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重修一统志 (四部丛刊本)/卷四百四十五至四百四十六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四百四十三至四百四十四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四百四十五至四百四十六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四百四十七至四百四十八

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5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6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7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8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9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0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1

大清一统志

 惠州府在广东省治东少南三百里东西距六百七十里南北距六百七十里东至嘉应州长乐

  县界五百四十里西至广州府东莞增城龙门三县连界一百三十里南至海岸一百二十里北至

  江西赣州府龙南县界五百五十里东南至潮州府惠来县界四百四十里西南至广州府新安县

  界一百七十里东北至赣州府长寕县界六百七十里西北至韶州府翁源县界四百八十里自府

  治至 京师八千四百八十五里

︹分野︺天文牛女分野星纪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扬州南境春秋战国为百越地秦为

  南海郡地汉为南海郡博罗县地东晋分属东宫

  郡南齐移东官郡治怀安梁改置梁化郡隋平陈

  郡废置循州总管府元和志隋开皇十年置循州取循江为名大业初

  府废㝷改为龙川郡治归善县唐武德五年复曰

  循州置总管府贞观二年府废天宝元年改海丰

  郡乾元元年复曰循州属岭南道五代属南汉干

  亨元年改曰祯州十国春秋南汉置祯州于归善徙循州治龙川宋天禧

  五年改曰惠州宣和二年改博罗郡属广南东路

  元至元十六年置惠州路属海北广东道明洪武

  元年曰惠州府属广东布政使司

 本朝因之属广东省领州一县九

  归善县附郭在府东南隔江三里东西距二百七十里南北距一百四十里东至海丰县界

   一百七十里西至广州府东莞县界一百里南至海港一百二十里北至博罗县界二十里东南至

   海丰县界二百里西南至广州府新安县界一百七十里东北至永安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东

   莞县界八十里汉南海郡傅罗县地刘宋分置安怀县属东官郡齐曰怀安为东官郡治梁改置梁

   化郡隋平陈置归善县为循州治后为龙川郡治唐复为循州治五代南汉为祯州治宋为惠州治

   元为惠州路治明为惠州府治 本朝因之博罗县在府西北三十里东西距二百八十

   里南北距一百二里东至永安县界一百八十里西至广州府増城县界一百里南至归善县界二

   里北至广州府龙门县界一百里东南至归善县界十里西南至广州府东莞县界一百里东北至

   河源县界一百里西北至増城县界一百里汉置博罗县属南海郡后汉晋及宋齐以后因之隋改

   属龙川郡唐属循州五代南汉属祯州宋属惠州元属惠州路明属惠州府 本朝因之长寕

   县在府北少西四百里东西距一百七十里南北距一百二十里东至连平州界五十里西至韶

   州府英德县界一百二十里南至广州府龙门从化两县夹界五十里北至韶州府翁源县界七十

   里东南至河源县界一百三十里西南至佛冈厅界一百里东北至连平州界三十里西北至翁源

   英德两县夹界一百五十里汉南海郡博罗县地南齐分置新丰县仍属南海郡隋开皇十八年

   曰休吉大业初省入河源县明隆庆三年分河源及韶州府英德翁源二县地置长寕县属惠州府

    本朝因之永安县在府东少北二百里东西距二百二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里东至

   嘉应州长乐县界一百里西至博罗县界一百二十里南至海丰县界八十里北至河源长乐两县

   夹界五十里东南至陆丰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归善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北至长乐县界九十

   里西北至河源县界一百十里汉南海郡博罗龙川二县地隋唐为归善兴寕二县地宋元为归善

   长乐二县地明隆庆三年析置永安县属惠州府 本朝因之海丰县在府东少南三百里

   东西距二百五十里南北距二百二十里东至陆丰县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归善县界一百三十里

   南至海岸八十里北至永安县界一百四十里东南至潮州府惠来县界一百五十里西南至海岸

   六十里东北至陆丰永安两县夹界一百四十五里西北至归善县界八十里汉南海郡龙川县地

   东晋分置海丰县属东官郡宋齐以后因之隋改属龙川郡唐属循州五代南汉属祯州宋属惠州

   元属惠州路明属惠州府 本朝因之陆丰县在府东三百五十里东西距一百里南北

   距二百里东至潮州府惠来县界七十里西至海丰县界三十里南至碣石卫大海五十里北至嘉

   应州长乐县界一百五十里东南至甲子所城大海一百里西南至海丰县界三十里东北至潮州

   府揭阳县界一百五十里西北至永安县界一百五十里汉龙川县地自晋至明为海丰县地 本

   雍正九年析置陆丰县属惠州府龙川县在府东北四百二十里东西距一百三十五里

   南北距一百五十里东至嘉应州长乐兴寕两县夹界七十里西至河源和平两县夹界六十五里

   南至长乐河源两县夹界三十里北至和平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长乐县界三十五里西南至

   河源县界四十里东北至工西赣州府长寕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和平县界一百里秦置龙川

   县属南海郡汉及晋宋齐以后因之隋开皇十一年省入河源县唐天授二年改置雷乡县属循州

   五代南汉乾亨元年移循州来治仍改县曰龙川宋为循州海丰郡治属广南东路宣和三年改县

   曰雷江绍兴元年复故元至元十三年立循州路总管府二十三年降为散州属广东道明洪武二

   年州废以县属惠州府 本朝因之连平州在府北四百里东西距一百四十里南北距一

   百三十里东至和平县界六十里西至长寕县并韶州府翁源县夹界八十里南至长寕县界七十

   里北至江西赣州府龙南县界六十里东南至河源县界一百三十里西南至长寕县界一百里东

   北至和平县界七十里西北至翁源县界一百里汉南海郡龙川县地南齐以后为河源县地明正

   德隆庆中分为和平长寕二县地崇祯六年割和平河源长寕及韶州府之翁源县地置连平州属

   惠州府本朝因之河源县在府北一百五十里东西距二百七十里南北距一百四十里

   东至永安龙川并嘉应州长乐三县夹界一百四十里西至广州府龙门县界一百三十里南至博

   罗永安两县夹界三十里北至连平州 和平县夹界一百一十里东南至永安县界三十 里西南至

   博罗县并广州府龙门县夹界九十里东北至龙川县界一百三十里西北至长寕县界一百六十

   里汉南海郡龙川县地南齐分置河源县仍属南海郡隋属龙川郡唐属循州五代南汉属祯州宋

   属惠州元属惠州路明属惠州府崇祯六年改属连平州 本朝仍属惠州府和平县

   东北四百二十 里东西距二百十里南北距二百十里东至龙川 县并江西赣州府安远县夹界一

   百二十里西至连平州并江西赣州府龙南县夹界九十里南至龙川县界一百三十里北至龙南

   县界八十里东南至龙川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河源县界四十里东北至赣州府定南𠫊界八

