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卜岁恒言/卷四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新镌卜岁恒言卷四

        䢴上吴鹄斗文偶集

地土[编辑]

  地者易也,言能养物怀仁,交易变化,含吐应节,故其立字,土力于一者为地。○地当阴阳之中,能吐生万物者称之土。《天中记》

  一年三百六十日,五行各司七十二日,而土分旺于辰戍丑未四季之月,各十八日是谓土王用事。《通书》

  王者德至于地则嘉禾生。《援神契》

  扬州、荆州地土宜稻。豫州、并州地土宜五种。黍、稷、菽、麦、稻。青州地土宜稻、麦。兖州地土宜四种。黍、稷、麦、稻。雍州、冀州地土宜黍、稷。幽州地土宜三种。黍、稷、稻。出《周官》。

  亢旱太甚,作雨日久,不为星变即为地震,或大风作而为地震,盖地寒盛则裂,风盛则震也。《玉历通政经》

  地陷主兵乱。《京房》

  地生毛,人劳兵起。《地镜》

  地折裂有声,则兵大起,境土不宁。《抱朴子》

  地无故自成泉,主兵乱,大水。《宋志》

  地面湿润,主雨。地出水珠如汗,主暴雨。石磉水流,四野气蒸,主暴雨立至。若得西北风解散则无雨。《月令广义》

  冬月地不冻,主其乡人流亡。《闻见集》

  戊巳日燕不衔泥,虑巢不坚,凡舍宇土工等事亦宜避土日。《月令广义》

山川[编辑]

  天将时雨,山川出云。《孔子》

  远山之色清朗,主睛;昏暗,主雨。《士商要览》

  小山不出云者,忽然云起,主大雨。有雾亦主大雨。谚云:山头戴帽,平地渰灶。《农占》

  山色昏濛,主天変。忽生云接天,立时雨。《月令广义》

  《庐山记》天将雨,则有白云或冠峰岩,或亘中岭,谓之山带,不出三日必有大雨,然不独庐山为然。大凡山极高而有洞穴者,皆能吐云作雨。《海录碎事》云:“大雨由天,小雨由山。”想不诬耳。《五杂俎》

  山移徙及山石自动,或湿或血,皆主兵乱。凡入山念仪方二字以却蛇虫,念仪康二字以却虎狼,念林兵二字以却百邪。《地镜》

  夏月水底生苔,主有暴雨。若浮水面,立时大雨。水作靛青色,亦然。谚云:水面生青靛,天公又作変。《切用格言》

  水有香气或腥气,皆主雨水骤至。《士商要览》

  正月初一日至十二日,一日主一月,每旦以瓦瓶秤水,视其轻重,重则雨多,轻则雨少。《月令通纂》

  除夕取长流水秤轻重,元日又取水秤之,以较两年之高下。《岁占》

  三月冰,岁不成。四月冰,天下荒。五月冰,其国亡。六月冰,天下乱。夏冰,岁饥,民流。冬不冰,兵荒,民疫。《闻见集》

  冰坚主水。冰后水长,主来年水。冰后水退,主来年旱。若冰坚可渡,亦主水。《家塾事亲》

  谢肇淛曰:客中若遇无甘泉去处,但以苦水烹之,数沸后澄至冷,去其泥滓,复烹之,即甘矣。此亦古人炼炭之法也。为客者不可不知。《五杂俎》

  凡适他方,不伏水土,将鞋底下土刮下,和水服,即止。《本草纲目》

附:穿井法[编辑]

  于穿井之地覆以多碗,次早揭视,碗中润水多者,下有脉泉。《玉历》

  凡井以黑铅为底,能水散结,人饮之无疾,入丹砂镇之,令人多寿。《本草纲目》

[编辑]

  王者盛德则嘉禾生。嘉禾者仁卉也,其大盈箱,一稃二米。《晋中兴.征祥记》

  王者出号施令合民心,作乐制礼得天心,则草木有益于人者长,以养民。《稽命录》

  元旦听人民之声,声宫则主岁善吉,商则有兵,征旱,羽水,角恶。《吕览》

  凡听声,征如负豕觉骇,羽如鸣马在野,宫如牛鸣窌中,商如离群羊,角如雉登木以鸣,其音凄清。此言呼以听土地之音,非谓他音皆然也。声合乎五音,其首声听其协而详之也。《管子》

