳寺诏吏民皆行道七日人施十钱又自写帝形像于寺中大业元年长史张果等立碑〈集古录目〉
横山顶舎利灵塔铭
严徳盛制文魏瑗正书大业四年九月八日立〈复斋碑录〉
宝积寺塔铭
在吴县横山隋人所书碑石全好字画秀整绝类虞褚〈舆地碑目〉
赵绍等造像碑
北齐造像碑刘之遴撰开皇四年四月立〈金石录〉北齐仁州刺史黄门郎刘逖之撰不著书人名氏邑人赵绍等造佛像记也不著所立年月据其记称大齐而其后又题曰隋潞州司马薛邈侍佛乃知隋人所追建也〈集古录目〉
鄂国公造镇国大像碑 开皇十一年九月〈金石录〉贾普智造像碑 开皇十一年〈金石录〉
正解寺造像碑 刘昇卿撰开皇十二年四月〈金石录〉隋随昌刘鼎卿撰不著书人名氏寺本后魏宣武帝以七庙所立谓之七帝寺至周被废隋文帝时复兴佛法定州赞治崔子石舍以为寺赐名正解碑以开皇十二年四月立〈集古录目〉
刘景韶造像碑 开皇十三年四月〈金石录〉
造像碑 开皇十五年九月〈金石录〉
李氏像碑 开皇十六年七月〈金石录〉
王明府造像碑 开皇十七年八月〈金石录〉
唐高祖造像记 太宗造像记附大业二年二月〈金石录〉隋郑州刺史李渊造石像记大业二年三月在荥阳县〈访碑录〉
信行禅师碑
僧法𬘭撰开皇十四年正月〈京兆金石录〉
圣众寺真应禅师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其额曰圣众寺真应禅师妙徳碑真应禅师者姓盖氏汉盖延之后碑以开皇七年立〈集古录目〉
李渊为子世民祈疾记
此唐高祖也记称郑州刺史李渊为男世民目患先于此寺求佛蒙佛恩力其患得损敬造石碑像一铺愿此功徳资益弟子男合家大小福徳兴足永无灾障弟子李渊一心供养后署大业二年正月八日按是时太宗才九岁耳而史称高祖为谯陇岐三州刺史不曰郑州此亦可以证史之阙〈石墨镌华〉
行书大业二年正月今在鄠县草堂寺〈金石文字记〉
同州塔铭
维大隋仁夀元年岁次辛酉十月辛亥朔十五日辛丑皇帝普为一切法界幽显生灵谨于同州武乡县大兴国寺奉安舎利敬造灵塔愿太祖武元皇帝元明皇后皇帝皇后皇太子诸王子孙等并内外群官爰及民庶六道三涂人非人等生生世世值佛闻法永离苦空同昇妙果〈金石文字记〉
益州至真观碑
辛徳源撰刘曼才正书开皇十二年六月〈金石录〉
紫微观碑
在巢县开皇十四年刘颖制铭其碑皴剥难读〈舆地碑目〉
显崇观碑
大业五年为至尊皇后祝夀所记在郧乡县〈舆地碑目〉
平都治碑 大业十一年八月
青城山碑
在常道道观轩辕石龛之下大业七年立太常博士阴道文〈舆地碑目〉
天龙山碑
八分书开皇五年今在太原县天龙寺〈金石文字记〉
潞州颂徳碑 开皇十年十一月〈金石录〉
梁公堰纪功碑
在河阴县西二十里本汉平帝汴河决坏至明帝永平十二年乃令王景理渠堤其后通塞各计朝代隋开皇七年使梁睿増修古堰遏河入汴立碑纪功〈寰宇记〉
景阳井栏铭 八分书开皇中江陵府〈金石略〉
辱井有篆文共十八字在井石槛上不知谁为文又有景阳楼下井铭又有陈后主叔宝辱井记云江宁县兴岩寺井石槛铭莫知谁作也〈元丰类稿〉
隋炀帝作文帝开皇九年炀帝以晋王为元帅伐陈灭之后主与张丽华自投于井帝为铭刻于石井栏以为戒〈集古录目〉
序云开皇九载余奉圣略孟春正月至于伪都叔宝众叛逃形天地乃与爱姬张丽华等投于此井系之以铭隶于石槛之侧者晋王广也〈集古后录〉
六艺之一录卷六十二
<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六艺之一录>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606年 (提及)
- 582年 (提及)
- 611年 (提及)
- 585年 (提及)
- 581年 (提及)
- 586年 (提及)
- 589年 (提及)
- 590年 (提及)
- 591年 (提及)
- 592年 (提及)
- 595年 (提及)
- 598年 (提及)
- 605年 (提及)
- 607年 (提及)
- 612年 (提及)
- 613年 (提及)
- 614年 (提及)
- 616年 (提及)
- 610年 (提及)
- 596年 (提及)
- 597年 (提及)
- 600年 (提及)
- 608年 (提及)
- 578年 (提及)
- 625年 (提及)
- 662年 (提及)
- 845年 (提及)
- 577年 (提及)
- 588年 (提及)
- 617年 (提及)
- 621年 (提及)
- 609年 (提及)
- 593年 (提及)
- 584年 (提及)
- 594年 (提及)
- 587年 (提及)
- 615年 (提及)
- 69年 (提及)
- PD-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