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重修一统志 (四部丛刊本)/卷四百二十八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四百二十六至四百二十七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四百二十八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四百二十九

Page:Sibu Congkan Xubian25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56.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25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56.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25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56.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25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56.djvu/5

泉州府表                 

                     

大清一统志

 泉州府在福建省治西南四百一十里东西距二百八十里南北距二百三十三里东至海一百

  三十里西至漳州府长泰县界一百五十里南至海一百三里北至兴化府仙游县界一百三十里

  东南至海八十三里西南至漳州府龙溪县界一百四十里东北至仙游县界九十里西北至永春

  州界一百五里自府治至京师七千二百五十五里

︹分野︺天文牵牛须女分野星纪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扬州南境周为七闽地后属越秦闽

  中郡地汉为会稽郡冶县地后汉为会稽南部都

  尉地三国吴分置东安县晋改曰晋安属晋安郡

 宋齐因之梁天监中分置南安郡陈因之隋平陈

  废郡改县曰南安属建安郡唐武德五年置丰州

  贞观元年州废属泉州时泉州治闽县圣历二年置武荣

  州唐志析泉州之南安莆田龙溪置治南安三年废久视元年复置景

  云二年改曰泉州元和志即今理天宝初改清源郡乾元

  初复曰泉州属江南东道五代初属王闽晋开运

  中属南唐置清源军节度使宋乾德二年改平海

  军太平兴国三年复为州属福建路元至元十五

  年升泉州路总管府是年置行中书省十八年徙福州明洪武初

  改曰泉州府属福建布政使司

 本朝因之属福建省领县五旧领县七雍正十二年升永春县为永春直隶

   州以德化县属之

   晋江县附郭东西距二十八里南北距二百三十三里东至惠安县界二十里西至南安县

   界八里南至海一百三里北至兴化府仙游县界一百三十里东南至海八十三里西南至南安县

   界三十里东北至仙游县界九十里西北至南安县界十里汉冶县地晋以后为晋安县地隋为南

   安县地唐久视元年置武荣州景云二年改泉州开元六年析南安县置晋江县为州治五代宋因

   之元为泉州路治明为泉州府治 本朝因之南安县在府西少北十五里东西距七十五

   里南北距一百七十里东至晋江县界八里西至安溪县界六十七里南至同安县界八十里北至

   永春州界九十里东南至晋江县界二十五里西南至同安县界一百一十里东北至兴化府仙游

   县治一百七十里西北至永春州界九十里汉冶县地三国吴分置东安县晋太康初改曰晋安属

   晋安 郡宋齐因之梁为南安郡治隋废郡改县曰南安 属建安郡唐武德五年为丰州治贞观元年

   州废圣历二年为武荣州冶三年州又废久视元年于县东北界置武荣州㝷改泉州以南安属焉

   宋因之元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 本朝因之惠安县在府东北五十里东西距七十五里

   南北距九十五里东至海四十五里西至晋江县界三十里南至海四十五里北至兴化府仙游县

   界五十里东南至海五十里西南至晋江县界三十里东北至仙游县界四十五里西北至仙游县

   界四十五里汉冶县地晋以后为晋安县地隋为南安县地唐为晋江县地宋太平兴国六年析置

   惠安县属泉州元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 本朝因之同安县在府西南一百三十里东

   西距一百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三十五里东至南安县界四十里西至漳州府龙溪县界七十五里

   南至海八十里北至安溪县界五十五里东南至南安县界四十五里西南至龙溪县界七十五里

   东北至南安县界四十里西北 至漳州府长泰县界五十里汉冶县地晋太康三 年析置同安县属

   晋安郡寻省入晋安县隋唐为南安县地五代后天成四年王闽复置同安县属泉州宋因之元

  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 本朝因之安溪县在府西一百五里东西距八十五里南北距八

  十五里东至南安县界二十五里西至同安县界六十里南至南安县界二十五里北至永春州界

  六十里东南至南安县界四十里西南至同安县界六十里东北至永春州界九十里西北至龙岩

  州漳平县界一百七十里汉冶县地晋以后为晋安县地隋唐为南安县地五代南唐保大中分置

  清溪县属泉州宋宣和三年改曰安溪元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 本朝因之

 ︹形势︺川逼⿰氵𡨋 -- 溟渤山连苍梧唐欧阳詹二公亭记闽越奥区地带

  岭海宋钱熙记表以紫帽龙首之峯带以金溪石笋之

  阻宋陈知柔修二门记北枕清源西拱紫帽涨海经其南岱

  屿襟其会宋淳祐志负洛阳南面晋江倚泉山而城

  三台山八卦水明王世懋闽部疏

 ︹风俗︺民淳讼简素称易治宋王十朋止讼文地推多士素习

  诗书宋曹修睦建学表其地少寒故曰温陵煮盐鬻鱼

  为业商贾鳞集俗尚俭朴号曰海滨邹鲁隆庆府志

 ︹城池︺泉州府城周三十里门六水门三唐天祐中建至正十二年拓建明万历三十二

  年重建 本朝顺治十五年康熙三年十七年雍正九年乾隆十六年嘉庆五年重修 晋江县

  南安县城周七百七十四丈门四引万石陂水环城为濠明嘉靖三十八年建 本

  顺治十三年重建康熙三年修乾隆十一年重修惠安县城周九百八十六丈门四濠

  周一千二十丈明嘉靖三十一年建万历三十八年重建 本朝顺治四年康熙十七年乾隆十

  六年重修同安县城周八百四十六丈门五各为重门濠周一千九十六丈宋绍兴十五

  年建明景泰元年重建 本朝顺治十二年康熙十七年二十四年乾隆二十二年重修

  溪县城周六百二十六丈门四水门二明嘉靖四十一年建 本朝顺治十三年重建雍正

  二年修乾隆五年十六年重修

 ︹学校︺泉州府学在府治南育材坊宋太平兴国七年建 本朝康熙十二年雍正二年

  乾隆二十六年嘉庆十六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名晋江县学在县治东行春门外宋淳

  熙四年建于行春门内明洪武初移建今所 本康熙七年修五十二年乾隆十四年重修入学

  额数二十名南安县学在县城东二里宋绍兴中建本朝顺治中修雍正十二年

  隆二十七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名惠安县学在县治东元元贞初建 本朝雍正十三

  年修入学额数二十名同安县学在县治东南宋绍兴十年建 本朝康熙元年修五

  十五年雍正九年乾隆十年十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名安溪县学在县治东南宋

  绍兴十二年建 本朝康熙二十五年重建雍正元年修乾隆二十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名

  陵书院在府治东蔡巷明正德十年建 本朝乾隆七年拓建清源书院

  治东南 本朝干隆三十二年建小山丛竹书院在府治东北城隍庙旁 本朝

  康熙四十年建中有亭宋朱子题额曰小山丛竹因取以名书院梅石书院在府治东

  北旧名一峯书院明嘉靖八年以罗伦谪官讲学于此因建 本朝乾隆十五年重建改今名嘉庆

  十三年修石井书院在府城西南安平镇西旧名鳌头精舍宋绍兴初朱松为镇官讲学

  于此嘉定四年建 本朝康熙三十九年重建乾隆十四年修増台门及两庑丰州书院

  在南安县治东 本乾隆二十年螺阳书院在惠安县学宫右旧在县署右 本

  朝康熙年间建乾隆十四年移建今所双溪书院在同安县治东本朝乾隆二年

  十八年拓建文公书院在同安县大轮山麓初在城隍庙左元至正初赐额大同明成

  化间迁于儒学东嘉靖间改建今所 本康熙二十七年乾隆十七年重修玉屏书

    院在同安 县厦门城内本朝干 隆十六年建  紫   阳书院在同安县 厦门朝天宫 后

     本朝雍正二 年建四年拓 建又安 溪县东南启圣祠前亦有紫 阳书院朱子 簿同安 时尝按事于

    考亭书院在安 溪县治城 隍庙东 本 朝康熙五十 二年建干 隆二十二年 修 按

    旧志载欧阳书院在晋江县东北清源 山唐欧 阳詹林蕴林藻读书处奉先书院在南安 县西三 里

    九日山宋 建乾道中改为墨妙堂浯州 书院在 同安县东南 浯州屿元建凤山书院在安 溪县北 鳯

    山明正德十六年建谨附记

  ︹户口︺原 额人丁一十二万七千七百七十 九今滋 生男 妇大小共二百三十八万一千四 百二十 九

    名口 计四十 五万三千一百 二十九户又屯 民 男妇共 六万七 千八十三名口 计三千九百五 十 五

    

