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冷泉遺稿/卷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一 冷泉遺稿
卷之二
作者:朴宗輿
1895年
卷三

[編輯]

上季父錦石先生

[編輯]

天乎天乎。我大行大王奄至陟方。古今天下。寧有是耶。寶籌鼎盛。玉候少愈。羣情之日夜所默禱者。惟望遄臻康和。豈意今日。忽遭天崩之變耶。煕皥之化。只過二紀。仁聖之壽。未滿五旬。皇穹佑善之理。果安在哉。寃酷罔極。肝肚摧裂抑塞而已。盛德涵覆。至澤淪浹。如喪之慟。八域普深。而在私心。尤有別焉。猥忝戚畹之列。亦蒙記存之眷。銘鏤在骨。常懷糜粉。況自失所怙。惟有移孝一事。可以藉手。先人之所嘗訓也。賤臣之所自慰而欲勉也。命道窮薄。乃見聖考遽爾上賓。塵剎之報無地。嗚呼慟矣。嗚呼寃矣。仍伏念世子宮沖齡遭此大故。哭泣過哀。誠有不忍仰想者。伏不勝焦迫之至。伏問近日悲號之餘。氣候若何。諸節必致添損。伏慮萬萬。目今艱虞之際。悠悠萬事。惟在保護我東邸。若其磐泰之措。棟樑之支。責有所歸。任益不輕。伏乞十分節抑。強進粥飮。加意自衛。幸甚幸甚。

上季父

[編輯]

國恤因山前。私家忌墓祭行否。先賢所論。多有異同。而取考丙申年先人所行於遺稿中。則雖朔望參。一幷停廢爲定。況忌墓祭乎。今番亦欲遵此例。十一日忌祀。以不行爲定。悲觖雖甚。所重有在。奈何。几筵則與祠堂新舊有別。成服後則雖因山前。朔奠欲依例設行。人家喪中。亦或有如此爲之者。蓋三年內設奠。自是不成祭禮者。故與大小祥備禮者有異。曾子問亦有殷事之說故也。丙申年。朔望參雖停止。而時果薦新。則爲之似是。以朝家亦薦新太廟。故不以爲嫌矣。然則新稻薦新。似無不行之義。而設飯則畧有器數。終是有行祭於先廟之嫌。姑未的決矣。

上季父

[編輯]

御札敬緘以呈。而展閱以來。公私感舊之懷。不禁哀淚之被面也。御製中當收入雲。事理固然。而先臣之名。托於宸藻之末。得以不朽。則在私心。榮幸亦大矣。其取捨。未知主事諸公之權度果何如。而賤臣之意。則例問外。似皆可入矣。竊伏思之。我先王以聰明睿知之姿。任堯舜君師之道。崇儒重道。陶鑄作興。晟化蔚然於一代。苟使世有伊,傅之賢。則其同德相與之義。豈下於殷之聖王。而在下者顧鮮其人。乃於戚畹之家。有先臣之好學。則聖心之嘉悅。宜乎深矣。以此高標之奬。已發於最初下書。而伊後一紀之間。視以家人。待若友生。頻繁十行之賜。無非理義之說。而最大者多及精微之蘊。至於覽經義而有嘖嘖僕僕之稱。則禮賢下士之恭也。論易疑而有犂然相合所造甚硡之敎。則君臣之間。有喟然吾與之意。若夫戊午臘一札。淵浩博大。包括三才之理。而終又慨然發歎於正學之不明。邪說之肆行。其閒聖距詖攘斥辭闢之義。森然乎其中。猗歟大哉。竊覸聖意。深憂斯道之無傳。吾黨之益孤。環顧臣鄰。倀倀乎無可以聞此語者。獨於先臣。謂可以斯言告之。庶可以扶正斥邪之事責勉而求助。是許之以聖人之徒也。夫以先王無私之大德。非爲其處地之昵。而有一毫假借之也。實以深察先臣所學之正。所執之確。有足以對揚聖意之萬一也。君臣未嘗一面。而聲氣相感之美。好問察邇之誠。溢於翰墨。上下交孚。質難往復。有似乎朋友講討之爲。此實從古帝王稀有之盛德也。歷選三代以降。爲人君而從事聖學之博約工程。盡性至命。統宗會元。以至於渾然天成者。未有若先王之聖焉。凡在雲章所載。何莫非精義入神。而今此天札。卽其中一也。則切磋琢磨。純亦不已之盛。後之覽者。亦豈不於戲贊歎於斯也。然則其大篇之當入選也明矣。其他諸書。雖數行短牘。俱有可玩。若曰春意疑在草堂。若曰蟬聲益淸。若曰敬授時。寄蓂書。其托意下語。固非人人之所可得。而今欲入之者。非爲私家榮耀之資也。亦以聖人一言。可以爲後世法也。因此而又別有所感者。記昔先人。每擎宸翰。輒惶蹙感泣曰。蓬蓽泥塗之賤。何以得此。恐生過福之災。其居寵若驚之思。槩可知矣。而若其愛君如父。畢義願忠之誠。引君當道莫如我敬之志。斷斷一心。炳然如丹。有可以質神明者。然而旣無其位。未嘗有章疏講義之屬。則將無以表見於世。雖有上答諸紙。而私家文集。爲有屑越。例不敢入載。然則先人事君之節。其將泯沒而已矣。是可悲耳。

上季父

[編輯]

先人言行錄。今始繕寫。謹此呈納。下覽如何。狀文俯諾有年矣。尙未承撰出之敎。固知近來心益勞。務益殷。極無覃思把毫之隙。而日月遷就。則事蹟易忘。述作遲延。則文字難成。亦必然之勢也。幸伏望夙夜之暇。段段錄出。視以尋常書札。日用酬應。如是積累。則自可爲文。然後又從以點綴之修潤之。合爲一通。則旣不浩汗。又無窘速。作之不已。狀則成矣。豈非便好耶。竊以爲先人之學。誠敬而已。此二字。雖似常談。而乃是聖道全體。儒學終始。則外此亦非所謂爲己也。先人以明睿豪邁之質。加沉潛縝密之工。査滓自少。克治又力。考其平生所以處己接物動靜言爲。渾是實心出來。蓋未嘗有一分虛僞權數。內自幽獨。外至稠廣。初無表裏彼此之異。室中如一。門外如一。大而如一。小而如一。隱亦如一。顯亦如一。蓋其本原澄淨灑落。寒水皎月。初不受累於物。況存之以齊莊。應之以公平。自底於明白純一。洞然無間。若非眞實而不息。忠信而篤恭者。又何以如此。家庭之默識而心悅者在此。顧甚愚騃。其於全德大道。雖未能遍察而周知。區區管蠡。亦自謂善觀處。但恨不學無文。不能以言語形容。自古儒賢。多藉門生記述。而昔日所戒。正在好爲人師。臯比不據。衣鉢無托。門墻無觀感服事之賢。復孰能闡揚懿美。如呂黃之於程朱也哉。何幸孔懷之間。自有知己。問學一事。亦嘗共討。時因質難。每稱季兮之敏。吾自難及。以是切磋之益。每資於壎箎。棣華之樂。實兼以金蘭。自幼而壯。壯而至老。性質也。德學也。言行也。事業也。精粗巨細。體用本末。蓋無一之不悉。緣此先人嘗曰。知我者吾弟。其所云知。非指文墨間事也。今於身後狀德之文。宜亦無待乎當世君子。而卯君一言。足以徵後。此所以伊川之狀。實傳明道。淵老之誌。有光農翁者也。若迷子拙訥之文。固無足有無。而雖或有收。只取大義。不必盡用本文。本文如有未妥。直取原冊而抹改之。俾不陷於不仁之辜如何。先人嘗以世人不檢身心。而空談性命病之。則不事論著。也是高處。且見於集中者。往往究前人之未及究者。有可以羽翼斯文。炳烺千古。則亦何必多乎哉。似此例必收載於狀端。此則從當抄節。並酹侑諸篇。續有所納。不然。取覽全集。而親擇而尾附之可也。此非難。惟敍事與總論不易。亦不可緩者耳。

上季父

[編輯]

從父姊妹。爲從父兄弟妻服制。更考備要。則妻爲夫黨服圖。夫從父姊妹適人不降。緦服總論。按註曰。從父姊妹爲從父兄弟妻。亦當報服。而家禮無之。恐是闕遺。沙溪說旣如此。其在相報之義。從父兄弟妻不服。終涉斑駁。齋洞服制三月之限。似未已盡。及今追成服。待來月初除之無妨。如何如何。

