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之一录 (四库全书本)/卷134
六艺之一录 卷一百三十四 |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录卷一百三十四 钱唐倪涛撰
法帖论述四
法帖谱系
法帖谱系序
魏晋真墨世不多见故家大室号为收书者所蔵间不过一二外此率多临摹响拓往往失真无复古意去古益远虽石刻亦复艰得秦汉丰碑巨碣唯字画深且大者仅存虽日就剥落而尚或髣髴可辨至如晋宋诸刻几一字不可考矣可胜叹哉恭惟艺祖皇帝承五季分裂之馀平一天下诸国宾服文书礼乐复见全盛太宗皇帝文徳化成淳化中尽取御府历代名迹刻之秘阁毎大臣登进二府则赐之于是魏晋书法传布天下阁帖之名盖始乎此自是好事者转相传摹而又増益他帖别为卷第如绛帖潭帖之类枝分派别不知其几世之得其一二者未暇详考往往自为珍异此是彼非莫知底止余生最晩自幼粗知崇慕书学第识见浅陋所得不广淳化古帖恨未识真近世所藏率是荐本绛帖家藏数种虽有同异并皆中原新刻近岁始获见石本于三衢好事家然后知单公炳文之论不我欺也因取平生所见诸帖列成谱系以备遗忘若夫考订不精纪载未备尚俟博雅君子矜我者是正而増广之淳祐乙巳仲春日在端午陶斋曹士冕书
谱系杂说上
淳化法帖
熙陵以武定四方载櫜弓矢文治之馀留意翰墨乃出御府所藏历代真迹命侍书王著模刻禁中釐为十卷各于卷尾篆书题云淳化三年壬辰岁十一月六日奉圣旨模勒上石
叙说
太宗皇帝时尝遣使购募前贤真迹集为法帖十卷镂板而藏之毎有大臣进登二府则赐以一本其后不赐或传板本在御书院往时禁中火灾板焚遂不赐或云板今在但不赐尔故人间尤以官法帖为难得余得自薛公期云是家藏旧本今世人所有皆转相传模者也〈六一集古〉
太宗皇帝文徳化成情无他好留意翰墨润色太平尝借王氏所收书以集阁帖十卷内郗愔两行二十四日帖乃此卷中者而于谢公帖亲䟦三字以还王氏其帖在李玮家〈宝晋〉
太宗皇帝万机之馀留情翰墨尝诏天下购募锺王真迹集为法帖十卷以赐群臣往时故相刘公沆在长沙以官法帖镂板遂布于人间后有尚书郎潘师旦又择其尤妙者别为卷第与刘氏本并行至予集录古文不敢辄以官本参入私集遂于师旦所传又取其尤者散入录中俾夫启帖披卷者时一得之把翫欣然所以忘倦也〈集古〉
二王府帖
山谷论禁中板刻古法帖十卷当时皆用歙中贡墨墨本赐群臣今都下用钱万二千便可购得元祐中亲贤宅从禁中借板墨百本分遗官僚但用潘谷墨光辉有馀而不甚黟黑又多木横裂纹士大夫不能尽别也此本可当旧板之半耳予观近世所谓二王府帖者盖中原再刻石本非禁中板本也前有目录卷尾且无篆书题字盖显然二物矣
绍兴国子监本
绍兴中以御府所蔵淳化旧帖刻板寘之国子监其首尾与淳化阁本略无少异当时御府拓者多用匮纸盖打金银箔者也字画精神极有可观今都下亦时有旧拓者元板尚存迩来碑工往往作蝉翼本且以厚纸覆板上隐然为银锭𣟴痕以惑人第剥损非复旧拓本之遒劲矣
淳熙修内司本
淳熙间奉旨刻石禁中卷帙规模悉同淳化阁本而卷尾乃楷书题云淳熙十二年乙巳岁二月十五日修内司恭奉圣旨模勒上石
大观太清楼本
大观中奉旨刻石太清楼字行稍高而先后之次亦与淳化帖小异其间有数帖多寡不同或疑用真迹摹刻凡标题皆蔡京所书卷尾题云大观三年正月一日奉圣旨模勒上石而又以建中靖国秘阁续帖十卷易其标题去其岁月与官属名衘以为后帖又刻孙过庭草书谱及贞观十七帖总为二十二卷吾家收宣政间所拓前十卷字画有锋铓且无损缺开禧以后有自榷场中来者已磨去亮字矣
