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六藝之一録 (四庫全書本)/卷1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巻一百三十三 六藝之一録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一百三十四  錢唐倪濤撰
  法帖論述四
  法帖譜系
  法帖譜系序
  魏晉真墨世不多見故家大室號為收書者所蔵間不過一二外此率多臨摹響搨往往失真無復古意去古益逺雖石刻亦復艱得秦漢豐碑巨碣唯字畫深且大者僅存雖日就剝落而尚或髣髴可辨至如晉宋諸刻幾一字不可考矣可勝嘆哉恭惟藝祖皇帝承五季分裂之餘平一天下諸國賔服文書禮樂復見全盛太宗皇帝文徳化成淳化中盡取御府歴代名蹟刻之秘閣毎大臣登進二府則賜之於是魏晉書法傳布天下閣帖之名蓋始乎此自是好事者轉相傳摹而又増益他帖別為卷第如絳帖潭帖之類枝分派別不知其幾世之得其一二者未暇詳攷往往自為珍異此是彼非莫知底止餘生最晩自幼粗知崇慕書學第識見淺陋所得不廣淳化古帖恨未識真近世所藏率是薦本絳帖家藏數種雖有同異並皆中原新刻近嵗始獲見石本於三衢好事家然後知單公炳文之論不我欺也因取平生所見諸帖列成譜系以備遺忘若夫攷訂不精紀載未備尚俟博雅君子矜我者是正而増廣之淳祐乙巳仲春日在端午陶齋曹士冕書

















  譜系雜說上
  淳化法帖
  熙陵以武定四方載櫜弓矢文治之餘留意翰墨乃出御府所藏歴代真蹟命侍書王著模刻禁中釐為十卷各於卷尾篆書題雲淳化三年壬辰嵗十一月六日奉聖㫖模勒上石
  敘說
  太宗皇帝時嘗遣使購募前賢真蹟集為法帖十卷鏤板而藏之毎有大臣進登二府則賜以一本其後不賜或傳板本在御書院往時禁中火災板焚遂不賜或雲板今在但不賜爾故人間尤以官法帖為難得余得自薛公期雲是家藏舊本今世人所有皆轉相傳模者也六一集古
  太宗皇帝文徳化成情無他好留意翰墨潤色太平嘗借王氏所收書以集閣帖十卷內郗愔兩行二十四日帖乃此卷中者而於謝公帖親䟦三字以還王氏其帖在李瑋家寶晉
  太宗皇帝萬機之餘留情翰墨嘗詔天下購募鍾王真蹟集為法帖十卷以賜羣臣往時故相劉公沆在長沙以官法帖鏤板遂布於人間後有尚書郎潘師旦又擇其尤妙者別為卷第與劉氏本並行至予集録古文不敢輒以官本參入私集遂於師旦所傳又取其尤者散入録中俾夫啟帖披卷者時一得之把翫欣然所以忘勌也集古
  二王府帖
  山谷論禁中板刻古法帖十卷當時皆用歙中貢墨墨本賜羣臣今都下用錢萬二千便可購得元祐中親賢宅從禁中借板墨百本分遺官僚但用潘谷墨光輝有餘而不甚黟黑又多木橫裂紋士大夫不能盡別也此本可當舊板之半耳予觀近世所謂二王府帖者葢中原再刻石本非禁中板本也前有目録卷尾且無篆書題字葢顯然二物矣
  紹興國子監本
  紹興中以御府所蔵淳化舊帖刻板寘之國子監其首尾與淳化閣本略無少異當時御府拓者多用匱紙葢打金銀箔者也字畫精神極有可觀今都下亦時有舊拓者元板尚存邇來碑工往往作蟬翼本且以厚紙覆板上隠然為銀錠𣟴痕以惑人第剝損非復舊拓本之遒勁矣
  淳熙修內司本
  淳熙間奉㫖刻石禁中卷帙規模悉同淳化閣本而卷尾乃楷書題雲淳熙十二年乙巳嵗二月十五日修內司恭奉聖㫖模勒上石
  大觀太清樓本
  大觀中奉㫖刻石太清樓字行稍高而先後之次亦與淳化帖小異其間有數帖多寡不同或疑用真蹟摹刻凡標題皆蔡京所書卷尾題雲大觀三年正月一日奉聖㫖模勒上石而又以建中靖國祕閣續帖十卷易其標題去其嵗月與官屬名衘以為後帖又刻孫過庭草書譜及貞觀十七帖總為二十二卷吾家收宣政間所拓前十卷字畫有鋒鋩且無損缺開禧以後有自𣙜塲中來者已磨去亮字矣
