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重修一统志 (四部丛刊本)/卷二百四十八至二百五十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二百四十五至二百四十七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二百四十八至二百五十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二百五十一至二百五十二

Page:Sibu Congkan Xubian189-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91.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189-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91.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189-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91.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189-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91.djvu/5Page:Sibu Congkan Xubian189-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91.djvu/6Page:Sibu Congkan Xubian189-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91.djvu/7Page:Sibu Congkan Xubian189-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91.djvu/8Page:Sibu Congkan Xubian189-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91.djvu/9

大清一统志

 邠州直隶州在省治西北三百二十里东西距二百九十里南北距九十五里东至西安府

  耀州界一百八十里西至甘肃泾州界一百十里南至乾州永夀县界三十五里北至甘肃庆阳府

  寕州界六十里东南至西安府泾县界一百七十里西南至凤翔府麟游县界七十五里东北至鄜

  州宜君县界一百五十里西北至寕州界一百二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一百二十五里南北距九十

  五里东至淳化县界八十五里西至长武县界四十里南至永寿县界三十五里北至寕州界六十

  里东南至淳化县界八十里西南至麟游县界七十五里东北至三水县界三十五里西北至寕州

  界一百二十里自州治至 京师三千里

︹分野︺天文井鬼分野鹑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雍州之域秦置漆县属内史汉属右

  扶风后汉因之兴平元年以县置新平郡晋属雍

  州后魏改置白土县仍为新平郡治西魏置𡺳州

  隋开皇三年郡废四年改县曰新平大业三年

  废县属北地郡义寕三年复置新平郡唐武德元

  年复曰𡺳州开元十三年改𡺳曰邠天宝元年

  新平郡乾元元年复曰邠州属关内道唐书方镇表乾元二

  年置邠寕节度使治邠州大历三年罢十四年复置光启元年赐号静难军节度五代因

  之初属岐后属梁宋亦曰邠州属永兴军路宋史地理志邠州紧新平

  郡定难军节度金属庆原路元曰邠州属陜西行省明省

  新平县入州属西安府

 本朝雍正三年直隶陜西布政司领县三

  三水县在州东北六十五里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一百里东至西安府耀州界六十里西

  至本州界三十里南至淳化县界五十里北至甘肃庆阳府正寕县界五十里东南至耀州界七十

  里西南至本州界四十里东北至鄜州宜君县界九十里西北至正寕县界六十里古豳国为周郇

  国秦置栒邑县属内史汉属右扶风后汉因之晋曰邠邑属新平郡后废后魏改置三水县仍属新

  平郡西魏置恒州寻废隋属北地郡义寕三年属新平郡唐属邠州五代宋金因之元至元七年

  入淳化县明成化十四年复置仍属邠州统于西安府 本朝雍正三年属邠州淳化县

  在州东少南一百四十里东西距八十五里南北距八十五里东至西安府耀州界四十里西至本

  州界四十五里南至西安府醴泉县界四十里北至三水县界四十五里东南至西安府泾阳县界

  四十里西南至醴泉县界五十里东北至耀州界四十五里西北至三水县界四十里秦置云阳县

  属内史汉属左冯翊后汉因之晋废后魏以后为云阳县地宋淳化四年始分置淳化县属耀州宣

  和元年改属邠州金元因之明属邠州统于西安府 本朝雍正三年属邠州长武县

  西北八十里东西距七十里南北距六十五里东至本州界四十里西至甘肃泾州界三十里南至

  泾州灵台县界三十五里北至甘肃庆阳府寕州界三十里东南至灵台县界四十里西南至泾州

  界三十里东北至本州界三十五里西北至寕州界四十里秦汉北地郡鹑觚县地后魏置东阴槃

  县属赵平郡西魏改曰宜禄北周省入鹑觚隋为新平县地唐贞观二年复置宜禄县属邠州五代

  宋金因之元废入邠州明万历十一年始置长武县属邠州统于西安府 本朝雍正三年属邠州

 ︹形势︺泾水绕其北邠崖峙其南倚山为城地势雄壮

  元统

 ︹风俗︺土宜殖物人务稼穑元微之表其俗质而厚其人朴

  而易理业尚播种畜牧唐郑处诲节度使厅记尚勇力习战

  备寰宇

 ︹城池︺邠州城周九里有奇门四城南又有山城与州城相连周五里环二城俱有池深二丈

  元末因唐旧址建明时屡修 本朝乾隆二十八年三水县城周五里有奇门四池

  广二丈五尺西北枕山东南临谿明成化十四年建 本朝康熙九年乾隆二十九年屡修

  化县城周四里有奇门三池深一丈广五尺宋淳化四年建明嘉靖九年修 本朝顺治五

  年康熙三十九年干隆二十九年屡修长武县城周五里门五东南有池深二丈明万

  历中因唐旧址建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三十年五十一年屡修

 ︹学校︺邠州学在州治西旧在东门外宋庆历中建明洪武六年移建今所 本朝顺治十六

  年修入学额数八名三水县学在县治东明成化十四年 本朝康熙十年修入学额

  数十二名淳化县学在县治西北旧在县治东南明洪武中建正德中移建今所 本朝

  康熙二十五年入学额数八名长武县学在县治西南明万历中建入学额数八名

  石门书院在三水县乾隆三十六年建

 ︹户口︺原额人丁三万七千三十三今滋生民户共男妇二十五万七千七百十九名口

 ︹田赋︺民地九千二百八十二顷四亩八分五釐额征地丁银四万六百二十四两四钱九分粮四百

  六十一石一斗四升一合五勺

 ︹山川︺夀山在州城东南山高顶平州志上有居民及茂林修竹之胜𡺳山在州治南城垣

  所依亦名凤凰山俗传周初凤凰所栖之地左列寿山前依涧水岩壑𡼭嵚委曲百折亦谓之𡺳岩

  一名安定岩紫微山在州城内西南隅连跨外郭上有宋金时屯兵故砦明岨山

  在州西十里其麓有水帘洞洞中有水流出相传唐贞观中凿山为连珠小窍形肖飞阁每岁元宵

   居民率张灯于此以祈年相近有白土崖亦曰白土原又曰白兔龙柏山在州北三十里

   山形高耸上多丛柏鸡阜山在三水县东里许石壁高耸俯视城隍肖塔山

   水县东七里县志峻耸干云形似浮图下有麻峪义峪窑峪石觜山在三水县东十五里

   三面壁立惟一径可通亦名马阙石门山在三水县东接淳化县界史记秦献公二十一

   年与晋战于石门云阳宫记东北有石门山冈峦纠纷干霄秀出有石岩容数百人水经注五丈渠

   水出云阳石门山元和志山在三水县东五十里旧志山在县东六十里高峻插天对峙如门一名

   石阙其北为戴家山林木荫翳千岩环拱又南为攒天岭峻矗干云神林山在三水县东七

   十里因上有旧建英公祠得名吞云吐雾灵气往来翠屏山在三水县治南县城踞其上亦

   名豳山俗名挂榜山又谓之南冈县志翼蔽县治如屏障然凤凰山在三水县城西北县

   志冈峦如鳯旧有阿陡堡在其上蟠龙山在三水县东北三十五里蜿蜒盘礴邠之名胜

   大唐山在淳化县东四十里接西安府耀州界亦名长头岭嵳峩山在淳化县东南

   五十里即巀嶭山西南属泾阳东南属三原为三县接界处其西有仲山亦与泾阳县接界俱详见

   西安巴山在淳化县西南十五里县志山下有石将雨则湫出五凤山在淳化县

   西三十五里县志五峯如凤一名五凤谷甘泉山在淳化县西北史记封禅书黄帝接万灵

   明廷明廷者甘泉也又范雎传睢说秦昭王曰北有甘泉谷口括地志甘泉山一名石鼓原俗名磨

   石岭在云阳县西北九十里元和志甘泉山周回六十里县志山在今县西北五十里夀峯

   山在淳化县北二里俗呼为三楞山或谓即甘泉赋所云椽峦也蝎子掌山在淳化县

   北四十里冶谷水出此回龙山在长武县东四十里因峯势回顾而名宜山

   武县南十里县志有隋牛宏别业故址犹存静山在长武县南十五里一名翔雁山

   龙山在长武县北十五里县志其山产小蛇长寸许头有两角故名堡岭在三水县东三

   十里后秦姚襄尝筑砦其上故名绝顶有泉名龙泉亦名天池又中岭在堡岭之右岩覆数丈可蔽

   风雨其麓有官家洞亦名飞云洞峭壁危峦下临汃水高下各数十窟可容数百人其左又有桑村

   洞俗以为即古公之陶复陶穴也分水岭在三水县东北九十里与鄜州宜君县接界其

   岭上连子午岭岭东为鄜州西为甘肃庆阳府秀峯在长武县南二十里县志层峯秀丽望之

   纒在长武县西南十五里前川河中峯高百馀丈顶二亩馀形似蟹筐又名⿱觧虫 -- 蟹

   黑石岩在三水县东南五十里岩石如漆壁立万仭林木荫翳人迹罕到又观音岩在县东

   北二十五里中有灵湫深不可测旱祷辄应亦谓之观音湫石崖在州西二十里其崖壁立

   百馀仭无阶可陟石佛嵌空而坐其崇八丈唐贞观二年开凿前起层台飞阁阁底窍通中寒泉冽

   凄澈及肌骨张果老崖在淳化县东北七十里与耀州接界其西南麓属县境

   里谷在州东七里一名蒲泽谷相传宋潘邠老读书处泉流如带石洞尚存甘峪

   水县南十里路出长安为孔道又柳峪在县南三里后峪在县北十里白虎峪在三水县

   西北十五里即唐郑谷诗所云谷评白虎蔵岩洞也冶谷在淳化县东南仲山嵳峩山之间县

   志谷口有石形似二龟对立如门详见西安府盘谷在长武县西三十里三峯交峙二水分流

   为邑中之胜五龙原在州南唐武德初突厥奄至豳州城西陈于五龙坂秦王撃却之即

   此元和志五龙原在新平县南三里原侧有五泉水因名陈阳原在州西南元和志后魏于

   新平县西南十里陈阳原上置白土县浅水原在长武县西北即鹑觚原魏书神䴥三年

   古弼等攻平凉赫连定从鹑觚原救平凉与弼相遇魏书地形志鹑觚县有鹑觚原元和志浅水原

   即今宜禄县理所武德元年薛举寇泾州太宗亲征会举死其子仁杲统众挑战上遣总管厐玉自

   此原南出贼右因高而陈上自原北出其不意贼遂大溃寰宇记鹑觚原即浅水原县志县治北有

   集贤冈回谿巨壑盘旋险峻或称四鳌山又名五凤巢盖即浅水原也又县北五里有浅水墩为烽

   堠之所盖亦以原而名黄萯原在长武县北唐大历八年蕃寇泾邠二州浑瑊拒战于

   宜禄登黄萯原望敌旧志原在县北接甘肃庆阳府寕州界车箱坂在淳化县南元和志

   在云阳县西北三十八里萦纡曲折单轨才通上坡即平原宏敞楼观相属亦名车盘岭即趋甘泉

   宫道也金史地理志淳化县有车箱坂履迹坪在州南门外俗传姜嫄祀郊禖履大人迹

   处又州东三十里有凌阴为公刘藏冰处盖皆好事者传疑也白石洞在三水县东七里县

   志山麓多绛桃又赵家洞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一名琅天洞其岩深䆳宽平可以眺远内有石室又

   流石洞在琅天之右石谷环绕如城漆水在州西诗大雅民之初生自土沮漆传沮水漆水也

   史记周本纪古公去豳度漆沮汉书地理志漆水在漆县西元和志漆水在新平县西九里北流注

   于泾今麟游县东南亦有漆水与此异寰宇记水经注云漆水自宜禄界来又东过漆县北即邠州

   所理也今新平县西九里有白土川东北流迳白土原东陈阳原西又东北注泾水恐是汉之漆水

   但古今异名耳通志有水帘河在州西十里北流入泾即漆水也又安化河在州西二十里又洪龙

   河在州城西或以为诗之过涧南河在州城东或以为即诗之皇涧又大峪河在州东三十里俱入

   泾水在州北自甘肃泾州流迳长武县北又东南迳州北又迳淳化县西入乾州永夀县

   界元和志新平县泾水西北自宜禄县界流入又泾水在云阳县西南二十五里通志水自平凉县

   笄头山东南流入长武县界又东迳长武县北二十里泥水入之又东迳停口镇入邠州界黑水河

   东河入之又东安化河水(⿱𥫗廉)-- 帘河洪龙河俱北流注之又东迳州北三里南河水北流注之又敕修川

   梁渠川俱西南流注之又东南汃水入焉又东南太谷河东北流注之又东南流为九曲入淳化县

   界七里川及通涧沟水南流注之又东南迳淳化县南三十里出九𡽀仲山之间谓之谷口入西安

   府醴泉界汃水在三水县南源出鄜州宜君县竞窝山西南流迳县城南又西南流四十里入

   泾水一名师水又名三水河灌漑所资也又连家河在县东十里源发石门绕中岭北流入汃水东

  涧河在县城东清流如线环城而南入汃水旧尝引流入城又西谿河在县西门外左绕城垣右环

  槐堡有灌漑之利温凉河在县西三里源出县西宝塔峪之温泉隆寒不冰下流皆入汃河

  涧水在三水县北自甘肃庆阳府正寕县流入诗大雅公刘篇夹其皇涧溯其过涧寰宇记真

  寕县有大陵水水经注云大陵小陵水出巡和南殊川西南迳寕阳城豳诗云夹其皇涧陵水即皇

  涧也县志有梁渠川在县西北十八里即诗之过涧又支唐川在县北三十里即诗之皇涧皆西南

  入于泾又敕修川在县东北三十里西南流合于皇涧清水在淳化县东东南流入西安府

  耀州界水经注五丈渠出云阳县石门山谓之清水东南流迳黄嵚山西又南入祋祤县县志清谷

  水源出三水县之石门山流迳县东入耀又有方里沟水在县东北四十里源出神兔岭流至三原

  界入清水冶谷水在淳化县东又东南入西安府泾阳县界长安志云阳县治冶水自西北

  淳化县界来县志冶谷水在县东门外即县河一名淳化河源出蝎子掌山迳县东合甘泉水马跑

  泉又东南流迳县南合葫芦河流迳泾阳县至三原县与清谷水合流入冶谷水五龙水

  在淳化县西隋书地理志云阳县有五龙水寰宇记水经注云五龙水出云阳宫西南县志在县西

  四十里流入泾水甘泉水在淳化县北隋书地理志云阳县有甘水长安志十道志曰甘

  泉出石鼓西原县志水在县北四十里俗传其味甘美异于他水南流入冶谷水又有马跑泉水在

  县东北四十五里葫芦水在县西下流俱入冶谷水芮水在长武县南自甘肃泾州灵台县流

  迳县南至州界入泾水通典宜禄县有汭水汭水一名宜禄川西自陇州华亭县流入寰宇记宜禄

  县宜禄川水一名芮水自泾州鹑觚县流入水经注云汭水东迳宜禄县俗谓之宜禄川水旧志有

  后川河在县南十里又南十里有前川河俱自灵台县流入二水合而东流谓之黑水河经县东四

  十里停口镇合泾水即宜禄水也马莲河在长武县东北即泥水自庆阳府寕州界来流

  入泾七里川在淳化县北四十里源出石门山自三水县西南流为七里川又迳三里

   原为姜嫄河又西南入泾又有小峡沟水在县北二十五里源出马家山南流合七里川又通润沟

   水在县西北二十里亦流入泾清谿在州西南三十里与凤翔府麟游县接界宋绍兴中田晟

   拒金兵于此万夀湫在三水县东北二十馀里当梁渠支唐两川之交唐大历八年因风

   雷成石龙涡在州西北十里通志山中斗峻人鲜能至间有至此言涡乃一大坎中刻

   石为龙形延祐碑谓祷雨以器取水迎至城隍祠雷即隐隐起座隅久之大雨霶霈鸣玉泉

   在州东五里泉出山腰石龛下崖津滴溜其声琤琮凄寒不可久留又锦谷泉在州东南惠济泉在

   州东惠民泉在州西白马泉在三水县东里许泉色绀碧每阴雨则伏而不流旱则涌溢而

   玉泉在三水县南玉泉观之左水冽而甘渊深丈馀以物秽之则涸岁旱常祷雨于此又

   稍泉在县南矶头之隈有二泉涌出又金沙泉在县北十五里金泉在淳化县东南寰宇记云

   阳宫记云入冶谷二十里有一槐树树北有泉名曰金泉泉出数穴清彻无底按雍州记云有人饮

  此泉水见有金色从山上照水中往取得金故有此名县志金泉在县东南三十里又名观音泉世

  传其水甘香目眵者洗之可明白龙泉在淳化县东北三十里温泉在长武县南县

  志隆冬温暖又马跑泉在县西南二十里三泉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双泉在长武县北厓下二

  泉涌出交流百步又通济泉在县北城下大旱不竭又龙女泉在县东北三十里

 ︹古迹︺新平故城今州治古漆县也汉初周勃自咸阳北攻漆撃章平军后汉书建武八年

  帝自西征隗嚣至漆马援于帝前聚米为山谷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兴平元年分扶风之漆置新平