  ︹田赋︺田 地一万三千七百五 十九顷八十 一亩 二分六 釐有奇额徴地丁正 杂银一十二 万七 千七

  十九两六钱二分七厘米五千九百七石三升四合一勺屯田五百七十一顷九十八亩一分六釐

  有奇额徴丁粮银二千二百四十四两三钱二分米五千五百一石九升三合

 ︹山川︺清源山在府城北五里郡主山也旧名泉山一名北山又以高顶常云名齐云山寰宇

  记山有孔泉故名朱买臣传谓东越王所保之泉山是也上下皆石上石如壳下石如砥中坼孔窍

  而泉出焉方舆胜览山周环四十里有石乳泉下达于江其巅有清源洞以泉名山及州以清源名

   郡盖本于此通志在晋江县东北八里高数千仞上多岩洞其得名者凡三十六闽书三十六岩洞

  纯阳洞紫泽宫东岩西岩海潮室南台岩遵岩半岭岩栖霞岩大道岩泰嘉岩灵源庵碧霄岩不易

  岩瑞像岩寒山岩日休岩妙觉岩狮岩龟岩虎岩赐恩岩中岩下岩巢云岩弥陀岩观音岩梅岩木

  龙岩势至岩清泰岩羽仙岩片瓦岩泰空室无尘庵楞伽院是也县志上起三峯中峯有上下二洞

   上洞名纯阳下洞名紫泽上下洞之间即清源泉也府志自清源之阴分而东行为万安山至洛阳

   江南岸而止相近曰梁相山其迤而入郡城者东北曰虎头山一名松湾折而北曰云山为宋时州

   治韩琦生时榕树开花处迤南曰鹦鹉山有巨石车立如鹦鹉故名更折而西南曰昇文山以汉末

   王朗登临于此 亦名朗山一名龙头山又西曰 莪山山有莪泉万 岁山在晋江县东南十里

   一名法石山下有法石寺宋初陈洪进筑坛遥祝以效嵩呼后人名其地曰万岁坡其左有石头山

   山有三石杰出又雁塔山亦在县东南十里平地突起高冈圆秀灵山在晋江县东南二十

   里下瞰东湖前有盘石可觞坐百人上有悬石撼之辄动揺不止名碧玉球左为云谷山明蔡清尝

   读书于此上有塔院名云谷室又十里有桃花山山土红如桃花相连为赤虾山(⿰钅义)-- 钗

   在晋江县东南三十里两峯延袤数百丈若(⿰钅义)-- 钗然左有石镜峯右有石狮岩上有六胜塔颇壮丽

   浯屿水寨移置于此以地名石湖亦曰石湖山宝盖山在晋江县东南四十五里一名大孤

   山绝顶有石塔名关锁塔耸出云表商舶望此为抵岸之标俗谓之姑嫂塔下有圣泉井随海潮汐

   为盈缩山半有虎岫岩东南跨海旁有金鞍山俗呼小孤山亦名天马山中有月庵岱峯山

   在晋江县东南闽书中有石佛岩相传宋嘉定中石露夜光三道僧守净镌弥陀观音势至三尊旁

   刻泉南佛国四大字宋王十朋书字高六尺许狮山在晋江县南十里昔人尝置烽火于此一

   名烽山山前有行辇山相传宋幼主南行至此下辇故名又南二十里有𧰼陷山山势雄大其东南

   为石龟山罗裳山在晋江县南三十里为府城案山山东有玉髻峯下有画马石又有龙湫

   六井汲一井则五井皆动华表山在晋江县南四十里顶有巨石耸立形如剑㦸相近有高

   州山尖耸秀净与府城相对灵源山在晋江县南四十里其山蜿蜒数十里高出东南诸

   山旧名吴明山以有灵泉大旱不竭改今名上有望江石南瞰大海外如在眉睫绝顶有紫云峯

   灵秀山在晋江县南五十里上有小岩潮至则石润潮退则石燥名海潮岩横山

   江县南七十里横于郡南长数里许龙蛇二水出焉石塔山在晋江县西南二里笋江上其

    山从腰 至麓乃一大 磐石长二百馀丈其 穿伏水底尤不 可测号万家 石宋𥘉有僧建塔于 顶因名

    左为龟山 有石 卓立二丈 许名石笋又 西 南里 许有鼓雷山 有石 如鼓叩之 声如雷又二 里 有龙 首

    一亦名 龙头岭下有妙 峯堂唐欧 阳詹别墅在焉紫  帽山在 晋江 县西 南与 南安 县接 界

    方与胜 览州有紫帽山 为郡之前山嵯峨 摩 天绝顶常有 紫云故名山椒 有龙池府志在县 西 南五

    里其 南 即 南安县 界山脉自南安 乌石 山蜿蜒 而来有 十 二 峯峯之 最高者有二左 峯之 阴有金 粟

    洞右 峯绝 顶有凌霄塔 西有石鼓丹龟试剑 棋局 仙迹仙掌诸 峯北有天湖岩双   阳山 

    江县北十 里与南安 县接 界郡城望 之微 有大 小曰大阳小 阳南望之 则两 山并峙一 名朋 山旧 志

    朋山 大阳之 巅有泉深不 可测名 为龙潭五  洋山在 晋江县北五 十 里山 顶有田千亩 宋 时

    有五 姓居此 今讹五为吴有小 髻洞山 麓有清水岩丰  山在晋江县 北六 十里毎遇水 旱乡 人

    祷之 常丰故 名山顶有双丫亦名 双髻山又 县 东南三 十里亦 有丰山南安县南七 十里有大 丰 山

   凤山在晋江县东北势如飞凤故名一名黄积山又名皇绩山明嘉靖三十七年倭贼掠凤山

   清源山犯南安即此地相连为大旗山下有石镜亦名镜山明何乔远筑精舍其下龙山

   安县东六里形如龙蜿蜒而西偃而复起者九亦曰西山灵秀山在南安县东南七里山状

   如屏障山上有岩旱祷辄应相连者曰佛迹山九域志上有足迹相传以为佛迹旧志相近有翠屏

   山有大小潘山 按此与晋江县之灵秀山名同地异又惠安县南亦有灵秀山雄山

   安县南六十里山势高大诸峯皆在其下又有半月山以形似名与壶公山相近仙境山

   在南安县南七十里一名高田山杨樵夫遇仙处下有白家坡通九溪水又鸡笼山亦在县南七十

   覆鼎山在南安县南八十里有夀溪出此萦行二十里溉田三千顷杨子山

   在南安县南八十里山多泉源清泚常流巅有清水泉从石罅出祷雨辄应旧志相近有黄渐山与

   同安县接界山麓多野菊亦名黄菊山圭峯山在南安县西南三里下有报亲寺后为锦

  田乡明傅夏器居之手植荔支诸珍果自给乌石山在南安县西南二十五里俗名乌山

  有石光黒如漆因名绝顶有三石列峙号三公石其东为九洲岩又东有龙水岩岩下有小井四时

  凤栖山在南安县西南三十里自乌石盘旋连亘而来东南有石柱端方峭拔高五丈

  馀阔一丈四尺天欲雨则柱出泉相传昔有凤栖其上旧志相近有松崎山𰚾候常温古名阳调坪

  五峯山在南安县西南五十里山顶有石方广十馀丈下覆如屋可容五百馀人其色翯然

  一名白石山亦名一片瓦西下半里许有白云岩狮子岩下有灵泉又有觉海岩亦名燕岩上产佳

  茗中有寺柏峯山在南安县西南六十里山多柏木亦名灵秀山产嘉茗九溪之源出焉

  丽碧山在南安县西南六十里峯峦秀丽山石娟好洁白可爱故名九日山

  安县西三里方舆纪胜去城五里俗常以重阳日登高于此故名府志或云有道人言吾自戴云山

  来此九日乃到因名山故有三十六奇朱子尝与傅伯成载酒过此后复与陈知柔赋诗怀古上有

   朱子书九日山三字其西有高士峯东为姜相峯金鸡山在南安县西三里寰宇记在县

   西南六里县志相传有金鸡止其上故名双溪之水流经其北谓之金溪宋傅自得与朱子泛舟于

   此朱子诗扁舟转空阔烟水浩将平月色中流满秋声两岸生大帽山在南安县西三十里

   与同安县接界广袤十馀里顶有巨石九层其形似帽有𧰼潭四时皆盈旱祷辄应同安县志大帽

   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又有西大帽山在县西八十里福泉山在南安县西四十五里山

   势雄峻中有流泉一名覆般一名𧰼卧皆以形似名有八尺岭大罗山在南安县西五十里

   接同安县界山高而险东田溪水出焉又名灵水山同安县志在县东北五十里西南巅有螺岩一

   名蚝岩又西南有浮潮山相传潮水至则此山若浮九峯山在南安县西 北三里山有九 峯

   峯顶有岩曰西华岩五代时谭峭居此石硿山在南安县西北七里山皆细文白石郡中

   用石皆需此双溪山在南安县西北十里永春安溪二水至此会合故名山上有石似印

   亦名印峯山杨梅山在南安县西北二十里下有虎厅岩横亘如列屏又十里有齐云山

   大安山在南安县西北三十里山陡绝难于登陟顶有真武岩岩中可容百人龙源

   山在南安县西北三十里其下有泉从石罅出永春水经其下曰洪濑溪御看山

   安县西北三十里上有圣泉出石凹中可疗眼疾囷山在南安县西北四十里秀锐峭拔其

   形如囷航海者率以此为标准下有龙窟泉英岌山在南安县西北五十里亦名英山盘

   踞数十里中峯尖而势差伏旁二 峯两翼布张如鹰隼又名鹰山安溪县治之对山 也产茶甚佳下

   为英洋溪又有九仰山众峯九面环仰此山故名翔云山在南安县西北六十里接同安

   安溪二县界其形似𧰼又名象运山东有池溪岩英溪之水出焉葵山在南安县北六里叠

   石如䇲号叠经石又如葵花然为县主山城山在南安县北三十里树木周匝如城山前有温

   泉四三热而一温相近有奇龙山四瑞山卢岭山在南安县北四十里下有泸溪相近有洪

   高盖山在南安县北少西五十里山顶方平如盖以有欧阳詹诗亦名诗山下有村曰

   诗村诗溪水出焉东入永春溪高田山在南安县北少西六十里山最高峻顶上辟田数十

   亩土人种瑞香花高大异常天柱山在南安县北少西七十里高可以望郡中四围八山

   拱向中有田数百亩田中有数小山如棋子俗谓之八仙奕棋云五公山在惠安县东二

   十七里府志相传萧梁时唐公志公宝公化公朗公共隐此故名峯崎山在惠安县东二

   十五里为县水口又北三里有辋川山黄崎山在惠安县东四十里与圭峯对峙于海门

   土色微黄三面皆海卤气吹荡不生草木宋时产铁尝置𬬻于此又名扬旗山又南十里为香山

   松洋山在惠安县东南三十里山最高大为一方巨镇顶有两石对峙山北有松洋洞洞口

   仅容一人侧入其中可容二三百人宋元之末居民避难于此灵瑞山在惠安县东南三十

   里横列如屏障然上有灵瑞岩东麓有龙泉亦名龙泉山净山在惠安县东南海中圆净尖秀

   下瞰东⿰氵𡨋 -- 溟上多怪石如水啮射状最高而峭拔者三峯登之可观日出小岞山在惠安县

   东南四十五里净山东十里北对黄崎南控大岞县境诸山之东趋于海者至此三山而止

   岞山在惠安县东南小岞南海中山顶有洞由小石门入丈馀折而右转巨石如屏可蔽内外

   中容百人一人持㦸守门百人攻之不得入明初居民避倭寇于此寇不能攻乃舍去山石有如钟

   磬者叩之声闻数里文笔山在惠安县南二十里旧名香𬬻山三石错峙旁列鼎耳县治之

   前山也又南五里有九峯山九峯竞秀故名锦田山在惠安县南四十里九域志州有锦

   田山旧志山下有腴田万顷有溪曰锦溪五代时豪民黄氏居其下亦曰黄田山青山

   安县南四十馀里山面大海五代时闽将张梱尝立寨于此以御海寇盘龙山在惠安县

   西南数里自云峯分支西南行复起七峯重叠而来如龙之盘故名又马山在县西南三十馀里

   城山在惠安县西南三十馀里盘龙之南东连大海西接长江延袤如城 按此与南安县之

  城山名同地异登科山在惠安县治西旧名登高宋卢瞻读书其上举八行科故易今名

  东平山在惠安县西二十馀里群山连属东有平原三四里复起一峯因名又东南数里曰

  卧龙山盘曲囘复中起一峯如龙昂首鹤堂山在惠安县西二十五里下瞰洛阳江顶有

  巨石高五丈馀泗州山在惠安县西北山顶有天开岩遥望大海历历如掌上云峯

  山在惠安县西北泗州山西前有万岁坡旧志坡上大石高广四大馀复有一石上广下削架于

  其上若将坠焉并力推之不动儿童以芥挺之辄动俗呼危石其西曰大中山大帽山

  安县西北四十里云峯之北屹立千仞绝顶宽平广百馀丈有泉一泓其深莫测山产磁石黄精万

  年松 按此与南安同安之大帽山名同地异三髻山在惠安县西北四十里高耸千仞顶

  拔三峯形如环髻上有仙人桥横跨两崖崖甚深杳旁有龙湫其西为鸡笼山沂山在惠安县

  西北一名芹岭下有芹溪上有宝盖岩坐禅台济龙潭太白山在惠安县西北四十里一

  名莲花峯有石方直如碑碣宋蔡襄书太白峯三字于上螺山在惠安县治旧名罗山以形

  如螺髻更今名又名登龙峯又龙蟠山在县北门外稍东为观音山昆仑山在惠安县东北

  三十里志胜山势高耸望之如祥云然上有清泉石室宋蔡襄尝读书于此大中祥符间有僧道养

  居山南岩下能伏虎因名伏虎岩胡卢山在同安县城西北隅平地特起形若葫芦旁又

  有四小山俗呼五芦山宋苏颂居此山下九跃山在同安县东一里许山形蜿蜒九顿九伏

  至双溪口一名凤山三魁山在同安县东四十里山峯奇秀为邑境诸山之最相近有鸿渐

  山其山高冠群峯与浯洲屿隔海相对山后为南安县界宝盖山在同安县南三十里又名

  宝伞一名美人山相连者曰豪山山巅有龙潭天将雨龙则击水声如钟磬山麓有祠祷雨辄应

  按此与晋江县之宝盖山名同地异金鞍山在同安县南三十里上有泉自石罅出大旱不

  竭一名天马山夕阳山在同安县西南七十里以在西方最高遥接落日故名上有遁迹岩

  真寂寺相传唐宣宗居邸时遁迹于此文圃山在同安县西南七十里方舆胜览在同安

  县西上有花圃唐文士谢翛及弟修尝居此旧志南近海滨接海澄县界层峦叠嶂深洞长谷有龙

  池岩及云岳云峯云泉云峤诸胜其南曰昆山有石如盘上有巨人迹三重山在同安县

  西六十里与海澄县接界复岭重冈高耸千仞下有溪水出焉溪东山在同安县西北三十

  里山麓有龙潭旁有大盘石高下位置不一石中有眼大小参差大者如井如盘小者如瓯如碟中

  俱有水天将雨其声如雷莲花山在同安县西北三十里峯峦秀耸状若莲花一名金冠山

  又名夫人山山有太华岩朱子书字又西为苎溪山下有苎溪又西十里为大尖山与安溪县分界

  三秀山在同安县北十里三峯秀出一名仙人掌为县之北镇大凤山在同安县

  北三十里山势延袤形如凤翅朱子诗门前寒水青铜阙林外晴峯紫帽孤记得南垞通柳浪依稀

  全是辋川图大轮山在同安县东北方舆胜览去县一里群峯环列如异人奇鬼或乘车

  张盖或衣冕峩冠或如带甲或如跃马势若奔轮故名旧志山与应城山相接横亘十馀里西南一

  峯屹然倚空曰罗汉峯下有金光井苍翠岑金牛石湫流泉达夫岩诸胜而留月岩为最奇山北有

  二松朱子书战龙松三字同山在同安县东北一里许一名梅山与大轮山对峙石上镌同山

  二字朱子笔也北辰山在同安县东北二十五里王闽时为北镇上有岩其侧有十二龙潭

  崑岭山在同安县东北三十里平地突起下有二溪夹流会合入海名曰莲溪大眉

  山在安溪县东十里又名眉田山相近有小眉山又东为高田山与南安县接界北观山

  在安溪县东南五里山有石笋高五丈曰牛心石下有溪水囘环县治名北地湾金龟山

  在安溪县东南其形如龟当县水口旗山在安溪县东南山势如旗一名马旗山黄龙

  山在安溪县南与县北凤山相对上有石如帽如床几状下有黄龙津一名登高山其东为三公

  山山有三峯中峯稍低旁有两峯相对峙如公字故名黄蘖山在安溪县南十五里一名

  南山又名午山为邑中众山之宗深林邃谷有笋蕨菱稻之饶山腹有五峯岩五峯尖秀亦名头陀

  产坑山在安溪县南唐周朴居此上有瀑布泉其前有塘一名周塘山相近有宫山山

  半有盘石可坐数十人其中空虚如宫然阆山在安溪县西南二十馀里一名浪来山谓山势

  如浪也山半有阆苑岩岩有巨罅其上平广可坐数十人下有月潭形似半月潭中莲花石出水三

  龙塘山在安溪县西南二十馀里上有龙门岭两石夹峙如门悬瀑数十丈旧有龙门

  驿蓬莱山在安溪县西十里旧名张岩山上有清水岩岩下出泉四时不竭驷马

  山在安溪县西二十里亦名驷岭俗名赤岭芦汀霞坑二水合流于此其左有圣泉岩上产茶极

  佳相近有碧水岩山北有石可容百馀人水出其下曰碧水鹤顶山在安溪县西北自佛

  耳山蜿蜒数十里顿起高峯崔巍插汉惟秋冬时露山尖陟其顶可望千里为泉漳间巨镇山下水

  口有石柱亘峙水中高五十馀丈大数十围名砥流石佛耳山在安溪县西北八十里一

  名佛天山山绝高大可耕可庐其前曰九峯山亦名九仙詹敦仁构望云亭面峯以寓思亲之意

  石鼓山在安溪县西北百里有石如鼓下有穴广丈馀相连有石梯岭巨石高峻有五十馀

  朝天山在安溪县西北一百馀里以势若插天而名上有天安岩相近有坑源山两旁

  高耸百馀丈中有坑最深南斗山在安溪县西北一百二十里上有六小山布列如南斗故

  铁矿山在安溪县西北一百五十里以产铁名凤山在安溪县北一峯特立分

  为两翼若凤翥然一名凤髻山为县治主山 按此与晋江县之凤山名同地异翠屏山

  在安溪县北五十里本名大尖山山有巨峯高出群山之表其东有小尖山雪山在安溪县

  北五十里山上有积雪处岁旱祷之若岩溜滴⿰氵历 -- 𤁋即雨覆鼎山在安溪县东北八十里接

  永春州界形如覆鼎不生草木明嘉靖二十六年贼陈日辉据覆鼎山为寇出没泉漳汀之交佥事

  余矿讨平之 按此与南安县之覆鼎山名同地异瞻迹岭在晋江县东北洛阳江南

  洋岭在南安县西北四十里鹏溪水出焉又蓬莱岭在县北五十里势极高峻五通岭

  在同安县南七十里旧志相传文天祥侍幼主避元兵至县越城南下辇过县东龙窟村登舟经此

  路通新安角屿路旁有巨石二天祥书龙门二字 按龙窟村在县西南十五里有三巨石连接水

  中名御踏吟诗岭在安溪县西北八十里相近有石人岭岭上有巨石如人又大宇岭

  在县东南接南安县界东岭在县西南接同安县界磨枪岭在县西接长泰县界打鼓岭吉漈岭俱

  在县北接永春州界舟峯在晋江县东北清源山五台峯东卧石去地千尺悬崖若风帆下有

  无尘庵左有林洞唐林蕴林藻读书处宋刘子翚有谒舟峯诗莲花峯在南安县西北二里

  八石嵸开若莲花然上有莲花台宋黄庭坚作莲花岩铭朱子有诗左为不老亭西行数百步为奇

  石室有石门圭峯在惠安县东北四十里与黄崎山相对其北有大圣崖岩壑幽绝东临大

  清水岩在惠安县西南二十八里山石相撑自然成室顶有泉一泓澄澈不涸

  屿在晋江县东二十里四面湖水环绕民居辐辏旧有石头路潮至则没宋宝祐中始作石桥以

  通往岱屿在晋江县东南五十里介于石湖北镇两山间其相连为白屿耸出江中为洛

  阳石湖诸港湍流分汇之处左右多沈沙迁徙不常屡为商船患獭窟屿在惠安县南五

  十里海中旧志宋开禧间僧道询运石成桥七百七十间直渡海门约五里许潮半落则通人行至

  今藉其利亦曰獭窟山又乐屿在县东北白屿在同安县东南四十五里海中周四里稍西为