  臨江戲魚堂帖
  元祐間劉次莊以家蔵淳化閣帖摹刻堂上除去卷尾篆題而増釋文故家所蔵往年拓本猶有典刑近所拓者字多刓缺亦有補換新刻者矣
  利州本
  慶元中四川總領權安節以戲魚堂帖並釋文重刻石於益昌官舍石今已不存權總江州徳安人其家猶有當時墨本甚多釋文字畫較臨江帖為稍大
  慶厯長沙帖
  丞相劉公帥潭日以淳化官帖命慧照大師希白模刻於石寘之郡齋増入霜寒十七日王濛顔真卿等諸帖而字行頗高與淳化閣本差不同逐卷各有嵗月第一卷題雲慶厯五年季夏慧照大師希白模勒第二卷慶厯八年仲冬月慧照大師希白重模第三卷則五年六月第四卷則八年仲冬月第五卷戊子嵗孟冬第六卷五年季夏第七卷五年仲秋月第八卷五年季夏月模勒上石第九卷八年仲冬月第十卷五年仲秋月毎卷各有慶厯及慧照大師希白重模字不復贅録
  劉丞相私第本
  劉丞相既刻法帖於郡齋復依倣前本刻石十卷以歸私第予頃在九江見故家所蔵一本與長沙本絶相似而小異其後有人䟦雲此先丞相私第本也疑是劉氏子弟所䟦後復見一本於姑蘇與九江所見本同紙墨皆與南碑不類而慶厯等題字止三兩卷有之葢即劉氏本也
  長沙碑匠家本
  舊傳長沙官本扃鑰不可常得碑匠之家別刻一本以應求者予頃收一本與長沙古本首尾略無少異而字體形模小小不同疑其為碑匠家本頃又蔵一本凡舊石損缺者皆別刻數行以易之其餘卻只是舊石此必碑匠所為也
  長沙新刻本
  舊刻毀於鬱攸之變中興以後復刻新石其帖間凡遇舊帖損缺處並不復刻字亦無卷尾嵗月刻手甚繆殊不足觀
  三山本板
  三山帥司書庫有歴代帖板本葢好事者以長沙舊帖刋勒卷帙規模皆同今已散失不全矣嘉熙庚子備貟帥幕尚及見之
  黔江帖
  秦子明常以里中兒不能書為病其將兵於長沙也買石摹刻僧寳月古法帖十卷世所稱潭帖者載歸壁之黔江之紹聖院刻石者潭人湯正臣父子詳具山谷集中予淳祐甲辰道過三衢見好事家適有此帖其卷帙之多寡次序之先後字行之長短悉同淳化閣帖而紙墨彷彿似戲魚堂中興以前拓本其所以異者第一卷有淳化篆書三行其次有楷書一行雲降授供備庫副使充東南第八副將訓練潭州諸軍潭州駐劄秦世章家本其後又一行雲長沙湯正臣重摹男僊芝靈芝鐫第二卷至八卷尾各題長沙湯正臣重模勒八字卻無淳化篆書及世章衘位又第八卷取卿女壻帖內第二行休字立人作兩㸃第二卷鍾繇宣示帖內再世榮名作榮石正與戲魚帖同第九卷尾題長沙湯正臣摹六字第十卷題長沙人湯正臣重摹男僊芝為一行靈芝鐫為一行此以下似別有字偶裁損不可攷矣
  北方印成本
  余頃嵗道過臨川時李編修伯高宰是邑出所藏法帖見示乃板本印成者是用北地厚皮紙印毎段 -- 𠭊 or 叚 ?自成一板四圍皆空白紙不施筐縁裝表而自然整齊成冊字畫亦甚可愛
  烏鎮本
  舊傳湖州烏鎮張氏以絳閣二帖鋟木家塾或遇良工模拓亦有可觀後聞板歸新市人家毎連紙一幅可打一段 -- 𠭊 or 叚 ?予在三山見一本於周氏後數卷板內時有直裂紋比到霅上獲一本於向氏叔堅之裔偶缺兩卷且以元祐間所拓戲魚帖足之此刻字畫差肥而極有筆意頗勝諸帖惜其間錯悞數字為可恨耳趙宰叔愚雲丙戌嵗在宗庠有以法帖板質於齋舍族人者偶不記為何人疑是此板亦未可知
  福清本
  福州福清縣民家舊有板刻絳閣急就章雁塔題名四帖其刻稍精賣碑家得之往往駕名官帖以惑人但彼中匠者不善用蠟毎毎有砑光痕可以證驗
  澧陽帖
  澧陽舊有法帖石本其後散失僅存右軍數帖而已
  鼎帖
  武陵郡齋板本較諸帖増益最多博而不精殊無足取
  不知處本
  豫章士友董良史家有法帖拓本數卷與淳化法帖規模相似而筆意差弱似不逮所見諸本且不知所出姑識於此以俟識者
