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南华真经注疏/卷八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目录 南华真经注疏
◀上一卷 卷八 内篇大宗师第六 下一卷▶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八

河南郭象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南伯子葵问乎女偶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疏〕葵当为茶字之误,犹是《人间世篇》中南伯子茶也。女偶,古之怀道人也。孺子,犹稚子也。女偶久闻至道,故能摄卫养生,年虽老,犹有童颜之色,驻彩之状。既异几人,是故子葵问其何以致此。

曰:吾闻道矣。

〔注〕闻道则任其自生,故气色全也。

〔疏〕答云:闻道故得全生,是以反少还童,色如稚子。

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耶?

〔疏〕睹其容色,既异常人,心怀景慕,故询其方衍者也。

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

〔疏〕恶恶可,言不可也。女偶心神内静,形色外彰。子葵见有容貌,欣然请学。嫌其所问,故抑谓其非人也。

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

〔疏〕卜梁,姬姓也,倚,名也。虚心凝淡为道,智用明敏为才。言梁有外用之才而无内凝之道,女偶有虚淡之道而无明敏之才,各滞一边,未为通美。然以才方道,才劣道胜也。

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

〔疏〕庶,慕也。几,迩也。果,次也。夫上士闻道,犹藉勤行,若不勤行,道无由致。是故虽蒙教诲,爻须修学,慕近玄道,次成圣人。若其不然,告示甚易,为须修守,所以成难。然女偶久闻至道,内心凝寂,今欲传告,犹自守之。况在初学,无容懈怠,假令。说耳闻,盖亦何益。是以非知之难,行之难者也。

参日而后能外天下,

〔注〕外,犹遗也。

〔疏〕外,遗忘也。夫为师不易,传道极难。方欲教人,故凝神寂虑,修而守之,凡经三日。心既虚寂,观万亿皆空,是以天下地上,悉皆非有也。

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

〔注〕物者,朝夕所须,切己难忘。

〔疏〕天下万境疏远,所以易忘;资身物亲近,所以难遣。守经七日,然后遣之。故郭注云,物者朝夕所须,切己难忘之者也。

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

〔注〕都遗也。

〔疏〕寨体离形,坐忘我丧,运心既久,遗遣渐深也。

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

〔注〕遗生则不恶死,不恶死故所遇即安,豁然无滞,见机而作,斯朝彻也。

〔疏〕啊,旦也。彻,明也。死生一观,物我兼忘,惠照豁然,如朝场初启,故谓之朝彻也。

朝彻,而后能见独;

〔注〕当所遇而安之,忘先后之所接,斯见独者也。

〔疏〕夫至道凝然,妙绝言象,非无非有,不古不今,独往独来,绝待绝对。睹斯胜境,谓之见独。故经云寂寞而不改。

见独,而后能无古今;

〔注〕与独俱往。

〔疏〕任造物之日新,随变化而俱往,不为物境所迁,故无古今之异。

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注〕夫系生故有死,恶死故有生。是以无系无恶,然后能无死无生。

〔疏〕古今,会也。夫时有古今之异,法有生死之殊者,此盖迷徒倒置之见也。时既运新运新,无今无古,故法亦不去不来,无死无生者也。会斯理者,其唯女偶之子也。

杀生者不死,生生不生。

〔疏〕杀,灭也;死,亦灭也。谓此死者未曾灭,谓此生者未曾生。既死既生,能入于无死无生,故体于法,无生灭也。法既不生不灭,而情亦何欣何恶耶。任之而无不适也。

其为物,无不将也,

〔注〕任其自将,故无不将。

无不迎也;

