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安寺缘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化安寺缘起
(己酉)
作者:黄宗羲 明末清初
本作品收录于《黄梨洲文集/09
卷九·杂文类

化安寺在馀姚通德乡之剡湖,废于弘治、正德间,碑碣无存。《县志》云:“化安讲寺,后唐清泰元年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赐普圆院。”宋《会稽志》云:“普圆院在馀姚县南三十五里,后唐清泰元年建,号化安院,大中祥符元年改赐今额,然则称化安讲寺者,元以后事也。”其见于他传记者,《宋史·陈橐列传》,橐字德应,馀姚人,以权刑部侍郎谢事归剡中,侨寓僧寺,日籴以食,处之泰然。初读《宋史》,以剡中为剩县,及考城冢,则云宋侍郎陈橐墓在化安山,庐舍遗址,犹有存者。所谓陈园,老梅僵仆,尚是数百年以上物,始知剡中之即为剡湖,侨寓僧寺之即为化安寺也。元虞集状馀姚州判黄茂云:“附近有化安、永乐二寺,府君皆舍田山于僧,永为子孙藏修游息之资。”州判者,吴草庐高第弟子,予之九世族祖也。宋玄僖诗集:五月十四日过应平仲书塾,其夜至明日雨不止,有怀蓝溪许月山、化安真净源,“天晴独跨蹇驴来,准拟书堂一宿回。野色几年违白首,雨声半夜落黄梅。南山树对高僧立,东浦花随处士开。亲旧有怀难晤语,出门流水没苍苔。”南洲洽《雨轩集》,有《送坦达中住姚江化安》诗云:“深居亦矫俗,用世非我期。徘徊越垄阪,所重遭明时。商飙薄江渚,兰蕙幸未衰。为言采芳者,何以遗所思。”宋玄僖召修元史,博洽为建文皇帝发,皆明初宗匠,而真净源、坦达中与之相友,其非聊尔人可知。由此推之,其前其后,此寺必多名流胜士。不以负贩一拂子为重轻者,其姓名徒付之山高水清而已,可不惜哉!

自先忠端公赐葬化安山,予每遇诸家文集干涉此山者,即抄之以为故事,其所得于寺者仅如此。寺废虽久,把茅而处者不绝,具德礼、江月某、冰怀某,皆出而有闻于世。予以吾母姚太夫人之命,割地数十亩,展其员幅,于是佛殿粗具,昆山归庄爰书寺额,山门法堂,一切未备,然可由是而踵事也。夫先州判舍田山于方盛之日,吾母舍地于已废之后,何黄氏与兹寺有夙契也?

嗟乎!世之言久远者,无如于佛,而盛极之寺院,数百年已不能必其如故,然犹可诿之成坏之理,独怪自后唐至于有明,历年不为不久,名流胜士,不为不多,不能以锺鼓之力延其馀响,反若因陈侍郎而有此寺,因陈侍郎之寺而有此真净源、坦达中区区之名氏,不然,姚江如此寺者何限,又孰为之推寻哉?佛氏所谓久远者,果安在耶?陈德应倘佯其先,忠端公旁薄于后,兹山当与天壤俱敝,自此云水遘止,易以垂名,幸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