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千方百计为工农兵服务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千方百计为工农兵服务
河南鄢陵县文工团
1971年5月27日
本作品收录于《人民日报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光辉著作教导我们:“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我们经常学习《讲话》,深入批判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黑线,明确了服务方向,克服了脱离群众的“剧院化”作风,深入农村,坚持为广大贫下中农演出。

我们初到农村时,不少人晚上登台演戏,白天在屋里休息,很少与群众接触。演出时也不够严肃认真,不受群众欢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学习毛主席在《讲话》中关于“我们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等伟大教导,使大家认识到,如果不从世界观上认真改造自己,不去主动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身子虽然下到农村,但思想感情还是旧的,立足点还没有移到工农兵方面来,与贫下中农没有共同的语言,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我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在深入农村为贫下中农演出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大家投身于农村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在斗争中活学活用《讲话》和“老三篇”,狠抓每个人的世界观的改造。我们每到一地演出,都把参加阶级斗争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把参加生产劳动当作一门必修课,并广泛开展访贫问苦,为贫下中农办好事。通过各种形式向贫下中农学习,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有两个女演员,过去有娇气,怕苦怕脏。通过一段三大革命运动的锻炼,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一次,文工团到一个村庄演移植的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村上一位五保户老大娘因病没有出来看戏。这两位女演员知道后,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特意到老大娘床前为她演唱了《红灯记》中的几个唱段,同老人谈心,听她讲述家史。还替老人把被子拆洗干净。老人不住地说:“毛主席领导得好!”她再三嘱咐这两个队员听毛主席的话,跟毛主席干一辈子革命。

“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解决了,接着的问题就是如何去服务。”我们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在深入农村的过程中,处处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以前,文工团下乡演出,都由当地群众用车接送,群众还得停下生产搭舞台。另外,还常因舞台问题耽误演出,影响演出质量。开始,大家习以为常,认为演员不管搭舞台是历来的老规矩,农村条件差,演出质量差一点也没啥。但随着思想感情的变化,引起了大家的深思:“这样作,是我们为贫下中农服务,还是让贫下中农为我们服务?”大家对照《讲话》和“老三篇”,查感情,找差距,继续清除头脑里“演员特殊论”的余毒,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的思想。

用《讲话》武装了头脑,就有积极性、创造性,就会千方百计地为工农兵服务。为解决下乡演出的舞台问题,大家出主意,想办法,自己动手,群策群力,经过多次设计,反复改进,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创制成一座活动舞台。这个活动舞台由七辆特制架子车、折叠台板、十三根大竹竿和台篷(包括围篷)组成。活动舞台的面积,同剧场的舞台差不多。行动时架子车当运输工具,台板折叠成木箱装服装道具。演员自己拉架子车,走到哪里演到哪里。每到一地,大家一齐动手,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就把舞台搭好,不费群众人力物力和畜力,就能演出。社员们高兴地说:“你们这种办法,我们很欢迎。”一次,我们要到一个偏远的小村庄演出,那里的贫下中农听了很高兴,可就是发愁村小劳力少,又缺少木杆,搭台子困难。后来看我们拉着架子车来到村头,一袋烟工夫就把台子搭起来了,顿时群情沸腾,不断高呼“毛主席万岁!”贫下中农说:“这舞台可搭到俺贫下中农的心坎上了!”

全心全意为工农兵服务,是无止境的。创制了活动舞台以后,大家继续动脑筋想办法,又对布景进行了改革,把死景框改制成能够拆卸的活景框,自制了折叠桌、椅、床等道具,便于下乡携带,改变了以往在农村演出景缺道具不全的状况。我们还添置了一个小发电机,利用当地生产队的动力机带动发电,使用电力照明、打景和扩音,以保证革命样板戏演出的质量。

回顾几年来我们坚持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所走过的道路,大家深切地体会到:关键是世界观的改造问题。而改造世界观,必须在和工农兵相结合的实践中踏踏实实地改变自己的思想感情。怕苦怕累,贪图安逸,培养不出真正的革命文艺战士。环境越艰苦,越能锻炼人,汗水流得越多,思想上的污泥冲洗得越净。同志们说得好:“坐车下乡,身子舒坦了,思想变懒了,与贫下中农的感情疏远了。”大家都以毛主席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伟大教导激励自己,争拉重车,挑重担。每到一个地方,演员们不顾疲劳,放下行装,就深入田间与社员一起参加劳动,为他们宣传演出,给贫下中农担水,扫地,理发,扎针治病,开展多样性的服务活动。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无产阶级文艺永放光芒的指路明灯,也是造就无产阶级文艺队伍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深深体会到,照《讲话》办事,就是方向,就是胜利;用《讲话》武装头脑,就出智慧,出力量。我们决心把《讲话》作为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的基本课程,反复学,经常用。在《讲话》的指引下,沿着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不断前进!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两岸四地以及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但1971年发表时,美国对较短期间规则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国仍然足以认为有版权到发表95年以后,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国进入公有领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权在原作地尚未过期进入公有领域。依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极容忍处理,不鼓励但也不反对增加与删改有关内容,除非基金会行动必须回答版权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