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重修一统志 (四部丛刊本)/卷二百七十四至二百七十七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二百六十九至二百七十三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二百七十四至二百七十七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二百七十八至二百八十

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6-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98.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6-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98.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6-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98.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6-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98.djvu/5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6-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98.djvu/6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6-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98.djvu/7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6-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98.djvu/8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6-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98.djvu/9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6-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98.djvu/10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6-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98.djvu/11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6-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98.djvu/12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6-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98.djvu/13

大清一统志

 秦州直隶州在甘肃省东南七百三十里东西距二百九十里南北距四百五十里东至陜

  西凤翔府陇州界二百里西至巩昌府伏羌县界九十里南至陜西汉中府略阳县界二百四十里

  北至平凉府隆德县界二百十里东南至陜西汉中府鳯县界三百十里西南至阶州界三百五十

  里东北至平凉府华亭县界二百五十里西北至巩昌府通渭县治一百八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一

  百九十里南北距一百八十里东至清水县界一百里西至伏羌县界九十里南至徽县治一百五

  十里北至秦安县界三十里东南至徽县治二百八十里西南至巩昌府西和县界七十里东北至

  清水县界一百里西北至伏羌县治一百二十里自州治至 京师三千七百十里

︹分野︺天文东井舆鬼分野鹑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雍州之域古邽戎地秦置邽县汉曰

  上邽属陇西郡后汉属汉阳郡晋为天水郡治太

  康七年兼置秦州晋书地理志秦州魏始分陇右置中闻废泰始五年又置秦州

  镇冀城太康三年七年复立镇上邽后魏改县曰上封仍为州郡

  治后周置总管府隋初郡废县复曰上邽大业初

  府废改州为天水郡唐武德初复曰秦州置总管

  府开元二十二年州移治成纪以上邽属之天宝

  元年还治上邽改为天水郡乾元元年复曰秦州

  属陇右道宝应二年陷于吐蕃大中三年收复为

  上邽镇属秦州时州移治成纪五代后唐长兴元年移清

  水县于此宋复移置成纪县及秦州天水郡雄武

  军节度属陜西路庆历元年于州置秦凤路金初

  曰秦州皇统二年属熙秦路大定二十七年属凤

  翔路元光二年升为镇远军元仍曰秦州属巩昌

  路明洪武初省成纪县入州属巩昌府

 本朝雍正七年以州直隶甘肃省移巩昌府之秦安

  清水礼县三县隶焉又改巩昌之徽州为县与所

  辖两当县并来属领县五

  秦安县在州北八十里东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六十里东至清水县界四十里西至巩昌

  府通渭县界七十里南至本州界三十里北至平凉府隆德县界三十里东南至清水县界七十里

  西南至巩昌府伏羌县界六十里东北至隆德县界六十里西北至平凉府静寕州界八十里汉置

  成纪县属天水郡后汉属汉阳郡晋仍属天水郡后魏省后周复置属略阳郡隋仍属天水郡唐初

  属秦州开元二十二年移秦州来治天宝元年还上邽仍为属县大中三年复移州来治咸通五

  年升为天雄军节度五代改雄武军节度宋时州县俱移治上邽此为秦州成纪县地金正隆中析

  置秦安县属秦州元明因之 本朝初属巩昌府雍正七年还属秦州清水县在州东一

  百二十里东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东至陜西凤翔府陇州界七十里西至秦安县界

  四十里南至本州界二十里北至平凉府华亭县界一百四十里东南至本州界四十里西南至本

  州界四十里东北至陇州界七十里西北至平凉府静寕州界一百里汉置凊水县属天水郡后汉

  废为陇县地晋复置清水县属略阳郡后魏因之西魏兼置清水郡隋开皇𥘉郡废县属天水郡唐

  武德四年于县置邽州六年州废县属秦州大历后陷于吐蕃大中二年收复权隶凤翔府三年仍

  属秦州五代后唐长兴元年县移治上邽宋初还旧治金元明因之 本朝初属巩昌府雍正七年

  还属秦州礼县在州西南二百里东西距一百八十里南北距一百里东至本州界八十里西

  至巩昌府岷州界一百里南至巩昌府西和县界四十里北至巩昌府寕远县界六十里东南至西

  和县界一百五十里西南至阶州界一百五十里东北至巩昌府伏羌县界六十里西北至巩昌府

  漳县界一百八十里汉武都郡嘉陵道地后汉为上禄县地后魏太平真君三年分置兰仓县五年

  于县置汉阳郡西魏废帝改为长道郡汉阳县后周又改为天水郡隋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县曰

  长道属汉阳郡唐属成州宝应中随州陷废咸通十三年复置长道县改属秦州五代因之宋熙寕

  七年改属岷州南宋属西和州元至元七年县废改置礼店军民府属图沙玛路明洪武初改礼店

  千户所十五年改属秦州成化九年始置礼县本朝初属巩昌府雍正七年还属秦州 图沙玛

  旧作脱思麻今改徽县在州南少东二百八十里东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二百五十里

  东至两当县界七十里西至阶州成县界五十里南至陜西汉中府略阳县界六十里北至本州界

  一百九十里东南至略阳县界五十里西南至成县界九十里东北至清水县界八十里西北至本

  州界八十里汉置河池县属武都郡后汉晋因之永嘉后没於氏羌后魏改置广化县兼置广化郡

  隋开皇初郡废仁夀初复改曰河池县属河池郡唐属凤州宋开宝五年移治固镇仍属凤州元初

  于县置南凤州至元元年改曰徽州七年以州治河池县省入属巩昌路明洪武十年改为县后复

  升为州属巩昌府 本朝雍正七午改州为县属秦州两当县在州东南二百七十里东

  西距六十里南北距二百里东至陜西汉中府凤县界三十里西至徽县界三十里南至汉中府沔

  县界一百二十里北至本州界八十里东南至凤县界四十里西南至徽县界五十里东北至陜西

  凤翔府陇州界二百二十里西北至徽县界三十里汉武都郡故道县地后魏析置两当县又置两

  当郡隋开皇初郡废县属凤州大业初属河池郡唐武德初属凤州宋至道元年移治唐乡镇仍属

  凤州元初属南凤州至元七年属徽州明洪武十年省入徽县后复置仍属徽州 本朝雍正七年

  改属秦州

 ︹形势︺西倚天门东扼陇坻南连嶓冢北接凤凰为兰

  河之中坚关陇之重镇南通巴𭶚北控朝那山

  有嶓冢陇坻之秀水有汉漾渭藉之美

 ︹风俗︺地本膏腴民事耕殖元统重然诺负气节

  茂质实劲直强毅犹存古风而流弊或懻忮忿争

  耗财废业

 ︹城池︺秦州城旧有东西二城明洪武初因西城址筑大城周四里有奇门四濠深一丈二尺

  大城之东为东关城门二大城之西为中城门二又西为西关城城形如锺门四又西为小西关亦

  曰伏羲城门二四城皆与大城联属 本朝顺治十一年俱重筑乾隆三十二年修门三惟北城无

  秦安县城周三里有奇门二濠广三丈金皇统闲建 本朝乾隆三十四年修嘉庆

  六年重修清水县城周四里有奇门二明洪武四年宏治中又筑东西二郭濠深一丈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修礼县城明洪武初筑土城成化九年展筑西偏共周三里有奇门

