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嘉庆重修一统志 (四部丛刊本)/卷七十四至七十六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七十二至七十三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七十四至七十六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七十七至七十九

大清一统志

 江寕府

︹古迹︺丹阳郡故城在上元县东南三国志建安二十五年孙权以吕范为丹阳太守治

  建业元和志丹阳郡故城在县东南五里寰宇记郡城在今长乐桥东一里南临大路城周一顷晋

  太康元年所筑也黄元之金陵记今武定桥东南有长乐巷是其地陈沂南畿志东城角之内外皆

  是郡湖熟故城在上元县东南汉县属丹阳郡武帝封江都易王子胥行为侯邑后

  汉兴平中孙䇿破刘繇别将于海陵转攻湖熟江乘皆下之寻省晋复置县义熙九年罢临沂湖熟

  脂泽田以赐贫民宋元嘉二十二年浚淮起湖熟废田千馀顷陈太建十年以湖熟县属建兴郡隋

  废元和志湖熟故县在上元县东南七十里建康志今在丹阳乡去县五十里淮水北古城犹存

  白下故城在上元县西北本名白石陂晋咸和三年陶侃讨苏峻至石头从部将李根言

   于白石筑垒宋元嘉二十年阅武于白下昇明中萧道成使李安民镇白下冶城隍齐书南琅邪郡

   本冶金城小明元年徙冶白下世祖以白下地带江山故徙郡治之也又永兀二年崔慧景率军征

   夀阳顿白下帝出琅邪城送之旧唐志武徳九年改金陵为白下移治白下故城建康志今靖安镇

   北有白下城故基去府城十八里胡三省通鉴注盖即今之龙湾怀德故城在上元县

   北晋书元帝纪太兴三年诏曰先王君临琅邪四十馀年今珢邪国人在北者近有千户其立为怀

   德县统丹阳郡以为汤沐邑优复之宋书志南琅邪郡所领无怀德永初郡国有费县治宫城之北

   元嘉十五年省费并建康临沂寰宇记费县故城在上元县西北九里南徐州记云即怀德县寄建

   康北境及置琅邪郡割潮沟为界陈亡废建康志实录云怀德县旧置于宫城南七里后改为费县

   移于宫城西北三里今在锺山乡江乘故城在句容县北秦县史记始皇三十七年自

   会稽还过吴从江乘渡即此汉属丹阳郡后汉兴平间孙䇿渡江自秣陵转攻江乘寻省晋太康元

   年复立咸康元年改属南珢邪郡陈书纪太建十年以江乘属建兴郡隋平陈县废括地志故城在

   句容县北六十里南琅邪故城在句容县北晋书志元帝以江乘置琅邪郡金陵新

   志上元县金陵乡旧名金城戍为其故址晋太康八年谢安劳师于金城即此咸康元年桓温为琅

   邪内史镇江乘之浦洲金城上求割丹阳之江乘立郡去南徐州水二百陆一百去京都水一百六

   十寰宇记琅邪城在上元县东北六十里建康志琅邪城在江乘南岸今句容县取有琅邪乡即其

   地 按此晋宋之琅邪郡冶也及齐永明六年徙治白下所谓琅邪城在今上元县西北溧水

   故城即今凓水县治元和志县南至宣州二百二十五里开皇十一年宇文述割溧阳之西丹

   阳之东置寰宇记在昇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堂邑故城在六合县北春秋时楚棠邑后

   又属吴左传襄公十四年楚子囊师于棠以伐吴又伍尚为棠邑大夫史记刺客传专诸吴棠邑人

   是也汉高帝六年封陈婴为堂邑侯国后置县晋时升为郡又改置尉氏而县废建康旧

   城在上元县南秦汉秣陵县地三国吴志建安十六年孙权徙治秣陵明年改秣陵曰建业因置

   县二十五年权都武昌以吕范领丹阳太守冶建黄龙元年权迁都建业晋书志武帝平吴以为

   秣陵太康三年分秣陵北为建业又改业为邺愍帝立避讳改建邺为建康元帝纪永嘉初镇建邺

   建武元年立宋庙社稷于建康元和志建康旧城在上元县南三里寰宇记建康县初置在宣阳门

   内晋咸和三年毁移入苑城六年又徙岀宣阳门外御街西唐贞观七年移江寕县还旧郭上元二

   年以童谣改为上元光启三年徙于凤台山西南一里今移在司会府舆地纪胜建康旧城在北去

   秦淮五里杨溥时徐温改筑稍迁近南夹淮带江以尽地利建康志上元县宋初迁司会府今府治

   之东建炎初徙今治在城东隅建邺故城在吴冶城东景定元年太守马光祖绕城浚濠明初建为

   京师益廓而大之旧志南朝故都城周二十里有门十二正南曰宣阳门晋王敦将沈充钱凤渡淮

   突犯宣阳门梁太清二年侯景渡朱雀航入宣阳门是也宣阳之东曰平昌门又东曰开阳门正东

   曰东阳门东阳之南曰清明门北曰建春门后改曰建阳门齐明帝宋王敬则起兵以奉南康侯子

   恪为名子恪从吴郡自归达建阳门是也正西曰西明门一名白门宋元嘉二年徐羡之承诏至西

   明门外梁敬帝时徐嗣徽逼建康陈霸先出西明门大败之是也西明之南曰广阳门西明之北曰

   阊阖门北面之东曰广莫门晋咸康初石虎游骑至历阳帝观兵于广莫门以备之齐崔慧景之乱

   自锺山西岩而下入广莫门是也西曰大夏门又自晋以来于秦淮南北雨岸设篱门五十六所谓

   之郊门亦曰篱门齐永元初始安王遥光举兵东府城诏左兴盛屯东篱门明年崔慧景作乱复遣

   左兴盛拒之于北篱门又肃衍东下至新林分遣陈伯之等据西篱门是也隋平陈尽废五代徐知

   诰复广金陵城为八门建康志府城八门由尊贤坊东岀曰东门由镇淮南岀曰南门由武卫桥西

   出曰西门由清化市而北曰北门内武定桥溯秦淮而东曰上水门由饮虹桥沿秦淮而西出折柳

   亭前曰下水门由斗门桥西出曰龙光门由崇道桥西岀曰栅寨门 按晋自元帝渡江以后诸城

  门皆用洛阳旧名建康实录都城三重外门六宣阳广阳津阳清明建阳西明后増十二门李昉宫

  苑记南四门最西曰陵阳后改广阳正门曰宣阳稍东曰开阳后改津阳最东曰清明东面二门南

  曰东阳北曰建春后改建阳西面二门南曰闾阖北曰西明北四门西曰大夏中曰元武齐时改曰

  宣平稍东曰广莫陈改北捷最东曰延熹与诸书所载门名互异今并存之临沂旧城

  在上元县东北汉县在今山东沂州府东晋侨置于此宋书志咸康元年分江乘县地立属南琅邪

  郡又永初郡国有阳都费即邱三县皆割临沂及建康为之元嘉八年省即邱并阳都大明五年

  省阳都并临沂陈书纪太建十年以临沂县属建兴郡隋初废寰宇记临沂城在县东北三十里临

  沂山西北临大江建康志实录云县城在江寕县北四十里独石山西临大江今上元县长寕乡摄

  山之西白常邨盖即其地距县三十八里秣陵旧城在江寕县东南秦置汉武帝元朔元

  年封江都易王子緾为侯邑元鼎四年为县属丹阳郡后汉建安中改置建业而故县废晋太康三

   年分淮水南复置秣陵县宋书志秣陵县本治去京邑六十里今故治邨是也义熙九年移治京邑

   在斗场隋书志平陈省秣陵县入江寕括地志秣陵旧城在江寕县东南五里元和志在县东南四

   里寰宇记旧城在县南五十五里秣陵桥东北山谦之建康实录秣陵城在故台城南八里建康志

   秣陵县更名凡六秦改金陵为秣陵在旧江寕县东南六十里秣陵桥东北晋太康初复以建业为

   秣陵即今上元县三年分淮水南为秣陵义熙中移于斗场柏社在江寕县东南废长乐桥古丹阳

   郡是也元熙初又移治扬州参军廨在宫城南八里一百步小长干巷内梁末齐兵军于秣陵故治

   跨淮立栅当是其地景德二年秣陵镇在今江寕县东南五十里江寕旧城在江寕县

   西南六十里宋书志晋太康初分秣陵立临江县二年更名江寕寰宇记江寕县隋开皇十年移于

   冶城唐武德九年移白下贞观七年移还冶城九年复曰江寕后改曰上元天祐十四年杨吴析上

   元当𡍼复置江寕县与上元县皆在州郭旧城在县南七十里王存九域志县有江寕镇即旧县也

   建康志南唐复置县在州城西偏又西即吴冶城宋初移郭下在城西北距行宫三百步句容

   旧城即今句容县冶汉置武帝元光六年封长沙定王子党为侯邑章怀太子曰县近句曲山

   山有所容故名元和志县东北去润州一百里晋元帝兴于江左为畿内第二品县九域志在江寕

   府东九十里县志有南城在县南五里又北城在县东北八里皆北朝时筑废魏郡

   元县界晋书志咸康四年侨置魏郡广川高阳堂邑等诸郡及所统县并寄居京邑义熙元年刘𥙿

   以弟道怜领堂邑太守戍石头十二年以高阳内史刘锺领石头戌事屯冶亭宋初道怜子义欣历

   青州刺史魏郡太守戍石头顾野王舆地志晋侨立魏郡领肥乡元城二县后省元城又广川郡领

   广川一县宋𥘉省为县属魏郡又高阳郡领北新城博陆二县堂邑郡领堂邑一县后省堂邑并高

   阳又省高阳并魏郡元嘉二十年以其民并建康又义熙初刘𥙿弟道规为并州刺史义昌太守四

   年道怜代诸葛长民为并州刺史义昌太守戌石头地志晋咸和后侨立青并等四州后以青并合

   建兴废郡在江寕县东南梁书天监四年置建兴苑于秣陵建兴里陈书太建十年

   罢义州及琅邪彭城二郡立建兴郡领建安同夏乌山江乘临沂湖熟六县舆地纪胜建兴苑在秦

   淮南岸建康志南苑在瓦官寺东北梁改名建兴苑 按隋志不言建兴郡所以废当时平陈后省

   入丹阳郡也临滁废郡在江浦县西北梁末置属谯州寻入东魏魏书志郡治葛城陈

   废舆地纪胜古临滁郡在清流县东南五十五里之葛城俗呼为罗城明初割属今县旧志有东葛

   城在江浦县西北三十五里西葛城在县西北四十里废齐郡在六合县东南萧齐置齐

   书志建元初徙齐郡治瓜步仍置临淄县为治梁废陈太建五年伐北齐克秦郡瓜步城即齐郡城

   也旧志瓜步城在瓜步山侧瓦梁废郡在六合县西陈书太建五年北伐石梁城降隋

   书志六合有后齐置瓦梁郡陈废旧志南唐时于滁水上立东西瓦梁城即今之瓦梁垒在县西五

   十五里西北距滁州八十里东西二城馀址尚存舆地纪胜云有吴王城在县瓦梁高冈之上有

   四壁即孙权分兵屯守之城也同夏废县在上元县东梁书武帝纪宋大明八年生于秣

   陵之同夏里三桥宅陈书大建十年以同夏县属建兴郡隋平陈省入江寕寰宇记舆地志云梁大

   同三年分建康之同夏里置建康志图经云县东十五里同夏浦旧有城今上元县长乐乡是其地

   通鉴注梁武以三桥旧宅为光宅寺在同夏里怀德废县在江浦县西刘宋置宋书志秦

   郡怀德令孝武大明五年立又以历阳之乌江并此为二悓立临江郡前废帝永光元年省临江郡

   怀德即住郡治府志今怀德乡在县西 按此系宋所置之怀德属秦郡萧齐属临江郡东魏改属

   临滁郡后废与东晋大兴三年置怀德县在今上元县北者不同方山废县在六合县

   东隋书志开皇四年改尉氏曰六合省方山县入焉旧志盖齐周时所置在六合县方山下

   业旧县在江寕县南新唐书志武德三年析江寕县置丹阳安业二县八年省安业建康志

   安业析江寕溧水置又小丹阳路在县南与当涂县接界旧志丹阳故县在县南八十里又西南至

   当涂八十里旧紫禁城在上元县城内东偏明太祖建当锺山之阳宋元东城外二里

   燕雀湖之地其西安门以北宫墙即都城故址东岀青谿桥处也 本朝   圣祖仁皇帝南巡

      御制金陵旧紫禁城怀古诗乾隆四十五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   御制江寕旧

   宫城故宫城在上元县城内亦曰皇城五代史晋天福二年吴徐知诰建号以子城为

   宫城陆游南唐书先主即金陵府为宫惟加鸱尾栏槛而已入宋仍为府治绍兴二年命即府旧治

   修为行宫八年始设行宫留守舆地纪胜在天津桥北即南唐宫也建康志皇城在府城中周四里

   二百八十步绍兴二年即旧子城基增筑有东南西三门旧志宋行宫在京城内大中街元至元十

   五年拆故宫材木输之大都遗址仅存二十三年改为御史台治至正十六年明太祖入金陵建军

   府于此寻为土府又建为皇宫后又改筑皇城于东偏称此为旧内东府城在上元县东晋

   𥳑文为王时旧第后为会稽王道子宅太元中道子领扬州以为治所使嬖人赵牙筑山穿池列树

    竹木帝尝幸之义熙中刘𥙿自石项还镇东府宋景和元年以东府城为长乐宫泰始初罢元徽五

    年萧道成备法驾诣东城迎立顺帝道成移镇东府及道成封齐王以东府为齐宫齐建元二年

    嶷为扬州刺史镇东府兀和志东府城在上天县东七里其地西则𥳑文为会稽王时邸第东则会

    稽王道子府寰宇记东府城在县东二里建康志城在青谿桥东南临淮水周三百九十步去台城

    四里梁绍泰末焚毁陈天嘉中更徙冶城东三里西临淮水陈亡废顾野王舆地志东府城安帝时

    筑宋以后常为宰相府第每建康有事必置兵守此亦谓之东城古檀城在上元县东舆

    地志本谢元别墅宋属檀道济因以为名建康志在墅城东八里地图谓之城子墅今清风乡有城

    子邨在黄城桥之西即其地去府城四十里白城在上元县东梁书纪武帝起兵向建康使

    王茂斜趋白城又绍泰二年徐嗣徽引齐兵自丹阳步上陈霸先拒之于白城通鉴主城在湖熟县

    界府志今有白山在府东北三十里南接锺山白城当在其地辅公祏城元和志在上元

    县东七里本齐文恵太子苑地武德七年公祏 构乱筑以为城其年赵郡王孝恭平之城遂毁废 舆

    地纪胜博望苑在子城东七里即辅公祏城五城在上元县东南晋明帝时王敦党王含钱

    凤战 败率馀党自栅 塘西置五城造 营宋大明五年使 刘延孙于五城 受封版建康志 在府城东南

    二十五里唐 景云 中县令陆 彦恭于城侧造桥渡秦淮亦名五 城渡 又唐德宗 时韩滉筑石头五城

    自京口至土山旧志在县西石头城在上元 县西石头山后汉建安十 六年孙权徙治秣

    陵明年城 石头晋太 康 初伐吴 王濬 帅舟师过三山入石头 东晋咸和 三 年苏峻 入京 师逼迁帝于

    石头以仓屋为宫元熙𥘉刘𥙿以其子义真为扬州刺史镇石头宋景和元年以石头城为长乐宫

    泰始初罢昇明初袁粲镇石头 为萧道成所杀三年道成封齐公以石头城为其 世子宫梁敬帝初

    王僧 辩立 萧渊明为帝仍屯石头陈霸先自 京口袭之 陈祯 明二年大风自西北激涛水入石 头城

    隋开皇 元年平陈毁建康城邑更于石头置蒋州唐武德 四年为扬州治八年建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大都督府治

    焉明年扬州移治江都此城遂废建中四年朱泚乱江东观察使韩滉筑石头五城又于城中穿井

    皆百尺元和志石头城在上元县西四里即楚之金陵城也吴改为石头宋张顺民曰石头城天生

    城壁有如城然在清凉寺北覆舟山上江行自北来者循石头城转入秦淮陆游曰龙湾望石头山

    不甚高然峭立江中缭绕如垣墙清凉寺距石头里许西望即宣化渡及历阳诸山也 本朝乾隆

    二十二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   御制石城歌诗四十九 年   仁宗睿皇帝随扈有

       御制石城歌冶城在上元县西张敦颐六朝事迹本吴冶铸之所因以为名寰宇记晋

    王导疾方士戴洋云君命在申而申地有冶金火相烁不利遂移冶城于石头城东以其地为冶城

    园古冶城在上元县西五里隋开皇九年移江寕县治冶城舆地纪胜嘉定中制帅黄度即冶城山

    建冶城楼为一郡登览之盛黄元之金陵记冶城即今府治西北朝天宫杨吴之紫极宫宋之天庆

    观也又有冶亭晋义熙十二年刘𥙿以高阳内史刘锺领石头戍事屯冶亭又有东冶亭宋元嘉六

   年王裕之辞尚书令东还车驾幸东冶亭饯送通鉴注在半山寺后六朝事迹东冶亭在汝南湾为

   士大夫饯送处西州城在上元县西晋扬州刺史治所太元十年谢安还都舆病入西州门

   安薨后所知羊昙行不由西州路尝大醉不觉至州门因恸哭而去宋初徐羡之治西州高祖每思

   之即步岀西掖门往见焉孝建中西阳王子尚为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时荧惑守南斗上乃废西州旧馆使子尚移

   居东府城西州竟废齐建元三年诏南郡王长懋自石头移镇西州永明元年竟陵王子良为扬州

   刺史镇西州元和志扬州故理在县东百步孙䇿定江东置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于建业其州廨王敦及王导所创

