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遗稿/卷二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一 冷泉遗稿
卷二
作者:赵秉悳
卷三

[编辑]

上季父锦石先生[编辑]

天乎天乎。我大行大王奄至陟方。古今天下。宁有是耶。宝筹鼎盛。玉候少愈。群情之日夜所默祷者。惟望遄臻康和。岂意今日。忽遭天崩之变耶。煕皥之化。只过二纪。仁圣之寿。未满五旬。皇穹佑善之理。果安在哉。冤酷罔极。肝肚摧裂抑塞而已。盛德涵覆。至泽沦浃。如丧之恸。八域普深。而在私心。尤有别焉。猥忝戚畹之列。亦蒙记存之眷。铭镂在骨。常怀糜粉。况自失所怙。惟有移孝一事。可以借手。先人之所尝训也。贱臣之所自慰而欲勉也。命道穷薄。乃见圣考遽尔上宾。尘刹之报无地。呜呼恸矣。呜呼冤矣。仍伏念世子宫冲龄遭此大故。哭泣过哀。诚有不忍仰想者。伏不胜焦迫之至。伏问近日悲号之馀。气候若何。诸节必致添损。伏虑万万。目今艰虞之际。悠悠万事。惟在保护我东邸。若其磐泰之措。栋梁之支。责有所归。任益不轻。伏乞十分节抑。强进粥飮。加意自卫。幸甚幸甚。

上季父[编辑]

国恤因山前。私家忌墓祭行否。先贤所论。多有异同。而取考丙申年先人所行于遗稿中。则虽朔望参。一幷停废为定。况忌墓祭乎。今番亦欲遵此例。十一日忌祀。以不行为定。悲觖虽甚。所重有在。奈何。几筵则与祠堂新旧有别。成服后则虽因山前。朔奠欲依例设行。人家丧中。亦或有如此为之者。盖三年内设奠。自是不成祭礼者。故与大小祥备礼者有异。曾子问亦有殷事之说故也。丙申年。朔望参虽停止。而时果荐新。则为之似是。以朝家亦荐新太庙。故不以为嫌矣。然则新稻荐新。似无不行之义。而设饭则略有器数。终是有行祭于先庙之嫌。姑未的决矣。

上季父[编辑]

御札敬缄以呈。而展阅以来。公私感旧之怀。不禁哀泪之被面也。御制中当收入云。事理固然。而先臣之名。托于宸藻之末。得以不朽。则在私心。荣幸亦大矣。其取舍。未知主事诸公之权度果何如。而贱臣之意。则例问外。似皆可入矣。窃伏思之。我先王以聪明睿知之姿。任尧舜君师之道。崇儒重道。陶铸作兴。晟化蔚然于一代。苟使世有伊,傅之贤。则其同德相与之义。岂下于殷之圣王。而在下者顾鲜其人。乃于戚畹之家。有先臣之好学。则圣心之嘉悦。宜乎深矣。以此高标之奖。已发于最初下书。而伊后一纪之间。视以家人。待若友生。频繁十行之赐。无非理义之说。而最大者多及精微之蕴。至于览经义而有啧啧仆仆之称。则礼贤下士之恭也。论易疑而有犂然相合所造甚硡之教。则君臣之间。有喟然吾与之意。若夫戊午腊一札。渊浩博大。包括三才之理。而终又慨然发叹于正学之不明。邪说之肆行。其闲圣距诐攘斥辞辟之义。森然乎其中。猗欤大哉。窃覸圣意。深忧斯道之无传。吾党之益孤。环顾臣邻。伥伥乎无可以闻此语者。独于先臣。谓可以斯言告之。庶可以扶正斥邪之事责勉而求助。是许之以圣人之徒也。夫以先王无私之大德。非为其处地之昵。而有一毫假借之也。实以深察先臣所学之正。所执之确。有足以对扬圣意之万一也。君臣未尝一面。而声气相感之美。好问察迩之诚。溢于翰墨。上下交孚。质难往复。有似乎朋友讲讨之为。此实从古帝王稀有之盛德也。历选三代以降。为人君而从事圣学之博约工程。尽性至命。统宗会元。以至于浑然天成者。未有若先王之圣焉。凡在云章所载。何莫非精义入神。而今此天札。即其中一也。则切磋琢磨。纯亦不已之盛。后之览者。亦岂不於戏赞叹于斯也。然则其大篇之当入选也明矣。其他诸书。虽数行短牍。俱有可玩。若曰春意疑在草堂。若曰蝉声益清。若曰敬授时。寄蓂书。其托意下语。固非人人之所可得。而今欲入之者。非为私家荣耀之资也。亦以圣人一言。可以为后世法也。因此而又别有所感者。记昔先人。每擎宸翰。辄惶蹙感泣曰。蓬荜泥涂之贱。何以得此。恐生过福之灾。其居宠若惊之思。槩可知矣。而若其爱君如父。毕义愿忠之诚。引君当道莫如我敬之志。断断一心。炳然如丹。有可以质神明者。然而既无其位。未尝有章疏讲义之属。则将无以表见于世。虽有上答诸纸。而私家文集。为有屑越。例不敢入载。然则先人事君之节。其将泯没而已矣。是可悲耳。

上季父[编辑]

先人言行录。今始缮写。谨此呈纳。下览如何。状文俯诺有年矣。尚未承撰出之教。固知近来心益劳。务益殷。极无覃思把毫之隙。而日月迁就。则事迹易忘。述作迟延。则文字难成。亦必然之势也。幸伏望夙夜之暇。段段录出。视以寻常书札。日用酬应。如是积累。则自可为文。然后又从以点缀之修润之。合为一通。则既不浩汗。又无窘速。作之不已。状则成矣。岂非便好耶。窃以为先人之学。诚敬而已。此二字。虽似常谈。而乃是圣道全体。儒学终始。则外此亦非所谓为己也。先人以明睿豪迈之质。加沉潜缜密之工。查滓自少。克治又力。考其平生所以处己接物动静言为。浑是实心出来。盖未尝有一分虚伪权数。内自幽独。外至稠广。初无表里彼此之异。室中如一。门外如一。大而如一。小而如一。隐亦如一。显亦如一。盖其本原澄净洒落。寒水皎月。初不受累于物。况存之以齐庄。应之以公平。自底于明白纯一。洞然无间。若非真实而不息。忠信而笃恭者。又何以如此。家庭之默识而心悦者在此。顾甚愚𫘤。其于全德大道。虽未能遍察而周知。区区管蠡。亦自谓善观处。但恨不学无文。不能以言语形容。自古儒贤。多藉门生记述。而昔日所戒。正在好为人师。皋比不据。衣钵无托。门墙无观感服事之贤。复孰能阐扬懿美。如吕黄之于程朱也哉。何幸孔怀之间。自有知己。问学一事。亦尝共讨。时因质难。每称季兮之敏。吾自难及。以是切磋之益。每资于埙箎。棣华之乐。实兼以金兰。自幼而壮。壮而至老。性质也。德学也。言行也。事业也。精粗巨细。体用本末。盖无一之不悉。缘此先人尝曰。知我者吾弟。其所云知。非指文墨间事也。今于身后状德之文。宜亦无待乎当世君子。而卯君一言。足以征后。此所以伊川之状。实传明道。渊老之志。有光农翁者也。若迷子拙讷之文。固无足有无。而虽或有收。只取大义。不必尽用本文。本文如有未妥。直取原册而抹改之。俾不陷于不仁之辜如何。先人尝以世人不检身心。而空谈性命病之。则不事论著。也是高处。且见于集中者。往往究前人之未及究者。有可以羽翼斯文。炳烺千古。则亦何必多乎哉。似此例必收载于状端。此则从当抄节。并酹侑诸篇。续有所纳。不然。取览全集。而亲择而尾附之可也。此非难。惟叙事与总论不易。亦不可缓者耳。

上季父[编辑]

从父姊妹。为从父兄弟妻服制。更考备要。则妻为夫党服图。夫从父姊妹适人不降。缌服总论。按注曰。从父姊妹为从父兄弟妻。亦当报服。而家礼无之。恐是阙遗。沙溪说既如此。其在相报之义。从父兄弟妻不服。终涉斑驳。斋洞服制三月之限。似未已尽。及今追成服。待来月初除之无妨。如何如何。

