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嘉庆重修一统志 (四部丛刊本)/卷三十八至四十一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三十五至三十七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三十八至四十一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四十二至四十四

Page:Sibu Congkan Xubian111-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13.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111-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13.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111-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13.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111-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13.djvu/5

宣化府表                 

                     

大清一统志

宣化府在直隶省治北七百里东西距三百六十里南北距二百七十五里东至边界二百十五

  里西至山西大同府边界一百四十五里南至易州涞水县界二百十里北至张家口边界六十五

  里东南至顺天府昌平州界二百五十里西南至大同府广灵县界二百六十里东北至独石口边

  界三百十里西北至边界一百六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三百四十里

︹分野︺天文尾箕分野析木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冀州之域周幽州之域春秋战国时

  为燕地秦为上谷郡地汉置广寕等县属焉郡治沮阳

  属幽州西南境兼为代郡地后汉因之晋分上谷置广甯郡后

  魏兼置燕州北齐属北燕州后周属燕州隋属涿

  郡唐初属妫州唐光启中始置武州属河东道石

  晋天福初入辽改曰归化州兼置雄武军属西京

  道辽史地理志归化州本唐武州僖宗改毅州后唐太祖复武州明宗又为毅州潞王仍为武州

  晋高祖割献于辽改今名宣和五年归宋寻复入金大定七

  年改曰宣化州八年又改曰宣德州属西京路元

  初升为宣寕府太宗七年改山东路总管府中统

  四年改宣德府属上都路后至元三年改顺寕府

  明洪武四年府废二十六年置宣府左右前三卫

  隶北平都指挥使司永乐七年直隶京师又置总

  兵镇此称宣府镇宣德五年置万全都指挥使司

  领宣府左右前三卫及万全左右隆庆左右怀安永寕保安怀来龙门开平蔚州共一十四卫云州

  水寕等七所城堡三十有三其延庆保安二州则直隶京师

 本朝初仍曰宣府镇领宣府前卫及万全左右怀安怀来永寕龙门开平保安蔚州

  等十卫延庆保安二州康熙三十二年改置宣化府并以山

  西之蔚州来属乾隆二十二年蔚县并入蔚州今领州三县七

  宣化县附郭东西距九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七十里东至龙门县界五十五里西至怀安县

  界四十里南至蔚州界一百三十五里北至龙门县界三十五里东南至保安州治六十里西南至

  怀安县治一百二十里东北至龙门县治一百十里西北至万全县治八十里汉置广寕县属上谷

  郡后汉因之晋省入下洛县唐𥘉为怀戎县地后析置文德县为武州治辽为归化州治金大定二

  十九年改县曰宣德为宣德州治元为宣德府治明洪武初府县俱废二十六年改置宣府左右前

  三卫 本朝初省左右二卫入前卫为宣府镇康熙二十二年改置宣化县为宣化府治

  城县在府东北一百七十里东西距七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二十里东至边界四十五里西至

  龙门县界三十里南至龙门县界二十里北至边界一百里东南至延庆州界九十里西南至龙门

  县界十里东北至边界五十七里西北至边界五十五里本汉上谷郡北境后魏御夷镇地唐为妫

  州地辽置望云县属奉圣州金属德兴府元中统四年升为云州明初州废宣德五年置赤城堡

  本朝初属宣府镇曰上北路康熙三十二年改置赤城县属宣化府万全县在府西北八十

  里东西距一百三十里南北距七十里东至宣化县四十五里西至山西大同府天镇县界八十五

  里南至怀安县界四十里北至神威台接边界三十里东南至张家口前屯接宣化县界三十五里

  西南至阳门堡接怀安县界七十里东北至东窑子接龙门县边界四十里西北至镇河台接边界

  九十里本汉上谷郡寕县地唐为武州文德县地元为宣德府宣平县地明洪武二十六年置德胜

  永乐二年移万全右卫治此十六年直隶京师宣德中属万全都指挥使司 本朝初属宣府镇

  为西路康熙三十二年改置万全县属宣化府龙门县在府东少北一百十里东西距一百

  十五里南北距一百四十五里东至赤城县界六十里西至宣化府界五十五里南至怀来县界一

  百十五里北至边界三十里东南至怀来县治一百七十里西南至宣化县界七十里东北至赤城

  县界五十里西北至边界二十五里汉置女祁县属上谷郡为东部都尉治后汉省唐末置龙门县

  属新州辽属奉圣州金初属宏州后属德兴府明昌三年又改属宣德州元至元二年废为镇属宣

  德县二十八年复改置望云县属云州明洪武初州县俱废宣德六年置龙门卫属万全都指挥使

  嘉靖元年分为中路 本朝属宣府镇顺治六年改曰下北路康熙三十二年复置龙门县属宣

  怀来县在府东南一百五十里东西距七十里南北距七十里东至延庆州界二十里

  西至保安州界五十里南至顺天府昌平州界五十里北至龙门县界二十里东南至昌平州治一

   百五十里 西南至保安州界七十 里东北至延 庆州界四十 里西北至宣化县界八 十里战国燕 置

   上谷郡秦因之秦置沮阳县为郡 治汉及后汉 晋因之后魏时郡县俱废齐周及隋 为怀戎县地 唐

   垂拱中分置清夷军长安二年始移怀戎县及妫州来治天宝初曰妫川郡乾元初复曰妫州属河

   北道五 代晋天福元年入辽改 州曰 可汗县曰怀来属西 京道金初州废明昌六 年改 县曰妫川属

   德兴府元复曰怀来县延祐二年改 属龙庆州明洪武初改怀来守御千户所永乐十 五年改怀来

   左卫十 六年曰怀来卫直隶京师宣德中又徙 居庸关北 口隆庆右卫于此并属万全都指挥使 司

    本朝𥘉属宣府镇为东路康 熙三十二年复改为怀来县属宣化 府蔚 州在府西南二百

   三十 里东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一百十里东至保 安州界九十里西至山西大同府广灵县界

   三十里 南至易州广昌县界五十里 北至西寕县界六十 里东南至广昌县治一百三 十里西南至

   大同府灵 邱县治一百三十里东北至保安州治一百八十 里西北至西寕县治九十里春秋时代

  国战国属赵置代郡秦亦为代郡汉初为代国寻为代郡治桑乾县兼领代县后汉徙郡治高柳以

  二县属之晋复移郡治代县永嘉后废后魏复置代郡孝昌中废东魏天平中属灵邱郡隋为灵邱

  县地唐开元十二年始分置安边县属蔚州天宝初自灵邱移州来治改曰安边郡至德二载并改

  安边县曰兴唐乾元初复曰蔚州属河界道五代晋初改县曰灵仙天福元年割属辽仍为蔚州置

  忠顺军属西京道宋宣和五年属云中路六年仍入金属西京路元至元二年州废县属宏州寻复

  置州改属宣德府明洪武四年以州治灵仙县省入属山西大同府七年增置蔚州卫属山西行都

  宣德五年卫属万全都指挥使司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改卫置蔚县属宣化府乾隆二十二年

  栽蔚县地并入州西寕县在府西南二百里东西距一百里南北距六十五里东至宣化

  县界八十五里西至山西大同府天镇县界十五里南至大同府广灵县界四十里北至天镇县界

  二十五里东南至蔚州治九十里西南至广灵县界五十里东北至怀安县治九十里西北至天镇

  县治六十里汉置阳原县属代郡后汉省唐为兴唐县地辽统和中置永寕县兼置宏州永寕军后

  改博寕军属西京道金亦曰宏州改军曰保寕寻大定七年改县曰襄阴元至元中以襄阴县省

  入州属大同路明初州废天顺四年筑城曰顺圣川西城属万全都指挥使司 本朝初属蔚州卫

  康熙三十二年改置西寕县属宣化府怀安县在府西少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一百十

  里南北距六十里东至宣化县界八十里西至山西大同府天镇县界三十里南至西寕县界三十

  里北至万全县界三十里东南至宣化县界七十里西南至西寕县治九十里东北至万全县治八

  十里西北至万全县界八十里本汉上谷郡下落县地唐末置怀安县属新州辽初属奉圣州后改

  属大同府金因之元初属宣德府中统三年改属兴和路明初县废洪武二十六年改置怀安卫属

  万全都指挥使司 本朝初属宣府康熙三十二年改为县属宣化府延庆州在府东南

  二百里东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距六十里东至顺天府怀柔县界一百一十里西至怀来县界四

  十里南至顺天府昌平州界四十里北至赤城县界二十里东南至永寕南边墙九十里西南至怀

  来县界四十五里东北至赤城县界一百一十里西北至龙门县界五十里秦上谷郡地汉置居庸

  县属上谷郡后汉及晋因之后魏孝昌中䧟废天平中复置仍属上谷郡高齐县废为怀戎县地唐

  天宝中析置妫川县属妫州唐末改置缙山县兼置懦州五代晋天福元年入辽置缙阳军属西京

  道金皇统元年州废以县属德兴府崇庆元年升为镇州元初州废至元三年省县入怀来五年

  复置属奉圣州延祐三年升为龙庆州属大都路明洪武初州废置守御千户所于居庸关永乐二

  年改置隆庆卫十一年复置隆庆州直隶京师隆庆元年改今名仍置卫领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

   本朝初属宣府镇为东路康熙三十二年属宣化府乾隆二十六年栽延庆卫所辖地并入州

  保安州在府南少东六十里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东至怀来县界六十里西

  至宣化县界三十里南至易州涞水县界一百五十里北至宣化县界十里东南至顺天府宛平县

  界一百六十里西南至蔚州治一百八十里东北至龙门县界王十里西北至宣化县治六十里秦

  上谷郡地汉置下洛涿鹿潘三县皆属上谷郡后汉因之晋太康中分置广甯郡治下洛以𣵠鹿潘

  县属之后魏太和中兼置燕州孝昌中陷废北齐改置怀戎县兼置北燕州及长寕永丰二郡周去

  北字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以怀戎县属涿郡唐武德七年复置北燕州贞观八年改曰妫州

  长安二年徙治居庸界光启中改置新州兼置永兴县为州治属河东道后唐同光元年置威塞军

  天福元年入辽改曰奉圣州武定军属西京道大安元年升为德兴府治德兴县属西京路元

  至元三年复降为奉圣州改县曰永兴属宣德府至元三年又改曰保安州属顺寕府明洪武初

  州县俱废永乐十三年复置保安州直隶京师本朝初属宣府镇为东路康熙三十二年属宣化

  

 ︹形势︺前望京都后控沙漠左挹居庸之险右拥云中

  之固明统飞狐紫荆控其南长城独石枕其北

  群山环抱于东北洋河萦绕于西南居道里之

  中为要会之地旧镇

 ︹风俗︺人性鸷悍不惮战阵喜立功业勤俭务农无浮

  末之习明统地方千里山高水激风劲气寒人性

  勇健敦信义故多贞烈之节旧镇

 ︹城池︺宣化府城周二十四里有奇门四明洪武二十七年因旧址展筑正统五年甃砖

  本朝康熙十五年乾隆七年二十一年重修 宣化县附郭赤城县城周三里有奇门

  二本赤城堡明宣德五年筑 本朝乾隆六年万全县城周六里三十步门三濠广

  二丈本德胜堡明洪武二十六年筑永乐二年改建龙门县城周四里五十三步门二明

  宣德六年筑怀来县城周七里有奇门三绕城为濠东北倚山明永乐二十年筑正统

  景泰间甃砖 本朝乾隆五年修三十七年重修蔚州城周七里有奇门三明洪武七年

  西寕县城周四里十三步门四明天顺四年筑 本朝康熙十一年怀安

  县城周九里三十步门四西南北三面有濠广丈八尺明洪武二十五年建 本朝乾隆三十

  一年延庆州城周四里有奇门三濠广三丈明景泰三年因旧址建万历七年展筑

   本朝乾隆十二年修保安州城周四里有奇门四濠广二丈二尺明永乐十三年

   本朝乾隆四十六年修

 ︹学校︺宣化府学在府治东明宣德七年建入学额数十二名宣化县学

  城内明景泰五年入学额数十五名赤城县学在县治东明景泰五年建入学额数

  万全县学在县治东明正德五年建入学额数十八名龙门县学

  治东北明宏治初建入学额数八名怀来县学在县治西北明万历中建入学额数十二

  蔚州学在州治东元至元中建入学额数十五名又蔚州乡学在蔚州城内本卫县学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蔚县裁并蔚州改名入学额数十八名西寕县学在县治东北明

  天顺中建入学额数十五名怀安县学在县治东明正德三年建入学额数十五名

  延庆州学在州治东南明洪熙初建 本朝顺治初修入学额数十五名又延庆乡学在

  州东南五十里本延庆卫学乾隆二十年卫裁改设入学额数十名保安州学在州治东

  景泰二年建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修入学额数十八名柳川书院在府城内 本

  乾隆二十一年化知县黄河⿰氵閠 -- 润赤城书院在赤城县 本朝乾隆四十年知县

  李维峤建龙门书院在龙门县文蔚书院在蔚州 本朝乾隆四十年

  一书院在怀安县冠山书院在延庆州新州书院在保安州旧名涿鹿

    书 院   本 朝 干 隆 二十 四 年 修 改 今 名

  ︹户口︺原 额 人 丁 五 万九千 三 百 八 十 五 今 滋生 男 妇大 小 共 八 十 三万八 千 五 百 三 十 七 名口 计 一

    十 六 万二  千四百 六 十七  户

  ︹田赋︺田 地 六万 九 千三百七十 一 顷 二 十 二 亩 二 分有 奇 额徴 地 丁正杂银六 万 二 百 六 十 二 两 四

    钱 四 分 七 厘 粮 六 万一 千 五 百 十 九 石 六 斗七 升四 勺 改 折 银 一 万 五千 五 百 五 十 五 两 七 钱七 分

    