   也后会稽王道子于东府城领州故号此为西州寰宇记古扬州城东至西州桥西至冶城周回三

   里今江寕县城在其西偏通鉴注扬州治所在台城西故谓之西州旧志在上元县西二里今武卫

   桥即古西州桥城当在其处宣武城在上元县西北亦谓之宣武堂寰宇记宣武城在县

   西北九里舆地志云宋大明三年沈庆之所筑帝阅武于其地亦谓武帐冈陈亡废通鉴注江左仿

   𠗂都之制筑宣武场于台城北白马城在上元县北建康志在故江寕县北三十里吴时烽

   火之所金陵故事吴时沿江烽火台二所一在石城左一在白马城越城在江寕县南晋王敦

   遣王舍钱凤奄至南岸温峤遣段秀乘夜渡水战于越城大破之义熙六年卢循至蔡洲刘裕修治

   越城使王仲德屯守梁天监七年作国门于越城南寰宇记故越城在江寕县西南七里越相范蠡

   所筑在今瓦官寺东南国门桥西北建康志古越城一名范蠡城图经云在秣陵县长干里今江寕

   县尉廨后遗址犹存俗呼为越台通志在聚宝门外报恩寺西捍国城在江寕县南南史梁

   承圣初侯景于大航跨水筑城名曰捍国康志今洞林湾即古大航侯景城在其南开化

   城建康志在江寕县南九十里金城在句容县北晋咸康七年桓温岀镇江乘之金城后

   温北伐见为琅邪时所种柳皆十围叹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太元八年谢元等破苻坚师旋谢安

   劳师于金城舆地纪胜金陵览古云金城在县北四十五里建康志金城吴筑今上元县金陵乡地

   名金陵戊即其地 按齐书志南琅邪郡本治金城是齐永明以前金城即琅邪城也建康志云琅

   邪城在府城东北六十三里金城在府城东二十五里又似两地今姑存之竹里城

   志在句容县北六十里东阳镇东二十五里齐永元中张佛护等拒崔慧景时所筑杜城

   志在溧小县南十二里环地四百馀步隋大业末杜伏威屯军于此浦子口城在江浦县

   东二十五里本六合县地明洪武元年设巡司于此四年筑城周十四里有奇九年析六合及滁和

   二州地置江浦县二十四年又割江寕一乡隶之寻移治广口山即今治曹城在江浦县西南

   三十五里相传曹操所筑黄龙城在江浦县西南六十里胡墅城在六合县东梁

   敬帝初徐嗣徽引齐兵据石头城齐遣崔子崇等于胡墅渡米载马以齐之陈太建十三年周罗睺

   攻隋胡墅拔之明年归胡墅于隋以请和旧志城在县东三十里滨江南对石头城晋王城

   通志在六合县宣化镇隋晋王广伐陈筑此对石头城盘城通志在六合县盘城山侧下有

   宋步军司庄及砦竹城在高淳县东六十里建康志在溧水县东南七十里环地二里高五

   尺旧志今固城渡有竹城圩皇姥城在高淳县东南六十里建康志在溧水县南百十里

   大山茅城在高淳县南二十里相传三茅炼丹处固城在高淳县南三十里寰宇

   记溧水县有古固城建康志固城春秋时吴濑渚县汉溧阳县治在焉绍兴中得后汉溧阳校官碑

   于固城湖旁故知为汉县治开化城在高淳县南五十里寰宇记在固城东去溧水县九

   十里即溧水旧县薛城在高淳县西十五里俗传元末有邢光辅者筑此以御寇明初以城

   来归今遗址尚存林木繁茂为游览之所赖乡在江寕县西南三国志吴孙登传登昼夜兼行

   到赖乡自闻即时召见齐书祥瑞志永明六年寕县北界赖乡齐平里逻门外太常萧惠基园楦

   树二枺连理合为一树枝叶繁茂圆密如盖即此长干里在江寕县南吴都赋长干延属

   晋书元兴中谣曰长干巷巷长干今年杀郎君明年斩诸桓既而桓元败死文选注江东谓山闲为

   干宋史曹彬下江南登长干北望金陵舆地纪胜长十是秣陵县东里巷名建康南五里有山冈其

   闲平地民庶杂居有大长干小长干小长干在瓦官南巷西头岀江张敦颐六朝事迹长干秣陵县

   里巷名江东谓山陇之闲曰干又天禧寺在城南门外旧名长干寺乃大长干也通志今报恩寺前

   华里在江寕县西南吴志孙晧建衡三年举大众岀华里晧母及妃妾皆行东观令华核

   等固争乃还通鉴注华里在建业西乌榜邨通志在上元县天庆观西庆元志初立西州城

   未有篱门树乌榜而已故以名邨牛屯在上元县东南吴志孙晧宝鼎元年永安山贼施但

   等劫晧庶弟谦出乌程至建业丁固诸葛靓逆之于牛屯大战但等败走获谦梁书武帝时江紑父

   旧启舍同夏县界牛屯里舍为寺通鉴注牛屯去建业城二十一里马牧在江寕县东南通鉴

   梁末徐嗣徽等导齐兵至秣陵故治陈霸先遣周文育屯方山徐度顿马牧杜棱顿大航南以御之

   旧志马牧在县东南二十五里盖旧时闲牧之地韩擒虎垒在上元县西四里有平陈

   碑薛道衡诗贺若弼垒元和志在上元县北二十里隋伐陈若弼渡江乃于蒋山龙尾

   仁威垒在句容县南南史梁承圣二年周宏让为仁威将军城句容居之命曰仁威垒

   建康志亦曰甲城旧志在白羊门内朱雀桁在江寕县南吴志孙𬘭筑室于朱雀桥南晋书

   永嘉初陈敏窃据建业周玘使钱广等讨之勒兵朱雀桥陈兵水南明帝时王敦兄含奄至南岸温

   峤移屯水北烧朱雀航以挫其锋咸康二年新作朱雀浮桁南史梁中大通元年朱雀航华表灾舆

   地纪胜㳂淮上皆列浮航缓急则撤航为备镇淮桥即古朱雀桁也建康志朱雀桁对朱雀门南渡

   淮水亦名朱雀桥本吴南津大航桥又有二十四航在都城内外舆地志朱雀与竹格骠骑丹阳为

   四航自隋灭陈惟竹格渡独存通志谓之南航又曰大航以秦淮诸航此为之最方舆纪要今聚宝

   门内镇淮桥即孙吴之南津桥晋之朱雀桁也古御街在江寕县南舆地纪胜御道亦名御

   街吴时自吴门南出至朱雀门七八里府寺相属晋成帝因吴苑城筑新宫正中曰宣阳门南对朱

   雀门相去五里馀名为御道夹道开御沟植杨柳其实自大司马门岀为御街自端门岀为驰道自

   西掖门岀为右御街宋本纪大明五年立驰道自阊阖门至于朱雀门又自承明门至于元武湖八

   年罢景和复立建康志今自天津桥直南夹道犹有故沟即古御街也乌衣巷在上元县

   东南世说王导曰庾元规若来吾角巾还乌衣宋书谢混与族子灵运瞻矅宏微并居在乌衣巷舆

   地纪胜在秦淮南去朱雀桥不远建康志今城南长干寺北有小巷曰乌衣又有乌衣园在县南二

   里乌衣巷东黄元之丹阳记乌衣巷吴时乌衣营处所府志巷在县东南二里马粪巷

   元县北梁书王志世居建康禁中里马粪巷笛在上元县青谿桥右旧志在江寕县

   上水闸晋王徽之邀桓伊吹笛宋耕坛在上元县东宋书礼志元嘉二十年将亲耕度

   宫之辰地八里之外整制千亩开阡陌立先农坛御耕坛舆地纪胜按隋志梁普通二年移耤田于

   建康北岸别有祈年殿蔡宗旦金陵赋注云梁耤田坛在县东二十里青龙山前旧志耤坛在故台

   城东南二里明天地坛通志在上元县洪武门外明京城图志云太祖以王者父天母

   地无异祀理乃建坛于此合而祀之坛制辟四门缭以朱垣内复为垣围列坛中上为大祀殿前为

   斋宫今废晋社稷坛通志在上元县古都城宣阳门外晋元帝立张铉金陵志在旧江寕

   县东二里晋北郊坛在上元县北晋咸康八年立隆安二年王恭等作乱诏王恂守北郊

   义熙六年卢循入寇刘𥙿使刘敬宣屯北郊宋书礼志北郊晋成帝立在覆舟山南太祖移于覆舟

   山西后以其地为北湖又移于湖塘西北其地卑湿又移于白石邨东其地又为湖乃移于锺山北

   东道西与南郊相值后罢白石东湖北郊复旧处南史梁敬帝时齐军至元武湖西北将据北郊坛

   陈霸先帅众军自覆舟山东移屯坛北以拒之是也吴南郊坛在江寕县南宋书礼志孙

   太元元年祭南郊其地今秣陵县南十馀里郊中是也晋氏南迁立南郊于已地宋大明三年

   移郊兆于牛头山西正在宫之午地前废帝移还本处通志梁武帝南郊坛在今城东南与娄湖近

   华林园在上元县东北世说晋𥳑文帝在华林园曰会心处不必在远南史宋纪永初二年

   听讼于华林园又少帝于华林园为列肆亲自酤卖又元嘉二十三年筑景阳山于华林园又王俭

   传齐高帝幸华林园宴集使各效伎艺俭跪上前诵相如封禅书又到溉传溉斋前山池有寺礓石

   梁武帝戏与睹之溉输石即迎置华林园宴殿前移石之曰都下倾城纵观旧志华林园内有华光

   等殿及景阳楼竹林堂皆宋元嘉时建建康志云园在台城内本吴旧宫苑也乐游苑

   元县东北宋书礼志晋立北郊在覆舟山南太祖以其地为乐游苑元嘉十一年禊饮乐游苑范蔚

   宗乐㳺苑应诏诗序曰苑在宫城北三里晋时药园也南史陈纪大建四年幸乐游苑采甘露寰宇

   记苑在覆舟山南北连山筑台观苑内起正阳林光等殿建康志在北郊之西顾野王舆地志苑在

   县东北八里旧志今城北土桥南小教场即其地芳林苑在上元县东北南史齐武帝纪

   元嘉二十七年生于建康青谿宅永明元年青谿旧宫即故宅也五年禊饮于芳林苑又张绪

   传刘悛献蜀柳数株时旧宫芳林园始成武帝以植于大昌灵和殿前梁书齐世青谿宫改为芳林

   𫟍天监初赐南平王伟为第伟又加宋筑増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吴都赋注在县东北十里寰宇

   记芳林苑一名桃花园在东府城东秦淮大路建康志在古湘宫寺前巷近青谿中桥上林

   苑府志在上元县鸡笼山东宋孝武大明三年初名西苑梁改曰上林其地有古池俗呼为马

   塘亦曰饮马池其西又有望台宫芳乐苑在上元县建康子城北齐书东昏侯于芳乐苑

   内立市肆以潘妃为市令即此又方山苑在方山侧府志齐武帝于此筑苑桂林苑

   记在上元县北四十里落星山之阳吴立吴都赋云数军实于桂林之苑即此王游苑

   寕县西南梁书纪太清元年王㳺苑成舆地纪胜江潭苑亦名王游范建康志江潭苑在新林路西

   去城二十里东田在上元县东南史齐永明中太子长懋引晋明帝为太子时立西池例求

   东田起小苑许之十一年太子薨世祖以东田殿堂为崇虚馆建武二年罢东田舆地纪胜在县东

    元圃在上元县 儿台城北 齐书太子长懋开 拓元圃园与 台城北堑 等梁书太子于元 圃

    立馆 以延朝士 舆地 志 圃有 明月观婉 转廊徘徊 桥内 作 净名 精舍 明      故宫在上元县旧紫

    禁城内  本朝乾隆十六年    高宗纯皇帝南 巡   御制过明故宫 诗东  宫

    元 县城内 建 康志 晋永 安宫 即 吴东宫在 台城东南 隅宫苑 记 永安 宫在 台城 东 华门外太 元二十

    一年 以东 海王 第作 东宫安 帝立 何皇后居 此谓之永 安宫 桓元 篡位 析其材 木入 西宫以其 地为

    射圃 宋元嘉 十五 年修永吉 宫 为东宫城四 周土墙堑 两重在 台城 东门外  按 南史侯景围 台城

    时于东宫置酒作 乐 太子 纲遣人 焚之 台殿及 所聚图书皆尽陈太 建 九年 东宫成 皇太 子移于 新

    宫盖即此地蚕在上 元县西 北南史 宋 纪大明三年立 皇后亲 蚕宫于 西 郊舆地纪

    胜金陵览古 云在县北七里沙 市中 太  初宫在 上元县北吴志 孙权赤 乌十年适南宫 寻改

    作太 初宫孙 晧宝鼎二年起显 明宫移居之地记曰吴 有太初 宫方三百文权所 起也昭明宫方五

    百文晧 所作也避晋 讳故曰显明吴历云显明 在太初之 东晋书惠帝 时石冰之乱太初宫尽焚 陈

    敏平石冰因 故基创造府舍元 帝领 江左即敏所造为府舍及 即位仍在旧府称 为建 康宫更不改

    作咸和中毁始 营新 宫于 台城寰宇记太初宫 本孙䇿故府也建 康志 太初 宫正殿曰神龙北直 台

    城西掖 门前路东即古 御街又 吴南宫即太子宫 在南今在旧江 寕县北 二里半安   德宫

    在江寕县治 南建康志在 宣阳 门外直西即 都城西南角陈宣 帝为文皇后 所筑 隋平陈移江 寕县

    治此明 年复罢中有池人谓 之安德宫池梧 园宫在句容县西旧志吴王别馆也有梧楸成

    太极殿在上元 县北晋书王 献之 传太元中 新起太极 殿谢安欲使 献之 题榜南史 梁

    纪天 监十二 年新作太极殿改为十三闲以从 闰数又 王僧辩 传承圣初僧辩复台城军人失火 烧

    太极殿 及东西堂 陈纪 永定二 年 营太极殿 舆地纪胜晋 孝武建又 名梅 梁殿建 康 志建康宫 内正

    殿清暑殿在上 元县北晋书 孝武纪太元二十 一年起 凊暑殿宋书 符瑞志大明元年 嘉

   禾一株五茎生清暑殿䲭尾中南史儒林传宋明帝好周易尝集朝臣于清暑殿上诏伏曼容执经

   府志清暑殿在台城内永福省在上元县北故台城中刘宋时太子所居梁太清三年

   子纲迁居永福省宣猷堂通志在上元县梁书萧子显传云谢嘏岀守建安于宣猷堂饮

   饯陈书姚察传云察年十三即于宣猷堂听讲论难为儒者所称澄心堂在上元县城内

   南唐建为藏书撰述之所旧有澄心堂纸金陵琐事堂在今内桥东旧中城兵马司地大本

   堂在上元县旧紫禁城府志明洪武初建以为太子诸王授经之所延四方耆儒于其中公侯子

   弟皆就学焉昼锦堂在上元县旧府治西厅宋绍兴末王纶以建康人知乡郡建此堂

   戏彩堂在上元县旧转运司堂后宋真德秀将母出使葺而名之清如堂通志在上

   元县青谿绿波桥北明统志宋马光祖建取御翰中一清如水之语名之草堂在上元县锺山

   北李善文选注汝南周容昔经在蜀以蜀草堂寺林壑可怀乃于锺岭雷次宗学馆立寺因名草堂

   亦号山茨积弩堂在上元县故台城北晋隆安五年恩窥建康豫州刺史司马尚之帅精

   骑入卫京师屯积弩堂仪贤堂在上元县东北本名延贤堂元嘉三年帝临延贤堂听

   讼因名听讼堂梁天监七年改名仪贤太清二年侯景立萧正德为帝即位于仪贤堂建康志在都

   城宣阳门内路西梁时策孝廉秀士于此中堂在江寕县治南晋明帝以王敦反岀次中堂又

   岀次南皇堂孝武帝以太学在秦淮南去台城悬远权以中堂为太学亲稷奠焉宋景平二年宜都

   王义隆即位于中堂景阳楼在上元县北南史宋纪元嘉二十三年兴景阳山于华林园又

   后妃𫝊齐武帝永明中置钟于景阳楼上应五鼓及三鼓宫人闻钟声早起糚饰舆地纪胜在法宝

   寺西南遗址尚存俗呼为景阳台阅江楼旧志在上元县狮子山上明𥘉建楼于巓宋濂

   奉敕撰记 按明太祖所制阅江楼记序则楼不果建特敕儒臣撰记耳入汉楼在上元县

   石头城南晋义熙中建观稼楼在上元县东二十五里梁武帝建穿鍼楼

   元县东北宋武帝七月七曰使宫人穿鍼乞巧于此百尺楼在上元县东北南唐李后主建

   通志云在南唐宫中来宾楼在江寕县聚宝门外明初所建十六楼之一通志金陵琐事云

   在城内者曰南市曰北市在聚宝门西曰来宾东曰重译在瓦屑坝曰集贤曰乐民在西关曰鹤鸣

   曰醉仙曰轻烟曰淡粉曰柳翠曰梅妍在石城门外曰石城曰讴歌在清凉门外曰清江曰鼓腹俱

   洪武中建今毁东南佳丽楼在江寕县建康志在银行街旧为赏心楼久废景定元年

   马光祖改建曰东南佳丽楼即今县治基伏龟楼在江寕县府志在府城上东南隅景定初

   马光祖增创八十八闲 按方舆纪要曹彬登长干北望金陵问其地曰伏龟案也督攻之南城遂

   陷楼之命名以此层楼建康志在府城右宋咸淳中黄万石建孙楚酒楼

   寕县西唐李白诗云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即此南楼周合景定志在府城右与旧佳丽楼

   三阁在上元县故台城内陈后主建南史后主自居临春阁张贵妃居结绮阁龚孔二贵

  嫔居望仙阁并复道交相往来涵虚阁在上元县北通志南唐建即凭虚阁金陵四十景曰

  凭虚听雨青谿阁通志在上元县东北青谿上本梁江总故宅昇元阁在江寕县

  西南唐李白诗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舆地纪胜昇元阁又名瓦宫阁乃梁朝所建高二百四十

