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重修一统志 (四部丛刊本)/卷一百五至一百七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一百二至一百四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一百五至一百七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一百八至一百十

Page:Sibu Congkan Xubian133-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35.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133-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35.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133-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35.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133-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35.djvu/5Page:Sibu Congkan Xubian133-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35.djvu/6Page:Sibu Congkan Xubian133-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35.djvu/7Page:Sibu Congkan Xubian133-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35.djvu/8Page:Sibu Congkan Xubian133-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35.djvu/9Page:Sibu Congkan Xubian133-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35.djvu/10Page:Sibu Congkan Xubian133-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35.djvu/11Page:Sibu Congkan Xubian133-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35.djvu/12Page:Sibu Congkan Xubian133-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35.djvu/13

大清一统志

 海州直隶州在江苏省江寕府东北八百二十里苏州府北一千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二百

  七十里南北距三百五里东至高公岛大海一百二十里西至山东沂州府郯城县界一百五十里

  南至淮安府安东县界一百五十里北至山东沂州府日照县界一百五十五里东南至海二百里

  西南至徐州府宿迁县界一百六十里东北至海一百里西北至山东沂州府治二百四十里本州

  境东西距一百八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九十里东至海十五里至高公岛大海一百二十里西至山

  东郯城县界一百五十里南至安东县界一百五十里北至赣榆县界四十里东南至海二百里西

  南至沭阳县界七十里东北至海百里西北至沂州府治二百四十里自州治至 京师一千七百

  

︹分野︺天文奎娄分野降娄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徐州之域春秋为鲁东境战国属楚

  秦置朐县汉属东海郡后汉至晋因之刘宋泰始

  六年侨置青冀二州治郁洲见宋书志又魏收志作废帝子业置误萧齐

  兼置东莞琅邪二郡治胊梁因之东魏武定七年

  改曰海州治龙沮城仍领琅邪郡高齐因之后周建德

  六年改郡县俱曰朐山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改

  州为东海郡唐武德四年复曰海州兼置总管府

  贞观元年府罢天宝初仍为东海郡乾元初复曰

  海州属河南道五代及宋亦曰海州东海郡属淮

  南东路隆兴初割以𢌿金属山东东路嘉定十二

  年收复元至元十五年升海州路总管府后改海

  寕府寻降为海寕州属淮安路明初省胊山县入

  复曰海州属淮安府领赣榆县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属江苏省以旧隶

  淮安府之沭阳县来属领县二

  赣榆县在州西北八十里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一百四十五里东至海十五里西至山东

  沂州府兰山县界七十五里南至本州界七十里北至山东沂州府日照县界七十五里东南至州

  治八十里西南至沂州府郯城县界百八十里东北至海八十里西北至沂州府莒州治百八十里

  汉置赣榆县属琅邪郡后汉初省建初间复置改属东海郡三国魏省晋太康元年复置刘宋因之

  萧齐属北海郡梁分置南北二青州东魏武定七年以赣榆县属东海郡人置义塘郡及怀仁县属

  南青州高齐废赣榆县隋开皇三年废义塘郡以怀仁县属东海郡唐属海州五代宋因之金大定

  七年改怀仁县曰赣榆仍属海州元属海寕州明属淮安府海州 本朝属海州沭阳县

  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一百二十五里南北距九十里东至淮安府安东县界八十五里西

  至徐州府宿迁县界四十里南至淮安府桃源县界四十里北至本州界五十里东南至清河县治

  一百八十里西南至桃源县治一百二十里东北至本州治一百二十里西北至山东沂州府郯城

  县界一百里汉置厚邱建陵二县属东海郡后汉省建陵晋因之刘宋省厚邱萧齐复置厚邱及僮

  县属北东海郡梁天监五年置僮阳郡东魏武定七年改曰沭阳郡兼置怀文县后周建德七年

  县曰沭阳隋开皇初郡废以县属东海郡唐属海总章元年属泗州咸亨五年还属海州五代宋

  元因之明属准安府 本雍正二年改属海州

 ︹形势︺东滨海西接徐邳北控齐鲁南通江淮沧海渺

  弥高屿绝岛环列先后但无关隘可守州旧

 ︹风俗︺俗尚朴实力农务渔州旧土广而瘠薄小民不

  事商贾不习工艺故民多贫

 ︹城池︺海州城周九里有奇门四西设水关池深六尺明永乐中筑 本朝乾隆三十三年

  赣榆县城周四里有奇门三池深二丈元至正年闲筑以土明万历中甃砖 本朝康熙

  七年修乾隆三十三年重修沭阳县城周五里有竒门四有池旧土筑明万历二十年

  甃砖 本朝康熙十三年乾隆三十三年重修

 ︹学校︺海州学在州治西明洪武二年建 本朝康熙十四年修十八年二十一年乾隆六年

  三十四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名赣榆县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四年建崇祯末毁于