   十里西北至龙南县界一百二十里汉南海郡龙川县地明正德十三年分置和平县属惠州府崇

   祯六年改属连平州 本朝仍属惠州府

 ︹形势︺东接梅湖北连汀赣循阳汉之名郡越之沃野

  宋余靖普安寺记鼓角导其前罗浮拥其后控潮海之

  襟要壮广东之辅扆惠州舆图

 ︹风俗︺织竹为布人多蛮獠妇人为市男子坐家寰宇

  土人好造盘游饭取鲊蒯脍炙皆埋之饭中又好

  作骨董羮取凡饮食杂烹之方舆胜览信鬼神好淫祀

  明统

 ︹城池︺惠州府城周一千三百二十六丈门七东南北临江西临湖明洪武三年建 本朝

  顺治十八年修康熙二十四雍正七年乾隆八年重修归善县城周九百四十五丈门

  四东西二江水绕之与府城隔江浮桥相连明万历三年建 本朝顺治十七年康熙二十三年

  雍正元年乾隆四十八年重修博罗县城周九百九十八丈有奇门五西南因榕溪为也

  东北倚山明成化十三年建宏治九年拓建 本朝康熙六年乾隆五年十六年重修长寕

  县城周四百八十丈门三因山无池明万历初建 本朝康熙七年雍正八年重修

  安县城周六百四十丈门四水关二明隆庆三年建 本朝顺治十七年修康熙二十五年

  乾隆十二年庆十四年重修海丰县城周三百九十丈有奇门四池周四百十丈明洪

  武二十七年建 本雍正十一年陆丰县城周三百二十一丈有奇门四有池

  本朝雍正九年建龙川县城周七百二丈有奇门四池广八丈明洪武二十一年因旧

  址建 本朝康熙六年修二十五年重修连平州城周六百三十五丈门四有溪无池明

  崇祯六年建 本朝顺治十年康熙二十四年五十七年重修河源县城县治所曰

  新城坐桂山临鳄湖周七百丈门四明万历六年因古城旧址建自东门下经湖堤里许为旧城明

  初建 本朝干隆七年并隆和平县城周六百八十丈门五东南有池长七十三丈广

  八尺明正德十四年建嘉靖三十七年拓建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重修

 ︹学校︺惠州府学在府治东南宋淳熙二年建明洪武八年重建 本朝顺治初修康熙二

  十年乾隆三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七名归善县学在县城东门外白鹤峯下元泰定间

  建 本朝顺治十六年修康熙二十年二十四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五名博罗县学

  治东浮碇冈之𪋤明洪武中因宋元故址建 本朝康熙七年修入学额数十五名长寕县

  学在县治东明万历六年建 本朝康熙十八年重建乾隆十一年修入学额数八名永安

  县学在县治东北紫金山下明万历十一年建本朝康熙二十二年重建入学额数十二名

  海丰县学在县治东南旧在县西偏宋康定二年徙建今所明洪武十三年重建 本朝

  顺治四年康熙五十六年乾隆五十九年重修入学额数十名陆丰县学在县城东

  门内 本朝雍正十一年建入学额数十名龙川县学在县治东旧在城北明嘉靖二

  十一年徙建今所 本朝康熙七年重建雍正十年修乾隆三十年嘉庆二十一年重修入学额数

  十五连平州学在州治东明崇祯六年建 本朝康熙十年重建三十年修乾隆四

  十六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二名河源县学在旧城东南隅明洪武初建万历中迁建新城

  西北隅 本朝康熙四十年复建于旧城故址雍正九年乾隆七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二名

  平县学在县治西明正德十六年建 本朝康熙八年修四十二年雍正五年重修入学额

  数十二名丰湖书院在府城西西湖上原名惠阳书院嘉庆七年由永福寺右迁建改今

  名旧有丰湖书院在归善县南银冈之𪋤宋淳祐中建今废西湖书院在府城西黄塘

  康熙二十六年建登峰书院在博罗县铁炉巷旧名罗阳书院乾隆十年改建易今名

  罗浮书院在博罗县仙福都宋建丽江书院在海丰县城内乾隆三十九年

  凤山书院在海丰县汕尾干隆二十三年建龙山书院在陆丰县城内

  乾隆七年建甲秀书院在陆丰县甲子嘉庆十年三台书院在龙川县

  城北康熙五十四年建嶅湖书院在龙川县嶅湖上康熙十九年凤阳书

  院在连平州城内乾隆十六年槎江书院在河源县上东雍正三年龙溪

  书院在和平县城内乾隆二十年以五云书院改建西湖义学在府城西康熙三十

  三年𮞉澜义学在归善县城西乾隆八年鹅埠义学在海丰县鹅埠

  嘉庆八年建𡑒下城义学在海丰县𡑒白嘉庆八年龙川义学

  川县城内南门大街嘉庆十四年建 按旧志载张留书院在归善县西南石埭山宋丞相留正秘

  书𭅺张宋卿共学于此豫章书院在博罗县西北黄龙洞南宋罗从彦读书处安阳书院在长寕县

  军所官地 本朝雍正十二年建铁潭书院在永安县城内乾隆八年建今并废谨附记

 ︹戸口︺原额人丁五万九千四百六十三今滋生男妇大小共二百一十九万四千八百九十六名口

  又屯民男妇共六万九千八百九十四名口

 ︹田赋︺田地山塘共三万九千五百二十一顷八十一亩六分有竒额征地丁正杂银九万五百十七

  两六分二釐零遇闰加徴银一千六百九十四两九钱二分三厘米一万九千四百八十七石五斗

  四升二合八勺屯田共一千三十九顷七亩二分有竒额征屯米一万八千六百二十七石四斗九

  合五

 ︹山川︺梌木山在府治北地产梌木故名瑶草山在归善县东五里迤南为神坛嶂为

  长塘山为葵峒尖峯⿱㓁大 -- 𥤮起极秀九龙山在归善县东一百二十里脉自刘陂障来上有龙潭

  通志昔有谭公修道于此大鸭山在归善县东一百八十里接海丰县界东北路去马头山

  二十馀里有水西北流入西江平山在归善县东少南七十里其下为平山驿又东南二十五

   里为笔山又南十里为陈田山又少西十里为蕉坑山铁锅山在归善县东南一百十里

   少北曰刘陂障少南曰分水山又南为蛇山分水西三十里为白云山下有白云屯又西北十里为

   秀鹿蛇山在归善县东南一百三十里下有饭罗冈内外管巡司在焉人东南为大埔山

   去城一百五十里下有大埔屯平政山在归善县东少南一百五十里接海丰县界其下为

   平政驿平海山在归善县东南二百里下为平海所又东为𪨶背为港尾南折斗入海为

   大星山又越海面二十馀里为小星山鼓角山在归善县南少东四十五里左右两峯列

   峙如鼓角拱抱郡城淮水经其西麓其东南为金坑山又南三十里薄海为墩头淡水山