  尺建康志今崇胜戒坛近昇元故基建卢舍那佛阁亦高七丈招隐馆在上元县锺山西岩

  下刘宋时为雷次宗筑商飙馆在上元县蒋祠西南南史齐武帝永明初立商飙馆于孙

  陵冈世呼为九日台五年秋九月车驾幸焉通志馆去城十五里凉馆在府治宋元符中吕

  升卿建元时敏记米芾书旧有石刻士林馆在上元县旧台城西梁武帝建南史张绾传城

  西开士林馆聚学者绾与朱异贺琛递述制旨礼记中庸义 按旧志载士林馆在六合县西北引

  通鉴梁时齐兵围秦郡陈霸先赴援大败齐将郭元义于士林此士林乃地名非馆名也忠孝

  亭在上元县冶城晋卞壸父子死难处翠微亭在上元县清凉山顶南唐时建又红罗亭

   在县内望湖亭在鸡笼山上俱南唐时建 本朝乾隆十六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   御

   书翠微亭额悬亭内古永昌亭在上元县东吴志孙休传孙亮废孙𬘭使孙楷董朝迎休

   休行至曲阿进及布塞亭百僚以乘舆法驾迎于永昌亭筑宫以武帐为便殿即此古征虏

   亭在上元县东晋书谢万尝与蔡系送客于征虏亭又殷浩徙东阳泊船征虏亭通鉴注征虏亭

   在方山南自元武湖头大路东出至征虏亭 按黄元之丹阳记谓大元中谢安为征处将军始立

   此亭而谢万殷浩事俱在永和中不至太元始立也知丹阳记𫝊会之谬半山亭舆地纪胜

   在上元县东北王安石故宅由县东门至蒋山此为半道故以半山为名木末亭在江寕县

   聚宝门外雨花台北梅冈之东高出林表通志旁有方孝孺祠北有景清祠清水亭

   寕县东南宋建炎四年岳飞败金人于清水亭建康志去府城三十里有铺路通溧水古新

   亭在江寕县南晋书王导传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又谢安传桓温请安为司马

   将发新亭朝士咸送又桓温入赴山陵上新亭又安帝纪元兴元年王师败绩于新亭南史宋本纪

   孝武帝帅众入讨元凶至新亭即皇帝位改新亭为中兴亭唐李白劳劳亭诗序亭在江寕县西十

   五里一名临沧观寰宇记临沧观在县南劳劳山上有亭七闲名曰新亭吴时筑中名临沧观亦谓

   之劳城宋史建炎四年乌珠趋龙湾岳飞邀击之于新亭大破之黄元之丹阳记新亭吴所立晋隆

   安中司马恢之徙创今地舆地纪胜亭去江寕十里俯近江渚方舆纪要宋乾道五年史正志重建

   吕祉曰自吴以来石头南上至查浦查浦南上至新亭新亭南上至新林新林南上至板桥板桥南

   上至烈州陆有城埠水有舟楫建康西南面之险也 按寰宇记新亭即劳劳亭原无两地而建康

   志谓新亭垒在城西南十二里临沧观在城南始歧为二地当以寰宇记为是 乌珠改见前

   心亭在江寕县西下水门城上舆地纪胜亭下临秦淮丁谓建下有折柳亭张咏建其西有白

   鹭亭下瞰白鹭洲又有二水亭北与赏心亭相对通志有风亭在折柳亭东叶清臣建又览辉亭在

   凤凰台侧有宋神宗时残碑烽火台在上元县石头城最高处吴时沿江筑台以举烽燧

   自建康至西陵半日而达郭文举书台在上元县西晋书王导闻文举名迎置西围中

   寰宇记郭文举台在冶城内王导所筑舆地纪胜谓之文举读书台昭明读书台

   上元县锺山北高峯上一在句容县东南四十里昭明尝从陶隐居学筑台于此旧址尚存

   观台在上元县故台城内通志祥苻图经宋司天台也又望耕台在白上邨宋文帝尝登比以

   观公卿亲推之礼又通天台在台城内宋大明七年观象台在上元县鸡鸣山之巓通

   志元至正元年建明改为钦天台山侧有北极阁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   圣祖仁皇帝南巡

      御书旷观二字建亭勒石三十八年赐御书欣然有得四字额乾隆四十九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 御制观𧰼台诗 凤 凰台在江寕县南宋书符瑞志元嘉十四

   年大鸟集秣陵永昌里改曰凤凰里唐李白有凤凰台诗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   高宗纯皇

   帝南巡   御制金陵凤凰台用李白韵并效其体诗雨花台在江寕县南舆地纪胜在

   县南三里据冈阜最高处俯瞰城𬮱相传梁武时有法师讲经此处天花雨落故名又广舆记法师

   号云光通志台在聚宝山上万家烟火与远近云峯相乱遥望大江如带 本朝   圣祖仁皇

   帝有   御制雨花台诗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皆

   有   御制雨花台诗义台在句容县西南隅唐孝子张常洧旌表之所令李哲有记

   星台明统志在句容县后圃宋景祐中邱濬知县事明天文登此台观象故名后改为先春台

   八卦台在句容县大茅山南茅洞之东炼丹台在高淳县东二十里谈谿渡口旧传

   许旌阳炼丹处是仪宅在上元县故台城西吴志仪不治产业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

   火宅者号权望见问起大屋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

   刘勔宅在上元县锽山南史勔经始锺岭之南以为栖息聚石蓄水髣髴邱中朝士雅

   素者多往游之通志宅在蒋庙东北名东山园铉在上元县摄山西舆地纪胜在栖霞

   寺西园池甚盛中有来贤亭今陶荘即其地明僧绍宅在上元县东摄山舆地纪胜齐

   永明七年绍舍宅为寺纪瞻宅在上元县东南晋书元帝𥘉瞻立宅于乌衣巷馆宇崇丽

   旧志瞻尝为骠骑将军即其宅为骠骑府遂名其府侧浮桥曰骠骑航王导宅在上元县

   东南乌衣巷南史江左初立琅邪诸王皆居乌衣巷谢安宅在上元县东南晋书桓元欲以

   安宅为营谢混曰召伯之仁犹惠及甘棠文靖之德更不保五亩宅耶元惭而止舆地纪胜宅在乌

   衣巷口图经云在骠骑航侧通志谢元宅在上元县土山地名⿸广⿸肀丶 -- 庚乐坊旁有谢元走马路徐达

   宅在上元县南大功坊左带秦淮右通古御街明洪武初赐第于此通志有瞻园在赐弟内竹石

   卉木为金陵园亭之冠又南园在赐第南又万竹园在城西南隅近瓦官寺又东园在武定桥东城

   下明武宗尝钓于此又西园在城西南近骁骑仓有古松一古石二又枯园在大功坊东巷皆魏公

   何点宅在上元县西卞壸墓侧南史点居东篱门园优游自得豫章王嶷造点点从后

   门遁去通志东篱门园即乌榜邨杜姥宅在上元县北宋元徽二年桂阳王休范反遣别

   将杜墨蠡入朱雀门径进至杜姥宅齐永元𥘉陈显达举兵江州东昏侯使将军徐世标领兵屯杜

   姥宅梁末王僧辩等讨侯景复遣裴之横等分屯杜姥宅旧志宅在台城南掖门外晋成帝杜后母

   裴氏立第于此因名沈约宅在上元县北南史约居处俭素立宅东田尝为郊居赋以自叙

   云王父从官京师义熙十年高祖赐馆于都亭里之运巷建康志运巷在今天庆观又引世说叙录

   冶城在今运巷东旧里亭今俗呼为黄泥巷刘𤩽宅在上元县东北齐书𤩽住在檀桥瓦

   屋数闲上皆穿漏学徒不敢指斥呼为青谿焉永明七年为𤩽立馆以扬烈桥故主第给之未及徙

   江总宅在上元县东北金陵故事南朝鼎族多夹青谿而居江令宅又占胜地王安石

   诗往时江总宅近在青谿曲宋时为段约宅安石诗昔时江令宅今日段侯家张昭宅

  寕县南舆地纪胜按丹阳记大长干道西有张子布宅对瓦官寺门张侯桥府志在今聚宝门外

  陆机宅在江寕县南舆地纪胜按金陵览古上元县南秦淮侧有二陆读书台旧址犹存

  本朝乾隆二十七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   御制题陆机宅诗吴隐之宅

  寕县南古都城南五里今双桥门内晋书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闲不容妻子以竹篷为

  屏风坐无毡席李琮宅在江寕县西南江寕镇桥西琮常手植槐数株至元末犹存

  长史宅在句容县东南雷平山西北南有井后为道观魏良臣宅在高淳县东十

  里今有南塘井其旁即宅址周瑜宅在高淳县西二十五里旧志周氏世居于此以砖为

  垣周一里遗址尚存俗呼为砖墙周汉溧阳长校官碑在溧水县光和四年立后

  沈于固城湖滨宋绍兴十一年溧水尉喻仲远始得之置于官舍今在  文庙大门右

 ︹关隘︺大胜关在江寕县西南三十里其地有大城港合板桥新林等浦之水入江其江流险

   厄处宋置巡𥳑寨绍兴二年复置烽火台元为大城水驿亦曰大城港镇明初陈友谅来侵太祖命

   杨璟驻兵大城港败之因改曰大胜巷置大胜关兼置巡司今裁新江关即西新关在江

   寕县西江东门外出中新河渡二十里达江浦口明设户部钞关于此专理粟帛杂货之税 本朝

   康熙十年始以西新税务并入龙江归织造专管货物往来不至淹时商旅称便龙江关

   在江寕县西仪凤门外明设关于龙江征竹木之税属工部 国初因之康熙十年改隶江寕炽造

   有宣课大使驻此淳化镇巡司在上元县东九域志县有淳化土桥湖熟石步四镇

   建康志在县东四十五里淳化五年置县志亦曰淳化关其地遮蔽句容应接京口形势冲要明设

   巡司今因之江东巡司在江寕县江东门外秣陵镇巡司建康志在江寕

   县南五十里旧志元置巡司及税务明置秣陵关今仍为镇有巡司江寕镇巡司

   寕县西南九城志县有江寕秣陵金陵三镇建康志在县西南六十里明置巡司今因之龙潭

   镇巡司在句容县北八十里逼临大江地有龙潭建文四年燕王济江次龙潭是也明初

   设巡司正统二年复设岁积仓于此为滨江要害后废巡司以驿丞兼摄司事 本朝乾隆二十五

   年省龙潭驿丞复改设巡司 按龙潭为京口金陵适中之地康熙中   圣祖仁皇帝南巡敬

   设 行殿乾隆十六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   御书胜揽龙蟠江声潭影扁额及对联四

   十五年   御制江寕旋跸驻龙潭行宫诗江淮关巡司在江浦县东南三里明洪

   武二十四年置关及巡司后裁 本朝复设改隶江寕府瓜步镇巡司在六合县东南

   瓜步山下九域志扬子县有瓜步镇广通镇巡司在高淳县东即宋邓步镇也建康志

   邓步镇在溧水县南百二十里乾道四年差官收宝祐四年移东坝市旧志在高淳县东六十里

   接镇江府溧阳县界即古东坝之地明洪武二十五年置镇设巡司兼设税课司及茶引所于比今

   税课司苶引所皆罢土桥镇建康志在上元县东六十里接句容县界又湖熟镇在县东南

   六十靖安镇在上元县本曰龙安镇以镇有龙湾也宋建炎四年金人焚掠建康欲自

   静安渡宣化而去岳飞邀败之于此建康志龙湾市在金陵郷去城十五里元置龙湾水站明初陈

   反谅突犯全陵太祖命康茂才守龙弯县志龙湾在县西北十五里石步镇在上元县东北

   四十里即古罗落桥镇宋置石步砦巡司金陵镇建康志在江寕县南六十里宋景德二年

   置旧志元设税务于此白土镇在句容县东四十里为句容及镇江府丹阳县之中路元

   置税务于此长安镇九域志句容县有长安东阳下蜀三镇旧志在县东南四十里旧有

   巡司及税务局今废又县东南有北镇与此相去十里宋亦尝置巡司及税课局东阳镇

   建康志在句容县西北六十里淳熙十二年置驿下蜀镇在句容县北通典县有下蜀戌

   即此宋置镇建康志在县北六十里唐世置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宋发运使在真州皆于仓南岸置