  兵 本朝顺治八年重建康熙七年修十一乾隆三十四年重修入学额数十六名沭阳

  县学在县治南明洪武三年建于黄军营镇 本康熙十二年乾隆十六年移今所入学

  额数二十名石室书院在州城北隅 本嘉庆七年怀仁书院

  榆县城内南门大街本朝乾隆十六年 怀 文书院在沭阳县明伦堂后旧名厚邱

  书院 本朝乾隆二十九年建嘉庆十一年易今名

 ︹户口︺原额人丁三万六千九百七十七今滋生男妇大小共五十八万五千四百八十名口

 ︹田赋︺田地二万九千六百七十五顷三十三亩七分四釐额徴地丁正𮦀银五万五千三百七十六

  两四分二釐又杂办银一百八十三两六钱米麦二万二千九百五十一石一升八合五勺

 ︹山川︺石棚山在州治旧志即青龙山北岭有巨石覆岩上其形如棚可容十数人八景中所

  谓石室春风者是也岭甚高峻了无花木宋石延年判海州使人以泥裹桃核为弹掷其上数年间

  花发满山烂若锦绣因名万花岩宋蔡景繁有石室诗苏轼和之其旁又有栖凤拾翠等岩

  鬲山在州东六十里三面绝尘皆百馀仞惟东南一道容人行田横兄弟避乱所居也

  山在州东南二十馀里石湫镇东其山近海多白石日出照耀色如铺银下有银山坝卢石

  山在州东南寰宇记在朐山县东南六千里按汉书云韩信为楚王镇于三卢卢石伊卢等三山

  石色黑因以为名宋张耒曰谓此与伊卢句卢二山也堕星山在州东南七十里寰宇记

  有二南堕星山在胊山县南六十里相传商时星堕于此又北堕星山在县东南五十里并高一里

  旧志作大星山小星山伊卢山在州东南八十里魏书志安乐县有伊莱山寰宇记伊卢

  山一名大伊莱山在朐山县南七十五里按史记云锺离昧家在伊卢元和志云中卢卢石在东句

  卢在西故曰中卢又名伊莱山卢莱二字相近音讹也明统志在州东南八十二里陬山

  西二山俱在州东南百里一在海隅一在海中东西对峙蛎山在州东南寰宇记在朐山县东

  南二百里海中四面平坦潮上半没潮落方见故其上多蛎朐山在州南四里秦置朐县以

  此寰宇记在县南二里明统志上有双峯如削俗名马耳峯傍有龙潭水极清冽旧志今名锦屏山

  下有青龙涧支流于白璧山之左至龙口州城万姓资汲之大伊山与小伊山俱在州南

  百里二山南北相向相距二十里虎山在州西南五十里其东南有龙山东北有弁雾山

  房山魏书地形志龙沮县有房山旧志在州西南六十里有巨石如房又州西南七十里有牛

  山产水晶石句卢山在州西南接沭阳县界寰宇记在胊山县西南一百二里名马鞍山

  山形句曲状似马鞍孔望山寰宇记在胊山县西南一百六十里与郯城相近舆地要览

   孔子之郯问礼时尝登此山故名上有嵌石下方平可坐十馀人山前石上有二臼相传为秦始

  皇洗头盆明统志作北望山 按北望山当在今州西百五十里马岭山左右接山东郯城县界而

  今州东南五里有故城山俗亦呼为孔望舆图因之其误始于明统志以故城为孔望更以孔望为

  北望白玉山在州西一百里羽山之南其石洁白如玉羽山在州西北尚书舜典

  殛丝于羽山又禹贡徐州羽畎夏翟孔安国传羽山之谷有翟雉羽中旌旄也汉书志祝其县禹贡

  羽山在南隋书志朐山县有羽山元和志在县西北一百里即舜殛鲧处寰宇记在县西北九十里

  明统志在赣榆县西八十里又见山东沂州府郁林山在州东北海中郁洲汉末黄巾起邴

  原将家入海住郁洲山中晋隆安五年孙恩自广陵浮海而北刘裕蹑之于郁洲南齐书志𣡡洲在

  海中周𮞉数百里岛出白鹿土有田畴鱼盐之利水经注胊县东北海中有大洲谓之郁洲山海经

  所谓郁山在海中者也言是山自苍梧徙此山上犹有南方草木隋书志东海县有郁林山寰宇记

  谓之苍梧山在东海县东北二里旧志云台山在州东北海中周百馀里一名青峯顶其北有望日

  峯其阳有青霄洞通志云台山幽深秀特常冠云气 按云台即古郁林其地即古东海县也旧志

  及通志俱误析为二山今改正谢禄山在州东北隋书志东海县有谢禄山寰宇记在东海

  县城西一里王莽时东海徐宣谢禄等击莽将田况大破之尝屯兵于此因名巨平山

  东北寰宇记由吾大夫庙在东海县北四十里巨平山南一名由吾峯中有龙潭栖云山

  在州东北即巨平之北岭南史明僧绍传宋昇明中僧绍弟庆符为青州僧绍随之郁洲结栖云精

  舍旧志此山高渺故号栖云朱紫山在州东北五十二里有红壁丹崖自相辉映远而望

  之若朱紫然嘤游山在州东北一百三里海中去岸二十里周𢌞浮海中群鸟翔集嘤嘤

  然自相喧聒故名旧志去巨平山十五里元时海运所经通志作鹰游山舆图作莺游山 按自郁

  林以下诸山皆郁洲中峦阜惟莺游在洲东北悬居海中秦山在赣榆县东四十里海中相传

  秦始皇尝登此勒石今存山前名棋子湾西南水底有神路三十里阔数尺由岸直抵山麓亦传为

  始皇所筑洪涛浸激至今不圯武强山在赣榆县南三十里旧志相传有乡人黄雄率众御

  寇于此故名夹谷山在赣榆县西四十里春秋公会齐侯于夹谷即此旧志有数峯环列

  当面一峯尢峻深谷夹其中委蛇横互谷之北坡级渐上为重台有  孔子庙又见山东淄川县

  旧以为齐鲁会处本寰宇记之讹 按左传祝其实夹谷今祝其汉县故城在县西五十里知夹谷

  宜在此地而金志所云淄川县在夹谷山者别无可据当是误以水经注萌水所出之甲山为夹谷

  山耳不得执金志而疑寰宇记讹也吴山在赣榆县西北三十里夹谷山北峯峦独秀时有云

  气左胁壁立千仞纪鄣山在赣榆县西北七十里大金山在赣榆县北县城据

  其上又县北二十里有小金山朱汪河经其下怀仁山在赣榆县北四十里东魏置县以此

  其山无草木栏头山在赣榆县东北七十里旧志海边有石栏际海可遮洪涛故名并峙

  者曰阿夜山海雾昼昏如夜故名其西有水帘洞建陵山在沭阳县西北百里魏书志建

  陵县有建陵山寰宇记在沐阳县西北建陵县缘此各南北狭长有陵阜旧志一名张仓山其北十

  五里有由吾洞塔山在沭阳县西北百里接徐州府宿迁县界为八景之一韩山

  阳县东北五十里 按州旧志韩信为楚王讲武之所孤在沭阳县东北七十里其脉自

   海州大伊山来为八景之一分水岭在赣榆县北七十里与山东日照县分界又北至日

   照县九十里上有水一线自石间射出高尺许分为东西二流狮子岩在州东北海中故东

   海城北三十里形如狮子上有泉曰濯缨大小二岛在州东北五十里滨海两山对峙潮

   生则高公岛在州东北故东海城东八十里海中由吾洞在沭阳县西北百里

   张仓山北隋由吾道荣学道处北自山东安东卫斜石界入州境经赣榆县东十五里又南经

   州城东十五里又东南接淮安府安东县界州东有古东海县地悬居海中寰宇记在东海县东二

   十八里西趋州城往来所渡广二十馀里七月内渡者多逢风流溺馀月则否 按州境有十五海

   口在赣榆县东北曰荻水曰分水曰柘汪曰潮河县东曰兴庄曰青口县东南曰唐生曰范家曰小

   河在州东北曰临洪州东南曰恬风又东南曰新坝曰板浦曰出河港曰河口接淮安府安东县界

   景济河在州东南二十馀里为运盐道板浦河在州东南四十里板浦镇束东北流

  入海为板浦口本朝乾隆八年一帆河在州东南八十里自淮安府安东县东北流入

  经伊卢山南入海 按舆图此即安东县之盐河也北流经州南新安镇西接硕顷湖东南口又北

  流分为二一东流入海为淮河口一北流与硕顷东出之水会而北经大伊山南又东北经伊卢山

  东北入海武障河在州东南分泄六塘河之水归海 本朝乾隆十八年官河

  南四十里旧志自新坝南通安东之支家河即唐时漕河垂拱中所开自涟水北通海沂密等州者

  也 本朝乾隆八年濬加筑堤工 按舆图当即新坝口河但并不接淮安府安东县之河

  里河在州南一百三十里通官河东流入海 本朝乾隆十一年义泽河在州西南

  分泄六塘河之水入盐河归海 本朝乾隆十八年高墟河在州西南八十里相近有

  王官口下防口二河俱分泄前后沭河水由烂泥洪青伊湖入涟河归海 本朝乾隆十八年

  玉带河旧名蔷薇河在州西一里南自新坝通涟水内接市河入州城西北通赣榆临洪镇

  东北达海先时漕运由此入淮北场盐课亦由此达安东后以潮汐往来随濬随塞旧志源出州西

  羽山 本朝康熙初濬改今名乾隆八年重濬六塘河上自淮安府桃源县经清河县安东

  县及州属之沭阳县分为南北两股沿洄至州境一泄沭河之水入盐河归武鄣河入海一泄陵沟

  十字桥诸河之水入盐河归项家冲河入海 本乾隆八年疏通淤塞并修堤堰二十二年复加

  筑疏二十七年南六塘河修筑北堰北六塘河修筑南堰三十年复修北岸丁家沟等处堤工三十

  八年又修汤家道口等工小沙河在赣榆县南六里源出山东莒州下流由青口镇入海亦

  名青口河县界九口惟此口利舟楫通商贾又县东北二十里有朱汪河下流为龙王河入海又县

  北五十里有柘汪河六十里有分水河七十里有荻水河俱东入海大沙河在赣榆县南五

  十里旧名庙湾子河源自山东郯城县东流经大沙河镇东入海 本朝乾隆十一年濬二十三年

  新桃河在沭阳县西北五十里沭水自县西太平桥分流经县西北二十里庙头镇下

  流入桑墟湖砂礓河由徐州府宿迁县经淮安府桃源县入沭阳张开河口归前沭河达

  涟河入海僚分泄六塘河之干河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硕𮑮湖在沭阳县东八十里

  寰宇记相传秦始皇时陷县为湖高齐天保中此湖尝竭西南隅有小城馀址犹存旧志州南有硕

  顷湖又名大湖西距沭阳东南距安东各得三分之一广八十里袤四十里南有小河通淮北通桑

  墟河 按硕顷湖即硕𮑮湖古今异名也金湖在沭阳县东南五十里桑墟湖

  阳县北四十里州西南九十里接界处上承沭河下流入海旧志昔因银山坝废夏则潴水冬为陆

  地 按舆图当即青伊湖但青伊湖水亦南注硕顷湖由硕顷东出南与淮安府安东县北之盐河

  会而北迳大伊镇东南折而东流复北迳伊卢山东北入海其海口曰出河港与旧志所云自桑墟

  东北流为涟水者不同古剑水在赣榆县故怀仁城西南八十五里源出山东沂州临沂

  县界三崖山号弱马沟东流入县界又尧水在县西南七十里亦从临沂县东流经县八十里入海

    按今赣榆县无此二水盖不可考矣沭水自山东莒州南流入经赣榆县西北境又南自

   山东郯城县界流入经沭阳县西南歧为前后二支一绕城北一趋城南俱东入硕𮑮湖城北又分

   一支东北入桑墟湖亦南与硕𮑮湖会自湖东北岀经州境东南入海水经注自即邱南迳厚邱县

   分为二渎一渎西南岀今无水世谓之枯沭一渎南迳建陵县故城东又南迳建陵山西魏正光中

   立大堨遏水西流三十里注旧渎旧渎东南岀桑堰水注之又南左合横沟水又南曁于堰又东南

   迳司吾城东又东南迳柤口城东合柤水又东南至朐县入游注海寰宇记朐山县沭水在县西一

   百四十里又沭阳县沭水在城东南七十步引流东七十里入车路湖梁天监二年土人张高等五

   百馀人相率开凿此谿引水漑田俗名为红花水东流入涟水县界齐乘自羽山由吾又南至沭阳

   入桑墟湖东出入海亦名涟水旧志自山东郯城合马脊固诸涧水折而东入沭阳县界至县西北

   分为新桃河又东至县西五里张家沟分为后河又东迳县南曰前河又东至上市镇分为上市河

   折而东南入大海 本朝乾隆八年修筑南岸堰工二十二年前沭河加筑南北两岸堰工后沭河

   加筑东西两岸堰工涟水即沭水下流也旧志自沐阳县北桑墟湖东北流经州南二十里之

   石湫镇又经州东三十里之黑土湾渡入海 按涟水即游水也水经注淮水自淮浦县支分北为

   游水历朐县与沭合又迳朐山西又北迳利城东又北迳羽山西又北迳祝其城西又左迳即邱城

   西又东北迳赣榆县北又东北迳纪鄣城南入海今涟水止自州南入海则古今异流矣于公

   浦在州东北海中故东海城北十里自此而北为白沟当路大义山阴等浦皆通潮汐居民以煎

   盐为业又徐渎浦在东海城东北四十里上接巨平诸山之水入海有盐场又宿城浦在东海城东

   北七十里四面皆山舟楫遇风则宿于此羽潭在州西北左传昭公七年子产曰尧殛鲧于羽

   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寰宇记在朐山县西九十里去羽山一百步一名羽池池上多生细

   柳野兽不敢践又郡国志县南锺离昧城南有羽泉相传为殛鲧之处其水恒清牛羊不饮

  泉通志在州南门外三井鼎连其味甘冽温泉在州南博望镇西五里冬夏如汤

 ︹古迹︺朐县故城在州南秦置史记始皇三十五年立石东海上胊界以为秦东门阙汉志

  东海郡朐有鐡官后汉建武五年董宪等自郯走保朐吴汉进围胊刘宋秦始三年垣崇祖自魏将

  部曲奔胊山据之萧道成板为朐山戍主齐志东莞琅邪二郡治朐山梁天监十年琅邪民万寿杀

  东莞琅邪二郡太守邓晰以朐山降魏魏徐州刺史卢昶遣将胡文骥据之诏马仙琕围朐山侯景

  之乱没于东魏魏书志琅邪郡领县朐梁武改为招远武定七年复有胊城朐山县治水经注朐山

  侧有朐县故城寰宇记古卢王城在朐山县西九里即汉朐县梁天监中魏将卢昶屯据此城权假

  王号故以为名也旧志宋宝庆末为李全所据端平二年徙州治东海郡淳祐十二年全子璮复据

  朐山景定二年璮降改置西海州而海州仍治东海县寻复以西海州为海州龙且故城

  在州南刘宋泰豫元年以垣崇祖行徐州事徙戍龙且龙且在胊山南梁武置龙沮县兼置东彭城

   郡后魏武定七年改青州曰海州亦自郁洲徙治于此魏书志海州治龙沮城又东彭城郡龙沮有

   即邱城房山高齐时郡县俱废唐武德四年复置属海州八年省入胊山元和志龙且故城在朐山

   县南六十里州志龙且镇在州西南六十里有大小二垒相传韩信下齐时楚将龙且所筑

   阳故城在州西南汉置县属东海郡汉书志注在淮曲之阳后汉建武中封泗水王孙凤为

   曲阳侯国改属下邳国晋省唐武德四年复置属海州八年省寰宇记曲阳故城在朐山县西南一

   百十东安故城在州西汉甘露三年封鲁孝王子强为东安侯国属东海郡后汉省

   寰宇记故城在朐山县矣八十三里东海故城在州东北海中本赣榆县地即古郁洲也

   刘宋泰始中青齐地入魏六年乃于郁洲侨置青冀二州及西海郡郁县元徽二年刘善明为西海

   太守行青冀二州刺史以海中易固不峻城雉乃累石为之高可八九尺后为齐郡治齐建元初徙

   齐郡治瓜步以北海郡治焉改郁县曰都昌永明中又分置广饶县后魏武定七年移州治龙沮城

   改郡曰东海又改都昌县曰安流仍领广饶县高齐废安流分广饶置东海县隋开皇𥘉废郡及东

   海县仁寿初改广饶曰东海属东海郡唐武德四年于县置环州以四面环海为名八年州废属海

   州元和志东海县西至州九十里宋端平二年海州治此淳祐十二年还治朐山元至元十二年

   并县入朐山州志东海旧有大小二城宋宝祐中贾似道献捷时筑西南控海东北抵山大城连接

   小城东南二面通为一城周十三里皆砌以石明洪武初设守御十户所兼置巡司嘉靖十六年

   巡司于新坝镇赣榆故城有二一在赣榆县东北汉县也元和志赣榆故城一名盐仓城

   在县东北三十里寰宇记晋移赣榆县治艾不城北齐天保元年省即此一在州东北东海故城北

   唐县也元和志赣榆故城在东海县北四十九里隋末土人臧君相筑即此祝其故城

   在赣榆县南春秋定公十年公会齐侯于夹谷在传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汉置祝其县属东海