  郡晋书载记太元十年苻坚败姚苌攻新平太平苗辅固守初石季龙末清河崔峻为新平相为郡

  人所杀坚禁锢新平人缺其城角以耻之新平酋望深以为惭故相率拒苌以立忠义魏书地形志

  新平郡治白土而无漆县隋书地理志北地郡领新平县旧曰白土开皇四年改县为新平括地志

  新平汉漆县元和志新平郡晋姚苌之乱郡废后魏又置郡文帝大统十四年于今理置南豳州废

  帝除南字大业二年省入寕州义寕三年复为新平郡武德元年复为豳州开元十三年以豳字与

  幽字相涉诏改为邠字又云新平县郭下本汉漆县姚苌之乱郡县不立后魏于今县西南十里陈

  阳原上置白土县属新平郡隋开皇三年移白土县于今州城中四年改白土县为新平县州志新

  平县明初始省入州故城有二南北狭而东西依水唐城也四面广阔而东南互于山顶宋城也俱

  于今城相因又有古公城在州南山上与州城相连即今山城俗以为古公所筑栒邑故

  城在三水县东北汉𥘉郦商破章邯别将于栒邑地理志右扶风领栒邑县应劭曰左传毕原酆

  郇文之昭也郇侯贾伯伐晋是也薛瓒曰荀当在晋之境内不得在扶风界晋书地理志作邠邑盖

  以古𡺳国而名后废寰宇记今三水县东北二十五里邠邑原上有郇邑故城即汉理所三水

  故城在今三水县西汉县在今甘肃固原州境后魏改置于此通典三水汉栒邑县地元和志

  县西南至邠州六十里本汉旧县属安定郡后魏于今县理西二十八里重置三水县取汉旧名寰

   宇记后魏置三水县大统十四年移县于今邠州西北十五里白马堡隋开皇三年移理新平故郡

   大业元年移今理唐元和十二年移县于陇堡下旧城初大历中吐蕃焚县城又移堡上后人民

   不便邠帅郭钊复移下之县志隋大业初县自邠州西北十五里移于今县北十五里半川府后之

   陇川堡唐广德元年移县东北三十里职田镇元和四年复移陇川堡旧治又有旧县城址在鸡阜

   山前邠州三水旧城在县东五里东西六里南北三里遗址犹存 按三水县移徙不一县志与寰

   宇记互异并存备考云阳故城在淳化县西北史记秦始皇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

   阳堑山堙谷直通之又徙五万家云阳复不事十岁汉书武帝太始元年徙郡国吏民豪杰于云阳

   括地志汉云阳故城在今云阳县西北八十里元和志魏司马宣王抚慰关中罢云阳县置䕶军及

   赵王伦镇长安复罢䕶军后氏羌反又立䕶军刘石符姚因之后魏罢䕶军更于今理别置云阳县

   长安志汉故县城在云阳县西北六十里淳化县在县西北三十里城基犹存后魏太武别置县在

   嵳峩山前淳化故城今淳化县治故云阳县之黎园镇也云阳宫记车箱坂下有𥠖园一

   顷汉武筑之树数百枝青翠繁密望之如车盖唐书干寕三年李克用讨王行瑜行瑜屯𥠖园克用

   与战破之长安志 黎园镇在云阳县金龟乡淳化四年以太子中舍人黄观言此地山林深僻多聚盗

   贼遂建为淳化县以云阳金龟平泉古鼎三乡仍析山后甘延温丰威远三乡属焉属耀州九域志

   县在耀州西九十里云陵故城在淳化县北二十里汉书地理志左冯翊云陵县昭帝置

   三秦记钩弋夫人居甘泉宫三年不反遂即葬之名曰思合墓昭帝即位追尊为皇太后发卒二万

   人起云陵邑三千户后汉县废括地志云陵在今云阳县西北五十八里长安志陵在汉云阳城南

   宜禄故城今长武县治元和志宜禄县东至邠州八十一里后魏为东阴槃县地废帝以

   县南临宜禄川因改名隶泾州曁周隋又为白土贞观二年分新平县又置宜禄县后魏旧名也

   寰宇记周地图记云后魏孝明帝熙平二年析鹑觚县置东阴槃县废帝元年改曰宜禄九域志宜

   禄县在邠州西六十里县志宜禄县元省明洪武中置为镇隶邠州设巡司宏治十七年移司治冉

   隆庆五年増设州同知驻此万历十一年始于地建县取县西旧长武城为名长武故

   城在今长武县西接甘肃泾州界魏书地形志阴槃县有长武城元和志长武城在宜禄县西五

   十里隋开皇中筑在泾河南岸武德元年废大历初郭子仪置兵以备西戎旧唐书李怀光𫝊怀光

   频岁率师城长武以处军士城据原首临泾水俯瞰通道自是为西边要防宋史地理志咸平四年

   升长武镇为县五年省为砦属保定县大观二年复以砦为县元史地理志泾州旧领长武县至元

   十一年并于泾州明统志长武城在泾州东七十里县志在今县西北三十里阴槃故城

   在长武县西北汉书地理志安定郡领阴槃县后汉书郡国志作阴盘灵帝末寄理于新丰此城遂

   废十六国春秋赫连定胜光元年畋于阴槃即此后魏复置阴槃县在今甘肃平凉府平凉县界元

   和志阴槃城在长武县西北二十五里即汉县也浅水旧县在长武县北汉置县属上

  郡后汉省元和志宜禄县本汉浅水县地县志今县北五里馀有浅水城故𡺳城在三水县

  西诗大雅豳居允𮎰汉书地理志栒邑县有豳乡诗豳国公刘所都杜预左传注豳在漆县东北括

  地志三水县西三十里有豳原豳城在原上元和志豳国城在邠州东北二十几里寰宇记古豳地

  在三水县西南三十里有豳城在陇川水西盖公刘之邑豳谷名也与故栒邑城相去约五十馀里

  县志县西南三十里为古公乡亦谓之古公原上连土墙迤南即公刘墓高墌城在长武县

  北唐武徳初薛举寇泾州进逼高墌刘文静等陈于高墌西南举潜师掩其后文静败于浅水原举

  遂拔高摭既而秦王败薛仁杲于高墌追至泾州唐书地理志定平县有高墌城元和志故城在宜

  禄县北五里寰宇记谓即浅水城魏大统十四年废未知何据甘泉宫在淳化县西北甘泉

  山史记封禅书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太乙诸鬼神而置祭具以致

  天神封禅之来年作通天茎台甘泉更置前殿广诸宫室有芝生殿房内中赦天下后以柏梁灾受

  计甘泉作诸侯邸汉书宣帝纪甘露四年幸甘泉呼韩邪单于来朝成帝纪永始四年幸甘泉郊泰

  畤神光降集前殿扬雄𫝊甘泉本秦离宫武帝复増通天高光迎风宫外近则洪厓旁皇储胥弩阹

  远则石阙封峦枝鹊露寒棠棃师得游观屈奇瑰玮三辅黄图甘泉宫一曰云阳宫关中记曰林光

  宫一曰云阳宫秦所造在今池阳县西故甘泉山宫以山为名周匝十馀里汉建元中増广之周十

  九里去长安二百里望见长安城关辅记甘泉宫中有宫十三台十一颜师古曰秦之林光宫胡亥

  所造汉又于其旁起甘泉宫非一名也元和志云阳宫即秦之林光宫汉之甘泉宫在云阳县西北

  八十里甘泉山上武帝以五月避暑于此八月乃还雍录汉甘泉宫在云阳县磨石岭上通天

  台在淳化县西北甘泉山史记封禅书公孙卿言神仙好楼居乃作通天茎台置祠具其下将招

  来神仙之属汉旧仪台高三十丈三辅黄图通天台去地百馀丈望云雨悉在其下武帝时祭泰乙

  令人升通天台以候天神天神既下祭所若流星乃举烽火而就竹宫望拜上有承露盘仙人掌擎

  玉杯以承云表之露元和志通天台在云阳县西北八十一里甘泉宫中又汉武内传钩弋夫人从

  至甘泉而卒既殡香闻十馀里帝哀悼乃起通灵台于甘泉常有一青鸟台上往来至宣帝时始止

  又云阳宫记甘泉宫北有槐树今谓之玉槐根干盘峙三二百年物也相传甘泉赋所谓玉树青葱

  公孙庄在邠州西南三十五里旧志汉公孙贺故宅今谓之孙村半川府

  水县北唐书地理志邠州有公刘蜯川等府十县志有半川府在县北十五里盖即蜯川之讹又八

  王城在县东北唐川中流后秦姚泓时故城也旧址犹存眉夀堂在州西北隅宋范仲淹知

  邠州时建吏隐堂在淳化县治内宋宣和七年县令张安祖建有碑

 ︹关隘︺石门关在三水县东南六十里石门山为耀州淳化宜君同官四州县交错之地明置

  关甃石为城屏藩东方旧设巡司后栽今设把总分防大峪镇在州南三十里州志高处

  山颠势极险要有堡停口镇在州西四十里与长武县接界金史地理志宜禄有停口镇即

  白骥镇在州西北九域志新平县有白骥镇州志今有白吉镇在州西北四十里即白

  骥之讹也土桥镇在三水县南四十里有城当古公原之冲张洪镇在三水县西二

  十里有城周二里有奇太羽镇在三水县北二十里有城周二里有奇又底庙镇在县北

  五十里城周二里职田镇在三水县东北三十里有城周三里唐广德初三水县尝治此

  冉店镇在长武县东二十里东至邠州六十里有关城其地道路四逹深沟巨壑中道仅容

  一车明宏治间移宜禄镇巡司于此后又徙于窑店窑店镇在长武县西三十里与泾州接

  界有城明万历中徙冉店巡司于此今裁胡空堡在州南晋书载记苻坚将败其将军徐嵩

  胡空各聚众据险筑堡以自固十六国春秋太元十二年符登自瓦亭进据胡空堡水帘

  石堡在州西十里明岨山上南北朝时土人凿以避兵依山直上数丈入石洞中有石乳丈馀

  透出山顶槀邱堡在州西元和志新平县西十八里有槀邱堡东西南三面石坡峭峻高十

  丈北面筑城高二丈武德二年置贞观元年双槐堡在三水县西五十步四壁悬崖碧流

  东绕上有平地二顷旧传元末张思道李思齐据此明末筑城与县城相为犄角 本朝康熙十五

  年重陇川堡在三水县北十五里半川府后四面壁立谿涧环流隋大业时县尝治此

  金源堡在淳化县西四十里泾水中四面陡绝上有洞窟数十新平驿在州治西

  西至长武县宜禄驿八十里明置宜禄驿在长武县治东西至甘肃泾州瓦亭驿五十里

  

 ︹津梁︺广济桥在州东门外明嘉靖中改名皇涧千金桥在州西门外洪龙河上

  汃水桥在三水县南门外土桥在三水县南四十里土桥镇跨姜嫄河细腰

  桥在三水县西四十里跨梁渠沟上接本州界长二十馀丈县志平接两岸细如蜂腰故名便

  桥在三水县西北便门外通双槐堡亦名棉桥暗桥在三水县北三十里县志跨支唐川

  上两旁悬崖中通道路明嘉靖中建铁门一重复屋其上石桥在淳化县东南二十五里石桥

  圣人桥在淳化县南三十五里县志跨米仓沟入冶谷河处相传汉武帝经此故名明

  嘉靖中改名圣济桥永安桥在淳化县北门外相传汉昭帝时筑以达云陵后废 本朝康

  熙四十年重建泾水桥在长武县西北十五里黑水渡在州西四十里黑水河上

  与长武县接界通甘肃平凉固原诸路高渠渡在州西北二十里泾河上通环庆寕夏诸

  水北渡在州北五里泾河上通三原泾阳榆林诸路

 ︹陵墓︺︹商︺公刘墓在州东八十里北枕山谷南控泾水墓长三里许状类伏龙︹汉︺钩

  弋夫人云陵在淳化县北三辅黄图云陵在甘泉宫南今人呼为女陵括地志陵在云

  阳县西北五十里长安志在汉云陵城南通志在县北三十里︹晋︺苻坚墓在州西南十六

  国春秋姚苌葬坚于胡空徐嵩二垒间苻登复改葬之元和志在新平县东南二十里州志在州西

  南二十里︹隋︺牛宏墓在长武县东北四十里︹唐︺侯君集墓在三水县东北

  鸡阜山之麓︹宋︺范祥范育墓俱在三水县南

 ︹祠庙︺姜嫄祠在州南城外金石文字记唐姜嫄公刘新庙碑今存公刘祠在州东墓

  太王祠在姜嫄祠左 本雍正八年重建扶苏庙在三水县东石门山相传

  扶苏死于此故立庙祀之汉武帝庙在淳化县西北故甘泉宫丞相祠在三水县

  西十五里祀汉第五伦英公庙在长武县北集贤冈祀唐李世𪟝梁公庙

  武县东关外祀唐狄仁杰范文正公祠在州治东祀宋范仲淹范学士祠

  在三水县西南三十里祀宋范祥范育

 ︹寺观︺福仁寺在州东十五里宋建庆夀寺在州西二十里唐建有佛像坐石岩下高

  十馀丈俗名大佛寺香华寺在州北三十里元建宝塔寺在三水县东门外唐建有

  塔高十五丈七级八角二十四窗甃砌甚工夀峯寺在淳化县北门外夀峯山下唐大中

  五年建明万历中书法华经刻石立幢 本朝康熙三十八年重修昭仁寺在长武县治东

  元和志寺在宜禄县西十步浅水原上王师平仁杲诏于此置寺碑文諌议大夫朱子奢之词也

 ︹名宦︺︹汉︺王吉皋虞人以郡吏举孝廉为郎迁云阳令︹晋︺周处阳羡人为新平太守

  抚和叛羌雍土美之︹隋︺周罗㬋浔阳人开皇中再为豳州刺史并有能名敬肃

  人开皇初转豳州长史有异绩︹唐︺赵元河间人武后时调宜禄尉到职非公事不言

  琯河南人乾元中出为邠州刺史始邠以武将领刺史故纲目废弛即治府为营吏攘民居相淆

  讙琯至一切革之人𫉬便安马璘扶风人永泰初为北庭行营邠寕节度使元曰有卒犯盗

  或曰宜赦璘曰赦之则人将伺其日为盗遂戮之天大旱里巷为土龙聚巫以祷璘曰旱由政不修

  即命撤之明日雨是岁大穰在镇八年缮屯壁为战守备令肃不残人乐为用郭子仪

   大历五年吐蕃入灵武马璘孤军在邠不能支以子仪兼邠寕庆节度使屯邠州张献甫

   河北人贞元中领邠寕节度使断山浚堑选岩要地筑烽堡请复盐州及洪州洛原镇屯兵诏可遣

   将逐吐蕃筑盐夏二城吐蕃畏不敢入寇高固德宗时李怀光反使邠寕留后张昕先趋河中

   固伺间斩昕首以徇帝念固功乃拜邠寕节度使固本宿将且宽厚人皆安之柳公绰

   人徳宗时拜邠寕节度使先时神策诸镇列屯部中不听本道节制公绰论所宜因诏屯营缓急悉

   受节李光颜鸡田州人宪宗时徙邠寕节度使吐蕃毁盐州城使光颜复城之邠人腾

   噪不肯行光颜为陈说大义感慨涕闻者亦泣下遽即路贼走出塞毕𫍯郓州人宣宗时

   党项扰河西出为邠寕节度河西供军安抚使𫍯到军遣吏怀谕羌人皆顺向时戍兵常苦调饟乏

   𫍯募士置屯田岁𭣣谷三十万斛以省度支经费诏书嘉美︹宋︺柳开大名人淳化中知邠

   州时调民辇送趋环庆已再运民皆荡析产业转运使复督后运开贻书罢之张凝无棣人咸

   平中为邠寕环庆灵州路副部署兼安抚使率兵入敌境擒𫉬甚多庆州蕃族桀𭶑难制凝因袭破

   之降赫图等百七十馀族边境𫉬安 赫图旧作峇𡗀今改王嗣宗汾州人大中祥符中

   知邠州兼邠寕环庆路都部署城东有灵应公庙旁有山穴群狐处焉妖巫挟之为人祸福水旱疾

   疫悉祷之嗣宗毁其庙熏其火得数十狐尽杀之淫祠遂息刘谦开封人为环庆路马步军

   总管兼知邠州斗讼曲直皆区处当理前守者多强市民物以饰𢊍传谦独无所挠范仲淹

   吴县人仁宗时为陜西四路宣抚使知邠州为政尚忠厚有息邠州民𦘕像立生祠祀之刘几

   洛阳人范仲淹辟通判邠州邠地卤民病远汲几浚渠引水注城中凿五池于通逵民大便利

   衍河内人知淳化耀属县也衍从韩绛宣抚陜西遇庆卒溃乱衍念母在耀亟谒归信宿走七驲

   比至庆卒知衍名不敢近时诸郡捕贼兵粮⿰米冓以给遂擅发常平仓曰饥之不恤则吾兵将为庆

   卒矣衍考课为一路最李絇依政人通判邠州元昊犯延州并边皆恐邠城陴不完绚方摄

  守即发民治城僚吏皆谓当言上待报绚不听帝闻之喜因诏他州悉治守备薛向万全人为

  邠州司法参军夏人叛秦中治城侍御吏陈洎行边向诣洎陈三敝言今板筑暴兴吏持斧四出伐

  木民不敢诉宜旦葺边城函关秦东塞今西乡设守是为弃关内乎三司贷龙门富人钱称贷于民

  非义也洎上其说悉从之邠守贪沓欲因事为邪并治子城立表于市以撤屋冀得赂免向力争罢

  仇悆益都人大观中授邠州司法谳狱详恕多所全活︹金︺梁襄绛州人大定中

  为邠州淳化令有善政︹明︺赵文博代州人天顺中以御史劾石亨曹吉祥左迁知淳化

  县以治行闻杨豫清苑人成化中知三水县时县治新设岁屡祲䂊赈济有方政绩甚著

  郭儒祁县人嘉靖中知淳化县节省徭役修饰城堡墩台斋舍邮传以公储奏办不伤民财

 ︹本朝︺王儒潍县人顺治𥘉知三水县时流寇未靖城西有双槐堡公署仓库所在为邑要地儒

  克期修复守御备至赵宾阳武人顺治中知淳化县邑浮粮犹沿明季旧额宾申请得减数千

  文秉濂全州人康熙初知淳化县时多妄报新垦民赋溢额秉濓力争罢之林逢

  泰晋江人康熙初知三水县缮修城垣仓库及王辅臣之变训练乡勇申饬城守邑赖之以全

 ︹人物︺︹汉︺宣秉云阳人少修高节显名三辅王莽辟命不应建武元年拜御史中丞特诏与司

  隶校尉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故京师号曰三独坐明年迁司隶校尉务举大纲简略苛细百僚