                           前提调官沈兆沄恭 纂 辑

                           提调 官张日章恭 覆辑

                           校对官张之细恭   校

                           校 对官章诒燕恭 覆校

大清一统志

宣化府

︹山川︺燕然山在宣化县东三十里上有叠翠岩雨霁时青翠可爱宣府镇志相传为窦宪纪

  功处 按后汉书注燕然在速邪乌出塞三千里镇志傅会不足信黒山在宣化县东四十里

  土石多黒汤池山在宣化县东四十五里温泉岀焉黄羊山在宣化县东南三十

  里云发则雨鸡鸣山在宣化县东南亦作鸣鸡山魏书高宗纪和平元年葬昭太后于广

  甯鸣鸡山水经注土地记曰下洛城东北三十里有延河东流北有鸣鸡山赵襄子杀代王其姊磨

  笄于山而自杀因名其山为磨笄山每夜有野鸡群鸣于祠屋上故亦谓之为鸣鸡山通典怀戎县

  有鸣鸡山金史地理志德兴县有鸡鸣山 本朝康熙四十五年   圣祖仁皇帝驾幸鸡鸣山

     御制有诗乾隆十年   高宗纯皇帝圣驾经临有诗 按磨笄山水经注两引土地记

  一为鸣鸡山一为马头山未详孰是通典寰宇记皆云鸣鸡即磨笄括地志则以马头为磨笄明尹

  耕磨笄山辨谓鸣难在上谷境马头近代城当以马头为磨笄详见下龙洞山在宣化县

  西南六十里有龙洞十八盘山在宣化县西南深井堡南二十里去东城六十里以高峻

  盘折而名其东有歪头山去堡十三里天德山在宣化县西北三十里叠嶂层峦胜致不

  一夕阳时更觉烟霞绚烂东望山在宣化县北二十五里其西又有西望山又马鞍山在县

  东北七里赤城山在赤城县东二里山石多赤古赤城在其上鹰窝山在赤城县

  东龙门所东南四里又有鹰嘴山在所西南四里聚阳山在赤城县东龙门所东南三十

  里元人开冶处孔宠山在赤城县东龙门所南十五里崖有孔六七尺透明有笔架峯

  峪山在赤城县东龙门所南十里中有仙鹤峪最深常有鹤栖宿其内又有燕窝石其形如燕

  窝可容数十人西高山在赤城县东龙门所西二里山势高耸登其岭可以望远又有北高

  山在所北二十里亦峻拔经夏冰雪常存青羊寨山在赤城县西南十五里又偏头山在

  县西北十五里红山在赤城县西北马营堡东南二十里山势高险石色多赤下有红泉东流

  合大河入龙门峡苍崖山在赤城县西北马营堡南二十里其上有飞泉纱帽山

  在赤城县西北马营堡北二里以形似名一名冠帽山野鸡山在赤城县西北七十里多

  产野鹤山在赤城县西北马营堡东二里俗名东山上多桧柏一望森然野鹤恒来栖止

  雷山在赤城县西北马营堡东五十里上有雷神庙下多积雪坚冰金阁山在赤城县

  北云州堡西南十五里元建崇真观长春洞于此前有游仙峪又有琼泉在长春洞前龙门

  山在赤城县北云州堡东北即古独固门也水经注沽水南出峡岸有二城世谓之独固门以其

  藉险凭固易为依据岩壁深耸疏通若门故得是名辽史地理志龙门县有龙门山石壁对峙高数

  百尺望之若门徼外诸河及沙漠潦水皆于此趋海雨则俄顷水逾十仞晴则清浅可涉实塞北控

  扼之冲要也宣府志龙门山在云州堡东北五里又名龙门峡龙门川经此南下又保安州北与宣

  化县接界处亦有龙门山去府城三十里 本朝康熙三十五年   圣祖仁皇帝驾幸龙门山

     御制有诗棋盘山在赤城县北独石城南四十里山峯高峻人鲜能到上有石棋

  盘相传有仙人奕于此崆峒山在赤城县北独石城东南十里毡帽山在赤城县

  北独石城西北十里圆耸卓立远望如帽因名一名𬖂缨山偏岭山在赤城县北独石城

  北四十五里或曰即天岭也胡峤记自归化州行三日登天岭东西连亘有路北下盖讹天为偏也

  总高山在赤城县北独石城东北十里登眺可见辽海东山在赤城县北独石城东三

  十里极高峻上有墩台可了三百馀里刘不老山在赤城县东北十里相传有刘姓者

  修炼于此因名大王山在万全县南二十里炭山在万全县西南四十里辽史地理志

  归化州有炭山又谓之陉头有凉殿承天皇后纳凉于此山东北三十里有新凉殿景宗纳凉于此

  惟松棚数径而巳 按五代史契丹阿保机告其部落请帅汉人居古汉城别为一部其城在炭山

  东南滦河上有盐铁之利乃后魏滑盐县其地可植五谷汉人安之宋白曰汉城在檀州西北五百

  五十里城北有龙门山山北有炭山炭山即与契丹室韦二界相连之地此则又一炭山在今独石

  口外非此山也华山在万全县西南西阳河堡东南二十里下有灵潭旱可祷雨紫岩

  山在万全县西北五里极高耸从危磴而上旁多群峯掩映下有水泉小尖山在万全县

  西北三十里又有大尖山在县东北六十里桃山在万全县西北新河口堡东北三里亦名

  桃山马头山在万全县西北洗马林堡西北四里下有泉盛暑极寒前有水关洞

  高山在万全县西北洗马林堡西二十五里边墙极其西麓孤在万全县西北有东

  西二山东山在洗马林堡北四十里独出群山西山在堡西北三十里陡峻特立内产赤石人取之

  为绘画之用翠屏山在万全县北三里两峡高百馀丈望之如屏水泉山

  全县东北张家口堡北四里高山在万全县东北有二东高山在张家口堡东北七里西高

  山在堡西北七里相去数十步对峙如门张家口之名以此红石山在龙门县东五里上

  产红石可供玩好拂云山在龙门县东雕鹗堡北百步双尖山在龙门县东南

  长安堡北十里双峯并峙八仙山在龙门县东南长安堡西二里八峯高耸中有石室又龙

  潭山在堡西一里有瀑布泉松山在龙门县东南长安堡东南里许又石盘山在堡东南二

  十五大松山在龙门县西辽开泰九年如鸳鸯湾猎于松山明永乐中北征尝驻跸于

  此明统志山在卫西十里上有古松盘曲因名塔沟山在龙门县西十五里两峯相峙俱极

  高险上各有浮图元至元中所建亦名双塔山娘子山在龙门县西二十里极高耸而无险

  恶之势迤南有龙门山极高峻明置龙门关于此椵树山在龙门县西北宣府志在大白

  阳堡南四里上有古椵树东高山在龙门县西北常峪口北十五里又有西高山在青边口

  西北十二里青山在龙门县西北青边口北八里色比群山独青石嵯山在龙门县

  西北宣府志在青边口北十馀里旧志谓之石崖山在葛峪堡西北三十五里鳌头山

  门县西北宣府志在羊房堡西北十五里上有巨石突出高阔数十百丈因建墩台以便瞭望

  峯山在龙门县北二十里两峯相向高出众山立石山在怀来县东南三十里又窟窿

  山在县东南四十里水谷山在怀来县南十六里一名龙山水头山在怀来县南二

  十里一名笑隐山元释忻笑隐尝栖此因名军都山在怀来县南五十里东西极高南与

  顺天府昌平州接界汉军都县以此名良山在怀来县西十五里本名狼山明永乐中车驾

  驻此改名黄山在怀来县西北十五里又北一里有青山螺山在怀来县北十五里树木

  森茂多资民用大海沱山在怀来县东北三十里接延庆州界高百仞许下有龙潭

  刺山在蔚州东魏书灵徴志神䴥三年白鹿见代郡倒刺山水经注倒刺山甚层峻未有升其

  巅者土地记曰代城东五十里有倒刺山上有佳大黄也元和志倒刺山在兴唐县东七十里亦号

  雪山俗传灵仙所居与五台山略等旧志雪山高五百丈周六里又有小五台山在县东八十里高

  四百馀文周五里山有五台四时积雪不消九宫山在蔚州东南四十里金章宗尝避暑

  于此又名殿子山永安山在蔚州东南五十里相传金章宗游猎于此命名孙子

  山在蔚州东南六十里多产松实亦名松子山麻田山在蔚洲东南八十里内有王喜

  洞通易州相传汉代王喜所穿马头山在蔚州东南水经注魏氏土地记云代城东南二十

  五里有马头山其侧有锺乳穴赵襄子既害代王其姊代夫人磨笄自刺而死括地志磨笄山在飞

  狐县东北百五十里州志马头山在州东南三十里一名太白山有奇石状如马头金河发源太白

  玉泉山在蔚州南二十里有石泉飞瀑为州之胜灵仙山在蔚州南二十五里

  山上有三奇石夕阳照映宛若三仙五代晋以此名县翠屏山在蔚州南三十里一名北

  口山峪内有龟崖又有孤峯屹然独耸直入霄汉石门山在蔚州西南三十里路通山西

  玉屏山在蔚州西北六十里与襄山接金李纯甫居此因以自号高氏山

  州西北七十里下产石灰可用 按滱水所出之高氏山在山西浑源州此别是一山襄山

  在蔚州西北八十里路通山西应州榆林山在西寕县东顺圣东城南二十里鳌鱼

  山在西寕县东顺圣东城西北十五里内有大石如鳌狂澜至此即息俗呼为镇水鱼又大王山

  在东城北十里大蟒山在东城东北十五里桦山在西寕县东南四十五里一名桦岭

  山在西寕县南三十里夐出群山之表又马头山在县西南二十一里溜云山在西寕县

  西南三十五里山势嵯峨高出云表下有秋林亭辽建盛暑时山石滴水成冰可消烦渴盘崖

  山在西寕县北少东十五里势甚高险水沟口山在怀安县南十五里两山巍峙百馀

  大其阳有海眼泉熊耳山在怀安县南三十里云头山在怀安县西南三十里山

  高耸云覆其顶即雨中有斑石洞相传为仙人炼丹处虎窝山在怀安县西南三十里崖

  畔水岀盛暑结为冰柱隆冬反释平顶山在怀安县西三十里内有天窖洞四围俱山惟

  从一穴而入花山在怀安县西北三十里春冬多花上有池水旱不涸栲栳山怀

  安县北八里又骆驼山在县北二十里以形似名白腰山在怀安县东北三十里高耸壁

  立下有白土如带瓦窑山在怀安县东北万全左卫东南五里以陶甓所在而名又孤

  在左卫西南四里香𬬻山在左卫西南五里圆整如香𬬻红塘山在怀安县东北万全左卫

  西南十里下有河其地产西瓜甚佳没皮山在怀安县东北万全左卫西南十里其山光洁

  草木濯濯馒头山在怀安县东北万全左卫西南十五里居庸山在延庆州东接

  昌平州界详见昌平独山在延庆州东巍然独立一名圑山溪河出此水经注土地记曰沮阳

  城东八十里有牧牛山山下有百泉竞发水经注山在居庸县东北三十里有一神牛駮身自山而

  降下饮泉竭故名 按沮阳今怀来县以方位道里计之疑即此山也缙阳山在延庆州

  东下有缙阳泉一名缙云山又名龙安山双髻山在延庆州东去周四沟堡十五里双峯并

  峙状如髻一名仙髻山神仙山在延庆州东径路崎岖其上平衍旧有神仙寨高山

  在延庆州东四海冶堡北三里以高耸独峙而名黒头山在延庆州东四海冶堡东三十

  里明嘉靖中总督翁万达言黒头山至密云城不五六十里可为直垣相属红门山

  庆州东南二十里高三里有大小红门口为戍守处相近有蟒山形如蟒头笔架山

  庆州南十里三峯突起又南十里有羊头山玉峯山在延庆州南四十里柏铃山

  在延庆州南四十里上多柏木又水峪山在州西南五十里金柜山在延庆州南居庸关

  城西形如金柜大翮山在延庆州西北水经注阳沟水迳大翮小翮山南高峦截云层凌断

  雾双阜共秀竞举群峯之上郡人王次仲改苍颉旧文为隶书秦始皇奇而召之三徴不至始皇怒

   令槛车送之次仲化为大鸟翻飞而去落二翮于斯山故其峯峦有大翮小翮之名土地记曰沮阳

   城东北六十里有大翮山小翮山其山在县西北二十里峯举四十里上有庙即次仲庙也隋书地

   理志怀戎县有大小翮山明统志大翤山在延庆州北二十五里相连者为小翮山差卑旧志有佛

   峪山在州西北三十里下有温泉盖即大翮山也东螺山在延庆州西北三十里盘回而

   上高七里许又有西螺山在州西北六十七里石佛山在延庆州西北五十里岩中有古佛

   像因官帽山在延庆州北十八里状如幞头与大海沱山东西相望石门山

   在延庆州北十八里中有洞南北通明如门擎笏山在延庆州北二十里峭拔孤立状如

   擎笏中有瀑布泉飞流直下相近曰应梦山相传辽萧后尝应梦建寺其上因名东岩山

   在延庆州东北十八里金刚山在延庆州东北二十五里缙山在保安州东南宣府

   志在保安卫东南二十里矾山在保安州东南辽史地理志矾山县山出白绿矾故名明统志

  在保安州东南一百二十里东灵山在保安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又西灵山在州南八十

  里东西并峙涿鹿山在保安州东南史记黄帝与蚩战于涿鹿之野服䖍曰涿鹿山名

  水经注涿水出涿鹿山括地志涿鹿山在妫州东南五十里 按明统志谓在保安州西南九十里

  桥山在保安州东南魏书泰常七年如广甯幸桥山遣使者祠黄帝唐尧庙土地记下洛

  城东南四十里有桥山隋书地理志怀戎有桥山 按明统志谓在今保安州西南一百二十里误

  笔架山在保安州西南六十里三峯鼎峙笄头山在保安州西南水经注协阳水

  东北流历笄头山阚骃曰笄头山在潘城南按明统志作磨笄山在今州西北二十里误 釡

  山在保安州西南史记黄帝合符釡山括地志釡山在怀戎县北三里历山在保安州西南

  土地记潘城西北三里有历山山上有虞舜庙隋书地理志怀戎有历阳山括地志怀戎城北有历

  山 按今延庆州西北二十里亦有历山相近又有阪山一名阪泉山皆传讹也羮颉山

  在保安州西汉高帝七年封兄子信为羮颉侯括地志羮颉山在怀戎县东南十五里高祖取其山

  名为侯号孤在保安州西十里有南北二山并峙又梁山在州西三十里石骨嶙峋上有土

  田四百馀亩保安山在保安州西北六十里旧名白帖山其中洞穴穹窿有石如仰盂泉

  出其中仅一斗许群饮不竭冬夏常然孝文山在保安州东北宣府志在保安卫北八里

  相传魏孝文驻跸于此故名其麓有龙湫鹞儿岭在宣化县东二十里古名药儿岭唐广明

  元年幽州帅李可举追李克用至药儿岭大破之即此沙岭在宣化县西北辽史地理志归

  化州有断云岭极高峻宣府志沙岭在镇西北二十里即断云岭以岭上常有阴云断续不一也今

  有沙岭堡桦岭在赤城县西北马营堡北五十里多产桦木荨麻岭在万全县西北

  七十里即洗马林也岭路崎岖为隘口要地寨儿岭在万全县西北洗马林堡南五里其

  山四合若寨虞台岭在万全县西北新河口堡东北十二里野狐岭在万全县

  东北三十里势极高峻风力猛烈雁飞遇风辄堕地辽史重熙六年猎野狐岭明史洪武三年李文

  忠北伐出野狐岭景泰元年上皇自北还额森遣兵送至野狐岭皆即此 额森改见顺天府人物

  浩门岭在龙门县东雕鹗堡北二十五里明初以此名驿上有古松数百株郁然苍秀

  安岭在龙门县东南本名枪杆岭明永乐中改名今有堡洗马岭在龙门县北

  石岭在怀来县南二十里产五色火石又有唐家岭在县东南贾儿岭在蔚州东一百