   在归善县南六十里淮水经其西北石埭山在归善县西南四里舆地纪胜在博罗郡西五

   六里崖石壁立泉激如飞名曰水(⿱𥫗廉)-- 帘周径山在归善县西南二十里延袤数十里中有

   腴田其外冈阜环复崖壁峭立东口通麻庄南口出中峒北口抵横江西口接大岭路皆险峻

   云障山在归善县西南一百三十里重冈复岭形如屏障西湖诸山皆起于此其北曰野莲

   山山巅平衍可田生野莲其花似莲而小又西南二十五里曰银瓶嘴山峯峦秀耸梧桐山

   在归善县西南一百七十里接广州府新安县界三峯耸列周数十里上下淮水出焉顶有天池深

   不可测多产梧桐异草又永安县河源县皆有梧桐山榜山在归善县西十二里西湖之西

   青翠高耸横若列榜上有石岩峻峭登之可览一郡之胜黄峒山在归善县西三十里周径

   之北俗名贯洞横槎水出焉东入西湖相近有吴洞山云集其上辄雨乡人每以为候又长寕县北

   二十里亦有黄峒山上下二峒延亘数十里山径险阻人迹罕到寅山在归善县东北十五

   里元和志多出茯苓寰宇记引南越志云欣乐县北有寅山青松紫干四衢皆竦下多茯苓

   岚山在归善县东北八十里少北为下岚山其南曰冈尾山又西南曰孙峒山又西曰黄凹山

   书斋归化山在归善县东北一百里隋书地理志归善县有归化山旧志一名梁化山

   俗名鸡笼山脉自丫髻山经永安境逾黄婆岭泣石径凤皇径凡一百二十里而至鸡笼自凤皇径

   连山而西南三十里为大小年峒陈溪山在归善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去凤皇径三十里

   自此又南为唐角为浮牌岭为下埔为彭坑其东南为石溪为松坑又东濒西江为麦田马矢冈又

   东为大到小到皆有水入江又东北即黄婆岭磜头山在归善县东北二百里东去永安县

   之南岭二十里其山高大明嘉靖中巨盗杨立据此佥事尤瑛讨平之马头山在归善县

   东北二百里接海丰县界北界永安之漏里山西江源出此怀安山隋书地理志归善县

   有怀安山舆地纪胜怀安岭在博罗郡东南一百馀里俗号南岭其岭南有水入海盖即怀安山也

   大屏山在博罗县西十五里周数十里有企人石高五六丈有洞曰磜下两山夹水水甚激

   激湍之下为潭石壁峭立水悬崖而下注于潭潭中有石瓮仰受之罗浮山在博罗县西北

   汉郡国志注傅罗县有浮山自会稽浮来傅于罗山故置傅罗县盖二汉博皆作傅晋太康地志始

   作博谢灵运罗浮山赋茅公之说神化是悉洞穴有九此惟其七潜夜引辉幽境朗日故曰朱明之

   阳宫耀真之阴室兀和志罗浮山在博罗县西北二十八里罗山之西有浮山盖蓬莱之一阜浮海

   而至与罗山并体故曰罗浮高三百六十丈周三百二十七里峻天之峯四百三十有二县志山在

   县西北五十里道书第七洞名朱明耀真之天东曰罗山绝顶曰飞云峯夜半见日飞云之西口上

   界三峯峭绝鼎立人莫能至其下与浮山相接处有石如梁曰铁桥下湍水分流注于潭曰五龙潭

   桥东有天池水应海潮曰神湖湖东曰凤凰谷铁桥之阳有瑶石坛高六十丈直上接铁桥势若削

   成坛东有华山峯仙人华子期之所息也又东南曰聚霞峯香台峯又南曰会真峯子期与朱真人

   会处又东南有青霞谷其西南即朱明洞山北有玉鹅峯状如玉女又名玉娥峯葛洪妻鲍姑在此

   登仙下有二穴曰风洞云洞雨洞又东北曰大狮峯西近会真又东两峯间出曰大旗小旗又东南

   曰致云峯又南曰仙女峯其西南一峯如贝而丈曰赛宝峯与浮山之玳𤦛峯相对又东南曰双髻

   峯有刘仙坛坛下之竹有篆文曰竹叶符罗水出焉又东南为白鹤峯又南为松径口乃入山之路

   也西曰浮山绝顶曰蓬莱峯在铁桥之西又名碧鸡峯其东南曰狮子峯又南曰麻姑峯下有麻姑

   台近南𪋤蓬莱之前曰大石楼小石楼两峯相际处曰度仙桥其西南曰孤青峯蓬莱之西曰锦绣

   峯俗名百花径又西曰钵孟峯下有阿耨池又西曰玳瑁峯与罗山赛宝峯相对人西南曰抛球峯

   又西南曰鸡鸣峯孤青之西南曰飞来峯下有梅花村又西为鹿角岭即西𪋤矣其岩洞之著者中

   𪋤曰朱明洞亦名耀真为第七洞天朱明之北曰夜乐洞在上界三峯之下有青阳岩仙女岩中路

   有书堂坑在瑶石台前其上曰君子岩通天岩其南曰石臼洞葛洪捣药于此朱明之东曰明福观

   观东曰桃源洞观东北曰白云洞轩辕先生尝庵其中又东曰白角洞晋单道开蝉蜕之所又东曰

   蓬莱洞近双髻峯朱明之南曰观源洞为葛洪洗药之所后有野人洞唐王体靓所居也朱明之西

   曰罗汉岩其北曰伏虎岩又西曰云峯岩近龙王坑曰大坑洞又西曰蝴蝶洞又西南曰水帘洞曰

   金沙洞在孤青峯东今名黄龙洞又西曰幽居洞近飞来峯其西曰滴水岩又西北曰狮子洞在抛

   球峯下又西曰凤凰洞又西南曰欧阳洞接广州府増城县界神山在博罗县西北三十里相

   近有茶山焦洋山皆高峻横河水经其下白水山在博罗县东北二十里一名白水岩北连

   象山舆地纪胜山有瀑布泉百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旧志佛迹岩下有汤泉东𤍠而西寒岩

   前悬泉百仞山凡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四五丈不能及旁有巨人迹数十故谓佛迹岩

   𧰼山在博罗县东北三十里亦曰象头山高大亚于白水连亘环邑之半民以晓炭为业有玳

   瑁水出焉 按舆地纪胜有玳瑁山在罗浮山之东下有池池中有玳瑁因名疑即此丫髻

   山在博罗县东北九十里其阳产锡其阴为西坑又东北十里为东瓜坑一名大水坑泷头水出

   此与河源县之横排山接壤其东有山姜水与河源分界𧰼首山在长寕县东三里下有三

   星潭游鱼洲樟树镇鲁鼓山在长寕县东南四十里嵯峨蜿蜒中多古木戈罗山

   在长寕县东南八十里高千馀丈尖峯森耸若戈㦸然明统志戈罗山在河源县北一百三十里

   双凤山在长寕县南三里两峯耸秀为邑之胜又河源县南二里亦有双凤山雪山

   在长寕县南三十里高数百馀丈清水坑山在长寕县西七十里龙门从化之界相近

   有凉小长坪山在长寕县西北五十里西南去清水坑七十里有分水岭小长江水

   雪峒山在长寕县北六十里高约千丈中有大小二峯岭南地暖独此二峯春犹积雪

   紫金山在永安县城内东北隅城环其上又县东北三十里有丫髻山形如双鬟又县东四

   十五里有东山高峻秀拔官山在永安县东南五十馀里又施坑山在县东南九十里

   王山在永安县西南一百里高二百丈延亘数十里雄视诸山下有道姑岩 按寰宇记河源