  𬇞洲屿 按此与晋江县白屿地异宝珠屿在同安县东南四十五里高浦所前状如宝珠

  大嶝屿在同安县东南五十里广六七里又南有小嶝屿在县东南六十里下有品字

  石泉莹冽甘寒一名仙人井又有夹屿在大小嶝二屿间大担屿在同安县东南八十里周

  围五里相连有小担屿在厦门所前周围四里又有槟榔屿与小担相连明嘉靖二十七年贼攻沙

  头屿冲大担外屿官军击郤之烈屿在同安县东南八十里金门厦门之中周二十里中有大

  小山数十其高者曰吴山牧山楼山湖山而吴山为最牧山之前旧有牧祠有军营山后有马寨有

  草湖唐置牧马场于此浯洲屿在同安县东南海中一名金门去县陆行九十里水行五

  十里广袤五十馀里有山数十最高者曰太武状若兜鍪山有海印上下二岩又有太武岩玉几案

  蘸月池眠云石偃盖松跨鳌石石门石室蟹眼泉倒影塔千丈壁一览亭等十二奇又南有南太武

  山特立海中高出群峯其地亦曰五澳𬇞洲屿在同安县南四十里周四里东西二溪水

  合流经此入海旧志以在丙方而名嘉禾屿在同安县西南六十里海中旧尝产嘉禾故名

  一名鹭屿一名厦门广袤五十馀里五峯并峙而无尽岩居中最高曰洪济山上有云顶岩两旁大

  石为门西北有薛岭岭南为唐陈黯居岭北为薛令之居时号南陈北薛有金榜山堂侧有金榜石

  黯读书处临海有石名钓鱼矶黯垂钓处又有动石在筼筜港口潮至石动又有浮沈石潮涨则浮

  水面潮退则沈海底天将风则石有声又有虎溪岩一名玉屏山与万石岩相对又有虎山山麓有

  龙湫亭下有龙洞四时不涸鼓浪屿在同安县西南六十里厦门西北多大石相近有杂

  浦屿在高崎西北鸬鹚礁在晋江县东南海中上有巨石百馀丈一塔峙其上如簪笔然

  海府境四县滨海自兴化府莆田县西南接界环经惠安县东南四十里又西南经晋江县东南

  百里又西南经南安县南七十五里又西经同安县南八十里又西接漳州府海澄县界元和志泉

  州东至大海南至大海一百里南安县海在县东南九十里新唐志泉州自州正东行二日至高华

  屿又二日至龟鼊屿又一日至流求国旧志府境之海东接莆田西接海澄延袤三百馀里明时分

  设卫所以防门户佛堂蚶江两澳为肘腋要地南安县东南海口有石井巡司及淗寻运河二澳头

  为守御之处惠安县东南滨海北自乐屿南属岱屿并海凡百馀里明时筑沿江五城以为屏障同

  安县三面距海其浯洲与嘉禾俱沿海冲要之地图说晋江之永安卫同安之金门厦门高浦三所

  为沿海重镇晋江在晋江县南上源即南安县之双溪也双溪一曰桃溪出永春州一曰蓝

  溪出安溪县自南安县西北十里双溪口合流东过金鸡山曰金溪又东溪流益大绕县南曰黄龙

  江又东南经晋江县界石笋山下曰笋江又东至县南门外曰浯江亦曰蚶江通名曰晋江又东至

  溜石渡曰溜石江环城东南流经法石司南又东达于岱屿入海元和志晋江县置在晋江之北因

  名新唐志县北一里有晋江开元二十九年别驾赵颐贞凿沟通舟楫至城下寰宇记晋江在州南

  一里自南安县来流五十里入海方舆胜览晋南渡后衣冠士族避地者多沿江以居故名黄龙江

  在南安县相传有黄龙见于溪南而曾楚公为进士第二乾道四年龙复见石起宗亦为第二府志

  晋江县南有紫帽龙首乌石等山凡十有六水皆达于县西南二里东山渡入海 按晋江古名南

  安江元和志曰南安县晋为晋安县也陈立为南安郡因郡南安江取以为名是也晋江县自唐开

  元六年初析即在晋江之北而新唐志谓晋江在县北一里县北宜作县南系字画之误以元和志

  及寰宇记证之自明洛阳江在晋江县东北二十里去惠安县西南三十里为晋惠二邑界

  江晋江东北诸山之溪惠安南纪之水俱汇于此入海九域志泉州有乐洋江方舆胜览洛阳江在

  泉州东二十里发源惠安自晋江入海广三百丈旧志江北群山逶迤数百里至江而尽相传唐宣

  宗微时尝游行至此览山水胜概有类吾洛阳之语故名甆灶溪在晋江县南旧志自南安

  县荣第蟹坑诸山发源又有葛洲溪自南安洪岭湖洋五峯诸山发源入晋江县界合灵源山北诸

  涧凡九十九水俱会于清洋陂又东北会于烟浦埭出溜石六里陂入晋江 按通志于甆灶溪九

  溪二水分晰未明清洋陂会九十九溪之水亦呼九溪非由安海港入海之九溪也旧志谓源发荣

  第蟹坑地亦可疑二山在南安县西北四十里溪流岂能越桃蓝双溪而南存以待考九溪

  在南安县西南二十五里源出柏峯山逶迤而东分为九派汇为龙潭又东南达于晋江县西南六

  十里之安海镇出安平桥南入海桃溪即永春溪自永春州东南流入经南安县西北至双

  溪口南与安溪水合为晋江寰宇记桃林溪在南安县西二十里自龙溪县界来与锦田溪合入晋

   江县界府志上流有二派一接永春东关之水曰水江村右有四水来会一接小姑山之水曰塔口

   村左有八水来会二派至便口而合流达于洪濑渡诸溪水来会者共四十四溪又与晋江凌斜溪

   之出涧埕渡者同达于双溪口英溪在南安县西亦曰英洋溪源出翔云山流经英山入安溪

   曰翁溪口泸溪在南安县北源出卢岭山小涧流入洪濑溪 按舆图南安县西北有罗溪西

   流经小罗村南又西注桃溪当即是泸溪罗与泸音相近而讹也宣妙溪在惠安县南源

   发县西南三十里城山东流至前澳溪会金山溪水金山溪源发九峯山下循文笔东麓又东至前

   澳溪与宣妙溪合又东至东井埭入前林港由大岞小岞二山间入海旧志前林港在县东南四十

   里上源即宣妙溪曾溪在惠安县西南旧志有二源一出上曾溪一出上苑溪会于充口亦

   曰下曾溪入于马山埭入海又有黄坑溪发源鹳岭坑亦入马山埭龙津溪源发惠安县西

   二十馀里东平山东流绕县治前达下谢溪至王孙走马埭入峯崎港注海又南坑溪出县西马垅

  洋坑溪出县东南松洋山流至下林溪而合北至走马埭入峯崎港又菱溪出县北观音山东南流

  驿坂溪出县西北大帽山东流至县东北埔头溪而合南入峯崎港又茭布溪出云峯山又一溪出

  五峯岩流至前湾而合入峯崎港旧志峯崎港在县东五十里县境中纪之水汇于此沙溪

  在惠安县西旧志有三源一出三髻山曰白岩溪一出湖坑山曰前郭溪一出晋江县柯山岭曰澳

  溪汇流经谷口桥入洛阳江证果东溪源出惠安县北之涂岭山东南流至下卢溪会

  真如溪水真如溪出横溪岭东南流与证果东溪合又东南入添崎港注于海旧志添崎港在县东

  北县境北纪之水汇于此西充溪在惠安县东北源出小鼓溪及小溪合流而东至傅埭入

  东溪在同安县东门外发源东北大罗山南流三十里合曾溪水逶迤曲折为第一溪第

  二溪第三溪至太师桥曰东溪绕经县南至铜鱼桥与西溪会又东南流至白屿入于海莲溪

  在同安县东四十里源出县东北鸿渐山又一溪源出东大帽山流至蔡塘而合经通济桥东入于

  西溪在同安县西门外源出安溪县西南山中流入县西北界汇诸溪水南抵西安桥为

  西溪又绕县南至铜鱼桥与东溪会东南流入海苎溪在同安县西三十里源出莲花峯东

  南流合小同溪入海小同溪源出安溪县乌石山沙溪在同安县西五十馀里自长泰县流

  入合三重山水至林埭村入海蓝溪即安溪自安溪县西北南流经县城西折而东绕城南又

  东流至南安县西北之双溪口北与桃溪水会为晋江明统志源出万山中环绕一邑水深而碧故

  名县志有二源一出县北覆鼎诸山南流与龙潭溪合至县西北五里为吴埔渡一出县西北吟诗

  诸山合县西诸水至澳下渡始通小舟至吴埔渡而二水会合总名曰安溪亦曰蓝溪又绕县南又

  东出罗渡入南安县界旧志自罗渡而下至双溪口诸水来会者共二十有七 按安溪北源即湖

  头溪也西北源舆图作碧溪二流至县西北魁斗村东南而合南流经县城西南有归溪水自县西

  南来北注之归溪旧志及通志俱未载下湖溪在安溪县西北源出铜钹山合龙潭溪入

  东湖在晋江县东一里一名万婆湖县境诸湖此为最大唐时周围四十顷后渐壅塞宋

  庆元六年郡守刘颕濬之积土湖中为四山置斗门四于西南隅引为放生池岁又寖废淳祐三年

  郡守颜颐仲复濬又积土湖中为三山统名曰七星墩郡人名其湖曰七星湖明初分为上下二塘

  中有岸为界天启五年濬唐欧阳詹有东湖宴序龙湖在晋江县南七十里横山南周二千

  馀丈积水三丈寰宇记在晋江县南一百里有庙八闽通志旁有龙湖亭元至顺二年建县志周可

  二十里诸溪涧水汇流于此闽书龙湖与虺湖相去仅咫龙湖大而水绿虺湖小而水赤二湖若雌

  雄然龙湖旧传与海通涌沙界其中或见龙出没焉又相近有方湖深四丈广二百八十丈

  坑湖在同安县东南浯洲屿为金门下流潴水不竭赤泉龙潭在南安县西南六十

  五里山边赤石间县境龙潭有五北其一也一在县东北十二里平洋中其水深黒一在县西乌石

  山一在县西南六十里留斾山一在县西北石硿山下弓潭在南安县北四十里有上中下

  三涵如窦三泓如瓮涵水各入泓中其声如钟相传有龙潜焉一名溪潭吴潭在南安县北六

  十里两山夹峙流注石壁间泉色深黒人目为海眼广济岩龙潭在同安县东北旱祷

  多现灵物若蜥蜴状则雨有瀑布飞落可三十丈又侯山龙潭在县东南百丈漈龙潭

  在安溪县西悬崖飞瀑阴晴万状下有潭潭口巨石山立八卦沟在府城内支分条贯外通

  潮汐明宏治中御史张敏开城中沟掘得大瓶铸有巽字因名岁久淤塞 本朝康熙年间嘉庆八

  年俱重濬夫子泉在府学洙泗桥之北闽书隆兴初清泉见于礼殿之庭甘香特异教授黄

  启宗视役夫薙芜得之廼率诸生拜祝环甃其旁名夫子泉傅自得为记王十朋有诗藜杖

  泉在晋江县东北清源山闽书界上下洞间左有泉曰藜杖泉在道旁若坎井然相传蔡如金握

  藜杖戳之而泉出故名又左峯梅岩有云根漱玉泉石峯弥陀岩有飞瀑泉瑞泉在晋江县

  东北清源山闽书妙觉岩有泉出石屏之底曰瑞泉宋志云瑞香泉在兴福院香积𢊍傍味极甘芳

  又同安县东南六十里海崖中有石如臼甘泉涌出可愈久疾亦名瑞泉洪前盐泉

  安县东东山浮洋海中海潮所不到处天气晴明辄有小泉自沙土中流出乡人取而淋之遂煎成

  小崎温泉在同安县东南三十五里有二泉俱自石孔中出石池天成不假修砌又

  董塘温泉在县东汤岸温泉在县西西源温泉在县北石井在南安县西南七十五里有二

  石并峙海沙上下有盘石泉出小窦下流如盂挹尽辄盈潮来则没潮去则流

 ︹古迹︺晋江故城今府治本南安县地唐析置县为泉州治元和志久视元年县人孙师业

  诉称赴州遥远遂于南安县东北界置武荣州景云二年改为泉州开元六年刺史冯仁缘州郭无

  县请析南安县东置在晋江之北因名方与胜览州城留从效重加版筑旁植刺桐环绕名曰桐城

  如先叶后花其年五谷丰登否则反是故谓之瑞桐旧志五代时名葫芦城以城不方正也改筑后

  又名鲤鱼城 按王审知于唐天祐中筑子城周三里后留从效又于子城内筑衙城于子城外筑

  罗城周围二十里门七东北阻山麓宋太平兴国初三城俱隳今城乃元至正十二年监郡奇哩所

  拓基址也 奇哩旧作偰玉立今改正南安故城今南安县治本汉冶县地沈约宋志

  吴立曰东安晋武帝改名晋安隋志建安郡领南安县旧曰晋安元和志南安县东北至州十八里

  九域志县在州西十三里府志宋大中祥符间始建治在莲花峯南元至大三年迁郡城西至治二

  年仍复旧所惠安故城在今惠安县东北寰宇记去泉州四十五里本晋江县北乡宋

  太平兴国六年析置通志旧县治在县东北六都龙窟岭下故址尚存后徙于螺山之阳即今治

  同安故城今同安县治本南安县地五代王闽置县寰宇记县在泉州西南一百六十二

  里唐贞元十九年析南安县四乡置大同场福州伪命己亥岁升为同安县九域志在州西南一百

  二十五里旧城东西广而南北隘如银锭然亦曰银城又城南溪有二石状如鱼色若铜亦名铜鱼

  安溪故城今安溪县治本南安县地五代王闽置县宋改今名寰宇记县在泉州西

  一百五十七里唐咸通五年析南安县西界两乡置小溪场江南伪命乙卯岁升为清溪县旧志宋

  宣和三年睦州清溪洞盗起时恶其名相同故曰安溪泉州故卫在晋江县治西明洪

  武初建 本朝康熙五年永安故卫在晋江县东南六十里旧永安里地宋乾道八

  年置水澳寨明洪武二十年改置永安卫二十七年筑城周八百七十五丈门五为海滨重镇嘉靖

  三十七年倭寇至不得入四十一年为贼所䧟 本朝康熙五年福全废所在晋江县

  东南八十里大溜村东北距故卫城二十里明洪武初置千戸所二十年筑城周六百五十丈门四

   本朝顺治十四年裁崇武废所在惠安县东南四十里为海道入州界首宋置小兜

  巡司寨明洪武二十年移巡司于小岞山改置千戸所于此筑城周七百三十七丈门四 本朝顺

  治十四年裁高浦废所在同安县西南六十里明洪武二十三年徙右安卫中右千戸

  所于此筑城周四百五十丈门四辖高浦大员马銮三寨 本朝顺治十四年青阳铁

  场在安溪县西北九域志清溪县有青阳铁场旧志在龙兴里俗讹为清阳宋开今闭又潘田铁

  场在县西北铁矿山又龙池银场在县西崇信里宋熙寕三年开元丰元年浔美盐场

  在晋江县九域志晋江县有盐亭一百六十一旧志场在县东南七十里元至无十六年置管勾司

  至大二年改司令局明洪武初改为浔美场二十五年改盐课司辖仓埕二十所又𬇞洲场在县东

  南七十里亦元置明初改惠安盐场在惠安县九域志惠安县有盐亭一百二十九旧志

  场在县东南三十八里五埕元至元十六年设管勾司寻改司令局明洪武十五年改转运分司二

  十五年又改盐运分司辖广运等仓埕凡八所北楼在晋江县北旧州治后舆地纪胜城楼也

  唐守席相建欧阳詹为记宋王十朋重修明远楼在南安县治左舆地纪胜宋郑丙有新建

  门楼经史阁在同安县学后宋绍兴中朱子建以蓄古今书籍姜相台

  安县西九日山姜相峯下唐姜公辅谪泉州尝登此真济亭在晋江县旧志在府治西南宋

  守真德秀自书扁小山丛竹亭在晋江县治东北朱子尝讲学于此亲书小山丛竹

  四字留之元至正中僧智润建亭取以为名东湖亭在晋江县东一里舆地纪胜唐守席

  相宴赴举秀才于此欧阳詹为序又有二公亭刺史席相别驾姜公辅游憩于此郡人因构此亭亦

  詹为秦君亭在南安县西九日山高士峯下唐秦系隐此元张翥诗石守唐日砚树有

  晋朝廓然亭在南安县西九日山宋元丰中建朱子诗迟留访隐古祠旁眼底樛松老

  更苍山得吾侪应改观坐无恶客自生凉欧阳亭在南安县北二里欧阳詹尝游憩于此因

  忠献堂在旧州治闽书以韩琦生此得名后易以清暑王十朋仍旧名十朋诗仁风未

  慰黎民意何忍堂中暑独清中和堂在旧州治府志初名爱松宋时建蔡襄诗偏爱东堂

  砌下松三年潇洒伴衰翁寒声动荡潮初上疏影孤圆月正中王十朋诗堂前老木几经春阅遍泉

  南旧守臣尽向中和堂上坐中和为治有何人安静堂在旧州治闽书蔡襄所作襄尝于此

  书荔支谱土十朋诗前贤治迹尚堪寻留得堂名直至今若要斯民尽安静要须安静自家心

  莲堂在府学讲堂右府志绍兴二十九年秋堂下池产双莲是年克家领乡解首明年廷试第

  乾道七年教授林岊建堂额曰瑞莲舆地纪胜邦俊记云绍兴已卯双莲生于梁文靖读书堂

  次年梁克家廷对魁天下士乾道戊子生于贡院石起宗复以亚魁显庆元戊午双莲复生于州学

  之槐亭曾从龙作第一人因改槐亭为魁瑞亭思古堂在南安县西九日山宋朱子建书扁

  曰仰高取景行姜秦之意鸣皋堂在惠安县治舆地纪胜龙溪李侯宰惠安惟一鹤随行李

  莅止斯堂与士友商较古今鹤侍其旁时或一鸣声彻云霄因名高士轩在同安县治右

  主簿厅西北隅朱子为簿时建自为记有诗畏垒庵在同安县西北宋邑人陈良杰所居

  朱子尝假馆焉人谓庶乎庚桑子之居畏垒因以名之朱子为记梁克家宅在晋江县

  曾公亮宅在晋江县治旧南城下状元坊左留正宅在晋江县治西甲第

  蔡清宅在晋江县治西曾井铺今为祠又有𫎇引楼在清平铺清著书处傅察

  宅在晋江县治旧通津门宅前有忠肃坊至今尚存欧阳詹宅在晋江县西南二里

  潘湖旧志今为浮屠宅李廷机宅在晋江县临漳门外笋江上石塔山侧苏颂

  宅在同安县治葫芦山下林棐宅在同安县治前街邱葵宅在同安县东南

  小嶝屿淳化阁帖石刻在府学宫相传宋季南狩遗于泉州石刻久湮池中时出

  光怪⿰木历 -- 枥马惊怖发之得是帖故名其帖为马蹄真迹梵天寺石刻在同安县大轮山之

  顶有朱子所书极目二字又有瞻亭二字倒挂于石万安桥碑在晋江县东北洛阳桥上

  宋守蔡襄建桥并手书刻碑以纪其事书法精绝今二石立桥畔祠中

 ︹关隘︺镇南关在同安县南旧为鸿店亭后置关为海滨要地金门在同安县东南五十

  里海中浯洲屿有城周六百三十丈门四明洪武二十年筑置千户所于此辖县东刘五店澳头牛

  岭秽林踏石等五寨县西洪山西山天宝等三寨 本朝顺治十四年所裁有总兵官镇守

  门在同安县西南五十里海中嘉禾屿有城周四百二十五丈门四明洪武二十七年创筑徙永

  寕卫中左千户所于此辖东澳五通二寨 本朝顺治十四年所裁有水师提督分巡兴泉永道及

  府同知驻其地乾隆五十三年平定台湾逆匪  钦颁御制纪事文三篇并   御制碑文

  勒碑于此垂示久远鹧鸪巡司在晋江县东南十里移祥芝司驻此旧志祥芝司在县东

  南五十五里旧在县南石湖镇复移于此有城周一百五十丈南北门二洛阳巡司

  江县东北二十里与惠安县接界移深沪司驻此旧志深沪司在县南八十里元置于县南五十五

  里二十都港边明洪武二十年移此有城周一百五十丈门二康店巡司在南安县西南

  六十里北去府城晋安驿六十里旧为大盈驿宋嘉定中改名康店驿去海三十里有土堡 本朝

  康熙元年雍正十二年改康店驿丞为巡司兼理驿事相近十里为大盈镇有土堡良兴

  巡司在惠安县前途乡 本乾隆二十五年石浔巡司在同安县东南十里

  石浔港口移烈屿司驻此旧志烈屿司在县东南八十里有城周一百八十丈门一今移于石浔又

  县南六十里旧有塔头巡司有城县西四十里有苎溪巡司明正统初置今皆废刘五店

  巡司在同安县南七十里与厦门之五通渡对峙直达外洋乾隆五十四年改莆田大洋巡司

  灌口巡司在同安县西五十里灌口寨旧移高浦司驻此 本朝乾隆三十一年

  四十四年复置旧志高浦司在县西南六十里旧在县西积仓坂尾后移于此有城周一百四十丈