   郡后汉志祝其春秋时曰祝其夹谷地刘宋省水经注游水自羽山又北迳祝其县故城西县东有

  夹口浦唐武德四年置新乐县属海州六年改曰祝其八年省入怀仁寰宇记祝其故城在县南四

  十二里旧志在县西五十里夹谷山西南五十里武陵郡故城在赣榆县南魏书志

  海州领武陵郡郡领二县上鲜梁武齐郡武定七年改置各要梁武高密县武定七年改有武陵城

  寰宇记武陵郡城在县南五十九里隋废旧志有洛要镇在县东南六十里即故洛要县也

  成故城在赣榆县西汉元朔四年封成阳共王子钉为有利侯后为利成县属东海郡后汉

  建安三年曹操分置利成郡三国魏黄初六年成郡兵反是也晋仍为利成县属东海郡刘宋省

  水经注游水自朐县又北迳利成故城东故利乡也又曰武阳沟水东出仓山山上有盐官城即故

  有利城矣其城因山为基唐武德四年复置属海州八年省入怀仁县寰宇记故利城在县西四十

  怀仁故城在赣榆县西寰宇记故城在怀仁县西二十三里魏武定七年置后废为

  义塘归义故城在赣榆县北寰宇记在怀仁县北二十五里魏武定七年置属义塘

  郡隋怀文故城即今沭阳县本汉厚邱县也萧齐置僮县属北东海郡梁武置僮阳

  郡东魏改曰沭阳郡以在沭水之阳故名兼置下城临渣怀文服武等四县陈太建五年吴明彻等

  伐齐至淮南齐沭阳郡守弃城走遂省下城等三县入怀文后周又改怀文县曰沭阳元和志县东

  北至海州一百六十里寰宇记县地虽近海州水陆艰险春冬水路干涸夏秋霖潦陆路弥漫百姓

  患之又下城在县南三里梁武帝置旧志有僮县城亦曰旧县城在县南六里建陵故城

  在沭阳县西北建𨹧山下汉高后八年封大谒者张释为建陵侯又景帝六年封䘙绾甘露四年

  鲁孝王子遂俱为建陵侯国于此属东海郡后汉省梁普通五年裴邃等攻魏克建陵城后魏后置

  建陵县为郯郡治后周废阴平故城在沭阳县西北汉阳朔二年封楚孝王子回为阴平

  侯国属东海郡后汉曰阴平县晋初武帝封鲁芝为阴平侯寻省寰宇记阴平城在县西北六十里

  旧志阴平镇在县西北四十里即故县也又见山东峄县厚邱故城在沭阳县北汉置县

  属东海郡刘宋省入襄贲县萧齐建武二年青冀二州军主桑系祖攻魏建陵驿马厚邱三城皆拔

  之仍置厚邱县属北东海郡寻废唐武德四年置厚邱县属海州八年省入沭阳县寰宇记厚邱

  城在县北六十里在郯城东一百里九域志沭阳县有厚邱镇旧志厚邱镇在县西北四十里即故

  义塘废郡在赣榆县西北近山东莒州界即后魏黄郭戍萧齐建武间黄昙纷攻魏

  南青州黄郭戍为戍主崔僧渊所败梁得其地置南北二青州太清三年北青州刺史王奉伯举州

  降魏东魏废州改置义塘郡魏书志义塘郡武定七年置治黄郭城领义塘归义怀仁三县皆与州

  同置元和志怀仁县东南至海州九十里本汉赣榆县地寰宇记魏义塘郡理黄郭戍领三县并在

  密州莒县界隋开皇三年废郡移怀仁县理于此旧志即今治今改曰赣榆取汉故名海西

  废县在州南一百二十里汉太初四年封李广利为海西侯后为县属东海郡后汉建武三年

  刘永立董宪为海西王寻归汉改属广陵郡建安元年先主自广陵与袁术战败军于海西晋省太

  和六年桓温废帝为海西公即故县也东魏武定七年改梁东海郡为海西郡复分襄贲置海西县

  属海西郡齐周时废锺离昧城在州南史记项羽亡将锺离昧家在伊卢后汉态朐县有

  伊卢乡元和志在县南一百里其城即昧所筑寰宇记伊卢乡亦名中卢摩坡城在州南寰

  宇记在朐山县南梁天监十年马仙琕将张惠绍所筑艾不城在州东北寰宇记在东海

  县北二十四里相传田横避难汉时艾不追横而筑后晋移赣榆县于此北齐天保初省新城

  在赣榆县东南四十里旧志相传旧县治此抗金城在赣榆县西南五十里旧志相传宋

  筑以备金莒城在赣榆县西水经注游水自祝其又左迳即邱故城西莒子始起此后徙莒世

  谓此为南莒有盐官旧志在县西十五里城形正方今为莒城镇虎坑城在赣榆县西旧

  志南北朝时置戍处界墙城在赣榆县北六十里东际海西连山纪鄣城在赣榆县

  东北左传昭公十九年齐伐莒莒子奔纪鄣杜预注赣榆县东北有纪城即纪鄣也南齐书建安二

  年青冀二州刺史王洪范遣军主袭魏纪城克之水经注游水东北迳纪鄣故城南又东北入海寰

  宇记纪鄣城在怀仁县东北七十五里平地近海周一里馀淮安府志在赣榆县西七十里误

  营城在沭阳县东二十五里又南营城在县东南十五里黄军营城在县西南五里皆元至正

  十五年守将达古珍所筑达古珍旧作达谷真今改正中城在沭阳县西左传成公九年城

  中城杜预注厚邱县西南有中城或曰即建陵县黑军营城在沭阳县西十五里元至

  正十五年院判董搏霄所筑西北营二城在沭阳县西北十里又新兴营城在县西

  北三十里皆元至正十五年守将王信筑东海废守御所在州东城内又西海废守

  御所在州西城内俱明洪武中建 本朝康熙十七年艾塘戍刘宋泰始三年魏人袭朐

  山居人皆下船欲走垣崇祖绐之曰艾塘义人巳得破贼海州志在旧朐山县西北十二里

  沭戍在沭阳县西北建陵山西水经注魏正光中齐王镇徐州立大堨遏水西流两渎之会置

  城防之曰曲沐戍牛栏村在州东北寰宇记在郁州岛上糜竺放牧之所今犹呼云糜堆

  海口故垒通志在州之黑上湾海口望海楼在州城内宋张耒诗城外沧波日夜

  流城南山色对城楼望海亭在州东孔望山巅明嘉靖三十一年绿野亭

  治南宋张耒诗𣺌𣺌孤亭沧海东天连平野思无穷秦碑在赣榆县东北后汉志赣榆地道记

  曰海中去岸百九十步有秦始皇碑长一丈八尺广五尺厚八尺三寸一行十三字潮水至加其上

  三丈去则三尺见也水经注赣榆县东侧巨海有秦始皇碑在山上去海一百五十步旧志在海中

  升仙墩在沐阳县东南二里相传紫阳真人升仙处吕母固在州东北寰宇

  记在东海县北二十七里巨平山南岭上高二里后汉书云琅邪海曲有吕母者子为县吏犯小法

  宰论杀之母密聚容得数十百人入海中招合亡命众至数千执宰杀之复还海中筑此为固遂号

  吕母固旧志又见山东日照县田横固在州东北元和志在东海县北五十七里小鬲山南

  汉初田横与其属五百人入居海岛即此寰宇记东海县本田横所保郁洲亦曰郁洲亦谓之田横

  岛田横固在县东北六十一里小鬲山三面临深溪东隅垒石如城横所营处也

 ︹关隘︺北关在州北五里宋绍定末魏胜败金人于北关即此惠泽巡司在州南百

  二十里张家店镇 本朝乾隆二十七年移驻于此高桥镇巡司在州西北三十里通

  志在州西九十里博望镇北青口镇巡司在赣榆县东南十里水陆冲要板浦

  镇在州东南四十里有盐场为商贾辐辏之所又莞渎镇在州东南百四十里亦有盐场

  湫镇在州南二十里宋绍兴三十一年金人围海州张子盖赴援自涟水择便道以进至石湫

  堰击败敌兵即北新坝镇在州南四十里为往来冲要明嘉靖十六年移东海巡司于此

  今废又南六十里为新安镇接淮安府安东县界大伊镇在州南六十里 本朝乾隆十

  二年移州同于此嘉庆十六年又移驻南岸临洪镇在赣榆县南六十里九域志怀仁县

  有临洪镇旧志去大沙河十三里旧有巡司今裁中冈站镇在赣榆县北二十里旧设

  递运所今裁荻水口镇在赣榆县东北七十里接山东安东卫界五代汉乾祐二年

  州刺史王万敢击南唐荻水镇大掠而还明初通海运筑土城设主事于此永乐中裁改巡司 本

  乾隆三十二年移驻青口又有递运所今裁刘庄镇一名柳庄镇在沭阳县东四十里为

  往来要路东海营在州东北海中郁洲地通志云台山即古东海县其北有垆沟营又东北

  有莺游山与西岸孙家山对峙如门土人谓之莺游门其南有高公岛皆防海要地 本朝康熙二

  十年设东海营每年分兵驻防墟沟三十七年裁并海州营雍正二年复设守备乾隆十年改设都

  钱家集在沭阳县东南 本朝干隆二十七年移县丞驻此

 ︹津梁︺小伊河桥在州东南六十里九洪桥在州南石湫镇沙坝桥

  西二里跨蔷薇河洪门桥在州北里许海潮上逆河水下注之处紫阳桥

  榆县西门外一里会潮桥在赣榆县北十五里旧名大石桥朝宗桥在沭阳县

  东八十里以东近大湖众水所归故名文峯桥在沭阳县南门外跨前河蛤蜊沟

  桥在沭阳县西四十里阴平镇西桑墟桥在沭阳县北四十里恬风渡在州南旧

  名黑风口有碑云舟中人众休争渡海上风高且暂停

 ︹堤堰︺永安堤在州东唐书朐山县东二十里有永安堤北接山南环城长七里以捍海潮开

  元十四年刺史杜令昭筑杨公堤在州东旧志为塔儿湾在板浦河要路明万历四十七年

  知州杨凤筑堤十五里其后少移而西 本朝顺治十三年又益西矣板浦堰在州东南

  三十里由运盐河通于海水随潮涨泄明万历四十五年建堰约十馀丈北障海潮南蓄河流盐舟

  龙且堰在州南与龙且城相近唐志李听奉诏讨李师道绝龙且堰逆取海州即此今

  石闼堰在州西南宋天禧四年淮南劝农使王贯之导海州石闼堰水入涟水军以漑

  田绍兴中金人攻海州魏胜拒之于此或曰即石湫河上游也韩信堰在州西寰宇记在胊

  山县西十里相传韩信为楚王时以地洿下遂立此堰今为大路捍海堰有二皆在州东

  北寰宇记西捍海堰在东海县北三里南接谢禄山北至石城山南北长六十三里高五尺隋开皇

  九年县令张孝征造又东捍海堰在东海县东北三里西南接苍梧山东北至巨平山长三十九里

  开皇十五年县令元暧造外足以捍海潮内足以贮山水大𫉬浇漑新坝在州西四十里

  西障沭水东捍海潮俾涟河达于官河由此入通淮安府安东县又官河坝在新坝涟河之南州西

  诸河之船由此达河万金坝在州东北东海城东北七十里原名五洋湖明嘉靖间筑此以

  捍潮冲长四里今渐湮

 ︹陵墓︺︹汉︺于定国墓在州东北寰宇记在东海县孝妇墓在州境旧志云在东

  海县北二里严彭祖墓在州︹南北朝︺︹梁︺马仙琕墓在州西南

  八里官道旁︹宋︺宋昭墓在州南白虎山麓有石碣宝祐三年立 本朝乾隆三年重建

  胡松年墓在赣榆县西南一里

 ︹祠庙︺忠武祠在州治祀宋耿世安旌忠祠在州治祀宋侯畐六勇祠

  治祀明御倭阵亡陈升等六人尧庙在州东北寰宇记在东海县西北三里谢禄山宋泰始七

  年刺史刘崇智立谢禄庙在东海县西一里谢禄山南岭上本名海祠后人改之今名谢

  由吾大夫庙在东海县北四十里巨平山南祀隋由吾道荣孝妇庙

  海县东北三十三里巨平村按汉书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天大雨岁熟因立祠焉

 ︹寺观︺佛陀寺在州南大伊山前又古佛寺在大伊山后俱宋时建兴国寺在州东北

  巨平山东北唐元和中建重光寺在赣榆县治南一里宋元祐中建又重光塔院在县治西

  南三招德寺在沭阳县东五里元大德二年建寺内有古塔高七层相传唐贞观时尉

  迟恭监造三仙观在州清风顶彩云观在州南山明天启元年元妙观

  在州旧城西南唐开化中建祥云观在州东北巨平山常有白云出其上故名祐德

  观在赣榆县治西一里紫阳观在沭阳县治南半里宋时建

 ︹名官︺︹南北朝︺︹北齐︺郎基中山新市人天保间除海西镇将梁吴明彻围海西基守

  百馀日戎仗尽削本为箭翦纸为羽围解还朝㒒射杨愔迎劳之曰卿本文吏遂有武略削木翦纸

  皆无故事班墨之思何以相过旋迁侍御史︹唐︺韦岳子万年人中宗时海州刺史著风

  绩威惠两施杜令昭开元中海州刺史筑永安堤以捍海潮︹宋︺李迪濮州人真

  宗时谪监海州税孙洙广陵人治平中知海州免役法行常平使者欲加敛𦈏钱以取赢为

  功洙力争之方春旱发运使调民濬漕渠以通盐舸洙持之不下三上奏乞止其役旱蝗为害致祷

  于朐山彻奠大雨蝗赴海死刘彝福州人为胊山今治簿书恤孤寡作陂池教种艺平赋役

  抑奸猾凡所以惠民者无不至邑人纪为事目石延年宋城人神宗时判海州廉能有为史

  民悦服公馀读书于石棚山下有诗云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为伊洛所称沈括

  钱塘人神宗时为沭阳主簿县依沭水乃职方氏所书浸曰沂沭者故迹漫为污泽括新其二坊疏

  水为百梁九堰以播节原委得上田七千顷张叔夜开封人以徽猷阁待制再知海州宋

  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

  之战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丰稷鄞人蔡京得政修故怨贬海州团练副使洪拟

  丹阳人宣和中知海州山东盗起屡攻城拟率兵民坚守魏胜宿迁人绍兴三十一年金人将

  南侵胜聚义士三百北渡淮破涟水军宣布朝廷德意不杀一人涟水民翕然以听遂取海州遣人

  谕胊山怀仁沭阳东海诸县皆定乃蠲租税释罪囚发仓库犒战士分忠义士为五军纪律明肃远

  近闻之响应以破金兵奏功授阁门祇侯命知海州金人屡攻海州胜屡败之转阁门寕赞舍人命

  充山东路忠义军都统制兼镇江府驻札御前前军统制仍知海州镇抚一方民安其政侯畐

  乐清人宝祐中通判海州李松寿据山东突岀涟泗畐鏖战城下死之阖门遇害︹明︺樊兆

  程进贤人万历中知赣榆县濬海口诸河以疏积水得涸田千馀顷高瀌胶州人崇祯末

  知赣榆县兵来攻城瀌竭力拒守城破肃衣冠北向拜自经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

  

 ︹本朝︺穆尔谟寕远人顺治初知赣榆县精明强毅听断如流时寇猖獗尔谟亲率乡兵剿捕

  民赖以安李士麟定襄人顺治初授海州同知海寇薄城士麟力为守御间督郷勇出奇兵

  击之已而贼大至城𬒳执不屈死之段上彩阳城人顺治三年士知沐阳县八年山

  东寇贼自西北至夜袭城上彩登城守御贼树云梯上彩挥众斩梯夺刃格杀数人力竭城陷𬒳

  上彩怒骂以拳击贼魁贼怒剖其腹其妻子俱同日殉事   闻加赠恤荫张懋勲

  正蓝旗人顺治五年由拔贡生知海州时土寇环攻州城懋勲守御甚备督乡勇出竒击走之巳而

  贼大至城陷被执不屈死事   闻加赠恤荫卫哲治济源人由拔贡生知赣榆县善

  折狱有贤声乾隆七年迁知海州偶值灾荒屡请赈济招抚流民俾有楼托建义学以育寒畯其尤

  著者疏通水利救积年淫潦之害请筑南北六塘河堤堰建盐河石坝商民至今赖之

 ︹人物︺︹后汉︺徐璆海西人少博学举高第历迁荆州刺史汝南太守转东海所在化行献帝

  还许以廷尉征道为袁术所劫守正不屈术死璆得其所盗国玺还许上之并送前所假荆州东海

  二郡印绶司徒赵温谓曰君遭大难犹存之耶璆曰苏武不坠七尺之节况此方寸印乎复拜太常

  ︹三国︺︹魏︺徐宣海西人与陈矫齐名俱见器于太守陈登太祖时历迁齐郡太守入

  为门下督从到寿春会马超乱太祖见官属曰今大军远征此方未定宜得清公大徳以镇统之乃

  以宣为左䕶军留统诸军寻出为魏郡太守太祖崩洛阳群臣或言易诸城守用谯沛人宣厉声曰

   今远近一统人怀效节何必谯沛而沮宿卫者之心文帝闻曰所谓社稷臣也帝践阼为御史中丞

   赐爵关内侯历迁尚书明帝时为左仆射上疏陈威刑太遇又谏作宫殿穷尽民力帝皆嘉纳以疾

   辞卒谥贞侯︹南北朝︺︹齐︺徐生之东海人五世同居建元三年大使奏表门闾蠲

   ︹隋︺包恺东海人其兄愉明五经恺悉传其业又从王仲通受史记汉书尤称精究大业

   中为国子助教卒︹宋︺孙传海州人登进士第历中书舎人以言事贬靖康元年召为给事

   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钦宗诣金营以传辅太子留守

   兼少傅及帝废立金人索太子传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传当死从遂死于朔庭绍兴中赠开府仪