   县石溪乡有介然孤石名越王阙下有石镬可容数十斛恒有悬注而竟不溢疑即此犁壁

   山在永安县西南一百里巉岩峭削状如稷(⿰耒吕)南接归善县梁化上下岚山南山水出此

  林𪨶山在永安县西六十里土人称猺居为𪨶攒峯叠𪩘林木荟蔚猺人耕蓺其上有岩厂

  如夏屋容五六百人岩门偪仄可守产白垩邑人利之大鲁山在永安县西六十五里高

  峭而大民耕其上西北二十里为竒山又名企山梁峒山在永安县西九十里有石峒二

  其南二十五里有鹤亦名金船脑观音山在永安县西少北八十五里东去柏树嶂

  四十里又梧桐山在县西少北一百里上江东社山高而锐多生梧桐三殿山在永安县

  北二十三里五峯插天状如宫殿者三少西有横眉嶂龙山在海丰县东二里山𫝑蜿蜒盘

  距龙津水口 按元和志云龙山在海丰县北五十里与今志道里不同或曰县北银瓶山出龙津

  水即古龙山也大嶂山在海丰县东二十里高七百丈一名东保障山其县西十里有西保

  障山冈峦环复与此山对峙法留山在海丰县东五十里其上有岩如屋唐僧大颠尝居

  之有放生台遗址大安山在海丰县东七十里故安陆县在其下金笼山

   丰县东南十里山腰有泉甘洁土人谓之圣泉旗峯山在海丰县东南一百五十里接潮州

   府惠来县界山状如旗半枕海上东南外国入贡望此为表识为县重镇双桂山在海丰县

   南五十里两峯并起高七百馀丈黒龙山在海丰县西南八十里隋书地理志海丰县有

   黒龙山寰宇记山在县南大海之上尝有黒龙潜于山穴时兴云雨腾翔海水因名旧志一名大金

   笼山蜿蜒高广镇长沙海口银瓶山在海丰县北二十里峭峙千仞周三十里为县之镇

   时产五色竒花峯顶绝锐有二瀑布若悬练然龙津水出焉莲花山在海丰县北三十里

   高千馀丈周五十里列峯如莲激石山在海丰县东北府志县北五十里为掘龙径最险隘

   又东十里为激石山新田山在海丰县东北六十里崇山大峒极险玉印山

   丰县城东隔岸葫芦山在陆丰县东三十五里笔架山在陆丰东四十里卓立三

   峯像如笔架乃壆尾一方祖山也山北即葫芦百万诸冈五峯山在陆丰县东六十里由三

  合岭经九岛诸峯逶迤数十里至此突起五峯状如五指为碣石祖山下有寺曰环田庵九岛

  山在陆丰县东七十里海东诸山发脉于此四周诸峯耸锐故有九十九尖之称田尾洋

  山在陆丰县东八十里卓立海滨入洋之船望此即知碣石港也圭山在陆丰县东南一百

  里有石屹立状如执圭甲子所在其下虎头山在陆丰县南少东十里状如虎头在乌𡑒

  港口有大虎小虎之称皆肖形也元武山在陆丰县南六十里可观海山下有石泉

  前山在陆丰县西二十里怪石嵯峨岩下幽深不可测九龙山在陆丰县西五十里

  产茶颇佳犀头山在陆丰县北少西三十里状若犀牛在大安水口下有小潭土人常以水

  之深浅验地之贫富号为圣潭内洋山在陆丰县东北六十里旧名三日山巨石对峙循径

  而入山涧屈曲明季贼首杨子亮据此今居民丛集改曰内洋东山在龙川县东一里隔江环

  绕县城居民参错金鱼山在龙川县东南三十里西去河源县三十里高百丈周三十里

   每霖雨水溢旁冈皆没独此山二峯如双鱼腾跃巨浸中一名丫髻山蓝溪山其阳清溪出其阴

   玳瑁山在龙川县东南八十里接嘉应州长乐县界石多黒点状如玳瑁案山

   川县南隔江二里圆平如儿案其下溪中有巨石如珠亦名海珠山午丁山在龙川县南十

   五里高三百馀丈周二十里秀插天表相连为丹凤山敖山在龙川县北一名嶅山寰宇记

   在循州西北五里舆地纪胜嶅山上有三潭龙藏焉县志嶅山在县北二十里高五百馀丈周百里

   山半有龙潭飞瀑如练分为三派下流入于嶅湖东有天厨峯西有天柱峯一名金笔峯其上有嶅

   峯书院遗址又湖山在县西北五里嶅湖之口一名白鹇山霍山在龙川县东北寰宇记河

   源县有霍山上有灵龛寺舆地纪胜在龙川县东北八十里尔雅曰大山宫小山霍旧记云顶高七

   千七百七十丈周囘三百六十里峯峦秀耸凡三百六十可居者七十有二多海中草木上有石坛

   又曰山有天门天然如凿成游诸峯者从此门入有大独石峯高千馀丈绝顶有石室大佛迹峯石

   上有神迹十四旁有黄牛浆泓澈照见毛发小佛迹峯去大佛迹五里石楼峯与大佛迹相亚势如

   楼台上有履迹狮子台石形孤峭状如狮子辟支堂其峯峭直如壁仰视万仞藤萝蒙密人莫能攀

   清凉堂岩窦清幽冷气逼人捣药石在游仙峯后上有石臼二常有捣声清响可闻而不可见又白

   牛塔在游仙峯前俗传㫋檀佛乘白牛至此化为石仙乐石可坐数十人每遇月夜或闻箫管之声

   又有石瓮在容龛之前穴状如瓮可容三十人有泉不枯又有昆仑山与霍山接府志霍山在龙川

   县东少北百里高七百馀丈周七十馀里有峯三百七十二有岩二曰望月岩在山之巅东向曰太

   乙岩在山之中石窦穹敞临瞰风雨又有石瓮泉犀牛池㫋檀像文殊迹捣药臼炼丹灶灵龛寺其

   胜亚于罗浮龙穴山在龙川县裴渊广州记龙川县有龙穿地而出即穴流泉元和志龙

   穴山今名龙川山在河源县东北三百四十里寰宇记引南越志云龙穴山联岩亘地累嶂分天尝

   有五色龙乘云岀入此穴九连山在连平州东三十里高二千馀丈周五六百里东连龙川

   河源南连博罗増城龙门从化西连翁源英德连龙南环通九县因名峻岭层岩千蹊万径明季

   尝为贼数其巢径有七曰内管曰上下蓝洲曰上下田螺塘曰野鸭潭曰李叟洞曰獐坑曰五虎营

   其中为九连肚十二排山在连平州东高千馀丈峻险﨑岖盘亘三十馀里仙塔

   山在连平州南三里高七十丈为州治案山两水环抱至山𪋤合流石亚山在连平州

   西三十里秀插云端相近有通天岩其中虚明九峯山在连平州北五里山形秀丽有鱼台

   古云山在河源县东十里产茶有古云隘义合山在河源县东五十里多竹

   相近有康禾山多水俱产茶蝴蝶山在河源县东八十里滨江五指山在河源县

   东一百里层峦叠嶂延亘数十里而五指更为雄峻山半有湖曰澄心湖其北有曾田峒梅子嶂甚

   蓝溪山在河源县东一百馀里蓝溪所经又西为能溪山二峒相连号蓝能二峒自义

   合山至此皆犬牙相错入龙川永安二县界桂山在河源县西十五里高约五百丈亘六十

   馀里上多桂树产茶绝佳又梧桐山在县东南十里形势耸峻与桂山相望多产梧桐平陵

   山在河源县西八十里接博罗县界高数百丈周三十馀里中有滴水岩又有通海岩空洞而暗

   水注于窦不知其极又西二十里有景星岩灵山在河源县东北一百二十里高百馀丈有

   五峒上有龙湫一名龙山印山在和平县南隔溪半里高五十馀丈平圆如印又东山在县东