  四濠深六尺徽县城周四里有奇门四濠深一丈明初因旧址増筑 本朝康熙九年

  十四年修乾隆三十二年五十二年重修两当县城周三里门四濠深一丈五尺明洪武

  初筑隆庆闲展其址 本朝康熙四十四年修乾隆三十四年重修

 ︹学校︺秦州学在州治西南元大德六年建 本朝康熙十四年修入学额数二十名

  安县学在县治东南元至正中建入学额数二十名清水县学在县治东南明

  嘉靖十九年建入学额数九名 本乾隆六十年拨贵德厅学一名礼县学在县西城

  中明成化中建于锦屏山下 本朝顺治十三年迁此入学额数十二名徽县学在县治东

  明洪武初建入学额数十二名两当县学在县治西明洪武中建在县治东正德十年

  此 本朝康熙乾隆闲屡修入学额数八名天水书院在州城东隅本朝乾隆二十

  七年春雨书院在秦安县旧名龙川书院 本朝乾隆十八年建二十三年重建更

  名鸡川书院二十六年复更今名天嘉书院在礼县 本朝乾隆十一年凤山

  书院在徽县署前旧名徽山书院 本乾隆十四年建二十七年更名丹山书院

  在两当县治北

 ︹户口︺原额民丁共三万三百八十六屯丁共九千五百九十八今滋生民丁男妇大小共六十六万

  六千七百九十名口屯丁男妇大小共二十万二千一百五十八名口统计十六万五百六十三户

 ︹四赋︺田地共四万七千七百六十六顷二畞七分有奇额徴银共三万五千一百五十三两六钱六

  分九厘粮共一万五千三十二石五升一勺

 ︹山川︺龟山在州东四十里周五里中闲突起如龟背南临渭水右滨清水其麓为社树坪有阜

  自山南循藉水而西止于州东十里谓之沙陇石门山在州东一百里两峯对峙如门四围

  峭削中通一路吴砦山在州东一百八十里相传宋吴璘尝置寨于此山之麓有吴镇为入

  南山采木之路有木厂又柏林山在州东七十里多产柏麦积山在州东南八十里后魏正

  始三年秦州主簿吕苟儿反梁州刺史李焕令石长乐由麦积崖赴援正光末陇右畔乱东侵岍岐

  李苗请固守陇东命偏将出麦积崖以袭其后周大都督李充信于南崖梯云凿道造七佛龛庾信

  为铭方舆胜览山在天水县东百里状如积麦为秦地林泉之冠北为雕窠峪上有隗嚣避署宫对

  面瀑布下注仓崖闲亦胜境也旧志在州东南八十里三面壁立高入云际其南为香积山永川水

  出焉又南五十里接两当县界改龙山在州东南一百里下有改龙镇即街子口其旁为仙

  人山亦名仙人崖有岩突出两山闲其阿如屋燕子山在州东南一百十里有燕子关地多

  林木党水出焉东流入嘉陵江东北二百里抵胡店有官军防守又五十里界宝鸡秦岭山

  在州东南三百里其山长而秀周数百里东联凤县南界汉中又东有金门山五峯如吴岳有栈道

  通凤翠屏山在州南二里亦名文峯上有文星台其麓为石马坪其右曰武峯山有古

  南山寺杜甫诗山头南郭寺即此云台山在州南五十里下有稍子站笔峯山

  在州南一百十里有五峯苍翠如削上多鹦鹉有薜萝沿壁下垂如线赤峪山在州西南

  杜甫诗晨发赤峪亭艰险方自兹即此宋嘉定十年利州统制王逸复大散关及阜郊堡进攻秦州

  及赤峪口通志在州西南十里有水经其中宝峯山在州西南六十里其山挺秀高若摩

  嶓冡山在州西南六十里汉书地理志西县有禹贡嶓冢山西汉水所岀元和志在上

  邽县西南五十八里巩昌府志在州西南六十里南为分水岭水南流为西汉水北流为赤峪河

  木门山在州西南九十里三国汉建兴九年诸葛亮围祁山以粮尽退军司马懿遣张郃追

  之进至木门蜀人乘高布伏郃中飞矢死水经注有木门谷水北流入藉水胡三省通鉴注木门谷

  在天水县南十里巩昌府志在州西南九十里与西和县接界黒谷山在州西方舆胜览在

  天水县北五十里大山乔林连跨数县有黒谷关绍兴初郡守陈俊置以防秦巩来路最为冲要

  按方舆胜览山在天水之北则应在今州西界通志谓在西南一百里与西和及成县接界恐误

  崦嵫山在州西五十里铁堂山在州西七十里方舆胜览在天水县东五里有石笋

  青翠长者至丈馀小者可以为砺旧志有盘龙山在州西七十里山有铁𬬻坡即铁堂峡也其峡四

  山环抱中为铁堂庄又西五里曰半坡山又西稍南五里曰中峪山其下为横河刑马山

  在州西九十里接清水县界山多林木路可行车迤南为固城山藉水出焉又六十里经小落门接

  寕远界州志山深䆳连亘洮岷中为大南峪其水皆东北流入于藉天靖山在州西北二里

  上有玉泉邽山在州西北水经注渭水东历上邽县北邽山之阴九域志成纪县有邽山通志

  今谓之卦山在州西北三十里即伏羲画卦处今名画卦台山中断忽突出小山上有羲皇庙北为

  龙马山渭水流经其下中有石屹然名分心石又有邽山在清水县东南三十里乃陇山之支麓也

  夀山在州北一里上有隗嚣连城遗址西为鸣玉谷宋吴璘尝置寨于此以保秦陇下有鲁谷

  九龙山在秦安县东一里九峯相拱状如龙翔磅礡百馀里为县主山断山

  安县东一百二十里其地当略阳南北之冲截然中止不与诸山联属为县境之要口有断山隘

  夕山在秦安县东南十里岩壑𮞉环夕阳掩映因名长山在秦安县南二里长八十里迤

  逦经社树坪止于县之东南其西连州北之三阳川亦名三阳山黒龙山在秦安县西北

  二十里下瞰锁峡带陇水八龙山在秦安县西北六十里山阜有八回合如龙因名其𫝑如

  羁如御俗谓之把龙山曜紫山在秦安县北四十里七星山在秦安县东北二里

  山不甚高而七峯环列形如北斗青龙山在秦安县东北二十里山高耸望之若在云际

  大阳山在秦安县东北寰宇记在陇城县东北五十里有银冶务大陇山在秦安县

  东北元和志陇城县有大陇山在县东一百里陇山在清水县东接陜西凤翔府陇州界一名

  陇坂又名陇坻张衡四愁诗吾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坂长说文陇山天水大坂也后汉书郡

  国志陇县有大坂名陇坻辛氏三秦记其坂九𮞉不知高几许欲上者七日乃得越高处可容百馀

  家下处容十万户清泉四注而下郭仲产秦州记山东西百八十里登山巅东望秦川四五百里极

  目泯然山东人行役升此而顾瞻者莫不悲思其歌曰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欲绝又

  曰陇头流水分离四下念我行役萧然旷野登高远望涕泪双堕其上有悬溜吐于山中汇于澄潭

  名曰万石潭流溢散下皆注于渭隋书地理志清水县有分水岭元和志小陇山在清水县一名陇

  坻又名分水岭隗嚣时来歙袭得略阳嚣使王元拒陇坂即此其上有水东西分流因号驿为分水

  驿东去大震关五十里上多鹦鹉又大陇山在陇城县东一百里金史地理志清水县有中陇山又

  陇城县有大陇山通鉴注大陇山在清水县东北通志关山在清水县东百里即陇山也府志盘龙

  山在清水县东五十里即大陇之支阜形若盘龙上有大震关又二十里为关山磅礴三百馀里岩

  岫重叠层层递高其坂十八回上者七十里至顶西下稍平 按陇山延亘陇州镇原清水诸州县

  境其峯峦岩岭随地异名然其实一陇山耳自后魏以下始有大小之分水经注及元和志皆以小

  陇山为陇坂而大陇山不与焉今并著之亭乐山在清水县东三十里有秦亭遗迹

  岩山在清水县东五十里山峯耸秀相接者有华盖山石多五色石洞山在清水县

  东南五十里上有清崖洞洞门有巨石悬而不坠其下有泉笔架山在清水县南七里有

  五峯分列与邽山相连牛头山在清水县西二十里南道河诸水会于此曰牛头河

  台山在清水县西北五里山形似月因名卧虎山在清水县北一百里有灵湫祷雨辄

  宝盖山在清水县北一百五十里自大陇山分支而来高耸㟏岈顶平如盖因名

  土山在礼县东三里土色如朱亦名红土山山脉自寕远界迤逦至此特起一峯绝顶有坪可

  容万祁山在礼县东四十里接西和县界翠峯山在礼县东南十五里山峯端秀

  如人拱立下有香水崖仙人洞诸胜相传隗嚣曽避暑于此雷玉山在礼县南三十里有

  堡地形志兰苍县有雷牛山疑即此十八盘山在礼县西南寰宇记在大潭县南一百二

  十里有十八盘路州志州东南有石门山亦十八盘而上约十里馀又元统志有伎俩山在大潭故

  县西南六十里连城县界岷峨山在礼县西南一百里接岷州界高耸如岷峨因名又方舆

  胜览有通灵山去大潭县七十里四山环合二水萦流有清水岩水飞落如玉绳通志在西和县西

  一百四十里今县西南界莫遮拦山在礼县西南一百六十里高出众山四时积雪不断

  鸾亭山在礼县北五里有小泉泉出雾即雨旧志谓之高亭山九泉山在礼县北

  二十五里麓有九泉因名圣湫山在礼县北六十里捱城河出焉凤凰山在礼县东

  北五里旧尝建学宫于其下一名锦屏山钟楼山在徽县城内明正德六年展筑州城包山

  苍坪山在徽县东四十里古黄沙驿仓在焉又天池山在县东七十里上有河池接略

  阳县铁山在徽县南三十里悬壁万仞石色如铁其下二十里即虞关宋刘子羽曰蜀口

  有铁山栈道之隘又吴曦以阶成和凤四州𢌿金表铁山为界即此通志山形似巾亦名巾子山

  接溪山在徽县南元和志在长举县西北五十三里岀朱砂百姓尝采之 桉长举废县见

  伶伦山在徽县西北一里岩壁盘旋如舞优状故名方山在徽县西北四十里

  接成县界鸡冠山在徽县西北五十里绵亘而北与清水县之小陇山相连土宜陶冶居民

  金莲山在徽县西北七十里高数十仞周围有数十洞积草山在徽县北四十

  里接成县界杜甫诗山分积草岭即此𬸚𬸦山在两当县东元和志在县西二十里九域

  志县有𬸚𬸦山图经云昔张果先生夏居豆积冬居此山巩昌府志在县东十五里两峯秀耸一名

  南岐一名来仪南有登真洞相传唐张果老登真处通志洞高一丈深百尺有水自顶注于石池池

  旁有石振之作声俗名石鼓洞上有朝阳亭碧桃轩大夫山在两当县东南二里旧图经唐

  末郡守满任移居于此故名故道山在两当县东南二十里董真峪迤南路通汉中其下

  即故道川天门山在两当县南五十里悬崖有大石门一阖一辟秦冈山在两当县

  南水经注故道水西南入秦冈山山高入云远望增状若岭纡曦轩峯驻月驾矣悬崖之侧列壁之

  上有神𧰼隐约若妇人之状俗因名之曰圣女神天池山在两当县西北十五里谓之西

  天池又一在县东北二十里曰东天池上皆有池祷雨辄应申家山在两当县东北九十

  里接凤县界旧尝产银矿丁华岭在州东六十里接清水县界仙家岭在州东南

  三十里土中尝出药丸色黒相传服之可以疗病州志作仙嘉山云有杜工部草堂竹岭

  西南二百里晋元兴三年西秦乞伏干归与仇池杨盛战于竹岭水经注竹岭水出南山竹岭通鉴

  注上邽西南有南山竹岭关子岭在州西七十五里与半坡山接有左右两山相联若关又

  西十五里有槐树岭接伏羌县界神仙岭在秦安县西北四十里自阳兀川绵延起伏西

  接通渭县之闭门关其闲草木芬蔚宜于畜牧下有神仙岭隘及神仙寨小长安岭

  安县西北一百五里岭𫝑修长亦曰长安山宋时尝置长安砦于此青泥岭在徽县南杜甫

  诗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元和志在接溪山东悬崖万仞上多云雨行

  者屡逢泥淖故名元一统志岭为入蜀之路旧志在州南三十里木皮岭在徽县西方舆

  胜览在河池县西十里杜甫发同谷取路栗亭南入郡界历当房村度木皮岭由白水峡入蜀即此

  旧志在州西十五里又见成县分水岭在两当县东十里一岭而东西两沟石镜峯

  在两当县东二十里峯石晶莹日出时光彩掩映一名石堠子九域志石堠子一名双乳台耆老相

  传此堠东去东京西抵益州计其地理得中焉今俗谓之团𪢮山白崖在清水县东南五十

  里旧志石崖色白中有水悬空而下如泻珠喷玉人头崖在礼县东南寰宇记在良恭旧

  镇东五里去大潭县九十五里以形似名双龙崖在徽县东南七十里银椿崖

  县东北五十里壁立万仞崖畔石柱如银其光映日旁有洞穴人莫能入南安峡在秦安县

  南晋隆安四年后秦将姚硕德伐西秦入自南安峡乞伏干归拒之于陇西通鉴注在陇城县界旧

  志今有新阳崖在县南十五里其上五峯列峙水出其闲为邑之胜或谓即南安峡也显亲

  峡在秦安县北水经注瓦亭水南合略阳川水又西南出显亲峡旧志黒龙山下瞰锁峡带陇水

  或曰即显亲峡也县志锁峡长三里许山色巃耸水声泙湃过者飒然玉钟峡在秦安县

  东北四十里峡中有石如玉其形如钟因名桑园峡在清水县东七十里亦曰柳林川

  坂坡峡在清水县西南三十里绵延百里接秦州界有坂峡口即清秦二水所分处又西有

  小泉峡其地温暖禾早熟银瓮峡在两当县东二十里通志杜甫诗复道珠山得银瓮指此

  轩辕谷在州东水经注谷水出南山轩辕溪南安姚曕以为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

  十里轩辕谷是也通志谓谷在今清水县东南六十里误东柯谷在州东南杜甫诗传道东

  柯谷深藏数十家通志谷在州东南五十里其旁为东柯里金沙谷在州东南五代梁贞

  明元年蜀将王宗绾败李茂贞秦州兵于金沙谷乘胜取秦州至上染坊旧志上染坊在州南三十

  射虎谷在州西后汉建寕二年段颎讨叛羌于凡亭山羌中奔溃既而复聚于射虎谷

  分兵守谷上下门颎分兵夹击大破之通典凡亭山瓦亭山之讹也射虎谷盖在县西故城东北

  箭簳谷在清水县东南寰宇记县有箭簳谷去县六十里妯娌水出焉下合白沙川入天河

  旧志箭簳峡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即箭簳谷也伯阳谷在清水县西南刑马山上晋义熙七

  年乞伏干归攻姚秦略阳太守姚龙于伯阳堡克之水经注伯阳水出刑马山之伯阳谷束龙

  峪在秦安县西北十里峪中有水居人引以溉田其阴有洞产煤远近取给车毂峪

  水县北五十里俗𫝊李广射虎处又大河峪在县北八十里有清泉汤峪在清水县东北三十

  里一名龙口峪下有汤池董真峪在两当县东二十里即登真之后山路绝险峻为县要隘

  牡丹原在州西南六十里嶓冢山西广沃宜稼岩岫闲多产牡丹花时满山如画杀金

  坪在徽县东南六十里上有仙人关龙洞在徽县南三十里中常有云气旱祷即应又紫

  金洞在县治北深数十文有水入汉中为山河堰鱼洞在两当县东四十里冯家寨每岁暮

  春中有鱼涌岀不知其从来其鱼与丙穴之嘉鱼同黄崖洞在两当县南七十里中有灵湫

  田家河在徽县东南三十里源岀长峪沟西与冻青硖银杏树等水合流入嘉陵江

  亭河在徽县西三十里与成县横川河合流入大河为略阳白水江斜阳河在两当县

  东北六十里西流入红崖河渭水在州北自伏羌县流入接秦安县界又东南流经清水县

  南又东南流入陜西凤翔府陇州界水经注渭水东出岑峡入新阳川迳新阳下城南溪谷赤蒿二

  水入之又东与新阳崖水合又东历上邽县北邽山之阴迳固岭北东南流兰渠川水注之又东南

  与神㵎水合又东南得历泉水又东南出桥西亭西又南得藉水口又历桥亭南而入绵诸县东与

  东亭水合又东南合泾谷水又东伯阳谷水入焉又东历大利又东南苗谷水注之又东南流众水

  泻浪边次鸣注左则伯阳东谿水注之次东得望松水次东得毛六谿水次东得皮周谷水次东得

  黄杜东谿水出北山南入渭其右则胡谷水次东邱谷水次东得邱谷东谿水次东有铜岩谷水并

  出南山东北注渭渭水又东南出石门度小陇山迳南田县南元和志渭水在上邽县北三十里巩

  昌府志在今州北二十五里自伏羌县连园川入州北之三阳川东南至南河峡口受藉水又东南

  至社树坪清水注之又经胡店至宝鸡旧志在州东三十里秦安县南二十里清水县南四十里

  伯阳谷水在州东南水经注水出刑马山之伯阳谷北流有白水出东南白溪西北注伯

  阳水伯阳水又西北历谷控引群流北注渭水又苗谷水亦出南刑马山北历平作西北迳苗谷东

  经伯阳城南谓之伯阳川盖李耳西入往迳所由故山原畎谷往往播其名焉泾谷水

  东南水经注水出西南泾谷之山东北流与横水合乱流西北出泾谷峡又西北轩辕谷水北注之

  又西北白城谷溪东北流入之又东北历董亭下又东北注于渭通志有永川河在州东三十里又

  东柯河在东柯谷皆北流入渭段溪水在州东南魏甘露元年维趋上邽邓艾与战于段

  谷大破之水经注水出西南马门溪东北流合藉水元和志段谷水源出上邽县东南山下邓艾破

  姜维于段谷即此藉水在州南自伏羌县流入水经注水与大弁川水合又东南与竹岭水

  合又东北入上邽县左佩五水右带五水又东黄瓜水注之又东合毛泉谷水又东迳上邽城南得

  核泉水北有𪷟水注焉又东得其阳谷水又得宕水又东合段溪水又东入渭地形志上邽县有席

  水通典一名洋水又名峄水巩昌府志在州南门外发源自刑马山东经铁𬬻峡口又东经夕阳川

  关子水注之又东经州城南合来谷水又东南经沙陇受横河水又东至峡口三十里入渭

  峪水在州南水经注黄瓜水发源黄瓜西谷东流经黄瓜县北又东清溪白水左右夹注又东

  北大旱谷水南出旱溪历㵎北流注之又东北历赤峪归于藉水通志在州西南五里源出嶓冢

  北归入藉水盖即黄瓜水也又北流泉在州南八里杜甫诗水号北流泉西汉水即𣻌水也

  源自州西南嶓冢山西南流经巩昌府西和县至礼县南又南经阶州之成县又东经徽县南入略

  阳县界汉书地理志西县嶓冢山西汉水所岀南入广汉白水东南至江州入江过郡四行二千七

  百六十里水经注西县嶓冡山西汉水所导也微涓细注若通羃历津注而已西流与马池水合又

  西南流左得兰渠溪水次西有山黎谷水次西有铁谷水次西有石耽谷水次西有南谷水并出南

  山扬湍北注右得高望谷水次西得西溪水次西得黄花谷水咸出北山飞波南入西汉水又西南

  资水注之又西南得峡石水口又西南合杨廉川水又西南迳始昌峡又西南迳宕备戍南左则宕

  备水自东南西北注之右则盐官水南入焉又西南合左谷水又西南迳祁山军又西建安川水入

  焉又西南与申峪水合又西迳南岈北岈又西南经武植戌南武植水注之又西南迳平夷戍南又

  西南夷水注之又西迳兰仓城南又南右会两溪又南入嘉陵道为嘉陵水又东南得北谷城阶仓

  谷三水巩昌府志𣻌水自嶓冢南流经西和县至礼县东南名长道河又南至阶州界名犀牛江至

  成县名镡家河又东至徽县界汇于嘉陵江 按东西二汉水绝不相合禹贡嶓冢导𣻌东流为汉

  皆指东汉也自汉志以嶓冢为西汉发源之山与禹贡不合水经注又以𣻌水之名归之西汉舛错

  逾多胡渭禹贡锥指辨之已详又水经注以西汉水为嘉陵江自宋以来皆以故道水为嘉陵江亦

  马池水在州西南水经注马池水出上邽西南六十馀里谓之龙渊水开山图云陇西

  神马山有渊池龙马所生即是水也其水西流谓之马池川又西流入西汉水寰宇记马池水源出

  嶓冢西谷水在州西南水经注杨廉川水出西谷众川泻流合成一川东南流迳西县

  故城北建武八年隗嚣奔西城从杨广岑彭等壅西谷水以灌城后人因以人名名之广廉字相状

  故习讹为杨廉也水又东南流右会茅川水乱流东南入于西汉水竹岭水在州西南水经

  注出南山竹岭二源同泻东北入藉水州志有普刹峪水在州西三十里北流入藉又州西南八十

  里有中峪山下有横河水东北流入藉来峪水在州西南水经注𪷟水出上邽县西北邽

  山翼带众流积以成溪东流南屈迳上邽县故城西又南注藉水隋书地理志上邽县有濛水巩昌

  府志藉水经州南合来峪水亦谓之鲁谷水又讹为罗玉河州志鲁谷水在夀山下经城西南入藉

  盖即古濛水也资水在州西水经注北出资川导源四壑南至资峡总为一水出峡西南流注

  西汉水又峡石水岀苑亭西草黒谷三谿西南至峡石口合为一溃东南流屈而南注西汉水

  子水在州西七十里源出关子岭东南流经夕阳川至铁𬬻峡入藉水水经注大弁川水出西