  敬之秉性节约常服布被疏食瓦器帝常幸其府舍见而叹曰楚国二龚不如云阳宣巨公即赐布

  帛帷帐什物四年拜大司徒司直所得禄奉辄以收养亲族其孤弱者分与田地自无担石之储

  王隆云阳人建武中为新汲令能文章所著诸赋铭书凡二十六篇李育漆人少习公羊

  春秋沈思专精博览书传深为同郡班固所重建初中举方正为议即后拜博士诏与诸儒论五经

  于白虎观育以公羊议难贾逵往返皆有理证最为通儒再迁侍中卒︹三国︺︹魏︺霍性

  新平人延康初为度支中郎将上疏谏上征帝怒遣刺奸就考竟杀之即而悔之︹宋︺陶谷

  新平人本姓唐祖彦谦历慈绛澧三州刺史有诗名宋乾德初谷为南郊礼仪使法物制度多谷所

  定累加户部尚书范祥三水人进士及第通判镇戎军元昊围城急祥帅将士拒退之历知

  庆汝华三州提举陜西银铜坑冶铸钱祥晓达财利建议变盐法后人不敢易稍加损益人辄不便

  后官提举陜西縁边青白盐改制置解盐使卒范育祥之子举进士为泾阳令以养亲谒归从

  张载学有荐之者召见授崇文校书监察御史里行请用大学诚意正心以治天下国家因荐载等

  数人西夏入环庆诏育行边还言边事神宗皆从之元祐中知熙州时议弃质孤胜如两堡育争之

  又请城李诺平汝遮川不报仕终户部侍郎绍兴中采其策赠宝文阁学士张舜民

  人中进士第为襄崇令王安石倡新法舜民上书言与小民争利时人壮之元祐初司马光荐其才

  气秀异刚直敢言以为监察御史寻出外徽宗立擢谏议大夫居职才七日所上事已六十章陈陜

  西之弊河朔之困言多恺切徙吏部侍郎后坐元祐党商州安置舜民慷慨喜论事善为文自号浮

   休居张确宜禄人元祐中擢进士第徽宗即位应诏上书言十事遂列于上籍青谿盗起

   确言抚绥胁附母以多杀为功浃旬之间可以殄灭忤王黼意通判杭州后知隆德府金兵至谕使

   确乘城拒守战死赠述古殿学士︹明︺郭元邠州人正统时诸生母殁庐墓三年悲号不辍

   事闻表其闾刘霞长武人父䘮庐墓尝被盗既知为刘孝子物尽还之冬夜寒甚有白兔

   宿成化三年赐田五十亩名其里曰孝村郑国昌邠州人万历中进士历官参政崇祯时以

   按察使治兵永平 大兵临城国昌自缢于城上其妻闻之亦死子奉先任浙江衢州府同知亦殉

   张任三水人万历中举人历知原武临颍县迁知大兴吏治称最知衡州府张献忠入寇

   任督战力屈举家殉节文竑中三水人父运熙万历中进士官浙江绍台兵备参议竑中

   性最孝母怒尝泣而受杖父䘮居墓侧三年有青鹤巢其庐终䘮乃飞去事闻旌表郭产桂

   长武人崇祯末为诸生流贼𫉬之不屈见杀又诸生崔岩亦以流贼陷城巷战死

 ︹本朝︺姚开先淳化人由拔贡为盐井经历吴三桂党入蜀开先自缢死王宏毅

  康熙十三年王辅臣叛纵掠至县界宏毅力敌被擒贼喜其勇啖以伪札立碎之瞋目骂贼死

  韩玺圣淳化人应募从征屡立战功擢郧阳守备康熙十七年檄剿竹房至岔山与贼血战

  力尽被擒时吴三桂据衡州贼械以往逼降之不屈死赠游击刘偁三水人由行伍积功至云

  南总兵康熙三年官兵征水西偁每战辄先登贼溃走偁单骑追之陷大泽中遂遇害宋振

  麟淳化人贡生事母至孝母病盲三载忽梦神人指示救疗母目复明康熙已未以博学宏辞荐

  董明庠长武人母病刲股和药疾竟愈事   闻表其门赵登高三水人八世同

  居乾隆年间 旌并  御制诗一章赐之尚先桂长武人继堂叔𬭸为嗣𬭸殁躬耕养

  母母六月疾思食鲜犁其家梨树始核先桂觅不可得乃抱树哀号越宿得大梨三枚卿邻往视皆

  惊传为异母殁庐墓三年嘉庆元年 旌又三水王瑞麟亦嘉庆年间以孝行 旌

 ︹列女︺︹元︺任氏三节妇元统志一家三妯娌俱少寡誓不他适事闻旌表︹明︺席

  太初妻纪氏邠州人夫亡自缢以殉万历中旌焦氏女三水人名王儿有恶

  少夜至持斧迫之女不从遂遇害同县赵某妻董氏景重华妻文氏均夫亡殉节鱼志敏

  妻王氏长武人夫亡不食死邑令旌其门又郭维通母王氏二十而寡抚子成立有节母孝

  子之高氏女淳化人名荆娲其兄起凤邑诸生崇祯五年流贼掠其继母秦氏及荆娲

  去起凤赴贼营请赎贼止还其母起凤与娲诀曰我去汝即死贼遂不听其去令劝娲从之且欲留

  为书记起凤不从被杀遂百计胁娲娲骂不已贼乃杀之时年甫十六事闻兄妹皆旌表同县葛

  姐年十三崇祯十六年流贼陷城女匿车箱坡败窑中贼握女手出女撒手得脱即投坡下贼去女

  父母出之女殊不欲生曰女一处子耳两手已被贼污何以生为五日不食死妻白

  氏长武人崇祯末流贼陷城与贼巷战被创氏至家俱投缳死同县鱼璞妻尚氏被掳不

  辱投井死王世从妻魏氏骂贼见杀李春福妻王氏贼掳不辱以首触柱死尚时务妻魏氏及一女

  贼入城俱入井死王登泰妻黄氏遇贼自缢死

 ︹本朝︺房大猷妻罗氏淳化人名窦芳顺治二年淳邑兵乱氏以身堕楼死同县罗章

  衮妻杜氏顺治三年土寇陷城杜时孀居指墙间井语养女淑明淑仪曰此死所也二女相对哭亦

  次第投井死又章衮侄群聘妻田氏守节与杜邻居闻变亦率女优姐从杜投井死窦芳有从姊雁

  珠明末死于贼邑令赵宾为合传曰七烈陈其元妻姚氏淳化人夫亡赀产悉让夫

  异母弟甘贫守志遭寇掠拔贼刀自刎血涌仆地贼惊逸越宿乃甦又王平妻郭氏闻贼至投井中

  平归营救得不死平卒守节终身又高某妻葛氏孀居奉姑为贼所𫉬以身投崖贼疑已死置之去

  越三日家人得其尸有微息因救而甦又贾思达妻张氏长子献庭妻王氏次子佑庭妻王氏三子

  佐庭妻罗氏献庭子又谊妻王氏三世五节乡里称重罗养正母王氏罗维垣妻薛氏媳王氏均以

   节孝黄梅妻王氏邠州人年十九夫族黄化荆夤夜入室欲相犯氏羞忿自缢人

   袁学聪妻韩氏因李博调戏羞忿投井兀又马大捷妻巩氏夫亡守节与同州朱成栋妻郝氏杨大

   绩妻汤氏杨万苍妻强氏张侃妻章氏徐士敏妻郝氏程耀临妻文氏程中甲妻王氏沈泰妻焦氏

   李戒妻季氏徐中妻崔氏徐士奇妻席氏纪缉之妻魏氏赵邦仁妻郝氏何灿妻李氏均乾隆年间

   孙守业妻朱氏三水人年十九守节抚孤历三十八年乾隆十四年 旌同县

   王奉宜妻秦氏赵永有妻杨氏张虞凤妻纪氏俱乾隆年间 旌罗克从妻王氏

   淳化人年二十五夫故守节四十馀年又同县郭扬烈妻罗氏吕某妻贾氏左进生妻贾氏张锦妻

   程氏又烈妇周正海妻李氏均乾隆年间 旌尚瑢妻张氏长武人年二十二夫故奉

   侍翁姑抚育幼子苦节四十馀年乾隆十五年旌同县李敬儒妻车氏高义妻李氏李士馞妻秦

   氏崔耀妻焦氏均乾隆年间 旌鱼氏女长武人许字贺淳未嫁守正被𢦤乾隆五十四

   邓 钧妻计氏邠州人夫亡守节嘉庆三年旌同县邓悦妻窦氏张伟妻王

  氏马三重妻胡氏池通渊妻王氏徐恩妻刘氏杨玉辉妻程氏陶朱介妻阎氏李世法妻郑氏崔兆

  熊妻张氏又烈女张氏烈妇王果妻王氏杨顺妻刘氏均嘉庆年间 旌赵霆妻李氏

  三水人夫亡守节嘉庆十五年 旌同邑张垫元妻郑氏又烈妇王某妻李氏均嘉庆年间 旌

  王庭茂妻宼氏淳化人夫亡守节嘉庆四年 旌尚瑞年妻郝氏

  长武人夫亡守节与同县张豫妻刘氏均嘉庆十五年 旌张明观女三水人因闻秽

  言捐躯明志嘉庆二年 旌

 ︹土产︺豆唐书地理志邠州贡荜豆澡豆汉书地理志漆有铁官唐书地理志邠州贡

  白蜜地胆元和志邠州贡白蜡






                          前总纂官丁善庆恭 纂辑

                          提调 官张日章恭 覆辑

                          校 对 官颜以燠恭  校

                          校 对 官章诒燕恭 覆校

大清一统志

 鄜州直隶州在省治北五百五十里东西距三百八十里南北距二百八十五里东至同州

  府韩城县界二百十里西至甘肃庆阳府合水县界一百七十里南至西安府同官县界二百四十

  里北至延安府甘泉县界四十里东南至同州府澄城县界一百九十里西南至庆阳府正寕县界

  二百二十里东北至延安府宜川县界九十里西北至延安府保安县界九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二

  百里南北距一百三十里东至洛川县界三十里西至合水县界一百七十里南至中部县界八十

  五里北至甘泉县界四十五里东南至洛川县界四十里西南至中部县界九十里东北至宜川县

  界九十里西北至保安县界二百十里自州治至 京师二千五百里

︹分野︺天文井鬼分野鹑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雍州之域春秋时白翟地战国魏雕

  阴邑秦置雕阴县属上郡两汉因之三国属魏晋

  废置杏城镇后魏为北华州地西魏为鄜州地隋

  开皇三年始分置洛交县大业三年移鄜州于此

  改为鄜城郡寻又改曰上郡唐武德元年复曰鄜

  州贞观二年置都督府十六年府罢天宝元年

  曰洛交郡乾元元年复曰鄜州属关内道唐书方镇表建

  中四年置渭北节度使自坊州徙治鄜州寻罢贞元三年复置中和二年赐号保大军节度使

  代因之宋曰鄜州属永兴军路宋史地理志鄜州上洛交郡保大军

  金属鄜延路元以州治洛交县省入属延安路

  明属延安府

 本朝雍正三年直隶陜西布政司领县三

  洛川县在州东南七十里东西距二百四十五里南北距二百一十五里东至同州府韩城

  县界二百二十里西至中部县界二十五里南至同州府白水县界一百二十五里北至本州界九

  十里东南至同州府澄城县界一百三十里西南至中部县界三十五里东北至延安府宜川县界

  一百一十里西北至本州界三十五里秦置鄜畤县属上郡汉曰鄜县属左冯翊后汉省后魏置敷

  城郡太平真君中置洛川县隋属上郡唐属鄜州五代宋金元俱因之明易洛为雒寻复为洛属延

  安府 本朝雍正三年属鄜州乾隆三十一年移治于凤栖堡中部县在州南少西一百四

  十里东西距二百三十里南北距七十里东至洛川县界四十五里西至甘肃庆阳府正寕县界一

  百八十五里南至宜君县界二十里北至本州界五十里东南至洛川县界六十里西南至宜君县

  界二十里东北至洛川县界四十里西北至正寕县界二百里汉置翟道县属左冯翊后汉省东晋

  时姚秦置中部县后魏置中部郡太和十五年东秦州孝明帝改曰北华州西魏废帝三年改曰

  鄜州隋改郡县俱曰内部开皇三年郡废大业初州废属上郡唐武德二年复改县曰中部于县置

  坊州天宝元年复曰中部郡乾元元年复曰坊州属关内道五代因之宋曰坊州属永兴军路金曰

  坊州属鄜延路元至元六年州废县属鄜州明因之统于延安府 本朝雍正三年属鄜州

  君县在州南二百十里东西距二百四十里南北距八十里东至洛川县界九十里西至甘肃

  庆阳府正寕县界一百五十里南至西安府同官县界三十里北至中部县界五十里东南至同州

  府白水县界一百里西南至邠州三水县界一百四十里东北至中部县界五十里西北至正寕县

  界一百十里汉左冯翊祋祤县地东晋时苻秦置宜君䕶军后魏太平真君七年置宜君县属北地

  郡西魏置宜君郡隋开皇初郡废属京兆郡唐初属宜州贞观十七年废二十年复置属雍州永徽

  二年又废龙朔三年复置属坊州五代宋金因之元改属鄜州明统于延安府 本朝雍正三年

  