〔注〕任其自迎,故无不迎。

〔疏〕将,送也。夫道之为物,拯济无方,虽复不灭不生;亦复而生而灭,是以迎无穷之生,送无量之死也。

无不毁也,

〔注〕任其自毁,故无不毁。

无不成也。

〔注〕任其自成,故无不成。卜

〔疏〕不送而送,无不毁灭;不迎而迎,无不生成之也。

其名为樱宁。

〔注〕夫与物冥者,物萦亦萦,而未始不宁也。

〔疏〕搂,扰动也。宁,寂静也。夫圣人慈救,道济苍生,妙本无名,随物立称,动而常寂,虽搂而宁者也。

樱宁也者,樱而后成者也。

〔注〕物萦而独不萦,则败矣。故萦

而任之,则莫不曲成也。

〔疏〕既能和光同尘,动而常寂,然后随物樱扰,善贷生成也。

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

〔疏〕子葵怪女偶之谈,其道高妙,故问子于何处独得闻之?自斯已下,凡有九重,前六约教,后三据理,并是女偶告示子葵之辞也。

曰:闻诸副墨之子,

〔疏〕诸,之也。副,副贰也。墨,翰墨也;翰墨,文字也。理能生教,故谓文字为副贰也。夫鱼叉因荃而得,理亦因教而明,故闻之翰墨,以明先因文字得解故也。

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

〔疏〕临本谓之副墨,背文谓之洛诵。初既依文生解,所以执持披读;次则渐悟其理,是故罗洛诵之。且教从理生,故称为子;而诵因教起,名之曰孙也。

洛诵之孙闻之瞻明,

〔疏〕瞻,视也,亦至也。读诵精熟,功劳积久,渐见至理,灵府分明。

瞻明闻之聂许,

〔疏〕聂,登也,亦是附耳私语也。既诵之精深,因教悟理,心生惧悦,私自许当,附耳窃私语也。既闻于道,未敢公行,亦是渐登胜妙玄情者也。

聂许闻之需役,

〔疏〕需,须也。役,用也,行也,虽复私心自许,智照渐明,必须依教遵修,勤行勿怠。解也不行,道无由致。

需役闻之于枢,

〔疏〕枢,讶谣也。既因教悟理,依解而行,遂使威德显彰,枢谓满路者也。

于枢闻之玄冥,

〔注〕玄冥者,所以名无而非无。

〔疏〕玄者,深远之名也。冥者。幽寂之称。既德行内融,芳声外显,故渐阶虚极,以至于玄冥者矣。

玄冥闻之参寥,

〔注〕夫阶名以至无者,铃得无于名表。故虽玄冥犹未极,而又推寄于参寥,亦玄之又玄也。

〔疏〕参,三也。寥,绝也。一者绝有,二者绝无,三者非有非无,故谓之三绝也。夫玄冥之境,虽妙未极,故至乎三绝,方造重玄也。

参寥闻之疑始。

〔注〕夫自然之理,有积习而成者。盖阶近以至远,研粗以至精,故乃七重而后及无之名,九重而后疑无是始也。

〔疏〕始,本也。夫道,超四句,离彼百非,名言路断,心知处灭,虽复三绝,未穷其妙。而三绝之外,道之根本,而谓重玄之域,众妙之门,意亦难得而差言之矣。是以不本而本,本无所本,疑名为本,亦无的可本,故谓之疑始也耳。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尸,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

〔疏〕子祀四人,未详所据。观其心逵,并方外之士,情同淡水,共结素交,叔莫逆于虚玄,迷忘言于至道。夫人起自虚无,无则在先,故以无为首;从无生有,生则居次,以生为脊;既生而死,死最居后,故、以死为尸,亦故然也。尸首虽别,本是一身;而死生乃异,源乎一体。能达斯趣,所遇皆适,岂有存亡欣恶于其间哉。谁能知是,我与为友。

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疏〕目击道存,故相视而笑;同顺玄理,故莫逆于心也。

俄而子舆有病,子祀往问之。

〔疏〕既病,须往问之,任理而行,不乖于方外也。

曰: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

〔疏〕伟,大也。造物,犹造化也。拘拘,孪缩不申之貌也。夫洪𬬻大冶,造物无偏,岂独将我一身故为拘孪之疾。以此而言,无非命也。子秦达理,自欺此辞也。

曲俱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肩高于顶,句赘指天。阴阳之气有珍,

〔注〕沙,陵乱也。

〔疏〕偃偿曲腰,背骨发露。既其俯而不仰,故藏俯并在上,头低则颐隐于齐,膊耸则肩高于项,而咽顶句曲,大槌如赘。阴阳二气,陵乱不调,遂使一身,遭斯疾笃。

其心问而无事,

〔注〕不以为息。

〔疏〕死生犹为一体,疾息岂复巢怀。故虽曲偿拘拘,而心神闲逸,都不以为事。

鉼联而鉴于井,曰:嗟乎。夫造物者又将以予为此拘拘也。

〔注〕夫任自然之变者,无嗟也,与物嗟耳。

〔疏〕姘踪,曳疾貌。言曳疾力行,照临于井,既见己貌,遂使发伤嗟。寻夫大道首然,造物均等,岂偏于我,独此拘孪?欲显明物理,故寄玆嗟叹也。

子祀曰:汝恶之乎?