上季父

[編輯]

寢郞之除。何曾夢到。有隕自天。國恩所被。若偏臣身。感祝罔涯。但不洎之慟。愴淚盈臆。備官之歎。愧念集心。還不知其喜。奈何。自是世祿。又忝戚畹。邦慶之推。榮貴尤別。肅謝宜急。而大病未蘇。彈束無路。時月虛縻。甚爲未安。且以承傳言之。先擧子婿則旣有喜也。當屬之渠。銓家檢擬。反異所料。卻以同堂兄弟之間。似有越次取捨之嫌。私義得無非便耶。雖若太曲。而官職去就。亦自不輕。或有苟簡疎率。恐受人譏笑。故如是費思。敢此仰稟耳。

上季父

[編輯]

下敎伏悉。大凡蔭例。必從當身親子身上用之。若弟若姪。皆是推說。喜也旣未做官。惟渠當爲。自初認之如此。且兄則病甚。實難供職。弟則年長。可合筮仕。尤有相讓之心。曾不以自己之爲。掛諸念頭矣。恩除之下。猝然當之。甚覺惝怳。及見下書。又有不言何知之敎。則意謂銓家初不關由本家。而妄加成璜之擇於兄弟之間。事面如何。殊可未安。故上答辭意。比前尤緊矣。再次下書。旣有以有家姪向人說道之事。始知彼之檢擬。實因吾家意向。所屬非無端爲之也。古人得任恩。或與族人。如程太中之均與諸父子孫。是也。族人尙然。況猶子乎。況以季父主重宗祀。恤孤姪之念。今此蔭榮之來。捨子與侄。義理當然。則在從子道理。惟當受之而已。有何他說。但愚騃之性。雖關柝擊抱。懼不克擧其職。應接事務。亦極疎濶。衆目所注。必然觸處生疣。又是實病難強。驅策奔走。常所不堪。思慮紛起。不知何以爲計也。棄官讀書。學旣不優。年未強仕。政宜斷念名途。靜坐伊吾。而未有端的工夫。及於通籍之後。忽自謂吾斯未信。而將入處修業。則標榜之起。決知譊譊口舌可苦。此不可不熟量也。

上季父

[編輯]

下敎謹悉。女字下二圈。當依此爲之。而但他家譜見之。則外孫如有至尊。則雖作圈於小註。某大王某王后。必以大字。書於極行。卽安東金譜。仙源派爲然矣。惟淸風金譜。則肅廟以大字書之。景廟英廟。並以小字書之。蓋此譜外孫行與姓孫無別。故用大字。至於外曾孫行。則皆用小註。雖有至尊。而不欲越例。故用小字也。然安東金譜。如顯廟與仁元王后。或以外曾孫。或以外玄孫。皆入於小註作圈。而於極行大字書之。蓋見其尊嚴也。今吾譜今上位。當以小字書於極行。從淸風金譜爲宜耶。初意則信之不疑。偶閱安東金譜。見其大字表異之事。而忽又生疑。如是仰稟耳。誌文云云。如考妣皆有誌。及金坪誌。近齋撰等語也。從子妻墓誌。譜例皆書。則獨闕不可。今下敎中。有誌舅近齋公撰。如是書之爲好。惟舅字商量存刪計耳。先生之稱。下敎誠然。更思之。則金氏譜農淵之稱先生。必於其時門丈。如嘐齋公主張故也。吾家則門丈旣是尊行。則不必以先生稱之耳。高祖位上板云云。蓋泰字行。載於上卷六層。自弼字行。始載於下卷第一層。編次卽然。前日進士叔主。一依丙戌譜謄示。只添贈職。故已爲准送矣。今更思則如祖妣世系。贈職贊成議政之相左誌文添載事。皆將追錄以送。而其間姑無逢着諸宗之道。必已正書。間數易錯可悶。而亦奈何。

上季父

[編輯]

頃日廉吏所問疑禮。日昨得見洪伯應所答。則引儀禮士昏禮。宗子無父母。命之親皆沒。已躬命之文而曰。雖非宗子。無父母族屬。則自命之已矣。外親則非我族也。吉凶之禮。不可使主之。又曰。已躬命之。似欠養廉遠恥。然苟其不義。而周公言之哉。其書考據甚多自主婚之事。又引公羊傳宋公孫壽來納幣章而實之。外戚不可主之義。亦援雜記妻之喪。雖親不主之文而證之。此友之意。蓋謂躬命之文。旣在儀禮。則據此而自主婚爲可。外戚則雖舅甥之親。決不可主之雲。此友於禮學。明博如此。令人可喜。從子則初不記儀禮躬命之文。歉歎極矣。但只稱躬命之而已。如婚書䂓式之換改以何語。則初不論及。不知果如何爲辭可也。若謂許以貺室僕。則語勢終欠宛轉。亦無以禮相接之意。奈何。然此如不親迎不娶妻之義。當從權爲之。難拘書辭之直硬耶。此以變禮之大者。然孤單之家。亦宜有如此者。而如類輯亦無論斷者。豈罕有而然歟。第此書達下示於廉吏處。俾知自主婚。亦是禮文所有。至若婚書。則以渠意變改書給爲好矣。如何。

上季父

[編輯]

補編。至於燈下手自謄出。悲憊中添一煩勞。雖甚仰慮。然衰境精力之完固。亦可以仰想。還用喜幸。私家祭祀之國葬前行廢。昨見禮書。栗翁曾於王妃喪葬前。忌墓祭皆廢。而分有官無官。蓋以服爲節也。以此觀之。已有先賢說矣。且先稿答人之問曰。一自頃年先王朝定製之後受敎。丁丑。私家忌祀不許行之。故幷與單獻而廢之。此謂大喪與內喪也。竊想丙申。謹依補編丁丑受敎。大小祀一幷停廢。其說屢見於知舊往復中矣。今於此書內喪二字觀之。平日之欲遵時王之制而行之。不欲以服制之爲期而有所等次。可知也。此正今日吾家之所當遵行者。忌墓二祭。當廢無疑。朔望雖不在禁條。而丙申亦以停廢爲定矣。以不欲等次之意推之。則朔望亦當幷停於卒哭前。似可矣。

上季父

[編輯]

春衙金剛之行。嘗聞之而亦泛聽。不意其必爲之。且曾見尤翁語錄。有可據者。初不以爲如何矣。今此下敎誠當矣。三條俱是當商者。下示欲挽云云。恐好矣。尤翁語錄錄上。下覽如何。無妨二字。恐非的確。況只對儒士說。未必官人亦當如此也。然則恐不可爲不拘之的證。尤翁說。雖引朱子南康歸路。持同氣之服。而猶且歷覽山川。欲許之於國服中遊山。而從子瞽見。則終覺未安。尤翁說有難遵行者。蓋后妃之喪。比之兄弟之喪。禮有其文。而我東先輩卽南溪說。有曰。雖與伯叔兄弟。同是服期。旣有公私尊卑之分。則豈敢比幷而爲說。尤翁亦曰。自臣子言之。難可等次。大喪內喪不可等次雲。此雖皆指私家祭祀之行廢。而祭祀尙然。況遊山乎。以此從子則尤翁遊山無妨之訓。今不能無疑。豈或所謂士友來入華陽者。初爲謁大老而來。因便欲觀泉石而去。故大老有此一時從便之論耶。無論如此如彼。以褊滯之見思之。則身旣有國服。着白衣冠。閒遊於山水之間。太近平人。有忘哀之意。甚不可矣。此事以甲寅春云云觀之。又是國母葬前也。未知大老何爲而有此說也。然大賢之言。似亦有爲而發。後學安敢妄議。而恐不可因此而爲口實。況位高官尊。亦當別論。下敎中卿大夫與微官儒士有異。及非公事經過之行。而閑漫遊覽之不可者極是。精義所在。以此止之宜矣。頃日楊山墓村留宿時。邊僉知偶然說出春衙此事而曰。令監欲入楓嶽。吾以國服爲持難。且謂在他人則尋常看過。在令監則人必有言。此不可不慮。雖非今秋營便。他時亦豈無好機會耶。吾雖貢愚。而未知果聽過否云云。其言有理。從子不覺瞿然自失。竊語於心曰。自謂士子。親是昆弟。而其爲料事。反不如門下閭巷人耶。

上三從叔旌善公

[編輯]