  二十里路通保安州黒石岭在蔚州东南广昌城北五十里石黒色势险绝明嘉靖中始筑

  城戍退虎岭在蔚州西南七十里路通山西灵邱县神仙岭在蔚州北三十

  五岔岭在西寕县东南四十五里与蔚州接界岭当涌衢歧路四达枳儿岭

  在怀安县西三十里与山西天镇县接界雪岭在怀安县西北西阳河堡东南八里花皮

  岭在怀安县东北万全左卫东十五里长城岭在延庆州东永寕城宋九十里又明统志

  有涩石岭在城东北十二里苗香东岭在城东北十里苗香西岭在城西北十五里八达岭

  在延庆州南三十三里居庸开城外东南去居庸上关十七里为往来之衎要元时以此为居庸止

  口上有城设兵戊守昌平山水记自八达岭下视居庸关若建瓴若窥井昔人谓居庸之险不在关

  城而在八达岭也分水岭有二一在延庆州南四十里一在州北三十里横岭

  庆州南四十七里当居庸之西北亦要路也明时设兵戍守地椒岭在延庆州西北四十

  里产地椒又有榛坡在州西北十五里产榛实镇南峯在延庆州东四海冶堡南三十里旧

  有墩曰镇南墩威远峯在延庆州东四海冶堡东北三里旧有墩曰威远峯墩桃花

  岩在怀来县南三十里又乳香岩在县西南三十里叠翠岩在保安州西本名恶崖金

  泰和中改名又州境有漫天窝泰和中改名拂云坪滴水崖在赤城县东南滴水崖堡北二


  里石崖滴水去地百馀仞隆冬不冻东有香𬬻峯望国崖在赤城县北望云州东北下有

  担子舍身崖在赤城县北云州堡北五里红崖在万全县张家口堡东北十里

  雕鹗崖在龙门县东雕鹗堡西一里龙王嵯在赤城县东龙门所西北八里嵯峨

  高耸夏月云从此出则大雨又磨盘嵯在所西十里以形似名又有木龙王嵯在滴水崖堡南十五

  太保峪在赤城县北独石城西南十五里内有古墓石羊盖前有官太保者葬此故名

  翦子峪在龙门县东三十里其形如翦一名大岭山李老峪在龙门县东南长安

  堡北十里又狮子峪在堡北三十里棒棰峪在怀来县东南三十里接延庆州界旧有边墙

  束达大小红门岔道诸处谓之南山口干河峪在蔚州南三十里北口傍山口内有水附

  近居民引以灌园又直峪在州西南五十里横谷在蔚州西北汉高帝十一年樊哙破陈豨

  于横谷即此圣音洞在宣化县北五里又石峯洞在县北六里四角洞在县西北四十里

  红寺洞在万全县西北新河口堡东南十里人黒龙洞在洗马林堡西南盘崖洞

    在西 寕县 南 四十里峭壁干 仞架 独木 为桥经 久不 朽 辽时建亭于其 侧号 崖木 亭独      石 

    城 县北 独石 城 南一 里水 经注大谷 水流 迳 独 石北 界其 石孤 生 不因 河而 自峙宣镇 志在 开 平 城

    南一 石屹 起平地 上可构屋 数楹 有独石 神庙桑   干河自山 西天 镇县 流入东 迳西 寕县 南

    蔚州 北又 东迳 宣化县南界 又 东 迳 保安州 南 与洋河 会又 东南 入顺天府宛 平 县 界 即古湿 水 也

    水 经注 湿水 自 道人县又 东 迳 阳原 县故 城 南 又东 阳水 注之 又 东迳东安 阳 县 故城 北又 东 迳 昌

    平 县故 城北又 东北 迳桑干 县故 城西又 屈迳其城 北又 东流祁 夷水 注之又 东北 迳石山 水口又

    东 迳潘城 县 北东合协 阳 关水又 东 迳雍洛 城 南又 东迳下 洛 县故城南 又 东迳高 邑 亭北又 东 迳

    三 台北又 东 迳无乡城北 又 东温 泉水 注之又 东左 得于延 水 口又东过涿 鹿 县北 𣵠水 入之又 东

    南左 会清夷 水 又南至 马 陉 山谓之 落马河 旧志桑干 河自天 城 卫流入 迳 顺 圣西城 南二十 里又

    东迳 蔚州 北七十 里又 东 迳深并 堡南三 十里 又东迳 保安 州南一 里至 州 东南二 十里与 洋河 合

   如燕尾然亦名燕尾河又转东南流迳缙山北名缙山河又南流二十五里与妫水合为合河口辽

   志奉圣州有两河会即桑干洋河合流处金志妫川县西北有合河即桑乾清夷合流处也

   河亦名东洋河源出边外自山西天镇县界流入东流迳怀安县北又东迳万全县南旧在卫北

   又东南迳宣化县南至保安州东合桑干河即古于延水也汉书地理志且如县于延水出塞外东

   至 广寕入沽水 经注于延水出塞外柔元镇西长川 城南小山山 海经曰梁渠之山修水出焉东南

   流迳且如县故城南又东南迳马城县故城北俗谓是水为河头河头出戎方土俗变名耳又东迳

   零丁城南右合延乡水又 东南于大甯郡北右注雁门水自下通谓之于延 水又东南迳罡城南又

   东左与甯川水合又东迳小甯县故城南又东黒城川水注之又东南迳茹县故城北又东南迳鸣

   鸡山 西又南迳且居县故城南东南流注于湿 水地理 志曰于延水东至广寕入沽非矣明统志 洋

   河在镇城南五里源出境外至此东流入桑干河水冬月尽冰惟对城一方融液不冻腊日洗马不

  灾旧志东洋河在柴沟堡西北十五里源出边外东南流入界至堡西北合西洋河因通谓之西洋

  河又东至堡东五里合南洋河名曰燕尾河又东迳万全左卫北五里又转东南过镇城南又东迳

  保安州北鸡鸣驿南又东南流十七里入桑干河清水河源出边外鸳鸯泊南汇正北沟

  东西沙沟诸水流入张家口南流迳万全县东又南至宣化县西入界河即古甯川水也魏书登国

  二年帝幸甯川即此水经注甯川水出西北东南流迳小甯县古城西东南注于延水 按今清水

  河发源张家口外二派分流其东北有水自独石口外西南流合焉南流入边经张家口堡东北五

  里又南至宣化县西界入洋河旧志与柳河川混而为一误泥河在宣化县东十五里自关

  子口西南流四十里与洋河合即古黒城川水也水经注黒城川水有三源出黑土城西北奇源合

  注总为一川东南迳黒土城西又东南流迳大甯县西而南入延河沽河源出边外自独石口

  流入流迳独石城西又南迳赤城县东又南至延庆州东北界仍出边外水经注沽河岀御夷镇西

  北九十里丹花岭下东南流大谷水注之水发镇北大谷谿西南流迳独石北界又南九泉水注之

  水导北川左右翼注入川共成一水故有九源之称其水南流至独石注大谷水大谷水又南流迳

  独石西又南迳御夷镇城西又东南尖谷水注之水源出镇城东北尖谿西南流迳镇城东又西南

  流注大谷水乱流南注沽水又南出峡世谓之独固门又南左合干溪水水引北川西南迳一故亭

  东又西南注沽水沽水又西南迳赤城东故河有赤城之号又东南与鹊谷水合又东南合高峯水

  水出高峯戌东南西南流又屈而东南入沽水沽水又西南流岀山迳渔阳县故城西畿辅通志沽

  河在赤城县东其源有二皆自塞外流入一曰独石水由独石城为西河一曰红山水由红石山迳

  独石城东为东河俱流至城南而合又南迳龙门山下名龙门川又南迳云州堡东又南迳县东门

  外又南迳龙门所南曰扬田河又南与阳乐河合又东南迳滴水崖堡南亦曰白河又南迳延庆州

  静安堡又东至东河口由边外达顺天府密云县之石塘岭关此通州白河之上源也汤泉

  河在赤城县西明统志温泉在赤城西十五里又西河在赤城西合温泉东流分为二一从西北

  入城一从城南流合东河又有赤城汤在宣府镇城东一百四十里自龙门镇北乡赤城寺侧山根

  涌出暴𤍠而流旁有冷泉随人浴之皆可愈疾畿辅通志汤泉河在赤城西源出西山东流至城西

  南合水泉河又东合东河水泉河在赤城县西北五里亦名城西河源出赤城西北二堡子

  南流入汤泉河西沙河在万全县西四十里洗马林堡百馀步源出塞外东南流入洋河每

  当汎涨时比东沙河尤甚 本朝乾隆六年以后屡经相度筑堤以资捍御东沙河

  全县东北一里许上承大水泉龙池泉诸水夏秋汎溢湍激 本朝乾隆六年动帑筑堤三十一年

  复经修整阳乐河在龙门县南东流至赤城县界入沽河汉书地理志且居县阳乐水出东

  南入海水经注鹊谷水有二源南即阳乐水也出且居县东北流迳大翮山小翮山北历女祁县故

  城南世谓之横水又谓之阳曲河又东左与旧卤水合水出西北山东南流迳旧卤城北又东南流

    注 阳 乐水 阳 乐 水 又 东 南 迳 傍 狼山 南又 东 南 迳温 泉 东又 迳 赤 城 西 屈 迳 其 城 南东 南入 赤 城 河

    畿 辅 通 志 今 龙 门 县 有龙 门 河 源 出 县 西 娘子 山东 南 流 迳 县 南 二 里 又东 迳 雕 鹗 堡 西 南 即水 经

    注 所 云 横 水 也 又有 南 河 源 出 县 南 狗 儿 村 东 北流 至 堡 西 南 七 里合 龙 门 河 即 水 经 注 所 云 旧 卤

    水 也龙 门 南 河 合 而 东迳 堡南 统 谓 之 南 河 又 东至 赤城 县 界 合 沽 水 即水 经注 所 云 阳 乐 河 东 南

    入 赤城 河者 是也 金   河在蔚州 东 即 古 倒 刺山 水 也 水 经注连水 出 雊 瞀 县 东西 北 流 迳 雊

    瞀 县 故 城 南 又 西 迳 广昌 城 南又 西 迳 王 莽 城 南又 西 倒 刺 山 水 注 之 水出 倒 刺山 西 北 流 迳 一 故

    亭 东 西北 注 连 水 又 北 迳 当 城 县 故 城 西又 迳 故代 东 而西 北 流 注 祁 夷 水 旧 志 金 河 在 蔚州 东 南

    七 十  里发 源 小 五 台山 西 北 流 入 壶 流 河 其 水 映石 如  金故 名 又 有 干河 在 州 东 南 三 十 里 源 出 太

    白 山 流二 里 出 口 散 溉民 田 数十 里 流 会 金 河壶       流河在 蔚州北 自 山 西广 灵县流 入 又 东

    北 经 蔚州 界 入桑干 河 即古 祁 夷 水 亦 曰沤  夷河水 经 注祁 夷 水迳石 门 关东 北 流 水 侧 有故  池又

  东北得飞狐谷水又东北迳代城西又东北𤍠水注之又东北谷水注之又东北右会逆水又东北

  迳青牛渊又北迳一故城西又迳昌平郡东又北连水入焉又北迳桑干故城东而北流注于湿水

  元和志兴唐县沤夷河亦曰瓠𤬛河上橧狭下流阔有似瓠𤬛因名州志壶流河在州北半里自州

  西东流会滋泉又东北会煖泉又东迳城北南通城濠又东北会金河七里河之水又东北至州东

  北境入桑干河龙王河在西寕县城东一里又西沙河在顺圣东城西一里皆泉水涌出南

  流入桑干河南洋河在怀安县西自山西天镇县界流入经柴沟堡西南五里又东入东

  洋河即古雁门水也水经注雁门水出雁门山东南流敦水注之又东北入阳门山谓之阳门水又

  东迳三会亭北又东迳西伺道城北又东托台水注之又东迳大甯郡北修水注之西洋河

  在怀安县西北自山西天镇县平远堡流入经西阳河堡南五里又东至柴沟堡西北入东洋河即

  古延乡水也水经注延乡水东迳延陵县故城北又东迳罗亭又东迳马城南又东注修水

  沟口河在怀安县北自天镇县流入经县西南三十里折北流至县西北有柳河自县西七

  里东流入焉又东北迳城北至万全县旧左卫界入洋河即古托台谷水也水经注托台谷水上承

  神泉于苇壁北东迳阳门山南托台谷谓之托台水东迳三会城南又东迳托台亭北又东北迳马

  头亭北东北注雁门水妫河自延庆州东北发源西流迳州城南又西迳怀来县城南又西

  南流入桑干河本古清夷水也今讹曰妫河水经注清夷水出长亭南西迳北城村故城北又西北

  平郷川水注之又西北迳阴莫亭又西会沧河自下二水互受通称又西灵亭城水注之又西得泉

  沟水又西南得桓公泉又西迳沮阳县故城北又屈迳其城西南流注于湿水 按括地志妫水在

  怀戎本汉潘县在今保安州西南界此自是清夷水辽史谓妫泉在可汗州城中宣镇志谓出延庆

  海沱山皆不察怀戎之移治清夷而误指也沧河在延庆州南水经注土地记曰牧牛山下

  有九十九泉即沧河之上原也今山下导九十九泉积以成川西南流谷水与浮屠沟水注之又西

  南右合地裂沟有小水俗谓之分界水南流入沧河又西迳居庸县故城南有粟水入焉又西与右

  阳沟水合又左得清夷水口宣镇志谓之溪河源出圑山自永寕县西南流入延庆州界旧志又谓

  之龙湾河在永寕卫西十里源出圑山南龙王潭其东又有暖泉皆南入妫河盖即古九十九泉之

  馀流今皆指为妫河上源也涧河在延庆州东南三十里源出八达岭东四里东南流迳昌

  平州界入榆河板桥河在延庆州西北十五里源出阪泉西南流入妫河 按水经注阳沟

  水岀居庸县东北西南流迳县城北西迳大翮山小翮山南又南注沧河即此温泉河

  庆州西北三十里佛峪口水经注大翮山右出温汤疗治万病泉所发之麓俗谓之土亭山其水东

  南流左会阳沟水乱流南注沧河册说温泉河在州西北三十里源出佛峪山南入妫河   圣

  祖仁皇帝车驾临幸  御制有温泉行 飞 狐谷水在蔚州西南水经注飞狐关水

  西北流迳南舍亭西又迳句璅亭西西北注祁夷水今湮𤍠水在蔚州西水经注𤍠水岀绫罗

  泽泽际有𤍠水亭其水东北流注祁夷水州志城西三十里绫罗里有暖泉澄清如鉴严寒不冻居

  民资以灌溉旱祷辄应即古𤍠水也溪水在延庆州东四海冶堡北门外水有三源一出堡西

  南昌平州黄花路界东北流经堡西至堡北有别源自西北来流合焉一出堡南东北流经堡东北

  与西水合又东北流三里出边外入沽河又有莲花池在堡南产鱼粟水在延庆州西水经注

  粟水出居庸县下城西枕水又屈迳其县南注沧河涿水在保安州东南水经注𣵠水出涿鹿

  山世谓之张公泉东北流迳涿鹿县故城南又东北与阪泉合其水导源县东一里阪泉东北流与

  蚩尤泉会水出蚩尤城渊而不流霖雨并则流注阪泉乱流东北入涿水涿水又东迳平原郡南又

  东北迳祚亭北而东北入湿水括地志阪泉今名黄帝泉在怀戎县东五十六里出五里至涿鹿东

  北与涿水合保安州志矾山堡西南十里有七旗里泉即阪泉也东北流合黒龙池水头寺津及龙

  王堂池诸水又东环堡城北人东南入缙山河黒龙池在堡西七里水头寺津在堡西南四里龙王

  堂池在堡西南三里即蚩尤泉也矾山水在保安州东南源出矾山南流至易州界入涞

  水又有龙池在矾山北二里水自平池涌出澄清可鉴潴而为池溉地甚广又有二即沟在州东南

  八十里亦出矾山下东北流入桑干河居民资以灌溉温泉水在保妥州南魏书世祖纪

  神䴥元年东幸广甯临观温泉三年行幸广甯临温泉作温泉之歌水经注桥山下有温泉石池吐

