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嘉庆重修一统志 (四部丛刊本)/卷二百八十一至二百八十三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二百七十八至二百八十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二百八十一至二百八十三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二百八十四至二百八十五

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8-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00.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8-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00.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8-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00.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8-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00.djvu/5

浙江统部表

 浙江统部

  浙江省在 京师南三千三百里东西距八百八十里南北距一千二百九十里东至寕波府大

    海六百馀里西至安徽徽州府界二百八十里南至福建建寕府界九百六十里北至江苏苏州府

    界三百三十里东南至福建福寕府界一千一百三十里西南至江西广信府界七百五十里东北

    至江苏松江府界三百七十里西北至安徽广德州界三百二十里

  ︹分野︺天文斗分野星纪之次新唐书天文志初南斗九度馀千四十二秒十

    二太中南斗二十四度终女四度自庐江九江负淮水南尽临淮广陵至于东海又逾南河得汉丹

   阳会稽豫章西 滨彭蠡南涉越门讫苍梧南海逾岭表自韶广以 西珠崖以东为星纪之分也古吴

   越群舒庐桐六蓼及东南百越之国南斗在云汉下流当淮海间为吴分牵牛去南河𡫏远自豫章

   迄会稽南逾岭徼为越分

 ︹建置沿革︺禹贡扬州东境春秋时属吴越二国后并

  于越战国属楚周显王四十六年楚伐越大败其王无疆尽取其地至浙江北

  为会稽郡及鄣郡闽中郡地境内皆会稽地惟杭州府西境严州府西

  境及湖州府西境为鄣郡地台州府温州府处州府为闽中郡地汉为会稽郡东

  西南三部都尉汉书地理志西部都尉治钱塘南部都尉治回浦虞预会稽典录阳

  朔元年徙东部都尉治鄞有寇害复徙句章及丹阳郡地元封五年

  十三部刺史分属扬州后汉为会稽吴丹阳三郡

  地永建四年移会稽郡治山阴而分浙西为吴郡三国属吴又増置临海

  吴兴东阳及新都晋太康初改新安四郡晋亦属扬州东

  晋又分置永嘉郡宋元嘉三十年分浙东五郡为

   会州省扬州孝建元年分浙东会稽东阳新安永

   嘉临海五郡置东扬州而浙西吴郡吴兴仍属扬

   州大明三年以东扬州为扬州时以扬州为王畿故东扬州直云扬

   八年复曰东扬州永光元年仍省入扬州齐因

   之梁普通五年又分置东扬州太平元年罢陈天

   嘉三年复置东扬州领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新寕及晋安建安共八郡贞

   明二年割扬州吴郡置吴州割钱唐县为郡属焉隋平陈置吴杭二州总

   管府隋书地理志改东扬州曰吴州废钱唐郡置杭州及婺处睦等州大

   业初改为会稽馀杭东阳永嘉遂安五郡及吴郡

   宣城郡地时嘉湖二府地皆属吴郡惟孝丰名原乡省入绥安为宣城郡地唐武

   德四年复改诸郡为州置越州总管府七年改为都督贞观元年

   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分属江南东道领杭湖越明台

   婺衢睦温括十州乾元初分置浙江东西二道唐书方镇表至德二

   载置江东防御使治杭州乾元元年于昇州置浙江西道节度使领昇润等十州杭湖二州属焉于

   越州置浙江东道节度使领越睦衢婺台明处温八州二年废浙江西道节度使置观察使大历五

   年废浙江东道节度使置观察使十四年合浙江东西二道置都团练观察使建中元年分浙江东

   西为二道二年合二道观察于润州置节度使寻赐号镇海军贞元三年复分二道于苏州置浙江

   西道观察使元和二年升浙江西道观察使为镇海军节度使四年废节度使以观察使领镇海军

   事二年废浙江西道观察复置镇海军节度使六年浙西观察罢领镇海军事十三年废镇海军节

   度使复置观察使咸通三年置镇海军节度使八年罢十一年复置镇海军节度使中和三年升浙

   江东道观察使为义胜军节度使光启三年改义胜军为威胜军文德元年置忠国军节度使治湖

   龙纪元年置杭州防御使景福元年赐号武胜军二年升为苏杭等州观察使寻废徙镇海军节

   度使治杭州干寕三年改威胜军为镇东节度五代史时拜钱镠为镇海镇东军节度使 按自干

   元初分置浙江东西二道大历十四年合建中元年分二年又合贞元三年又分自此东西二道遂

   不复合矣唐书地理志开元十五道以浙江十郡尽属江南东道而无浙江之目至方镇表云乾元

   二年分置浙江东道西道是浙江道之名自乾元始浙江十郡之不属江南亦自乾元始五代

   为吴越国增置秀州宋至道三年属两浙路熙寕

   中分浙东西为两路宋史地理志熙寕七年分寻合为一九年又分十年复合

   南渡后复分西路领临安嘉兴二府安吉严二州东路领绍兴庆元瑞安三府㜈台衢处四州

   置浙江等处行中书省至元十三年立两浙都督府于杭州二十一年自扬

   州迁江淮行省治此改曰江浙行省领杭州湖州嘉兴建德庆元衢州婺州绍兴温州台州处州等

   十一路又元史地理志至元十三年平江南立两浙都督府有安抚宣慰等司及总督府后又分江

   南浙西道肃政廉访使领杭州湖州嘉兴建德四路浙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领庆元衢州二路浙

   东海右道肃政廉访使领婺州绍兴温州台州四路统属于中书省后为方国珍张

   士诚等所据明洪武元年置浙江行省处于杭州

   九年改为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初领杭州严州明州龙游

   金华绍兴温州台州处州九府十五年以直隶嘉兴湖州二府隶焉

  本朝因之为浙江省雍正六年设温台玉环厅同知

    共领府十一厅一

    杭州府 嘉兴府 湖州府 寕波府 绍兴

   府 台州府 金华府 衢州府 严州府

   温州府 处州府 玉环厅

 ︹形势︺东濒海南极闽西接重山北限五湖其名山则

  有会稽天目四明天台括苍金华其大川则有浙

  江浦阳江苕溪太湖运河海其重险则有仙霞独

  松昱岭倚高阻深置亭列障东南之重镇吴越之

  名区省志

 ︹文职官︺

  总督统辖福浙驻札福建旧时专设浙江总督康熙八年裁九年复设二十三年改并福浙总

   雍正五年专设浙江总督兼管巡抚事十二年仍并福浙总督乾隆元年分设浙江总督三

    年并为闽浙总督

   巡抚兼督南北新二关驻杭州府旧以巡抚兼盐政别遣六部司员分督南

    北新二关康熙五十五年二关归巡抚兼管雍正七年归织造兼管乾隆五十八年改织造为

    盐政二关仍归巡抚管理

   提督学政驻杭州府

   盐政兼理织造驻杭州府旧设巡盐御史督理织造各一员雍正初停差巡盐以巡

    抚兼理乾隆五十八年改织造设盐政织造即归盐政兼管司库 库使二

    员 笔帖式二员

   布政使司布政使驻杭州府经历 理问兼粮道库大使照磨

     广济库大使旧有副使裁

   按察使司按察使兼理驿务驻杭州府经历 照磨 司狱

   督粮道驻杭州府

   分巡杭嘉湖兵备道兼管海防事驻杭州府旧设海防兵备道驻海寕县乾隆

    十九年裁

   分巡寕绍台兵备道兼管海防事驻寕波府旧设海关监督康熙六十一年

    归巡抚委寕绍台道兼收

   分巡金衢严道驻衢州府

   分巡温处道驻温州府

   盐运使司盐运使驻抗州府康熙四十九年浙江驿传道裁并盐运兼管为盐驿

    乾隆四十四年裁去驿务归按察使司管理改为盐道五十八年改盐法道为运使

    副寕绍分司驻杭州府运判嘉松分司驻杭州府旧有同知裁

     经历 库大使批验所大使四员杭州嘉兴绍兴

    盐场大使三十二员旧设二十五场仁和许村袁浦青村下砂下砂

    二钱清三江曹娥坝石堰鸣鹤清泉大蒿穿山西路鲍郎海砂芦⿰氵历 -- 𤁋横浦长林长亭杜渎黄岩

    永嘉双穗乾隆间添设七场龙头东江金山玉泉崇明浦东黄湾

   杭州府知府 同知四员捕盗理事俱驻府城海防二员一驻府城一驻

    通判 府学教授 训导 经历 知事

    染局照磨 司狱 税课大使四员一驻府城三分驻城

    南城北江涨城南兼管浙江驿江涨兼管吴山驿知州海寕旧为县干隆三十八年升

    州判乾隆三十九年改县丞设移驻长安镇州学学正乾隆三十九年

    改教谕设训导 吏目乾隆三十九年改典史设旧有赭山巡检嘉庆十六年

    知县八员钱塘仁和富阳馀杭临安于潜新城昌化县丞四员钱塘仁和

    富阳馀杭主簿二员钱塘仁和俱雍正十三年増设县学教谕八员

     训导八员 县属税课大使三员钱塘属西溪安溪奉

    口仁和属横塘临平巡检仁和属塘栖镇旧有钱塘属浙江驿丞富阳属会江驿丞二员

    乾隆间裁典史八员

   嘉兴府知府 同知二员海防理事俱驻平湖县乍浦旧有总捕一员驻

    秀水县王江泾又东西两塘协办同知二员俱乾隆七年通判驻秀水县王江泾干

    隆七年改同知设府学教授 训导 经历 照磨

    水县濮院司狱 驿丞西知县七员嘉兴秀水嘉善海盐石门平湖

    县丞六员嘉兴秀水海盐平湖桐乡俱驻本城嘉善驻斜塘镇主簿五

    员嘉兴秀水石门平湖俱驻本城嘉善驻枫泾镇县学教谕七员 训

    导七员 巡检三员平湖属白沙湾乍浦镇桐乡属青镇旧有石门属皂

    林驿丞乾隆二十一年裁典史七员

   湖州府知府 同知驻乌程县乌镇通判驻乌程县南浔镇府学

    教授 训导 经历旧有照磨乾隆三十九年裁司狱 知

   县七员乌程归安长兴德清武康安吉孝丰按安吉旧为州乾隆三十八年降县

    县丞五员乌程归安武康安吉俱驻本城长兴驻夹浦镇旧设六员乾隆二十四年

    裁孝丰一员主簿四员乌程长兴德清俱驻本城归安驻菱湖镇县学教

    谕七员安吉一员乾隆三十八年改学正设训导七员 巡检七

    员乌程属南浔大钱湖口归安属连市埭溪长兴属四安德清属新市孝丰属天目山 按

    埭溪一员乾隆三十九年増设典史七员安吉一员乾隆三十八年改吏目设

   寕波府知府 同知 通判 府学教授 训导

     经历 司狱 驿丞驻鄞县四明驿兼管巡检事知县六

    员鄞慈谿奉化镇海象山定海县丞四员鄞慈谿奉化镇海县学教

    谕四员 训导六员 巡检十员鄞县属小溪慈谿属松浦

    奉化属塔山镇海属长山穿山管界象山属石浦赵嶴定海属沈家嶴岑港典史六

   员

   绍兴府知府 同知旧驻府城嘉庆十六年移驻萧山县赭山镇 按赭山镇

    旧属杭州府海寕州是年改属通判二员海防南塘水利府学教授

    训导 经历 照磨 司狱 知县八员山阴会稽

    萧山诸暨馀姚上虞嵊新昌县丞六员山阴会稽萧山诸暨馀姚上虞县学

    教谕八员 训导八员 巡检八员山阴属柯桥会稽属

    曹娥坝萧山属渔浦河庄馀姚属庙山三山中村上虞属梁湖 按河庄一员嘉庆十六年

    赭山移设典史八员 驿丞萧山属西兴水旧有会稽属东关一员雍正年

    

   台州府知府 同知驻寕海县亭旁通判 府学教授

    训导 经历 知县六员临海黄岩天台仙居寕海太平县丞

    四员临海黄岩太平寕海县学教谕六员 训导六员

    巡检三员临海属前所黄岩属长浦太平属松门典史六员

   金华府知府 通判 府学教授 训导 经历

     知县八员金华兰谿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县丞四员

    兰谿东阳永康县学教谕八员 训导八员 典史八

    员

   衢州府知府 同知驻江山县峡口寨通判 府学教授

     训导 经历 照磨 司狱 知县五员西

    龙游江山常山开化县丞五员西安驻梓树潭龙游江山常山开化俱驻本城

    学教谕五员 训导五员 巡检四员西安属全旺龙

    游属湖镇常山属草坪开化属金竹岭典史五员 驿丞江山属广济水

    马兼管清湖巡检事旧有西安属上抗埠水马龙游属亭步水马二员乾隆年间裁

   严州府知府 同知 府学教授 训导 经历

     知县六员建德淳安桐庐遂安夀昌分水县丞二员建德桐庐

    学教谕六员 训导六员 典史六员旧有建德属富

    春桐庐属桐江驿丞二员俱乾隆年间裁

   温州府知府 同知 通判 府学教授旧有训导乾隆

    四十三年移驻玉环厅经历兼司狱事旧有司狱乾隆三十二年知县五

    员永嘉瑞安乐清平阳泰顺县丞四员永嘉驻南溪乐清驻大荆瑞安平阳俱驻

    本城 按瑞安一员乾隆二十四年増设县学教谕五员 训导五

    员 巡检四员永嘉属西溪瑞安属大峃衔乐清属盘石卫平阳属蒲门所

    按盘石卫一员乾隆三十二年増设旧有乐清属窑嶴岭驿丞乾隆年间裁典史五

   员

  处州府知府 同知 府学教授 训导 经历

   兼司狱事旧有括苍水驿丞乾隆年间裁知县十员丽水青田缙云松阳遂昌龙泉

   庆元云和宣平景寕县丞二员丽水驻碧湖龙泉驻本城县学教谕十

   员 训导十员 典史十员

  玉环厅同知雍正六年设训导乾隆四十三年温州府学移驻巡检

   雍正六年裁温州府驿丞设

 ︹武职官︺

  将军驻杭州府副都统旧有满洲二员汉军一员雍正七年移满洲一员驻平湖县乍

   乾隆十六年裁汉军一员协领九员满洲八𫎇占一佐领二十三

    员满洲十六𫎇古七防御二十员满洲十六𫎇古四骁骑校三

    十二员满洲二十四𫎇古八

   乍浦水师营副都统驻平湖县乍浦雍正七年由杭州移设协领五

    员 佐领十一员满洲八𫎇古三防御八员满洲六𫎇古二

    骑校十六员满洲十二𫎇古四

   抚标中军参将兼左右二营驻杭州府守备二员 千总三

    员二驻本营一防长安镇把总八员 外委千总二员

    外委把总八员 额外外委十一员

   提督驻寕波府中左右前后五营参将中军兼中营游击四员左前后三

    营俱驻本营右营水师驻鄞县大嵩所 按水师旧分隶中左二营乾隆六年专隶右营

    备五员三驻本营一驻大嵩所一防应家棚汛千总十员七驻本营二驻

    大嵩所一防穿山汛把总二十员十四驻本营二驻大嵩所四分防霩衢崑亭湖

    头渡盐场等汛外委千总十员 外委把总二十员

    额外外委二十员

   黄岩镇总兵驻黄岩县中左右三营游击三员中左二营驻本营右营驻

    临海县海门卫守备三员 千总六员二驻本营三驻海门卫一防寕

    把总十二员六驻本营六驻海门卫外委千总六员

    外委把总十二员 额外外委九员

   定海镇总兵驻定海县中左右三营游击三员 守备三员

     千总六员一驻本营五分防青龙港岑港十六门沈家门南洋等汛把总

    十二员二驻本营十分防北洋火烧门竹山大沙小沙角东大展毛洋芦花舵北𫮃白

    泉潭头⿰氵历 -- 𤁋港等汛外委千总六员 外委把总十四员

     额外外委十员

   温州镇总兵驻温州府中左右三营游击三员中左二营驻本营右营驻

    永嘉县安村寨守备三员 千总六员二驻本营二驻安村寨二巡温

    江海把总十二员四驻本营一驻安村寨二巡查所属海汛五分防三盘海

    凤凰海曹村蒋岭梅头等汛外委千总六员 外委把总十

    二员 额外外委九员

   处州镇总兵驻处州府中左右三营康熙四十九年改副将设游击三员

    中右营俱驻本营左营驻龙泉县守备三员一驻本营二分防云和遂昌二汛

    千总六员三驻本营一驻龙泉县二分防景寕遂昌二汛把总十二员

    五驻本营一驻龙泉县六分防青田缙云云和庆元松阳宣平等汛外委千总六

    员 外委把总十二员 额外外委九员

   衢州镇总兵驻衢州府中左右三营雍正十二年改副将设游击二员

    驻本营左营驻常山县都司右营驻江山县乾隆二十三年改游击设守备三

    员一驻本营二分防龙游华埠二汛千总六员三驻本营一驻江山县二分防

    兰谿华埠二汛把总十二员二驻本营十分防龙游常山开化安仁埠龙游溪口

    草坪柒都球溪口杜泽凤林等汛外委千总六员 外委把总

    十二员 额外外委九员

     以上黄岩等五镇俱听提督节制

   杭州城守营副将驻杭州府兼辖钱塘水师营都司中军旧设守备乾隆

    四十六年裁千总二员一驻本营一防北新关把总四员分防海寕

    馀姚临安于潜等汛外委千总二员 外委把总四员

    额外外委五员

   嘉兴营副将驻嘉兴府左右二营康熙五十年改游击设都司中军雍正七年

    守备二员左营防海盐县右营防乍浦所千总三员分防澉浦所王

    江泾嘉兴等汛把总八员二驻本营六分防桐乡嘉善平湖石门濮院新城等汛

    外委千总四员 外委把总七员 额外外委

    五员

   湖州营副将驻湖州府左右二营兼辖安吉营都司守备二员

    左营防双林汛右营防四安镇汛千总四员分防新市镇含山马要菁山妙喜等

    把总七员一驻本营六分防菱湖镇德清长兴武康乌镇南浔镇等汛

    委千总二员 外委把总四员 额外外委二

    员

   绍兴营副将驻绍兴府左右二营都司二员左营驻本营右营驻馀姚县

    守备二员一驻本营一防临山卫汛千总四员分防萧山三江所观海卫

    北溪等汛把总十员一驻本营九分防诸暨馀姚上虞嵊新昌⿰氵历 -- 𤁋海所浒山所梁同

    周港等汛外委千总四员 外委把总九员 额外

    外委六员

   乍浦水师营参将驻平湖县乍浦雍正九年改游击设守备二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千总三员 外