先廟改題時。攝告一節。問於洪碩士。則答以無其主而行其事爲重難。長房當次者。上來行之恐當。主人之在憂服。而代長房攝行。尤似未安。忌祀時。諸孫若未往。則主人雖在憂中。而不容不代行。代之者雖宗孫。而主之者卽長房。三獻讀祝。當一如常儀云云。問於吳洗馬。則答以改題時。雖他子孫。下往攝告似合宜。至於忌祀時。若無在京諸孫中往行之道。則主人雖居憂。勢將攝行。而三獻讀祝。如例之外。恐無他道理。然此無禮書可據。惟在主家之商量處之雲。罪姪之意。則喪人之爲長房。備禮行祀於別廟。終似未安矣。頃有委報之敎。故玆以仰白。祭祀尙遠。日後更爲廣詢於禮家而處之爲好。亦在於曾哀之商量而決之耳。

上伯從兄判書公

[編輯]

榮埽一節。弟之自初持難者無他。卽以同宮卒哭之前。與未葬無異。而擧此平常之禮。終似未安故耳。今見禮家所論。則吳洪兩友之言。雖以爲可行。而終無明的發落。其以卒哭前同之未葬。而爲拘也一也。誠不知所以決之也。弟則尤無工夫。何以得其精義而折衷耶。惟稟於直中。仍參以兄主意見。而定其行否。如何。吳友許無更難者。惟未問於潁亭。如欲送質。則一隷分付送此受書往傳。好矣。大抵類輯。雖無的論此等事者。而其論他祭。遂菴曰。卒哭前。雖新喪墓祭。不可行。陶菴曰。卒哭未畢。便是葬前。墓祭宜不得行。先墓家廟荼禮。恐當闕之。尤菴雖有三虞後亦可言。葬後墓祭忌祭。從殺行之之說。而先人答人問曰。禮雖言葬而後祭。非謂今日動棺而明日便祭也。以此言之。雖行祭三虞後過葬。容有日子。猶可說也。今以所値言之。則同宮之喪葬纔經宿。主祀之身。悲遑未定矣。而遽然祝告官榮於停祭之墓。終恐徑先。假令吾家行正端。而今値此節日於伊時。則廢祭無疑。以陶菴說推之。可知也。然則又不可以墟墓與祠堂有異而濶狹也。設令當墓位有修改處。則不得已告由設酒果。此則勢也。至於告科宦等事。事係吉禮。稍待之亦可矣。今番亦闕。其情理悵觖。弟豈不知。而此等正是以禮抑情處。弟意雖如此。何敢自信也。

上伯從兄

[編輯]

銀臺陞資。國恩隆厚。闔門榮惶。伏想感祝之中。公私愴舊之懷。亦切切也。以平日詞墨之敏麗。合居喉舌之職。而顧輸一第。人惜其屈。今得是官。地分淸切。到此更何論文蔭之異也。但此時特除。責以保護。爲任不輕而重。是爲悚悶。伏問夙夜供劇。氣度若何。伏慕無已。同升新僚。早有明修之譽。優於學識。伴直之際。時聽其談話。則必有灑然相契處也。

上仲從兄判書公

[編輯]

伏問霜冷轉緊。氣候諸節若何。西銓重寄也。其間當已肅謝。亦已行公。勞攘必倍。雲樓靜坐。謝客關扉之意趣。必入夢裏。凡事誠非人力可免也。決科許身於朝。則惟當鞠瘁盡分爲期。何必巖棲餐霞。偃仰任便耶。平素宏確䂓模。今當重任。其於振淹滯。恢公道。奬靺韋。恤士卒之事。必自有商量措處。大服衆心者。其出誠有辭矣。區區淺見。自有耿耿。敢此仰勉耳。

上仲從兄

[編輯]

三弟神主改題事。當於告官立後之日。卽爲移奉行之者。而至今未遑。以情理言之。吉祭時同享後移奉改題。如長房遞遷之例。可矣。而但旣是祔位。則與祧遷正位不同。不可倣此例。合享時不爲同祭者。雖似觖然。勢將於吉祭前日告由。移奉於三宅本第後。又告由改題爲好。弟意如此。伏未知如何。告辭草錄於左。下覽焉。

遷奉告辭。當雲維歲次月日干支。從子周壽敢昭告於顯叔父學生府君。伏以府君繼嗣。謹遵先祖考先考遺意。以第三弟鎬壽爲後。今者先祖考先考喪期已盡。禮當遷主入廟。府君神主。將遷奉於鎬壽之房。書名旁註。以主享祀。不勝感愴。謹因朔參謹告。若異時則日謹以酒果云云。改題主告辭。當雲維歲月日干支。孝子鎬壽敢昭告於顯考學生府君。當初題主時。祖考忠獻公或只書贈領議政下同。府君爲主。故以其屬書之矣。今忠獻公府君喪期已畢。子鎬壽將以顯考改題。不勝感愴。謹以酒果用伸虔告謹告。

吉祭儀節。前期三日。告行祭之由於最尊位。用備要時祭卜日儀。主人焚香再拜。執祝板跪告曰。孝孫某將以來月某日。祗薦歲事於祖考。卜旣得吉。敢告。

改題儀節。吉祭前一日行之。儀節見備要。

改題告辭。當雲維歲月日干支。孝孫周壽。敢昭告於顯祖考某官府君。伏以府君喪期已盡於己巳五月。而周壽身有憂。服喪中未得行禫吉。今者考喪已畢。將行吉祭。顯祖考神主。禮當改題。世次迭遷。不勝感愴。謹以酒果用伸虔告謹告。右告祖考位。維歲月日干支。孝孫某。敢昭告於顯祖妣某封某氏。當初題主時。祖考忠獻公府君爲主。以亡室書之。今祖考府君。曁先考某官喪期已畢。孫某將以顯祖妣改題。不勝感愴。謹以酒果用伸。虔告謹告。右告祖妣位。維歲月日干支。孝子某。敢昭告於顯妣某封某氏。當初題主時祖考某官爲主。以其屬書之。今祖考府君曁先考喪期已畢。子某將以顯妣改題。不勝感愴。謹以酒果用伸虔告謹告。右告妣位。

出主告辭。孝孫某。今以合享。有事於顯祖考某官府君。顯祖妣某封某氏。敢請此下。列書各位。神主出就正寢。恭伸奠獻。弟意則未合櫝前。考妣似當異板。故昔年吉祭時。質於士友。而先妣位則別用祝以告。今者更商。則備要出主告辭。亦是未合櫝前。旣有列書各位之文。似不必異板耶。若異板則當用四祝板。此等惟在下量處之。亦問議士友者耳。

吉祭祝文。當雲維歲月日干支。孝孫某。敢昭告於顯祖考某官府君。顯祖妣某封某氏。某罪逆不滅。歲及免喪。世次迭遷。昭穆繼序。先王制禮。不敢不至。謹以淸酌庶羞秖薦歲事。尙饗。右祭祖考祝。

最尊位祝文。當用合祭祖以上祝。而只奉祖禰位。則與三世四世之家不同。世次迭遷以下十六字。得無不相襯耶。雖非累代。旣奉兩世。則亦可用迭遷繼序之語耶。此是大節目。當詳質於士友以定。如任得汝洪伯應兩賢。往問如何。兩賢之議。若以爲當用本祝則不可改。若以爲不襯。如弟意則勢將依小註。免喪下去世次以下十六字。用時祭祝時。維孟春追感歲時。不勝永慕之語。而如以爲不必改。則莫如用本祝矣。此等事以弟昧禮。何敢妄論。適有愚見。如是稟質。大抵原祝之移改。非不得已。則雖嫺於禮義。善爲折衷之。君子每有難愼。事理當如此。然若是支子已喪三年畢。吉祭祝。世次迭遷。昭穆繼序。決不可用耳。如合祭新主祝。今以吉辰。式遵典禮。躋入於廟十二字。亦不可用。勢將依備要合祭祖以上祝小註。用罪逆不滅。歲及免喪。時維孟春。追感歲時。昊天罔極等語。雖母先亡父喪。亦當用某親喪期已盡。禮當配享。時維孟春。追感歲時。昊天罔極等語。蓋只奉禰位者。實無躋入於廟之事故也。

吉祭祝。維歲月日干支。孝子某。敢昭告於顯考某官府君。顯妣某封某氏。喪制有期。追遠無及。今以吉辰。式遵典禮。躋入於廟。謹以淸酌庶羞。祇薦歲事。尙饗。右祭考位祝。

受胙嘏辭。見備要時祭條。合櫝祭日曉。讀出主告辭。各位奉來於正寢設位處。而出主時。去本櫝。用雙櫝合奉。仍行參神。此於備要無明白載錄。而前日祖考吉祭時如此。弟於辛酉祫祀。亦遵行耳。