  泉汤汤其下炎凉代序其水灼焉无改能治百疾北流入于湿水辽史地理志奉圣州有温泉冬可

  浴宣镇志温泉在保安州南十五里协阳关水在保安州西南水经注水出协溪东北流

  历笄头山又北迳潘县故城左会潘泉故渎又东北注湿水妫水在保安州西南即古潘泉

  也水经注潘泉故渎上承潘泉于潘城中其泉纵广十数步东出城注协阳关水雨盛则通注阳旱

  则不流唯洴泉而已括地志妫水源出妫州城中马兰溪在延庆州西史记燕王卢绾反

  周勃代樊哙将破绾军于上兰正义云括地志怀戎县东北有马兰溪水恐是也水经注灵亭城水

  出马兰西泽中众泉泻溜归于泽泽水所鑂以成沟渎渎水又左与马兰溪水会水导马兰溪城北

  负山势因阿仍谿民居所给惟仗此泉南流出城东南入泽水泽水又南迳灵亭北又屈迳灵亭东

  又南注清夷水柳河川在宣化县北源出龙门县属常峪口塞外流四十里至宣化县绕府

  城西北隅入洋河宣镇志今有柳沟在葛峪堡东三里南流城河居民利之金大定七年幸柳河川

  明史列传常遇春拔开平还次柳河川以疾卒即其地也韭菜川在赤城县北明统志在开

  平卫城东发源东山流迳城南合毡帽川爱阳川在万全县西辽史地理志归化州有爱阳

  川宣镇志在今炭山西北二十里本放牧之地深二尺馀下有顽冰黒色者数尺上有浮草性凉尤

  宜牧马其地又生黄花大如钱发于土上人马蹂践萎悴明日复生如新顺圣川在西寕县

  东旧志在镇城西南一百里废顺圣县治廷袤二百里地多美刍明时牧马于此牛心川

  在怀安县东万全左卫东南四十里红草沟在万全县西北二十里又孙才沟在洗马林堡

  西南十里玉石沟在怀来县保安卫东北二十五里产花斑石似王𤥨磨可以成器

  香沟在西寕县西南三十里出稿木诸香西海子在怀安县东北万全左卫城西水环

  三十里东南流入洋河青牛渊在蔚州东水经注祁夷水东北迳青牛渊水自渊东注之

  耆谚云有潜龙出于兹浦形类青牛故名潭深不测水周多莲藕生焉州志有莲花池在州东北六

  十里周一百五十步中栽荷莲盖即古青牛渊也鸳鸯泊在赤城县西北宣镇志在云州

  堡西北一百里境外周八十里其水停积不流自辽金以来为飞放之所大海沱潭

  门县东雕鹗堡东三十里大海沱崖谷间有泉下汇为潭祷雨辄应龙潭在龙门县西赵川堡

  东北十三里潭水涌出南流一里沙⿰氵扵又怀来县西北四十里亦有龙潭白龙潭在延庆州

  东永寕城东南四十里水深莫测祈雨有应九龙池在宣化县东九十馀里九窍涌出南

  流入延庆州界九女池在宣化县南深井堡南四十五里修水池在龙门县西赵

  川堡东八里白庙堡内莲花池在怀来县西五里相传辽萧后种花之所又有养鹅池在

  县东南二十里水四时不竭相传亦萧后所凿代王鱼池在蔚州西南水经注祁夷水侧

  有故池土地记曰代城西南三十里有代王鱼池池西北有代王台东去代城四十里王灵

  池在西寕县东城南三十里祷雨辄应暖汤在赤城县北云州堡宝济乡一处出泉凡七十

  𨫼底汤在龙门县西明统志在宣府镇东六十里冬夏水溢望之𤍠气氤氲病者浴之

  立愈畿辅通志在赵州堡东南八里温汤在蔚州北后魏和平末侍中司徒陆丽治疾于代郡

  温泉太和二年行幸代之温泉水经注桑干城西度桑干水去城十里有温泉疗疾多验东庄

  泉在赤城县东龙门所东二里又有凉水泉在所东南七十里神泉在赤城县西北马营

  堡北三里池方一亩其水迸岀转流成河浴之愈疾独石泉在赤城县北独石城东北隅水

  极澄澈其甘如饴满而不溢龙池泉在万全县东南德胜关内水清澈如鉴南引人城可

  资灌沙城暖泉在万全县西南去柴沟堡东北八里平地涌出冬温夏凉南流入洋

  大水泉在万全县西北膳房堡北三里又正南泉在新开口堡南四十步清水泉在堡

  西南六十步鹰窝泉在龙门县东南长安堡西北三里引流入堡中汇而为池可给居人

  娘子山泉在龙门县西娘子山下泉水溢出势甚浩瀚可资灌溉明正统十四年竭后涌

  出如桓公泉在怀来县南水经注清夷水又西南得桓公泉盖齐桓公北伐山戎过孤

  竹西征束马悬车上卑耳之西极故水受斯名也水源出沮阳县东而西北流入清夷水宣镇志今

  有水泉一名镜泉在怀来县南七里可溉田金波泉在蔚州东二十里古代王城内有二

  泉合流而北名七里河流入金河滋泉在蔚州西南三十里源出马南庄一名神水泉北入

  壶流河元时居民争水灌田以铁板铸九孔分流今水涸板存饮马泉在蔚州西十里俗传

  唐太宗曾饮马于此海子泉在蔚州北一百五十里隆冬不冰盛夏愈凉汲之不竭

  泉在西寕县东南二十里有三泉堡柳园泉在西寕县西三里源出城西北南流东屈

  迳城南又东南入桑干河又有温泉在顺圣东城东二里塔儿泉在怀安县东南十五里有

  古塔高四大馀泉出其下故名冷泉在瀼安县东北万全左卫城西三里玉液泉

  庆州城南水味清甘元时取以造酒西流入清水河白马泉在延庆州北三里其深莫测旁

  为白马村辽统和七年风伯于儒州白马村即此康济井在万全县北二里山巅极清澈

  洪赞井在龙门县东南长安堡西舜井在保安州西南括地志怀戎县城中有舜井宣

  镇志今有舜池在州西南七十里舜乡堡










                         前提调官沈兆沄恭 纂辑

                         提调官张日章恭 覆辑

                         校对官张之纲恭  校

                         校对官章诒燕恭覆校

大清一统志

 宣化府

︹古迹︺且居故城在宣化县东汉置县属上谷郡后汉省水经注于延水迳且居县故城南

  旧志且居故城在卫东六十里周一里元时因旧址修筑明时复修为戍守之所茹县故

  城在宣化县南汉置县属上谷郡后汉省水经注于延水迳茹县故城北世谓之如口城魏土地

  记城在鸣鸡山西十里南通大道西达寕川云州故城在赤城县北本望云川地辽置

  望云县属奉圣州金属德兴府元中统四年升为云州至元二年省望云县入州明初州废今为望

  云堡 按旧志谓辽景宗尝潜居于此后国人访求立之遂作屋宇于旧居号曰御荘置望云县今

  考辽史景宗年四岁穆宗养诸永兴宫即位并无遁荒民闲访求迎立之事女祁故城

  在龙门县东汉置县属上谷郡为东部都尉治后汉省水经注阳乐水历女祁县故城南 按辽志

   以文徳县及中京北安州为女祁县地皆非是沮阳故城在怀来县南秦置县为上谷郡

   治后魏省水经注清夷水西迳沮阳县故城北秦上谷郡治此阚骃曰𣵠鹿东北至上谷城六十里

   魏土地记城北有清夷水西流也括地志上谷故城在怀戎县东北百二十里汉沮阳县也

   县故城在蔚州东本古代国史记赵襄子元年代王遂平代即此后武灵王置代郡秦始

   皇十九年王翦灭赵赵公子嘉率宗族奔代自立为代王二十五年王贲自燕还攻代虏代王嘉仍

   为代郡汉元年项羽徙封赵歇为代王都代歇寻徙赵六年高帝立兄喜为代王后为县属代郡晋

   为代郡治后燕慕容垂建兴二年代郡人计谦以郡附刘显三年燕赵王麟破谦徙其民于龙城遂

   废代郡水经注祁夷水东北迳代城西卢植言初筑此城板干一夜自移于此故代西南五十里大

   泽中营城自护结苇为九门于是就以为治城周匝而不方周四十七里开九门更名其故城曰东

   城金史地理志灵仙县有代王城明统志代王城在蔚州东二十里 按汉文帝初封代王都晋阳

   徙中都未尝居代明统志谓文帝封代王时居此误又魏书灵征志神䴥三年白鹿见代郡倒刺山

   本纪太和十一年肆州之代郡民饥是后魏时尝复置代郡属肆州也李元护傅叔恤为东代郡太

   守盖太和迁洛后以平城为代郡故以此为东代郡也地形志俱不载其缺略多矣当城故

   城在蔚州东汉置县属代郡后汉晋初因之后废水经注连水北迳当城县故城西高祖十二年

   周勃定代斩陈豨于当城即此处应劭曰当桓都山作城故曰当城也雊瞀故城

   州东汉置雊瞀县属上谷郡后汉因之晋废水经注连水岀雊瞀县东西北流迳雊瞀县故城南

   东安阳故城在蔚州西北本赵之安阳邑汉置东安阳县属代郡后汉因之晋废后魏

   复置安阳县属高柳郡北齐废水经注㶟水东迳东安阳故城北赵惠文王三年主父封长子章为

   代安阳君此即章封邑地理风俗记曰五原有西安阳故此加东也昌平故城在蔚州北

   水经注㶟水迳昌平县故成北王莽之长昌也昔牵招为魏鲜卑校尉屯此又祁夷水迳昌平郡东

   魏太和中置西南去故城六十里 按汉昌平县属上谷郡水经注及括地志皆云昌平在军都东

   南今顺天府昌平州界是也今蔚州乃汉代郡地汉时桑干为代郡治不应上谷之县反出其西盖

   此昌平县在后魏天平中属平昌郡谓即牵招所屯恐非桑干故城在蔚州东北汉置县

   为代郡治后汉移郡治高柳以桑干属焉建安二十三年曹操遣子彰击代郡乌凡逐北至桑干去

   代二百馀里即此裴松之三国志注桑乾县今北虏居之号为索干之都水经注㶟水东北迳桑干

   县故城西魏土地记代城北九十里有桑乾城阳原故城在西寕县南汉置县属代郡后

   汉省水经注㶟水迳阳原县故城南俗谓之北𨚗州旧志故城在西城南十里马城故城

   在怀安县北汉置县属代郡为东部都尉治后汉因之晋废水经注修水东南迳马城县故城北十

   三州志马城在高柳东二百四十里居庸故城在延庆州东汉置县属上谷郡后汉建安

   中刘虞自蓟北奔居庸即此水经注魏上谷郡治 按史志天平中复置改郡属北齐并废

  舆故城在延庆州东北汉置县属上谷郡后汉省水经注谷水与浮图沟水出夷舆县放城

  西永兴故城今保安州治本汉涿鹿县城唐末置县为新州治辽神册元年平西北诸

  郡回攻新蔚武妫儒五州尽有其地置西南面招讨使明年晋复取之会同元年石晋复割入辽改

  为奉圣州保大二年金遣完颜忠攻奉圣州破辽兵于鸡鸣山州降元为保安州治明初州县俱废

  永乐十二年于此置保安卫十三年复置保安州景泰二年移保安卫于雷家站因谓州城为旧城

  与新城互为唇齿矾山故城在保安州东南六十里本汉军都县地唐末置县属新州

  辽属奉圣州金初属宏州明昌三年改属德兴府元至元二年省入永兴明置矾山堡于此涿

  鹿故城在保安州南史记黄帝邑于涿鹿之阿汉置涿鹿县属上谷郡晋属广甯郡后魏省

  魏土地记下洛城东南六十里有涿鹿城括地志涿鹿故城在妫川东南五十里本黄帝所都旧志

  今保安州东南四十里有土城遗址制甚宏阔中有黄帝庙明志谓之轩辕城即涿鹿城也

  县故城在保安州西南汉置县属上谷郡后汉初永元十一年复置晋改属广甯郡后魏

  省隋置怀戎县于此水经注㶟水北迳潘县故城或云舜所都也魏土地记下洛城西南四十里有

  潘城十三州志曰广平城东北一百一十里有潘县隋书地理志云涿郡怀戎县后齐置北燕州领

  长寕永丰二郡周去北字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旧唐书地理志妫州隋𣵠郡之怀戎县武德七

  年讣平高开道置北燕州复北齐旧名贞观八年改名妫州长安二年移治旧清夷军城怀戎县本

  汉潘县北齐改为怀戎妫水经其中州所治也宣府志有舜乡堡在今保安州西南七十里即故潘

  县也 按旧志以今怀来县为故潘县误下洛故城在保安州西汉置县属上谷郡晋曰

  下洛太康中置广甯郡治焉后魏兼置燕州于此魏书穆罴传太和十六年除燕州刺史镇广甯地

  形志太和中分恒州东部置燕州孝昌中䧟水经注㶟水东迳下洛县故城南魏燕州广甯县广甯

  郡治魏土地记去平城五十里城南二百步有尧庙广寕旧城在宣化县西北汉置县属

  上谷郡晋置广甯郡于下洛省县入之亦曰大甯咸和二年代王纥那为石虎所败徙都大甯以避

  之水经汪延河东迳大甯县故城南地理志云广寕也魏土地记下洛城西北百三十里有大甯城

  寕县旧城在宣化县西北汉置寕县属上谷郡为西部都尉治后汉曰甯县建武二十五

  年置乌桓校尉于甯城领内附乌桓并鲜卑内属者晋省魏土地记大甯城西二十里有小甯城

  宣德废县今宣化县治唐末置武州治文德县通考云南至新州七十里辽神册元年

  有其地改为归化州宋宣和五年入宋六年筑固疆堡寻复入金改州县俱曰宣德元为顺寕府治

  明洪武初府县俱省二十六年置宣府左右前三卫于此 本朝初省左右二卫入前卫为宣府镇

  在城厅康熙三十二年巡抚郭世隆奏改镇置宣化府改在城厅置宣化县以宣府驿深井堡并入

  阳门废县在怀安县北本金置元废金史地理志宏州阳门镇贞祐二年七月升为县宣

  镇志在镇西一百二十里宣平废县在怀安县东北金史地理志宣德州领宣平县承安

  二年以大新镇置旧志元移治于辛南庄明洪武初县废二十六年改置万全左卫故城在卫西十

  里宣镇志在镇城西七十里灵仙废县今蔚州治唐时兴唐县也元和志兴唐县本灵

  邱县地开元十二年于州东北一百三十里横野军子城南置安边县属蔚州天宝元年改为安边

  郡仍自灵邱移州理于安边城至德二年改为兴唐郡仍改安边县为兴唐县寰宇记梁开平二年

  改为隆化县后唐同光初复旧晋初改为灵仙县 按旧唐志州治灵邱以兴唐为属县云隋置安

  边县新唐志又谓开元初自灵邱徙州治安边至德二载复故治皆误今从元和志定安废

  县在蔚州东北辽置属蔚州金贞祐三年升为定安州元复为县明初省蔚州志定安废县在州

  东北六十里缙山废县今延庆州治唐末置为儒州治元废 按辽志县本汉广甯县

  地唐天宝中割妫川县置考水经注于延水迳广甯城南则广甯在于延水北即今宣化县地今延

  庆州在清夷水北乃汉居庸县地非广甯也又新旧唐志皆无缙山则非天宝中置可知当从通考

   唐末所置为是龙门旧县今龙门县治唐末所置也辽史地理志龙门县在奉圣州东北

   二百八十里元改置望云县明初废宣德中因其地置龙门卫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改置龙门县

   以葛峪赵川雕鹗长安岭四堡并入怀安旧县在今怀安县东唐书地理志新州领怀安

   县辽史地理志怀安县本汉夷舆县地历魏至隋为突厥所据唐克颉利县遂废为怀荒镇高勲镇

   燕奏分归化州文德县置在奉圣州西北二百八十里旧志怀安故城在今怀安县东二十里明废

   县为卫移今治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改置怀安县以万全左卫及柴沟西阳河二堡并入 按水