  部吏所致侵渔百姓则蝗食谷,身黑头赤,武吏也;头黑身赤,文吏也。《酉阳杂俎》

  食心曰螟,食叶曰蜷,食根曰蟊,食节曰贼,四者皆蝗之名也。《尔雅》

  吏冥冥犯法则生螟。《说文》

  螟应苛政。《春秋含孳》

  使乞贷则生蜷。《许慎》

  吏抵冒取民财则生蟊。《说文》

  妖害忠孝,虫食苗根。《京房易传》

  王者与诸侯争则虫食苗节茎。《京房易传》

  人生三子,主太平。人生三女,国淫失政。人生四子,诸侯竞位。人生肉块,天下饥荒。《玉冰玄珠密语》

  男化为女,宫刑滥也。女化为男,妇政行也。《京房易占》

  男化为女,贤人去位。女化为男,贱人为王。《春秋潜潭巴》

  天将雨,人之病先动,是阴相应而起也。天将阴雨,又使人睡卧者,阴气也。《汉名臣奏》

  人首颊热,太白昼见,日月昏晕,灯火焰明摇动,皆主大风。《士商要览》

  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裸形,目在顶上,行走如飞,名曰旱魃。所见之国必大旱,赤地千里。一名貉。遇者得之,投于溷中则死,旱灾除。《神异经》

芒神[编辑]

  服色以立春日支神受克为衣色,克衣之色为系腰色。亥子日,黄衣,青系腰。寅卯日,白衣,红系腰。巳午日,黑衣,黄系腰。辰戌丑未日,青衣,白系腰。头髻以立春日纳音为法。金日,平梳两髻在耳前。木日,平梳两髻在耳后。水日,平梳两髻,右髻在耳后,左髻在耳前。火日,平梳两髻,右前左后。土日,平梳两髻,在顶直上。罨耳以立春时为法。从卯至戌八时,芒神手提罨耳。卯巳酉未时,右手提。辰子申戌时,左手提。八时见日温和,寅时,芒神戴罨耳,揭起左边。亥时,戴罨耳,揭起右边。寅亥时为通气,故揭起一边。子丑时,芒神全戴罨耳,为严凝时,故全掩也。鞋袴行缠以立春日纳音,金日,系行缠鞋袴全左,行缠在腰左悬。木日,系行缠鞋袴全右,行缠在腰右悬。水日,系行缠鞋袴俱全。火日,系行缠鞋袴俱无。土日,著袴,无行缠鞋子。闲忙,以每年正旦前后各五日内立春者是农忙,则芒神与牛并立。正旦前五日外立春者是农早忙,芒神在牛前立。正旦后五日外立春者是农晚闲,芒神在牛后立。左右立六支,阳年在右边立,阴年在左立。身像,芒神身高三尺六寸,接一年三百六十日。鞭结,鞭子用柳枝,长二尺四寸,按二十四气。上用结子,以立春四孟用麻,四仲用苎,四季用丝,俱以五采染色。老少高低,寅申巳亥年老像,子午卯酉年少壮,辰戌丑未年童像。《通书》

春牛[编辑]

  头色黄,主岁熟,又专主菜、麦大熟。青,主春多瘟。赤,主春旱。取水土方位,以冬至节后辰日,于岁德方取水土。牛像,牛头至尾椿八尺,按八卦。牛尾一尺二寸,按十二时。高四尺,按四时。胎骨用桑柘木。踏板用本衙门扇,以六支阳年用左,阴年用右。颜色,牛颜色以立春日为法。日干为头角耳色,甲乙日青,丙丁日红,庚辛日白,壬癸日黑,戊己日黄。日支为身色,亥子日黑,寅卯日青,巳午日红,申酉日白,辰戌丑未日黄。纳音为蹄尾肚色,金日白,木日青,水日黑,火日红,土日黄。笼头构索以立春日支色,四孟日用麻,四仲日用苎,四季日用丝。构子用桑柘,朝向祭拜方位,随牛头所向之方祭拜,牛头向东祭拜。《通书》

草木[编辑]

  王者德泽纯治,八方同一,则木连理。连理者,仁木也,或异枝还合,或两树共合。建元元年,木连理四,一生膏山,一生武昌,一生汝阴,一生汝阳。《晋中兴.征祥说》

  欲知岁之所宜,当于冬至日,将诸谷果菜等种各量一升,以布囊盛埋于阴地,候至五十日,取出量之,则知来岁所宜。重者大熟,轻者不收。《汜胜之书》

  岁欲丰,则甘草先生,甘草,荠也。岁欲苦,苦草先生,苦草,葶苈也。岁欲雨,雨草先生,雨草,藕也。岁欲旱,旱草先生,旱草,蒺蔾也。岁欲流,流,流移也,流草先生,流草,蓬也。岁欲恶,恶草先生,恶草,水藻也。岁欲病,病草先生,病草,艾也。皆以孟春占之。○梅桃杏实多,来岁秋禾善。五木者,五谷之先,欲知五谷,先视五木,择其本盛者,来年多种之,万不失一也。故五果分五行,所以表五谷也。○杏多实不虫,来年谓之穰。俱出《师旷占 》