  门二明万历九年移于白礁后又移于灌口寨浦边镇在晋江县南龟湖浦边旧移乌浔司

  驻此今裁旧志乌浔巡司在县东南八十里本置于安溪县大西坑移于此有城周一百五十丈南

  北二门今废围头镇在晋江县南一百里宋置宝盖寨旧志宋淳熙十三年于泉州城南

  十里置宝林寨城东十五里置法石寨嘉定十一年以海寇冲突围头守臣真德秀移宝林兵戌围

  头立寨曰宝盖即此明置巡司今省又石湖镇在县东南五十二里亦海滨要地宋熙寕初置砦戍

  守后废明万历中筑石城庵上镇在晋江县东北洋埭庵上旧移围头司驻此今裁旧志明

  永乐中移永春县陈岩巡司于围头有城周一百六十丈门二今废石井镇在南安县南七

  十五里滨海宋绍兴十四年置巡司在下坊村去石井十五里元移于晋江安海市明正统后又自

  澳头移巡司于此 本朝顺治十八年裁又连河巡司在县西南九十里明洪武二十年置后废

  澳头镇在南安县西南七十里有澳头渡明正统中置巡司后并入石井辋川镇

  在惠安县东五公山南阻山负海民居繁密有城周四里明嘉靖三十七年峯尾镇

  安县东北四十里有城明洪武二十年移沙格巡司于此又小岞在县东南三十里黄崎在县东四

  十里獭窟在县南四十五里俱有城明洪武二十年各置巡司今俱省又涂岭在县东北四十里元

  元统二年置巡司明洪武中省踏石镇在同安县东南二十五里踏石寨旧志官澳司在浯

  洲屿本置于德化县东西团明洪武二十年移此有城周一百六十丈门二后移于踏石寨今省又

  浯洲屿旧有田浦巡司陈坑巡司峯上巡司俱有城明洪武二十年移安溪县之源口渡南安县之

  石井镇及连河三巡司置此今并裁源口镇在安溪县西北五十里源口渡旧有巡司明洪

  武二十年徙同安县浯洲屿为田浦巡司正统五年知县邵鸿奏复嘉靖三十五年移白叶堡后复

  旧治万历三十三年省都巡寨在南安县东五里潘山市元至顺间徙县北泸溪桥为泸

  溪巡司明洪武中又徙惠安之獭窟屿酒库山寨在南安县西南七十里去海五十里

  有土堡 本朝康熙九年设又青石宫寨在县西南八十里有土堡康熙元年设攀龙寨在县西南


  六十里有土堡康熙八年浯屿寨在同安县东南浯洲屿中大武山下明洪武初置与

  福州烽火兴化南日为三寨景泰间增漳州铜山福州小埕共为五寨浯屿外扼大担小担二屿之

  险内绝海门月港为泉郡咽喉成化中或言孤无缘迁入厦门内港仍曰浯洲寨今移于晋江县

  金钗古田寨在安溪县东十里里人筑以御寇明嘉靖辛丑岁寇围之四十日不能下

  白叶坂寨在安溪县西北八十里崇山密岭间岚气最甚明嘉靖二十六年佥事余爌既

  平陈日辉请建石城于此发泉州卫千戸一员戍守今废安海城在晋江县西南六十里古

  名湾海宋初改名安海市东曰旧市西曰新市海舶至州遣吏榷税于此曰石井津建炎四年置石

  井镇绍兴二十六年海寇奄至镇官自镇西偏循东北筑土城垒石为门备之后圯元置石井镇巡

  司明洪武二十年徙司于同安之陈坑镇仍为商民辏集处嘉靖三十七年倭乱甃石拓城周一千

  二十七丈门四水关大小八设官军戌守亦曰安平镇三十八年四十三年倭寇屡来攻皆不能陷

  万历三十四年移府通判驻此后复旧 本朝雍正七年以地为滨海扼要仍移府通判驻焉今改

  县丞驻此塘市在晋江县南二十里元置晋江税务司于此明洪武六年徙于县南三里车桥

  村改曰税课局正统初省十二年复置嘉靖十六年省又有河泊所在县东南三里法石寺明洪武

  十四年建嘉靖间移于县之萼辉铺又南安县东鹏溪有税务宋初置宣和初始置监官元移于金

  鸡山明废洪濑市在南安县西北二十五里当永春孔道民居辏集繁盛倍于县治

  安驿在晋江县西肃清门元置清源店明洪武九年改为驿锦田驿在惠安县西南

  一里宋曰皇华元曰龙山明洪武八年改今名大轮驿在同安县治西宋曰大同元曰同安

  明洪武九年改今名深青驿在同安县西南六十里宋置鱼浮驿元改今名

 ︹津梁︺梅溪桥在晋江县东十里府志长五十馀丈宋绍兴十六年建南北二溪流自南安县

  弥陀梅花二岭合于此桥苏埭桥在晋江县东南十里宋绍兴二十四年建凡大桥四计二

  十三间小桥一百四十间共长二千四百馀丈九十九溪之水分支灌苏埭者经流于此陈坑

  桥在晋江县东南七十里宋淳熙初建酾水为一百四十道并甃石路八千馀丈顺济桥

  在晋江县南德济门外跨浯江上俗呼新桥宋嘉定四年建长一百五十馀丈 本朝雍正八年

  乾隆十六年十二年重修海岸长桥在晋江县南一里许宋建架石七百七十馀间

  中有亭有庵以为憩息祈赛之所吟啸桥在晋江县南十五里宋咸平间建九十九溪之

  水由清洋陂历大桥及沿江斗门经此以欧阳詹尝啸咏于此故名普利大通桥

  江县南四十里宋绍兴中建长三百丈凡一百二十间 本朝康熙五十六年重建蚶江桥

  在晋江县南四十里滨海宋元符中甃石为路二十里许中为大桥三曰前埭曰林湾曰高港悉覆

  石笋桥在晋江县西南临漳门外跨笋江上一名通济桥宋皇祐初创浮桥名履坦绍

  兴间始作石桥长八十馀丈庆元中又造三小石桥相续以达临漳门 本朝康熙二十七年修雍

  正四年重修下辇桥在晋江县西南二里元至元中建长百馀丈相近有东山桥旧为东

  山渡 本朝康熙年间建长五里馀玉澜桥在晋江县西南十里宋绍兴中建跨海港长千

  安平桥在晋江县西南方舆胜览泉州有安平桥在石井镇绍兴中赵令衿建长八百

  馀丈旧志跨安海港酾水为三百六十二道本朝康熙二十二年五十一年雍正四年重修

  洋桥在晋江县西南五十里亦跨安海港绍兴中建长四百馀丈酾水二百四十二道赵令衿

  万安桥在晋江县东北二十里接惠安县界为往来通道方舆胜览一名洛阳桥宋嘉

  祐中太守蔡襄累址于渊立石为梁酾水为四十七道长三百六十丈广一丈五尺名胜志旧为万

  安渡宋庆历初郡人李宠始甃石作浮桥皇祐五年蔡襄建石桥左右翼以扶栏为南北中三亭桥

  下种蛎以固其基闽书相传桥未兴时忠惠为檄使隶投之海若而告之隶醉卧小艇上起视则檄

  巳换第书一醋字忠惠曰神示我矣当廿一日酉时潮退可址也或云明宣德间蔡锡以给事中知

  泉州桥圯坏石有刻文云石摧颓蔡再来锡捐俸修之海深不可址檄文海神遣卒投之卒醉卧海

  上寤视檄面题一醋字锡曰酉月廿一日也至期潮果不至桥成民祠于蔡忠惠祠畔 本朝康熙

  二十年修雍正八年乾隆二十六年六十年重修北平桥在南安县西南十五里宋绍兴

  中建长百馀丈名太平桥淳祐间重建改名上陂桥在南安县西南十五里长枝洋陂有

  两港潮汐通焉桥跨其上长一百三十馀丈俗呼蜈蚣桥镇安桥在南安县西南六十五里

  长三百馀丈宋淳熙九年建又县南亦有镇安桥明洪武十七年金鸡桥在南安县西三

  里金鸡山下宋宣和间始建浮桥嘉定间创石墩十有七架木为梁覆以亭长一百馀丈今圯有渡

  从龙桥在南安县西一名卧龙桥宋治平初架木为梁元祐中易以石琼田延夀

  桥在惠安县东五里宋建长二里馀为梁百二十九间为县南诸溪汇流处元至正间重建

  川桥在惠安县东三十里辋川上村长五十馀丈明成化二十一年跃津桥

  安县北驿坂溪上宋崇寕中建 本朝康熙六十年太师桥在同安县东门外一名东

  桥方舆胜览在同安县东宋建隆初留从效架石陈洪进嗣成之旧志跨东溪长五十二步通水入

  通济桥在同安县东南五十里大担大屿之间潮没汐现宋建隆初始甃石为路通港

  为桥共长一千三百丈铜鱼桥在同安县南门外东西两溪合流处有铜鱼金车二石为

  水口雄镇故城与桥名铜鱼馆名金车石上有朱子题字曰中流砥柱西安桥在同安县

  西门外二百步跨西溪宋元祐中建长一百丈石梁十九条通水十八门 本朝雍正二年重建易

  木以汤溪桥在同安县西明天启间建 本朝干隆三十二年重建酾水为五道长一

  十有二又龙津桥在安溪县南黄龙山下宋绍兴八年始作浮桥庆元五年易以石址木梁

  嘉泰二年始易以石长六十八丈上覆以屋四十三间明天顺间重修今圯又惠安县南三十馀步

  亦有龙津桥一名南岭桥宋建本朝康熙年间修长六十八丈 凤 池桥在安溪县西接

  凤山宋开禧中建嘉定中甃石成梁 本朝康熙十二年复建浮梁又号为上椽桥龙津曰下椽桥

  永安桥在安溪县永安里乾隆十七年建又永安里有大岭桥乾隆二十年修塔口桥乾隆

  二十一年建东石渡在晋江县南六十里又县南有溜石渡西南二里有东山渡西南安

  平镇西有石井义渡珠渊渡在南安县西北五十里旧名乌淹渡黄岊渡在同安县

  东南十里又县东有五通渡吴埔渡在安溪县西北五里

 ︹堤堰︺天水淮在晋江县东南新唐志尚书塘西南一里有天水淮灌田百八十顷太和三年

  刺史赵棨开通志在通淮门外其地曰南洋唐守赵棨凿渠环之疏三十六涵旁导江流入渠淮之

  为言围也俗以淮名水后人思赵之德故以其望为名陈洪进重兴之改曰节度淮宋景祐四年

  曹修睦再濬又以三十六涵细碎无法尽撤之别营三涵视潮来去以为启闭为大渠者一长二千

  九百丈为小渠者八积长二千五十八丈尚书塘在晋江县东新唐志县东一里有尚书塘

  溉田三百馀顷贞元五年刺史赵昌开名常稔塘后昌为尚书民思之因更名盈塘在晋江县

  南二十五里罗裳诸溪涧水俱潴于此与大沙塘相通下流经烟浦埭六斗门出海长一千三百馀

  丈广三百五十丈又县南有大沙塘周一千八百馀丈龟湖塘长一千八百丈洋塘长八十三丈广

  二十丈深二丈洑田塘在晋江县南三十里周四千九百八十丈高州灵源东洋诸山之流

  俱入于此会流最广宋时濬明天启五年加筑 本朝雍正八年仆射塘在晋江县东北

  八里唐元和二年刺史马总开灌田数百顷总后赠仆射故名俗号白土塘今废烟浦埭

  在晋江县东南二十里旧志堰水曰埭县境之埭九十有四烟浦最大广袤六十里襟带三十六埭

  水源凡九十九所计县田三分之一仰溉于此陈埭在晋江县南二十五里本陈洪进所筑其

  埭最大受西北吟啸浦及罗裳山诸涧西南出分为众港从二斗门入海南洋田多仰溉焉

  衣埭在晋江县西南三里元时改名七娘浦上通清源山水下通浯溪长八里馀东禅

  埭在晋江县东北二十五里相近有华庆埭洋埭嵩浦埭庄埭梅林新旧埭马山埭

  安县西南马山下人傅埭在县东北四十里六里陂在晋江县南关外府志自永靖和风

  永福永禄沙塘聚仁六里内积山之源流外隔海之潮汐纳清㵼卤以资灌溉凡水旱蓄泄设有掌

  陂之役必择才且勤者掌之明李叔元为记清洋陂在晋江县南二十里旧志自烟浦而

  西水之小者为溪大者为浦溪浦分流之际筑土为陂以溉溪旁之田县境陂共八十有二清洋最

  大亦曰陂洋陂凡九十九溪之水皆会于此溉田一千八百顷宋淳熙七年始累石捍之长一百八

  十丈广二丈馀修小陂于支流者五为斗门于下流者七陂之南北增筑长垾各三倍其长之数明

  嘉靖十年重修今长三千六百八十丈广六百十丈又县西南三里有斗门陂十五里有黄陂县北

  五十里有留公陂即丰谷陂宋留元刚所筑俗呼陈三坝又县北九十里有伏乌陂万石陂

  在南安县西三里源出葵山流绕九日山环带县城东经吴亭山前汇鹏溪陡门水绕黄龙江溉田

  万馀永利圳在南安县西北二十里自董湖芦口达郑山又达琉塘长万馀丈溉田千

  

 ︹陵墓︺︹唐︺姜公辅墓在南安县西九日山麓韩偓墓在南安县北葵山麓

  潮墓在惠安县西南盘龙山下︹五代︺王延彬墓在南安县西云台山左︹宋︺

  傅察墓在晋江县西南十五里太平岭留从效墓在晋江县东北二十里青阳山

  梁克家墓在晋江县东北二十里梁相山留正墓在南安县西南十五里枫林山

  诸葛廷瑞墓在南安县西北杨梅山苏缄墓在南安县北葵山麓李邴

  墓在南安县石鼔山吕夏卿墓在惠安县西北白岩山林棐墓在同安县

  孤山下许升墓在同安县西西安桥之南︹元︺卢琦墓在惠安县东南四十

  ︹明︺蔡清墓在晋江县东南二十里大桃花山顾珀墓在晋江县东南万岁

  俞大猷墓在晋江县城北陈琛墓在晋江县秀林山周天佐墓

  在晋江县后市里宝盖山麓蔡道宪墓在晋江县五都麒麟山府志长沙既平越年其

  从兄道宜往挈骸归其在长沙者衣冠塜也王慎中墓在南安县竹洋张岳墓

  在惠安县东三十里林希元墓在同安县南豪山坑

 ︹本朝︺李光地墓在安溪县兴二里百叶林康熙五十九年   赐葬李长庚

  墓在同安县马家巷坪边嘉庆十三年   赐葬

 ︹祠庙︺五贤祠在府治左祀宋郡守韩国华子魏国公琦仆射王易子沂国公曾先贤朱子旁

  有亭朱子讲学之所即小山丛竹亭也韩忠献公祠在府学旁祀宋魏国公韩琦旧

  在府治内琦父国华守郡时琦生于此后郡守王十朋即其地建祠明洪武初圯万历中迁建

  文庄公祠在府学右祀明儒蔡清隆庆四年陈紫峯祠在府学东祀明提学

  佥事陈琛万历五年建周忠愍公祠在府学东祀明户部主事周天佐蔡忠

  烈公祠在府学东祀明长沙推官蔡道宪 本朝康熙四十九年欧阳四门

  祠在晋江县治北祀唐四门助教欧阳詹明成化十八年忠孝祠在晋江县治东祀唐

  林攒宋苏缄宋郡守真德秀建王忠文公祠在晋江县治东祀宋郡守王十朋乾道中

  蔡忠惠公祠在晋江县治东北崇福寺内祀宋郡守蔡襄宣和中建又万安桥旁

  亦有何忠壮公祠在晋江县治蔡巷祀明亳州知州何燮 本朝乾隆十五年

  罗一峯祠在晋江县治东北梅石书院祀明罗伦姜秦祠在南安县西九日山

  南延福寺内祀唐姜公辅秦系宋郡守赵令衿建又姜公祠在县西林公祠在惠安县东祀

  明知县林咸苏魏公祠在同安县学西祀宋赠司空苏颂朱子为簿时建赵忠

  简公祠在同安县学祀宋丞相赵鼎朱子为簿时建朱文公祠在同安县学宋

  叶适有记又晋江县蔡巷安溪县北凤山俱有祠李忠毅公祠在同安县西门内福

  星楼大街祀 本朝浙江水师提督李长庚嘉庆十七年奉   旨建忠勇祠在安溪县

  西祀宋郑振榕村祠在安溪县北阆山之麓祀 本朝大学士李光地忠义庙

  在晋江县凤山之麓祀汉汉夀亭侯及唐东平忠靖王张巡都督许远宋绍兴中宗室赵汝锡建后

  增祀宋司空苏缄忠武王岳飞待制赵卯发信国公文天祥左丞相陆秀夫少傅张世杰风神

  庙在同安县厦门 本朝干隆元年奉   旨建天 后宫一在府治南门内宋庆元

  间建一在晋江县十五都围头一在同安县厦门海口 本朝乾隆五十二年奉   旨重修

    御书扁额曰恬澜贻贶

 ︹寺观︺开元寺在晋江县治西一名紫云寺唐嗣圣三年邑长者黄守恭舍宅为寺赐额莲花

  寺开元中改今名有东西二石塔东曰镇国塔唐僧文偁以木为之宋易以石高十九丈有奇西塔

  闽王审知建亦以木为之号无量夀塔宋政和中改号仁夀宝庆中始为石塔高十七丈有奇

  天寺在晋江县治东南一名月台寺本五代时留从效南园故址南唐建为寺号南禅宋景德

  中赐今名寺有七佛石塔有十奇 本朝康熙三十年重修崇福寺在晋江县治东北隅

  名胜志宋初陈洪进以松湾地建寺名千佛庵元祐中改今名通志地有晋松四株 本朝顺治年

  间重建康熙年间屡嘉庆十三年重修水陆寺在晋江县治西南唐天宝六年置放生池

  因建水陆堂宋嘉祐中蔡里更为禅院明洪武中改今名邑人蔡清讲学于此今废延福寺

  在南安县西九日山下唐大历三年建有翠光亭聚秀阁墨妙堂诸胜 按墨妙堂有蔡襄诸贤题

  咏墨迹陈知柔为记宣妙寺在惠安县南唐天宝中建名法华宋治平中改今名梵天

  寺在同安县东北大轮山隋唐间建有庵七十二所旧名兴教宋熙寕中改今名吴山寺

  在安溪县西北感德里宋时建旧名化龙寺明正德七年重建寺有万叶庵半月池诸胜 本朝康

  熙年间重修妙峯寺在安溪县北翠屏山麓明里人李先春建 本朝大学士李光地读

  书于元妙观在晋江县治南晋太康中为白云庙唐神龙初建观名中兴贞元间改今

  名其右为紫极宫天宝二年赐名有古桧一株旁有石刻晋朝桧三字普照院在同安县

  厦门海岛五峯山中五代时建初名泗洲宋治平中改今名 本朝康熙年间重建改名南普陀

  东岳行宫在晋江县东门外凤山之阳宋绍兴二十二年建 本朝乾隆二十五年修又

  惠安县南万岁山同安县东三里安溪县北凤山俱有东岳行宫

 ︹名宦︺︹唐︺薛昱天宝中为清源太守郡人歌云郡号清源官有清德苏妙南海人大历中

  刺泉州有白鹊来巢行春门楼时称其惠政焉姜公辅日南人建中间宰相论唐安公主造

  塔贬泉州别驾卒于郡顺宗时赠礼部尚书赵昌天水人贞元中泉州刺史凿常稔塘溉田

  三百馀顷后为尚书民思之因更名尚书塘马总扶风人贞元中谪泉州别驾元和初为泉

  州刺史凿北山下塘以灌民田民德之赵棨长兴人太和中泉州刺史潴泄江水溉南洋田

  民食其利廖彦若祥符人光启二年为泉州刺史王潮陷泉州彦若死之︹五代︺︹南

  唐︺詹敦仁固始人周显德初隐于仙游植德山下南唐节度使留从效辟监小溪场请置

  县即以为令政尚德惠后举贤自代爱佛耳山清峭卜居其上所著有清隐集︹宋︺王文宝

  阳武人太平兴国初陈洪进献漳泉地以文宝监泉州兵群盗大起文宝与转运使杨克让等讨平

  何承矩河南人太平兴国初监泉州兵会仙游莆田百丈寇贼啸聚承矩讨平之疏为

  政之害民者数十事上之乔维岳南顿人太平兴国三年通判泉州会盗起仙游众十馀万

  攻城城中兵裁三千势甚危急监军等欲屠其民燔府库而遁维岳抗议以为朝廷寄以绥远今惠

  泽未布盗贼连结反欲屠城岂诏意哉因复监守既而转运使杨克让率兵破贼围遂解诏褒之

  王继升阜城人太平兴国中为泉州兵马都监会游洋洞民叛继升潜率精骑夜击破之擒

  其魁械送阙下馀党悉平孙逢吉婺源人太平兴国七年知泉州以靖忠厚德见称真德秀

  守泉时举与程大昌颜师鲁林枅韩国华陈偁赵鼎并祀韩国华安阳人景德中以太常少

  卿知泉州生子琦于官舍后人名府治之堂曰忠献陈靖莆田人大中祥符天禧间两知泉州

  重农爱民郡人德之方慎言莆田人天圣初知泉州会岁饥大发官廪赈贷人奏免丁税父

  老感泣生子多以方名时弟慎从亦守漳州旌麾相望二州荣之蔡襄莆田人嘉祐中知泉

  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襄立石为梁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书碑