   经注夷舆县在居庸县东北辽志谓在怀安县误永寕旧县今西寕县治辽统和中置

   宏州又置永寕县为州治金改县曰襄阴元省入州明初州废天顺四年筑城谓之顺圣西城成化

   十九年设南路参将驻此 本朝𥘉设宣府镇南路厅康熙三十二年改置西寕县以东城并入又

   有永寕旧县在延庆州东明永乐置详见关隘按辽志谓宏州本东魏北灵邱郡唐横野军安边

  县今考北灵邱及横野军并在蔚州永寕特唐时安边地耳辽志误袭元和志蔚州建置之文遂谓

  县本唐横野军误顺圣旧县在西寕县东六十里辽置辽史地理志宏州统顺圣县本

  安塞军五代兵废景宗分永兴县置初隶奉圣州在州西北二百八十里金史地理志顺圣县辽应

  历中置全因之旧志明初县废天顺中改筑顺圣东城详见关隘旧赤城今赤城县治水

  经注沽水迳赤城东赵建武年并州刺史王霸为燕所败退保此城城在山阜之上下枕深隍旧志

  后魏登国二年临幸广寕遂如赤城三年燕将慕容麟击擒贺纳于赤城既而魏主幸东赤城即此

  加东者以平城西又有赤城也五代晋天福六年遣使如契丹见契丹主于赤城亦即此元置赤城

  站明宣德五年筑城曰赤城堡正统末䧟废景泰初收复嘉靖元年设兵备驻此 本朝顺治十年

  康熙元年设上北路厅于此三十二年改置赤城县以开平卫龙门所滴水崖云州镇安马营镇

  寕等七堡并入三十五年   圣祖仁皇帝临幸   御制有诗御夷镇城

  城县东北后魏太和中置为六镇之一水经注大谷水南迳御夷镇城西魏太和中置以捍北狄也

  又候卤城在居庸县西北二百里太和中更名御夷镇清夷军城今怀来县治唐书地

  理志妫州有清夷军垂拱中置旧唐书地理志妫州怀戎县长安二年移治旧清夷军城即此辽改

  州曰可汗县曰怀来金又改县妫川元复曰怀来明置怀来卫 本朝初为宣府镇东路厅康熙三

  十二年改置怀来县以保安卫及土木榆林二堡并入 按今县本秦汉沮阳县地城南有清夷水

  故唐置清夷军取水为名长安中始自潘城移怀戎县及妫州来治其故怀戎即汉潘县则在今保

  安州西南界括地志所云妫州怀戎及历山妫水皆在其地二地迥别自天宝改郡曰妫州金又改

  县曰妫川皆沿唐初故名后人不察移治之事遂误以今县为即潘县并误指清夷水为妫川也

  大寕郡城在怀安县北水经注雁门水迳大寕郡北魏太和中置 按大寕即广寕也后

  汉时广寕郡治下洛岂尝移治西界欤白城在赤城县北云州堡东北百里金世宗纳凉之

  所章宗诞生于此又有黑城在白城西南九十里古长城在赤城县北魏书明元纪泰常

  八年筑长城自赤城县西至五原延袤二千馀里旧志望云县有古长城又唐书地理志怀戎北有

  长城开元中张说筑在今怀来县北零丁城在万全县北水经注修水东迳零丁城南右合

  延乡广边城在龙门县东雕鹗堡东唐书地理志怀戎北有广边军故白云城也宋白

  曰军在妫州北百三十里近雕窠邨 按雕窠邨即明雕鹗堡羊城在龙门县东南三十里辽

  筑以便市易六郎城在怀来县东南棒棰峪相传宋杨延昭所筑寕武城怀

  来县西唐书地理志怀戎县西有寕武军代东城在蔚州东北水经注逆水导源将城东西

  北流迳将城北在代城东北一十五里疑即东代矣而尚传将城之名卢植曰此城方就而板干自

  移应劭曰城徙西南去故城五十里故名代曰东代或传书倒错情用疑焉又祁夷水迳一故城西

  西去代城五十里又疑是代之东城而非所详也旧志按水经注故代城在𤍠水之西今暖水岀绫

   罗里即古热水在州西南三十里疑今州治即古将城地而州志所谓代王城则水经注代东北五

   十里之故城也沙城在怀安县旧万全左卫西北明永乐中北征道宣府次少岭次万全次沙

   景泰三年沙城堡周三里九王城在怀安县旧万全左卫北五里相传辽筑遗址尚存

   冈城在怀安县东北旧万全左卫北水经注于延水东迳冈城南按史记蔡泽燕人也谢病归

   相秦号罔成君疑即泽所邑也世名武冈城隆镇卫城在延庆州南元大德中指挥使

   哲彦布哈所建宣镇志城在州南址尚存又有古城在州东北二十里相传辽萧太后所筑 哲彦

   布哈旧作哲言不花今改正药师城在保安州东合河镇相传宋宣和中郭药师宁燕山

   时所平原城在保安州东南水经注涿水东迳平原郡南魏徙平原之民置此故立侨

   郡以统之蚩尤城在保安州东南水经注蚩尤泉水出蚩尤城城无东面魏土地记曰涿鹿

   城东南六里有蚩尤城无乡城在保安州南水经注㶟水迳无乡城北地理风俗记曰燕

   语呼毛为无今改宜乡也雍洛城在保安州西水经注㶟水迳雍洛城南魏土地记下洛城

   西二十里有雍洛城桑干水在城南东流者也故万全右卫今万全县治本曰德胜堡

   洪武二十六年置是年置万全右卫与左卫同永乐二年城德胜口移右卫来治成化十年

   上西路参将辖边墙一百二十四里有奇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改置万全县以张家口膳房新河

   口洗马林等四堡并入故蔚州卫即旧蔚县治明洪武七年置卫蔚州城中属山西行

   都司宣德五年割卫属万全都指挥使司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改卫及广昌千户所地置蔚县干

   隆二十二年裁并入州故延庆卫在州东南四十里居庸关口南接居庸关本名隆庆

   卫明建文四年燕王置隆庆初改今名 本朝干隆二十六年并卫地入延庆州移昌平州州判于

   此改为延庆州分防州判又有隆庆左右卫永乐二年置宣德五年移左卫于永寕移右卫于怀来

   今皆狼山府在怀来县西唐永徽元年建狼山都督府宣镇志狼山堡在怀来卫西十

  五里良山之南其地尚多瓦砾长春宫在赤城县北云川堡西南辽建景宗尝游于此

  安宫在龙门县界金史地理志龙门有庆安宫行宫也明昌苑在怀来县东辽置

  上花园在宣化县东南四十里又有下花园在县东南五十里相传皆辽萧后种花处 本

  朝   高宗纯皇帝銮舆驻此   御制有诗东 花园在怀来县东十里辽置

  园在延庆州南七里相传金时植杏于此香水园在延庆州东北元仁宗诞生于此

  镇朔楼在宣化县治东明正统中都御史罗亨信直南北二门通衢上置鼓角漏刻以司

  昏晓亨信有记 本朝乾隆十年   赐额曰神京屏翰清远楼在宣化县治东明成

  化中都御史秦纮建上置钟以司昏晓镇边楼在蔚州城内明洪武初指挥周房建

  军楼在怀来县西十里凤凰台在延庆州西南三十五里金时建歇马台

  在赤城县东龙门所东五十里口外相传辽萧后歇马处羊房有二东羊房在延庆州北十里

  西羊房在州西北十五里相传皆辽萧后养羊之所薄家庄在蔚州西三里相傅汉文帝母

  薄氏宗族所居金志灵仙县有薄家邨即此

 ︹关隘︺飞狐关在蔚州南魏土地记代城南四十 里有飞狐关州志飞狐口在州东南六 十里

  北口在州南三十里隘门关在蔚州西南四十里石门峪亦曰石门口两山对峙中通一线

  路通山西灵邱县明洪武中设巡司久废孔岭关在蔚州东北元和志蔚州东北至孔岭关

  一百里从关至妫州百五十里美峪关在保安州南六十里西南通蔚州界旧曰美峪所本

  在保安卫西明景泰二年移置于此协阳关在保安州西南魏土地记下洛城西南九十里

  有协阳关西通代郡独石口在赤城县东北一百里府东北三百十里其南十里为独石城

  本元云州之独石地明初建城周六里门三宣德五年自故开平城移置开平卫于此属万全都指

  挥使司景泰三年设上北路参将 本朝初属宣府镇曰上北路康熙三十二年并卫入赤城县仍

   设 参将防 驻曰独石口并设县丞分驻其地雍正六 年改设 副将辖云州赤城镇安滴水崖龙门所

   五营十二年增设理事同知口外为太仆寺牧厂察哈尔游牧处及阿霸垓诸旗分地康熙三十五

   年    圣祖仁皇帝驾次独石口    御制有诗张  家口在万全县东二十里其南

   五里为张家口堡明宣德四年筑周四里有奇门二嘉靖中改筑周三里有奇城外有池明季为互

   市之 所 本朝为张家口路设参将驻防康熙二十九 年改设副将辖万全营膳房堡新河口万全

   左卫柴沟堡洗马林堡西阳河堡怀安城八营三十二年设县丞分驻其地雍正三年增设理事同

   知口外为礼部太仆寺牧厂及察哈尔官兵阿霸哈纳尔等诸旗分地乾隆十年   高宗纯皇

   帝清跸所经有御制进张家口途中诗沿河口在怀来县南一百三十里宛平县界

   桑干河口也详见顺天府九宫口 在蔚州东南四十里九宫山侧明洪武九年置巡司宏治

   七 年移于黑石岭万历十六年废又九宫口 东有永寕松于二口明永乐十三年直 峪口

  在蔚州西南六十里路通山西灵邱县即唐之直峪关详见山西志鸳鸯口在蔚州东北七

  十里近壶流河两山相峙状如鸳鸯路通西寕县明永乐十三年置巡司今裁兴寕口

  州东北一百二十里路通府城明永乐十三年置巡司天顺中徙于兴寕北口今裁丁寕口

  在西寕县东南旧志东城相近有丁寕鳌鱼等口明嘉靖中余子后以丁寕鳌鱼水峪为东城三隘

  岔道口在延庆州南二十里旧志自八达岭而北地稍平五里至岔道有二路一自怀来卫

  历榆林土木鸡鸣三驿至宣府为西路一至延庆州永寕卫四海冶为北路八达岭为居庸之𬓛

  岔道又八达之藩篱也明嘉靖三十年筑城于此周二里有奇西南北三门 本朝设守备驻此

  天津关口在保安州东南一百里与良乡县接界自口而西为天桥关口棃园岭口滑车

  安口皆去州百里天门关口在保安州东南一百里与房山县接界相近曰东龙门口

  马水口在保安州西南一百六十里接涞水县界又西曰石龙安口康家沟口狼儿沟口定

   乐安口皆南接紫荆关界多伦诺尔在张家口外 本朝雍正年闲设同知巡检各一员

   兼设都司驻此永寕城巡司在延庆州东四十里明永乐十二年置永寕县属隆庆州

   十五年又于县置永寕卫属宣府镇 本朝顺治八年设都司驻守十六年并县入卫康熙三十二

   年又并卫入延庆州今为永寕路都司所辖周四沟靖安四海冶三堡城周六里有奇门四雍正十

   二年设巡司沙城巡司在怀来县东北新保安城在怀来县西北七十里即

   故保安卫也其地本名雷家站明景泰二年自保安州城移置保安卫于此改筑新城周七里有奇

   门三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以卫并入怀来县设怀来路参将驻此雍正十年改设都司辖矾山堡

   怀来城二营东城在西寕县东六十里本辽金时顺圣县明初废天顺四年筑城周四里有

   奇谓之顺圣川东城 本朝初属蔚州卫为宣府镇南路康熙三十二年并入西寕县设守备驻防

   仍属蔚州路万全左卫在怀安县东北六十里本元宣平县地明洪武二十六年改置

   万全左卫三十一年徙废永乐二年复还故治属万全都指挥使司 本朝初属宣府镇为西路康

   熙三十二年以卫并入怀安县设守备驻防属张家口路城周六里十三步门二龙门所

   在赤城县东三十里东至边界十五里本元云州之东庄地明宣德六年建千户所筑堡周四里有

   奇南北二门万历十八年以北路地势隔远增设下北路参将驻此 本朝顺治八年改设守备辖

   镇靖一堡鸡鸣驿堡在宣化县东南六十里明永乐十六年设站于此因鸡鸣山为名十

   七年因民堡增筑周四里有奇旧为镇城入京要路 本朝设把总驻此深井堡在宣化县

   南少西六十里东至保安州四十里西南至东城八十里明正德五年筑城周三里有奇门三𥘉属

   蔚州卫后改属万全都司旧设守备把总各一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栽守备一员靖远站

   堡在宣化县西北四十里明永乐初设站置堡周三里有奇又洋河堡在县南五里水泉堡在县

   南四十里榆林东中西三堡在县北三十里双营堡在县东北四十里滴水崖堡

   城县东八十里北去龙门所五十里本龙门所地明宏治八年筑堡周三里有奇门二东去大边二

   十里即蓟门古北口之后也 本朝初设守备雍正十年改设都司辖马营松树君子三堡又靖远

   堡在滴水崖东旧为朵颜易马市口明嘉靖二十八年筑堡周二里有奇东去盘道口边十五里又

   长伸地堡在靖远堡东北明万历十年筑周一里有奇样田堡在赤城县东龙门所西南

   二十里旧名鸡田民堡也明嘉靖三十七年始为官堡改名様田周二里有奇又牧马堡在龙门所

   北故牧场也明宏治十年筑周一里有奇皆久废镇靖堡在 赤城县西北三 里西至边界

   三十里北至边界三十五里明宏治十一年筑周二里有奇旧设守备 本朝康熙元年改设把总

   马营堡在赤城县西北六十里西至边界二十五里北至边界三十里元为云州之大猫儿

   峪明宣德七年筑堡周六里有奇门四 本朝设把总驻守雍正十年改设千总其东南有仓山堡

   周不及一里明嘉靖三十七年筑久废松树堡在赤城县西北马营堡西明嘉靖二十五

   年筑又君子堡在松树堡北明宣德初筑俱周一里有奇 本朝雍正十年于松树堡增设千总君

   子堡增设把总云州堡在赤城县北三十里即元故云州也明洪武初废州置云州驿宣德

   五年于河西大路筑城置戍景泰五年增设十户所后又设上北路参将 本朝改设守备旧有驿

   丞今裁城周三里有奇门二其北二十里为猫儿峪堡又北二十里为半璧店堡俱明嘉靖中修筑

   周一里有奇久废镇安堡在赤城县东北五十里明成化八年筑堡周二里有奇 本朝

   设守备驻此清泉堡在赤城县东北独石城边外山下有清泉涌岀绕堡东因名明景泰

   四年䈎周二里有奇久废新河口堡在万全县西北四十里西北至边界皆十里明宣徳

   十年筑堡周二里有奇 本朝设守备驻此洗马林堡在万全县西北七十里西至边

   界二十里西南至西阳河堡三十里东北至新河口堡四十里元曰荨麻林后讹洗马明宣德十年

   始筑城于旧堡北十里隆庆五年增修周四里有奇门二 本朝设守备驻此膳房堡

   全县北二十里东南至张家口堡三十三里西南至洗马林堡五十里北至边界十里明成化十五

   年筑堡嘉靖十二年展筑周二里有奇 本朝设守备驻此雕鹗堡在龙门县东四十五

   里元为云州之雕窠站明初置浩岭驿有驿丞永乐中改为雕鹗堡宣德六年筑城周二里有奇门

   二当北路之中为往来要道 本朝裁驿丞设把总驻守长安岭堡在龙门县东南九十

   里明洪武𥘉置丰峪驿设驿丞永乐九年筑城置戍改今名宏治三年增置守御千户所 本朝初

   设守备雍正十年改设都司驻防十三年增设把总裁驿丞城周五里有奇东西跨岭中通线道称

   为险龙门关堡在龙门县西二十五里明宣德三年筑堡周二里有奇关门在堡东

   五里又三岔口堡在县东十五里明嘉靖二十八年筑周一里有奇金家庄堡在县西北七十里明

   成化二年筑周二里有奇三堡皆 本朝顺治八年并入赵川堡在龙门县西五十里北至

   边界二十八里西至葛峪堡三十里明宣德五年筑隆庆后改筑砖城周四里东南二门城外有池

   本朝初设把总雍正十二年改设千总其北二十里有大白阳堡即唐妫州之白阳镇也明成化

  初置堡周三里东北十里又有小白阳堡明宣德五年筑周二里有奇 本朝顺治八年二堡皆并

  入赵川堡葛峪堡在龙门县西北八十里北至边界十五里西北至张家口六十里明宣德

  五年筑周四里有奇后设中路参将驻此 本朝改设守备辖赵川雕鹗二堡其西七里有常峪堡

  又西二十里有青边口堡皆明宣德中置周三里有奇又西二十里有羊房堡北去边墙十里与张

  家口接壤明成化元年筑周二里有奇 本朝顺治八年三堡皆并入葛峪堡榆林驿堡

  在怀来县东南三十里东至延庆州岔道口二十五里至居庸关五十八里元置榆林驿明初因之

  正统末䈎堡周二里有奇 本朝设把总驻守旧兼设驿丞今裁土木驿堡在怀来县

  西二十五里西至保安州四十里为往来孔道本名统漠镇唐初高开道据怀戎时所置后讹为土

  木明永乐初置堡正统末英宗亲御六师驻此师溃额森拥之北行堡遂毁嘉靖四十五年就故堡

  修筑周二里有奇当长安岭红站口之冲为𬓛之地设驿丞 本朝因之兼设把总驻守属怀来

  乾隆十年   高宗纯皇帝圣驾经临   御制有土木堡诗黒 石岭堡

  州东南黒石岭上接广昌界明正德三年筑堡周二百四十步 本朝设把总驻此桃花堡

  在蔚州东北九十里明嘉靖四十四年筑堡周二里门二设仓置递 本朝设把⿰纟⿱丿恩 -- 总驻守旧与黒石

  岭俱属广昌营雍正六年改属蔚州路又有鸦㵎堡在堡西南三里后营堡在堡东北五里西

  阳河堡在怀安县西北东去万全县八十里北至边界二十里相传金元时尝筑小城设兵

  戌守明正统五年因旧址筑堡周四里有奇门四为府境极西西北与山西大同平远堡接壤两面

  皆边旧称冲要今设守备驻守其东十五里又有渡口堡李信屯堡在怀安县西北三十

  里明嘉靖十六年筑堡周二里有奇南一门西北去大同永嘉堡十里柴沟堡在怀安县

  北五十里东北至万全县四十里至张家口四十八里西北至洗马林堡四十里元设柴沟营明正

  统二年筑堡周七里有奇东西南三门城外有池北去边界二十里嘉靖𥘉增设参将以右卫为上

  西路此为下西路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与西阳河堡俱并入怀安县设守备驻此雍正十年改设