〔疏〕淡水素交,契心方外,见其嗟叹,故有惊疑。

曰:亡,予何恶。

〔疏〕亡,无也。存亡生死,本自无心。不嗟之嗟,何嫌恶之也。

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鸦炙;浸假而化予之尸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而乘之,岂更驾哉。

〔注〕浸,渐也。夫体化合变,则无往而不因,无因而不可也。

〔疏〕假令阴阳二气,渐而化我左右两臂为鸡为弹,则求于鹄鸟,鸡则夜侯天时。尸无识而为轮,神有知而作马,因渐渍而变化,乘轮马以邀游,苟随任以安排,亦于何而不适者也。

且夫得者,时也,

〔注〕当所遇之时,世谓之得。

失者,顺也;

〔注〕时不暂停,顺往而去,世谓之失。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疏〕得者,生也,失者,死也。夫忽然而得,时应生也;倏然而失,顺理死也。是以安于时则不欣于生,处于顺则不恶于死。既其无欣无恶,何忧乐之入乎。

此古之所谓县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结之。

〔注〕一不能自解,则众物共结之矣。故能解则无所不解,不解则无所而解也。

〔疏〕处顺忘时,萧然无系,古昔圣人,谓为悬解。若夫当生虑死,而以憎恶存怀者,既内心不能自解,故为外物结缚之也。

且夫物不胜天久矣,吾又何恶焉。

〔注〕天不能无昼夜,我安能无死生而恶之哉。

〔疏〕玄天在上,犹有昼夜之殊,况人居世间,焉能无死生之变。且物不胜天,非唯今日,我复何人,独生憎恶。

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其妻子环而泣之。

〔疏〕环,绕也。喘喘,气息急也。子举语讫,俄顷之间,子来又病,气奔欲死。既将属绩,故妻子绕而哭之也。

犁往问之,曰:叱。避。无怛化。

〔注〕夫死生犹寤寐耳,于理当寐,不愿人惊之,将化而死,无为怛之也。

〔疏〕叱,诃声也。夫方外之士,冥一死生,而朋友临终,和光往问。故叱彼亲族,令避傍边,正欲变化,不欲惊怛也。

倚其户与之语曰: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疏〕又,复也。奚,何也。适,往也。倚户观化,与之而语。欺彼大造,弘普无私,偶尔为人,忽然还化。不知方外适往何道,变作何物。将汝五藏为鼠之肝,或化四支为虫之臂。任化而往,所遇皆适也。

子来曰: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

〔注〕自古或有能违父母之命者,未有能违阴阳之变而距昼夜之节者也。

〔疏〕自此而下,是子来临终答子犁之辞也。夫孝子侍亲,尚驱驰唯命。况阴阳造化,何啻二亲乎。故知违亲之教,世或有焉,拒于阴阳,未之有也。

彼近吾死而我不听,我则捍矣,彼何罪焉。

〔注〕死生犹昼夜耳,未足为远也。时当死,亦非所禁,而横有不听之心,适足捍逆于理以速其死。其死之速,由于我捍,非死之罪也。彼,谓死耳;在生,故以死为彼。

〔疏〕彼,造化也。而造化之中,令我近死。我恶其死而不听从,则是我拒阴阳,违于变化。斯乃咎在于我,彼何罪焉。郭注以死为彼也。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注〕理常俱也。

〔疏〕此重引前文,证成彼义。斯言切当,所以再出。其解释文意,不异前旨。

今之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模挪,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

〔注〕人耳人耳,唯愿为人也。亦犹金之踊跃,世皆知金之不祥,而不能任其自化。夫变化之道,靡所不遇,今一遇人形,岂故为哉?生非故为,时自生耳。矜而有之,不亦妄乎。

〔疏〕祥,善也。犯,遇也。镇娜,古之良剑名也。昔吴人干将为吴王造剑,妻名镇娜,因名雄剑日干将,雌剑日镇娜。夫洪𬬻大冶,镕铸金铁,随器大小,悉皆为之。而𬬻中之金,忽然跳踯,殷动致请,愿为良剑。匠者惊嗟,用为不善。亦犹自然大冶,雕刻众形,乌兽鱼虫,种种皆作。偶尔为人,遂即欣爱,郑重启请,愿更为人,而造化之中,用为妖孽也。

今一以天地为大𬬻,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注〕人皆知金之有系为不祥,故明己之无异于金,则所系之情可解,可解则无不可也。

〔疏〕夫用二仪造化,一为𬬻冶,陶铸群物,锤虾苍生,磅砖无心,亭毒均等,所遇斯适,何恶何欣。安排变化,无往不可也。

成然寐,蓬然觉。

〔注〕寤寐自若,不以死生累心。

〔疏〕成然是闲放之貌,还然是惊喜之貌。寐,寝也,以臂于死也。觉是寤也,以况于生。然寤寐虽殊,何尝不从容逸乐;死生乃异,亦未始不任命逍遥。此总结子来以死生为寤寐者也。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曰: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注〕夫体天地,冥变化者,虽手足异任,五藏殊官,未尝相与而百节同和,斯相与于无相与也;未尝相为而表裹俱济,斯相为于无相为也。若乃役其心志以恤手足,运其股肱以营五藏,则相营愈笃而外内愈困矣。故以天下为一体者,无爱为于其问也。

〔疏〕此之三人,并方外之士,冥于变化,一于死生,志行既同,故相与交友。仍各率职试,迷其情政云:谁能于虚无自然而相与为朋友乎?斯乃无与而与,无为而为,非为之而为,与之而与者也。犹如五藏六根,四肢百体,各有司存,更相御用,岂有心于相与,情系于亲疏哉。虽无意于相为,而相济之功成矣。故于无与而相与周旋,于无为而为交友者,其义亦然乎耳。

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

〔注〕无所不任。

〔疏〕挠挑,犹宛转也。夫登昇上天,示清高轻举,遨游云雾,表不滞有中;故能随变化而无穷,将造物而宛转者也。

相忘以生,无所终穷?

