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史记正义论例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史记正义序 史记正义论例
诸王侍读宣议郎守右清道率府长史张守节
五帝本纪 第一

论史例

[编辑]

古者帝王右史记言,左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太史公兼之,故名曰史记。幷采六家杂说以成一史,备论君臣父子夫妻长幼之序,天地山川国邑名号殊俗物类之品也。

太史公作史记,起黄帝、高阳、高辛、唐尧、虞舜、夏、殷、周、秦,讫于汉武帝天汉四年,合二千四百一十三年。作本纪十二,象岁十二月也。作表十,象天之刚柔十日,以记封建世代终始也。作书八,象一岁八节,以记天地日月山川礼乐也。作世家三十,象一月三十日,三十辐共一毂,以记世禄之家辅弼股肱之臣忠孝得失也。作列传七十,象一行七十二日,言七十者举全数也。馀二日象闰馀也,以记王侯将相英贤略立功名于天下,可序列也。合百三十篇,象一岁十二月及闰馀也。而太史公作此五品,废一不可,以统理天地,劝奖箴诫,为后之楷模也。

论注例

[编辑]

史记文与古文尚书同者,则取孔安国注。若与伏生尚书同者,则用郑玄、王肃、马融所释。与三传同者,取杜元凯、服虔、何休、贾逵、范宁等注。与三礼、论语、孝经同者,则取郑玄、马融、王肃之注。与韩诗同者,则取毛传、郑笺等释。与周易同者,则依王氏之注。与诸子诸史杂书及先儒解释善者,而裴骃并引为注。又徐中散作音训,校集诸本异同,或义理可通者,称“一本云”“又一本云”,自是别记异文,裴氏亦引之为注。

论字例

[编辑]

史汉文字相承已久,若“悦”字作“说”,“闲”字作“闲”,“智”字作“知”,“汝”字作“女”,“早”字作“蚤”,“后”字作“后”,“既”字作“漑”,“敕”字作“饬”,“制”字作“剬”,此之般流,缘古少字通共用之。史汉本有此古字者,乃为好本。程邈变篆为隶,楷则有常,后代作文,随时改易。卫宏官书数体,吕忱或字多奇,锺王等家以能为法,致令楷文改变,非复一端,咸著秘书,传之历代。又字体乖日久,其“黼黻”之字法从“黹”,丁履反。今之史本则有从“耑”,音端。秦本纪云“天子赐孝公𦓞𦓗”,邹诞生音甫弗,而邹氏之前史本已从“耑”矣。如此之类,并即依行,不可更改。若其“鼋鼍”从“龟”,“辞乱”从“舌”,“觉学”从“与”,“泰恭”从“小”,“匮匠”从“走”,“巢薻”从“果”,“耕籍”从“禾”,“席”下为“带”,“美”下为“火”,“裒”下为“衣”,“极”下为“点”,“析”旁著“片”,“恶”上安“西”,“餐”侧出“头”,“离”边作“禹”,此之等类例,直是讹字。“宠”敕勇反字为“竉”;“锡”字为“钖”音阳;以“支”章移反代“文”,问分反;将“旡”混“无”。若兹之流,便成两失。

论音例

[编辑]

史文与传诸书同者,刘氏并依旧本为音。至如太史公改五帝本纪“便章百姓”“便程东作”“便程南讹”“便程西成”“便在伏物”,咸依见字读之。太史变尚书文者,义理特美,或训意改其古涩,何烦如刘氏依尚书旧音。斯例盖多,不可具录,著在正义,随文音之。君子宜详其理,庶明太史公之达学也。

然则先儒音字,比方为音。至魏秘书孙炎始作反音,又未甚切。今并依孙反音,以传后学。郑康成云:“其始书之也,仓卒无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受之者非一邦之人,其乡同言异,字同音异,于兹遂生轻重讹谬矣。”然方言差别固自不同,河北、江南最为钜异,或失在浮清,或滞于重浊。今之取舍,冀除兹弊。