  山二源合流东历大弁川东南流注于藉水或谓即此兰渠川水在州北水经注兰渠

  川水岀自北山带佩众溪南流注于渭州志有三阳川在州北三十里东南流入渭或曰即兰渠川

  安夷水在秦安县东水经注水源东岀胡谷西北流历夷水川与东阳川水会谓之取

  阳交又西得何宕川水又西得罗汉水并自东北西南注夷水夷水又西迳显亲县南西注瓦亭水

  巩昌府志有东河在县东二里亦曰东川源自中岭截九龙会西沟龙泉至县西南入陇水又莲花

  川在县东七十里西南入陇水陇水在秦安县西自静寕州流入又南入渭水经注新阳崖水

  即陇水东北出陇山合瓦亭水亦谓之瓦亭川南迳阿阳故城与燕无水合又南左会方城川又南

  迳成纪县东历长离川谓之长离水右与成纪水合又东南与受渠水相会又西南流迳僵人峡又

  西南与略阳川水合又西南出显亲峡石岩水注之又西南迳显亲县故城东南又东南合安夷川

  口又东南出新阳峡崖岫壁立水出其闲谓之新阳崖水又东南注于渭元和志成纪县瓦亭水东

  去县十五里巩昌府志陇河在县西五十步县志水自石门峡入县其流凡九曲而水浊善溃人以

  比黄石岩水在秦安县西水经注水出北山南流注瓦亭水寰宇记成纪县有罗谷水

  从大岳山来分流入州𨚫入夕阳河成纪水在秦安县西北水经注水导源西北当亭川东

  流出破石峡津流遂断故渎东迳成纪县又东濳源隐发通谓之成纪水东南入瓦亭川巩昌府志

  有阳兀川在县西北三十里其川带黑龙引马颊南入陇河略阳川水在秦安县东北

  水经注水出陇山香谷西流历略阳川又西迳略阳故城北泥渠水自城北注之又西南得水洛口

  又西入瓦亭水元和志陇城县略阳川水在北去县五十步通志在秦安县东北九十里水洛

  川水在秦安县东北自静寕州流入水经注水洛川自陇山西迳水洛亭西南得犊奴水口又

  西迳水洛亭南乱流西南迳石门峡谓之石门水又西南注略阳川唐书贞元二年韩游瓌奉诏屯

  洛口即水洛口也段谷水在清水县东寰宇记源岀县南山下旧志在县东三十里或曰

  即水经注之叹沟水也东亭水在清水县南西南流至州界入渭水水经注亦谓之桥水

  又或称清水水源东发小陇山众川泻注统成一水西入东亭川为此水与小祗大祗二水合又西

  北得南神谷水三川并出东南差池泻注又有埋蒲水翼带二川与延水并西南注东亭水又西右

  则叹沟水次西得曲谷水水侧出东南二溪西北流注东亭川右则温谷水出小陇山又西谷水

  出南北溪西南流注东亭川水又西得清水口亦谓之清水又迳清水城南又西与秦水合清水

  上下咸谓之秦川又西羌水注焉又西南得绵诸水口又南注渭巩昌府志南道河在清水县东南

  二里源岀南道峡西流经牛头山下与清水合更名牛头河又西经坂坡峡与秦水合又西南至秦

  州东五十里入渭即东亭水也羌水在清水县西水经注北出羌谷引纳众流合以成溪𣸢水

  星会谓之小羌水西南流左长谷水西南注之右则东部水东南入焉羌水又南入清水清水

  在清水县北水经注导源东北陇山二源俱发西南出陇口合成一水又西南历细野峡迳清池谷

  又迳清水县故城东又西南合东亭川谓之清水巩昌府志在县西一里县志汤峪一名龙口峪其

  地有二泉并岀相距五步一温一冷即汤河之源西流经县北曰集翅河又西南经县西郭外曰清

  水河又西南入牛头河秦水在清水县北水经注出东北大陇山秦谷二源双导历三泉合

  成一水历秦川西迳降陇县故城南又西南合自亥松多二水又西南历陇川迳六槃口过清水城

  西南注清水县志有后川河在县北十五里西流迳县西十五里曰猫儿谷河又西经西城至小陇

  山下合牛头河松多水在清水县北水经注自亥松多二水出陇山合而西南流迳降陇城

  北又西南注秦水夷水在礼县东水经注出北山南流迳平夷戍西南入汉旧志有捱城河

  在县东二里源出圣湫山南流入长道河城阶水在礼县南水经注北谷城阶仓谷三水并

  出西溪东流注汉旧志有红堐河在县西三十里源出莫遮拦山东入长道河又桃坪河在县西二

  十里一名西江河南流入红堐河岷峨江水在礼县西南八十里源出岷峨山东南流

  入西汉水武植水在礼县东北水经注武植戍水发北山二源奇发合于安民戍南又南迳

  武植戍西又西南流注汉通志有平泉水在县东北三十里南流合长道河黄卢山水

  在徽县东南水经注出西北天水郡黄卢山腹历谷南流交注故道水泉街水在徽县东

  南又南入略阳县界汉书地理志河池县泉街水南至沮入汉行五百二十里颜师古曰华阳国志

  云一名仇池地方百顷后汉书元初中虞诩为武都太守案行川谷闲由沮至下辨数十里皆烧石

  翦木开漕船道由是水运通利水经注沮水枝津上承沮县之沮水渎西南流注两当溪虞诩烧石

  开道河池水在徽县南水经注出河池北谷南迳河池戍东西南入浊水又通志有孝

  廉溪在州东门外旧志又有忠义水在州南十五里流入浊水在徽县西南自成县流入又东

  南入略阳县界即今白水江也水经注水自合渥阳水又东南与仇鸠水合又东南与河池水合又

  东南两当水注之又南至槃头郡巩昌府志白水江在徽州南五十里仇鸠水在徽县西

  十五里水经注水发鸠溪南迳河池县故城西又西南流注浊水广香水在两当县东水

  经注出南田县穆乔山南流至广香川谓之广香水又南注故道水谓之广香交旧志有红崖河在

  县东二十里源出秦州界南流入嘉陵江又矾水在县南七里亦南流入嘉陵江尚婆水

  在两当县西水经注北出利乔山南迳尚婆川谓之尚婆水历两当县之尚婆城南西南至秦冈山

  入故道水元和志今名石磐水水多磐石因名俗语音讹故云尚婆川中有鸟群飞二月从北向南

  八月从南还北音如箫管俗云伎儿鸟春来则种米秋去则种麦人常以为农侯故道水

  在两当县南自汉中府凤县流经县南又西南经徽县南与白水江合即今嘉陵江也水经注即两

  当水自合北川水又西南合广香川水又西南入秦冈山尚娑水注之又右合黄卢山水又南入东

  益州广业郡界与沮水枝津合谓之两当溪又西南注于浊水舆地纪胜图经云嘉陵江出散关至

  鱼关始通舟楫旧志嘉陵江在两当县南三十里徽州南七十里 按元和志故道水经河池县城

  西去县三十步恐误木驴川在州东南一百五十里接徽县界𢇲穰川在清水县

  西十五里宋置𢇲穰寨于此金牛川在清水县北四十里即今冶坊川又赤城川在县北

  六十里即今弓门川天水湖在州西南七里秦州记郡前有湖冬夏无増减故有天水之名

  水经注上邽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岀风雨随之故汉武帝改为天水郡伐鼓潭在清水县

  东七十里水声如鼓因名又东十里有黒水潭水色纯黒琵琶洲在两当县南三十里其地

  洲渚迂𮞉人迹罕到谓之枉渚杜甫诗鹍鸡号枉渚即此永利渠在两当县北一里 本朝

  乾隆三十二年因水患建渠夹龙江在两当县南二里两山对峙中有石昻岀状如龙头

  名曰石龙硖故道水屈曲流其中龙湫在秦安县东十里其水湛然旱祷辄应又湫泉在九

  龙山之腰冬夏不涸无尘溪在两当县东十五里源出尖山东流入红崖河宋刘景文诗游

  人看取溪中水只此无尘即道心即此溪也太白池在徽县东二十里周五十畞众山环

  绕其龙马泉在州东九域志成纪县有龙马泉新志在邽山龙马洞或曰即州西南龙

  渊池也又有马跑泉在州东四十里甘泉在州东南六十里可泉在秦安县南七里县境之

  水惟此可灌溉城南田圃赖之闵泉在清水县西关内县志即秦亭水也九眼泉

  县东北九十里水自石穴中流出灵应泉在两当县南七里泉出石孔中旱涝祈祷皆应

  又县北一里有香泉可资灌溉梁泉在两当县南一百里旧设城郭庙署基址犹存






                         前恊修官温子巽恭 纂辑

                         前总纂官卢 树恭覆 辑

                         校 对官贺式韩恭校恭覆校

大清一统志

 秦州直隶州

 ︹古迹︺绵诸故城在州东史记秦自陇以西有绵诸之戎汉置绵诸道属天水郡后汉省晋

  大兴初南阳王保故将陈安据绵诸即故城也后魏复置绵诸县属略阳郡西魏省括地志绵诸城

  在秦岭县北五十六里州志今州东四十五里之邽山下有古城遗址即绵诸城上邽故

  城在州西南史记秦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汉曰上邽县属陇西郡后汉属汉阳郡晋𥘉置

  秦州及天水郡水经注上邽县旧天水郡治五城相接北城中有湖水其乡民悉以板盖屋诗所谓

  西戎板屋也元和志后魏避道武讳改曰上封废县为镇隋大业元年复为上邽县唐书地理志秦

  州本治上邽开元二十二年以地震徙治成纪之敬亲川天宝元年还治上邽大中三年复徙治成

  纪寰宇记上邽县唐天宝末陷入吐蕃大中初收复为镇后唐长兴元年为清水县理所宋志秦州

   治成纪县盖宋初移秦州来治兼移成纪县于此也明洪武初省县入州旧志天水古郡在州东南

   一里秦时古城也今州城即唐天宝中所筑雄武城又韩公城即州之西关城也宋庆历二年韩琦

   筑 按州及成纪移还上邽之说九域志宋志皆不详然汉唐之成纪在渭北今州乃在渭南又按

   寰宇记上邽时为清水县治九域志清水县在州东九十里与今道里相合当是太平兴国后移清

   水县还故治改移成纪于此也西县故城在州西南史记秦本纪伯翳之后有非子居犬

   邱好马善养息之周孝王使主马于汧渭之闲马大蕃息孝王分为附庸邑之秦厉王时西戎反杀

   犬邱大骆之族宣王即位以非子孙秦仲为大夫诛西戎为西戎所杀宣王使其长子庄公伐西戎

   破之于是复予其先大骆犬邱地为西陲大夫居故西犬邱后置西县汉初樊哙从定三秦别击西

   丞白水北地理志西县属陇西郡后汉属汉阳郡建武八年隗嚣败奔西城从杨广即西县也晋改

   置始昌县而县废孝武时氏豪杨定求割天水之西县属仇池郡盖故县也括地志西县在上邽县

   西南九十里州志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黄瓜故城在州西南魏书地形志汉阳郡太平

   真君七年分天水置治黄瓜县八年置水经注黄瓜水东流迳黄瓜县北后周废天水故

   城在州西南唐初析上邽置天水县属秦州寰宇记在州西七十里古县也唐末废后唐长兴三

   年于南治镇置宋史地理志绍兴初秦州入于金分置南北天水县十三年隶成州嘉定元年升为

   天水军九年移于天水县旧治方舆胜览天水县石晋时徙治赤沙川即今治也绍兴中金陷秦州

   分画南北界而天水县犹存拨隶成州后金犯天水徙治米谷砦又徙榆林又徙兴州平又以秦州

   之太平社陇城之东阿杜来属及和议成复归于天水宣抚使安丙乞创为军仍置天水县为治元

   初废入成州通志天水废县在州西南七十里又天水军城在州西南九十里望垣故城

   在州西北汉置属天水郡后汉属汉阳郡晋废安戎故城在秦安县东汉置戎邑道属天

   水郡后汉省后魏改置安戎县为略阳郡治后周县废旧志在县东一百二十里显亲故

  城在秦安县西北汉成纪县地后汉建武中封窦融弟友为显亲侯国属汉阳郡晋为显新县属

  天水郡十六国春秋西秦太初五年休官权千成据显亲自称秦州牧降于乞伏干归署为东秦州

  刺史显亲公魏书地形志显新县太平真君八年并入安夷后复仍属天水郡后周县废章怀太子

  曰城在成纪县东南唐开元中移成纪县治此并移秦州来治天宝元年州还治上邽大中三年

  为州治通释成纪县即显亲故城是也五代以后成纪更移渭水之南显亲故城亦废金正隆中始

  以宋之纳甲城置秦安县即今治也成纪故城在秦安县北帝王世纪伏羲生于成纪汉

  置县后魏省孝昌中吕伯度败杜𥺤于成纪即故县也元和志县东南至秦州百里本汉旧县周复

  置属略阳郡隋开皇三年属秦州旧唐书地理志成纪县旧治小坑川开元二十二年移秦州治敬

  亲川成纪亦徙新城地理通释城在今县北三十里宋时移成纪之名于上邽故县遂废略阳

  故城在秦安县东北汉置略阳道属天水郡后汉建武八年讨隗嚣来歙伐山开道从番须回

   中径袭略阳据其城嚣闻略阳陷悉众围之激水灌城光武自将上陇嚣众溃走晋属略阳郡后废

   后魏改置陇城县略阳并入焉永熙三年宇文泰击破侯莫陈悦于水洛悦退保略阳城泰遣轻骑

   趋略阳悦复退保上邽盖略阳故城也水经注泥渠水北入略阳城自城北注略阳川一水二川盖

   隗嚣所堨以灌略阳也地形志略阳郡陇城县有略阳城隋书地理志天水郡陇城县旧曰略阳置

   略阳郡开皇三年郡废改曰河阳六年复曰陇城旧唐书地理志陇城县武德二年置文州八年州

   废属秦州元和志县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略阳道后随州陷废县志在县东北九十里

   川故城在秦安县东北汉成纪县地后魏置安阳县兼置安阳郡又领乌水县西魏増置北

   秦州废帝二年改北秦州曰交州隋开皇三年废十八年改交州曰纪州改安阳县曰长川大业

   初州废又改乌水县入长川属陇西郡唐贞观三年省入陇城县清水故城在今清水

   县西汉置元和志县西南至秦州一百二十五里本汉旧县寰宇记清水县禄山乱后陷入吐蕃大

   中二年收复缘郡城未置权隶凤翔府后唐长兴元年移置于上邽镇九域志清水县在州东九十

   里盖宋初复还故理后又移今治也旧志在县西十五里牛头山下俗亦谓之西城陇县故

   城在清水县北汉置属天水郡后汉属汉阳郡凉州刺史治焉晋废大兴𥘉南阳王保故将陈安

   保陇城刘曜攻拔之即故县城也后魏改置陇城县于略阳界非故治矣地形志陇城县有陇城是

   也颜师古曰汉陇县即今陇城县旧唐书地理志陇城汉陇县隋加城宇皆误又寰宇记秦州陇城

   县后唐长兴三年于归化镇复置九域志陇城县在秦州东三十五里又庆历四年置陇城寨在州

   东一百二十里疑是后唐移于州界而宋以故县置寨也元史至元七年并陇城县入秦安

   店故城在礼县东元史地理志陜西行省领礼店文州军民府县志有故城在县东四十里

   明初改置礼店千户所移于今治属岷州卫十五年改属秦州成化九年巡抚马文升奏设礼县于

   所城之西 本朝顺治十六年省所入县长道故城在礼县东南隋书地理志汉阳郡领

   长道县后魏置元和志县南至成州五十里本汉上禄县地后魏之天水郡废帝改为长道郡又立

   汉阳县属焉隋开皇三年罢郡十八年改汉阳曰长道寰宇记成州旧有长道汉阳上禄等县以吐

   蕃侵扰并废为镇咸通十三年以成州奏人户归复土田渐阔却置长道县今属秦州在州西一百

   二十七里盖非隋唐故县矣九域志熙寕六年以秦州之长道县属岷州在州东三百三十里有长

   道镇元省旧志镇在今县东南三十里河池故城在徽县西汉置县后汉建武十一年

   公孙述使王元等据河池拒汉来歙攻破之遂克下辨隋书地理志河池郡统河池县后魏曰广化

   置广化郡开皇初郡废仁夀初改名焉元和志县东至凤州一百七十里本汉旧县宋开宝五年

   池移治固镇而故县废旧志在今县西十五里两当故城在两当县东隋书地理志后魏

   置元和志县东至凤州五十里本汉故道县地因县界两当水为名或云县西界有两山相当因名

   至道元年移治广乡镇而故县废方舆胜览县有两当驿东抵汴京西抵益州皆三十六程故曰

   两当县志在今县东三十五里临渭废县在秦安县东南汉陇县地魏析置临渭县又置

   广魏郡晋太始中改郡为略阳仍治临渭后魏并入陇城县旧志在县东南八十里新阳废

   县在秦安县西南汉成纪县地魏析置新阳县属汉阳郡晋属天水郡后废水经注渭水迳新阳

   下城南即故县也鸡川废县在秦安县西北七十里九域治平四年置鸡川寨在秦

   州北二百里金升为鸡川县属秦州贞祐四年属西寕州元至元七年省入秦安县明一统志在

   县西北三十里街泉废县在秦安县东北汉置县属天水郡后汉省郡国志略阳县有街

   泉亭即故县也三国汉建兴六年葛武侯出祁山使马谡与张郃战于街亭败绩寰宇记街泉亭

   俗名汉街城在陇县东北六十里即马谡败处巩昌府志今秦州东南七十里地名街子口即古街

   秦岭废县在清水县西南水经注苗谷水东迳伯阳城南隋书地理志天水郡领秦

   岭县后魏置曰伯阳开皇中改名唐书地理志贞观十七年省秦岭县入清水旧志在县西南一百

   二十里或谓在今秦州改龙山下冶坊废县在清水县北四十里九域志宋太平兴国

   四年置冶坊寨熙寕五年改为堡在秦州东北一百二十里金史地理志秦州领冶坊县贞祐四年

   隶西寕州元史地理志至元七年并入清水县志在县北四十里其地多冶坊大潭废县

   在礼县南八十里隋书地理志汉阳郡潭水县西魏置潭水郡后周郡废并废甘若相山武定三县

   入焉旧唐书地理志武德元年成州领潭水县贞观元年以潭水属宕州新唐志后省入良恭县寰

   宇记乾德元年合良恭大潭二镇置大潭县于上木竹谷属秦州在州西二百二十八里九域志熙

   寕六年改属岷州在州东南三百里宋末废旧志大潭镇在县南八十里即故县也思安废

   县在徽县东南隋书地理志河池县有后魏置思安县大业初省入永寕旧县

   县东四十里本河池县之永寕乡元𥘉升为县属南凤州至元七年与河池县俱省入州旧志在县

   东四十里固镇今徽县治五代梁乾化四年蜀兴州将王宗铎攻李茂贞阶州及固镇破细沙

   等十一寨贞明元年王宗翰侵岐岀青泥岭克固镇石晋末入于蜀周显德二年王景遣凤州别将

   韩通分兵城固镇以绝蜀援遂克之宋史地理志开宝五年河池县移治固镇九域志河池县在凤

   州东一百五十五里元史地理志至元七年并县入州广乡镇今两当县治水经注广香

   水南流至广香川其后讹为广乡元和志后魏固道郡领广乡县宋史地理志两当县至道元年

   治广乡镇九域志县在凤州西南八十五里兴国城在秦安县东北后汉初平中略阳氐

   帅阿贵自称兴国氐王建安十八年马超据冀氐王千万应超屯兴国晋太元中乞伏归以兄子阿

   柴为兴国太守通鉴注在略阳界白石城在清水县西北四十里亦曰白石堡晋义熙九

   年西秦乞伏炽磐攻休官奚权小郎等于白石川大破之进据白石城九域志𢇲穰堡所领有白石

   堡县志在县西北四十里即今白塘城后魏所筑宋开宝闲置堡于此大元城在清水县

   北六十里宋平章段伟所建今为大元堡尚婆城在两当县西水经注尚婆水历两当县尚

   婆城南魏故道郡治秦州故卫在州治东明洪武二十五年建 本朝顺治十六年

   桥亭在州东水经注渭水岀桥亭西地形志绵诸县有揄亭即桥亭之讹董亭在州东南

   三国汉延熙十六年姜维出祁山闻邓艾有备乃出石营径董亭围南安宋元嘉十二年仇池杨难

   当使兄子保宗镇董亭水经注泾谷水东北历董亭下魏书地形志安戎县有董城九域志成纪县

   有董城镇皆即此州志今州东南五十里有秦亭或曰即董亭也玩芳亭在州南其闲池

   沼闲杂花木丛茂秦亭在清水县东北后汉书郡国志陇县有秦亭阚骃曰秦亭秦谷是也

   水经注秦川有育故亭秦仲所封也秦之为号始于是县志在县东三十里即今白河镇太平

   监在清水县西三十里九域志开宝𥘉于清水县置银冶太平兴国三年升为太平监隶秦州在

   州东七十里县志在县西三十里小泉硖内开宝监在两当县东寰宇记开宝监本两当

   县乱山之中出银矿之所建隆三年置银冶开宝五年升为监都管凤州诸县出银之务九域志治

  平元年罢监官以监隶两当县宋史地理志元丰六年葛在州东元和志在上邽县

  东二里俗谓之下募城其旁有司马懿垒俗谓之上募城魏太和五年武侯攻天水司马懿拒之此

  其对垒处又姜维垒在上邽县北八里地网在州西南故天水长道二县界方舆胜览金陷

