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勉庵先生文集/卷十六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十五 勉庵先生文集
卷十六
作者:崔益铉
1909年
卷十七

杂著[编辑]

恒阳漫录庚戌[编辑]

理一而气二。无形体。无方所者。理也。有象数。有方面者。物也。故才说理。则冲漠浑全。要妙精微。不可偏属于一方。才说气。则彼此先后。内外本末。不可不分属于两边。说理而偏而不全。窒而不通。非理也。说气而混而不剖。杂而不分。非物也。

存心明理四字。是朱子所以为圣人处也。盖不知此心之灵而无以存之。则昏昧杂扰而无以穷众理之妙。不知众理之妙而无以穷之。则偏狭固滞而无以尽此心之全。此其理势之相须。盖亦有必然者。是以圣人设教。使人默识此心之灵。而存之于端庄静一之中。以为穷理之本。使人知有众理之妙。而穷之于学问思辨之际。以致尽心之工。朱子平生工夫。却只在成就那一句。

心外无理。理外无心。心理即一理而已。就其中欲知心理之分。则理之主宰。谓之心。心之条理。谓之理。变化者。合理之主宰。心之条理而发挥万变。立大本而行达道者也。犹主宰谓之上帝。流行谓之道。然则心理变化名虽殊。而其为理则一而已。理虽一而亦不可儱侗无别混然说去也。至于理气之云。则心上。也有理气之分。性上。也有理气之分。变化亦然。何也。以气言心。则不过曰气之精爽。五脏之一也。以理言之。则一身之主宰。万化之纲领。以性言之。则有本然之性。气质之性。以变化言之。则有乘载运用者。有主宰统摄者。此可见理为主而气亦不外是矣。

天下无无气之理。亦无无理之气。欲择无气之物。而名之曰理。则终无言理之地矣。欲指无理之地。而名之曰气。则亦无言气之地矣。所谓理气。只在人分合看。

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得以为生之德也。全此则为仁。失此则为不仁。此明白坦夷。易知易晓之理也。但是德也。囿在形气中。故不能无气禀拘之于前。物欲蔽之于后。只知有我而不知有人。只知有己而不知有物。天之所以与我而为生之德者。昏暗蔽塞。而不可复全矣。是以克其有我之私。而明其本性之所有。则廓然大公。天地万物。自然血脉贯通。而仁之用无不周矣。上蔡所谓皇皇四达者。是耳。

圣人就人心术上。指出其恻怛字。爱不能自已底端的苗脉。使之发达充养。为子事亲则尽安亲显亲之道。为臣事君则尽爱君致君之道。临民则以爱民为念。处物则以利物为心。起一念作一事。爱人也。利物也。克去己私也。遏绝物欲也。可以至于万物一体。血脉贯通。此无它。不过曰因其恻怛字爱之端的苗脉。而全其生物之心。非有所增益损减也。此古之圣贤所以汲汲于求仁。其言曰克己复礼。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曰能近取譬。曰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曰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保妻子。此儒者所谓万物一体也。

心性非二物。心是性之主宰。性是心之体段。

心之体。即性也。心之用。即情也。故曰心统性情。

敬者。圣学之始终。明理不以敬。则昏惑纷扰。无以察义理之归。存心不以敬。则怠惰放肆。无以致义理之实。二先生之以敬之一字。为圣学之要者。以此。

治本于道。道本于心。治者。礼乐刑政之属也。道者。事物当行之理也。心者。主管此道与治者也。

心者。神明灵彻。周通乎性命形气两者之物也。非通乎此而不通乎彼。通乎彼而不通乎此者也。故以理养之。则高明广大。䟽通洒落。日进乎天理矣。以气养之。则苟贱污下。颠倒错乱。日趋乎人欲矣。此则心之存亡得失。只在乎形气性命两者之间。而二帝三王。所以汲汲乎精察固守。自治而治人者也。

闻一知十闻一知二说[编辑]

余读中庸。至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之语。有以知天下之理。幽明始终。远近本末。初无二致。但人之知见高下浅深。偏全通塞。千百其端。而略有三等之别也。盖聪明睿知。出类拔萃。万理昭明。无所不著者。圣人之知也。然其为知也自然而已矣。非是勉强而为之也。是故。以知言之。则全体大用。以理言之。则表里精粗。无所阙。有以尽天下之善。极天下之实。此生知者之所以与日月合其明。鬼神合其吉凶者也。自此以下。则有明睿通达。即始而见终。原本而知末。譬则闻志学。而知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妙。闻可欲之善。而知圣而不可知之神。如鉴之在此。物之大小方圆。无不毕照。此所谓闻一知十者也。惟颜子之事可以当之矣。敏悟文章。引此而识彼。举偏而知对。譬则语出告反面。而知昏定晨省。语徐行后长。而知天显克恭。如以些子火光。照去推寻。不能周遍该贯。是所谓闻一知二者也。惟子贡之事。可以当之矣。且以夫子平日所论观之。则无所不悦者。即明睿所照。即始见终之谓也。告往知来。即推测而知。因此识彼之谓也。以此观之。则知十知二之异其等者。只由于识见高下。造诣浅深。而非道有二致而然者。可得而验矣。然颜子之知。守之也。非化之也。子贡之知。多学也。非一贯也。以其明睿之心。假之以年。以达乎一间。以其敏悟之资。自知二而至于知十。以达乎一贯。则其明道烛理之功。与日月之明。鬼神之知。无争其等矣。后人不达。乃企生知之资。为不可几及。轻困而知学而知。为不能有成。其亦异乎古人之学矣。

以能。问于不能说。[编辑]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天下之物。莫不有理。以虚灵之知。会必有之理。如举火而烛物。揽镜而照形。彻头彻尾。宜若无所不知。然历数天下古今。知者恒少。不知者恒多。其故何也。不过曰好问与不好问之分耳。人之有是生也。必有其身。有其身则有其道。大而三纲五常。细而一动一静。一语一默。千变万化。不可制穷。而但知觉之先后。气质之昏明。见解之敏钝不同。不同则天下之理。岂可人人而尽知之哉。圣人之心。光大明白。至公无私。动静忧乐。皆以天下而我不与焉。是以行之不足则问之。问之不足则筮之。至于一天之焘。四海之广。亿兆生灵。必得其心。然后行之。尧所以稽众舍己。舜所以好问用中。禹所以勿用不询。汤所以从谏弗咈。文王所以勉勉亹亹。日昃不食。周公所以三握三吐。皆为是故也。众人气质不纯。惑于所向。蔽于所背。偏侧而不平正。尖斜而不圆直。欹险而不坦夷。狭窄而不宽弘。暗昧而不明白。不畏天命而只循己私。不恤人言而只循己欲。虽古昔圣贒言语。忽之不暇。况问于人乎。我不乐问于人。人不乐告于我。则只以幽暗荆棘。认为当然之路。其不灭身者几希矣。乌乎其可也。然究其所以分。则只在公私理欲两端。而恢公去私。遏欲存理之方。以好问为主。然后自然意味平和。道理明白。脚踏实地。动有依据。无笼罩自欺之患矣。颜子以闻一知十之资。闻克己复礼之目。竭力从事。故不计自家之能。他人之不能而问焉。此其所以为克己复礼之要也欤。曰常人未免于耻问。而无以进其德者。奈何。曰其要只在卑己而尊人。恢公心而去私欲。苟能如是。则其好问之心。固已笃矣。而又加以缉续之工。则义理全体。罔不昭㫼。呈露于眼中。而所谓偏侧暗昧者。自将消磨泯灭不得以为吾之病而吾之德。不患于不富足矣。余故曰人不可以不善。善莫大于好问。人不可以为恶。恶莫长于耻问也。

耽谪颠末癸酉[编辑]