上季父[编辑]

寝郞之除。何曾梦到。有陨自天。国恩所被。若偏臣身。感祝罔涯。但不洎之恸。怆泪盈臆。备官之叹。愧念集心。还不知其喜。奈何。自是世禄。又忝戚畹。邦庆之推。荣贵尤别。肃谢宜急。而大病未苏。弹束无路。时月虚縻。甚为未安。且以承传言之。先举子婿则既有喜也。当属之渠。铨家检拟。反异所料。却以同堂兄弟之间。似有越次取舍之嫌。私义得无非便耶。虽若太曲。而官职去就。亦自不轻。或有苟简疏率。恐受人讥笑。故如是费思。敢此仰禀耳。

上季父[编辑]

下教伏悉。大凡荫例。必从当身亲子身上用之。若弟若侄。皆是推说。喜也既未做官。惟渠当为。自初认之如此。且兄则病甚。实难供职。弟则年长。可合筮仕。尤有相让之心。曾不以自己之为。挂诸念头矣。恩除之下。猝然当之。甚觉惝恍。及见下书。又有不言何知之教。则意谓铨家初不关由本家。而妄加成璜之择于兄弟之间。事面如何。殊可未安。故上答辞意。比前尤紧矣。再次下书。既有以有家侄向人说道之事。始知彼之检拟。实因吾家意向。所属非无端为之也。古人得任恩。或与族人。如程太中之均与诸父子孙。是也。族人尚然。况犹子乎。况以季父主重宗祀。恤孤侄之念。今此荫荣之来。舍子与侄。义理当然。则在从子道理。惟当受之而已。有何他说。但愚𫘤之性。虽关柝击抱。惧不克举其职。应接事务。亦极疏阔。众目所注。必然触处生疣。又是实病难强。驱策奔走。常所不堪。思虑纷起。不知何以为计也。弃官读书。学既不优。年未强仕。政宜断念名途。静坐伊吾。而未有端的工夫。及于通籍之后。忽自谓吾斯未信。而将入处修业。则标榜之起。决知𫍢𫍢口舌可苦。此不可不熟量也。

上季父[编辑]

下教谨悉。女字下二圈。当依此为之。而但他家谱见之。则外孙如有至尊。则虽作圈于小注。某大王某王后。必以大字。书于极行。即安东金谱。仙源派为然矣。惟清风金谱。则肃庙以大字书之。景庙英庙。并以小字书之。盖此谱外孙行与姓孙无别。故用大字。至于外曾孙行。则皆用小注。虽有至尊。而不欲越例。故用小字也。然安东金谱。如显庙与仁元王后。或以外曾孙。或以外玄孙。皆入于小注作圈。而于极行大字书之。盖见其尊严也。今吾谱今上位。当以小字书于极行。从清风金谱为宜耶。初意则信之不疑。偶阅安东金谱。见其大字表异之事。而忽又生疑。如是仰禀耳。志文云云。如考妣皆有志。及金坪志。近斋撰等语也。从子妻墓志。谱例皆书。则独阙不可。今下教中。有志舅近斋公撰。如是书之为好。惟舅字商量存删计耳。先生之称。下教诚然。更思之。则金氏谱农渊之称先生。必于其时门丈。如嘐斋公主张故也。吾家则门丈既是尊行。则不必以先生称之耳。高祖位上板云云。盖泰字行。载于上卷六层。自弼字行。始载于下卷第一层。编次即然。前日进士叔主。一依丙戌谱誊示。只添赠职。故已为准送矣。今更思则如祖妣世系。赠职赞成议政之相左志文添载事。皆将追录以送。而其间姑无逢着诸宗之道。必已正书。间数易错可闷。而亦奈何。

上季父[编辑]

顷日廉吏所问疑礼。日昨得见洪伯应所答。则引仪礼士昏礼。宗子无父母。命之亲皆没。已躬命之文而曰。虽非宗子。无父母族属。则自命之已矣。外亲则非我族也。吉凶之礼。不可使主之。又曰。已躬命之。似欠养廉远耻。然苟其不义。而周公言之哉。其书考据甚多自主婚之事。又引公羊传宋公孙寿来纳币章而实之。外戚不可主之义。亦援杂记妻之丧。虽亲不主之文而证之。此友之意。盖谓躬命之文。既在仪礼。则据此而自主婚为可。外戚则虽舅甥之亲。决不可主之云。此友于礼学。明博如此。令人可喜。从子则初不记仪礼躬命之文。歉叹极矣。但只称躬命之而已。如婚书䂓式之换改以何语。则初不论及。不知果如何为辞可也。若谓许以贶室仆。则语势终欠宛转。亦无以礼相接之意。奈何。然此如不亲迎不娶妻之义。当从权为之。难拘书辞之直硬耶。此以变礼之大者。然孤单之家。亦宜有如此者。而如类辑亦无论断者。岂罕有而然欤。第此书达下示于廉吏处。俾知自主婚。亦是礼文所有。至若婚书。则以渠意变改书给为好矣。如何。

上季父[编辑]

补编。至于灯下手自誊出。悲惫中添一烦劳。虽甚仰虑。然衰境精力之完固。亦可以仰想。还用喜幸。私家祭祀之国葬前行废。昨见礼书。栗翁曾于王妃丧葬前。忌墓祭皆废。而分有官无官。盖以服为节也。以此观之。已有先贤说矣。且先稿答人之问曰。一自顷年先王朝定制之后受教。丁丑。私家忌祀不许行之。故幷与单献而废之。此谓大丧与内丧也。窃想丙申。谨依补编丁丑受教。大小祀一幷停废。其说屡见于知旧往复中矣。今于此书内丧二字观之。平日之欲遵时王之制而行之。不欲以服制之为期而有所等次。可知也。此正今日吾家之所当遵行者。忌墓二祭。当废无疑。朔望虽不在禁条。而丙申亦以停废为定矣。以不欲等次之意推之。则朔望亦当幷停于卒哭前。似可矣。

上季父[编辑]

春衙金刚之行。尝闻之而亦泛听。不意其必为之。且曾见尤翁语录。有可据者。初不以为如何矣。今此下教诚当矣。三条俱是当商者。下示欲挽云云。恐好矣。尤翁语录录上。下览如何。无妨二字。恐非的确。况只对儒士说。未必官人亦当如此也。然则恐不可为不拘之的证。尤翁说。虽引朱子南康归路。持同气之服。而犹且历览山川。欲许之于国服中游山。而从子瞽见。则终觉未安。尤翁说有难遵行者。盖后妃之丧。比之兄弟之丧。礼有其文。而我东先辈即南溪说。有曰。虽与伯叔兄弟。同是服期。既有公私尊卑之分。则岂敢比幷而为说。尤翁亦曰。自臣子言之。难可等次。大丧内丧不可等次云。此虽皆指私家祭祀之行废。而祭祀尚然。况游山乎。以此从子则尤翁游山无妨之训。今不能无疑。岂或所谓士友来入华阳者。初为谒大老而来。因便欲观泉石而去。故大老有此一时从便之论耶。无论如此如彼。以褊滞之见思之。则身既有国服。着白衣冠。闲游于山水之间。太近平人。有忘哀之意。甚不可矣。此事以甲寅春云云观之。又是国母葬前也。未知大老何为而有此说也。然大贤之言。似亦有为而发。后学安敢妄议。而恐不可因此而为口实。况位高官尊。亦当别论。下教中卿大夫与微官儒士有异。及非公事经过之行。而闲漫游览之不可者极是。精义所在。以此止之宜矣。顷日杨山墓村留宿时。边佥知偶然说出春衙此事而曰。令监欲入枫岳。吾以国服为持难。且谓在他人则寻常看过。在令监则人必有言。此不可不虑。虽非今秋营便。他时亦岂无好机会耶。吾虽贡愚。而未知果听过否云云。其言有理。从子不觉瞿然自失。窃语于心曰。自谓士子。亲是昆弟。而其为料事。反不如门下闾巷人耶。

上三从叔旌善公[编辑]