  陜西天水长道并当边面地𫝑平衍敌骑四布步兵不能捍御隆兴中宣抚吴璘乃创设地网其制

  于平田闲纵横凿为渠每渠阔八尺深大馀连绵不断如布网然敌骑始不得逞天水元管三百六

  十条后増为五百五十条近岁雨水湮塞已损于旧铁堂庄在州西元统志云姜维铁堂庄

  在天水县东十里铁堂峡内四山环抱对面有孤冢相传为维祖茔赵充国宅明统志云

  在清水县北二里东汉建安中建为寺升仙台在州西南十五里太霄观相传老子于此

  东柯草堂在州东南元统志在东柯镇杜少陵弃官之秦寓侄佐之居故有东柯遂

  疏懒之句髑髅堆在徽县东北元和志在河池县东北四十三里后魏讨仇池大破其军于

  此筑为京观俗号其地为髑髅堆

 ︹关隘︺石榴关在州南九十里万舆胜览去天水县九十五里又有现子关去天水县百里元

  纪志石榴关防把秦州陇城县入东柯谷路并向北马寨入永川谷路现子关对陇州吴山路通志

  石榴关在州东南九十里又十里为燕子关即现子之讹也又洮平关在州西南九十里秦州

  关在州西七十五里关子岭下亦曰关子镇陇城关在秦安县东北即故陇城县九域志

  陇城县有陇城安夷二镇巩昌府志陇城巡司在县东九十里略阳城内明成化十年置 本朝干

  隆四十二年裁旧志在县东北一百里又有卧马关在县北二十里旧志县北境又有𨇠移马颊二

  大震关在清水县东七十里唐书地理志清水县东五十里有大震关巩昌府志县有

  盘岭关亦曰盘龙关在县东七十里明置巡司俗亦谓之旧故关又见陇州大木树关

  在礼县北百里接寕远伏羌两县界旧志县境有木树洮平牛脊野麻尖岔五关仙人关

   在徽县东南六十里接陜西汉中府凤县界详见凤县虞关在徽县南五十里即古鱼关也

   明置巡司又小河关在县西南今为小河镇玉屏山隘在清水县东北三十里玉屏山

   董真峪隘在两当县东董真峪县境又有银瓮峡青扛陂二隘社树坪镇

   在州东五十里龟山麓南俯渭水木筏经其下又草川铺镇在州东八十里其地有五龙峯镇在其

   三岔镇距州城迤东一百七十里堡墙周一里八分东西北三面皆石崖嘉庆四年

   修有州判驻此兼设把总董城镇在州东南九域志成纪县有董城道口务夕阳三镇又天

   水县有铁冶艾蒿米谷三镇高桥镇在州南八十里明置巡司旧志有稍子站茶引所在

   州南五十里又十里为白鼠峡又二十里为高桥巡司又三十里为火钻镇接徽县界郭家

   镇在秦安县北四十里亦曰郭嘉堡白沙镇在清水县东九域志县有白沙百家清水

   三镇县志在县东三十里百家镇在县东六十里𢇲穰镇在清水县西九域志开宝九年

   置𢇲穰镇熙寕八年改为堡在秦州东八十里领白石等十四堡宋史地理志熙寕三年改𢇲穰为

   镇金史地理志秦安县有床穰镇县志在今县西十五里又西五里有𢇲穰堡弓门镇

   水县北九域志太平兴国三年置弓门寨在秦州东北一百六十里领堡七宋史地理志弓门寨领

   东鞍安人斫鞍上下铁窟坐交得铁冶坊七堡县志弓门古城在县北七十里秦昭王所筑使白起

   镇之或讹为恭门冶坊镇在清水县北即故冶城县九域志冶坊堡领堡六宋史地理志

   领桥子古道永安博望威塞李子六堡汤峪镇在清水县东北三十里以汤峪河而名又

   有阎家镇亦在县东北长道镇在礼县东三十里接巩昌府西和县界又大潭镇在县西

   南皆即故县漩水镇在礼县西百八十里明置巡司又板桥山巡司在县南九十里今皆

   永安镇在徽县东即永寕旧县又九域志河池有河池高桥固镇三镇水银一务旧志

   河池镇即故县今谓之旧城里栗亭镇在徽县西二十里以近栗亭故城而名又西有泥阳

   镇接阶州成县界火钻镇在徽县西北一百十里接州界亦名火钻峪明永乐九年设批

   验茶引所于此两当镇在两当县东即故县也九域志两当县有两当广乡二镇又城西山

   顶明知县高腾筑城堡以捍之后知县徐文献率士民居于城西即此南谷砦在州南元

   统志在天水县东南五十里又平作寨云天水县一百里防遏茅谷伯阳等路定西砦

   西北九域志建隆二年置在州西北四十五里领堡六又开宝元年置三阳寨在州北四十里领堡

   十四宋史地理志成纪县定西堡又有小定西堡金史地理志州有三阳务弓二寨静戎砦

   在清水县西北九域志太平兴国二年置在秦州东北四十里领堡九宋史地理志陇城县有静戎

   堡又为静戎砦领白榆林长山郭马静塞定平永邦蹉安塞长樵九堡金史地理志秦安县有静

   皂郊堡在州西宋置有皂郊抟马务嘉定十年金人犯皂郊堡破天水军明年又焚大

   散关破皂郊堡方舆胜览在天水县东北四十里去秦州才三十里元统志水榷场也下视秦州赤

  峪川又白环堡去天水县十五里上店堡去天水县二十里皆绍兴中置后废旧志白环堡即木门

  堡也南十里为上店堡又利桥新建堡城嘉庆十四年设都司长山堡在秦安县西南宋史

  地理志陇城有长山堡静戎砦领之以近长山而名祁山堡在礼县东四十里上有武侯祠

  又罗家堡在县东北八十里即古木门接本州界莲花城汛在秦安县境有千总驻此

  在城驿在州城内北至伏羌县一百二十里南至清水县一百三十里又秦安县有在城驿

  东至清水县一百三十里西至伏羌县九十里南至本州在城驿八十里北至静寕州二百里又礼

  县在城驿东至秦州一百六十里南至巩昌府西和县七十里又徽县在城驿东至两当县在城驿

  九十里西至本州八十里又两当县在城驿东至陜西汉中府凤县九十里清水驿

  水县城内东至陜西陇州长安驿九十里长安驿在清水县东九十里

 ︹津梁︺东柯谷桥在州东五十里渭水上接清水县界来峪桥在州西一里中城西

  门外跨罗玉河上一名鸣玉桥永安桥在秦安县西十里华平沟上孝廉桥

  县东门外环碧桥在徽县北门外栈桥在徽县罗汉洞左山临大江凿石架木作栈道

  二十渭水渡在州东五十里又南河渡在州东北十五里三阳渡在州北三

  小山水渡在徽县北一百七十里接州界县境又有白水古渡清江古渡犀牛古渡

 ︹陵墓︺︹周︺秦文公墓在州东南史记秦文公葬西山裴骃集解皇甫谧云在陇西西县元

  统志今天水县西有山名秦岭疑是州志在麦积山下︹汉︺李广墓在州南二里近墓有

  宅州志在文峯山石马坪即古名翠屏山在州南二里赵充国墓在清水县北二里白

  ︹唐︺姜謩墓在清水县北十里︹五代︺︹汉︺王仁裕墓在礼县东北古

  长道县境吴侍御墓在两当县南即邑人吴郁墓︹元︺赵世延墓在礼县西

  ︹明︺胡缵宗墓在秦安县城南邢家村王氏墓在清水县东渭州刺史张

  崇之妻为盗所迫不屈而死

 ︹祠庙︺门尚书祠在州治南祀明门克新成化中知州秦𬭎建武侯祠在州西北

  天靖山玉泉观内又李杜祠亦在观内祀唐李白杜甫营平侯祠在清水县西关内祀

  汉赵充国武安君祠在清水县北弓门堡武侯祠在礼县祁山堡距城四十五里

  忠烈祠在徽县东南仙人关祀宋宣抚使吴玠吴璘杜工部祠在徽县西栗亭

  西怒特祠在两当县搜神记曰故道有怒特祠秦置旄头骑起此张公祠

  当县城隍庙之左明知县张仁在任有惠政民立像以祀之汉高祖庙在州东元和志

  在上邽县东北五里隗嚣所立元统志在天水县东五里又汉武帝庙在县东二十里平阑岭

  公庙在州东四十里祀唐尉迟敬德名将庙有二一在州东门内祀汉李广赵充国一

  在州西门外祀宋吴玠吴璘太昊庙有二一在州小西关城内一在州北三阳川俱明正

  德中女娲庙在秦安县西水经注石岩水出北山山上有女娲庙通志秦安县北山上

  有女娲庙汉光武庙在清水县东南五十里

 ︹寺观︺瑞应寺在州东南麦积山上初名石岩后秦姚兴重修改名隋塔记尚存杜甫诗野寺

  残僧少山园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灵应寺在州东南九十里仙人山州志唐时

  所修寺中有泉甚清洌崇安寺在州东北山上本汉隗嚣故居后建为寺杜甫诗秦州城

  北寺胜迹隗嚣宫兴国寺在秦安县东北元至正年建青岩寺在清水县东南

  五十月台寺在清水县西北五里古泉寺在礼县东二十里圣泉寺

  在礼县南五里正觉寺在礼县鸾亭山翠峯寺在礼县翠峯山兴福寺

  广福寺在礼县鸦鹄崖龙兴寺在礼县稍峪镇三泉寺在徽县东四十

  真空寺在徽县东八十里江口川铁山寺在徽县南四十里铁山顶普福

   寺在徽县旧城南福兴寺在徽县西北七十里宏化寺在徽县北二十里

   夀寺在徽县北二十里永昌寺在徽县北三十里红崖寺在两当县东三

   鸿仁寺在两当县城南街鱼池寺在两当县南三十里野林寺

   当县南四十里云平寺在两当县南七十里西沟峡下莲花寺在两当县南一百二

   云坪寺在两当县南一百四十里亮池寺在两当县西三十里香泉寺

   在两当县北门外里许寺内有泉因名兴国寺在两当县北一百里铁佛寺

   当县东北五十里柏林观在州东七十里相传老子尝过此后人因建观九龙观

   在秦安县东九龙山麓红崖观在清水县北二里洞阳观在清水县北五十里

   三台观在清水县北七十里迎旭观在徽县南门外真武观在徽县城北三

   里龙山顶集休观在两当县东二十里登真洞旁宋建圣善院在徽县东南三十里

  陈家

 ︹名宦︺︹汉︺桥元梁国雎阳人桓帝时为汉阳太守时上邽令皇甫祯有赃罪元收考髠笞死于

  市一境皆震︹三国︺︹魏︺鲁芝扶风郿人为天水太守郡邻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

  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闲旧境悉复︹南北朝︺︹魏︺刘藻广平易阳人太和中

  为秦州刺史秦人恃险率多粗暴或拒课输或害吏长自前守宰率皆遥领不入郡县藻开示恩信

  诛戮豪横羌氐惮之守宰于是始得居其旧所张彝清河东武城人宣武时除秦州刺史彝务

  尚典式考访故事及临陇右弥加讨习羌夏畏伏惮其威整一方肃静号为良牧李韶西

  狄道人正始中吕苟儿反除抚军将军西道都督行秦州事与右卫将军元丽讨平时陇右新经师

  旅百姓多不安业诏善抚纳甚得夷夏心孤云中人大统中除秦州刺史先是守宰暗

  弱政令乖方人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

   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周︺宇文导文帝兄子为秦州刺史性宽明善抚御薨于上邽朝

   议以导抚和西戎威恩显著欲令世镇陇右乃葬上邽城西无疆原华戎会葬者万馀人悲号震野

   相率负土成坟︹隋︺韦协杜陵人为秦州刺史有能名敬肃河东蒲坂人开皇中为秦

   州司马有异迹︹唐︺窦轨扶风平陆人武德初拜秦州总管与赤排羌连战皆捷馀众悉降

   张嘉贞蒲州猗氏人历秦州都督为政严肃为吏民所畏刘澭昌平人德宗时为秦

   州刺史屯普润军中不设音乐士卒病亲存问死则哭之宪宗立方士罗令则诣澭妄言废立以动

   澭械阙下杀之录功号其军曰保义蕃戎畏慑不敢入寇贼︹五代︺︹晋︺崔继勲

   人晋少帝时西人寇边拜继勲秦州观察使推恩信设方略招诸部酋长相率奉玉帛牛酒乞盟边

   境以︹宋︺高防并州夀阳人建隆二年知秦州州与夏人杂处罔知教养防齐之以刑旧

   俗稍石曦并州太原人建隆三年迁左骁卫大将军护秦州屯兵西人犯边率所领击破

   之斩渠帅十三人吴廷祚并州太原人建隆三年为雄武军节度先是秦州夕阳镇西北

   接大薮多材植高防知州日建议就置采造务调军卒分番取其材以给京师西夏酋长尚波于率

   众争夺颇伤役卒防捕系其党以状闻帝令廷祚代防赍诏赦尚波于等夏人感悦以伏羌地来献

   刘熙古宋州人乾德初知秦州州境多寇患熙古谕以朝廷恩信取蕃部酋豪子弟为质边

   鄙以王嗣宗汾州人太祖末补秦州司法参军侍御史路冲知州事为政苛急盗贼群

   起嗣宗乘闲直言其阙失刘文裕保州保塞人太平兴国中为秦陇巡检与田仁朗共擒李

   宋珰华州渭南人太宗时知秦州有善政就拜监察御史充陜西转运使以韦亶代之珰

   去州未百日亶坐事系狱上以珰前有治绩赐钱五十万再命知秦州安集诸戎部内清肃

   载开封浚仪人端拱中知秦州兼沿边都巡检使先是巡边者多领兵骑以威戎人所至烦苦载

   悉减去戎人感悦温仲舒河南人淳化四年知秦州先是俗杂羌戎有两马家朵藏枭波

   等部居渭河之南大洛小洛门砦多产良木为其所据岁调卒采伐给京师必以资假道于羌然不

   免攘夺甚至杀掠为民患仲舒至部兵历按诸砦谕其酋以威信诸部献地内属既而悉徙其部落

   于渭北立堡砦以限之民感其惠为画像祠之马知节幽州蓟人咸平初知秦州州尝质羌

   酋支属馀二十人逾二纪矣知节曰羌亦人尔岂不怀归悉遣之羌人感之讫终更不犯塞州有银

   坑岁久矿竭课额弗除主吏破产偿之不足知节请蠲之章三上乃允曹玮真定灵夀人真

   宗时知秦州兼泾原仪渭镇戎缘边安抚使厮敦献南市地玮城之又筑弓门等十砦浚壕三百八

   十里唃厮啰入寇玮大败之李及郑州人真宗时知秦州议者以及谨厚非守边才及至秦

   州州将吏亦颇易之会有禁卒白昼攫妇人金钗于市吏执以来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

   其人服罪及亟命斩之观书如故于是将吏皆惊服王博文曹州济阴人仁宗时知秦州初

   沿边军民之逃者必为熟户畜牧或以遗远羌易羊马故常没者数百人闲有自归而中道为夏人

   所得亦不能辨坐法皆斩博文乃遣习知边事者密持信纸往招至则悉贷其罪由是𡷫减殊死甚

   众朝廷下其法旁路薛奎绛州正平人仁宗时知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

   民水耕谨商算岁中积粟三百万征算馀三千万核隐田数千顷得刍粟十馀万徙知益州秦民与

   夷落数千人列奎治请留玺书褒谕不许状曹琮灵夀人仁宗时知秦州度羡材为仓廪大

   积榖生羌抄边琮怀以恩信多请内属元昊反再知秦州上攻守御三䇿贼劫仪秦属戸琮设伏待

   之贼引去王凯太原人仁宗时授秦凤观察使辞日帝谕以唃氏木征交易阻绝有入寇之萌

   宜安静以处之凯至与主帅以恩信抚绥遂复常贡王随河南人仁宗时知秦州秦卒有负罪

   逃入蕃部者戎人辄奴畜之小不如意复执出求赏前此坐法多死随下教能自归者免死听复隶

   军籍由是多来归者又建请増蕃落卒给废陷马地募民耕种韩琦安阳人仁宗时知秦州有

   吕公绰夀州人仁宗时知秦州安远砦古渭州诸羌来献地公绰曰天下之大岂利尺

   寸地耶却之弓箭手多阙马公绰谕诸寨户为三等凡十丁为社至秋成募岀金帛市马马少则先

   后给张昇韩城人仁宗时知秦州初青唐蕃部蔺毡世居古渭积与夏人有隙惧而献其

   地摄帅范祥无远虑亟城之诸族畏偪举兵叛昇至请弃勿城先是副总管刘涣讨叛羌逗挠不时

   进昇命他将郭恩代之羌乃溃去陆诜馀杭人仁宗时通判秦州范样城古渭诜主馈饷具

   言非中国所恃而劳师屯戍且生事既而诸羌果怒争塞下大扰经二岁乃定张方平

   人仁宗时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吿夏人将压境方平料𥳑士马声言出塞已而寇不至李参

   郓州须城人治平中知秦州蕃酋药家族作乱讨平之得良田五百顷以募弓箭手居镇阅岁未尝

   以边事闻英宗遣使问故对曰将在边期于无事而巳不敢妄以寇贻主忧蔡抗宋城人神

   宗初知秦州秦有质院质诸羌百馀人自少至老扃系之非死不岀抗皆纵释约毋得擅相仇杀已

   而有犯者斩以徇莫敢奸令张诜建州浦城人神宗时知秦州前此将吏贪功多从羌地猎

   射因起边患诜至申令毋得犯得一人斩诸境上群羌感悦吕大防京兆蓝田人神宗时

   知秦州有惠政孙永长社人神宗时知秦州王韶以布衣入幕府建取熙河策永折之曰边陲

   方安静无故骚动恐变生不测会新筑刘家堡失利众请戮偏裨以塞责永曰居敌必争之地军孤

   援绝兵法所谓不得而守者也尤人以自免于我安乎张守约濮州人神宗时为秦凤路

   驻泊都监居职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顷以募射手筑硖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夏人万骑来寇守约

   适巡边与之遇不解鞍𥳑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𫝑小却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金

   鼓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吕大忠京兆蓝田人元祐中知秦州时郡籴民粟豪家因之制操

   纵之柄大忠选僚采自旦入仓虽升斗亦受不使有所壅阏民喜争运粟于仓员钱而去得百馀万

   谢良佐夀春上蔡人为秦州教授州守吕大忠每过之听讲论语必正襟敛容曰圣人

   言行在焉吾不敢不肃姚祐湖州长兴人徽宗时知秦州或请调熙河弓箭士徙边以省更

   戍祐谓人情怀土重迁丐以二年为更发之期满岁乐业而愿留者乃听且请择熙秦富民分丁授

   地蠲役借粮以劝耕种益广秦之东西川建城壁严保障以控熙河泾原皆从之吴璘

   城人绍兴三年知秦州节制阶文四年乌珠萨里罕以大兵十万至仙人关下璘自武阶路入援血

   战连日金兵大败自是不敢窥蜀 乌珠旧作兀术萨里罕旧作撒离喝今并改刘宣

   兵马都监金兵入关陜宣遣蜡书密与吴玠相结且率金将任拱等以所部归朝约日已定有吿之

   者金兵取宣缕擘之王琦为弓门砦巡检建炎四年金兵还自熙河琦御之金兵立招降旗榜

   琦独不屈见杀张威成州人开禧用兵天水县当金兵西入路乃升县为军命威为守屡立奇

   曹友闻栗亭人理宗时辟天水军教授城已被围友闻单骑夜入与守臣纠民厉战兵

   退制置使制大旗书满身胆以旌之檄管忠义驻阆州讨斩叛将郭虎等檄知天水军北兵至城下

   命统制王汉臣等出战自提重兵尾敌后大战有功端平初授承务郎权发遣天水军北兵自西和

  至阶州友闻曰阶虽非吾境岂可坐视不救遂引兵与诸军会往来督战有功︹明︺畅宣

  安知县以母忧去民群诉于副使邝埜言宣为政廉能抚民慈惠倘别除他官民将失所埜以闻命

  服阕还任朱呈瓘藩府宗室崇祯中由贡生知秦安县兵荒之后城乏兵备贼至遂陷执至

  寕羌郭外令诱守者呈瓘大呼曰须固守我忍辱至此者欲令知我死所耳遂大骂贼杀之寕羌迄

  不下赠光禄少卿同时有朱廷彰者亦宗室以府判署州事不屈于贼遇害

 ︹人物︺︹汉︺李广陇西成纪人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广世善射文帝时从军击匈奴以功为郎

  骑常侍数从射猎格杀猛兽文帝曰惜广不逢时令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景帝时为上谷上

  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卫尉复拜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曰汉飞将军