  纪事至今赖焉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立祠祀焉杜纯甄城人元祐中为泉州司法参

  军泉有番舶之饶杂货山积时官于州者私与为市价十不偿一惟知州关咏与纯无私买人亦莫

  知后事败狱治多相牵系独两人无与咏犹以不察免且檄参对纯愤懑陈书使者为讼冤咏得不

  郑侠福清人元丰间监安上门上流民图忤王安石吕惠卿编管英州元祐初苏轼孙觉

  荐之起为泉州教授后罢归箧惟一拂世称为一拂先生朱松婺源人绍兴初监泉州石井镇

  负经济耻于自售后胡世将抚谕东南见松奇之以闻于朝召试馆职赵士珸宋宗室绍

  兴五年泉州观察使时泉邸新建向学者少士珸奏宗子善轸文艺卓绝众所推誉乞免文解由是

  人知激劝刘子羽崇安人绍兴六年知泉州在郡二年惠泽及民民爱之如父母陈俊

  卿莆田人绍兴中授泉州观察推官服勤职业同僚宴集恒谢不往掾属以失火后至被诘俊卿

  忍自解亦引谢守汪藻知其实叹服以为不可及隆兴初以宝文阁待制知泉州龚茂良

  莆田人绍兴中为南安簿调泉州观察推官以廉勤称赵鼎闻喜人绍兴中有旨召鼎鼎至

  越丏祠秦桧恶其逼巳徙知泉州安抚泉民民甚德之陈康伯弋阳人绍兴中知泉州海

  盗间作朝廷遣刘宝成闵逐捕康伯以上意招怀盗多出降籍为兵久之不逞者阴倡乱康伯讯得

  实论杀之州以无事朱熹婺源人绍兴中主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巳

  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莅官以教养为先务兴利除弊士思其教民怀其惠赵令衿

  宋宗室绍兴中知泉州留心教养泉属邑有隐士秦系故庐唐相姜公辅葬邑旁令衿建堂合祀之

  郡人感其化范如圭建安人绍兴中知泉州内外宗正官寄治郡中挟势为暴占役禁兵

  以百数如圭以法义正之宗官大沮恨密为浸润以去辛次膺莱州人绍兴中知泉州为

  政清静务先德化赵子㴋宋宗室乾道初知泉州吏有掠民女为妾者妻妒悍杀之女父

  诣狱诉官不能决子㴋廉知其事按法治之胡铨庐陵人乾道中以集英殿修撰知泉州公

  平仁恕轻徭省费民咸爱戴王十朋乐清人乾道中知泉州十朋前在湖割俸钱创贡闱

  又为泉建之尤宏壮布上恩恤民隐泉人建梅溪祠以祀汪大猷鄞县人乾道中知泉州时

  毗舍邪尝掠海滨居民大猷作屋二百区遣将留屯寇不复犯久之戍兵以真腊大贾诬为毗舍邪

  犯境大猷为辨白遣之三佛齐国请铸铜瓦三万诏广泉二州守臣督造付之大猷奏铜不下海中

  国方禁销铜奈何为其所役卒不与颜师鲁龙溪人乾道中知泉州阅三年专以恤民宽属

  邑为政始至即蠲舶货诸商贾胡咸服其清赵必愿宋宗室居馀干淳熙中知泉州罢白

  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讲行荒政乞拨永储广储二仓米赈救游酢

  人庆元中佥书泉州判官以公勤治民以道学训士政不繁而事集倪思归安人嘉泰中知泉

  州浚河渠造桥梁葺侯馆立养济院百废俱兴游九功建阳人嘉定中知泉州以清严称留

  心教化拨五废寺田于石井书院为学徒廪饩李韶连江人嘉定中通判泉州郡守游九功政

  尚清严惟韶佐治相得忠厚慈爱纯实便民州人戴之李方子光泽人嘉定中调泉州观

  察推官适真德秀来为守以师友礼之郡事大小咸资焉真德秀浦城人嘉定中知泉州番

  舶畏苛征至者岁不三四德秀首宽之至者骤增至三十六艘输租令民自槩听讼惟揭示姓名人

  自诣州泉多大家为闾里患痛绝之海贼作乱将逼城德秀亲授方略擒之遍行海滨审视形势增

  屯要害处以备不虞绍定五年再知泉州迎者塞路深村百岁老人亦扶杖而出欢声动地入境首

  禁豫借决讼自卯至申未已尝谓瘠郡无力惠民仅有政平讼理事当勉所著有心政经咸传诵焉

  徐鹿卿丰城人真德秀守泉辟宰南安既至首罢科敛之无名者明版籍革豫借决壅滞达

  冤抑邑以大治德秀寻帅闽疏其政以劝列邑岁饥处之有法富者乐分民无死徙朱在

  人朱子第三子以荫补官嘉定中通判泉州为政一以朱子为法入对以进学问振纪纲求放心为

  言历官工部侍郎焕章阁侍制陈宓莆田人嘉定中知安溪县有经总制钱为民病府判监簿

  欲解补登足宓免之︹元︺雷机建安人至元中知惠安县抑豪强均赋役创建社学延师以教

  邑弟鼐玛台𫎇古人至正末监南安县时当寇乱调度转输以给军饷劳徕绥辑以复

  流亡时称良吏 鼐玛台旧作廼穆泰今改正︹明︺胡器新喻人洪武间知泉州府革蠧弊课

  农桑修桥渡兴学校时令父老各诲其子弟毎判死刑恒郁郁不乐曰吾不能化民故致此仓库火

  风猛莫遏器向风稽首火遂灭颜贤高安人洪武间泉州府司狱不虐罪囚毎重囚引决必诣

  贤谢而后去陈永年新淦人洪武间知惠安县以廉谨称有蝗伤稼永年仰天叹曰政失

  致灾令罪也民则何辜俄有群鸟啄蝗岁乃大稔余庆新会人永乐中知南安县革奸弊兴

  学校奏免海荡浮粮一千二百馀石流亡悉复蔡锡鄞县人宣德间知泉州府奏除洛阳东山

  大桥三镇戍兵公私便之洛阳桥圯锡捐俸修之民立祠蔡襄祠旁闵桢横州人宣德间惠安

  主簿有善政秩满以邑民留擢知本县情伪利弊纤悉周知不事鞭朴而令自行正统中沙寇掠郡

  大兵南讨措办粮饷设画备御邑赖以安尹宏历城人正统中知泉州府廉公爱民卒于官民

  留其衣冠葬城东熊尚初南昌人正统末知泉州府明正廉勤时群盗起上官檄尚初监

  军不旬日降贼数百已而贼拥众至尚初提民兵数百与晋江主簿史孟常阴阳训术正杨仕洪拒

  贼于古陵坡兵败尚初被执不屈与孟常仕洪皆遇害罗伦永丰人成化初以疏谏李贤夺

  情忤旨谪提举泉州市舶司至泉州有司率诸生从之讲学时于南安片瓦岩徘徊吟咏人传诵焉

  张逊无锡人成化间知同安县洁已爱民刑清政举擢知福寕州父老赍金为赆峻却之邑人

  为立却金亭陈用之成化中永安卫知事卫滨海弦声稀用之访诸贵胄及戍籍子弟

  之秀者劝使就学延兴化耆宿陈愈为之师既三年得可造者三十人附充泉州府学由是文风日

  黄济临川人宏治中知南安县公正廉平治狱多所平反邑滨海四十一都自宣德后苦

  苛派复并于豪强逋亡过半田地日荒济多方招徕民复故业后以贤能召为太仆丞张津

  博罗人正德中知泉州府时刘瑾私人络绎郡邑津以严重镇之辄屏息去政平而信吏民畏服

  李缉馀干人正德中为泉州府同知疑狱及积案不可究诘者缉讯之无不立剖尝叹戎伍勾

  补之弊行法独恕独子畸户多𫎇矜恤民赖以保全者甚众洗文渊顺德人正德中知南

  安县性方介不苟抚爱真诚刘瑾之使旁午文渊独不以累民民德之熊汝达进贤人嘉

  靖间知泉州府时倭寇逼郡城汝达多方御却城中有谋为贼内应者以计擒除之郡人颂其政尚

  清严功多捍御云卢仲佃襄阳人嘉靖间知晋江县筑安平城缮完二巡司城时倭寇猖

  獗军兴乏饷上司议弓兵加征洛阳桥置官榷税仲佃申请除豁民甚德之夏汝砺

  人嘉靖间知南安县兴筑邑城工完而土寇禇铎至坚不能攻邑赖以全林咸番禺人嘉靖间

  知惠安县倭寇来犯力战死赠泉州府同知朱炳如衡阳人隆庆间知泉州府先教化而

  后刑罚择诸生才俊者谈道论文士皆自奋叶春及归善人隆庆间知惠安县单骑入境

  采风谣询民疾苦凡邑重役悉为申改官榷徴纳规则纤悉曲尽八郡传以为式毁淫祠立社学举

  射饮礼高年隐士康朔孝子王定民皆躬至其庐礼焉窦子偁合肥人万历间知泉州府

  性高洁敏毅凝重竿牍苞苴不至其门蔡善继乌程人万历间知泉州府有异政负人伦

  顾大章常熟人万历间为泉州府推官温厚明恕好善如不及性尤刚介不挠以异绩

  擢台彭国光德化人万历间知晋江县清修敏练事无巨细剖决如流锺化民

  仁和人万历间知惠安县居官政简刑清士民爱敬夏建寅秀水人万历间知安溪县廉明

  果断不发私函尝以公事行村落自携干糗不扰民间

 ︹本朝︺徐腾鲸奉天人顺治三年署安溪县时土寇林艮等聚众劫杀腾鲸练乡勇设奇计屡

  战斩获甚众四境悉安韩晓长安人顺治十二年知安溪县时海氛未熄人民凋瘵城郭倾

  坏晓多方安辑修筑城垣邑人镌联于城楼以纪其功吴英莆田人康熙十八年任同安总

  兵率舟师复平金厦岁饥驰请总督姚启圣许沿海百姓出界采捕全活百万刘国兴

  人提标右营游击康熙十七年海寇围泉国兴身先士卒竭力捍御城赖以全黄允芳

  康熙十七年任同安学教谕时海氛未靖以学宫屯驻兵马允芳以已计偕资斧盖造营房申请

  杨芳声万全左卫人康熙二十二年知同安县时徭役繁兴芳声措置有方民无派累

  岁旱跣足祷雨甘霖立应常光裕奉天人康熙三十四年知泉州府为政安静听断详慎摘

  奸发伏有神明之称朱奇珍长沙人康熙五十一年知同安县革弊除奸催科不扰缮囹圄

  男女异所宿系申豁一空胡格江夏人雍正十一年知同安县有能声十三年调知晋江县催

  科不扰治事维勤毎听讼霁颜温词俾得从容达情然后徐理其曲直片言而决民称不冤邑有豪

  猾柯畴格侦知其匿处密擒之数十年大憝获除民颂其德乾隆六年再任贤声益著王裕

  瑸山阴人先知惠安南安县有惠政乾隆十三年调晋江县刚正精明人莫敢干以私严禁吏役

  需索案牍无所假手每谳狱曲直立判后保举知府未入觐卒于官民追思之海禄𫎇古正蓝

  旗人以征金川功列入 紫光阁功臣画像乾隆五十四年由广西提督调福建陆路提督居官清

  正威重勤于训练严于巡缉时同城晋江知县史必大亦廉洁勤敏故城厢内外军民安堵夜户不

  闭五十六年卒于官   赐祭葬徐观孙天津人乾隆年间署惠安县事居心正直操守

  清廉士民安之嘉庆二十一年祀名宦祠

 ︹人物︺︹唐︺欧阳詹字行周晋江人贞元八年与韩愈李观李绛崔群王涯冯宿庾承宣联登

  第时称龙虎榜为国子四门助教率其徒伏阙下举愈为博士詹事父母孝与朋友信义其文章切

  深往覆明辨既卒愈为作哀辞从子秬字降之开成进士亦工为文吴人陆洿以拾遗弃官归后召

  司勲郎中无所建明秬遗书责之人拟之诤臣论许稷字君苗晋江人祖辅干为泉州守父

  楙文家于莆稷始居泉州入山力学三年出就府荐成进士官终衡州刺史工诗歌与欧阳詹林藻

  友善尝为江南春词甚绮丽人传诵之杨廷式晋江人唐末明经登第除太子舍人黄巢

  之乱避归黄浦村中以清苦名节自立王审知屡辟不至人皆称之︹宋︺刘昌言字禹谟南

  安人少笃学文词靡丽陈洪进辟功曹参军掌笺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第二淳化初赵普留守

  西京表为通判委以府政普病属昌言后事普卒昌言感普知已经理其家事太宗以为忠咸平中

  拜工部侍郎卒钱熙字大雅南安人幼颖悟及长博贯群籍陈洪进以弟之子妻之辟为巡官

  宰相李昉深加赏重雍熙初登进士寇准掌吏部选荐试中书累迁右司谏尝拟古乐府著杂言十

  数篇及措刑论为识者所许曾会字宗元晋江人端拱二年士第二授光禄寺丞直史馆

  祥符末出为两浙转运使丁谓建钱塘捍江之役发卒万馀斩木伐石倾荡山鋊中外无敢言者会

  奏列其状有旨中罢凡出入四十馀年历典七郡后赠楚国公陈从易字简夫晋江人端拱

  进士为岚州团练推官再调彭州军事推官王均盗据成都彭人谋杀兵马都监应之时从易摄州

  事斩其首谋率厉将士修严守械贼闻有备不敢入境累迁侍御史直史馆景德后文士以雕靡相

  尚从易与杨大雅相厚皆好古笃行朝廷进二人以风天下后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杭州卒神宗时

  有清节过马援之褒所著有泉山集中书制稿西清奏议苏绅字仪父同安人天禧进士历官

  祠部员外郎通判洪州徙扬州归上十议进直史馆召求直言疏论时事又陈便宜八事擢知制诰

  为翰林学士寻知河阳徙河中未行卒李沂字从圣南安人以六经太元讲授问里著帝王

  通录苏绅称其得前史广记法诏官缮写上进官国子监丞致仕迁大理寺丞曾公亮

  仲会次子天圣进士知会稽县历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嘉祐六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明练文法

  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韩琦每谘访焉熙寕中封鲁国公以太保致仕卒谥宣靖配享英宗庙庭子孝

  宽从子孝广孝蕴俱有声孝序以忠义著苏缄字宣甫绅从弟实元进士熙寕初为广东钤辖

  知邕州交趾入寇缄遣子子元拏舟逆战斩蛮酋贼为云梯又为攻濠洞𫎇以革布缄悉焚之蛮计

  已穷将引去知外援不至囊土登城絾纵火自焚神宗嗟悼赠奉国军节度使谥忠勇以其子子元

  为阁门祗候次子子明子正孙广渊直温与缄同死皆褒赠焉吕夏卿字缙叔晋江人庆历

  进士同知礼院陈时务五事后出知颍州卒夏卿长于史贯穿唐事创世系诸表于新唐书最有功

  曾诞字孚文公亮从孙孟后之废诞三与邹浩书劝力请复后浩不答及浩论立刘氏南迁诞

  著玉山主人对客问人以比韩愈诤臣论苏颂字子容绅之子庆历进皇祐五年诏试馆阁

  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议立郭皇后神御殿曾公亮深叹服之富弼尝称颂为古君子与韩琦同表其

  廉退以知颍州后擢知制诰李定除御史颂与宋敏求李大临封还词头时有三舍人之称寻出知

  婺州方溯桐庐江水𭧂迅母在舟几溺颂哀号赴水救之舟忽自正人以为纯孝所感元祐初迁吏

  部尚书兼侍读每进读至弭兵息民必援引古今以动人主之意寻拜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其

  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杜侥幸之原戒疆埸之臣邀功生事论议有未安者毅然力争

  之徽宗立进太子太保累封赵郡公卒赠司空谥正简刘逵字公逹同安人元丰进士调越

  州观察推官崇寕中同知枢密院事中书侍郎劝徽宗碎元祐党碑宽上书邪籍之禁后加资政殿

  学士以醴泉观使召及都而卒温革字叔皮惠安人政和进士官秘书郎绍兴初被命使河南

  修陵寝归奏愤激上为泣下忤秦桧出守延平漳州终福建转运使林颐夀晋江人祖母杨

  苦背疡溃烂径寸颐夀俟其寐䑛之傅药而愈后庐父墓芝草生焉庐继母墓白鹊来巢杨世

  永晋江人绍兴五年以特奏召为端溪尉寇犯界世永佩刀跨马独出遇贼战死赠承务郎官一

  梁克家字叔子晋江人幼聪敏过目成诵绍兴三十年进士第一迁著作佐郎诏求言

  克家条六事乾道中为右丞相近戚权幸不少假借而外济以和保护善类甚多累封郑国公卒赠

  少师谥文靖诸葛廷瑞字麟之南安人绍兴进士调龙溪尉改知崇安县以政绩闻历

  进起居郎所上章奏词意鲠切皆见嘉纳李訦字诚之晋江人历知袁州蓄米二万石以备凶

  俭迁大理卿修断狱例著为令除集英殿修撰改知建寕以礼教化民旋奉祠卒张巽

  文惠安人父寓尝与张栻其学遣巽从之时朱子之学盛行于泉如杨至杨履正陈易辈称清源别

  派惠安刘镜者称为高弟巽从之游然疑晦庵之教不止是乃走武夷谒朱子以所与栻讲论中和

  之旨告之曰此某与南轩晚年画一功夫也临别教之曰南轩记岳麓某记石鼓合而观之知所用

  力矣既归日从事于涵养体察久益明净筑草堂于锦溪之上学者称锦溪先生许升

  之同安人朱子簿同安升年十三从朱子游语录中多载其问答之语同邑王力行亦游朱子之门

  著有朱氏传授支派图傅伯成字景初晋江人父自得以父察死事补承务郎历官有声

  伯成少从朱子学与兄伯夀登隆兴进士累进太府寺丞言吕祖俭不当以上书贬朱某大儒不可

  以伪学目之又言朋党之弊起于人主好恶之偏出知漳州律已爱民推朱子遗意而遵行之迁工

  部侍郎相府灾陈失民心隳军政启边衅三事言甚痛切后除宝文阁学士以老病辞伯成纯实无

  妄表里洞达常慕尸谏疏草毕朝服而逝年八十有四谥忠简石起宗字似之同安人乾道

  五年进士第二除秘书正字再擢权仓部郎官上言君子小人之情状与天下治乱安危之机一时

  称之又奏乞取仁宗洪范政鉴与敬天图列置左右帝嘉叹久之杨炳字若晦世永孙淳熙

  进士累官左司谏论治赃吏当自大吏始迁权吏部尚书时边衅寖开与邓友龙异议遂乞外因疏

  论用兵之害开禧中除宝谟阁直学士奉祠卒曾从龙字君锡公亮四世从孙初名一龙庆

  元五年进士第一累官礼部侍郎权刑部尚书嘉定间上言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帝善其言进签