   隔溪一里纱帽山在和平县南十里与县治相对又县西十里有丫髻山浰头山

   在和平县西北接江西龙南县界连亘深远有上中下三浰最北近龙南者为上浰在岑冈者为中

   浰最南者为下浰亦曰和平峒去县八十里浰溪水流经此旁有奇石巉岩险仄明正德中赣抚王

   守仁举兵捣三浰贼巢即此紫云山在和平县东北六十里高五百丈周八十里上有岩

   朝夕紫云腾起其南为雪山障冬有积雪乌虎山在和平县东北六十馀里其形如虎下有

   乌虎子西岭在府城南门外宋唐庚谪惠州居此庚字子西故名飞鹅岭

   城南一里𫝑若飞鹅故府城亦曰鹅城新邨岭在归善县西十里新村水出此又西二十

   里为松柏岭上多松柏石鼓岭在博罗县东北二里其岭一石如鼔叩之有声与海潮相

   应罗浮山记浮山东有两石如鼓叩之其音清越所谓神钲也铙钹岭在博罗县东北一百

   里东北去丫髻山十里岭路险峻难行商旅多畏之横石岭在长寕县东南八十里岭半有

   清泉出石罅中汲之不竭云髻岭在长寕县西二里高约千丈广袤三十里一名仙女峯上

   有石洞洞内有银床玉几清泉涌出瀑布如练九曲岭在长寕县西三十里高数百丈九折

   而上𫝑极峻耸其西有黄牛石山南岭在永安县东南九十里高四百馀丈周百馀里四面

   皆高其中平衍惟一路可通宋末文天祥收散卒自闻麖嶂徙屯于此后人呼为忠臣岭天祥手植

   桂犹存其下有高洋坑水一名毒水饮者多死今泉气如呼吸随出随没而水不流其西为貉老坪

   与归善海丰二县接界商贾往来所经张八岭在永安县西十里水西南逆上𫔎于水口

   为县内关其县西南七十里有凤凰冈横绝水口为县外关梅花岭在永安县西一百里

   五岭攒聚状如梅花有岩高十㝷路甚狭隘累足乃入入则宏邃高旷远望无际岩下峭削石坪五

   丈多古树怪石岭上有仙女洗头盆大蹊岭在海丰县西六十里明景泰时驿路经此甃石

   为道迤西十里为羊蹄岭一名杨桃岭高数百丈明正德中知县杨继荣甃石十馀里以续前道径

   路便易今为通衢鹅埠岭在海丰县西少北一百里麓有温泉迤北曰神田嶂崭绝险厄

   迤东有大安峒五坡岭在海丰县北二里宋史文天祥传天祥自潮阳走海丰至五坡岭方

   饭元兵⿱㓁大 -- 𥤮至被执即此上有方饭亭大云岭在海丰县北五里高三百丈周五里为县后障

   河头岭在陆丰县北七里一名河图岭为邑屏障山下旧有曲水流觞台今废白岭

   在龙川县北十五里高约五百馀丈周三十里西接嶅山岩坡岭在连平州西十五里高千

   馀丈路通银梅皆用石砌极险峻狮子峯在归善县西三十里外水社外水诸山峦峤纷

  复此峯⿱㓁大 -- 𥤮起其间殊为壮观其下有湫深黑白鹤峯在归善县北滨龙江亦名鹤岭宋绍

  圣中苏轼安置惠州卜居于此蜡烛峯在和平县北七十里地名岑冈高八十馀丈周五十

  浮碇冈在博罗县城内东北隅舆地纪胜相传浮山初来碇石于此而成冈焉

  冈在博罗县西三十五里巅有龙潭周十馀丈深不可测七星冈在长寕县东南五十

  里上有泽七区宛若七星仙女岩在博罗县东北一百二十里东西二岩可容二百馀人

  滴水岩在长寕县东长吉屯悬泉如喷珠下注澄潭人有燕子岩在县旱塘村有洞深黑秋

  后燕伏其中青龙岩在龙川县东七十里上有悬泉千尺相𫝊龙蛰其中龙台岩

  在龙川县东北八里上有巨石如台下有石室圣迹岩在连平州东北十里洞口﨑岖中深

  广容五百馀人上窍虚明可以远眺有水不涸洞后有幽径直出蓝洲土人避兵多居之一名避世

  岩四时有燕巢于内又名燕子岩逍遥岩在河源县南五里深广幽静可坐百馀人

   石岩在河源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岩廓而平可居漂湖岩在河源县东北一百五十

   馀里下有漂湖故名龙归岩在和平县西北六十里浰头曲潭口阔丈馀有水流出可溉田

   五六顷岩内昏黒入者秉烛循水而行其宽处可容五人狭处才二人约十里有旁孔名曰石舍又

   十里许有正孔名曰中管又二小石孔水流入不见出土人云春涝岩口流出竹木皆自石舍中管

   来竟不能穷其处也君子嶂在长寕县北一里竒峯百又周数里形势端正为县治后障山

   多岩穴穴下有泉路多险阻又北一里有玉女峯闻麖嶂在永安县东五十里西北去丫

   髻山二十里旧名帘紫嶂通志宋景炎二年丞相文天祥驻兵于此夜闻黄麖鸣遂徙南岭因名其

   北为白叶嶂亦名鹅公岭山谷嶂在永安县东六十里东山之南上有佛子岩八公岩其北

   为琴岭以形似名羊角嶂在永安县东南九十里两峯相对宛若羊角牙溪水出此其西

   为燕尾山黄沙水东源出此乌禽嶂在永安县南一百里周百馀里黄沙水南源出此

  龙王嶂在永安县西南八十里上有龙秋其东为企壁嶂青壁陡纪山猺居之鸡冠

  嶂在永安县西二十五里状若楼台鼔角其南为上濑嶂有岩深五里流泉㶁㶁平地百亩

  子嶂在永安县西五十里高二百馀丈产茶敌河源桂山宝山嶂在永安县西五十馀

  里清溪水出此旧有铁冶柏树嶂在永安县西少北四十里峯峦秀丽多柏树故名

  公嶂在永安县东北五十里高四百馀丈周四十里为县祖山许山嶂在海丰县东北

  一百里旧为贼巢尝设河田营于此鹰嘴嶂在陆丰县北五十里高数百丈周围十里状如

  鹰嘴中有石岩每天阴欲雨则飞烟散雾轰震之声从山中岀闻十里以外若久雨将晴亦然土人

  验天时百不爽一山下有寺曰竹子庵凤凰嶂在连平州城北高千丈通志旧名鸡公嶂

  以山势如凤故名石人嶂在连平州东北三里高千丈麓有清潭东桃嶂

  源县北一百里高七十馀丈周二十里观音嶂在和平县西南四十里岩洞间多产观音

   五花嶂在和平县北二十里高七百馀丈周百馀里为邑镇山春夏之间杂花如锦东

   有周田坑水溉周田坑葛藤坪等田又大楼水溉大楼小溪等田皆出于此仙女嶂

   平县东北二十里上有竒石形如仙女五云洞在海丰县东北一百四十里四山环抱如

   碧玉环人处其中不异盘谷白云洞在龙川县北舆地纪胜在循州北十八里通志在嶅

   山之阳幽雅绝尘可容百人白云常聚其上故名浊溪洞在和平县南五十里逃军

   坑在海丰县西北南接归善马头山北接永安界又冷饭坑在县东北四十里北路至此折为三

   道西北二十里至官坡塘又十里即激石山直北则通新田东北则通八苑峒犁壁坑

   丰县北七十里万山罗列中迳山峯壁立若刀削成惟一径攀援可上其巅巨石林立有岩可容数

   止水石在陆丰县小晴场南数里俯临海石高而方面鑴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威止水四字石阴鑴镇海