  广历七郡太守前后四十馀年得赏赐辄分其戏下饮食与士卒共之家无馀财自汉击匈奴广未

  尝不在其中诸校尉以下多以军功取侯广独不得封邑元狩四年以前将军从卫青击匈奴今广

   岀东道广欲居前青弗听军惑失道青责广对簿遂自刭广从弟蔡以从击匈奴功封乐安侯元狩

   初代公孙宏为丞相广三子当户椒敢皆为郎当户早死椒为代郡太守敢以校尉从击匈奴斩首

   多赐爵关内侯代广为郎中令当户子陵善骑射为骑都尉将步卒五千人系匈奴败降赵充

   国陇西上邽人后徙金城令居以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为人沈勇有大略通知四夷事武

   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有功拜为中郎又击定武郡氐迁水衡都尉擢后将军宣帝初

   以定册功封营平侯西羌叛充国受诏至金城招降罕开击破先零罢兵屯田振旅而还卒年八十

   六谥曰壮侯甘露三年与霍光等列画未央宫成帝时西羌尝有警上追美元国召杨雄即充国图

   画而颂之段会宗天水上邽人好大节矜功名竟寕中为西域郡护西域敬其威信历沛郡

   雁门太守阳朔中复为都护后使安辑乌孙定其国而还乌孙再乱会宗径至其国诛番邱赐爵关

   内侯病死乌孙中城郭诸国为发丧立祠赵壹汉阳西县人身长九尺仪容甚伟光和元年

   郡上计时司徒袁逢受计计吏皆拜伏壹独长揖逢敛衽下堂延置上座问西方事大悦坐者属目

   往造河南尹羊陟陟与语大奇之乃与袁逢共称荐之名动京师后十辟公府并不就著赋颂等十

   姜岐汉阳上邽人守道隐居名闻西州太守桥元欲召为吏岐称疾不就元怒敕督邮逼

   致岐卒坚卧不起︹三国︺︹蜀︺姜维天水冀人世居铁堂峡建兴初诸葛亮军向祁山署

   为奉义将军时年二十九岁亮与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过人上士也后封平襄侯

   ︹魏︺阎温天水西城人守上邽令马超围州城州乃遣温密出吿急于夏侯渊为超所执超解

   其缚令语城中东方无救温伪许之至城下乃大呼曰大军不过三日至勉之超怒责之温曰夫事

   君有死无贰而卿乃欲令长者岀不义之言乎超遂杀之︹晋︺阎鼎天水人少有大志为东海

   王越参军转行豫州刺史事京师失守秦王出奔密鼎因西土人思归欲立功乡里乃与抚军长史

   王毗等谋翼戴秦王会贾足迎王至长安为皇太子以鼎为詹事麹允索𬘭并害其功遂攻鼎出奔

   雍为氐所杀郭荷略阳人六世祖整汉安顺之世公府八辟公车五征皆不就自整及荷世

   以经学致位荷明究经籍特善史书不应州郡之命张祚遣使迫而致之至则乞还祚遣送张掖东

   山卒谥元德先生杨轲天水人少好易学业精微养徒数百刘曜徴拜太常固辞不起遂隐

   于陇山后石季龙迫致之既见不拜与语不言命舍之后归秦州仍教授不绝︹南北朝︺︹梁︺

   杨公则天水西县人父仲怀为宋豫州刺史战死横塘公则冒阵抱尸徒步负丧归乡里武

   帝时为平南将军封寕都县侯居家笃睦视兄子过于已子性好学虽居军旅手不释卷士大夫称

   ︹魏︺赵逸天水人太武时拜赤城镇将性好坟典白首弥勤年逾七十手不释卷所著述

   诗赋铭颂五十馀篇兄温博学有高名温子炎以孝著阎信天水人荥阳令永安初李晓避

   难至成皋为信所疑辟左右谓晓曰观君仪貌岂是常伦古人相知未必在早必有急难须悉心以

   告天下岂独北海孙宾硕乎晓以信有长者之言乃具告信实信乃厚相资给以免︹周︺李弻

   成纪人初仕魏封石门县伯从周文平窦秦与齐神武战于沙苑以功进赵国公弼每率军征讨朝

   受命夕便引路略不问私事性沈雅有深识故能以功名终卒谥曰武配食文帝庙廷李贤

   陇西成纪人汉骑都尉陵之后祖斌以都督镇高平因家焉贤幼有志节不妄举动年十四遭父忧

   抚训诸弟友爱甚笃太祖西征以功授都督守原州进爵西河郡公历河州总管徴拜大将军卒谥

   李远贤弟幼有器局从太祖征战有功进平阳郡公累除尚书左仆射进位柱国为晋公

   护所李崇贤子封回乐县侯年尚幼拜爵之日泣下贤问之崇曰无勲于国而幼小封侯

   当报主恩不得终于孝养是以悲耳后拜大将军幽州总管与突厥战殁于阵李询贤子沈深

   有大略颇涉书记仕周累以军功加位大将军赐爵高平郡公开皇元年询督杜阳之役民赖其利

   寻检校襄州总管事岁馀拜隰州总管卒谥襄︹隋︺李穆贤弟周太祖首建义旗穆便委质累

   以军功进爵永平县伯抚慰关中所至克定进封安平郡公授原州刺史穆以二兄并为佐命功臣

  子弟布列清显深惧盈满辞不受拜太祖不许兄子植被诛其弟基当从坐穆请以二子代基之命

  宇文护义而两释焉天和中进爵申国公高祖受禅拜太师开皇六年李雅穆子少有识量

  周保定中屡以军功封西安县男拜大都督从征吐谷浑雅督军粮于洮河为贼所蹑雅伪和以奇

  兵击破之累迁荆州总管开皇初进爵为公李景天水休官人骁勇善射开皇中以行军总

  管伐陈陷阵有功进位上开府仁夀中检校代州总管汉王谅作乱发兵拒击破之炀帝时进爵滑

  国公杨元感反朝臣子弟多预景独无关涉帝重之呼李大将军而不名大业十二年帝令景营辽

  东战具于北平幽州贼杨仲绪来攻景击斩之后为高开道所围独守孤城一无离叛辽东军资多

  在其所粟帛山积景无私焉后遇贼见害赵煚天水西人少孤养母至孝及长深沈有器局周

  太祖引为相府参军从破洛阳累迁御正上大夫与宗伯斛斯征素不恊征坐事逾狱而走购之甚

  急煚密奏赦之徴获全煚卒不言高祖受禅赐爵金城郡公卒官冀州刺史赵芬天水西人

   少有辩智颇涉经史仕周累迁少御正司会明习故事朝廷有疑议众不能决者芬辄为评断莫不

   称善高祖为丞相深见亲委开皇初拜尚书左仆射与王谊修律合出为蒲州刺史征还京师赐以

   轺车几杖董纯成纪人开皇末擢左卫将军汉王谅作乱从杨素击平之拜柱国彭城贼数万

   掠徐兖纯讨破之东海贼彭孝才掠怀仁县转入沂水纯击之擒孝才于阵馀党各散︹唐︺姜

   謩上邽人隋末为晋阳长高祖引为司功参军从平霍邑绛郡兵遂渡河謩部勒一夕济高祖叹

   其略薛举寇秦州以謩安抚陇外及薛仁杲平擢秦州刺史謩至抚边俗以恩信盗贼衰止人喜曰

   不意复见太平官府改守陇州卒赠岷州都督谥安子确贞观中为将作少匠以干力称平高昌有

   功封金城郡公帝将征高丽确不从中流矢卒赠成国公谥襄姜晦确孙兄皎明皇时以

   籓邸旧恩封楚国公迁太常卿开元初晦擢御史中丞先是御史不拜宰相后稍屈下至晦台仪复

   振累迁吏部侍郎主选曹吏尝请托为奸前领选者检窒内外犹不禁止晦悉除之示无防限然处

   事精明相属诿者辄得其罪既而赃赇路塞流品有叙众及服皎被放晦亦坐贬终海州刺史

   思贞天水人明春秋擢高第以亲丧哀毁除丧不仕张说荐为国子大成每释奠讲辨听者皆

   得所未闻迁四门助教撰诸经义枢续史记未就而卒子愔博学尤通老子书初为道士明皇召对

   厚礼之拜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固辞不赴有诏以道士服视事乃就职专领集贤史馆图书

   昌天水人始为昭义李承昭节度府属累迁䖍州刺史拜安南都护夷落向化后还朝以裴泰代

   之未几州将逐泰德宗召问状时年逾七十占对精明复拜安南都护诏书至人相贺叛兵即定宪

   宗时累迁工部尚书太子少保卒谥曰成吴郁两当人官侍御以直言被谪与杜子美善子美

   有吴侍御江上宅诗︹五代︺︹汉︺王仁裕天水人以文辞知名初仕蜀为翰林学士晋高

   祖时历谏护大夫汉高祖时累迁户部尚书性晓音律晋高祖𥘉定雅乐奏黄锺仁裕曰音无和声

   当有争者起禁中已而两军校斗昇龙门外喜为诗少尝梦剖其肠胃以西江水涤之顾见江中沙

   石皆为篆籀文由是文思日进有诗百卷号西江集︹宋︺尹崇珂天水人徙居大名初事周

   以谨厚称累迁为殿前都指挥使宋初为淄州刺史有善政乾德中征岭表为行营马步军副都部

   暑克广州擒刘𬬮录功迁保信军节度使未几乐范等据五州叛崇珂讨平之赵隆成纪人以

   勇敢应募从王韶取熙河又从李宪讨鬼章为泾原将战平夏川功最多夏人寇泾原隆先登力战

   夏人解去徽宗召诣阙慰劳之童贯与论燕云事曰君能共此当有殊拜隆曰隆岂敢干赏以败祖

   宗二百年之好异时起衅万死不足傥贯知不可夺以知西寕州充陇右都护及卒赠镇潼军节度

   使帝篆碑额曰旌忠刘仲武成纪人熙寕中试射殿庭异等𥙷官累转泾原将知河州吐蕃

   赵怀德等叛仲武设伏大败之为西寕都护朴格之降仲武功居多徽宗召对劳之官其九子历拜

   泸川军节度使卒赠检校少保谥威肃 襆格旧作仆哥今改张俊成纪人政和中从讨南蛮

   转都指挥使高宗时为兵部大元帅累功转荣州刺史扈高宗南行平江淮群盗时苗傅刘正彦反

  俊与张浚吕頣浩诸人平之金兵再攻明州连破之屡迁定江昭庆军节度使又拒刘麟于泗州败

  刘猊于定远屡进太傅封益国公寻进清河郡王拜太师子弟迁秩者十三人与韩世忠诸人并为

  名将世称张韩刘岳卒追封循王张子盖成纪人父宏与金兵战死子盖初从韩世忠讨

  苗傅又从俊击刘猊又大败金兵于柘皋累官安德军节度使金兵攻海州急以子盖为镇江府都

  统往援率精锐击之敌大败孝宗初授加检校少保卒赠太尉谥恭壮︹元︺巴雅逊达

  赉迷里氏家秦州父丧庐墓次昼夜悲号有飞鸟翔集坟土踊起 巴雅逊达赉旧作毕也速荅

  立今赵世延秦州人至顺初修辑唐宋会要仕至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知经筵封鲁国

  公又同府石吉连官右丞相封秦国公谥忠宣又赵按官太傅封秦国公谥忠宣子国瑶封梁国公

  谥忠︹明︺高斗南徽州人洪武中由荐举授四川定远知县多善政时举天下廉吏斗

  南与焉列其名于彰善榜圣政记擢知新兴州以老乞归荐子吏科给事中恂自代恂博学能诗文

   官新兴从大军征交阯有协赞功门克新秦州人以荐为教谕秩满入京太祖召问经史

   及政治得失直言无隐授左赞善时绍兴王俊华以善文词授右赞善帝谕吏部曰左克新右俊华

   重直言也不数年擢礼部尚书寻引疾命给药物不辍其俸及卒命有司护丧归葬周蕙

   人为临洮卫卒戍兰州年二十听人讲大学首章愓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然感动遂读书州人段坚诲以圣学蕙乃研究

   五经又从学安邑李㫤久之学益䆳恭顺侯吴瑾镇陜西欲聘为子师固辞不赴或问之蕙曰吾军

   士也召役则可若以为师师岂可召哉瑾躬送二子于其家蕙始纳其贽后还居秦州之小泉幅巾

   深衣动必由礼门人多化之称为小泉先生王爵秦州人从周蕙学宏治初由国子生授保

   安州判官有平允声总督秦纮聘居幕中三岁赠遗不妄受其教门人也务以诚敬为本任希

   夔徽人为诸生正德闲川贼犯境或劝之避夔叱曰为士避难国家作养何为持戈巷战竟日被

   杀诏旌其闾胡缵宗秦安人正德进士历知苏州府浙江参政擢副都御史巡抚山东改

  南俱有政绩归筑别墅闭阁著书时年八十意气豪迈如故所著有春秋本义安庆巩昌秦州秦

  安诸王英秦州卫军事母孝母殁庐墓所跣足负土者三年诏旌其闾谢继昭

  秦州人父殁庐墓悲号有鹿驯芝生之异诏旌其闾夏时秦州诸生事孀母以孝闻母殁庐墓

  穴居蔬食三年不见一人沈尔锦礼县人崇祯元年拔贡生不受闻贼伪命守城防御有功

 ︹本朝︺梁必擢秦州人性孝谨五世同居长幼百人咸爱敬无闲言又同州孝子胡端生员曹

  仁民顺孙程直均乾隆年闲 旌又同州孝子魏祚延赵敏均嘉庆年闲 族侯麟角

  生员事亲以孝称又同邑孝子训导赵思普监生赵念普均乾隆年闲 旌张仁恭

  生员事亲纯孝嘉庆年闲 旌吕都甫礼县人事继母以孝行闻乾隆年闲 旌王宏

  业徽县贡生持躬严谨孝行性成乾隆年闲 旌

 ︹列女︺︹唐︺卢甫妻李氏成纪人父澜永泰初为蕲令谕降剧贼数千刺史曹昇袭贼破

   之贼疑澜卖己执澜及其弟渤兄弟争相代死李见父执亦请代父遂皆遇害诏赠孝昌县君澜渤

   并赠︹元︺谢思明妻赵氏成纪人夫死自髠誓不更适︹明︺王氏

   人年十八蜀盗入徽胁之不从遇害尚夫其妻周氏徽州人避乱至岐亭遇盗强挟

   上马投地大骂贼怒乱斫死赵永妻孙氏礼县人永卒孙少人或觊之乃断发刺日

  ︹本朝︺韩昌有妻李氏秦州人康熙十四年为贼兵所执奋力批贼颊骂不绝口身受

   七创死又杨启泰妻张氏年十七避贼南山中被执投崖下死阎皋妻韦氏秦州人夫

   亡殉张金榜妻傅氏清水人与同乡邢世耀妻张氏俱夫死殉节周彩

   妻马氏徽县人夫死郭某欲强娶之马自缢死胡志宸妻穆氏秦州人夫

   亡守节又同州节妇蒲本育妻王氏杨新才妻赵氏董其芳妻白氏吕煜妻蒲氏李景旭妻张氏萧

   续韶妻王氏邓冰清妻宠氏李人杰妻蒲氏蒲本香妻孙氏张安妻周氏王宗尧妻南氏翟尚礼妻

   杨氏民妇郭雷氏王家士妻杨氏刘荣妻苏氏雷重普妻王氏杨廷辅妻何氏刘妻王氏熊泰妻

   周氏张钵妻姚氏米廷选妻何氏董其礼妻刘氏赵璠墱妻崔氏高尔信妻刘氏范睿妻蒲氏唐朝

   捍妻徐氏文登魁妻穆氏崔光先妻赵氏唐德茂妻裴氏张光先妻张氏王宗文妻王氏周尚文妻

   刘氏又烈妇王恩抡妻张氏年十七恩抡死遂自刎又贞女冯景文未婚妻张氏俱乾隆年闲 旌

   陈开运妻董氏秦州人夫亡守节又同州节妇金绂妻李氏郑安妻李氏阎运新妻

   白氏魏珩妻王氏于李氏张田氏蒲王氏马张氏潘马氏崔苏氏又烈妇杜陈氏俱嘉庆年闲 旌

   吴顺姬妻李氏秦安人年十九夫亡誓不更适育兄子承祧又同邑节妇何洛瑞妻

   杨氏何𡼾妻安氏侯晋德妻蔡氏王肇光妻朱氏陈育芊妻王氏张翔妻何氏侯麟趾妻蔡氏武文

   妻王氏邵旭妻逯氏曹汉忠妻党氏党积德妻侯氏成四术妻王氏陈天顺妻安氏定安妻邓氏成

   性妻王氏吴炜妻刘氏吴滋棠妻胡氏王绪武妻王氏宋𬭎妻张氏蔡锡蒲妻吴氏成奠岷妻鲁氏

   冯澍妻高氏洪禹德妻张氏胥选士妻任氏蔡锡瓒妻孙氏高重妻任氏成士显妻乔氏张又焕妻

   秦氏王念烈妻成氏何盛有妻王氏辛继恺妻厐氏雒克宽妻冯氏赵生荣妻何氏高其品妻宋氏

   胡之珩妻党氏蔡渊妻刘氏安懋迪妻张氏刘振声妻戴氏李晖吉妻孙氏关自华妻宋氏刘朝宗

   妻关氏又贞女白氏张翠未婚之妻白氏俱乾隆年闲 旌刘敦仁妻聂氏

   人夫亡守节又同邑节妇王登彦妻张氏王荣妻成氏吴廷晓妻蔡氏李登祥妻王氏李鸿基妻柳

   氏柴⺊熊妻王氏柴绪周妻孙氏蔡澍妻周氏汪源深妻马氏员自明妻胡氏蔡书绅妻路氏张文

   锦妻程氏刘弼殿妻张氏张丕业妻周氏周遍妻吴氏任徽典妻张氏蔡锡鱼妻张氏汪源浚妻萧

   氏秦国仕妻朱氏王炯妻宋氏侯镇远妻徐氏蔡锡业妻王氏徐敬行妻蔡氏吴廷晓妻成氏张云

   鹏妻巨氏辛满斗妻王氏刘邦彦妻柳氏郭世雄妻杨氏薛栋妻张氏陈永嗣妻刘氏吴连庆妻成

   氏安淮妻杨氏邓克中妻徐氏蔡涛妻王氏胡自泮妻李氏胡自清妻蔡氏刘化南妻张氏烈妇杨

   焕妻胡氏俱嘉庆年闲 旌王子瞻妻雍氏清水人少寡守节邑人敬之又同邑

   节妇雍正沂妻韩氏常世瑞妻李氏雍志诚妻李氏雷发物妻𡩋氏车载经妻张氏顿自明妻王氏

   文炳妻𡩋氏陈美妻平氏雍容臣妻王氏顿起妻范氏张士诚妻白氏邹芝荣妻汪氏周恺妻程氏

   雍庠妻赵氏雍于道妻赵氏马卓生妻田氏俱乾隆年闲 旌蒋坤妻张氏清水人夫

   亡守节又同邑节妇张士造妻高氏刘宽妻苏氏雍融妻王氏蒋坤妻汪氏马俊妻成氏雍敏达妻

   张氏任上达妻雍氏又孝妇张仁宽妻杨氏俱嘉庆年闲 旌邓济泰妻石氏

   人夫亡守节又同邑节妇袁谘访妻赵氏程秉仁妻蒋氏周宏典妻高氏童克祥妻张氏俱乾隆年

    王 爵妻张氏徽县人夫亡守节又同邑节妇黄正颜妻吴氏宋彦妻孙氏俱

   嘉庆年闲 旌史策妻降氏两当人年十九策卒守节抚孤又同邑节妇左士俊妻罗

   氏夫亡矢志不更适俱乾隆年闲 旌安且祥妻史氏两当人夫亡守节又同邑

   烈妇客民张长科妻石氏俱嘉庆年闲 旌刘元湘妻怡氏礼县人年二十夫亡

   守节孝姑训子雍正年闲 旌王邠妻赵氏礼县人夫亡守节又同邑节妇杨秉干妻

   刘氏杨苾妻张氏郭世珍妻刘氏潘缉荣妻张氏席建业妻张氏俱乾隆年闲 旌王修述

   妻杜氏礼县人夫亡守节又同邑节埽赵奋庸妻田氏杨谟妻赵氏崔重江妻陈氏王超妻

   汪氏魏启周妻厐氏齐从妻张氏李凤呜妻赵氏刘薄妻金氏刘𤇍妻翟氏张荣昻妻郑氏张承宗

   妻𦍒氏俱嘉庆年闲 旌潘成姐礼县人年十六嘉庆四年匪入庄杀其母胁女同行女

   诱贼出门自刎死十二年 旌罗应中女增儿徽县人幼失怙恃祖母抚之年十六

   嘉庆四年蓝号贼匪至女身护祖母贼戕其祖母女亦自刎死又李强女菊姐年十四蓝号贼匪至

   掠女上马女骂贼被害又吴希德女保姐年十四白号贼匪至胁之不从骂贼自毁其面贼以石碎

   其手足骨死又锁文雅女贤女年十六白号贼匪至强逼之女设计解脱自缢死又张雄妹密花年

  十六白号贼匪至因嫂病抱侄逃避遇贼于路强逼不从被害俱嘉庆十二年 旌

 ︹土产︺银唐书地理志两当成纪陇城清水有银寰宇记两当县有银冶铜 铁唐书地理

  志成纪县有铜有铁郡志徽州出铅铁唐书地理志长道县有盐花石屏巩昌府志

  岀秦龙须席唐书地理志秦州土贡又宋史地理志秦州贡席麝香寰宇记秦

  州土石胆通志出秦州其石青色多白文易破炼饵食之可延年寰宇记秦州土

  巩昌府志礼县出麂皮鹦鹉元和志清水县小陇山多鹦鹉锦鸡旧志出徽

  旧志两当县岀芎䓖唐书地理志秦州贡又寰宇记州产石斛






                             前协修官温予巽恭 纂辑

                             前总纂官丁 浩恭覆 辑

                             校封官贺式韩恭校恭覆校

大清一统志

 阶州直隶州在甘肃省治东南一千七十里东西距二百九十里南北距五百五十里东至

  陜西汉中府略阳县界二百里西至巩昌府岷州界九十里南至四川龙安府平武县界三百里北

  至秦州礼县界二百五十里东南至陜西汉中府寕羌州界五百二十里西南至番界四十里东北

  至秦州徽县界三百二十里西北至岷州界一百五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二百二十里南北距二百