夫质有精麤,谓之“好恶”,并如字。心有爱憎,称为“好恶”,并去声。当体则为“名誉”,音预;情乖则曰“毁誉”,音馀。自坏乎怪反;坏彻上音怪。自断徒缓反,自去离也;刀断端管反,以刀割令相去也。也奢反,未审之辞也;亦且反,助句之语也。音伏,又扶富反,重也。古卧反,越度也。核买反,自散也。纪苋反,隟也。许又反;许六反,养也。苏前反;屑然反。羽求反;胡沟反。治、持并音直之反。止而反;脂、砥、祗并音旨夷反。惟、维、遗、唯并音以佳反;怡、贻、颐、诒并音与之反;夷、寅、彝、姨并音以脂反。息脂反;绥、虽、睢、荾并音息遗反;偲、司、伺、丝并音巨支反。卮、枝、祇、肢并音章移反;祇、歧并音巨支反。其、期、旗、棋、踑并音渠之反;祈、颀、旗、几、畿并音渠希反。僖、熙、嬉、嘻并音许其反;希、晞、睎、稀并音虚几反。霏、妃、菲、𬴂并音芳非反;飞、非、扉并音匪肥反。尸、尸、蓍并音式脂反。书之反。居人反;斤、筋举欣反。篇、偏并音芳连反。穿详连反。里、李、里并音良止反。至、贽并脂利反;之吏反。利、莅并力至反,力置反。寺、嗣、饲并辞吏反;字、牸并疾置反;疾二反。置、致、踬、鸷并陟利反。去冀反;去既反;去吏反。冀、穊几利反;居未反。敷救反,又敷福反;敷救反;富、鍑并府副反。若斯清浊,实亦难分;博学硕材,乃有甄异。此例极广,不可具言。庶后学士,幸留意焉。

音字例

[编辑]

文或相似,音或有异。一字单录,乃恐致疑。两字连文,检寻稍易。若音上字,言“上”别之。所音下字,乃复书“下”。有长句在,文中须音,则题其字。

发字例

[编辑]

古书字少,假借盖多。字或数音,观义点发,皆依平上去入。若发平声,每从寅起。又一字三四音者,同声异唤,一处共发,恐难辩别。故略举四十二字,如字初音者皆为正字,不须点发。畜许六反,养也。又许救反,六畜也。又他六反,聚也。讼容反,随也。又纵容反,南北长也。又徂容反,又子勇反,相劝也。又从用反,侍从也。又足用反,恣也。色具反,历数、术数也。又色五反,次第也。又色角反,频也。逐恋反,书传也。又逐全反,相付也。又张恋反,驿也。子律反,卒终也。又苍忽反,急也。尊忽反,兵人也。字体各别不辩,故发之也。君也,征也。又频亦反,罪也,开也。疋亦反,邪也。又疋豉反,谕也。又音避,隐也。又普觅反,辟历也。书移反,张也。又式豉反,与也。又羊豉反,延也。纪闲反,隟也。又纪苋反,闲也。又苋闲反,静也。蛇夜反,射也。又神亦反,音石。胡马反,禹号也。又胡嫁反,春夏也。又格雅反,阳夏县也。符富反,重也。又音伏也。又音福,除役也。直拱反,尊也。直龙反,叠也。又直用反,累也。圣石反,宽也,之也。又丁历反,大也。又张革反,责也。又音敌,当也。音祀,水在成皋。又音凡,邑名,在襄城。又孚剑反,为水,在定陶,高帝即位处也。又音夷,楚人呼上为汜桥。音岳,谓音乐也。又音洛,欢也。又音五教反,好也,情愿也。敷富反,盖也。又敷福反,再也。曲用反,疑也。又丘拱反,惧也。乌各反,麤也。又乌路反,憎也。又音乌,谓于何也。端管反,有物割截也。又段缓反,自相分也。又端乱反,断疑事也。佳买反,除结缚也。又核买反,散也。又佳债反,怠堕也。又核诈反,缝解。音机,庶几也。又音祈,近也。又音记,亦冀望字也。又音纪,录也。光卧反,度也,罪过也。又音戈,经过也,度前也。所律反,平例也,率伏也,又音类也。又音刷,徐广云率即锾也。又音色类反,将帅也。丘勿反,曲也。又君勿反,姓也。又群勿反,尽也,强也。时让反,位也。元在物之上。又时掌反,自下而上。于方反,人主也。又于放反,霸王也,又盛也。直良反,久也。又张丈反,长上也。才昔反,名籍也,又荐藉也。又租夜反,即借也。勃回反,补也。又蒲口反,冢也。音升,又式证反。乃丹反,艰也。乃旦反,危也。使所里反,又所吏反。息羊反,又息匠反。针甚反,又针禁反,又直今反,又沈禁反,厌没也。入今反,又入禁反。音官,又古玩反,又古患反,敛之也。曹早反,七到反,至也。七低反,切帝反。非味反,用也。又音秘,邑也。扶味反,姓也。