  书枢密院参知政事疏论胡榘憸壬为榘嗾言者劾罢起湖南安抚使抚安峒獠威惠并行时有二

  京之役极论南兵轻进易退未几言验进知枢密院事卒赠少师陈霖字傅叟惠安人嘉定

  进士为瑞金尉绍定中盗发江闽延及东粤霖出迎敌被执不屈死洪天锡字君畴晋江人

  宝庆进士理宗擢拜监察御史劾董宋臣等䟽上至六七阉人为之气沮度宗即位疏病民五事寻

  进华文阁直学士致仕疾革犹手草遗表以进卒谥文毅王大夀同安人绍定中为左翼队

  将海寇犯围头大夀领百人防遏猝与贼遇奋前弦毙贼十馀后无援者遂没事闻赠官恤其家

  谢应瑞泉州民岁饥自出私钞四十馀万粜米以赈乡井理宗诏𥙷进义校尉吕中

  字时可晋江人淳祐进士官教授除国史实录院检阅上疏言当去小人之根革赃吏之弊迁国子

  监丞兼崇政殿说书丁大全忌之出知汀州卒所著有演易十图皇朝大事记治迹要略等书

  大圭字圭叔南安人淳祐进士学于陈淳门人王昭复专务致知力行知兴化军转知漳州时

  蒲夀庚降元胁大圭署降表不从见杀著有论孟集解易经集解学易管见春秋或问行世

  岩孙字景传惠安人宝祐进士咸淳间令尤溪兴学校通水利建桥梁疏朱子所解太极通书

  西铭申以已意名曰辑解刊于书院邱葵字吉甫同安人少慕程朱之学亲炙吕大圭最久宋

  末杜门厉学不求人知著有易解疑书口义诗直讲礼记解春秋通义周礼补亡诸书︹元︺柯

  公焕字德章晋江人元贞间为古田尉邻寇侵境或曰可以去乎公焕曰寇至则去国谁与守

  遂率其民敌之力不支而死其家歼焉颜应祐字孝先同安人母许以兵难迁徙失所在

  应祐遍行访求二十六年有告曰汝母在云南即往求之至蜻蛉岭得焉迎以归士人歌诗嘉其孝

  有闽泉南诏各一隅道涂相去万里馀之句黄道贤晋江人嫡母唐无子道贤在襁褓而

  生母苏以疾去既长屡请于父得召归道贤孝养二母得其欢心父卒庐墓终制卢琦

  韩惠安人至正进士少受学于余子贤子贤语其友陈忠曰希韩经学该贯为人简重无惰容吾畏

  友也授永春尹调寕德擢兴泉盐课司提举赈饥均赋减盐引破土寇所至有声著有圭峯集︹明︺

  赵士亨字应嘉晋江人元李隐九峯山居父母丧庐墓终制洪武初以人材荐授河舶官㝷

  引疾黄存中惠安人以人材授中书舍人建文中仕至礼部尚书靖难兵起死之

  鉴字用明晋江人永乐中举乡试授蒲圻教谕后擢御史巡按湖广谕降梅花峒贼正统间巡抚

  山西外饬戎备内抚灾民劳瘁备至前后章疏十馀上皆边防大计致仕归卒叶秉干

  人正统中沙尤寇发秉干率民兵讨之战不利被擒不屈死成化初旌其门曰忠义崔惠

  吉晋江人正统末教谕石城叛贼陈椿陷城执惠逼降惠骂不绝口会贼焚草营遂自投火死

  森安溪人慷慨好施天顺中岁俭出粟赈济全活无数授漳州巡检吴文度字宪之晋

  江人成化进士历南京御史偕同官论妖僧继晓被杖寻迁汀州知府正德初历云南巡抚南京右

  都御史刘瑾屡责贿不应令以南京户部尚书致仕文度恬淡守素达官贵人造之恒避匿不见

  史惠晋江人亲丧庐墓三年有白乌宿其树成化中𬒳蔡清字介夫晋江人成化进士

  宏治初选礼部主客主事调吏部稽勲主事时王恕为尚书访以时事清荐名士刘大夏等三十馀

  人恕皆纳用累官南京吏部文选郎中正德初除江西提学副使与宸濠忤力辞去寻起南京国子

  祭酒命甫下卒清之学初主于静后主于虚故以虚名斋所著有易经四书𫎇引万历中追谥文庄

  赠礼部右侍郎同邑门人王宣易时中林同并有名顾珀字载祥晋江人宏治进士知虹县及

  旌德擢知和州皆有惠政入为兵部武库司秉正执法宿蠧一清累迁南京戸部右侍郎上便宜十

  二事致仕卒黄瑗字纯玉晋江人宏治进士知长山县时山东旱蝗瑗多方赈济青齐有疑

  狱藩臬多檄瑗鞫之擢守肇庆以平贼功进三品秩留志淑字克全晋江人宏治进士历知

  杭州镇守太监毕真宸濠党也濠反谋应之一夕构市人火其居延烧千馀家志淑令民熄火所在

  坚闭母动真不得逞谋益急志淑纵兵捕之遂伏辜武宗征濠志淑移知徽州迁湖广参政属邑有

  腴田数百顷洪水决为陂塘设法疏导筑堤植柳以固之民呼曰留公堤累迁浙江布政使未任卒

  李源字士达晋江人宏治进士除户部主事监临清仓疏中官与诸吏朋奸干没状刘瑾窃政

  以终养乞归源至孝晚岁文名益著郭楠字世重晋江人正德进士历官御史嘉靖初请召还

  直臣王思等会诸臣争大礼得罪楠方巡按云南驰疏乞赐优容帝怒逮赴京廷杖削籍归

  琛字思献晋江人蔡清得其文异之曰吾得友此人足矣琛遂禀学于清举正德进士历官吏部

  考功主事乞终养归嘉靖中起贵州提学佥事俄改江西皆辞不赴著有四书浅说周易通典学者

  称紫峯先生史于光字中裕晋江人事亲孝家贫励志读书正德丁丑成进士官吏科给

  事议大礼疏不报以疾归著有易经正𫎇张岳字维乔惠安人正德进士授行人与同官谏南

  巡杖阙下谪官嘉靖初历主客郎议禘礼岳议不如为皇初祖位毋实以人后如岳言迁廉州知府

  时征安南岳力主抚卒降之累抚郧阳江西总督两广著威名复以右都御史总督湖广贵州四川

  军务破平诸苗岳自幼好学以大儒自期博览工文章经术湛深学以程朱为宗前后累奏奇功为

  严嵩父子所挠卒官赠太子少保谥襄惠林希元字茂贞同安人正德进士授大理评事嘉

  靖初上新政八要言君道在勤正学亲正人而息中官机务罢中官镇守上嘉纳会以议狱事被论

  弃官归大臣交荐之起为寺正辽东兵变希元极言姑息之弊谪知钦州时安南不贡廷议征讨擢

  希元兵备海道希元主必征之䇿与督臣异议罢归著易经四书存疑学者称次崖先生萧景

  腆晋江人以掾补长洲尉时知县郭波执法为织造太监张志聪所挠执而倒曳之车后景腆领

  所部追夺之市民群助景腆梯屋飞瓦群掷志聪志聪还诉于朝械下诏狱廷臣会疏救之仍调尉

  上官为立仗义英风之碑王慎中字道思晋江人嘉靖进士授户部主事时诏简部郎为翰

  林众首拟慎中张孚敬欲一见辞不赴累迁河南参政岁饥赈济有方旋罢归益肆力古文演迤详

  瞻卓然成家与唐顺之齐名天下称曰王唐顺之称其文二百年来当为中兴后有起者莫能及有

  遵岩集行于世庄用宾字君采晋江人嘉靖进士历官浙江按察佥事直指行部事不合必

   与抗论上虞丞倚鹾使私人贪恣不法𭧂其状黜之罢归值倭寇逼郡父塜为寇所发偕弟用晦率

   乡勇直捣寇巢负父骸以归用晦奋身击贼力不支而毙事闻赠太仆寺少卿予世袭一子百户

   陈一道邦绪晋江人嘉靖中以掾吏为芜湖丞倭自浙流劫至南陵一道赴援麾众独进

   为贼所杀其从弟子义横身捍刃亦死之事闻赠应天府通判子义府经历蔡元伟

   瞻晋江人嘉靖举人授罗田教谕历抚州同知署乐安崇仁并著劳绩学宗程朱勇于自治作考德

   录日识所行事所著有四书折衷易经聚正周天佐字宇弼晋江人嘉靖进士任户部主

   事九庙灾御史杨爵应诏陈时政阙失系诏狱天佐疏救之诏廷杖系狱死隆庆初赠光禄寺少卿

   天启中谥忠愍许宗镒字应衡晋江人嘉靖进士由浦江令历户部郎中出知夔州以凊廉

   为二千石冠赐宴褒嘉擢广东按察副使大小罗山峒寇出没为害宗镒増屯戌谨关隘而通盐米

   以抚结之大庙山寇黄显祖据山为巢出剽江艇请闽赣二省兵会剿广抚檄移其兵宗镒以功垂

  成不遣坐为所论谪贵州参议寻迁云南按察副使獛刺牳鸡诸蛮剽掠为俗旧制有十哨兵屯种

  守御岁久皆废宗镒尽复之凿元湖达泸江修嶍峨河灌田防水教民种荞菽诸榖民有所仰食擢

  浙江参政罢归赵恒字志贞晋江人嘉靖进士教授袁州累擢姚安知府郡故杂苗俗恒为定

  婚娶之礼所著有春秋录史朝宾字应之晋江人嘉靖进士授刑部主事杨继盛论严嵩罪

  下狱朝宾比奏事不实律署末云杨继盛语虽诖误心实无他惟悯其狂愚谪发远戍庶以全好生

  之德奏入杨竟坐大辟朝宾亦谪判泰州嵩败擢鸿胪寺卿卒俞大猷字志辅晋江人世泉

  州卫百户举嘉靖武进士除千户尚书毛伯温奇其才擢广东都司平交黎有功进参将移浙东屡

  以舟师破倭寇迁总兵总督胡宗宪诱诛汪直倭复哄宗宪委罪大猷以白衣赴大同立功擢广东

  总兵平惠潮群盗经略广西隆庆中征古田叛猺夷其峒建县治改福建总兵寻免万历初南书谭

  纶荐起后府佥书乞归大猷在军中五十年长于料敌未尝挫衄忠诚许国老而弥笃著有正气堂

  集剑经行世伍民宪晋江人嘉靖中倭寇杀其父民宪往与贼斗贼断其手卧草中犹呼

  其父三日而绝李恺字克谐惠安人嘉靖进士授番禺令廉干有材迁湖广按察佥事擒斩苗

  寇降其馀党倭寇犯惠安恺督视筑城力战拒守邑赖以全著有介山集康朗字用晦惠安人

  嘉靖进士授刑部主事阅武定侯郭勋狱以疆直著声迁山西参议备兵曹濮剧寇傅伯王刘千斤

  流剽三省朗冒矢石与将吏死战斩获无遗捷闻晋佥都御史开府郧阳适汉中降囘激变朗持檄

  谕之囘遂解散转副都御史致仕归朱一龙字于田惠安人嘉靖进士历官广东左𠫵议时

  柘林叛兵突薄会城藩臬官分门守御不纳避者一龙曰贼近而启扄以待示吾疆也民急而开门

  以纳示吾仁也传令大开门日入男妇以万计迁广西右江时寇猖獗条上督抚请便宜从事从之

  乃密召将领分兵四出斩获八百有奇诸蛮震慑复遵约束迁江西参政罢归陈道基

  中同安人嘉靖进士历官应天巡抚檄下所司诸告密株连者勿问谬持人短长快睚眦者必罪自

  是告讦之风顿息以忤张居正被劾归后起官南京刑部尚书乞归卒洪朝选字汝尹同

  安人嘉靖进士历官刑部侍郎辽藩狱起张居正以私憾欲有所旁及属朝选往勘朝选论庶人如

  法他无株连居正衔之罢归九江劳堪任巡抚希居正意摭其无实事以闻命未下捕置之狱绝食

  死居正卒朝选妻及子竞讼冤阙下诏复其官张宏纲同安人倭寇邑其父与弟皆被掠索

  金赎宏纲家贫无所得金乃入贼巢泣曰某幼无可假贷不如归父则金可得贼信之刻期而归其

  父及期父不至贼令缚其兄弟斩之复绐贼曰父归必有金可遣吾弟速之贼又如言而遣其弟弟

  既脱宏纲乃告贼曰家贫金实不可得吾以全吾父与弟耳贼怒为所卖悬而杀之詹仰庇

  字汝钦安溪人嘉靖进士由南海知县徴授御史隆庆中疏言陈皇后迁居别宫上为心动会奉命

  巡视十库疏言内官动以供御为名肆行侵冒乞命查核疏入忤旨杖至百黜为民仰庇官台中八

  阅月疏四上多指斥中官万历初起官刑部侍郎乞归卒黄凤翔字鸣周晋江隆庆戊辰

  进士第二授编修历官礼部右侍郎洮河告警抗疏请屏游宴亲政事以实图安攘因进用人理财

  之说既以请建储未得命请告去后擢礼部尚书天启初谥文简王用汲字明受晋江人

  为诸生时郡遭倭横会御史至用汲言之知府以为非诸生事用汲曰范希文为秀才时以天下为

  已任矧郷井之祸不关诸生耶知府有惭色举隆庆进士为员外郎张居正夺情归葬楚督抚以下

  毕会按臣赵应元独不往被劾除名用汲愤甚抗论坐削籍居正殁复官历南京刑部尚书用汲刚

  正遇事敢任以疆直故累迁皆在南卒赠太子太保谥恭质王定民惠安人家贫鬻楮为

  业能以养志为孝父病足出入恒负之邑令叶春及诣其庐礼焉郭惟贤字哲卿晋江人

  万历进士官南京御史张居正既死诸忤居正得罪者犹未召录惟贤请复诸臣故秩时冯保犹用

  事谪江山丞保败复官遂劾左都御史陈炌荐在籍诸臣王锡爵等皆从之寻以救谏内操被谪主

  事董基忤旨调南京大理评事累迁户部左侍郎卒赠右都御史谥恭定苏濬字君禹晋江人

  万历进士历官浙江提学佥事迁广西参政兴文化俗治尚简易岑溪峒猺反讨平之擢贵州按察

  使不赴归家讲明心性之学著四书易经说与𫎇引浅说并传学者称紫溪先生李廷机

  字尔张晋江人隆庆庚午郷试万历癸未会试皆第一廷试第二授编修历祭酒立教以严为主迁

  南京吏部侍郎典京察无偏私署户二二部事综理精密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因大苏廷机遇事

  有执尤励廉洁累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致仕卒赠少保谥文节杨道宾字维彦晋

  江人万历丙戌进士第二历官礼部侍郎习练朝典尝因星变请𥼶逮系言官南京水灾请御殿决

  政章疏母留中及内降东宫辍讲疏引唐宦官仇士良语为戒深中时忌卒赠尚书谥文恪

  乔远字穉孝晋江人万历进士官礼部仪曹郎力争三王并封事得寝坐累谪广西经历归里

  二十馀年中外交荐不起光宗即位起光禄卿进通政魏忠贤毁首善书院逐邹元标等乔远抗疏

  不报遂乞归崇祯𥘉起南京工部侍郎寻致仕卒赠尚书所著有名山藏及闽书百五十卷

   汝良字明起晋江人万历进士历南北司业有监生挟巨珰书至汝良曰国学四方观型司成

   无与中涓通书例按治之擢东宫日讲官每敷引古今随事披陈东宫喜动颜色天启中掌詹事疏

   言杨左诸臣宜加赠恤要典宜毁晋礼部尚书陈时务八要又力言犴狴填满干天和遂致仕归所

   著有河干集冰署笔谈野纪蒙搜乐律志诸书史继偕字世程晋江人万历壬辰进士第二

   授编修疏言册立东宫开阁讲学不报历南少宰兼戸礼工三篆力清盘库盗帑之奸改詹事乞归

   寻起佐铨部入阁办事偕廷臣疏请神宗视朝并力陈备兵措饷诸事不报致政归天启初复召入

   阁加少保引疾归卒崇祯初赠少师谥文简林学曾字志唯晋江人万历进士授南康推

   官以清慎著称时有前林后李清和无比之谣天启中累官户部尚书致仕年逾八十犹朝夕讲诵

   不辍厚德雅量学者宗之抚 特䟽于朝奉旨存问从孙孕昌字为磐万历进士授南京戸部主事

   历吏部文选郎中以忤杨嗣昌削职归讲学于晋江学左之旦气堂后即其地祀焉著有经史耨义

  周易口占易史象解旦𰚾语录内外篇诸书庄钦邻字寅卿晋江人万历进士授饶州推

  官历吏部郎中以忤魏珰削职崇祯𥘉引用直臣累迁戸部侍郎黄道周劾杨嗣昌夺情忤旨下狱

  钦邻与范景文合疏论救后为史部尚书以母老乞归卒林欲楫字仕济晋江人万历进士

  授编修天启中火灾陈修省数事触珰忌累迁礼部尚书掌詹事府武陵杨嗣昌议增兵饷抗言不

  宜以穷民养骄兵寻其民穷兵哗疏力指时弊不报乞休卒何燮字中理晋江人万历举人

  知灵川桂东二县事卓有政绩崇祯十五年知毫州州自八年后寇贼交横益以饥馑民死徙过半

  燮尽心抚循营战守具甚备甫及三月齐豫土寇迭至力战擒其渠抚降数千人未几闯贼至燮坚

  孤城昼夜擐甲城陷被执抗骂不屈贼断其足骂益疾复割其胸旋割旋骂贼磔杀之悬其首于

  市三日耳鼻犹动赠太仆寺少卿谥忠壮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烈愍苏茂杓

  字宏济晋江人万历举人知封邱县属旱蝗为灾捐槖设粥赈之存活无算进开封府同知署府篆

  闯贼大举围汴汴水决贼乘筏蚁进茂杓度不免赴水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

  兄茂相字宏家万历进士历官中外有政声崇祯初仕至刑部尚书加太傅乞归卒庄际昌

  字景说晋江人万历巳未会试廷试第一以修撰充经筵展书直起居注时魏珰煽虐授事未数日

  即乞差归丙寅秋当复命会修三朝要典蹙然曰是固欲以国史为刑书乎无何为魏珰所禠夺珰

  诛即家起右谕德进左庶子卒赠詹事潘宽晋江人兄为诸生得危疾宽刲股疗之肉未进

  有鬼物告其兄曰君有贤弟我不敢侮食之果瘥韦起宗晋江人母蔡氏守节比长遇士

  大夫辄拜跪求文表扬请于朝几得之为忌者所沮目为之盲久之获朝命目复明母殁庐墓三年

  又追为父服亦庐墓三年万历中旌其里为节孝王熺晋江人幼孤母李氏誓死抚育熺长

  尽孝后为泷水训导子文昇孝如其父万历中皆被旌洪有复字懋纯南安人万历进士

  知武陵县以抗直得声迁湖广左布政适税珰肆焰同官冯应京被逮有复悉力调护为民请命湘

  泽𫉬洪启睿字尔介南安人万历进士授礼部主事首发沈惟敬之奸疏兵部尚书石

  星误国复请册立东宫累官浙江布政使浙东饥浙西涝请蠲请折请赈咸报可乞休归陈玉

  辉字达卿惠安人万历进士授吉水令历御史辖屯田马政釐剔奸弊豪右敛手以艰归复起御

  史掌大计风裁严峻书牍不入视事五月卒李献可字尧俞同安人万历进士历官礼科

  都给事中甫三日疏请皇太子出阁讲学削籍归天启初录言事诸臣赠光禄寺卿蔡复一

  字敬夫同安人万历进士历湖广参政时方有事贵州黔抚议剿复一独言抚不听坐免寻起镇易

  州及安邦彦乱擢兵部侍郎赐尚方剑节制五省入黔未几上首功八十馀级贼畏不敢渡河复坐

  捣巢之役免移境上候代卒于军赠尚书谥清宪许獬字子逊同安人万历辛丑会试第一

  授编修性不谐俗喜读书矢口纵笔皆有精意蔡献臣字体国同安人万历进士授刑部主

  事时神宗久不视朝献臣疏请早定国储迁礼部郎疏请福藩之国郑贵妃夜发内使执之献臣不

  为屈旦入对据旧典力争神宗嘉其直天启时擢南太常为珰所诬削籍李懋桧字克仓安

  溪人万历进士除六安知州恺悌得民历刑部员外郎因旱上言皇贵妃及恭妃册封事又言保圣

  躬节内供御近习等七事寝不行寻以给事中邵庶论刺建言诸臣懋桧疏争言陛下欲重百官越

  战之禁不若严言官失职之罚帝责其沽名贬官天启初终太仆寺少卿蒋德璟字中葆晋

  江人天启进士官翰林陈练兵练将之法上救荒事宜性鲠直不设门户崇祯时累迁礼部尚书东

  阁大学士进御览备边册诸边抚赏册又力言召买之苦练饷之害乞归卒黄景昉

  穉晋江人天启进士充日讲官会召对言考选未公推官成勇朱天麟廉能素著不获与清华选尚

  书郑三俊四朝老臣一生清德以诖误系狱乞从宽宥寻擢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乞假归

  元有晋江人天启举人授黄陂令邑屡被寇灾至则招集流亡置仓赈恤崇祯十六年张献忠

  遣哨至城下索印死守不与力尽援绝被执羁之𡵨亭㗖以高官曰吾世受国恩肯作贼官耶已复

  骂贼支解以死陂人拾残骸葬之 本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苏梦仪

  若晋江人天启武进士崇祯十六年以都督同知提督安庆水陆营卫叛帅左良玉舳舻东下郡县

  望风披靡梦仪曰吾世受国恩脱力不支抱忠入地耳无何废将杜宏域等开城内应梦仪巷战被

  执百计㗖诱终不屈遂遇害于南锺岭阖家俱死赠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大都督谥武愍范方