祭饌何爲各卓。欲用備要圖式耶。旣各卓則凡饌物雖魚肉果品。皆當各設矣。弟意則飯羹外。雖餠麵皆合設。用一卓無妨。蓋各設雖自家禮。而先輩議論。或以爲合設自是古禮雲。曾前家庭所聞如此。非但家力之爲難也。然旣爲異宮。若欲別爲定式。則亦非弟所敢知也。但累代後。恐難永遵。曾聞禮家。自先世有各卓者。及其代遠力窘則無以備饌。反有薄畧不似之譏。此亦不可不爲子孫慮也。

服色當用盛服。備要參神之具條。凡言盛服者。有官則幞頭公服。其註晦齋說亦曰。有官則公服。以此觀之。時享盛祭。當着紗帽及公服。胷褙與時服。未知從何。而時服似可。無官者。當着深衣。雖有官者。着深衣無妨。無官者。着笠子靑袍。亦足爲華盛也。但着深衣則亦當具幅巾而不着笠子耶。未可知也。似聞李蔚山丈着深衣行祭。曾以祭時所着之履蠧破。要弟造送。故取其本件看制。則以白木染鴉靑者造雲鞋。前絇後綦。一如家禮圖式。所見甚異。如延安則決無造送之道。故自京給價造送矣。今若必欲着深衣。當用鴉靑雲鞋。可以具格矣。但頭着笠子與幅巾間未及知。須往問於興洞李丈而行之好矣。

鳳來與午周。心制變除。先賢以吉祭之期爲限。期是日期也。當於祭日曉。先於私次易吉服後。參祭爲可。如何如何。

三弟神位移奉。吉祭合享後欲行之。則非正位非祔位。而並行合祭。不成禮文。須於前一日。使翰林告辭而移奉本第。仍以午周名自告。而行改題。似好矣。

午周心制變服。若行於吉祭之曉。則前日猶持心服。然心本非服。以此服色。改題所後家神主。無所不可矣。初一日移遷爲可。而如欲擇日爲之。則弟亦未敢質言耳。

上仲從兄

[編輯]

驪儒事。誠切迫矣。祠院刱建。自有法禁。固不可私爲之者。而或有托以鄕社講肄之所。尊賢揭虔。寓慕興感之事。而奉以前輩有德之人。追聞於朝。以爲請額者有之。而今則不然。旣已直以建院累䟽未蒙允之事。士論雖抑欝。亦當積誠申籲。冀回天聽。猶可也。至於自下私立鄕祠。則大是妄發。前者已請設院。登聞朝廷。雖未得請。卽其事體。遂爲重大。終始關係於朝廷。只可拱俟處分。更無由自下別爲變通。以爲伸誠寓慕之道。而必如是強爲建祠者。非但浮慕挾雜之難掩而已。實犯力抗朝令之科。若有執以爲說。則焉敢發明。此於吾家。所關甚大。傷痛極矣。儒生輩自稱士論。不顧本家事情。不恤世人是非。而如是胡亂劻攘之擧措。前所未聞。識者之憂歎姑捨。澆俗之謗讟。險客之偵伺者。亦安知無因此貽禍。成一條罪目耶。然則便爲大機關。可怕可怕。吾家有何所忤於世耶。兄主抵永安書及答書。並覽還矣。兄主書草好矣。而但眞箇士論。在先親便不光鮮四字。不如元無損益四字矣。蓋果是眞箇士論。則亦豈不爲表章。豈不有光耶。正以非眞士論。故恐徒爲羞恥事見辱之慮。吾家所以悶迫也。大抵事係崇奉闡揚。本是美事。吾雖實心憂悶。而人每認以外飾。其誰見諒以衷曲所出耶。每被勒說誣詆。誠無路發明。奈何。且有難處者。事屬先故。在吾道理。亦不可以聲氣相加。痛辨嚴斥。非毀儒生。以傷體面。以成乖爭也。挽止之際。亦必得中爲可。而此極難處。須以理直言遜四字。恆爲審愼於送言轉通之時。勿失待士之道。母致激怒。如何如何。通文未知誰作。而似能作文者手段矣。但於兩先生狀德。終是外面模象。何能彷彿於學聖工夫與爲國純忠耶。此則旣未見本家文字。與當身著述。勢所固然也。設使遺集行於世。有能讀其書。慕其德。興感如朝暮遇者。若有一毫私意而爲此擧。則亦非吾家之所願也。出財之說。險詖矣。昔吾家冶川先祖。華陽建院也。高祖考族兄弟。爲守令凡幾人。皆出物力以助。具載建院文蹟。歷歷可考。而此則其時已爲五代則無嫌。雖子姪。若是刱院之後。則或有參涉院事亦無怪。而子姪猶有嫌。況此冒禁立祠之事。子婿親屬。出財助成。則其事果爲何許貌樣。豈有如許廉恥耶。都是詆毀之言也。可歎。

上仲從兄

[編輯]

崇品晉資。賞典所加。聖恩冞隆。居寵若驚之意。安得不兢惕。而爵秩巍烜。門闌榮耀。感祝曷極。顧念遠在。未卽仰瞻環玉之懸。悵欝倍深。先朝御製。印役告訖。羣情喜幸。一帙寵頒。猥及賤臣。私分榮惶。已無可言。而祇受敬閱。天章宸藻。爛然載簡編之上。聖訓嘉言。卓乎比經傳之盛。愀然見文之思。益新愴昔之忱也。

上仲從兄

[編輯]

千萬意外。嫂主捐世之報。何爲而至哉。近接書信。雖聞痢患彌留。而初無危篤之示。豈料今日。乃承幽音。驚慟之極。更無可言。夫以仁惠之資。貞淑之德。懿範有卓。夫黨咸服。躬膺命誥。備受多福。理宜彌享遐齡。儀式諸婦。孰謂纔踰五旬。奄見捐背。天道之難測有如此耶。痛矣痛矣。仍伏想兄主一生身計。專賴內助有賢。窮而綦縞。琴瑟靜好。達而鍾鼎。象服是宜。蓋其一德。克協坤順。聲不出閨。家道自成。若將百年。永有斯樂。忽於中歲。遽失良配。身世之踽涼。心懷之痛割。別有他人所罕者。知己之淚。自不禁潸然於舊簞。此是大不耐處。切爲之傷衋也。伏問比涼氣體若何。悲瘁之餘。諸節不至大損。脩短有數。悲哀無益。伏願寬抑自護。爲家國保重。至祝至祝。

上仲從兄

[編輯]

鎬壽婚事。弟實昧於禮。其何能裁斷於疑變乎。但此則有家內已例。曾聞庭訓。朞服未除之前。不可行嫁娶。禮防甚嚴。不可違越也。先人昔日棣榻相講斷定固守。其時亦有以事勢情理爲難從。衆論紛譊。而吾家確然不撓。此所以世人之謂吾家爲法家也。今番鎬壽之當婚遭服。正與昔年同。則嫁娶雖異。其不可持重服行吉禮則一也。以是援例以告之。及見下書。則以家禮身又主婚。無期以上喪一句爲斷。將待明年服除後行之。此則昔年所據而決之。固守禮訓。篤信朱子。以爲明禮敎扶人紀之盛事也。而兄主一言。便以家禮此訓爲主者。誠有得家庭先意。而見處明透。斷之勇快。守之確而正矣。

上仲從兄

[編輯]

三嫂病患。以下敎觀之。似終必無幸。未知諸症何若是危篤耶。婚議弟之愚見。已悉於前去上書中。今雖下敎如此。亦豈有別般再思。討出新義理之道耶。弟亦非不知事勢之壅悶。情理之切迫。而禮防所在。無一條斡旋變通。故頃日書中。已以斷然不可爲對矣。今此下書辭意。雖以病患所祟。專在婚事之狼狽。則有不可以常例泛言之。有若婚事卽行。則有可救之道。徒爲膠守經禮。而不思從權。則殆非天理人情之所可爲者。然至引鄒經之文。而欲爲旁照。然弟意則兄主明見。豈不思此文之不可引用而發此說耶。只因萬分迫不得已而設問也。而自他人觀之。恐有錯看義理違禮行婚之謗也。凡事或有任謗爲之者。而此則其謗非眞謗也。乃吾所失甚大。誚責之來。無說可解。設使吾輩見責。猶爲甘受。三嫂身上。果何如耶。弟意則爲此嫂之道。尤不可爲也。