谥法解

[编辑]

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表;古者有大功,则赐之善号以为称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名谓号谥。

民无能名曰神。不名一善。

靖民则法曰皇。靖安。

德象天地曰帝。同于天地。

仁义所往曰王。民往归之。

立志及众曰公。志无私也。

执应八方曰侯。所执行八方应之。

赏庆刑威曰君。能行四者。

从之成群曰君。民从之。

扬善赋简曰圣。所称得人,所善得实,所赋得简。

敬宾厚礼曰圣。厚于礼。

照临四方曰明。以明照之。

谮诉不行曰明。逆知之,故不行。

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

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

学勤好问曰文。不耻下问。

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

愍民惠礼曰文。惠而有礼。

赐民爵位曰文。与同升。

绥柔士民曰德。安民以居,安士以事。

谏争不威曰德。不以威拒谏。

刚彊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

威彊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

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安民立政曰成。政以安定。

渊源流通曰康。性无忌。

温柔好乐曰康。好丰年,勤民事。

安乐抚民曰康。无四方之虞。

合民安乐曰康。富而教之。

布德执义曰穆。故穆穆。

中情见貌曰穆。性公露。

容仪恭美曰昭。有仪可象,行恭可美。

昭德有劳曰昭。能劳谦。

圣闻周达曰昭。圣圣通合。

治而无眚曰平。无灾罪也。

执事有制曰平。不任意。

布纲治纪曰平。施之政事。

由义而济曰景。用义而成。

耆意大虑曰景。耆,强也。

布义行刚曰景。以刚行义。

清白守节曰贞。行清白执志固。

大虑克就曰贞。能大虑非正而何。

不隐无屈曰贞。坦然无私。

辟土服远曰桓。以武正定。

克敬动民曰桓。敬以使之。

辟土兼国曰桓。兼人故启土。

能思辩众曰元。别之,使各有次。

行义说民曰元。民说其义。

始建国都曰元。非善之长,何以始之。

主义行德曰元。以义为主,行德政。

圣善周闻曰宣。闻,谓所闻善事也。

兵甲亟作曰庄。以数征为严。

叡圉克服曰庄。通边圉,使能服。

胜敌志强曰庄。不挠,故胜。

死于原野曰庄。非严何以死难。

屡征杀伐曰庄。以严釐之。

武而不遂曰庄。武功不成。

柔质慈民曰惠。知其性。

爱民好与曰惠。与谓施。

夙夜警戒曰敬。敬身思戒。

合善典法曰敬。非敬何以善之。

刚德克就曰肃。成其敬使为终。

执心决断曰肃。言严果。

不生其国曰声。生于外家。

爱民好治曰戴。好民治。

典礼不愆曰戴。无过。

未家短折曰伤。未家,未娶。

短折不成曰殇。有知而夭殇。

隐拂不成曰隐。不以隐括改其性。

不显尸国曰隐。以闲主国。

见美坚长曰隐。美过其令。

官人应实曰知。能官人。

肆行劳祀曰悼。放心劳于淫祀,言不修德。

年中早夭曰悼。年不称志。

恐惧从处曰悼。从处,言险圮。

凶年无谷曰荒。不务耕稼。

外内从乱曰荒。家不治,官不治。

好乐怠政曰荒。淫于声乐,怠于政事。

在国遭忧曰愍。仍多大丧。

在国逢囏曰愍。兵寇之事。

祸乱方作曰愍。国无政,动长乱。

使民悲伤曰愍。苛政贼害。

贞心大度曰匡。心正而用察少。

德正应和曰莫。正其德,应其和。

施勤无私曰类。无私,唯义所在。

果虑果远曰明。自任多,近于专。