先庙改题时。摄告一节。问于洪硕士。则答以无其主而行其事为重难。长房当次者。上来行之恐当。主人之在忧服。而代长房摄行。尤似未安。忌祀时。诸孙若未往。则主人虽在忧中。而不容不代行。代之者虽宗孙。而主之者即长房。三献读祝。当一如常仪云云。问于吴洗马。则答以改题时。虽他子孙。下往摄告似合宜。至于忌祀时。若无在京诸孙中往行之道。则主人虽居忧。势将摄行。而三献读祝。如例之外。恐无他道理。然此无礼书可据。惟在主家之商量处之云。罪侄之意。则丧人之为长房。备礼行祀于别庙。终似未安矣。顷有委报之教。故玆以仰白。祭祀尚远。日后更为广询于礼家而处之为好。亦在于曾哀之商量而决之耳。

上伯从兄判书公[编辑]

荣埽一节。弟之自初持难者无他。即以同宫卒哭之前。与未葬无异。而举此平常之礼。终似未安故耳。今见礼家所论。则吴洪两友之言。虽以为可行。而终无明的发落。其以卒哭前同之未葬。而为拘也一也。诚不知所以决之也。弟则尤无工夫。何以得其精义而折衷耶。惟禀于直中。仍参以兄主意见。而定其行否。如何。吴友许无更难者。惟未问于颍亭。如欲送质。则一隶分付送此受书往传。好矣。大抵类辑。虽无的论此等事者。而其论他祭。遂庵曰。卒哭前。虽新丧墓祭。不可行。陶庵曰。卒哭未毕。便是葬前。墓祭宜不得行。先墓家庙荼礼。恐当阙之。尤庵虽有三虞后亦可言。葬后墓祭忌祭。从杀行之之说。而先人答人问曰。礼虽言葬而后祭。非谓今日动棺而明日便祭也。以此言之。虽行祭三虞后过葬。容有日子。犹可说也。今以所值言之。则同宫之丧葬才经宿。主祀之身。悲遑未定矣。而遽然祝告官荣于停祭之墓。终恐径先。假令吾家行正端。而今值此节日于伊时。则废祭无疑。以陶庵说推之。可知也。然则又不可以墟墓与祠堂有异而阔狭也。设令当墓位有修改处。则不得已告由设酒果。此则势也。至于告科宦等事。事系吉礼。稍待之亦可矣。今番亦阙。其情理怅觖。弟岂不知。而此等正是以礼抑情处。弟意虽如此。何敢自信也。

上伯从兄[编辑]

银台陞资。国恩隆厚。阖门荣惶。伏想感祝之中。公私怆旧之怀。亦切切也。以平日词墨之敏丽。合居喉舌之职。而顾输一第。人惜其屈。今得是官。地分清切。到此更何论文荫之异也。但此时特除。责以保护。为任不轻而重。是为悚闷。伏问夙夜供剧。气度若何。伏慕无已。同升新僚。早有明修之誉。优于学识。伴直之际。时听其谈话。则必有洒然相契处也。

上仲从兄判书公[编辑]

伏问霜冷转紧。气候诸节若何。西铨重寄也。其间当已肃谢。亦已行公。劳攘必倍。云楼静坐。谢客关扉之意趣。必入梦里。凡事诚非人力可免也。决科许身于朝。则惟当鞠瘁尽分为期。何必岩栖餐霞。偃仰任便耶。平素宏确䂓模。今当重任。其于振淹滞。恢公道。奖靺韦。恤士卒之事。必自有商量措处。大服众心者。其出诚有辞矣。区区浅见。自有耿耿。敢此仰勉耳。

上仲从兄[编辑]

三弟神主改题事。当于告官立后之日。即为移奉行之者。而至今未遑。以情理言之。吉祭时同享后移奉改题。如长房递迁之例。可矣。而但既是祔位。则与祧迁正位不同。不可仿此例。合享时不为同祭者。虽似觖然。势将于吉祭前日告由。移奉于三宅本第后。又告由改题为好。弟意如此。伏未知如何。告辞草录于左。下览焉。

迁奉告辞。当云维岁次月日干支。从子周寿敢昭告于显叔父学生府君。伏以府君继嗣。谨遵先祖考先考遗意。以第三弟镐寿为后。今者先祖考先考丧期已尽。礼当迁主入庙。府君神主。将迁奉于镐寿之房。书名旁注。以主享祀。不胜感怆。谨因朔参谨告。若异时则日谨以酒果云云。改题主告辞。当云维岁月日干支。孝子镐寿敢昭告于显考学生府君。当初题主时。祖考忠献公或只书赠领议政下同。府君为主。故以其属书之矣。今忠献公府君丧期已毕。子镐寿将以显考改题。不胜感怆。谨以酒果用伸虔告谨告。

吉祭仪节。前期三日。告行祭之由于最尊位。用备要时祭卜日仪。主人焚香再拜。执祝板跪告曰。孝孙某将以来月某日。祗荐岁事于祖考。卜既得吉。敢告。

改题仪节。吉祭前一日行之。仪节见备要。

改题告辞。当云维岁月日干支。孝孙周寿。敢昭告于显祖考某官府君。伏以府君丧期已尽于己巳五月。而周寿身有忧。服丧中未得行禫吉。今者考丧已毕。将行吉祭。显祖考神主。礼当改题。世次迭迁。不胜感怆。谨以酒果用伸虔告谨告。右告祖考位。维岁月日干支。孝孙某。敢昭告于显祖妣某封某氏。当初题主时。祖考忠献公府君为主。以亡室书之。今祖考府君。曁先考某官丧期已毕。孙某将以显祖妣改题。不胜感怆。谨以酒果用伸。虔告谨告。右告祖妣位。维岁月日干支。孝子某。敢昭告于显妣某封某氏。当初题主时祖考某官为主。以其属书之。今祖考府君曁先考丧期已毕。子某将以显妣改题。不胜感怆。谨以酒果用伸虔告谨告。右告妣位。

出主告辞。孝孙某。今以合享。有事于显祖考某官府君。显祖妣某封某氏。敢请此下。列书各位。神主出就正寝。恭伸奠献。弟意则未合椟前。考妣似当异板。故昔年吉祭时。质于士友。而先妣位则别用祝以告。今者更商。则备要出主告辞。亦是未合椟前。既有列书各位之文。似不必异板耶。若异板则当用四祝板。此等惟在下量处之。亦问议士友者耳。

吉祭祝文。当云维岁月日干支。孝孙某。敢昭告于显祖考某官府君。显祖妣某封某氏。某罪逆不灭。岁及免丧。世次迭迁。昭穆继序。先王制礼。不敢不至。谨以清酌庶羞只荐岁事。尚飨。右祭祖考祝。

最尊位祝文。当用合祭祖以上祝。而只奉祖祢位。则与三世四世之家不同。世次迭迁以下十六字。得无不相衬耶。虽非累代。既奉两世。则亦可用迭迁继序之语耶。此是大节目。当详质于士友以定。如任得汝洪伯应两贤。往问如何。两贤之议。若以为当用本祝则不可改。若以为不衬。如弟意则势将依小注。免丧下去世次以下十六字。用时祭祝时。维孟春追感岁时。不胜永慕之语。而如以为不必改。则莫如用本祝矣。此等事以弟昧礼。何敢妄论。适有愚见。如是禀质。大抵原祝之移改。非不得已。则虽娴于礼义。善为折衷之。君子每有难慎。事理当如此。然若是支子已丧三年毕。吉祭祝。世次迭迁。昭穆继序。决不可用耳。如合祭新主祝。今以吉辰。式遵典礼。跻入于庙十二字。亦不可用。势将依备要合祭祖以上祝小注。用罪逆不灭。岁及免丧。时维孟春。追感岁时。昊天罔极等语。虽母先亡父丧。亦当用某亲丧期已尽。礼当配享。时维孟春。追感岁时。昊天罔极等语。盖只奉祢位者。实无跻入于庙之事故也。

