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瀛探索/第九章/第三节
导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
- 第三节 战后南瀛社会与文化的发展
战后的南瀛,随著现代化的脚步加快,与世界潮流的影响下,在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上,也有著耳目一新的新气象。尤其是民国76年(1987)台湾解除戒严令后,地方社区与本土化的发展,更成为文化发展的主轴。落实本土文化,成为各地方政府施政的重点。
南瀛的社会变迁
[编辑]产业的变迁
[编辑]1945~1960年初,国民政府在接收日本遗留的工业生产设备及基础设施后,随即进行一连串的农村土地改革,去除了农村地主的社会领导权。国家并透过劳动力及技术的投入,提高农业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则透过肥料换谷、随赋征购、田赋征实、低粮价等各种政策,将大量的农业盈馀挤入工业,建立工业发展的基础。
在此一阶段中,台南县延续了日本时期的稻米、制糖、晒盐等产业,成为嘉南平原的农业生产中心,台南市则在进口替代的政策下,发展纺织、成衣、塑胶、橡胶、电子装配等轻工业。台南县市逐渐形成由台南市主导的经济发展,以农业台南县支援工业台南市的分工模式。农业精华地带的台南县,已非发展舞台上的主角,台南县逐渐远离发展中心,而且距离台南市愈远,愈加边陲化。
在1958~1960年,台湾开始进行一连串的外汇改革、奖励出口、订定奖励投资条例等措施,在南北两大都会区发展出口导向的工业,台南县也在台南市的带动下,食品、纺织、成衣、塑胶、钟表、藤制品等出口导向产业开始迅速发展,主要集中在台南市周边的乡镇市,县治所在地的新营工业发展,反而逐渐落后。直至1970年代末中山高速公路通车,沿线的新营、官田、永康、仁德等工业区陆续开发完成后,新营和官田才因为国家工业区的投资而略有转机。
1960年代初~1970年代末,农业在完成“以农养工”的时代任务之后,进行了结构性的调整,稻米的种植面积逐渐减少,蔬菜、果品的种植面积逐渐上升,畜牧业、养殖业等农村副业兴起,其产值与产量,几乎与农作物生产并驾其驱。在农产价格长期被压低、无利可图的情况下,农业多馀的劳动力,不断的向工商业移动,使台南县农业地带面临了人口外流、所得偏低、边陲化等问题,台南市周边的乡镇市,则面临发展失序、环境恶化、公共设施不足等都市化问题。
19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台湾的制造业,开始进行内部的结构调整,将劳力密集的生产过程,分散到拥有廉价劳工的东南亚等地,民国74年(1985)台币大幅升值后,更进一步分散到中国,未外移的产业,则被迫朝向自动化、生产合理化发展。
1970年代末~1990年代初这一阶段中,台南市因地价上扬、商业及服务业扩大发展等因素,将部分制造业外移到周边的永康、仁德、归仁等乡镇市,使得台南县位在台南都会区周边的乡镇市,成为台南都会区的制造业生产基地。学甲、佳里、关庙等乡镇,则因劳力密集产业外移或关厂,缺乏新兴产业递补,发展相对停滞。新营、官田、麻豆等乡镇市,虽有高速公路交流道及工业区的设立,但经济与产业规模也未见扩大。至于沿海的北门、将军、七股及沿山的东山、六甲、大内、山上、玉井、楠西、南化、左镇、龙崎等乡镇,则被排除在发展范围之外。
重要聚落变迁