  七十里东至文县界一百三十里西至巩昌府岷州界九十里南至番界二十里北至秦州礼县界

  二百五十里东南至文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番界四十里东北至成县界二百二十里西北至

  岷州界一百五十里自州治至 京师三千九百四十里

︹分野︺天文东井舆鬼分野鹑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梁州之域汉陇西郡羌道县地后汉

  为武都郡地后魏置武阶郡见地形志太平真君九年

  兼置石门县及武都郡西魏废帝改武都郡为武

  州见隋书地理志及元和志改石门县曰安育后周又改县曰

  将利改郡曰永都隋开皇初武阶永都二郡皆废

  大业初复于永都置武都郡见隋书地理志唐武德初复

  曰武州天宝初曰武都郡乾元初复曰武州属陇

  右道大历初没于吐蕃见新唐书地理志咸通中收复景

  福初改曰阶州后唐长兴三年移治福津县晋末

  入于蜀周显德二年收复见寰宇记宋曰阶州武都郡

  初属秦凤路南宋属利州路元曰阶州属巩昌路

  至元七午省福津县入州明洪武四年降为阶县

  见明十年复为州属巩昌府

 本朝雍正七年以州直隶甘肃省移巩昌府之文成

  二县隶之领县二

  文县在州东南二百里东西距三百五十里南北距三百里东至陜西汉中府寕羌州界一百

  五十里西至番界二百里南至四川龙安府平武县界一百八十里北至本州界一百二十里东南

  至生番界七十里西南至古扶州番界二百里东北至陜西汉中府略阳县界二百里西北至本州

  界一百五十里汉置阴平道属广汉郡为北部都尉治后汉永初二年改属广汉属国都尉三国魏

 置阴平郡后入于蜀晋初仍曰阴平郡永嘉后没于杨氏后魏为阴平国西魏平蜀改置卢北郡及

  曲水县后周明帝二年置文州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属武都郡义寕二年复置阴平郡唐武

  德初复为文州天宝初曰阴平郡乾元𥘉复曰文州属山南道五代属蜀宋仍曰文州阴平郡属利

  州西路端平后乱废元复置文州属图沙玛路明洪武四年改州为县属阶州二十三年省入阶州

  二十八年改置文县守御军民千户所成化九年复置文县属阶州 本朝初属巩昌府雍正七年

  还属阶州 图沙玛旧作脱思麻今改成县在州东北二百八十里东西距一百二十五里

  南北距一百九十里东至秦州徽县界四十里西至巩昌府西和县界八十五里南至陜西汉中府

  略阳县界一百二十里北至西和县界七十里东南至略阳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本州界一百

  十里东北至秦州界一百里西北至西和县界五十里古西戎地秦为陇西郡地汉为下辨道地晋

  末没于氐后魏置广业郡及白石县西魏改县曰同谷周兼置康州隋开皇初郡废县属康州大业

  初州废县属凤州后又属河池郡唐武德初于县置西康州贞观初州废县属成州宝应初随州没

  吐蕃咸通七年复置州十三年复置县后即移州治于县属山南道五代梁开平初改曰文州贞明

  初地入于蜀后唐同光初复曰成州宋仍曰成州同谷郡属秦凤路绍兴十四年改属利州西路宝

  庆元年升为同庆府元复曰成州属巩昌路至元七年省同谷县入州明洪武十年降州为县属巩

  昌府 本朝雍正七年改属阶州

 ︹形势︺土地险阻常璩华阳国志接壤羌戎通道陇蜀宋郑价知阶州

  背山面池襟秦带陇宋成州题名记东接汉中西通陇

  右左江右山控据深险(⿱艹石)岀景谷达江油又蜀地

  之襟喉也元文州志

 ︹风俗︺地杂氐羌民俗朴鲁而劲悍尚鬼重巫力田而

  外倚樵采为生士尚礼法浸浸文物

 ︹城池︺阶州城周二里门四濠深八尺明洪武五年隆庆中复建土城于西谓之西关城周

  三里濠深五尺 本朝康熙三十八年重修文县城周三里有奇门四洪武二十八年

  于旧城东建千戸所城成化初复建县城于所城西周二里有奇门三又营城建在县城之西中隔

  一河雉堞相望成县城旧城周三里有奇门四明洪武五年修筑崇祯九年移县治于城之

  西北隅以东南面之旧城为外郭俗谓为上城本朝康熙年间仍移治旧城中乾隆三十四年

 ︹学校︺阶州学在州治西 本朝顺治十一年迁建入学额数十三名西固城入学额数四名

  学附于州文县学在县治东明宏治三年建入学额数十五名成县学在县治西

  洪武七年建明末移建上城 本朝康熙中还旧址入学额数十三名乾隆六十年拨贵德厅学

  武都书院在阶州有二一在西门外 本朝干隆八年建一在南门外十四年建

  仓泉书院在成

 ︹户口︺原额民丁共二万八千二百四十七屯丁共一千六百五十八今滋生民丁男妇大小共二十

  八万五千二百四十三名口屯丁男妇大小共九万三千九百六十三名口统计七万四千六百六

  十四

 ︹田赋︺田地共二千五百九十七顷八亩一分有奇番地共一万五千三百九十八段额徴银共一万

  六千三十一两六钱九分四厘粮共二千七百九十一石七斗二升六合

 ︹山川︺石鹤山在州东方舆胜览福津县有石鹤山明统志州东七十里有石鸡山又东十里

  有石鹤山旧志又东十里有月台山陇东山在州东元和志在福津县北四十五里

  泥山在州东六十里旧属福津县地其下即为紫水河盘堤山在州东南三十里

  按元和志盘堤山在盘堤县东南七十三里非此仙陵山在州南元和志后魏平仇池于

  仙陵山东置仇池镇山在将利县西六里旧志仙灵山在今州南三里讹为仙君山露骨山

  在州南三十里峯峦森列南有万象洞洞中泥可为砚出洞即成坚石卧龙山在州北一

  里州之镇山一名北山铁𬬻山在州北二百里明嘉靖十三年𤞑夷马兴据此为乱巡抚

  黄臣讨平之米尖山在州东北一百二十五里山巅有城俗谓之米仓城秦石山

  在州东北一百四十里接西和县界东山在州境西固城东二十里笔架山在州境西

  固城南三里接番界武都山在州境西固城西十里山甚高大为一方巨瞻天门山

  在州境西固城北二十里四时积雪不生草木螳螂山在文县东三里南山在文县南

  方舆胜览过桥而左则为东墅右则为南山又有龙女山前如大屏相传蜀广政中立龙女庙于此

  通志在县南三里白水绕其下其西支峯曰龙女山有慈悲庙祷雨辄应太白山在文县南

  元和志在曲水县南二百五十里岩谷高深常多积雪春夏不消罗夷山在文县西南徼

  外元和志在钳川县东南五十八里又隋书地理志钳川县有钳川山邓至山在文县西

  徼外隋书地理志同昌县有邓至山邓艾所至故名元和志山在同昌县东二十五里天牢

  山在文县西北二里山𫝑平衍上有古城金珠山在文县西北寰宇记唐武德元年

  文州于阴平白马水西接金珠山即此龙头山在文县西北寰宇记在废长松县西七里

  从故松州党藂山来至当州白马水口绝形如龙头巩昌府志其山延亘甚远自四川松潘卫之叠

  溪所境延亘入县境止于县西之白马水天魏山在文县西北徼外元和志在长松县北三

  十一里县志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下有天池亦谓之天池山接本州界素岭山在文县西

  北徼外元和志在南安县西北一百六十八里黒水出此寰宇记与常芬县分界高耸冬夏积雪故

  名通志今名露骨鹿玉山在成县东十里云径如线有狮子洞洞旁溪水漱石如玉名玉

  泉朱梁贞明元年蜀将王宗翰退保鹿台山或曰即此方山在成县东四十里接秦州徽县

  界 按方舆胜览谓晋时武都氐屠飞啖铁尝据此今考屠飞啖铁所据乃陇州之方山原非此山

  兑山在成县东废栗亭县北方舆胜览以为即古和仲所宅宝井山在成县东

  南旧唐书本纪长庆三年移成州于宝井堡方舆胜览宝井山傍曰紫金山即今郡治所据县志在

  今县东南十里凤凰山在成县东南水经注广业郡南凤溪中有二石双高其形若阙汉世

  有凤凰至故谓之凤凰台北去郡二里杜甫诗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方舆胜览在县东南十里

  下有凤村山腰有瀑布名迸玑泉五仙山在成县南三十里五峯连亘山半有洞五相去

  各百步旧传公孙氏五子学仙于此仙掌山在成县南元和志在同谷县南五里泥功

  山在成县西南齐建武二年魏遣南梁州刺史仇池公杨灵珍据泥功山四年灵珍以泥功山归

  顺以为北梁州刺史周明帝初赵昶破仇周贡等于泥功岭即此元和志贞元五年于同谷西界泥

  功山权置行成州方舆胜览郡西有旧城基泥功庙石像天成 按泥功一作泥公仇池山

  在成县西一名瞿堆又名百顷山辛氏三秦记本名仇维其上有池故曰仇池在仓洛二谷闲形如

  覆壶仇池记上有池百顷天形四方壁立千仞自然有楼橹却敌分置调均竦起数丈有逾人功凡

  二十一道可攀缘而上东西二门盘道上下凡七里上则冈阜低昂泉源交灌宋书氐胡传仇池地

  方百顷四面斗绝高平方二十馀里羊肠盘道三十六回上丰水泉煮土成盐齐书氐于其上平地

  立宫室果园仓库无贵贱皆为板屋土墙所治处名洛谷水经注瞿堆绝壁峭峙孤险云高开山图

  谓之仇夷所谓积石嵯峨嵚岑隐阿者也左右悉白马氐矣隋书地理志上禄县有百顷堆元和志

  在上禄县南八十里上有数万家一人守道万夫莫向其地良沃杨氐故累世据焉方舆胜览在郡

  西百里下有飞龙峡以氐杨飞龙所据而名其东乃杜甫天宝避乱居此有龙湾虎穴甫诗云停骖

  龙潭云回头虎崖石又寄赞上人云徘徊虎穴上面势龙浤头天井山在成县西二十里方

  舆胜览山有白龙潭鸡头山在成县西元和志在上禄县东北二十里隗嚣使王孟塞鸡头

  道即此方舆胜览在今县西南十五里县志状如鸡头中有龙洞石船山在成县西北四

  十里上有龙湫青塘岭在文县南通鉴注繇青塘岭入龙州为左担路凡一百五十里即邓

  艾入蜀之道旧志在县东南二百八十里赤磨岭在文县西南寰宇记文州西南至番界八

  十里以赤磨岭为界西北至番界一百三十五里以大恭岭为界木皮岭在成县东与秦

  州两当县连界杜甫诗首路栗亭西尚想凤凰村南登木皮岭艰险不可论远岫争辅佐千岩自崩

  奔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方舆胜览岭在郡东二十里黄巢之乱王铎置关于此以遮秦陇路极

  杨家岩在州北一百里控白水江险峻有泉又蛇倒退岩在州东北五十里最险

  羊岩在丈县西北九域志文州西北至野羊岩一百八十五里通志有猫儿岩在文县西百馀

  里为阶州道路栈道倚岩极为险峻滴水岩方舆胜览在文州北乱山矗立两峯划开如鸦

  髻对峙有飞泉千尺居人置槽引之以给用醉仙岩在成县南方舆胜览岩壁闲有仙像

  如世间所画醉仙状元统志在州南十五里俗呼道士岩七佛岩在成县南七里上有七古

  佛及香泉龙帝峡在州西南宋雍熙三年福津县有大山飞来自龙帝峡壅白水江逆流坏

  民田数百里即此峯贴峡在州西一百八十里与番羌地相接宋时置砦于此花石

  峡在州北一里物类相感志峡中有石青质黒章其文有松柏人物溪桥水石山林之状可斲为

  仙人峡在州北二十里峡𫝑险峻易据难攻其北即望城关龙峡在成县南十里

  浊水所经峡南半山有洞曰雷洞宋绍兴初金兵至郭执中集乡豪守此以拒之鱼窍峡

  在成县西二十里鹫峡在成县西北晋太和六年苻坚遣苻雅等伐仇池至鹫峡与杨纂战

  于峡中后魏太和二十一年李崇讨仇池镇将杨灵珍灵珍遣从弟建屯龙门自帅精勇据鹫峡以

  拒崇通鉴注仇池东南有龙门戍鹫峡在仇池之北角弩谷在州东接汉中府略阳县界寰

  宇记郡国志云武都沮水之西有角弩谷即蜀将姜维剿五部氐羌之所通志在沮水西八十里

  孔函谷在州境西固城南三国蜀汉景耀末姜维闻锺会诸军已入汉中自沓中引还闻诸

  葛绪已塞道屯桥头乃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绪后即此城平峪在文县东一百二十里又

  小盘峪在县东一百四十里白马峪在文县西南十五里银峪在文县西北七十里

  其下产银又钵峪在县西北一百七十里长平峪在文县东北九十里又大盘峪在县东北

  百七十里五仙洞在州东二十里羌水南岸溪㵎幽折相传为神仙栖止之地洞深不可测

  中有卧龙坪地宽广可容百人上清洞方舆胜览在文州西北四十里其深莫测又飞印洞

  在州西其高接天在天魏湫旁龙洞在成县西洞口可容十馀人直下三十丈观者缒而上下

  中有水不涸元统志龙洞院在州西南十五里香水洞在成县西北五十里茂林修竹中有

  龙蟠又黄蜃洞在县北中有石青黄其形夭矫若蜃观音洞在成县东北两山壁立洞在山

  半至为高险锺乳洞在成县东北三十五里产锺乳紫水在州东元和志武都有紫

  水其泥亦紫汉朝封玺书用紫泥即此水之泥也旧志紫水河在州东八十里源发迭石北南注白

  龙江凡八十里羌水白巩昌府流入经州南又东南流经文县界合白水水经注自宕昌婆川

  城人东南阳部水注之又东南迳武阶城西南又东南迳葭芦城西洋汤水入焉又迳葭芦城南又

  迳馀城南又东南左会五部水又东南至桥头合白水东南去白水故城九十里元和志一名陵水

  经武州城南二里又曲水县有太白泉一名羌水经县北一里寰宇记白水江从西番界东流到阶

  州流入文州合嘉陵江又武州水在故长松县东八十里从故叠州常芬县下流入长松县东过入

  白水江通志白水江在州南二里旧志岷江源出岷州卫分水岭东南流入阶州名白龙江经州城

  南入文县界皆即此 按舆图香水河发源番界东流迳西固城南与岷江合即羌水也白龙江乃

  岷江之别名自阶州以下又谓之黒水江旧志于二水源流皆未清晰乳水在州南三十里

  源出石峪东北流入白龙江每清明日鱼涌出居人以时取之清江水在州西其南又有东

  川俱发源番界东流入白龙江阳部水在州西水经注水出东北阳部溪西南流迳安民戍

  又西南注羌水通志有西水河在州西三十里南流入白龙江又北峪水在州西门外源发南坪合

  赤沙水南入白龙江几一百二十里水𫝑汹涌时冲决为患平乐水在州东北水经注水

  出武阶东北四十五里东北流又迳甘泉戍南又东迳平乐戍南又东入汉白水在文县南

  自徼外流入又东南流入四川保寕府昭化县界汉书地理志甸氐道白水出徼外东至葭萌入汉

  过郡一行九百五十里宋书自西倾至阴平界氐居水上者为白水氐水经注水出临洮县西南西

  倾山水色白浊东南流与黒水合又东迳洛和城南洛和水注之又东南迳邓至城南又东南与大

  夷祝水合又东与安昌水会又东南入阴平得东维水又东南迳阴平故城南白马水东北注之又

  东迳阴平大城北又东偃谿水入之又东迳偃城北又东北迳桥头与羌水合自下羌水又得其通

  称又东迳郭公城南又东雍川水注之又东合空冷水又东南与南五部水会又东南迳建阳郡元

  和志水经钳川县南二十八里又东经同昌县西百步又东经帖夷县南百步寰宇记在文州城外

  五十步源从故松州赤磨岭流下扶州故万泉县东至曲水县界通志白水江源出松潘卫界俗亦

  名清水江雍川水在文县南水经注源出西南雍溪东北注白水又空冷水亦出西南穷谷

  又南五部水水有二源西源出五部溪东南流东源出郎谷西南合注白水洛和水

  县西南徼外水经注西南出洛和溪东北流迳南黒水城西又北注白水夷水在文县西南徼

  外水经注大夷祝水出夷祝城西南穷溪东北流合洋洪水又东北入白水白马水

  县西南水经注水出长松县西南白马溪东北迳长松县北又东北注白水寰宇记源出曲水县西

  南会敬山下又曰废长松县有石马泉源从故松州党藂山来至当州合白水水中有石如马

  昌水在文县西北徼外水经注安昌水源发卫大西溪东南经邓至安昌郡南又东南合无累

  水又东南入白水东维水在文县西北水经注出西北维谷东南流经维城西又东南入

  白水寰宇记今名卭维水出曲水县东北卭维谷洋汤水在文县北水经注出西北阴平

  北界汤溪东南迳北部城北又东南迳五部城南又东合羌水县志有五渡河在县北七十里源出

  洋汤池迳县北东入白龙江即洋汤水也通志五渡水其流曲折行者经此凡五渡俗讹为五土河

  西汉水自巩昌府西和县流迳州东北成县西南又东入汉中府略阳县界水经注自兰仓

  城会两溪又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又东南迳瞿堆西又屈迳瞿堆南又东合洛谷水又东合洛