與季從弟宗喜

[編輯]

君之陞六。乃異恩也。想倍感祝。爲之欣賀。始仕僅周。已着銀帶。宦數可謂通泰。詞訟之兼固好。而但卯酉之勞。訴訟之聽。非徒煩劇。稠衆應接亦甚難。須恪勤和平也。此吾宿趼也。稔有所知。最是請囑不行。然後方可謂善居是職。吾於前日。能免大段謗毀者。專以有所奉受我季父訓戒。得不陷於冥擿矣。提耳詔述之至敎。今思之。猶歷歷如昨日。以爲凡以請爲名。皆是曲事。切勿聽之。世或謂兩邊之言俱觀。則於決訟反有益雲。而此言甚苟且。本事若直。則豈有送言之理。雖當爲之事。折簡另托。則已違道理。我自有公平權度。兩造而公決。則政自淸訟自平。又安用請爲。此訓誠至當。愚嘗書紳。而常畏失墜。此卽始叨京兆郞時仰承者。故今日爲君誦之。必當領會也。

與伯從姪周壽

[編輯]

立神道碑告辭。當雲維歲月日干支。孝孫某。敢昭告於云云。伏以府君神道碑文及銘辭。我聖上親撰。兼以御筆篆其額以下。原文則仲父敬書之。刻役告訖。將以某日樹於墓南幾步。而近仍建閣而庇之。宸章寶墨。燦爛於螭首。洪恩異渥。曠絶今古。凡於先臣平日德行事功。歷書備載。褒嘉而嘆美之。王言昭揭。炳如日星。豈但賁飾泉塗。輝映邱隴。亦將徵信百代。垂耀千秋。先臣之名。其必不朽於無窮。攢祝哀榮。幽明同情。伏想府君英靈。亦當感泣於冥冥矣。今涓吉辰。開基始役。謹以酒果用伸。虔告謹告。

祠后土。伏以某親某官墓碑文。敬奉我聖上御製御篆。貞珉顯刻。功已告成。將樹墓前。用表神道。今以吉辰。開基始役。神其保佑。俾無後艱。謹以淸酌脯醢。祇薦於神。尙饗。

與伯從姪

[編輯]

前日使令去有書矣。汝弟付送於任所云。當已關聽矣。外補聖恩玉成。闔門惶感。矧汝心訟愆戴榮。旣悚且愴。當復如何。倐已仲夏。美赴安吉。政履益佳。峽邑如何。可以讀書。山水名勝。可供遊賞。未知凡百果何如。須於簿牒之暇。溫理舊傳。以資仕學相長之道好矣。汝於吏治固生手。而以平日沉靜淳厚之好資稟。推己及人。則漸漸通鍊。亦將恢恢矣。吾則今爲三邑。此處則亦云久矣。一向難做。未能自醫其病。第望吾姪之善治也。近來民生疾苦轉甚。任芻牧者。苟未能實心愛恤。則尤將何賴。以是程子每寫視民如傷四字以寓警。此可法也。皆吾之所未能。歉愧之極。聊爲誦之耳。

與伯從姪

[編輯]

兄主榮埽告辭。當雲孝孫某。敢昭告於顯祖考某官府君之墓。伏以仲父某。以某月某日蒙恩。授資憲大夫兵曹判書晉擢之命。實由特恩。溫綸懇至。洪渥出常。闔門攢祝。感惶無極。惟玆恩慶。罔非我祖考餘休。追養靡從。不勝愴痛。陳章獲暇。來省封塋。霜露怵惕。風樹摧悲。音容日遠。秖益哀慕。謹以酒果用伸。虔告謹告。右告祖考位。若有澆奠。則哀慕下。去謹以酒果用伸虔告一句。代以官具澆奠。亦因恩賜。寵澤攸加。幽明俱榮。伏惟尊靈。歆荷亡斁。謹告。

孝孫某敢昭告於顯祖妣某封某氏之墓。伏以云云。自仲父至感惶無極語上同。惟玆恩慶。寔藉先休。追養靡從。摧咽難勝。陳章獲暇。來省封塋。慨彼風樹。益增哀慕。慈顔永隔。感涕何極。謹以酒果用伸。虔告謹告。右告祖妣位。若有澆奠。則謹以酒果一句去之。代以官具澆奠。亦因恩賜。寵澤攸加。幽明俱榮。伏惟尊靈。歆荷亡斁。謹告。

與伯從姪

[編輯]

承見兩次答書。具審令仕履萬吉。何等欣慰。第尙在銀臺。夙夜勞瘁。此是功名也。少壯之時。勤於職事甚宜。而爲念則多矣。兄主調節未差。而官職縻身。情勢悶蹙。又兼嘗藥之任。此則其在道理分義。尤不敢辭。將何以爲之耶。然情地則前後無異。事務則衰病難強。有不可以恩諭之諄懇。敦迫之勤摯。爲仍出之計。況自是承候之人。參聞湯劑議定之際。則不必自居於保護之任。然後方可盡職也。以此爲辭。期於必遞似好。夫戚里之遠避名塗。自是本色。而前日出腳於權要。擔着於重務。初非得已。而旣以此受人誣衊。至憯且毒。則更以何顔揚揚朝著乎。其必畢竟貽累於聖世淸明之治。而自歸於辜負之科。思之及此。豈有一分官職自居之心乎。惟我季父主戚聯以後。受先王之訓戒。終身服膺。以爲有辭歸拜於雲鄕陟降之際者。正是後人今日嗣述無忝之大節。以此自定於心。則雖或出膺閒職。隨行朝班。如果更無當世一念。人之視之也。眞是閒散局外。則世路雖極險。似無更慮復肆簧蜮也。此在當身晩節大關也。此意默諒也。

與伯從姪

[編輯]

兄主官職去就。何以爲之耶。恩言懇摯。寵渥隆厚。闔門感祝倍萬。況當身感激何量。然兩截之嫌。實有大關晩節者。凡自昨冬所遭後。凡官職之來。在當身匪榮伊懼。居寵若驚。且是一分圖報。專在於辭遜爵祿。遠避權要。全保身家。勿復貽聖朝憂。此爲當身十分道理。古之靑陽。雖爲栗牛所攻。終與栗牛同歸者。何也。正以其以戚見擯。而無怨於士類。益自卑牧。官不加尊。晩來沉屈。志優好善。恬約自守。故終致玉成。爲賢戚。爲士類。不然則豈能爲靑陽乎。如靑城豈不崇高烜赫。而有智慮過人。英邁傑出。能善反前事。和合大老。共奬王室。勞績甚盛。其忠勤可敬。豈碌碌人哉。然若無大老。則何能爲靑城。近世則無栗牛諸賢。吾雖與歸耶。惟當尙友前賢。倍加克治。始可全身遠害。如何如何。

與仲從姪岐壽

[編輯]

庶子婦廟見時。只當依家禮本文。設酒果告之曰。某之庶叔某之婦某郡某氏。敢見而已。儀禮雖有舅姑旣沒。則乃奠菜之文。而家禮則無之。吾家亦自前奠菜一節不行。執幣獻姑云云。甚是難決之禮也。曾見大家所行。妾子有嫡母。則其婦新行後。執贄妾子之父與嫡母。於其所生母。卽君與女君也。君與女君。旣受妾子婦摯見之禮。則其所生母。不敢更受其子婦之贄。而雖舅已沒。嫡母獨在。惟嫡母受贄。其生母則不得與焉。只於私室受拜而已。蓋爲嫌逼也。吾意則君與女君旣在。則固不敢受之。若君與女君不在。則似無壓屈之義。受其子婦贄見之禮。恐無不可。然禮無明文。先輩亦無所論。吾之臆見。何以取信耶。第稟於兄主。以爲商量處之。亦問於禮家宜矣。雖受贄。只於其寢室爲之。不可坐於正堂南向受之。蓋其私室。簡其禮節。以爲別嫌似可。此等皆吾臆說也。惟在兄主之指揮耳。趙姑新禮時。趙丈與其夫人俱在。故只備棗脩各一器以送矣。追聞之。乾雉分半雲。未知何用也。

與子雲壽

[編輯]