〔注〕忘其生,则无不忘矣,故能随变任化,俱无所穷竟。

〔疏〕终穷,死也。相与忘生复志死,死生混一,故顺化而无穷也。

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友。

〔注〕若然者岂友哉?盖寄明至亲'而无爱念之近情也。

〔疏〕得意忘言,故相视而笑;智冥于境,故莫逆于心。方外道同,遂相与为友也。

莫然有问而子桑户死,未葬。孔子闻之,使子贡往待事焉。

〔疏〕莫,无也。三人相视,寂尔无言。俄顷之间,子朵户死。仲尼闻之,使子贡往吊,仍令供给丧,事将迎宾客。欲显方外方内,故一寄尼父琴张。

就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

〔疏〕曲,薄也。或编薄织帘,或鼓琴歌咏,相和欢乐,曾无槭容。所谓相忘以生,方外之至也。

曰: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猜。

〔注〕人哭亦哭,俗内之边也。齐死生,忘哀乐,临尸能歌,方外之至也。

〔疏〕嗟来,歌声也。朵户乎以下,相和之辞也。猜,相和声也。夫从无出有,名之曰生;自有还无,名之曰死。汝今既还空寂,便是归本反真,而我犹寄人间,羁旅未还桑梓。歌齐一死生,故发斯猜欺者也。

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临尸而歌,礼乎?

〔疏〕方内之礼,贵在节文,邻里有丧,舂犹不相。况临朋友之尸,曾无哀哭,琴歌自若,岂是礼乎?子贡怪其如此,故趋走进问也。

二人相视而笑曰:是恶知礼意。

〔注〕夫知礼意者,铃游外以经内,守母以存子,称情而直往也。若乃矜乎名声,牵乎形制,则孝不任诚,慈不任实,父子兄弟,怀情相欺,岂礼之大意哉。

〔疏〕夫大礼与天地同节,不拘制乎形名,直致任真,率情而往,况冥同生死,岂存哀乐于胸中。而子贡方内儒生,性犹偏执,唯贵赢透,未契妙本。如是之人,于何知礼之深乎。为方外所嗤,固其宜矣。

子贡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邪?修行无有,而外其形骸,临尸而歌,颜色不变,无以命之。彼何人者邪?

〔疏〕命,名也。子贡使还,且告尼父云:彼二人情事难识,修己德行,无有礼仪,而忘外形骸,混同生死,临丧歌乐,神形不变。既莫测其道,故难以明之。

孔子曰: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

〔注〕夫理有至极,外内相冥,未有极游外之致而不冥于内者也,未有能冥于内而不游于外者也。故圣人常游外以弘内,无心以顺有,故虽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夫见形而不及神者,天下之常累也。是故睹其与群物并行,则莫能谓之遗物而离人矣;观其体化而应务,则莫能谓之坐忘而自得矣。岂直谓圣人不然哉?乃铃谓至理之无此。是故庄子将明流统之所宗以释天下之可悟,若直就称仲尼之如此,或者将据所见以排之,故超圣人之内迸,而寄方外于数子。宜忘其所寄以寻迷作之大意,则夫游外弘内之道坦然自明,而《庄子》之书,故是涉俗盖世之谈矣。〔疏〕方,区域也。彼之二人,齐一死生,不为教逵所拘,故游心寰宇之外。而仲尼子贡,命世大儒,行裁非之义,服节文之礼,锐意哀乐之中,游心区域之内,所以为异之者也。

外内不相及,而丘使汝往吊之,丘则陋矣。

〔注〕夫吊者,方内之近事也,施之于方外则陋矣。

〔疏〕玄儒理隔,内外道殊,胜劣而论,不相及逮。用区中之俗礼,吊方外之高人,刍狗再陈,鄙陋之甚也。

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

〔注〕皆冥之,故无二。

〔疏〕达阴阳之变化,与造物之为人;体万物之混同,游二仪之一气也。

彼以生为附赘县疣,

〔注〕若疣之自县,赘之自附,此气之时果,非所乐也。

以死为决疣溃瘫,

〔注〕若疣之自次,瘫之自渍,此气之自散,非所惜也。

〔疏〕彼三子体道之人,达于死生,冥于变化。是以气聚而生,譬疣赘附县,非所乐也;气散而死,若疣瘫次渍,非所惜之者也。

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

〔注〕死生代谢,未始有极,与之俱往,则无往不可,故不知胜负之所在也。

〔疏〕先,腔也。后,劣也。夫附赘疣瘫,四者皆是疾,而气有聚散,病无胜负。若以此方于生死,亦安知优劣之所在乎。

假于异物,托于同体;