吉祭祝。维岁月日干支。孝子某。敢昭告于显考某官府君。显妣某封某氏。丧制有期。追远无及。今以吉辰。式遵典礼。跻入于庙。谨以清酌庶羞。祇荐岁事。尚飨。右祭考位祝。

受胙嘏辞。见备要时祭条。合椟祭日晓。读出主告辞。各位奉来于正寝设位处。而出主时。去本椟。用双椟合奉。仍行参神。此于备要无明白载录。而前日祖考吉祭时如此。弟于辛酉祫祀。亦遵行耳。

祭馔何为各卓。欲用备要图式耶。既各卓则凡馔物虽鱼肉果品。皆当各设矣。弟意则饭羹外。虽饼面皆合设。用一卓无妨。盖各设虽自家礼。而先辈议论。或以为合设自是古礼云。曾前家庭所闻如此。非但家力之为难也。然既为异宫。若欲别为定式。则亦非弟所敢知也。但累代后。恐难永遵。曾闻礼家。自先世有各卓者。及其代远力窘则无以备馔。反有薄略不似之讥。此亦不可不为子孙虑也。

服色当用盛服。备要参神之具条。凡言盛服者。有官则幞头公服。其注晦斋说亦曰。有官则公服。以此观之。时享盛祭。当着纱帽及公服。胸褙与时服。未知从何。而时服似可。无官者。当着深衣。虽有官者。着深衣无妨。无官者。着笠子青袍。亦足为华盛也。但着深衣则亦当具幅巾而不着笠子耶。未可知也。似闻李蔚山丈着深衣行祭。曾以祭时所着之履蠧破。要弟造送。故取其本件看制。则以白木染鸦青者造云鞋。前絇后綦。一如家礼图式。所见甚异。如延安则决无造送之道。故自京给价造送矣。今若必欲着深衣。当用鸦青云鞋。可以具格矣。但头着笠子与幅巾间未及知。须往问于兴洞李丈而行之好矣。

凤来与午周。心制变除。先贤以吉祭之期为限。期是日期也。当于祭日晓。先于私次易吉服后。参祭为可。如何如何。

三弟神位移奉。吉祭合享后欲行之。则非正位非祔位。而并行合祭。不成礼文。须于前一日。使翰林告辞而移奉本第。仍以午周名自告。而行改题。似好矣。

午周心制变服。若行于吉祭之晓。则前日犹持心服。然心本非服。以此服色。改题所后家神主。无所不可矣。初一日移迁为可。而如欲择日为之。则弟亦未敢质言耳。

上仲从兄[编辑]

骊儒事。诚切迫矣。祠院刱建。自有法禁。固不可私为之者。而或有托以乡社讲肄之所。尊贤揭虔。寓慕兴感之事。而奉以前辈有德之人。追闻于朝。以为请额者有之。而今则不然。既已直以建院累䟽未蒙允之事。士论虽抑郁。亦当积诚申吁。冀回天听。犹可也。至于自下私立乡祠。则大是妄发。前者已请设院。登闻朝廷。虽未得请。即其事体。遂为重大。终始关系于朝廷。只可拱俟处分。更无由自下别为变通。以为伸诚寓慕之道。而必如是强为建祠者。非但浮慕挟杂之难掩而已。实犯力抗朝令之科。若有执以为说。则焉敢发明。此于吾家。所关甚大。伤痛极矣。儒生辈自称士论。不顾本家事情。不恤世人是非。而如是胡乱劻攘之举措。前所未闻。识者之忧叹姑舍。浇俗之谤讟。险客之侦伺者。亦安知无因此贻祸。成一条罪目耶。然则便为大机关。可怕可怕。吾家有何所忤于世耶。兄主抵永安书及答书。并览还矣。兄主书草好矣。而但真个士论。在先亲便不光鲜四字。不如元无损益四字矣。盖果是真个士论。则亦岂不为表章。岂不有光耶。正以非真士论。故恐徒为羞耻事见辱之虑。吾家所以闷迫也。大抵事系崇奉阐扬。本是美事。吾虽实心忧闷。而人每认以外饰。其谁见谅以衷曲所出耶。每被勒说诬诋。诚无路发明。奈何。且有难处者。事属先故。在吾道理。亦不可以声气相加。痛辨严斥。非毁儒生。以伤体面。以成乖争也。挽止之际。亦必得中为可。而此极难处。须以理直言逊四字。恒为审慎于送言转通之时。勿失待士之道。母致激怒。如何如何。通文未知谁作。而似能作文者手段矣。但于两先生状德。终是外面模象。何能仿佛于学圣工夫与为国纯忠耶。此则既未见本家文字。与当身著述。势所固然也。设使遗集行于世。有能读其书。慕其德。兴感如朝暮遇者。若有一毫私意而为此举。则亦非吾家之所愿也。出财之说。险诐矣。昔吾家冶川先祖。华阳建院也。高祖考族兄弟。为守令凡几人。皆出物力以助。具载建院文迹。历历可考。而此则其时已为五代则无嫌。虽子侄。若是刱院之后。则或有参涉院事亦无怪。而子侄犹有嫌。况此冒禁立祠之事。子婿亲属。出财助成。则其事果为何许貌样。岂有如许廉耻耶。都是诋毁之言也。可叹。

上仲从兄[编辑]

崇品晋资。赏典所加。圣恩冞隆。居宠若惊之意。安得不兢惕。而爵秩巍烜。门阑荣耀。感祝曷极。顾念远在。未即仰瞻环玉之悬。怅郁倍深。先朝御制。印役告讫。群情喜幸。一帙宠颁。猥及贱臣。私分荣惶。已无可言。而祇受敬阅。天章宸藻。烂然载简编之上。圣训嘉言。卓乎比经传之盛。愀然见文之思。益新怆昔之忱也。

上仲从兄[编辑]

千万意外。嫂主捐世之报。何为而至哉。近接书信。虽闻痢患弥留。而初无危笃之示。岂料今日。乃承幽音。惊恸之极。更无可言。夫以仁惠之资。贞淑之德。懿范有卓。夫党咸服。躬膺命诰。备受多福。理宜弥享遐龄。仪式诸妇。孰谓才逾五旬。奄见捐背。天道之难测有如此耶。痛矣痛矣。仍伏想兄主一生身计。专赖内助有贤。穷而綦缟。琴瑟静好。达而锺鼎。象服是宜。盖其一德。克协坤顺。声不出闺。家道自成。若将百年。永有斯乐。忽于中岁。遽失良配。身世之踽凉。心怀之痛割。别有他人所罕者。知己之泪。自不禁潸然于旧箪。此是大不耐处。切为之伤衋也。伏问比凉气体若何。悲瘁之馀。诸节不至大损。修短有数。悲哀无益。伏愿宽抑自护。为家国保重。至祝至祝。

上仲从兄[编辑]

镐寿婚事。弟实昧于礼。其何能裁断于疑变乎。但此则有家内已例。曾闻庭训。期服未除之前。不可行嫁娶。礼防甚严。不可违越也。先人昔日棣榻相讲断定固守。其时亦有以事势情理为难从。众论纷𫍢。而吾家确然不挠。此所以世人之谓吾家为法家也。今番镐寿之当婚遭服。正与昔年同。则嫁娶虽异。其不可持重服行吉礼则一也。以是援例以告之。及见下书。则以家礼身又主婚。无期以上丧一句为断。将待明年服除后行之。此则昔年所据而决之。固守礼训。笃信朱子。以为明礼教扶人纪之盛事也。而兄主一言。便以家礼此训为主者。诚有得家庭先意。而见处明透。断之勇快。守之确而正矣。

上仲从兄[编辑]

三嫂病患。以下教观之。似终必无幸。未知诸症何若是危笃耶。婚议弟之愚见。已悉于前去上书中。今虽下教如此。亦岂有别般再思。讨出新义理之道耶。弟亦非不知事势之壅闷。情理之切迫。而礼防所在。无一条斡旋变通。故顷日书中。已以断然不可为对矣。今此下书辞意。虽以病患所祟。专在婚事之狼狈。则有不可以常例泛言之。有若婚事即行。则有可救之道。徒为胶守经礼。而不思从权。则殆非天理人情之所可为者。然至引邹经之文。而欲为旁照。然弟意则兄主明见。岂不思此文之不可引用而发此说耶。只因万分迫不得已而设问也。而自他人观之。恐有错看义理违礼行婚之谤也。凡事或有任谤为之者。而此则其谤非真谤也。乃吾所失甚大。诮责之来。无说可解。设使吾辈见责。犹为甘受。三嫂身上。果何如耶。弟意则为此嫂之道。尤不可为也。