   仓转搬今下蜀镇北有仓城基并盐仓遗址尚存孔家镇在溧水县南九域志溧水县有

   孔家冈高淳固城三镇建康志在县南四十五里高望镇在江浦县西南晋太康初伐吴

   王浑使李纯屯高望城旧志在县西南三十里又乌江镇在县西南七十里接安徽和州界

   泉镇在江浦县西九域志乌江县有汤泉永安石碛新市高望五镇旧志在县西三十里南去

   汤泉五里以近汤泉而名即故汤泉镇也又有汤泉寨元末居人筑以御寇葛城镇

   浦县之西北即故东葛城明初置馆驿于此宣化镇在六合县南九域志县有宣化长芦

   二镇建康志在宣化山之阳为建康往来津渡要道晋五王南奔渡江于此至今谓之五马渡

   芦镇在六合县南二十五里齐建元初魏人南寇诏于长芦置三军即此又有长芦寺

   镇在六合县西北五十里宋设巡司及税务于此本名竹墩以宋庙讳更名固城镇

   淳县南旧志在高淳县南三十里水阳镇在高享县西南三十里临水阳河接安徽宣城

   江淮卫在上元县北门桥兴武卫在上元县城北明统志又有孝陵卫在朝

  阳门外今废旧志省会原设江寕上元等二十六卫 本朝顺治十三年并为十六卫康熙十二年

  裁存江寕上元江淮兴武四卫十七年四卫俱裁十八年仍留江淮兴武二卫花林市

  元县东北舆地纪胜去城三十五里齐梁诸坟多在其地建康志北至大江十二里又东流市在县

  东北四十里竹篠市在县东北二十里洪蓝市在溧水县南十五里亦曰洪蓝埠其地有

  河道北通秦淮南达石湖商贾聚集新粮仓在焉邵邨市在潥水县南六十里接安徽建

  平县界明嘉靖中设河泊所于此万历闾裁递军所在江寕县城西怀集桥有督粮同知

  三汊河泊所在六合县南滁河上明𥘉置天启中裁浦子口在江浦县

  东二十五里为南北津渡之冲有城明宣德闲设守御所 本朝初设参将康熙中改置守备又有

  税课局明初置宏治闲㦲江东驿在江寕县江东门内江寕驿在江寕县南六十里

  龙潭驿在句容县盘龙山北东葛驿在江浦县西北三十里又江淮驿在县城内棠

   邑驿在六合县东本朝雍正八年










                         总纂官王广䕃恭纂辑

                         前提调官张日章恭覆辑

                         校对官王允灌恭  校

                         校对官宗稷辰恭覆校

大清一统志

 江寕府

︹津梁︺南津通志在江寕县南南朝置校尉守之侯景入寇南津校尉江子一与弟子四子五同

  殉难于此镇淮桥建康志在府南门内即古朱雀航所乾道五年留守史正志建横跨泰

  淮长十有六丈为二亭明统志在聚宝门外即孙吴南津桥晋朱雀航也武定桥建康志在

  镇淮桥东明统志在织锦三坊文德桥在武定桥之东县学之右其东为利涉桥通志利涉

  桥即桃叶渡北门桥建康志有武胜桥在府治亲兵教场即此桥明统志在洪武街南

  金川桥明统志在金川门内斗门桥在上元县城内建康志跨运凟其北又有乾道

  南北二桥明统志在三山门内秦淮合运渎处景定桥在上元县城内建康志景定二年

  光祖建明统志今名会同桥内桥在上元县治西建康志天津桥在行宫前旧名虹桥政和

  中蔡嶷建后改名又明统志天津桥即六朝大内门旧志在运渎合青谿处又升平桥在内桥东北

  即宋东虹桥又大市桥在内桥西北即宋西虹桥皆跨古宫城濠大中桥在上元县城内

  明统志在长安街西即白下桥旧志在通济门内通志北有复成桥鼎新桥在上元县朝天

  宫西南跨运渎建康志马光祖重建通志西有崇道桥东有太平桥俗呼为笪桥皆跨运渎

  青桥在上元县东秦淮与青谿相接处旧名东水闸跨青谿亭子桥在上元县东建

  康志在清风乡黄城之东去栖霞寺三里徐铉霞寺新路记云建高亭于路周跨重桥于川上即

  菰首桥在上元县东梁太清三年高州刺史李迁仕等援台城营于青谿东率锐卒深

  入进至菰首东为侯景伏兵所败建康志青谿旧有七桥建康实录注最北乐游苑为东门桥南为

  尹桥次南为鸡鸣桥次南为募士桥次南为菰首桥一名走马桥次南为青谿中桥在湘宫寺门前

  巷即今上水闸次南为青谿大桥东即句容大路西即江总宅桥皆不存铜桥在上元县建康

   志在城东十里南唐天祚三年以步骑八万讲武于铜桥即此旧志在上方桥东高桥

   元县东梁末徐嗣徽自丹阳至姑孰陈霸先遣侯安都拒之于此建康志在县东十五里土桥

   建康志在上元县东十五里接句容县界上方桥在上元县东南明统志在正阳门外通志

   人有通济桥在通济门外中和桥在通济东南与上方皆跨濠水葛桥在上元县东南宋元

   徽中李安民破建平王景素于此建康志在上元县崇礼郷方山东南罗落桥在上元县

   东北晋元兴末刘𥙿讨桓元自江乘进至此斩元将皇甫敷梁敬帝初陈霸先自京口袭王僧辩于

   石头侠侯安都等帅水军前发霸先帅马步自江乘罗落桥会之建康志石步桥在县东北四十五

   里即古罗落桥也下有罗落浦北入大江方舆纪要在府东北四十里地名石安镇亦名石步桥

   重译桥在江寕县南明统志在长安桥东稍南即古乌衣巷聚宝桥在江寕县西南

   明统志有长安桥即古长干桥杨吴城金陵凿濠引秦淮水绕城置此桥跨之又有赛工桥在县南

   驯象门外明黄观妻女死节处三山桥在县西南三山门外饮虹桥在工寕县西南百馀

   步东即镇淮桥建康志在凤台坊本名万岁桥宋乾道五年守臣史正志与镇准同建更名长十三

   文为屋十有六楹至今俗呼为新桥旧志又有上浮桥在新桥西下浮桥又在其西皆跨秦淮

   林桥建康志在江寕县西南十五里即梁武帝败齐师处金陵世纪云即今西善桥也在安德

   板桥在江寕县西南四十里晋蕑文帝为王时尝与桓温及武陵王晞同游幸于此建康

   志在县南三十里吴丞相张悌死于板桥即此有悌冢在桥西来宾桥明统志在长安桥西

   稍南善世桥在聚宝门外旧志善世桥在来宾桥西皆跨跃马㵎水流通城濠通志在驯象街

   城桥在江寕县西石城门外跨城濠 本朝康熙十八年白鹤桥建康志在句容

   县东南三里明统志相传大茅君每岁十二月二日驾白鹤来此会群仙故名永安桥

   志在句容县南七里下有小港入秦淮悬纛桥建康志在句容县西十五里通志吴周瑜

   尝驻军于此莆塘桥建康志在溧水县南二十五里旧志尚义桥在县南跨莆塘河上明

   正德中重建改名天生桥在溧水县西十里通志高十二文明洪武十年太祖命崇山侯

   李新凿胭脂河因石势而成故名乌刹桥在溧水县西北四十五里秦淮河经其下接江

   寕县宣化桥在江浦县有二一在县治西数百步一在浦子口城东接六合县界

   塘桥在江浦县西北三十里跨滁河龙津桥在六合县南数十步为水陆要会

   家桥在六合县西二十里水通滁河县西诸山集镇悉由此出竹镇桥在六合县西北

   五十三里跨竹镇港驿桥在高淳县东六十里广通镇下坝又东有永清桥又东有永康桥俱

   跨胥双桥在高淳县南十里本双河渡水碧桥在高淳县西南三十里跨水阳

   河接安徽宣城县界宣徽之水至此澄碧故名漆桥在高淳县东北三十里建康志在溧水县

   南七十五里五马渡建康志在上元县西北二十三里晋元帝与彭城诸王同于比渡江

  又靖安渡旧名龙安津在县西北二十里与六合县安化镇相对明统志在幕府山之前麾扇

  渡舆地纪胜在江寕县东南四里淮河上晋陈敏据建业出军临大航顾荣以羽扇掸之其军遂

  溃因名建康志在朱雀航之左桃叶渡张敦颐六朝事迹在县南一里秦淮口通志在江寕

  县秦淮青谿合流处马家渡在江寕县西南九十五里亦曰马家洲又称马家步宋建炎三

  年金人由马家渡渡江陷太平州即此浦子口渡在江浦县东三十里又八字沟渡在

  县东八里又新江口渡在县东南十三里与江寕中河相对西陡门渡在高淳县西三

  十里界丹阳湖三汊河为安徽太平冲要

 ︹堤堰︺黄城堰建康志在句容县东二十里旧志宋庆元中黄提举监造石堰故名百堽

  堰在句容县西南亦曰柏冈埭建康志在句容县西南三十五里接上元县界水通秦淮本赤山

  湖埭石湫堰在溧水县西二十五里本名原濑坝以石为坎西乡万山之水至此入秦

    淮河水喷石上响若轰雷地据上游亦一津口瓦梁堰在六合县西五十里滁水上五代南

    唐时作舆地纪胜即滁塘也旧志亦曰吴堰五堰在高淳县东广通镇中江下流唐景福元

    年杨行密将台𪷟作五堰拖轻舸馈粮宋元祐闲宜兴进士单谔著书言修台𪷟五堰苏常之水十

    可去其七八苏轼奏议五堰者以 节宣歙金陵九阳江之水使入芜湖其后商人贩 卖簰木东入二

    浙者以五堰为阻绐官废去于是宣歙诸水多入荆谿舆地纪胜续志云苏常承中江下流常病漂

    没故筑银林五堰以窒之自是中江不复东而宣歙之水皆自芜湖以达大江旧以石窒五堰路又

    液铁以锢石故曰银淋今讹为林建康志银林堰在溧水县东南百里长十二里自银林稍东曰分

    水堰长十五里又东五里曰苦李堰长八里人五里曰何家堰长九里又五里曰余家堰长十里所

    谓鲁阳五堰也明韩邦宪东坝考大祖初都金陵以苏浙粮道自东坝入可避江险洪武二十五年

    复浚胥谿河为运道建石闸起闭因置广通镇又凿溧水县曣脂冈引丹阳诸湖之水会秦淮以入

   江于是苏浙运道经东坝直达金陵永乐𥘉运道废改筑土坝自是宣歙诸水希入震泽嘉靖三十

   五年倭入寇商旅多由坝上行复于坝东十里许古分水堰处更筑下坝谓之东西二坝而统名曰

   东坝自是两坝相隔湖水绝不复向东矣藕丝堰在高淳县北三十里接溧水县南境界明

   崇祯闲始造石闸方山埭在上元县东南通志吴赤乌八年使陈勲于方山立埭号方山

   埭齐书湖熟方山埭高峻公私行旅以为艰明帝使沈瑀治之乃开四洪立办通典东晋至陈西有

   石头津东有方山埭各置津主一人舆地纪胜南埭即方山埭今上水闸也正对青谿建康志去城

   四十里通鉴注建康城东南有方山埭直渎所经截淮立埭在山南鸡鸣埭在上元县南南

   史齐武帝数幸琅邪城讲武宫人常从早发至湖北埭鸡始鸣故呼为鸡鸣埭唐李商隐诗元武湖

   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舆地纪胜在青谿西南潮沟上南埭在江寕县东水门王安石

   赠段约诗闻君更欲开南埭割取锺山一半青通志正对旧青谿阁檀家坝在江浦县西南

   三十里居人堰山水溉田洪漕坝在高淳县西三里临贺塘建康志在上元县东

   二十里梁临贺王正德理田于此因名又铜塘在县东四十里屈曲十五里皆溉田二十顷长塘在

   县东南六十里屈曲五十里溉田百顷倪塘在上元县东南梁绍泰末齐兵自方山进及倪

   塘游骑至台建康志在县东南二十五里通鉴注倪氏所筑故名在方山埭南横塘在江寕县

   西南吴时自江口縁淮筑堤谓之横塘在今秦淮径口吴都赋云横塘查下楼台之盛天下莫比建

   康志横塘在秦淮南近陶家渚金陵记陶家渚西对蔡洲陈纪永定二年营太极殿有大樟木流泊

   陶家后渚即此郭西塘在句容县西一里又南黄塘西黄塘皆在县东北十里东龙

   塘在江浦县南四十里相去里许曰西龙塘

  ︹陵墓︺︹三国︺︹吴︺大帝陵元和志在上元北二十二里旧志在县东北十五里锺山南麓

   ︹晋︺元帝建平陵 明帝武平陵  成帝兴平陵

   志俱在上元县北六里鸡笼山又哀帝安平陵在鸡笼山南康帝崇平陵简文帝高平陵孝武帝隆

   平陵安帝休平陵恭帝冲平陵并在县东北二十里蒋山西南寰宇记晋中宗陵在县东北十里张

   敦颐六朝事迹晋穆帝永平陵在幕府山之阳︹宋︺武帝陵 文帝陵元和志俱

   在上元县东北二十二里蒋山东南又孝武帝景陵在县西南四十里岩山明帝陵在县北十九里

   幕府山东南寰宇记宋高祖陵在县东北十里︹梁︺昭明太子陵元和志在上元县东

   北五十四里查硎山通志与齐文惠太子陵相并︹陈︺武帝万安陵元和志在上元

   县东三十八里方山西北贞观十年诏百步内禁樵采又文帝陵在蒋山东北宣帝陵在牛头山西

   北县志其地旧名陵里亦曰天子陵石兽尚存俗呼石马冲︹明︺太祖孝陵在上元县

   东北朝阳门外当锺山之阳故蒋山寺明初置孝陵卫典守 本朝亦设陵户守卫康熙二十八年

      圣祖仁皇帝南巡诣奠三十八年御书治隆唐宋四字勒碑   特谕严禁樵牧

   立石陵前以垂永久乾隆十六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   御制谒明太祖陵诗   御

   书扁额对联二十七年三十年皆有   御制谒明太祖陵诗四十五年   御制题明陵口

   号四十九年   御制题明陵用庚子韵诗是年   仁宗睿皇帝随扈有   御制明陵

   ︹三国︺︹吴︺甘兴霸墓在上元县北直渎山下鲁肃墓在江寕县西南

   上新河南岸圩田中近江︹晋︺山𥳑墓在上元县元武湖南覆舟山之阳颜含墓

   在上元县靖安道旁曾孙延之铭十四代孙真卿重为立石卞壸墓在上元县城内朝天

   宫后壸与二子旴昣皆死苏峻之难义熙十八年盗开卞壸墓面貌如生手拳爪甲出达手皆诏给

   钱十万重营兆域梁书何点传居东篱门园园内有卞忠贞冢点植花卉于冢侧每饮必举酒酌之

   寰宇记冢在今紫极宫后临岭构亭号曰忠贞亭王导墓元和志在上元县西北十四里

   幕府山西温峤墓在上元县北石灰山之阳初葬豫章后迁此郭璞墓在上元县

   北后湖中有大墩俗传为璞墓谢安墓在江寕县南陈书晋世王公多葬梅岭太建十一年

   始兴王叔陵母彭氏卒启求于梅岭葬之乃发谢安旧墓槀去安匶以葬其母元和志安墓在县东

   南十里石子冈卫玠墓在江寕县南十里新亭东王祥墓在江寕县西八十里何湖

   侧有断碑纪瞻墓在句容县东南二十五里葛洪墓寰宇记在句容县西南一里亦

   名葛仙翁墓盖仙翁之宗族也又有平西将军葛府君墓在县西七里土冈山︹南北朝︺︹齐︺

   竟陵王子良墓在上元县东北本传豫章王葬金牛山文惠太子葬夹石子良临送

   至祖硎山叹曰北瞻吾叔前望吾凡死而有知请葬兹地及薨遂葬焉︹梁︺始兴王憺

   墓在上元县清凰乡黄城邨安成王秀墓在上元县甘家巷陶宏景墓

   在句容县东南雷平山墓前石兽尚存南康𥳑王绩墓建康志在句容县西北二

   十五里姜石山︹唐︺刘太真墓在溧水县北四十五里俗名相公墩有祠在县北三十五

   ︹宋︺王安石墓在上元县半山寺后李邈墓在上元县东青龙山邦

   乂墓在江寕县南聚宝门外王福墓在江寕县南新亭郷王墓邨旧志福为牛富禆

   将从富元樊城赠少师平海军节度使尹起莘墓在江寕县南新亭郷印塘邨

   钜墓在江寕县西南处真乡移忠寺侧汪立信墓金陵志在溧水县都堂山

   孝祥墓在江浦县北十里七乳山魏良臣墓在高淳县南塘又宣城县亦有墓在

   南湖北道山︹明︺梁邨墓在上元县东白山顾璘墓在上元县东南彭成山

   吴良墓 吴祯墓与顾时王志吴复杨璟墓俱在上元县锺山西花云墓

   在上元县南五十里水桥洪武七年衣冠与夫人郜氏合葬宋濂为墓碑陈遇墓

   元县锺山之阴徐达墓 常遇春墓 李文忠墓 汤和

   墓俱在上元县东北锺山之阴康茂才墓旧志在神策门外通志在幕府山

  炎墓在江寕县聚宝山俞通海墓在江寕县南聚宝山西天寺旁有号国公神道

  倪岳墓在江寕县南新亭乡堈墓邨赵德胜墓在江寕县乌石冈

  子兴墓 郭英墓俱在江寕县南聚宝山渤泥国王墓在江寕县

  南石子冈永乐中来朝卒赐葬于此方孝孺墓在江寕县聚宝山旧志孝孺死门人王稌

  辈收遗骸殡之于此县志明故宫午门前有数尺地至今不生青草云为孝孺受刑处通志万历十

  九年礼部主事汪应蛟汤显祖为文立石表其墓三十三年徐鲸复修之 按吾学编收遗骸者都

  督廖镛也与志异梅殷墓在江寕县南牛首山冯国用墓在江寕县南五里凤

  西胡大海墓在江寕县南十五里沐英墓在江寕县南四十里通志在长泰北

  邓愈墓在江寕县西南安德门内齐泰墓在溧水县南十五里㔶船山青丝洞

  荘㫤墓在江浦县东北定山黄宏墓在六合县东灵岩山之阳

 ︹祠庙︺忠节祠一在府学内祀明周是修一在桃叶渡祀黄观景都宪祠在正学庙

  左祀明都御史景清表忠祠通志在府城全节坊明万历三年诏祀建文死难诸臣方孝孺

  陈迪齐泰铉程明道祠在上元县治东宋淳熙三年刘垬建以祀明道程子朱子

  一拂清忠祠在上元县西近清凉寺宋建祀郑侠汪公祠在上元县治城

  西祀明汪伟 本朝顺治八年建   赐谥文毅廉 直在上元县富民坊西祀明正德

  中工部主事何遵范忠宣祠在江寕县旧转运司西厅宋嘉定八年真德秀建祀范纯

  二贤祠在江寕县西凤凰台旁祀晋阮籍唐李白通志 本朝雍正初建专祀李白后

  于台址掘得断碑有晋贤阮步兵墓六字因合祀籍于此 按周亮工募赎凤凰台疏云万历壬辰

  李公昭于凤凰台旁掘得石碑牛段曰籍之墓又得半段曰晋贤阮始知此地为籍墓则通志说不

  足据表忠祠在涷水县北门外明嘉靖四年建中山书院祀齐泰万历初诏更名表忠

   定山祠在江浦县冶南大街祀明荘㫤黄忠节祠在六合县治西祀明黄宏

   吴富农龙神庙通志在府城钱厂桥 本雍正五年   敕建诸葛武

   侯庙在上元县镇淮桥俗呼军师庙旧志曰起凤祠卞忠贞庙在上元县西冶城西

   祀晋卞壸及二子旴眕南唐时即墓侧建忠贞亭宋庆历中叶清臣改曰忠孝绍兴中改庙额曰忠

   烈明初别建忠贞庙于鸡鸣山侧忠烈庙仍其旧又庙侧建历代忠臣祠祀南唐陈乔宋杨邦乂姚

   兴王珙诸人 本朝乾隆十六年   御赐扁额帝 王庙在上元县北鸡鸣山明初建今

   刘忠肃庙在上元县鸡鸣山之阳祀南唐刘仁赡旧在县东明洪武二十年改建于

   曹武惠王庙在上元县鸡鸣山之阳祀宋曹彬旧在聚宝门外明洪武二十年

   建于此 本朝乾隆十六年   御赐扁额卫 国忠肃公庙在上元县鸡鸣山之

   阳祀元福夀旧在城南土冈洪武二十年改建于此明功臣庙在上元县鸡鸣山之

  阳明洪武一十年建祀开国功臣蒋侯庙舆地纪胜金陵览古云在上元县东北十八里

  锺山西北吴大帝为汉秣陵尉蒋子文立初封蒋侯晋苏峻平升帝号府志本在孙陵冈明洪武初

  改建于鸡鸣山又青谿小姑祠府志在金陵闸祀汉蒋子文妹明万历闲改名节烈祠禹王

  庙有三一在江寕县城内饮马巷磨盘街口一在句容县秋千邨一在赤山湖方正学

  庙在江寕县南聚宝山祀方孝孺明万历十六年建祠于木末亭侧后毁 本朝顺治十三年

  乾隆十六年  御赐扁额 三 忠庙在江寕县聚宝门外南冈祀宋杨邦乂文天祥

  明李邦忠烈庙在江寕县治西南隅祀宋凊江军节度使牛富富霍邱人守樊城六年城

  陷死之谥忠烈赐庙建康禆将王福从祀颜鲁公庙在句容县东三十里颜家邨祀唐颜

  李卫公庙在句容县治东南隅唐武德闲辅公袥据丹阳李靖讨平之民立祠以祀

孔子庙通志在高淳县东三十里漆桥 谨按  先师孔子五十四世孙文并自序家世略云文昇

  之十二世祖桧唐同光中避乱自阙里迁浙之平阳传十一世孙潼孙宋德祐末居建康阙里志潼

  孙生四子长文昇季文昱文昱又白溧阳徙高淳遂世家焉 本朝康熙六年建庙

 ︹寺观︺翼善寺通志在府东南相传晋谢安与张元围碁处梁资福院宋元改净名寺明正统

  闲改翼善寺明统志在东山之侧香林寺在上元县太平门内旧名兴善寺明建 本朝

  康熙三十八年    圣祖仁皇帝南巡改为香林寺    赐御书扁额湘    宫寺

  元县东青谿北宋明帝初为湘东王及即位以旧地建寺备极土木之胜齐永元初始安王遥光举

  兵东府诏萧坦之讨之坦之屯湘宫寺慈应寺在上元县东三十二里为宝华山往来下

  院旧名排头庵 本朝康熙六年建乾隆十六年   御书慈云普应扁额及对联慧居

  寺在上元县东六十里句容县界旧名兴化隆昌寺明建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   圣祖仁