临江戏鱼堂帖
元祐间刘次庄以家蔵淳化阁帖摹刻堂上除去卷尾篆题而増释文故家所蔵往年拓本犹有典刑近所拓者字多刓缺亦有补换新刻者矣
利州本
庆元中四川总领权安节以戏鱼堂帖并释文重刻石于益昌官舍石今已不存权总江州徳安人其家犹有当时墨本甚多释文字画较临江帖为稍大
庆历长沙帖
丞相刘公帅潭日以淳化官帖命慧照大师希白模刻于石寘之郡斋増入霜寒十七日王濛颜真卿等诸帖而字行颇高与淳化阁本差不同逐卷各有岁月第一卷题云庆历五年季夏慧照大师希白模勒第二卷庆历八年仲冬月慧照大师希白重模第三卷则五年六月第四卷则八年仲冬月第五卷戊子岁孟冬第六卷五年季夏第七卷五年仲秋月第八卷五年季夏月模勒上石第九卷八年仲冬月第十卷五年仲秋月毎卷各有庆历及慧照大师希白重模字不复赘录
刘丞相私第本
刘丞相既刻法帖于郡斋复依仿前本刻石十卷以归私第予顷在九江见故家所蔵一本与长沙本绝相似而小异其后有人䟦云此先丞相私第本也疑是刘氏子弟所䟦后复见一本于姑苏与九江所见本同纸墨皆与南碑不类而庆历等题字止三两卷有之盖即刘氏本也
长沙碑匠家本
旧传长沙官本扃钥不可常得碑匠之家别刻一本以应求者予顷收一本与长沙古本首尾略无少异而字体形模小小不同疑其为碑匠家本顷又蔵一本凡旧石损缺者皆别刻数行以易之其馀却只是旧石此必碑匠所为也
长沙新刻本
旧刻毁于郁攸之变中兴以后复刻新石其帖间凡遇旧帖损缺处并不复刻字亦无卷尾岁月刻手甚缪殊不足观
三山本板
三山帅司书库有历代帖板本盖好事者以长沙旧帖刊勒卷帙规模皆同今已散失不全矣嘉熙庚子备贠帅幕尚及见之
黔江帖
秦子明常以里中儿不能书为病其将兵于长沙也买石摹刻僧宝月古法帖十卷世所称潭帖者载归壁之黔江之绍圣院刻石者潭人汤正臣父子详具山谷集中予淳祐甲辰道过三衢见好事家适有此帖其卷帙之多寡次序之先后字行之长短悉同淳化阁帖而纸墨仿佛似戏鱼堂中兴以前拓本其所以异者第一卷有淳化篆书三行其次有楷书一行云降授供备库副使充东南第八副将训练潭州诸军潭州驻札秦世章家本其后又一行云长沙汤正臣重摹男仙芝灵芝镌第二卷至八卷尾各题长沙汤正臣重模勒八字却无淳化篆书及世章衘位又第八卷取卿女婿帖内第二行休字立人作两点第二卷锺繇宣示帖内再世荣名作荣石正与戏鱼帖同第九卷尾题长沙汤正臣摹六字第十卷题长沙人汤正臣重摹男仙芝为一行灵芝镌为一行此以下似别有字偶裁损不可考矣
北方印成本
余顷岁道过临川时李编修伯高宰是邑出所藏法帖见示乃板本印成者是用北地厚皮纸印毎自成一板四围皆空白纸不施筐縁装表而自然整齐成册字画亦甚可爱
乌镇本
旧传湖州乌镇张氏以绛阁二帖锓木家塾或遇良工模拓亦有可观后闻板归新市人家毎连纸一幅可打一予在三山见一本于周氏后数卷板内时有直裂纹比到霅上获一本于向氏叔坚之裔偶缺两卷且以元祐间所拓戏鱼帖足之此刻字画差肥而极有笔意颇胜诸帖惜其间错悮数字为可恨耳赵宰叔愚云丙戌岁在宗庠有以法帖板质于斋舍族人者偶不记为何人疑是此板亦未可知
福清本
福州福清县民家旧有板刻绛阁急就章雁塔题名四帖其刻稍精卖碑家得之往往驾名官帖以惑人但彼中匠者不善用蜡毎毎有砑光痕可以证验
澧阳帖
澧阳旧有法帖石本其后散失仅存右军数帖而已
鼎帖
武陵郡斋板本较诸帖増益最多博而不精殊无足取
不知处本
豫章士友董良史家有法帖拓本数卷与淳化法帖规模相似而笔意差弱似不逮所见诸本且不知所出姑识于此以俟识者