〔注〕假,因也。今死生聚散,变化无方,皆异物也。无异而不假,故所假虽异而共成一体也。

〔疏〕水火金木,异物相假,众诸寄托,共成一身。是知形体,由来虚伪。

忘其肝胆,遗其耳目;

〔注〕任之于理而冥往也。

〔疏〕既知形质虚假,无可欣爱,故能内则忘于藏腑,外则忘其根窍故也。

反复终始,不知端倪;

〔注〕五藏犹忘,何物足识哉。未始有识,故能放身于变化之涂,玄同于反复之波,而不知终始之所极也。

〔疏〕端,绪也。倪,畔也。反复,犹往来也。终始,犹生死也。既忘其形质,车体黜聪,故能去来生死,与化俱往。化又无极,故莫知端倪。

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

〔注〕所谓无为之业,非拱默而已;所谓尘垢之外,非伏于山林也。

〔疏〕芒然,无知之貌也。彷徨逍遥,皆自得逸豫之名也。尘垢,色声等有为之物也。前既遗物形骸,此又忘于心智,是以放任于一尘累之表,逸豫于清旷之乡,以此无为而为事业也。

彼又恶能愤愤然为世俗之礼,以观众人之耳目哉。

〔注〕其所以观示于众人者,皆其尘垢耳,非方外之冥物也。

〔疏〕愤愤,犹烦乱也。彼数子者,清高虚淡,安排去化,率性任真。何能强事节文,拘世俗之礼;威仪显示,悦众人之视听哉。

子贡曰:然则夫子何方之依?

〔注〕子贡不闻性与天道,故见其所依而不见其所以依也。夫所以依者,不依也,世岂觉之哉。

〔疏〕方内方外,浅深不同,未知夫子依从何道。师资起发,故设此疑。

曰:丘,天之戮民也。

〔注〕方内为桂桔,明所贵在方外也。夫游外者依内,离人者合俗,故有天下者无以天下为也心是以遗物而后能入群,坐忘而后能应务,愈遗之,愈得之。苟居斯极,则虽欲释之而理固自来,斯乃天人之所不赦者也。

〔疏〕夫圣述礼仪,乃桂桔形性。仲尼既依方内,则是自然之理,刑戮之人也。故《德充篇》云,天刑之安可解。

虽然,吾与汝共之。

〔注〕虽为世所极桔,但为与汝共之耳。明己怛自在外也。

〔疏〕夫孔子圣人,和光接物,扬波同世,贵斯俗礼;虽复降述方内,与汝共之,而游心方外,萧然无著也。

子贡曰:敢问其方。

〔注〕问所以游外而共内之意。

〔疏〕方,犹道也。问:述混域中,心游方外,外内玄合,其道若何?

孔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

〔注〕造,诣也。鱼之所诣者,适性莫过深水;人之所至者,得意莫过道卫。虽复情智不一,而相与皆然。此略标义端,次下解释也。

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

〔注〕所造虽异,其于由无事以得事,自方外以共内,然后养给而主定,则莫不皆然也。俱不自知耳,故成无为也。

〔疏〕此解释前义也。夫江湖淮海,皆名天池。鱼在大水之中,窟穴泥沙,以自资养供给也;亦犹人处大道之中,清虚养性,无事逍遥,故得性分静定而安乐也。

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卫。

〔注〕各自足而相忘者,天下莫不然也。至人常足,故常忘也。

〔疏〕此解释前义也。夫深水游泳,各足相忘;道卫内充,偏爱斯绝;岂与夫徇濡仁义同年而语哉。临尸而歌,其义云尔故也。

子贡曰:敢问畸人。

〔注〕问向之所谓方外而不耦于俗者,又安在也。

〔疏〕畸者,不耦之名也。修行无有,而疏外形体,乖异人伦,不偶于俗。敢问此人,其道如何?