離家後。見汝書凡三次矣。知汝侍奉安吉可幸。而秋夕楊州之行。何以往返耶。汝能往行墓祀。是甚可喜。但是初行也。道路驅馳。祼薦升降。勞損必多。尤爲念鞍馬作行。一生初事。能無憊耶。是慮。吾狀只是喘喘弊弊。無足云云。百事一時都湊。百弊三年成瘼。千頭萬緖。有若黔堗入首。亦皆緊急。誰以新到恕之耶。下習云云。以十三日工吏之被笞於營裨。可知矣。吾方以此欲引義。再昨送病狀於巡營。明間。似有節拍。而到處苦狀。最是晝夜多事。寢食不遑。已八日矣。蓋自除職之日。歷辭也。行役也。到任之後。事務酬接。無暫時休息。時時眩昏欲仆。恐大段添病。都是爲五斗米作此。自取也。憐且愧矣。汝書以爲杜詩李白兼讀雲。是何言也。兩詩豈兼讀者耶。卽此可見汝離親之害也。姑讀杜詩五古諸篇好者。日讀數十篇。而待稍涼。讀孟子章下註。亦並讀如詩傳之大旨。可也。今番監科。汝之工夫旣生疎。則何以見之耶。切勿生意。塲屋近來便成危地。不可輕入矣。人或勸之。須以拙業未熟。且家親以太早不許觀光爲答。可也。汝筆是何體也。晉耶顔耶。汝兒時。筆畫得晉。間寫多寶塔。有此不當之筆。此後則必眞實劃寫。且時時書道谷體。而滄海日赤城霞詩所寫甚好。此詩字體。大小適中故也。無論書法與文。皆主正道。可以得力。雖專習正楷時。晉人楷草如經書。必以爲主。可也。家間所報者甚多。此甚妨公務。又極費精力。決非病者所堪。亦知東坡以書札爲可憎底物。甚近理也。

與子

[編輯]

夜燭作書。付海晶之還矣。未及發而官隷來。衙書京信同至。汝內外手字俱到。披豁殊多。況諦日間侍讀連安。慰喜何量。吾昨日因檢遲。朝飯至夕始喫。失時之害。夜尤劇痛。朝起憊眩難堪。猶且登程。方向黃岡計。而但天陰欲雪。是爲關慮。檢事獄情。多有疑亂。跋尾甚悶。蓋死者所爲賊也。而犯者無的證可以成獄。有若戲殺。元犯論以償命極難。可歎。馬史連讀耶。此時讀書寫字。可以消遣外物。況一生所用無價至寶。迨此年少時不求置。則更待何時。人之抱文章者。到處受用。則雖非榮名利祿之所由出。亦豈非大快事乎。吾於衰暮。行用亦多窘窒。尤悔莫甚。然平生病弱。非但厭讀之咎也。而若無病強壯者。不學何爲。試思之。其可浪遊哉。

答族孫齊衡

[編輯]

錄示禮疑諸條。有以見讀禮用工之勤。不勝欽歎也。然所詢至及愚陋。則恐是高明之失也。愚非知禮者。顧何以勘斷也。盛意難孤。第此臆對。而汰哉爲悚。幸勿煩人。至望。

小祥祝小心畏忌等八字。本是儀禮祔祭祝。而溫公書儀。用於小祥。家禮則因書儀而推用於大祥及禫祭矣。遂菴與南溪說。俱有所據。而陶菴則自小祥而不用。先輩本意未可詳。然陶菴之尊信家禮。與備要當自別。而今不用此句。則必有以也。大抵人家或用或不用。而旣是備要所載。又有遂翁,南溪所論。則雖用之。恐不可以違禮言也。

斬衰練服葛絰所繫及袵之綴制。婦人首絰本之左右上下。與纓之一如大功與否。禮書無所見。固可疑而旣無明據。則以從厚之道。雖一如初制。腰絰以葛繩繫。婦人首絰。左本在下。纓亦以葛爲之。何妨也。然此愚之臆說也。更問於知禮家。如何。

首絰之本。則分左右上下。以爲齊斬之別。而腰絰則初無分別者。豈以首絰則其制一圍如環不相離。故結本之時。或左本在下。或右本在上。以爲隨服而別之。腰絰則其制兩股俱垂。初無上下左右之可言。故然歟。大抵家禮註。腰絰之制。兩頭各存麻本雲者。未可曉也。必是不善解看故然矣。哀若有所講則示之。腰絰之長七八尺。似是只指圍腰之數也。人之腰自有大小之不同。恐不必泥之。然旣各用其指尺。則長短亦當隨腰而稱之。亦何過長過短之有哉。

腰絰。用麻裹藁。散垂別用一條。實違禮制。而若必全用麻爲之。窮家亦自難辦矣。

祭用果品多寡。固當一遵禮書定式。而亦有隨時通變者。若於臨祭。適得新鮮之物則原數外。別用何妨。春翁雲。得美味而不用。心甚缺然。雖多而盡用之。可見先賢追養之篤。至於世俗人家之不知此意。而多設雜饍。全無䂓式者。或近於觀美則非矣。食醢。東俗之所尙。其爲祭用。亦久矣。恐不可以非禮文所有而必去之也。若從備要圖式。醢只用一器。則以食醢代魚醢。何妨。

魂帛制度。愚亦未詳。同心結。亦不知其法。問於他知者。如何。

帛箱之以西爲上。類輯果有遂翁說。而本集西字爲左字。未可知也。

玄纁。人家多卷兩端而用之。而近見一書。則以橫摺爲逆理。當以縱爲長。六折其縱。四折其橫而用之。未知是否。

玄纁之各用紅靑絲結之。未知出於何禮書。而世俗皆如是行之。從之何害。結之之法。有同心結者。有再繚者。其例不一矣。

玄纁所奠處。類輯。尤,春宅所行。奠於柩東槨內。如藏翣然者。文勢未詳。蓋以上句奠於柩東觀之。有似同置柩房一處。以下句如藏翣之雲觀之。有似分置於柩兩房。以此有或說之紛紜也。愚亦未敢質言之矣。近世鹿門任公說。以爲玄纁之置諸柩上東邊。自是古禮。甚有考據。鄙家亦從之。奠於柩上東邊。玄上纁下矣。

玄,纁若必欲以玄六纁四之數用之。則勢將量此而稍濶壙隙。然近世人家多用各一之數。似甚便宜矣。不伏方。卽日家言也。恐不可因此而遂廢壙東之位。來示不必拘於方位者。得之矣。

破殯之別擇日時。亦日家之言也。遷柩等節。惟當於發靷前一日。依禮文行之爲宜。

喪中省親墓時哭。伸情理也。合葬後。祭先葬位時不哭。從祭禮也。南溪說各有其義。恐不可以矛盾爲疑也。然三年內從喪祭之儀。雖考先葬而妣新祔。不可不哭而行祭。旣有尤翁說。遵行爲宜。

若父母各葬。則雖父喪中。恐不必哭而行祭於母墳。未知如何。至於父母喪中省祖墓時行哭。揆諸人情。亦當然。似無未安矣。

親喪中遭妻喪者。同時發靷。則雖一日之內。朝祖似當以尊卑之序。先後行之。至若婦柩之朝於舅殯。以平時出必辭尊之義言之。則雖同時發靷。葬地亦與舅壙相近。當於未發前有朝之之節。而未見先輩所論。不敢質言。

祭妻時。各服其服云云。妻喪若在於父喪葬前。則斬衰未葬。不敢變服。禮有其文。惟當以斬衰服行之。若在父喪葬後。則祭妻時。服其服而哭之。祭訖。還着斬衰。有遂菴說可據。非但虞祭。雖上食亦祭也。凡參妻祭時。似當服其服而行之矣。

父在而遭妻喪者。服不杖朞。嫡子則尤當如此。恐不可引家禮而服杖朞也。愚於前日遭妻喪時。亦不杖矣。

入廟時。布帶別具。而其制似當與布絞一般矣。似不如期服人常着小帶矣。愚之卽今所行。亦一如絞帶。而彄子則從俗不爲矣。

上食進茶後抄飯。愚亦從陶菴說行之。而一抄恐太簡。故三次爲之矣。

䟽狀諸式。家禮與備要不同。家禮本書。愚則曾未詳看。故不敢妄有所論。備要旣是我東先賢所證定。一遵備要爲宜。月日上。年號添入。恐無不可。而但年號下無幾年二字。與祝文式不同。固甚可疑。豈從簡耶。此等處。非關大義。惟當活看。