余释褐。往拜老先生于三浦江上。则教曰君明经登高科。变布韦为朝士。是便移其命矣。自此做至宰相。亦其例事。须读书勤业。以基异日需用可也。但被人诱胁。轻事论驳。切须慎之。又亲教常曰为人臣。当可言之地。有可言之事。而含嚅泯默。徒窃廪饩。可耻之甚也。惟此两训。𪸥在心曲。期欲一陈芹曝之忱。以效尺寸之诚。而非但学术空疏。难于比属。兼以斗禄是急。念不他及。去在丙寅夏。适递泮职。移拜持宪。伊时慈患危剧。汩没药饵。犹以为时事之变迁无常。献言之阶梯未易。则此会不可失也。遂以几条件切于时瘼者。叙次构䟽。方张缮写之际。见职已递。慈患到十分地头。竟于五月六日。遭罔极之变。而不得遂计矣戊辰八月服吉。其十月。适因事入京。留宿三夜。及其发还。借见朝报。则掌宪蒙点。近四十日不递。此盖政院。例以在外悬禀。而递与不递。无甚碍事而然者也。因以停行。待迫曛。就一知旧可与商量者。微示封章之意。则可不可间。无判决语。只曰今日事不胜其弊云。余拂而起曰。尊意可知也。其翌。因以封䟽之意。知委府属。即欲把笔属草。则意思枯孤。殆同无面之馎饦。摘拨凑合。不成头緖。是际。事知吏张起焕。排户直入曰。闻进赐主。有待令䟽纸之分付云。缘何事端而然乎。余应之曰。从当知之。其人曰。近来言路塞已久矣。时事则万不近理。意者有何两班封驳之举乎。余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是何事也。再三强之。余曰。将言某事某事。其人忽嘘唏失色。便同堕胆。已而言曰。进赐主非侍下乎。又无妻子乎。曰。吾有老亲及眷率矣。曰。然则何其轻易之甚也。独不念后患乎。曰。吾亦知之。尔不须虑也。其人遂默然告去。其翌平明。趁门钥封进。即初十日也。药房日次。兼御史复命。将相诸宰。同为入参。则十目所视。十口所传。不可卷缩。往来禀知。晩后始得启下。外虽不得已褒奖。内实有悒悒不快者矣。权锺禄文义朝官。自来稠中。颜面亲熟者也。对章攻击。溯及先师。而末终以无将不敬。亟请远窜。则不得已暂施刊削。曾未几日。特教陞资。是乃当路所谓苏张手段也。敢因援例之章。略附辨诬及难安之意。而批旨隆重。则尤有加焉。凡此盖由一时狂疾之所发。岂云有十分忠爱之心而然矣。而知旧之期待。则实不寻常矣。不意庚午六月。有承旨驲命索居单子。无可议及。妄以为陞资后。一肃恩命。似亦有据。遂卛意信前见一友人。问曰。吾意如许而来。须思量指导。归于无过之地是望。主人曰。令于今日。不必处义。且在乡辞免则已。既已上来。势当出脚。遂拜命。寻以见递。于是论者皆曰。自家之罪名至重。父师之厚诬未雪。而误了呈身。极其狼狈。自是以来。仰愧俯怍。殆同先瘳而后病。虽欲求其自新。不可得也。癸酉十月。自上罢关市之税。特以前命。更申召旨。即为望阙祗受讫。敢以忧愤之忱。藏头隐尾。作可恶语数三段落。附以亲病难进之状。倩崔而洪缮写。伴知县朴容珉牒报。呈于巡营矣。监司金在显以贒祖之孙。自甘后君之戒。不由喉司。关于不当禀处而还下送。则往来烦说之间。自不无朝著之喧传。大内之入闻矣。除拜多日。迄无动静之由。即为探入事。日三下教。则同僚及巡相。手脚忙乱。罔知所措。惟以引入此身于朝端为计。院属营卒。旁午道路。势急星火。在家酬应。有涉偃蹇。遂晋止中路。因使陪吏。先诣呈疏。第二日。承批褒借晋秩。出寻常万万。而一边触怒。则尚矣勿言。南北齐起。锋锐危险。兼以东西之趍。赴时论者。暗地纠合。磨牙切齿。期欲食肉而寝皮。安骥泳,许元轼弹章及公卿引嫌。儒生卷堂。相继纷纭矣。时鼎弟。自大谷承答而还。柳圣存亦来会。方与商确可否。为辞免之章。兼陈前䟽未尽之怀。写役垂毕。弘庵子告以事机曰。不从吾言。𥚁将不测。怵之无馀力。因念如是。则非徒始计之不然。𥚁端之发。实基于初䟽之轻率。不必以再次之过激而有所添益也。遂以其本上之果然。物议沸腾。三相请对。台阁齐发。期欲置辟。絷之以缧绁。威之以捕厅禁府而极矣。南间屋制。四壁无堗。惟向北一隅。悬数尺板门。门外悬摇铃十馀介。引之。使相薄而成声。勿使外言入耳。罪人防守。著以大枷。桎手械足。骑兵乡军二人。自卫将所。差来立番。支供。则缮工礼宾。自外进排。惟刑房书吏一人。往往出入交语。初更量。面不知如书吏样人。密持一封书纳曰。此是中宫殿掌务尹某书角。须得答简。然后可有入内周旋之道云。余曰。吾于其人。曾是素昧。且是地也。何等谨严。而敢与外人通问哉。其人以坼书见之后。可知云云。强之。因为开见。则乃数行谚札。其一谓皇庙处分。出自东朝。须置而勿论。其二谓孝纯等三贼。罪关宗社。不可不详细胪陈。其三谓民病国忧。未有甚于此时。须极言竭论云云。再三思量。极其荒唐。因以其纸还给曰。无他可言。特以示意谨悉之意传之可也。已而就鞫。平问一次。即为还囚。其翌撤鞫。十一月十二日黄昏。自南间而西间。西间而出门。盖是时。围置传教判下有日。而大官则争以去就。金吾,三司。声讨方严。迄无了期。是日上御坐阁门。以配所草记。即刻书入之意。天威震叠。则判,亚堂。皆丧魄。不省头緖。惟知义禁朴珪寿。扬言于众曰。吾辈祸福。固可虑也。累度王命。一向防塞。岂非罪乎。遂独断书呈云。因卧市室假眠。权秉殷都正又曦孙,李纯翼元履氏子秉烛来别。平明出南门。歇泊以待。金吾监押弘庵子来。赆以千贝。纵言及曰。君虽读书未熟。鬼神出后。是何等文法也。今日事。此其为祟之最者也。余未敢索言。只云如何立语。始为称当。则谓以死者。或神主等字。递换无妨也。余曰。然则反不如仍旧之为愈也。遂相与一笑而别。尹承旨致贒及尹周伯,徐汝赉兄弟。香山柳圣方,花山李君一。皆来见。是时。朝廷士大夫。皆锁门缩息。观望动静。只闾巷匹愚。无端奔波。有同得意。而当路之愠。则虽斩我作千段。未足为快矣。至有密要于耳者曰。前程骇机。不无其虑。须十分戒严云。余心窃以为昔刘元城之贬梅州也。章惇阴令杀陈衍。使者过梅。胁使自裁。使者不忍而止。惇又擢土豪。为转运判官。使杀之。判官承意疾驰。未至梅三十里。呕血而死。元城获免。今日之行。虽无元城之忠信。死生在天。必无其理。而屈于众论。亦不敢显然壮谈。人定时。金吾一行。来促发程。遂渡铜雀津。逾南泰岭。至果川邑底。则鸡既鸣矣。一行之随后者。为风雪泥泞所逼。举无人色。遂讨一室。煖酒御寒。暂为假寐。因以行具之未备。稽留一日。李宣传恒权丙权兄弟。方以葬事。向牙山。苏先达正逵。方自益山上来。并皆要见。因以迎话。申时后。舍伯祚儿与诸宗。始兴安士圣。皆来会。经宵叙情。从弟及圣存。方在囚禁。未得相别。可恨。行至水原。判官郑光始。馈点心。至天安。郡守李恒信。馈朝饭。柳老人官五。致三两钱十贴药。至泰仁。县监赵重植馈点心。至井邑。县监张福远。再三遣吏存讯。至长城。府使郑善始。故相晩锡氏孙。馈两日朝夕。至罗州。牧使宋寅玉。馈朝夕。营将李德纯。同乡知旧也。以路费恳焉。则赆五十缗。至灵岩德津店。同宗景文来待。亦以三两见助。至郡。主倅具然植。供朝夕。士人朴鲁相。一郡望士也。被衰来见。暂尔叙话。自此至康津及梨津。皆官供。都事。以候风之意。发送状启。遂裁付家书。留二日。始得一叶船橹行七十里。泊所安岛。夕食后。因惫就席。已而篙师报有风可发。闻鸡鸣登船。及至半洋。水疾大作。精神有馀。而五脏翻覆。四体不收。漫不知何事。至朝天浦。日方巳时量。抬眼晒阳。少为止息。试以望焉。则汉挐一枝。横遮南方。三面大海。浑无涯际。真异界也。忽记。是年夏。频梦至大江险滩。石角崭岩。人户零星。平生所不到处。徜徉而归者。非止一再。心常怪之矣。今其所见。恰如梦中境也。岂其前定之感。亦或有副于冦莱公渡海只十里。过山应万重之句欤。下止镇舍经夜。朝饭后。进至城内尹奎焕家。金吾与本官。监临围篱。锁之以金。腊月五日也。万念都消。势将安之。若命焉。盖自始发之日。天日清明。都事与府属。皆善边人。到底顾护。二千水陆。十分利涉而无颠沛。苟究其由。则主上之恩。朝廷之赐也。第是记也。先之以师教者。以见先生抱道不试。而开牖后进。一念如丹。不以远近亲疏。而异其接应。不以利害𥚁福而变其教导。迨余挟书之初也。不知其不肖。猥烦勤恤。首以石潭先生要诀等书教之。而于立志一章。尤三致意焉。又手书洛敬闽直四大字以授之。及其才质鲁下。进益无望。则往往以心不大。志不立。思不通警之。而忧形于色。称以干禄中途一变。有同弁髦。则引退溪明经出身之事。无劝止之教。而以做僧不成。做俗不成。患焉。通籍仕路。浮沉取容。则以爱君如父。视民如子。及士大夫之辞受出处。有关风俗之盛衰戒焉。此其勤勤恳恳。期使保其天性。免为小人底苦心至意。不啻若救焚拯溺之急矣。而因循荏苒。徒增愆尤。将无以借手见先生于地下也。次之以亲教者。以见老亲自省事以后。流寓四方。南至于四郡。东至于杨根。又西至于龙津。又北至于先墓下。间又兼之以饥馑疠疫。前后二十年来。其备经艰险。吃紧风霜。为何如。而教子一心矻矻不已。其在四郡。亲为赍粮求师于数十里外。使伯兄就学焉。及其为师者。贫病无托。愿与同其去就。则遂引而置于隔壁之室。而病且死因亲其葬埋焉。孤孀之无归者。贳牛而骑之。亲牵属于其本族。其居杨根。闻华西李先生。讲程朱之学。遂令不肖。往而受业。至其迫于禄仕。出没尘臼。则极以遭逢贒师。未有成就为深恨。虽寻常纷汩中。或见对案看字。喜动颜色。而不然则悒悒有不乐者焉。至其妄干时政。挑发𥚁机。死生在即。而自始至终。未见有戚戚之容。书札往来。绝不以儿女子情。示其疚怀之端。而眷眷以读书修行为勉。此其至诚一心。导以义方。为何如。而不肖无状。浪过半生。无以承述其万一也。朋友劝惩备陈无遗者。有以见以德之爱。姑息之仁。判然如黄鹄壤虫之不相侔矣。而由此则天理明而四维张。由彼则人欲肆而九法斁。极知切磋讲习之一日不可缓。而离群索居之为可闷也。𥚁端首尾。详细开陈者。有以见君道下济。臣道上行。然后天地交泰。上下和同。是以地上而天下则为泰。天上而地下则为否。未有两相睽乖而能无事者也。然则今日之行。晩之又晩。而徒贻圣上闷劳之为可念也。一饭之恩一钱之馈。亦为收录者。以见地形有远迩。人心无古今。独愧夫彼之所望有馀而我之所存蔑如也。君父之呴嚅。师友之教督。士民之眷待。如许其挚。而毕竟所就。止一荐棘。可怪也。

书赠河兼洙智镐○庚寅[编辑]

走尝有味于孟子尚志之训。以为士而无志。不可谓士。志而不正。不可谓志。志且正矣。殆其庶几乎。夫衣裳冠带。而混混然自以为士者。十人而十也。愚者。局于固滞。智者。荡于多歧。而有志者鲜矣。诵经传。道古昔。硁硁然自以为志者。十人而二三也。卑者。溺于词章。高者。悦于功利。而不诡于正者。尤鲜矣。无怪乎习尚日坏。彜伦剥食。而泰西欧巴之教。充塞宇宙也。于是而能毅然自立。不计自家利病。傍人唾骂。远游博观。察于众中。而欲正其趍向门路者。殆愿一见之而未得矣。河君兼洙甫。以晋阳世家。生长温饱。未曾作门外一步。乃今日西游沃川。见渊斋翁。北至白云。访重庵子。以其所闻緖馀。将归与乡士共之。盖词章功利。非其素志。正欲以一个身心。归宿于伦理礼法之中。而不随众胥溺也。是则可谓志且正者。而绝非流俗所可仿佛。然苟无操存诚敬。以立其体。学聚问辨。以达其用。则吾所谓志者。适足为弄假文具。而无以得力于进德修业之地矣。此圣人所以既曰尚志。又必以居仁由义。为大人之事者也。愿君勉之。

书赠崔汝琬[编辑]

栗谷先生。屏居石潭。著要诀一书。课率初学。于是。国中士大夫。以洎闾巷匹庶。殆家传户诵。视以为文公小学。而未尝一日不讲且明焉。及其西氛充盈。汩陈五常。而数千年孔孟礼义。沦于荆榛。则绝不闻以此个文字。为师弟间教学基本者。久矣。崔生汝琬。奋起𤱶畒。谓与我同一根源。视千里如门庭。访及穷庐。此其风力。已出人一等。又见其行槖中。赍击蒙书手誊者一本。虽逆旅造次间。口诵心念。少不间断。浸淫烂熟。如诵己言。而嗜之若膏粱。珍之如拱璧。噫。是诚何心。无乃天地穷阴一线阳脉。随处发现者耶。李先生开导后学底苦心血恳。可谓不坠于地矣。凡今屈首犬羊。服习异教。自谓得海上单方者。亦可以愧死万万矣乎。虽然。吾之方寸。苟不有主宰准的立定坚牢。则鲜不为流俗牵引。世纷挠夺。而日用云为。顿无下乎处。此立志一章。为全编头脑。而次之以许多节目者然也。愿生。慎无以门地寒微。世俗毁誉。小沮今日之志。而又能寻思力行。不止为行墨口耳间工程。则其于操心饬躬。处世接物之地。岂不坦然有馀裕乎。勉之勉之。

记裵氏先迹壬辰[编辑]