长沙别本
嘉定间先君帅长沙予随侍在焉时碑房中有断碑一片乃法帖第一卷尾字行高低正与淳化帖同而绝不类古潭末后亦有淳化篆字此石实不知所从来近岁三山林伯凤重刻于家直指为古潭余未敢臆断也
蜀本
予顷得一帖凡数卷于蜀中次序先后高低皆与长沙古帖同初亦疑为黔江帖今见秦氏真本则显然二物矣大率此帖全用长沙古本摹刻而字行亦间有増减处既不知所出未敢臆说姑附见于此
庐陵萧氏本
右法帖十卷用十二为号后有崇宁五年萧公纶记其略云皇祐先伯父太博作邑和州之含山得墨帖于丞相兖国刘公摹刻未毕先君殿丞继之始终六年乃获成就迄今五十年刓缺大半今续完之以藏于家盖用潭帖刻也庆元间已损失二十馀叚共少三百四十馀行
谱系杂说下
绛本旧帖
欧阳公集古䟦尾谓近时有尚书郎潘师旦以官帖私自模刻于家而别本以行于世又云潘师旦者窃取官法帖中数十帖别自刻石以遗人而传写字多转失然亦有可佳者观此则绛帖是矣此帖世称为潘驸马帖或又称绛帖岂潘氏世居绛郡耶帖凡二十卷其次序卷帙虽与淳化官帖不同而实则祖之特有少増益耳已别注绛帖字鉴兹得以略
单炳文博雅君子也其论绛帖至为精密顷刻石襄州有云淳化官本法帖今不复多见其次绛帖最佳而旧本亦已艰得尝以数本较之字画多不侔炜家旧本第九卷大令书一卷第四行内面字右边转笔正在石破缺处隐然可见今本乃无右边转笔全不成字其面字下一字与第五行第七字亦不同又第七行第一字旧本乃行书止字今本乃草书心字笔法且俗以此推之今之所见多非旧本临江帖大率与旧本同其间此一帖尤不差但字体颇肥不逮绛帖之遒劲也
余既获见炳文绛帖辨证然后知今世所藏二十卷帖多非旧物毎恨未识其本而㐮州所刻第九卷大令帖亦毁于王旻之变虑其遂至泯绝因以旧所藏本摹刻于家颇传诸好事者淳祐甲辰自霅川官满得阙遄归假道三衢始获观真帖于沧州毛监丞所不独第九卷与单说正合而二十卷首尾俱全亦可谓珍玩矣且云得之金华潘氏是殆师旦之苗裔耶其帖之异同大略条列于后
帖总二十卷元无字号及叚眼数目
第二卷
锺繇宣示帖第一行内报字右边直画勾起向左畔第二行亥字内下面夕字上画微仰曲第五行名字右角微有一点第十行当字上三点全旁有微损却在空处
已欲日帖脚本有断石纹
此卷内第一叚与第三叚石并缺右角
第九卷大令帖正与单炳文㐮州所刻石本纎微弗差故家所藏未有其比
右潘氏绛帖二十卷纸字画模印皆与今人所藏本不同而第九卷显然可见自非单公炳文表而出之亦将泯于无闻矣北方所刻诸本往往南渡后北人转相传模无足深怪但武冈旧刻未知始于何年亦止用新本模刻为恨耳
东库本
世传潘氏析居法帖石分而为二其后绛州公库乃得其一于是补刻馀帖是名东库本第九卷之舛误盖始乎此今好事之家所藏绛帖率多此本字画精神遒劲亦自可爱而卫夫人一帖及宋儋帖颇多燥笔有如兰亭叙郡字落笔之类此稍异于诸本其所以不及旧帖者以第九卷大令书不破缺而炳文所论三字已误且逐卷逐叚各分字号以日月光天徳山河壮帝居太平何以报愿上登封书为别此又异于旧帖也
亮字不全本
此帖与东库本绝相似或只是一石但庾亮帖内亮字皆无右边转笔盖避逆亮讳也
新绛本
右一帖二十卷首尾规模叚眼字号并同东库本独卫夫人宋儋二帖无燥笔又字画较东库本微局促墨法虽与东库本同然实是两石吾家与毛希元皆有之
北本
右二十卷亲戚刘用甫处有之墨色与古本相近而第九卷大令书只同新本未知何处所刻
又一本
董良史家所藏本第九卷大令书字画亦误独面字有右边转笔异于他本且不与旧本同也
武冈旧本