  字介卿同安人博学善属文举天启辛酉乡试第一授助教迁户部主事闯贼陷京师执方索仓钥

  方曰头可断钥匙不可得也锋刃交下喷血怒骂而死长子诸生登枫号痛绝吭死同时死者同邑

  平凉同知郭寅日及其二子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俱   赐谥节愍庄鳌献字叔瞻晋

  江人崇祯进士由庶吉士改兵科给事中上太平十二策极论东厂之害忤旨贬江西布政司照磨

  福王时复官陈洪谧字龙甫晋江人崇祯进士授户部主事历迁苏州知府时方急催科

  洪谧以抚循为事蠲一切烦苛吴民戴之时称循吏擢太仆寺少卿曾异撰字弗人晋江人

  家侯官父为诸生早卒母张氏以遗腹生家窭甚纺绩给晨夕异撰事母至孝为诗古文有奇气娶

  妻不能具床恒宿于外岁凶则采薯叶杂糠籺食之然性介甚长吏知其贤欲为之地不屑也崇祯

  中举于乡有纺授堂集行世吴韩起字宣伯晋江人崇祯进士知当涂县有惠政擢礼部

  主事为文古雅清劲海内传诵著有四书易经说青岳文稿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少聪

  敏博雅崇祯丁丑进士为长沙推官缉盗锄强奸人敛迹十六年张献忠逼长沙巡抚王聚奎遁道

  宪摄太守事为死守计贼绕城呼曰军中久知蔡推官名速降母自苦道宪命守卒射之毙越三日

  总兵尹先民战败降贼道宪急出百姓十馀万户孤城自誓城陷被执百计诱以官嚼齿大骂释

  其缚延之上坐骂如故贼曰汝不降将尽杀百姓道宪大哭曰愿速杀我毋害我民贼掷刃揕其胸

  血溅贼面贼为昏仆遂断其足截其手钩舌毁齿抉眼割鼻寸磔以死时年二十九赠太仆寺少卿

  谥忠烈有从役凌国俊李师孔陈贤等九人者随不去贼先杀五人以惧道宪不动及以次斩及国

  俊国俊请葬主而后就戮贼许之国俊解衣裹肉骨葬之城南醴陵陂还诣贼自刎死蔡肱

  明字子起晋江人崇祯进士以召对称旨擢职方郎中出为四川威茂道副总兵朱化龙为变胁

  肱明从之肱明厉声曰反贼我死则死耳安能从尔反乎与其兄启明俱遇害父国烒妻庄氏及一

  家三十二人同日俱死谥忠愍 本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烈愍郭符甲字辅伯晋

  江人崇祯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乞假归明末举兵山中战败死尸七日不腐乡人义而葬之同邑

  御史郭承汾亦抗节死于酉阳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俱   赐谥节愍洪淯鳌

  生晋江人崇祯拔贡永明王时总督两粤滇黔等处军务拒守荆湘战败死于巫山 本朝乾隆四

  十一年 赐谥忠节叶翼云字敬甫同安人崇祯进士知吴江县有惠政迁刑部主事

  乞归唐王入闽擢稽勲员外郎兵败抗节死阖门俱殉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烈愍

 ︹本朝︺林维造字用章晋江人顺治四年以荫补巩昌知府有惠政擢西寕副使李自成馀党

  潜踪山谷维造剿除之五年逆囘煽参将蒋国泰为乱佯言兵变拥维造至北关扼杀之康熙元年

  赠光禄寺卿  赐祭葬 李 先春字克建安溪人年十二父以非辜淹囹圄诣郡哀诉

  郡守奇之为出其父稍长慷慨重然诺岁大饥设立赈法贼帅张六角围寨先春借库中钱立赏格

  率乡勇击败之秋成贼纠伙盗割先春选壮士撼其营贼遁去乡人德之王命岳字伯咨晋

  江人顺治乙未进士选庶吉士历兵户二科所条上吏治枢政漕弊兴屯救荒及密陈靖海疏皆军

  国大计迁刑科都给事中后卒于家富鸿基字磐伯晋江人顺治戊戌进士授编修历内阁

  学士耿逆之变李光地遣人驰蜡书至京时论以人自贼中来虑有他变弗敢以闻鸿基毅然曰孤

  臣效忠为 国家东南半壁计吾遑恤身家哉即诣阙代奏得   旨施行擢礼部右侍郎已未

  壬戌两知贡举积弊为之一清鸿基持身严重洁谨自守至盈庭聚议则谠正不随以病乞假归卒

  赐祭葬李日字省甫先春子康熙中贼帅刘国轩围泉日请于将军拉哈达自

  为乡导出安溪进攻贼遁去随陈平海五䇿悉见嘉纳授邵武协副将调台湾陈辛倡乱日率五

  百人收捕海外帖然擢永州总兵乞归辑性理诸书以进   御书方重淳深四字褒之 拉哈

  达旧作喇哈达今改正李光地字晋卿先春孙康熙庚戌士授编修以亲老假归耿逆

  变作沿海巨寇窃发光地密疏言逆必败状 上览疏嘉叹擢侍读学士白头贼蔡寅聚众围

  安溪光地方居父丧募乡勇绝贼粮道贼溃去台湾逋寇郑克塽复围泉州巡抚吴兴祚提兵南下

  将军拉哈达自漳平进光地率乡里夹系贼退郡邑以安时台湾尚为寇据光地举内大臣伯施琅

  有智略遂平海外擢兵部侍郎巡抚直隶筑子牙堤开柳坌以业穷甿民受其利晋吏部尚书寻拜

  文渊阁大学士   钦定朱子全书周易折中及性理精义等书皆承   旨纂修卒谥文贞

  祀贤良祠子锺伦康熙癸酉举人著周礼训纂二十一卷未仕而卒孙清植曾孙宗文俱官礼部侍

  李光坡字耜卿光地弟少为诸生受学家庭宗尚宋儒壮岁专意三礼积四十年成述

   注六十九卷以郑康成为主疏解简明自成一家言旋入都与光地讲贯著性理三篇辨论理𰚾先

   后动静以订近儒之差光地尝论东吴顾炎武与光坡皆数十年用心经学可以自通于后者

    上询学古通经之士   御书道通月窟天根里人在清泉白石间对关以赐雍正元年举孝

   廉未赴卒丁炜字澹汝晋江人康熙中以人才举授漳平教谕改鲁山丞升献县令以最擢户

   部主事历官赣南道郡以产榖名藩檄行郡徴米艘税协饷定南炜摘其十弊请于总督于成龙革

   除之升湖广按察使省冤狱二十馀人炜工诗济南王士正 称之著有涉江问山诗文集

   正色字惟高晋江人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反正色以游击从军讨逆累立战功擢岳州总兵前