  汉水又东南迳浊水城南又东南会干乐水谓之会口又东南迳修城道南与修水合通志犀牛江

  在州东北二百四十里即西汉水有犀牛江庙在其旁旧志汉水迳成县界亦名镡家河在县西百

  渥阳水在成县东亦谓之泥阳水水经注北出渥谷南迳白石县东又南入浊水元和

  志同谷县有下辨水一名甘泉在县东北七十里方舆胜览发源天水谷东南流至泥阳镇与栗亭

  水合通志在县东五十里浊水在成县南东南流入秦州徽县界亦谓之白水司马彪续汉书

  虞诩为武都太守按行川谷自沮至下辨东三十馀里有峡峡中白水生大石障塞水流春夏辄溢

  败埭城郭诩使人烧石以酰灌之石皆碎裂因䥴去焉遂无泛溺之患水经注出浊城北东流与丁

  令溪水会又东迳武街城南又东宏休水注之又东迳白石县南又东南合渥阳水又东南与仇鸠

  水合九域志栗亭县有栗亭川即浊水也方舆胜览有天水发源栗亭县东南流入河池界合嘉陵

  江旧志今有南河在县南一名下辨水源出县西南青渠堡东流会东河入龙峡又东南至徽县境

  合嘉陵江皆即浊水也洛谷水在成县西北水经注有二源同注一壑南迳仇池郡西瞿

  堆东西南入汉水旧志洛谷川源出县西北山谷中西南迳骆谷城下又西南入汉通志在县西八

  洛汉水在成县西北水经注北发洛谷南迳威武戍南又西南与龙门水合又东南迳

  上禄县故城西修源濬导迳引北溪南总两川单流纳汉通志六汉水在县西北六十里即洛汉水

  也源出西和县境流迳县之六汉堡西入西汉水丁令溪水在成县西北水经注北出

  丁令谷南迳武街城西东南入浊水又宏休水北出溪南迳武街城东而南注浊水旧志今有东河

  在县东源出秦州南入龙峡合南河即丁令溪也 按舆图成县东滨黒峪江源出秦州南街子镇

  西南流东会乌油江麻沿河又曲折而南西会二水迳县东会南河又东南合西汉水为白水江凡

  流二百馀里即东河也以大小言此当为浊水旧志据水经注以南河为浊水以此为丁令溪然水

  经注浊水先合丁令溪乃迳武街白石之南今东南二河会合在白石之东亦与水经注不合今东

  河或即渥阳水也建安川水在成县西北自阶州流入境又东北流入西汉水水经注

  导源建威西北山二源合注东与兰坑水会又东迳兰坑城北建安城南又东北迳塞峡沙川

  在州境西固城西十里裴公湖在成县西南隅唐刺史裴守真所开因名花柳夹岸为一

  县之胜有堤曰云锦堤天池在文县西北方舆胜览在天魏山下亦谓之天魏湫合众山水

  凹为大壑环一百五十里积水其中水平山颡不见畔岸郡志即洋汤池也池旁有洋汤庙祈雨辄

  万丈潭在成县东南唐杜甫有诗方舆胜览在县东南七里相传曾有黒龙自潭飞出

  通志又有黄龙潭在县西二十里其深莫测有东汉武都太守李翕磨崖记又白龙潭在县西八十

  凤凰潭在成县东南凤凰山下西园渠在文县南溉田百馀顷又有雪夜碧

  云复古清波三关等渠并在县南有灌溉之利又有东峪乡等山㵎六道溉田一顷临江乡等九渠

  溉田十五顷甘棠渠在文县西三十里引水入城溉田千顷相近有东谷渠又县西有流

  春渠溉田百顷三眼泉在州境西固城北流注白水江金泉在成县东郭外出洞穴中

  清澈甘寒深二丈俗𫝊昔人于此得金因名药水泉在成县东四里饮之可愈疾

  绳泉在成县南七里龙峡下万丈潭侧通志又有十九泉在县西南四十里杜甫诗近接西南

  地长怀十九泉







                        前恊修官温子巽恭纂辑

                        前总纂官蒋元専恭覆辑

                        校对官贺式韩恭  校

                        校对官沈维钰恭覆校

大清一统志

 阶州直隶州

︹古迹︺赤万故城在州东魏书地形志太和四年置赤万郡后改为县属武阶郡隋书地理

  志西魏置万郡治覆津又统赤方接难五部三县后周并废入覆津旧唐书地理志万郡故城在覆

  津县东北三十里皋兰故城在州东刘宋元嘉十九年方明等讨杨难当难当遣其

  将苻宏祖等固守皋兰齐书武兴西北有皋兰戍去仇池二百里唐书地理志景福元年更武州为

  阶州治皋兰镇寰宇记后唐移阶州治福津仍领将利县在州东二百十五里盖即皋兰镇也元至

  元七年省入阶州福津故城在州东南汉武都郡地后魏兴安二年杨文德围武都囘

  军还覆津据险自固地形志南秦州有武阶郡领北部南五部赤万三县隋书地理志武都郡统覆

  津县后魏初曰翫当置武阶郡西魏又置覆津县及万郡后周郡废并废翫当入焉开皇初武阶郡

  又废旧唐书地理志后魏于今县东北三十里万郡故城置覆津县元和志县西北至武州六十六

  里本魏武阶郡隋罢郡移覆津于故郡置唐书地理志福津县本覆津景福元年更名寰宇记唐大

  中五年立武州于福津景福元年改为阶州治皋兰镇后唐长兴三年始移治焉元史地理志阶州

  治在柳树城距旧城东八十里至元七年并福津县入州州志阶州旧城在坻龙冈上明洪武五年

  改建今城通志在州东南八十里葭芦故城在州东南七十里宋元嘉二十年杨元之

  子文德据白崖以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进戍葭芦城元徽初以武都王杨文度为北秦州刺史昇

  明初魏将皮欢喜破葭芦斩文度以杨难当族弟广香为阴平葭芦镇主魏书地形志太和四年

  南五部郡后改南五部县属武阶郡隋书地理志西魏置曰南五部县后改名盘堤县并入武阳郡

  及葭芦县后周郡废并县入焉元和志盘堤县西北至武州一百五十里本汉河池县地后魏废帝

  于此置武阳郡隋罢其县城魏邓艾与蜀姜维相持于此筑城置葭芦戍后于此置县寰宇记县在

  州南一百三十五里废帝前二年置武阳郡领盘堤县恭帝元年于今州东南一百四十二里移盘

  堤县于故郡因山为名武州陷后废将利故城在州西北蜀汉景耀初姜维请于武阶石

  门皆立围守魏书地形志南秦州领武都郡治石门县太平真君九年置隋书地理志武都郡西魏

  置武州治将利县旧曰石门西魏改曰安育后周改曰将利置武都郡后改曰永都郡开皇初郡废

  大业初置武都郡元和志后魏平仇池于仙陵山东置武都镇宣武帝于镇城复置武都郡废帝改

  置武州大业三年改郡武德元年复为州南至文州三百六十里东北至成州二百八十里将利县

  郭下本汉羌道县地唐书地理志武州因没吐蕃废大历二年复置为行州成通中始得故地景福

  元年更名阶州治皋兰镇平乐故城在州东北汉置平乐道属武都郡后汉废魏书地形

  志修城郡领平洛县太和四年置后废九域志将利县有平洛镇明置平洛驿皆即故平乐也

  提故城在州东北二百里宋书大明四年魏寇北险平孔提太 杨归子击破之魏书地形

  志武都郡领孔提县隋书地理志建威县有西魏孔提郡后周废阴平故城在文县西

  北古羌氐地汉武帝开西南夷置阴平道属广汉郡为北部都尉治后汉安帝永初二年广汉塞外

  参狼羌降分北部为属国都尉蜀汉建兴七年葛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克之景汉六年姜维请

  遣张翼等分䕶阴平桥头既而魏将邓艾自阴平入蜀华阳国志蜀克阴平魏亦遥置阴平郡属雍

  州及蜀亡始合为一属秦州晋书地里志阴平郡泰始中置治阴平县永嘉六年阴平都尉董冲据

  郡叛降李雄太寕元年氐帅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难敌克阴平刘宋昇明初魏以杨广香为阴平公葭芦镇主亦通于

  建元元年以广香为沙州刺史二年进西秦州刺史后魏神龟元年以氐酋杨定为阴平王梁天

  监初以杨崇祖子孟孙为沙州刺史阴平王魏孝昌中杨法琛据阴平附魏废帝元年以为黎州刺

  史二年与种人相攻成州刺史赵昶分其部落更置州郡以处之元和志阴平自晋永嘉以后氐羌

  据之不为正朔所颁故江左诸志不录至后魏平蜀始于此置文州理阴平郡隋大业二年罢州县

  属武都郡唐武德元年复为文州西至扶州一百六十里北至武州一百五十里治曲水县本汉之

  阴平道也永嘉末地陷李雄后魏平蜀置曲水县大历十四年西戎犯边刺史拔城南走建中三年

  以旧城在平地窄小难守遂移于故城东四里万原上即今州理也寰宇记曲水县在南北二江之

  曲因名唐建中中移就州东麻关谷口邓艾姜维故城置方舆胜览在直西五里平地唐徙高阜号

  曰文同谷故城在成县治元和志县西北至成州一百八十里本汉下辨道地魏宣

  帝置广业郡及白石县恭帝改白石为同谷唐书地理志成州本治上禄宝应元年没吐蕃贞元五

  年于同谷之西境泥公山权置行州成通七年复置徙治宝井堡后徙治同谷又同谷县武德元年

  以县置西康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咸通十三年复置寰宇记梁开平初改为文州后唐同光初复

  旧宋史地理志成州宝庆三年以理宗濳邸升同庆府元史地理志元仍为成州至元七年并同谷

  县入栗亭故城在成县东寰宇记北魏正始中置广业郡领白石栗亭二县后废为

  镇县在成州东五十里后唐清泰三年置县理栗亭川宋因之元史地理志岁壬寅田世显挈成都

  府归附令迁栗亭行栗亭管民司事不隶成州寻废通志在县东七十里武都故城

  县西古白马氐地汉书本纪高后三年武都道山崩地理志武都郡元鼎六年置治武都县天池大

  泽在县西后汉移郡治下辨以武都县属之西南夷传武帝开白马氐以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寰

  宇记魏黄初中徙武都于美阳在京兆好畤界其时以故地为武都西部都尉理蜀建兴七年诸葛

  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二郡始入蜀后属晋复为郡至愍帝末氐豪杨茂搜王于武都之地至杨难

  当为宋所灭其地遂废后魏徙置镇于仙陵山东下辨故城在成县西三十里秦置汉

  初曹参役定三秦攻下辨故道地理志下辨道属武都郡后汉曰下辨县为武都郡治元初二年

  狼羌寇武都迁虞诩为太守击破之建安二十四年先主进兵汉中使吴兰屯下辨为魏将曹洪所

  破至建兴七年诸葛亮遣陈式攻克之晋时仍为郡治华阳国志武都郡治下辨一曰武街是也建

  兴五年氐帅杨难敌与弟坚头分部曲难敌号左贤王屯下辨坚头屯河池难敌子杀嗣立仍称下

  辨公宋元嘉十九年杨难当以子顺为雍州刺史屯下辨后魏高祖初皮欢喜为仇池镇将夷首强

  奴子等归附置广业固道二郡以居之地形志东益州有广业郡领广业广化二县水经注浊水东

  迳武阶城南故下辨县今广业郡治隋书地理志后周废下阪县入修城通典后魏下辨为下阪也

   按今成县县治乃北魏之同谷县隋书地理志同谷县旧曰白石置广业郡元和志同谷县魏宣

  帝于此置广业郡寰宇记县本汉下辨道地水经注以为广业郡治即故下辨县与诸书不合

  阳故城在成县北本名历城又名建安城宋书氐胡传太元八年氐胡杨定据陇右治历城

  城在西县界去仇池百二十里水经注建安水迳建南城南其地故西县之历城也后改为建安太

  和元年皮欢喜讨杨鼠于仇池军到建安鼠弃城遁隋书地理志汉阳郡治上禄县旧置仇池郡后

  魏置仓泉县后周废阶陵丰川建平城阶四县入焉开皇初郡废大业初置汉阳郡旧唐书地理志

  成州理杨难当所筑建安城隋为汉阳郡武徳元年改置成州天宝元年改为同谷郡唐书地理志

  宝应元年没于吐蕃咸通后徙治同谷仇池故城在成县西仇池山宋书氐胡传𦰩末

  陇右豪族杨腾子驹居仇池地方百顷因以百顷为号四面斗绝高平地方二十馀里至晋太元中

  杨定求割天水之西县武都之上禄为仇池郡齐书氐于其上平地立宫室果园仓库无贵贱皆为

  板屋土墙所治处名洛谷魏书地形志洛谷城太平真君七年置仇池镇太和十二年为梁州正始

  初置南秦州隋书地理志西魏曰成州大业𥘉改置汉阳郡治上禄通志在西和县南百里旧志洛

  谷城在县西八十里废扶州在文县西徼外隋书地理志同昌郡西魏逐吐谷浑置邓州开

  皇七年改曰扶州治尚安统同昌县西魏置元和志扶州古西戎之地秦汉迄晋皆属番夷后魏讨

  定阴平邓至羌立为寕州分置昌寕帖夷等郡后改为邓州因邓至羌为名隋改扶州大业三年

  同昌郡唐武德元年重置扶州东北至文州一百六十里西南至松州驿路三百三十里西北至故

  芳州三百里冶同昌县本后魏旧县废帝前元年置寰宇记扶州大历五年以吐蕃扰叛移入山险

  以理之寻陷入吐蕃大中二年收复今废为扶州镇隶文州羌道废县在州境西固城

  西北汉置属陇西郡后汉属武都郡晋省魏书地形志武都郡石门县有羌道城明统志西固城千

  戸所在岷州卫南元置汉番军民千户所明改名巩昌府志元至元二年以元帅汪鄂勒哲特穆尔

  守其地二十六年设西固千户所 汪鄂勒哲特穆尔旧作汪完者帖木兄今改建威废

  县在州北魏书地形志武都郡领白水县太平真君几年置郡后改隋书地理志武都郡领建威

  县后魏置白水郡后废改为白水县西魏复立郡改为绥戎后周郡废改为建威县并废洪化县入

  焉旧唐书地理志贞观元年省建威入将利长松废县在文县西南后周本纪明帝二

  年以葭芦郡置文州隋书地理志武都郡统长松县西魏置曰建昌又置文州及卢北郡开皇初郡

  废十八年改县曰长㳂大业初州废元和志县西南至文州七十里后魏之建昌县也属卢北郡卢

  北故城在县东五十二里因葭芦镇为名寰宇记废长松县在曲水县西一百里后周武成二年

  同和郡同徙于此隋改长松以地多乔松为名唐贞元六年废入曲水 按水经注有长松县在白

  水之南阴平西南界盖晋魏时氐人所置今县乃在阴平之北近葭芦镇盖此取故名非故地又寰

  宇记云在曲水西亦与元和志不合正西废县在文县西南五十五里隋书地理志西魏

  置属武都郡唐书地理贞观元年省入曲水甸氐故道在文县西汉置甸氐道属广汉

  郡后汉属广汉属国都尉华阳国志属阴平郡晋省李奇曰甸音媵颜师古曰食证反帖夷

  废县在文县西隋书地理志同昌郡统帖夷县西魏置又置昌寕郡开皇三年郡废元和志帖

  夷县西至扶州一百里后魏废帝元年置旧唐书地里志万岁通天二年改为武进县神龙初依旧

  为帖钳川废县在文县西隋书地理志同昌郡领钳川县西魏置有钳川山元和志

  钳川县东至扶州一百三十里后魏废帝二年置因钳川山为名尚安废县在文县西

  北隋书地理志同昌郡治尚安县西魏置县及邓寕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改置同昌郡元和志尚