 ︹形势︺秦塞要险寰宇四山雄峙三川纡𮞉临西夏而

  控延绥带黄河而屏华岳

 ︹风俗︺羌浑杂居寰宇勤稼穑尚鬼神有刚毅果敢之

  风

 ︹城池︺鄜州城有内外二城内城周二里有竒门三外城周八里有竒门四西阻龟山东滨洛

  水池广二丈明成化中因元旧址建嘉靖中为洛水所圯甃砖修葺外城梢移于内 本朝顺治十

  八年乾隆十一年嘉庆元年屡修洛川县城旧城縁山阻涧元建又东关城周三里有

  竒门三池广二丈明正德初建 本朝乾隆三十一年因濒临深沟基址屡圯移治于凤栖堡建城

  周二里有竒门三中部县城周四里有竒门三因阻水为池有石堤二道明成化中改

  建万历初増筑南关城崇祯初又増筑北关城本朝顺治十二年康熙二年乾隆三十三年屡修

  宜君县城周五里有竒门二池深一丈明景泰中建 本朝康熙十七年修乾隆三十三

  年甃石重修

 ︹学校︺鄜州学在州南关西元至正中建 本朝顺治十八年重建乾隆四十五年嘉庆十九

  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三名洛川县学在县治东乾隆三十一年建入学额数十六名

  部县学旧在坊州城明成化初移建县治东南崇祯五年徙置上城 本朝康熙五十七年

  复移建下城乾隆四十五年重修入学额数八名宜君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八年

   本朝康熙四十四年重修入学额数八名西山书院在州治西旧为西寺明宏治中

  改为书院朝阳书院在洛川县城西北乾隆五十一年桥山书院在中部县

  治西乾隆十二年建十六年修五十九年重修

 ︹户口︺原额人丁一万七千四百九十七今滋生民户共男妇三十一万三千八百四十名口

 ︹田赋︺民地二十八百五十三顷七亩四分五釐额徴地丁银一万八千七百八十八两九钱四分一

  釐粮七千九百四十石三升九合一勺

 ︹山川︺樱桃山在州南五里山多樱桃树夀峯山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龟山

  在州西一里又龟山在宜君县西县城半跨其上大槃山在州西北元和志在直罗县西

  北一百十里烂柯山在洛川县东南八十里灯高山在洛川县东南九十里

  黄龙山在洛川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又东南十里为同州府韩城县紫金山鄜畤山

  在洛川县南七十里秦文公祀五祀畤此其一州以此得名大石山在洛川县北五十里

  又北十里有白起山高山在洛川县北九十里一名大乘山有五峯并峙亦曰五峯岭又北十

  里有香炉山雄儿山在洛川县东北九十里又东二十里有圣公山皆昔时土人据险保

  印台山在中部县东二里形如三台龙首山在中部县东十五里凤凰

  山在中部县西一里亦曰凤岭县志中有黄华谷产菊又有玉仙山在县西五里白石山

  在中部县西六十里西山在中部县西为诸山之总岭广六七十里县志巨壑茂林石洞深䆳

  桥山在中部县西北寰宇记在坊州西二里按山海经云蒲谷水源其山下水流通行故谓之

  桥山今黄帝陵尚在元统志山在县北一里下有沮水潜穿山底过因名延安府志又有华盖山在

  县北桥山后三峯并峙高出诸山即桥山之支阜也石堂山在中部县西北七十里寰宇记

  水经注云猪水西出翟道县西石堂山本名翟道山穆天子传云南征朔野径绝翟道升于太行翟

  道即石堂山也 按魏书地形志狄道县有浅石山水经注沮水历燋石山疑皆即石堂之别名

  太子山在宜君县东南四十里相传秦太子扶苏筑长城时憩此秦山在宜君县东南

  九十里山势绵互相传唐太宗为秦王时畋猎于此龙头山在宜君县城南山北有官泉

  玉华山在宜君县西南元统志在县西南四十里有唐建玉华宫野火山在宜君县

  西南元统志在县西南七十里产土硫黄龙尾山在宜君县西五里香山在宜君县

  西北十里多产香草太白山在宜君县西北六十里县志上有太白庙庙前有湫旱祷辄应

  山之东有仙宫崖大𮞉岭在州西北十里上为通道登此可以𮞉望州城故名梅柯

  岭在州西北三十里旧多古梅麻线岭在洛川县东一百八十里接同州府韩城县界

  又见韩城朱砂神岭在洛川县东一百九十里为同州府韩城县往来通道望观

  岭在洛川县东南一百三十里上有池不盈不涸云霞岭在中部县东十五里又石马岭

  在县东南二十里衙岭在中部县南二十里沮水经其下子午岭在中部县西北

  二百里接甘肃庆阳府合水县界沮水出此高脊岭在宜君县西南七十里又县东南五

  里有三井岭骆驼冈在中部县西一百里土人筑砦于上三凤冈在中部县西北

  七十里下有潜龙洞仙掌岩在中部县西北三里五峯联起如人掌马尾崖

  南一百里高数十丈崖畔水流遥望如马尾因名龙舌崖在洛川县东北七十里龙尾湾

  一峦囘顾状若龙首饮水上悬一石长七八尺风撼则动而不坠驻銮崖在宜君县西玉

  华山相传唐太宗驻銮于此元统志崖东有石室甚奥外有水散流号曰水帘苇谷在州南五

  里多葭苇凤凰谷在宜君县西南五十里谷中尝有五色雀见故名兰芝谷

  君县西五十里多产芝草又纒带谷在县西七十里水流如带龙尾坡在州东十里山势盘

  旋若龙尾然又黑鹰崖在州东二十里开元坡在州北唐韦庄有鄜州寒食诗开元坡下

  日初斜谓此桑园药王洞在中部县西五十里县志洞中深邃可容百人中有石莲

  座横列竒巧得之自然仙人洞在宜君县西四十里崖畔有仙人沟又西十里有水(⿱𥫗廉)-- 帘

  洛水在州东自延安府甘泉县流入又南流迳洛川县西南中部县东又东南流迳宜君县东

  北又东南入同州府白水县界元和志洛水在洛交县南一里寰宇记洛水在坊州东四十里从鄜

  州洛川县西南经中部鄜城二县入白水县元统志洛水自州北三十里南阳村入境流七十里至

  交口村又东南流入中部县又南流十五里至阳家庄合沮水又东南流四十里至鄜城十二盘出

  境通志洛水自甘泉县倒坐铺入鄜州界又南合牛武采铜二川又南迳州东百步又南合苇谷水

  入洛川县界迳县西南七十里有厢西河合开抚川注之又迳晋浩镇入中部县界至交口与华池

  黑水二川合又南受仙宫河入中部县界迳县东北三十五里与沮水合又南受五交河聿津河入

  宜君县界迳县八十里又右受冯字河水折而东南迳秦山入白水县界苇谷水在州南寰

  宇记三水县有苇谷水注水经云自苇谷东南流入三川又有黄原水自破罗谷南流经黄原祠东

  合苇川水州志水在州南五里一名荻子沟又有沙飞沟水在州南十里华池水在州西南

  自甘肃庆阳府合水县流入寰宇记三川县有三川水谓华池水黑水洛水同会谓之三水也通志

  华池水出合水县东流入州界迳直罗故城与黒水合又东南合会道河馀乐川迳中部县北葡萄

  塞为葡萄河又东南至交口与洛水会亦曰葫芦河黑水在州西南通志黑水自合水县流入

  至旧直罗县东合华池水黄梁水在洛川县东南六十里源出黄梁谷一名黄连河西南流

  香川水在中部县南寰宇记水经云香川水源出中部县北香水在县西南三十七里

  自宜君县界来南香水在县南三十五里水出遗谷沮水在中部县西南汉书地理志直路县

  沮水出县西东入洛水经注沮水自直路县东南迳燋石山东南流历檀台川俗谓之檀台水屈而

  夹山西流又西南迳宜君川世又谓之宜君水又得黄嵚水口又东南流迳祋祤县故城西寰宇记

  升平县有子午水在县西北百里出子午岭东南流入中部县界合沮水又中部县沮水自升平县

  北子午岭俗号子午水下合榆谷慈乌等川遂为沮水九域志宜君县有沮水元统志沮水自子午

  岭东南流二百里至本县东三十里杨家庄东南顺流入洛明统志沮水在今中部县南门外通志

  沮水源出正寕县界子午岭分为二流其一自中部宜君南流入耀州界入渭其一东南流为子午

  河合寇家河水又东迳宜君县北右合慈乌水及玉华川纒带谷水仍东入中部界绕县城西南东

  三面又北合泥谷河为龙首川入于洛 按水经注谓沮水下流合铜官注郑渠而东入洛自郑渠

  湮废沮水故道难考诸志犹从其说至经中部县南入洛之沮水则始于元统志禹贡锥指目为枝

  津然此水东流入洛与南流入渭之沮水源流各别非枝津也且今入渭之沮上源太近亦与汉志

  出直路县西之说不合通志分东南二流两存其名今从之泥谷水在中部县北寰宇记

  水经云泥水出翟道县泥谷今按图经泥谷水在县西北五十里源自栲栳谷来通志泥谷河一名

  淤泥河在县北十五里源出隋后岭东南流至龙首川入沮水又寰宇记引水经云浅石川出翟道

  山通志与泥谷水合流入沮石盘水在宜君县东五十里寰宇记源出同官县大石盘东

  流入县界府志有雷声沟在县东三十里慈乌水在宜君县北寰宇记源出升平县分水岭

  东流入县界通志水出太白山东流合杜村河入沮仙宫河在洛川县东五十里源出县境

  东北又聿津河在县南一百二十里源出朱砂岭皆西流入洛厢西河在洛川县北五十里

  又有开抚川在县北九十里源出宜川县界西南流合厢西河至州界入洛五交河

  部县源出宜君县东曰贺家河季家河东流至县境合为五交河入洛直罗川在州南元

  和志罗川水在直罗县南二里州志直罗川自直罗城南注华池水又江家川在州西一百三十里

  会道河在州南八十里馀乐川在州西南八十里俱流合华池水采铜川在州西北元统

  志在州东十五里有一石窟中出石脂就窟可灌成烛一枝敌蜡烛之三至元七年封扃不采州志

  在州西北十五里又有吉子湾水在州北五里邱家沟水在州西北三里火焰沟水在州西南百步

  下流皆入洛水 按寰宇记有大塞门川水在洛交县西北四里小塞门川水在县西北十五里疑

  即今采铜诸水也牛武川在州东北五里源出州东北境西南流入洛水玉华川

  在宜君县西源出驻銮坡之瀑布泉流而成川相近有仙人沟又纒带谷水在县西二十里俱与玉

  华川合流东北入沮水姚渠川在宜君县西七十里源出姚渠村北核桃沟西南流入南

  龙湫在州西南七十里湫周数里多蒲苇相传有龙在其下又有灵湫在州西北十五里

  祈雨多应杨班湫在洛川县东南寰宇记鄜城县有杨班祠周地图记云姚苌时立节将军

  杨班居黄梁谷北其谷西有小谷由来无水夜中忽有人语就班借车牛十具云我是湫神欲移徙

  班即借车牛如数置门前至明车湿牛汗乃寻车辙至干谷忽有水方二百馀步其水极深不可测

  冬亦湛然每水旱祈祷有应旧志湫在县东南六十里周一百二十步今湮灵湫在宜君县

  西一百里又有神湫在县西南不溢池在洛川县东南一百三十里望观岭上五眼

  泉在洛川县东五十里又青龙泉在县南三十里柏林泉在县东五十里灵泉在县北六十里

  一线泉在中部县治西南一里泉自山腰垂下如线味清甘可疗疾又暖泉在县东南七里

  黄花泉在中部县西南二里石崖下滴水如珠亦名滴珠泉又柳窟泉在县西北五里山顶

  沸出悬流而下如素练然寒氿泉在中部县西十里水从地涌深不可测大树重阴夏日生

  寒故上善泉在中部县东北唐书地理志州郭无水东北七里有上善泉开成三年

  史张怡导水入城以纾远汲四年刺史崔骈复増修之民𫉬其利县志在县东北二里桥山东沮水

  岸侧其水流入于沮煖泉在宜君县东七十五里又烈泉在县东南三十里石油井

  在宜君县西二十里姚曲村元统志有石井汲水澄而取之气味甚𦤀可疗驼马牛羊疥癣

 ︹古迹︺雕阴故城在州北史记魏世家襄王五年秦败我龙贾军于雕阴汉书傅宽传宽从

  定三秦赐食邑雕阴应劭曰雕山在西南故名晋省括地志雕阴故城在洛交县北三十里 按元

  和志云故城在甘泉县南四十里即今州与甘泉县接界处也洛交故城今州治魏书地

  形志长城县有五郊城隋书地理志上郡治洛交开皇三年置元和志鄜州本汉雕阴县地暨晋

  陷于戎羯不置州郡后魏为鄜州地隋为上郡武德元年为鄜州州城旧名五交城东至丹州一百

  八十三里西至庆州三百九十八里南至坊州一百二十五里北至延州一百五十里治洛交县本

  雕阴县地符坚时为长城县后魏及周为三川县地隋开皇十六年分三川洛川二县置洛交县在

  洛水之交故曰洛交寰宇记隋大业三年罢鄜州置鄜城郡其年自杏城移理于五交城即今州理

  也元史地理志至元四年并洛交入州直罗故城在州西北唐置属鄜州元和志县东

  至州一百里本汉雕阴县地晋时戎狄所居隋开皇三年使户部尚书崔仲方筑城以居之城枕罗

  源其川平直故名直罗城武德三年分三川洛交二县于此置县因城为名九域志在州西九十里

  元史地理志至元四年并直罗县入州元统志中部县西北至废直罗县一百四十里旧志按汉志

  北地郡领直路县沮水出西东入洛中部县志直路城在县西北二百里考寰宇记沮水源出升平

  县北子午山今子午山实在今州西南界与直罗相近疑直罗县本即汉之直路县后人讹路为罗

  三川故城在州南魏书地形志中部郡领长城县隋书地理志上郡三川县旧名长

  城西魏改元和志三川县东北至鄜州六十里本汉翟道县地古三川郡以华池水黑源水及洛水

  三川同会因名苻坚时于长城原置长城县属长城郡后魏废帝改为三川属中部郡隋开皇二年

  属鄜州九域志熙寕七年省三川县为镇入洛交州志三川旧城在州南六十里洛川故

  城在今洛川县东北魏书地形志敷城郡领洛川县太平真君中置元和志县西北至鄜州六十

  里本汉鄜县地后秦姚苌于此置洛州县以县界有洛川水为名后魏置敷城郡隋开皇三年罢郡

  属鄜州寰宇记隋开皇三年自高槐移于今所 按洛川始置元和志与地形志不同鄜城

  故城在洛川县东南史记秦本纪文公十年初为鄜畤又封禅书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

  口止于鄜衍文公问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征君其祠之于是作鄜畤汉置鄜县属左冯翊后汉省建

  安中郑浑为左冯翊贼梁兴寇钞诸县将馀众聚鄜城浑撃斩之即故县也魏书地形志北华州有

  鄜城郡首领鄜城县隋书地理志上郡领鄜城县后魏曰敷城大业初改焉唐属坊州元和志县西

  至坊州一百里寰宇记在鄜州东南一百二十里本汉鄜县地后魏于今县理置敷城县隋大业初

  改敷为鄜属鄜州唐武德二年改属坊州唐末李茂贞建为翟州梁开平三年改为禧州又改县为

  昭化后唐同光元年复为鄜城县仍隶鄜州九域康定二年即鄜城县置康定军元史地理志至

  元四年并鄜城入洛川县志鄜城废县在今县东八十里翟道故城在中部县西北汉置

  后汉废魏书地形志中部郡复领狄道县周隋时废又隋书地理志三川县有利仁县寻废入寰宇

  记翟道故城在中部县西北四十里周三里有馀址在宇文周曾于此置利人县寻废中部

  故城在今中部县南元和志坊州古之翟国汉为翟道县地魏晋陷于戎狄不置郡县刘石苻

  姚时于今州理西七里置杏城镇后魏孝文帝改镇为东秦州孝明帝改为北华州废帝改为鄜州

  元皇帝以周天和七年放牧于今州界置马坊结构之处尚存武德二年高祖驾幸于此因置坊州

  取马坊为名北至鄜州一百五十里中部县郭下本汉翟道县之地后秦姚兴于今县南置中部县

  后魏文帝移入杏城后周改为内部属鄜州武德二年置坊州改为中部寰宇记姚兴于今理南十

  八里置中部郡后魏太武改为县文帝大统九年县移理杏城隋开皇九年避庙讳改曰内部大业

  三年自杏城移于今理元统志至元二年坊州废县属鄜州延安府志有坊州城今在县西南又南

  城在县南四里又故城在县西南十里又上城在县东北一百八十步宜君故城

  宜君县西南元和志县东北至坊州一百里前秦苻坚于祋祤故城置宜君䕶军后魏太武改为宜

  君县文帝大统五年又移于今华原县北贞观十七年废二十年置玉华宫仍于宫所置宜君县属

  雍州永徽二年与宫同废龙朔三年坊州刺史窦师伦奏再置九域志县在坊州西南五十五里

  按宜君县移治诸志未详何时但元和志云玉华宫在县北四里寰宇记云宫在县西四十里移治

  当在五代时也升平旧县在宜君县西北唐置属坊州寰宇记县在州西九十里唐天宝

  十二年刺史罗希奭奏析宜君县西北升平等三乡置县以乡为名东南去宜君县三十五里寻以

  吐蕃侵破移县在横林川九域志熙寕元年省升平县为镇入宜君秦长城在州东北元和

  志在洛交县东北三十里夏太后城在州西元和志在洛交县西三十六里赫连勃勃闻

  刘裕灭姚泓命其子义真等守长安大悦自将兵入长安留太后于此筑城以居之杏城

  部县西南晋书升平初姚襄徙北屈将图关中进屯杏城遣其兄姚兰略地鄜城魏书序纪昭帝初

  自杏城以北八十里迄长城原夹道立碣与晋分界魏书地形志北华州治杏城元和志杏城在中

  部县西南五里相传汉将韩胡伐杏木为栅以抗北狄因以为名寰宇记故杏城在县西五里又杏

  城镇姚苌置在今郡东七里赤沙城在中部县西七十里寰宇记古戍城也卜居

  城在中部县东二十里相传晋公子重耳奔狄时所居玉华宫在宜君县西南元和志在

  县北四里贞观二十年奉敕营造其地本县人秦小龙宅太宗云小龙出大龙入当时以为清凉胜

  于九成宫永徽二年有诏废宫为寺便以玉华为名寺内有肃成殿永徽中奉敕令元奘法师于此

  院译经每言此寺即阎浮之兜率天也寰宇记宫在县西四十里唐贞观十七年于县凤凰谷置正

  殿覆瓦馀皆葺茅监军台在州南五里俗传唐尉迟敬德演武于此四仙台

  南七十里亦曰四仙源内有仙人沟其水北流入洛望卤台在州西北二百里相传唐太宗

  征突厥尝登此鄜台在洛川县东元统志在鄜城旧县之东宋元祐二年范纯祐为主簿时筑

  祈仙台在中部县西北桥山明统志台在黄帝陵前汉武帝用兵朔方还祭黄帝于桥山筑

  保大楼在州城内即谯楼也唐置保大军节度使故为名面楼在中部县南二

  里旧志面面可以望远极云山缥缈之观杜甫宅在州南六十里三川废县矾场

  君县西九域志县有矾场

 ︹关隘︺直罗关在州西北一百里明洪武初设巡司今裁州志关因故直罗城为名西南通子

  午岭西北通保安凡二百里皆深谷峻岭为一方险要马栏镇巡司在宜君县西南

  一百二十里 本嘉庆十八年王家角镇在州西一百四十里 本朝嘉庆二十一

  年移州判驻此屯磨镇在州南五十里又交道镇在州东二十里张村镇在州西七

  十里又隆益镇在川西一百三十里乐生镇在洛川县东五十里又上基镇在县东七十里

  北谷镇在中部县东六十里保安镇在中部县西一百三十里又孟家镇在县西一

  百五十里芦保镇在县西一百七十里隆坊镇在县西北四十里唐牧廏所也又有双柳镇在县西

  五十里今废五里镇在宜君县东七十里又雷远镇在县东八十里突泉镇在县东南三

  十里杏头镇在县西八十里一名七里镇石梯镇在县西一百二十里偏桥镇在县北三十里

  平镇在宜君县西北三十五里九域志县有升平北拓二镇升平即故县也又金志县有王华

  镇即故宫也黄龙堡在洛川县东南一百二十里黄龙山有城周二里有竒明初置鄜城

  巡司后移于此嘉靖十八年又移韩城县紫金关于堡内天启中置西延同知 本朝康熙二十四

  年裁同知乾隆十八年巡司移本州州同驻此麻线岭堡在洛川县东一百八十里

  明万历初筑设兵戍守以通韩城驿道今废槐柏堡在洛川县东五十里城周三里有竒

  又南有柏林堡百益堡在洛川县东南一百里又西南有进浩堡俱有城周三里有竒

  提堡在洛川县北八十里城周三里有竒开抚堡在洛川县东北九十里城周四里有

  石堡在宜君县东七十里旧有城平原广阜雉堞巍然明末尝置官署于此鄜城

  驿在州北关外明洪武初置在州治东南宏治中改置于此北至延安府甘泉县抚安驿九十里

  三川驿在洛川县城内原在三川故城后移于此旧有驿丞 本朝雍正七年裁北至鄜城

  驿七十里翟道驿在中部县西北四十里明洪武中置北至三川驿七十里云阳驿

  在宜君县东五里明洪武中置北至翟道驿七十里

 ︹津梁︺故州桥在州东门外跨洛水南石桥在州南五里又南五里有宋公桥又州南

  六十里有三川桥又州西南五十里有党海桥寺谷桥在州西五十里又西十里有张村桥

  永济桥在州北十五里又北五里有榆林桥跨洛河渡口庙西桥在洛川县西十

  里明嘉靖中建石家庄桥在洛川县西北十里路通西安府西三里桥

  川县东北三十馀里在旧县西三里故名两岸临谷架桥以渡为险要处偏桥在宜君县北三

  