    委把总四员 额外外委三员

   太湖营游击驻江南吴县角头守备驻乌程县大钱千总驻乌程县伍浦

    把总二员分防吴县西山长兴县夹浦港外委千总一员 外

    委把总三员 额外外委二员

   钱塘水师营都司驻杭州府千总二员分防鳖子门海口新城二汛

    把总三员分防塘栖镇钱塘江富阳等汛外委千总二员 外

    委把总三员 额外外委四员

   寕波城守营都司驻寕波府守备 千总二员一驻本营一防

    奉化把总四员一驻本营三分防慈溪横溪新驿等汛外委千总

     外委把总三员 额外外委二员

   安吉营守备驻安吉县千总驻递把总二员分防孝丰梅溪二汛

    外委把总 额外外委

     以上杭州等四协乍浦等五营俱隶提督管

      辖内太湖营兼隶江南太湖副将管辖

   台州营副将驻台州府左右二营都司二员左营驻本营右营驻临海县前

    守备二员一驻前所寨一防桃渚寨汛千总六员分防小雄寨黄

    岩天台洋屿桃渚寨关头寨等汛把总十一员三驻本营一驻前所寨七分防

    三石吴江口址金清港太乎仙居垦埠浬浦赤勘等汛外委千总六员

    外委把总九员 额外外委七员

   太平营参将驻太平县守备驻松门卫千总防东嶴寨汛把总四

    员一驻本营三分防隘顽寨江下金清等汛外委千总二员 外委

    把总三员 额外外委二员

   寕海营参将驻寕海县守备二员一驻本营一防健跳汛千总四

    员分防海游寨西廓海口越溪寨胡陈等汛把总八员分防西垫招浦大胡溪下

    应窦嶴大横渡曼嶴东嶴等汛外委千总二员 外委把总六

    员 额外外委四员

     以上台州一协太平等二营俱隶黄岩镇管

      辖

   象山营副将驻象山县左右二营兼辖昌石营都司二员左营驻本营右

    营与守备一年一换轮防钱仓寨守备二员左营旧与右营都司轮防钱仓寨干

    隆五十九年移驻石浦以右营轮防千总四员二驻本营二分防钱仓寨爵溪二汛

    把总六员分防朱溪关头湖头海口泗洲头西周等汛外委千总二

    员 外委把总六员 额外外委四员

   镇海水师营参将驻镇海县守备 千总二员一驻本营一防

    镇海关口汛把总四员一驻本营三分防笠山城镇海关口龙山所等汛

    委千总二员 外委把总五员 额外外委三

    员

   昌石营都司驻象山县昌国卫雍正九年改守备设守备 千总

    把总三员二驻本营一防石浦所外委千总 外委把

    总二员 额外外委

     以上象山一协镇海等二营俱隶定海镇管

      辖

   乐清营副将驻乐清县兼辖大荆盘石二营都司中军雍正九年改守备设

    总二员分防大嵩后所二汛把总四员一驻本营三分防蒲寨清江渡南岸

    外委千总二员 外委把总四员 额外外

    委三员

   瑞安水师营副将驻瑞安县左右二营都司中军兼右营雍正九年改守备

    守备千总四员二驻本营二分防官山江岸二汛把总四

    员分防瑞邑塘工黒城宋埠飞云南岸等汛外委千总二员 外委

    把总五员 额外外委三员

   平阳营副将驻平阳县左右二营康熙四十九年改总兵移处州协设都司二

    员左营驻本营右营驻金乡寨守备二员一驻本营一防蒲庄寨汛千总

    四员分防蒲庄寨墨城金乡寨舥艚等汛把总八员二驻本营六分防江口宋

    埠镇下关桥墩北港矴埠头等汛外委千总三员 外委把总

    六员 额外外委四员

   玉环营参将驻玉环厅守备二员一驻本营一防坎门汛千总二

   员分防后坎门寨城内外二汛把总四员分防楚门大成嶴寨城内外等汛

    外委千总 外委把总五员 额外外委三员

   温州营都司驻温州府乾隆十九年改游击设守备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三驻本营一防泰顺汛外委千总二员 外

    委把总四员 额外外委三员

   大荆营都司驻乐清县大荆寨干隆十九年改游击设守备防大芙蓉汛

    总二员一驻本营一防蔡嶴汛把总四员分防水涨横山巽坑大芙蓉等

    外委千总二员 外委把总四员 额外外

    委三员

   盘石营都司驻乐清县盘石卫旧设参将守备雍正六年移驻玉环营千总

    把总二员 外委千总 外委把总 额外外

    委

     以上乐清等三协玉环等四营俱隶温州镇

      管辖

   金华营副将驻金华府左右二营都司二员左营驻本营右营驻永康县

    守备二员 千总四员分防兰谿武义金华汤江港等汛把总

    八员三驻本营五分防义乌浦江东阳永康汤江港等汛外委千总二员

     外委把总六员 额外外委四员

   丽水营都司驻丽水县雍正九年改守备设千总驻碧湖汛把总 外

    委千总 外委把总二员 额外外委

     以上金华协丽水营俱隶处州镇管辖

   严州营副将驻严州府都司中军旧设左右营二员雍正七年拨右营一员入嘉

    兴协改左营为中营守备二员 千总四员二驻本营二分防浮安夀

    昌二把总八员二驻本营一巡江洋等处隘口五分防建德分水咸平镇遂安

    桐庐等汛外委千总二员 外委把总四员 额外

    外委三员

   浙闽枫岭营游击驻江山县廿八都兼辖福建浙江两省交界地方左右二哨右

    哨专防福建地界详载福建统部武职官千总左哨防江山县把总二员

    俱防江山县

   衢州营都司驻衢州府旧设守乾隆九年千总 把总二员

     外委千总 外委把总二员 额外外委

     以上严州协枫岭等二营俱隶衢州镇管辖

      内枫岭营兼隶福建建寕镇管辖

   海防兵备道中军守备 千总二员 把总五员

    俱驻海寕州

   杭严卫守备乾隆二十五年裁严州卫归并杭州卫千总八员 台

    州卫守备 千总四员 寕波卫守备 千总

    三员 处州卫守备 千总三员 绍兴卫守

    备 千总三员 温州卫守备 千总四员

    海寕所千总二员 衢州所千总 金华所千

    总二员 嘉湖卫守备乾隆二十五年裁湖州卫归并嘉兴卫

    兴所千总二员 湖州所千总二员 严州所

    千总二员 嘉兴白粮领运千总二员 湖州

   白粮领运千总二员

 ︹户口︺康熙五十二年原额人丁二百七十一万六百四十九乾隆三十七年停编丁今滋生男妇共

  二千七百三十五万二千十四名口计五百五万七千四百七十四户又各卫所屯运男妇共五万

  九千二百九十六名口计九千七十九户

 ︹田赋︺田地山塘荡河等共四十六万四千一百六十八顷七十三亩七分零额征地丁等银二百八

  十一万六千五百四十五两九钱八分八厘米一百三十六万九百七十石四斗七升六合零

 ︹税课︺北新关额征正税银一十万七千六百六十九两铜斤水脚银一万五千三百八十四两六钱

  五分五釐有奇盈馀银六万五千两南新关额徴正税银三万二百四十七两五钱五分有奇浙海

  关额徴正税银三万二千一百五十八两二钱三分三釐有奇铜斤水脚银三千七百五十两盈馀

  银四万四千两盐课正引票引共八十万五千三百九十道额徴课银二十九万二千六百八十四

  两二钱五分七釐有奇又寕波府属之定海县不行盐引额徴包课银四十二两一钱四分五釐有

  










                        纂修官李 煌恭 纂

                        前纂修官蔡赓飏恭 纂

                        前总纂官黄爵滋恭覆辑

                        前校对官吴光镐恭 校

 大清一统志

  浙江统部

  ︹名宦︺︹汉︺魏相济阴定陶人为扬州刺史事迹详江南统部内 按汉书地理志会稽郡领县

   二十六吴曲阿毘陵阳羡无锡丹徒娄七县为今苏松常镇四府地丹阳郡领县十三于潜故鄣二

   县在今浙境此元封初分扬州刺史部领五郡一国时地形也至顺帝永建四年分会稽为吴郡后

   汉书郡国志吴郡领城十五在今浙者有海盐乌程馀姚由拳富春五城是两汉之扬州刺史浙省

   总在部内但汉时名宦已详载江南统部则浙省无庸复见今仅录魏相一人以志浙省名宦之始

   其馀不复再及︹三国︺︹吴︺蒋钦九江夀春人由别部司马迁西部都尉会稽治贼吕合秦

   狼等为乱钦与督军校尉吕岱将兵讨平之徙讨越中郎将岱亦拜昭信中郎将︹晋︺周莚

   阳羡人卓荦有才干拜吴兴太守王敦作难加冠军将军都督会稽吴兴义兴晋陵东阳军事率水

   军三千讨沈充未发闻其叔札开城纳敦愤咤慷慨形于词色寻遇害王舒琅琊临沂人丞

   相导之从弟苏峻作逆舒由会稽内史假节都督行扬州刺史事顾众等起义军以应舒舒遣子允

   之以精锐三千邀贼破之陶侃立行台上舒监浙江东五郡军事贼平封彭泽县侯刘牢之

   彭城人孙恩陷会稽时牢之拜前将军都督吴郡诸军事率众军济浙江恩惧逃于海牢之还镇恩

   复入会稽牢之进号镇北将军都督会稽五郡率众屯上虞威名益振︹南北朝︺︹宋︺蔡

   兴宗济阳考城人世祖时都督东阳新安永嘉临海五郡诸军事以法绳会稽豪右及贵戚家

   罢诸逋负解遣杂役复修三吴乡射礼︹隋︺贺若弼雒阳人高祖拜弼为吴州总管委以

   平陈之事开皇九年大举伐陈帝劳之曰克定三吴卿之功也︹唐︺李栖筠赵人代宗时平

   卢行军司马许杲恃功擅留上元有窥江吴意拜栖筠浙江都团练观察使图之栖筠至张设武备

   遣辩士厚赍金币抵杲军赏劳使士歆爱夺其谋杲惧悉众渡江又増学庐表宿儒河南褚冲吴何

   员等超拜学官为之师身执经问义远迩趋慕至徒数百人又奏部豪姓多徙贯京兆河南规脱徭

   科请量产出赋以杜奸谋诏可寻拜御史大夫韩滉京兆长安人大历十二年拜浙江东西都

   团练观察使寻加镇海军节度使滉安辑百姓均其租税未及逾年境内称治泾师之乱滉以兵三

   千人临金山江南两浙转输粟帛府无虚月朝廷赖焉兴元二年特封晋国公上以滉浙江东节度

   素著威名加江淮转运使寻加度支诸道转运盐铁等使杨于陵宏农人贞元末为浙东观

   察使越人饥请出米三十万石赡贫民政声流闻薛戎宝鼎人贞元末累迁浙东观察使所

   部州触酒禁者罪当死橘未贡先鬻者死戎弛其禁戎为吏不尚约束诡名誉故居官无灼灼可惊

   者已罢则怀之薛苹宝鼎人宪宗时为浙东观察使以治行徙浙西廉风俗守法度治身俭薄

   一袍十馀年不易因加赐朱绂然后解去除散骑左常侍元稹河南人穆宗时徙浙东观察使

   明州岁贡蚶役邮子万人不胜其疲稹奏罢之李德裕赵郡人穆宗时为浙西观察使俭于

   自奉留州所得尽以赡军除淫祠一千一十所又奏罢银盝子妆具及条缭绫诸物文宗时改镇海

   军节度苏常杭润观察使太和九年授太子宾客分司明年复浙西观察使凡三镇浙西前后十馀

   陆亘苏州吴人文宗时为浙东观察使温州滨海经贼乱夺官吏半禄代民租后相㳂更

   以为奸亘还官全廪绳赃罪吏畏而赖之亘文明严重所到以善政称王式太原人懿宗时

   为浙东观察使时剧贼仇甫乱式至擒甫斩之馀姚民徐泽专鱼盐之利慈溪民陈瑊冒名仕至县

   令皆豪纵州不能制式穷治其奸皆榜死裴璩闻喜人乾符四年为浙江镇海节度使平王郢

   之乱五年曹师雄寇湖州璩遣兵击破之皇甫政贞元中为浙东观察使修治水利开凿玉

   山朱储二斗门以时蓄泄民甚德之︹宋︺翟守素任城人太平兴国初钱俶献浙右地诏守

   素为两浙诸州兵马都监安抚诸郡人心甚悦即以知杭州范珉大名宗城人太平兴国初

   权知两浙诸州军事上言钱俶在国徭赋烦苛请蠲其弊从之杨克让同州冯翊人太平兴

   国初为两浙西南路转运使泉州民啸聚为盗克让在福州即率其屯兵至泉州与王明王文宝共

   讨平乐史宜黄人太宗时累官两浙巡抚使释逋负赈饥民孙冕新淦人咸平中

   为两浙转运使治狱不滥断讼如神吏畏而民爱之任中正济阴人真宗时擢两浙转运使

   民饥中正不俟诏发官廪赈之陈尧佐阆中人仁宗时为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篝石为堤

   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卒如其议段少连开封人仁宗时为两浙转运副使旧

   使者所至郡县簿书不暇殚阅往往委之吏胥少连令郡县上簿书悉缄识遇事间指取一二自阅

   摘其非是者按之馀不及阅者全缄识以还由是吏不能为奸秀州狱死无罪人时少连在杭吏畏

   恐聚谋伪为死者服罪款未及缀属少连已拏舟入城讯狱吏具服请罪时郑向守杭无治才讼者

   不服往往径趋少连少连一言处决莫不尽其理叶清臣长洲人仁宗时为两浙转运副

   使太湖有民田豪右据上游水不得泄而民不敢诉尝建请疏盘龙汇沪渎港入于海民赖其利

    张夏雍邱人仁宗时为两浙漕使杭州江潮为患故堤率用薪土被冲辄坏夏令作石堤上自

    六和塔下至东青门延袤十二里杭民德之锺离瑾合 肥人提点两浙刑 狱衢润州饥聚

    饿者食之颇废农作请发米二万斛赈给田瑜夀安人庆历中为两浙转运按察使杭州龙山

    堤岁决水冒民居辄赋刍塞之瑜与民约每刍十束更输石一尺率五岁得石百万为石堤堤固而

    岁不调民沈立历阳人仁宗时为两浙转运使苏湖水民艰食县戒强豪民发粟以赈立亟命

    还之而劝使自称贷须岁稔官为责偿茶禁害 民山场榷场多在部内岁抵罪者辄数万而官仅 得

    钱四万立著茶法要览如行通商法三司使张方平上其议罢榷法如所请后知越州杭州

    瑜博平人仁宗时为两浙转运使先是郡县仓庾以斗斛大小为奸瑜奏均其制黜吏之亡状者

    民大喜有言其变新器非便下迁知曹州寻有言瑜所作量法均一诚便者乃还其原资王鼎

    馆陶人提点两浙刑狱累迁淮南两浙制置发运使前使者多渔市南物持遗京师权贵鼎一无所

    市独悉意精吏事凡调发纲吏度漕路远近先后为成法于是劳逸均吏不能为重轻李复

    圭徐州丰人 为两浙转运使浙民以给衙前役多破产复圭 悉罢遣归农令出钱助长召人承募

    民便之濒海人赖蛤沙地以生豪家量受税于官而占为己有复圭奏蠲其税分以予民沈括

    钱塘人熙寕中为两浙察访言本路岁上供帛九十八万民苦倍偿而发运司复以移用财货为名

    増预买绸绢十二万诏罢所增之数 侯 叔献宜黄人庆历间累官两浙常平使者兼都水监

    建议置提举淤田司引水灌田四十万顷韩晋卿安邱 人元祐中为两浙转 运使差役法复

    行诸道处画多仓卒失序独晋卿视民所宜而不戾法指 张 康国扬州 人绍圣中提 举两浙

    常平豪猾望风敛服发仓救荒江南就食者活数万口 陈 遘永州人宣和二年方腊乱以龙

    图阁直学士经制七路治于杭劾越州王仲 薿纠市民造金茶器减值买军粮劵而以私钱取 之仲

    薿坐黜杭经巨寇后河渠堙塞邦人以水潦为病遘以冬月檄真扬润楚诸郡凡守闸纲卒悉集治

   所用其力治河不两月毕杭人利焉翟汝文丹阳人为浙东安抚使建炎改元上疏言上供

   常数当议裁损如浙东和预买绢岁九十七万六千匹而越州乃二十万五百匹杭州去年已减十

   二万匹独越州尚如旧今乞视戸等第减罢韩世忠延安人建炎三年苗傅之乱帝以世

   忠为江浙制置使自衢信追击至渔梁与贼遇世忠挺戈而前贼惊溃俱追擒之王珏

   人绍兴初提点浙西茶盐秀州岁以钱给亭民煮盐时积至十九万七千馀缗不给珏尽偿之开华

   亭海河三百馀里盐滋得流通且溢以溉田后兼提点刑狱刘安止归安人建炎初为两

   浙转运判官苗刘之变安止自毘陵驰诣京口金陵见吕颐浩刘光世勉以忠义退而具军需以佐

   李迨东平人绍兴五年除两浙路转运使言祖宗都大梁岁漕东南六百馀万斛而六路

   之民无飞挽之扰盖所运者官舟所役者兵卒故也今驻跸浙右漕运地理不若中都之远而公私

   苦之何也以所用之舟大半取于民间往往凿井沈舟以避其役如温明䖍吉等处所置造船场乞

   委逐州守臣措置募兵卒牵挽使臣管押庶几害不及民可以渐复漕运旧制陈桷平阳人绍

   兴六年为两浙西路提刑乞置乡县三老以厚风俗宫室车马衣服器械俱定为差等重侈靡之禁

   颜师鲁龙溪人绍兴中为浙东提举寻改浙西役法敝甚民遇役辄破家师鲁下教属邑预

   正流水籍稽其役之序宽比限免代输咸便安之盐课岁百钜万本钱久不给亭灶私鬻禁不可止

   师鲁撙帑缗尽偿宿负戒官吏无侵移比旁路课独最农民有垦旷土成田未及受租者奸豪多为

   已利师鲁奏但当正其租赋不应绳以盗种失劭农重本意奏可遂著为令赵子㴋

   室初为衢州推官以功进秩高宗时除两浙转运副使朝廷遣人检沙田芦场欲概増租额子㴋以

   承买异冒占力止之时田之并太湖者被水患诏子㴋往案视还言宜疏濬诸浦以达江海从之水

   患用息明州守赵善继治郡残酷子㴋率诸监司劾罢之李宝河北人尝陷金拔身从海道来

   归金主亮渝盟由海道袭浙江授宝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督海州捍御屡败敌兵后除靖海军节

   度使沿海制置使朱倬闽县人高宗时梁汝嘉制置浙东表摄参谋有群寇就擒属倬鞫问

   独窜二人馀释不问曰吾祖尉崇安日𫉬寇二百坐死者七十馀人吾祖谓此饥民剽食耳乌可尽

   绳以法悉除其罪吾其可愧吾祖乎刘颍西安人孝宗时提举浙西常平茶盐还淀水湖以泄

   吴松江二水禁民侵筑民田赖之就迁提刑以洗冤泽物为任间诣狱察不应系者纵遣之

   熹婺源人淳熙中浙东大饥除提点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始拜命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徴及