与季从弟宗喜[编辑]

君之陞六。乃异恩也。想倍感祝。为之欣贺。始仕仅周。已着银带。宦数可谓通泰。词讼之兼固好。而但卯酉之劳。诉讼之听。非徒烦剧。稠众应接亦甚难。须恪勤和平也。此吾宿趼也。稔有所知。最是请嘱不行。然后方可谓善居是职。吾于前日。能免大段谤毁者。专以有所奉受我季父训戒。得不陷于冥擿矣。提耳诏述之至教。今思之。犹历历如昨日。以为凡以请为名。皆是曲事。切勿听之。世或谓两边之言俱观。则于决讼反有益云。而此言甚苟且。本事若直。则岂有送言之理。虽当为之事。折简另托。则已违道理。我自有公平权度。两造而公决。则政自清讼自平。又安用请为。此训诚至当。愚尝书绅。而常畏失坠。此即始叨京兆郞时仰承者。故今日为君诵之。必当领会也。

与伯从侄周寿[编辑]

立神道碑告辞。当云维岁月日干支。孝孙某。敢昭告于云云。伏以府君神道碑文及铭辞。我圣上亲撰。兼以御笔篆其额以下。原文则仲父敬书之。刻役告讫。将以某日树于墓南几步。而近仍建阁而庇之。宸章宝墨。灿烂于螭首。洪恩异渥。旷绝今古。凡于先臣平日德行事功。历书备载。褒嘉而叹美之。王言昭揭。炳如日星。岂但贲饰泉涂。辉映邱陇。亦将征信百代。垂耀千秋。先臣之名。其必不朽于无穷。攒祝哀荣。幽明同情。伏想府君英灵。亦当感泣于冥冥矣。今涓吉辰。开基始役。谨以酒果用伸。虔告谨告。

祠后土。伏以某亲某官墓碑文。敬奉我圣上御制御篆。贞珉显刻。功已告成。将树墓前。用表神道。今以吉辰。开基始役。神其保佑。俾无后艰。谨以清酌脯醢。祇荐于神。尚飨。

与伯从侄[编辑]

前日使令去有书矣。汝弟付送于任所云。当已关听矣。外补圣恩玉成。阖门惶感。矧汝心讼愆戴荣。既悚且怆。当复如何。倏已仲夏。美赴安吉。政履益佳。峡邑如何。可以读书。山水名胜。可供游赏。未知凡百果何如。须于簿牒之暇。温理旧传。以资仕学相长之道好矣。汝于吏治固生手。而以平日沉静淳厚之好资禀。推己及人。则渐渐通炼。亦将恢恢矣。吾则今为三邑。此处则亦云久矣。一向难做。未能自医其病。第望吾侄之善治也。近来民生疾苦转甚。任刍牧者。苟未能实心爱恤。则尤将何赖。以是程子每写视民如伤四字以寓警。此可法也。皆吾之所未能。歉愧之极。聊为诵之耳。

与伯从侄[编辑]

兄主荣埽告辞。当云孝孙某。敢昭告于显祖考某官府君之墓。伏以仲父某。以某月某日蒙恩。授资宪大夫兵曹判书晋擢之命。实由特恩。温纶恳至。洪渥出常。阖门攒祝。感惶无极。惟玆恩庆。罔非我祖考馀休。追养靡从。不胜怆痛。陈章获暇。来省封茔。霜露怵惕。风树摧悲。音容日远。只益哀慕。谨以酒果用伸。虔告谨告。右告祖考位。若有浇奠。则哀慕下。去谨以酒果用伸虔告一句。代以官具浇奠。亦因恩赐。宠泽攸加。幽明俱荣。伏惟尊灵。歆荷亡斁。谨告。

孝孙某敢昭告于显祖妣某封某氏之墓。伏以云云。自仲父至感惶无极语上同。惟玆恩庆。寔藉先休。追养靡从。摧咽难胜。陈章获暇。来省封茔。慨彼风树。益增哀慕。慈颜永隔。感涕何极。谨以酒果用伸。虔告谨告。右告祖妣位。若有浇奠。则谨以酒果一句去之。代以官具浇奠。亦因恩赐。宠泽攸加。幽明俱荣。伏惟尊灵。歆荷亡斁。谨告。

与伯从侄[编辑]

承见两次答书。具审令仕履万吉。何等欣慰。第尚在银台。夙夜劳瘁。此是功名也。少壮之时。勤于职事甚宜。而为念则多矣。兄主调节未差。而官职縻身。情势闷蹙。又兼尝药之任。此则其在道理分义。尤不敢辞。将何以为之耶。然情地则前后无异。事务则衰病难强。有不可以恩谕之谆恳。敦迫之勤挚。为仍出之计。况自是承候之人。参闻汤剂议定之际。则不必自居于保护之任。然后方可尽职也。以此为辞。期于必递似好。夫戚里之远避名涂。自是本色。而前日出脚于权要。担着于重务。初非得已。而既以此受人诬蔑。至憯且毒。则更以何颜扬扬朝著乎。其必毕竟贻累于圣世清明之治。而自归于辜负之科。思之及此。岂有一分官职自居之心乎。惟我季父主戚联以后。受先王之训戒。终身服膺。以为有辞归拜于云乡陟降之际者。正是后人今日嗣述无忝之大节。以此自定于心。则虽或出膺闲职。随行朝班。如果更无当世一念。人之视之也。真是闲散局外。则世路虽极险。似无更虑复肆簧蜮也。此在当身晩节大关也。此意默谅也。

与伯从侄[编辑]

兄主官职去就。何以为之耶。恩言恳挚。宠渥隆厚。阖门感祝倍万。况当身感激何量。然两截之嫌。实有大关晩节者。凡自昨冬所遭后。凡官职之来。在当身匪荣伊惧。居宠若惊。且是一分图报。专在于辞逊爵禄。远避权要。全保身家。勿复贻圣朝忧。此为当身十分道理。古之青阳。虽为栗牛所攻。终与栗牛同归者。何也。正以其以戚见摈。而无怨于士类。益自卑牧。官不加尊。晩来沉屈。志优好善。恬约自守。故终致玉成。为贤戚。为士类。不然则岂能为青阳乎。如青城岂不崇高烜赫。而有智虑过人。英迈杰出。能善反前事。和合大老。共奖王室。劳绩甚盛。其忠勤可敬。岂碌碌人哉。然若无大老。则何能为青城。近世则无栗牛诸贤。吾虽与归耶。惟当尚友前贤。倍加克治。始可全身远害。如何如何。

与仲从侄岐寿[编辑]

庶子妇庙见时。只当依家礼本文。设酒果告之曰。某之庶叔某之妇某郡某氏。敢见而已。仪礼虽有舅姑既没。则乃奠菜之文。而家礼则无之。吾家亦自前奠菜一节不行。执币献姑云云。甚是难决之礼也。曾见大家所行。妾子有嫡母。则其妇新行后。执贽妾子之父与嫡母。于其所生母。即君与女君也。君与女君。既受妾子妇挚见之礼。则其所生母。不敢更受其子妇之贽。而虽舅已没。嫡母独在。惟嫡母受贽。其生母则不得与焉。只于私室受拜而已。盖为嫌逼也。吾意则君与女君既在。则固不敢受之。若君与女君不在。则似无压屈之义。受其子妇贽见之礼。恐无不可。然礼无明文。先辈亦无所论。吾之臆见。何以取信耶。第禀于兄主。以为商量处之。亦问于礼家宜矣。虽受贽。只于其寝室为之。不可坐于正堂南向受之。盖其私室。简其礼节。以为别嫌似可。此等皆吾臆说也。惟在兄主之指挥耳。赵姑新礼时。赵丈与其夫人俱在。故只备枣修各一器以送矣。追闻之。干雉分半云。未知何用也。

与子云寿[编辑]