   同三司谥忠定胡松年海州怀仁人幼孤贫读书过目不忘政和初上舎释褐历迁中书舎

   人时方有事燕云松年谓边衅一开有不胜言者拂时相意建炎间密奏中原利害及防江利害历

   除给事中使金还拜吏部尚书又条战舰四利权参知政事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义松年平生

  不喜蓄财喜宾客所荐举皆一时闻人秦桧秉政士大走无不曲意阿附松年独鄙之至死不通一

  书世以此高之单公𨕖赣榆人祥兴中拜参知政事时帝在厓山元兵至随帝赴海死︹明︺

  王规海州人官参政有清直声于本乡奏筑堤防绝海潮汎田之害孙璟正统进士少承祖训

  博观群书又题免东海养马再世遗爱乡人德之支俭沐阳人父母殁庐墓终丧成化中旌

  徐谧海州人官府军右卫经历母丧庐墓有白鹿狎游其侧宏治中旌王振赣榆人正

  德中为福建黄崎巡检海寇大集振率民兵及子臣拒战斩𫉬甚众俄伏兵起振死于阵其子冒矢

  石救父亦被害诏优恤之沈麟沭阳人为诸生正德中流贼犯淮麟守母病不去郡守并县丞

  被执复诣贼垒开陈利害愿以身代贼义而俱释之诏旌表王鸣鹤海州人由武进士洊

  升副总兵晋都督佥事胆智沈毅虚己下士每临敌身先䧟阵在诸边三十馀军大小经数十战每

  战必胜著有登坛必究帷闲问答等书行于世张朝瑞海州人隆庆进士知安邱鹿邑二县

  历𨗇金华知府湖广参政有治续进应天府丞增祀建文忠臣六十馀人及卒贫无以殓追谥清悋

  王俊赣榆人崇祯中以贡为新蔡教谕流寇䧟城俊坐明伦堂贼至俊以手剑叱之杀数贼贼

  抉俊目断其腕至死不屈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忠节章鸣谦沭阳人以贡知

  金堂县崇祯末流贼薄城鸣谦以忠义激士民悉力固守援绝城䧟鸣谦死之阖门皆遇害 本朝

  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 刘 继祖海州人任邱籍官左都督新乐侯文炳之叔分

  守东安门闯贼䧟京城与妻左氏妾李氏董氏同日投井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

  愍又同时某官何洲某官郭良京城䧟行遁以死乾隆四十一年并入祀忠义祠刘文炳

  海州人光宗后兄子封新乐侯崇祯甲申京城陷文炳与弟文耀俱投井死阖门皆死难焉 本朝

  顺治十六年  赐谥忠恪

 ︹流寓︺︹后汉︺邴原北海朱虚人黄巾贼起原将家室入海住郁洲山中︹南北朝︺︹齐︺

  封延伯渤海人寓居东海三世同财为北州所宗附后为梁郡太守以疾免复还东海于时

  四方文人士子皆依海曲争往宗之如辽东之仰邴原也

 ︹列女︺︹宋︺陈公绪妻刘氏胊山人绍兴末金兵逼山东公绪倡义归宋刘以归母家

  不得与偕惟挈子庚以行宋授以官刘留北方二十五年纬萧自给誓不改适子𢈔长倾家寻访奔

  走淮甸十馀年始得迎母归杨某妾刘氏赣榆人夫死孀居家饶于财宣和中以收

  复燕云科增郡县免夫钱氏以十万𦈏代下户输官乡党义之︹明︺庄居敬妻徐氏

  海州人元末居敬为河南平章死于王事氏率所部兵携幼子归明为夫报雠卒得杀夫者刃之洪

  武初潘𥙿妻孙氏海州人年二十八夫亡越月生一子守节四十馀年宏治中旌

  傅随妻许氏赣榆人正德中为流寇所劫不辱被杀同县沙氏女亦遇贼不屈贼支解

  刘烱女赣榆人许字张森未嫁森死女请于父母往送葬衰绖哀号守节终身正德中

  张礼妻赵氏沭阳人洪武初礼任广州同知卒于官氏自经死事闻诏归葬之

  孙绍妻吕氏沭阳人割股燎夫疾夫亡自经死仲纯妻严氏沭阳人正

  德中遇流贼不辱被杀张国纶妻郑氏沭阳人夫死于兵氏数日不食自经死

 ︹本朝︺苏桂妻张氏赣榆人守正捐躯同县徐宏道妻李氏张其羔妻田氏阎兆妻曹氏

  烈女汪氏女张氏女均守正捐躯俱雍正年闲 旌陈思虞妻成氏海州人夫亡守

  节教子成立同州王廷和妻杨氏周之连妻刘氏刘国祥妻董氏王之濬妻吴氏殷济生妻周氏胡

  光龙妻鲍氏汪士毅妻李氏袁广年妻成氏王鸣璟妻吴氏均夫亡守节烈妇陈有龄妻周氏张佩

  文妻孟氏赵若盛妻翟氏臧文焕妻解氏徐爱妻张氏李元柽妻倪氏杨永富妻唐氏任唤妻王氏

  均夫亡殉节俱乾隆年闲 旌蒋祚印妻刘氏赣榆人夫亡守节同县吉士佩妻颜

  氏朱之忻妻刘氏谭佩妻樊氏周珙妻张氏汪源汉妻孟氏崔维纶妻金氏寇思格妻徐氏尢士彦

   妻朱氏朱克经妻杨氏李舒妻刘氏郑永武妻李氏吴璿妻童氏孙在书妻葛氏仲豳妻董氏程宗

   楷妻宋氏李树德妻万氏陈咏妻龙氏柏湄妻孙氏仲表扬妻周氏徐名煌妻王氏朱之仁妻徐氏

   龙应旭妾朱氏吕亦景妻仲氏丁智妻李氏徐选妻张氏孙斯康妻陈氏张时位妻周氏王维孝妻

   朱氏余煌妻张氏孙在琳妻成氏孙斯言妻朱氏董思宽妻胡氏阎绍宗妻李氏吴懋昭妻周氏均

   夫亡守节烈妇张世美妻刘氏夫亡殉节贞女吕律女未嫁夫亡守贞俱乾隆年闲 旌周士

   坚妻刘氏沭阳人夫亡守节同县姜仰尚继妻胡氏姜麟妻明氏程文儒妻郑氏葛頣曾

   妻张氏郁斌妻郑氏吕六吉妻徐氏王炳妻徐氏王时宾妻魏氏蒋朝文妻仲氏妾于氏钱如皋妻

   陈氏魏锐妻王氏徐秉恭妻吴氏刘泰妻葛氏周俨妻陈氏耿久昌妻季氏冯廷璧妻高氏均夫亡

   守节烈妇章含生妻姜氏夫亡殉节贞女武良女未嫁夫亡守贞俱乾隆年闲 旌陶宗璠

   妻贾氏海州人夫亡守节同州黄志阜继妻曹氏沈光道妻张氏黄能堂继妻朱氏周才美

   妻尹氏范衡选妻徐氏戚衍书妻尹氏武发祥妻郭氏潘彝恭妻刘氏均夫亡守节烈妇朱开祥妻

   盛氏陈某妻朱氏均夫亡殉节贞女李文楷聘妻徐氏张宾秀聘妻范氏朱有女均未嫁夫亡守贞

   烈女周万盛聘妻罗氏未嫁夫亡殉烈俱嘉庆年闲 旌王仁快妻杨氏赣榆人夫

   亡守节同县梁小果妻张氏金方来妻张氏娄维勲妻霍氏任祥安妻王氏余錪妻殷氏刘文妻王

   氏李长弼妻孙氏王朝宗继妻严氏业世纬妻张氏李开绪妻张氏朱定律妻孙氏董维妻闵氏仲

   翠妻吕氏孙立群妻余氏周永勲妻吴氏孟毓锦妻王氏周广鉎妻王氏刘应佑妻王氏刘应佶妻

   谷氏传庭桂继妻李氏张玉超妻魏氏均夫亡守节烈妇李怀瑜妻许氏夫亡殉节俱嘉庆年闲

   胡位妻仲氏沭阳人夫亡守节同县陈凤池妻刘氏史兆龙妻彭氏钱永登妻汤

   氏顾丰妻司氏刘学灏继妻魏氏马广思妻徐氏王锡麟妻汪氏施毓安妻黄氏唐恒山妻张氏吕

   法望妻李氏吴肇起妻汪氏吴柱帼妻胡氏均夫亡守节烈妇刘安邦媳周氏王二立妻徐氏开三

  妻徐氏华槎任妻王氏刘陈孙妻赵氏王桂妻李氏均夫亡殉节贞女张庭钤聘妻沈氏王太女戴

  廷璠女耿毛姐徐得昌女均未嫁夫亡守节烈女郁殿飏聘妻顾氏未嫁夫亡殉烈俱嘉庆年闲

  

 ︹仙释︺︹南北朝︺︹齐︺由吾道荣沭阳人少为道士好法术游于晋阳遇恒岳仙人授

  以道家符水禁咒阴阳历数天文药性岁馀仍归隐琅邪山中辟谷饵松术茯苓求长生之秘善洞

  视萧轨等败于江南是日道荣言之如目见后勘问兴所说符同又至辽阳山中夜初马惊有猛兽

  逼近人皆惊怖道荣徐以杖画地成火炕猛兽遽走年八十五卒︹宋︺莎衣道人

  人姓何举进士不中身衣白襕久之益敝缉以莎人问休咎无不竒中有病瘵者乞医命持一草去

  旬日而愈孝宗屡召不赴赐号通神先生圣僧乞食海州人有病咒之立愈事多前知安抚使

  丁公守城僧一日左持斧右持钉行走于市大呼曰钉坏我斧人无解者逾数日丁果叛僧示寂州

   人葬之七里墩水旱祷之立应

  ︹土产︺盐出板浦海门紫菜薏苡仁出赣冬青出赣榆县

   扁竹出沭白蒺藜出沭红花出沭虾米州境皆岀𬞟

   果州与沭阳皆岀






                    总纂官王广䕃恭纂辑

                    前提调官张日章恭覆辑

                    校对官贺式韩恭 校

                    校对官沈维钰恭覆校

大清一统志

通州直隶州在江苏省江寕府东五百三十里苏州府北二百里东西距三百八十五里南

  北距一百二十里东至海门厅一百里西至镇江府丹徒县界二百八十五里南至苏州府昭文县

 界三十里北至扬州府泰州界九十里东南至海一百四十里西南至大江七里东北至海一百十

  里西北至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府泰州界百七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一百十八里南北距七十八里东至海门厅一