   石三字左鑴天南砥柱字大如斗笔势雄整燕子石在河源县南三里挺然高耸下临澄

   江旧有燕石亭为饯送之所大海府境东南际海东接潮州府惠来县界历海丰归善二县

   之南西接广州府新安县界凡三百馀里元和志南海在归善县南一百十里海丰县南二十五里

   旧唐书地理志海丰县南五十里即涨海渺漫无际旧志大海在海丰县南八十里东南接惠来县

   界为石帆港口深广各二十丈迤西为甲子所又西三十里为碣石卫寕海澳外有鱼尾澳洲渚延

   亘可以泊舟中有湖东港山势盘曲可以避风又西二十里至石桥港口内通碣石卫西门外有田

   尾澳亦可泊舟又西四十里为乌𡑒港又西二十里至捷胜所中有大德港外有白沙湖遮港角亦

   可泊舟又三十里至长沙港口深广各三十丈又西为鲘门港小漠港入归善县界又西为大星澳

   又西为平海所又西为陶娘澳接新安县界归善县志县东南至平海所二百里抵大洋南至墩头

   一百二十里抵海港海丰县志县境三面距海龙江即古泿水支流也一名循江又曰东江自

   江西赣州府定南厅南流入龙川县境合江西水又西南受雷江水又西南入河源县界会新丰江

   经县东而南又南经永安县西百里历永安博罗二县界左受神江义容江秋乡江右受泷头公庄

   诸水西南经归善县北受西江水又西经博罗县南又西入广州府东莞增城二县界水经注泿水

   枝津衍注又经博罗县西界龙川左思所谓目龙川而带坰者也旧唐书地理志河源县循江一名

   河源水自雩都县界流入龙川寰宇记龙川县有龙川江旧名浰溪自安远县流至县界明统志东

   江出赣州安远县南流过龙川河源至府东西流过博罗入广州界即为龙川通志东江水常清冬

   夏不改会江西安远水合浰江水绕龙川县前经河源又谓之槎江自北而南环绕县治至郡治东

   西流过博罗入广州界旧志龙江有二源一出江西赣州府安远县之三百坑南经定南县流入龙

   川一出长寕县东之㝷鄥堡西南经兴寕县流至龙川之何明潭合流又西南五十里与西河水合

   又西南五十里与浰溪合又西南绕龙川县受雷江水又西南经河源县之蝴蝶山受蓝溪水又西

   南至义合驿新丰水入焉又南流经永安与博罗县分界左受神江义容秋乡三江之水右受泷头

   公庄玳瑁诸水又西过府城北受金鸡𤁋水又西经博罗县城南受榕溪水又西受苏公水又西受

   大罗陂水横沙水罗阳水经增城县界抵虎头门入于海西江在归善县舆地纪胜发源九龙

   山西流二百里抵郡城会龙江旧志源出归善县东北左坑铜鼓嶂经保溪而南马头山水自东注

   之折而西流沙田大鸭二水自东南注之又西白马水小金水自东南注之小⿰氵历 -- 𤁋水自东北注之又

   西牛牯岭水自东南至下监注之九州水自北注之明溪水自南注之又西石溪神溪水自北注之

   又西过平山至三角湖梁化水自北注之又西受上下淮水又西北至金斗桥受百田水又西北过

   县城南府城东受西湖水又北入龙江新丰江九域志河源县有新丰江舆地纪胜在河

   源县北湍碛险峻通灌田一千一百二十顷流 五百五十里入县界旧志新丰水源出长寕县西 北

   曰小长江又曰南河东南下长吉受大田水又东南受和平之惠化水入河源县界受忠信水又东

   受洪溪水绕河源县治东流入于龙江长寕县志南河一出县西北荆竹园一出县西北鸡子社一

   出从化县之禾溪至县西合流而东过县南又东合忠信水立溪水龙窟水二百六十里至河源县

   界入龙江河中皆石水性最急春夏则涨秋冬则涸河狭而曲仅通小舟南琴江一名龙村

   水源出永安县东南之龙窝东流经南岭曲折四十里入嘉应州长乐县界与北琴江合谓之琴口

   北琴江一名华阳水源出鸡公嶂东流达长乐之米潭又东至琴口与南琴江合秋乡江

   在永安县南有二源一北出宝峒一南出官山合流而西绕悬城折而南流受牙溪水又南至马头

   山受下濑水官坑水黄沙水折而西南流至凤凰冈北受清溪水又西南受南山水又西至归善县

   界入龙江义容江在永安县西南七十里有二源一北出大鲁山一南出蒋峒尾至乌鹊潭

   合流又西南入龙江神江在永安县西北有二源一在林村埔北东出小黄花西流一在林村

   埔南东出佛子凹西北流至鸡冠嶂下合流而西受诸坑水西入龙江西河在和平县东北

   八十里亦名西江源出江西定南厅曰曲潭东南流入县界受乌虎水又东南流至龙川县入龙江

   上下淮水在归善县南源出梧桐山东北流至鼔角山西折而北至官桥入西江

   下岚水在归善县东北源出梁化山西北流受诸小水经上下岚山北又西入龙江其西有

   ⿰氵历 -- 𤁋水旁有槟榔潭俱流入龙江又古仙水源出孙峒山北流折而西入龙江罗水在博罗县

   西五十里一名罗阳水源出罗山由丫髻峯刘仙坛下过钓鱼台东南流为碧溪又东南合蚬冈诸

   派水东入龙江又沙河水在县西北神山下一名横河源自广州府龙门县三派合流经蚬冈东又

   西南与罗水合入龙江又有神湖水源出大屏山西南流入沙河水县西又有大罗陂水源亦出大

   屏山南流入龙江浮水在博罗县西元和志浮水出罗浮山县志有泊头水原头水里陂水

   皆浮山之水俱注龙江泷头水在博罗县东北源出东瓜坑东南流入龙江少南有南田

   水源出长平之南田亦东南流入龙江公庄水在博罗县东北源出龙门县界东南流入