  安县东南至扶州一百十里后魏恭帝后三年置属武进郡旧唐书地理志万全县后魏置武进郡

  又改为上安郡隋废郡为尚安县旧治刺利村长安二年移治黒水堡至徳二载改为万全

  阳废县在成县东隋书地理志同谷县境有泥阳县西魏废入朱梁贞明初蜀将王宗翰趋

  秦州与孝茂贞将郭守谦战于泥阳即故县也上禄废县在成县西南汉置县属武都郡

  后汉因之宋书氐胡传晋太元中杨氐求割天水西县武都上禄置仇池郡水经注在仇池东南隋

  改仓泉为上禄在仇池北非汉故县也阶陵废县在成县西北魏书地形志南秦州仇

  池郡领阶陵县太平真君四年置又领仓泉县太和四年置隋书地理志汉阳郡治上禄县旧置仇

  池郡后魏置仓泉后周废阶陵丰川建平城阶四县入焉元和志汉上禄县后魏改为阶陵周武帝

  改为仓泉堕改为上禄唐书地理志上禄县没吐蕃后废通志在县西百里 按地形志阶陵本仇

   也郡首县又考水经注阶陵在仇池之北上禄在仇池之南又考唐时上禄实在仇池之北则非上

   禄故县及故仇池而为阶陵地可知参取元和志之说盖周时省阶陵入仓泉仍移仓泉治之隋复

   取汉故名也元和志谓上禄本汉旧县通典谓即洛谷皆误郭公城在文县东水经注白

   水东迳郭公城南昔郭淮之攻廖化于阴平也筑之因名邓艾城在文县东元和志在曲水

   县东七里魏景元四年邓艾伐蜀时所筑又姜维故城亦在县东七里后主今维于此筑城与邓艾

   邓至城在文县西徼外后魏本纪太和五年至国朝贡诸夷传邓至者白水羌也世

   为羌豪因地名自称邓至其地自街亭以东平武以西汶岭以北宕昌以南俗与宕昌同周书魏恭

   帝元年邓至王像檐桁失国来奔太祖令宇文导率兵复之水经注白水东南迳邓至城南元和志

   邓至故城在同昌县城南三里黒水城在文县西徼外水经注黒水西南迳黒水城西唐贞

   元八年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奏败吐蕃于芳州及里水堡即黑水城也安昌城在文县西

   北徼外水经注安昌水源发卫大西溪东南迳邓至安昌郡南又东南入白水盖邓至所置郡也元

   和志安昌城在帖夷县东北三十二里后魏废帝遣仪同宇文昶殄阴平邓至二蕃立寕州修筑故

   浊水城在成县西南亦曰浊水戍宋元嘉十九年裴方明伐仇池与杨难当将苻宏祖

   战于浊水破斩之二十年秦州刺史胡崇之行至浊水去仇池八十里魏将拓拔齐等邀败之五代

   志在上禄县东南武阶东北建威城在成县西北后汉末所置戌守处蜀汉建兴七年

   葛亮遣兵攻武都阴平自出至建威遂取二郡景耀初姜维请于西安建威立诸围戍又周改白水

   为建威非此龙门戍在成县西南仇池东南后魏李崇讨杨灵珍灵珍于龙门北数十里

   中伐树塞路以拒魏兵水经注龙门水东南迳龙门戍东杜甫宅在成县西元统志在飞龙

   八景楼在成县治西裴公湖侧八景取仇池子美祠凤凰台醉仙岩仙人龛鹿玉山泥

   公山裴公湖也宋张舜民诗八景更从何处见一山惟有此楼高绛帐台在成县东北七

  十里旧志相传汉马融设教处得要亭在文县东十里吕凝之诗使君独具登临眼亭上江

  山画不如赤亭在成县西南后汉元𥘉二年羌众攻围赤亭太守虞诩击破之宋元嘉十八年

  裴方明伐杨难当破其子和于修城追至赤亭按刘昭郡国志注下辨县有赤亭而虞诩𫝊注以

  为即南安之赤亭误石鼓阁在州东九十里月台山清晖阁在文县旧州治宋张

  觉本有赋飞仙阁在文县西十五里山岩刻飞仙阁三字邀月阁在成县旧州治

  又有拓仙发兴二阁皆宋时建安静堂在文县旧州厅后宋吕凝之诗峡束秋空一线青万

  山深处长官厅此堂虚旷无馀物四面齐开碧玉屏坐啸堂在文县旧州治吕凝之诗使君

  坐啸无他事杨柳阴中早放衙双梧堂在成县旧州治宋张行成记湖山堂

  县裴公湖云锦堤上清风轩在成县旧州治叠嶂前后为之屏几宋晁说之记

 ︹关隘︺七防关在州东二百里路通陜西汉中府略阳县明设巡司于此今裁又白马关在州

  东二百四十里今有州判分驻又青崖关在州南九十里化马关在州境西固城东五十里

  成化十九年筑又牛圈巷在所东九十里正德元年筑皆在山麓化石关在州境西固城

  北九十里又城西二里有武都关平定关在州境西固城西北三十里宋史地理志福津

  县有平定关望贼关在州北一百七十里道出秦州有兵戍守玉垒关在文县东

  南一百二十里路通四川剑州临江关在文县西北一百二十里本临江砦其下即临江渡

  也为陇蜀通道又老䑕关在县西北阶州通路火烧关在文县北二十里两山壁立中通一

  黄渚关在成县北七十里万山中明设巡司今裁青阁在州东南方舆胜览福津

  县有青阁牛阁赤阁鹅鼻阁旧为往来险道安化镇在州北九城志福津县有安化利亭

  石门角弓河口故城六镇旧志在州东北利亭镇在州东南一百二十里俗讹为栗亭石门镇在州

  西又西为角弓镇即故角弓峪平洛镇在州东北一百五十里九域志将利县有兰皋平洛

  新安东故城四镇旧志平洛镇即故平洛县又东故城镇在州东南扶州镇在文县西九域

  志曲水县有扶州永定宕由道路方维五镇旧志扶州即废州也方维在县东南详见四川志

  阳镇在成县东即故泥阳县九域志栗亭县有泥阳镇人同谷县有府城西安二镇元统志府

  城镇本龙门镇后改又西安镇在县西峯贴峡砦在州西九域志福津县有峯贴峡武

  平沙滩三砦旧志三砦俱在州西境峯贴峡 本朝设把总驻守杨家砦在州北一百里

  方舆胜览阶州有杨家崖即家计砦控白江月掌山路建炎绍兴间吴玠兄弟图保蜀口时四川皆

  未有城命各州皆择地为砦而家计砦最扼险阻又素有积栗丰于水泉寇至常不能破铁𬬻

  寨在文县南四十里又哈喃坝寨在县西南六十里阴平寨在县西八里即故县重石寨

  在文县界九域志县有重石毗谷张𣸸磨蓬留券罗移思村戎门特波九寨水银一务西固

  堡在州西本属巩昌府 本朝乾隆十八年来属城周六百丈设州同都司驻防又杀贼桥有外

  委防守属西固堡阶州在城驿在州治北明置东至文县临江驿一百四十里西至

  杀贼桥驿一百二十里北至小川驿二百五十里杀贼桥驿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明

  置西至西固厅六十里西北至岷州西津驿一百四十里文县在城驿在县治西北隅

  明置至临江驿一百里临江驿在文县西北临江关为陇蜀孔道成县在城

  驿西至小川驿四十里东至秦州徽县九十里小川驿在成县西四十里州东北二百

  五十里旧名平洛驿今改名旧有驿丞 本朝乾隆七年裁归县管

 ︹津梁︺南桥在州城南造舟为梁跨白龙江上板桥在州北八里其南一里又有下板桥

  红丹桥在文县东四十里又新津桥在县东三十里广济桥在文县东南一百十

  里又玉垒桥在县东南一百十里皆跨白水阴平桥在文县南门外跨白水上所谓阴平

  桥头也水经注白水东迳桥头昔姜维之将还蜀也诸葛绪邀之于此后期不及故维得保剑阁而

  锺会不能入也通志在县西南一里白水急流中有石二道就石立柱成桥长二十馀丈哈南

  桥在文县西南六十里路通生番界什方桥在文县西三十里白水所经

 ︹陵墓︺︹南北朝︺杨难当墓在成县西四十里九域志墓在阶州︹宋︺杨政墓

  在成县东

 ︹祠庙︺杜工部祠在成县治左忠节祠在文县治西祀宋刘锐赵汝曏周文

  王庙在文县治西北武王庙在州城内唐公庙在成县东南县志祀唐高祖之

  祖李忠烈庙在成县冶祀宋将刘维辅

 ︹名宦︺︹汉︺孔奋扶风茂陵人建武中除武都郡丞时陇西馀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杀郡守畏奋

  追击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巳五十惟有一子终不顾望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用命遂擒

  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武都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郡中称

  为清廉范京兆杜陵人显宗时为武都太守随俗化导各得治宜虞诩陈国武平

  人安帝时羌寇武都以诩有将帅之略迁武都太守诩日夜兼行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増倍之羌不

  敢逼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馀攻围赤亭数十日诩多设方略掩击大破之贼由是败散乃

  筑营壁三百八十所招流亡假赈贫人郡遂以安先是运道艰险诩按行川谷自沮至下辨烧石翦

  木开漕船道于是水运通利岁省四千馀万诩始到郡戸才盈万二三年闲遂増至四万馀户盐米

  丰贱十倍于前︹隋︺杨文思华阴人周天和初为武都太守十姓獠反文思讨平之︹唐︺

  裴守真绛州稷山人武后时为成州刺史政不务威严吏民怀之及去送者千数出境尚不

  ︹五代︺︹唐︺郭琼平州卢龙人清泰初刺阶州城垒未葺蜀人屡寇琼徙城保险民乃

  无患受诏攻文州拔二十馀砦生擒数百人︹宋︺李渭河阳人知凤州兼阶成州钤辖初属

  戸寇陷阶州沙滩砦渭至诘所以然者乃都校赵钊扰之奏流钊道州以恩信谕酋帅复其砦

  泰普州人仁宗时知成州奏平戎策十五篇宇文之邵汉州妇竹人芙宗时为曲水令

  转运以轻缣高其价使县鬻于民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无几方岁俭饿羌夷数入寇

  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会神宗即位求言上疏不报遂致仕刘昌祚真定人神宗时

  知阶州讨平母家等族又平叠州蒲卣阆州人通判文州有献议者欲开文州径路达陜西

  卣言洮岷积石至文为甚迩自文出江油邓艾取蜀故道也异时鬼章欲从此窥蜀为其阻隘而止

  夏人志此久矣可为之通道乎议遂塞家愿眉山人大观中通判文州鄀守郑行纯凭内侍

  势自恣罢番夷互市启边衅愿争之不从径下令复其旧守怒交章互奏俱报罢安丙广

  人寕宗时调曲水丞吴挺为帅知其才邀致之刘锐知文州嘉熙元年兵来攻锐与通判赵

  汝曏乘城同守率军民昼夜搏战杀伤甚多拒守两月馀援兵不至锐度不免集其家人尽饮以药

  皆死家素有礼法幼子同哥才六岁饮以药犹下拜受之左右感恸锐及二子皆自刎死汝曏宣城

  人善射城破犹提双刃入阵中十六矢被执以死事闻为立庙︹明︺朱显忠如皋人太祖时

  从傅友徳征蜀克文州留显忠守之蜀将丁世真诱番贼来攻或劝出城求生显忠厉声曰为将守

  城城亡与亡岂有求活将军耶决战而死赠都指挥使周尚文西安后卫人武宗时守备

  阶州计禽叛畨孙仲嗣肤施人性慷慨好侠烈宗祯初由岁贡生为阶州学正流寇充斥当

  事知其才委城守寇惮之不敢攻后以大众陷其城与妻子十馀人并死之赠国子博士

 ︹本朝︺毛洪麟夏县人初以军功授秦州知州改阶州康熙十五年贼复陷阶州洪麟退守州

  西之冈旗寨竭力捍御 大兵过境供馈无缺以民来复业力请蠲免荒粮三千八百馀石民屯亡

  丁一千有馀州人立碑颂徳韩国元稿城人任西固守备康熙四十八年畨夷入掠边民

  国元身先士卒与贼战杀数十人力屈遇害时西固所千总洪章同安人亦战死

 ︹人物︺︹南北朝︺︹魏︺杨大眼武都氏人少骁捷跳走如飞大和中用为军主以功封安

  城县子累除平东将军荆州刺史大眼拊循士卒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当其锋

  者莫不摧拉︹宋︺牛皓福津人为川陜宣抚后军中部将绍兴五年全萨理罕至秦川宣抚

  副使遣诸校分道伺之皓至瓦吾谷与金将遇皓所部步卒不满二百金人见皓异于他人欲招之

  皓力战死 萨理竽改见秦州名宦门张诏成州人少隶张俊帐下积功至和州守尝被旨

  介使金孝宗闻其拜祐献二陵像事嘉之后帅兴州甚得士心丁焴福津人为人刚直不受私

  谒累官太府少卿嘉定闲为利州路安抚使兼知兴元府决事明白吏民信服魏了翁尝曰武阶一

  人而张威成州人居贫卖药自给或言其才勇乃令戍边开禧用兵以功累擢沔州都统

  制屡败金兵张福作乱威擒戮之终扬州观察使威为将每战辄克临阵战酣则精采愈奋两眼皆

  赤时号张鹘眼每战不操它兵有木棓号紫大虫挥之掠阵敌皆靡又创撒星阵分合数变以此辄

  胜御军严整兵行无声每与百姓避路曹友闻栗亭人武患王彬十二世孙少有大志与

  弟仲友不远千里㝷师取友登宝庆二年进士辟天水军教授北兵再至友闻与弟万率所部战败

  之以功累授关外四州安抚权知沔州北兵五十馀万大至制置使赵彦呐檄友闻控制大安以保

  蜀友闻与弟万俱战死北兵遂长驱入蜀秦巩人汪世显还师过战地叹曰蜀将军真男儿汉也盛

  礼祭之事闻赠龙图阁学士谥曰节万赠武翼大夫

 ︹本朝︺何宗韩文县人雍正甲辰进士授礼部主事洊升刑部𭅺中旋升大理寺少卿天性纯

  笃尝言生平所学惟忠恕二字自刑部为廷尉遇大案必反复详慎以汉张释之为法有蔓及者必

  正色曰恐情理法三字不当如是所著有敦仁堂集义乾隆十一年入祀乡贤祠郭俊实

  文县人以孝闻于乡乾隆元年 旌汪养正成县生员嘉庆四年教匪滋事养正率乡

  勇堵御贼匪张汉潮窜至乡勇逃避贼执养正诱降养正骂贼不屈脔割死同时生员汪抱一亦以

  骂贼脔割死生员拍丑辰骂贼中贼矛死王中魁成县武生嘉庆四年教匪滋事贼突至门

  中魁执矛杀贼五人因力不敌眔被贼擒诱降中魁骂贼不屈死

 ︹列女︺︹明︺窦氏二女阶州人万历中矿贼左朝登作乱二女被劫至窦家坪投崖死

  朝儿妻王氏阶州人嫁甫七日江水大涨朝儿被溺氏沿江哭三日求尸不得遂从夫

  溺处跃入后于下流见二尸𢹂手而岀杨忠妻张氏文县人忠因救父为番所害氏

  即自经事闻旌表郭万春妻米氏文县人万春为虎所衔氏追击虎虎舎其夫而

  食之事闻旌表王植妻米氏文县人与同县米绍元妾王氏皆以拒贼被杀石华

  如妻权氏成县人为贼所逼不从连被数刃气未绝乃触石死又同县陈尚表妻姚氏任

  某妻李氏皆以拒贼被杀

 ︹本朝︺夏铏妻张氏阶州人与同州夏志妻武氏皆夫死守节历兵乱遭豪强始终不辱

  张荣德妻何氏阶州人为强暴所逼守正遇害康熙年闲 旌王天眷妻

  李氏阶州人事继母以孝闻天眷以营卒殁于戊李痛不欲生有为议再适者氏即自经死又

  同州谭献廷妻韦氏宋德隆妻姚氏皆夫亡殉节张明征妻鄢氏文县人夫死守

  顺治四年遇土寇变避入山寨寨破携其女投崖下死又母月娃妻王氏文县人夫亡殉节

  于泰妻何氏成县人夫亡守节吴三桂伪将欲逼娶之氏断发忿詈誓死不从

  旸妻张氏阶州人夫亡守节乾隆六年 旌又同州节妇陈常修妻罗氏焦可动妻杨氏

  赵寅妻李氏郭凤翛妻李氏杨廷桂妻吴氏寇弻教妻蹇氏贾时妻谢氏生员房峒妻查氏杜叶茂

  妻杨氏席延士妻李氏生员雷逢时妻李氏监生王英妻邢氏又烈妇王宏才妻王氏俱乾隆年闲

   旌儒童高干妻王氏赵登甲妻刘氏袁文学妻王氏尚自铭妻冯氏武生邢惓妻蹇氏兵丁杨廷

  佐妻仇氏陈钧妻杨氏王之信妻刘氏向善妻罗氏俱嘉庆年闲 旌杨梓妻何氏

  文县人夫亡守节乾隆三年 旌又同邑节妇郭献瑞妻韩氏张龙奎妻韩氏俱乾隆年闲 旌鄢

  伸妻潘氏宋洁已妻席氏张上达妻王氏生员韩鉴妻何氏吴廷秀妻张氏生员米金粟妻张氏俱

  嘉庆二十四年 旌赵正嘉妻卢氏成县人夫亡守节又同邑节妇张渭妻陈氏武

  殿畿妻郭氏阎诗妻汪氏俱乾隆年闲旌吏员屈伟伸妻贺氏嘉庆十二年 旌

 ︹土产︺金唐书地理志文州贡麸金明统志文县有金窟在麻仓与昭化县接界窟如井取之甚难

  布元和志武州贡唐书地理志文州贡唐书地理志文州贡麻布旧志文县岀

  盐寰宇记阶州贡石盐雄黄元和志武州岀上品雄黄色如鸡冠明统志阶州岀雄黄

  银寰宇记阶州土产九域志将利县有水银务玛瑙漆西固所岀绿矾寰宇记阶

  仇池石通志出仇池山宋苏轼所藏以为希代之宝云石砚郡志岀阶州

  马寰宇记阶州贡熊 麂明统志俱文县岀鹿茸唐书地理志成州土贡

  皮寰宇记阶州土贡麝香唐书地理志阶州文州成州俱贡麝香羚羊角

  地理志阶州土贡山鸡尾唐书地理志阶州土贡唐书地理志阶州文州土贡

  蜡唐书地理志成州文州阶州俱贡蜡烛郡志成县岀唐书地理志文州贡

  元和志武州贡寰宇记阶州贡山椒花元和志成州贡防葵狼毒唐书地理志扶州贡当归

  芎䓖寰宇记阶州岀大黄巴㦸明统志文县出天门冬麦门冬









                       前恊修官温予巽恭纂辑

                       前总纂官蒋元SKchar恭覆辑

                       校对官贺式韩恭  校

                       校对官沈维钰恭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