  百里西至如皋县界十八里南至大江十八里北至如皋县界六十里东南至江海交界一百四十

  里西南至大江七里东北至海一百十里西北至如皋县界一百三十里自州治至 京师三千六

  百九十五里

︹分野︺天文斗牛分野星纪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之域汉海陵县地东晋蒲涛县

  地隋仍为海陵县地五代南唐置静海镇周显德

  五年升为静海军寻置通州兼置静海海门二县

  而治静海宋天圣元年改曰崇州以州兼辖崇明镇因名

  道二年复曰通州属淮南东路政和七年赐郡名

  曰静海元至元十五年置通州路总管府二十一

  年复为州属扬州路明洪武初以州治静海县省

  入属扬州府

 本朝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属江苏省领县二

  如皋县在州西四十五里东西距一百七十里南北距一百里东至海一百三十里西至泰

  兴县界四十里南至大江六十里北至扬州府泰州界四十里东南至州治百三十里西南至常州

  府靖江县界六十五里东北至海一百三十里西北至泰州治一百四十里汉广陵海陵二县地晋

  义熙中析置如皋县属海陵郡宋齐以后因之隋开皇初省入寕海唐为海𨹧县地景龙二年析置

  海安县开元十年省五代南唐保大十年复置如皋县属泰州宋隶淮南东路元属扬州路泰州明

  属扬州府泰州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改属通州泰兴县在州西二百四十里东西距七

  十八里南北距九十里东至如皋县界六十里西至镇江府丹徒县界十八里南至常州府靖冮县

  界三十里北至扬州府泰州界六十里东南至如皋县界七十里西南至靖江县界四十里东北全

  泰州治九十里西北至扬州府江都县界六十五里汉海陵县地后汉东阳县地晋复为海陵地五

  代南唐昇元三年析置泰兴县属泰州宋宣和四年改属扬州绍兴初又属泰州十二年还属扬州

  元属扬州路明属扬州府 本朝雍正三年属通州

 ︹形势︺险据江海之会雄扼岛屿之薮东北滨海地

  当津要狼山耸峙江北海防重镇

 ︹风俗︺鱼盐之利商贾多集弦歌之声章甫亦众魏了翁学

  礼多从奢俗颇尚鬼阻江滨海盗稀讼简

 ︹城池︺通州城周六里有奇门三水门三环城为濠周显德五年筑明万历中増筑南城北连

  旧城长七百六十馀丈 本朝顺治康熙年间屡修乾隆三十二年重修如皋县城

  里门四濠阔一丈五尺明嘉靖间筑 本朝乾隆三十四年泰兴县城周七里有奇门

  五环城为濠明嘉靖间筑 本朝乾隆四十年

 ︹学校︺通州学在州治东元至正中建 本朝康熙雍正年间屡修乾隆三十二年重修入学

  额数二十六名 按通州旧隶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府属除州学额进二十五名外例得拨进府学雍正二年改直

  隶州截府学三名永归州学共二十八名嗣因海门厅添入沙籍分出二名定为二十六名又有海

  门乡学额十名如皋县学在县治东南明正徳间建 本朝康熙年间修乾隆十五年

  修入学额数二十二名 按如皋县旧隶扬州府泰州属例得拨进府学雍正二年升通州为直隶

  州以如皋县属之截府学二名隶通考试定为二十二名泰兴县学在县治东南明嘉靖

  中移建 本朝东熙雍正年间屡修入学额数二十五名紫琅书院在州城北 本朝干

  隆十年建文正书院在州治石港场明为忠孝书院 本朝康熙三年改建雉水

  书院在如皋县东北 本朝乾隆十二年建 按旧志载如皋县有崇正书院泰兴县有马洲

  书院今俱废谨附记

 ︹戸口︺原额人丁六万二千六十六今滋生男妇大小共九十八万二千九百七十四名口

 ︹田赋︺田地五万二千四百顷四十六亩二分有竒额征地丁正杂银九万四千八百九两三钱八分

  又杂办银四百二十七两六钱八分三厘米麦一万七千八百四十八石七斗五合九勺

 ︹山川︺戴青山在州东旧海门县西又碧霞山一在州东四十里一在西北白蒲镇东山在州

  东北吕四场南狼山在州南十八里五代梁贞明五年越钱传瓘帅战舰自东洲击吴吴遣

  彭彦章拒之战于狼山即此寰宇记州南至狼山大江十五里与塔山军山马鞍山刀刃山并在江

  海之际与地纪胜在静海县南五山相连属原在海中今居平陆或曰山形如狼或曰昔有白狼居

  其上因名真诰云海中有狼五山陶隐居注云狼五山在海中对句章岸今直呼为狼山名胜志有

  观音紫石二岩仙女夕阳二洞巅有塔五级名曰支云塔后有大圣殿殿后有定心石虚悬峭壁陡

  绝之顶前有大观台甃石为之缭以石栏纵横十馀丈东折为振衣亭再东为   圣祖仁皇帝

  御书碑亭又东为半山亭剑脊山在州南狼山东一名剑山又名刀刃山相传秦始皇磨剑

  其上最高峻处为老乌岩东南麓有燕子洞望海洞南有獺鱼洞西有菩提洞东南峭壁色赭赤名

  曰赤壁下有淡竹滩军山在州南狼山东刀刃山东南一名象山有錬丹台桃花峡白云洞

  黄泥山在州南狼山西以土色名接马鞍山界东北麓有桃源㓊左有诸贤洞岭上有防汎

  所东有桥通狼山马鞍山在州南狼山西相传隋炀帝征高丽曾牧马于此左有沈雁湾

  右有药草湾西有峭壁曰莲花崿极西有通济闸元时漕运于此出海蠙山在如皋县东南

  一名车螯山相传土人取车螯壳成之高十馀丈上耸一峯外相环抱望之若浮峦摩诃山

  在如皋县南寰宇记在县南百二十里半在江中名胜志在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子江中流去石庄二十里水势湍急

  旧志俗名虾蟆山今江涨山远去岸逾五十里孤在泰兴县东南七十里寰宇记在海陵县

  东南二百十里南兖州记云江北三百步有孤生大竹舆地纪胜南枕大江巍然一峯约高百仭

  县志旧在江北与靖江分界后岸圯山入江中今江为平陆海门岛在州东南海中宋长

  编宋初犯死𫉬贷者多配隶登州沙门岛及通州海门岛海门岛有两处崇明镇以居豪强难制者

  东布洲以居懦弱者皆今煮海纳官至兴国五年始令配役者隶盐亭役使舆地纪胜东布洲先是

  海屿沙岛之地古来涨起号为东洲忽有布机流至沙上因名布洲既成平陆民户亦繁褚家

  沙在州南三十里江中其西南为常州府江阴县之青草沙西为蒲沙而此沙当其外口为汎守

  在州东南接苏州洋西北接如皋县东界寰宇记州东至海八十里名胜志北自盐城界

  南迳兴化泰州如皋折而南过通州海门至吕四场东南料角嘴始与江合续文献通考在海门县

  东十五里南达闽越北接齐鲁旧志元初海运之道自平江刘家港入海经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路通州海门县黄

  莲沙头万里长滩开洋沿山屿而行扺淮安府盐城县大江在州南自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府江都县流入

  经泰兴县南接常州府靖江县界又东经如皋县西南又东经本州南接苏州府昭文县界东入海

  寰宇记州南至狼山大江十五里九域志州南至江二十四里西南至江六十里州志大江至州东

  南料角嘴汇于海阔七十里南岸即苏州之常熟界也泰兴县志明天启后沙渚涨塞泰兴与靖江

  接壤处悉为平陆因于泰兴县南三十里开河为界名曰界河西通大江长互五十里高阳

  荡在如皋县东南六十里西接运盐河东通海一名祥符河久⿰氵扵市河在州城内经东西水

  关以达濠河 本朝雍正四年濬乾隆十六年又濬濠河在州城外一名城河绕城四匝与布

  河通北接淮水西汇江潮东达诸场转运为利甚溥 本朝乾隆十一年濬二十年又濬金沙

  河在州东三十里南接运盐河北入金沙场名胜志宋两淮制置使李庭芝凿运盐河

  在州北自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府泰州海安镇东南流至如皋县西北三十里分为立发河又东至城北分为黄浦

  溪迤东四十里经丁堰镇分支东流入海又东南流入州西北二十里分流为石港河又东南流至

  州城环绕城郭分为三一自城西南隅入大江一自城东南隅东流三十里北通金沙河又东经旧

  海门县东入海一自城东北流经西亭场为西亭河又东流贯诸盐场至吕四场为串场河东达于

  海明隆庆间开 本朝乾隆十二年挑濬通州泰兴如皋沿海十场河渠自是河路深通农商攸赖

  石港河在州北二十里寰宇记石港场东至海一百五十里旧志西接运盐河东流入石港

  场凡七十里支分南岀场南十里为新河又北岀为仇家河俱达于海串场河在州东北

  串吕四馀东馀中馀西及金沙西亭石港诸场出丁堰闸会于运盐河一从立发河进口串丰利掘

  港马塘三场亦出丁堰闸会于运盐河宋咸淳五年李庭芝为两淮制置使凿河四十里通运盐河

  即此 本朝康熙四十七年濬乾隆十二年又濬龙游河在如皋县东六十里舆地纪胜

  县有龙游堰通于大江有九十九湾旧志河流逶迤中多湾曲北接运盐河南通大江一名通江河

  立发河在如皋县北三十里牙桥坝东西接运盐河东达于海又汊河在县东北丰利场南

  接运盐河东北流入海又小溪河在县西北东接运盐河西达泰兴县界毛稚河在如皋县

  东南十五里南通扬子江北接运盐河又葛堰河在县东三十里南通毛稚河丁堰河

  皋县东南四十里南去十里至刘师铺又十里至林梓又十里至白蒲一支从丁堰闸向东通串场

  河 本朝干隆十年濬印庄河在泰兴县东南三十里北按龙开河南流经印庄镇又南

  流入界河又马桥河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北接龙开河西南入大江济川河在泰兴县西自

  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府泰州城南分运盐河水南流三十里经县南庙湾又二十里至县北柴墟镇又南入大江明

  初徐达兵至泰兴江岸河港不通调军自大江口挑河十五里通贯口岸次日遂抵泰州南门湾即

  得胜河在泰兴县西北四十五里下流经县西南三十里入大江旧名盛大港明初败

  张士诚于此改名通泰河在泰兴县北二里一名槐子河北接泰州运盐河流合龙开河

  龙开河在泰兴县东北其上流有二一北接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府泰州运盐河一东接如皋县灜溪东南

  流至县东四十里黄桥镇分支为印庄河又西流绕城北接通泰河分流为城河又西南达于江河

  流经县东北其流曲折名相见湾芹湖在如皋县西北通溪河西通泰兴旧志以芹湖凫雁

  为如皋胜景盖湖水明净葭苇如室凫雁家焉乃眺咏最胜处今悉为平田黄浦溪

  皋县西北东接运盐河西流为灜溪又西入泰兴县界汇于龙开河又蟠溪在县北西接运盐河东

  入海相传亦古䢴沟也狼山港在州南狼山下通大江又有新港在州城外渑水闲谈神

  宗四年高丽遣使修贡将由四明登岸被风飘至新港名胜志宋时大海去县八十里新港即吕四

  场之新河也又沿海六港进鲜港其一也海错多聚于此掘港在如皋县东百三十里西接运

  盐河东达海又张皂了港在县东马塘场南北接还盐河东南达海王家港在泰兴县西南

  三十里与孟渎河相对商贾舟舶所必由料角嘴在州东南一百四十里舆地纪胜中有咸

  淡二水不相混杂舟人不待汲能辨之其形势号为控扼旧志宋绍兴中差水师把隘其沙脉坍涨

  不常潮小则委蛇曲折水路可认潮盛则一望弥漫李宝胶西之捷道盖由此郑公滩

  皋县东北百二十里丰利场宋富弼判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以战舰每为海涛所坏因筑此滩避之且习水战于此

  玉涓泉在如皋县治即禅寺井也宋王觌诗覆栏常浸梧阴冷煮茗犹存玉色寒度军

  泉在如皋县西十里一名圣井名胜志宋岳飞经略通泰领兵过此数千人饮之泉亦如故故名

  甘泉井在州治左州地斥卤井皆咸宋任伯雨谪官于此僦城西民居濬井而得甘泉民歌

  