  皇帝南巡   敕改今名四十六年    驾临幸   赐御书扁额雍正十二年

  旨重修乾隆十六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  御制宝华山慧居寺诗   御赐扁额对

  联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皆有   御制慧居寺诗长乐寺

  在上元县故台城南梁绍泰三年齐兵趋倪塘游骑至台城门外陈霸先总禁兵出顿长乐寺

  凉寺在上元县西石头山明初周王重建俯视大江如环映带 本朝乾隆十六年   御

  赐扁额对联   御制游清凉寺诗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皆有

   御制游清凉寺诗永济寺在上元县北燕子矶本名宏济明正统中建缘崖结构俯临大

  鸡鸣寺在上元县北鸡笼山明建 本朝康熙四十四年   圣祖仁皇帝赐额干

  隆十六年   御赐扁额对联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皆有   御制鸡鸣寺诗

  敬寺在上元县东北梁武帝造本纪帝于锺山造大爱敬寺青谿边造智度寺又于台内立至

  敬寺太清二年邵陵王纶赴援台城营于蒋山因山巓雪寒乃引军顿爱敬寺又定林寺旧在蒋山

   顶应潮井后齐东昏侯尝射猎至此法轮寺在府城北覆舟山下齐崔慧景围宫城顿法轮寺对客

   高谈处也同泰寺在上元县东北梁纪中大通元年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因舍身寺

   中舆地纪胜在台城中又曰有法宝寺乃梁同泰寺也旧志周泰寺基杨吴顺义中起十福院宋为

   法宝寺后为精锐中军寨明为旗手卫营地灵谷寺在上元县东北锺山之阳金陵纪蒋

   山寺旧在山南本名道林寺梁武帝为宝志禅师建塔于玩珠峯前名曰开善寺宋曰太平兴国寺

   后为蒋山寺明移于东麓赐名灵谷寺 本朝康熙四十六年   圣祖仁皇帝南巡   赐

   御书扁额对联乾隆十六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   御制灵谷寺六韵诗   御赐扁

   额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皆有   御制灵谷寺诗四十九年

   仁宗睿皇帝随扈  御制灵谷寺诗半山寺在上元县东北东距锺山七里其地名白

   荡积水为患宋元丰中王安石居此乃凿渠决水通城河寻舍宅为寺赐额曰保安禅寺寺后即东

  草堂寺在上元县锺山下梁周容所立通志在慈仁乡明初徙此耆阇寺

  元县东北鸡鸣山西耆一作祇隋贺若弻自京口趋建康陈后主令樊毅屯祗阇寺栖霞寺

  在上元县东北摄山即宋明僧绍故宅庄严寺在江寕县梁太清三年百济入贡见城阙

  荒地异于向来哭于端门外侯景怒录送庄严寺 按建康实录永和四年谢尚舍宅造荘严寺

  光宅寺在江寕县东南梁天监初以三桥旧宅为光宅寺大报恩寺在江寕县

  南一里吴赤乌闲建明永乐中重建赐额大报恩寺规模宏壮塔高十馀丈 本朝康熙三年修二

  十三年   圣祖仁皇帝南巡登塔顶赐御书扁额三十八年重修乾隆十六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   御赐扁额对联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皆有   御制

  大报恩寺诗四十九年   御制雨中礼报恩寺诗是年   仁宗睿皇帝随扈有   御

  制报恩寺诗佛窟寺在江寕县南牛首山旧名崇教寺为僧懒融开教处号牛头宗

  界寺在江寕县城南二里明洪武中建禅灵寺在江寕县西南齐书世祖起禅灵寺

  敇谢瀹撰文洞元观在上元县东南方山吴为葛元立青元观通志在句容县

  治西梁天监中建明统志葛仙翁故宅洞神宫在上元县东淮青桥西朝天宫

  在上元县西即吴冶城杨吴建紫极宫宋改天庆观明洪武中改今名几大朝贺百官习仪于此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   御制朝天宫诗 赐扁额二十七年   御制朝天宫用苏轼

  韵诗三十年   御制朝天宫再疉苏轼韵诗四十五年四十九年皆有   御制朝天宫诗

  崇禧宫在句容县东南茅山华阳洞南元符宫在句容县茅山积金峯下宋建 本

  康熙四十四年 御书第八洞天扁额

 ︹名宦︺︹汉︺锺离意会稽山阴人建武二十五年迁堂邑令县人防广为父报仇系狱母死广

  哭泣不食意听广归家殡殓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殓母讫果还入狱意密

   以状闻竟得减死论︹三国︺︹吴︺黄盖零陵人为丹阳都尉抑强扶弱山越怀附︹晋︺周

   浚汝南安城人扬州刺史吴平明年移镇秣陵浚宾礼故老捜求俊乂甚有威德吴人悦服

   广南阳顺阳人元帝承制以为堂邑令丞刘荣坐事当死郡劾付县荣即县人家有老母至节广

   辄听还荣亦如期而反后大旱广散私糓讥至数千斛远近流寓归投之户口十倍顾和

   吴郡人王导为扬州辟从事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和为下传及还导问和卿何所闻荅曰明公

   作辅纵使漏网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太寕初导复请为别驾所历有贤声

   刘超琅邪临沂人元帝时补句容令推诚于物为百姓所怀常年赋税主者常自四岀诘评百

   姓家赀至超作大函村别付之使各自书家产投函中讫送还县百姓依实投上课输所入有逾常

   温峤太原人为丹阳尹奏王敦逆谋请先为之备及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朱雀桁以

   挫其锋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追钱凤于江寕事平封建寕县开国公禇翜

   阳翟人成帝时为丹阳尹时京邑焚荡人物雕残翜收集散亡甚有善政庾龢鄢陵人升平中

   尹丹阳表除重役六十馀事刘惔沛国相人累迁丹阳尹为政凊整时百姓颇有讼官长者

   惔叹曰居下讪上此弊道也辄寝不问︹南北朝︺︹宋︺刘义庆宋宗室元嘉中为丹

   阳尹有百姓妻赵杀子妇遇赦应徙送避孙仇义庆以为骨肉相残宜求之法外礼有过失之宥律

   无仇祖之文宜共天同域无亏孝道刘秀之东莞莒人元嘉中再除建康令政甚有声迁丹

   孙谦莒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民颂神明顾宪之吴郡人元徽中为建康令于欋

   要请托长吏贪残据法直绳无所阿纵性清俭强力为政甚得人和都下饮酒者醇旨辄号为顾建

   ︹齐︺刘怀慰平原人高帝置齐郡于瓜步以怀慰为太守至郡修城郭安集居人垦废

   田二百顷决沈湖灌溉不受礼谒人有送新米者怀慰出所食麦饭示之曰食有馀幸不烦此著廉

   吏论以达其意王摛东海郯人为秣陵令清直请谒不行羽林队主潘敞有宠二宫势倾人主

   妇弟犯法敞为之请摛投书于地更鞭四十敞怒谮之明日见代︹梁︺江革考城人武帝时

   迁建康令为政明肃豪强𬊤之王志琅邪临沂人天监初为丹阳尹政务清静有寡妇无子姑

   亡举债以殓葬既而无以还之志愍其义以俸钱偿焉年饥每旦为粥于郡门以给百姓众悉称惠

   孔休源山阴人普通中监扬州事剖断如流旁无私谒每车驾巡幸以军国事委之︹陈︺

   司马申温县人太建九年除秣陵令以清能见纪有白雀巢县庭︹唐︺杨延嘉

   中为句容令因梁故堤置绛岩湖以溉田王昕大历中为句容令复置绛岩湖周百里为塘立

   二十门以节旱暵开田万顷白季康太原人令溧水温恭诚信贞白威严邑人祀之︹宋︺

   薛映蜀人真宗时知昇州言官有牛赋民出租牛死租不得蠲帝览章矍然曰此岂朝廷所知

   耶因令诸州条奏悉蠲之马亮合肥人知昇州属岁旱民饥湖湘漕米数十舟适至亮移文守

   将发以振贫民因奏濒江诸郡皆大歉而吏不之救愿罢官籴令民转粟相赒张咏鄄城人真

   宗时知昇州州民以咏秩满借留就转工部尚书令再任时江左旱歉命充并宣等十州安抚使

   薛颜万泉人知江寕府逻者昼劫人反执平人以告颜视其色动曰若真盗也械之果引伏

   王随河南人知江寕府岁大饥转运使移府发常平仓米计口日给一升随置不听曰民所以

   饥者由兼并闭籴以邀高价也乃大出官粟平其价李宥青州人知江寕府民有告人杀其子

   者人自诬服宥疑召问卒伸其枉杨告绵竹人通判江寕州盗杀商人凿舟沈尸江中有被

   诬告者笞服狱具告疑其无状后数日果得真盗包拯合肥人仁宗时知江寕府程颢

   河南人为上元主簿茅山有池产龙如蜥蜴而五色民俗严奉颢捕而脯之元绛钱塘人调

   江寕推官摄上元令置豪恶王豹子于法甲与乙被酒相殴击甲归卧夜为盗断足妻称乙告里长

   执乙诣县而甲已死绛敕其妻曰归治而夫䘮乙已伏矣阴使信谨吏迹其后望一僧迎笑切切私

   语绛命取僧系庑下诘妻奸状果吐实刘湜彭城人仁宗时知江寕府奏运苏州米五十万

   斛以贷饥民苏颂丹阳人知江寕县详定户籍刬剔夙蠧𥳑而易行民有忿争颂喻以乡党

   宜相亲善民往往谢去王琪华阳人仁宗时知江寕府先府多火灾戓托以鬼神人不敢救

   琪召令厢逻具为作赏捕之法未几得奸人诛之火患遂息李迪濮州人仁宗时知江寕府

   李若谷徐州人仁宗时知江寕府卒挽舟过境寒瘠甚者留养视之须春温遣去民匄于道

   者以分隶诸僧寺助给舂爨吴中复永兴人仁宗时知江寕府邮兵告巡辖官苛刻絷而

   鞭之狱具法不至死中复以便宜戮首恶流其馀入奏为令陆佃山阴人哲宗时知江寕府

   句容人盗嫂害其兄别诬三人同谋既皆讯服一囚父以冤诉通判以下皆曰彼怖死耳狱已成不

   可变佃为阅实三人皆得生沈锡真州人徽宗时知江寕府张怀素诛朝廷疑其党有脱者

   江准闲往往以诬害兴狱锡至郡有告者按之则妄也具䟽于朝由是他郡系者皆得释蒋静

   宜兴人知江寕府茅山道士刘混康以技进赐号先生其徒倚为奸利夺民苇场强市庐舍词讼至

  府吏观望而不敢治静悉抵于法李弥逊吴县人靖康中建康府牙校周德叛杀官吏婴

  城自守弥逊以江东判运领郡事单骑扣贼以蜡书射城中招降贼通款开门迎之弥逊谕以祸福

  勉使勤王时李纲行次建康共谋诛首恶五十人抚其馀党一郡帖然叶义问寿昌人知

  江寕府召秦桧所亲役同僚不可义问曰释是则何以服他人卒役之邦河闲人建

  炎中知建康府剧盗张琪扰徽州邦彦遣禆将平之吕祉建阳人绍兴三年直龙图阁知建

  康府祉到官与通判府事吴若安抚司凖备差遣陈充共议作东南防守利便三卷上之张焘

  德兴人绍兴二十五年知建康府民积岁负钱帛钜万悉为奏免三十一年复知建康府时金人窥

  江建业民惊徙过半闻焘至人情始安赵鼎闻喜人高宗时知建康周必大

  人绍兴中教授建康张浚绵竹人绍兴三十一年判建康府兼行宫留守浚至建康即牒通判

  刘子昂办行宫仪物请乘舆亟临幸明年车驾幸建康迎拜道左浚起废复用风采隐然军民皆倚

   以为重车驾将还临安劳浚曰卿在此朕无北顾忧矣陈俊卿兴化人尝权建康府事淳

   熙中除特进判建康府俊卿去建康十五年父老喜其再来为政宽𥳑罢无名之赋洪遵

   人孝宗时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兼㣔宫留守至则揭榜民苗米惟输正不输耗听民自持斛槩庾

   人不能轻重其乎有营卒妄言摇众斩于市三军无敢哗李植临淮人乾道元年知建康军府

   兼本路安抚使上书言江防十䇿疏上帝嘉其言辛弃疾历城人乾道中通判建康

   珙崇安人淳熙二年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行宫留守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

   米十六万六千斛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贷诸司钱三万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

   万九千斛籍主客户高下给米有差起是年九月尽明年四月数十万人无一人捐瘠流徙者

   成大吴县人帅金陵会岁旱奏移军储米二十万振饥民减租米五万水贼徐五窃发捕戮之

   黄干闽县人倅建康江淮豪杰皆归心焉叶适永嘉人庆元时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

  请节制江北诸州创三大堡缓急应援首尾联络流民渐归黄度新昌人寕宗时知建康府

  兼江淮制置使至金陵罢科籴输送之⿰扌⿳丆⺝⿱冖友-- 扰活饥民百万除见税二十馀万击降盗卞整斩盗胡海首

  以献招归业者九万家徐谊温州人寕宗时知建康府兼江淮制置使初金攻庐楚不下留

  兵缀濠州以待和时时钞掠谊昼夜抚循益严备御史弥巩嘉定中知溧水县严庠序之教

  吴从龙官建康府统制绍定兵难为先锋援不至被擒使至泰州城下诱降不屈死之

  槐定远人淳祐中为江东安抚使兼知建康府军玫弛弗治乃为赏三等以教射春秋教肄士卒

  坐作进退击刺之技岁馀尽为精兵马光祖金华人端平初知建康府兼和州无为安庆三

  郡屯田使始至官即以常例公用器皿钱二十万缗支犒军民减租税养鳏寡招兵置砦给钱助诸

  军婚嫁属县岁折收丝绵绢帛倚阁除免以数万计兴学校礼贤才辟召僚属皆极一时之选拜端

  明殿学士再知建康士女相庆蠲除前政逋负百馀万缗鱼利税课悉罢减予民修建明道南轩

   书院及上元县学公田法行光祖移书贾似道言公田法非便乞不以及江东必欲行之罢光祖乃

   姚希得潼川人理宗时为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按行江上慰劳士卒众皆欢悦溧阳

   饥发廪劝分全活者众创寕江军自建康太平至池州列营置屋二万馀闲屯戊七千馀人

   杲邵武人淳祐中擢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节制安庆和无为三郡杲罢杨林堡以其费备历阳

   淮民寓沙上者护以师置贡士庄蠲民租二万八千石谢枋得弋阳人宝祐中举进士除

   抚州司户参军即弃去五年彗星出东方枋得考试建康摘贾似道政事为问目言兵必至国必亡

   漕使陆景思衔之上其槀于似道谪居兴国军德祐元年元兵屯驻建康杤得以江东提刑江西招

   谕使知信州明年吕师夔兵下安仁进攻信州不守宋亡杤得变姓名卖卜建阳市中元至元闲程

   文海留梦炎屡荐不行魏天祐强之而北不食死胡岩起瀛国公时与贝宝月为铜关将

   攻溧水死赠宝武翼郎岩起朝奉即葛邲吴兴人为上元丞时金兵至江上元当敌冲调度百

   出邲不扰而办留守张浚王纶皆器重之赵垒之为上元丞金人过江帅乡兵迎敌死之赠

   奉议汪立信六安人元兵大举以立信为沿江制置使俾就建康府库募兵以援江上

   渚郡即以妻子托爱将金明既至则建康守兵悉溃立信知事不可成乃置酒召宾佐与诀手为表

   起居三宫与从子书属以家事夜分扼吭而卒巴延入建康金明以其家人免巴延求其家厚恤之

   曰忠臣之家也 巴延旧作伯颜今改正程洙休寕人淳祐时为上元主簿抚字一本经术及

   代民遮留不得发元兵入建康沐浴自经死︹元︺张珪定兴人至元十七年珪年十六摄管

   军万户十七拜招勇文将军镇建康世祖亲抚之奏曰臣年幼军事重聂祯者从臣父祖久列行阵

   幸以副臣帝叹曰求老成自副常儿不知出此厚赐而遣之十九年太平宣徽群盗起行省檄珪讨

   之悉岳天祯冠氏人屡迁建康路总管首定救荒之政民立碑以记遗爱焉︹明︺顾

   佐太康人永乐时为应天尹公廉威重一时勲贵豪猾皆为敛手时方之包拯云檀凯

   人宣德时为应天府治中大者声绩民千馀人乞即用为府丞朝议不许及九载满当迁巡抚周忱

   再申前请乃擢为丞凯练习民事所张弛咸当人心故人爱之不忘厐嵩南海人历官应天府

   治中疏江寕葛仙永丰二郷之水立惠民庄招复流移集诸生讲习新泉书院岁时单骑行县以壶

   浆自随一蔬片楮不以烦民王弻黄岩人成化中知栗水县巨猾席势武断捕获论死境有

   湖可田督民筑堤遂为良田寇天叙榆次人正德时为应天府丞时武宗驻跸南京江彬

   等求索无厌天叙摄府事力抑之与尚书乔宇募拳勇屡与禁军相搏使不得逞驾驻九月民不至

   大困者天叙之力为多程㸅南城人嘉靖中知上元县民居近孝陵者以误杀苑中兽当死

   㸅争之法官得末成时霍韬官南京尚书有惠政民为歌云礼部霍韬天有日上元程㸅月无云考

   满入都携两苍头跨驴而行民醵金追赠笑而却之海瑞琼山人穆宗时巡抚应天墨者多自

   免去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瑞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豪有力者至窜他乡徐九