 ︹陵墓︺上古黄帝陵在中部县西北桥山上史记封禅书武帝巡朔方还祭黄帝冢桥山

  册府元龟唐大历五年鄜坊节度使臧希让上言坊州有轩辕皇帝陵请置庙四时享祭列于祀典

  从之又见庆阳府正寕县︹唐︺段志元墓在宜君县东南三十里︹宋︺杨偕墓

  在中部县东三十里︹明︺刘琦墓在洛川县东北大石山朱新鍱墓在中部县

  治北社稷坛侧

 ︹祠庙︺二贤祠在州治南文庙左祀唐杜甫宋范仲淹杨班祠在洛川县东南八十

  秦文公祠在中部县南十里孟姜女祠在宜君县东南突泉镇

  异庙在洛川县东北十里又名高槐庙有石扁书大树将军黄帝庙在中部县东三

  里旧在桥山唐大历七年建宋开宝中移此

 ︹寺观︺开元寺在州治北唐建柏山寺在州西九十五里州志山水秀郎寺在柏闲殿

  阁隐现碑识唐太宗建壁有太宗像石浤寺在州西一百三十里州志石山如砌凿门而入

  为佛殿有大佛三小佛尺许者千百计制作工巧曹溪寺在洛川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内

  有古定洲寺在中部县西八十里县志古柏森罗西山之胜

 ︹名宦︺︹南北朝︺︹周︺梁睿乌氏人武帝时为鄜州刺史有惠政︹唐︺梁礼武德中为

  鄜州刺史梁师都入寇礼死之崔从全节人长庆初领鄜坊节度属部多神䇿屯军数乱法骄

  横吏不能制从一绳以法下皆重足畏之党项互市羊马类先遗帅守从独不取而厚慰待之羌不

  敢盗︹宋︺卢鉴金陵人以右班殿直为鄜延路走马承受公事李继迁寇边与总管王荣

  败走之擢本路兵马都监复出荡族帐𫉬牛羊以万计石普太原人真宗时为鄜延路副都

  总管赵德明纳款诏降制命普言不宜授以押蕃落使乃止张亢临濮人仁宗时知鄜州上

  疏言边计甚悉又言调发之苦数倍常岁宜一切权罢后多施用马怀德祥符人仁宗时

  为鄜延路都监城绥平破青化押班吃当三砦杀𫉬甚众厐籍具论其前后功迁供备库副使时用

  兵久民多散亡怀德招辑有方经略使梁适奏请推其法诸路迁至鄜延路副都总管何涉

  南充人仁宗时迁著作佐郎管勾鄜延等路经略安抚招讨司机宜文字元昊扰边军中经画涉与

  有力元昊纳款厐籍召为枢密使欲与之俱涉以亲老愿得归养特改通判眉州李师中

  楚邱人仁宗时知洛川县民有罪妨其农时者必遣归令农隙自诣吏令当下者榜于民或召父老

  谕之租税皆先期而集民负官茶追繋甚众师中为脱桎梏令乡置一匮籍其名许日输所负一钱

  以上辄投之书簿而去比岁终逋者尽足厐籍荐其才转太子中允楚建中洛阳人仁宗时

  主管鄜延经略机宜文字夏人来正疆土往莅其事众暴至两骑傅矢引满向之建中披腹使射曰

  吾不惮死骑即去众服其量元昊归款建中白府请筑安定黑水八堡以控东道夏人果来闻有备

  不敢张宗诲𡨚句人仁宗时知鄜州元昊寇延安刘平败没钤辖黄德和遁还走延州

  不纳又走鄜州宗诲曰军奔将无所归激之则为乱矣乃纳之拘德和以闻是时鄜城无备传言冦

  至众汹汹不安宗诲严斥堠籍入而禁出使老幼并力御之敌自引去王信太原人为鄜延

  巡检康定初刘平石元孙战于三川信以所部兵薄贼斩首数十级周美囘乐人仁宗时除鄜

  延路兵马都监破敌于无定河乘胜至绥州杀其酋豪加本路钤辖遂为副总管郭谘𣗥

  人仁宗时为鄜延路兵马钤辖置独辕弩五百募土兵教之既成经略使夏安期言其便诏置独辕

  许怀德祥符人仁宗时为鄜延路副总管夏人三万骑围承平砦怀德时在城中率劲

  军千馀人突围破之夏人复阵有出阵前据鞍嫚骂者怀德引弓一发而踣敌乃去复进围延州怀

  德夜遣禆将出不意撃之斩首二百级围遂觧夏随榆次人仁宗时为鄜延路副都总管元昊

  为书及锦袍银带投境上以遗金明李士彬约与同叛候人得之诸将皆疑士彬独随曰此行间耳

  乃召士彬与饮厚抚之士彬感泣后数日果击贼斩首虏𫉬羊马自效司马里夏县人仁

  宗时通判鄜州州将武人不法里平居与之驩甚临事正色力争不少𪝒借郭逵洛阳人神

  宗初镇鄜延种谔受嵬名山降取经州夏人遂杀杨定朝论以边衅方起诏焚弃绥州逵匿而不下

  诇得杀杨定者姓名夏人执献之王安礼临川人应河东唐介辟熙寕中鄜延路城啰兀

  河东发民四万负饷宣抚使韩绛檄使佐投后帅吕公弼将从之安礼争曰民兵不习武事今驱之

  深入此不为宼所乘则冻饿而死耳宜亟罢遣公弼用其言民得归而他路遇敌者全军皆覆公弼

  执安礼手曰四万之众皆君生之薛向万泉人知鄜州大水冒城郭沈室庐死者相枕郡卒

  戍延安诣主将求归视弗得皆亡奔至则家人无在者聚谋为盗民大恐向遣吏晓之曰亟往收溺

  尸贳汝擅还之罪众泣谢一境乃安林广莱州人神宗时为鄜延路钤辖攻踏白城功最

  珍陇千人神宗时擢鄜延钤辖进副总管从种谔攻金汤永平川斩首二千级贾逵稿

  人神宗时总鄜延兵鄜州旧有夹河两城始元昊入宼据险城几不能守逵相伏龙山九州台之间

  可容窥觇请于其地筑堡障与城相望人以为便种谊洛阳人哲宗时知鄜州夏人犯延安

  赵卨使谊统诸将敌闻谊至皆溃延人谓得谊胜精兵十万燕达开封人擢鄜延都监数率

  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刘泾杨安人绍圣末知坊州专以仁厚为政土产龙须席泾常

  贡外不以奉权贵钱即钱唐人政和中经略鄜延言铁钱复行与夹锡并用虑奸民妄作轻

  重欲维持推行俾钱物相值非欲以威力胁制百姓顿减物价于一两月之间今宣抚司栽损米谷

  布帛金银之价殆非人情坐贬官然钱害亦寝刘延庆保安军人为鄜延路总管破夏人成

  德军擒其酋首郭浩陇千人建炎中权主管鄜延路经略安抚时鄜延之东皆金人西北即夏

  境其属朝廷者惟保安一军德静一镇浩间道之德静置司招收散亡与敌对垒一年敌不能犯

  ︹金︺卢克忠凤集人天德中同知保大军节度绥德州军卒数人道过鄜城求宿民家是夜

  有贼剽主人财去有司执假宿之卒繋狱榜掠诬服克忠察其冤独不肯署未几果得贼完颜

  鲁尔锦中都路额特赫格们明安人迁保大军节度使兴定五年鄜州破自投崖下死 鲁

  尔锦旧作六斤额特赫格们明安旧作胡土割蛮猛安今并改赫舍哩鹤寿河北西路

  珊沁明安人兴定初权元帅府于鄜州五年鄜州破赫舍哩鹤夀与数骑⿱㓁大 -- 𥤮出城元兵追及之赫舍

  哩鹤夀据土山力战而死谥果勇 赫舍哩鹤夀旧作纥不烈鹤夀珊沁明安旧作山春猛安今并

  富察罗索东北路按春噶尔罕明安人兴定中遥授孟州坊御使权都监将兵救鄜

  州转战而至城破死之 富察罗索旧作蒲察娄室按春噶尔罕明安旧作按出虎割里罕猛安今

  钮祜禄资禄本姓张氏咸平府人兴定中为金安军节度使诏将兵救鄜州鄜州

  破被执不肯降遂死 钮祜禄资禄旧作女奚烈资禄今改︹明︺朱新鍱晋恭王㭎七世

  孙崇祯时知中部县会有事他邑土寇乘间陷其城坐免寻复任时李自成已破潼关传檄至新鍱

  怒而碎之谋守御䇿然邑新遭寇人无固志乃属父老速去巳誓必死妻卢氏妾薛氏冯氏及幼女

  皆先缢乃书表封印使人驰送京师冠带自缢士民葬之社稷坛侧妻女祔焉刘光先

  人崇祯中为中部县丞寇陷城光先力战被创遂自刎

 ︹本朝︺贾廷璋山东人顺治初知宜君县王永彊叛兵至城陷遇害时典史方一御亦死于难

  林矿慈谿人康熙中知宜君县县当南北孔道邮传往来向取之民矿大为裁省编审丁赋豪

  猾率以贿免矿精心钩考酌定科则积弊一清

 ︹人物︺︹南北朝︺︹周︺秦族洛川人祖白父雚并有至性族性至孝父丧哀毁过礼与弟崇

  先尤笃友爱未几母又殁哭泣无时终丧之后犹疏食不入房室二十馀年荣先亦至孝遭母丧以

  毁卒邑里化其孝行世宗嘉之诏赠沧州刺史以旌之︹宋︺杨偕中部人与进士为殿中侍

  御史郭皇后废偕与孔道辅范仲淹力争道辅仲淹既出偕止罚金乃言愿与道辅等皆贬富民陈

  氏女选入宫将以为后偕上疏谏止尝论八阵图及进神楯劈阵刀帝下其法于诸路其后用以败

  元昊于兔毛川累官兵部侍郎卒遗奏兵论一篇偕性忠直敢言数论天下事尤喜古今兵法有兵

  书十五卷集十卷子忱慥皆有隽才︹元︺王士宏中部人父有疾士宏倾家资求医见医即

  拜遍祷诸神叩额成疮父殁哀毁尽礼庐墓三年庐上有竒鹊来巢飞鸟翔集与士宏若相狎众咸

  异之终丧复建祠于茔前朔望必奠祭虽风雨不废有司上其事于朝旌表之何从义

  人大父母偕亡从义庐墓旦夕哀慕不脱绖带不食菜果事父母孝养尤至伯叔祖父母皆无子比

  亡从丛咸为治葬筑坟祭奠以礼时人义之王克巳中部人父母同殁克巳负土筑坟庐

  于墓侧貊高纵兵暴掠县民皆逃窜克巳独不去家人呼之避兵克巳曰吾誓守墓三年以报吾亲

  虽死不可弃俄而兵至见其身衣衰经形容憔悴曰此孝子也遂不忍害竟终丧而归刘思

  敬宜君人事继母沙氏杜氏孝养备至父年八十丧明会乱兵剽掠其乡思敬负父避岩穴中兵

  至欲杀之思敬泣曰我父老矣又无目我死不足惜使我父何依乎贼怜其孝父子皆免于难︹明︺

  刘琦洛川人正徳中进士嘉靖初授兵科给事中以灾异陈亲贤去邪仁民恤军选将信赏明

  罚七事且请倚大臣为腹心任言路为耳目时给京军冬衣布棉恒过期以琦请即命琦立给妖人

  李福达逃洛川琦知之甚悉因疏陈颠末并劾郭勋党逆又与御史张问仁劾勋侵盗草场租银皆

  不问既以福达事下狱谪戍沈阳越十年赦还卒刘仕中部人正德中进士授刑部主事以

  争大礼廷杖后与定李福达狱下吏遣戌穆宗即位起太仆少卿年老不就张士竒

  人由恩贡选知永清县洁巳爱民不惮权贵擢知通州罢运皇木车岁省民费三万金修筑旧城疏

  通运河赐玺书褒奖擢开封郡丞霍宗鄜州人正德中囘贼寇州境宗以乡兵独当其冲手

  刃贼数人力绌死之州守礼葬题其墓曰义勇张应辰士竒孙正德中举于乡知肃寕县时

  籍魏忠贤株连颇众应辰多所平反擢知宛平民苦役烦多奏罢之察巨室为民害者按以法豪强

  肃然转户部主事刘尔玺中部人崇祯二年贼至三河口母惊匿尔玺闻变手戈驰追不

  介而前或曰不济曰死不避难吾犹及践难焉临贼从者震怖不前尔玺犯坚而入杀贼数人未得

  母处身中大创兵尽力折死之又同邑杜夀春崇祯四年盗攻城陷或呼夀春曰母老焉忍舍之亦

  刘禋仕之孙父尔完历知商邱名山县有学行禋性刚介事亲孝母殁于名山四千里扶

  衬过剑阁云栈以肩任之崇祯四年贼陷中部禋负父走免后由乡举授知登封县土寇李际遇申

  邦据山为乱禋练壮士数百且战且守寇不敢近李自成陷城禋被缚贼以同郡故欲降之禋叱

  曰岂有奕世清白吏肯降贼耶贼义之遣其将反复说以数百言禋执弥厉乃见杀赠佥事

  大臣鄜州人诸生流贼掠西安衣冠入文庙不食而死

 ︹本朝︺杨素蕴宜君人顺治中进士知东明县考最擢御史劾吴三桂被谪后三桂叛起官督

  学山西历顺天府尹出为安徽巡抚值夏逢龙作乱调抚湖广时武昌新经兵燹加意拊循以劳勚

  卒于牛光斗中部人仇家构其父通贼繋狱光斗讼冤于大帅愿以身代会烈日中忽

  大雨雹帅廉其冤释之顺治中成进士知诸暨县以政绩著孙绳宜君人仁厚好义宜君屡

  经兵荒绳捐赀赒恤顺治元年大兵征剿流寇驻营七里镇时霖雨四十馀日饷不继绳遣其子枝

  秀运粮三百石饷军枝秀亦诸生乐善好施有父风刘綋洛川人顺治中进士知松滋县时姚

  纒头贼张甚綋团结乡勇屡败之江堤屡溃綋不分畛域昼夜督率民资其利邑赖以安

  占鳌洛川人由拔贡生判荆州府督饷至房县之七连坪遇贼不屈死赠按察司佥事长子超

  以难䕃知宜阳县宜阳濒洛而苦旱超开渠灌溉近洛之地旱不为灾居五载多善政擢知西隆州

  杨愈勲宜君人六岁丧母号泣不欲生父复娶李氏愈勲先意承志备极孝敬官华州训导

  课诸生必先德行比归里当兵燹之后戸口凋敝每丁赋二两一钱民不堪其苦愈勲率同邑士民

  请于大府𫉬轻减焉

 ︹流寓︺︹唐︺杜甫襄阳人安禄山乱甫家寓鄜州弥年艰寠孺弱有至饿死者肃宗许甫往省视

 ︹列女︺︹隋︺覃氏上郡钟氏妇夫死时年十八事后姑以孝闻数年间姑及伯叔皆相继死家贫

  无以葬于是躬自节俭昼夜纺绩蓄财十年而葬八丧州里上闻赐米百石表其闾︹唐︺范氏

  宜君人夫死不嫁事姑孝姑患病久不痊忽闻肉香欲食甚急氏割左膊肉深至骨以奉姑病随愈

  事闻旌表乡人以割骨名其村︹金︺康珠珠鄜州人夫早亡服阕父取之归家许严沂为妻

   康誓死弗听欲还夫家不可得遂投崖而死诏有司祭其墓 康珠珠旧作康住住今改完颜

   长乐妻富察氏字明秀鄜州人纳恰之女哀宗迁归德以长乐为总领将兵扈从将

   行属明秀曰无多言夫人慎勿辱此身明秀曰君第去无以妾为念妾必不辱长乐一子幼出妻柴

   氏所生明秀抚育如巳出崔立之变驱从官妻子于省中明秀闻之以子付婢仆与之金亲具衣冠

   祭物与家人诀自缢而死 富察氏旧作蒲察氏纳恰旧作纳甲今并改张慥妻冯氏

   字妙真刑部尚书延登之女适进士张慥兴定五年慥为洛川主簿元兵入鄜延守臣以西路输刍

   粟不时至檄慥诣平凉督之时延登为平凉行省员外郎慥欲偕妙真往妙真辞曰舅姑老矣虽有

   叔姒妾能安乎子行妾留奉养洛川破妙真携三子赴井死︹元︺康德明妻王氏

   鄜州人年二十夫亡抚遗腹子守节至正中旌同州孙世昌妻关氏中部王仲泰妻党氏皆以节著

   洛川贺敏妻张氏夫亡自缢以殉︹明︺贺谷荣妻康氏鄜州人夫亡苦节其父逼

  令改适氏投崖死洪武中旌刘孝女中部人父准以诸生死无辜女年十六抱父尸而死

  有司为营葬旌表贺恩妻田氏宜君人夫病笃氏毁容侍汤药昼夜不懈及卒自缢

  以殉又王氏夫采薪死于火其姑痛子不食氏多方劝慰赴夫死所寻骨归葬墓成自刎俱被旌

  张敏道妻赵氏洛川人年二十夫亡自缢同葬又李从义妻张氏年十七夫亡守节

  均洪武中旌柳輴女鄜州人嘉靖中寇至父輴他往女年十六骂贼死母王氏投崖死后

  輴还收葬面皆如生又吉孝妻王氏为贼所掠骂贼不屈死党爵妻程氏中部人年

  十九夫亡抚遗腹子汉成立娶妇王氏汉又早卒姑妇同心守节抚孤孙继芳母道妇仪乡里称焉

  又刘侃妻忽氏李元凯妻任氏刘尔荣妻李氏子袨妻李氏刘煜华妻杨氏皆以苦节著赵彬

  妻张氏宜君人夫亡无子苦节终身同县郭锺奇妻杨氏夫早卒自缢以殉郝聚女

  洛川人字拾翠父聚许字诸生何三近年十七巳纳采而三近死女闻讣以所纳币制衣裳服之自

  缢万历中旌宋承矩妻刘氏鄜州人与同县高俯妻任氏均年二十夫亡孝养舅

  姑抚遗腹子成立被旌又罗璜妻柳氏年十九夫亡以苦节著有宋吕者妻早死他妾中有遗腹吕

  临终叹曰纵生子畴克守而抚之妾王氏慨然以孤自誓吕亡四月子生其生母他适王鞠之守

  节四十年孟自务妻申氏洛川人与自务佃于赵顺宰家赵悦其色屡挑不从夜乘

  孟出强入室氏怒刃之反被杀县令祷神得其情上闻被旌邢其蕴妻何氏

  人崇祯中贼陷城杀其夫欲逼之氏愤骂以石撃贼怒刃之至死骂不绝口又张国时妻田氏王祚

  延妻刘氏俱骂贼被杀李必灼妻雷氏时养清妻侯氏丁鸿图妻李氏俱投崖死诸生任其印妻姜

  氏宋国玠妻陈氏俱自缢死曹可昇妻王氏中部人崇祯中贼陷城劫氏去行二

  里许有崖壁立下视深谿乃奋身投崖死又刘福妻贺氏夫亡无子守节三十年与诸生呼恒昌母

  俱死之贡生刘尔驷妻宋氏骂贼死苏育世妻刘氏与一女共投井死刘焕妻任氏贼逼之氏厉声

  愤骂贼恚交刃杀之

 ︹本朝︺屈攀凤妻李氏洛川人年十九夫亡孝事舅姑抚子翼廷成立守节五十年康

  熙中 旌同县刘梦笔妻郝氏抚子𬭎成进士以节孝著刘禋妻张氏中部人禋明末

  为登封令殉难弟禔与禊亦相继亡张同禔妻杨氏禊妻寇氏抚孤守志时称一门忠节禊子克𬣙

  亦娶寇氏𬣙亡守节教子奉侍孀姑始终不懈同县梁国杰妻张氏国杰为人所害张罄所藏付伯

  兄讼夫冤狱成将葬氏痛哭死又雷物正妻薛氏王者谋妻屈氏刘诞离妻任氏俱夫亡殉节

  七政妻高氏鄜州人年十九夫亡孝养舅姑抚遗孤成立同州罗海瀚妻霍氏许晋妻

  左氏史彩妻张氏曹汝为妻王氏俱夫亡守节均雍正年间 旌刘蔚泰妻李氏

  中部人年十六蔚泰死李侍姑课子苦节三十八雍正六年 旌又张崇德妻杨氏葛天裔妻张

  氏刘笃妻任氏兰清妻刘氏张大鹏母张氏刘治妻蔡氏张瑗妻韩氏牛汉彬妻王氏刘崑妻陈氏

  牛大年妻郭氏刘芳声妻柳氏张名举妻马氏寇昙妻刘氏寇暹妻刘氏杨维世妻李氏均以苦节

  杨绪妻张氏宜君人绪病笃以氏少且无子嘱以改适氏悲痛几绝出更衣自缢

  绪亦死时年十八其先有杨国权妻刘氏杨凌汉妻王氏杨苾妻寇氏杨荃妻贺氏皆以苦节著以

  上四世五节蒲城王炳有碑记同县董其事妻苏氏夫亡抚遗孤遴孺成立及壮又早逝妾安氏自

  经以殉又杨维克妻曹氏徐明哲妻张氏冯琦妻焦氏贺年有妻董氏冯聚瑞妻田氏均以苦节著

  屈大雅妻李氏洛川人夫亡守节同县王缳妻李氏白玉琏妻靳氏又烈妇屈自兴

  妻雷氏均干隆年间 旌杨淳妻张氏中部人夫亡守节同县傅崇德妻任氏刘安妻

  杨氏寇笏妻马氏均乾隆年间 旌秦礼妻高氏鄜州人夫亡守节嘉庆七年 旌

  李正兴妻屈氏洛川人夫亡守节嘉庆七年 旌同县屈开邦妻秦氏霍山琳妻李

  氏陈花妻刘氏均嘉庆年间 旌冯论妻焦氏宜君人夫亡守节嘉庆八年 旌

 ︹仙释︺︹宋︺僧法天本中天竺摩伽陀国僧宋初至鄜州与河中梵学僧法进共译经义始出

  无量夀尊胜二经七佛赞知州王龟从润色之法天献于阙下太祖召见赐紫袍

 ︹土产︺铁唐书地理志中部宜君有铁州志州东采铜川产自然铜九域志鄜州赋

  麻布坊州贡枲麻弓弦元和志鄜州坊州贡龙须席土硫黄明统志宜君县出

  药寰宇记直罗县出大黄明统志宜君县出大㦸






                        前总纂官丁善庆恭纂辑

                        提调 官张日章恭覆辑

                        校对官颜以燠恭  校

                        校对 官沈维钰恭覆校

大清一统志

绥德直隶州在省治东北一千一百里东西距二百七十里南北距二百四十五里东至山

  西汾州府永寕州界一百三十里西至延安府安定县界一百四十里南至延安府延川县界一百

  六十里北至榆林府榆林县界八十五里东南至延川县界二百二十里西南至安定县界八十里

  东北至榆林府葭州界一百三十里西北至榆林府怀远县界二百八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一百五

  十里南北距四十五里东至永寕州界一百三十里西至未脂县界二十里南至清涧县界二十里

  北至米脂县界二十五里东南至清涧县界一百三十里西南至清涧县界五十里东北至吴堡县

  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未脂县界五十里自州治至 京师一千八百里

︹分野︺天文井鬼分野鹑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雍州之域春秋时白翟地战国魏置

  上郡后属秦治肤施县汉初为翟国寻复置上郡

  后汉因之建安二十年郡县俱废西魏置上县及

  安寕郡废帝元年置绥州隋开皇三年郡废大业

  三年改州曰上州寻废改置雕阴郡唐贞观二年

  平梁师都复置绥州旧唐书地理志武德三年延州丰林县置绥州总管府

  六年移治所于延州延川县界七年又移治城平县界废魏平城贞观二年罢都督府移治上县

  天宝元年改县曰龙泉又改州为上郡乾元元年

  复曰绥州属关内道五代时为番族所据宋熙寕

  三年收复为绥德城属延州元符二年升为绥德

  军属延安府金大定二十二年升为绥德州属鄜

  延路元属延安路明属延安府

 本朝雍正三年直隶陜西布政司乾隆元年以吴堡

  县来属领县三

  未脂县在州北少西八十里东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八十里东至榆林府葭州界八十

  里西至延安府安定县界八十里南至本州界三十里北至榆林府榆林县界五十里东南至吴堡

  县界五十里西南至安定县界八十里东北至葭州界五十里西北至榆林府怀远县界二百里秦

  上郡地汉肤施龟兹二县地西魏置抚寕县后周分置银州隋废州属雕阴郡唐复置银州属关内

  道宋初属西夏元丰四年收复置未脂砦属绥德军金升为县属绥徳州元明因之 本朝初属延

  安府雍正三年属绥德州清涧县在州南一百四十里东西距一百九十里南北距一百六

  十五里东至山西汾州府石楼县界一百五十里西至延安府安定县界四十里南至延安府延川

  县界四十五里北至本州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石楼县界一百四十里西南至延川县界三十里