   县境又东南经周径山两山相夹水折而出是曰公庄水又东南入龙江玳瑁水在博罗县

   东北源出象头山东南流入龙江又金鸡⿰氵历 -- 𤁋水苏公水源皆出象头山俱南流入龙江牙溪

   水在永安县南源出羊角嶂北流入秋乡江曰牙溪口黄沙水在永安县南有二源一东

   南出燕尾山一南出乌禽嶂至磜头合流西入秋乡江又军粮水源出归善县阳乌潭北流入秋乡

   清溪水在永安县西南有二源一西岀宝山嶂曰上下窖水一东出狗头山曰员墩水

   合流而南至凤凰冈入秋乡江南山水在永安县西南源出犁壁山北流过南山至上石屯

   又西入秋乡江龙津水在海丰县东一里源出银瓶山南流至小金笼山下左合赤岸溪又

   西南右合液水是为三江又西南至大金笼山西入海曰长沙海口亦曰丽江埔宋景炎二年文天

   祥走惠州收兵岀海丰次于丽江口是也今有御宴潭相传端宗赐宴于此新𣽸水

   丰县东南县志城东南十里为和丰𣽸二十五里为新𣽸旧时一望沃野水道不通蜑民有东西两

   溪之分宋舟师至始凿通之上五里有岭今号宋师岭闽广盐舶多聚于水口东通东海𣽸西通赤

   涌口水在海丰县东南九十里一名扁涌湖源出黄泥坑南流受蛟溪诸水又西南流

   液水在海丰县西有二派小液水源出马鞍山大液水源出小溪山至县西合流又东南

   入龙津水凤河水在海丰县西一百里接归善县界亦名凤湖北受石溪鹅埠岭赤口港诸

   水南流由小漠港入海甲子门水在陆丰县东南一百里发源览表接大陂溪龙溪龙

   江诸水由石帆港入海忠信水在连平州东三十里源出九连山南流经忠信司前由夹

   江抵河源县界入新丰江内管水在连平州东四十里源出江西龙南县界南流经内管出

   大席水口至长寕县界入新丰江密溪水在连平州西南源出州西杨梅坪东南流绕州

   城西又东南与麻陂水合又南至长寕县界入新丰江麻陂水在州东源出州西北韶州府翁源县

   界东南流绕州城东折而南入密溪水银梅水在连平州西三十里银梅铺源出杨梅坪

   西流经牛岭村莲塘村入韶州府翁源县界即古浈水也通志谓之龙川水详见韶州府浰溪

   水在和平县西北一名和平水其源有二一出江西龙南县之牛冈峒一出九连山至县西北合

   流又东南至县东南十二里受汤坊水曰合水口又东南入龙江汤坊水在和平县东北

   二十里有二源一出漆木凹一出大门山合流经五花峯又经县东又南至合水口入浰溪

   虎水在和平县东北六十里通志谓之镇水源出紫云山东北流经乌虎山下又东合和平水

   西湖在府城西一名丰湖舆地纪胜丰湖在博罗郡城西广袤千里治平间陈偁领州经画筑

   堤截水又有鳄湖在丰湖之南阔不盈四五尺深倍之相传中多鳄鱼宋林俛丰湖集序湖之润溉

   田数百顷苇藕蒲鱼之利岁数万民之取于湖者其施已丰故谓之丰湖旧志西湖者丰鳄二湖之

   会也受三大溪之流北曰横槎西曰水(⿱𥫗廉)-- 帘西北曰新村曰天螺合于西新桥汇而为湖汪洋千顷其

   水东流入城岀东水关入西江同湖在归善县西六十里银瓶白云诸山之水汇而为湖北入

   龙江春夏之间弥漫数十里冬月水落鱼聚乡人利之嶅湖在龙川县西北二里舆地纪胜

   嶅湖在循州北龙潭之水注焉周数里俗号嶅塘县志即嶅山水从白云岩出由城濠东达于江亦

   谓之雷江浸珠湖在河源县南五里四时不竭榕溪在博罗县西源出象头山二派

   并流会于北坛之右又西南岀长寿观绕县西门外又东南入龙江赤岸溪在海丰县东十

   里有二源一出激石一出掘龙径西南至清湖合流又西南至小金笼山下合龙津水入海歧流通

   𣽸蓝溪在河源县东一百三十里源出龙川县金鱼山之阳泷濑最险西流南合能溪水又

   西入龙江曰蓝口东海𣽸在陆丰县东南九十里源出县东北罗溪诸上南流百里派分

   为二东流出迎仙桥南沙渡入海西流出沙塘溪合赤岸水出大德港入海钓潭与地纪胜

   在归善县北江西有盘石可以垂钓东坡尝游之阳乌潭在归善县东北磜头山西上承

   永安乌禽嶂水西南流入西江虎跳潭在长寕县西七十里澄波萦𮞉其深不测龙岩

   潭在连平州西三十里铁潭在和平县西南三里源出五花嶂南流经此汇为深潭东至合

  水口入浰溪麻姑池在博罗县罗浮山麻姑峯下明统志朱明洞水所自出一名白莲池

  温泉凡十有四博罗县温泉一在白水山下长寕县温泉三一在县东立溪约一在县南诸家

  镇一在县西梅坑约永安县温泉三一在县东南中镇曰泷口一在县西南下黄沙曰上下汤一在

  县西南苦竹派曰汤坑龙川县温泉一在县西北十里天柱峯之麓从三穴出热不可濯河源温泉

  六一在康禾一在和溪一在黄沙一在立溪一在黄田一在热水

 ︹古迹︺欣乐故城在归善县南东晋置属南海郡刘宋改属东官郡齐因之梁属梁化郡陈

  末废舆地纪胜引祥符图经云归善晋欣乐县地祯明三年改为归善又云欣乐城在归善县南

  一百五十里江左属广州唐贞观元年废归善县志欣乐县故基在县南一百五里晋太和元年

  祯明二年废今犹呼故县潭 按欣乐县自宋齐二志外止见于舆地纪胜隋唐二书元和志俱

  不言及纪胜云在归善县南百五十里今县南去海止百二十里无百五十里之境所云贞观元年

  废者唐志惟云贞观元年省龙川入归善亦非欣乐且陈祯明三年即隋开皇九年时陈已平决无