啬于赐与曰爱。言贪吝。

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难。

克威捷行曰魏。有威而敏行。

克威惠礼曰魏。虽威不逆礼。

教诲不倦曰长。以道教之。

肇敏行成曰直。始疾行成,言不深。

疏远继位曰绍。非其弟过得之。

好廉自克曰节。自胜其情欲。

好更改旧曰易。变故改常。

爱民在刑曰克。道之以政,齐之以法。

除残去虐曰汤。

一德不懈曰简。一不委曲。

平易不訾曰简。不信訾毁。

尊贤贵义曰恭。尊事贤人,宠贵义士。

敬事供上曰恭。供奉也。

尊贤敬让曰恭。敬有德,让有功。

既过能改曰恭。言自知。

执事坚固曰恭。守正不移。

爱民长弟曰恭。顺长接弟。

执礼御宾曰恭。迎待宾也。

芘亲之阙曰恭。修德以盖之。

尊贤让善曰恭。不专己善,推于人。

威仪悉备曰钦。威则可畏,仪则可象。

大虑静民曰定。思树惠。

纯行不爽曰定。行一不伤。

安民大虑曰定。以虑安民。

安民法古曰定。不失旧意。

辟地有德曰襄。取之以义。

甲胄有劳曰襄。亟征伐。

小心畏忌曰僖。思所当忌。

质渊受谏曰釐。深故能受。

有罚而还曰釐。知难而退。

温柔贤善曰懿。性纯淑。

心能制义曰度。制事得宜。

聪明叡哲曰献。有通知之聪。

知质有圣曰献。有所通而无蔽。

五宗安之曰孝。五世之宗。

慈惠爱亲曰孝。周爱族亲。

秉德不回曰孝。顺于德而不违。

协时肇享曰孝。协合肇始。

执心克庄曰齐。能自严。

资辅共就曰齐。资辅佐而共成。

甄心动惧曰顷。甄精。

敏以敬慎曰顷。疾于所慎敬。

柔德安众曰靖。成众使安。

恭己鲜言曰靖。恭己正身,少言而中。

宽乐令终曰靖。性宽乐义,以善自终。

威德刚武曰圉。御乱患。

弥年寿考曰胡。久也。

保民耆艾曰胡。六十曰耆,七十曰艾。

追补前过曰刚。勤善以补过。

猛以刚果曰威。猛则少宽。果,敢行。

猛以彊果曰威。强甚于刚。

彊义执正曰威。问正言无邪。

治典不杀曰祁。秉常不衰。

大虑行节曰考。言成其节。

治民克尽曰使。克尽无恩惠。

好和不争曰安。生而少断。

道德纯一曰思。道大而德一。

大省兆民曰思。大亲民而不杀。

外内思索曰思。言求善。

追悔前过曰思。思而能改。

行见中外曰悫。表里如一。

状古述今曰誉。立言之称。

昭功宁民曰商。明有功者。

克杀秉政曰夷。秉政不任贤。

安心好静曰夷。不爽政。

执义扬善曰怀。称人之善。

慈仁短折曰怀。短未六十,折未三十。

述义不克曰丁。不能成义。

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

秉德尊业曰烈。

刚克为伐曰翼。伐功也。

思虑深远曰翼。小心翼翼。

外内贞复曰白。正而复,终始一。

不勤成名曰灵。任本性,不见贤思齐。

死而志成曰灵。志事不𠫤命。

死见神能曰灵。有鬼不为厉。

乱而不损曰灵。不能以治损乱。

好祭鬼怪曰灵。渎鬼神不致远。

极知鬼神曰灵。其智能聪彻。

杀戮无辜曰厉。

愎很遂过曰刺。去谏曰愎,反是曰很。

不思忘爱曰刺。忘其爱己者。

蚤孤短折曰哀。早未知人事。

恭仁短折曰哀。体恭质仁,功未施。

好变动民曰躁。数移徙。

不悔前过曰戾。知而不改。

怙威肆行曰丑。肆意行威。

壅遏不通曰幽。弱损不凌。

蚤孤铺位曰幽。铺位即位而卒。

动祭乱常曰幽。易神之班。

柔质受谏曰慧。以虚受人。

名实不爽曰质。不爽言相应。

温良好乐曰良。言其人可好可乐。

慈和遍服曰顺。能使人皆服其慈和。

博闻多能曰宪。虽多能,不至于大道。

满志多穷曰惑。自足者必不惑。

思虑不爽曰厚。不差所思而得。

好内远礼曰炀。朋淫于家,不奉礼。

去礼远众曰炀。不率礼,不亲长。

内外宾服曰正。言以正服之。

彰义揜过曰坚。明义以盖前过。

华言无实曰夸。恢诞。

逆天虐民曰抗。背尊大而逆之。