 ︹古迹︺静海废县今州治本海陵县地寰宇记南唐始于海陵东境置静海制置院周显德

  中克淮南升为军寻改为州治静海县随州置舆地纪胜海陵之东有二洲唐末割据有姚存制居

  之为东洲镇遏使制卒子廷珪代之为东洲静海军使始筑城钱镠遣水军攻破之掳廷珪吴又命

  廷珪犹子彦洪为静海都镇遏使修城池官𪠘号静海都镇今城是也海门废县

  东四十里五代周置县属通州寰宇记在州东南隔海二百馀里本东洲镇随州升为县宋因之九

  域志在州东二百十五里旧志元末以水患徙治礼安乡去州城百里后复圯于海明正德七年

  风海溢县圯徙治馀中场嘉靖中又徙金沙场皆寄治州境三十三年筑城周九百五十九丈有奇

  名曰天圆地方城门四水门二其后复圯于海 本朝康熙十一年省入州临江旧县

  在如皋县南晋义熙中置初属山阳郡寻属海陵郡宋齐因之周省入寕海泰兴旧县

  在泰兴县北寰宇记县在泰州南四十五里本海陵县济南镇南唐昇元二年析海寕之南界五乡

  置舆地纪胜在扬州东一百十里宋会要乾德二年徙治柴墟镇绍兴十四年又徙延令村

  墟镇在泰兴县北九域志县有柴墟永丰二镇宋史岳飞传建炎四年诏飞还守通泰飞以泰

  无险可恃退守柴墟如皋场今如皋县治寰宇记县北去泰州百四十里唐太和五年析海

  陵五乡置如皋场属扬州南唐保大十年升为县会盟原在如皋县东十里相传吴楚会

  盟处名胜志春秋哀公十二年公会卫侯宋皇瑗于郧注郧发阳也海陵县东南有发繇口今有立

  发口在县西北三十里即发繇口也芙蓉园在如皋县南一里方舆胜览园四围皆深渠中

  有方池土台秋深芙蓉盛开为邑人游赏之地水绘园在如皋县城东北隅县人冒襄栖隐

  于此有寒碧堂洗钵池小浯溪小三吾诸胜一时海内钜公知名之士咸觞咏其中海山楼

  在州治南名胜志海山楼宋大观中郡守朱彦建扁曰海山远眺前有绿漪亭陈博古有诗

  江楼在州南二里明正德中州守夏邦谟建后郡人尚书马坤重修名曰望江以备倭也

  云阁在州南狼山宋时建名胜志阁在狼山寺前阁后即望仙桥州人王觌有记三会

  亭在州南狼山东顾巨海南瞰长江名胜志即海桐庵也宋初提刑薛球知州臧师颜别驾吴天

  常偶会于此因亭之有诗刻于石胡安定宅在如皋县南十里俗呼胡家庄秦皇

  履迹在州南狼山下有拇科上有鞭迹皆著石

 ︹关隘︺吕东巡司在州东吕四场镇 本朝干隆三十七年改三角巡司设石庄巡

  司在如皋县东南六十里明置嘉靖中移此旧在县南六十里西场巡司在如皋县

  西北四十里明置今因之印庄巡司在泰兴县东三十里童桥镇明洪武初置巡司在县

  之南二十五里今移于此又县西二十里有马桥镇二十五里有三汲镇县西北二十里有马店镇

  六十里有嘶马镇接扬州江都县界黄桥巡司在泰兴县东四十里即宋永丰镇也明嘉

  靖中官军败倭于此旧置巡司今因之口岸巡司在泰兴县西北四十五里即旧柴墟

  宋初尝为县治明初置巡司今因之永安镇在州东旧有巡司 本乾隆三十二年

  狼山镇在州南十八里九域志静海县有江口镇即此明初置巡司今移兴仁镇明嘉靖中

  设参将后改设副将 本朝顺治十七年设总兵官镇守其地白蒲镇在州西北六十里接

  如皋县界石港镇在州东北七十里明洪武初置巡司嘉靖中置寨今裁丁堰镇

  在如皋县东四十里明嘉靖中倭贼尝犯此掘港镇在如皋县东百三十里明初置巡司

  今裁移主簿驻此其东有掘港营守备驻防又安民营在县南江中沙洲上嘉靖中置利丰

  监在州南宋置寰宇记在州南三里古煎盐之所宋初升为监管八场曰金沙西亭石港利和馀

  庆吕四马塘丰利大河营在州东废海门县东明嘉靖中以倭警置寨设把总防守万历

  中裁 本朝𥘉设守备于此今裁泰兴营在泰兴县城内明时为周桥永生洲二把总其

  周桥把总嘉靖中以倭警设移驻王家港后复移驻马镇在县西二十里崇祯中改为守备其永生

  把总万历中增置以统水军后裁镇江参将并为永生把总 本朝初分为永生南北两营各设守

  备嗣又并周桥永生为泰兴营仍设守备移驻县城中金沙场在州东三十里又州东五

  十里为馀西场七十里为馀中场九十三里为馀东场州北七十里为石港场东北二十里为西亭

  场百十里为吕四场皆有盐课使丰利场在如皋县东北百十里滨海其南为马塘场又

  南为掘港场皆隶通州分司税课局在州治南明置 本朝因之

 ︹津梁︺通济桥在州治前宋建明正统中构亭其上本朝康熙九年重建又白蒲镇有通济

  桥落成时龙现于河亦名见龙桥中正桥在州治东唐总章二年鱼骨桥

  东馀中场相传以鱼骨为之通江桥在如皋县治东跨市河宣化桥在如皋县

  治南旧名闸桥丰利桥在如皋县东北丰利场朝阳桥在泰兴县东门外

  明桥在泰兴县南门外一名望江桥

 ︹堤堰︺沈公堤在州东海门废县东北宋至和中县令沈起以海涨病民筑堤七十里西接范

  公堤以障卤潮王安石有记任公堤在州西五里长二十里宋州判任建中所筑

  公堤在州东北西接如皋县即捍海堰宋范仲淹监西溪盐仓场时筑起自吕四场迄于淮安

  府盐城县之徐渎绕三十盐场之西去海远者百里近者数十里堤之外俱各灶煎盐之地淡水出

  则盐课消故堤以䕶之堤以内则民耕种之地潮水入则田租损故堤以防之中有泄水入海之跭

  则白驹闸口及牛湾河瓦龙冈是也 本朝顺治九年大修捍海堤雍正十一年重修建筑越坝一

  道増设掘港丰利马塘三场堡夫随时修补残缺乾隆十一年又修添设涵洞二座丁堰

  皋县东四十里运盐河上有坝有闸又东有掘港场闸又有白蒲堰闸在县东南七十里运盐河与

  州接坏处也江堰在泰兴县西南明成化十八年筑堤以捍江患嘉靖十二年又自庙港至

  过船港増筑江堰以利民田今仅存遗址陆洪闸在州东南十里明嘉靖中建又盐仓闸在

  州西门外盐仓坝上便民闸在州西北十五里明成化间重建唐家闸在州西北十五里明

  隆庆初筑

 ︹陵墓︺︹汉︺董永墓舆地纪胜在如皋县北一百二十里︹三国︺︹吴︺吕岱墓

  纪胜在如皋县东南六十里︹宋︺金应在州西文天祥集应江南西路兵马都监天

  祥北行惟应上下相随更历险难奔波数千里至通州住十馀日忽伏枕𰚾绝葬西门雪窖边

  觌墓在如皋县治东三百步又王俊义墓在县治西顾忻墓在泰兴县东黄桥镇︹明︺

  崔桐墓在州东海门废县南门外

 ︹祠庙︺四贤祠在州城内祀宋范仲淹胡瑗岳飞文天祥文丞相祠有三一在州东

  十五里一在州东北七十里一在如皋县东南胡文定公祠在州南门外祀宋胡安国

  江海神祠在州南狼山上岁以七月十九日致𥙊王学士祠在如皋县东南

  定惠院后祀宋王觌邱公祠在如皋县祀明参将邱陞陞死倭难胡安定祠

  皋县治西南祀宋胡瑗范公祠有二一在如皋县治东北一在县掘港祀宋范仲淹

  孝子祠在泰兴县东阳桥祀宋顾忻茅公祠在泰兴县治南祀明茅大方

  王庙在泰兴县西北口岸镇祀宋岳飞东平王庙在泰兴县北祀汉东平王苍

 ︹寺观︺广教寺在州南狼山旧名慈航院唐天宝间改今名广福寺有二一在如皋

  县西北一在泰兴县东南俱唐建中禅寺在如皋县东北唐建庆云寺在泰兴县

  南宋建安寺在泰兴县南江上梁天监中建元妙观在州东南宋建名天庆观

  元至正间改今名祐圣观在州馀东场明正统中建灵威观在如皋县西北

  祐观在泰兴县东南又万寿观亦在县东南俱唐建定惠院在如皋县东南宋建内有

  玉莲池旧有浮圆今毁天妃宫在州西南明洪武间建 本康熙三年附建肓婴堂

 ︹名宦︺︹五代︺︹周︺边珝华州郑人显德二年以职方员外郎出知通州岁鬻盐于狼山等处

  増课万馀石设州置守自珝始︹宋︺钱冶景德间知如皋县邑不农桑以盐为业冶曰使民足

  于衣食盐犹农也乃悉求盐利害为条目民以便利盐亦岁增曾易占南丰人祥符间知如

  皋县岁大饥请于州得越海转粟所活数万人明年稍稔州课民赋如常易占力请缓徴他县民多

  转徙惟邑独完王随河南人乾兴初以秘书少监出知通州因州地滨海少学者随于州建学

  舎州人喜遣子弟就学吴遵路丹阳人明道二年知通州时岁将饥遵路募闾右出钱航

  海籴未以备食置厂设糜以处流移所存活甚众任建中宝元间通判通州筑堤二十里

  以捍江潮田无啮没沈起明州人知海门县县负海地卑间岁海潮至冒民田舍民徙以避弃

  其业起筑堤百里引江水灌溉其中田益辟民相率以归元綘钱塘人知海门县淮民多盗贩

  盐制置使建言满二十觔者皆坐徒綘曰海滨之人恃盐以为命非群贩比也笞而纵之张次

  山河南人调泰兴簿督开河渠工多先办包拯荐之于朝徐𪟝南陵人判通州滨海有捍

  堤废不治岁苦漂溺𪟝躬督防海卒䕶筑之李大有东阳人判通州州田岁苦旱凿狼山

  麓引江水入河溉之自是岁乃屡稔摄郡事吏持案白送例钱大有悉却之吴表臣

  人擢通州司理陈瓘谪居郡中一见器之盛章者朱勔党也尝市娨有武臣强取之章诬以罪系狱

  表臣方鞫之郡将曰知有盛待制乎表臣佯若不知卒直其事尤袤无锡人为泰兴令问民疾

  苦皆曰郡伯镇置顿为金使经行也使率不受而空厉民漕司输稿秸致一束数十金二弊久莫之

  去乃力请台阃奏免之县旧有外城屡残于寇袤即修筑己而金渝盟陷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独泰兴以有城得全

  王柟大名人孝宗时调海门尉乘轻舟入海涛捕剧贼小吴郎并其徒十七人𫉬之狱成不受

  程迥馀姚人孝宗时为泰兴尉训武郎杨大烈死而妻女存有讼其妻非正室者官没其

  赀部使者以诿𮞉迥曰大烈死赀产当归其女女死归所生母可也乔行简东阳人庆元时

  知通州条上便民事刘宰金擅人为泰兴令有杀人狱具谓祷于丛祠所致宰毁其庙斩首以

  徇邻邑有租牛县境者租户与主有姻连因丧会𥨸劵而逃其子累讼不休宰至鞫得其情盗劵者

  怃然为归牛与租富室亡金钗惟二仆妇在置之有司咸以为冤宰命各持一芦曰非盗(⿰钅义)-- 钗者诘朝

  芦当自若果盗则长于今二寸明旦视之一自若一去其芦二寸矣讯之果服其罪有姑诉妇不养

  者宰召其一妇并姑置一室或饷其妇而不及姑徐伺之一妇每以己𩜹馈姑姑犹呵之其一及之

  如是累日遂得其情姜才濠州人为通州副都统元兵攻扬州才为三叠阵战于三里沟有功

  又与战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子江流矢贯才肩才拔矢挥刀而前所向辟易宋亡灜国公至瓜洲才与李庭芝誓将士

  出夺之以四万人夜𢭏瓜洲战三时众拥灜国公避去元将阿尔珠招之才曰吾甘死岂作降将军

  耶与庭芝东至泰州阿尔珠兵追及才疽发胁不能战都统曹安国执以献阿尔珠爱其忠勇欲降

  而用之才肆为谩言阿尔珠怒剐之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 阿尔珠旧作阿术今改正︹明︺郑重慈谿人成