右二十卷不知刻于何时碑叚稍长而日月光天徳等字号间于行中字画亦清劲可爱而第一卷卫夫人宋儋无枯笔第九卷大令帖诸字皆误信乎出于新绛也
武冈新帖
右二十卷帖即旧石也中厄于庸谬之人厌其字画清瘦颇加修治遂失本真其最可鄙笑者第二卷锺繇帖内再世荣名今名字已修作谷字矣且拓匠不工凡损剥处凿痕宛然呈露而字画糢糊略不可辨帖之谬者莫甚于此
福清本
详见前淳化条下
乌镇夲
详见前淳化帖条下此乃板夲非石刻也长沙折府所藏夲二十卷模刻颇极精雅疑是此夲第九卷复靣帖字误而鹅群帖止是微损字画尚完此稍异于新绛
彭州本
掘地得之字画清劲颇类旧武冈而差优予家藏有之
资州本
资州以新绛前十卷刻石予家多有之前有目录元刻麻石上续拓者不逮旧所得本遒劲矣
木本前十卷
甲秀陈氏藏此墨本不知所出
又木本前十卷
右一帖顷获于都下不知所出稍不逮甲秀所藏虽皆出于新绛然亦自是一种
阁绛诸郡帖谱具前今铺叙于后
秘阁前帖
十卷淳化三年壬辰翰林院所镌侍书王著编次绪正以历代帝王帖为初卷而冠以汉章帝书博古者多议此乃汉代章草耳非章帝所书又谓自汉章而下至梁简文七帖并一手伪为之二之四卷则历代名臣帖寘苍颉夏禹书于第五卷六之八卷悉王羲之书七卷误搀入智永一帖九之十则献之书米元章黄长睿辨其真赝各卷条列甚详累数千言见之法帖刊误盖其源得自江左多南唐善书者取前贤语以意成之非临非摹是谓仿帖藏之秘阁凡数匣明显云仿书皆用澄心堂纸与李廷珪墨悉后主在江南日所制者宣政间守官秘阁如刘无言辈犹及见之淳化毕工碑龛禁中大臣登二府者拓以赐焉欧阳文忠谓中为火所焚或言其碑元在但其后不以赐臣下按国史仁宗天圣十年壬申八月禁中火延燔崇徳等八殿帝奉太后避火𫟍中皇祐三年辛卯楚公刘沆入参大政犹有拓本嘉祐五年庚子兖公欧阳修为枢副则无之是罢赐典故当在至和以后乃仁宗末年大观初徽宗视淳化帖石已皴裂且王著标题多误内出墨迹更定彚次较淳化所刻非若绛帖他有去取増减祇并武帝一帖合于西晋武帝帖后择七卷右军帖内误入智永书列在第五卷合首卷古帖三叚伴而归一及跻晋宣于晋武上之类使先后次序不紊进名臣帖亦然俾蔡京书及卷首末刊石太清楼下此正国朝盛时典章文物灿然备具百工技艺咸精其能视淳化草创之始自然不同且当时尽出元藏真帖临摹定其舛误非若外方但因石刻翻刊京虽骄吝字学恐出王著右是大观之本愈于淳化明矣经靖康之祸新旧二刻莫知存亡
阁帖目录 淳化编次
第一卷
汉章帝 汉章帝 晋武帝
西晋宣帝 宣帝 西晋武帝
东晋元帝 东晋元帝 明帝
东晋明帝 康帝 东晋康帝
哀帝 东晋哀帝 简文帝
东晋简文帝 文孝王 宗明帝
武帝 齐高帝 宋明帝
梁武帝 齐高帝 梁高帝
梁武帝 梁简文帝 高帝
唐太宗 简文帝 唐高宗
唐太宗 东晋文孝王 高宗
陈长沙王 陈长沙王叔怀 陈永阳王永阳王伯智
第二卷
汉张芝 〈后汉车骑将军〉崔子玉 崔子玉
后汉张芝 魏锺繇 魏太傅锺繇吴刺史皇象 吴青州刺史皇象 晋丞相张华晋〈尚书令〉卫瓘 丞相桓温 晋黄门郎卫恒丞相王导 晋侍中张华 丞相王敦晋丞相王导 中书令王洽 晋中书令王洽司徒王珉 晋尚书令王珣 司徒王珣晋中书令王珉 侍中王廙 晋太宰郗鉴太宰郗鉴 晋侍中郗愔 侍中郗愔晋〈中书侍郎〉郗超 中书郎郗超 晋侍中王廙尚书令卫瓘 晋太傅谢安 黄门郎卫恒晋〈散骑常侍〉谢万 太傅谢安 晋侍中王敦散骑谢万 晋丞相桓温
第三卷
晋太尉庾亮 〈晋齐献王侍中〉司马攸 车骑将军庾翼晋侍中杜预 太守沈嘉 晋司徒山涛侍中杜预 晋太尉庾亮 王循