希庵,芝峯之与金忠简先生权。名位隐现。虽有不同。若言其道。则所谓天之经。地之义。民之秉彜。不可以一时威武气势。有所移动磨灭者也。当其时也。忠简公之危言大节。磊落光明。不可尚尔。而论其地。世臣巨室。尝从大夫之后者也。不忍宗国之祸。置身于利害𥚁福之外。固分内也。职责也。至若二公于忠简。非其戚也。非其旧也。群㐫辈四面物色。又耳目之所击也。乃始终输服于众所慑惮。不敢向迩之际。而与同屈伸。少无怨悔。政南轩氏所谓无所为而为者也。夫孔子大圣也。弟子之从先生常事耳。然且有感而发从我之叹。则𥚁患不避。圣人尚难之。而况于天显民彜。晦明存亡之所关。而不失其从违向背之本情者。非性于仁而能之乎。其得纪实于忠简傍下子孙。始显数百年未著之蕴者。亦天意也。传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二公有焉。希庵旁孙奎缮镒圭。惧其久而泯也。将镂板于其墓斋。以载其事实。呜呼。感古好善之风。尚未替也。遂述其大义。以示来者云。

书赠廉敬儒在业[编辑]

窃谓民生于天。性无不善。而气禀之拘。物欲之蔽。亦与生俱生。不可如何。于是乎有精一克复之训。皆所以去恶而从善。诎人欲而崇天理也。然善恶也理欲也。非以外铄我也。只于一心体上发用。有二路子。一彼一此。一左一右之际。实吉㐫善恶治乱安危之所关也。圣人亦自兢兢。况其下者乎。大凡君子之所病于己者有三。认善为恶。认恶为善。意见之病也。知善不能从。知恶不能违。志气之病也。耻其不能从也。从而为之辞曰彼非善也。耻其不能违也。从而为之辞曰彼非恶也。心术之病也。三者之中。难治者心术。故有心学之说。此于敬儒。固已见之昭陵。而切偲之义。不嫌重复。猥有云云。以塞询荛之盛意。

尹相濂字说癸巳[编辑]

尹生相濂。年渐长成。其大人亨三。命余商定其加冠时所以为表德者。余对曰冠者。成人之道也。将责以成人之道。而可不重其义欤。名既以濂。字曰而极。何如。盖闻濂溪周先生。生于秦焚汉伪之后。祖述孔夫子易有太极之训。而建图属书。上接洙泗之统。下启洛闽之学。其汛扫风雨。再造区宇之功。历选古今。未有尚焉者也。夫太极者。只一个生生之道也。以其至极无以复加而谓之极。非道外复有所谓太极也。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而为性。张之为三纲。纪之为五常。以至日用动静行止语默。莫非此道之流行。学者苟能得于心而行于身。则内外精粗。固不容有毫忽间断。而其所以修己治人。垂世立教者。亦非假借安排而为之也。及王降而霸。霸降而夷狄至则此学不讲。此道遂息。而有人之形者。骎骎然化为禽兽矣。化为禽兽之效。则六合之内。其势将鱼肉矣。不亦惨乎。于斯时也。而极所受者。殆夫子之训。而亦周先生平日讲明之道也。其冠也。父兄定名以尊之。老夫字而祝之。使顾名思义。早寤晨兴。有以跂及万一者。其责任重矣。然亦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幸勿疑于心。中行独复。勿负帝降之衷也哉。

书赠二曺君锡一,悳承○丁酉[编辑]

余不省事。侍华西先生于蘗溪之上。见其每日晨起。诵中庸。或行宫便殿。奏箚大学或问格致条。以至六十七十如一日。写字甚敬。虽铅椠草稿。朋友小札。必凝思定虑。如临大事。一点一画。莫或放过。尝曰工夫不进则退。人心不竖则倒。又曰。积而不发者。未之有也。此政吃紧得力中流出来说话。非一时偶尔模仿因袭而取之也。此余及见先辈欲学未能之一端。语虽浅近。不害为涯角相慰之一助也。

书赠李升彦锺旭[编辑]

人伦之人字。正对禽兽字。说人所以为人。正在与禽兽异处。今人说话。只是与禽兽同处。须就其不同处。理会其异于禽兽者。是什么物事。常常存察。而使勿失去了。是所谓人之伦也。是所谓人之性也。若只以知觉运动。知寒暖。识饥饱。恶死好生。趍利避害等事。为为人底性分职业而已。不复知有五伦,五性,天叙,天秩之为当讲而明之。守而行之。则几何不襟裾而马牛也哉。此政今日之所当著眼处也。勿以为已见之昭陵而忽之也。

书赠文成汝炳斗[编辑]

丈夫落地。桑弧蓬矢。以射天地四方。盖其志也。然禀质情欲。拘蔽于前。风气习俗。牵引于后。举世滔滔。一往不返。则士之有志者鲜矣。既志矣。又能审于向背不错路头者。盖亦难矣。夫一念之差。圣狂自别。跬步之枉。胡越殊歧。可不惧欤。今君妙年英发。视千里如户庭。其志不贴贴矣。善诗善笔。才思方茁。一切向外走作。绝不入心。其事不泛泛矣。是于万里初程。寻常过从。所宜审择。顾乃不然。而误及于七旬无闻之一个野翁。不已左乎。盖闻道不可须臾离。学不可一日废。然道无形象。何处下手。古训千万。又何从入。夫以千万人不同之心。听其各自思量。各自准拟。无一定䂓矩。则所谓道所谓学者。几何其不为夷狄禽兽之归。而免得猖狂自恣之弊乎。夫礼也者。天理之绳墨。人事之矩范也。故赞易大事也。而大壮之象。揭之以非礼不履。告君大节也。而哀公之问。首之以非礼不动。圣人之微意可见矣。无志则已。若果有之。依归准的。舍圣人。奚以哉。愿君勿以迂远而忽之。仆老矣。无以助下风也。

书赆吴允克膺勉[编辑]

走至愚极陋无所短长。顾秉彜好德。自谓不异古人。亲胜已资警益欲收补于桑楡之万一者。心非不切。而同门前辈。凋伤殆尽。只影踽踽。窃不胜我生靡乐之叹矣。及闻海西佥君子。俱以省翁脚下。大有发挥。令闻广誉。洋溢远近。则未始不敛衽而敬。引领而望。诵风雨之诗。歌蒹葭之章。而恨不得追随涵泳于樽俎懿文之地也。吴君允克。不卑鄙余。十舍炎程。不惮相从。有若见处以礼先一饭求助乞言之为者。惶愧瑟缩。殆背汗而面赪也。然当玆大乱。呜呼曷归。政将恐将惧。维予与汝之日也。倘一息尚存。相与同心戮力。不怨不尤。下学上达。深绎孔圣之训辞。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实遵孟氏之涂辙。则岂不足以超脱洪流。而异日。得以借手见先王先圣于地下乎。此则不能无望于清修介洁岁寒一遇之如允克者。而亦垂死浅陋之兢兢处也。幸毋曰老耄而置之。还以教我也。

文载煕字说[编辑]

敬于。文君载煕字。以其亲所尝命也。故托余为之说。盖戚然乎先君之思。而有请事斯语之愿。呜呼。是贒乎哉。孝者。色不忘乎目。声不绝乎耳。心志嗜欲。不忘乎心。夫欲其子为善人君子。此天下为人亲者之所大欲也。仁人孝子。能不忘是心。则必知所以敬其身矣。文王大圣也。诗人赞德。竭无馀辞。而不过曰缉煕敬止而已。子之先君。特取此以名子。其志可谓深。而其欲可谓大矣。今子于风树永感之后。犹不忘先训顾名思义。欲有以追承其志。欲此又天下为人子之所大愿。而独于吾子见之者也。虽然。人之患。在求名而不求实。子能真个立此心坚此志。一味向道。慥慥靡懈。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息。如文王之为。则程子所谓主一无适。整齐严肃。谢氏所谓常惺惺。尹氏所谓其心收敛。朱子所谓一心之主宰者。皆为我用而自当。至于光明敬止之域矣。若徒事泛泛。只为口耳之资而已。则今日余言之轻重。固不足论。必将有以忝先训而堕孝思者矣。吾子其勉之。

书赠朴舜明孝植[编辑]

朴君舜明。访至青城病庐。信宿叙款。临行。求有一言。夫赠人以言。仁者事也。余何敢。念昔寒暄堂金先生。年高德宿。而犹自称以小学童子。清阴金文正公。其学专主于敬。平生以小学律身。盖古人之克勤细行。操而存之日益固。扩而充之日益远者有如此。故其树立成就之盛大磊落。后世莫能及也。要诀一书。虽甚简约。近而立心饬躬。外而接物处世。完全该备。即一小学之副本也。儒门传授。稍辨向背者。未有不以此书。为作人根基。然实见得之工程。殆亦鲜焉。故例以为浅近小子之学。而不致力者滔滔也。今君晩而好学。读其书甚熟。如诵己言。又将继之以小学。而为通同讲习。服膺践履之计。噫。石潭夫子。开发后学之苦心。可谓不坠于地。而亦使二金先生而在者。岂不莞尔而笑乎。且夫性本在我。初无古今贒愚之别。道不高远。近在日用事物之间。圣贒言语。不过欲使人因我固有之性。顺事物当然之则。而磨炼其条例节目而已。无它玄妙不测艰险难致之端。只在一心存亡操舍之如何。又何庸问人为哉。惟因其书而求其义。明其义而试诸行。勿忘勿助。积累不已。则庶几有得力之地矣。幸勿以老耄而弃之。还以见教也。

书赆安理卿基燮○戊戌[编辑]

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夫岂无理。圣人言之。一日所为之事。一年所行之事。仔细点检。则皆无益于人者也。惟读书则不然。一字有一字之益。一句有一句之益。对他人千百说话。不如得听古圣贒人一转语。何也。彼则有害。而此则有益也。一闻之尚然。况二闻三闻。以至千闻万闻。无时不闻乎。久将与之一矣。今君上有贒父兄。下有佳子孙。父子祖孙。合力读之。庶其有无限好消息矣。此实目前无等师友。又安用问人为哉。

书赠李昌辂殷相[编辑]

赠言。仁者事也。其于力不及。何。圣谟贒训。布在方册。惟当拈出一言。以相劝勉。人之一身。视听言动外。无馀事焉。程子四箴。发明亲切。即今便可下手。愿以此相赆。心。二气之帅。万化之原也。苟不审于道器上下公私大小之别。而任其气禀情欲之放逸。则所谓叙秩命讨之显。仁义忠孝之实。自不觉背驰弁髦。而沦入于西洋昏垫之中也。岂不可怕。愿以此为诫。

书赠金德文纯默[编辑]

种树者。先培其根本。筑室者。先固其基址。凡事皆然。况于君子之道乎。盖人有是身则必有是心。有是心则亦有公私善恶之别。操舍存亡。其间毫厘。而一身上是非得失。家国天下之兴废治乱。皆由是判焉。可不惧哉。小学一书。乃存养心性之基本。日用常行之路程。徇之而上。有无限好事。反之而下。有无限不好事。不可以浅近小子之学而忽之也。吾子勉旃。

小玉说。寄魏启温大人。[编辑]