  長沙別本
  嘉定間先君帥長沙予隨侍在焉時碑房中有斷碑一片乃法帖第一卷尾段 -- 𠭊 or 叚 ?字行高低正與淳化帖同而絶不類古潭末後亦有淳化篆字此石實不知所從來近嵗三山林伯鳳重刻於家直指為古潭余未敢臆斷也
  蜀本
  予頃得一帖凡數卷於蜀中次序先後高低皆與長沙古帖同初亦疑為黔江帖今見秦氏真本則顯然二物矣大率此帖全用長沙古本摹刻而字行亦間有増減處既不知所出未敢臆說姑附見於此
  廬陵蕭氏本
  右法帖十卷用十二為號後有崇寧五年蕭公綸記其略雲皇祐先伯父太博作邑和州之含山得墨帖於丞相兗國劉公摹刻未畢先君殿丞繼之始終六年乃獲成就迄今五十年刓缺大半今續完之以藏於家葢用潭帖刻也慶元間已損失二十餘叚共少三百四十餘行
  譜系雜說下
  絳本舊帖
  歐陽公集古䟦尾謂近時有尚書郎潘師旦以官帖私自模刻於家而別本以行於世又雲潘師旦者竊取官法帖中數十帖別自刻石以遺人而傳冩字多轉失然亦有可佳者觀此則絳帖是矣此帖世稱為潘駙馬帖或又稱絳帖豈潘氏世居絳郡耶帖凡二十卷其次序卷帙雖與淳化官帖不同而實則祖之特有少増益耳已別注絳帖字鑑茲得以略
  單炳文博雅君子也其論絳帖至為精密頃刻石襄州有雲淳化官本法帖今不復多見其次絳帖最佳而舊本亦已艱得嘗以數本較之字畫多不侔煒家舊本第九卷大令書一卷第四行內面字右邊轉筆正在石破缺處隱然可見今本乃無右邊轉筆全不成字其面字下一字與第五行第七字亦不同又第七行第一字舊本乃行書止字今本乃草書心字筆法且俗以此推之今之所見多非舊本臨江帖大率與舊本同其間此一帖尤不差但字體頗肥不逮絳帖之遒勁也
  余既獲見炳文絳帖辨證然後知今世所藏二十卷帖多非舊物毎恨未識其本而㐮州所刻第九卷大令帖亦毀於王旻之變慮其遂至泯絶因以舊所藏本摹刻於家頗傳諸好事者淳祐甲辰自霅川官滿得闕遄歸假道三衢始獲觀真帖於滄州毛監丞所不獨第九卷與單說正合而二十卷首尾俱全亦可謂珍玩矣且雲得之金華潘氏是殆師旦之苗裔耶其帖之異同大略條列於後
  帖總二十卷元無字號及叚眼數目
  第二卷
  鍾繇宣示帖第一行內報字右邊直畫勾起向左畔第二行亥字內下面夕字上畫微仰曲第五行名字右角㣲有一㸃第十行當字上三㸃全旁有微損卻在空處
  已欲日帖腳本有斷石紋
  此卷內第一叚與第三叚石並缺右角
  第九卷大令帖正與單炳文㐮州所刻石本纎微弗差故家所藏未有其比
  右潘氏絳帖二十卷紙字畫模印皆與今人所藏本不同而第九卷顯然可見自非單公炳文表而出之亦將泯於無聞矣北方所刻諸本往往南渡後北人轉相傳模無足深怪但武岡舊刻未知始於何年亦止用新本模刻為恨耳
  東庫本
  世傳潘氏析居法帖石分而為二其後絳州公庫乃得其一於是補刻餘帖是名東庫本第九卷之舛誤葢始乎此今好事之家所藏絳帖率多此本字畫精神遒勁亦自可愛而衛夫人一帖及宋儋帖頗多燥筆有如蘭亭敘郡字落筆之類此稍異於諸本其所以不及舊帖者以第九卷大令書不破缺而炳文所論三字已誤且逐卷逐叚各分字號以日月光天徳山河壯帝居太平何以報願上登封書為別此又異於舊帖也
  亮字不全本
  此帖與東庫本絶相似或只是一石但庾亮帖內亮字皆無右邊轉筆葢避逆亮諱也
  新絳本
  右一帖二十卷首尾規模叚眼字號並同東庫本獨衛夫人宋儋二帖無燥筆又字畫較東庫本微侷促墨法雖與東庫本同然實是兩石吾家與毛希元皆有之
  北本
  右二十卷親戚劉用甫處有之墨色與古本相近而第九卷大令書只同新本未知何處所刻
  又一本
  董良史家所藏本第九卷大令書字畫亦誤獨面字有右邊轉筆異於他本且不與舊本同也
  武岡舊本
  右二十卷不知刻於何時碑叚稍長而日月光天徳等字號間於行中字畫亦清勁可愛而第一卷衛夫人宋儋無枯筆第九卷大令帖諸字皆誤信乎出於新絳也