离家后。见汝书凡三次矣。知汝侍奉安吉可幸。而秋夕杨州之行。何以往返耶。汝能往行墓祀。是甚可喜。但是初行也。道路驱驰。祼荐升降。劳损必多。尤为念鞍马作行。一生初事。能无惫耶。是虑。吾状只是喘喘弊弊。无足云云。百事一时都凑。百弊三年成瘼。千头万緖。有若黔堗入首。亦皆紧急。谁以新到恕之耶。下习云云。以十三日工吏之被笞于营裨。可知矣。吾方以此欲引义。再昨送病状于巡营。明间。似有节拍。而到处苦状。最是昼夜多事。寝食不遑。已八日矣。盖自除职之日。历辞也。行役也。到任之后。事务酬接。无暂时休息。时时眩昏欲仆。恐大段添病。都是为五斗米作此。自取也。怜且愧矣。汝书以为杜诗李白兼读云。是何言也。两诗岂兼读者耶。即此可见汝离亲之害也。姑读杜诗五古诸篇好者。日读数十篇。而待稍凉。读孟子章下注。亦并读如诗传之大旨。可也。今番监科。汝之工夫既生疏。则何以见之耶。切勿生意。场屋近来便成危地。不可轻入矣。人或劝之。须以拙业未熟。且家亲以太早不许观光为答。可也。汝笔是何体也。晋耶颜耶。汝儿时。笔画得晋。间写多宝塔。有此不当之笔。此后则必真实划写。且时时书道谷体。而沧海日赤城霞诗所写甚好。此诗字体。大小适中故也。无论书法与文。皆主正道。可以得力。虽专习正楷时。晋人楷草如经书。必以为主。可也。家间所报者甚多。此甚妨公务。又极费精力。决非病者所堪。亦知东坡以书札为可憎底物。甚近理也。

与子[编辑]

夜烛作书。付海晶之还矣。未及发而官隶来。衙书京信同至。汝内外手字俱到。披豁殊多。况谛日间侍读连安。慰喜何量。吾昨日因检迟。朝饭至夕始吃。失时之害。夜尤剧痛。朝起惫眩难堪。犹且登程。方向黄冈计。而但天阴欲雪。是为关虑。检事狱情。多有疑乱。跋尾甚闷。盖死者所为贼也。而犯者无的证可以成狱。有若戏杀。元犯论以偿命极难。可叹。马史连读耶。此时读书写字。可以消遣外物。况一生所用无价至宝。迨此年少时不求置。则更待何时。人之抱文章者。到处受用。则虽非荣名利禄之所由出。亦岂非大快事乎。吾于衰暮。行用亦多窘窒。尤悔莫甚。然平生病弱。非但厌读之咎也。而若无病强壮者。不学何为。试思之。其可浪游哉。

答族孙齐衡[编辑]

录示礼疑诸条。有以见读礼用工之勤。不胜钦叹也。然所询至及愚陋。则恐是高明之失也。愚非知礼者。顾何以勘断也。盛意难孤。第此臆对。而汰哉为悚。幸勿烦人。至望。

小祥祝小心畏忌等八字。本是仪礼祔祭祝。而温公书仪。用于小祥。家礼则因书仪而推用于大祥及禫祭矣。遂庵与南溪说。俱有所据。而陶庵则自小祥而不用。先辈本意未可详。然陶庵之尊信家礼。与备要当自别。而今不用此句。则必有以也。大抵人家或用或不用。而既是备要所载。又有遂翁,南溪所论。则虽用之。恐不可以违礼言也。

斩衰练服葛绖所系及衽之缀制。妇人首绖本之左右上下。与缨之一如大功与否。礼书无所见。固可疑而既无明据。则以从厚之道。虽一如初制。腰绖以葛绳系。妇人首绖。左本在下。缨亦以葛为之。何妨也。然此愚之臆说也。更问于知礼家。如何。

首绖之本。则分左右上下。以为齐斩之别。而腰绖则初无分别者。岂以首绖则其制一围如环不相离。故结本之时。或左本在下。或右本在上。以为随服而别之。腰绖则其制两股俱垂。初无上下左右之可言。故然欤。大抵家礼注。腰绖之制。两头各存麻本云者。未可晓也。必是不善解看故然矣。哀若有所讲则示之。腰绖之长七八尺。似是只指围腰之数也。人之腰自有大小之不同。恐不必泥之。然既各用其指尺。则长短亦当随腰而称之。亦何过长过短之有哉。

腰绖。用麻裹稿。散垂别用一条。实违礼制。而若必全用麻为之。穷家亦自难办矣。

祭用果品多寡。固当一遵礼书定式。而亦有随时通变者。若于临祭。适得新鲜之物则原数外。别用何妨。春翁云。得美味而不用。心甚缺然。虽多而尽用之。可见先贤追养之笃。至于世俗人家之不知此意。而多设杂膳。全无䂓式者。或近于观美则非矣。食醢。东俗之所尚。其为祭用。亦久矣。恐不可以非礼文所有而必去之也。若从备要图式。醢只用一器。则以食醢代鱼醢。何妨。

魂帛制度。愚亦未详。同心结。亦不知其法。问于他知者。如何。

帛箱之以西为上。类辑果有遂翁说。而本集西字为左字。未可知也。

玄𫄸。人家多卷两端而用之。而近见一书。则以横折为逆理。当以纵为长。六折其纵。四折其横而用之。未知是否。

玄𫄸之各用红青丝结之。未知出于何礼书。而世俗皆如是行之。从之何害。结之之法。有同心结者。有再缭者。其例不一矣。

玄𫄸所奠处。类辑。尤,春宅所行。奠于柩东椁内。如藏翣然者。文势未详。盖以上句奠于柩东观之。有似同置柩房一处。以下句如藏翣之云观之。有似分置于柩两房。以此有或说之纷纭也。愚亦未敢质言之矣。近世鹿门任公说。以为玄𫄸之置诸柩上东边。自是古礼。甚有考据。鄙家亦从之。奠于柩上东边。玄上𫄸下矣。

玄,𫄸若必欲以玄六𫄸四之数用之。则势将量此而稍阔圹隙。然近世人家多用各一之数。似甚便宜矣。不伏方。即日家言也。恐不可因此而遂废圹东之位。来示不必拘于方位者。得之矣。

破殡之别择日时。亦日家之言也。迁柩等节。惟当于发靷前一日。依礼文行之为宜。

丧中省亲墓时哭。伸情理也。合葬后。祭先葬位时不哭。从祭礼也。南溪说各有其义。恐不可以矛盾为疑也。然三年内从丧祭之仪。虽考先葬而妣新祔。不可不哭而行祭。既有尤翁说。遵行为宜。

若父母各葬。则虽父丧中。恐不必哭而行祭于母坟。未知如何。至于父母丧中省祖墓时行哭。揆诸人情。亦当然。似无未安矣。

亲丧中遭妻丧者。同时发靷。则虽一日之内。朝祖似当以尊卑之序。先后行之。至若妇柩之朝于舅殡。以平时出必辞尊之义言之。则虽同时发靷。葬地亦与舅圹相近。当于未发前有朝之之节。而未见先辈所论。不敢质言。

祭妻时。各服其服云云。妻丧若在于父丧葬前。则斩衰未葬。不敢变服。礼有其文。惟当以斩衰服行之。若在父丧葬后。则祭妻时。服其服而哭之。祭讫。还着斩衰。有遂庵说可据。非但虞祭。虽上食亦祭也。凡参妻祭时。似当服其服而行之矣。

父在而遭妻丧者。服不杖期。嫡子则尤当如此。恐不可引家礼而服杖期也。愚于前日遭妻丧时。亦不杖矣。

入庙时。布带别具。而其制似当与布绞一般矣。似不如期服人常着小带矣。愚之即今所行。亦一如绞带。而𫸩子则从俗不为矣。

上食进茶后抄饭。愚亦从陶庵说行之。而一抄恐太简。故三次为之矣。

䟽状诸式。家礼与备要不同。家礼本书。愚则曾未详看。故不敢妄有所论。备要既是我东先贤所证定。一遵备要为宜。月日上。年号添入。恐无不可。而但年号下无几年二字。与祝文式不同。固甚可疑。岂从简耶。此等处。非关大义。惟当活看。