曰:畸人者,畸于人而伴于天。

〔注〕夫与内冥者,游于外也。独能游外以冥内,任万物之自然,使天性各足而帝王道成,斯乃畸于人而伴于天也。

〔疏〕自此已下,孔子答子贡也。伴者,等也,同也。夫不修仁义,不偶于物,而率其本性者,与自然之理同也。

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注〕以自然言之,则人无小大;以人理言之,则伴于天者可谓君子矣。

〔疏〕夫怀化履义为君子,乖道背德为小人也。是以行整趸之仁,用提趺之义者,人伦谓之君子,而天道谓之小人也。故知子反琴张,不偶于俗,乃日畸人,实天之君子。重言之者,复结其义也。

颜回问仲尼曰: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槭,居丧不哀。无是三者,以善丧

〔疏〕姓孟孙,名才,鲁之贤人。体无为之一道,知生死之不二,故能进同方内,心游物表。居母氏之丧,礼数不阙,威仪详雅,甚有孝容;而泪不滂沱,心不悲槭,声不哀恸。三者既无,不名孝子,而乡邦之内,悉皆善之,云其处丧深得礼法。

盖鲁国。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乎?回壹怪之。

〔注〕鲁国观其礼,而颜回察其心。

〔疏〕盖者,发语之辞也。哭泣绩绖,同域中之俗礼;心无哀槭,契方外之忘怀。鲁人睹其外迸,故有善丧之名;颜子察其内心,知无至孝之实。所以一见孙才,遂生疑怪。

仲尼曰:夫孟孙氏尽之矣,进于知矣。

〔注〕尽死生之理,应内外之宜者,动而以天行,非知之匹也。

〔疏〕进,过也。夫孟孙氏穷哀乐之本,所以无乐无哀;尽生死之源,所以忘生忘死。既而本述难,测故能合内外之宜;应物无心,岂是运知之正者邪。

唯简之而不得,

〔注〕简择死生而不得其异,若春秋冬夏四时行耳。

〔疏〕夫生来死去,譬彼四时,故孟孙简择,不得其异。

夫已有所简矣。孟孙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

〔注〕已简而不得,故无不安,无不安,故不以生死巢意而付之自化也。

〔疏〕虽复有所简择,竟不知死生之异,故能安于变化而不以哀乐栗怀也。

不知就先,不知就后;

〔注〕所遇而安。

若化为物,

〔注〕不违化也。

〔疏〕先,生也。后,死也。若,顺也。既一于死生,故无去无就;冥于变化,故顺化为物也。

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

〔注〕死生宛转,与化为一,犹乃忘其所知于当今,岂待所未知而豫忧者哉。

〔疏〕不知之化,谓当来未化之事也。已,止也。见在之生,犹自忘遣;况未来之化,岂复逆忧。若用心预待,不如止而勿为也。

且方将化,恶知不化哉?方将不化,恶知已化哉?

〔注〕已化而生,焉知未生之时哉。方化而死,焉知已死之后哉。故无所避就,而与化俱往也。

〔疏〕方今正化为人,安知过去未化之事乎。正在生日未化而死,又安知死后之事乎。但当推理直前,与化俱往,无劳在生忧死,妄为欣恶也。

吾特与汝,其梦未始觉者邪。

〔注〕夫死生犹觉梦耳,今梦自以为觉,则无以明觉之非梦也;苟无以明觉之非梦,则亦无以明生之非死也。死生觉梦,不知所在,当其所遇,无不自得,何为在此而忧彼哉。

〔疏〕梦是昏睡之时,觉是了知之日。仲尼颜子,犹拘名教,为昏于觉梦之中,不达死生,未尝暂觉者也。

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

〔注〕以变化为形之骇动耳,故不以死生损累其心。

〔疏〕彼之孟孙,冥于变化,假见生死为形之惊动,终无哀乐损累心神也。

有日一宅而无情死。

〔注〕以形骸之变为旦宅之日新耳,其情不以为死。

〔疏〕旦,日新也。宅者,神之舍也。以形之故变为宅舍之日新,利其性灵凝淡,终无死生之异也。

孟孙氏特觉,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宜也。

〔注〕夫常觉者,无往而有逆也,故人哭亦哭,正自是其所宜也。

〔疏〕孟孙冥同生死,独居觉悟,应于内外,不乖人理。人哭亦哭,自是顺物之宜者也。

且也相与吾之耳矣,

〔注〕夫死生变化,吾皆吾之。既皆是吾,吾何失哉。未始失吾,吾何忧哉。无逆,故人哭亦哭;无忧,故哭而不哀。

〔疏〕吾生吾死,相与皆吾,未始非吾,吾何所失。若以系吾为意,何适非吾。

庸诅知吾所谓吾之乎?

〔注〕靡所不吾也,故玄同外内,弥贯古今,与化日新,岂知吾之所在也。

〔疏〕庸,常也。凡常之人,识见浅狭,诅知吾之所谓无处非吾。假令千变万化,而吾常在,新吾故吾,何欣何恶也。

且汝梦为乌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

〔注〕言无往而不自得也。

不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其梦者乎?