[编辑]本县有8大镇、市,其中麻豆、佳里、新化、善化等4镇,在荷治以前是平埔族聚居之地,即麻豆、萧垅、新港、目加溜湾等4大社。此4镇因为地处本县最大河流曾文溪南北两岸,土地膏腴,堪称本县古代文化发源地。
盐水、白河、新营等3镇、市,均发达于明郑以后,由汉人所开拓。盐水在清朝时期,为南北水运对大陆交通要港,故原名盐水港。当时船舶辐集,贸易繁盛,已成为一重要都市,日本时期曾置厅治于此。嗣后因地形变迁,港口淤塞,且交通、经济、政治的中心,逐渐转移于新兴的新营,盐水遂逐渐式微。
新营开拓较迟,自日本时期在此设郡,乃成为此区的行政中心。及全台纵贯铁路和公路在此设站,尤其糖厂、纸厂、酒精厂等相继设立,工商业日趋兴盛,遂亦成为经济中心。民国35年(1946),台南县政府迁设于此以后,益形发展。
八○年代末迄九○年代初,随著台南都会区的扩张,永康、仁德、归仁、新市等乡镇市,依附著台南市而蓬勃发展,虽于行政上隶属台南县,但生活上与台南市的关连,尤胜于新营。然而,也因为成长过于快速,遂也引发公共设施未及兴辟的生活环境品质恶化等相关问题。
都会卫星城市的兴起
[编辑]目前台南县市陆续有第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东西向快速道路、捷运及科技工业区等重大建设投入。第二高速公路在台南县内设有白河、乌山头(六官)、新市、关庙等4处交流道。东西向快速道路本有两条,但溪北的北门至玉井段已暂缓兴建,溪南的关庙至台南段,则做为一高与二高的联络道,不受政策的影响。高铁车站设在归仁,所以,若加上台南都会区捷运及台南市科技工业区,这些重大建设的区位,几乎都落在台南都会区内。
目前,台南县位在都会区周边的乡镇市中,永康、仁德的发展已渐趋饱和,未来可能会向都会区第2圈的归仁、关庙、新市、新化等地分散,进一步扩大台南都会区的范围,成为台南都会区的卫星城市。再加上重大建设的投入,台南都会区的中心性,势必将更为巩固,使极化情形更加严重。
南瀛地方风俗的发展
[编辑]台南县在台湾文化发展上,有几点值得一提:第一,本县为西拉雅平埔族的大本营,与汉文化交互作用的情形,有其研究价值;第二,本县于明郑时期为屯兵重镇,曾为台湾政经要津,有辉煌的历史;第三,本县都市化冲击较缓,民风保守,许多传统民俗活动,尚能延续香火。台南县寺庙多,以往寺庙为农庄社会里的聚会场所,也是民众活动中心,兼具典祀、经济、娱乐、防御、协调以及教育等多重功能,又能加强农业社会人际关系,传承农村的精神文化,含有很重要的社会意义。由斯缘故,台南县民俗风物多采多姿,地方文化资产蕴藏丰富,引起各界珍视与研究。
南瀛寺庙发展
[编辑]台南县早在荷兰时期即有中国移民前来拓垦,是台湾最早拓垦的地区,历史悠久的庙宇很多,部分庙宇再分香于台湾其他地区庙宇,如南鲲鯓代天府是全台王爷信仰的总庙,其分香庙宇和祭祀范围遍及全台。东山乡的崁头山仙公庙孚佑宫,是台湾最早的吕洞宾庙,分香于木栅指南宫、冈山镇南宫等地。
台南县的庙宇全台密度最高,数量第2,平均每个村里有近2座的寺庙,目前仍持续增加中。现有的登录资料显示,台南县以民间信仰占大多数,每逢诸神圣诞或平安醮典,皆是地方全体动员的大事。寺庙刈香活动、庙会节庆,终年不断,如盐水放蜂炮、东山迎佛祖、佳里刈香王船祭典、学甲上白礁或刈香、麻豆刈香、西港刈香王船祭典、南鲲鯓庙王爷香期、大内平埔族夜祭、宝光圣堂春祭、柳营王船祭典等等,皆为可贵的地方文化资源。
台南县民间信仰蓬勃,寺庙林立,各地方的庙会活动、神明庆典、艺阵表演均与地方社群紧密连结。寺庙的建筑形式,除做为社群活动的承载空间与再现场域外,也是形塑地方艺文活力的主要力量。