玉亦地产之一。而无情意没施为底物事。乃味于诗。记于礼。杂出传注百家。无贵贱贤愚。皆爱好重宝。历数千年不倦者。以其为质也明而洁之。色也温而栗。有似乎君子之德也。然若因其天质而无雕琢磨砻之工。恃厥本美而弃淤泥草莽之间。则玉非其玉。而人反贱之矣。盖民生于天。无不善者。气牿而昏。欲牵而荡。则满腔子只尘土草木淫秽氛浊。而非复心之本体矣。圣人未始不兢兢也。于是乎有学聚问辨精一克复之许多阶级。譬如攻玉者。琢之又琢。磨之又磨。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然后查滓便浑化。见于言论事业者。磊落光明。而无纤芥之间然矣。吾于是知主翁取义。别有事在。而非以山名之偶尔者审矣。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言其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姑书此。以示翁之胤启温甫。

书赠柳春伯寅奭○己亥[编辑]

粤自先王之御世也。重名义。厉廉耻。以养一国之士。而又必有㫌招之典。爵禄之御。以待其秀而选者。士有称于是也。则虽海隅僻壤。草莽圭荜之微。一日拔擢。进而班诸卿士大夫之列。而无怍色贬容焉。是以。士皆感奋。乐于自治。忧学之不修而不忧上之遐逖我也。忧业之不精。而不忧上之遗弃我也。及其焚坑作而名义堕地。禽兽至而利欲滔天。先王礼乐荡无馀存。而顽钝无耻之辈。方且外挟强冦。内胁君父。张皇民上。莫与谁何。则日用不知之民下必有甚之。善于何观感而为兴起之地乎。柳君春伯。奋起南服。以古人之道为己任。既从师三山之中。闻芦沙先生緖言。溯及于洛闽。又北游畿甸。展坟墓。悦亲戚。西至善竹桥。哭郑文忠血痕。阅一朔而归。盖其游览山水。阅历人物。以叙其壹郁慷慨之情者。亦志士仁人之所不能自已也。噫。生斯世值斯日。不为风气习俗所劝沮移动。而俛焉以德行道艺从事者。抑有几人。除非茂实卓志超乎其伦。断不可能焉。惜乎。病颓无闻。孤负询荛之盛意也。惟吾子视为前车。益加勉旃。则善恶皆吾师。未必不为他山之一助也。

以堂说赠郑学元经源[编辑]

郑友学元。远自湖南之咸平。过余青城之北。三宿致款。临行。要为一言以为别后相思之资。余尝闻于先生长者之言。以为天地万物。虽至大至重。比之道理。则小且轻。学者立志。须见得此重彼轻。此大彼小。不令轻胜重小掩大。常不失此心。方是得力处。才见些紧歇缓急。便轻者常重。小者常大。没奈何打过。愚尝朝夕耳熟。未始不先入为主。而行之不力。老且无闻。究其所由。缘于无一个做主者存。而徒凭口耳之过也。做主者谁欤。在天地则主宰谓之帝。在万物主宰谓之神。在人主宰谓之心。其实一太极也。孔子曰。干以易知。坤以简能。夫易简。乾坤之德也。以易知以简能者。非帝而何哉。六十四卦大象。必著君子以三字。而明用易之妙。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厚德载物。夫健顺。即天地之德也。以之而自强不息。以之而厚德载物者。非心而何哉。此则人之心。为以字之主。而非以则无以著心字之妙也。以之义。其大矣哉。愿吾友。裁择而教之也。

书赆全孟应济万[编辑]

天地间万事。一个诚而已。今人以的然好意思做学问。到得稍用力后。便生厌怠意。不肯切实下工。究竟成就。半上落下。反不如业他技做家计之为者。故曰五糓之不熟。不如稊稗之有秋。须大其志。笃其工。凡世间义利撞着处。须一剑两段。不以贫贱而移其志。不以富贵而易其操。不以有利而劝。不以无名而沮。方能有所成就。君其勉旃。

书赆金中一澈元[编辑]

人不亲师就友。以矫偏补不逮。而曰修身者殆。而故中庸九经。尊贤居修身之次。金君澈元。奋起岭北。视千里如门庭。从师远溪之上。得闻道要。庶几尊贒以修身者。然学而不知其路脉界经。则泛而无成。小学节目。爱亲为第一句。大学䂓模。立志为初头事。苟使学者。举足出言。无忘爱亲之心。则诵诗读书以往。不及人。不为忧矣。舜何予何。先有一定之志。则格物穷理以往。无所为而不成矣。之二事在我而不在人。噫。天之降才。岂啬今而豊古哉。

抱川乡约誓告文[编辑]

一。凡同约之人。勿以备员期会为事。须反省力行。吾所以修于身者。有未至欤。所以行于家者。有未及欤。责人或已详而反躬有未笃欤。一以敦本务实忠信不欺。为主本。

一。窃以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人类之所以为人类。而纲纪天下万古者。有三统。曰君统也。师统也。父统也。君统以法传。师统以道传。父统以体传。人之一身。非父不生。而求其统。则自吾父吾祖。至十世百世。皆以体传而生我者也。非师不教。而求其统。则自父师祖师。至先师先圣。皆以道传而教我者也。非君不治。而求其统。则自吾君先君。至五帝三王。皆以法传而治我者也。人皆有三统。有三统而得为人。此三统。所以纲纪万古天下人类。而以言乎天下。则天下之所同尊也。以言乎人人。则人人之所各尊也。此个道理。夫子传之孟子。孟子传之程朱。程朱传之我东诸先正。天不变。道亦不变。顺之则为主边人国边人。而死犹荣焉。违之则为夷狄为禽兽。而生不如死之久矣。凡同约者。不可不先知此义。

一。我东自本朝开国。世讲殷师洪范之道。而蔚然为礼义之邦。盖其列圣王群先正。苦心极力。扶持成立。如彼其难。则其为臣民为子孙者。所宜夙夜惕厉。深戒其覆坠也。不幸天𥚁斯民。宗国之事。至于今日。是则主和诸臣之罪。所以上通于天。不足以赎者。政以始则倡邪谋以误国。中则挟虏势以要君。使天理不明。人心不正。而末流之弊。竟至缔结世雠之狡夷。弑我一国之母后。辱我至尊之君上。驱我先王之赤子而禽兽焉。污我先王之制作而粪壤焉。噫。诚天地剖判后创有之大变也。君子之立心行己。当如之何。帝王之统。不可不尊。国母之雠。不可不复。先王之法服。不可改也。父母之遗体。不可毁也。形格势禁。虽未能提戈廓清。苟人人而讲是义。家家而讲是义。使知君臣父子华夷人兽之辨。则斯不亦孟子所谓圣人之徒者乎。凡我同约之人。盍相勉旃。

一。人有恒言。剃发洋服。非朝即夕。其如上之所好何。此则大不然。人君受天命。布天职于庶官。庶官一受其职。则思守其职。而不复苟徇其君之私情。故执法之官。执天子之父。而天子不得以禁之。持戟之士。闻将军之令。而不闻天子之诏。秉史笔之臣。伸百世之公议。而不掩君父之恶。夫士未尝有所受于公朝。其所履即天位也。其所修即天职也。盖任纲常之大柄。守圣贒之门庭。一代风气之所由定。万世议论之所以行也。其职不亦重乎。国君有谬政。宰相不能正。谏官不能救。则士得以从违而见正于下。以定一世之耳目。士者。国人之望也。故其不苟徇者。非轻君也。乃所以开向善之路也。其畏威而苟徇者。非尊君也。乃所以彰君之恶。而使之得罪于万世也。其义如此。士当守其义而已。苟或义不得伸。则宁以身殉道。虽以万乘之尊。其身可戮。其志不可夺。此又今日处变之一大权也。

一。自玆以往。以德相劝。以礼成俗。君子爱人。小人易使。上可以裨风化。下可以字四民。先生没而可祭于社。小子兴而可宾于王。则斯不负立约之初意矣。若或始勤终怠。文与实歧。乡风无丕变之美。约法为告朔之物。则岂非斯乡之一大耻乎。宜为省念。

书赠金秀才商绮辛丑[编辑]

圣贤教人之法。善恶之可效可戒者。如今都写在册子上。只是死法了。册子上死法。与我肠肚。如何相合。与面前事变。如何相涉。若不精思熟读。只是口会读。心不会省。何益于我。故读书。务在切己思量。

赵泳善字说[编辑]

丈夫之冠也。父兄改幼名。宾命辞以字之。所以责成人之道也。赵君泳善。名而未及字。致烦于余。余谓善必有庆。字云而庆。其庶几乎。因为之说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欲其善名之来欤。则莫如为善之强。欲其恶名之避欤。则莫如绝恶之严。故居伯夷之室。食伯夷之粟。行伯夷之行。伯夷之名。不求而自至矣。居盗跖之室。食盗跖之粟。行盗跖之行。盗跖之名。不求而自至矣。盖善。恶乎在。德义之公也。恶。恶乎根。形气之私也。二者同出于方寸之间。而迭为消长胜负。则于是乎有公私是非治乱得失之分。而圣狂贤愚。以之判焉。可不惧哉。苟能审其几。慎其路。使日用动静。知其如是为善。而不能不为。知其如是为恶而不能不去。择之精守之固。则心之德全而事之理得矣。功之施博而物之性顺矣。可致之祥必至之庆。将有不期然而然者。吾夫子积善馀庆之训。不其信矣乎。

蒙泉说与郑德润昌奎[编辑]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夫泉之始出。其端甚微。而能成天地之巨物。以其源源接续。而无一日之息也。人之于学也亦然。请以蒙泉。揭额。

书樵隐许翊震书室壬寅[编辑]

余自方丈归。客于晩友樵隐翁家塾。翁老而嗜学。孜孜不倦。因书晦庵先生奉同张南轩城南二十咏之书楼诗。藏书楼上头。读书楼下屋。怀哉千载心。俯仰数椽足之句。以塞翁请铭书室颜之意。此足为山中故事云。

书梁大集在成书室[编辑]

西洋。一禽兽也。凡其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序及礼乐文物节烈衣冠之盛。视之不啻背之于芒。眼之于钉。思必有以污蔑之。乃乘其衰弱。瞰其纵欲。肆然而号于人曰。何不毁尔之黻冕珪璋。混尔之男女上下。而为我之简便。为人者亦自恶其拘。而艶彼之放。始趑趄而却顾。卒烂熳而同归。豢之以豕则割势而不敢怒。畜之以牛则穿鼻而以为常。以至弑后剃发之变。轰天殷地。而曾不为怪。性既易矣。习既成矣。几何不率天下而兽之也。梁君在成。居华山之下。扁其堂曰华庵。盖伤小华典则。荡然扫空。一部春秋。无地可读。而寓诸蓬荜之中。为念玆在玆之计也。噫。其志甚悲。可谓难诬之人心。遂犯触时禁而书之如右。

重庵集刊所通告同志文癸卯[编辑]