  武岡新帖
  右二十卷帖即舊石也中厄於庸謬之人厭其字畫清瘦頗加修治遂失本真其最可鄙笑者第二卷鍾繇帖內再世榮名今名字已修作谷字矣且拓匠不工凡損剝處鑿痕宛然呈露而字畫糢糊略不可辨帖之謬者莫甚於此
  福清本
  詳見前淳化條下
  烏鎮夲
  詳見前淳化帖條下此乃板夲非石刻也長沙折府所藏夲二十卷模刻頗極精雅疑是此夲第九卷復靣帖字誤而鵞羣帖止是㣲損字畫尚完此稍異於新絳
  彭州本
  掘地得之字畫清勁頗類舊武岡而差優予家藏有之
  資州本
  資州以新絳前十卷刻石予家多有之前有目録元刻麻石上續拓者不逮舊所得本遒勁矣
  木本前十卷
  甲秀陳氏藏此墨本不知所出
  又木本前十卷
  右一帖頃獲於都下不知所出稍不逮甲秀所藏雖皆出於新絳然亦自是一種























  閣絳諸郡帖譜具前今鋪敘於後
  祕閣前帖
  十卷淳化三年壬辰翰林院所鐫侍書王著編次緒正以歴代帝王帖為初卷而冠以漢章帝書博古者多議此乃漢代章草耳非章帝所書又謂自漢章而下至梁簡文七帖並一手偽為之二之四卷則歴代名臣帖寘蒼頡夏禹書於第五卷六之八卷悉王羲之書七卷誤攙入智永一帖九之十則獻之書米元章黃長睿辨其真贋各卷條列甚詳累數千言見之法帖刋誤葢其源得自江左多南唐善書者取前賢語以意成之非臨非摹是謂倣帖藏之祕閣凡數匣明顯雲倣書皆用澄心堂紙與李廷珪墨悉後主在江南日所製者宣政間守官秘閣如劉無言輩猶及見之淳化畢工碑龕禁中大臣登二府者搨以賜焉歐陽文忠謂中為火所焚或言其碑元在但其後不以賜臣下按國史仁宗天聖十年壬申八月禁中火延燔崇徳等八殿帝奉太后避火𫟍中皇祐三年辛夘楚公劉沆入參大政猶有搨本嘉祐五年庚子兗公歐陽修為樞副則無之是罷賜典故當在至和以後乃仁宗末年大觀初徽宗視淳化帖石已皴裂且王著標題多誤內出墨蹟更定彚次較淳化所刻非若絳帖他有去取増減祇併武帝一帖合於西晉武帝帖後擇七卷右軍帖內誤入智永書列在第五卷合首卷古帖三叚伴而歸一及躋晉宣於晉武上之類使先後次序不紊進名臣帖亦然俾蔡京書及卷首末刋石太清樓下此正國朝盛時典章文物燦然備具百工技藝咸精其能視淳化草創之始自然不同且當時盡出元藏真帖臨摹定其舛誤非若外方但因石刻翻刋京雖驕吝字學恐出王著右是大觀之本愈於淳化明矣經靖康之禍新舊二刻莫知存亡
  閣帖目録   淳化編次
  第一卷
  漢章帝   漢章帝   晉武帝
  西晉宣帝  宣帝     西晉武帝
  東晉元帝  東晉元帝   明帝
  東晉明帝  康帝     東晉康帝
  哀帝    東晉哀帝   簡文帝
  東晉簡文帝 文孝王    宗明帝
  武帝    齊高帝    宋明帝
  梁武帝   齊高帝    梁高帝
  梁武帝   梁簡文帝   高帝
  唐太宗   簡文帝     唐高宗
  唐太宗   東晉文孝王   高宗
  陳長沙王  陳長沙王叔懐  陳永陽王永陽王伯智
  第二卷
  漢張芝   後漢車騎將軍崔子玉  崔子玉
  後漢張芝  魏鍾繇     魏太傅鍾繇吳刺史皇象 吳青州刺史皇象 晉丞相張華晉尚書令衛瓘  丞相桓溫   晉黃門郎衛恆丞相王導   晉侍中張華  丞相王敦晉丞相王導  中書令王洽  晉中書令王洽司徒王珉   晉尚書令王珣 司徒王珣晉中書令王珉 侍中王廙   晉太宰郗鑒太宰郗鑒   晉侍中郗愔  侍中郗愔晉中書侍郎郗超  中書郎郗超  晉侍中王廙尚書令衛瓘  晉太傅謝安  黃門郎衛恆晉散騎常侍謝萬 太傅謝安   晉侍中王敦散騎謝萬  晉丞相桓溫
  第三卷