  参将十二年又改都司会河堡在怀安县东北万全左卫西即东南二洋河合流处也堡

  为辽金时所筑宋嘉定四年𫎇古追金人至会河堡即此又卫东十五里有阎家屯堡周四

  沟堡在延庆州东永寕城东北三十里明嘉靖十九年筑周二里有奇南一门 本朝设守备

  驻此属永寕路又刘斌堡在周四沟堡西南十八里明万历三十二年筑周一里黒汉岭堡在周四

  沟堡东南十五里明嘉靖三十年筑周二里有奇四海冶堡在延庆州东永寕城东六

  十里旧尝冶铸于此以有四水合流名四合冶元时往来上都恒取道于此后讹为四海冶明天顺

  八年筑堡周三里有奇宏治七年徙永寕左千户所屯守 本朝为延庆州地设守备驻防兼辖榆

  靖安堡在延庆州东永寕城北三十里东至边界五里北至边界三里明嘉靖三十五

  年筑周二里有奇门三 本朝𥘉设守备雍正十年改设都司乾隆四年改设千总沙城堡

  在保安州东六十里相近又有二堡相连曰少城中堡东堡其西十里有艮旧屯堡为居民屯聚之

  所人东八里堡在旧保安卫东八里西八里堡在卫西八里矾山堡在保安州东南六十

  里本辽金时矾山故县明初筑矾山堡周三里万历七年设兵戍守 本朝设守备于此属怀来路

  麻峪口堡在保安州南当龙门南口明洪武二十五年筑周一里有奇旁有红站口皆险

  隘之西白马营在西寕县东十五里又东一里为东白马营柳沟营

  庆州东明万历中筑城周二里有奇门三神道沟镇在蔚州东南一百里路通广昌县明

  万历三十八年置巡司今裁长安镇在蔚州东北七十里地虽平坦为诸关隘之𬓛喉旧

  设巡司今裁宏阳镇在延庆州西南唐武德六年高开道以所部宏阳统漠二镇来降即

  此旧志宏阳镇在州西南三十里统漠即土木驿也三马房在西寕县东城东十五里又四

  马房在县东十里七马房在县西十里八马房在县西二十里宣化驿在府城南旧名宣府

  驿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改名鸡鸣驿在宣化县东南鸡鸣驿堡永乐十六年置有驿丞

  赤城驿在赤城县治东北明永乐中置旧曰云门驿今改名万全驿在怀安县旧万

  全左卫南门外明王德八年置有驿丞怀安驿在怀安县北门外明永乐十八年置于万

  全左卫东门外名东门驿成化二十年改置于此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改名居庸驿

  庸关内旧属延庆卫 本朝乾隆二十六年卫裁属延庆州分防州判管理

 ︹津梁︺报捷桥在府城小东关外承恩桥在府城南昌平门外其东又有通济桥

  本朝乾隆二十六年建普济桥在府城南五里洋河上样田河桥在赤城县

  东南様田堡北四里许顺济桥在赤城县东北独石城南三里三桥在怀来县南妫

  新桥在怀安县东北三十里跨洋河人七里桥在县西跨柳河九宫口桥

  州东南四十里官庄桥在蔚州西十里渡口桥在西寕县东三十里万固桥

  在西寕县南桑干河上地名余献庄为东西南北通衢明宏治五年建石桥凡八空纵三十仞横三

  仞有屠营桥在延庆州东跨龙湾河又孤山桥在州西十里跨妫河青龙桥

  在延庆州东南三十馀里跨涧河又广济桥在州南跨妫河通济桥在州西跨沽河武林桥

  在保安州东南保安卫南四十里跨桑干河

 ︹堤堰︺洗马林堡石堤在万全县西沙河东岸 本朝乾隆六年建筑二十八年𬒳

  冲刷复经增修完整怀安城河石堤在怀安县南门外 本乾隆五年筑以御城

  西南诸山汇流之水三十三年复接筑土堤使湍流越过城隅由洪塘沟达于洋河由是城垣得免

  柳河川坝在宣化府城西北两门外 本朝干隆八年因柳河川水势冲激分建砖

  坝石坝以资捍御嗣后屡经修筑乾隆二十七年复将旧存土坝改建石工于是西北城隅藉以巩

  张家口堡石坝一在张家口大境门外 本朝乾隆二十四年二十八年先后

  建筑以御西沙沟之水一在堡之东北清水河伏秋雨涨边墙辄被冲啮乾隆十一年十二年筑坝

  以御之二十二年二十八年复屡次加筑又有干沙河二道泄本境诸山无源⿰氵历 -- 𤁋乾隆三十年

  建石坝并土堤以引水旁流于是墙堡无倾圮之患

 ︹陵墓︺︹元︺刘敏墓在宣化县谭资荣墓在怀来县︹明︺杨洪墓在赤城县

  北旧开平卫相近有洪从子武强伯扬能墓

 ︹祠庙︺褒忠祠在府城内明嘉靖七年建祀有功烈节义诸武臣薛禄谭广等许成名有记

  昭德祠在府城内明嘉靖二年建祀李仪罗亨信李秉叶盛秦綋张锦李介杨谧陈纪马中

  锡雍奉王云凤十二人吕柟有十二公传序义烈祠在赤城县北云州堡明景泰三年

  祀死事谷春孙刚等九十馀人叶盛有记表忠祠在怀来县新安堡城祀明谪戍锦衣卫经

  历沈显忠祠在怀来县明景奉初建万历末重修祀正统土木死事诸臣王佐邝埜曹

  鼐丁𬭎王永和邓棨张益龚全安黄养正戴庆祖王一居刘容凌夀包良佐姚铣鲍辉俞拱潘澄钱

  昺张洪黄裳魏贞夏诚申佑尹竑童存德孙庆林翔凤齐汪冯学明滕员王健程思温程式逯端俞

  鉴张瑭郑瑄马预尹正罗如墉廖羲仲刘信钦谦李恭石玉张辅朱勇吴克忠宗瑛陈瀛井源薛绶

  朱冕陈怀李珍陈埙沈荣吴克勤梁成王贵蓝睦雷震范洪共六十四人黄帝祠在保安州

  东南水经注涿鹿城东一里阪泉上有黄帝祠宣镇志在桥山后魏天兴中建每遇东巡幸率亲临

  以祀兴光元年诏修之温泉神庙在赤城县西温泉上明正统六年因旧重修

  石神庙在赤城县北独石城南正统七年建祀工神汉文帝庙在蔚州南关世

  传辽穆宗建

 ︹寺观︺弥陀寺在府城内明宣德八年修杨士奇有记 本朝康熙元年重修永安寺

  在府城东南难鸣山辽时建兀至元中地震寺圮重建有欧阳元碑记妙峯寺在府城东

  北三十里明孙琦碑记云寺有𫎇古碑丞相太师布哈撰今湮没无迹可考 布哈改见顺天府列

  广慈寺在怀来县城内 本朝顺治五年建康熙三十五年   赐额内有 行宫

  乾隆十年   高宗纯皇帝驾幸多伦诺尔经临寺中   赐镜圆常照额柏 林寺

  在怀来县新保安西二十里唐时有僧卓锡于此苍柏万株平地有三巨石高各十馀丈凿石为龛

  刻佛像其中虎窝寺在怀安县西二十里虎窝山之阳府志云即汉夀峯寺明时改名张

  士范有记灵岩寺在蔚州城内西北隅俗称前寺双松寺在蔚州城西北俗称后寺

  府志云辽三宇故址金河寺在蔚州东小五台山下金时建千佛寺在西寕县顺圣

  西城东南二里本金罗化院旧址灵山寺五保安州南一百五十里金泰和八年

  真观在赤城县云州堡西南十五里金阁山中旧曰云谿观元改名 本朝康熙十一年

大清一统志

 宣化府

︹名宦︺︹汉︺李广成纪人文帝时为上谷太守数与匈奴战刘茂晋阳人为沮阳令王莽时

  弃官避世宏农山中教授苏竟平陵人平帝时拜代郡中尉时匈奴扰乱北边多罹其祸竟终

  完辑一郡光武即位就拜代郡太守使固塞以拒匈奴王霸颍阳人建武九年拜上谷太守

  时卢芳与匈奴乌桓会兵寇盗尤数诏霸将弛刑徒六千馀人与杜茂治飞狐道堆石布土筑起亭

  障自代至平城三百馀里与匈奴乌桓大小数十百战颇识边事数上书言宜结和亲又陈委输可

  从温水漕以省陆转之劳事皆施行后南单于乌桓降服北边无事在上谷二十馀岁永平二年

  ︹三国︺︹魏︺裴潜开喜人太祖以为代郡太守乌丸王及其大人凡三人各自称单子

  专制郡事太祖欲讨之潜曰宜以计谋图之不可以兵成迫也遂单车之郡单于惊喜潜抚之以静

   单于以下脱帽稽颡悉还前后所掠妇女器械财物潜暗诛郡中大吏与单于为表襄者郝温郭端

   等十馀人北𫟪大震百姓归心︹南北朝︺︹魏︺王宪北海剧人为上谷太守清身率下风

   化大︹唐︺李思俭宏道元年为蔚州刺史突厥寇州思俭死之︹辽︺杨佶

   重熙十五年出为武定军节度使境内亢旱苗稼将槁视事之夕雨泽霑足百姓歌曰何以苏我

   上天降雨谁其抚我杨公为主㶟阳水失故道乃以巳俸创长桥人不病涉及被召郡人攀援泣送

   窦景庸中京人大安中授武定军节度使审决𡨚滞轻重得宜以狱空闻赵徽

   人咸雍中出为武定军节度使及代军民请留︹金︺完颜宗贤天德中除忠顺军节度使

   捕盗司执数人至府白狱巳具宗贤阅其案谓僚佐曰我察此辈必𡨚不鼓日贼果得人服其明

   伊拉衮辽横帐人大定中由临海军移镇武定岁旱且蝗因割指以血⿰氵历 -- 𤁋酒中祈祷既而雨

   霑足有群鸦啄蝗立尽岁乃大熟 伊拉衮改见保定府名宦贾少冲通州人熙宗时为定Page:Sibu Congkan Xubian111-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13.djvu/98

   容数堡士马者谨斥堠远瞭望兵至夜举火昼鸣炮并力坚守规画周详后莫能易后移守开平再

   镇宣府五出塞皆有功赵羾祥符人永乐中以礼部尚书督建隆庆保安二州抚绥新集民

   安其薛禄胶州人宣德初佩镇朔大将军印守宣府屡立功建议徙开平于内城以便戍

   守又筑独石隆庆等城躬视版筑与卒伍同劳苦谭广丹徒人时以左都督镇宣府二十年

   抚士卒有恩边徼帖然李仪涿州人正统初宣镇始设巡抚命仪以佥都御史往时军府草

   创仪规画俱可法守洁廉持正边侥信畏以被诬下吏死嘉靖初镇人建昭德祠以祀之罗亨

   信东莞人正统五年以佥都御史巡抚宣府汰诸卫冗官老弱者四百八十馀人土木之变人情

   恟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就道亨信仗剑坐城门令曰敢出城一步者斩乂誓诸将曰

   朝廷付亨信此城以死守之人心始定额森奉车驾至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

   启门额森乃去时额森兵日薄城下亨信以孤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以劳进副都御史

   杨洪六合人正统初守备赤城独石以击寇功进都指挥同知充右参将建议加筑开平城拓

   龙门所自独石至潮河川增至堠台六十邢势相接十二年充总兵官镇宣府景㤗中佩镇朔大将

   军印以疾召还京卒赠颍国公洪御军严肃士马精强为一时边将冠迤北惮之称为杨王牲好儒

   雅请建学宣府教诸将子弟朱谦夏邑人正统末充总兵官镇宣府敌屡入犯谦力战却之

   景泰初郭登守大同谦守宣府数以羸师挫劲骑敌不敢轶宣大南侵者二人力为多李秉

   曹县人景泰二年以佥都御史代侍郎刘连督宣府军饷尽反连弊政厚恤屯军发帑市牛种士卒

   自城守外悉令屯作凡使者至及宦官镇守供亿料敛皆罢之寻命兼巡抚乃易守帅练士卒兴学

   校经久之䇿细大毕举边关千里闲比尸乐业天顺初罢巡抚改官宪宗立复命以副都御史往抚

   军民闻其来夹道欢迎叶盛昆山人景泰时为右参政督饷宣府协赞军务自土木之变独

   石马营龙门诸卫赤城雕鹗诸堡将士皆弃城遁盛悉收复之发帑市牛种给军尽心拊循惠政大

   著宪宗初以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复举官牛官田之法垦田四千馀顷以其馀积市战马千八百匹

   修屯堡七百馀所边塞益安秦纮单县人成化中以佥都御史巡抚宣府练兵积果缮器甲

   明斥堠为战守计甚备小王子数万骑入掠纮躬环甲胄与总兵官周玉等邀击遁去寻复入寇连

   战却之追还所掠玺书劳焉雍泰咸寕人宏冶十二年以副都御史巡抚宣府官马死军士

   不能偿泰言于朝以官帑市边军贫有妻者辄鬻泰请官为资给尚书周经因令贫者给聘财典卖

   者收赎一军尽欢马中锡故城人宏治中以副都御史巡抚宣府劾罢贪耄总兵官马仪

   革镇守以下私役军士使隶尺籍寇尝犯边督军败之翁万达揭阳人嘉靖中以兵部侍

   郎总督宣大军务谨侦堠明赏罚寇大入率兵击败之后修筑边墙自大同东路至宣府西路二百

   馀里敌台暗门悉具后又修筑宣府东路及大同西路边墙凡八百里墙堞远近濠堑深广曲尽其

   宜寇乃不敢轻犯墙内得以耕牧岁省边费几半关山大同人嘉靖中宣府中路参将小王

   子率六万骑入葛峪山所部不满千力战一尽夜援兵不至身被重创死诏赠恤予祭郭都

   广寕卫人嘉靖中以副总兵协守宣府寇入深井堡都率所部御之转战三日多所斩𫉬追至淘沙

   堡兵疲无援䧟围中身𬒳数十创死事闻赠左都督谥忠壮李光启嘉靖中为宣府参将

   遇贼于青边口兵败𬒳执携至墩下索金帛为赎光启瞋目大骂贼怒㔉杀之诏赠都督佥事谥节

   𢚓立祠以祀王遴霸州人隆庆时以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大兴屯田募民耕治轻其租税奏

   行屯政便宜边储赖之孙维城邱县人万历中为赤城兵备副使缮亭障二百六十所招

   史车二部千馀人以功屡进按察使兵备如故部长安图恃其勇挟五千骑邀赏维城请于督抚革

   其市赏而遣译使责之语中窾要遂敛戢不敢肆 安图旧作安兔今改正阎生斗西

   人崇复中由岁贡生历保安知州性廉介持法严吏民畏服七年 大兵临城生斗集吏民固守力

   屈死之判官李师圣吏目王本立训导张文魁亦同死事问生斗赠太仆少卿师坚等赠恤如制

  朱之冯大兴人崇祯十六年以佥都御史巡抚宣府明年三月李自成䧟大同之冯集将吏

  于楼歃血誓死守尽出所有犒士时人心已散莫为尽力监视中官杜勋总兵王承荫先遣人纳款

  叩头请之冯降之冯大骂贼将至勋郊迎三十里外将士皆散走之冯登城使人发大炮无应者自

  起爇火或从后掣其肘俄贼薄城承荫遽开门降左右欲拥之冯出走叱之乃南向叩头草表劝帝

  收人心培气节遂自缢死

 ︹本朝︺陆濬睿平湖人顺治中为宣府推官察重囚巩加世叚大康性全等𡨚出之狱拔诸生

  之秀者以兴文教镇将徐洪志擅杀平民濬睿按之如律忤巡抚去杨维乔寕海人康熙十

  九年任口北道会岁歉力请蠲赈有豪势贩略妇女越境者严禁之陈天栋永嘉人为西寕

  管粮通判岁饥力请蠲赈全活数万人及去民立碑记之王骘福山人康熙二十五年任口北

  道旗丁利民地可种烟控部差员查丈骘力为详请民不失业汪天柄钱塘人康熙中为西

   寕知县邑有土可煎盐被禁抑为民病者且三十年天柄申请听民自煎公私赖之

  ︹人物︺︹汉︺范升代郡人九岁通论语孝经及长习梁邱易老子教授后生建武二年光武徴诣

   怀宫拜议郎迁博士上疏让于梁恭吕羌帝不许然由是重之数召见每有大议辄见访问时尚书

   令韩歆欲为费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诏下其议升以为非宜与韩歆许淑等互相辩难而罢永平

