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化安寺緣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化安寺緣起
(己酉)
作者:黃宗羲 明末清初
本作品收錄於《黃梨洲文集/09
卷九·雜文類

化安寺在餘姚通德鄉之剡湖,廢於弘治、正德間,碑碣無存。《縣志》云:「化安講寺,後唐清泰元年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賜普圓院。」宋《會稽志》云:「普圓院在餘姚縣南三十五里,後唐清泰元年建,號化安院,大中祥符元年改賜今額,然則稱化安講寺者,元以後事也。」其見於他傳記者,《宋史·陳橐列傳》,橐字德應,餘姚人,以權刑部侍郎謝事歸剡中,僑寓僧寺,日糴以食,處之泰然。初讀《宋史》,以剡中為剩縣,及考城塚,則云宋侍郎陳橐墓在化安山,廬舍遺址,猶有存者。所謂陳園,老梅僵仆,尚是數百年以上物,始知剡中之即為剡湖,僑寓僧寺之即為化安寺也。元虞集狀餘姚州判黃茂云:「附近有化安、永樂二寺,府君皆舍田山於僧,永為子孫藏修遊息之資。」州判者,吳草廬高第弟子,予之九世族祖也。宋玄僖詩集:五月十四日過應平仲書塾,其夜至明日雨不止,有懷藍溪許月山、化安真淨源,「天晴獨跨蹇驢來,準擬書堂一宿回。野色幾年違白首,雨聲半夜落黃梅。南山樹對高僧立,東浦花隨處士開。親舊有懷難晤語,出門流水沒蒼苔。」南洲洽《雨軒集》,有《送坦達中住姚江化安》詩云:「深居亦矯俗,用世非我期。徘徊越壟阪,所重遭明時。商飆薄江渚,蘭蕙幸未衰。為言采芳者,何以遺所思。」宋玄僖召修元史,博洽為建文皇帝發,皆明初宗匠,而真淨源、坦達中與之相友,其非聊爾人可知。由此推之,其前其後,此寺必多名流勝士。不以負販一拂子為重輕者,其姓名徒付之山高水清而已,可不惜哉!

自先忠端公賜葬化安山,予每遇諸家文集干涉此山者,即抄之以為故事,其所得於寺者僅如此。寺廢雖久,把茅而處者不絕,具德禮、江月某、冰懷某,皆出而有聞於世。予以吾母姚太夫人之命,割地數十畝,展其員幅,於是佛殿粗具,崑山歸莊爰書寺額,山門法堂,一切未備,然可由是而踵事也。夫先州判舍田山於方盛之日,吾母舍地於已廢之後,何黃氏與茲寺有夙契也?

嗟乎!世之言久遠者,無如於佛,而盛極之寺院,數百年已不能必其如故,然猶可諉之成壞之理,獨怪自後唐至於有明,歷年不為不久,名流勝士,不為不多,不能以鍾鼓之力延其餘響,反若因陳侍郎而有此寺,因陳侍郎之寺而有此真淨源、坦達中區區之名氏,不然,姚江如此寺者何限,又孰為之推尋哉?佛氏所謂久遠者,果安在耶?陳德應倘佯其先,忠端公旁薄於後,茲山當與天壤俱敝,自此雲水遘止,易以垂名,幸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