  晉太尉庾亮 晉齊獻王侍中司馬攸 車騎將軍庾翼晉侍中杜預 太守沈嘉   晉司徒山濤侍中杜預  晉太尉庾亮  王循
  車騎將軍庾翼 劉超     晉太守沈嘉散騎謝璠伯 晉中軍將軍王循  黃門郎王徽之
  晉侍中卞壼  謝莊     晉衛尉劉超侍中司馬攸  晉散騎常侍謝璠伯 劉瓌
  黃門侍郎王徽之 王坦之    晉侍中王操之
  王渙之    晉左將軍王凝之 王操之
  晉王渙之   王凝之    晉中丞劉瓌之司馬索靖   晉中書令王坦之 侍中劉穆之晉征西司馬索靖  尚書王劭   晉尚書令王劭車騎紀瞻   晉中書令王恬 司徒王廞晉司徒王廞  太守張翼   晉侍中紀瞻
  陸雲     晉太守張翼  海陵恭侯王邃晉都督陸雲  中書令王恬  晉海陵恭侯王𮟏
  太守山濤   晉謝發    侍中卞壼
  光祿大夫謝莊  謝發     宋侍中劉穆之宋特進王曇  宋特進王曇  中散大夫羊欣宋中散大夫羊欣  太常卿孔琳之 宋太常卿孔琳之齊侍中王僧虔 南齊侍中王僧虔
  第四卷
  梁尚書王筠  晉西中郎將陳達  特進沈約
  給事中薄紹之 刺史阮研   宋征西將軍蕭思話征南將軍蕭確 梁尚書王筠  蕭思話
  梁特進沈約  蕭子雲    梁交州刺史阮研陳朝陳達   梁廣州刺史蕭確  唐禇遂良
  梁侍中蕭子雲 秘監虞世南  唐秘書監虞世南率更令歐陽詢 唐中書令禇遂良 諫議栁公權
  率更令歐陽詢 李邕     唐禮部尚書薛稷諫議禇庭誨  唐朝散大夫陸柬之 尚書郎薛稷唐諌議大夫禇庭誨 刺史徐嶠之  唐祕書監李邕長史陸柬之  廣平太守徐嶠之  薄紹之
  太子太師栁公權
  第五卷
  蒼頡     史蒼頡    夏禹
  夏禹     魯司冦仲尼  太史籕
  史籕    魯司冦仲尼  秦丞相李斯
  秦丞相李斯 秦程邈    秦御史程邈
  宋儋    後漢蔡琰   衛夫人
  晉衛夫人  古法帖    宋儋
  隋朝法帖  隋法帖    僧智果
  唐僧智果  何氏帖    隋僧智永
  蔡琰    何氏帖    古法帖
  唐張旭   僧懐素    唐僧懐素
  張旭     古法帖   古法帖
  第六至第八卷
  王羲之
  第九至第十卷
  王獻之
  絳帖
  前後各十卷相傳駙馬潘正夫以閣帖増損翻刋間摹淳化被旨嵗月於卷末然不見䟦尾無自稽考編次多有不同閣以漢章書為首列蒼頡夏禹書於第五絳則以蒼頡夏禹書為初卷寘歴代帝王書於後帖之二卷閣總二王帖為五卷絳則前後帖皆有之衍而為十且以第二卷張芝王洽書析為第二第五卷以第三卷庾元亮卞壼析為第三第四卷古帝王帖則刪漢章帝晉宣帝明康哀簡文帝梁高帝簡文名臣帖則削司馬攸王劭王廞梁蕭子雲僧智永唐李邕等數帖卻増入王濛羊諮書後帖一卷全刋入本朝太宗宸翰二卷末冬晩書院偶成一章則當以吳越忠懿王書於標目猶前叚太宗皇帝書之類何由自於諡號下花押如此是自稱於生前九卷増入張旭千文四十五字藏真草書乃素書䟦顛旭語後雲顛草之趣貴在雄逸藏真乃雲其辭又非専為此卷千文但絳初入石定為直行岡之與鼎則為橫碑十卷増入顔魯公王廙高閑李建中書或謂他所刋之帖皆以橫石而絳獨立石四類之際上下字蹟相聯既裁為經冊手軸則何所考竟且匠者摹搨必通為一碑無縁逐截橫搨何由相綴又謂紗紙紋可辨要當自有眼目潘尚哲宗第四女秦國公主後分二子卷卷析以為二伯仲中一人最吝常苦其半不可得太守又憚於挾勢挾貴而求者不能全致始募工重刋於郡齋視舊本所差不毫釐其訛缺處亦逼真但神氣㣲弱嘉定間李全在山東印搨絳帖以遺要人或以售好事者又有自𣙜塲貿易以來者殆古刻不存再翻新本謂即岡帖偽為非也岡之梅斑麤率況其筆意予所見絳帖陸續幾十覺藏真草書筆勢皆有截斷處良由元係橫書絳刋入石遷執移作直行岡以絳為祖不敢有毫髪異乃獨此帖易直為橫鼎帖紹興續刋者也亦舍絳而取法於岡是橫刋之為當矣至於以橫碑剪為直行裝禙是又偽之拙者此以岡帖或鼎帖湊成且其文自不甚順溜未易以意釋但今之辨帖者執此以別真贋