  梅实少则秫亦少。杏花开值清明时,必有雨。《月令广义》

  桃李寔多者,来岁必穰。《盐铁论》

  五时,见生而树生,见死而获死。天下时,地生财,不与民谋。《吕览》。陈注云:树生获死,后稷教民种艺之法也。《汜胜之农书》曰:五谷生于五木,黍生于榆,大豆生于槐,小豆生于李,麻生于杨,大麦生于杏,小麦生于桃,稻生于柳。五木自天生,五谷待人生,故曰见生而树生。靡草死而麦秋,草木黄而禾登,故曰见死而获死也。下,降也,谓春夏阳气下降也。地生财,谓地生百谷为财宝也。天时地财,乃造化生物自然之道,非因人稼穑而始有,故曰不与民谋也。《月令广义》

  若欲知五谷之收否,但看五果盛衰。李主小豆,杏主大麦,桃主小麦,栗主稻,枣主禾。《本草》

  茅屋久雨菌生其上,可占晴雨,朝出晴,暮出雨。蒹葭初生,剥其小白花尝之,甘甜主水,馊主旱,即菱草也。《月令广义》

  麻苎生子,没杀二苎。二苎生子,旱杀三苎。《士商要览》

  藕花谓之水花魁,开在夏前,主水。《士商要览》

  扁豆、凤他芒种前开花,杞夏月开结,野蔷薇开在立夏前,麦花昼放,竹笋透林,皆主水。槐花开一遍,糯米长一遍价。《农占》

  五月暴热之时,看窠草忽自枯死,主有水。《便民图纂》○看窠草,一名干戈草,芦苇之属。

  芒种前扁豆开花,主有水。《月令广义》

  凡梅雨中冬青花开,主旱。盖此花不落湿地,关系水旱。谚云:冬青花未破,黄梅雨未过;冬青花已开,黄梅雨不来。《常氏日抄》

  清明之日桐始华,桐若不华,岁有大寒。《周书.时训》

  桐花初生时,赤色主旱,白色主水。梧桐可知月正闰,岁生十二叶,一边六月,从下数,一叶为一月,有闰则十三叶,视叶小处则知闰何月。立秋之日,如某时立秋,至期一叶先坠,故云:梧树一叶落,天下尽皆秋。《遁甲书》

  藕生应月,闰月益一节。芋以十二子为卫,亦应数。《续博物志》

  㯶亦应月生片,遇闰则生半片,岁长十二节,闰年增半节。《石室奇方》

  雨着树枝凝而成冰,名曰木介,兵与饥荒之兆也。《农占》

  以木炭与物称之,使轻重等,悬至中,天将雨则炭重,天晴则炭轻。《感应类从志》

鸟兽[编辑]

  羽虫三百六十而凤为之长,毛虫三百六十而麟为之长。《家语》

  国安,其主好文,则凤凰居之。国乱,其主好武,则凤凰去之。《淮南子》

  王者恩至虫羽则麒麟至,张网焚林则麒麟去。《春秋繁露》

  唐虞之世,麟凤游于田。《孔丛子》

  禹时凤凰栖于木,麒麟步于庭。《吴越春秋》

  巢居知风,穴居知雨。《董仲舒》

  鹊巢识风之多少,獭穴知水之浅深。《淮南子》

  鹊季冬始巢,开户背太岁,向太乙,知来岁风多,巢必卑下。《博物志》

  鹊知岁之多风也,去乔木而巢扶枝,扶,旁也。大人过之则探鷇,婴儿过之则挑其卵,知避远难而忘近患。《淮南子》

  鹊早噪报晴,谓之乾鹊。又主行人信喜等事。鹊巢近地,其年大雨兼多风。 《述异记》

  齐有一足鸟飞集殿前,舒翅而跳,齐侯使人问孔子。孔子曰:此鸟名商羊,昔童儿屈其一足,振迅两臂而跳,且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今齐有之,其应至矣,急告民治沟渠,修堤防。果大霖雨,诸国俱伤,惟齐有傋。《家语》

  闽广有独足鸟,文身赤口,昼伏夜飞,或时画出,群鸟噪之,惟食虫豸,不食谷粱,声如人啸,将雨则鸣,即孔子所谓一足之鸟商羊者也。《临海志》

  班鸠性悫孝,而拙于为巢,才架数枝,往往破卵,无巢不能居。天将雨即逐其雌,霁则呼而反之。其鸣有还声者,谓之呼妇,主晴;无还声,谓之逐妇,主雨。今人辨其声以为无屋住。《尔雅翼》