台南县比较起台湾其他地方的寺庙文化,不仅寺庙多,且年代久远,深具历史价值,其中台南县沿海较大的人群庙,更在寺庙艺术上,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如南鲲鯓代天府、学甲慈济宫、佳里金唐殿、佳里兴震兴宫、白河大仙寺、白河碧云寺、善化庆安宫、新营太子宫、铁线桥通济宫和盐水大众庙等10座名列2、3级或县定古迹的寺庙,即极具建筑与工艺特色。另外寺庙结合文学艺术创作,保存延续艺文生命不断。庙宇的建筑、剪黏、陶瓷、木雕、石刻、彩绘、壁饰、柱联、碑记等等,均平实的表现了生活化的艺文内涵,如嘉庆年间叶王的“交趾陶”、光绪年的寺庙壁画,以及日本时期的“剪黏”等等。
早期依附在庙寺之中的诗社、学塾,是地方社会与寺庙互动及依存的具体表现。寺庙建筑的形式、装饰中,强调人文伦理与地方社会的教化,文学根基的浸深,亦在寺庙中的楹联、匾额、彩绘上的题辞上一一显现。北门区沿海的南鲲鯓代天府、佳里金唐殿、学甲慈济宫等寺庙,大约在1920至1940年代间同时增修改建,因其在翻修改建庙宇时,互相观摩比较工艺的的精美与特殊,因此才有交趾陶、剪黏、石雕等艺术品留传于世。建庙工程中地域力量总动员,寺庙建筑要求做到尽善尽美,并力求在建筑设计上表现艺术、文学(神话、历史传说)等特色,部分工艺品质展现的极至之美,都在寺庙中一览无遗。
在现代的社会中,传统寺庙辅育地方文化的功能已逐渐丧失,形成多种变貌。台南县的民俗学者在研究台南县的庙宇之后,不禁感叹寺庙功能已沦为拜神祈福、用金钱竞赛建庙格局大小和争权夺利的状况:不重历史、自我膨胀、喜新厌旧、庙不似庙,感觉不到神圣性、艺术性而无法滋养心灵精神,寺庙无文化可言。由现在寺庙的状况来看,部分庙宇虽仍是社区人文活动的中心,但与诗社等文化团体逐渐脱离,地方知识份子已无法介入寺庙的决策过程中。
南瀛的民俗活动 人文资源下的民俗活动,指的是一个地方的人民,所具有的传承文化活动。台南县民俗资源丰富,依游憩资源与活动性质,将民俗活动区分为节庆民俗、庙会民俗与地方民俗等3类。如再依其规模、独特性与影响力,又可分为全国性、区域性与地方性等3级。兹分类整理如下:
节庆民俗 | 庙会民俗 | 地方民俗 | |
全国性 | 1、元宵节灯会 2、清明节祭祀 |
1、新营太子宫祭典 2、麻豆代天府王爷进香 3、盐水蜂炮 4、南鲲鯓庙王爷进香 5、西港庆安宫王醮 6、佳里金唐殿王醮 7、宝光圣堂春祭 |
1、头社平埔夜祭 2、东河平埔夜祭 |
区域性 | 1、白河大仙寺浴佛节 2、端午节赛渔舟 3、中元普渡 4、玉井余清芳祭典 |
1、佳里祭孔大典 2、后壁下茄苳妈祖出巡 3、关庙关帝爷进香 4、学甲慈济宫上白醮 5、柳营代王院王醮 6、东山碧轩寺迎佛祖 7、下营上帝爷出巡 |
1、盐水苓鸽赛 2、学甲苓鸽赛 3、新化斗蟋蟀 4、北头洋平埔祭典 |
地方性 | 各行政地区所在地,在节庆民俗上办理游艺活动。 | 各地神祇生日游艺庆典活动的扩大 | 1、七股笃加祭祖 2、麻豆迎暗香 3、六重溪平埔夜祭 |
民俗观光资源的“观光化”,是个普遍的趋势,不仅在台湾,全世界各地皆然。乡土民俗文化活动结合当地地方特色、旅游景点、民俗文化活动与观光服务为一体的组合,包含一般通称为节庆活动(festival)或展示会(fair)。节庆有其历史渊源,而展示会则较具商业性质。随著社会形态的转变、资讯发达与人们的多样化需求,节庆与展示会的内涵,也跟著调整或改良。它同时具备商品销售、民俗活动参与、文化学习、休闲游乐、社区发展等多重功能。现代民俗文化活动,是传统的节庆活动结合休闲娱乐,逐渐发展而成,具有地方特色。