丧中慰人状。虽从俗用稽颡字于谨封上。何至大悖耶。然两丧相慰答。各用其式。既有尤翁说。从之为当。慰人本生父母丧状式。先贤所行。果无一定之䂓矣。鄙家则先人平日尝制一䂓用之。故今亦以此遵行。未知见者果以为如何也。其式誊呈耳。

上著庵兪公汉隽[编辑]

先人遗稿。久拟奉览。而尚未移誊。诗稿三册。先此呈纳。幸于静养之暇。详赐看阅。精加删选。俾无遗憾。得以传后如何。文则待缮写。续有所呈也。窃念先人读书求道。卓然自立。其所以垂诸来后者。顾不在于词章一事。而托意之兴。游艺之作。一出天机。自合法度。就此而可想其性情之正。识解之高。则亦不可以诿之于闲漫著述而泯之也。然自古人之有文章。若非素所深知者。莫能善观而得其所存之实焉。故有杜甫之神交。然后方评李白之清神俊逸。有退之之心朋。然后乃称子厚之玉佩琼琚。彼数子者。皆至诚相与。非苟悦而已也。不独诗文为然。惟德亦然。非范景仁之贤。则不足以知温公之善。盖所好同则所许真。自然之理也。今知我先人者。惟执事一人耳。盖自玉洞心台。以至水桥仓谷。总丱相随。白首无替。其交也心。以文为会。山水之所游览。景物之所抒写。互有品题。迭为唱酬。声调宣而峨洋谐焉。丽泽资而兰金同焉。是一以古之友道相处也。虽以不肖蒙幼。犹及见而记其盛也。闻昔先人尝称执事以平生知心之友。此固不专指文墨间事也。襟期所照。无处不然。知其心则知其德矣。知其诗与文。又无待乎言矣。先人之文章。不必俟后代尧夫。而已得并世之赏音矣。然则今当遗集之删定。非执事为之。而谁为之。生时尚欲得其一言之评骘。况收拾于既没之后。图所以永久乎。又况孤儿之道先故而请之乎。执事闻此。宜亦不忍辞也。世无具眼者。未可以此事属之。执事乃当世之词伯也。鉴识精而阅历多。其权度之明正。非寻常操觚者所敢追。则世之有文字者。虽无雅分。咸愿一经大匠之丹铅而轻重之争抱而归之。矧如鄙家之有宿契而敦旧谊者。尤当必藉其选次。此愚陋所以仰首哀诉而不已也。哀情所激。言不知裁。干冒威尊。不胜悚恧。既仰厚眷。倘蒙恕谅。伏愿略其辞而察其意焉。所写不精。凡例有舛。误字亦多。并望考校而厘正之。所选则就其题上或批或圈。以为标识如何。

上著庵兪公[编辑]

国恤中。私家时祭停废。既有颖亭之言。颖亭自是学笃而识精。其言必有据。虽有自己所值。惟当一听于如此知礼之贤者。何敢妄生异议。以犯汰哉之戒乎。然今因下询而考诸类辑。则先贤所论。亦有可引者。龟峰答松江之问曰。古礼则不可行。国法若曰行之。则固宜从法。尤庵答闵泰重问曰。既云时祭则祭物何可略备。只不受胙一节。异于常日时祭云矣。两贤说如此。龟峰则欲从时王之制。尤翁则无必废之意。以此观之。国葬卒哭后。私家时祭。无必不行之义。窃念方丧甚重。臣子之视之也。固与亲丧无间。而亦有不得不异处。盖公私之分也。亲丧衰麻不释。哭泣不绝。虽不祭而无憾焉。故三年不入先庙。方丧则虽受衰。而以布帽白衣。从政视事。既不得寝苫枕块一如亲丧。往往居处飮食。或如平时。则独使祖先乏享。岂不觖然乎。然则先贤之不以不行为定者。安知非以此乎。且吉祭者。虽云终丧之别祭。其仪物。与时祭无一不同。而人家皆行之。若曰身有衰服者不可行盛祭而必废之。则亲丧内。既受君丧之衰矣。于私丧之门。当一如轻丧中遭重丧者处之。

上著庵兪公[编辑]

吉祭仪节。一与时祭同则卜日。虽不用古法。而定期之后。当以某日行祭之意。前期告由于先庙耶。

吉祭。前一日改题时。当设酒果。告由于诸正位。而先考位则无告由之事。酒果不当设耶。类辑。固有尤翁说。虽以幷设酒果为无所据。而一庙中。各位皆行茶礼。新主独不奠献。情理觖然。幷设亦无妨耶。本位既无告由。而出主行礼。终若张大。则已之为可耶。

改题时。先妣位与亡妻位。亦当告由改题。而告辞不见于备要。惟于类辑告祭条。有李公选所作祝辞。此既尤翁之所印可。后人固当遵用。况其辞意精当。今虽别制。无以加此。方欲依此书之。而至于亡室位告辞。类辑亦无之。不得已私自构出。其文曰。夫某昭告于亡室某氏。某罪逆不灭。今既免丧。将行祫祀于祖庙。亡室神主。当为改题。谨告。如是制用。如何。

备要。出主告辞。五代孙某。今以递迁。小注若父先亡母丧。则云今既免丧。盖以父先亡母丧吉祭。无递迁之事故也。虽母先亡父丧。若无祧迁之事。则亦用今既免丧之语似宜。而类辑陶庵答人问。递迁二字。改以合享。陶庵之必为改用者。何也。是别有意义而然欤。抑因人之问而偶然改措耶。此在类辑吉祭条。可考而知也。

吉祭出主告辞。备要小注。若只祭三代。则云高祖。此下列书各位。观其文势。亦以时祭出主祝例之。则似是联书考妣位。而类辑有曰。孝子某。今有事于显考某官府君。显妣某封某氏云云。此亦李公选所质。而见许于尤翁者也。先辈之不为列书考妣位于高曾祖考妣之下。而别用祝告者何意。岂以父丧毕后吉祭。则新主未合椟前。不得列于正位。故不可列书于高曾之下而然耶。然则鄙家考位。亦方在西壁。是尚用祔祖龛之例也。诚不可列书一板而告之。势将用别书以告之例。而但类辑所载李公所制者。列书妣位。此恐未安。盖合椟在于祭时。出主在于祭前。则未合椟而列书考妣于一板而告之者。以禫月行祭考妣异板之义例之。则得无不可耶。且以所奉处言之。各在于庙中东西。而幷告于考位。事欠专一。未知何以则为当也。虽幷书一板。只为读告于考位。一庙之中。初无隔远。神理自当冥会。而且是考享而妣从。则只用列书之例。不为别告于妣位。亦无妨耶。且备要出主告辞。孝孙某今有事之上。有递迁二字。或今既免丧等语。而右所云类辑所载。考妣位出主祝。则只曰孝子某。今有事于显考显妣云云。少却曲折。岂非疏略耶。愚意则欲添今以合享四字于有事之上。而考妣异板各告。未知如何。此或涉僭汰不可耶。然未合椟前。一板幷书考妣以告于出主时。则终觉未妥矣。

备要合祭新主祝小注。若母先亡父丧。则列书显妣。若父先亡母丧。则亦列书考妣云。某亲丧期已尽。礼当配享。而用时祭祝时维以下语。观其语意。则似是父先亡母丧。与母先亡父丧。其列书考妣则同。而某亲丧期已尽。礼当配享等语。则有若只用于父先亡母丧者然。而今按类辑。有问母先亡父丧毕。合祭新主祝配享云云之文。以此则愚之上说误耶。备要原祝。实为母存父亡者设。非为父母俱亡者言。则虽母先亡父丧毕后。合祭新主者。其祝惟依小注考妣列书下。当曰显考丧期已尽。礼当配享。时维仲春云云耶。且配享之配字。陶庵以为配终是妣配考之称。以合字代之。而愚意则不必然。虽母先亡父丧吉祭。用备要本注。书以配享。恐无不可。如何如何。