  山鹊,亦名鸴,处处山林有之。状如鹊而乌色,有文采,赤嘴赤足,尾长不能飞远。谚云:朝鸴叫晴,暮鸴叫雨。字说云:能效鹰鹯声,而性恶其类,相值则搏者,此也。郑樵以为喜鹊,误矣。○鹬知天将雨则鸣,故知天文者冠鹬。鹬如鹑,色苍嘴长,在泥涂间作鹬鹬声者是也。《本草纲目》

  俗候乌飞翅重,知天将雨。《酉阳杂俎》

  乌之白颈者谓之鬼雀,鸣则凶咎。《禽经注》

  鸩,毒鸟也,其雄谓之运日,其雌谓之阴谐。运日知晏,阴谐知雨,天晏静无云则运日先鸣,天阴雨将至阴谐则鸣。《天中记》

  雉,介鸟也。商人置雉尾于舟车之上,以候阴晴。天当晴则尾直竖,天将雨则尾下垂。《中和集》

  鬼车鸟,一名九头虫,出秦中,岭外尤多。晦暝则飞鸣,声自北而南谓之出巢,主雨;自南而北谓之归巢,主晴。《便民图纂》

  焦明至,为雨候。焦明,水鸟也。《天中记》

  鹳鸟仰鸣则晴,俯鸣则雨。《禽经》

  母鸡负雏而行,主雨。鸡母愁,名曰佗儿,主雨。鸡以三更啼,名为荒鸡,主荒乱。鸡子日中则正,日昃则偏。《祛疑录》

  白毛乌骨鸡,每日以子午卯酉四时,其毛翻竖㦸立。《考微录》

  鸡上宿迟,亦主雨。谚云:喌喌鸡上笼,来朝多阴雨。《切用格言》

  鸦浴风,鹊浴雨,八哥浴断风雨。《酉阳杂俎》

  八哥,亦名寒皋。皋者告也,天寒欲雪则群飞如告,故曰寒皋。《本草网目》

  鹡脊,亦名雪姑,其色苍白似雪,鸣则天当大雪,最验。《物理相感志》

  海燕成群而来,主风雨。○朝鹤晴,暮鹤雨。朝𪃮晴,暮𪃮雨。又,𪃮叫一声晴,二声雨。○夏秋雨阵将至,忽有白鹭飞过,竟不下雨,谓之截雨。《月令广义》

  元日,牛俱卧,则苗难立;半起半卧,岁中平;俱立,则五谷熟。《群芳谱》

  除夜听犬声,以安静为吉。谚云:除夜犬不吠,新年无疫疠;除夜恶犬嗥,新年多贼盗。或因公私作闹,惊动闾里,村中来年必遭横事。《农家五行》

  獭穴近水,主旱;登岸,主雨。狗爬地并眠灰堆上,主雨。狗食青草,主晴。猫食青草,主雨。狗向河边吃水,主水退。《农事须知》

  偃鼠,头脚似鼠,口锐,苍色,大如水牛而畏狗,见则主水。《异物志》

  围堘上野鼠爬泥,主大水,必到所爬之处。鼠咬麦稻苗,主不收。倒在根,砦米贵;冲洞口,囤谷贵。《月令广义》

附:养猫法[编辑]

  凡买猫,用斗或桶并箸一根,和猫置于其内,以袋盛之,勿令人见。每过水沟缺处,将石置之,使不过家,从吉方归,取猫出,拜堂灶犬毕,将猫箸插于土堆上,使不在家撒屎,然后复床睡,数日内勿令走出。相猫之法:大约以尾长腰短,目如金银及上腭多棱者为良。或云:口中三坎捉一季,五坎捉二季,七坎捉三季,九坎捉四季。耳薄者不畏寒。其色以纯黄、白、黑为佳,身上有花者次之。诀曰:猫儿身短最为良,眼似金银尾用长,面如虎威声要啖,老鼠闻之自避藏。又诀曰:露爪能翻瓦,腰长会走家,面长鸡种绝,尾大懒如蛇。有病,乌药磨水灌之。踏伤,苏木煎汤灌之即愈。其睛可以定时辰,歌曰:子午卯酉一条线,辰戌丑未两头尖,寅申巳亥滴溜圆。其鼻端常冷,惟夏至一日则暖。性畏寒而不畏暑,盖阴类也。其孕也两月而生,一乳数子。养之法:在初吃食之时,日以硫黄少许拌食物饲之,冬不畏冷。世传薄荷醉猫,死猫引竹。又云:凡猫洗面过耳,则有客至。《本草》云:小猫与小犬食糯米,则脚屈不能行。语云:“朝喂猫,夜喂狗。”取其力以时也。汇《天中记》、《畜牧须知》、《本草纲目》