民俗节庆观光化的转变,与中央主导的政策有关,像观光局在“观光节”的元宵期间,在全国各地举行大型灯会;以及由文建会所举办的全国文艺季,在总主题为“人亲、土亲、文化亲”之下,结合各专家学者、文化中心、庙宇、社区与民间团体,举办一系列地方文化民俗的艺文活动。这意味著地方民俗受到更多的重视,也导致民俗活动因此加速传播、观光化。
南瀛社区总体营造
[编辑]台湾自解除戒严体制之后,民间活力愈来愈旺盛,有愈来愈多的人,关心他们所居住的社区。有的人从事地方文史的整理,有的人从事地方古迹、聚落建筑的保存,有的人从事社区生态保育、环境绿化与景观改造,有的人从事健康与福利的服务等等。这些行动者都是自发的,虽然关心的议题不同,但都是以社区为焦点,不约而同的在台湾的许多角落同时出现,并逐渐茁壮蔚为一股风气。这股民间自发的社区运动,由于它涵盖了社区的各个面向,而且目标在经营、创造社区,因此称为社区总体营造。
陈其南(1995)进一步指出,社区总体营造的目标,不只是在于营造一些实质环境,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建立社区共同体成员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意识,和提升社区居民在生活情境的美学层次。所有这些理念的指向,最后都将导致一个结果:社区总体营造不只是在营造一个社区,实际上它已经是在营造一个新社会,营造一个新文化,营造一个新“人”。
社区营造是以社区意识为前题,透过社区民众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来满足社区共同需要。因现代化造成的社会变迁,社区总体营造不失为具有理想的构想,可以说是期望塑造出一个理想国,使现代与未来生活环境及格调得以提升,形成文明人的新社会。做为共同体的社区,就是要居民全体自发的、自主的来参与营造,而且是永续性的经营,这也形成了学习与成长的过程,其间培养出公民意识、民主法治精神,并展现出生活的艺师来。
南瀛地区较具代表的社区营造例子如下:
1、白河莲潭社区
莲潭位于台南县白河镇的北端,为白河莲花的原产地。北临八掌溪与嘉义县水上乡相望,距离县治新营市约16公里,距白河镇中心约有7公里。社区内包含4个莲产丰富的聚落:莲潭、山仔脚、北埔及三角潭,其中山仔脚为社区中心,北埔及三角潭为典型的乡村型社区,绿色平原中夹杂数条小丘,居民世居于此,历代业农,民风淳朴,勤谨克俭。农作物以莲子为大宗,种植面积约占白河植莲面积的三分之一,每年5月是本地莲花绽放的开始,红莲艳、白莲娇,花海一片,美不胜收,直至10、11月仍可窥其芳踪。翌年1、2月莲农便逡巡干涸的莲田,忙于掘土取藕,以制为藕粉。这种夏季采莲、家家拨莲子,冬日掘藕、户户晒藕粉的特殊景象,便是本社区居民生活形态的写照。
2、盐水田寮社区
田寮社区位于古代的倒风海内,清初本地尚属潟湖区,地势低漥,先人搭寮捕鱼、垦地而居,故叫“田寮”,世代以鱼塭经营为主业。本地因土壤属于盐分土质,加上冬季东北季风强劲,植物生长受影响,老树稀少,所以绿化工作显得更重要,而“平埔族圣树”的木棉树较适应此种环境,所以社区内大量种植。
田寮不大,仅数十户人家,是那种可以鸡犬相闻的小小社区,这儿住著一群现代陶渊明,百年情人榕、木棉道、黄金铃道、台湾栾树道、瓮道、阿勃乐泡茶区、闽南三合院聚落、月津文史工作室、渔塭夕照等,是这片土地令人流连忘返的景点,这里的点点滴滴也串起了一畦桃源新境,结合“台湾诗路”的营造,带动社区总体观光产业。