   思贵谿人嘉靖中知句容县讼者至必命与亲识议和和之不得则以理谕遣然于豪猾辈不尽

   法不止生平不嗜肉惟啖菜尝绘一菜于堂及九载迁去父老置酒请教九思曰惟勤俭忍三字可

   久耳士 民因镂所绘菜而 书三言于上 曰此徐公三字经 也徐  必达秀水人万历中知溧

   水县石𦥑湖水数为患必达筑堤万馀文植柳固之邑人当永乐闲坐尚书齐泰姻戚戍开平者三

   十馀家必 达奏除其于孙戍籍为令四 年民怀德祠祀焉董 岐凤石屏人万历中知高淳县

   时大水田圩尽没乃力请于京尹许孚远得疏请帑金三千两修筑又买当涂湖滩作遮浪埂以捍

   南荡圩田万七千馀亩至今赖之

  ︹本朝︺李正茂顺天人顺治二年知江寕府时百务草创加意绥理民以安息赵廷臣

   辽东人顺治初授江寕江防同知兼理运务尽心职掌酌定运值请著为令军卫无扰尤加意生儒

   优其家属不以佥运尝摄知府事时当编审更以精核著称郭士贤辽东人顺治六年为

   上元令尝请上官捐赎锾以充仓粮蠲民之困于岁者邑人德之崔抡奇夏邑人顺治中

   为高淳令邑旧困虚粮赔累抡奇至请于巡按题复永折淳人大悦闵派鲁祥符人顺治中

   知溧水县邑民素苦赋役不均派鲁至计粮分里刊为成书曰均里平徭册民甚便之又力请题折

   滨湖𬒳水虚粮之田溧自是无赔累之患饶应元蕲水人顺治中为溧水令性长厚而有执

   持有妖妇曹氏以邪教惑人应元发其奸戮之邑户役不均应元定三十八户为一排两户为一丁

   自是轻重不畸邑人称便刘泽嗣吴桥人康熙中知高淳县临政严肃萑苻屏迹于成

   龙汉军镶红旗人康熙中知江寕府兴利除弊知无不为时徐州有奸民某走 京师以左道惑

   众诬人上告事下制府檄江寕镇江两守会鞫成龙力白冤状制府疑故纵诘责甚厉成龙持之愈

   力奸民卒坐诬濒江芦洲多为豪强隐占成龙以有课而无洲者为坍江立予豁除有洲而无课者

   为欺隐升课而薄其罚人皆服其平允










                        总纂官王广䕃恭纂辑

                        前提调官张日章恭覆辑

                        校对官王允灌恭 校

                        校对官宗稷辰恭覆校

 大清一统志

  江寕府

 ︹人物︺︹汉︺李南句容人少笃学明于风角永元中太守马棱坐事征诣廷尉吏民不安南特进

   谒贺棱曰旦有善风明日中时应有喜闻明日果有驿使赍诏书原停棱事后举有道辟公府不行

   终于︹晋︺陶璜秣陵人仕 吴累建功绩孙晧既降晋敕璜归顺 璜流涕数日遣使送印绶

   诣洛阳璜弟濬濬弟抗濬子湮皆有名薛兼丹阳人清介有才少与纪瞻闵鸿顾荣贺循齐

   名号五隽初入洛张华见而奇之曰皆南金也纪瞻秣陵 人祖亮吴尚书令父 陟光禄大夫胆

   少以方直知名元帝引为军谘祭酒以讨周馥华轶功封都乡侯又论讨陈敏功封临湘县侯寻转

   尚书上疏 谏诤多所匡益瞻才兼文武朝廷称其忠亮雅正 俄转领军将军王敦之逆帝使谓瞻曰

   卿虽病但为朕卧䕶六军所益多矣乃赐布千匹贼平自表还家诏以为骠骑将军遣使就拜止家

    为府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穆王鉴堂邑人少以文笔著称初为元帝琅邪国侍郎中兴

    建拜驸马都 尉文集传于世弟涛及弟子 戭并有才笔︹ 南北朝︺︹齐︺陶季直

    人五岁丧母哀若成人及长好学淡于荣利征召不起时人号曰聘君宋末为望蔡令以疾免齐时

    历东莞北海建安太守为政清静百姓便之梁台建辞疾还里卒季直素清苦绝伦及死无以殡殓

    闻者伤其志事云︹梁︺陶子锵秣陵人兄尚宋末为幸臣所𬒳系子锵公私缘诉流血

    稽颡行路嗟伤兄得释初子锵母嗜莼母殁后 常以供奠梁武师至此年冬营莼不得恸绝久乃 苏

    遂长断莼味陶宏景秣陵人幼得葛洪神仙传便有养生之志读书万馀卷齐高帝引为

    诸王侍读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永明十年表辞禄乃遍历名山寻访仙药特爱松风每闻其

    响欣然为 乐性好著述尚奇异武帝即位每有吉凶征讨大 事无不谘请时人谓之山中宰相子籍

    历馀杭钱塘令工诗纪少瑜秣陵人本姓吴养于纪氏因而命族早孤有志节才藻新拔尝

  梦陆倕以一束青镂管笔授之其文因此遒进年十九始游太学备探六经博士东海鲍皦雅相钦

  大同七年引为东宫学士吏部尚书到漑尝曰此人有大才将拔之后除武陵王记室参军︹北

  齐︺萧放建业人梁武帝弟南平王伟之孙随父祗至邺父卒居䘮以孝闻所居庐室前有二

  慈乌来集各据一树为巢自午以前驯庭饮啄午后更不下树每临时舒翅悲鸣时以为至孝之感

  ︹陈︺吴明彻秦郡人幼孤性至孝感祖父坟茔未修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时天旱苗

  枯明彻每至田中号哭诉天田苗忽更生秋而大获足充葬用初武帝镇京口明彻诣之历有军功

  及武帝受禅授安南将军太建三年议北征明彻决䇿诏加侍中总众军进克仁州封南平郡公逼

  夀阳擒王琳等诏以为车骑大将军进攻彭城又大破齐军进位司空都督南兖州刺史︹隋︺耿

  询丹阳人从高智受天文算术创意造浑天仪又作为马上刻漏世称其妙炀帝即位进敧器以

  询守太史丞宇文化及弑逆询欲去之为所杀︹唐︺王昌龄江寕人官龙标尉工诗绪密而

   理精时号为王龙标云刘邺句容人父三复仕至刑部侍郎宏文馆学士邺少倚李德裕历

   官中书舍人 迁承旨德𥙿以朋党抱诬死邺申直其𡨚世高其 义以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为凤翔节度使黄巢方炽帝西狩追乘舆不及贼捕急不屈见杀许叔牙句容人䆳于诗

   礼贞观间拜宏文馆直学士献诗纂义十篇子子儒高宗时议北郊礼以博学名家︹宋︺孙继

   邺金陵人祖谦事李昇战死父承睿愤将兵者不如期致其父殁刺杀之太宗授继邺三班奉职

   宜州陈进反曹利用辟以自随为前驱破贼于大乌岭晁迥荐为阁门祗候上御戎䇿数十事

   传序江寕人淳化中充䕫峡巡检使李顺之乱传序督士卒昼夜拒战婴城既久危蹙日甚出

   囊槖服玩尽市酒肉以犒士卒众皆感泣力战传序度力不能支乃为蜡书遣人间道上言誓不降

   贼城陷赴火 死子奭溯峡求父尸溺死人以为父死于忠子死 于孝奏至太宗嗟恻久之录其次子

   煦为殿直以钱十万赐其家洪湛上元人举进士有声咸平中试舍人院复直史馆使荆湖

  按视氏事条奏利病甚众凡五使西北议边要真宗顾遇甚厚曲宴赋诗不移晷以献深𬒳褒赏

  王纶建康人㓜颖悟十岁能属文登绍兴进士第累官监察御史与秦桧论事忤其意罢去桧

  死迁中书舍人高宗收揽威柄召诸贤于散地诏命填委多纶所草历除资政殿大学士卒谥章敏

  秦钜江寕人通判蕲州金人犯境与郡守李诚之协力捍御救援不至城破钜犹以亲兵巷战

  死伤略尽钜归署疾呼吏人火诸仓库乃赴一室自焚有老兵冒火抱出之钜叱曰我为国死汝軰

  可自求生掣衣赴火死子浚先往四祖山中兵至亟还与弟瀈俱殉难诏立庙祀之赐额褒忠︹元︺

  樊渊句容人幼失父事母笃孝至元十二年奉母避兵茅山兵至欲杀其母渊抱母号哭以身

  代死兵两释之三十年江东廉访使者辟为吏母亡奔䘮哀感行路服阕奉神主祀之起居饮食十

  年如平生台宪交荐渊不忍去坟墓终不起李桓上元人累官江浙儒学提举以文名江东

  学者称之︹明︺陈遇上元人元末为温州教授寻弃官隐居太祖下金陵遣使聘至留幕中参

  密议优礼备至既成帝业累授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皆不受帝终始敬信称为先生而不名学者称

  为静诚先生端复初溧永人洪武初授磨勘司令案牍填委勾稽无遗性严峭不可干以

  私超迁刑部尚书用法平元出为湖广参政令民来归者便其赋一年流亡毕归子孝文孝思先后

  使朝鲜并著清节朝鲜人为立双清馆孙炎句容人能诗负经济太祖下集庆召见与语大

  悦命为中书者掾预计谋从征浙东授处州总制礼致刘基章溢叶琛送至京师苗兵乱执之炎大

  骂贼怒拔刀解衣炎曰此紫绮裘主上所赐吾当服以死遂见害赠丹阳县男周琬江寕人洪

  武中父为滁州知州坐罪论死琬年十六诣阙请代帝疑为人所教命斩之琬颜色不变帝异之命

  宥父谪戍边琬复请就刑以赎父戍帝怒命䌸赴市曹颜色甚喜帝知其诚赦之题御屏曰孝子周

  琬寻授兵科给事中齐泰溧水人洪武进士历兵部侍郎太祖器之临崩受顾命辅皇太孙太

  孙立进兵部尚书建削夺诸王之策及燕王人京泰被执不屈死魏泽高淳人洪武中官刑

   部尚书建文时谪寕海县丞文皇诛方孝孺族党孝孺幼子德宗甫九岁泽百计匿之得免

   璿上元人永乐进士由御史督大同宣府军储麓川蛮叛乘传往视言用兵便宜遂命抚云南督

   馈饷麓川平召为左副都御史所至有政声杨洪六合人嗣祖职为汉中百户调开平勇敢

   善战抚士有恩尝从成祖北征至鄂诺河𫉬人马还帝曰将才也宣德正统间以敢战知名历左都

   督充总兵官镇宣府迤北亦惮之称为杨王景帝监国封昌平伯额森逼京师率所部入卫追至紫

   荆关进侯还镇宣府卒赠颍国公谥武襄洪久居宣府御军严肃士马精强为一时冠从子能屡树

   边功封武强伯 鄂诺旧作干难额森旧作也先俱改正扬信洪从子幼从洪击贼兴州贼将

   跃马出阵信直前搏战擒之以是知名景泰中为副总兵镇宣府天顺初击贼有功封彰武伯卒赠

   侯谥武毅洪父子兄弟皆佩将印一门三侯伯威名震边陲巫凯句容人由百户积功至都

   指挥同知永乐中从平交阯屡迁都督佥事宣宗立以总兵官镇辽东凯饶智略御下严而有恩在

   镇三十馀年威惠并行前后守辽者皆莫及张益江寕人永乐进士选庶吉士改中书舍人

   预修太宗仁宗宣宗实录博学强记诗文操笔立就累迁侍读学士正统十四年入直文渊阁扈驾

   北征殁于土木赠翰林学士谥文僖厐景华上元人九岁丧父极哀毁奉母训力学母疾刲

   股尝粪邻火将及抱母号呼火遂息及卒庐于墓盗闻哭声而去天顺中旌表王贞庆

   人驸马都尉永春侯子贞庆以贵胄世族折节好士有诗名以文雅著景泰闲十才子贞庆其一也

   时称金粟公子王徽上元人天顺进士除南京给事中宪宗初请开言路敬大臣乞罢兵部尚

   书马昂禁中官无预政事帝颇纳之其冬皇后废极陈中官牛玉交构罪备论宦寺干政之祸帝大

   怒谪普安州判官终陜西参议卢雍江寕人由进士历福建参议父丧庐墓产芝十三本成化

   中旌戴睿句容人同居七世成化中旌表张瑄江浦人正统进士历刑部郎中有能

   声景泰时赐敕为吉安知府擢广西布政使皆有善政成化中以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时灭贼党

   降敕奖劳改抚河南亦有声终南京刑部尚书倪岳上元人天顺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宏治

   中累官尚书有诏召国师领占竹于四川岳极言不可事竞寝每遇修省辄陈军国弊政剔抉无疑

   改南京吏兵二部还为吏部尚书岳有文武才善断大事既秉铨请托不得行尤严邪正之辨天下

   想望其风采逾年卒赠少保谥文毅岳父谦官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僖明世父子官翰林俱谥文自

   庄㫤江浦人成化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兴编修章懋黄仲昭疏諌元夕张灯忤旨廷杖

   先罗伦亦以言事𬒳黜时称翰林四谏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去卜居定山三十年安贫乐道学者

   称定山先生宏治中奉诏起终南京吏部郎中㫤持身慕伊川接人慕明道生平不尚著述有自得

   辄见之于诗天启中追谥文节邵清江寕人宏治中由乡贡教谕擢御史正德初巡长芦盐课

   兴中官忤刘瑾矫诏杖之阙下削籍去世宗朝历广西佥事归无室庐依外氏以居疾革谓其子曰

   为已谨独甚难兢兢业业至盖棺无过心始释耳郑𤩽江寕人宏治进士由刑部郎中出为

    南昌 知 府 时宸濠蓄异 志招纳 巨 益潜劫 江淮 𤩽捕之 急 濠 诬奏𤩽捶杀 王府校 尉 构中官 矫旨 抚

    按究 问 濠 令先械入府 辱之 万 状濠 反因 械 系之于小 船 使 卒围守之忽 风吹 船 开见 邻船 旧 卒密

    谕以 祸 福 卒为感 动共 释其 缚 围解𤩽登岸一 呼从者 千 人 斩濠将 范成 等驰 赴 赣抚王守仁备 陈

    贼势守 仁 使 为巡徼俘贼 三十馀人 濠 平 擢山东盐运 使杨    锐其先萧县人 以卫籍家土元 正

    德 中署指 挥 佥事守安庆以九江为 鄱阳上 游宜置 湖口戍 乃 绘图呈枢臣宸濠反锐 先引军 设钩

    距 于江侧 寇 船抵岸辄 破坏 濠党凌 十一父 子 先登 锐发矢 皆 毙之濠怒 率众 分攻五 城锐设 方 略

    力拒 之焚 溺 无算乘胜 捕斩 贼大惊⿰扌⿳丆⺝⿱冖友-- 扰濠 平进 都督佥 事历 镇 辽东淮安 罢归 卒囊无馀赀 典衣 营

    顾璘上 元人宏治 进士除广平知 县善摘发 有吏 能正德初 知开封府忤镇 守中官王 宏

    谪官 下狱 嘉 靖时历浙 江 左布政使不逾年蠧 弊悉除 巡抚 湖 广尤著政 绩 章圣太后崩以工部 侍

    郎 督山 陵 宫 殿诸役 程工节财事集 而民不困 论功 进尚 书 改 南京刑 部璘当官守法 善诗古文 一

    时名士咸归之刘麟本安仁人先世为南 京广洋卫副千户因家焉宏治进士 适言官厐泮等

    言事下狱麟偕同年生陆崑抗疏论救正德初历绍兴知府刘瑾衔之罢为民瑾诛起官嘉靖时累

    擢工部尚书初四司所用 财物司官动多侵渔麟请特除一郎官主之又上 节财十四事内府诸监

    局冒破金钱减汰十四五 群小大恨及卒赠太子少保梁 材南京金吾右卫人宏治进士授

    德清知县勤敏有异 政嘉靖时累擢户部尚书议上节财数事多报可 经费大省中官麦福请尽徴

    牧马草场租材不可又请禁勲戚陈乞土田帝褒纳命并清核已赐者积患稍除材守章程慎出纳

    部政肃然以母丧去服除起故官时修建两宫七陵数与郭勲忤罢归已复召用凡三掌邦计砥节

    如一日卒赠太子太保谥端肃王韦上元人少有器识林俊储巏并爱重之与同里顾璘陈沂

    相劘为诗古文宏治末举进士性耿介历官有声仕至南京太仆少卿丁母忧哀毁卒李熙

    上元人宏治进士官南京御史正德元年以灾异偕同官陈十事多切时弊寻与同官葛浩等乞留

   刘健谢迁罪刘瑾马永成等下诏狱子杖除名世宗立起饶州知府迁浙江副使以清操闻

   英金吾卫都指挥武宗将南巡禁苑水涌桥柱折如斩英曰此变征也驾出必不利乃肉袒㦸刃

   于胸囊土数升持諌疏当跸道跪哭刺血流地卫士夺刃䌸送诏狱问囊王何为曰恐污帝庭洒土

   揜血耳诏廷杖八十遂死世宗立赐祭至福王时追谥忠壮何遵南京钦天监人正德进士

   为工部营缮主事时江彬导武宗游幸遍祀名山遵榷木荆南还疏言淫祀无福彬匿不以闻遵复

   舆同官林大辂蒋山卿上疏乞罢游幸勿为奸邪蛊惑彬矫旨下遵等于狱复荷校暴午门外五日

   杖五十罢遣遵体素羸又㥽所言不达疮溃三日卒嘉靖初赠尚宝卿荫一子入太学诏礼部SKchar

   王銮锦衣卫籍正德进士观政吏部著治原二篇太宰杨一清异之补文选主事不通请

   谒人无有识其面者历验封郎中武宗南巡上疏力諌廷杖几毙逾年卒顾瑮磷从弟正德进

   士历南京兵部郎中有清操所亲坐事属瑮父为解瑮不可竟正其罪魏国公子以冒滥得锦衣嘉

   靖初奉诏清汰尚书欲庇之瑮卒落其职历官河南副使以正直为同官所恶罢官瑮好学能诗文

   归家贫有时绝粮璘贻以斗粟亦不受其介行如此陈沂鄞人家南京幼聪颕正德进士官编

   修嘉靖中以太仆卿乞归筑遂初园杜门著书绝意世务所著诗文曰拘虚集书学束坡旁及篆

   绘事咸称能品王𬀩句容人正德进士以吉安推官从王守仁平宸濠有功迁大理寺丞偕廷

   臣伏阙争大礼下狱廷杖累迁户部尚书总督仓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𬀩好学敦行谊历官著清搡后与王㫤俱下狱