喪中慰人狀。雖從俗用稽顙字於謹封上。何至大悖耶。然兩喪相慰答。各用其式。旣有尤翁說。從之爲當。慰人本生父母喪狀式。先賢所行。果無一定之䂓矣。鄙家則先人平日嘗製一䂓用之。故今亦以此遵行。未知見者果以爲如何也。其式謄呈耳。

上著菴兪公漢雋

[編輯]

先人遺稿。久擬奉覽。而尙未移謄。詩稿三冊。先此呈納。幸於靜養之暇。詳賜看閱。精加刪選。俾無遺憾。得以傳後如何。文則待繕寫。續有所呈也。竊念先人讀書求道。卓然自立。其所以垂諸來後者。顧不在於詞章一事。而托意之興。游藝之作。一出天機。自合法度。就此而可想其性情之正。識解之高。則亦不可以諉之於閑漫著述而泯之也。然自古人之有文章。若非素所深知者。莫能善觀而得其所存之實焉。故有杜甫之神交。然後方評李白之淸神俊逸。有退之之心朋。然後乃稱子厚之玉佩瓊琚。彼數子者。皆至誠相與。非苟悅而已也。不獨詩文爲然。惟德亦然。非范景仁之賢。則不足以知溫公之善。蓋所好同則所許眞。自然之理也。今知我先人者。惟執事一人耳。蓋自玉洞心臺。以至水橋倉谷。總丱相隨。白首無替。其交也心。以文爲會。山水之所遊覽。景物之所抒寫。互有品題。迭爲唱酬。聲調宣而峨洋諧焉。麗澤資而蘭金同焉。是一以古之友道相處也。雖以不肖蒙幼。猶及見而記其盛也。聞昔先人嘗稱執事以平生知心之友。此固不專指文墨間事也。襟期所照。無處不然。知其心則知其德矣。知其詩與文。又無待乎言矣。先人之文章。不必俟後代堯夫。而已得並世之賞音矣。然則今當遺集之刪定。非執事爲之。而誰爲之。生時尙欲得其一言之評騭。況收拾於旣沒之後。圖所以永久乎。又況孤兒之道先故而請之乎。執事聞此。宜亦不忍辭也。世無具眼者。未可以此事屬之。執事乃當世之詞伯也。鑑識精而閱歷多。其權度之明正。非尋常操觚者所敢追。則世之有文字者。雖無雅分。咸願一經大匠之丹鉛而輕重之爭抱而歸之。矧如鄙家之有宿契而敦舊誼者。尤當必藉其選次。此愚陋所以仰首哀訴而不已也。哀情所激。言不知裁。干冒威尊。不勝悚恧。旣仰厚眷。倘蒙恕諒。伏願畧其辭而察其意焉。所寫不精。凡例有舛。誤字亦多。並望考校而釐正之。所選則就其題上或批或圈。以爲標識如何。

上著菴兪公

[編輯]

國恤中。私家時祭停廢。旣有穎亭之言。穎亭自是學篤而識精。其言必有據。雖有自己所値。惟當一聽於如此知禮之賢者。何敢妄生異議。以犯汰哉之戒乎。然今因下詢而考諸類輯。則先賢所論。亦有可引者。龜峰答松江之問曰。古禮則不可行。國法若曰行之。則固宜從法。尤菴答閔泰重問曰。旣雲時祭則祭物何可畧備。只不受胙一節。異於常日時祭雲矣。兩賢說如此。龜峰則欲從時王之制。尤翁則無必廢之意。以此觀之。國葬卒哭後。私家時祭。無必不行之義。竊念方喪甚重。臣子之視之也。固與親喪無間。而亦有不得不異處。蓋公私之分也。親喪衰麻不釋。哭泣不絶。雖不祭而無憾焉。故三年不入先廟。方喪則雖受衰。而以布帽白衣。從政視事。旣不得寢苫枕塊一如親喪。往往居處飮食。或如平時。則獨使祖先乏享。豈不觖然乎。然則先賢之不以不行爲定者。安知非以此乎。且吉祭者。雖雲終喪之別祭。其儀物。與時祭無一不同。而人家皆行之。若曰身有衰服者不可行盛祭而必廢之。則親喪內。旣受君喪之衰矣。於私喪之門。當一如輕喪中遭重喪者處之。

上著菴兪公

[編輯]

吉祭儀節。一與時祭同則卜日。雖不用古法。而定期之後。當以某日行祭之意。前期告由於先廟耶。

吉祭。前一日改題時。當設酒果。告由於諸正位。而先考位則無告由之事。酒果不當設耶。類輯。固有尤翁說。雖以幷設酒果爲無所據。而一廟中。各位皆行茶禮。新主獨不奠獻。情理觖然。幷設亦無妨耶。本位旣無告由。而出主行禮。終若張大。則已之爲可耶。

改題時。先妣位與亡妻位。亦當告由改題。而告辭不見於備要。惟於類輯告祭條。有李公選所作祝辭。此旣尤翁之所印可。後人固當遵用。況其辭意精當。今雖別製。無以加此。方欲依此書之。而至於亡室位告辭。類輯亦無之。不得已私自搆出。其文曰。夫某昭告於亡室某氏。某罪逆不滅。今旣免喪。將行祫祀於祖廟。亡室神主。當爲改題。謹告。如是製用。如何。

備要。出主告辭。五代孫某。今以遞遷。小註若父先亡母喪。則雲今旣免喪。蓋以父先亡母喪吉祭。無遞遷之事故也。雖母先亡父喪。若無祧遷之事。則亦用今旣免喪之語似宜。而類輯陶菴答人問。遞遷二字。改以合享。陶菴之必爲改用者。何也。是別有意義而然歟。抑因人之問而偶然改措耶。此在類輯吉祭條。可考而知也。

吉祭出主告辭。備要小註。若只祭三代。則雲高祖。此下列書各位。觀其文勢。亦以時祭出主祝例之。則似是聯書考妣位。而類輯有曰。孝子某。今有事於顯考某官府君。顯妣某封某氏云云。此亦李公選所質。而見許於尤翁者也。先輩之不爲列書考妣位於高曾祖考妣之下。而別用祝告者何意。豈以父喪畢後吉祭。則新主未合櫝前。不得列於正位。故不可列書於高曾之下而然耶。然則鄙家考位。亦方在西壁。是尙用祔祖龕之例也。誠不可列書一板而告之。勢將用別書以告之例。而但類輯所載李公所製者。列書妣位。此恐未安。蓋合櫝在於祭時。出主在於祭前。則未合櫝而列書考妣於一板而告之者。以禫月行祭考妣異板之義例之。則得無不可耶。且以所奉處言之。各在於廟中東西。而幷告於考位。事欠專一。未知何以則爲當也。雖幷書一板。只爲讀告於考位。一廟之中。初無隔遠。神理自當冥會。而且是考享而妣從。則只用列書之例。不爲別告於妣位。亦無妨耶。且備要出主告辭。孝孫某今有事之上。有遞遷二字。或今旣免喪等語。而右所云類輯所載。考妣位出主祝。則只曰孝子某。今有事於顯考顯妣云云。少卻曲折。豈非疎畧耶。愚意則欲添今以合享四字於有事之上。而考妣異板各告。未知如何。此或涉僭汰不可耶。然未合櫝前。一板幷書考妣以告於出主時。則終覺未妥矣。

備要合祭新主祝小註。若母先亡父喪。則列書顯妣。若父先亡母喪。則亦列書考妣雲。某親喪期已盡。禮當配享。而用時祭祝時維以下語。觀其語意。則似是父先亡母喪。與母先亡父喪。其列書考妣則同。而某親喪期已盡。禮當配享等語。則有若只用於父先亡母喪者然。而今按類輯。有問母先亡父喪畢。合祭新主祝配享云云之文。以此則愚之上說誤耶。備要原祝。實爲母存父亡者設。非爲父母俱亡者言。則雖母先亡父喪畢後。合祭新主者。其祝惟依小註考妣列書下。當曰顯考喪期已盡。禮當配享。時維仲春云云耶。且配享之配字。陶菴以爲配終是妣配考之稱。以合字代之。而愚意則不必然。雖母先亡父喪吉祭。用備要本註。書以配享。恐無不可。如何如何。