南瀛教育文化的发展
[编辑]民国38年(1949),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在对国共内战失败原因进行反省检讨时认为: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失败只是一时的,唯有教育的失败影响巨大,且非短时间所能补救,是失败的主因。为此,首重教育的发展。
南瀛教育事业的成果
[编辑]在政府力求国民教育普及的宗旨下,本县逐年增设新校。在学制上包括幼稚园2年,国民小学6年,国民中学3年,高级中等学校分别为高中3年,或职校3年;专科学校依入学资格的不同,分别为招收国民中学毕业生入学的5年制专科,及招收高级职业学校毕业生为主的2年制专科;大学暨独立学院,除医科为6至7年外,一般均为4年。民国57年(1968)延长国民教育为9年,国中得以免试升学。至民国92年(2003)为止,本县计有公私立大专院校9所,公私立高中职35所,国民中学42所,国民小学174所,公私立幼稚园173所,教职员工、学生总数占全县人口的五分之一,全县教育经费占总预算额的百分之42.6。本县教育在时代更迭以及历任县长、教育局长的领导下,各展现不同的风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其特点如下:
- 1.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脉动
由于政策和教育经费的调整,阶段性的发展出多采多姿的文教特色,因应知识经济及资讯时代的来临,大环境变迁的条件下,采取适切的文教革新,如配合政策积极推动九年一贯课程,发扬人文精神,实施五育均衡发展、落实道德教育。各类专门学校重视技职专业人才的培养。高中、高职以升学及就业取向的辅导,适性适所的教学,并开办国中技艺训练班,培养不升学的国中生有一技之长。
- 2.积极推动传统艺术
保存乡土文化,台南县不遗馀力,可说是传统艺术的原乡。艺阵多,艺术气氛自然浓厚,如扯铃、宋江阵、金狮阵、跳鼓阵、车鼓阵、牛犁阵、八音、北管、国乐、布袋戏、陶瓷制作等等,多所国中小都积极在孕育传统艺术的幼苗。不论是国语文或是科展竞赛,台南县在全国竞赛中均有佳绩。体育表现更是杰出非凡,举凡棒球、扯铃、桌球、足球等更是冠军常客,经常代表国家出赛,南征北讨,为本县立功,也为台湾赢得不少的友谊和光荣。
- 3.落实教育机会均等
各级学校普设特殊教育班,教育局编有特教辅导员,以协助弱势学生学习,更有各类资优班,提供资赋优异的学生适性发展,以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南瀛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编辑]- 1、国民政府的文化政策变迁
民国38年(1949),国民政府自中国撤退至台湾,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国家政策依附于国际情势,政治采取保守紧缩态度,“去日本化、向中国化”的政策,使受日本教育的知识份子被迫退出台湾文化的领域,形成本土文化处于停滞与真空状态。