晋〈车骑将军〉庾翼 刘超 晋太守沈嘉散骑谢璠伯 晋〈中军将军〉王循 黄门郎王徽之
晋侍中卞壸 谢庄 晋卫尉刘超侍中司马攸 晋〈散骑常侍〉谢璠伯 刘瓌
晋〈黄门侍郎〉王徽之 王坦之 晋侍中王操之
王涣之 晋〈左将军〉王凝之 王操之
晋王涣之 王凝之 晋中丞刘瓌之司马索靖 晋中〈书令〉王坦之 侍中刘穆之晋〈征西司马〉索靖 尚书王劭 晋尚书令王劭车骑纪瞻 晋中书令王恬 司徒王𫷷晋司徒王𫷷 太守张翼 晋侍中纪瞻
陆云 晋太守张翼 海陵恭侯王邃晋都督陆云 中书令王恬 晋海陵恭侯王𮟏
太守山涛 晋谢发 侍中卞壸
宋〈光禄大夫〉谢庄 谢发 宋侍中刘穆之宋特进王昙 宋特进王昙 中散大夫羊欣宋〈中散大夫〉羊欣 太常卿孔琳之 宋太常卿孔琳之齐侍中王僧虔 南齐〈侍中〉王僧虔
第四卷
梁尚书王筠 晋〈西中郎将〉陈达 特进沈约
宋〈给事中〉薄绍之 刺史阮研 宋〈征西将军〉萧思话征南将军萧确 梁尚书王筠 萧思话
梁特进沈约 萧子云 梁〈交州刺史〉阮研陈朝陈达 梁〈广州刺史〉萧确 唐禇遂良
梁侍中萧子云 秘监虞世南 唐〈秘书监〉虞世南率更令欧阳询 唐〈中书令〉禇遂良 谏议柳公权
唐〈率更令〉欧阳询 李邕 唐〈礼部尚书〉薛稷谏议禇庭诲 唐〈朝散大夫〉陆柬之 尚书郎薛稷唐〈諌议大夫〉禇庭诲 刺史徐峤之 唐秘书监李邕长史陆柬之 〈广平太守〉徐峤之 薄绍之
唐〈太子太师〉柳公权
第五卷
苍颉 史苍颉 夏禹
夏禹 鲁司冦仲尼 太史籕
史籕 鲁司冦仲尼 秦丞相李斯
秦丞相李斯 秦程邈 秦御史程邈
宋儋 后汉蔡琰 卫夫人
晋卫夫人 古法帖 宋儋
隋朝法帖 隋法帖 僧智果
唐僧智果 何氏帖 隋僧智永
蔡琰 何氏帖 古法帖
唐张旭 僧怀素 唐僧怀素
张旭 古法帖 古法帖
第六至第八卷
王羲之
第九至第十卷
王献之
绛帖
前后各十卷相传驸马潘正夫以阁帖増损翻刊间摹淳化被旨岁月于卷末然不见䟦尾无自稽考编次多有不同阁以汉章书为首列苍颉夏禹书于第五绛则以苍颉夏禹书为初卷寘历代帝王书于后帖之二卷阁总二王帖为五卷绛则前后帖皆有之衍而为十且以第二卷张芝王洽书析为第二第五卷以第三卷庾元亮卞壸析为第三第四卷古帝王帖则删汉章帝晋宣帝明康哀简文帝梁高帝简文名臣帖则削司马攸王劭王𫷷梁萧子云僧智永唐李邕等数帖却増入王濛羊谘书后帖一卷全刊入本朝太宗宸翰二卷末冬晩书院偶成一章则当以吴越忠懿王书于标目犹前叚太宗皇帝书之类何由自于谥号下花押如此是自称于生前九卷増入张旭千文四十五字藏真草书乃素书䟦颠旭语后云颠草之趣贵在雄逸藏真乃云其辞又非専为此卷千文但绛初入石定为直行冈之与鼎则为横碑十卷増入颜鲁公王廙高闲李建中书或谓他所刊之帖皆以横石而绛独立石四类之际上下字迹相联既裁为经册手轴则何所考竟且匠者摹拓必通为一碑无縁逐截横拓何由相缀又谓纱纸纹可辨要当自有眼目潘尚哲宗第四女秦国公主后分二子卷卷析以为二伯仲中一人最吝常苦其半不可得太守又惮于挟势挟贵而求者不能全致始募工重刊于郡斋视旧本所差不毫厘其讹缺处亦逼真但神气微弱嘉定间李全在山东印拓绛帖以遗要人或以售好事者又有自榷场贸易以来者殆古刻不存再翻新本谓即冈帖伪为非也冈之梅斑麤率况其笔意予所见绛帖陆续几十觉藏真草书笔势皆有截断处良由元系横书绛刊入石迁执移作直行冈以绛为祖不敢有毫发异乃独此帖易直为横鼎帖绍兴续刊者也亦舍绛而取法于冈是横刊之为当矣至于以横碑剪为直行装禙是又伪之拙者此以冈帖或鼎帖凑成且其文自不甚顺溜未易以意释但今之辨帖者执此以别真赝