〔注〕梦之时自以为觉,则焉知今者之非梦邪,亦焉知其非觉邪?觉梦之化,无往而不可,则死生之变,无时而足惜也。

〔疏〕厉,至也。且为鱼为乌,任性逍遗,处死处生,居然自得。而鱼乌既无优劣,死生亦何胜负而系之哉。孟孙妙达斯源,所以未尝介意。又不知今之所论鱼鸟者,为是觉中而辫,为是梦中而说乎?夫人梦中,自以为觉,今之觉者,何坊梦中。是知觉梦生死,未可定也。

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

〔注〕所造皆适,则忘适矣,故不及笑也。排者,推移之谓也。夫礼哭铃哀,献笑铃乐,哀乐存怀,则不能与适推移矣。今孟孙常适,故哭而不哀,与化俱往也。

〔疏〕造,至也。献,善也。排,推移也。夫所至皆适,斯亦适也,其常适何及欢笑然后乐哉。若待善事感己而后适者,此则不能随变任化,与物推移也。今孟孙常适,故哭而不哀也。

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

〔注〕安于推移而与化俱去,故乃入于寂寥而与天为一也。自此以上,至于子祀,其致一也。所执之丧异,故歌哭不同。

〔疏〕所在皆适,故安任推移,未始非吾,而与化俱去。如此之人,乃能入于寥廓之妙门,自然之一道。

意而子见许由。许由曰:尧何以资汝?

〔注〕资者,给济之谓。

〔疏〕意而,古之贤人。资给济之谓。意而先谒帝尧,后见仲武。问云:帝尧大圣,道德甚高,汝既谒见,有何教授资济之卫,幸请陈说耳。

意而子曰:尧谓我,汝必躬服仁义而明言是非。

〔疏〕躬,身也。仁则恩慈育物,义则断割裁非,是则明赏其善,非则明惩其恶。此之四者,人伦所贵,汝铃须己身报行,亦须明言示物。此言意而迷尧教语之辞也。

许由曰:而奚来为朝?

〔疏〕而,汝也。奚,何也。𫐄,语助也。尧将教进刑害于汝,疮痕已大,何为更来矣?

夫尧既已鲸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

〔注〕言其将以形教自亏残,而不能复游夫自得之场,无系之涂也。

〔疏〕鲸,凿额也。劓,割鼻也。恣睢,纵任也。转徙,变化也。涂,道也。夫仁义是非,损伤真性,其为残害,譬之刑残。汝既被尧鲸劓,拘束性情,如何复能遨游自得,逍遥放荡,从容自适于变化之道乎?言其不复能如是。

意而子曰:虽然,吾愿游于其藩。

〔注〕不敢复来涉中道也,且愿游其藩傍而已。

〔疏〕我虽遭此亏残,而庶几之心靡替,不复敢当心路,愿涉道之藩傍也。

许由曰:不然。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者无以与乎青黄龄敝之观。

〔疏〕盲者,有眼睛而不见物;瞽者,眼无映缝如鼓皮也。作斧形谓之龄,两己相背谓之敝,而盲瞽之人,眼睛已败,既不能观文彩青黄,亦不爱好眉目颜色。譬意而遭尧鲸劓,情智已伤,岂能爱慕深玄,观览众妙耶。

意而子曰:夫无庄之失其美,据梁之失其力,黄帝之亡其知,皆在𬬻锤之问耳。

〔注〕言天下之物,未铃皆自成也,自然之理,亦有须冶煆而为器者耳。故此之三人,亦皆闻道而后亡其所务也。此皆寄言,以遣云为之累。

〔疏〕无庄,古之美人,为闻道故,不复庄饰,而自忘其美色也。据梁,古之多力人,为闻道守雌,故不勇其力也。黄帝,轩辕也,有圣知,亦为闻道,故能忘遣其知也。𬬻,电也。锤,级也。以上三人,皆因闻道,然后忘其所务以契其真,犹如世间器物,假于炉冶打垠以成其用者耳。今何妨自然之理,今夫子教示于我,以成其道耶?故知自然造物,在𬬻冶之间,则是有修学冶级之义。

庸诅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鲸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耶?

〔注〕夫率然直往者,自然也;往而伤性,性伤而能改者,亦自然也。庸诅知我之自然当不息鲸补劓,而乘可成之道以随夫子邪?而欲弃而勿告,恐非造物之至。

〔疏〕造物,犹造化也。我虽遭仁义是非残伤情性,焉知造化之内,不补劓息鲸,令我改过自新,乘可成之道,随夫子以请益邪?乃欲弃而不教,恐乖造物者也。

许由曰:噫。未可知也。我为汝言其大略。

〔疏〕噫,叹声也。至道深玄,绝言于象,不可以心虑测,故欺云未可知也。既请益慇恋,亦无容杜默,虽复不可言尽,为汝梗巢陈也。

吾师乎。吾师乎,整万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

〔注〕皆自尔耳,亦无爱为于其问也,安所寄其仁义。

〔疏〕吾师乎者,至道也。然至道不可心知为汝略言其要,即吾师是也。圣,碎也。至如素秋霜降,碎落万物,岂有情断割而为义哉?青春和气,生育万物,岂有情恩爱而为仁哉?盖不然而然也。而许由师于至道,至道既其如是,汝何得躬服仁义耶?此略为意而说息鲸补劓之方也。