民国55年(1966),为了对抗中国的文化革命,肃清殖民地的残馀,政府以反共化的传统儒家思想,创造现代生活的文化条件,进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并配合颁布“国民礼仪规范”、“改善民间祭典节约办法”等,透过教育系统及国家机器,严密的由上而下传递下来。民国62年(1973)教育部颁布“国语推行法办法”,于各国民中小学严格执行。民国64年(1975)广播电视法规定,限制方言节目播出时间;种种措施使民间各项与地方语言相关的活动,歌仔戏、布袋戏、皮影戏、南北管、台湾民谣、客家民谣等受到严重打击。
民国70年(1981),行政院设文建会成立,并通过“文化资产保存法”,正式将文化资产的保存纳入法令规章之内。此一阶段的文化建设活动,可粗分为2种,一是地方的特殊民俗活动,包括邀请知名民俗艺人表演、设立薪传奖、表彰国宝级艺师等;另一方面推广西式的精致文化,例如歌剧、现代舞等。虽然主管单位意在对文化做全盘性的推广,但在这个现象背后,却隐含著“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断裂的危机。文化主管单位积极推动各项复古的活动,如民俗技艺表演或竞赛活动等,却忽略传统民俗活动与地点、地方民众结合的特性,因此虽然带来了热闹的文化现象,但却丧失了根著大众生活的危机。
在1980年代后的台湾,同时也出现不同的声音。文化圈中逐渐展现了寻求台湾传统文化的趋势,各族群为保存自身传统文化,而开始展开实际行动:从历史材料搜集与重建、以地方语言进行文字戏曲创作、编辑以族群观点为主的教材、民俗技艺的重寻与学习等等,展现从所未有的活力。另一方面,以社区、地方为主的活动主体,开始发起一连串运动,争取共同利益或目标。透过这些活动,促进了地方居民对地方的认同与归属,从而逐渐凝聚起地方意识。
- 2、地方产业文化兴起
20世纪末期,“地方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地方经济振兴的主要动力,政府单位积极推动“社区总体营造”及各项地方民俗活动工作,结合民间团体与地方居民,以“产业文化化,文化产业化”为目标,运用地方特殊的文化产业资源,结合乡间“产业”、“文化”、“艺术”与“生活”,以推动地域再生,此已具初步成效。以台南县每年产业文化活动时间表为例:
1月:新化番薯节。
2月:左镇白垩节、佳里牛蒡节。
3月:走马濑草食节。
4月:柳营苦瓜节。
5月:关庙凤梨节、善化啤酒节、安定芦笋节。
6月:新化番薯节、山仔顶花果节、玉井芒果节、白河莲花节、龙崎彩竹节。
7月:
8月:玉井芒果节、白河莲花节。
9月:麻豆文旦节。
10月:柳营乳香节、官田荾角节、关仔岭椪柑节、大内西拉雅酪梨节。
11月:下营鹅肉节、后壁稻浪飘香节。
12月:七股洋香瓜节、白河莲藕节。
台南县在文教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除了持续推动成效不错的乡镇文化节外,更有许多文化遗址尚待挖掘和重建;而在教育方面,也以国际化、资讯化做为施政重点,因此“培养国际化、本土化与资讯化兼具的教育观;发展多元化、整体化的优质异文生活”,应是整体发展目标。
南瀛观光休憩的发展
[编辑]南瀛观光游憩资源
[编辑]台南县的观光游憩资源,以人文资源较为丰富。可以分为自然游憩资源、人文游憩资源、产业游憩资源、人工主题园、游憩住宿体系等5大项。
- 1. 自然游憩资源
台南县的自然游憩资源,有以下几类:埤圳、水库、温泉、海滨和恶地地形,开发状况不一。曾文水库、乌山头水库、虎头埤、尖山埤和关仔岭是台南县早期开发的风景区。