   至则客舟之米已辐辏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

   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釐而革之于救荒之馀随事处画

   必为经久之计又下社仓法于诸路点崇仁人淳熙间除浙西提举规画荒政凡数十奏躬

   行畎亩施惠甚溥程大昌休寕人孝宗时除浙东提点狱会岁丰酒税逾额有挟朝命

   请増额者大昌方拒之乃止张杓绵竹人孝宗时提举浙西常平督理荒政有执政姻党闭

   粜杓首治之帝奖其不畏彊御迁两浙转运判官郑兴裔开封人淳熙初为浙西提刑上

   检验格目诏颁之诸路提刑司凡检覆必给三本一申所属一申本司一给被害之家后兼沿海制

   置使蠲常赋撤私税阁境便之詹体仁浦城人光宗时提举浙西常平务开漕渠濬练湖置

   斗门以备旱涝浙人赖之刘爚建阳人寕宗时提点浙西刑狱巡按不避寒署多所平反

   居安黄岩人寕宗时提点浙西刑狱葛怿者用戚属恩补官豪于赀憾父之嬖既去而诬以盗

   株连瘐死者数人怿乃未尝一造庭居安一阅得实立捕系论罪械送他州汪纲黟县人寕

   宗时提点浙东刑狱虑囚至婺有奴挟刀欲戕其主不遇而杀其子谰妄牵连径出斩之释衢囚

   之冤者台盗锺亘非真盗尉觊赏躐申制司网谓治盗虽尚严岂得锻炼以成其罪于是得减死祷

   雨龙瑞宫有物蜿蜒朱色盘旋坛上者三日纲曰吾欲雨而已毋为异以惑众言未竟雷雨大至岁

   以大范应铃丰城人开禧间为浙东提点刑狱开明磊落守正不阿所至无留讼𣻉狱

   吴潜寕国人端平中提点浙西坑冶权兵部尚书浙西制置使转浙东安抚使淳祐间授沿海

   制置大使判庆元府条具军民久远之计告于政府奏皆行之吴渊潜弟理宗时点浙西刑

   狱会衢严盗起警报至调遣将士招捕之歼其渠魁散其支党陈埙鄞县人理宗时提点浙西

   刑狱岁旱盗起捕斩之盗惧徙去安吉州俞垓与丞相李宗勉连姻恃势黩货埙亲按临之弓手戴

   福以𫉬潘丙功为副尉宗勉倚之为腹心恣横贪害埙至福风闻而去埙贻书宗勉曰治福所以报

   丞相包恢建昌人理宗时提点浙西刑狱是时海寇为乱恢单车就道调许澉浦分屯建

   砦一旦集诸军讨平之李芾衡州人理宗时为浙东提刑移浙西浙西多盗群穴太湖中芾

   迹得其出没按捕之盗骇散高斯得卭州蒲江人理宗时迁浙东提点刑狱劾知处州赵

   善澣知台州沈塈等七人倚势厉民䟽上不报改江西转运判官斯得具辞免上奏曰祖宗以来未

   有监司按吏一不施行者臣身为使者劾吏不行反叨易节若贪荣冒拜与顽钝无耻无异乞并臣

    镌罢以戒奉 使无状者章上七人 竟罢去徐 鹿卿丰城 人嘉定间提点浙东 刑狱兼提举常

    平罢浮盐经界碱地先撤相 家所 筑史弥远之 弟通判温州利韩世忠家宝玩 籍之 鹿卿奏削其 官

    居官廉约 清峻毫发不妄 取胡 颍湘潭人为浙西提点刑狱荣王府十二人行劫颍悉斩之

    一日轮对理 宗曰闻卿好杀 意在折狱颍曰臣 不敢屈太祖之 法以负陛下非 嗜杀也帝为之默 然

    王积翁长溪人 除浙西安抚使干办公 事奉旨决狱全活 甚众改秩知富阳县治 行为诸邑

    最秩满除两浙转运司主管文字力请宽版曹催科之限东南诸郡咸便之汪立信

    人景定初提点 浙西刑狱明年冬即嘉兴治 所讲行荒政常 懋临卭人度宗 时为两浙转运 使

    禁戢吏奸不以急符督常赋 海盐岁为咸潮害 稼懋请于朝捐金发粟复辍已 帑修筑新塘三千 六

    百二十五丈名曰 海晏塘是秋风涛大 作塘不浸者尺许民得奠居 岁复告稔邑人德之 后改浙东

    安抚使值水灾捐楮以赈复请籴于朝民食不至乏绝两浙及会稽山阴死者暴与贫而无以为殓

   者乃以十万楮置普惠库取息造棺以给之︹元︺张础通州人至元十四年为江南浙西道

   提刑按察副使宣慰使实哩贪暴掠良民为奴础劾黜之遂安县民聚众负险为乱命础与同知浙

   西道宣慰司刘宣领兵捕之宣即欲进兵础曰江南新附守吏或失抚字宜遣人招谕以全众命宣

   不可础曰谕之不来加诛未晚遂遣人谕之逆党果自缚请罪础释之宣乃叹服 实哩旧作失里

   今改刘宣太原人至元中同知浙西宣慰司事在宫五年威惠并著陈祐一名天祐

   寕晋人至元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军士俘温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未几

   行省榷民商酒税祐请曰兵火之馀伤残之民宜从宽恤不报遣祐检覆庆元台州民田还至新昌

   为盗所害华善𫎇古人至元中为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浙西宋故都民众事繁在职惟务

   镇静人服其知大体华善旧作和尚今改正史弻博野人至元十九年为浙西宣慰使二十

   一年黄华反建寕春复霖雨米价踊贵弻即发米十万石平价粜之而后闻于省省臣欲增其价弼

   曰吾不可失信愿辍吾俸以足之省不能夺益出十万石民得不饥𫎇固台𫎇古人至元中

   拜江浙行省左丞相时浙西大饥乃弛河泊禁发府库官货抵其值贸粟以赈之浙东盗起蠲田租

   以纾民力二十三年奏贩鬻私盐者皆海岛民今征日本可募为水工从之役既罢请以战舰付海

   漕又言省治在杭州其两淮江东财赋军实既南输至杭复北输至京往返劳顿不便请移省治于

   扬州帝从其请 𫎇固台旧作忙兀台今改正陈思济柘城人至元中同知两浙都运司事

   胥吏侵渔民困于赋役悉蠲除之二十三年同知浙东道宣慰司事时浙西大水民饥浙东仓廪殷

   实即转输以赈之全活者众浙东复旱祷于名山雨大澍民赖以甦雷膺浑源人至元二十三

   年授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时苏湖多雨伤稼百姓艰食膺请于朝发廪米二十万石赈之江淮

   行省以发米太多议存三之一膺曰布宣皇泽惠养因穷行省臣职耳岂可效有司出纳之吝耶行

   省不能夺悉给之陆垕江阴人至元中迁浙西廉访使所至以黜赃吏洗冤狱为巳任尝上

   章奏免儒役及举行浙西助役法王都中福寕州人世祖时除浙东道宣慰副使金华有

   殴杀人者吏受赇以为病死都中摘属吏覆按得其情狱具县长吏而下皆以赃败馀姚有豪张甲

   居海滨为不法擅制一方吏无敢涉其境都中捕系之痛绳以法后除两浙都转运盐使盐亭灶户

   旧制三年一比附推排任事者恐敛怨久不举行都中请于行省遍历三十四场验其物力高下以

   损益之役既平而课亦足公私便之擢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天历初被省檄整点七路军马境内

   董士选稿城人世祖时以中书左丞与平章政事彻尔往镇浙西至部察病民事悉以

   帝意除之民大悦浙多湖泊广蓄泄以备水旱率为豪民占以种艺水无所居积故数有水旱士选

   与彻尔力开复之 彻尔旧作彻里今改正彻尔𫎇古人大德元年江浙行省平章事江

   浙税粮甲天下平江嘉兴湖州三郡当江浙什六七而其地极下水锺为震泽震泽之注由吴松江

   入海岁久江淤塞豪民利之封土为田水道不通败诸郡禾稼彻尔发卒数万人疏之凡四月毕工

    彻尔改见前史奂卿真定人至元间授浙东宣慰副使屡破山贼功最一时迁江浙等处

   行中书省右丞至则除火馀官屋之佣若干缗减江东户课徐炎东平人至元末为浙西肃

   政廉访使即宋太学旧址改建西湖书院炎有文学重望东南人士重之贝降𫎇古人大德元

   年迁浙东廉访副使令行禁止豪强摄伏同寅有秽者贝降抗䟽劾之遂免其官 贝降旧作拜

   降今改正托克托𫎇古人成宗三年拜荣禄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始至严饬

   左右毋预公家事且戒其掾属曰仆从有私嘱者慎勿听军民诸事有关利害者言之当言不言尔

   责也言而不听我咎也闻者悚栗时朱清张瑄以海运致位参知政事多行不法恐事觉以金珠赂

   托克托求蔽其罪托克托大怒系之有司遣使者以闻帝喜赐黄金五十两宠赉之有豪民白昼杀

   人托克托立命有司按法诛之豪猾屏息民赖以安 托克托旧作脱脱今改正托卜嘉

   𫎇古人至元十五年为浙西按察便性淳靖喜怒不形知民疾苦而能以善道之旱尝致祷即雨岁

   饥请于朝发廪以赈之睦同僚兴学校加大中大夫士民刻石纪其政绩 托卜嘉旧作秃不甲今

   高睿河西人除浙西道肃政廉访使盐官州民有连结党与持郡邑短长自目曰十老吏

   莫敢问睿至悉按以法阁境快之田滋开封人大德二年迁浙西廉访使有县尹张彧者被

   诬以赃狱成滋审之但俛首泣而不语滋以为疑明日斋戒诣城隍司祷曰张彧坐事有冤状愿神

   相滋明其诬守庙道士进曰曩有王成等五人同持誓状到祠焚祷火未烬而去烬中得其遗稿今

   藏于壁间岂其人耶视之果然明日诣宪司诘成等不服因出所得火中誓状示之皆惊愕服罪张

   彧得哈喇哈逊𫎇古人大德二年拜江浙行省左丞相凡七日纲举七十馀事民风

   吏习翕然为变 哈喇哈逊旧作哈喇哈孙今改正吴元珪广平人大德六年拜江浙行省

   参知政事初朱清张瑄以财雄江南遍以金帛连结当路而江浙省臣为尤甚惟元珪一无所污皇

   庆元年拜江浙行省左丞江淮漕臣言江南殷富盖由多匿腴田若再行检覆之法当益田亩累万

   计元珪曰江南之平几四十年户有定籍田有定亩一有动摇其害不细执其论固争月馀不能止

   移疾去延祐二年召还复以为言诏并遵旧制高昉大名人至大间由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进

   平章政事江左繁富中外徴求百至昉熟知利病务𥳑静不扰以是民用安辑喀尔托克

   托𫎇古人仁宗初拜江浙行省左丞下车进父老问民利病咸谓杭城故有便河通于江浒堙废

   已久若疏凿以通舟楫物价必平僚佐或难之喀尔托克托曰吾陛辞之日密旨许以便宜行事民

   以为便行之可也不一月而成 喀尔托克托旧作康里脱脱今改正赵宏伟颍川人仁

   宗初为浙东廉访副使闻郡人许谦得朱熹道学之传延致为师于是人知向慕敬俨

   皇庆元年除浙东道廉访使有钱塘退卒诈服僧衣称太后旨建婺州双溪石桥因大兴工役病

   民俨命有司发其奸赃杖遣之仍请奏罢其役郡大火焚数千家俨令发廪以赈贫馁取宪司废堂

   材木及诸路学廪之羡者建孔子庙张思明挥州人皇庆元年再授两浙盐运使岁课充赢

   僚属请上増数思明曰赢缩不常万一以増为额是我希一已之荣遗百世之害天历元年起为江

   浙行中书者左丞会陜西大饥中书拨江浙盐运司岁课十万锭赈之吏白周岁所入已输京师当

   回咨中书思明曰陜西饥民犹鲋在涸辙往复逾月是索之枯鱼之肆也其以下年未输者如数与

   之有罪吾当坐朝廷韪之邓文原绵州人延祐五年佥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吴兴民

   夜归巡逻者执之系亭下其人遁去有追及之者刺其胁仆地明旦家人得之以归比死其兄问杀

   汝者何如人曰白帽青衣长身者也其兄愬于官有司问值初更者曰张福儿执之使服焉械系三

   年文原录之曰福儿身不满六尺未见其长也刃伤右胁而福儿素用左手伤宜在左何右伤也鞫

   之果得真杀人者而释福儿桐庐人戴汝惟家被盗有司得盗狱成送郡夜有焚戴氏庐者而不知

   汝惟所之文原曰此必有故也乃得其妻叶氏与其弟谋杀汝惟状而于水涯树下得尸与渍血斧

   俱在焉人以为神韩镛济南人天历元年佥浙江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

   尹干文傅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曹鉴宛平人天历元年调江浙财赋府副总管

   属淮浙大水民以菑告鉴损其赋什六七势家因而诡免者鉴核实谕令首输布延特穆

   尔𫎇古人天历间拜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持身廉介人不敢干以私 布延特穆尔旧作卜颜铁

   木儿今改正吕思诚平定州人文宗时佥浙西廉访司事达实特穆尔时为南台御史大

   夫与江浙省臣有隙嗾思诚劾之思诚曰吾为天子耳目不为台臣鹰犬也不听已而闻行省平章

   索吉贪墨浙民多怨之思诚奏疏其罪流之海南 达实特穆尔旧作达识帖睦迩索吉旧作左吉

   今俱改正王克敬大寕人泰定中转两浙盐运司使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温州逮犯私

   盐者以一妇人至怒曰岂有逮妇人千百里外与卒吏杂处者污教甚矣自今毋得逮妇人建议著

   为令元统初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江浙大旱诸民田减租惟长安寺田不减遂移牍中书以为不

   可忽天变而毒疲民岭海徭赋窃发朝廷调戍兵之在行省者往讨之会提调军马官缺故事汉人

   不得与军政众莫知所为克敬抗言行省任方面之寄岂可拘法坐视乃调兵往捕军行给粮亦如

   贡师泰宣城人泰定间除绍兴路总管府推官详谳之明为诸郡第一至正十五年

   两浙都转盐运使剔其积蠧通其利源大课以集国用资之复除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策丹

   𫎇古人顺帝初为浙西肃政廉访使时有以驸马为浙行省丞相其宦竖恃公主势坐杭州达噜噶

   齐位令有司强买民间物不从辄殴之有司来白䇿丹即逮之械以令众自是丞相府无敢为民害

   者 策丹旧作自当达噜噶齐旧作达鲁花赤今俱改正余阙𫎇古人元统闲佥浙东道廉访

   使事发奸摘伏聪察若神州县闻阙至贪墨吏多解印绶去扎实大食国人至元三年除佥

   浙西肃政廉访使事即按问都转盐运使海道都万户行宣政院等官赃罪浙右郡县无敢为贪者

   复以浙右诸僧寺私蔽猾民有所谓道人道民行童者类皆渎常伦隐徭役乃建议请勒归本族俾

   供王赋朝廷是之即著以为令 扎实旧作赡思今改正伯勒齐尔布哈𫎇古人至

   正二年拜江浙行省左丞行至淮东闻杭城大火疾驰赴镇即下令录𬒳灾者二万三千馀戸戸给

   钞一锭焚死者亦如之给月米二斗幼穉给其半又请日减酒课织坊元额军器溙器权停一年泛

   税皆停又大作省治民居附其旁者增直买其基募民就役则厚其佣直又请岁减江浙福建盐课

   十三万引或遇淫雨亢旱辄出祷于神祠所祷无不应在镇二年虽儿童妇女无不感其恩 伯勒

   齐尔布哈旧作别儿怯不花今改正多尔济𫎇古人至正四年迁江浙行省左丞时杭城屡

   经灾毁伯勒齐尔布哈先为相庶务宽纾多尔济继之咸仍其旧民心翕然汀州寇窃发多尔济调

   遣将士招捕之威信所及数月即平居二年方面晏然 多尔济旧作朵尔只今改正伯勒齐尔布

   哈改见前苏天爵真定人至正七年拜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江浙财赋居天下十七事务最

   繁剧天爵条分目别钜细不遗九年复为两浙都转运使时盐法弊甚天爵拯治有方所办课钞及

   期而强通𫎇古人至正十年迁平章江浙行省时盗起汝颍蔓延江浙强通分遣僚佐往

  督师旅曽不逾时以次克复既乃令长吏按视民数凡诖误悉置不问招徕流离俾安故业发官粟

  以赈之十四年托克托统兵南征一切军资咸取具于江浙强通规措有方陆运川输千里相属十

  七年出镇海寕州距杭百里地滨海硗瘠民甚贫居二年盗息而民阜在江浙七年涉历艰险劳绩

  甚著 强通旧作庆重今改正托克托改见前董搏霄磁州人浙东宣慰副使理冤狱革弊

  政至正间以平贼复城功为参知政事舒穆噜伊逊蒙古人至正十一年以守温州

  功授浙东宣慰副使迁行枢密院判官总制处州山谷盗贼殄歼无遗拜江浙行省参知政事 舒

  穆噜伊逊旧作石抹宜孙今改正欲噜特穆尔𫎇古人至正十二年江南诸郡盗贼

  充斥拜平章政事行省江浙至镇引僚属集父老询守备之方招募民兵数千人号令明肃统师次

  建德𫉬首贼何福斩于市遂复淳安等县俘𫉬万馀人复业者三万馀家寻以疾卒于军中 欲噜

  特穆尔旧作月鲁帖木儿今改正樊执敬郓城人至正时授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贼犯馀

   杭众皆溃去贼呼执敬降执敬怒叱曰逆贼守关吏不谨汝得至此恨不碎汝万段何谓降耶乃奋

   力砍贼因中枪而死欲噜布哈𫎇古人至正时拜江南行御史台中丞由海道趋绍兴为

   政宽猛不颇既而除浙西肃政廉访使会张士诚据浙西僭王号度弗可与并处令侄同夀具舟载

   妻子而匿身木柜中蔽以稿秸脱走至庆元士诚遣铁骑百馀追至曹娥江不及而返 欲噜布哈

   旧作月鲁不花今改正︹明︺单安仁濠人明初为浙江按察副使时悍帅横敛民曰寨粮

   安仁一寘于法寻进按察使李质德庆人太祖命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质以承流宣化为

   已任网纪毕张在任三年惠流两浙熊鼎临川人洪武𥘉为浙江按察佥事分部台温时经方

   氏窃据后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枕寻奏治温之倡邪教者散其众为

   农寕海强民陈德仲以憾支解黎异妻屡诉无为白之者鼎一日览其牒忽有青蛙立案上鼎曰蛙

   非黎异乎果异止匆动果勿动乃逮德仲鞫实正其罪惠政甚著王濂定远人洪武初为浙

   江按察佥事治行著闻大风昼晦诏求直言濂具陈民瘼太祖为缓徴刘丞直赣县人洪

   武初为浙江按察佥事时方国珍初降丞直按部惩其尤梗法者一道肃清安然祥符人洪

   武五年授浙江布政使崇礼教斥奸顽十一年海啮江岸亲率夫丁伐石筑堤后得安居王钝

   太康人洪武中为浙江布政使视事十年有美政时天下牧伯以久任著绩者惟钝与云南张𬘘二

   人太祖常称于朝以劝庶僚解敏洪武中举进士授御史擢浙江按察佥事持法无私贪残

   敛迹声称赫然王良祥符人建文时为浙江按察使燕王即帝位遣使召良良执使者将斩之

   众劫之去良集诸司印九于私第与妻决妻先死遂积薪自焚印俱毁夏原吉湘阴人永

   乐初户部尚书浙西大水诏原吉往治役夫十馀万濬吴淞下流入于海度地为闸以时蓄泄水患

   遂息岁大饥奏发粟三十万石给牛种有请召民佃退淤田益赋者原吉驰疏止之姚广孝还自浙

   西称原吉曰古之遗爱也李素平谷人永乐中为浙江按察司副使发奸摘伏下无遁情用刑

   平而恕于民不扰仁宗召为右副都御史周新南海人永乐中为浙江按察使理冤释滞锄奸

   植善一方称神明属吏莫不改行后被诬见法朝野莫不痛之胡轸丰城人永乐间任浙江都

   转盐运使运同持身廉俭一毫不妄取于人常俸不给至鬻园蔬足之请托不行商旅被惠升浙江

   按察副使提学士人宗之林硕闽县人永乐中以御史巡按浙江政尚严肃宣德初擢浙江按

   察使千户汤某结中官裴可烈为奸利硕将绳以法反为所诬逮入京帝亲鞫问硕词直帝为动容

   复硕官切责可烈硕在浙久人德其惠吴讷常熟人洪熙元年巡按浙江以振风纪植网常

   为务风裁凛然马谨新乐人正统中以御史按浙贪猾屏迹疏赈四府饥以廉直入为验封郎

   轩𫐐鹿邑人正统中为浙江按察使一 布袍补缀殆遍居常蔬食妻子亲操井臼 僚属化

   之一方大治景帝立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浙江闽贼吴金八等流劫青田诸县𫐐与孙原贞讨平之