   斥为民不以其罪时论惜之王以旗江寕人正德进士以御史按河南世宗继统欲加兴

   献帝皇号抗不可上书言弭灾要务曰勤圣学信诏令防矫伪公赏罚累擢兵部尚书督圑营改督

   三边军务在镇六年尽瘁边计比卒军民罢市帝亦哀悼赠少保谥襄敏桂勇应天卫人嗣世

   职为千户中武会试世宗时充参将督巡捕军号令严善稽察盗贼屏息京师肃清流贼宋锐杨恭

   ⿰扌⿳丆⺝⿱冖友-- 扰京东以勇为总兵官讨平之历官右都督掌后军都督府兼捕务勇持重识大体兴捕务最久能

   止盗民甚安之刘玺南京龙骧卫人幼有孝行为诸生能自力学袭世职指挥同知嘉靖中历

   督漕总兵官清慎自持莅事五年军民怀德罢归行李萧然书数卷而已金琮上元人为人高

   简粹白公卿贵人非先施不造其门工诗善书文徵明极喜之得其片纸装潢成卷题曰积玉

   谷江寕人好诗书博涉精诣以文名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尚宝卿罢归所著有归田诸集

   𬀩溧水人官台州知事嘉靖三十一年倭入犯𬀩追至钓鱼岭力战死上官不以闻其子尚实诉

   于朝赠太仆丞焦竑江寕人学于耿定向罗汝芳举嘉靖乡试定向遴十四郡名士读书崇政

   书院竑为之长万历十七年殿试第一官修𢰅时皇长子出阁择讲官六人竑与马尝讲次群乌飞

   鸣皇长子仰视竑肃立辍讲皇长子敛容听乃复讲如初讲毕备陈先朝典制及闾阎疾苦为养正

   图说采古储君事可为法戒者拟进之同官沮之遂止所注有易筌禹贡解逊国忠臣录澹园集

   葛至学高淳人父病刲股以疗母目失明以舌舐之遂能视父母殁并庐墓三年天启中旌

   何栋如江寕人万历进士授襄阳推官值苗乱栋如遣将王一桂讨平之中官陈凤开

   青山矿栋如以显陵发脉地绘图疏闻事得寝复开榖城宜城其党纵掠栋如执其爪牙二十人当

   以大辟珰布飞语激上怒逮栋如下诏狱在系益读易习兵法以星变释归天启中辽报日至栋如

   上书请自效因募兵得七千人以太仆少卿行边魏珰党以冒饷劾之遂逮下诏狱许显纯为镇抚

   锻𨱈考掠屡绝而苏久之戍滁阳崇祯初复职梁志仁江寕人举于乡授衡阳知县调罗田

   崇祯八年流贼罗汝才攻城陷志仁持长矛巷战杀六贼力屈𬒳絷大骂贼碎其支体而焚之妻唐

   氏亦不辱𬒳杀事闻赠蕲州知州 本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烈愍姚九畴

   人为浦口守御崇祯八年冬贼围江浦九畴从游击汪之斌赴援五战皆捷城赖以完之斌议搜山

   阻之不听中贼伏九畴率所部救 出之斌于重围贼悉众击之援绝矢尽诱降不 屈骂贼死

   可大上元人世为南京羽林左卫千户举武进士历都司佥书分守瓜洲仪真淮抚李三才使

    录税监鲁保遗赀却其家十金之馈叶向高尝称之曰此不独良将且良吏也历都督佥事镇登莱

    都城戒严率师入卫以守城功进右都督孔有徳陷登州不屈死之赠太子少传谥庄节建祠旌忠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袁继登南京人崇祯末由选贡知安化县流贼李

    自成陷城被执求速死贼杀之黄金玺江寕人崇祯中举武乡试南京不守大书于壁曰大

    明武举黄金玺一死以愧人臣怀二心者遂自经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予入忠义祠

   士达南京布衣南京破士达投水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予入忠义祠马纯

   仁六合人为邑诸生南郡失守纯仁与友人约同死友人背约纯仁走水滨题铭于桥柱抱石而

   死年十八后友人登第为湖广知县谒城隍神俨若纯仁坐殿上遂呕血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予入忠义祠