  东北至本州界一百三十里西北至米脂县界一百二十里秦汉上郡肤施县地西魏置绥德城中

  二县隋属雕阴郡唐属绥州五代时废宋康定元年置清涧城属延州元符二年属绥德军金大定

  二十二年升为清涧县属绥德州元及明初因之宏治九年属延安府 本朝雍正三年属绥德州

  吴堡县在州东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五十里南北距九十五里东至山西汾州府永寕州

  界二十里西至本州界三十里南至本州界二十五里北至榆林府葭州界七十里东南至永寕州

  界三十里西南至本州界六十里东北至永寕州界三十里西北至米脂县界五十里秦汉上郡肤

  施县地隋唐为石州定胡县地宋置吴堡砦金正大三年升为吴堡县属葭州元明因之 本朝干

  隆元年改属绥徳州

 ︹形势︺石隰襟喉延鄜门户明世法录黄河绕其东沙漠在

  其北前倚雕山后连川水

 ︹风俗︺地近边陲俗尚强悍男勤耕稼女稀纺织

 ︹城池︺绥德州城周八里有奇门四池深一丈五尺明洪武中因宋旧址建又南关城周六

  里有奇门四北通大城明建文中建本朝顺治十六年乾隆三十年重修 米 脂县城

  周五里有奇门三池广七尺深一丈明洪武六年因宋旧址建 本朝康熙二十年乾隆二十四年

  清涧县城周三里有奇门三池深二丈来康定元年建明洪武中增筑 本朝顺治

  中修乾隆十五年重修吴堡县城周二里有奇门四以河为池明正统中因元旧址建

  嘉靖万历中屡修 本乾隆三十二年

 ︹学校︺绥德州学在州治东旧在城西北金承安四年移建今所明洪武八年重建 本朝

  顺治十七年乾隆二十年五十二年嘉庆十七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名米脂县学

  治东明洪武十六年建 本朝康熙二十年雍正五年乾隆五十一年屡修入学额数十二名

  涧县学在县治西南明洪武六年建 本康熙五年修入学额数二十名吴堡县

  学在县治西南明洪武十四年建 本朝康熙三十七年改建入学额数八名文屏书

  院在绥德州城东旧名雕山干隆三十四年重建更今名圁川书院在米脂县南关

  外嘉庆元年建笔峯书院在清涧县治西乾隆十年兴文书院在吴堡县

  城嘉庆十九年建

 ︹户口︺原额人丁一万七千二百五今滋生民户共男妇二十八万三千七百一十二名口

 ︹田赋︺民地一千六百二十七顷九亩四分九釐额征地丁银一万一千一百二十两九钱二分粮五

  千四百三十八石五斗九升八合二勺 屯地五百七十九顷五十四亩六分三釐额徴地丁银六

  百二十三两四钱一分三釐粮一千六百三十五石七斗八升六合六勺

 ︹山川︺嵳峩山在州城内凤凰山在州东三十里一名凤宿岭古屯戍处文屏

  山在州城南峯峦环列如屏亦名二郎山雕山在州城西南元和志龙泉县有疏属山亦

  名雕阴山山海经云贰负之臣曰危与贰负杀窫窳帝梏之疏属山即此也旧志雕山在州城西南

  连城横峙其形如雕合龙山在州西南五里汉书地理志肤施县有五龙山水经注奢延水

  东入五龙山疑即此张家山在米脂县东五里石佛山在米脂县东南七十五里

  高耸峭特为县境诸山之冠高梁山在米脂县西南二十里峯子山在米脂县

  西十里相近有鹿鸣山貂蝉洞白云山在米脂县北二里环抱县城又冯家山在县北三里

  有泉涌出峯顶又高家山在县北五里有石洞可容数百人烽台山在清涧县东二百步

  上有古烽墩一名东峯山峯峦秀丽为邑之胜钟楼山在清涧县南一百步中隔清涧河县

  志崔嵬秀拔旧建钟楼于其上又县南二里有虎头山笔架山在清涧县西一百步三峯

  秀时县城凭以为固草坞山在清涧县治北百步一名草场山又名砦山官山

  涧县北五十里万山旋绕二水萦流通往来官道又有小官山在县西五十里龙凤山

  堡县南十里一名黒龙山砦西山在吴堡县西一里宋置吴堡砦山在其西故名高原

  砦山在吴堡县西北五十里巍然天际为众山宗火烧山在吴堡县北十五里一名

  桃花定仙岭在州东南寰宇记延福县有定仙岭旧志在州东南七十里为往来要路

  金时置砦于此吐谷岭在清涧县东二十里县志唐以吐谷浑部族侨治州界故名又相近

  有苜蓿岭香炉峯在州东南十五里又五虎峯在州西北五峯联络圣佛崖

  东十五里石佛铺寰宇记延福县有圣佛崖马湖谷在米脂县西五十里接榆林界

  水在州西水经注平水西北出平谿东南流入奢延水隋书地理志大斌县有平水寰宇记龙泉

  县有大力川在西又废大斌县有小力川宋史大中祥符三年赵德明出大理河筑栅苍耳玶治平

  四年种谔复绥州夜渡大理水军于州西通志大理河自怀远县界东南流合小理河迳米脂县西

  六十里又迳州西北城下东流入无定河小理河源出怀远县之威武堡迳艾蒿茆巡司沟合大理

  河入州境大理盖即大力之讹亦即平水也米脂水在米脂县东一百步县志源出张家

  山西南流入无定河以其地沃宜栗未汁如脂因名亦曰南沙又饮马河源出县西南流合米脂水

  暖泉水在米脂县东七十里源出县东南东北流迳暖泉砦入榆林府葭州界奢延

  水在未脂县西即无定河自榆林府榆林县流入迳县西又东南流迳州城东又东南流迳清涧

  县东北入黄河水经注奢延水自合帝原水又迳肤施县南又东入五龙山自下帝原水亦为通称

  历长城东出于赤翟白翟之中又有平水入之又东走马水注之又东与白羊水合又东入于河元

  和志儒林县有无定河自夏州流入又在抚寕县北二十里又云龙泉县有无定河一名奢延水自

  抚寕县界流入沈括笔谈尝过无定河度活沙履之百步皆动如行幕上或陷则人马车驼应时皆

  没此即古流沙也明统志无定河以溃沙急流深浅不定故名通志无定河自榆林镇川堡西入米

  脂县界背干川自葭州西南流入又南迳县西十里米脂水流入之又东南迳高和尚砭入绥德州

  界又东南延州西北大理河东流入之东南迳朔方台南怀寕河合黒水河东北流入之又东南迳

  凤凰山南左合满堂川水又迳清涧县东北百里右纳白家河又东南至新关渡入于河秀延

  水在清涧县西自延安府安定县流入又南入延川县界水经注秀延水东流得浣水口又东会

  根水露桃水寰宇记废城平县有清涧水县志清涧水自安定县流入至县北官山折而南过城西

  迤东绕城南又东南流入延川县界即秀延水也亦名吐延水又曰辱河又有西河在县城西源出

  官山南流入清涧水东河在县城东源出吐谷岭西流汇肖蓿岭党家崾二水环绕城东又西南入

  清涧水宋种世衡城青涧开营田二千顷资东西二河为灌溉即此白羊水在清涧县东北

  水经注水出西南白羊谿巡谿东北注奢延水州志今有白家河源出吐谷岭东北流五十里入无

  定河疑即白羊水也走马水在清涧县北自延安府安定县流迳县北又东北流迳州南又

  东入奢延水水经注走马水自阳周东北流入长城又东北注奢延水州志怀寕河源出安定县柏

  山寺下东流迳清涧县北八十五里又东入州界迳州东南十里至州东南入无定河即古走马水

  也又黒水河在县西北百里亦自安定县来入怀寕河满堂川在州东五十里其水南流

  入无定河明堂川在米脂县西北宋史元丰五年曲珍等败夏人于明堂川通志即榆林西

  河自榆林流入无定河又背干川水在县北三十里自葭州西南流入经镇川堡注无定河

  河在吴堡县东自榆林府塞外流入迳县东又迳州东又南迳清涧县东又南入延安府延川县

  界水经注河水自合汤水又南迳离石县西奢延水注之又南陵水注之又南得离石水口又南过

  中阳县西又南过土军县西寰宇记绥州延福县有黄河自抚寕县流入又绥州东至石州界黄河

  一百三十里河上有孟门关州东南至隰州石楼县西北黄河为界一百五十里通志河水自吴堡

   县康家塔入绥德州界又南迳州东百二十里东岸为山西寕乡县又南至界首渡入清涧县界迳

   白草原无定河入焉又南迳县东百二十里东岸为山西石楼县又南为老牛滩至张家山入延川

   磨石沟在米脂县西八十里又有佛岔沟水在县南四十里黑龙沟在清涧县

   西南自延安府延川县呼家岔流入黒龙沟又东流迳白家原营田铺入清涧水落阳沟

   在吴堡县南二十里合冯家原沟水入河又县北十里有水滩沟二泉交流亦入河清河沟

   在吴堡县西二十里黄河水浊此水入河独清故名龙泉在州东寰宇记唐龙泉县以龙泉为

   名府志龙泉在州东三里无定河东岸龙儿湾泉从石龙口中流出可溉田呜咽泉

   东五里名山记相传秦扶苏赐死处唐胡曾诗至今谷口声呜咽犹似当年恨李斯龙河泉

   在米脂县南二里湫神泉在清涧县东黄河岸石岩下又黒龙泉在县东一百步从石窟

   五眼泉在清涧县南五十里水极清列暑月经旬不变神井在州东五里石中流

  出因凿为池冬夏不竭又石井在州北十里从石山下流出可以漑田石井在清涧县治西

  宋种世衡城青涧无泉凿地百五十尺遇石世衡命屑石一畚酬百钱卒得泉今谓种公井明正德

  中多边警邑今赵辂恐取汲不足更凿一井引东河水自城下穿入谓之新井今堙

 ︹古迹︺肤施故城在州东南史记赵世家惠文王三年灭中山迁其王于肤施秦本纪孝公

  元年魏北有上郡惠文王十年魏纳上郡十五县始皇本纪三十五年使长子扶苏北监𫎇恬于上

  郡项羽纪立董翳为翟王王上郡汉书地理志上郡治肤施县后汉书永初五年西零羌乱诏上郡

  徙衙永建四年复归旧土晋书地理志建安二十二年省上郡十六国春秋刘聪建元元年刘曜攻

  上郡太守张禹奔允吾盖尝复置而旋废也水经注奢延水迳肤施县南秦昭王三年置上郡治此

  王莽以马员为增山连率司马彪曰增山者上郡之别名也后魏侨置肤施县属襄洛郡在今庆阳

  府界非故县矣括地志上郡故城在上县东南五十里即肤施城也上县故城今州治隋

   书地理志雕阴郡西魏置绥州大业初改为上州治上县西魏置安寕郡与安寕绥德安人三县开

   皇初郡废改安人为吉万大业初置雕阴郡省安寕吉万二县入又后周置义良县亦省入元和志

   绥州春秋时白狄所居七国时属魏为上郡自后汉末以来荒废年久俗是稽胡又为赫连勃勃部

   落所居后魏神龟元年东夏州刺史张邵于此置上郡废帝元年于郡内分置绥州隋改为上郡人

   改雕阴郡以雕山在西南故名隋乱陷贼武德三年百姓归化遂于延州丰林县置绥州贞观二年

   讨平梁师都移于今理西南至延州三百三十里治龙泉县本秦肤施县地后魏于此置上县取郡

   为名天宝元年改为龙泉州城贞观元年筑四靣石崖周𮞉四里二百步寰宇记绥州城据山四靣

   甚险唐末蕃寇侵扰所管五县并废其民皆蕃族州差将军征科旧志绥州宋初为西夏所据淳化

   五年李继迁徙绥州民于平夏咸平四年筑绥州城既而复陷治平四年种谔城绥州熙寕二年废

   为绥德城元符二年始建为军舎又升为州至今因之延福故城在州东南隋书地理

  志雕阴郡领延福县西魏置曰延陵开皇中改焉元和志县西至绥州一百十里本秦肤施县地后

  魏置延陵县理延陵村寰宇记县在绥州东南后魏废帝元年置延陵县属抚寕郡隋开皇七年

  名县城据崖三面夐绝为边方险固之所今废为镇又旧唐志延福县武徳六年置北吉州领归义

  洛阳二县又置罗州领石罗开善万福三县又置匡州领安定源泉二县皆并入延福寰宇记故匡

  州城在延福县西北五十里隋置故城尚存禄山之乱陷入蕃界大斌故城在州西北

  隋书地理志雕阴郡领大斌县西魏置仍立安政郡开皇初郡废元和志县东至绥州一百十里本

  秦肤施县地后魏孝明帝神龟元年于今县东五里置大斌县属上郡周隋不改武徳七年于今城

  平县界魏平故城改置因隋旧名大斌者取稽胡怀化文武杂半之义旧唐书地理志大斌县初治

  魏平贞观二年移治今所寰宇记在绥州西北一百二十里今废为大斌镇义合故城