阁帖本无而全卷増入
太号 太宗御书
封号 唐张旭书 怀素䟦
书号 颜真卿书 王廙书 怀素书
高闲书 李建中书
阁帖本无而卷内増入其人
王濛 羊谘 僧智果〈书梁武帝评书〉
阁帖本有而卷内删去其人
汉章帝 晋宣帝 明帝
康帝 哀帝 简文帝
文孝王 梁高帝 晋司马攸
王劭 王𫷷 谢发
梁萧子云 唐李邕
阁帖卷内所载而増其帖
王珉〈美食〉 王廙〈圣体胜常得书〉虞世南〈名公书〉柳公权〈蒙恩丝靸兰亭诗〉唐太宗〈秀岳铭〉
王羲之 山号〈风景药方〉
无号〈永兴 遣乡里 秋中感怀哀疾 又〉以号〈二十八 勿杀一生 毁塞重熙 问乡以弟 上日〉
〈日五 为此 不知君问淡闷 暂〉
报号〈转久 肿不差霜寒 疾患差〉
愿号〈适欲遣书岁思终感 新为百姓一朝放悬从子弟 范新妇
间者 近道 东问驰情悉佳 驰期当 小婢〉
王献之 壮号〈婢日久思恋〉
帝号〈锡錍〉 居号〈二妹〉 上号
阁帖卷内所载而删其帖
西晋武帝〈删一帖〉唐太宗〈删十六帖〉 高宗〈删六帖〉
晋张芝〈删一帖〉 锺繇〈删五帖〉 索靖〈删一帖〉
陈逵〈删一帖〉 唐虞世南〈删二帖〉禇遂良〈删二帖〉柳公权〈删二帖〉
王羲之
六卷〈比奉对 情至 都邑 熙存诸徒 梅𦋺 知问 口言儿女 山川诸奇谯周 严君平饯行 面近 君可 四月五日 侍中 近因夏劳 写怀〉
七卷〈君饮 龙保 当西 清晏朱处仁 惆怅 盐井 七十〉八卷〈当北 伏想 若耶 啖面晚可 知问 延期 修龄
晩得 阔转 自爱故尔 上虞妹 得汝〉
王献之
九卷〈想彼悉佳永嘉节近 前告〉
十卷〈助汝 转胜 消息 集聚府君 鐡石 散怀 玄度胜常 服油 庆至 服地黄鸭头九 东阳 平安 豹奴益州 散骑散情〉
阁帖同其人而全换其帖
欧阳询〈年共 放诞茗草 去岁〉
长沙帖
十卷实秘阁前帖翻本内羲献帖略有増入庆历间慧照师钱希白摹镌自五年乙酉至八年戊子讫事尝观杂文中载东坡自儋耳移合浦见桂帅程钦之潭帖册各题其后第二卷云唐太宗作诗至多亦有徐庾风气而世不传独于初学记时时见之第四卷云吴道子始见张僧繇画曰浪得名耳已而坐卧其下三日不能去庾征西初不伏逸少有家鸡野鹜之论后乃叹其为伯英再生今观其书乃不逮子敬远甚正可比羊欣耳第六卷云宰相安和殷生无恙宰相当是简文帝殷生则深源也耶第八卷云希白作字自有江左风味故长沙法帖比淳化待诏所摹为胜世俗不察争访阁本误矣此逸少一卷尤妙庚辰夕合浦官舍借观第九卷云谢安问献之君书与尊公何如答曰固自不同曰外人不尔曰人那得知耶今刻皆不曽以坡书添入逐卷要是当时题于程所藏碑刻潭无真迹故阙如也但二卷郗愔书第三卷帖何以断当字分两行希白善书者于此殆不可晓后又有山谷评释今长沙帖间不存希白临摹岁月或云土人又私翻木板有纹可辨容斋随笔谓坡仙遗墨今藏其家有数字差异
庐陵帖
十卷亦秘阁前帖翻本皇祐中郡人萧太傅汝器暨其弟殿丞汝智相继宰和之含山得丞相刘楚公被赐阁帖翻摹入石携归乡居后五十年崇宁丙戌殿丞之子纶又自修补讹阙中不知何事乃归郡斋今有百四十年碑石散失不可模拓间有存者盖数十年旧本萧之族今盛于吉水之九江
清江帖
十卷又名戏鱼堂帖亦秘阁前帖翻本元祐七年壬申五月刘次庄得吕金部和卿阁本临刻外有释文十卷或咎所镌过巧失真郡又别有二王帖亦石碑自述释文之误
武冈帖
前后总二十卷及绛帖翻本不载入石岁月后帖之九卷张旭书其藏真颠草数十字则横镌于石笔势清劲蜿蜒立意本奇于绛之直行人多贵耳而贱目但以罕得为重遇绛刻大讹阙处镵为梅纹今人多拓此碑伪作绛帖至横刊藏真颠草剪以直背成册虽古刻笔势元有断续至于剪痕则心劳而拙