   周忱吉水人正统间巡抚直隶江南兼嘉湖二府筑海盐捍海塘一郡七县海不为患

    成郁林人正统 中为浙江按察佥 事有智略遇事敢任倭犯桃 渚成密布钉板海 淖中倭至舣舟

    跃岸钉洞足背倭畏之秩满进副使处州贼叶宗留等攻兰谿成督兵进屯武莪立木城以守诱贼

    党为内应前后斩首数百招降者二 千馀人后贼复炽焚木城成力战不支遂被害士 民立祠祀之

    陈璇凤阳人正统中为浙 江按察使时两司官市物于民率给直十之 一吏又縁为奸璇痛革

    其弊同列不能堪谮之都御史洪英罢其官浙人数千号泣拥马不得行且诣阙言治状璇得还任

    天顺中致仕归止图书数箧张骥安化人 正统中巡抚浙江初庆元人 叶宗留与丽水陈鉴

    湖以盗矿为业七年遂为乱散掠浙江江西福建境上而遂昌贼苏牙俞伯通剽兰谿与相应骥遣

    金华知府石瑁击斩牙等抚定其馀党时鉴湖 已杀宗留骥命丽水丞丁安率老人王世昌等入 贼

    巢招 之鉴湖遂偕其党六十馀人出降还所掠人口无 算苏记养等寇金华亦为官军所𫉬贼势遂

    衰景帝嗣位召还道卒浙民思慕之李俊定兴人正统十三年差董浙江银冶会处州贼起敕

   俊剿捕败之街亭桥越三日贼首来劫镇守太监李德惧欲走俊叱止之明年贼围处州俊募敢死

   士八百人为守临城射殪衣红者一人出城击破之贼因请降都御史张楷不受贼复惊变俊洒泣

   誓众众感奋出死力大破之事解脱胄发尽秃孙原贞德兴人累迁浙江左布政使正统末

   闽浙盗起景帝即位原贞图上方略命参议军事深入擒其魁时温州馀贼犹未灭命都指挥李信

   为都督佥事调军讨之遂拜原贞为兵部左侍郎参信军务镇守浙江俘斩贼首陶得二等剿平馀

   寇奏析丽水青田二县地增设云和宣平景寕三县建官置戍盗患遂息浙江官田赋重原贞请均

   于民田轻额者赋得平进兵部尚书镇守如故杨瓒蠡县人正统末擢浙江右布政使与平陶

   得二之乱景泰二年瓒以湖州诸府官田赋重请均之民田赋轻者而严禁诡寄之弊与镇守侍郎

   孙原贞督之田赋称平黄裳曲江人正统末巡按两浙见民遭水患奏请赈恤后殁于土木

   耿定和州人浙江布政司参议正统末处州盗起领兵剿捕率先督战死于兵时按察司佥事

   王晟亦𬒳梁婺泰和人天顺间任浙江左布政使兴利除害民仰之如神明尊之如父母

   刘大夏华容人天顺间浙江左布政使勤抚字缓催科移檄郡县务在节用爱人不得兴无

   名工作郡县起解银两例有秤头火耗严禁吏胥一毫不取孙珂福山人景泰间以御史按

   浙适岁大比珂监其事宿弊顿革行部一尚威严人莫敢犯所至伸冤抑除奸豪杜谦

   人景泰间浙江右布政使转左在浙十有三年其建制多可为经久计为政以忠厚仁恕为本有惠

   利于人浙之士民称颂之杨瑄丰城人成化初迁浙江副使按行海道禁将校私纵戍卒立操

   法修定海及霩衢健跳二所捍海塘海盐堤岸二千三百丈民得奠居为副使十馀年政绩卓然进

   按察使断狱严明不苛西湖水旧溉诸县田十六万顷时堙塞过半瑄濬复之疾亟犹与同官论濬

   湖事语不及私杨继宗阳城人成化中为浙江按察使时诸大吏供亿率责办民间镇守中

   官日费万千继宗悉裁罢之数忤中官张庆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一钱不私

   之杨继宗乎敏乃不敢害闻母丧立解印徒跣号哭出止驿亭尽籍𪠘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

   数卷而还王恕三原人成化间巡抚南畿兼杭嘉湖等处时中官王敬乘传东南捜索奇玩所

   至惊惧恕上疏力言其弊久之敬等俱收捕下狱中外称快张敷华安福人成化时为浙

   江参议监温处二府银矿盗起至数千人守臣欲剿之敷华曰此可抚而弭也从数骑驰谕贼皆听

   命执其魁十二人馀悉解散居浙十馀年历右参政右布政使廉惠之声闻于远迩杨峻

   人成化中历浙江按察使有报父仇论死者峻嘉其孝出之晋左布政使镇守中官恣横峻面数其

   罪取铁絙欲与骈锁诣京师乃稍戢舒清德兴人成化间由工部主事抽分浙江榷政为民筑

   堤以御水患号舒公堤居官清约如寒素彭韶莆田人成化时以刑部侍郎巡视浙江整理盐

   法韶以商人苦抑配为定折价额蠲宿负悯灶戸煎办徴赔折阅之困绘八图以献因条利病六事

   悉允韩镐卢氏人宏治初为浙江右参议岁饥金华衢州尤甚贫民夺富家粟盗乘之肆

   掠镐闻即抵义乌夜遣人谕之比明悉遁去乃发粟赈济严立保伍相司察所部肃然迁进右布政

   使海盐捍海塘圯者数千丈众议筑之以属镐不三月而成邵宝无锡人宏治时为浙江按

   察使再迁右布政使镇守中官议开处州银矿宝力言其扰民得不偿失卒寝其事孙需

   人宏治时为浙江按察使需既厉清节又善刬宿弊浙人称为前刘后孙前刘者刘大夏曽为布政

   使有治行也张宪德兴人宏治中为浙江右布政使捕寘镇守中官左右于理公帑无毫发

   张鸾咸寕人宏治中浙江按察使司巡视海道六年倭寇远遁海疆肃清王璟

   人宏治十四年以佥都御史理两浙盐政因赈奏行荒政十事多所全活方良永莆田人正

   德时为浙江左布政使时钱安用事以钞二万鬻于浙易银三万馀两诸司惮安欲抑配于民良永

   争之不得乃疏陈其状请正典刑安为密召还所遣使者而以钞直还民席书遂寕人正德八

   年按察浙江擒治豪右逐贪酷吏释冤狱臬政一新邦朝邑人正德时为浙江佥事辖

    杭严二府宸濠蓄异志尝命内竖假饭僧聚千人于杭州天竺寺邦奇立散遣之其仪宾托进贡假

    道衢州邦奇复持不可数裁抑中官为所构被逮长吏欲为治装挥去之梁材应天金吾右卫

    人正德中为浙江右参政寻进按察使宸濠反镇守中官毕真约为内应材与巡按张缙等劫持真

    夺其兵 卫两浙以 安党 以平禹州人正德闲为浙江温处兵备道温处兵素骄因饷不给啸

    聚为乱以平单骑谕之众皆首伏惩其魁杰即日解散督府捕海贼五百人欲以为功讯之皆海中

    渔者为贼所掠悉纵之升浙江左右布政使陶炎绛州人正徳中以右都御史巡视浙江时

    寕绍濒海地飓风大作海堤毁者三百里居民漂没万数炎出帑按行赈救委官筑堤捍水自萧山

    至会稽凡五万馀丈姚原贼犯华埠督兵击败 之斩其渠魁遂城开化常山遂安兰谿四县境内 大

    朱裳沙河人嘉靖初为浙江按察副使日啜菜羹妻操井臼迎父就养同列知其贫共制

    衣一袭为夀父亦坚拒不纳后再为浙江布政使革奸釐弊民吏振肃何瑭武陟人嘉靖初

     为浙江提 学副使 以士习 浮靡务敦尚本 实诸生 翕然宗 焉朱   纨长洲人 嘉靖中巡抚 浙江

     及 福建滨海诸府先是倭舶至闽 浙互市诸大姓及 商贾多负其直倭大怨恨内地 奸民遂煽诱为

     乱纨首禁通番犯 者寘重典海滨始 肃既 率诸将连破贼甚著威名 会纨数诋诸大姓 庇贼 诸大姓

     衔 之以纨 戮佛 郎机国人行劫者嗾御史陈九 得劾 其擅杀 罢职 听勘仰药死纨死罢巡视大臣 不

     设 后海寇大作人 咸思纨云 阮  鹗桐城人 嘉靖 间浙江提学副使得人 为盛 浙方苦倭寇抚

     官檄诸 司画地防 守鹗守武 林门列营 关外令士女分道 入得免追 迫蹂躏之 苦擢佥都 御史巡抚

     浙 江贼 多方攻 击鹗随机 应之擒 斩殆 尽自 是两 浙始得 休息民思 鹗德相 与立 祠胡      宗宪

     绩溪人 嘉靖间由 馀姚县擢 御史按浙江超 擢巡抚升任 总督时歙 人汪直据 五岛煽诸倭入 寇徐

     海陈东麻叶等巢柘林乍浦沙洼宗宪皆以计使自相擒献贼悉荡平 游 居敬南 平人 嘉

     靖间浙江按察使佥 事历 按察使左右布政 使时患倭寇调主客兵数 万计 库无羡赢居敬立 办无

    误议者欲 练土著汰客兵兵 当关而噪 督抚 令居敬前谕之 皆解散在任衣粗 食粝漆枕 栉匣 尚青

    衿时物清节为浙省之冠俞大猷晋江 人嘉靖三十一年倭扰浙东 诏大猷为寕台诸郡参

    将以舟师 却贼于昌国卫贼转掠绍兴诸县大猷连战破之 升秩去三十五年复为浙江总兵平贼

    徐海浙西倭患遂息馀众踞 舟山大猷乘夜雪攻之贼多死其逸出者尽歼之 浙东亦安胡宗宪许

    汪直通 市大猷力争不 可及直诱入下吏其党 遂叛大猷 急攻之宗宪被 劾委贼大猷逮系诏狱 朝

    廷知其冤寻复用戚继光登州 人嘉靖中以参将守台金严三 郡时倭寇方警继光见卫

    所军不习战而 义乌兵剽悍可用召募三千 人教阅之又以南方 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 制阵