名与实爽曰缪。言名美而实伤。

择善而从曰比。比方善而从之。

隐,哀也。景,武也。施德为文。除恶为武。辟地为襄。服远为桓。刚克为僖。施而不成为宣。惠无内德为平。乱而不损为灵。由义而济为景。馀皆象也。以其所为谥象其事行。和,会也。勤,劳也。遵,循也。爽,伤也。肇,始也。怙,恃也。享,祀也。胡,大也。秉,顺也。就,会也。锡,与也。典,常也。肆,放也。康,虚也。叡,圣也。惠,爱也。绥,安也。坚,长也。耆,彊也。考,成也。周,至也。怀,思也。式,法也。布,施也。敏,疾也,速也。载,事也。弥,久也。

以前周书谥法。周代君王并取作谥,故全写一篇,以传后学。

列国分野

[编辑]

《汉书·地理志》云:“本秦京师为内史。”颜师古云:“京师,天子所居畿内也。秦幷天下,改立郡县,而京畿所统,时号内史,言其在内,以别于诸郡守也。”百官表云:“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景帝二年,分置左内史、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左内史名冯翊。主爵中尉,秦官,掌列侯。景帝六年,更名都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右扶风,治内史,与左冯翊、京兆尹,是为三辅也。”

秦地于天官东井、舆鬼之分壄,其界自弘农故关以西,京兆、扶风、冯翊、北地、上郡、西河、安定、天水、陇西;南有巴、蜀、广汉、犍为、武都;西有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又西南有牂柯、越嶲、益州。

魏地觜觿、参之分壄。其界自高陵以东,尽河东、河内;南有陈留及汝南之召陵、㶏彊、新汲、西华、长平,颍川之舞阳、郾陵,河南之开封、中牟、阳武、酸枣、卷。卷,去权反。

周地柳、七星、张之分壄。今之河南洛阳、谷城、平阴、偃师、巩、缑氏。

韩地角、亢、氐之分壄。韩分晋,得南阳郡及颍川之父城、定陵、襄城、颍阳、颍阴、长社、阳翟、郏;东接汝南,西接弘农,得新安、宜阳、郑,今河南之新郑及成皋、荥阳,颍川之崇高、阳城。

赵地昴、毕之分壄。赵分晋得赵国,北有信都、真定、常山,又得涿郡之高阳莫州乡;东有广平、钜鹿、清河、河闲,又得渤海郡之东平舒、中邑、文安、束州、成平、章武,河以北也;南至浮水、繁阳、内黄、斥丘;西有太原、定襄、云中、五原、上党。

燕地尾、箕之分壄。召公封于燕,后三十六世与六国俱称王。东有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西有上谷、代郡、雁门;南有涿郡之易、容城、范阳;北有新成、故安、涿县、良乡、新昌及渤海之安次,乐浪、玄菟亦宜属焉。

齐地虚、危之分壄。东有菑川、东莱、琅邪、高密、胶东;南有泰山、城阳;北有千乘、清河以南,渤海之高乐、高城、重合、阳信;西有济南、平原。

鲁地奎、娄之分壄。东至东海;南有泗水,至淮得临淮之下相、睢陵、僮、取虑。

宋地房、心之分壄。今之沛、梁、楚、山阳、济阴、东平及东郡之须昌、寿张,今之睢阳。

卫地营室、东壁之分壄。今之东郡及魏郡之黎阳,河内之野王、朝歌。

楚地翼、轸之分壄。今之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及汉中、汝南郡,后陈、鲁属焉。

吴地斗、牛之分壄。今之会稽、九江、丹阳、豫章、庐江、广陵、六安、临淮郡。

粤地牵牛、婺女之分壄。今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南海、日南。

以前是战国时诸国界域,及相侵伐,犬牙深入,然亦不能委细,故略记之,用知大略。

  ↑返回顶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