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发动革命师生编写课外读物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发动革命师生编写课外读物
驻上海曹杨三中工人、解放军宣传队 曹杨三中革命委员会
1969年8月27日
本作品收录于《人民日报

我们在引导革命师生自己动手创作和编写课外读物的工作中,有如下一些体会。这不是小问题,而是大事情 上海曹杨三中,绝大多数学生是工农子女。文化大革命以前,由于学校的走资派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大量传播封、资、修黑货和黄色书刊,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文化大革命中,因为课外读物少,加上缺乏正确的指导,有些学生仍旧不加批判地阅读一些流散在社会上的坏书、坏画,影响了复课闹革命和斗、批、改的深入开展。

工人、解放军宣传队进校后,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作了调查。发现在学生中流传着数量不少的坏书、坏画和黄色书刊。有些学生,模仿坏书里的角色,追求什么“个性解放”,迷恋“窗前”“月亮”“小河旁”那种资产阶级的闲情逸趣。有的学生学毒草影片《红日》里的那个石东根,耍“威风”,沾染上了无政府主义恶习。这是新形势下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动向,也是教育革命中必须注意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眼看阶级敌人在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起初,我们对学生中传阅的一些坏书、坏画,采用了没收和动员上交的办法,但效果不大。有的同学提出:“不许我们看这些书,那么那些书可以看呢?”这个问题使我们得到启发:教室里的课上得再好,如果不注意学生课堂外面的阅读,学校的教育工作就得不到巩固。因为,课外阅读的时间远比课堂教学的时间多。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开展对坏书的批判,肃清坏书的流毒。在新的课外读物还很少的情况下,我们的办法是引导师生自己动手编写课外读物。这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一场白刃战,是巩固和发展教育革命的一件大事!

大批判是编课外读物的动力

[编辑]

毛主席教导我们:“不破不立。破,就是批判,就是革命。破,就要讲道理,讲道理就是立,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了。”我们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发动革命师生对坏书进行了批判。工宣队师傅利用课堂辅导的机会,指出坏书的危害性,鼓励学生向坏书开火。有些教员利用讲课时间,帮助学生批判坏书,提高鉴别能力。学校出专栏,选择几本在学生中影响较大的坏书进行批判。许多班组做到了口诛笔伐。

这样做,比起没收和上交的办法有效得多。有的同学说:“不批不知道,一批吓一跳。”有个同学在批判文章里说:我们绝对不能在“消遣消遣”的幌子下看坏书,让封、资、修黑货在我们的思想上打开缺口!

大批判是编写课外读物的动力。有的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编写革命小故事。四月中旬,我们又组织了三结合的探索组,深入到工厂、码头、农村,一面接受再教育,一面征求工农兵的意见,按照工人阶级的思想,编写新的课外读物。

在编写课外读物过程中,我们遇到不少困难。红卫兵认为自己水平低写不好,有些教员顾虑大,怕弄得不好出乱子,想等文艺、出版部门搞。因此,我们着重抓师生的思想革命化。探索组下去前,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了“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的道理,懂得编写新的课外读物是革命的需要,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需要。把问题提到阶级斗争的纲上来,就有效地鼓励了师生大胆去“闯”。

探索组在上海县北桥公社灯塔大队访贫问苦,实行“五同”,学习贫下中农“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收集了他们“一心为公”的许多光辉事迹,编出了第一本学生课外读物《灯塔风貌》,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有个原来喜欢看旧小说的学生,看了以后激动地说:“我一定要象贫下中农那样斗私批修,改变自己的旧思想。”

实践证明,红卫兵是可以参加编写课外读物的。在革命教师和宣传队的帮助下,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已经编出了表现贫下中农形象的《灯塔风貌》,反映码头工人创造世界装卸奇迹的《大战格莱菲昂》(注:格莱菲昂是一艘外国货轮),以及教育青少年不忘本的《码头工人话今昔》。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两岸四地以及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但1969年发表时,美国对较短期间规则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国仍然足以认为有版权到发表95年以后,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国进入公有领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权在原作地尚未过期进入公有领域。依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极容忍处理,不鼓励但也不反对增加与删改有关内容,除非基金会行动必须回答版权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