    法节短而数明舟舰器械悉 为更置自是战无不利戚家军名闻天下倭大举 寇台州继光九战皆

    捷俘斩千馀人 焚 溺无算倭自是不 敢 犯谭  纶宜黄人 嘉靖中为台州知府以 御倭功进海道

    副使益募浙东良家子教之 而尽罢客兵倭自象山突至台州纶与戚继光连 击破之加右参政以

   卢镗汝寕卫人嘉靖时为参将分守浙东屡破倭贼擢副总兵与胡宗宪共图大盗徐海

   歼之宗宪招汪直镗亦使人说倭令擒直直由是与倭贰卒伏诛进江浙总兵当倭难作诸将多望

   风溃败独镗敢战名亚俞戚王世贞太仓人嘉靖间浙江参政治吴兴三郡吴越新罹兵

   火供亿繁兴世贞请汰内府内官大小监冗食及锦衣卫寄籍者事虽不行竟得改折漕粮十五万

   萧廪万安人万历间以御史按浙吏牍山积立决如神雪冤狱以百数黜墨吏新宋濓方孝孺

   诸祠又请祀王守仁于学宫累升副都御史巡抚浙江先是浙兵噪辕门群不逞效尤为奸大剽城

   市廪时饷而法取之恶不敢生赵炳然剑州人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浙江时寇乱甫平财匮

   力绌炳然廉以率下悉更诸政令不便者仍奏减军需之半民尸祝之娄至德项城人嘉

   靖时为浙江参政进右布政使酌定赋役为书十卷曰两浙赋役成规民大便之陈儒

   人嘉靖闲浙江按察副使巡视寕绍海道首案文武赃吏捕县丞蓝佐指挥杨淮寘之法军民惕然

   后改督学以崇经术禁浮靡为已任薛应旗武进人嘉靖间为浙江提学副使鉴衡百不失

   厐尚鹏南海人嘉靖末以御史巡按浙江浙民素苦徭役为举行一条鞭法民大喜时

   通政吕希周御史严杰知府潘仲⿰马参 -- 骖等并里居恣横乃悉收治其子弟僮奴奏黜为民吏民震慑及

   去浙人立祠奉祀张淳桐城人万历时为杭严副使浙东有召募兵数千当汰军中汹汹将

   为乱抚按患之淳曰是㤭悍者留则有用散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

   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甘士价信丰人万历间巡抚两浙躬行俭约创武林书院讲明正

   学岁大祲请留漕米数十万石捐助分赈悉自擘画巡行郡县形神劳悴以是得疾卒时筐箧无存

   敛以澣衣士民号恸之声连街达陌闻于朝立祠岁祀刘一焜江西人万历间巡抚浙江

   时中官吕贵督织造多所侵扰一焜疏駮且禁治其爪牙贵为敛威筑龛山海塘千二百丈濬复馀

   杭南湖民赖其利张佳允铜梁人万历十年杭州兵变诏佳允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浙江

   甫入境杭民复乱佳允至谕营兵讨乱民自赎而密捕兵之首恶者斩之二乱遂定陆完学

   武进人万历间任杭严兵备道副使岁饥未价腾踊或议减价完学独谓吾正欲昂价以来之杭不

   产米悉资外挽若减价则商里足矣越数日商舟踵至价果平历任浙江巡抚修筑海塘浙民得免

   傅好礼固安人万历中以御史巡按浙江岁大祲督属吏赈恤请蠲田租停织造折漕

   粮留盐课分赈皆报可行部湖州见民饥尤甚用便宜发帑易粟赈之自请服擅发罪诏特宥焉与

   抚臣合陈恤民十二事皆允行民困大苏邦吉水人万历四十二年巡按浙江澄清吏

   治部内肃然织造中官刘成卒中官吕贵谋代之邦华上疏力諌兼斥中官进奉之弊及左石大奄

   之党贵者直声震朝野窦子偁合肥人万历闲为浙江按察使清贞刚断斥绝请托一时

   奸横敛迹进右布政使例有羡馀子偁曰朝廷正苦饷不足安得有所为羡馀哉卒归公帑

   乔林华亭人万历间迁浙江右参政分巡温处海寇刘香老入犯围府城乔林募勇士昼夜捍

    御三战皆捷侯峒曾嘉定人天启间任浙江布政司左参政分守嘉湖道政务繁剧不资

    幕客治官书达旦不 寐严行保甲匪类潜踪定漕卒之 乱军民畏服许 豸侯官人 崇祯闲浙 江

    佥事分巡 寕绍筑郡城歼海寇陈奇老 等改督学政厘正文 体得人为盛时有权珰镇浙 豸抗不为

    礼士有儒服 郊迎者立挞之蔡 懋德昆山人崇祯初迁浙江右参政分守嘉兴湖州剧盗

    屠阿丑众千馀出没太湖当事议剿之懋德曰此可计擒也悉召濒湖土豪免其罪简壮士与同发

    遂擒阿丑

  ︹本朝︺佟国器汉军正蓝旗人顺治 二年为嘉湖兵 备道偕诸将剿擒吴日 生朱天定并招 降

    白腰党陆汧 等巨寇悉平进按 察使时浙东初 定叛狱繁多国 器平情谳鞫全活 甚众后迁江西 巡

    抚调任浙 江招降海寇廖明旗剿平阮六等 卒后浙人追思祀之李 际期孟津人顺治二

    年任浙江参议督理学政时值鼎新际期立 意振兴学校培养人材所贡拔皆一时名流士风 丕振

   擢参政兵备寕台釐奸剔弊振纪肃纲励精案牍讼无冤抑朱思义汉军正黄旗人顺治

   五年为巡海道佥事时浙东初平将士纵恣思义严抑之告讦者不得逞民赖以安卒于官人皆惜

   熊维杰汉军镶白旗人顺治八年为浙江按察使性峭直不苟言笑然善抚其民为政

   简而周刚而不刿时兵民杂处兵出扰民有司不敢问维杰出有来诉者必立马受为之申理民望

   见其旗辄相庆张儒秀汉军镶白旗人顺治九年任浙江左布政使公明威断有开销军储

   移解马价二事此其尤著者赵国祚汉军镶红旗人顺治十五年任浙江总督兼节制江

   西广信一府凡盐䇲兵政民𨼆贼情及地方厄塞无不悉心究画值米价腾贵发帑平粜并移檄邻

   省无得遏籴士民德之朱昌祚汉军镶白旗人顺治十八年以工部侍郎巡抚浙江时浙

   中寇盗未息昌祚多设方略且导以归顺之利贼党多解散巡按御史既撤重案悉归巡抚逮系数

   千人昌祚数月间审结得释者甚众疏请蠲免温台等郡无征银粮沿海居民避海寇内徙者发帑

    给田 以赡 之大 军征 海昌祚 厚犒诸 将约以 秋毫无犯 并严 饬有 司不 得因军 兴之际 苛徴于 民浙

    人咸德之赵廷臣汉 军 镶黄旗 人康熙 元年以兵 部右侍 郎 总督浙 闽时海 滨尚多未 靖廷

    臣亲赴 定 海由 寕台温三 路出 洋搜 缉海宇 悉定军兴后 度 支不 足廷臣疏 请复 二十 四监鼓 铸泉

    货遂范承谟汉 军镶黄旗人 康熙 八年 以 副都御史 巡抚浙江既 至三 月不 视 事人初

    易之一 日 出片纸尽列两 浙 豪恶姓 名捕 寘之 法闻者股 栗 衢台处三郡山 田 沙砾不 可治 而赋 如

    故田主 多流亡 累及邻族长吏 坐逋课去者相 望承谟特 疏免之 嘉湖二郡苦白 粮役重承谟复 为

    奏减杭 嘉大 饥 出官库银 易 米 平籴又 许最 贫 者得附老 弱例 肩 盐自给全 活 无 算迁浙 闽总 督 为

    耿逆 所害 后赠太 子少保兵 部尚 书谥忠 贞色   伯 哩满洲 人康熙 八 年以都 同知提 督 浙

    江军务驻 寕波 纪律 严明 与 士 卒同甘苦文 武 协和爱养百 姓时 耿逆 反于 闽 浙 中盗贼四起 色 伯

    哩与总 督李 之 芳密 筹方略 调兵四援之 芳 督 军衢州色 伯哩 督 军台 州剿除 逆氛招抚流 亡 浙 赖

   以安以勤劳卒于任兵民立祠祀之 色伯哩旧作塞白理今改正刘昌臣武陵人康熙十

   一年任浙江粮储道除革一切输运旗丁奸弊耿逆叛闽大兵驻衢进剿昌臣署藩篆夙夜措转饷

   不绝复署臬司谳狱务得其情以劳卒官士民巷哭李之芳武定州人顺治中以御史视浙

   盐多所兴革商民赖之康熙十二年擢兵部侍郎总督浙江明年三月耿逆反之芳檄诸路将士分

   守要害而身率兵趋衢州以遏贼冲贼众数万攻衢炮声震地势炽甚左右请少避之芳不顾麾将

   士力战𨚫之时温处金严诸郡皆已从贼之芳以计招降伪将韩斌王得功生擒贼首汪磐缪国英

   等十五年八月督诸军夺仙霞关 大兵遂长驱入闽捷   闻进兵部尚书浙东既定疏请蠲

   免金衢严温处五郡旧赋赈抚流民百二十馀万保浙之功之芳为最傅喇塔宗室康熙

   十三年奉   命为寕海将军讨耿精忠进师台州连复太平乐清青田三县会康亲王于衢州

   进击杀贼七千馀人破贼营二十八复云和 大兵至福建精忠降傅喇塔卒于军   赐谥惠

    乾隆五年祀浙江贤良祠陈丹赤侯官人康熙中分巡温处道耿精忠乱温州总兵祖

    宏勲叛应之丹赤被执不屈遇害赠通政使谥忠毅杨应魁汉军镶红 旗人康熙十三 年为

    台绍副使 贼帅曽养性等水陆 号十万陷黄岩土寇乘间蜂 起寕绍道梗众议欲 弃台州会应魁驰

    至力持不可曰 台寕绍之门户也台失则浙东非我有矣悉力拒 战遂复仙居诛王从龙贼大败遁

    去 大兵下黄岩应魁涕泣 为民请命全活无算卒于官民哀思 不忘石 琳满洲 人康熙 二

    十 年为浙 江布政使时耿逆 初平浙东衢郡被兵尤 甚戸口 多逃亡而丁赋犹 责之里甲琳核实请

    免之军兴既久通省供亿浩 繁逋欠 丛积琳悉为釐定力除一切陋规尤禁加 耗常曰 革民间一分

    火耗便可增一 分正供时以为名 言王 国安汉 军正白旗人康熙二十 一年授浙江巡抚浙

    自耿逆乱后官私凋敝国安锄暴恶革 苛徴立冬收冬兑之令杜运丁需索松江沿海六 盐场官收

    灶解课一派十国安一准征收地丁之例官收官解不得为奸兵兴后守卒骄横贷子钱收民庐舍

   子女国安按法禁绝时延见乡三老问所疾苦亲巡阛阓遍历村落籍记奸匪有犯者须臾缚至莠

   民悚息寻升浙闽总督赵士麟云南河阳人康熙二十三年以副都御史巡抚浙江营卒

   以私债逼民人积成大案士麟移文将军令缴劵约捐资代偿时奸胥豪右多纵恣不法廉得其状

   悉置之法杭城内河淤塞数百年士麟下令疏濬水道复通又缮城隍葺学校善政具举未几移抚

   江苏兵民肖像祀之张鹏翮遂寕人康熙二十八年巡抚浙江屏绝各官馈遗革除一切陋

   䂓事无巨细亲为裁决莅浙六载兵民相安查木杨满洲人康熙三十三年镇守浙江将

   军朔望集兵民宣讲   圣谕严禁八旗兵卒放债剥民及纵攘𥨸者令牧马毋践禾稼坟茔卒

   于官士民建祠祀之谥敏恪颜光敩曲阜人康熙三十三年检讨督学浙江性孤介人

   不敢干以私拔取真才不遗馀力所刻试牍风行海内垂数十年士人诵习不异于初姜橚

   保德州人康熙中以鸿胪少卿督学浙江文取清真间不足额则访录前代忠孝理学之裔以𥙷之

   有荐于朝者曰姜橚一钱不要一情不听盖公论也四十二年   圣祖南巡   御书廉静

   二字以赐之张泰交阳城人康熙四十二年巡抚浙江居官清正仁恕表率群僚尤留意

   兵民重务编保甲谨斥堠俾绝盗源修江塘易土以石立庙镇之开书院于紫阳山与诸生讲论经

   史大义并倡行乡约士民翕然向风卒于官浙人肖像祀于孤徐元梦满洲正白旗人

   姓舒穆禄康熙时巡抚浙江杭州等七府旱灾疏请蠲赈并截留漕米平粜缓徴应完额赋以纾民

   力万松岭书院尚无嘉名元梦奏请𫉬   赐浙水敷文扁额并内府书籍法帖以广文教在浙

   四年甚多惠政郭世隆汉军镶红旗人康熙间总督浙闽浙江协饷以岁歉难徴世隆疏拨

   邻省帑银三十万济之民力得纾海关监督请移寕波城外之关于镇海増设红毛馆世隆持不可

   商称便祀浙江名宦祠赵申乔武进人康熙四十年为浙江布政使受事三日首革南粮

   布袋之弊私徴私馈一切禁止就擢浙江巡抚藩库有羡馀二千两封识以授代者自藩署移抚𪠘

   器什惟襆被一肩书数簏而已江潮逼近杭城旧塘倾圯申乔躬亲相度易土以石镕铁贯其中筑

   子塘䕶焉在官不延幕客案牍皆手理属吏服其公清俱不敢欺彭始抟邓州人康熙中

   以检讨督学浙江衡文一夲经史所甄拔多老成积学校阅精勤无间昼夜逾年须发尽白

   圣祖南巡   御书公明尽职四字以赐之任满还归舟莫办附粮艘至京浙士思之建祠西湖

   朱轼高安人康熙五十六年巡抚浙江以清吏治厚风俗为急务革除一切供亿自奉淡泊以

   身率下奖廉斥贪持以和平定民间嫁娶刊布礼书除榷政之不便者海塘为潮所啮时筑时圯而

   海寕上虞二县尤甚轼悉心筹画修筑石塘三十七百馀丈重建敷文书院集诸生肄业亲加训课

   远迩向风段志熙济源人康熙间任浙江布政使以兄任寕台道凡浙中山川风土民生利

   弊靡不洞悉首革藩库陋规收发赋饷躬亲验兑胥吏不得为奸遇水旱多方赈恤务𫉬安全杭城

   民庐稠密向多火灾形家言北关拱宸桥汜水不制火志熙即捐俸倡修又开濬大小诸河修筑海

   塘三千七百馀丈皆民不劳而事集尤加意学校为敷文书院肄业诸生捐置廪饩千金士风振起

   李卫铜山人雍正初巡抚浙江行顺庄革里书图甲请帑金三十万籴米蜀中分贮常平永济

   诸仓以备平粜晋总督仍兼巡抚并辖江苏诸府州督捕事太湖素为盗薮卫廉得其姓名居址潜

   遣兵役蹑之无得脱者自是东南少盗何世璂山东新城人雍正元年督学浙江剔除弊

   窦殆尽不以苛刻为明整饬士习丕振儒风方觐江都人雍正六年浙江按察使尝谓盗

   之不弭吏为之市也严立科条盗遂衰止辨色而起夜则秉烛治官书案牍纷拏咄嗟立办老吏无

   所窜其手嵇曾筠无锡人雍正时以江南河道总督来浙总理海塘乾隆元年授浙江巡抚

   旋改总督兼盐政建海寕石塘七千四百馀丈海患始息入觐以海塘功晋一阶又以总督盐务劳

   加太子太保潘世榘阳湖人雍正进士乾隆初迁浙江布政使浙省势豪多侵湖私垦致

   坏堤闸病田莫甚世榘夺侵者悉令铲除挑复严有司亲勘不实律由是旱涝无虞衢严等属水灾

   力请发帑抚恤并给籽本分别加赈民甚徳之乂禁绝绅衿及在籍吏员与地方官干谒往来吏治

   以肃卒谥敏惠祀贤良祠喀尔吉善满洲正黄旗人乾隆十一年总督浙闽首劾浙江巡

   抚常安贪状   上嘉其为督抚所少者条奏更改浙江海塘防汛文武员弁凡六事皆因时制

   宜悉如议行温台旱灾积储空虚筹运台糓以济并先拨厦门莆田两县仓米运浙民困得苏又建

   筑绍兴所属宋家楼等处石塘四百丈土塘二十丈帮筑土戗䕶焉帑不糜而工举十六年二十二

   年   上南巡俱有   御制诗赐奖之卒于任   敕祀贤良祠谥庄恪窦光鼐

   诸城人乾隆中三督浙江学政陈各属亏空之弊劾平阳令黄梅贪置诸法教士以讲求传注反诸

   身心体圣贤立言之旨以经史昭明文选唐宋大家古文彚为月课注册考功过浙人至今思之

   李长庚同安人嘉庆初浙江提督忠勇善战洋盗闻其来辄遁逆贼蔡牵横海上   仁

   宗睿皇帝特命长庚为水师总统大小百馀战歼贼殆尽蔡逆仅以三舟遁长庚追至黒水洋中炮

  死之事闻  仁宗震悼  特封三等伯  予专祠  赐谥忠毅










                          纂修官李 煌恭 纂

                          前纂修官蔡赓飏恭 纂

                          前总纂官黄爵滋恭覆辑

                          前校对官吴光镐恭 校

杭州府表

大清一统志

 杭州府浙江省治东西距一百九十五里南北距七十三里东至赭山海口六十里西至严州府

  桐庐县界一百三十五里南至绍兴府萧山县界二十八里北至湖州府德清县界四十五里东南

  至萧山县界二十八里西南至金华府浦江县界三百四十里东北至嘉兴府石门县界一百二里

  西北至安徽寕国府寕国县界二百八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三千三百里

︹分野︺天文斗分野星纪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扬州之域春秋为越西境战国属楚

  秦置钱塘馀杭富春海盐县属会稽郡汉为会稽

  郡成淳临安志汉高帝六年属荆国十二年属吴国景帝三年复属会稽郡西部都尉

  治后汉永建四年分属吴郡按汉书地理志后汉郡国志于潜属丹阳

  郡丹阳即秦之鄣郡也至三国吴宝鼎元年分馀杭临安于潜属吴兴郡晋及宋齐梁

  因之陈祯明元年置钱塘郡属吴州隋废郡置杭

  州仁夀中置总管府大业初府罢三年改曰馀杭

  郡唐武德四年复置杭州开元时属江南东道天

  宝元年改馀杭郡乾元元年复为杭州属浙江西

  道贞观元年分天下为十道是时浙江诸州俱属江南道至开元二十一年分天下为十五道

  杭州属江南东道景福元年赐号武胜军寻废光化初移

  镇海节度使来治唐书方镇表至德二载置江东防御使治杭州乾元元年置浙

  江西道节度副使兼馀杭军使二年废龙纪二年置杭州防御使景福元年赐号武胜军二年废光

  化初徙镇海军节度使治杭州五代时钱镠建吴越国镠都杭州称西府

  宋仍曰杭州馀杭郡淳化五年改寕海军节度属

   两浙路大观元年升为帅府领两浙西路兵马钤

   辖建炎三年为行在所升临安府为浙西路治元

   至元十三年立两浙都督府十五年改杭州路

   世祖纪至元二十二年改元帅招讨司为上中下三万户府杭为中万戸府明初改杭

   州府郑晓吾学编周王橚洪武三年封吴国钱塘七年置杭州䕶卫后以财赋重地不可封改

  为浙江布政使司治

  本朝因之为浙江省治领州一县八

  钱塘县附郭在府治西偏东西距四十五里南北距一百四十里东至清泰望江二门与仁

   和县分界西至馀杭县界四十五里南至富阳县界七十里北至湖州府德清县界七十里东南至

   绍兴府萧山县界二十八里西南至富阳县界六十五里东北至仁和县界四里西北至馀杭县界

   四十里秦置钱唐县属会稽郡汉为会稽西部都尉治后汉省入馀杭县三国吴复置属吴郡晋宋

   齐梁因之陈祯明初于县置钱唐郡隋仍废为县属杭州大业三年为馀杭郡治唐改唐曰塘为杭

   州治五代及宋初因之南宋为临安府治元为杭州路治明为杭州府治 本朝因之仁和

   县附郭在府治东北偏东西距六十里南北距七十三里东至海寕州界六十里西至钱塘门与

   钱塘县分界南至绍兴府萧山县界二十八里北至湖州府德清县界四十五里东南至萧山县界

   二十八里西南与钱塘县分界东北至嘉兴府石门县界一百二里西北至德清县界七十里汉会

   稽郡钱唐县地五代梁龙德二年吴越割钱塘盐官两县地各半及富春县之长夀安吉二乡置钱

   江县与钱塘并为杭州治宋太平兴国四年改曰仁和元明不改 本朝因之海寕州

   东少北一百七里东西距一百三十里南北距七十里东至嘉兴府海盐县界八十三里西至仁和

   县界四十七里南至绍兴府萧山县界四十里北至嘉兴府石门县界三十里东南至绍兴府馀姚

   县界六十里西南至萧山县界五十四里东北至海盐县界七十八里西北至湖州府德清县界四

   十八里汉海盐县之盐官地三国吴置海昌都尉于此后改置盐官县属吴郡晋宋齐梁因之陈永

   定二年于县置海寕郡寻废隋属馀杭郡唐武徳四年属东武州七年省入钱塘县贞观四年复置

   仍属杭州五代因之宋属临安府元属杭州路元贞元年升盐官州天历二年改海寕州明洪武二

   年降州为县仍属杭州府 本朝因之乾隆三十八年升为州富阳县在府西南九十里东

   西距五十五里南北距一百十五里东至钱塘县界二十五里西至新城县界三十里南至绍兴府

   诸暨县界八十五里北至馀杭县界三十里东南至绍兴府萧山县界四十五里西南至金华府浦

   江县界一百四十里东北至钱塘县界五十里西北至临安县界四十五里秦置富春县属会稽郡

   汉因之后汉属吴郡三国吴黄武五年置东安郡七年郡废仍属吴郡晋咸安二年改曰富阳宋齐

   因之陈属钱塘郡隋属馀杭郡唐属杭州五代吴越时复曰富春宋太平兴国三年仍曰富阳建炎

   中属临安府元属杭州路明属杭州府 本朝因之馀杭县在府西北七十里东西距四十

   三里南北距八十四里东至钱塘县界二十六里西至临安县界十七里南至富阳县界二十五里

   北至湖州府武康县界五十九里东南至钱塘县界三十里西南至临安县界二十五里东北至武

   康县界六十五里西北至湖州府安吉县界七十五里秦置馀杭县属会稽郡汉因之后汉属吴郡

   三国吴宝鼎元年改属吴兴郡晋以后因之隋开皇中于县置杭州大业三年属馀杭郡唐属杭州

   五代因之宋属临安府元属杭州路明属杭州府 本朝因之临安县在府西北一百里东

   西距五十三里南北距一百十里东至馀杭县界十八里西至於潜县界三十五里南至新城县界

   四十里北至湖州府孝丰县界七十里东南至富阳县界三十五里西南至新城县界二十五里东

   北至馀杭县界二十五里西北至於潜县界五十里秦馀杭县地汉因之后汉建安十六年分置临

  水县属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属吴兴郡晋太康元年改曰临安宋齐因之后省唐武徳七年复置

  临水县属潜州八年省入于潜垂拱四年复置临安县属杭州五代梁开平二年吴越改曰安国县

  并置衣锦军宋太平兴国四年改顺化军寻废军复为临安县建炎三年属临安府元属杭州路明

  属杭州府本朝因之 于 潜县在府西北一百七十里东西距六十里南北距一百十五

  里东至临安县界三十里西至昌化县界三十里南至严州府分水县界六十里北至安徽寕国府

  寕国县界五十五里东南至新城县界四十里西南至昌化县界三十里东北至湖州府安吉县界

  九十里西北至昌化县界五十五里秦鄣郡地汉置于朁县属丹阳郡后汉曰于潜三国吴宝鼎元

  年分属吴兴郡晋以后因之陈属钱唐郡隋为于潜县属馀杭郡唐武德七年于县置潜州八年州

  废还属杭州五代因之宋属临安府元属杭州路明属杭州府 本朝因之新城县

  西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九十五里南北距九十里东至富阳县界二十里西至於潜县界七十五

   里南至严州府桐庐县界二十里北至临安县界七十里东南至富阳县界二十一里西南至严州

   府分水县界二十五里东北至临安县界二十五里西北至於潜县界七十七里秦富春县地汉因

   之三国吴析置新城县属东安郡寻省入桐庐晋太康末复置寻又废咸和九年又置属吴郡宋齐

   因之陈属钱唐郡隋省入钱唐后复置唐武德七年省入富阳永淳元年复置属杭州五代时吴越

   改曰新登县宋太平兴国四年复名新城建炎三年属临安府元属杭州路明属杭州府 本朝因

   昌化县在府西二百十里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五里东至於潜县界十五

   里西至安徽徽州府歙县界七十五里南至严州府淳安县界七十五里北至安徽寕国府寕国县

   界六十里东南至严州府分水县界五十里西南至淳安县界七十里东北至於潜县界三十里西

   北至徽州府绩溪县界八十里汉於潜县地唐垂拱二年析置紫溪县万岁通天元年又析置武隆

   县圣历三年省武隆入紫溪长安四年复置武隆神龙元年改曰唐山大历三年皆废长庆初复

  置唐山县属杭州五代梁时吴越改曰金昌后唐同光初复曰唐山晋天福七年改曰横山又改曰

  吴昌宋太平兴国三年改曰昌化县建炎三年临安府元属杭州路明属杭州府 本朝因之

 ︹形势︺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隋书地理志西界浙江东奄

  左海唐杜牧集江海上游东南巨屏宋范仲淹谢表包络山川

  左江右湖控引岛蛮苏轼表忠观碑南跨吴山北兜武林

  左带长江右邻湖曲山停水聚元气融结杨孟瑛开西湖

  据东南之都会号繁盛之乐土山川秀丽井邑

  浩穰葛沣钱塘赋

 ︹风俗︺水行山处以船为车檝为马吴越春秋郡中争厉志

  节习经者以千数道路但闻弦诵之声后汉书张霸传

  异所聚故商贾并凑隋书地理志衣冠萃止儒术为盛

  杜佑通典人性柔慧尚浮屠之教俗奢靡而无积聚

  地理家文雅而人英茂赵与𥲅建学记

 ︹城池︺杭州府城周三十五里有奇西南属钱塘县治东北属仁和县治门十东南曰候潮

  曰望江正东曰清泰南曰凤山皆近江正西曰涌金西南曰清波西北曰钱塘皆近湖北曰武林东

  北曰庆春曰艮山又水门四其濠东起永昌坝并清泰至庆春门长一千丈九又自庆春历艮山武

  林至钱塘门长二千六百二十三丈隋创元末改筑明代累修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雍正五年

  修乾隆年间屡修又顺治七年增筑满洲驻防营于城内西北隅周十里凡五门乾隆年间修

  寕州城周七里有奇门五濠广五丈南临海无濠元末因宋址筑 本朝雍正五年修乾隆

  二十年重修富阳县城周六里门四环域有濠东南临江明嘉靖中筑 本朝康熙雍

  正中修乾隆三十一年重修馀杭县城周三里有奇门四南临苕溪明嘉靖中筑 本

  雍正六年修干隆三十一年重修临安县城周五里门四有濠唐末吴越依太庙山筑

  号衣锦城后圯明嘉靖中设土垣於潜县城周五里门三元末筑有濠新城县

  城周三里门四明嘉靖中筑有濠 本朝雍正五年昌化县城周七里门三有濠元

  末筑明隆庆中立东西二关 本朝康熙三十六年

 ︹学校︺杭州府学在府治东宋绍兴中建 本朝屡修入学额数二十五名商籍二十名

  钱塘县学在县治东北明洪武三年建 本朝顺治十三年修康熙雍正年间屡修入学

  额数二十五名商籍十五名仁和县学在县治北明天顺三年改建 本朝顺治康熙

  雍正年间屡修入学额数二十五名商籍十五名 按他省商籍俱于乾隆四十三年裁并惟杭郡

  以人材较多𫎇 恩特许入学如旧海寕州学在州治东南宋绍兴中建 本朝康

  熙间屡修入学额数二十五名富阳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元年建 本朝康熙间屡修

  入学额数二十名馀杭县学在县治东北明嘉靖三十年迁建 本朝顺治十八年

  修入学额数二十名临安县学在县治东南宋咸平中建本朝顺治间重建康熙九年

  修入学额数二十名於潜县学在县治南明万历四十一年改建 本朝康熙雍正年间

  屡修入学额数十六名新城县学在县治东北明崇祯九年改建 本朝康熙雍正年

  间屡修入学额数十六名昌化县学在县治东宋熙寕中建本朝康熙十六年修入学

  额数十六名敷文书院在仁和县万松岭旧名万松书院明宏治中参政周木因故报

  恩寺址建王守仁有记 本朝康熙十年五十四年屡修   圣祖仁皇帝御题浙水敷文扁额

  雍正五十一年   世宗宪皇帝赐帑银一千两以资膏火乾隆四年   高宗纯皇帝加赐

  帑银一千两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六次临幸俱有

     御制题敷文书院诗崇文书院在钱塘县栖霞岭之阳明万历中建 本朝康

  熙四十四年   圣祖仁皇帝御题正学阐教扁额紫阳书院在府城内紫阳山麓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建安澜书院在海寕州治东北本朝嘉庆七年 桃 源

