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發動革命師生編寫課外讀物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發動革命師生編寫課外讀物
駐上海曹楊三中工人、解放軍宣傳隊 曹楊三中革命委員會
1969年8月27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我們在引導革命師生自己動手創作和編寫課外讀物的工作中,有如下一些體會。這不是小問題,而是大事情 上海曹楊三中,絕大多數學生是工農子女。文化大革命以前,由於學校的走資派推行反革命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大量傳播封、資、修黑貨和黃色書刊,嚴重地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文化大革命中,因為課外讀物少,加上缺乏正確的指導,有些學生仍舊不加批判地閱讀一些流散在社會上的壞書、壞畫,影響了複課鬧革命和斗、批、改的深入開展。

工人、解放軍宣傳隊進校後,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作了調查。發現在學生中流傳着數量不少的壞書、壞畫和黃色書刊。有些學生,模仿壞書裡的角色,追求什麼「個性解放」,迷戀「窗前」「月亮」「小河旁」那種資產階級的閒情逸趣。有的學生學毒草影片《紅日》裡的那個石東根,耍「威風」,沾染上了無政府主義惡習。這是新形勢下階級鬥爭的一種新動向,也是教育革命中必須注意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眼看階級敵人在同我們爭奪青少年一代,我們決不能等閒視之!起初,我們對學生中傳閱的一些壞書、壞畫,採用了沒收和動員上交的辦法,但效果不大。有的同學提出:「不許我們看這些書,那麼那些書可以看呢?」這個問題使我們得到啟發:教室里的課上得再好,如果不注意學生課堂外面的閱讀,學校的教育工作就得不到鞏固。因為,課外閱讀的時間遠比課堂教學的時間多。因此,我們必須引導學生開展對壞書的批判,肅清壞書的流毒。在新的課外讀物還很少的情況下,我們的辦法是引導師生自己動手編寫課外讀物。這是在意識形態領域裡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進行鬥爭的一場白刃戰,是鞏固和發展教育革命的一件大事!

大批判是編課外讀物的動力

[編輯]

毛主席教導我們:「不破不立。破,就是批判,就是革命。破,就要講道理,講道理就是立,破字當頭,立也就在其中了。」我們按照毛主席的指示,發動革命師生對壞書進行了批判。工宣隊師傅利用課堂輔導的機會,指出壞書的危害性,鼓勵學生向壞書開火。有些教員利用講課時間,幫助學生批判壞書,提高鑑別能力。學校出專欄,選擇幾本在學生中影響較大的壞書進行批判。許多班組做到了口誅筆伐。

這樣做,比起沒收和上交的辦法有效得多。有的同學說:「不批不知道,一批嚇一跳。」有個同學在批判文章裡說:我們絕對不能在「消遣消遣」的幌子下看壞書,讓封、資、修黑貨在我們的思想上打開缺口!

大批判是編寫課外讀物的動力。有的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自己動手編寫革命小故事。四月中旬,我們又組織了三結合的探索組,深入到工廠、碼頭、農村,一面接受再教育,一面徵求工農兵的意見,按照工人階級的思想,編寫新的課外讀物。

在編寫課外讀物過程中,我們遇到不少困難。紅衛兵認為自己水平低寫不好,有些教員顧慮大,怕弄得不好出亂子,想等文藝、出版部門搞。因此,我們着重抓師生的思想革命化。探索組下去前,學習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明確了「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首先是為工農兵的」的道理,懂得編寫新的課外讀物是革命的需要,是培養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的需要。把問題提到階級鬥爭的綱上來,就有效地鼓勵了師生大膽去「闖」。

探索組在上海縣北橋公社燈塔大隊訪貧問苦,實行「五同」,學習貧下中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收集了他們「一心為公」的許多光輝事跡,編出了第一本學生課外讀物《燈塔風貌》,受到師生們的熱烈歡迎。有個原來喜歡看舊小說的學生,看了以後激動地說:「我一定要象貧下中農那樣鬥私批修,改變自己的舊思想。」

實踐證明,紅衛兵是可以參加編寫課外讀物的。在革命教師和宣傳隊的幫助下,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已經編出了表現貧下中農形象的《燈塔風貌》,反映碼頭工人創造世界裝卸奇蹟的《大戰格萊菲昂》(註:格萊菲昂是一艘外國貨輪),以及教育青少年不忘本的《碼頭工人話今昔》。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