鳞介[编辑]

  鳞虫三百六十,而龙为之长。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大戴礼》

  黄龙者,四龙之长,四方之正色也,神灵之精也。王者不漉池而渔,则应和气而游于池沼,不众行,不群处,必待风雨而游乎青气之中,以及乎天外之野。出入应命,以时上下,有圣则见,无圣则处。○青龙者,木之精,垂雨而下,不处深泉,有圣仁君子在位,不肖斥退,则见。《瑞应图》

  凡见龙下,主雨。见黑龙下,则不雨,即有雨亦不多。龙若频下,无雨。谚云:多龙多旱。龙始自何方,只行何方。谚云:龙行熟路。《士商要览》

  自岁旦数去,遇辰日为龙治水,如一日得辰,便为一龙治水也。《通书》

  宣和己亥,都城北小民家晨起见一物如龙,伏床下,大惊,都人竞往观之。禁中取去验之,鼍也,杖杀之。已而大水数年,有金人之祸。《唐类函》

  鱼浮水面,主阴雨。鱼跃离水面,谓之秤水,跃高几寸则增水几寸。故谚云:喌喌鸡上笼,跃跃鱼趁水。《切用格言》

  金鱼浮水而上者,则雨必至,盖其水底如沸汤也。《群物奇制》

  夏初食鲫鱼,背脊骨有曲,主水。《月令广义》

  天将雨也,鱼已噞之。噞,音言。《淮南子》

  黑蜧潜泉而居,将雨则跃。许慎。

  朱鳖浮波大雨,江豚拜浪迎风。《淮南子》

  鰕荒蟹乱,俗说披坚执锐之义,岁或暴至,主兵荒兆。《蟹谱》

  夏至前蟹上岸,夏至后水到岸。《士商要览》

  水蛇高蟠,主水至其处,上望来速,下望来迟。水蛇、鳗鱼入鰕笼,主大风、大水。鱼逆水游车沟,得鲇鲿晴,鲤鲫雨。《月令广义》

昆虫[编辑]

  虫乃生物之微者,其类甚繁,故字从三虫,今惟取其可以占卜者详列于后。樵贡曰:蚁封穴户,大雨将至。《易林》

  唐诗曰:田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注云:三月三日,田鸡上昼叫,上乡熟;下昼叫,下乡熟;终日叫,上下乡俱熟。声哑,低田熟;声响,低田涝。《闻见集》

  又,虾蟆、石蛤夜鸣响亮,主晴。田鸡喷水叫,主雨。农占曰:六月无苍蝇,新旧米相登。蚯蚓朝出晴,暮出雨。又云:雨则先出,晴则夜鸣。○天牛处处有之,大如蝉,黑甲光如漆,甲上有黄白点,甲下有翅能飞,目前有二角甚长,前向如水牛角,能动。其喙黑而扁,如钥,甚利。六足在腹。乃诸树蠹虫所化也。夏月有之,出则有雨。《本草纲目》

  平地蚁成阵,主雨。《月令广义》

  蜻蜓乱飞,主风。蜘蛛添丝,主晴;吊水,主雨。○乾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佳。《西京杂记》

  蚱蜢、蜻蜓、黄䖟等虫,小满以前生,主雨。《田家五行》

  介虫有甲,能蜚扬之类,阳气所生,于春秋为螽,螽者蝗之类也。螽生于春秋,旱气动象至矣。《洪范五行传》

  相传蝗虫为鱼子所化,故当大水之岁,鱼遗子于陆地,翌岁不得水则变而为蝗。雌雄既交,一生九十九子,故种类日繁。○蝗虫盛时飞蔽天日,所至禾黍无复孑遗,然间有留一二项不食者,界畔截然若有神焉。此虫惟赴火如㱕,若夜能积薪燎原,且焚且瘗,百里之内可以立尽。江南人收成后多用火焚,不惟去秽草,亦所以防此等种类也。《五杂俎》

  蝗虫腹下有梵字,首有王字,乃沴气所生也。蔽天而飞,大为禾害,而性惟畏金声,北人炒食之。一生八十一子,冬有大雪,则子入土而死。《本草纲目》

  蠓旋飞如硙,则风;一上一下如舂,则雨。《尔雅注》


卜岁恒言卷四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