  閣帖本無而全卷増入
  太號 太宗御書
  封號 唐張旭書 懐素䟦
  書號 顔真卿書 王廙書  懐素書
  高閑書  李建中書
  閣帖本無而卷內増入其人
  王濛    羊諮    僧智果書梁武帝評書
  閣帖本有而卷內刪去其人
  漢章帝   晉宣帝   明帝
  康帝     哀帝    簡文帝
  文孝王    梁高帝   晉司馬攸
  王劭     王廞    謝發
  梁蕭子雲   唐李邕
  閣帖卷內所載而増其帖
  王珉美食   王廙聖體勝常得書虞世南名公書栁公權䝉恩絲靸蘭亭詩唐太宗秀岳銘
  王羲之    山號風景藥方
  無號永興  遣鄉里   秋中感懐哀疾  又以號二十八 勿殺一生  毀塞重熙  問鄉以弟  上日
  日五  為此    不知君問淡悶  蹔
  報號轉久  腫不差霜寒  疾患差
  願號適欲遣書嵗思終感  新為百姓一朝放懸從子弟   范新婦
  間者  近道    東問馳情悉佳  馳期當   小婢

  王獻之    壯號婢日久思戀
  帝號錫錍  居號二妹  上號
  閣帖卷內所載而刪其帖
  西晉武帝刪一帖唐太宗刪十六帖 高宗刪六帖
  晉張芝刪一帖 鍾繇刪五帖  索靖刪一帖
  陳逵刪一帖  唐虞世南刪二帖禇遂良刪二帖柳公權刪二帖
  王羲之
  六卷比奉對 情至  都邑  熈存諸徒  梅𦋺  知問  口言兒女  山川諸竒譙周  嚴君平餞行  面近  君可  四月五日  侍中  近因夏勞  冩懐
  七卷君飲  龍保  當西  清晏朱處仁 惆悵  鹽井  七十八卷當北  伏想  若耶  噉麪晚可  知問  延期  修齡
  晩得  濶轉  自愛故爾  上虞妹 得汝

  王獻之
  九卷想彼悉佳永嘉節近  前告
  十卷助汝  轉勝  消息  集聚府君  鐡石  散懐  𤣥度勝常  服油  慶至  服地黃鴨頭九 東陽  平安  豹奴益州  散騎散情
  閣帖同其人而全換其帖
  歐陽詢年共  放誕茗草  去嵗
  長沙帖
  十卷實秘閣前帖翻本內羲獻帖略有増入慶厯間慧照師錢希白摹鐫自五年乙酉至八年戊子訖事嘗觀雜文中載東坡自儋耳移合浦見桂帥程欽之潭帖冊各題其後第二捲雲唐太宗作詩至多亦有徐庾風氣而世不傳獨於初學記時時見之第四捲雲呉道子始見張僧繇畫曰浪得名耳已而坐臥其下三日不能去庾征西初不伏逸少有家鷄野鶩之論後乃嘆其為伯英再生今觀其書乃不逮子敬逺甚正可比羊欣耳第六捲雲宰相安和殷生無恙宰相當是簡文帝殷生則深源也耶第八捲雲希白作字自有江左風味故長沙法帖比淳化待詔所摹為勝世俗不察爭訪閣本誤矣此逸少一卷尤妙庚辰夕合浦官舍借觀第九捲雲謝安問獻之君書與尊公何如答曰固自不同曰外人不爾曰人那得知耶今刻皆不曽以坡書添入逐卷要是當時題於程所藏碑刻潭無真跡故闕如也但二卷郗愔書第三卷帖何以斷當字分兩行希白善書者於此殆不可曉後又有山谷評釋今長沙帖間不存希白臨摹嵗月或雲土人又私翻木板有紋可辨容齋隨筆謂坡仙遺墨今藏其家有數字差異
  廬陵帖
  十卷亦祕閣前帖翻本皇祐中郡人蕭太傅汝器暨其弟殿丞汝智相繼宰和之含山得丞相劉楚公被賜閣帖翻摹入石擕歸鄉居後五十年崇寧丙戌殿丞之子綸又自修補訛闕中不知何事乃歸郡齋今有百四十年碑石散失不可模搨間有存者葢數十年舊本蕭之族今盛於吉水之九江