  在州东九域志延川县领义合砦宋史地理志本夏人砦元丰四年收复隶延州延川县七年改隶

  绥德城西至绥德军四十里北至暖泉砦八十里金因之元史地理志至元四年并义合县入绥德

  州盖金末升砦为县也银州故城在米脂县东北晋书载记苻秦讨擒刘卫辰坚亲自

  骢马城如朔方巡抚诸蕃隋书地理志雕阴郡领儒林县后周置银州开皇三年改名大业初州废

  元和志银州汉西河郡圁阴县地晋时戎狄所居苻秦骢马城即今州理城也周武帝保定二年

  置银州因谷为名旧有人牧骢马于此虏语骢马为乞银故名大业二年废银州隋末陷于寇赋贞

  观二年平梁师都于此重置银州天宝元年为银川郡乾元元年复为银州西至夏州一百八十里

  东南至绥州一百六十里治儒林县开皇三年太平兴国七年李继捧以夏州归宋从弟继迁

  留居银州与其党奔入地斤泽雍熙二年诱杀曹光实于葭芦川遂袭据银州咸平六年割其地𢌿

  继迁地理志银州五代以来为西夏所有熙寕三年收复寻弃不守元丰四年种谔议规横山以西

  谓兴功当自银州始因复取其地改筑永乐城而此城废旧志银州城在今县西北八十里

  脂故城今米脂县治宋史地理志绥德军米脂砦本西夏砦元丰四年收复为米脂城后复

  为砦隶延州延川县七年改绥德城元祐四年赐夏人元符元年收复仍赐旧名东至暖泉砦四

  十五里西至克戎砦六十里金史地理志米脂砦置第二将元史绥徳州领米脂县盖金末升砦为

  县也明统志县在州北八十里嗣武故城在米脂县西北宋史地理志绥德军嗣武砦旧

  啰兀城元丰四年置寻废崇寕三年修复西至镇边砦二十里南至米脂砦三十里金史地理志绥

  德州有嗣武城元史地理志金绥德州领嗣武县归附后入米脂盖金升砦所置也明统志嗣武故

  城在县西北四十里绥德故城在清涧县北隋书地理志雕阴郡领绥德县西魏置元和

  志绥德县北至绥州一百里后魏文帝分上郡南界邱尼谷置绥德县隋不改武德二年移于吐延

  水北即今理是也旧唐书地理志绥德隋废县武徳二年复置六年分置云州领信义淳义二县又

  置龙州领风乡义良二县贞观二年二州及县俱废入寰宇记绥徳县后魏大统十二年置今废为

  绥德镇元史地理志金绥德至元四年并入绥德州城平故城在清涧县西隋书地

  理志雕阴郡领城平县西魏置元和志县东北至绥州二百里后魏孝明帝于今县理西三十里库

  仁川置城中县隋改为城平县自库仁川移于今理寰宇记县在绥州西南一百里后魏神龟元年

  置城中县隋讳中改为城平今废为城平镇州志城平城在州西南一百五十里青涧故

  城今清涧县治本宽州城寰宇记废绥徳县有旧石城在县东三十里今宽州是也九域志康定

  元年置清涧城在延州东北一百八十五里宋史种世衡为鄜州判官建言延安东北二十里有故

  宽州请因其废垒而兴之右可固延安之𫝑左可致河东之粟北可图银夏之旧朝廷从之城成赐

  名清涧地理志青涧城元符二年属绥德军东至永寕县界七十里南至延川县界四十里金史地

  理志绥徳州清涧县本宋青涧城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县延绥志宽州城在县北二百步县志即今

  后山吴堡故城今吴堡县治宋史夏国传开宝九年李克睿率兵破北汉吴堡砦九

  域志石州定胡县有吴堡寨宋史地理志吴堡砦元丰四年收复东至黄河西至绥德军义合砦六

  十里南至绥德军白草砦九十里北至晋寕军一百七十里金史地理志吴堡砦在黄河西临西夏

  界又孟门县有吴堡镇元统志葭州金正大三年领吴堡县本吴堡砦宋景德以来屡陷于羌元丰

  五年尽复其地因筑城堡东临汾晋西接鄜延实为要冲时与米脂葭芦并兴既成以米脂属鄜延

  葭芦吴堡属汾晋元祐二年以米脂葭芦给赐夏人而吴堡不在所子地分委官画定边界开立濠

  堠金时定胡为夏人所夺以吴堡隶通秦砦后又升为县属葭州元至元元年省二年复置东至石

  州孟门县二十里西至绥德州一百三十五里南至石楼县一百五十里东南至石州寕乡县一百

  里西南至清涧县一百七十五里东北至临川一百八十里西北至米脂县一百八十里独乐

  旧县在米脂县北汉置属上郡后汉省后魏侨置属赵兴郡在今甘肃庆阳府正寕县界延绥

  志有马胡峪在今县北碎金驿康家湾之南即今独乐县宋改为永乐魏平旧县

   涧县西魏书地形志东夏州领朔方郡郡领魏平政和朔方三县隋书地理志延安郡领魏平县后

   魏置并立朔方郡后周废朔方郡并朔方政和二县入焉旧唐书地理志城平县武德三年又置魏

   平县属南平州又置魏州兼领安故安泉二县七年又于魏平城置绥州总管府并大斌县贞观二

   年废魏州及魏平安故安泉三县唐书地理志城平县有魏平关旧志魏平城在绥州西南一百五

   绥平旧县在清涧县西北九域志延川县有绥平寨宋史地理志元符二年割隶绥

   德军东至怀寕砦四十里北至临夏城六十里金史地理志绥德州有绥平砦元史地理志金绥德

   州领绥平县归附后入怀寕盖亦金末所置也旧志绥平砦在县西北一百里怀寕旧县

   在清涧县北九域志延川县有怀寕寨宋史地理志绥德军怀寕砦东至绥德军四十里南至清涧

   城七十里金史地理志绥德州有怀寕砦元史地理志金绥德州领怀寕县至元四年并入清涧县

   抚寕城在米脂县西隋书地理志雕阴郡领抚寕县西魏置元和志县北至银州八十

  里本汉圁阴县地魏废帝于县东抚寕故城置抚寕县属抚寕郡隋开皇三年废郡移县于今理属

  银州旧唐书地理志抚寕县贞观二年属绥州八年改属银州治龙泉川开元二年移于今所宋雍

  熙三年李继迁自三族砦进攻抚寕熙寕五年种谔筑永乐川赏逋岭二砦分遣诸将筑抚寕城沈

  括笔谈抚寕旧治无定河川中李继隆迁县于滴水崖在旧县北十馀里皆石崖峭㧞高十馀丈下

  临无定河今谓之啰兀城者是也熙寕中所治抚寕城乃抚寕旧城耳县志抚寕城在县西四十里

  又隋志雕阴郡领开疆县西魏置有后魏抚寕郡开皇三年省唐初开疆县亦废长城

  西水经注走马水东入长城寰宇记城有二一在州西十五里大力川一在州北二十五里无定河

  皆𫎇恬所筑之遗迹吴儿城在州西北元和志在龙泉县西北四十里初赫连勃勃破刘义

  真于长安遂虏其人筑此城以居之号吴儿城永乐城在米脂县西宋史元丰初种谔西讨

  得银夏宥三州而不能守延帅沈括欲尽城横山瞰平夏城永乐诏给事中徐禧往相其事禧言银

  州虽据明堂川无定河之会而故城东南已为河水所吞西北又阻天堑不如永乐形势险厄遂城

  永乐夏兵闻之倾国来争城遂陷宋史地理志元丰四年收复银州五年即永乐小川筑新城距故

  银州二十五里前据银州大川赐名银川岩旋被夏陷崇寕四年收复五年废为银川城明统志永

  乐城在米脂县西一百五十里西接宥川附横山东西二面重冈复岭路仅可通车马静边

  旧州在米脂县西旧唐书地理志静边州都督府旧治银州界内管小州十八又归德州寄治

  银州界内处降党项羌旧志静边州贞观后置五代时改置静州汉乾祐初以静州隶定难军即此

  绥德旧卫在州治北明正统二年 本朝康熙十七年朔方台在州东无

  定河东岸明统志世传秦太子扶苏所筑一名扶苏台月儿台在州北二里祭风

  台在清涧县北一里高百丈上有风伯祠遗址相思亭在州南三十里州志西北二水

  交合于此宋司马光诗岭上双流水犹知会合时行人经过此那得不相思

︹关隘︺银州关在米脂县西北九十里即古银州地一名银城关老鸦关在清涧县

 东一百二十里黄河滨路通山西汾州府石楼县界碎金镇在米脂县北四十五里旧置驿

 逹榆林鱼河堡李广砦在州东相传李广屯兵处临夏砦在州西宋史地理志绥德

 军有临夏城地名啰岩谷岭元符元年筑城赐今名东至克戎砦三十里南至绥平砦六十里金史

 地理志为临夏砦旧志在州西九十里克戎砦在州西北接米脂县界宋史地理志克戎

 城本夏人细浮图砦元丰四年收复隶延川县七年改隶绥德城元祐四年给赐夏人绍圣四年

 复赐名东至绥德军六十里金史地理志绥德州克戎砦置第四将州志克戎堡旧为州扼塞要地

 明初置巡司宏治中裁暖泉砦在米脂县东宋史地理志暖泉砦元符二年进筑赐名东

 至河东乌龙砦二十里西北至米脂砦四十五里金因之元废镇边砦在米脂县西北宋置

 宋史地理志东至龙泉砦四十里南至克戎城六十五里金因之元废龙泉砦在米脂县

  北宋史地理志绥德军龙泉砦宣和二年改名通泉寻复故东至清边砦二十里南至嗣武城二十

  里元清边砦在米脂县东北宋置宋史地理志西至龙泉砦二十里南至暖泉砦七十

  里金因之元废顺安砦在清涧县东北九域志延川县有顺安白草永平等三砦宋史地理

  志顺安砦延州延川县旧砦元丰七年隶绥德城元符二年废后复置旧志顺安砦亦曰顺安驿在

  县东北八十里北去绥德州义合驿六十里白草砦在清涧县东北一百馀里黄河侧宋

  置元废宋张颂记砦居山之巅四靣峭壁峻不可攀惟西有盘道抵城门县志东扼黄河伏落关路

  北控州界铁茄坪定仙岭满堂川三路最为险要之地又有后山砦在县东北山上开光堡

  在州北宋史地理志绥德军开光堡绍圣四年元符元年赐名二年自延安府来属南至绥德

  军三十里北至米脂砦三十里金因之元废通志在州北四十里今为铺又有河未窟儿临川定远

  马栏中山等十六堡皆在州境葫芦堡在未脂县西四十里又背干川堡在县北三十里皆

  营田堡在清涧县南三十里县志旧传宋种世衡营田处又寕川堡在县西三十里明

  嘉靖中筑田庄堡在清涧县北一百里接本州界明嘉靖中筑观音石堡

  涧县东北八十里无定河西岸县志两崖上有涌泉开石沟为濠昔时乡人多避寇于此又新开石

  堡在县东北一百二十七里官菜园在州东北一百四十里明正统中置巡司今裁

  阳驿在州治南明洪武初置在城北嘉靖中移城南 本朝顺治中移今所东北至义合驿六

  十里北至银川驿八十里义合驿在州东六十里义合砦明正统中置东北至吴堡县河西

  驿六十里银川驿在米脂县治西一百步明洪武初置北至榆林府榆林县鱼河驿九十里

  奢延驿在清涧县南五十步旧曰清涧驿明洪武中改名北至石觜驿七十里石觜

  驿在清涧县北七十里明洪武初置北至青阳驿七十里河西驿在吴堡县南二十五

  里明正统初置南至本州义合驿六十里东至黄河接山西汾州府永寕州青龙驿七十里

 ︹津梁︺无定河桥在米脂县西十里龙门桥在清涧县东六十里又东二十里有

  遇仙南天桥在清涧县南三十里清河桥在吴堡县西二十里跨清河沟

  定河桥渡在州东门外又大理河桥渡在州南门外皆秋冬架木夏则撤之界首

  渡在清涧县东北一百六十里路通山西汾州府寕乡县其南有马灰坪关渡去县一百四十里

  又南有新关渡去县一百二十里又南有老鸣关渡去县一百里俱通山西汾州府石楼县又南有

  郭家河渡在县东南百里通山西隰州永和县菜园渡在吴堡县南十里黄河西岸又县东

  二十里河西驿有杨家店渡

 ︹堤堰︺流金堰在米脂县南明正德中累石谿口作堰长五十馀丈引山水灌田民𫉬其利

 ︹陵墓︺︹秦︺扶苏墓在州治北山上寰宇记在无定河东去州八里𫎇恬墓在州西南

  一里寰宇记在大力川西去州二里︹宋︺高永能墓在清涧县东九十里高官庄有碑

  郝文义墓在吴堡县李家原︹金︺赵劝墓在州城西十里有施宜生碑︹元︺

  党时济墓在清涧县东一百三十里党家山有碑郝志义墓在清涧县北八

  薛国柱墓在吴堡县︹明︺马汝骥墓在州东五里姜汉墓

  城南十里

 ︹本朝︺马如龙墓在州境康熙四十年   赐祭葬

 ︹祠庙︺扶苏祠在州城内文庙左明嘉靖中改建于疏属山峯种公祠在清涧县城内

  祀宋种世衡清风祠在州西七十里殷家坬南五女川因孝女五人而名土人凿石肖像

  