   中为聊城令坐事免卒于家韩珩代郡人清粹有雅量少丧父母奉养兄姊宗族称孝悌事

   袁绍为别驾袁熙袁尚败其将焦触张南驱率诸郡太守令长背袁向曹珩独不肯曹操闻珩节甚

   高之屡辟不至卒于家︹晋︺鲁胜代郡人少有才操为佐著作郎元康初迁建康令著正天

   论遂表上求下公卿士考论不报尝岁日望气知将来多故便称疾去它中书令张华遣子劝其更

   仕再徴博士举中书郎皆不就其著𫐠为世所称遭乱遗失惟注墨辩存赵至代郡人写居洛

   阳少时诣师受业闻父耕叱牛声投书而泣师怪问之至曰我小未能荣养使老父不免勤苦师甚

   异之后向辽西占户三辟部投享断九狱见称精审太康中以良吏赴洛方知母亡𥘉至自耻士伍

   欲以宦学立名期于荣养既而其志不就号愤恸哭呕血而卒公孙凤上谷人少有经学比

   长隐于昌黎之九城山谷冬衣单布寝土床夏则并食于器停令𦤀败然后食弹琴吟咏人莫能测

   也慕容𬀩在邺以安车征之及见𬀩不言不拜衣食举动如在九城宾客造请鲜得与言数年病卒

   ︹南北朝︺︹魏︺张衮沮阳人纯厚笃实好学有文才太祖为代王选为左长史常参大谋

   决䇿帷幄破走刘显大破慕容宝克中山累拜𡚒武将军幽州刺史爵临渭侯坐事黜为尚书令史

   衮遇创业之始以才谟见任率心奉上不顾嫌疑年过七十阖门守静手执经书刊定乖失爱好人

   物喜诱无倦士类以此高之卒谥文康张恂衮弟随衮归魏参代王军事皇始初拜中书侍

   郎帷幄窑谋颇预参议赐爵平皋子历广平常山二郡太守当官清白仁恕临下百姓亲爱治为当

   时第一卒谥曰宣张白泽衮之孙年十一遭母忧以孝闻长而博学高宗初除中散迁殷

   中曹给事中出行雍州刺史清心少欲吏民安之显祖诏监临官受羊一口酒一斛者罪至大辟与

   者代从坐论纠告者各随所纠官授之白泽表谏请依律令显祖纳之太和初怀州民三十馀人谋

   反文明太后欲尽诛一城之民白泽谏止迁殿中尚书卒谥曰𥳑邵洪哲沮阳人县令范

   道荣除名羁旅孤贫不能自理洪哲代诣京师明申曲直经历寒暑不惮劬劳道荣卒得复雪又北

   镇反乱道荣孤单无所归洪哲兄伯川复卒乡人送建幽州道荣感其诚节诉省申闻诏下州郡标

   其闾︹唐︺侯仲庄蔚州人为李光弼先锋擒安太清有功累加冠军将军仆固怀恩以

   朔方反仲庄为都将训兵自守号为平射人畏其锋怀恩败郭子仪代之引为腹心封上谷君王为

   神䇿京西将徳宗幸奉天迁左卫将军为防城使修垒堞昼夜执戈徼循帝还都复镇奉天几二十

   年卒赠洪州都督︹五代︺︹后唐︺高行周妫州人初隶明宗帐下为禆将庄宗遣明

   宗袭郓州行周将前军乘夜雨入其城郓人方觉遂取之庄宗㓕梁以功领端州刺史迁绛州明宗

   时从平朱守殷克王都恩振武彰武昭义节度使周大祖时卒赠尚书令︹金︺李师夔

   人以䕃为本州麹监太祖袭辽主于鸳鸯泺郡守委城遁去众请师夔主郡事迪古鼐兵至师夔与

   其故人沈璋出降诏以师夔领节度璋佐之剧贼张胜以万人逼城师夔度众寡不敌伪与之和乘

   其不备使人刺胜杀之贼众散去又擒斩别贼尹智穆是后贼众不敢入境累迁陜西东路转运使

   封任国公 廸古鼐旧作迪吉乃今改正沈璋永兴人学进士业由武定军节度副使累迁山

   西路都转运使加卫尉卿从伐宋汴京平众争赵资货璋独无所取惟载书数千卷而还知潞州事

   百姓为之立祠改同知太原尹介休人张觉聚党钞掠璋往招之觉即日降终镇西军节度使

   子平宏州人登进士第世宗时累迁户部尚书拜参知政事上问民不足何也对曰古有一易

   再易之田今乃一切与上上田税之此民之所以困也又问前令内外官并举所知未闻有举者子

   平请当举之官每任须举一人其献纳皆此类历官平阳尹致仕梁肃奉圣州人天眷进士

   累官摄大名少尹正隆未境内盗起平人䧟贼者数千人肃考验得其情谳出者十八九大定中转

   吏部尚书疏言台諌官宜亲择不可委之宰相恐树私恩塞言路上嘉纳之后拜参知政事疏论生

   财舒用八事又尝誎田猎及请老上谓宰臣曰梁肃知无不言正人也卒谥正宪王元节

   宏州人幼颖悟虽家世显贵而从学甚谨浑源刘㧑爱其才俊以女妻之遂传其赋学登天德三年

   词赋进士第雅尚气节不能随时俯仰迁密州观察判官既罢即逍遥乡里以诗酒自娱号曰遁斋

   有诗集传世弟元德亦第进士官提刑有名孙国纲业儒术尢长吏事宣宗闻其才干特召为近侍

   櫂御史死节牛德昌定安人父铎辽将作大监德昌少孤其母教之学有劝以就荫者其

   母曰大监遗命不使作承奉也登皇纯二年进士调矾山簿迁万全令有惠政累官吏部侍郎中都

   路转运使广寕大原尹程辉灵仙人性倜傥敢言皇统二年擢进士第由尚书省令史累官

   户部尚书拜参知政事世宗谓其遇事辄言过于王蔚以老乞休后起知河南府事卒谥忠𥳑

   安民永兴人贞祐初隶苗道润麾下以功累迁知德兴府事中都路总领招抚使道润死安民

   代领其众兴定中安民出兵至矾山复取担车寨元兵至提控马豹等以安民妻子岀降军中骇乱

   众欲降以保妻子安民及经历官霍端不从遂遇害诏赠金紫光禄大夫毕资伦缙山人以

   佣雇从军积功至都总领璞萨阿哈南征军次梅林关不得过资伦引兵取之还复为宋所据资伦

   再夺之论功第一授遥领同知昌武军节度使寻命统本军屯泗州兴定五年宋将时青袭破泗州

   资伦自投城下不死宋军执以见青青说之降资伦极口骂青知无降意下盱眙狱复囚于镇江府

   狱钤以铁绳胁诱百方凡十四年终不屈及闻蔡州破叹曰吾无望矣容我一祭乃降耳宋人信之

   为设祭镇江南岸资伦祭毕伏地大哭乘其不防投江水死宋人为立祠 璞蕯阿哈旧作仆散阿

   海今改正殷礼宣德人性至孝鬻薪自给顾日求甘脆奉亲贞祐中元兵陷宣徳下令尽杀老

   者礼念父必不免乃伏其父于身下自以两手据地延颈待勿项脑中二创幸不死至夜半甦后二

   日令再下无老幼尽杀会礼以善舞被选己行至蔚州矣闻父死潜归求尸得之负以涉河冰伤陉

   血岀发母冡下尸封识之复还军中后以功得汉军千户子尚古尚质俱至显官︹元︺刘敏

   宣徳府人为太祖宿卫从征诸国授安抚使兼燕京路税课漕盐等事辽人夜掠民财敏戮其渠魁

   又豪民胃籍良民为奴者众敏悉归之选民习星宿者为司天兴学校荐名士为之师太宗即位授

   行尚书省宪宗时请以子世亨自代退居年丰世祖南征过年丰敏入见谕之曰我太祖励精图治

   见而知者惟卿耳尔其彚次以为后法杨惟中宏州人金末以孙童子事太宗知读书有

   胆略太宗器之年二十奉命使西域三十馀国宣畅国威敷布政教皆籍户口属吏乃归从皇子库

   楚伐宋得名士数十人收伊洛诸书送燕都建太极书院延儒士赵复王粹等讲授其间遂通圣贤

   书慨然欲以道济天下定宗时仗节谕降武善馀党宪宗时历河南经略使陜右四川宣抚使所至

   肃然世祖总统东师奏惟中为江淮京湖南北道宣抚使诸帅并听节制卒谥忠肃 库楚改见顺

   天府流寓赵瑨蔚州人従穆瑚𥠖攻相州抵其门死士突出瑨直前击之流矢中鼻侧镞岀脑

   后拔夫再战七日破其城论功授蓟州行军都元帅让其兄珪改授军民总管累迁河南道提刑按

   察使卒谥襄穆 穆瑚黎改见顺天府人物魏初顺圣人好读书尤长于春秋为文𥳑而有

   法中统𥘉授国史院编修官寻拜监察御史首言方今法有未定百司无所持循宜参酌考定颁行

   天下时襄樊未下将括民为兵或请自大兴姑初言京师天下之本讵宜骚动遂止累迁御史中丞

   崔彧宏州人负才气刚直敢言世祖器重之前后官御史中丞十年章凡数百上中书省请以

   或为右丞世祖曰崔或不爱于言惟可使任言责成宗即位或以病辞谕曰勉为朕少留卒追封郑

   国公谥忠肃谭澄怀来人袭父职为交城令时年十九有惠政世祖即位擢怀孟路总管岁

   旱令民凿唐渠引沁水以溉田遂为永利历陜西四川提刑按察使代四川佥省严忠范守成都会

   西南夷罗斯内附帝以抚新国宜择文武全才遂以澄为副都元帅同知宣慰使事比至以疾卒

   武恪宣德府人初以神童游学江南吴澄荐入国学明宗在潜邸选为说书秀才及出镇欲起

   兵陜西恪谏遣还京师居陋巷教授子弟又宗知其名除秘书典簿丁内艰再除中瑞司典簿改汾

   西县尹皆不起人或劝之仕恪曰向为亲屈今亲死不复仕矣恪好读周易每日危坐或问先生学

   以何为本曰以敬为本所著水云集若干卷吴思达蔚州人兄弟六人尝以父命析居思

   达为开平县主簿父卒还家治葬毕会宗族泣告其母曰吾兄弟别处十馀年矣今多破产以一母

   所生忍使苦乐不均耶即以家财代偿其逋更复共居母卒哀毁甚宅后柳连理人以为义友所感

   ︹明︺严垣怀安人永乐中由进士为御史历按山东畿辅四川河南并著风力终浙江佥事性

   至孝入仕三十年人称廉介李衍隆庆州人景泰淮士成化初历官参议督四川松潘粮储

   行部至彭索河知生蛮扰边民不得耕衍以计诛其渠帅乃视要害筑亭障垦荒田千馀顷灌县江

   都堰坏衍修之三迁以户部侍郎权尚书事河北连岁饥郡县当输粟塞下者槖银就籴糓腾贵衍

  请翰银京师以太仓米给边军民便之二十年总督关陜引渭水为渠溉民田召为户部尚书以老

  孙刚宣化前卫人以功迁部指挥守备永寕正统中敌䧟独石马营刚率兵往援遇敌数

  万骑猝至刚大呼䧟阵死都指挥谷春卫指挥向通王敬张澄同死之事闻予祭荫后叶盛奏建义

  烈祠祀之张俊宣府前卫人嗣世职为本卫指挥使累擢大同游击将军宏冶时霍什入寇力

  战却之历大同宣府总兵官正德闲杨虎刘六等起率师进讨屡败贼俊为将能持廉有谋勇其殁

  也家无赢资 霍什旧作大筛今改正王𫐄开平卫人宏治进士正德初历工部员外郎出

  监遵化铁厂劾前郎中鲍等亏耗因乞减岁办数以宽民禁豪家母揽纳薪炭诏从之嘉靖时以

  副都御史巡抚四川讨平芒部陇政迁户部侍郎核九门苜蓿地勘御马监草场多所厘政又出核

  勲戚庄田疏请如周制计品秩别亲疏以定多寡于是兼并者悉归之官终南京兵部尚书

  森怀安卫人嘉靖进士历太平知府有善政累迁至大理卿屡骏疑狱称明允隆庆初为户部尚

   书劝帝力行节俭帝命中官崔敏发户部帑银六万市黄金森执奏乃止既又命购珠宝森力争不

   听以母老乞养归森初学于王守仁门人黄直里居力赞巡抚厐尚鹏行一条鞭法乡人德之为立

   报功祠卒赠太子少保谥恭敏岳伦怀安卫人嘉靖进士官行人使河南见饿殍载路疏请蠲

   赋算发粟赈之又抗疏论宰相专擅谪齐东丞稍迁工部郎世宗南巡已戒行伦疏谏止上怒下诏

   狱寻放还郝杰蔚州人嘉靖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巡按畿辅寇入永平疏劾蓟督刘焘巡抚耿

   随卿观望冒功并论副使沈应干游击李信周冕等皆得罪去驾幸南海子命京营诸军尽从复争

   之不听出为陜西副使累迁佥都御史巡抚辽东总兵李成梁饰功邀叙督抚多庇之杰独不与比

   进南京兵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马芳蔚州人有胆智初为队长数御寇有功累加左都督

   嘉靖中为蓟镇副总兵寻移宣府寇大入山西芳一日夜驰五百里及之七战皆捷又连败之就擢

   总兵官击破上海十万众每岁出师捣巢多所斩𫉬帅师至大松林登高四望耀兵而还芳起行伍

   为将帅大小百十战身被十馀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云子林它总

   兵守开原与二子燃熠俱战死林兄子爌甘肃总兵闯寇破城被𫉬不屈而死爌弟飚为沔阳州同

   知城陷亦死之爌父子兄弟俱死国难 本朝干隆四十一年   赐谥马爌忠烈馀并

   予祀忠义祠 上海旧作辛爱今改正董一元宣府前卫人父旸嘉靖中为宣府游击将

   军谙达犯滴水崖力战死兄一奎都督佥事历镇三边以勇敢著一元智略过之万历中以都督佥

   事历昌平蓟州宣府总兵官劾罢郑洛经略洮河命一元练兵西寕击破霍洛齐之众擢镇延绥徙

   辽东巴图尔大举入寇一元用计大破之逐北七十馀里斩𫉬甚众进左都督加太子太保一元历

   镇冲边并著劳绩与麻贵张臣杜桐达云为边将选云 霍洛齐改见保定府人物巴图尔改见大

   名府人物潘宗颜保安卫人善诗赋晓天丈兵法登万历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数上书

   当路言辽事不能用命督饷辽东擢开原六备佥事四十六年 大兵至开原宗颜力战死之赠大

  理卿谥节愍满桂𫎇古人𥘉入中国家宣府勇敢便骑射每从军斩𫉬多由总旗历官参将

  孙承宗奇其才擢副总兵守寕远累进总兵左都督移镇关门大同桂天性忠勇持身廉无声色好

  与士卒同甘苦所至辄有功崇祯二年京师戒严以五千骑入卫拜武经略与 大兵战于永定门

  外众寡不敌力战死赠少师遣官致祭有司为建祠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烈愍

 ︹本朝︺马腾龙宣化人顺治𥘉随定南王孔有徳屡立战功擢桂林游击李定国犯桂林腾龙

  竭力守御粮尽援绝城䧟被执不屈遇害妻郭氏被焚死仲弟从龙亦赴斗死张文衡

  人先世以指挥隶开平卫文衡早孤事母以孝闻通天官舆图风角之说尤䆳于易术能前知禨祥

  天聪八年自大同徒步来归上书言安民计 太宗嘉纳之顺治八年请守青州诱擒流贼馀

  党赵应元等山东遂平移守淮安修战具军需应机立办请于帅禁士卒母入城迁徽寕道副使剿

  平道盗汪张飞刘时祥等累擢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总督孟乔芳调回兵往征川寇其酋米喇印丁