呜呼。今世之人。尚知有我重庵先生耶。重庵先生。当道术分裂。人类沦灭之时。明理学则张气力而不顾讥詈之兴。扶纲常则舍性命而不顾岭海之厄。所谓救得一半分虽灭死万万无悔者。真先生之心也。但先生穷困七十馀年。虽利泽之未见及于当时。而其淑人心扶世道。百世之下。必有知其功者。此固为斯世俟之。不当为先生戚也。然先生之道。譬如日星。凡天下之有目者。皆能见之。有耳者皆能闻之。见闻之所及。亦必有能信之者。则虽今世之人。亦未尝无知先生者。苟有知先生者。凡先生之后事。皆可与告于今世之人矣。先生后事。莫急于刊行遗书。而先生旧宅之为他人居。亦岂非涑水翁所谓吾辈之蒙耻者耶。盖先生立言垂训。其书满家。莫非出于博济斯民之赤心。固无所拣择。而刊行之难。十取其一。犹不下数十馀𢎥。至于旧宅。则先生自少流离于加,抱,杨,春之间。晩又移居于洞阴之云潭。所谓居然台者。乃先生所自筑而命名者。而实先生易箦之地也。衡茅泉石。久为过者之咨伤。而本孙春善。无力以还退。今幸其门人洪君锺善。大发诚心。谋所以合众力而成。是二事者。因锦溪李根元,恒窝柳重岳两友之书询。及于益铉。噫。此世何世。人心之陷溺。世道之污下。视先生易箦时。又万不及焉。而先生则无处得来矣。惟有与同心者。读先生之书。求先生之心。以图免于狄兽之归而已。然则先生遗集之刊行与否。实斯文轻重之攸关也。岂可不汲汲乎哉。然为此事者。举皆吾辈穷寒之人。顾何能易为力。然天下之事。未始不由穷寒者做得。亦诚而已矣。况先生之道。虽见屈于当时。而固将大伸于后世。则是役也未必不为之兆。而诚之所到。无事不成。穷与不穷。盖不足言也。呜呼。益铉亦老矣。而吾党之散落如晨星者。既无可合之势。此事之不可不急又如右。故玆叙先生文字之关世轻重者。以告于世之知先生者。与共勉焉。

书赆李复三圭容[编辑]

道体无休息。人心有间断。天人于是乎判。圣凡于是乎分。是故。君子勉勉仡仡。务在日新。

书赠金氏佥少年金荣凤,金锺基,金俊基,金德基,金洪基。[编辑]

沧海之大。源于涓流。万里之远。始自跬步。君子之道。先其近者小者而后。及其远者大者。同一理也。自今日为始。只从石潭要诀,晦翁小学上。晨夕用工。无些间断。则乃易所谓不远复者。诸君其勉矣哉。

书赠高致范济万[编辑]

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是圣人自道之辞也。凡人莫不知飮食衣服之不可斯须去身。而至于读书一事。便若寻常。吁可怪也。夫学者之于书。苟得其亲切意味。如刍豢之悦口。见之不容不嚼。嚼之不容不甘。则自然不容不饱。亦自然不容不肥。则何厌弃之足忧哉。然无飮食衣服。而饥且寒者。愚夫所知。无义理而幸而免者。非知者不能知。又飮食衣服之味。一吃著可知。而读书之味。非积久不能生。又非如脍炙粱肉之真有臭味之可悦也。人之患。常在乎不能味无味之味。得其真腴之味。而一切世味之酸醎辛苦。又从而摇夺之矣。虽使圣人在傍。谓之何哉。

书赠文庆春思澈[编辑]

文君庆春。有四方之志。曾以其大人。命从余薇山之下。三馀。将小学书。反复循环。如诵己言。尊之若天球河图。嗜之如菽粟刍豢。盖经史涉猎。昔非不足。而反身得力。莫如是书之切也。噫。是书也。事若近少。而理实远大。以之为己。则身修而道立。以之御家。则家正而伦明。以之为国。则政清而民和。以之事亲曰孝。以之事君曰忠。无所处而不当。无所往而不通。晦翁所云非我言耄。惟圣之谟者。政谓此也。君其勉矣哉。又见君必昧爽而起。冠巾问我病室。退即孜孜。夜分而寝。出而于其外人者如是。则其入而于其父兄者。可推而知也。苟非法家擩染。又焉能不待勉强而终始如一日也。甚可敬也。自玆以往。惟勿忘勿助。朝焉夕焉而有常。今日明日而不懈。期于死而后已。则古人所云颜孟之事。我亦可学者。真不我欺矣。勉之勉之。

书赠车煕淑祥炫[编辑]

前谏议大夫车君光炫。蚤登嵬科。羽仪朝端。尽忠补过。乃其素志。而运值商商。屈伸低仰。有不可如意焉。则辄休官家居。侣鱼友鹿。若将终身。旋命其弟。从余于宽闲之境。寂寞之滨。使之读小学书。为安身立命之计。其志甚勤。而其事甚壮。因窃念三代教法。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之人字。政对禽兽字说。人所以为人。正在与禽兽异处。圣人就其间发挥。出与禽兽不同处说了。教人理会其不同于禽兽者。是果什么物事。常常存察而使勿失去了。是所谓人之伦也。是所谓人之性也。小学一书。节目甚多。而不过是明伦存性之书也。一日不讲。则中国而夷狄。人类而入于禽兽。乃反复手之间也。谏议君之为。盖亦有见乎此者欤。孟子曰。人乐有贒父兄。祥炫其勉之哉。

赵愚植字说[编辑]

赵君愚植字曰宗颜。为其义意之不相照应。而致后人之滋惑也。谋及于余。余杜撰而为之说曰。等是愚也。庶民之愚。愚则愚而已。哲人之愚。愚而不愚。且以圣门言之。身通六艺。七十子所同。而若其以闻一知十之姿。兼克己复礼之工。而去圣人一间者。惟颜子为然。故其言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又曰。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此其深造自得。居安资深。又岂诸子之䂓䂓事为之末。而徒以言语观圣人者比哉。夫子所以许之不愚者。良以是也。旷世相感。人之心也。千载奋发。岂可曰我为孩童。敢学颜孟哉。为今之计。只当俛焉孶孶。向里就实。刊落其华。从事身心。内省不疚。凡世之纷华波荡。有不足以动吾中。然后始可曰学颜孟之所学。为顾名思义之本根头脑也。幸吾子之加之意也。是为之书。

书赆崔仲说济学[编辑]

友有老少远近之别乎。余晩寓薇山之阳。距湖南镇安数舍而近。崔君济学。过从有年。见其天姿洵美。重厚温雅。无一毫闲放浮杂意。可知其家庭之间。薰染有素。又如见甘醴之始潝。灵芝之始茁。祝其沛然而达。杰然而秀也。每欲一言之形于纸墨。为相信之资。而昏聩未及。今于临别之席。又不可昧然。盖道在至近。而人自远之。事在甚易。而人自难焉。何谓至近是性也。各在当人之身。初无古今贤愚之别。何谓甚易。是道也不外日用彜伦之间。而亦非玄妙难行之事。则病不求与不为尔。夫何患其不可学而能也。但当众邪交攻异。言充盈之日。自不无眩朔南。而迷适从之端。则试求诸天理。以察其顺与不顺。验于吾心。以求其安与不安。质之圣贤之言。以观其合与不合。三者得矣。则斯判然矣。惟硬著脚跟。朝焉夕焉。而有常今日明日而不懈。勿负帝畀之衷。乃老夫之愿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庶可谅悉。

书赆二宋君洛英,洛演[编辑]

心为万事之本。性是万善之源。故先儒论学。必以收放心养德性。为最初下手处。乃所以成就本原之地。以为凝道广业之基。而其下工之要。亦曰主一无适。戒慎恐惧。主一之功。通乎动静。戒慎之境。专在未发二者。不可阙一。而制于外而养其中。尤为紧切。故三省三贵四勿之类。皆就应接处言之。是亦涵养本原之意也。苟不如是而一以心地工夫为主。则鲜不堕于释氏之见矣。

书示二吴君善一,善德○甲辰[编辑]

仁者。心之德。我固有之。非在外也。如手之执。足之履。目之视。耳之听。不假外求。欲之则至。何远之有。人不知反求而病其远。此圣人所以发叹而勉后学者也。

书赠梁少年会准[编辑]

不见其人。见其子。况既见其人。又见其子。则心焉充足。又当如何。君之尊府。以从事𤱶畒。蔬粝不给之地。不顾傍人讥笑。不计自家利病。悦服乎华西,芦翁之道。又从而追逐乎两门脚下。枯槁将尽之数三朋知者。诚不识其何心耳。今君以妙龄涉远。意象甚美。可见其家庭之间。薰染有自。政如甘醴始潝。灵芝方茁。深冀其沛然而达。杰然而秀也。为诵人心不竖则倒。工夫不进则退十字。以赆之。

书赠金康植[编辑]

正副之分。天经地义。不可以人为乱之也。二副所生。等我血肉。而至或为承嫡主祀之地。则当以良妾所生为主。礼律即然。

书赆白学卿教寅[编辑]

天下事曰是曰正曰善。皆所当为也。曰非曰邪曰恶。皆所不当为也。事虽有万不同。岂出此两端之外哉。古今以恶闻过求诸人。为通患。反之于身。果所不当为也。方将除治决去之不暇。何用迟疑等待所当为也。如行者之赴家。饥者之求食。何庸问人。欲知舜与跖之分。无它。利与善之间。此之谓也。君其勉矣哉。

书赠尹国斌厚炳[编辑]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积之义广矣大矣。土积成山。水积成海。声积成风。色积成彩。臭味积而换人肠腑。此则有形之物也。可知可见。善乃无形之理也。无声色臭味之可言。非耳目视听之可接。然积之不已。则形著动变。高明博厚。大可包天地而有馀。细可入秋毫而无间。天地赖之而得其位。万物赖之而遂其生。此皆积之之力也。故古圣贒寻常说话。曰积善累仁。曰道积于厥躬。曰不息则久。曰诚则形。尹君国斌。妙岁英发。发轫正路。诚一篑之初也。由是进进。其将为九仞之山。吾将拭目而待之。

寄题李农轩在年壁上[编辑]

余病蛰田庐。万缘都销。惟枕而在床则丹葩绿阴。烟鸟云霏。供妍于几席樽俎之间而不相厌也。杖而出门。则野叟渔翁。时或撞着于宽闲之境。寂寞之滨。话桑麻谈风俗而不相弃也。至若千里其远。面不暇接。而声臭相孚。若朝暮遇者。盖或有之。今于农轩翁则尤有别焉。翁居长兴之龙头峯下。生老八十二年。爵禄不入于心。勤俭节缩。家无桂玉之忧。孝友为政。庭茁芝兰之庆。厖眉鲐背。视听康健。乔松之寿。绯玉之秩。动耀瞻聆。烂然有光。是数者。世之所欲焉。而不可必得者。翁乃容易致之。未知何修而然也。易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又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者。庶几近之。其视余役役穷途。无补公私。自取颠沛者。得失清浊。又何如也。辄牵连书之。以付其肖孙洙驲甫。

书赆崔仲直尚清○乙巳[编辑]

七尺之躯。眇之眇矣。而乃参为三才。百年之生。近又近矣。而能名垂百世。其故何也。是必有不依形而立。不随死而亡者。乃天之所以命我。而我之所以为德者也。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今人之不及古人者。岂有它哉。特求与不求。为与不为之间耳。君其勉矣哉。

书赠安孝元东述[编辑]

安少年孝元。从余学有月。将告归。拜而请一言之诲。余浪窃虚声。致使远近朋友。实来空还。反省忸怩。夫何言谕。无已则有一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非圣人切至之训乎。盖其为说。具在于大学或问为己条及心经附注陆象山讲说。子归而读之。可见其如何而为己。如何而为人之分矣。为己则万物之备于我者皆实。为人则虽父子兄弟之间。皆相率而为伪矣。可不谨乎。千里相别。语止此矣。孝元勉旃。

书赠安秀才斗山[编辑]