续阁帖
十卷元祐五年庚午四月秘省乞以淳化阁帖所未刊前代遗墨入石有旨从之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辛巳八月毕工历十一年费缗钱一十五万乃成摹写者待诏邵彰上其事者秘书少监邓洵武孙谔也首卷晋唐帝后书二卷三卷悉王羲之书四又羲之暨其子操之等笔五又所书黄庭经乐毅论兰亭叙六又其家宝章集七卷乃晋索靖所书月仪八则虞世南贺知章柳公权帖后则无名人帖九则李怀琳书𥞇康绝交书末卷唐无名人所书月仪诸帖多不入此刻盖徽宗朝此碑方成诸郡翻本岁月在前惟鼎帖刊在绍兴故得取以搀入卷帙
汝帖
十二叚大观三年己丑八月郡守敷阳王宷刻石寘郡之坐啸堂第一则金石文八种二则秦汉三国刻五种三则晋宗齐梁陈五朝帝王书三十行四则魏晋九人书四十八行五则晋渡江三家帖四十八行六则二王帖并洛神赋七则南朝十人书八则北朝胡晋书十二种九则唐三朝帝后四书十则唐欧虞禇薛书十一则唐六臣书十二则唐迄五代诸臣七人书二百六字毎叚皆刻汝之郡印暨王敷阳所题标目会稽亦有翻本黄长睿深讥其谬宷后仕亦通显坐降天神事为林灵素所挤不得其死
武陵帖
二十二卷绍兴十一年辛酉十月郡守张斛集秘阁法帖合潭绛临江汝海诸帖参校有无补其遗阙以成此书后列郡官名衘以本朝太宗御书冠于首卷二卷至四则古帝王书増隋炀帝绛阁之所无者五卷又苍颉夏禹书暨古钟鼎款识六卷以后则历代名臣帖十卷之末即二王书亘十七卷之首而止二十卷则颜鲁公之帖居半张长史草书亦系横刊视阁绛名贤帖多五之一末卷亦祖绛帖殿以李建中字较之诸帖为详然止木本世称旧有石碑前未之见且䟦语亦不叙及倘有旧刻安能入阁之续帖晋武消息书唐明皇鹘鸰颂等帖
淳熙秘阁前帖
十卷即淳化秘阁前帖翻本十二年乙巳二月修内司被旨翻刊首卷髣髴犹存古本淳化岁月后乃磨去
淳熙秘阁续帖
十卷十二年三月被旨摹勒入石皆南渡后续得唐朝遗墨首卷则锺繇王羲之帖次则羲献书内黄庭经小楷后有臣遂良临四字三卷欧阳询萧瑀禇庭诲孙思邈狄仁杰张旭颜真卿七贤书四卷则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状五卷李白胡英李邕白居易帖六则张九龄三相暨李绅告身七则李阳冰李徳裕毕𫍯李商隐书八则怀素颠草九则高闲亚栖齐己书末卷则杨凝式并无名人帖上皆有内府图书宣和及绍兴小字印章或睿思殿印如李绅告身高庙后有亲笔䟦语黄庭经怀素颠草则有李主建业文房之印视今长沙所镌笔法迥殊非若前帖但翻淳化所镌阁帖
群玉堂帖
十卷本平章韩侂胄自镌其家藏墨迹阅古堂帖是也首卷全刊南渡以后帝后御书二卷则晋隋名贤帖三则唐名贤帖四则怀素千文五六暨九卷悉本朝名贤帖七卷全刊山谷书八卷全刻米元章书末卷则蔡忠惠石曼卿帖开禧末韩以罪死籍嘉定改元被旨搬入袐省乃易今名
凤墅帖
二十卷嘉熙淳祐间勒石寘吉州凤山书院七年乃成初卷七朝宸翰二卷东都名相名贤帖三则东都南渡廷魁帖四则熙丰党人暨崇观攻党帖五则清江三刘帖六则曽南丰暨武城帖七则蔡忠惠暨苏帖八则苏门诸贤九则欧阳文忠唐三宗赞槀司马文正议百官表书东坡翰苑制槀十则东都名贤诗赞六一集古䟦十一则黄太史帖十二则米元章宝晋帖十三则南渡名相帖十四则南渡执政帖十五则南渡儒行并续廷魁帖十六则绍兴正论暨庆元正人帖十七则南渡文艺帖十八十九则南渡诗文题䟦二十则吴紫谿范石湖杨逃禅帖悉本朝圣君名臣真笔目所见者若夫异代字迹则前贤镌刻巳备展转誊模愈失其真且亦欲类吾宋三百年间书法自成一家以传无穷古刻皆存桓温王处仲字意有所在予亦不敢削巨奸遗墨以戾前志盖视古帖亦犹续通鉴云尔