   国梀结连生羌乘闲至兰州为乱执总兵刘良臣文衡仓卒闻变部兵已与贼合仅得亲卒三十馀

   人与贼巷战贼矢攒射遂遇害僵立不仆贼惊惧罗拜誓不敢轻犯眷属乃仆文武十馀人俱不屈

   死 赠右都御史入祀昭忠祠姚永焘宣化人父熙吾官陜西兴安知州永夀随至任值邻

   邑洵阳失守民多赴兴安避乱永焘训练保障全活甚众参将康国安荐其才授兴安都司顺治三

   年叛贼孙守法纠流贼围州城两月粮尽援绝奸民内应城䧟永焘死之贾士璋庆州人

   顺治𥘉以贡生授宜君知县流贼王永强攻城䧟士璋死之 赠按察司佥事李之实

   州人顺治𥘉以贡生为江南睢寕训导贼海时行倡乱攻陷睢寕之实不屈被杀 赠国子监学录

   魏象枢蔚州人顺治进士改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劾安徽巡抚王懩徇庇受贿罢之又请

   定藩司会计之法及内外各署治事限期疏凡数上皆议行坐事左迁丁母忧家居用大学士冯溥

   荐起贵州道御史累迁左都御史进刑部尚书上疏愿留掌都察院事   诏许之再擢刑部尚

   书以疾致仕卒谥敏果入祀贤良祠象枢性方严在台省知无不言整饬纪纲百僚惮之及为刑部

   治狱严明未尝轻有纵释然𬒳罪者服其不𡨚好汲引人材所荐举汤斌郝浴陆陇其诸人皆为名

   臣大儒居恒究心理学而恶虚声操榜惟务力行所著有儒宗录知言录寒松堂集行世刘廷

   祉宣化人康熙中为湖广南漳守备吴三桂遣其党持书招之降廷祉焚其书率兵赴阵死

   宏儒蔚州人顺治武进士历官云南掌印都司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谋逆胁受伪职不从饿死

   妾李氏鬻身殡殓事平丧归易棺面色如生李旭升蔚州人康熙进士由中书累迁工部

   侍郎福建沿海大饥奉   命发江浙米三十万石往赈旭升计口授食无遗无滥历吏部侍郎

   加尚书衔致仕归卒弟暄亨康熙进士仕中书居亲丧哀毁庐墓学术醇正诗文皆有法度

   周望旭升子康熙进士由编修迁侍读督学湖广以端士习正文体为已任   诏命廷臣

   甄别各省学臣周望为天下第一擢国子祭酒累迁礼部尚书以病归卒周望为人厚重居官清慎

   自奉淡薄终身如一日弟舜臣荫生以孝友称居乡里急公好义殁祀乡贤赵登举

   人由行伍往撃流贼以功升江西饶州参将康熙十四年贼围广信急登举奉檄赴援直冲贼营擒

   前队数人转战而前遇伏死之事   闻赠都督同知武英西寕人任云南曲寻镇守备雍

   正十三年逆苗犯丹江英奉檄协剿击贼于平寨河阵殁事   闻赠都司孟臣宣化人任

   陜甘督标守备管游击事乾隆十二年随征金川进攻会达力竭死之事   闻赠参将荫守备

   王无党万全人武进士由侍卫洊擢贵州提督历剿台拱九股及姑卢黒峒等处叛苗在黔

   年久懋著劳绩乾隆二十四年调浙江提督以疾归卒谥壮悫武逊宣化人寄居云南乾隆三

   十一年由把总随征缅甸击贼于坝尾江阵亡事   闻议恤荫把总张德飞宣化人由

   行伍洊升千总嘉废元年随剿湖北邪匪力竭阵亡同县罗文峪把总王武平于汉坝击贼阵亡蔚

   州路把总闪美玉于牛蹄湾击贼阵亡千总张发祥随剿陜西教匪阵亡事   闻均议恤荫

   王国栋万全人由行伍洊升都司嘉庆三年剿邪匪王三槐等于陜西之固军坝以

   功   赏戴花翎嗣因夺据白山寺对山分抄贼营受伤阵亡同县千总刘炯随剿箕山一带贼

   匪阵亡郭锦标于上津堡击贼阵亡安荣库于分水岭击贼阵亡把总武文玉于火神山击贼阵亡

   事   闻王国楝加等议恤馀俱荫云骑尉

  ︹流寓︺︹明︺沈炼会稽人嘉靖中以劾严嵩谪佃保安里老日致薪米遣子弟就学炼语以忠义

   大节皆大喜争詈嵩父子且缚草为人象李林甫秦桧及嵩醉则聚子弟攒射之嵩闻大怒嘱总督

   杨顺御史路楷构杀之及嵩败世蕃坐诛炼所教保安子弟在太学者以一帛署炼姓名官爵持入

   市观世蕃断头讫大呼曰沈公可⿰目𡨋目矣恸哭而去

  ︹列女︺︹元︺台叔龄妻刘氏宣德人会地震叔龄压坏墙中家复失火不复救氏语小

   姑曰汝兄死吾必不生遂投火中死火灭家人得二尸灰烬中犹手相握事闻诏旌之︹明︺妙

   聪保安指挥张孟喆家婢永乐十一年寇入城孟喆妻李氏语小姑口吾与汝俱宦门女事亟即

   死耳不可辱遂同投楼前井中妙聪亦随入二人顾皆未死妙聪念李有孕恐水伤之乃负李于背

   贼退家人以索引二人岀而妙聪死矣时称为义婢贾义妻王氏隆庆人宣德闲义樵

   古城山中遇虎氏闻之踉跄往救义已死氏奋身号叫夺夫尸负之归虎随至绕其屋咆哮久之去

   氏以舌䑛血易新衣令匠为大棺曰欲实以衣衾也迨夜自缢死遂同棺葬焉池宽妻陈

   氏开平卫人年十六归指挥池信子宽信监云川城操演挈家以行正统闲边骑大入宽随其父

   提兵援马营云川䧟陈先为缳令小姑及其子女皆缢然后自缢死一门死者九人景泰初诏旌之

   仍立祠以祀贺荣妻韦氏宣镇人归军校贺荣正德闲荣从游击张勋御敌于千家

   营战死氏痛哭徒跣往寻夫骨负归既葬投池中死事闻诏旌其门林景雍妻张

   氏永寕人归诸生林景雍嘉靖闲寇至氏被掠逼之不从乱刃交下氏骂不绝口死诏旌其门

  赵资妻段氏隆庆人资死氏年十九事舅姑尽孝嘉靖闲兵入泥河堡氏被掠将污之

  氏骂詈不屈敌怒支解之刘瑛妻竺氏保安卫人归指挥刘暠子瑛瑛死无子氏遂绝

  食伏柩前八日死时年十九

 ︹本朝︺安进功女二姐宣化前卫人为强暴逼污不从遇害康熙年闲 旌饶绍

  德妻朱氏赤城人绍德官江西浮梁知县耿精忠叛兵民皆应贼埶猖獗氏与夫相对投

  缳夫救甦氏己气绝康熙年间 旌宋友怀女典姐蔚州人字蔺姓闻婿殁投缳以

  殉康熙年闲 旌刘德荣女二姐西寕人为强暴所逼不屈死康熙年闲 旌

  薛宗州妻杨氏宣化人夫为营兵弟宗宝素无赖一日乘兄出入调其嫂氏詈骂不

  从被斫死雍正年闲 旌魏之枢妻王氏宣化人之枢登乡荐将婚而殁氏年十八

  奔丧遂留侍舅姑抚侄为嗣守贞数十年同县节妇姚廷敬妻朱氏廷敬两弟妻张氏李氏霍成印

   妻冯氏李郁妻王氏王世𦤎妻高氏董元妻杨氏王永福妻郭氏牛世儒妻仙氏褚世昞妻黄氏王

   汝霖妻冀氏郭家珍妻杨氏李自馨妻乔氏张士怛妻靳氏王士林妻杨氏五文麟妻叶氏姚廷槐

   妻李氏于养志妻王氏石永妻孔氏黒常暄妻高氏张希浚妻姚氏胡以融妻杨氏魏廷宾妻王氏

   赵宾妻刘氏闪全妻王氏陈国怀妻孙氏谷成妻白氏丁才妻孔氏陈禄妻张氏闻常祚妻郝氏仝

   进福妻张氏许宾妻王氏李名卿妻张氏冀国梁妻郭氏张志奇妻潘氏陈万锺妻李氏王之畿妻

   萧氏王元功妻张氏黒天潢妻张氏梁邦钰妻任氏管有功妻朱氏王元模妻厐氏王道宏妻仇氏

   王永兴妻韩氏酆得化妻王氏均乾隆年闲 旌龚尔昌妻朱氏赤城人夫亡守

   志苦节终身同县节妇乔俊乂妻李氏均乾隆年闲 旌郝氏女聪女万全人为强暴

   所逼不从死同县烈妇武兴之妻周氏节妇孙国基妻冀氏王廷俊妻冯氏郭祚绵妻程氏薛文晖

   妻温氏王无逸妻刘氏刘伦妻杨氏郭英妻程氏问如璧妻赵氏贾献珍妻田氏均乾隆年闲 旌

  蕯尔善妻常氏张家口驻防满洲人夫亡守节乾隆年闲 旌刘溥妻王

  氏龙门人夫亡事舅姑以孝闻抚育遗孤成立同县节妇高应龙妻韩氏贞女郝全女郝氏均干

  隆年闲 旌赵时云妻陆氏怀来人拒强不辱死同县烈妇郭登霄继妻王氏节

  妇高嗣绪妻刘氏高嗣绛妻孙氏高嗣丈妻程氏刘加遇妻张氏沈明新妻姚氏徐昻妻杨氏王仰

  圣妻马氏刘世荣妻唐氏郑国俊妻田氏李荣妻张氏孙耀龙妻米氏杨之枢妻陈氏蒋士湘妻陶

  氏吴家驹妻吕氏吴进福妻史氏刘鼎新妻丁氏王茂德妻邹氏陆士动妻陈氏顾文铨妻徐氏杨

  淳继妻郑氏孙堂妻郑氏贞女郭氏均乾隆年闻 旌刘生花女俊姐蔚州人遇

  强不从𬒳杀同州烈妇李富友妻朱氏宗㴋妻郭氏均乾隆年闲 旌韩才妻穆氏

  蔚州人夫亡守节同州节妇郭明礼妻李氏段学正妻王氏史继文妻温氏邢婉妻刘氏李生敏妻

  张氏张其义妻高氏刘三畏妻贾氏翟如思妻赵氏马䇿妻刘氏郭之昻妻霍氏魏綍妻李氏朱国

   良妻袁氏李淳新妻徐氏刘廷瑞妻米氏郝峻妻梁氏卢上元妻赵氏王国相妻赵氏王河妻武氏

   宋渊妻郭氏冯贞妻王氏朱国相妻段氏张璋妻王氏李芝妻苏氏王学纯妻孙氏李蕙妻苗氏侯

   维祉妻李氏刘中翰妻阮氏刘相臣妻高氏赵克诚妻段氏康煜元妻李氏武镇妻贾氏贺德炳妻

   康氏均乾隆年闲 旌薛永中妻王氏西寕人矢志守节孝事孀姑抚孤成立同

   县节妇李恒文妻李氏任之璧妻马氏马卫城妻李氏马义珍妻董氏李琦妻张氏冯勉妻康氏李

   植妻张氏李壑妻邓氏李址妻董氏杨成智妻陈氏王永昌妻李氏贾安妻王氏董献珍妻刘氏田

   计妻陈氏李琠妻邓氏李炜妻单氏均乾隆年闲 旌牛宽妻院氏怀安人夫亡守

   节同县节妇李春泰妻王氏杜延芝妻薛氏王时若妻康氏均乾隆年闲 旌刘琪妻张

   氏延庆人早寡食贫守志姑殁勉营丧葬抚孤立同州节妇赵连科妻胡氏贺文元妻唐氏崔

   洙妻成氏解元兆妻张氏段应麟妻康氏均乾隆年闲 旌陈大受妻赵氏

   人夫故无嗣抚侄承祧聘宋氏未婚而夭宋亦守贞不字姑媳并持冰操数十年同州节妇宗孔履

   妻郑氏姚灿妻赵氏葛凝祉妻彭氏张贵妻章氏朱益昻妻李氏赵运启妻陈氏孙振祖妻董氏宗

   鸣坦妻张氏白玉妻柏氏蒋万成妻张氏杨登翰妻毕氏张挹妻郝氏康舒泰妻司氏王道普妻张

   氏司凤洲妻杨氏杨登陛妻王氏岳宗华妻曾氏王懋才妻范氏赵士达妻厐氏贞女宋女均乾隆

   年闲 旌王懋妻刘氏宣化人夫亡守节同县杨朝辅妻王氏何景福妻胡氏烈妇郝

   李氏烈女李够姐均嘉庆年闭 旌王福妻张氏赤城人守正捐躯嘉庆年闲 旌

   格綳额妻于氏独石口驻防披甲满洲人夫亡守节又节妇德昇妻觉罗禅氏鸣勒

   洪阿妻黄氏乌林泰妻丁氏伊凌阿继妻杨氏乌云保继妻那拉氏领催额尔登布继妻刘氏均嘉

   庆年闲 旌德林妻范氏张家口驻防马甲满洲人夫亡守节嘉庆年闲 旌

   赟元妻董氏蔚州人夫亡守节同州节妇康益妾刘氏赵应仁妻高氏烈妇董国泰妻

  马氏均嘉庆年闲 旌朱瑔妻慕氏西寕人矢志守节同县邦成妻薛氏郝震延

  妻张氏均嘉庆年闲 族赵醇妻阎氏怀安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马宣猷妻任氏宋

  登桂妻杜氏均嘉庆年闲 旌胡心融妻阎氏延庆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胡培祖

  继妻施氏均嘉庆年闲 旌赵钰妻刘氏保安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三懋修妻杨

  氏均嘉庆年闲 旌

 ︹仙释︺︹汉︺鲍叔阳广甯人好服桂屑与司马李主在委羽山师事西灵子都太元仙女得尸

  解之︹唐︺瑕邱仲甯人卖药百馀年因地震宅坏仲与里中数十家皆死或取仲尸弃

  于延水中收其药卖之俄见仲被羔裘诣之取药弃仲者惧叩头求哀仲曰使人知我耳非恨汝也

  后为夫馀王驿使自北乘车至甯人谓之谪仙

 ︹土产︺矾红石出府城北马鞍山花斑石出保安州及蔚州磁石与大赭石

   俱出龙门县石炭出保安西寕蔚州及万全县出府城近屯堡有青白及土粉

   色三种俱出矾山包金土宣化县及蔚州出绿土不灰木石质木性可制

   盆炉等器蔚州出松实唐书地形志蔚州贡豹 熊元和志蔚州贡豹尾熊皮

   羊 黄羊㕲甚美其类又有秋羊熊胆 鹿茸 麝香通典妫川

   郡贡麝香 按旧载寰宇记蔚州产金银明时曾开矿然不久即罢又府城西四角洞井出玛瑙石

   黄尖山出水晶今皆无之谨附记









                           前提调官沈兆沄恭 纂辑

                           提调官张日章恭 覆辑

                           校对官宗稷辰恭校恭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