同社结夏。慰怀多矣。卧病床笫。虽无相长。见其周旋动容。质未尝不美。忍饥诵念。志未尝不笃。惟其近于凡懒。无发扬蹈厉之意者为可慊。是则将如之何。惟猛著精神。常自愤然曰。备在人数。而不能尽为人之道。名为读书。而无一斑之见。可耻之甚也。清心明目。夙寤晨兴。念念不怠。则庶其有变移之机矣。传曰。知耻。近乎勇。又曰。人不可以无耻。尔其勉矣夫。

书赠孙瑞珍在秀[编辑]

名者。实之宾也。苟有其实。如水之有源。波澜不息。木之有根。枝叶旁达而名自随之。不然者反是。古人所以重内而轻外。先本而后末者。良以是也。夫直者。曲之对也。与善恶之善字。是非之是字。相为表里。未始非德之美称。而苟不学聚问辨。稽圣贒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则以直为不直者。固有矣。以不直为直者。十居八九。故曰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又曰。不明乎善。不诚其身。圣人之忧患后世。可谓至矣。吾未知主人之直。是敦本务实之直欤。抑近名自好之直欤。愿一闻之。若其未尽曲折。且待别时说。直庵主人。勉之哉。

书赆姜少年悳秀[编辑]

人皆有志。不患无志。患无大志。人皆有工。不患无工。患无笃工。

书示高清汝石镇[编辑]

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看来无一字非实。若言太极。无所谓生阴生阳者。不成阴阳自生。天地万物之理。不几至于虚耶。

人好言理无为。若言动而静而。则是有为也。非无为也。夫理固无为。而能为有为之主。既为之主。则动之静之者。非太极而何。

夫鸢自会飞。鱼自会跃。非有使之者。然察理者。必就此而论之以为天下之理。其著显光明。无有过于此者。何也。盖理之体。至微至隐。不可形状。就其至显至著之物。而求其所以然之故。则思过半矣。故日月往来。寒暑迭迁。水流不息。物生不匮。是其然矣。皆必有所以然。所以然者。何也。即太极也。

故凡物皆有理气。阙一不成物。惟理先而气后。理通而气局。理为主而气为客。理为帅而气为卒。此则大分。毫忽不可乱也。

就人一身上观之。则性固在人之太极也。然体具于心而用达于情。心有昏明之异。而情有过不及之弊。故必加克治之工。然后此性始全。尧舜之精一。孔颜之克复。思孟之存养省察。遏欲存理。皆无非此说。其用工节度。不待究而自明矣。惟其心明德。主理主气之论。为近世讲学家一大题目。此虽不可以浅见断案。亦不可以仓卒究言。惟于自己心中。有一两定见。然后为学有准的。此则不可不讲也。

夫心为物。性为则。三岁小儿。皆能言之。但此心字。对性而言耳。若专言心则仁义礼智。心之理也。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心之情也。统而言之则曰明德也。精爽。心之气也。火脏。心之形也。此则君子有不心者焉。

然则心毕竟是何名乎。曰心。气也物也。然虚灵神明。非气之所能专。故合下是理气合之名。既是理气合之名则不能无真妄邪正之分。必拣别出真而正者。然后始得谓之理为主底心。所谓理为主底心者。何也。大易所谓天地之心。大舜所谓道心。孔子所谓明德。孟子所谓仁义之心。良心。大人心。赤子心。曰本心。曰主宰。曰天君。曰心为太极。曰心也性也天也。一理也者。皆是也。此所谓本体者也。至若混真妄。兼善恶之物。则孔子所谓操存舍亡之心。大学所谓正心。孟子与足目口耳同数之心。曰心譬如糓种。曰心具太极者。皆是也。此所谓当体者也。当体混沦说。本体。拣别说。当体之为形而下。本体之为形而上。则虽圣贒复起。恐不能以易也。

我先师华西先生。的见于此。而病世之学者。不识心有当体本体。混沦拣别之分。凡属心字边事。一槩归之于气。至以明德为形而下。遂极言竭论。发明心字理为主处。盖所以救世儒之失也。惟其如是。故所以言心字。多从形上之说。若使初学之迷于向方者。骤而听之。则诚有如省斋所言。一传再传。诵言迷指之虑矣。然其言曰天统地。故天专言之则道也。神统鬼。故神专言之则理也。心主百体。故心专言之则人太极也。其义可谓精矣。省斋所云先师心说。分物则。无端的可拟者。必其心。有所未安者而发。然恐不必如此说。先师说心。多从理上说。既如其所自言。吾若对陆,王二氏。则必苦口言心是气者。其救世弊不得已之意。大可见矣。为门人弟子者。又虑其言之或偏重过当。则当拣取师说之无偏重无过当者。立为准的。然后以己意及先儒说。参酌裁补之。有何不可。而必言先师不能分物则。以为先师说心。微与经传不同。又以为自有所见。不欲苟从先儒。虽旋觉其非而还收其文字。然大故妄发。泉下之灵。想亦瑟缩不安矣。独怪其门人子弟。编其遗集。必幷存其已缴收之文字。以布诸今与后之耳目。则诚有不可晓者矣。

曰然则华西先生。亦尝以心字。作气也物也看矣。后人所称华西为主理者。果何事耶。所谓发前人未发者。果何所指耶。曰阴阳动静。以太极为主。则太极不至沦于空寂。而动静之机。不为专擅矣。心虽气也物也。而必以理为主底心为本体。使克治存养之工。不至偏废。则既有以辨主客帅役之分。而又不迷于名位之一定矣。盖物物皆有理气。何独至于心而不然乎。虽然。譬如金判书之家。金判书为家之主。而门客之李的张的不与焉。李参判之家。李参判为家之主。而仆隶之安哥朴哥。不与焉。若以金判书家门客之有李的张的之故。唤做李参奉家。或唤做张进士家则可乎。李参判家仆隶之有安哥朴哥之故。或唤做安厅直家。或唤做朴驱从家可乎。今以心有理气之故。遂唤气做主其形。奚以异于是。以是言之。则非惟心为然也。凡有形色貌象。而盈于天地之间。虽终日言之。皆如此说矣。此吾先师主理之功。卓越乎世儒之论也。

曰然则近世诸儒之以明德为形而下。以太极为无动静。皆非耶。曰以太极为无动静。则天地只有气机足矣。尚何言太极乎。以明德为形而下。则芦沙所谓修养家炼气之说。即尝闻之矣。明气之学。未之闻者。实先获也。是皆无头学问也。名为学问而无头者。吾将如之何哉。高君清汝。从余游数十年。尝问以理气主客之说。余久而未敢对也。今于临死之日。终不能无一言也。遂拨荒书此。以赆其行。时乙巳暮秋上浣。薇山老人。书。

布告八道士民[编辑]

呜呼痛哉。今日国事。尚忍言哉。古之亡国也。只宗社灭而已。今之亡国也。并人种而灭。古之灭国也。以兵革。今之灭国也。以契约。以兵革。则犹有胜败之数。以契约。则自趍覆亡之涂。呜呼。去十月二十一日之变。是或全世界今古曾有之事乎。我有邻国而不能自交。使他人代交。则是无国也。我有土地人民。而不能自主。使他人代监。则是无君也。无国无君。则凡我三千里人民。皆奴隶耳。臣妾耳。夫为人奴隶。为人臣妾而生。已不如死矣。况以彼狐欺狙诈之术之施于我者而观之。其不肯遗我人种于此邦之域者。不啻较然矣。然则虽欲求为奴隶为臣妾而生。宁可得哉。何以言之。国之有财源。犹人之有血脉也。血脉竭绝则人死。今我国之财源所出。若大若小。其有不为彼攫者乎。若铁路,矿山,渔采,参圃。皆一国生财之大源。而彼之占取。已有年矣。国之经用。惟有赋税。而今皆夺入掌握。至皇室费用。亦不免乞怜于彼而后得之。海关出入之税。其数不赀。而我国不能有所问。电,邮两司。乃通信之机关。而其关于国家者。甚重且大。而彼亦夺而据之矣。以言乎土地。则各港市若停车场等地。纵之数千里。横之数三十里。皆为彼所有。而原野膏腴之地。森林禁养之处。为彼所勒夺者。不知为几处矣。以言乎货币。则白铜货之弊。固为大瘼。然其私铸之恶货。太半是彼人之为。而及称其厘正也。其新旧正恶。色质轻重。毫无彼此之别。而倍增其钱数而已。则只为彼取利之地。而又以其纸片之不能通行者。强名之曰元位货。使我血脉枯竭。百物不通。其㐫计毒手。吁亦惨矣。以言乎人民。则各处铁路之役夫。日露相战时。担负之军。皆牛鞭而豕驱之。少不惬意。辄杀之若刈草菅。使吾民父子兄弟。含冤抱雠而不得报。搢绅士庶之前后陈䟽者。皆荐国进忠谟者。而辄捕缚拘辱。大臣重臣。不少礼貌。则其轻蔑我无复馀地矣。列置其私人于各部。名曰顾问官。自揽厚俸。而其所为者。则皆敝我为彼之事而已。此真所谓食其食而毁其瓦划其墁者。此等不法不道压迫劫夺之大者。举其槩而犹如此。至其为约不信。守盟不固之罪。则自马关条约。以至日俄宣战书。皆言大韩之自主独立者。不啻丁宁。保我领土者。又不止一再。而皆容易弃之背之。不少留难。始焉诱我贼子址镕。而勒为议定书。终焉胁我逆臣齐纯。而为今新条约。至于置统监于国中。移外交于日本。遂以我四千年疆土。三千里人民。为彼之内地属民。非止为世界所谓保护国而已。然为属民则犹与其民为平等对待。使之仍其居。而遂其生。国虽亡而人种犹不灭矣。试言以上所列诸不法不道之事者。其果欲遗我人种于此邦之域者耶。此其不尽坑吾民。则必驱之于旷漠不毛之地。而移殖其民焉。则不止。此西洋易人种之法。今日本所以施于我者。是也。然则向所云求为奴隶臣妾而生而不可得者。其非恐动之语。亦可知也。况以我堂堂大韩礼义自主之民。区区屈首于雠贼之下。而欲丐一日之生。岂有愈于死者乎。下荫之木。枝叶不茂。馀践之草。萌蘖不长。奴隶之种。圣贒不生。此非其性质有异也。其压迫伏制之势。使之然也。我国自高丽以来。虽名为中国之藩属。然土地也。人民也。政事也。皆我自立。皆我自主。毫无彼人之所干涉。是以方其全盛也。胜兵百馀万。财货充府库。百姓殷富。户口滋殖。虽以隋炀帝唐太宗之威。而未免败衄而归。元世祖至八用兵而后取服。当我太祖时。倭人常屡侵而屡败。壬辰之役。虽有大明之救援。而其回复全胜之功。皆在我兵沉没倭兵七十馀艘于露梁。丙子之乱。若用林忠愍直𢭏巢穴之请。则清人当立尽。惟恨不用其谋耳。非真力不足也。由是观之。我国虽褊小。其人性质强力。不必多让于他国。但今文治之馀。民气萎靡。不能振作。且不能通知天下之大势。思有以合变之也。由其不知天下之大势。是以死在目前而不能知。苟人人知其必死。则生之道乃在其中矣。惟不知其必死。而犹虑其或生。故终于死而不能生耳。必死之证。既如上所言。则或生之道。将何处见之乎。计今独有各奋气力。各励心志。使爱国胜于爱身。恶为人下。甚于恶死。能以万人之心为一心。则庶乎其为死中求生之道耳。彼日本人者。虽其轻浅狡诈。无礼无义。不似人类者。然其强力独胜之效则无他。惟能合其心。爱国之性。胜于爱身之性故也。况吾邦士民。素服习先王礼义之教。而人人脑髓中。活泼泼之赤血。固与彼无异者乎。然则今日吾士民。最先急务者。在于察天下之大势。知必死之故而已。盖知其必死然后。气力自奋。心志自励。爱国之性自发。而合心之功。自见矣。于是而去依赖仰望之心。振颓惰萎靡之习。革因循姑息之贼。有尺进而无寸退。宁同死而不独生。则众心所结。天必佑之矣。独不见夫闵,赵两忠正之死乎。国家亡人民灭。非独此二人之责也。然而此二人者。能以国家人民为己责。捐生若鸿毛而不少顾者。所以示民必死之义而无二心也。苟吾三千里人民。皆能以二公之心为心。持其必死之心而无二焉。则何逆贼之不能去。国权之不能复哉。益铉诚浅力薄。既不能竭忠告君。以销患于未萌。又不能捐身殉国。以鼓发其民气。俯仰惭恧。生无以对我数千万同胞。死无以见二公于地下矣。玆敢不揆卑鄙。谨以今日时局大势之所闻所见者。略为此文。以布告于我全邦士民。惟愿我全邦士民。勿以益铉老耄将死之言而忽弃之。其各自勉自励。毋令彼人。果遂其易人种之计则幸甚。其时急合行事宜。槩列于左。