   后十七战兵无顿刃长沙常德诸郡以次削平海寇陆梁加太子少保提督福建水师恢复海澄金

   门厦门招抚降附四民安堵施琅字尊侯晋江人累功官福建水师提督进爵内大臣伯海

   寇郑成功世据台湾授琅靖海将军率舟师征之火矢交攻贼艘覆溺无算乞降琅议设郡县防守

  海外悉平封靖海侯世袭卒赠太子少傅谥襄壮祀贤良祠子世骠以水师守备随父战澎湖台湾

  有功累官至福建水师提督康熙六十年台湾逆匪朱一贵陷郡城世骠督兵剿平之以疾卒于军

  赠太子少保谥勇果施世纶字文贤琅仲子以荫知泰州迁知扬州府严禁荡游俗尚一变

  累迁顺天府尹副都御史令行禁止畿辅肃然擢戸部侍郎总督漕运通阻碍惩惩遛漕政次第毕

  举以治河劳瘁卒于官   赐祭葬世纶性警敏听断如神自司牧历大吏清白自持始终如一

  许谦吉字二言晋江人康熙已酉举人任将乐教谕整饬学校训士有方擢知湖广江华县

  事邑有槖胥扰害闾阎积数十年官莫能治谦吉甫莅任廉其状置之死士民大悦寻以病归

  迁鹤字声士晋江人康熙乙丑进士授编修历官左庶子立品端粹博通经学李光地见其所

  为太极太虚论曰经生中有是人耶晚年家居综述尤富著有易说尚书私记毛诗国风绎春秋纪

  疑春树堂上峯堂文集诸书嘉庆二十二年祀乡贤祠子万䇿康熙戊戌进士由编修历官詹事有

  文名著近道斋诗文集陈大玠字元臣晋江人祖曙以孝旌大玠登雍正甲辰进士授

  临漳令邑苦河患濬百阳万公普济福惠四渠俾积水入河课农桑兴学校以临漳漕米甲豫省而

  离水次远输运维艰请豁减四千三百五十五石永为例邑人德之入为中书科中书升礼部主事

  擢浙江道御史迁吏科给事中建言皆关政体历官太常寺少卿著有笋湄内篇经史讲义文集诗

  集诸李云永字世瞻晋江人母傅氏病昼夜不离母殁结庐墓侧夙夜哀号惠安张元

  嘉事嗣母得欢心俱雍正年间 旌李清芳安溪人乾隆丙辰进士授编修改御史奏言御

  史之设所以防壅蔽必取其特立孤行无所依傍者然后不负厥职今廼令各衙门保举恐夤缘之

  弊由此而生   上韪其言又奏请宽奉天海禁及陈福建湖广捐监之弊皆   从之以给

  事中巡视淮南漕务疏濬镇江坍山京口运河得   旨嘉奖历官兵部右侍郎囘籍侍养卒于

  官献瑶字瑜卿安溪人乾隆元年用杨名时荐为国子监助教甫入学上事宜六条于

  其长巳未成进士授编修主浙江乡试督学广西陜甘居官廉慎导士以诚擢洗马乞养母归献瑶

  经学淹贯尤𮟏于礼所著有周官偶记仪礼读丧服私钞杂记诸书嘉庆十四年祀乡贤祠

  桂洲字文馥南安人乾隆壬戌进士授检讨历官翰林院侍读学士顺天府府丞督学广西广

  东持躬端谨试士公明嘉庆二十一年祀乡贤祠李清时安溪人乾隆壬戌进士授编修

  出知嘉兴府历升河东河道总督以运河水小恐微山湖宣泄过多请于滚坝矶心増设石槽闸板

  及应行疏濬堵闭各事宜俱称   旨官终山东巡抚庄纫兰惠安人乾隆乙酉举人由

  教职迁湖北来凤县知县嘉庆元年教匪滋事仓猝来犯纫兰御之遇害   恩予恤典

  振声同安人提督胡贵之子嘉庆五年授温州镇总兵偕提督李长庚会剿洋匪攻击水溪凤

  尾两帮盗船斩获无算又擒蔡牵党陈赞等百四十名九年六月以兵船二十六只会捕蔡牵驶至

  浮鹰洋面奋勇追击因坐船逼近山麓为贼掷火焚烧被害事   闻   赐祭葬谥武壮

  李长庚字超人同安人乾隆辛卯武进士由蓝翎侍卫任浙江衢州都司嘉庆三年累迁定

  海镇总兵剿捕洋匪所向有功六年擢浙江提督调福建水师提督又调浙江   特命总统闽

  浙水师前后率舟师往来闽粤浙洋面击逆匪蔡牵身先士卒斩获无算贼势日蹙十二年十二月

  追贼于黑水外洋贼仅存三舟长庚发礟击蔡逆船几覆贼仓皇落水者不可胜数乃别用火攻乘

  风絓其后艄火炮交下长庚忽为流炮所中卒事   闻追封三等壮烈伯世袭   赐祭葬

  谥忠毅祀昭忠祠并诏立专祠于同安春秋致祭梁廷珪字伯寅南安人少为诸生

  力学敦行言动一秉于礼居母丧哀毁备至事祖母尽诚敬著有自儆日新录嘉庆二十一年以孝

  邱良功同安人嘉庆十年署台湾副将随李长庚剿捕蔡牵复攻击朱𣸣帮船屡立战

  功十三年迁定海镇总兵十四年擢浙江提督会剿蔡牵追至鱼山外洋击覆其船蔡牵及其党歼

  焉封三等男二十二年入   觐囘任卒于途   赐祭葬谥刚勇

 ︹流寓︺︹唐︺秦系会稽人天宝末避乱南安结庐九日山上穴石为研注老子弥年不出刺史薛

  播数往见之岁时致羊酒而系未尝至城门美公辅谪泉访系与语辄穷日不能去乃筑室依焉公

  辅卒妻子在远系为葬山下系与刘长卿倡和权德舆口长卿五言长城系用偏师攻之南安人为

  立亭曰秦君亭号其峯为高士峯陈黯颍川人避黄巢乱隐于同安之嘉禾屿读书终身所

  著有禆正书朱子得于其家因为之序罗隐馀杭人工诗自号江东生咸通中累举不第尝

  游晋江罗裳山五髻石壁及惠安螺山所至多灵异韩偓京兆人官兵部侍郎昭宗反正励精

  政事偓处分机密欲以为相朱全忠忌贬之昭宗握手流涕后挈家族来依王审知侨居南安卒

  周朴吴兴人避乱寓安溪南山下所居有塘因名周塘山又隐惠安产坑山与李颖方干友善

  后隐于福州乌石山黄巢陷闽求得之朴曰我向不臣天子肯从贼乎巢怒教之︹宋︺刘子

  羽崇安人为言者所论责授单州团练副使泉州安置李邴钜野人历官参知政事寓泉州

  几二十年好游山水以诗自娱著有草堂前后集一百卷称云龛先生

 ︹列女︺︹宋︺吕仲洙女名良子晋江人父疾笃女焚香祝天愿以身代女弟细娘亦相从拜

  祷良子郤之细娘曰岂姊能之儿不能耶时夜中群鸦绕屋飞噪仰视空中大星如月者三翌日父

  瘳太守真德秀嘉之表其居曰懿孝徐伯嵩妻傅氏南安人朝散郎烈女兄伯嵩登

  进士为县令卒亲老子幼氏力贫以奉舅姑丧葬中礼择师教子皆底于成杨安国女

  同安人父患血疾逾年不愈女取肝为粥以进父随瘳︹元︺王氏女名珠娘晋江人甫及

  笄盗掠其乡被虏恐为所污乃绐贼曰我家有金宝盍同取之盗以为然至大溪深处投水死

  妈助妻林氏晋江人夫殁矢志抚孤成立为诸生至今子孙蕃衍人谓贞节之贻︹明︺

  李某妻庄氏名尽娘晋江人洪武元年夫以事诣京偕行至昆山夫卒氏寓书归遗其

  亲自溺死翁庆女晋江人永乐中庆为御史坐累下狱无子女诣阙上书请代仁孝皇后召

  入宫留之三月为宫中师人以比缇萦陈登选聘妻沈氏名孙娘晋江人许字

  末嫁夫殁氏佩聘(⿰钅义)-- 钗起居不离年四十终同邑庄允祥妻曾氏名选玉夫早亡氏尽出奁资勤劳营

  葬孝养舅姑抚子女成立卒年八十有三尤惠妻李氏名妙严继姑虐甚李曲尽孝养姑亦潜为转

  移夫早殁子女皆㓜氏抚育经营诸孤成立有司奏请旌表卒年九十有八梁黼妻庄氏年二十五

  而寡抚孤怀仁掇科第为时所推氏年八十馀卒王国助妻陈氏名媚姜晋江人

  年十七夫死一日从母往外祖家囘舟江中猝遇贼氏度不免赴水死越四日尸浮面色如生

  义姑晋江人父早丧奉母佘氏抚其弟华娶王氏生子旵华复夭族右谋夺其产侵凌之女矢

  死不嫁偕王氏事母鞠孤力持门户家称义姑年七十馀卒林泗妻李氏名纯香晋

  江人年十九泗赘其家甫五旬泗卒氏水浆不纳者七日卒哭缢死嘉靖中旌同邑南澳总兵欧阳

  寨妻郑氏安海无名女氏俱遇倭寇骂贼死吴天锦妻李氏陈宗球妻史氏黄熙耀妻李氏王爵妻

  陈氏徐詧妻黄氏林有栻妻许氏蔡国襄妻吕氏江甲耀妻黄氏方其娠妻陈氏谢应祚妻陈氏蔡

  之升妻刘氏吴凤来妻蔡氏陈殷道妻郭氏黄兴妻庄氏徐渡妻张氏俱夫亡殉节黄祥獬

  聘妻蓝氏名明娘晋江人许字未婚而夫卒明娘闻讣自经死其家在南门桥因名为蓝

  桥同邑余汝丽聘妻林氏蔡遵课聘妻陈氏姚楷聘妻陈氏黄崇橚聘妻陈氏李某聘妻林氏何公

  保聘妻赵氏吕仲熙聘妻陈氏陈廷策聘妻林氏许世钟聘妻王氏王酉忠聘妻许氏吴维裾聘妻

  杨氏曾某聘妻郭氏傅帛聘妻许氏陈五美聘妻谢氏俱未婚殉节李义姑南安人父陷事

  死母兄先殁二弟一侄皆幼姑抚育之既成立遂不复嫁年八十卒海上称为贞孝义姑同邑洪有

  临妻史氏夫亡年二十五岁遗子启聪鞠育教诲后启聪成进士为郎诏书旌表黄逸妻蔡氏字端

  谨晋江蔡清之妹逸赴京殁于途氏年二十五一子存实方在抱独处一室三十馀年接见兄弟不

  逾阈昼夜绩纴抚遗孤而教之傅廷雅妻叶氏归二年夫故舅姑先亡遗夫弟妹四人皆幼氏守志

  抚育族人服其苦节诏旌其门苏希益妻陈氏南安人嘉靖中为倭寇所掠义不受

  辱乘间投水贼以矛剸之骂不绝口与幼男俱被害何伯瑾妻林氏惠安人年二十

  四而寡抚子公阳成立辛勤备至年七十四卒诏旌其门同邑王维信妻何氏年二十三夫殁鞠子

  良辅成立长为娶妇康氏事姑尤孝姑病刲股以进病立痊康母亦节妇抱病复刲股以愈母有司

  旌其门曰内行双奇宋某妻许氏名梅同安人适宋隐山之子夫得痼疾梅奉之恬然

  夫死不二父母怜其少使再适遂投海死同邑洪伯大妻陈氏王湍妻林氏李一阳妻庄氏吕润妻

  陈氏张凤岐妻陈氏许志超妻叶氏吴泰妻康氏黄应考妻卢氏黄舍人妻祖氏傅禧光妻苏氏王

  𢑱妻陈氏叶启翼妻蔡氏张廷谐妻许氏黄思诏妾陈氏吴从宪妾沈氏陈殷庄妻张氏张绶妻

  周氏张一睦妻叶氏杨廷树妻范氏许元妻洪氏陈肇岗妻刘氏黄鼎在妻许氏李跃龙妻郭氏刘

  仲芝聘妻吴氏叶秀春聘妻康氏俱夫亡殉节蔡士训妻洪氏同安人嘉靖间避倭

  大嶝寨中为所虏驱之不行顿坐于地以瓦石击贼厉声哭骂贼杀一婢以恐之不为动又杀其女

  及二稚子哭骂愈甚贼刺其胸而死时同邑诸生王式妻吴氏亦避倭大嶝寨中被执骂不绝口见

  道旁有泉遂投而死后人名其泉曰义泉又陈汝光妻许氏周仕昻妻陈氏鹭门王义娘俱遇寇不

  张英时妻刘氏同安人夫殁子思睿方周贞守十九年而思睿又亡取夫兄子

  思顼为嗣思顼壮年客死于外妻陈氏教育五子成立人称姑妇双节同邑黄钊妻梁氏年二十馀

  夫往安溪为人所害氏奔䘮殡殓时值饥馑勤女工养二子成立卒年八十有二许从锐妻卢氏年

  十九夫殁无子以夫侄为嗣抚之成立卒年八十有四许元夫妻蔡氏归五年舅姑殁夫荡产弃家

  氏就食母家遇年节及舅姑忌辰必归祭尽诚夫客死氏以许姓血食无依遂躬绩二十馀年赎夫

  所典田宅以供祀事议立继嗣卒时嘱祔葬舅姑墓侧林超南妻黄氏安溪人年

  二十三夫亡时值倭警氏对柩泣曰寇来吾死柩前矣及卒哭遂自经杨魁𤇍妻詹

  氏安溪人夫溺水死氏年二十三岁哭三日得尸归葬如礼孀居五十载卒同邑举人林应汉妻

  王氏应汉卒遗孤橚等尚㓜氏鞠育成人自二十八岁至八十岁劳瘁如一日橚后以孝称郑耀寰

  妻吴氏年二十二而寡矢志抚孤时堂前五燕化乌为白遭寇舅被掠索赂氏脱簪珥赎舅归朝夕

  孝养有司旌其门李镗妻林氏安溪人山寇掠其乡遇追度不免绐曰吾藏金某处

  同往发之行至黄石潭跃水死三日尸出倚石而立 本朝康熙五十四年   御书女宗挺节

  四字旌之

 ︹本朝︺林某聘妻欧氏晋江人许字林氏子未归而殒父母旋殁一弟十岁氏摩其顶

  哭曰吾死于林义也顾父母死尔何依自是躬纺绩而课读不辍顺治丁亥遭寇自毁其面弟被执

  氏哀号抱持濒死不去主兵者怜而释之弟成立氏一恸而绝欧阳八哥妻林氏

  晋江人夫以医游四方林纺纴自给顺治丁亥贼至林恐为所污偕女子二人投于池时林之母

  家嫂妹三人一经于卧内二赴水死盖同日有六烈云欧廷炎妻林氏晋江人顺

  治丁亥土贼据卫城率二女赴水死里中女从死者十馀人数日尸浮皆相抱持不可解王定

  安妻陈氏惠安人顺治间寇乱子被杀媳游氏投井死氏曰妇能殉夫余忍独存亦继之

  二烈妇同安人失其姓顺治戊子寇乱嫂与小姑避贼石马寇至挟小姑不从以刃揕其𮌎

  旋挟嫂嫂又不从贼乱斮之二尸颜色如生同邑纪四妻蔡五娘亦遇寇不辱死邓某妾

  扈氏北平人年十七归晋江邓某为妾嫡妒闭氏幽室邓殁嫡乃出之氏哭奠柩前自经死衣

  带中遗诗二绝有愿从野蝶依青草携手双双到鬼门之句林忍娘同安人夫从军死于

  海澄林请于主将愿从夫于地下求合葬许之遂自缢杨六妻王氏同安人夫亡氏

  年十七撤帷之日投缳而逝同邑刘修妻郑氏陈某妻林城娘俱夫亡殉节陈京妻许

  氏名初娘同安人为豪家所逼义不受辱被击死谢昂聘妻林氏名雅娘同安人

  许字未婚昂病剧昂母仿佛见女子在榻前昂死雅娘自缢昂母往视其殓惊曰曩日侍𫤘病者乃

  吾妇也耶吾习其容久矣两家异之同邑苏献臣聘妻郑氏陈阵舍聘妻纪氏蔡德聘妻刘氏李燕

  聘妻林氏郑毓濬聘妻洪氏陈郊聘妻张氏王凤聘妻黄氏林万燧聘妻陈氏林烇聘妻吴氏林原

  聘妻石氏俱夫亡殉节高洛聘妻詹氏名京娘安溪人父母早亡依叔洛外出不

  还舅姑许改适京娘守义不移待字二十载闻洛卒投溪死郭彦郁妻李氏

  人夫殁家贫寄居母家勤女工课子必绪成名年九十一卒雍正三年 旌同邑郑承栋妻陈氏陈

  兆麟妻王氏生员林登骊妻黄氏苏夔妻孙氏黄时可妻傅氏杨铭鼐妻王氏黄颐䯄妻陈氏杨朝

  勲妻姚氏车乘凤妻刘氏周泰可妻陶氏俱雍正年间 旌陈贞姑晋江人父年老丧媪

  贞姑未字治女红以奉甘脆自誓不嫁父年九十五卒贞姑哀痛继殒里人比之北宫婴皃云

  氏晋江人遇𭧂不辱自缢同邑陈士蘅聘妻黄氏黄汝观聘妻徐氏夫亡殉节俱雍正年间 旌

  黄异望妻李氏南安人夫为诸生殁时氏年二十四抚遗腹子读书成立家极贫苦

  日织布三丈积之为儿娶妇卒年八十六雍正三年 旌王中静妻洪氏南安人年

  十九而寡勤女红以事舅姑立夫侄为嗣孀守三十三载雍正四年 旌同邑傅思乐聘妻吴氏未

  婚而夫亡殉节张煃妻黄氏惠安人年二十一寡居遭寇乱挈老姑避山中孝养不离

  晨夕教诸子读书成立年八十一卒雍正三年 旌孙洪筹妻郑氏惠安人夫亡殉

  节同邑烈女吴药娘遇𭧂不辱自缢雍正五年 旌王天祐妻何氏同安人年二十

  夫故辛勤纺纴仰事七旬舅姑鞠育周岁弱嗣及舅姑殁拮据殡殓如礼卒年八十有九雍正六年

   旌同邑张应斗妻李氏黄忠妻蔡氏俱雍正年间 旌谢复淑妻刘氏安溪人年

  二十九岁孀守茹苦课子读书成立氏夀逾百龄雍正十一年 旌郑可阶妻黄氏

  晋江人夫亡守节同邑教谕陈熏继妻谢氏施世骝妻黄氏庄延祝继妻张氏苏褒绍妻陈氏庄颐

  妻萧氏林伟烈妻施氏王元侯妻黄氏黄球图妻郑氏池继泽妻王氏苏得鳞继妻张氏何希哲妻

  万氏郑廷璧妻柯氏黄璿妻李氏蔡翼升妻林氏何宗文妻蔡氏王凤翼妻林氏杨兴业妻黄氏林

  祥镇妻锺氏张文秩妻吴氏许臣骥妻郑氏柯懿肯妻吴氏蔡正春妻林氏江子趾妻曽氏郑汝瑶

  妻许氏柯士鳌妻洪氏蔡奕枢妻林氏陈向荣妻黄氏张鸿模妻林氏陈兆菁妻温氏蔡士震妻赖

  氏伍维骐妻苏氏曽承烈妻黄氏陈维推妻吴氏苏琛妻李氏陈士秀妻纪氏纪天纯妻黄氏唐士

  芳妻杜氏高谋中妻万氏朱尚卿继妻张氏吴士箴妻李氏蒋阶奋妻黄氏王奕运妻洪氏浙江观

  风整俗使蔡仕𡵕妾陶氏李学桂妻杨氏王志赠妻余氏王荣昇妻陈氏薛文灿妻杜氏王兴祖妻

  汪氏张文煌妻庄氏曽济烈妻张氏蔡立泉妻林氏陈斌联妻许氏陶经麟妻林氏杨承珍妻薛氏

  李维罴妻张氏赵与理妻郑氏李克忠妻王氏吴世美妻王氏邵士戬妻高氏黄清编妻商氏黄世

  达妻欧阳氏朱正𧰟妻赖氏朱万庚妻陈氏吴奕忠妻高氏王濬改妻薛氏粘绍熙妻黄氏杨曽泽

  妻蔡氏黄时敏妻郑氏曾道美妻王氏黄奕禄妻赖氏曾望远妻陈氏林重龙妻何氏林道珩妻吴

  氏烈妇陈用妻林氏烈女锺片娘翁成娘杨慈娘梁玉女梁氏俱乾隆年间 旌许才高

  妻秦氏晋江人夫为诸生赴省乡试病殁丧归氏恸哭几绝家贫女红自给事舅姑尽孝课

  子继元成名守志三十一年年六十卒胞侄赐元娶曾氏年二十八而寡抚孤甫婚而殁复嗣幼孙

  艰阻备历人服其苦节李尚德妻杨氏南安人夫亡守节同邑洪奕旷妻黄氏洪

  奕涊妻朱氏蔡雄达妻陆氏黄洽命妻吴氏黄洽泰妻伍氏黄洽遴妻吴氏洪士纲妻叶氏陈文龙

  妻蔡氏潘鼎发妻谢氏洪鸣珂妻郭氏傅几德妻柯氏黄胎玉妻陈氏戴隆龄妻郑氏苏振玺妻黄

  氏傅储瑾妻陈氏黄世芳妻张氏张士炜妻尤氏贡生杨从谦妻施氏黄综伍妻杨氏王朝璋妻赵

  氏王世喜妻卓氏郑德礼妻洪氏郑哲辉妻林氏黄元宾妻曾氏黄元畏妻陈氏吴恂朴妻蔡氏傅

  怀正妻李氏傅登云妻陈氏何成章妻傅氏余启思妻陈氏黄廷赓妻侯氏陈祖恭妻苏氏吴肇纪

  妻张氏王隐竹妻黄氏苏敦实妻何氏王宗导妻林氏叶绍参妻洪氏黄天秩妻苏氏黄桢亭妻戴

  氏俱乾隆年间 旌朱中晳妻陈氏惠安人夫亡守节同邑举人张焻妻骆氏骆道

  宏妻洪氏骆绍高妻刘氏张龙起妻余氏张伟如妻苏氏骆其骅妻张氏曾飞龙妻王氏陈良灿妻

  周氏仇毓正妻黄氏魏德峻妻王氏黄文科妻陈氏陈雅诗妻王氏陈景从妻吴氏陈基妻骆氏叶

  启兴妻陈氏陈闻远妻李氏邱继绪妻庄氏詹方星妻刘氏庄维禄妻黄氏王某妻陈氏陈朴直妻

  骆氏陈甫观妻曾氏陈如山妻李氏詹联芳妻英氏黄锺瑞妻傅氏张元超妻黄氏郭禄观妻骆氏

  王凤翔妻黄氏刘洙汉妻黄氏刘懋然妻陈氏庄绍祖妻陈氏饶益德妻林氏烈妇柯答妻王氏林

  彦妻陈氏甘五妻陈氏贞女陈玉瑛聘妻邱氏俱乾隆年间 旌黄日旭妻王氏

  同安人夫亡守节同邑池源珍妻杨氏李其文妻黄氏刘世辅妻颜氏陈元漋妻刘氏李彦登妻叶

  氏陈霜妻朱氏黄佐贤妻柯氏王登泰妻张氏李产登妻叶氏庄允升妻张氏马简授妻蔡氏林赞

  育妻杜氏余修健妻王氏周严永妻陈氏汪德行妻叶氏许助观妻吕氏苏大连妻杜氏陈奇芳妻

  郑氏郑文贞妻杨氏蔡建妻柯氏陈世芳妻颜氏烈妇陈表妻杨氏洪尘妻陈珠娘粟洋妻叶访娘

  贞女蔡建聘妻康氏烈女杨怜聘妻郭氏俱乾隆年间 旌李慎卿妻傅氏

  人夫亡守节同邑李际炅妻林氏刘元桂妻王氏潘元俊妻林氏李文脱妻叶氏唐邦拱妻黄氏李

  培岳妻陈氏叶琦龄妻王氏贡生陈士宜妻王氏刘元铃妻杨氏谢天籁妻郭氏李衍基妻赵氏陈

  殿捷妻洪氏李树松妻邓氏王士符妻林氏夔州府知府李复发继妻沈氏烈妇陈左之妻吴氏陈

  州妻白氏烈女林天郎女酉娘俱乾隆年间 旌刘重焕妻林氏晋江人夫亡守

  节同邑纪创业妻蔡氏颜淳海妻方氏杨茂秀妻黄氏生员陈国器妻蔡氏涂成业妻蒋氏洪攀妻

  林氏李继才妻王氏陈梦龙妻王氏生员朱拱峯妻林氏周尚田妻唐氏生员陈梦魁妻施氏薛维

  孝妻周氏洪有容妻高氏张方大妾施氏庄泽涵妻陈氏何文培妻胡氏黄嘉言妻周氏龚更人妻

  黄氏林宝祖妻王氏陈士求妻王氏谢思顺妻陈氏谢思和妻涂氏杨懿亭妻宋氏王鸣鸾妾伍氏

  陈谦敬妻龚氏吴瑞阶妻张氏蔡思权妻傅氏粘瑞云妻赖氏邢正恩妻陈氏粘飘芳妻黄氏陈南

  飞妻叶氏曾洵妻陈氏丁经士妻林氏蔡宏锐妻吕氏黄元两妻王氏曾毓均妻王氏烈妇陈天定

  妻吕氏蔡振文妻萧氏贞女郭世泽聘妻魏氏俱嘉庆年间 旌苏光声妻黄氏

  南安人夫亡守节同邑傅尔詹妻周氏傅观我妻黄氏潘文伫妻黄氏叶文哲妻陈氏陈肇龙妻黄

  氏叶继忠妻林氏陈向鳌妻黄氏吴树第妻王氏生员陈仪之妻王氏苏直毅妻黄氏贞女洪德家

  聘妻许氏俱嘉庆年间 旌曾培立妻何氏惠安人夫亡守节同邑林永祚妻黄

  氏陈锡虞妻潘氏生员庄步漕妻林氏陈光瑞妻王氏孝女张爱娘俱嘉庆年间 旌许玉

  田妻陈氏同安人夫亡守节同邑李卜丰妻曹氏童本仁妻叶氏李祥卿妻陈氏曾怀妾

  阮氏邱至仁妻许氏叶玉云妻陈氏许志正妻庄氏王纯开妻陈氏王乘妻石氏叶维忠妻林氏黄

  青培妻吴氏林升中妻陈氏黄明观妻叶氏林祖训妻苏氏陈君炽妻洪氏洪密观妻蒋氏方宗汉

  妻涂氏陈秉忠妻叶氏俱嘉庆年间 旌

 ︹仙释︺︹唐︺蔡如金南安人天宝间为太原守弃官居清源紫泽洞宋封冲应真人郑文

  叔有道术号元德真人隐于晋江紫帽山有羽士寄以书文叔握粟犒使归视精金也因名其洞

  为金粟洞︹五代︺谭紫霄名峭晋江人博学能文嗜黄老闽王昶封为正一先生后寓庐

  山栖隐洞南唐主召至建康赐之道号阶以金紫皆不受归隐于紫泽洞尝作化书授宋齐邱后尸

  ︹宋︺定光姓郑名自严同安人年十一出家十七游豫章除蛟患乾德二年住汀州武平

  南岩蟒虎蟠伏屡显奇迹城南有龙潭为民害光投以偈沙涌成洲郡守赵良以闻赐南安均庆院

  额真宗朝因御斋赴谒上问何来答曰今早自汀州来问守是谁曰屯田胡咸秩上故令持食赐至

  郡食尚温咸秩惊表谢淳化八年坐化绍定庚寅磜寇围州城咸睹光像贼众奔溃列状奏请赐额

  曰定光院吴本同安人生太平兴国四年不茹荤不受室业医济人虽奇疾沈疴立愈景祐中

  卒属䖍贼猖獗居民𥸤祷获安创祠祀之赐额慈济后累封普祐真君明永乐中封保生大帝

  道人不知何许人语音似江东绍兴中来泉头戴通草花行歌于市曰好酒吃三杯好花插一

  枝思量今古事安乐是便宜后数载坐化于清源洞石嵌中郡人泥躯祀之号为蜕岩︹明︺董

  伯华晋江人性至孝得道术成化中画雷儿童掌中伸之有声市中儿悉出钱与买伯华得钱

  鬻食自饱散其馀以给市人后尸解紫泽洞即其身塑像祀焉祈雨辄应

 ︹土产︺土绢 布棉布晋江南安同安出苎布诸县皆出惠安北镇者极佳蕉布葛布南安

  同安安溪皆出同安安溪出出晋江惠安同安有场诸县皆有晋江清源洞南

  安一片瓦产者尤佳荔支 龙眼 柑 橄榄 杨梅府志紫白

  二种紫者长蒂最佳白者出南安府志菅蔗旧志所谓获蔗诸县沙园植之磨以煮糖甘蔗

   不中煮糖但充果食而巳海苔俗呼浒苔府志生海中状如绿发以同安鼔浪屿所出为最

   蛎房府志俗名曰蚝生晋江安海东石者最佳明统志晋江洛阳江出江珧柱

   惠安县出







                   协修官邦光恭 纂

                   总纂官廖鸿藻恭覆辑

                   校对官  泰  恭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