  化间知通州重濬金沙河西亭河数十里民利之蔡暹成化间知泰兴县邑南滨大江每岁

  江水浸啮民田暹筑堰捍御长万六千馀丈刘文𠖥玉四人宏治初知如皋县旧编种马

  止百馀匹永乐间以六安州被灾寄养官马千三百馀匹沿为民累值朝使清理马政文𠖥力请仍

  如原额民困𫉬苏黄连万全人正德中为泰兴县主簿流宼刘六等劫掠县界连率民兵御

  之生擒贼党李南乘胜追贼被创死裴绍宗渭南人正德中令海门裁抑浮费奏蠲坍粮后

  官给事中以谏死张承恩易州人正德间知通州不避强御有献沙涨田于戚畹者承恩

  榜禁之其人慑而止黎尧勲四川人嘉靖中知如皋县豪室悍灶兼并为患尧勲特请均田

  辨肥硗定税为上中下三则迄今便之嵇鑘德清人嘉靖末知如皋县百户余显横鸷海上

  鑘钩致其党按治正法戌海卒每岁更番为民患鑘先期画界与戍将约母犯民俄卒杀渔者鑘执

  以诘戍将卒伏辜包柽芳嘉兴人隆庆初为通州运判时海潮大作由石港至马塘堤岸

  崩圯溺死人畜无算柽芳建议筑堤自彭家口直接石港萦纡十六里凡各灶场产在堤外者俱得

  全民田遂免漂没之患宋文昌商城人万历中知如皋县邑田硗确仰灌淮流鹾使者惑

  奸人请自牙桥凿渠东注水尽归江阖邑苦暵文昌力请塞渠民利之周承恩武冈人万

  历中知如皋县故例濬河之役通邑计里出夫有欲专责濒河民役之承恩力争得己江沙善崩涨

  徙靡定往往射水占赋承思均之邑中徭赋以清李衷纯秀水人万历末知如皋县县地

  濒江海沙涨成洲豪家辄据为业洲民争之不得则以田献勲弁每秋获戈船旗鼓相接衷纯单车

  往谕乃得解大盗数百倚洲恣掠衷纯捕馘其首馀党尽散造战舰募兵百人逻行江上盗贼屏迹

 ︹本朝︺陈棐光州人顺治初知泰兴县时天下初定主兵者疑邑人反侧棐力保无他民赖安全

  以最擢御史陈秉彝奉天人顺治初知知皋县会𩆍雨江水泛溢民多流亡秉彝倡募设

  账全活甚众马御辇泾阳人顺治二年知如皋县时海寇及盐徒作乱遇害事   闻

  加赠荫

 ︹人物︺︹宋︺王维熙如皋人景祐进士为大理寺详断官持法坚正务原人情奏案成廷尉使

  易之不从侬智高反掠岭南诸州吏弃城者当坐法维熙议岭南兵与城皆无足恃柰何以常法置

  之死上亦悯之皆得免累官司封员外郎吴及通州静海人以进士起家为侯官尉累迁太常

  寺博士时仁宗春秋高无子及因推言阉寺以及继嗣事帝异其言嘉祐三年擢右正言复上疏请

  择宗室子以备储副明年管勾登闻检院请省冗官汏冗兵条上十馀事多施用之又言州郡官司

  各专其民擅造闭䊮之令遂诏邻州邻路灾伤而辄闭籴论如违制律久之迁右司諌管勾国子监

  在职数年以劲正称遇事无大小辄言后出知庐州进戸部直昭文馆复知桂州卒王觌

  人第进士神宗时为编修三司令式删定官寻除司农寺丞司农时为要官进用者多由此𨕖觌拜

  命一日即求外韩绛高其节哲宗立擢司諌上疏极论蔡确章惇韩缜张璪朋邪害正相继斥去又

  劾窜吕惠卿时差役法复行议者谓免役法无一事可用觌因采掇数十事于差法有助可以通行

  者上之遂论青苗之害乞尽罢新令而复常平旧法觌在言路欲深破明党之说朱光庭讦苏轼馆

  职䇿间吕陶辩其不然遂起洛蜀二党之说觌言学士命词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党之名

  大患也帝深然之置不问寻拜侍御史右谏议大夫历迁刑戸工部侍郎徽宗即位迁御史中丞觌

  清修简淡人莫见其喜愠持正论始终再罹遣逐不少变王俊义觌从子游学京师资用之

  或荐之童贯欲厚聘之拒不答以太学上舍𨕖徽宗亲程其文擢为第一蔡京邀使来见曰一见我

  左右史可立得俊义不往仅拜国子博士㦄迁右司员外𭅺为王黼所恶以直秘阁知岳州卒

  忻泰兴人十岁丧父以母常病荤腥不入口者十载鸡初鸣具冠带率妻子诣母室问其所欲如

  此五十年未尝离母左右母老目不能睹物忻日夜号泣祈天刺血写佛经数卷母目忽明

  益泰兴人绍定中李全游骑薄城下县令王爚募人守御益起从之俄贼兵大至率众拒之势稍

  却益厉声呼曰王令君募我来将以守䕶城邑我辈不为一死何面目见令君乎遂身先赴敌死同

  时顾绪顾珣俱战死事闻赠益为保义𭅺︹明︺翟善泰兴人洪武中贡入国学擢文𨕖主事进

  员外𭅺掌部事寻拜侍郎时诸司未有定格善承旨仿唐六典为书名诸司职掌颁行天下后升尚

  书太祖欲为营第于其里善辞以江乡地隘宗亲众不忍夺人自益又善家戍籍帝欲免之善曰今

  区宇初定戍卒宜増不可以臣破例帝皆善之朱显忠如皋人从傅友德征蜀克文州令留

  守伪夏赵元帅与平章丁世兴合兵政围甚急显忠悉兵拒战力不敌城䧟死之茅大芳

  名誧以字行泰兴人博学能诗文洪武中为淮南学官擢秦府右长史辅导尽职建文初迁副都御

  史燕师入南京坐奸党被收不屈死本朝乾隆四十年   赐谥忠节 许 孚世为苏州

  人元末随父避乱如皋遂家焉举建文己卯乡试为方正学所得士时官工部主事榷芜湖关闻正

  学殉难北向再拜泣曰吾师𫉬死所矣遂饮鸩死张起泰兴人初遭宼乱与母相失起日夜

  悲泣行求四方三十年遇于济寕奉以归姚继岩通州人宏治进士授工部主事历吏部郎

  中一时有冰鉴之目武宗南狩继岩与同官张元承倡令省院诸臣连章奏留被廷杖世宗初升太

  常少卿清誉益著张羽泰兴人宏治进士由淳安知县擢御史弹劾中贵疏论时事甚剀切

  巡按云南奏免开矿及中官怙势者后守保定以母疾乞归崔桐海门人正德进士授编修

  谏武宗南巡被廷杖世宗初伏阙諌议礼复被廷杖后以副使督学于楚有清名历辰沅兵备定永

  顺保定争地平长沙安化山寇擢为南京太仆累拜礼部侍郎钱铎通州人正德进士嘉靖初

  任刑部主事以谏大礼廷杖后进员外勲戚有擅役黑窑厂官军者属铎鞫问罪家人管勾数十辈

  皆发编伍勲戚为之敛迹以𭅺中岀守肇庆郧阳擢广西副使功绩甚著顾养谦通州人嘉

  靖进士由戸部𭅺中历迁杭严道台省推毂边才遂徙谦备兵蓟镇寻拜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著

  勲绩迁南京户部侍郎以忧去时谓飬谦必能办倭起为兵部侍𭅺总督蓟辽军务养谦胆𰚾过人

  临事多知略所在著声卒谥襄敏徐可行通州人万历中为长兴簿先是嘉兴有叶朗生

  之变其党吴野樵等潜匿长兴突入县堂诱执县令石有恒可行闻变亟挺剑喝贼梃刃交下遂先

  令死骂不绝口冒起宗如皋人崇祯进士授行人𨕖南考功掌内计时惮其方正出为兖西

  佥事会流寇据河南起宗监河上军贼不能渡后备兵岭西旋调湖南宝庆副使以宪副督漕江上

  乞休归子襄为诸生有声许直如皋人崇祯进士以名节自砥知义乌县清操皭然母忧归哀

  毁骨立服阕补惠来县因清望徴授文选主事进考功员外郎贼䧟都城令百官报名直曰身可杀

  志不可夺不赴作书寄父绝命词遂自经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忠愍殷尚

  声通州人官桂阳州判崇祯末流贼薄城城陷尚声死之男妇从难者六人 本朝乾隆四十年

     赐谥节愍应通州人崇祯中为江阴典史手射杀贼三人南京亡 大兵攻

  江阴应元守甚固城陷被执不屈死 本乾隆四十一年   子入昭忠祠

 ︹本朝︺李我彭通州人寄居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顺治乙酉四月城陷我彭负母逃至水侧兵及之母惊殒我

  彭伏水草中俟兵过负母尸走数里掩埋毕再拜一恸而绝应通州人以武解元登

  顺治壬辰进士授徐州守备升浦口都司己亥六月海寇入犯因调防谈家洲䧟阵不屈死事

   闻赠恤世荫孙闳达通州人康熙甲辰进士知山西太原县恺悌得民每两造赴庭闳达

  恳切诲谕多罢讼而去以病归士民感戴入祀太原名宦祠生平日所为夜必检记所著有省身录

  入祀本州乡贤祠丁腹松通州人康熙癸未进去知扶风县值凋残之后事事与民休息

  听讼明允以德化人善政不可枚举雍正七年入祀名宦祠陈德奎通州人以武举授湖

  北宜昌镇标守备剿湖南苗匪有功嘉庆二年都司衔剿办湖北教匪击贼于长阳县阵亡事

    闻赠恤荫如例李秉忠通州人由例贡生任贵州镇寕黔西知州复任云南罗平

  嘉庆二年黔粤苗匪窜入罗平秉忠剿抚有功晋开化知府续任广东韶州摄琼州府事䕶雷琼兵

  备道所至有声严高通州人任广东碣石镇标右营都司嘉庆十四年协剿磨刀洋面盗匪阵

  亡事   闻赠恤如例荫云骑尉世职

 ︹流寓︺︹唐︺李纲本姓徐其先曹州人父敬业起兵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讨武氏不克死之纲逃匿海陵中宗复

  位徴赴阙下以言事忤当路挂冠归隐︹宋︺郑獬六安州人父为郡曹掾时通州人张日用

  知新昌一见竒之遂妻以女因寓通州读书城南文殊院陈瓘沙县人瓘子正彚告蔡京罪下

  开封府制狱并逮瓘狱具正彚流海上瓘亦安置通州任伯雨眉山人崇寕党事作削籍

  编管通州

 ︹本朝︺刘名芳闽县人结庐军山之水云窝病其石路崄巇于山腰别治大道土人号曰刘𭅺

  路狼山去黄泥山咫尺中断为港必纡回数里始得至名芳甃石建桥以通之置亭以憩之行人称

  便著有五山全志五十卷

 ︹列女︺︹明︺卢氏通州人夫李逸其名嘉靖中徙常熟县之白茆市依张岛以居岛悦卢氏及其

  女姿色诬其夫以盗置狱不死复沈之江遂谋以卢为妾而岛妻弟并欲室其女卢痛夫仇不得报

  先刺杀女遂自刎岛瘗二尸竹林中巡按御史陈蕙廉得其实岛等皆伏辜为立烈妇祠祀之

  大本妻潘氏通州人夫亡氏年二十守节孀居寿一百馀岁卒曾㫤妻陈

  氏通州人㫤溺死陈投水以殉陈氏通州人其夫孔匿一歌者于卧室强陈同饮陈拒不

  从虑为所污自经死张仲辛妻洪氏通州人年十九大染羸疾垂危与洪诀洪解指

  环贯夫指而自留其一曰当如此环生死不离也即自缢后三日仲辛乃卒梁天峻妻

  罗氏通州人高进忠作乱罗遇贼欲污之不从被害同州王取妻杨氏曹敏行妻徐氏俱为贼

  所执殉节死倪宗美妻施氏如皋人正德中为寇所逼不从被杀顾士抡

  妻许氏如皋人少孀守节闻父直殉难不食死井傍女泰兴人逸其姓嘉靖中岛

  寇焚掠女被杀井傍寇退乡人殓之面如生其附体丅裳皆自纫缀不可解

 ︹本朝︺袁氏女如皋人许字缪方夫亡殉烈康熙年间 旌曹坦妻陈氏

  人夫亡守节同州周尊彝妻包氏李岁大妻王氏孙国勲妻姚氏李炳妻瞿氏丁家相妻陈氏孙翊

  妻冯氏保元傅妻陈氏孙鉎妾陈氏秦有智妻汤氏冯骐妻崔氏韩永用妻李氏徐仁源妻刘氏吴

  颕士妻林氏王纯仁妻顾氏陈必安妻冯氏盛溶妻吴氏王麟标妾周氏保敩妻杨氏沈星若妻成

  氏季立模妻江氏王维禧妻孙氏季炤妻邱氏范式玉妻程氏顾振宗妻邹氏孙允贵妻黄氏陈宜

  广妻宋氏顾临秋妻吴氏均夫亡守节烈妇孙卖鱼妻陈氏夫愚而贫里中恶少瞰氏美欲污之㗖

  其夫以金氏度不能免遂自缢烈女陈维坤聘妻周氏未嫁夫亡遂自殉俱雍正年间 旌

  克生妻丁氏通州人夫亡守节同州李光斗妻王氏江于庠妻陈氏秦又思妻潘氏吴

  德升妻王氏汤万里妻何氏梁之栋妻张氏邹瑗妻姚氏张式纪妻俞氏方禹平妻王氏吴天极妻

  张氏沙钟瓐妻许氏陈承绪妻钱氏戴允美妻李氏苏宗林妻许氏季以成妻陈氏王世爵妻袁氏

  刘楚臣妻张氏张兆元妻吴氏张继仲妻邱氏施文达妻黄氏钱文佩妻庄氏保天锡妻吴氏朱永

  济妻尤氏马馀谦妻王氏李常𥙿妻彭氏沙有珍妻施氏陶惟先妻戴氏姜兆骥妻张氏保宏妻何

  氏倪兴祖妻刘氏邹实颕妻陈氏李允臧妻王氏夏裔妻白氏刘琦妻王氏彭茂芳妻顾氏尹善述

  妻窦氏李方燕妻沙氏李祖包妻保氏俞辰妻江氏吴廷表妻王氏曹商玉妻季氏江兆鹏妻潘氏

  姚志洙妻方氏朱有亮妻顾氏程宗杰妻张氏张为嵋妻瞿氏姜祖渭妻何氏张𥙿学妻邱氏江绎

  安妻梁氏江荣秋妻孙氏程宗仪妻邵氏王大纶妻严氏丁启瑶妻蒋氏白箕宗妻戴氏卢孙贻妻

  崔氏夏朝妻崔氏冯九皋妻吴氏夏武侨妻孙氏周学荣妻何氏张观妻崔氏钱益增妻江氏刘鹏

  程妻吴氏孙楚白妻黄氏刘汝柱妻丁氏江叔选妻易氏黄子耆妻张氏蒋炳如妻姚氏季燕山妻

  孙氏田永润妻张氏张国荣妻胡氏田永源妻李氏陶士进妻朱氏单永石妻胡氏明汝吉妻沈氏

  严论妻施氏周鉴妻徐氏崔公肃妻彭氏黄方林妻倪氏毛素文妻吴氏潘宏度妻崔氏毛颕妻邱

  氏陆娈妻保氏朱士美妻陈氏王乔若妻张氏钱希文妻宋氏包凌云妻顾氏顾天锡妻张氏王岩

  妻范氏宋学郊妻李氏管达生妻施氏姚庆先妻周氏陶尔寿妻李氏陈天锡妻朱氏孙汉英妻夏

  氏张圣振妻周氏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度妻阵氏蔡学周妻高氏尹端方妻张氏江以迪妻顾氏徐彬若妻陈氏王吾