  ︹本朝︺李敬六合人祖云鹄有隐德敬中顺治丁亥士授行人擢御史多所建白出按湖广请

   免租税改折黄绢犒师必身至行闲征战屡有功历升刑部侍郎胥廷清上元人顺治丁

   亥进士知馀姚县时馀寇未靖廷清单骑入山抚之四境以安擢工部主事榷龙江关尽𨚫羡馀家

   居兄弟子侄百口共爨时称其孝友史允琦上元人幼孤事母抚弟有至性顺治丁亥进士

   两为福建推官屡雪冤滞历山西提学道士多颂之蔡祖庚上元人顺治已丑进士授甘泉

   令以政最升户部郎历守太原正定二府迁河南副使吕公义江寕人抚标把总顺治十

   年署崇明营千总时海寇张名振等犯崇明公义誓死杀贼阵亡事   闻赐恤如例刘斌

   上元人顺治武进士为竹淫营参将时吴三桂贼党攻城斌七战皆捷擢副将后仍战殁于竹溪事

      闻赐恤如例刘从勋江寕人为连江游击顺治十七年郑成功出⿰扌⿳丆⺝⿱冖友-- 扰郡县从勋御之

   受创阵亡事 闻赐恤如例 卜 世俨上元人康熙武进士为镇远卫守备时吴三桂

   贼党马宝陷镇远力战不支自缢死事   闻赠都司佥书恤荫如例白梦鼐江寕人康

   熙庚戌进士官大理评事少与兄梦鼎俱崇尚志节罹党狱几不免时有二白之目及居官多所平

   反都御史魏象枢亟称之康熙庚申𥙷行福建乡试梦鼐为考官得士极盛张蕴江寕人知

   山西汾阳县姜瓖叛蕴守西阙贼破东关入逼印绶蕴妻柴氏及长子璋自杀瓖诛收抚残黎仍前

   职兼理府事董三策江寕人康熙癸丑武进士万州游击奉檄剿贼定安转战百馀里所

   向无前遂恢复县城恃勇复深入黎洞中毒矢死王应宪上元人少负气以文行推重

   于乡隐居著述有河漕水利盐铁诸考顾来鹤上元人为寕夏中卫守备康熙十五年

   屏藩贼党据固原欲渡河来鹤谕民沿河防守叛民焦得才等倡乱死之事   闻赠游击恤荫

   倪灿上元人康熙丁巳举人荐举博学鸿词授检讨与修明史以淹雅著名张自

   超高淳人康熙癸未进士博极群书研究经史期于躬行实践释褐后授经讲学文行日著所著

   有春秋宗朱辨义黄虞稷江寕人康熙闲以荐授翰林纂修明史假归卒于家虞稷工诗

   文才思飇发家有千顷堂藏书最富吴锦江上元人由武举效力兵部期满授四川提标守

   备洊升游击乾隆三十七年随征金川以功擢参将嗣因坐事革职留于军营效力赎罪旋随攻当

   噶尔拉山梁阵亡事   闻照参将例议恤   赐祭葬荫守备胡钟江寕人乾隆丁

   酉举人除授云南太和知县升贵州遵义知府杜绝苞苴痛黜奢靡发奸摘伏莫不服其精明卒祀

   乡贤哈国珑江寕人乾隆戊申武举补授河南许州营千总随征川楚教匪屡战有功

   洊升甘肃凉州镇右营游击时甘肃剿败戴家营等股匪由竹溪窜𬃷岭负嵎抗拒国珑随经略额

   勒登保分路抵御殱毙甚众驰入贼队猝受矛伤阵亡事   闻议恤如例荫云骑尉世职

   子庶溧水人孝行著闻乾隆年闲 旌吴运镇高淳人同县吴翥南周良遇均孝行

   著闻俱乾隆年闲 旌张瑛上元人捐职从九品分发陜西嘉庆元年投效军营时邪匪滋

   事参将锺岳在西牛槽防堵贼越山窜瑛直前扑拏骑马贼月中矛伤阵亡事   闻赐恤荫云

   司马𫘦江寕人嘉庆中由山阳县生簿洊擢河东河道总督办理河务洞悉机宜曹工

   睢工经理俱臻稳固卒   赐恤如例

  ︹流寓︺︹三国︺︹吴︺诸葛瑾琅邪人避乱江东孙权用为司马使蜀通好与其弟亮公会相

   见退无私言子恪亦知名︹晋︺周彦伦汝南人居锺山下清贫寡欲后应诏出仕累官国子

   ︹南北朝︺︹齐︺明僧绍平原鬲人明经有儒术建元初征为正员不就隐江乘摄

   山高帝谓其弟庆符曰卿兄高尚其事亦尧之外臣朕梦想幽人固已勤矣所谓径路绝风云通赐

   竹根如意荀箨冠时以为荣︹陈︺马枢扶风郡人六岁能诵孝经论语长而博极经史隐于

   茅山陈文帝征为度支尚书辞不应命鄱阳王为南徐州刺史固请乃行王别筑室以居之枢恶其

   崇丽乃于竹林闲自营茅茨而居有白燕巢其庭树驯狎几案春来秋去凡三十年︹唐︺李白

   山东人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𫀆于舟中顾瞻笑

  傲旁若无人萧颖士晋陵人客金陵永王璘召之不见︹宋︺郑侠福清人随父官

  江寕闭户苦学王安石知其名邀与相见称奖之︹明︺黄宏鄞人著籍孝陵卫宏治进士历

  江西左参议贼闵廿四既降复恃宸濠势剽掠九江上下宏发兵捕之宸濠反𬒳执宏愤怒以手梏

  向柱蹙项是夕卒贼义而棺殓之子绍 文奔赴求得其棺以伪命治殓非父志亟易之扶 柩归濠诛

  赠太常寺少卿祀忠烈祠

 ︹列女︺︹汉︺李南女为由拳县人妻南明于风角女尽得其术尝晨诣爨室卒有暴风妇从姑

  求归辞其二亲姑不许乃跪而泣曰家世传术疾风卒起先吹灶突及并此祸为妇女主爨者妾将

  亡之应因著其亡日乃听还家如期病卒︹南北朝︺︹宋︺会稽长公主武帝女适

  徐逵之身居长嫡为文帝所礼家事大小必谘而后行每有不得巳辄号哭上甚惮之𥘉徐湛之为

  大将军彭城王义康所爱及义康得罪事连湛之主号泣乞命乃得全︹齐︺萧嶷妃庾

  氏有女工妇徳宋时武帝及嶷位官尚轻家又贫薄庾氏彻巳损身以相营奉兄弟晚还饥疲未

  尝不迎时先辨嶷梦后亦亡︹五代︺︹南唐︺聂氏太平乡民女也父早殁兴母居随母

  采薪母为虎攫去蹲踞方食聂持柴刀自虎后跃登其背按项连割之虎毙因收母尸时年十三

  ︹元︺阚文兴妻王氏建康人文兴从军漳州王氏与俱行至元十七年陈吊眼作乱

  攻漳州文兴率兵与战死之王氏被掠义不受辱乃绐贼曰俟吾葬夫即汝从也贼许之遂负尸积

  薪焚之火既炽即自投火中死曹子英妻尤氏溧水人夫死啮指血誓不再醮

  氏孤溧水人年十五其母严氏孀居贫病卧床数年女事之至孝至正十二年火延其里

  邻妇强携女出避女泣曰我何忍舍母去同死而巳遂入室抱母共焚而死花山节妇

  失其姓氏至元闲为兵所逼至崇贤乡碑亭啮指出血题诗碑上有遥望花山何处是之句遂自经

  刘彦阳妻孙氏至正末彦阳为平江仓官卒于任值兵乱孙舆一子二女守榇

  邸舎城陷子死于兵孙𬒳掠犯之不从遇害长女贞年十八次女㓗年十六兵胁之行二女绐之曰

  愿相从但得埋父母𩨬骨免暴露兵从之遂至江滨皆赴水死︹明︺杨氏上元人安陆侯吴复

  之妾复守黔阳卒于官杨自经以殉太祖手诏褒之追封贞烈夫人朱约妻石氏

  人归约甫一岁约病奉侍汤药三年不懈约卒守节终身洪武中旌表铉妻郭氏

  六合人铉不得于父恒悒悒不乐氏曰子弟尽孝何患不慈翁欲以非礼加妇氏厉色拒之啮指出

  血曰遭遇若此惟有死耳遂沉于河宋濂为之传郑瓘妻袁氏六合人年十八未婚

  而瓘疾氏告父母归郑侍汤药二年不懈瓘殁求自尽家人救之得不死守节终身武定桥

  烈妇失其名姓永乐初诛戮臣僚妻子发教坊或配象奴烈妇题诗衣带赴武定桥河死诗曰

  不忍将身嫁象奴手提麦饭祭亡夫今朝武定桥头死要便清风满帝都陈忠妻王氏

  上元人忠守交阯氏随之官会黎人叛忠阵亡氏舆二女登竹筏出交阯东海城进海门收忠屏殓

  之扶柩浮海南归以茾纺绩度朝夕历二十馀年卒王烈妇上元人夫姓汪嗜酒废业僦居

  江东门积善桥破屋一闲以竹篷隔内外妇绩麻自给夫与博徒李游李悦妇姿谋乱之夫夜持脯

  酒与李俱至引妇共坐妇不从夫怒笞妇妇度不免潜携幼女坐河下自投河死是夜大风雨尸不

  漂没及曙女尚熟睡草间张豫妻倪氏江寕人豫卒氏年二十六抚孤成立守节五十

  年宣德中旌表蔡烈女上元人少孤与祖母居一日祖母出有僧乞食挑之不从挟以刃拒

  益坚受伤十馀处骂不绝宛转死灶下僧已遁去官行验忽来首伏曰女拘我至此遂抵罪

  伯妻黄氏江寕人伯疾笃知必不起碎食器刺喉不死以厨刀自刎卒年二十一

  善聪南京人年十三失母父贩香为业怜其无依改男装从游庐凤闲数年父卒变姓名曰张

  胜仍习其业逾年返南京省其姊改装始知即善聪也凌氏女高淳人许字王纯侄未嫁

  而夫死纯慕其色谋为妾父欲许之女觉即自缢救之得苏誓不他适年六十卒宏治中旌表

  宗妻柴氏江寕人宗病笃属柴改适及宗卒即入别室自经死王德开旌表吴达

  妻俞氏江浦人夫死年二十二矢志守节有求配者詈之屡欲自尽家人每觉而止之正德

  闲旌冯鉴妻江氏六合人鉴死纺织奉姑教子有法年八十馀卒嘉靖闲旌表

 ︹本朝︺王某妻汪氏上元人顺治巳亥海冦簿近郊氏家幕府山下惧见辱赴池水死

  蒋奇玉妻梁氏江寕人夫病笃𥸤天求代知必不起积薪先自焚乡里哀之

  烈妇江寕人夫姓吴为驴佣氏年十七夫殁舅欲以甥某入赘氏潜具卮酒至夫墓拜哭而返

  夜自李顺妻林氏上元人夫亡丧毕饿死康熙年闲 旌同县义乌兴史赵国

  妻钱氏国栋卒于任氏扶榇归里绝粒七日呕血死常复妻刘氏夫亡恸而绝詹某妻周

  氏江寕人少无父母归詹后继姑行秽𧰟氏貌美导以淫不从继姑凌逼百端氏密纫上下衣自

  王氏女上元人许字沈邦彦早夭女欲过门守贞父不许女刺血书贻父曰生则沈氏

   人死则沈氏鬼题墓曰沈门王氏足矣遂自缢雍正年闲 旌金升妻许氏江寕人嫁

   三月夫亡欲死以殉救免母携归阅七年终不食死雍正八年 旌朱氏女江寕人未婚夫

   亡自经同县任氏女许字杨存敏闻讣誓不更适或将委禽焉女闻遂堕楼死郑端聘媳某氏闻端

   子讣题绝句二首自缢赵氏女江寕人幼字葛某远商不归女初依母母卒葛之父迎女

   于家历二十馀年传葛某巳殁女即密纫其衣投缳死王性善妻潘氏句容人夫

   亡继姑逼嫁遂自缢雍正年闲 旌陆思贤妻殳氏溧水人遇贼不辱自杀

   嘉元妻潘氏上元人夫亡守节同县谈自新妻马氏谢莹妻张氏宓行正妻王氏沈尊

   一妻朱氏童维新妻王氏朱国丞妻周氏童维新妾李氏毕大章妻高氏李仁瀚妻耿氏许观继妻

   汪氏王子向妻汪氏焦成德妻孙氏邹敬妻戴氏陆嗣曽妻王氏郎璜妻萧氏卞国南妾王氏袁楷

   妻邹氏程世堦妻余氏方瑶次妻刘氏汤自新妻朱氏王嶷妻赵氏程位妻吴氏许子先妻张氏程

   云从妻高氏徐汉良妻姚氏杨德滋妻孙氏孙成道妻徐氏王廷相妻薛氏熊梦鹏妻包氏𥳑瑗妻

   梁氏吴瑛妻李氏吴源妻孙氏方云顾妻王氏佟国勲继妻朱氏刘启邂妻夏氏何文环妻陈氏张

   益阳妻刘氏龚鹏妻苏氏曹登俊妻李氏诸世蕃妻吴氏陶永学妻葛氏张立先妻徐氏李义贞妻

   刘氏邓瑮妻李氏俞天育妻曹氏祁正经妻贾氏潘起凤妻栾氏方求晟妻邓氏张植妾韩氏张埴

   妻汪氏王廷俊继妻陈氏陈秉廉妻郭氏徐浩妻宋氏叶㻙妻张氏吕千士妻张氏丛藩妻汪氏吴

   惟肖妻董氏蔡祖修妻武氏王兆昌继妻陶氏王维翰妻张氏吴佩朝妻秦氏李春隆妻陈氏林有

   显继妻朱氏陈致广妻王氏詹士美继妻赵氏王家珍妻唐氏王盛忠妻周氏王君和妻马氏丁焕

   妻刘氏许永吉妻王氏王谏忠妻陶氏李盛之妻王氏蒋昌祖妻俞氏袁公弼妻倪氏张宗仁妾周

   氏方印銮妻窦氏张大绶妻裴氏冷星雯妻王氏曹天贤妻陈氏魏甫玑妻葛氏王良生妻马氏程

   崧妻王氏武洛妻林氏章景龄妻吴氏武泗妻林氏蒋耀妻张氏叶焕继妻杨氏李时若妻李氏程

   宗浩妻周氏江直妻张氏程宗洪妻孙氏白鳌妻吴氏刘美玉妻巫氏谌尧序妾李氏王贲妻陈氏

   王永泰妻窦氏杨邦翰妻陆氏李宏永妻钱氏江松妻崔氏王正清妻汪氏王希贤妻何氏童垍妻

   夏氏张曽为妻周氏蒋元吉妻丁氏贺冠妻孙氏吴抡世妻宋氏李仙经妻顾氏端木正礼妻袁氏

   谈昌懋妻李氏苏雨璠妻宋氏程式妻王氏徐灏妻滕氏孙岱瞻妻张氏顾时妻邓氏高官䕶妾张

   氏曾怡安妻朱氏李廷瑚妻许氏王𡽵妻金氏樊天恒妻程氏胡志安妻汪氏孙琇妻王氏孙文肇

   妻陈氏均夫亡守节贞女朱振纮聘妻何氏朱尚礼聘妻沈氏唐光昕聘妻陈氏徐潮聘妻蔡氏汪

   宗维聘妻赵氏张尔德婢新莲赵氏均未嫁夫亡守贞俱乾隆年闲 旌兰藻妻费氏

   江寕人夫亡守节同县梁玑妻顾氏陈瑞阳妻沈氏吴国贤妻萧氏陈应龙妻周氏朱玉铉妻周氏

   陈宪妻谈氏陆云祥妻上官氏徐琬继妻倪氏魏汝智妻程氏田嘉佑妻周氏费应宏妻王氏周公

   安妻陈氏贾怡安妻周氏林锺琦妻葛氏唐仲熊继妻张氏李长琦妻刘氏叶文志妻朱氏朱龙光

    妻巫氏林 锺琮妻朱氏游国珍妻方 氏周成章妻王氏朱之 琪妻曹氏陈德明妻徐氏 葛顺仁妻陈

    氏陶揖妻 殳 氏顾椿继妻蔡氏 陈东妻顾氏刘必遵妻麻氏 刘 必遂妻徐氏林一 鸾妻郑氏余梦龙

    妻周氏杨 芳植妻缪氏 蒋国正 妻滕 氏戴璟妻李氏周杖妻 吴氏王廷鉴 妻李氏 赵观 国妻刘氏毕

    道昌妻王氏芮之芳妻王氏胡邦贞妻 任氏邓辉继妻陈氏汪依妻顾氏张天墉妻曹氏 吴之熊妻

    杨氏 陈笃行妻 李氏吴德彬 妻徐氏汪仪妻程氏徐瑾 妻陈氏王 子章妻杨氏 宋嘉爵妻雷氏杨文

    澍妻郑氏陈沂妻 张氏陈 学斌 妻虞氏 吴洤妻孙氏张义球妻金氏 任尔霞 妻唐 氏王玉 章妻陈氏

    薛兰孙妻于氏张瀚妻刘氏 业方标妻周氏周世缵妻李氏盛景公妻陈氏尹 衡妻张氏罗兴

    朱氏 李芳奇妻刘氏邵 学成 妻袁氏王惠 公妻钱氏慎 傅妻田氏杨檊妻 郭氏 朱丹书妻林 氏万维

    智妻 朱氏 张世正继妻 汪氏妾钱氏程必诚妻汪氏崔 永仁 妻蔡氏杨廷 楫妻曹氏张士鋕妻邓氏

    费笃 鳌妻 朱 氏贾道龄妻冯氏顾坤继妻朱氏汪骥妻 许氏 王 鲁㐽妻陶氏汪浩妻林氏张国昌妻

  曹氏均夫亡守节贞女朱铉聘妻王氏陈嘉谏聘妻周氏均未嫁夫亡守贞俱乾隆年闲 旌

  廷璠妻裴氏句容人夫亡守节同县杨朝满妻高氏张祖留妻黄氏张天馨妻笪氏张

  为律妻章氏尚昌道妻唐氏朱之瑛妻潘氏高健常妻朱氏赵明观妾丁氏朱之骝妻高氏朱以豫

  妻吴氏史忠义妻张氏赵永著妻姚氏尚昌遴妻周氏朱兆芄妻谈氏樊可明妻王氏张李璋妻邹

  氏汪洪妻江氏张启寅妻杜氏许坤生妻张氏笪仕鼐妻谭氏巫启税妻解氏刘朝翰妻黄氏郭茂

  瑞妻葛氏樊一仁妻朱氏李仙蟠妻蒋氏赵国枚妻尚氏张洪敏妻赵氏张右瞻妻许氏刘大兴妻

  鲁氏朱勲妻陈氏李英妻陈氏李茂俊妾陈氏戴熺妻张氏郑孔嘉妻仇氏曹坦吉妻许氏严孔鏸

  妻何氏王家驹妻倪氏王永思妻孔氏杨瀛妻谢氏王淮妻张氏周文极妻凌氏徐继伦妻王氏王

  荦奇妻孔氏王肇岱妻赵氏陈尚秉妻徐氏胡鼎𬭎妻笪氏张美英妻宣氏万学晓妻王氏葛肇祺

  妻戎氏沈应祥妻王氏孙国玺妻杨氏骆朝枢妻钱氏张德载妻赵氏周宪瑜妻仇氏王之宠妻张

  氏周伯贞妾陈氏周岳峰妻余氏戴安侯妻朱氏周宪钜妻王氏王掞妻裴氏李秉均妻雍氏王名

  登妻周氏倪达妻俞氏尚祚奎妻周氏倪如松妻裴氏王知黻妻卫氏王善驺妻曹氏孙瑞琬妻朱

  氏均夫亡守节俱乾隆年闲 旌谢昶妻陈氏溧水人夫亡守节同县俞生沛妻马

  氏薛惟勲妻吴氏李长源妻徐氏王国瑗妻俞氏俞时正妻周氏传可顺妻毛氏俞时得妻梅氏传

  洪基妻陈氏卞豫经妻杨氏徐彦质妻张氏傅立正妻张氏吴廷梅妻庄氏武驷妻沈氏

  赵开洪妻张氏司徒人文妻邵氏陈 元绍妻张氏薜道五妻杨氏司徒宓妻赵 氏 卞豫

  铎妻胡氏许应举妻耿氏叶宏彦妻 钱氏监寯妻卲氏均夫亡守节贞女经之 泰聘

  妻萧氏洪以贤聘妻葛氏均未嫁夫亡守贞俱乾隆年闲 旌赵修祺妻普氏

  人夫亡守节同县唐廷枚妻许氏吴璋妻叶氏毛毓彩妻王氏陈文𬭎妻汤氏傅龄妻莫氏狄梦麟

  妻胡氏均夫亡守节贞女秦文焕聘妻杨氏李氏女均未嫁夫亡守贞俱乾隆年闲 旌王庆

  妻汪氏六合人夫亡守节同县厉晓妻曽氏钱贡妻高氏黄学炯妻汪氏刘本厚妻裴氏石

  璘若妻李氏董相仪妻李氏余国纬妻尚氏常天序妻李氏袁逸安彭氏项永逊妻许氏洪之登妻

  陈氏汤𫓶妻王氏胡明文妻陆氏贺永谐妻汤氏姜宏声妻夏氏郭瑞妻冉氏朱颖长妻吕氏均夫

  亡守节贞女曹灿聘妻陈氏唐洪聘妻李氏均未嫁夫亡守贞俱乾隆年闲 旌徐宗国

  妻吴氏高淳人夫亡守节同县刘观标妻胡氏吴位良妻岑氏孔𫝊楹妻戴氏吴待学妻谈

  氏芮应廷妻魏氏吴方铉妻葛氏芮明芳妻杭氏葛绍崧妻赵氏周廷崒妻李氏杨仕元妻吴氏陈

  升楫妻徐氏杨懋康妻施氏赵近尹妻邢氏吴云妻陈氏唐士俊妻陈氏吴侍搢妻杨氏唐九歌妻

  甘氏赵锡照妻张氏孔毓镐妻陈氏孙实隆妻蒋氏李大立妻黄氏李昌文妻郑氏李生玉妻孙氏

  赵其维妻吴氏李邦榖妻谷氏刘震庆妻孙氏邢皋妻徐氏史光赞妻唐氏杨敬珏妻孔氏吴晋崧

  妻孔氏陈道瀛妻史氏谷毓仲妻夏氏陈其恩妻卞氏陈长龄妻葛氏葛至清妻陈氏王孟械妻魏

   氏赵尔骧妻李氏杨洪仪妻叶氏陈朝询妻孙氏陈其济妻李氏赵晋翼妻邢氏赵养昭妻李氏孔

   毓昇妻魏氏张正础妻何氏孔毓松妻邢氏李之煜妻吴氏孔衍球妻傅氏杨銮泰妻夏氏杨毓泰

   妻夏氏杨纯恕妻夏氏孙永观妻芮氏孔传铭妻刘氏王士蕙妻戴氏孔传鹏妻杨氏孔毓荇妻陈

   氏周应心妻李氏周克圣妻李氏孔传榛妻杨氏芮大仁妻陈氏王伊龄妻吴氏孙龄祚妻刘氏韩

   尔明妻黄氏陈宗卜妻赵氏李希莱妻孙氏刘廷朝妻陈氏刘开鹏妻徐氏孔毓振妻曹氏孔毓拔

   妻虞氏李大顺妻赵氏李锡惠妻赵氏李大颜妻孔氏吴锡思妻杨氏邢之基妻王氏李观妻张氏

   张协寅妻孙氏邢珏华妻葛氏均夫亡守节贞女邢惠人聘妻谷氏李允继聘妻王氏刘世玮聘妻

   张氏刘世祖聘妻张氏均未嫁夫亡守贞俱乾隆年闲 旌管嘉惠妻钱氏

   人夫亡守节同县吴宣仁继妻李氏张志铎妻胡氏叶廷捷妻张氏孙肇宏妻陶氏李翰蜚妻刘氏

   韩蕡实妻徐氏朱家谷妻魏氏沈坚妻戴氏梅钫继妻秦氏陈证諠妻吴氏秦德辉妻周氏周廷桧

   妻官氏江清妻王氏钱纳继妻蒋氏谈朴观妻金氏方惟醇妻朱氏归庆生妻翁氏邓襄妻阮氏薛

   南金妻金氏陈善谦妻臧氏刘震妻王氏江基妻吴氏林师求妻韩氏郭友先妻王氏涂昭櫆妻高

   氏涂昭作妻张氏季彬妻许氏陈允升妻李氏孙元宰妻王氏薄春辉妻赵氏归灿明继妻陈氏杨

   嘉慧妻程氏杨文乐妻王氏孙必仁妻唐氏杨熙继妻裴氏孙必佳妻沈氏刘宏年妻王氏张松年

   妻林氏卢永祥妻孟氏王大桢妻陈氏刘昌龄妻王氏徐夀同妻杨氏陈士进妻王氏陈如鹤妻仲

   氏张禹言妻范氏翁剽妻蒋氏翁继妻李氏童连妻张氏刘崇顺妻吴氏蔡其卉继妻杨氏夏成

   镒妻孙氏徐廷佐妻蒋氏均夫亡守节贞女杨锳聘妻侯氏唐官训聘妻侯氏王和乐聘妻吴氏田

   逢仁聘妻向氏顾畯聘妻李氏周秉中聘妻李氏均未嫁夫亡守贞俱嘉庆年闲 旌戴秉

   恒妻张氏江寕人夫亡守节同县茶权妻王氏某妻张氏凌徳怀妻李氏翁长福妻张氏

   朱定国妻王氏凌徳果妻方氏王松妻程氏程森妻金氏任某妻张氏章勤妻黎氏金德明妻彭氏

  蔡銮妻邓氏张必达妻马氏陆鲁道妻王氏陆文墀妻马氏刘廷椿妻张氏柯长春妻张氏芮抡元

  妻杨氏马家俊妻穆氏谈国辉妻吴氏童载广继妻张氏陈国桢妻徐氏毛文成妻郑氏姚树滋妻

  陈氏毛正本妻朱氏郑光熊妻曽氏刘天相妻王氏陈帼陇妻金氏陶家尧妻刘氏朱九锡妻刘氏

  陈扆揆妻刘氏单士伯妻嵇氏徐兴仁妻陈氏均夫亡守节贞女陈润安聘妻金氏杨仑聘妻马氏

  李氏女均未嫁夫亡守贞烈女李氏孝女谈氏俱嘉庆年间 旌尚徴远妻王氏

  句容人夫亡守节同县尚恕妻傅氏蔡祉妻王氏徐永怀妻戴氏妾氏蔡瑛妾杨氏皋氏裴球妻

  王氏尚征仕妻张氏骆正绂妻王氏许尚憼妻尚氏孔继德妾唐氏均夫亡守节贞女周怛立聘妻

  尚氏未嫁夫亡守贞俱嘉庆年闲 旌叶成干妻郑氏溧水人夫亡守节同县阮

  守忠妻毛氏顾芳馝妻张氏顾流漳妻吴氏梁丕基妻许氏均夫亡守节俱嘉庆年闲 旌

  盛先继妻张氏六合人夫亡守节同县董坊妻孙氏沈其禄妻印氏陈志业妻凌氏

   宋柄扬妻张氏均夫亡守节俱嘉庆年闲 旌姜国智妻吴氏高淳人夫亡守节同

    县夏锡驹妻邢氏孔继枢妾王氏李杜妻许氏孔广昕妻陈氏吴镇妻邢氏田育朝妻吴氏孙俸朝

   妻倪氏杨志柱妾陈氏李毓里妻陈氏钱开榜妻刘氏邢国俊妻陈氏史训严妻杨氏杨昌壐妾俞

   氏孙佩妻陈氏均夫亡守节俱嘉庆年闲 旌

  ︹仙释︺︹汉︺茅盈汉初元中得道隐句曲人称茅君盈弟袁为五官大夫西河太守固为执金吾

    各弃官渡江求兄于东山其后咸得仙去云︹晋︺葛元句容人吴时学道得仙号曰葛仙公

   以其炼丹秘术授弟子郑隐葛洪元从孙究览书籍尤好神仙导养之法从郑隐学炼丹后

   师事鲍元元以女妻之太安中石冰作乱洪为将兵都尉攻冰破之迁伏波将军冰平洪不论功赏

   见天下巳乱避地南土元帝辟为掾寻迁散骑常侍固辞不就后止罗浮山著述不辍所著言黄白

    之事名曰内篇其馀駮杂通释名曰外篇自号抱朴子因以名书馀所著碑诔诗赋杂文又数百卷

   洪博闻深洽江左纯伦克期而逝举尸入棺轻如空衣许迈一名映句容人少恬静不慕仕

   进携同心遍游名山因改名元字远游著书十二篇论神仙之事后莫知所终︹南北朝︺︹宋︺

   慧琳秦人姓刘氏有才华兼内外之学为庐陵王义真所知尝著均善论颇贬裁佛法文帝见

   论赏慧严 慧议上元人并住东安寺学行精整为道俗所推时斗场寺多禅僧

   都下为之诏曰斗场禅师窟东安谈易林摩诃衍苦节有精理大明中于都下出新经胜鬘

   经尤见重释学︹梁︺宝志宋太始中出锺山往来都邑被发徒跣语默不伦豫言未兆远近惊

   赴梁武帝尤深敬事呼为志公好为谶记所谓志公符也陈智𫖮华容陈氏子谒慧思禅师

   悟法华三昧大建时抵建康诏居光宅寺︹唐︺王知远父昙选母昼梦凤集其身因有娠知

   远警敏通书传事陶宏景传其术为道士尝识唐太宗于微时即茅山为观居之一日谓弟子曰吾

   今署少室仙伯将行即沐浴衣冠若寝而卒法融隐茅山后入幽𣓉寺石室修道虎鹿驯伏

   百鸟献花贞观中四祖访之付以灿大师顿教法门自后法席之盛拟于黄梅其寺兴山遂号祖堂

   ︹五代︺僧祖肩善阴阳五行之术杨行密将攻杭州潜令至城下侦险易反报曰是

   腰鼓城也击之不下又闻其鼔角声曰钱氏子孙贵盛未易谋也后悉如其言︹南唐︺栖霞

   一名敬真七岁以神童及第天祐时南渡居茅山修道唐主加号真素先生尝问何道可致太平对

   曰王者治身心乃及国家陛下未龙去饥嗔饱喜何论太平谭峭炼丹南岳能入水史隐形

   不见尝著化书授宋齐邱齐邱利其书醉峭以酒缝以革囊投诸深渊有渔人剖之峭睡正浓呼问

   曰我语景升也齐邱夺我化书沉我于渊睡裳中得大休歇木平和尚知人祸福唐主

   召见于百尺楼木平指楼言曰此宜望火初不喻其意及淮句交兵龙安山置烽堠应江北尝登楼

   以观动静其言始验︹宋︺杯度尝乘木杯度水因为号在建康惟荷一芦圌子掷于地数十人

   举之不能得︹明︺冷谦谙音律能画尝为仙奕图人争传之明初以黄冠入见高帝授协律

  郎因事忤旨将诛召至便殿谦请饮少水就死帝许之左右以小罂盛水至谦先以一足纳罂中已

  而渐没呼谦辄应视之乃空𦉍耳帝命碎之左右执罂呼之片片皆应自是不复见后有遇之武当

  慧忠得法于智威禅师生平一衲不易器用惟一铛尝有粟二廪贼窥之虎为之守县令

  张逊入山谒问有何徒曰三五人逊曰可见乎忠击床者三有三虎哮而出其神异多类此

 ︹土产︺缎线缎纱 铜铁唐志溧水县有铜旧志铜铁俱出句容县赤山葛布

  出句容县出句容县茅山石之次玉者又有雨花台石出府城南聚宝山灵岩石出六合县灵

  慈石出六合县冶山一名吸铁石石墨出茅出六合县谓之六合笺又

  府境旧亦出纸有故纸官署在长乐桥侧江寕县志云齐造银光纸处也鲥鱼扬子江出

  摩菊出六合县花小如钱色白味甘相传达摩所植惟产长芦寺者佳苍术出句容茅

  山者出江浦县黄莲香句容茅山出颇陵上元县志颇陵土人呼为菠菜

    刘禹锡嘉话录菠薐本是颇陵箫管竹黄元之丹阳记箫管竹出慈姥山历代尝给乐府












                      总纂官王广䕃恭纂辑

                      前提调官张日章恭覆辑

                      校对官孙家泽恭 校

                      校对官宗稷辰恭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