  清江帖
  十卷又名戲魚堂帖亦祕閣前帖翻本元祐七年壬申五月劉次莊得呂金部和卿閣本臨刻外有釋文十卷或咎所鐫過巧失真郡又別有二王帖亦石碑自述釋文之誤
  武岡帖
  前後總二十卷及絳帖翻本不載入石嵗月後帖之九卷張旭書其藏真顛草數十字則橫鐫於石筆勢清勁蜿蜒立意本竒於絳之直行人多貴耳而賤目但以罕得為重遇絳刻大訛闕處鑱為梅紋今人多搨此碑偽作絳帖至橫刋藏真顛草剪以直背成冊雖古刻筆勢元有斷續至於剪痕則心勞而拙
  續閣帖
  十卷元祐五年庚午四月祕省乞以淳化閣帖所未刋前代遺墨入石有旨從之至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辛巳八月畢工歴十一年費緡錢一十五萬乃成摹冩者待詔邵彰上其事者祕書少監鄧洵武孫諤也首卷晉唐帝后書二卷三卷悉王羲之書四又羲之暨其子操之等筆五又所書黃庭經樂毅論蘭亭敘六又其家寳章集七卷乃晉索靖所書月儀八則虞世南賀知章柳公權帖後則無名人帖九則李懐琳書𥞇康絶交書末卷唐無名人所書月儀諸帖多不入此刻葢徽宗朝此碑方成諸郡翻本嵗月在前惟鼎帖刋在紹興故得取以攙入卷帙
  汝帖
  十二叚大觀三年己丑八月郡守敷陽王宷刻石寘郡之坐嘯堂第一則金石文八種二則秦漢三國刻五種三則晉宗齊梁陳五朝帝王書三十行四則魏晉九人書四十八行五則晉渡江三家帖四十八行六則二王帖並洛神賦七則南朝十人書八則北朝胡晉書十二種九則唐三朝帝后四書十則唐歐虞禇薛書十一則唐六臣書十二則唐迄五代諸臣七人書二百六字毎叚皆刻汝之郡印暨王敷陽所題標目㑹稽亦有翻本黃長睿深譏其謬宷後仕亦通顯坐降天神事為林靈素所擠不得其死
  武陵帖
  二十二卷紹興十一年辛酉十月郡守張斛集祕閣法帖合潭絳臨江汝海諸帖參校有無補其遺闕以成此書後列郡官名衘以本朝太宗御書冠於首卷二卷至四則古帝王書増隋煬帝絳閣之所無者五卷又蒼頡夏禹書暨古鐘鼎欵識六卷以後則歴代名臣帖十卷之末即二王書亘十七卷之首而止二十卷則顔魯公之帖居半張長史草書亦係橫刋視閣絳名賢帖多五之一末卷亦祖絳帖殿以李建中字較之諸帖為詳然止木本世稱舊有石碑前未之見且䟦語亦不敘及倘有舊刻安能入閣之續帖晉武消息書唐明皇鶻鴒頌等帖
  淳熙祕閣前帖
  十卷即淳化祕閣前帖翻本十二年乙巳二月修內司被旨翻刋首卷髣髴猶存古本淳化嵗月後乃磨去
  淳熙祕閣續帖
  十卷十二年三月被旨摹勒入石皆南渡後續得唐朝遺墨首卷則鍾繇王羲之帖次則羲獻書內黃庭經小楷後有臣遂良臨四字三卷歐陽詢蕭瑀禇庭誨孫思邈狄仁傑張旭顔真卿七賢書四卷則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狀五卷李白胡英李邕白居易帖六則張九齡三相暨李紳告身七則李陽氷篆李徳裕畢諴李商隱書八則懐素顛草九則高閑亞棲齊己書末卷則楊凝式並無名人帖上皆有內府圖書宣和及紹興小字印章或睿思殿印如李紳告身高廟後有親筆䟦語黃庭經懐素顛草則有李主建業文房之印視今長沙所鐫筆法逈殊非若前帖但翻淳化所鐫閣帖
  羣玉堂帖
  十卷本平章韓侂胄自鐫其家藏墨蹟閲古堂帖是也首卷全刋南渡以後帝后御書二卷則晉隋名賢帖三則唐名賢帖四則懐素千文五六暨九卷悉本朝名賢帖七卷全刋山谷書八卷全刻米元章書末卷則蔡忠惠石曼卿帖開禧末韓以罪死籍嘉定改元被旨搬入袐省乃易今名
  鳳墅帖