  书院在於潜县桃源山 本朝嘉庆六年建又旧志载钱塘县有天真书院在天真山麓明万

  历中建以祀王守仁敬一书院在孤山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建海寕州有黄冈书院在州东三十

  六里正学书院在州治东康熙十三年知县许三礼建馀杭县有龟山书院在县治南宋崇寕间杨

  时知县事有遗爱因立书院以祀今并废

 ︹戸口︺原额人丁三十二万二千三今滋生男妇大小三百一十八万九千八百三十八名口计五十

  万六千四百七十户又屯运男妇六千九百四十名口计一千四百六十四戸

 ︹田赋︺田地山荡塘溇等共四万二千八百四十三顷二十六亩五分零额徴地丁银三十三万八千

  六两六钱八分零米十七万六千七百四十九石三斗八升零

 ︹山川︺吴山在府城内西南隅旧名胥山上有子胥祠元和十年刺史卢元辅作胥山铭 本

  康熙三十八年   圣祖仁皇帝南巡 御制登吴山诗吴山东麓地居府城之中乾隆

  十六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恭建  行宫于此   高宗六次临幸有   御书观风

  浙水雅宜仙致熙春仙馆明秀澄观琅玕潇照韵玉馆诸扁额乾隆十六年有   御制三月三

  日至杭州行宫驻跸七言八韵巡幸杭州恭依  皇祖诗韵七言律诗二十二年有   御

  制至杭州行宫驻跸五言八韵再依   皇祖巡幸杭州诗韵诗二十七年有   御制三月

  朔日至杭州驻跸七言律恭依   皇祖巡幸杭州诗三叠韵回驻杭州诣   皇太后行宫

  问安即事有作七言律诗三十年有   御制至杭州诣   皇太后行宫问安有作七言律

  恭依   皇祖巡幸杭州诗四叠韵又韵玉馆五言律诗四十五年有   御制至杭州即事

   成什七言律恭依   皇祖巡幸杭州诗五叠韵又韵玉馆叠乙酉诗韵诗四十九年有恭依

     皇祖巡幸杭州诗六叠韵又题琅玕潇照再丰乙酉韵诗五依   皇祖吴山诗韵诗曹学

   佺名胜志由崖而上奇石崚嶒名瑞石山上有瑞石洞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

   十五年   高宗巡幸并有   御制诗左为紫阳洞乾隆四十五年有   御制诗七绝

   一首侧为槖驼峯旁有巨石嵌空名飞来石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并有

    御制诗后有青衣洞有泉曰青衣泉溯山西上有宝月山东北为蛾眉山又东为浅山正东为金

   地山金地之支为竹园山宋临安尹赵与𥲅建阁其上扁曰竹山浅山之支为七宝山有青霞洞七

   宝之支即瑞石山也诸山蔓衍相属总曰吴山又有云居山在吴山西上有云居寺又名圣水寺为

   中峯驻锡定山在钱塘县东南四十里郦道元水经注县东有定已诸山皆西临浙江乐史太

   平寰宇记定山在县南四十七里突出浙江数百丈江涛至此辄抑声过此便雷吼霆怒上有可避

   涛处行者赖之旧志一名狮子山浮山在钱塘县东南四十五里咸淳志苏轼守杭日开河

   奏云潮水自海门东来势若雷霆而浮山峙于江中与渔浦诸山相望犬牙错入以乱潮水洄洑激

   射其怒百倍沙碛转移状若鬼今号浮山头最为险处龙山在钱塘县南五里一名卧龙山

   又名龙华山天目分支沿江蜿蜒而东结脉于此淳熙十二年大阅于龙山南下为包家山有冷

   水峪多桃花为春日游览之胜名桃花关又有育王山即龙山峯之最高者有登云台乃钱氏郊天

   之所宋圜丘亦在焉有灵化洞深百馀步南屏山在钱塘县西南三里峯峦耸秀环立若屏

   中穿一洞上有石壁刻宋司马光书 本朝乾隆三十年   高宗纯皇帝临幸有   御制

   䇿马由南屏复至天竺诗北有净慈寺寺前一峯曰雷峯上有塔吴越王妃建 本朝乾隆四十五

   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有   御制咏雷峯塔七律诗其西为九曜山去城五里馀山西南

   为太子湾以宋庄文景献二太子欑园而名大慈山在钱塘县西南十里九曜山西圆冈

   双峙势若覆釡上有越王台赤山在钱塘县西南十二里旧志自太子湾而西有玉岑山又

   西南即赤山与九曜山相接自西湖出江干取途于此俗名赤山埠西走富阳南出江滩秦望

   山在钱塘县西南十二里陈顾野王舆地志秦始皇东游登此山瞻望欲渡会稽故名后唐同光

   中钱氏于山建上清宫咸淳志近东南有罗刹石横截江涛商船海舶经此多为风浪掀覆因呼为

   罗刹每岁仲秋既望必迎潮设𥙊后改名镇江石五代梁开平中为潮沙涨没五云山

   塘县西南二十里高千丈绕山盘曲而上凡七十二湾石磴千馀级山半有伏虎亭至巅平冈名月

   轮山江三折当其前有天井二大旱不竭焦山在钱塘县西南四十里高一千二百丈周二十

   里县境诸山此为最高界石山在钱塘县西南四十九里浙江经其下旧志有白岩山在

   县西南五十里高九百二十丈周十五里有蜂房岩宝鉴池莲花峯诸胜黄梅山在钱塘县

   西南五十里高八百丈周十里山多植竹里人取以造𥿄西山在钱塘县西南六十里高七百

   丈周二十里其西即富阳县庙山巨石壁立如城突出江心潮势至此方杀灵𨼆山

   塘县西十五里水经注灵隐山在四山之中有高崖洞穴左右有石室三所又有孤石壁立大三十

   围其上开散状似莲花昔有道士长往不归因以稽留为山号寰宇记许由葛洪皆隐此山山南有

   一石状似人形两髻分明俗谓之女儿山府志山在县西十二里一名灵苑又名仙居其山如引两

   臂南垂胭脂岭北垂驼𪩘岭其南涧水出自白云峯北涧水出自西源峯经合涧桥出灵𨼆浦入西

   湖谓之钱源 按汉志钱塘县有武林山武林水所出水经注李吉甫元和志寰宇记诸书皆止称

   灵隐而不详武林叶绍翁四朝见闻录谓武林即灵隐自后多主其说或以城内小阜今名祖山者

   为武林非是详见下集庆山在钱塘县西山前路折而南曰飞来峯曰上中下三竺三面阻

   山中路直辟若函谷然长松夹道唐刺史袁仁敬所植凡九里名九里松粟山在钱塘县西十

   七里隋书地理志钱塘县有粟山寰宇记山下飞泉二里有石杵阔二丈长一丈四尺吴大帝刻字

  尚存县志下有石人岭峻拔凝立宛如人状丁家山在钱塘县西濒湖水影山光上下相

  接又名蕉石鸣琴 本朝乾隆十六年二十七年四十五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俱有

  御制题丁家山诗孤在钱塘县西二里里外二湖之间一屿耸立旁无联附为湖山胜绝

  处亦曰孤屿又名瀛屿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南巡臣民恭建  行宫于此

  雍正五年改寺   赐名圣因乾隆十六年  高宗纯皇帝巡幸江浙就寺址中界为二复

  建  行宫   御书额曰明湖福地曰月波云岫曰绣壁空青有   御制圣因行宫即景

  自绍兴一日渡江至圣因行宫诸诗又有西湖行宫八景曰四照亭竹凉处绿云迳瞰碧楼贮月泉

  鹫香庭领要阁玉兰馆诗各一首二十二年有  御制驻跸圣因行宫诗二十七年有

  御制至圣因行宫驻跸并再题西湖行宫八景诗三十年复   御书额曰镜沼澄怀又有

   御制至圣因行宫驻跸并西湖行宫八景重咏诗四十五年有   御制四题西湖行宫八景

   诗四十九年有   御制至圣因寺行宫驻跸并西湖八景诗山之北麓宋处士林逋𨼆居于此

   旧多梅为逋手植梅径犹存乾隆二十七年 御制孤山看梅七言律诗四十五年   御

   孤山后写望用林逋韵七言律诗山上有寺干隆三十年四十五年俱有   御制孤山寺用

   张祐诗韵诗巨石山在钱塘县西北隋书地理志钱塘县有石甑山咸淳志石甑山巍石

   如甑上有七层古塔妙绝人工有落星二石吴越号寿星窦石山后改为巨石山旧志山在西湖北

   一名宝石山塔曰宝叔塔一作宝所塔吴越臣吴延爽所建下为实稷山又名宝石山南麓有缆船

   石相传秦始皇东游汛海舣舟于此亦名石佛山巨石之北曰霍山履泰山在钱塘县西北

   十二里葛岭西其上为栖霞岭其北为古剑关左曰宝云山右曰仙姑山两山夹立若剑门然宋置

   巡司于此水流其间曰桃溪 按履泰山即栖霞岭西湖游览志有此名实无山也或因下有履泰

   将军庙故讹载耳方山在钱塘县北四十里一名金印山盘曲而上凡九湾石磴百级至顶

   乃方正故名祖山在仁和县武林门内里许一名虎林山土阜陂陀高可三丈广不满百步

   上有夀圣寺俗称祖山寺宋杨至质虎林山记耆旧言钱氏有国时此山夐在郭外丛薄𫎇密异虎

   出焉故名虎林吴音承讹转虎为武耳四朝见闻录云虎林即灵隐山因避唐讳改为武林淳祐志

   断之以为汉志明载武林山武林水所出决非城内之山自汉已名武林亦非避唐讳为武盖此坡

   为城中胜地或者自寓武林之名于此耳凤凰山在仁和县南十里与钱塘县接界自唐以

   来州治在山右宋建行宫山遂环入禁苑其顶砥平可容万马有宋时御教场山下有洗马池元末

   张士诚筑城始截山于城外旧志山左瞰大江有金星洞郭公泉其西冈石笋林立钱镠名曰排衙

   石刻诗石上亦名排衙山 本朝乾隆三十年十五年   高宗纯皇帝临幸有   御制

   登凤凰山诗又题御教场七言绝句排衙石口号七言绝句又于山上建澄观台及船室各有

    御制诗并   御书江湖旷览扁额四十九年有   御制登凤凰山澄观台诗澄观台叠

   乙酉诗韵永排衙石诗石膏山在仁和县西北五十七里杜佑通典钱塘有石膏山咸淳

   志山出石膏色若雪一名稽留山独山在仁和县北三十里亦名金鏊山上常有云雾横溪

   水绕其下三峯山在仁和县北四十里东西南三峯鼎峙相去各半里又东峯之北半里有

   石青山突起坂中形如覆掌上有巨石如屏龙珠山在仁和县北四十里咸淳志形圆如

   珠与皋亭黄鹤众山相望一名巧山曹学佺名胜志俗传钱王七夕登山乞巧于此又名珠山

   亭山在仁和县东北二十里唐书地理志钱塘有皋亭山咸淳志山高百馀丈云出则雨有水

   瓮及桃花坞元史巴延传至元十三年进军临平镇次皋亭山即此 巴延旧作伯颜今改正

   鹤山在仁和县东北三十八里咸淳志巅有龙池一名渥洼北坞有龙洞石裂为路深险不可

   迫视山腰有黄鹤仙洞深𥥆而黒母山在仁和县皋亭山东北西与黄鹤山相接本名凤凰

   山于群山中最为高耸直上五百丈绵亘十五里张翼左右如母顾子亦名母顾山佛日山

   在仁和县母山东北峯石秀丽左有池亦名渥洼池其水清冽石姥山在仁和县东北四十

   二里有石端耸如人立咸淳志有岭南接运河塘赤峯岭西有真珠坞其西为乌头山峯锐而秀

   桐扣山在仁和县东北五十里下有石鼓湖异苑晋武帝时临平湖岸圯出一石鼓打之无

   声张华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鱼形扣之则呜矣于是如言声闻数十里临平山在仁和县

   东北五十四里平旷逶迤无崇冈修阜其岭一名邱山唐置临平监于山下咸淳志上有塔有龙洞

   砺洞有天井在山顶虽旱不涸下有藕花洲即鼎湖也山下又有磨剑池有淬石俗传钱王磨剑于

   超山在仁和县东北六十里县境东北诸山多皋亭黄鹤之支陇此独超然突峙因名有

   龙洞可祷雨宋郡守赵抃题其石崖曰海云洞花山在海寕州东五十里坦衍蟠薄如冈如陀

   多松竹其东二里有黄山又东半里曰菩提山相传即十宝故居顶有灵泉妙果山

   寕州东六十里其尾为袁花山因凿断判于妙果名龙尾山袁花塘经其下大尖山

   寕州东六十里南临大海北距智河上有峯高九十九丈最为险要 本朝建埄堠墩台于上有小

   尖山在石墩山东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纯皇帝临幸四次有

     御制登尖山𮗚海及尖山礼大士诗山有观海阁   御书海阔天空扁额观音殿

   御书𥙷陀应现扁额其南为塔山以上有塔故名俱有   御制视塔山志事诗金牛山

   在海寕州东八十三里寰宇记昔吴楚间有金牛出自毘陵奔来此山而没旧志在县东接海盐界

   高三百丈周十九里山侧有洞深不可测石墩山在海寕州东少南五十四里为海上要地

   下有小港外通大洋设寨防守黄湾山在海寕州东南六十五里本名盈山形势峭拔旁近

   大海有黄湾浦与嘉兴府海盐县澉浦相接北通硖石袁花诸镇旧立寨于此谈家山

   寕州东南七十里又东二里为乌龙山壁立昻起上有乌龙井大旱不竭相近有白鹤山岩门

   山在海寕州西南四十里山上有塔宋设盐场于此其东十三里有蜀山隋志盐官有蜀山是也

   宋嘉定中湖决沦入海雷山在海寕州西南四十三里高七丈周回一里奔潮荡激渐徙入

   海山形圆小翠郁可嘉葛㠗山在海寕州西南四十三里高六丈周回三里又南八里有

   盘山高七丈赞山在海寕州东北六十里高五丈周回二里深潭奥渫俗称钱王磨剑之池

   硖石山在海寕州东北六十里一名紫微山唐中书舍人白居易尝登此因以其官名之两

   山相夹中通河流东有硖石镇沈山在海寕州东北六十里硖石镇东接海盐县界土人呼为

   东山旧志宋时临海南阳二郡太守沈景葬此因名或以为审食其葬处故名审山误也昔海盐令

   周容至此谓其林境清洒亚于锺山故山北亦名北亚山观山在富阳县东孤峯高耸横截大

   江为县东水口三国时孙氏建道观于山上因名亦曰石头山隋书地理志富阳有石头山寰宇记

   石头山有观涛所是也下有四亭曰逸云耕春澄江虚泉吴鼻山在富阳县东五里亦名湖

   鼻山俗名大岭山山势峭峻下瞰大江路狭而险宋乾道中邑令陆楠凿路拦石以䕶往来宝庆中

   县令赵汝捍易为石壁赤亭山在富阳县东九里周四十里孤圆耸秀江流其下群峯环

   拱望如华盖寰宇记严光钓于赤亭山即此一名鸡笼山一名赤松山俗传赤松子尝憩此

   峯山在富阳县东南四十里高出众峯绝顶平衍有田数亩泉源不竭阳平山

   阳县南十五里一名阳城山后汉孙锺种瓜其上有异兆锺卒子坚因葬锺于此常有紫云蔓延数

   十里又天锺山亦在县南十五里上多奇石有石泉奔流瀑布悬崖倾注如匹练亦名小天竺

   山在富阳县南十八里晋孙晷建亭其上因名山顶石穴出白泉迸流而下为龙门湾又分数派

   悬流飞瀑泉石奇胜灵岩山在富阳县南三十里一名湖南山峯峦秀丽岩𡐍幽奇岩下有

   池名龙潭中有龙子状若蝘蜓岁旱祷之则雨宋嘉定中赐名仁惠祠湖洑山在富阳县

   西南五十里元和志山甚幽邃重叠险远毎时有扰攘人皆逃避于此旧志山广一百三十里上有

   石楼石城申屠山在富阳县西南五十馀里高三百丈陈刚中记曰峯峦重叠端若拱揖湍

  水怪石千巧万状中有平田如设万席此申屠刚违新莽之祸申屠蟠晦党锢之名避地结庐于今

  千载子孙家焉贝山在富阳县西三十里西属新城县界山顶有湖流为步溪南入江又西为

  紫微山在江中小隐山在富阳县北一里为县治主山宋阳夏公谢绛迁居于此子景初景

  温筑书室于山之半今故基双松犹存樟岩山在富阳县北五里高出众峯岩有大樟故

  名又曰横山山有石岩龙藏其中西北有穴久晴则起雾如陶烟乃雨候也姥岑山

  阳县北二十五里山腹有水沼赤萍生其中山下有庙俗号为姥岑王岁旱祷必雨又白龙山在县

  北二十里势若屏风与姥岑相连西岩山在富阳县北三十里当篠岭大路之西咸淳志

  岩下有洞洞口有池早晚与潮应有葛洪炼丹鼎山下有石扣之锵然人号石鼓旧志山岩峭壁屹

  峙瀑布飞流其间自左而下地平如掌峯环水绕奇秀插天安乐山在馀杭县东三里相

  传吴越王之子尝于此筑庵养疾而愈故名有旧仓城其麓为桃源山有水源流入官河凤凰

   山在馀杭县东南五里奇石森立涧水回环青障山在馀杭县东南三十里停辞溪出此

   稽亭山在馀杭县南九里咸淳志相传秦皇东游至此登望会稽故名由拳山

   杭县南二十八里晋书郭文辞家入馀杭大辟山中元和志由拳山晋𨼆士郭文举所居旁有由拳

   村出好藤𥿄寰宇记由拳山本馀杭山一名大辟山又名青障山高峻为最在县南十八里旧志一

   名郭公山大涤山在馀杭县西南十八里与临安县分界高六百九十馀丈周五十里咸淳

   志此山清幽大可以洗涤尘心故名穹崇千尺迥压群峦时有卿云箫吹往来清越崖间多灵芝异

   草人所不识中峯曰白鹿山上有许迈丹灶遗迹有大涤栖真石室白茆归云鸣凤龙蜕诸洞丹泉

   翠蛟抚掌桃花洗药飞玉诸泉道书第三十四洞天名曰大涤元盖之天 按晋书郭文传文辞家

   游名山入吴兴馀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则大涤旧名大辟唐以后乃易今名罗隐诗苍苍大

   涤山是也寰宇记即以由拳山当之恐未确又据干宝搜神记由拳即嘉兴县名吴大帝时郭暨猷

   自由拳来隐居于此是姓郭之隐士不止一文而由拳之得名又别有所自矣黄山在馀杭县

   西南二十五里左大涤右天柱冈脉超出云表上有伏虎岩即郭文举为虎探骨处天柱山

   在馀杭县西二十里与大涤山相峙道书谓五十七福地四面陡绝中突一峯耸翠参天其前则青

   檀山不甚高而泉石奇秀为诸山甲其连麓者为九锁山纡𢌞曲折其上即洞霄宫也 按传记所

   载天有八柱其三在中国一在舒州一在寿阳一在馀杭者是巳洞霄以为主山故古名天柱观

   舟航山在馀杭县西北二十五里旧志古老云禹治水维舟此山东坡诗看山识禹功盖谓

   将军山在馀杭县西北四十里广千馀亩又西北五里有齐亨山高千馀丈上接径山