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注〕日新也。

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注〕自然,故非巧也。

〔疏〕万象之前,先有此道,智德具足,故义说为长而实无长也。长既无矣,老岂有邪。欲明不长而长,老而不老,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也。虽复天覆地载,而以道为源,众形刻雕,咸资造化,同禀自然,故巧名斯灭。既其无老无巧,无是无非,汝何所明言耶。

此所游已。

〔注〕游于不为而师于无师也。

〔疏〕吾师之所游心,止如此说而已。此则总结以前吾师之义是也。

颜回曰:回益矣。

〔注〕以损之为益也。

〔疏〕颜子禀教孔氏,服膺问道,觉己进益,呈解于师。损有益空,故以损为益也。

仲尼曰:何谓也?

〔疏〕既言益矣,有何意谓?

曰:回忘仁义矣。

〔疏〕忘兼爱之仁,遣裁非之义,所言益者,此之谓乎。

曰:可矣,犹未也。

〔注〕仁者,兼爱之述;义者,成物之功。爱之非仁,仁迸行焉;成之非义,义功见焉。存夫弁义,不足以知爱利之由无心,故忘之可也。但忘功述,故犹未玄达。

〔疏〕弁义已忘,于理渐可;解心尚浅,所以犹未。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

〔疏〕他日,犹异日也。空解日新,时更复见。所言进益,列在下文。

曰:何谓也?

〔疏〕所言益者,是何意谓?

曰:回忘礼乐矣。

〔疏〕礼者,荒乱之首,乐者,淫荡之具,为累更重,次忘之也。

曰:可矣,犹未也。

〔注〕礼者,形体之用,乐者,乐生之具。忘其具,未若忘其所以具也。

〔疏〕虚忘渐可,犹未至极。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

〔疏〕并不异前解也。

曰:回坐忘矣。

〔疏〕虚心无著,故能端坐而忘。坐忘之义,具列下文。

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

〔注〕蹴然,惊悚貌也,忘遣既深,故悚然惊欺。坐忘之谓,厥义云何也?

颜回曰:填肢体,黜聪明,

〔疏〕廖,毁废也。黜,退除也。虽听属于耳,明关于目,而听明之用,本乎心灵。既悟一身非有,万境皆空,故能毁废四肢百体,屏黜聪明心智者也。

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注〕夫坐忘者,奚所不志哉。既忘其迸,又忘其所以述者,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

〔疏〕大通,犹大道也。道能通生万物,故谓道为大通也。外则离析于形体,一一虚假,此解寨朋体也。内则除去心识,愧然无知,此解黜聪明也。既而枯木死,灰冥同大道,如此之益,谓之坐忘也。

仲尼曰:同则无好也,

〔注〕无物不同,则未尝不适,未尝不适,何好何恶哉。

化则无常也。

〔注〕同于化者,唯化所适,故无常也。

〔疏〕既同于大道,则无是非好恶;冥于变化,故不执滞守常也。

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疏〕果,次也。而,汝也。忘遣如此,定是大贤。丘虽汝师,遂落汝后。从而学之,是丘所愿。拥谦退己,以进颜回者也。

子舆与子桑友,而淋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疾矣。裹饭而往食之。

〔注〕此二人相为于无相为者也。今裹饭而相食者,乃任之天理而自尔,非相为而后往也。

〔疏〕雨经三日已上为霖。殆,近也。子桑家贫,属斯霖雨,近于饿病。此事不疑于方外之交,任理而往,虽复裹饭,非有相为之情者也。

至子桑之门,则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声而趋举其诗焉。

〔疏〕任,堪也。趋,卒疾也。子桑既遭饥馁,故发琴声,问此饥贫从谁而得,为关父母二为是人夫,此则歌哭之词也。不堪此声,又率尔诗咏也。

子舆入,曰:子之歌诗,何故若是?

〔注〕嫌其有情,所以趋出远理。

〔疏〕一于死生,忘于哀乐,相与于无相与,方外之交。今子歌诗,似有怨望,故入门惊怪,问其所由矣。

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父母岂欲吾贫贱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

〔注〕言物皆自然,无为之者也。

〔疏〕夫父母慈造,不欲饥冻,天地无私,岂独贫我。思量主宰,皆是自然,寻求来由,竟无兆朕。而使我至此穷极者,皆我之赋命也;亦何惜之有哉。

 上一卷 ↑返回顶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