  二十卷嘉熙淳祐間勒石寘吉州鳳山書院七年乃成初卷七朝宸翰二卷東都名相名賢帖三則東都南渡廷魁帖四則熈豐黨人暨崇觀攻黨帖五則清江三劉帖六則曽南豐暨武城帖七則蔡忠惠暨蘇帖八則蘇門諸賢九則歐陽文忠唐三宗贊槀司馬文正議百官表書東坡翰苑制槀十則東都名賢詩贊六一集古䟦十一則黃太史帖十二則米元章寳晉帖十三則南渡名相帖十四則南渡執政帖十五則南渡儒行並續廷魁帖十六則紹興正論暨慶元正人帖十七則南渡文藝帖十八十九則南渡詩文題䟦二十則呉紫谿范石湖楊逃禪帖悉本朝聖君名臣真筆目所見者若夫異代字蹟則前賢鐫刻巳備展轉謄模愈失其真且亦欲類吾宋三百年間書法自成一家以傳無窮古刻皆存桓溫王處仲字意有所在予亦不敢削巨奸遺墨以戾前志葢視古帖亦猶續通鑑雲爾
  畫帖
  二卷上則宣和墨戲道子風雲圖伯時九歌圖等十二叚下則羲之蘭亭圖並敘文考訂時賢鳳山題詠二卷
  續帖
  二十卷淳祐間接續前帖入石編類滿卷方能施工首卷東都名賢文忠烈等帖二卷歐陽公梁史斷槀康節逢春吟三卷江南李主呉越錢王暨東都名賢帖四卷忠義程剛愍楊忠㐮南渡將相名賢帖五卷向文簡呂文靖宋景文東都名賢帖六卷羅愈試衘告身女真閩主等偽宣制度外帖七卷胡文定致堂五峰南渡儒行帖八卷乾淳續相南渡名賢帖陸放翁楊誠齋書語孟章句並詩文九卷李梁谿㳺青原詩十卷范石湖㳺大仰七言詩十一卷再㳺大仰五言詩並帖十二卷東都宰相張文懿晏元獻龎莊敏蘇司空陳文恭王文恭趙清獻唐少宰劉文安書翰十三卷南渡宰相史越王鄭魏王秦申王小柬十四卷名賢範文正馬忠肅蒲密院呉密院劉忠定蔡紫微鄭左丞薛恭敏劉次對劉薇學小柬十五卷東都文藝蘇滄浪陸學士孔舍人蕭僕卿蕭理丞詩文十六卷文藝薛錢塘劉屏山趙撫守章莊敏林和靖蘇後湖韓南澗王復齋張於湖羅與齋陳少卿劉正字趙章泉詩䟦躊躇凡經六琯自惟藏拙野墅踰一十載掛冠又已十年衰頽八袠豈能更出門戶家藏者裒鐫無遺鄉之故家轉假亦竭士夫經從各有好尚有亦罕擕自隨儻絶筆以俟後人誰其同志不若參取奎畫名墨表表在人耳目帖所缺者緝而繼之不敢執初志以不見真墨而略庶可備皇朝文物之盛乃於後第十七卷首取太祖大宋一統字太宗雜書英宗賜懐璉批神宗書西郊詩哲宗書罰弗及嗣四字欽宗書琢玉賦憲聖吳後書歸田賦十八卷則東都名賢徐騎省胡文恭趙清獻楊文公唐質肅滕章敏錢文肅錢內翰包孝肅雜帖十九卷東都文藝石徂徠張存誠沈存中唐彥猷王仲至沈獻達楊無為石曼卿詩柬二十卷東都名賢劉巨濟薛道祖蘇才翁毛東堂周清真賀慶湖李文敏楊龍學張祕閣詩文於是正帖續帖皆滿二十卷而名畫題䟦又有二帖鳳墅鐫終始大略如此其間彚次不能盡如人意者得之有先後也末如之何太宗削平僣偽四方圖籍悉輸御府江南文物素盛藏蓄前代遺墨雖富然雜以倣帖淳化三年詔侍書王著編次為十卷刻之石既藏禁中非命賜近臣無自印搨潘正夫居絳乃増改衍為二十卷官又刻寘郡齋次慶厯五年乙巳錢希白臨摹於長沙皇祐中蕭汝器汝智刋之於和載以歸廬陵元祐五年劉次莊臨刻於清江皆閣前帖之翻本武岡帖獨絳之翻本惟後九卷藏真䟦則橫刋視絳之直行為勝而人反輕之是嵗又詔以祕閣續得前代遺墨入石為續帖亦十卷至建中靖國乃成實居長沙廬陵清江翻帖之後大觀三年王寀又刻帖十二叚於汝州與絳閣二帖皆殊鼎帖則紹興十一年張斛鋟梓始能合諸帖而總為緒正凡二十二卷嵗月近在南渡之後故及入閣之續帖並汝帖於帙中南渡續閣帖雖與前帖同鐫於淳熙十二年卻皆續得唐朝遺墨與諸帖亦異羣玉堂帖則前代與本朝遺墨相雜鳳墅帖則盡本朝書翰今閣舊本前後帖暨汝與絳淪隔敵境廬陵帖又散墜遺失不復可得惟修內司新翻閣之前帖暨續刋後帖及長沙清江武岡武陵四郡所存之本世可得也若章貢衡陽曲江八桂三山諸處亦多有帖皆命意不同隨其所有則鑱之石非全書也不能具載戊申仲春曽宏父因鋪敘諸帖筆於冊尾

  六藝之一録卷一百三十四
<子部,藝術類,書畫之屬,六藝之一錄>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