画帖
二卷上则宣和墨戏道子风云图伯时九歌图等十二叚下则羲之兰亭图并叙文考订时贤凤山题咏二卷
续帖
二十卷淳祐间接续前帖入石编类满卷方能施工首卷东都名贤文忠烈等帖二卷欧阳公梁史断槀康节逢春吟三卷江南李主吴越钱王暨东都名贤帖四卷〈阙〉忠义程刚愍杨忠㐮南渡将相名贤帖五卷向文简吕文靖宋景文东都名贤帖六卷罗愈试衘告身女真闽主等伪宣制度外帖七卷胡文定致堂五峰南渡儒行帖八卷乾淳续相南渡名贤帖陆放翁杨诚斋书语孟章句并诗文九卷李梁谿㳺青原诗十卷范石湖㳺大仰七言诗十一卷再㳺大仰五言诗并帖十二卷东都宰相张文懿晏元献厐庄敏苏司空陈文恭王文恭赵清献唐少宰刘文安书翰十三卷南渡宰相史越王郑魏王秦申王小柬十四卷名贤范文正马忠肃蒲密院吴密院刘忠定蔡紫微郑左丞薛恭敏刘次对刘薇学小柬十五卷东都文艺苏沧浪陆学士孔舍人萧仆卿萧理丞诗文十六卷文艺薛钱塘刘屏山赵抚守章庄敏林和靖苏后湖韩南涧王复斋张于湖罗与斋陈少卿刘正字赵章泉诗䟦踌躇凡经六琯自惟藏拙野墅逾一十载挂冠又已十年衰颓八袠岂能更出门户家藏者裒镌无遗乡之故家转假亦竭士夫经从各有好尚有亦罕携自随傥绝笔以俟后人谁其同志不若参取奎画名墨表表在人耳目帖所缺者缉而继之不敢执初志以不见真墨而略庶可备皇朝文物之盛乃于后第十七卷首取太祖大宋一统字太宗杂书英宗赐怀琏批神宗书西郊诗哲宗书罚弗及嗣四字钦宗书琢玉赋宪圣吴后书归田赋十八卷则东都名贤徐骑省胡文恭赵清献杨文公唐质肃滕章敏钱文肃钱内翰包孝肃杂帖十九卷东都文艺石徂徕张存诚沈存中唐彦猷王仲至沈献达杨无为石曼卿诗柬二十卷东都名贤刘巨济薛道祖苏才翁毛东堂周清真贺庆湖李文敏杨龙学张秘阁诗文于是正帖续帖皆满二十卷而名画题䟦又有二帖凤墅镌终始大略如此其间彚次不能尽如人意者得之有先后也末如之何太宗削平僣伪四方图籍悉输御府江南文物素盛藏蓄前代遗墨虽富然杂以仿帖淳化三年诏侍书王著编次为十卷刻之石既藏禁中非命赐近臣无自印拓潘正夫居绛乃増改衍为二十卷官又刻寘郡斋次庆历五年乙巳钱希白临摹于长沙皇祐中萧汝器汝智刊之于和载以归庐陵元祐五年刘次庄临刻于清江皆阁前帖之翻本武冈帖独绛之翻本惟后九卷藏真䟦则横刊视绛之直行为胜而人反轻之是岁又诏以秘阁续得前代遗墨入石为续帖亦十卷至建中靖国乃成实居长沙庐陵清江翻帖之后大观三年王采又刻帖十二叚于汝州与绛阁二帖皆殊鼎帖则绍兴十一年张斛锓梓始能合诸帖而总为绪正凡二十二卷岁月近在南渡之后故及入阁之续帖并汝帖于帙中南渡续阁帖虽与前帖同镌于淳熙十二年却皆续得唐朝遗墨与诸帖亦异群玉堂帖则前代与本朝遗墨相杂凤墅帖则尽本朝书翰今阁旧本前后帖暨汝与绛沦隔敌境庐陵帖又散坠遗失不复可得惟修内司新翻阁之前帖暨续刊后帖及长沙清江武冈武陵四郡所存之本世可得也若章贡衡阳曲江八桂三山诸处亦多有帖皆命意不同随其所有则镵之石非全书也不能具载戊申仲春曽宏父因铺叙诸帖笔于册尾
六艺之一录卷一百三十四
<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六艺之一录>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