  先妻於氏许天顺妻凌氏马思昱妻葛氏樊维翰妻施氏达于旦妻王氏吴轶群妻陈氏杨恭安妻

  葛氏孙锡荣妻朱氏孙秀岩妻钱氏崔琯妻蒋氏赵灵川妻王氏程峻涛妻左氏季良宰妻钱氏顾

  岩山妻施氏许若伦妻喻氏江承正妻沙氏成璟妻蒋氏朱凤仪妻孙氏孙承祐妻王氏黄嗣通妻

  顾氏庄良伯妻戴氏马沅妻邹氏曹建章妻郁氏李师沆妻戴氏白登素妻钱氏秦长清妻佴氏金

  洪韶妻吴氏王绍濂妻汤氏马俊妻李氏刘宜也妻单氏曹士杰妻季氏孙鸣梧妻陈氏王亮弼妻

  季氏凌振声妻朱氏盛云梁妻江氏邱良御妻叶氏钱继昌妻王氏钱龙见妻保氏袁仁德妻陆氏

  秦常林妻崔氏崔占鳌妻袁氏潘同仁妻王氏姚国瑞妻邵氏保湑妻冯氏陈圣凤妻王氏周允中

  妻夏氏金辑侯妻陈氏秦长杰妻吴氏曹祥麟妻张氏曹恺妻许氏张克孝妻季氏闻楠妻姜氏季

  配华妻张氏冯正宗妻吴氏曹天职妻李氏施如潜妻黄氏施文彬妻顾氏季仁安妻张氏徐寅妻

  周氏徐之砺妻孙氏吴双玉妻顾氏尤敏妻吴氏侯荐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妻张氏均夫亡守节俱乾隆年间 旌

  许锐妻石氏如皋人夫亡守节同县冒进功妻邹氏沙鼎妾何氏刘元善妻陈氏许昌

  祚妻江氏刘四知妻缪氏顾开妻周氏邵永正妻章氏方钦妾刘氏龚安九妻齐氏丛合浦妻石氏

  冒衮妾江氏陈以质妻石氏葛贻远妻蒋氏葛国珍妻沈氏刘云纪妻罗氏刘羽吉妻陈氏赵之连

  妻章氏丛中和妻沈氏陈君政妻孙氏洪国仪妻吴氏刘鹤鸣妻程氏刘锺俊妻张氏刘师昆妻石

  氏章有年妻刘氏章启䕃妻杨氏钱应宿妻程氏冒稼妻吴氏严君锡妻陈氏汪文兰妻吕氏汪尚

  槐妻张氏夏永祚妻缪氏张一蕙妻陈氏吴方启妻丛氏吴凤韶妻石氏余扶伦妻单氏张一蘅妻

  吴氏杨旭升妻朱氏秦廷征妻平氏单自发妻徐氏姜榆妻李氏吴锡范妾刘氏蔡云翔妻郝氏吴

  国祥妻赵氏管正学妻顾氏仲叔礼妻康氏丁元弼妻石氏丛国瑄妻吴氏马宾生妻沈氏李梦星

  妻曹氏黄奉田妻吴氏冒元一妻蒋氏尤昇鸿妻薛氏任钰妻杨氏张尚喜妻陈氏石泰继妻吕氏

  孙维翰妻钱氏赵佐臣妻陈氏史文信妻薛氏史班书妻章氏沈百义妻左氏明御万妻徐氏吴灜

  妻朱氏黄淑圣妻章氏沈维熙妻程氏朱曰新妻丁氏姚立本妻许氏吴抡元妻顾氏冒浑之妾郝

  氏缪怡堂妻傅氏张朝绂妻顾氏均夫亡守节俱乾隆年间 旌陈昌龄妻周氏

  泰兴人夫亡守节孝事翁姑抚孤成立同县刘名高妻何氏范琦妻赵氏殷遇爵妻张氏刘郁春妻

  杨氏刘洪勲妻季氏朱紫绶妻李氏赵其璋妻孔氏赵如辂妻孔氏沈灵芝妻吴氏戚珍妻何氏吴

  嘉聘妻王氏常懿则妻季氏吉决妻常氏袁世达妻陈氏蔡春元妻周氏蒋焕然妻常氏丁绳烈妻

  张氏曹永德妻周氏何南英妻王氏田大有妻戴氏张咸妻戴氏季芳荣妻朱氏陆黉仕妻桂氏陈

  超园妻段氏蒋令安妻李氏均夫亡守节俱乾隆年间 旌傅正方妻王氏

  人夫亡守节同州陈师堉妻陆氏王春来妻马氏张授妻季氏邱之安妻周氏钱施光妻张氏陈载

  伦妻李氏汤枚妻钱氏王士俊妻陈氏汤洪妻吴氏杨光浩妻许氏孙贻谷妻顾氏吴惠南妻周氏

  唐瑞妻冯氏陆志雄妻孙氏陈泰妻葛氏钱集儒妻邢氏吴汉苍妻汪氏邵大经妻徐氏郭瑞祥妻

  张氏陈邦材妻张氏姚世睿妻周氏王文炳妻江氏宋邦柱妻苏氏王元仑妻孙氏王君杏妻白氏

  季鸣鸾妻毛氏杨献廷妻马氏姚芳妻张氏陈宾旸妻孙氏马建照妻王氏刘嵩龄妻袁氏张簧妾

  陈氏贡南妻刘氏盛祖礼妻刘氏王曙妻曹氏王芸妻范氏戴攀桂妻汤氏胡上林妻张氏张全才

  妻顾氏周广远妻章氏李元龙妻吴氏胡嵘妻王氏胡伊妻许氏顾联昇妻王氏成笔灵妻王氏方

  大本妻陆氏朱继有妻李氐李后妻盛氏赵楠妻汪氏韩德进妻秦氏邵天维妻王氏孙邦柱妻侯

  代陈天爵妻朱氏方汝泰妻陈氏徐大壮妻成氏李庭珍妻高氏庄立恒妻秦氏秦志德妻沈氏王

  大宾妻姚氏姚秀华妻李氏徐人伟妻石氏王畿妻姚氏许生珖妻吴氏李蓁妻曹氏李兆兰妻彭

  氏夏逢源妻彭氏高上达妻彭氏彭有礼妻单氏陆羽飞妻江氏崔朝干妻徐氏侯礼⿰纟⿱𢆶匹 -- 继妻李氏崔

  步灜妻高氏成启明妻许氏均夫亡守节贞女赵贯聘妻杨氏闵嘉懋聘妻冯氏赵某聘妻杨氏均

  未嫁夫亡守贞俱嘉庆年间 旌孙炜妻赵氏如皋人夫亡守节同县孙又傅妻丁

  氏吉耀光妻殷氏秦宗周妻王氏陈惟明继妻顾氏章大伦妻沈氏桑印台妻张氏何文灿妻吴氏

  何宗模妻吴氏胡焕文妻王氏冒元近妻邵氏曹倓妻沈氏冯国傅妻刘氏胡全义妻刘氏刘文魁

  妻葛氏马立方妻桑氏汪曰盛妻葛氏丛之兴妻万氏卢录妻王氏刘嗣龄妻冒氏冯𤇍妻刘氏沙

  鸣坷继妻丁氏张学举妻傅氏冒伯和妻徐氏吴莘友妻沙氏陈宏妻薛氏徐国昌妻虞氏冒天诚

  妻周氏徐珩继妻刘氏徐兰友妻马氏陈栻妻程氏冒综妻李氏金鼎妻仲氏石中瑛妻孙氏罗良

  弼妻桑氏范曾闳妻蒋氏朱长盛妻陈氏赵国万妻段氏丁有𥙿妻石氏杨一贞妻丁氏均夫亡守

  节烈女石氏女名娜守正捐躯俱嘉庆年间 旌王心一妻吴氏泰兴人夫亡守

  节同县李铭妻赵氏耿廷喃妻蒋氏叶正强妻周氏陆元徴妻戚氏唐怀玉妻赵氏徐世才妻顾氏

  于绍妻王氏施日膏妻徐氏均夫亡守节烈女钱如成女守正捐躯俱嘉庆年间 旌

 ︹土产︺丝寰宇记通州产唐书地理志海陵有盐官鳔胶宋史地理志通州贡干鲻

  鱼 鳇鱼酱 鰕米寰宇记俱通州贡州志产通州吕四场丹顶绿胫

  足有龟纹车𧑃苎布出馀翦刀𪙊出泰兴如皋岀泰










                          总纂官王广䕃恭纂辑

                          前提调官张日章恭覆辑

                          校对官贺式韩恭  校

                          校对官沈维钰恭覆校

大清一统志

 海门直隶厅在江苏省江寕府东五百八十里苏州府东北三百里东西距一百八十里南

  北距一百里东至海一百里西至通州界八十里南至江五十里北至通州界五十里东南至海崇

  明县界一百里西南至海昭文县界七十里东北至通州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通州界四十里

︹分野︺天文斗牛分野星纪之次

 ︹建置沿革︺厅地由海中涨岀无古迹可载乾隆三十

  三年割通州之安庆南安等十九沙崇明之半洋

  富民等十一沙及续涨之天南一沙特设海门厅

  移苏州海防同知驻札其地直隶江苏省

 ︹形势︺划分两州邑之涨沙滨江临海以为治于通州

  为外䕶屏藩于崇明为声援犄角

 ︹风俗︺报垦农民勤劳力作风气敦朴劝于为善

 ︹学校︺乾隆四十一年士民呈请建立学宫  文庙四十三年告竣奉部议先行释奠各沙生童仍

  由原隶通州崇明县考入学额数二名嘉庆十七年増二名

 ︹户口︺原额人丁四万八百十今滋生男妇大小共二十三万九千八百七十九名口

 ︹田赋︺田地五千二百二十八顷二十四亩六分七釐有竒额地丁正杂银三千五百九十两二钱二

  分七釐又杂办银十八两三钱一分八厘米九十九石六斗二升三合

 ︹山川︺天南沙设厅以后续涨报升在厅治东北安庆沙 南安沙

  裙带沙 玉带沙 玉心沙 西天补沙 东天

  补沙 川港沙 裙带馀沙 通兴沙 三角沙

   小年沙 大年沙 日照沙 吕寿沙 万盛

  沙 民灶沙 藤盘沙 丁角沙以上十九沙分划通州隶入

   富民沙 半洋沙 大平沙 日盛沙 大洪

  沙 复兴沙 永阜沙 戏台沙 大安沙 小

  安沙 五桂沙以上十一沙分划崇明县隶入厅地俱由海中涨出三面临海

  东南隔海直太仓州崇明县西南隔海直苏州府昭文县在厅境南入海江面阔百馀里有圩

  角港与苏州府昭文县之福山港直对为赴苏要道

 ︹津梁︺三星桥在厅东北合兴镇通海接界之所利济桥在大洪巷内通济

  桥在大桥镇文德桥在新建学宫前

 ︹堤堰︺海坝在厅西北隅厅地与通州接界处俱有水洪相隔洪面宽二十里乾隆四十一年

  土率士民筑立堤岸计长十里土民名之日海坝此后潮汐淤汀成沙通海往来遂成陆地无复渡

  洪之

︹祠庙︺海神庙在厅海坝上乾隆四十三年士民捐建城隍庙在厅治东通源镇

关帝庙一在厅治西茅家镇一在厅治东长乐镇

︹列女︺

︹本朝︺沈芝山妻黄氏本厅人夫亡守节同厅张玉勲妻樊氏刘铭妻陈氏刘庸妻黄

  氏瞿天爵妻陈氏瞿开泰妻施氏均夫亡守节俱乾隆年间 旌殷尚妻施氏

  人夫亡守节同厅曾素柱妻俞氏俞白明妻王氏沈通源妻王氏钱静章妻董氏周锡华妻黄氏孙

  文标妻徐氏李文魁妻张氏黄润泉妻薛氏黄樟妻陈氏朱永发妻黄氏沈瑆妻袁氏包国让妻范

  氏黄宗仁妻沈氏陈上达妻倪氏陆兆翵妻茅氏杨国贤妻范氏杨堂妻姜氏黄从文妻陈氏黄民

   怀妻陆氏周宏礼妻施氏沈国珍妻周氏均夫亡守节俱嘉庆年间 旌

  ︹土产︺二麦 木棉










                          总纂官王广䕃恭纂辑

                          前提调官张日章恭覆辑

                          校对官贺式韩恭  校

                          校对官沈维钰恭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