   有天井龙潭瀑布数十丈径山在馀杭县西北五十里南去临安县三十里高三千馀丈周五

   十里乃天目山之东北峯以山径通天目而名有东西二径盘折而上各高十里许七峯罗列最为

   幽胜其地最高浙西诸山皆在其下宋高孝二宗皆尝游于此七峯者左曰晏坐曰朝阳右曰鹏搏

   曰凌霄曰御爱北曰天显前曰堆珠而凌霄最高秀为山之主峯又有喝石玉芝诸岩冷凡石壁诸

   坞千丈积雪诸坑明月洗砚诸池甘露龙鼻诸泉其风啸岭则在山南塔下为临安大道东有直岭

   通邑高陆山在馀杭县西北七十五里南界临安北界安吉双溪之源出焉仇山

   在馀杭县北十五里下有仇溪咸淳志旧有仇王庙因名又谓之白鹿山宋晋阳太守严昆葬此有

   白鹿绕墓刺史孔严表闻于朝因名独山在临安县东四里为南锦二溪会合之处俗谓之水

   口山钱镠号为镇水山姥山在临安县东二十里高一千五百丈周二十里又公山在县东

   二十里高二千一百丈周二十八里衣锦山在临安县南一里唐书地理志临安有石镜山

   寰宇记有石镜在山之东峯径二尺二寸其光如镜之鉴物分毫不差旧志钱镠少时游此顾其形

   服冕旒如王者状其后唐昭宗升衣锦营为衣锦城并改石镜山名衣锦山镠游衣锦城宴故老山

   林皆覆以锦号其㓜所尝戏大木曰衣锦将军其相接者曰功臣山本名大官山昭宗诏改名

   仙山在临安县西南十二里相传葛洪许迈栖隐之地苏轼有宿九仙山诗自注云九仙左元

   放许迈王谢之流也旧志山巅有望江石登之可见浙江又有瀑布㵼下如万斛珠即仇溪之源也

   垂霤山在临安县西南十二里一名悬霤山晋书许迈传馀杭郡垂霤山近延陵之茅山是

   洞庭西门潜通五岳陈安世茅季伟常所游处于是立精含于茆岭之洞室临安山

   安县西南十八里一名安乐山晋书郭文自王导园中逃归临安结庐山中及苏峻反破馀杭而临

   安独全人以为知几寰宇记县取此山为名南有郭文举宅墓玲珑山在临安县西十二里

   咸淳志两山屹起盘屈凡九折上通绝顶名九折岩南行百步有亭名三休苏轼登玲珑山诗三休

   亭上工延月九折岩前巧贮风天目山在临安县西北五十里与於潜县接界山有两目在

   临安者曰东天目在于潜者曰西天目即古浮玉山也山海经浮玉之山北望具区东望诸毗苕水

   出于其阴郭璞地记天目山垂两乳长龙飞凤舞到钱塘水经注於潜县北天目山极高峻崖岭竦

   叠西临后涧山上有霜木皆是数百年树谓之翔凤林东面有瀑布下注数亩深沼名曰蛟龙池元

   和志山在於潜县北六十里有两峯峯顶各一池左右相对名曰天目道书第三十四洞天天目山

   周一百里名太微元盖洞天旧志东西两目延袤五百五十里东天目在临安县西北五十里高三

   千九百丈有大仙将军宝珠等峯洗眼浮玉白龙炼丹等池瀑布玉剑等泉西天目在於潜县北四

   十五里高二千五百丈有十二龙潭三十六洞其峯有翔凤天柱玉柱香炉象鼻其岩有狮子响水

   紫徴芝草其水有冷水谷龙穴其石有石城石门石室石鼓石版泉石之胜冠于东南井戈

   山在临安县西北六十里通安吉县蹊径萦纡深窈难行如负戈入井因名双林山

   安县北十二里一名宝林山上有天掌骊珠蛾眉云笔诸峯及㵼玉岩浣云池又有万菊轩迎晖亭

   凡八安国山在临安县治东北一名太庙山为县治主山钱镠建城于此金鹅

   山在於潜县南一里又南六里为地风山风多自石穴中起西溪经其下又县南二十九里有金

  楼山一名霞山马头山在於潜县南四十五里以形似名高一十二百丈周四十五里泉甘

  土肥可以树艺又五里为阎湖山白云山在於潜县南五十里亘严州府分水县境望之

  参天稍阴翳则白云弥漫遇冬先雪白山在於潜县南五十八里水经注白山峻极北临紫溪

  旧志山上有浮石纯白故名青山在於潜县西南二十里寰宇记山有石穴冬夏常暖石色

  如黛故名岝㟧山在於潜县西二里东临西溪有绝壁高四十馀丈可坐千人晋谢安尝登

  西菩山在於潜县西十三里九岭交陈双峯对峙中有飞泉三叠怪石万状其西有炼

  丹岩石色赭赤屹立万仭岩下有石室石柱山在於潜县东北五里为县主山上有石天

  然成柱高二丈阔二丈有古篆十数字百丈山在新城县南五里一名卓笔峯鼍江绕其

  北其西有绿衣山旧名乌衣山高三百馀丈周八十五里仙坑山在新城县西二十里产茶

  下有蜕龙洞洞门九重其深莫测中有跃龙池昔人得龙蜕骨于此相近又有壕山一名崤山周七

   十里有岩洞泉池之胜大雷山在新城县西八里高峙群峯之表为县主山上有龙池又

   西二里有天柱山一名皇甫山唐大中间岁旱一老人曰何不祷于此农夫追问之曰皇甫真君也

   因名下有龙池石羊山在新城县西四十里高一百五十丈下有徐凝墓龙邱山

   在新城县西五十里寰宇记南新县有龙邱山即此三九山在新城县西五十一里中有仙

   洞寰宇记南新县有三九山在县西即此渔洲山在新城县西六十五里上有合灵池岩上

   三池深皆莫测郑家山在新城县西北四十里有石马雨花诸岩下有新妇洞有泉可溉田

   寰宇记南新县有新妇洞在县东有潭深八九尺即此释子山在新城县北二十里有灵

   耀寺晋悟空大师尝与郭文举筑庵于上故名北山在新城县北三十里一名三贝山俗名官

   山顶有龙池宋晁无咎有游北山记柳相山在昌化县东南三十里高一千八百丈延袤一

   百二十里柳溪径其麓东接于潜紫溪南入分水县界仁山在昌化县南二十五里下有溪

   流九曲又南五里为石笋山巨石如笋金山在昌化县南三十五里上有玉岭石壁削立百

   馀丈泉瀑飞流下有石穴曰龙孔泉可资灌溉又南五里有石室山高千丈有石如室佛迹

   山在昌化县南五十里高千丈延袤三十七里崖石峭峻登者必穷日始至其岭福泉山

   在昌化县西南五十里高千丈周五十里其最高峯曰铜坑甚深窈亦名铜坑山东接分水南带淳

   安西亘绩溪绝顶有龙池三百丈山在昌化县西三十里高一千五百丈周回二十里张

   勃吴录於潜县有朁山水经注紫溪水出县西百丈山即潜山也吴兴地记曰尧时洪水此山潜水

   中不没者百丈因名旧志百丈山上有玉仙洞又有太公潭相传以周泰伯采药于此因名今山多

   出灵药其北即大鹄山昱岭山在昌化县西七十里西去安徽徽州府一百二十里岭高

   七十五丈山势险阻旧置关于此龙塘山在昌化县西七十里由十八里曲岭而上怪石

   森立上有龙洞有龙池二一广二百馀亩一广十馀亩晚山在昌化县西北十里寰宇记山

   悉松木真墨所出咸淳志高一百四十丈周围三十馀里晋许游所居山下溪滩号许游滩

   顷山在昌化县西北六十里高一千六百丈绵亘六十里岭有龙潭广数百亩有鱼金银色左

   有乐利峯壁立孤峭其连属者曰大鹄山势凌霄汉上有龙池阔三百亩与千顷山皆接安岳寕国

   县界又西北二十里有龙池山曲径盘旋巅有龙塘颇奇胜唐山在昌化县治北延袤五里

   许为县治之障又武隆山在县治西北里许唐置武隆唐山二县取此二山为名又青山在县治前

   双溪南岸延袤四里其状如屏亦名南屏山亦名官山风篁岭在钱塘县西南高峯前岭

   最高峻修篁怪石风韵萧爽因名龙井在其下秦观记曰旧名龙浤葛洪炼丹于此其地产茶最胜

   为 本朝   高宗纯皇帝御制龙井八咏之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俱

   御制诗 慈 云岭在钱塘县清波门外方家峪本朝乾隆四十五年   高

   宗纯皇帝临幸有 御制慈云岭诗一首葛岭在钱塘县西北十二里西湖北相传葛洪

  炼丹于此有初阳台宋高宗即其地创集芳园咸淳二年赐贾似道第于西湖葛岭即此 本朝干

  隆四十五年   高宗纯皇帝临𦍒有御制葛岭诗初阳台诗四十九年有   御制

  葛岭栖霞岭在钱塘县葛岭西一名剑门岭旧多桃花开时烂然如霞故名上有栖霞

  洞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纯皇帝临幸俱有

    御制过栖霞岭诗岭西有金鼓洞乾隆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纯皇帝临幸有

   御制金鼓洞诗万松岭在仁和县南凤山门外唐白居易诗万株松树青山上即此

  本朝乾隆四十九年   高宗纯皇帝临幸有   御制万松岭诗黄犊岭在仁和县

  东北六十里唐邱隐士每乘黄犊采药故名篠岭在富阳县北二十五里路通馀杭明初李

  文忠自富阳北趋馀杭道出于此○桐岭在富阳县北三十五里接馀杭县界南宋时设千户

  守御于此宋末土人石氏兄弟立乡寨曰保安寨并死国难明嘉靖中薛纲亦屯兵岭上以拒倭

   独松岭在馀杭县西北七十五里有关在其上岭路险狭东南直走临安西北则道安吉趋

   广德为江浙二境要隘石屋岭在临安县西北十二里一名阑干岭县志吴越王妃戴氏

   家于琅壁岁一过此设石阑以卫故名浮云岭在於潜县东南四十里高二百五十丈接

   新城县界芦岭在於潜县西三十里迤南曰金鸡迤北曰罗纹谓之三岭皆与昌化县接界

   千秋岭在於潜县西北五十五里天目山支麓也接安徽寕国县界五代梁乾化三年淮南

   将李涛出千秋岭攻吴越衣锦军即此宋南渡后亦置兵戌守有千秋关水凝岭在于潜县

   东北九十里高三百丈接安吉县界青牛岭在新城县西北八十里一名宝福山山有多福

   寺上接天目秀拔万仞为县境诸山之宗通于潜大路紫微岭在昌化县东一里又县西

   三十里为黄花岭五十里为车盘岭皆路出安徽徽州南高峯在钱塘县西十二里东抱

   西湖南俯浙江旧有塔在其上峯顶有钵孟潭颕川泉大旱不涸大雨不盈潭侧有白龙洞

  高峯在钱塘县西即灵隐山最高处石磴数百级曲折三十六湾奇胜与南高峯相埒 本朝

  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   高宗纯皇帝临幸俱有   御制诗飞 来峯在钱塘县

  灵𨼆山东南舆地志晋咸和中西僧慧理登此山叹曰此是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

  来因号其峯曰飞来亦名灵鹫峯 本朝康熙二十八年   圣祖南巡有   御制诗乾隆

  十六年二十二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翠华经过俱有   御制诗

  桂峯在钱塘县天竺山西南风篁岭北元巴延平宋登此峯以览临安形胜莲花峯

  在於潜县北天目山支陇奇峦层叠二十馀里多松杉理公岩在钱塘县灵隐山西陆羽

  记云昔慧理宴息于下后有僧于岩上周回镌小罗汉佛菩萨像又灵隐山南有玉女岩即女皃山

  西岩在临安县西三十里有洞其水一日潮再至与海潮相应白居易诗洞口灵池应海潮

  皇甫岩在於潜县东十五里后汉皇甫嵩尝破妖贼许生于此故名大鸣岩

  潜县北三十里四围甃石如小城相传吴越钱氏尝屯兵于此岩顶平广可十馀亩有池阔四丈虽

  旱不滴水岩在昌化县西七十五里石壁环列如城岩水注下资以灌溉水乐

  洞在钱塘县南高峯西烟霞岭下咸淳志岩石蟠峙有洞虚⿰土㓜 -- 坳泉清甘声如金石熙寕二年守郑

  獬名曰水乐 本朝乾隆十六年   高宗纯皇帝临幸有   御制水乐洞用苏轼韵诗二

  十二年三十年并有   御制诗石屋洞在钱塘县南高峯下水乐洞后高敞如屋周围

  镌罗汉及诸佛像洞色苍翠其窦深窈若螺形极底有泉风水洞在钱塘县南二十里咸淳

  志洞极大流水不竭顶上有一洞立夏清风自生立秋则止故名中多石子红点如丹持出即𨼆置

  于内如故紫云洞在钱塘县栖霞岭上西湖游览志倚空如悬阴凉彻骨 本朝乾隆二十

  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纯皇帝宸舆经过俱有   御制诗

  黄龙洞在钱塘县栖霞岭后宋淳祐间有僧慧开字无门说法吴兴之黄龙山后栖保安寺

   偶卓锡于此有石𥓂谺不合如砺忽然出泉色绀而冽澄若重渊人以为龙随锡至故名一名无门

   洞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   高宗宸舆经过俱有   御制诗

   并黄龙石佛诗呼猿洞在钱塘县灵隐山下广丈许高二尺宋僧智一善啸尝养猿于山间

   临涧长啸众猿毕至好事者每来施食又郑颠仙庐亦在洞口泓在钱塘县天竺山理

   公岩北有石洞世传彻浙江下通萧山有采石乳者入洞闻波浪声洞为   高宗纯皇帝御制

   龙井八咏之一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宸舆经过俱有   御

   烟霞洞在钱塘县西十六里洞中旧有石刻罗汉六吴越王别刻十二共成十八旁有

   佛手岩奇石玲珑下垂其尤异者有石笋五支如手节下指故名金星洞在仁和县凤凰

   山介亭下洞生金星草因名宋苏轼有铭玉仙洞在临安县南四十里洞深二十馀丈峻壁

   拥石高十丈馀左青右黄有玉芝宝座及仙人迹二柱屹立色甚洁白渔泉洞在新城县

  西三十五里山前石门屹立通西天目中有龙池石燕洞在昌化县西四十五里洞门高

  丈馀中如巨室可容数十人有清泉四时不竭昔有石燕飞出故名泥坞在於潜县东三十里

  与临安县接界东关溪水出此小石门在昌化县西北五十里双崖并峙峻绝不可登

  生石在钱塘县下天竺寺后山唐李源与僧圆泽善同至三峡期后世见于杭州葛洪川畔后

  十二年如期再生相遇于此 本朝乾隆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宸舆经过俱有

  御制咏三生石诗在海寕州南元和志在盐官县南七里旧志在县南十里东连海盐西接

  浙江潮汐往来冲击不常沿海有塘自唐以来历代修筑详见后海塘下浙江在府城东南自

  严州府桐庐县流入富阳县为富春江经钱塘仁和两县界为钱塘江又东至海寕州界海门入海

  史记秦始皇三十七年至钱塘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虞喜志林今钱塘江口浙

  山正居江中潮水投山下折而曲故名浙江水经注浙江水自新城东北迳富春县南又东北迳亭

   山西江北即临安县界又东迳馀杭县又东北至钱塘县縠水入焉又东流于两山之间江川急濬

   兼涛水昼夜再来来应时刻常以月晦及望尤大至二月八月最高吴越春秋以为子胥文种之神

   也元和志浙江在钱塘县南十二里江源自歙州界东北流经界石山又东北经州理北又东北流

   入于海江涛昼夜再上毎年八月十八日数百里士女共观舟人渔子溯涛触浪谓之弄潮通志钱

   塘江即浙江亦名曲江枚乘七发云观涛于广陵之曲江是也以其风波险恶又名罗刹江海潮由

   鳖子门入为龛赭诸山所东拗怒不泄起而为涛奔腾冲激逆流数百里至富春江始平江岸受啮

   易致冲溃故历代筑塘以捍之 本朝乾隆十六年   高宗纯皇帝巡幸有   御制钱塘

   江诗 按江有三源西曰新安江亦曰歙港为正源自安徽徽州府流入严州府经淳安入建德县

   界东南曰东阳江水经谓之吴安溪亦曰婺港源出金华府东阳县西流经义乌金华至兰溪西南

   曰信安江汉志谓之榖水亦曰衢港源出衢州府江山县东北流经西安龙游汤溪至兰溪县西而

   会东阳江二江合流北至建德县东南二里而合新安江并流东北经桐庐富阳至钱塘县南而为

   钱塘江又东北至绍兴府北与钱清曹娥二江汇为三江海口今萧山西峯皆筑堤捍江不复与钱

   清曹娥二江相汇又金华府之浦阳江北流迳诸暨县旧入钱清江以至海今为麻溪坝所隔亦全

   趋钱塘江其大不减婺衢二港富春江在富阳县西南自桐庐经富春入钱塘水经谓浙江

   之源西自严滩东通海道是也鼍江在新城县南五里其上流曰葛溪有三源一出县西渔洲

   山曰渔洲溪一出县西七十里之回源池曰釡源溪一出县西六十里灵隐洞曰盘石溪至南新镇

   合流又东合分水县之佘源水为三溪口又东南受湘溪水又东出青云桥名鼍江经双江口会松

   水又至县东南十里汇为绿渚又十里汇为深浦又南至岘口入大江西湖在钱塘县西水

   经注钱塘县南江侧有明圣湖父老传言湖有金牛古见之神化不测湖取名焉旧志西湖即古明

   圣湖三面环山溪谷诸水汇而为湖周三十里以在郡西故名西湖一名钱塘湖亦名上湖又有外

  湖里湖后湖之称唐大历中刺史李泌以江水卤恶开六井凿阴窦引湖水灌之长庆初刺史白居

  易重修六井甃函笕以蓄泄湖水溉田千顷又引入运河以利漕吴越时湖葑蔓合乃置撩湖兵千

  人专一开濬又引湖水为涌金池以济运河宋初稍废不治天禧中王钦若奏为放生池元祐五年

  苏轼知杭州取葑泥积湖中为长堤以通人行夹道杂植花柳中为六桥今称苏公堤绍兴九年

  张澄请招置厢军兵士二百人专一濬湖淳祐中守臣赵与𥲅因湖水旱竭引天目山水桔橰运之

  仰注西湖以灌城市明正德三年郡守杨孟瑛大加濬治毁民田荡三千四百馀亩湖始复旧又于

  里湖西岸筑堤名杨公堤堤各开六桥以通水自北新路第二桥入灵竺路为赵公堤以宋赵与𥲅

  所筑也自断桥至孤山为白公堤相传唐白居易筑旧称西湖十景曰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

  雪雷峯落照南屏晚钟曲院荷风花港观鱼桞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峯插云其山川秀发景物华丽