一。今番新条约擅许之齐纯,址镕,根泽,完用,重显。此五贼者。乃不惟吾国家之罪人而已。实天地祖宗之仇也。全国万民之仇也。宜亟讨戮之不暇。而顾乃使之盘据于朝廷之上。虽有搢绅章甫请讨之章。然尚未闻有一人举剑向贼者。国家人民之耻。岂有大于此者乎。春秋之法。乱臣贼子。人人得以诛之。凡百士民及军卒舆儓。皆以贼不讨不生之义。各贴额上。努力自奋。誓杀此五贼。以除我祖宗人民之大雠事。

一。彼五贼者。既以卖国为伎俩。今日许一事。明日许一事。以至于昨年。议定书及今年五条约之印可。而无复馀地矣。毕竟其㐫谋逆图。不使吾君。为青城五国之行。则不足以为日本之大勋臣。凡我大小诸僚及兵卒百姓。皆发忠诚。思所以预防𥚁患事。

一。向见儒约所通告文。有勿纳结税。勿乘轮车。及布帛器用等。勿用彼物之语。诚确论也。盖结税所以供国经用者。而今皆入日人之金库。安可以吾民之膏血。为雠人食。宜自各其郡。收置于该里饶户。待五贼扫除后。纳于宫内府。可也。铁路者。彼所以灭人国之一事。而每日乘车者。车不能容。何吾民之愚。至于是耶。试思各处。一日乘车之费。何啻以千万计。财竭而国灭。岂非吾民之自取乎。其他布帛器物之为。彼驱财者。又不知其数。噫。昔日不与彼通商之时。吾民果不可以生耶。不思甚也。愿与我全国士民。一心相誓。除军器铳炮以外。一切勿用彼物。虽其器械之利。非本国人制造者。亦勿购用事。

回谕延安诸生张奎燮,李润龙,尹哲模,李载赫,车大轮,李孝植,朴奎元,尹禹淳。[编辑]

时事至此。痛哭何言。仆顽喘苟延。胸中勃勃。不量利钝。妄有云云。而涂乙乱草。达于尊听。至烦专使之劳攘。旋庸惝恍。莫知为喩。然此日何日。决非血气男儿安卧衽席之时。则佥君子各自淬砺。誓不与共戴一天。而讲死中求生之计。千万幸甚。

鲁城阙里祠讲会时。誓告条约。[编辑]

呜呼痛矣。今日之变。天下万古之所未有者也。斯文已丧。皇统已断。宗社将墟矣。生灵将灭矣。搢绅士庶之处义。当各有定筭。然见今无君邪说。浸人成痼。卖国㐫贼。挟天肆威。若非挺身立脚。明心张目。能不为其所挠者。几希矣。必须会盟结约。合一定志。布告愚民。以示激励。庶可少救骎骎染化之机。玆敢以扶吾道。保华脉。卫宗国。绝雠贼诸事。略为数条。愿与我全国士民共勉焉。望须勿以昏耄之言而废之。各自奋发。一心遵行。俾有实效。千万幸甚。

一。今日世变。其源则实由吾道不明。吾道不明。故邪说盛行而伦常斁绝。利欲横流而义理晦塞。日夜骋怪。不知礼义廉耻之为何样物事。安得以保天性立人纪。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耶。孔孟程朱之教。为世大禁矣。庠序学校之设。至此无用矣。呜呼古人云皓天不复。忧无彊也。弟子勉学。天不忘也。士当以死自誓。笃信圣人。俛焉孜孜。虽天下非之。不足以动吾一发。而至于近日所谓东学,南学,耶苏教,天道教。许多妖妄之说。视之如乌喙鸩毒。明示好恶。严正向背。以扶一线阳脉事。

一。圣贤工匠贵贱之位。乃天经地义之所定也。挽近人心。惑于彼之奇技淫巧。动以为欲为国家计。不学其法律器械。无以自强而立于世界之中。转相师师。终至于此。而尧舜之道。文武之政。付之于笆篱。已失其本末轻重之序矣。且以武备言之。本国之弓矢甲兵。犹有存者。龙虎鞱略。不为无人。若教养有素。实心做去。则何患不能自强乎。自今材能有智之士。有或出脚。察世界之形势。学彼虏之技艺者。必须先立本领。无或好新尚奇。以忘薪胆事。

一。华夷大防。人兽大界。实天地常经。古今通义。而不可移易者也。华之所以为华。以其有礼义文物。而文物之表著者。莫如衣冠。衣必重领袖。冠必有笄总。则其或毁形毁服。为髡为缁。虽欲讳其为兽。宁可得哉。今番日虏之来。诸贼欲为彼之一等功臣。擅自号令。为先缁我。将复髡我。假使彼之所令或仿古圣制作。不甚害义者。胁君擅制之地。当矢死不从。况华夷人兽之判。在此机关者乎。春秋之法。华之夷之。在其所变。可不惧哉。自今一心相誓。虽或诸贼矫穪诏敕以压之。以死自决。无或毁形毁服。以保我千圣相传之衣冠文物。扶存华脉事。

一。宗国已倾。土地人民皆为彼有。而圣上独在孤宫。山阳安乐之𥚁。青城五国之行。将在目前。愿我大韩臣民。人人相誓。皆以陆秀夫负帝之义。各贴额上。思所以卫保圣躬事。

一。卖国诸贼。是天地父母宗社生灵之大仇也。全国臣民。决不可一日共戴一天。而在官任职者。虽有报国之心。不得施翟义之讨。则宁自决死。不可沁泄无耻。奉行诸贼之令矣。观察守宰。或有出于国变之后。而遵行五贼之令者。明是乱贼之党与也。士民。当一心齐声。治罪讨逐事。

一。日虏之前后为我仇敌。不须烦说。而终焉奴隶我鱼肉我。以公以私。不啻切齿。则我国士民。岂可更加通接。自竭膏血。以养暴虎。而终入其口哉。自今一切勿给税钱。勿乘轮车。勿买物货。勿复为彼通译。勿复为其使令。忍痛含冤。绝仇守义事。

一。士民本分。似不关于朝廷得失。而当国家危急存亡之秋。则晦翁以为虽韦布之贱。可以言事。伏愿佥尊。谨依晦翁大训。使各其邑发通会议。特定䟽首。以明年正月二十日。齐会振威。拼死叫阍事。

右条。各自校宫。传布该郡境内。或翻谚揭付通衢。使老少男女。咸得闻知。一切遵行。或斋儒不肯传播。或士民故犯此纳。皆是贼边也。幷当采闻。声罪致罚事。

寄日本政府丙午闰四月七日[编辑]