时祭时。祔位单献一节。曾有仰质。而盛答录示四礼便览中语。陶庵已行。而亦不为三献。此盖遵用朱子所行。而但家礼与备要时祭分献条。原无祔位不三献之文。则朱子说正位三献毕。使人分献一酌。如学中从祀然者。与家礼不同。何也。惟见备要图式。祔位则不设茅沙。此或为祔位不行三献之证。而以时祭陈器设位条束茅聚沙下逐位前之文观之。逐位之位字。亦未见其祔位之必不与也。窃尝思之。则古者无忌祭。只有四时之祭而已。若于班祔位。只行一献。则是祔位一未有备礼行祭之时。此在神理人情。岂非大可欠觖者乎。朱子之一献于祔位。亦非以祔位虽无时祭之三献。犹有忌祭之三献。而乃为一献于时祭也。必以既是祔位。则比正位。宜有减杀也。然班祔位之终其主事之世。无盛礼之享。亦可为伤心处。愚意依家礼本文。祔位亦行三献似好。而此涉臆断。未知何如。

人家祭用醋楪。必沉姜者何为。岂以其气味辛烈。能通神明而用之耶。或于礼书有用姜和醋之文耶。如有考示之。

上著庵兪公[编辑]

亡室位改题告由。盛意虽欲添书于告祖位祝中。而愚意则终不如别告。但鄙制告辞。太少曲折。又且改构一本曰。维岁月日。昭告之下。当初题主时。先考府君为主。以其属书之。今先考丧期已毕。夫某将以亡室改题。玆告事由。此比前本若胜则用此如何。

出主告辞中。递迁二字之虽无祧位。而亦可用者。以诸祝中世次迭迁之语观之。盛论好矣。陶庵说合享二字。更考类辑。终未见其必指始为祢宗者言也。

新主出主告辞。愚意以各板别告为可。盖以备要注中。只祭三代之云观之。考妣位。似不入于列书中。未合椟前。尚用异祝。则未跻正位。而列书于祖曾之下。终恐未安。虽以类辑李公选所制言之。亦未知其为始为祢宗者故也。敢此更布鄙见。盛意如何。

合祭新主祝。备要小注。母先亡以下语。亦未见其必为只奉祢庙者设。但其独于父母俱没之后。行吉祭祝。参用时祭祝者。颇可疑。今因来示。始知陶翁自有所制矣。既是我东儒贤定礼。而辞意亦好。今欲遵用此式如何。谨问尊宅前日吉祭时。亦用此式耶。愿闻之。

祭值朔日。只书干支朔。恐无妨。即先人前日答人问也。其后又以干支朔初一日干支书之。虽似意叠。言朔复言日。亦不害为谨严为教。故今不知适从。盖日昨发问于执事者。只欲闻高明素讲也。朔日干支之云。来谕亦可备一说矣。先人所教。固有前后二说之不同。且前说则在于遗稿。而因其问者之语而可之也。后说则因家间论说而及之者。至今略为记得如此。而非著之文字。则宜从遗稿所载耶。

赠职改题主。或有先书赠职。后书行职者。或有先行后赠者。而人家多用先赠后行之例。鄙家亦欲用此例。未知贵宅所行如何。示之。

上著庵兪公[编辑]

母先亡。父丧毕后入庙时。当告由于家庙。而只告诸正位。虽妣位。一用祔位无祝之例。不告为可耶。

祔庙时先庙告辞。固见于备要。而当位几筵前。只于祭讫。跪告请入庙。而无他祝辞。此则只从备要为之。不必于前一日。别用措语告之耶。

世之为守令者。荣扫先墓。自是人家通行之例。而于礼书无论及者何欤。支子作宰者扫坟。当用宗子主祀者名告之耶。若然则亲尽之墓。诸子孙或为邻近邑倅。将省扫。则是惟自主之耶。舍从方遭伯嫂丧。方欲行葬于某日。会下后仍历妣墓。欲为荣扫。而若必用主祭者名以告。则季父当为祝辞。在季父正是长妇丧。卒哭前。告仲子官荣于妻墓也。得无太遽为未安耶。且舍从见嫂葬于某日丑时。而第二日行祭于亲墓。亦无不净耶。幸详赐斤诲。

上东圃李公廷仁[编辑]

积违燕申。瞻慕徒勤。一阳已生。斗寒比酷。伏惟即辰。道体动止。神相多福。区区不任伏贺之至。侍生三朔重病。几危仅苏。近又挟感积动。委痛不省。私闷何达。近闻畿乡诸儒。以吾先人与先季父院享事发论。将为疏举。而以䟽本奉质于门下云。然否。此事固非本家人之所可与知。而窃念建院事体。实为重大。有非一朝轻易议到。昔者栗谷之书院。追配牛溪不许。沙溪之文庙从祀。尤庵止之。夫以朋友讲磨之间。道德深知。师生服事之地。阐扬有责。而犹且难慎郑重如此。则两贤所处。必有精义。今日士论实涉遽然。若使人见不同。众议难齐。一或有辞说。则所关亦非细。私心于此大觉不安。揆以道理。恐不可以事系先故。不得参涉。不敢措说。但为引嫌而任他。故从兄与愚见。俱以挽止为宜。以书以言。转恳知旧。力请亟止。而佥儒不为领纳。终至构疏呈览于执事。未知执事之应之如何。而伏想执事之于我先人。丽泽相资。契谊既厚。则其所以处之者。亦奚异于牛溪之于栗谷哉。然则今此疏举。诚无不可止之义。执事年德高卲。言议之重。自当见信于多士。伏愿遵先贤之已例。谅微恳之由中。须向多士。反复开谕。期于停止。幸甚幸甚。

上外舅李公奎复[编辑]

亡妻行录。果已构成否。荆布之贤而无命。极可悼惜。孝友端洁。实是闺阁之秀。而嫁甫四岁。不幸夭折。无一儿息。日后家众。未知其为何如人。则其为可悲也。有甚于其死之哀也。必欲得家君一言。以识幽圹。庶慰泉台。此意曾已告于门下矣。亲庭年来衰病转深。倦于笔砚。而虽有差胜时。无状之志。不得下笔。若其在室之事。尤当征于尊翁。理势如此。幸伏望从速草出。随便投示。如何。不必过用力于文辞。只依遗事体样。据其实迹。段段列录。备载内外世系及生卒月日。则可用矣。

上姑夫葵轩金公在淳[编辑]

天佑宗祊。圣候康复。臣民蹈忭。朝野均欢。溽热比甚。伏惟即辰。体候万安。区区伏不任㴑慕。先季父诗稿。伏蒙特赐评选。窃仰鉴衡明正。取舍得宜。其将赖以传后。私心不胜感幸。近搜旧箧。适得逸诗数篇。其当选与否。又不可不一就正于下执事。谨此誊上。伏望下览后。一一签教。如何。事当躬进面禀。而薪忧挟暑添苦。玆敢替白。伏用悚叹。

与吴士敬煕常[编辑]

萋渰欲雨。伏惟即辰。经候珍相。昨者惠复。镇日披玩。感怍无量。但鄙呈菲品。至于还投。怃然失图。靡所容措。以贤兄高识清操。所以处此必有权度。深加裁量者。宁不钦仰。于愚心。终有未尽释者。敢此仰质。愚虽无似。亦尝奉教于君子矣。况于吾兄。猥托眷契。见厕朋友之列。趋风慕义。自谓不比寻常。则今岂敢饰浮文。崇虚礼。强遗以非义哉。夫古人有事。用物为礼。士者相见。厥有执贽。圣门授徒。亦听束修。经训可据也。况乞文将币。其来亦久。先辈长者。宿德宏儒。撰次人家碑志若状者何限。而未闻辞其仪币。岂不以彼为子孙者。为其祖先而来请记述文字。修诚敬具礼物。情理当然。吾既许之以叙述。则亦当先纳其敬礼。即所以重其事也。非所以货之也。实无可辞之义也。以先贤谦逊之心。其不应自任以立言君子者审矣。且记昔日鄙之先人。尝请先志于渼翁。略具仪币。渼翁为一家也。除其礼数而留其物。以此观之。先辈亦何尝以亲故而俾废其当行之事。必却其礼际之恭也。然则今愚所献。实非无名。执事受之。岂或伤廉。而若是牢拒而严却者。得无不可乎。谨悉盛谕。却此有二义。一则嫌以作者自任也。一则以从游之间。述文受币。为不安也。然愚窃以为皆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