台南县的海岸地区、平原地区及丘陵地区,分别孕育了丰富且多样的自然资源。沿海地区有台湾地区最完整的湿地生态体系和候鸟栖息地;平原地区有为数可观的埤池、水塘遍布,这些人工构筑的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态系,包括各种稀有鸟类;丘陵地区有特殊地形景观恶地形和五峰山猕猴保育园等,这些都是珍贵的生态资源。
台南县有丰富多样的景观资源,从苍翠宜人的太康绿色隧道,到荒凉的草山月世界地形,都是值得加以保护珍惜、体验学习的资源。
- 2. 人文游憩资源
台南县开发甚早,人文资源丰富,在庙宇方面有南鲲鯓庙、麻豆代天府、学甲慈济宫、佳里金唐殿等等;民俗方面则有盐水蜂炮、上白礁、西港烧王船、平埔族夜祭等等。根据统计,庙宇香客的人数,每年数以百万计,面对这样庞大的人潮,部份寺庙也逐渐朝向观光游憩的方向经营。
民俗本是社区自发的传统活动,在观光休闲潮流与社区经济发展的目标下,虽面临观光化的转型压力,却也最具自主性。以盐水蜂炮为例,每年元宵节的放蜂炮,是由武庙发动,由于蜂炮活动刺激有趣,遂使这个驱瘟求福的民俗活动一方面成为凝聚地方向心力的机制,另一方面透过媒体的大量报导,而成为全国性的观光活动。
- 3. 产业游憩资源
台南县是农业大县,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HO)后,可能造成农产品竞争力的降低,以及农村人口的高龄化,致农业劳动力不足,都促使农村经济结构必须加以调整。其中,结合休闲产业,将农业资源转化为休闲农业,将农村的一级产业改造为产业观光是策略之一。开放观光果园,串连旅游据点,以提高果品边际效益,并扩大受益范围,或是发展观光养殖、农村民宿、休闲渔业、生态农业、糖盐场体验等各式各样的休闲农业,均能提升南瀛观光产业的有效发展。
- 4. 人工主题园
台南县人工主题园的种类,可区分为高尔夫球场、休闲农场、机械设施游乐园等3大类。各类人工主题园的现况如下:
高尔夫球为一种环境成本高但服务层面少的运动,目前台南县5家高尔夫球场中,仅有两家合法(永安、台南),其馀皆是违规开放使用。由于高尔夫球场的开发,需对其所在地(通常为山坡地)进行大规模且全面的整地,因此常造成环境的破坏及潜在威胁,而事后业者若没有做好水土保持、污水处理等工作,对于当地环境及生活品质,将产生相当严重的冲击。
为避免业者以小规模、短期、粗糙的经营,以获取利润,同时对环境造成影响及破坏,台南县对机械设施乐园的开发,做面积上的限制,以10公顷为最小面积,同时鼓励大型机械设施游乐园至新化丘陵,配合现有的设施永续经营。
- 5. 游憩住宿体系
台南县的游憩系统中,提供住宿的地方,主要是北区新营、关仔岭的旅馆;中区乌山头的剑桥大饭店;西区则以南鲲鯓庙的槺榔山庄为基地;东区住宿以走马濑农场和曾文水库青年活动中心、山芙蓉渡假中心为基地;南区则可以选择虎头埤或台南市的旅馆。
国民旅游蔚为风气,已成为重要休闲活动,根据行政院主计处统计,15岁以上国民选择“郊游、登山、健行”为“自家外主要休闲活动”的,在台湾和南部地区都排名第4位。南部地区游客约占台湾地区旅游近三分之一,短程旅游仍为旅游市场的主流。 台南县的游客来源,以台南县和附近县市为主,主要服务南部区域的游客,提供1至2日的假日休闲游程。
生态旅游的兴起
[编辑]生态旅游是以自然原乡环境为基础,建立在保育、管理与教育之上,并结合文化与产业,使地区得以永续发展的旅游方式。它不仅满足了我们对自然探索、研究和欣赏的需求,也教育了我们热爱生命及维护栖地的行为。生态旅游,是把自然生态保育、持续人类文化与观光旅游,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兴旅行方式。比起传统的观光旅游,生态旅游近年来越来越盛行。