呜呼。忠国爱人曰性。守信明义曰道。人无此性。则人必死。国无此道。则国必亡。此不惟顽固老生之常谈。抑虽开化竞争之列国。舍此恐亦无以自立于世界之间矣。粤在丙子。贵国使臣黑田清隆之来请通商也。益铉尝抗疏斥之。益铉于此时。非不知交邻修好之为美事。而贵国反复不可信之情状。则益铉独知之故。预忧而言之耳。然天下之大势。既与古有异。而东渐之西势。有不可以独遏。则必须韩清日三国。相与为辅车唇齿而后。可以全东洋大局者。不待智者知。而益铉亦深望于是。故虽不能以贵国为必信。而亦不欲为已甚。以徒伤两国之和气。是以屏废二十年。绝口不言时事矣。及睹近年贵国所为。多无信无义。然后始知愚见之不至甚差。而又知贵国今虽强大。终亦必亡。而东洋之𥚁。无有已时矣。今且先言贵国弃信背义之罪。然后次及贵国所以必亡。东洋之𥚁。所以无已之故可乎。益铉谨按我开国四百八十五年丙子。我大官申櫶,尹滋承。与贵国使臣黑田清隆井上馨。会我江华府议约。具第一款。有曰。朝鲜自主之邦。保有与日本平等之权。嗣后欲表和亲之实。须以彼此同等之礼相待。不可毫有侵越猜嫌。宜先将从前为交情阻塞之患诸例䂓一切革除。永远信遵。又按开国五百四年乙未。清国使臣李鸿章。与贵国使臣伊藤博文。会于马关议约也。其第一款。有曰。朝鲜独立自主。两国认明。不可毫有侵越。贵明治三十七年。日俄宣战诏。亦有韩清两国。维持平和之句。又贵国对俄国违反国际公法。通牒列国辨明书。亦曰元来韩国。独立土地主权之保持者。战争之目的。又派遣使臣于欧西。说明战争之起因。亦曰巩固韩国独立。由此观之。前后三十年之间。凡贵国君臣。所以信誓于敝国。声明于天下者。何尝不以不侵我土地人民。不害我独立自主。为担负哉。抑天下列国。亦何尝不以韩日两国唇齿之邦。而知其相保相持。无相侵害也哉。然而贵国所以行㐫施暴于敝国者。则日甚月甚。弃信背义。无所不至。向云朝鲜国独立自主保有。与日本平等之权者。今焉奴隶我矣。向也与俄相战也。为韩国独立土地主权之巩固矣。今焉为韩国独立土地主权之夺去矣。向也为不相侵越猜嫌而信誓丁宁矣。今焉专事侵夺。起我二千万人之雠心。而皆使之坐不向东矣。向也为条约之不须变革。以为永远信遵。永远相安之资矣。今也变革条约。不信遵不相安。以欺天欺神。而又欺天下列国矣。请有以证之。甲申竹添进一即之乱。劫迁我皇上。杀戮我宰相。其弃信背义之罪。一也。甲午大鸟圭介之乱。焚掠我宫阙。夺取我财物。毁弃我典章文物。名称独立我国。而异日攘夺攫取之基。实肇于此。其弃信背义之罪。二也。乙未三浦梧楼之变。弑我母后。为千万古所无之逆。而专事掩覆逋逃之贼。曾不一个缚送其大逆无道。非直弃信背义而已。罪三也。林权助及长谷川好道之来驻我国也。其胁迫劫夺之事。指不胜搂。而举其最大者。则各处铁路之敷设。而京义铁路。则初不知照。恣意为之。以至渔采参圃之利。矿山航海之权。凡一国财源之所出之大者。皆无遗夺去。其弃信背义之罪。四也。穪以军事上。则强占土地。侵虐人民。掘墓毁宅者。不知其数。称以劝告政府。则持我人鄙陋悖杂之类。强请授官。贿赂公行。丑声狼藉。其弃信背义之罪。五也。铁道也。地段也。军律也。在用兵时。则或可藉称军用而施之矣。今用兵已休。而铁道焉不思还付。地段焉依旧占夺。军律焉依旧施用。其弃信背义之罪。六也。诱我贼子址镕。勒为议定书。使我国权凌替。而其中如大韩独立及领土保全云者。置而不论。其弃信背义之罪。七也。搢绅章甫之前后陈䟽者。皆自告吾君。自忠吾国者。而辄加捕缚拘留经久。至于危杀之而不释。是欲钳制忠口。抑遏公论。惟恐我国势之或振。其弃信背义之罪。八也。诱我悖乱如盗贼东学之类。名曰一进会。以为之伥鬼。又教为宣言书。藉以称之曰民论。其为国民义务。如保安会儒约所者。则穪以治安妨害。百方沮戯。捕缚拘执。其弃信背义之罪。九也。勒募役夫。牛鞭而豕驱之。少不惬意。辄杀之若刈草菅。又诱集愚民。潜买于墨西哥。使我民父子兄弟。含冤抱雠而不得报。受虐滨死而不得还。其弃信背义之罪。十也。勒夺电邮两司。自握通信之机关。其弃信背义之罪。十一也。勒置顾问官于各部。自食厚俸。而专为亡我覆我之事。如军警之减额。财赋之揽取。最其尤者。其弃信背义之罪。十二也。勒使借款。一之再之。名为财政整理。而新货之色质轻重。与旧货无异者。只倍其钱数而已。则自取厚利。而枯竭一国之财。又以不能通行之纸片。强名之曰元位货。又虚名借款。而预取利息。虚名雇聘。而预食厚俸。务欲吸我精血。只馀朽壳。其弃信背义之罪。十三也。昨年十月二十一日之夜。博文权助好道等。率兵入阙。环围内外。威胁政府。勒构条约。自呼可否。夺印擅调。移我外交。置其统监。使我自主独立之权。一朝失去。而犹讳其威胁之说。欲涂万国之耳目。其弃信背义之罪。十四也。始则只言外交之监督。终则专管一国之政法。所属之官。至于许多。使我摇手不得。动辄恐喝。其弃信背义之罪。十五也。近又作为移民条例。勒迫请认。则乃欲行其易人种之毒谋。而显使我民之靡有子遗。其弃信背义。天地所不容之极恶大罪。又十六也。呜呼。贵国弃信背义之罪。宁止于此而已。此特举其大槩耳。然试以此十数罪者。准诸江华,马关等条约及通牒列国说明战争诸书。其反复无状。狐欺狙诈者。果何如耶。吾韩数千万人心。果能无憾于贵国。以为是支持我巩固我耶。抑将痛心疾首。胥吟三户之谣。而誓欲一踏平全岛耶。贵国每以吾皇上陛下。播迁俄馆。未免有憾情。然吾皇上陛下。亲遭坤宫之㐫𥚁。其日夜惊惧烦恼者。果何如哉。且况逆贼之辈。挟藉贵国之势。使吾皇上手足无所措。而不知何时。更有何样祸机。则岂可坐待其变。而不思变动耶。此乙未十二月二十八日之举。所以出于万不得已也。然则当时事机之不能不变。皆莫非贵国之罪也。尚复致憾于我耶。然以东洋大势之故。何于贵国战俄之役。敝邦士民。皆懽迎贵国之师。而无惧心矣。及贵国全胜而归。而益肆凶暴。使敝邦人民。皆未免鱼肉之惨。假令俄胜而东洋遂亡。敝邦之𥚁。何以加于今日乎。今敝邦之民。人人皆知必死无生。必亡不存之故。则等死亡耳。与其屈首下心。被逼受压。而终亦不免于死亡也。宁可无一奋拳一叫声之气乎。且鲁连一士耳。犹耻帝秦之议。苏秦说客耳。尚愧牛后之名。况吾韩三千里民众。乃先王先贒四千年礼义服习之馀裔耳。岂肯甘心奴隶于仇国之下。而欲丐一日之生耶。且天下皆知俄人之不忘贵国。早晩更有东抢之举者。愚夫愚妇之所共说也。当此时也。虽吾东洋三国。鼎足而立。各蓄完力而待之。犹恐不能保全。况相猜嫌怨怒。未免同室相仇。而抑欧西列国。亦岂如贵国之轻浅者哉。全无爱党之心。而一任贵国之跳踉无惮也耶。如此则贵国之亡。可翘足以待。而东洋幷亡之𥚁。亦不日而至矣。由此言之。贵国又乌能免首祸东洋之罪乎。愚故曰贵国虽强。终亦必亡。而东洋之𥚁。无有已时也。诚为贵国计。莫如亟反其本而已。反本之道。又莫如守信明义而已。守信明义。当如何。亟以此鄙书。上奏于贵皇帝。将以上所列十六大罪。尽行悔改。罢收统监。召还顾问及司令官。更派忠信之人。为公使。更以此谢罪于各国。俾勿侵害我独立自主之权。使两国。果真永远相安。则庶乎贵国。有全安之福。而东洋大局。亦可以维持矣。若曰不然。则福善𥚁淫。乃天道之昭昭然者也。今贵国所为。其不与齐湣,宋偃异者几希。则设使向后𥚁败。不如上所云云者。贵国亦恶能自免于亡乎。益铉虽不识时势。其于忠国爱人。守信明义之道。讲之熟矣。目见国家人民之𥚁至于罔极。而惟恨不得其死所者久矣。不幸不死于昨春之辱。而又见昨年十月二十一日之变。则义不可为他国之奴隶。而苟且偸生于天地之间矣。即与数十同志。约决共死。将舆疾上京。与博文好道等。一遭。说尽所欲言而死矣。乃士民之愿与同死者。又有若干玆先披露心腹。作为此书。以付于贵公使馆。使之早晩转达于贵政府。盖不惟为敝国谋。而亦为贵国谋。不惟为贵国谋。而亦为东洋全局谋。幸希照亮。

倡义檄文[编辑]

呜呼。乱贼之变。何代无有。孰如今日逆魁。夷狄之𥚁。何国不然。孰如今日倭虏。即当举义。不在多言。惟我朝鲜箕圣旧疆。尧封东蔽。自太祖以来。列圣相继。尚孔子之道。群贒迭兴。君君臣臣。彜伦敦敷。尊尊贵贵。礼文宣朗。家仁义而户孝悌。莫非崇儒重道之心。信甲胄而义干楯。皆有亲上死长之志。民俗皥皥。无愧三代之隆。文物彬彬。久穪小华之美。一自邪教入中国。遂至四海腥膻。独有我邦处东隅。得保片土干净。可谓剥果不食。谁料坤冰方坚。惟以头上一䯻之存。独为天下众矢之的。噫。彼日本之贼。寔我百世之雠。壬辰肆凶。忍说二陵之𥚁。丙子修好。徒媒外夷之窥。媾盟之血未干。胁迫之患旋至。凌踏我宫禁。保育我逋逃。坏灭我伦常。毁裂我冠冕。贼弑我国母。勒剃我天王。奴隶我大官。鱼肉我众庶。掘毁我冢宅。占夺我土田。凡系我民命之资。孰非彼掌握之物。此犹未足。去益生心。呜呼。去十月之所为。寔是前万古之未有。一夜间片纸勒印。五百年宗社遂亡。天地之神。为之震惊。祖宗之灵。为之伤衋。举其国与雠国之址镕贼。实吾东万世所同仇。弑其君。犯人君之伊藤酋。宜天下列邦必共讨。世臣乔木。正是子房报仇之时。王室至亲。盍思北地背城之义。秀实之笏。宜击朱泚之颜。杲卿之绯。讵荣禄山之赐。遭变已为屡月。致讨绝无一人。君亡。臣岂能独存。国破。民岂能独保。哀此堂上之雀。类诸釜中之鱼。等是胥沦。何不一战。且与其生为仇人之役。曷若乎死为忠义之魂。益铉年迫病深。才微力薄。寸丹未效。纵有俘获之羞。一息尚存。难忘报复之意。虽然。大厦倾圮。岂独木之所支。孟津奔颓。非拳土之可塞。入市右袒。必有从于王孙。举兵西诛。孰敢攻于翟义。凡我宗室,大臣,公,卿,文,武,士,农,工,贾,吏胥,舆儓。修我戈矛。一乃心力。殄灭逆党。食其肉而寝其皮。歼剿雠夷。绝其种而𢭏其穴。无往不复。措国势于泰磐。转危为安。拯人类于涂炭。所恃师直。毋畏敌勍。敢玆轮驰。勖哉共济。

再檄文[编辑]

呜呼。主辱臣死。誓薪胆之莫忘。地坼天倾。痛巢卵之俱破。敌王所忾。与子同仇。惟我国家。圣继神承。河清海晏。家弦户诵。庶几揖让殷周。义橹礼干。可以梃挞秦楚。久免兵革之惨。恩浃髓肤。俨成磐泰之安。手捍头目。奈此环海之域。不幸与倭为邻。上自三韩以来。几被无名之犯。中经二陵之辱。尚忍必报之仇。羁縻示容。彼亦汔可休矣。谿壑无厌。今复胡为来哉。盖其狡焉之谋。已皆昭然莫掩。纲沦法斁。容纳噬主之徒。海咽山嚬。驯致弑后之变。诱我以开薙染黑。罔非掩耳盗铃。要我以垦荒航河。所谓舐糠犯米。戎备尽撤。卫社稷者何人。财源又枯。殆民国之同毙。改头换面。愈出愈奇。拊背扼吭。不夺不餍。遂至昨冬之犯阙。竟有半夜之劫盟。争一间于青衣。是可忍也。临万乘以白刃。安用约为。全局尽输。抚金瓯而凄黯。虚器徒拥。指铜驼而汍澜。然此蛇豕之逞㐫。实由狐鼠之输款。故欲纾夷狄之𥚁。宜先严乱贼之诛。今夫世所称五贼者。国之将亡。妖孽必有。人而无耻。禽兽不如。或王室懿亲。痛痒与共。或世臣巨阀。休戚攸关。而乃句践沼吴。鬼泣伯嚭之谮。兀术愚宋。天降秦桧之奸。食肉寝皮。难泄率土之愤。潴宫夷族。未赎滔天之辜。呜呼。九庙震惊。逝不血食。万姓波荡。将为俘囚。时耶命耶。举切沦丧之痛。国耳公耳。谁殚补浴之忱。益铉白首馀生。丹心未泯。父母有病不进药。决非人子之情。天地之间。无所逃。粗闻君臣之义。对新亭之风景。老泪无从。吊汨𤄷之衣冠。徒死奚益。肆于就木之顷。毅然鸣鼓而兴。楚户虽三。凿凿南公之谶。汉贼不两。断断北征之师。招乡兵而合京兵。风云动色。诛内贼而除外贼。天日重明。虽然独力难支。所赖气求而声应。众心齐奋。自然拉朽而摧枯。凡我学士大夫。以及台舆下贱。乐其乐而利其利。於乎不忘。败则败而成则成。非所逆睹。同舟以济。助一臂于危疆。杖钺于征。争北首而死敌。凛凛纲常之重。未有义而后君。𪸥𪸥尊攘之功。期以身而殉道。庶竭臣节。敢告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