 ︹寺观︺天安寺在州城西云岩寺在州治西岩上飞阁翼然下瞰理水为州名胜

  宫寺在州城西北多名人题咏九真寺在州治西一里明宣德中建白草寺

  在清涧县县志寺踞山巅黄河圁水远相环抱河东云树隐隐可辨石台寺在清涧县县志

  内有观音洞壁立数仞为邑名刹石塔寺在吴堡县南门外一名祝夀寺西峯寺

  在吴堡县北十一里因泉水泛溢立寺镇之旧名海眼寺

 ︹名宦︺︹汉︺李广成纪人孝景时为上郡太守冯立杜陵人竟寕中为上郡太守先是立

  兄野王守上郡立治行略与野王相似吏民嘉美歌之曰大冯君小冯君兄弟继踵相因循聪明贤

  知惠吏民政如鲁卫德化钧周公康叔犹二君︹唐︺刘源太和七年为银州刺史诏市马三千

  置银川监以源为使︹宋︺种世衡洛阳人仁宗时签书鄜州判官西边守备用兵不足世衡

  请于延安东北故宽州因其废垒而筑之城成赐名清涧迁内殿崇班知城事开营田二千顷募商

  贾贷本通贷赢其利城遂富实间出行部族慰劳酋长羌属率皆乐为用种谔世衡子知清涧

  城夏将嵬名山部落在故绥州其弟夷山先降谔因夷山诱降之举众从谔而南次怀远敌四万众

  傅城而阵至晋祠合战追撃二十里俘馘甚众遂城绥州后为经略安抚副使敌屯夏州谔攻米脂

  三日未下夏兵八万来援谔御之无定河伏发断其首尾大破之赵卨依政人郭逵宣抚陜

  西辟掌机宜文字种谔纳绥州降人朝廷以其生事议诛谔反故地以释兵卨为逵移书执政请存

  绥州以张兵势先规度大理河川建堡砦画稼穑之地三十里以处降者活降者数万为东路捍蔽

  熙寕初夏人请纳塞门安远二砦易绥州卨言绥实形势之地宜存以观其变神宗然之后用卨策

  以绥为绥德城李稷邛州人元丰中为陜西转运使制置解盐生事贬为判官永乐既城受围

  急稷守之以及于难︹元︺聿思敬晋寕人泰寕初清涧尹先是邑旱逃徙甚众思敬招抚复

  业岁复祲他郡民率归之思敬发粟赈且告厚积者贷全活数万人讼以理遣囹圄空虚课绩为陜

  西之︹明︺丁碧嘉靖时为延绥剿援游撃寇大入延绥碧以孤军数百遏其前锋于马家

  窊大呼突阵死赠都督同知谥节愍霍文玉武冈人万历初知清涧县县素不通水利文玉

  携一仆荷锸巡行郊陌间相其可田者经画之开西南二渠引灌数千顷濬其馀流为蔬圃又于高

  田可汲者制转轮汲之岁益粟十数万石民以富饶唐思周磁州人万历中知清涧县岁大

  饥请赈蠲租减赋役招流移饬驿传治邑六年百务俱举陈王道寕乡人万历中知清涧县

  狱不逾宿剖决如流咸得其情他邑控𥸤者皆假籍以希听断适绥德延川俱缺长吏台司命兼摄

  之循声大起擢正定同知刘廷杰绥德人为延绥抚标参将以防寇驻绥德闯贼至廷杰囘

  镇激以大义固守城陷被执贼欲降之廷杰怒曰为朝廷守城者我也有死不贻君父羞贼支解之

  𢑱鼎闻之叹曰吾有子矣周瑚行唐人崇祯中知清涧县剖决疑事如习知流寇逼城数

  月瑚守御多出奇画危城得完简国凝石阡人崇祯中知吴堡县时值兵荒请轻徭赋多方

  赈给活数万人在官五年布衣蔬食去之日不能具舟车

 ︹本朝︺王廷议翼城人顺治中任清涧县时叛逆未靖大兵驻府谷人心皇皇廷议计安反侧

  调度军需整顿有法听断如流不事鞭朴五年之间盗息民安台司交章荐之擢户部主事

 ︹人物︺︹宋︺高永能清涧人少有勇力善骑射以供奉官从取绥州先驰入啰兀五战皆捷转

  供备库副使治绥德城辟地数千顷增户三千三百即知城事元丰初为鄜延都监秋大稔夏人将

  取稼永能简精骑突过其营骑卒惊溃𫉬钤辖二人擢本路钤辖四年西讨永能为前锋围米脂城

  边人十万来援永能严阵待其至鏖战于无定河斩𫉬甚多降其首将累进荣州团练使永乐之役

  城陷战死诏赠房州观察使录其子世亮为忠州刺史李显忠清涧人初名世辅南归时

  赐名父永奇世袭苏尾九族巡检金兵陷延安授永奇及显忠官永奇泣曰我宋臣世受国恩乃为

  彼用𫆀与显忠密谋以兵取延安归朝挈家出城至马翅峪口为金兵所及永奇并家属三百口皆

  遇害显忠奔夏率骁勇擒其害父母弟侄者皆斩之引军赴行在吴玠抚之曰忠义归朝惟君第一

  高宗劳赐再三命为招抚司前军都统制与李贵同破灵壁县金兵至合肥诏显忠御之敌素畏其

  勇避去寻加保信军节度使浙东副总管屡破金兵显忠生长边陲熟悉山川险易每用兵必先计

  而战时称为真关西将军孝宗立除威武军节度奇其状貎魁杰命画像于阁下及卒赠为开府仪

  同三司谥忠襄︹明︺郝志义清涧人成化中进士授评事进寺副奉命审录河南时久旱志

  义定疑狱三十五人释无辜者三百七十人专取服罪者十人戮于市天即雨历官湖广巡抚志义

  素性严毅所至以廉慎称刘宽绥德卫人以世职历官都指浑同知成化四年从征满四于石

  城先登后军不继为贼所执不屈死子羊儿为指挥次子珍以百户署清平堡把总羊𫤘随游击高

  极御敌力战殁于阵珍往救亦死之时称一门忠烈绥德卫指挥刘钊亦随宽死石城之难

  祯绥德卫人起卒伍累功擢副总兵协守绥延正德六年盗起诏以所部千五百人赴讨遇于阜

  城逐北数十里俘斩八百有奇进解曹州围录功进都督佥事明年刘惠赵𬭼连陷河南郡县祯撃

  败之贼溃而西复招屯洛南觇官军饥疲迎战祯方列阵后哨参将姚信所部忽驰前失利先遁阵

  乱贼齐进祯下马力战援绝死焉赠洛南伯建祠岁祀安国绥德卫人世㰍职为指挥佥事

  正德三年举武会试第一进署指挥使赴三边立功刘瑾索贿不与乃编之行伍瑾诛以故官分守

  寕夏西路累迁右副总乒徙延绥敌二万骑分掠偏头关诸处国驰败之岢岚州进都督同知寕夏

  总兵官国以材武致大将端谨练戎务所至尽职推将材者必归焉在镇四年卒特谥武敏

  雄绥德卫人世为总旗雄积首功六迁至指挥使正德中剿贼四川寻守备西寕擢绥延游击从

  都御史彭泽经略哈密偕副将安国破敌岢岚累擢都督同知拜大同总兵官嘉靖初小王子万馀

  骑入沙河堡战却之召佥书后军都督府出镇寕夏吉农大入击破之进都督同知雄遇敌敢战与

  士卒同甘苦尝以数骑行边敌麕至乃下马积鞍为垒跪而射之敌退解衣腋凝血乃知中飞矢少

  役延绥巡抚行台既贵每至台议事不敢正席坐正嘉间西北名将马永下称雄云 吉农译见前

  马汝骥绥德州人正德中进士改庶吉士武宗南巡汝骥偕舒芬等切谏帝怒跪阙五日又

  杖之调知泽州州多藩府府人虐民汝骥一绳以法改声大著世宗立召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祭酒

  擢礼部右侍郎帝爱其才加侍讲以宠之卒赠尚书谥文简雷子坚绥德州人正德中举

  于乡知广州刚介不畏强御值流贼劫掠缮城池治兵器贼不敢犯民赖以全因抗论将帅失利当

  路恶之遂落职将行出所贮金币于官其廉洁如此王成绥德州人万历时任延绥参将从征

  河套火挫贼众进右都督镇大同训兵饬边在边五十年九佩将印以功名终成祖孙父子兄弟三

  世为将者二十四人薛永誉吴堡人岁贡崇祯三年贼犯吴堡之川口永誉先奉母居城中

  率众守虎头二砦力不能支永誉促老幼渡河自断后御贼贼众猬集天石如雨遂入河死

  万年米脂人由武生从军积功至神木参将崇祯四年从曹文诏复河曲点灯子入山西万年

  力败之桑落镇花帝窊雾露山从讨平不沾泥山西告警隶文诏东征与李𢌿一月奏五捷又与贺

  人龙败八大王扫地王兵明年贼东遁连破之延家山亢义村贾砦村擢副总兵山西土寇不散巡

  抚戴君恩因迎春召其渠王刚宴杀之万年亦捕杀其魁王豹五领兵王等加署都督佥事寻授孤

  山副总兵戍平凉后战死于寕州之襄乐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忠烈刘廷杰

  绥德州人任榆林参将崇祯十六年流贼李自成传檄秦中廷杰与在籍总兵尤世威王世钦等誓

  死守战七昼夜城陷被执奋骂不屈为贼支解死事闻赠都督佥事 本朝顺治二年   予祀

  忠义白慧元清涧人崇祯中进士知任邱县善祛蠧吏民畏之 大兵临城坚守有功

  命减俸行取会与大奄有隙摭其罪逮治之未行而兵抵城下乃与代者李廉仲共守廉仲缒城遁

  慧元防御甚力及城破一门俱死赠按察司佥事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𢚓

  毓初米脂人崇祯中进士知内乡县生长边陲习战事流贼来犯薶大炮于城外城内燃线发

  之贼死无算遂解去屡迁右参议分守南阳李自成大众来寇食尽援绝毓初题诗城楼自缢 本

  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忠节惠显清涧人由步卒积功至延绥副将闯贼至激励将士

  闭城固守城破被擒贼曰若能从我则以权将军相授显不屈死之从子渐时为抚边守备亦骂贼

  死渐县志作济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惠显谥忠烈渐谥烈愍赫崇德绥德州诸

  生闻伪官至即具衣冠自缢于文庙为门斗救免掖至学宫触柱而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予祀忠义祠郝允曜清涧人以祖荫𥙷南国学典簿历刑部郎中以清狱忤旨谪上林簿

  寻复户部主事闯贼至不屈死之 本乾隆四十一年   予祀忠义祠李振声

  人由进士知郾城县历官至湖广巡按勤于其职崇祯末间都城陷死之卢之苓清涧人性

  至孝父死于蜀匍匐乞食抵西川负骸归葬与同邑李邦镇皆以孝行旌

 ︹本朝︺马绥德州人诸生闯贼陷西安欲授以伪官抱先人木主逃寕乡山中兄企被掠死

  会大兵至𫉬免一意奉亲粗粝恒不能饱师友招之食不就亲殁时年几七十庐墓三年严冬每

  伏冢哀号手足皴⿸疒豕 -- 瘃拓文运清涧人诸生以多智称顺治六年叛将王永彊陷清涧欲引为

  巳用文运叱之曰吾恨力寡不能尽歼汝等耳遂遇害白鳌辰清涧人顺治中以拔贡判

  平乐府有治绩摄知贺县以戆直忤上官镌秩事白复判温州康熙十三年耿逆叛围其城总兵官

  祖宏勲通贼六月杀副使陈丹赤永嘉知县马琾鳌辰为贼断右臂遂同遇害马如龙

  州人康熙𥘉举于乡会朱龙陷延安州城失守如龙纠集乡勇力战𨚫之大兵至如龙谒军门陈方

  略因统前锋追贼复大破之以功授知滦州历迁江西巡抚淮扬饥具未十万移赈存活无算

  毓采清涧人康熙十四年朱龙变起縁边城堡皆溃毓采以把总率兵逆战于绥德州死之

  傅汝友清涧人康熙十九年以总兵随定海将军王之鼎救永寕为贼所执不屈遇害赠都

  督同白补宸清涧人康熙中举于乡官三原县教谕关凉弗靖督骡运甚亟三原令佐

  俱赴军补宸代行邑事设法飞挽擢寕夏卫教授督濬秦汉旧渠开水田数百顷民德之白濬

  清涧人由岁贡授咸阳县教谕擢知桐城县复擢知象州所莅多善政廉介不苟取性至孝以不能

  迎养自奉惟粗粝训子弟有法五世同居族人贫者周恤之邑有大利害必尽言于邑宰未尝干以

  张璨绥德州人康熙中进士授检讨转御史修高阳城如式又监赈宛平稽查沧青河工

  绩最著擢两淮盐运使洊开湖南布政使

 ︹列女︺︹宋︺李氏女清涧人显忠族妹依显忠父永奇在鄜城永奇挈之南归为金兵所执欲

  犯之女骂不从乃缚其手于树攒射而死︹明︺王淑妻时氏绥德卫人淑以都指挥守

  备寕夏战殁氏闻讣自缢其从孙妇赵氏亦殉其夫人称为一门双节又千户沈湸妻贺氏贼破城

  以子大中托妾高氏从容投缳死又卫人高俊妻李氏年二十夫亡自缢以殉成化中旌又陶辅妻

  郭氏余林妻柳氏白麒妻苏氏皆以节孝著姜耀妻李氏米脂人耀早卒无子家贫

  姑欲嫁之氏泣曰妇去谁事舅姑乃织作以供养舅姑殁葬祭尽礼荼苦终身同县艾某妻高氏年

  十六夫亡抚遗腹子守节又李应元妻陶氏夫亡自缢以殉张凤妻郝氏清涧人年

  十八夫亡守节教子成立与王网妻张氏并宏治中旌同县苗实妻郝氏白延庆妻刘氏张彦昻妻

  孙氏白似玉妻刘氏子贲妻李氏鲍玺妻惠氏王永祥妻白氏均以苦节著又惠道昌妻白氏惠及

  科妻李氏均夫亡殉节张如愚妻王氏吴堡人年十八夫殁母怜其少欲令改适

  氏抱遗孤辰夜号泣欲以死殉母乃止氏励志守节孝养舅姑卒八十七同县宋名儒妻刘氏张志

  贤妻樊氏寇善妻丁氏皆以节著冯观祥妻王氏米脂人崇祯𥘉岁荒流贼起夫

  死氏无依恐受辱投河死同县高建鼎妻贾氏为流贼所掠氏绐之曰我有私积携之从汝贼信而

  从之入室取刀自刎死刘兴女清涧人名贵姐崇祯中流贼起攻神崖砦掳妇女五十馀

  独贵姐抗节不从以帕𫎇靣投崖死巡按御史吴甡镌其崖曰烈女崖同县康盛运妻吕氏偕夫避

  贼母家贼至𢹂其妹投堑死

 ︹本朝︺马启周妻任氏绥德州人夫亡誓死守节朱龙之变大肆焚掠独相戒不入马

  氏门钦其节也雍正九年 旌同州马骖龙妻柳氏马继俊妻李氏马彭龄妻刘氏马徴易妻张氏

  李如膺妻田氏王善福妻杨氏马士俊妻慕氏延自玺妻高氏汪生瑾妻王氏马彪妻叶氏陆法恺

  妻李氏张充善妻李氏张国玺妻马氏张隆轩妻贺氏均雍正年间 旌艾穆妾金氏

  米脂人年二十五穆为明参将穆亡随嫡马氏避兵玉华山中 本朝定鼎穆仲子怀英归诚官镶

  蓝旗牛彔章京居京师未几殁季子怀元往省及归有指为逃旗官捕系之檄行原籍取家属甚急

  马氏年迈虑不测欲自尽氏慷慨请代与怀元妻姜氏同就道比至事得雪姜氏举一子乃谋西归

  怀元方南游阅岁不返值秦中仆至遂归时秋雨积潦千里金氏负㓜子携姜氏两月馀始抵家明

  年马氏卒氏忧劳伤恸而逝时年六十三姜氏𡘜尽哀丧葬逾常礼久之怀元致书与姜氏诀曰母

  死不奔丧不可为子吾誓毕此生不归矣姜氏惊怛不欲生家贫子幼茹苦四十馀年至六十九岁

  卒怀元竟不知所终雍正六年以双节 旌同邑冯震妻高氏亦雍正年间 旌艾怀光妻王氏以

  节孝高国祥妻韩氏清涧人为贺三儿所迫投崖死知县吴其炎置三儿于理

  闻被 旌马 朂妻丁氏吴堡人年二十一夫亡守雍正八年 旌同县樊

  恭妻马氏以节孝著又丁泰妻李氏李应贤妻史氏同为贼所劫二氏登楼以避贼焚楼迫之二氏

  坚拒不从并死之霍士建妻卜氏绥德州人矢志守节日勤纺绩同县贺进喜妻

  王氏崔万善妻张氏罗士煜妻何氏李若梓妻冯氏李修龄妻高氏周郁文妻王氏折有信妻马氏

  雷建妻刘氏马凤国妻延氏马曰瑞妻刘氏刘元吉妻李氏刘杰吾妻王氏李桂芝妻李氏叶生桂

  妻阎氏鱼跃渊妻高氏陆班妻张氏阎天中妻王氏薛志清妻赵氏高占龙妻王氏均乾隆年间

  高文彩妻杜氏未脂人夫亡守节抚孤成立同县艾永龄妻王氏陈有才妻吕

  氏冯通妻常氏高文明妻常氏艾元泰妻高氏艾琇品妻常氏拓有福妻万氏高世俊妻艾氏马九

  亲妻陈氏常天佑妻李氏俱乾隆年间 旌拓文运妻惠氏清涧人夫亡守节同

  县师自恩妻萧氏郝熺妻惠氏李应禄妻杨氏李雷妻杨氏任宗皇妻惠氏惠受祺妻师氏惠可扬

  妻师氏陈发祥妻刘氏韩龙妻刘氏白瓒妻张氏师宣艺妻白氏白璠妻惠氏白子仁妻刘氏邱育

  世妻张氏刘铎妻惠氏王士甲妻师氏薛士雄妻白氏米俊妻张氏惠明世妻马氏白子权妻褚氏

  王曰涟妻朱氏李通吾妻惠氏贺国用妻王氏高大雄妻马氏白𫟅妻艾氏白士静妻柏氏白虞璋

  妻高氏郝人叙妻米氏俱乾隆年间 旌又惠正心妻师氏康程虞妻雷氏惠所和妻贺氏武全孟

  妻康氏白光辉妻惠氏刘壮图妻李氏未万箱妻王氏高得贞妻白氏李友梧妻惠氏媳醮氏白成

  美妻呼氏白恩妻惠氏惠得鹏妻张氏刘万军妻马氏惠所静妻霍氏韩思温妻李氏惠公义妻张

  氏白琮妻李氏任许因妻白氏刘估璜妻惠氏康鹏翼妻白氏任国卿妻贺氏白环妻刘氏薛壁妻

  韩氏贺士俊妻冯氏贺文瑞妻吴氏陈鼎妻刘氏陈檙妻师氏武统九妻孙氏王叔通妻陈氏惠永

  博妻雒氏惠三杰妻白氏惠和奇妻白氏杨宗鳯妻刘氏杨密妻惠氏白霍妻李氏米维城妻白氏

  陈恭妻白氏惠本吾妻王氏惠遐敷妻杨氏任奠邦妻白氏李荣贵妻惠氏邓士珑妻贺氏贺永祐

  妻郭氏李大用妻季氏邱有孔妻拓氏惠施妻王氏惠可当妻王氏张宏魁妻李氏张宏夀妻白氏

  白增康妻柏氏王涟妻徐氏白腾妻李氏刘四节妻白氏张能远妻陈氏白当仁妻李氏惠廷琪妻

  李氏任久志妻白氏任耀妻王氏折统元妻白氏惠尚志妻马氏李伟妻惠氏王鸿妻任氏朱锜妻

  陈氏李作梁妻刘氏张涟妻陈氏朱之涟妻李氏张选妻冯氏武琳妻贺氏张元臣妻杨氏惠作霦

  妻白氏惠大年妻刘氏惠士玠妻刘氏皆先后以节闻妻吴氏吴堡人孝事舅

  姑抚育孤子教并严师同县慕生芳妻宋氏薛诠妻白氏贾玫妻王氏薛钦公妻高氏宋业妻李氏

  又烈妇蔺凤仪妻师氏均乾隆年间 旌张国珠妻姬氏绥德州人夫亡守节嘉庆

  三年 旌同邑雷作楷妻冯氏折长义妻曹氏马逢安妻霍氏刘天德妻王氏安士华妻田氏薛精

  业妻辛氏白逢源妻王氏李廷诏妻李氏宫尔阁妻李氏韩衣香妻王氏霍天德妻郝氏张曰义妻

  何氏叶逢泰妻马氏又烈妇郝成才妻苏氏均嘉庆年间 旌艾质同妻张氏

  人夫亡守节嘉庆元年 旌同邑常敬业妻李氏姜潜修妻冯氏姜益妻吕氏冯质源妻高氏高威

  凤妻康氏艾恒兑妻高氏杜质妻高氏冯荣妻申氏张天祐妻吴氏姫逢年妻李氏又烈妇杜贵𫤘

  妻姜氏均嘉庆年间 旌刘士炳妻武氏清涧人夫亡守节嘉庆三年 旌同县贺

  登科妻高氏萧志毅妻刘氏萧连登妻惠氏萧珍妻师氏白师宪妻惠氏徐有福妻白氏王倬妻贺

  氏李琳妻季氏白连妻李氏又烈妇高中兔妻马氏均嘉庆年间 旌慕希闵妻霍

  氏吴堡人夫亡守节与同县宋邦安妻郝氏均嘉庆年间 旌

 ︹土产︺布唐书地理志绥州土贡胡女布银州土贡女稽布元和志绥州贡蜡黄鼠

  清涧县出寰宇记丹州土产香子苦参本草柴胡以银州为胜府志绥德州出甘遂木贼兔丝

  又芎䓖出未脂远志出清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