- 1、台湾最珍贵的湿地之一-七股潟湖
七股潟湖是一个半封闭形态的沙洲潟湖,面积约1600公顷,周遭为红树林、盐田以及各式各样的养殖渔塭所围绕。在潟湖外围的沙洲上,由木麻黄所形成的防风林里,则住满了白鹭鸶及夜鹭,沿岸也有许多重要野生动物与红树林保育地。许多学术研究都明确的指出,像潟湖这样的湿地,除了是许多海洋生物重要的孵育地外,其单位面积的渔获量,也远较其他海洋生态系为高。七股潟湖丰富的生态,也深深影响当地人们的生活,像一望无际的蚵架,就是众多渔民赖以维生的养蚵场,而蚵架也为潟湖营造了类珊瑚礁的生态环境,提供许多生物的栖息空间。数百年来两者相辅相成,成为非常独特的渔业文化。
七股潟湖在过去并没有特别出名或受到重视,反而是在政府和财团等众多开发的压力之下,再加上国际稀有保育鸟类黑面琵鹭每年的造访,才引起国内外各地关心生态保育人士的重视,七股潟湖遂成为全世界知名的湿地之一。
- 2、猕猴自然生态保育区-南化乌山
在南化乡乌山地区聚集数量相当多的台湾猕猴,属于保育类动物,因为常破坏农作物而遭人杀害。有位林鈵修先生怜悯猕猴因觅食常遭农人伤害,乃每日购买水果上山喂食,因而声名大噪,引起各方前来关注。为了保护它们不受伤害,台南县政府特地规画本区域为猕猴自然生态保育区,编列预算,让猕猴可以自由自在于山林间,游客也可以观赏到猕猴,享受自然野趣。
- 3、大自然的杰作-草山月世界
左镇乡的草山月世界,是由砂岩与页岩所构成的青灰岩地形,与高雄县内门、田寮、燕巢乡的泥岩恶地连成一片,称为白垩土地形。因地质松软,加上草山溪、冈林溪等河流切割地表,造成山岩嶙岣绵延,到处悬崖峭壁,山脊也光秃成锯齿状。
荒广的泥脊层岭,在左岭草山村勾勒出一片莽荡的泼墨图。由于白垩土含高碱性,使得草木难生,荒地中只有耐旱的刺竹生长。由冈林村往草山月世界的路上,沿途所见尽是棱角分明的特殊地形,以及青翠的剌竹景观;随著四季与晨昏的变化,草山月世界也展现出不同的风貌:气候清朗的黎明,站在海拔308公尺的至高点上,可欣赏日出和多层次的云雾变化;冬季时,剌竹渐渐转为枯黄,翌年春天又变为红色,每年3〜4月,便是观赏刺竹变色的最佳时机。同样景观,在龙崎乡也处处可见。
- 4、南瀛生态绿网-12个生态环保社区
为了强化台南县生态观光、绿色消费的导览旅游,如能利用交通路网,设置绿间带与绿色隧道,诸如柳营太康绿隧、后壁樟树绿隧等等,连接各生态景点,透过生态环保社区义工队的经营,未来一定能营造成绿色观光的农业大县,一方面保有珍稀的自然生态与农村景观,一方面亦能带动地方产业、确保高品质及安和乐利的生活环境。
- 后壁乡嘉田.嘉民社区:小南海水库湖泊生态、白鹭鸶栖地。
- 后壁乡长安社区:生态池、湿地水鸟。
- 七股乡龙山社区:潟湖、盐山、红树林、黑面琵鹭、虱目鱼。
- 东山乡高原社区:丘陵地观光生态农村。
- 柳营乡笃农社区:乡道绿化景观。
- 安定乡中沙社区:传统农村名产-粿仔伯粿仔。
- 新化镇知义社区:柠檬桉健康步道、龙船花原生植物森林浴。
- 新化镇牧场社区:生态牧场、萤火虫与蝴蝶的生态池复育区。
- 山上乡山上社区:天后宫百年老树、山上水源地净水池景点。
- 南化乡关山社区:南化水库、生态工法营建关山村生态社区。
- 盐水镇第八社区:木棉树台湾诗路步道。
- 北门乡蚵寮社区:头港大排堤岸夕照、生态渔村。
导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