時祭時。祔位單獻一節。曾有仰質。而盛答錄示四禮便覽中語。陶菴已行。而亦不爲三獻。此蓋遵用朱子所行。而但家禮與備要時祭分獻條。原無祔位不三獻之文。則朱子說正位三獻畢。使人分獻一酌。如學中從祀然者。與家禮不同。何也。惟見備要圖式。祔位則不設茅沙。此或爲祔位不行三獻之證。而以時祭陳器設位條束茅聚沙下逐位前之文觀之。逐位之位字。亦未見其祔位之必不與也。竊嘗思之。則古者無忌祭。只有四時之祭而已。若於班祔位。只行一獻。則是祔位一未有備禮行祭之時。此在神理人情。豈非大可欠觖者乎。朱子之一獻於祔位。亦非以祔位雖無時祭之三獻。猶有忌祭之三獻。而乃爲一獻於時祭也。必以旣是祔位。則比正位。宜有減殺也。然班祔位之終其主事之世。無盛禮之享。亦可爲傷心處。愚意依家禮本文。祔位亦行三獻似好。而此涉臆斷。未知何如。

人家祭用醋楪。必沉薑者何爲。豈以其氣味辛烈。能通神明而用之耶。或於禮書有用薑和醋之文耶。如有考示之。

上著菴兪公

[編輯]

亡室位改題告由。盛意雖欲添書於告祖位祝中。而愚意則終不如別告。但鄙製告辭。太少曲折。又且改搆一本曰。維歲月日。昭告之下。當初題主時。先考府君爲主。以其屬書之。今先考喪期已畢。夫某將以亡室改題。玆告事由。此比前本若勝則用此如何。

出主告辭中。遞遷二字之雖無祧位。而亦可用者。以諸祝中世次迭遷之語觀之。盛論好矣。陶菴說合享二字。更考類輯。終未見其必指始爲禰宗者言也。

新主出主告辭。愚意以各板別告爲可。蓋以備要註中。只祭三代之雲觀之。考妣位。似不入於列書中。未合櫝前。尙用異祝。則未躋正位。而列書於祖曾之下。終恐未安。雖以類輯李公選所製言之。亦未知其爲始爲禰宗者故也。敢此更布鄙見。盛意如何。

合祭新主祝。備要小註。母先亡以下語。亦未見其必爲只奉禰廟者設。但其獨於父母俱沒之後。行吉祭祝。參用時祭祝者。頗可疑。今因來示。始知陶翁自有所製矣。旣是我東儒賢定禮。而辭意亦好。今欲遵用此式如何。謹問尊宅前日吉祭時。亦用此式耶。願聞之。

祭値朔日。只書干支朔。恐無妨。卽先人前日答人問也。其後又以干支朔初一日干支書之。雖似意疊。言朔復言日。亦不害爲謹嚴爲敎。故今不知適從。蓋日昨發問於執事者。只欲聞高明素講也。朔日干支之雲。來諭亦可備一說矣。先人所敎。固有前後二說之不同。且前說則在於遺稿。而因其問者之語而可之也。後說則因家間論說而及之者。至今畧爲記得如此。而非著之文字。則宜從遺稿所載耶。

贈職改題主。或有先書贈職。後書行職者。或有先行後贈者。而人家多用先贈後行之例。鄙家亦欲用此例。未知貴宅所行如何。示之。

上著菴兪公

[編輯]

母先亡。父喪畢後入廟時。當告由於家廟。而只告諸正位。雖妣位。一用祔位無祝之例。不告爲可耶。

祔廟時先廟告辭。固見於備要。而當位几筵前。只於祭訖。跪告請入廟。而無他祝辭。此則只從備要爲之。不必於前一日。別用措語告之耶。

世之爲守令者。榮掃先墓。自是人家通行之例。而於禮書無論及者何歟。支子作宰者掃墳。當用宗子主祀者名告之耶。若然則親盡之墓。諸子孫或爲隣近邑倅。將省掃。則是惟自主之耶。舍從方遭伯嫂喪。方欲行葬於某日。會下後仍歷妣墓。欲爲榮掃。而若必用主祭者名以告。則季父當爲祝辭。在季父正是長婦喪。卒哭前。告仲子官榮於妻墓也。得無太遽爲未安耶。且舍從見嫂葬於某日丑時。而第二日行祭於親墓。亦無不凈耶。幸詳賜斤誨。

上東圃李公廷仁

[編輯]

積違燕申。瞻慕徒勤。一陽已生。斗寒比酷。伏惟卽辰。道體動止。神相多福。區區不任伏賀之至。侍生三朔重病。幾危僅蘇。近又挾感積動。委痛不省。私悶何達。近聞畿鄕諸儒。以吾先人與先季父院享事發論。將爲疏擧。而以䟽本奉質於門下雲。然否。此事固非本家人之所可與知。而竊念建院事體。實爲重大。有非一朝輕易議到。昔者栗谷之書院。追配牛溪不許。沙溪之文廟從祀。尤菴止之。夫以朋友講磨之間。道德深知。師生服事之地。闡揚有責。而猶且難愼鄭重如此。則兩賢所處。必有精義。今日士論實涉遽然。若使人見不同。衆議難齊。一或有辭說。則所關亦非細。私心於此大覺不安。揆以道理。恐不可以事係先故。不得參涉。不敢措說。但爲引嫌而任他。故從兄與愚見。俱以挽止爲宜。以書以言。轉懇知舊。力請亟止。而僉儒不爲領納。終至搆疏呈覽於執事。未知執事之應之如何。而伏想執事之於我先人。麗澤相資。契誼旣厚。則其所以處之者。亦奚異於牛溪之於栗谷哉。然則今此疏擧。誠無不可止之義。執事年德高卲。言議之重。自當見信於多士。伏願遵先賢之已例。諒微懇之由中。須向多士。反復開諭。期於停止。幸甚幸甚。

上外舅李公奎復

[編輯]

亡妻行錄。果已搆成否。荊布之賢而無命。極可悼惜。孝友端潔。實是閨閤之秀。而嫁甫四歲。不幸夭折。無一兒息。日後家衆。未知其爲何如人。則其爲可悲也。有甚於其死之哀也。必欲得家君一言。以識幽壙。庶慰泉臺。此意曾已告於門下矣。親庭年來衰病轉深。倦於筆硯。而雖有差勝時。無狀之誌。不得下筆。若其在室之事。尤當徵於尊翁。理勢如此。幸伏望從速草出。隨便投示。如何。不必過用力於文辭。只依遺事體樣。據其實蹟。段段列錄。備載內外世系及生卒月日。則可用矣。

上姑夫葵軒金公在淳

[編輯]

天佑宗祊。聖候康復。臣民蹈忭。朝野均歡。溽熱比甚。伏惟卽辰。體候萬安。區區伏不任㴑慕。先季父詩稿。伏蒙特賜評選。竊仰鑑衡明正。取捨得宜。其將賴以傳後。私心不勝感幸。近搜舊篋。適得逸詩數篇。其當選與否。又不可不一就正於下執事。謹此謄上。伏望下覽後。一一籤敎。如何。事當躬進面稟。而薪憂挾暑添苦。玆敢替白。伏用悚歎。

與吳士敬煕常

[編輯]

萋渰欲雨。伏惟卽辰。經候珍相。昨者惠復。鎭日披玩。感怍無量。但鄙呈菲品。至於還投。憮然失圖。靡所容措。以賢兄高識淸操。所以處此必有權度。深加裁量者。寧不欽仰。於愚心。終有未盡釋者。敢此仰質。愚雖無似。亦嘗奉敎於君子矣。況於吾兄。猥托眷契。見廁朋友之列。趨風慕義。自謂不比尋常。則今豈敢飾浮文。崇虛禮。強遺以非義哉。夫古人有事。用物爲禮。士者相見。厥有執贄。聖門授徒。亦聽束脩。經訓可據也。況乞文將幣。其來亦久。先輩長者。宿德宏儒。撰次人家碑誌若狀者何限。而未聞辭其儀幣。豈不以彼爲子孫者。爲其祖先而來請記述文字。修誠敬具禮物。情理當然。吾旣許之以敍述。則亦當先納其敬禮。卽所以重其事也。非所以貨之也。實無可辭之義也。以先賢謙遜之心。其不應自任以立言君子者審矣。且記昔日鄙之先人。嘗請先誌於渼翁。畧具儀幣。渼翁爲一家也。除其禮數而留其物。以此觀之。先輩亦何嘗以親故而俾廢其當行之事。必卻其禮際之恭也。然則今愚所獻。實非無名。執事受之。豈或傷廉。而若是牢拒而嚴卻者。得無不可乎。謹悉盛諭。卻此有二義。一則嫌以作者自任也。一則以從遊之間。述文受幣。爲不安也。然愚竊以爲皆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