  邦人士女四时嬉游箫鼓之声不绝 本朝康熙三十八年   圣祖仁皇帝南巡驻跸西湖并

      赐题咏建亭勒石更曲院荷风为曲院风荷雷峯落照为雷峯西照南屏晚钟为南屏晓钟

   两峯插云为双峯插云雍正二年奉   旨疏濬西湖驿盐道王钧捐资助濬至四年告成督臣

   李卫奏置海寕田千亩以供岁修之费乾隆十六年   高宗纯皇帝临幸有   御制泛舟

   西湖西湖晴泛题西湖十景西湖嬉春词六首诸诗二十二年有   御制西湖十景疉旧作韵

   泛舟西湖即景杂咏诸诗二十七年有   御制晓晴泛舟西湖作题西湖十景再叠旧作韵诸

   诗三十年有   御制西湖雨泛五首题西湖十景三叠旧作韵西湖晴泛五首诸诗四十五年

   有   御制题西湖十景四叠旧作韵西湖咏南宋事诸诗临平湖在仁和县临平山东

   南五里张勃吴录赤乌十二年宝鼎出临平湖三国吴志天玺元年吴郡言临平湖开自汉末草秽

   壅塞今更开通长老相传此湖塞天下乱此湖开天下平又于湖边得石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长四

   寸广二寸馀刻上作皇帝字于是改年大赦俄而晋武帝平吴通志湖在县东长乐乡周𮞉十里南

  宋为运道所经中有白龙潭风波最险绍定中筑塘捍之曰永和后湖日淤多废为桑田渔池仅存

  小河今上塘河所经也像光湖在仁和县东北十五里长乐乡咸淳志唐神龙元年湖有

  五色光明掘地得石佛因名御息湖在仁和县东北十八里一名诏息湖水经注浙江北

  合诏息湖湖本名阼湖因秦始皇巡狩所憩故有诏息之名硖石湖在海寕州东北六十

  里广三十二丈源出茶湖南通麻泾港西南流入洛塘河东达海盐县界彭墩湖在海寕州

  东北七十里西南通硖石湖东北至白茆港入海黄道湖在海寕州东北八十里彭墩湖

  北北接海盐县界旧名鸬鹚湖上有黄道神祠因名硖石湖水所注也小谢湖在富阳县

  南二十里溉田二千馀亩又涌泉湖在县西二十五里溉田四百馀亩阳陂湖在富阳县

  北十四里唐书地理志贞观十二年令郝砆开通志湖周十六里溉田万亩明末湖涸 本朝康熙

  五年修筑二十二年重濬南湖在馀杭县南唐书地理志县南五里有上湖西二里有下湖宝

   历中令归珧因汉令陈浑故迹置旧志苕溪自天日乘高而下县地平衍首当其冲汉熹平二年

   令陈浑始筑两湖以潴水其并溪者曰南下湖环三十里并山者曰南上湖环三十二里于湖西北

   为石门函以纳溪水又于湖东南五亩塍立滚坝其派别北出为黄母港流十二里与苕溪会于其

   会处节以石埭曰西函西函在县东十三里后堙废唐令归珧因旧重修宋明以来相继修筑十馀

   里 本朝康熙初知县宋士吉于滚坝上更筑辅坝十年巡抚范承谟又濬北湖在馀杭县

   北三里唐书地理志北湖亦归珧所开溉田四千馀顷旧志北湖在县北五里周六十里引苕溪诸

   水以灌民田又有查湖在县北三十五里汇诸山之水溉田甚广龙山河在钱塘县南自

   凤山水门至龙山闸接钱塘江旧有河计十二里置闸以限潮水宋时滨江纲运由此入城后以近

   大内不通舟楫元延祐三年行省丞相托克托濬之立上下二闸明时以河高江低改闸为坝后仍

   置闸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抚赵士麟重濬雍正五年又濬大河在钱塘县治西旧为盐桥

  运河有浑水阑承龙山闸水自凤山水门入城亦名茅山河北与小河合复北合西河出武林水门

  小河一名市河在县西南盐桥西南通茅山河北合西河亦名便河清湖河在钱塘县治西

  亦曰西河引西湖水自西南清波门入曰流福沟东北流与涌金池水合又北与曲阜桥河合又东

  与市河合出武林水门外沙河在仁和县东即东运河亦名菜市河自永昌门北流绕城

  与外河合循城西折合前沙河后沙河而为艮山河西入泛洋湖又转北与运河合前沙河

  在仁和县庆春门外其东南接外沙河北达后沙河可通汤镇赭山仁和盐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后沙河

  和县艮山门外南接城内运河东北流为蔡官人塘河又历县东北三十五里赤岸岭南为赤岸河

  又至桐扣山下为施何村河又东北至临平镇前为方兴河东达海寕之长安坝宋时运道也

  杭塘河在仁和县北水由馀杭县南会南渠南湖诸水东流七十里至江涨桥合下塘河即

  府界运河之上流可通舟楫上下塘河在仁和县北自武林水门接城内大河西河诸

   水过清湖上中下三闸东与外沙河菜市河泛洋湖诸水合分为两派一派由东北上塘至长安坝

   曰上塘河一派由西北至江涨桥与子塘河合又馀杭塘河亦西来会焉又出北新关桥曰下塘河

   西北接新开运河至塘西镇入石门县界元末张士诚以旧河窄狭自塘栖南五林港开河至江涨

   桥因名新开运河亦名北关河 本朝康熙四十七年重濬雍正五年又濬上塘河自艮山门施家

   桥至施家堰止长七千七百七十九丈濬下塘河自驿桥至清河闸长三百二丈宦塘河

   在仁和县西北三十五里南接北新江涨桥河北达奉口河奉口河在县西北四十五里迤南接钱

   塘奉口大溪北入德清县界 本朝雍正七年重濬市河在海寕州城内上流自二十五里塘

   河由城北门入又出西水门合淡塘河 本顺治十年雍正七年又濬可通舟楫六十

   里塘河在海寕州东自市河抵黄湾六十里入减水河通盐艘民船并资灌溉袁花

   塘河在海寕州东五十里源自州城濠东流通海盐县澉浦淡塘河在海寕州城西

  北二百步北通运塘河东抵县城濠宋嘉定间邑南海岸倾陷筑堤以障潮水约长六七里其西湮

  运塘河在海寕州西北三十馀里庄婆堰自仁和县流入又东北入石门县界宋时运

  道所经也自后改由新开河由德清入石门而此河渐淤二十五里塘河在海寕州

  西北旧名湖塘以通湖水也源自西湖达运河至长安坝东流二十五里经县西北通市河宋陈恕

  浚河筑塘加广一丈民甚利之号甘棠堤郭店塘河在海寕州北十二里其派自新江塘

  河而南曰止溪溪南曰胭脂泾相传范蠡载西子泛舟处东经横塘南抵县城洛塘河

  寕州北三十里新江塘之北东流入硖石南湖旁有支港小河经硖石镇为市河迤北注嘉兴境之

  长水塘河新江塘河在海寕州东北二十里一名㳯江塘源自德清县大麻溪流入运河

  其东南流通袁花塘河庆春河在富阳县东门内自观山达后河西通苋浦东合大江

  西溪在钱塘县灵隐山西北自松木场水口沿山十八里汇馀杭塘河合新开运河曲水湾环

  群山四绕居民以梅为业树多临水花时弥漫如雪 本朝康熙三十八年   圣祖驾临

   御制五言诗一章乾隆十六年高宗临幸有   御制五言古诗一首九溪

  塘县西南十二里风篁岭众山之泉环流于此东流入江稍西为十八涧横溪在仁和县北二

  十五里独山之北旁多小池产菱芡蒲鱼之属流达新开运河白洋溪在富阳县北二十里

  会开化诸山之水溉田数顷又锦溪在县南五十里旧名善政溪以波纹若锦因名停辞溪

  在馀杭县东二十一里亦名东溪源出青障山东北流入钱塘县界又北流入德清县界合苕溪

  苕溪在馀杭县治南源出临安县天目山之阳亦名南溪东南流至县东独山下合石镜溪又

  东流百五十里经本县南又东北流二十七里入钱塘县界过县西北四十五里奉口亦名奉口溪

  又东北流入德清县界此为东苕水故老相传夹岸多苕花每秋飘散水上如飞雪故名双溪

  在馀杭县北三十五里有二源一出天目山一出高陆山至双桥合流又东入径山港达于苕溪径

  山港在县西北三十里源出径山东流合苕溪可通舟楫仇溪在馀杭县东北二十里有二源

  一出临安县九仙山经高陆山东流八十六里至仇山之北一出独松岭东流八十里亦至仇山下

  合流又东流十里至苕溪锦溪在临安县南石镜山下一名石镜溪发源干坞东流至独山合

  东关溪在於潜县东源出泥坞其流迂远下流合虞溪入西溪又双清溪源出天目山

  南麓正清溪源出莲花峯皆流入西溪藻溪在於潜县东南二十里源出落云山西北流合

  周冕横塘诸小水又西入浮溪其周冕横塘二水源俱出落云山紫溪在於潜县南三十里

  源出昌化县南东流经县南又西南合桐溪水经注紫溪水出於潜县西百丈山东南流名为紫溪

  中道夹水有紫色盘石长百馀丈望之如朝霞又名为赤濑盖以倒影在水故也又东南流至白山

  一名广阳山甚峻极北临紫溪又东南连山夹木两峯交峙反顾树石往往相捍十馀里下积石磊

  砢相挟而上涧下白沙细石状若霜雪水木相映泉石争晖名曰栖林唐书地理志於潜县南三十

   里有紫溪水溉田贞元十八年令杜泳开旧志有上溪在昌化县西北六十里东流十七里为巨溪

   又东为双溪中有洲水分南北过此复合为一又南十五里至下阮村名下阮溪又南至柳相山下

   为柳溪又东入於潜县界至县东南四十里合西溪桐溪在於潜县西东南流入分水县界水

   经注桐溪水出於潜县北天目山东面有瀑布下注数亩深沼名曰蛟龙池池水南流迳县西为西

   溪又东南与紫溪合名为紫溪流迳白山之阴至桐庐县东为桐溪县志谓之西关溪源出翔凤林

   之尖顶经细荆口有潭形如仰箕名曰箕潭瀑布又从峻壁下注汇为蛟龙上中下三池又东兴东

   关溪合又南与双清正清二溪合又南至双溪口与虞溪合又南经县西岝㟧山名为锦江又南流

   名浮溪又南合藻溪水又南合交溪水又东南与昌化紫溪合因通名紫溪又东南流经白山之阴

   又西南流复折而东周旋盘𢌞是为印渚又南入分水县界交溪在於潜县西十五里有二

   源一出县西南浪山坞曰浪溪一出县西北白沙关曰柳源二水合流名交溪又东南合昔溪水入

  西虞溪在於潜县北有二源一出豪千关一出千秋关南会桐岭关水至县北七里合流又

  南至双溪口入西溪余溪在新城县西二十五里源出严州府分水县界至岩石岭东流与葛

  溪合为三溪口松溪在新城县北五里源出临安县锦溪分流汇诸山谷之水由县西北三十

  里之依岭入县界东南流入鼍江伽溪在昌化县南二十五里源出县西南峡川东流入柳

  溪又上博溪在县南三十里源出县西南五十里贡岭东南流入伽溪又览溪在县南三十里合萧

  蒲二源之水迂回九曲入上博溪奥溪在昌化县西六里源出安徽寕国县界东南流入晚

  溪又董溪在县西二十五里源出百丈山历溪在县西十五里源出千顷山皆东流入晚溪又平度

  溪在县西南一里源出佛子岭澞溪在县东一里源出黄蘖山皆流入双溪云溪在昌化县

  西七十里源出昱岭东流入巨溪又仁里溪在县西北百里源出安徽寕国县界东南流入巨溪蜃

  溪在县西六十里源出淳安县界杨溪在县西八十里源出龙塘山颊口溪在县西五十里源自石

  门之西下流皆入云溪五泄水在富阳县东南八十里接诸暨县界有泉自紫𨸄发源汇

  为溪两山夹之壁立二百馀丈历五级下注绝壑故名五泄上三泄地属富阳下二泄地属诸暨

  湖洑水在富阳县西南九十里源出湖洑山自金沙而来东入浙江步溪水

  阳县西三十里源出贝山一名步桥水分为二派又合流会苋浦南入江又有私水在县西北三十

  里源出天目山伏流百六十里复见东流合步溪入苋浦白水在临安县东北源出县北二十

  里大钱山飞瀑灿烂亦名灿水流经县东北二十五里合径山水入仇溪柳浦在仁和县凤凰

  山下六朝时谓之柳浦埭刘宋泰始二年吴喜击孔𫖮等于会稽喜至钱塘进军柳浦又自柳浦渡

  趋西陵隋时尝移州治此百尺浦在海寕州西四十里舆地志越王起百尺楼望海故名

  苋浦在富阳县西一里一名关浦即恩波桥浦阔六十步东合步桥诸水入浙江唐书地理志

  登封二年令李濬时筑堤东自海西至于苋浦以捍水患贞元七年令郑早又増修之渔浦

  在富阳县东南四十里自朱坑冈而来七里为前溪下流入江五代钱镠拒刘汉宏水军由渔浦出

  蛇浦在富阳县西南三十五里相传常有巨蛇渡江而南沿山而下其径尚存俗称蛇路

  湾或号龙溪北流入江又剡浦在县西南四十里源出龙门山其流深广巨舟可入王洲

  阳县南五十里周五百步元和志王洲出橘为江东之最孙洲在富阳县西南四十二里周二

  十三里寰宇记县前江中有沙涨孙坚为郡吏趋府乡人饯之洲上父老曰此沙狭而长君其为长

  沙太守乎后如其言因名孙洲桐洲在富阳县西南五十里有濑世传为子陵垂钓处

  梁潭在富阳县东与潮消长旁有山唐咸通中会稽建禹庙尝伐梅木为梁一夕风雨晦暝梁

  忽不见数日风雨又作梁复在焉视之赤萍满腹遂谓此梁为梅潭之龙也宋嘉泰中祷雨有应

  岝㠋潭在於潜县岝㠋山下潭有石如磨下有三趾见于水面天井潭在于潜县

  石柱山南深不可测羊头潭在昌化县西北七十里有石壁对峙旧名龙门中有瀑布百尺

  下注深潭潭底有石如羊头故名明星渎在馀杭县东一里外接南湖之西函宋时投龙

  简于大涤洞必先祭此湖山砩在富阳县南善政里广二里许溉田二千馀顷水利甚渥

  涌金池在府城涌金门内相传吴越将曹杲引西湖水注此狮子池在馀杭县东南

  五里狮子山西水色莹洁蚕月邑人取以澡丝虎跑泉在钱塘县大慈山虎跑禅寺唐元和

  中释性空居此苦无水忽神告曰明日当有水是夜二虎跑地泉涌出故名 本朝康熙三十八年

     圣祖南巡有   御制七言诗一首干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

  四十九年   高宗六次巡幸俱有 御制题虎跑泉及虎跑泉用苏韵诸诗 参 寥

  泉在钱塘县西湖智果寺宋僧道潜号参寥子能诗苏轼在黄州梦与赋诗有寒食清明都过了

  石泉槐火一时新之句后七年守杭州参寥居智果院轼于寒食之明日访之汲泉钻火烹黄蘖茶

  忽悟所梦作应梦记 本朝乾隆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纯皇帝宸舆经过俱有

  御制参寥泉用宋韩淲韵诗六一泉在钱塘县孤山下宋欧阳修自谓六一居士与西湖

  僧惠勤善后苏轼守杭州有泉出惠勤讲堂后因怀修名曰六一泉 本朝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年

  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纯皇帝宸舆经过俱有   御制诗并   御书六一泉额

  上建堂名述古乾隆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俱有   御制题述古堂诗渟泉在钱塘县孤山

  麓圣因寺寒碧一泓澄澈可鉴康熙四十六年   圣祖御书渟泉二字勒石玉泉

  塘县西净空院南齐建元中释昙超说法龙君来听抚掌出泉今龙池前小池深不寻丈清澈可鉴

  异鱼游泳其中吴越建寺详下冷泉在钱塘县飞来峯下昔时深广可通舟宋绍兴中曾建石

  闸蓄水泉上有亭唐刺史元藇建白居易有记本朝乾隆十六年四十九年   高宗纯皇帝

  宸舆经过俱有   御制题冷泉亭子诗又白沙泉在灵隐西菩院方丈右泉从白沙流出上有

  亭亦唐刺史元藇建子午泉在钱塘县东南十八里五朝山巅惟子午二时发泉土人按时

  喷玉泉在仁和县东北皋亭山崇光寺后其味清甘石壁旧镌喷玉二字抚掌

  泉在馀杭县大涤山洞霄宫前深三尺许清冷可鉴旧传钱武肃王至宫有双鹤飞舞其上因抚

  掌招之鹤下泉涌故名丹泉在馀杭县大涤洞泉源最高历天柱而下隐隐若雷至洞西百

  馀步乃出甘冽不竭有方池潴焉寒泉在新城县西六十里庵头山石岩下泉涌如轮冬夏

  不竭灌田数百亩东坡泉在昌化县治南双溪西数十步石窍中出苏轼始寻源得之后

  人凿石为泓因名六井在府城内唐李泌所凿引西湖水其最大者在清湖中为相国井其

  西为西井北为金牛井即金牛池又北而西附城为方井为白龟池又北而东至钱塘县治之南为

  小方井嘉祐中郡守沈遘以金牛井废乃作南井今相国井及西牛尚存馀堙废吴山井

  在府城内寰宇记吴山泉在吴山北寒泉迸溢清甘不竭咸淳志吴越时开水味为钱塘第一淳祐

  丁未大旱城中诸水皆涸独此井如常安抚赵与𥲅奏立祠以旌异之又为亭覆井上龙井

  在钱塘县风篁岭本名龙泓产茶最佳宋元丰中僧辨才即其处为亭率其徒环而咒之俄见大鱼

  自泉中跃出秦观有记本朝乾隆二十七年  高宗纯皇常临幸  御题扁额曰篁岭

  卷阿其中八景曰过溪亭涤心沼一片云风篁岭方圆庵龙泓洞神运石翠峯阁   御制𥘉游

  龙井志怀三十韵龙井八咏雨中再游龙井龙井上作再游龙井坐龙井上烹茶诸诗三十年有

    御制龙井六首龙井八咏雨中游龙井再游龙井诸诗四十五年有   御制游龙井作龙

  井八咏展龙井所弆临苏东坡书和过溪桥诗卷仍叠旧韵诸诗四十九年有   御制游龙井

  叠庚子诗韵诗炼丹井在钱塘县天竺山下晋葛洪尝炼丹于此金沙井在钱塘县

  孤山下唐白居易常酌此泉甘美可爱视其地沙光灿如金因名杜公井在新城县城内

  唐干寕中杜棱镇东安董昌围急城中乏水穿土百尺不得泉棱䖍祷之泉立至民赖以活目为杜

  黄金湾井在新城县南二十里地界新城桐庐之间荒僻险远宋淳祐中县令赵宗

    侅开凿以济行者彭家井在新城县北门内大旱不竭城中人多赖之













                       纂修官李 煌恭 纂

                       前纂修官蔡赓飏恭 纂

                       前总纂官黄爵滋恭覆辑

                       前校对官潘 斌恭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