  改县之事而元和志有归善故城在县东北七十里或疑此即故欣乐隋改归善置循州于此唐初

  移治之后遂莫考耳今以别无可证姑仍旧志归善故城在今归善县东北旧志唐归善

  县治在今县东北五里白鹤峯之阳南汉时迁于今治傅罗故城今博罗县治宋书州

  郡志南海太守博罗男相汉旧县二汉皆作傅晋太康地志始作博元和志循州博罗县东南至州

  三十里本汉旧县属南海郡隋开皇十年改属循州寰宇记在祯州西北四十五里东接龙川西接

  増城长寕故城在今长寕县东北本河源县地明隆庆三年总督吴桂芳平贼王亚

  六奏割河源县长吉都韶州英德县𧰼冈甘棠二都翁源县清贵都置县曰长寕县志有故址在长

  吉社沐河竹子坝明隆庆时置县知县仍于沐河治事六年移冶鸿雁洲万历元年人移治君子峯

  下即今治海丰故城在今海丰县东元和志循州海丰县西北至州五百里本汉龙川县

   地东晋于此置县属东官郡隋开皇十年属循州寰宇记在祯州东南四百九十三里九域志在惠

   州东南三百里县志旧有土城在今县东一里元至正二年龙川故城在今龙川县西

   北汉书地理志南海郡领龙川县颜师古曰裴氏广州记云本博罗县之东乡有龙穿地而出即穴

   流泉因以为号隋书地理志龙川郡河源县开皇十一年省龙川县入焉元和志龙川故城在河源

   县东北水路百七十五里秦县也南海尉任嚣疾召龙川令赵佗授之以政即此处又有雷乡县西

   南至循州六百里天授二年广东都督陈崇业奏置南临大江寰宇记旧雷乡县刘䶮乾亨元年

   曰龙川仍移循州就县古赵佗城西接嶅山南临浰水舆地纪胜引循阳志云绍兴十五年知州韩

   京迁于城东即尉佗之故基又曰龙川故城在循州治西三十步河源故城即今河源

   县治元和志县西南至循州二百三十里本汉龙川县地齐置河源县以县东北三百里有三河之

   源故名九域志在惠州北一百五十里县志齐据桂山之干为城而枝布为三郭环之元末陷于寇

  因废明洪武二年徙于寿春市即中下二郭滨江为城隆庆五年遭水患复修古城万历十年始入

  居焉即今治也 按两城相去不及一里滨江者为下城亦曰旧城西为上城亦曰新城怀安

  废县在归善县东南刘宋置安怀县属东官郡齐曰怀安为东官郡治隋省 按隋书地理志

  无怀安县归善有怀安山唐书开元十四年贬刘宗器为循州安怀戍主盖即古县置戍也又元和

  志有梁化故郡在归善县东南八十里按舆地纪胜怀安岭在县东一百馀里与兀和志所云梁化

  郡相近盖梁时移东官郡于増城故改怀安置梁化郡隋平陈郡县俱省入归善也酉平废

  县在归善县西刘宋置属南海郡齐因之梁陈时废 按九域志归善县有酉平银场疑即故县

  罗阳废县在博罗县西南南齐时分博罗县地置属南海郡梁陈间废唐初复置属

  循州贞观元年省入博罗旧志在博罗县西四十里罗溪之南新丰废县在长寕县东南

  南齐置属南海郡隋改曰休吉大业初省入河源县明隆庆三年分属长寕 按今长寕县有新丰

   江犹以故县为名或曰即今县东之长吉里也陆安废县在海丰县东南齐置属东官郡

   梁陈间废唐初复置属循州贞观元年省入海丰舆地纪胜唐陆安县在海丰县东七十里县志今

   为大安屯有墟石城废县在河源县北唐书地理志循州河源县武德五年析置石城县

   贞观元年省府志在河源县北一百里旧清湖都地名县口和平废司在和平县东北

   本龙川县地明初置和平巡司于此正德十三年南赣巡抚王守仁平三浰贼因奏分龙川之和平

   仁义广三三里河源之惠化里改和平巡司置县而移巡司于浰头今谓之老巡司在县东北十里

   安民镇今永安县治本归善县地县志惠州有磜头大山与乌禽清溪白云等嶂黄沙蓝溪

   金鱼丫髻等山延亘归善海丰龙川惠来四县之境联络险阻明嘉靖中上杭盗杨立等巢穴其中

   分道出掠三十四年府议以归善秋乡凤冈磜头等处去县五日程海丰鹅埠岭去县亦二日程山

   海之寇出没不常宜度地创县控制为便议格不行其后花腰峯貉獠坪二贼日炽四十三年于上

  镇乌石筑城置馆治以郡判县簿隆庆三年巡抚熊桴始定议割归善之古名宽得二都长乐之琴

  江都置县治秋乡铁潭口之安民镇东北扆山西南面河惠化都今连平州治本和平县地

  明隆庆以后渠贼陈阔口巢五虎等盘踞九连山四十馀年其后陈万巢九连肚尤为猖獗官军讨

  之累年始平崇祯六年割和平县惠化都长寕县长吉都河源县忠信图及韶州府翁源县银梅东

  桃二铺置连平县治惠化都之周陂以九连克平为名㝷改为州即今治钱监宋史地理志归

  善县有阜民钱监府志在府城内宋治平四年晋长吉宫在连平州南长吉里舆地

  纪胜在河源县北百里洪圣王旧居唐庚故居在府城南沙子步明统志宋政和间庚谪

  惠州筑室居此留正故居在府城北三里明统志一名丞相宅宋相留正于此建第因名

  东坡故居在归善县北白鹤峯宋苏轼谪惠州时卜居于此其迁居诗引云绍圣元年

  惠州寓合江楼㝷迁于嘉祐寺二年复迁合江楼月馀复归嘉祐寺时方卜筑白鹤峯上新居成庶

  几少安夷坚志绍兴二年䖍宼谢达陷惠州居民官舍焚荡无遗独留东坡白鹤峯下故居致奠而

  轩辕生故居在博罗县罗山白云洞中唐轩辕集居此皮日休陆龟蒙李洞皆有

  合江楼在府城外东西二江合流之处宋苏轼尝寓此有诗云海山葱昽气佳哉二江

  合处朱楼开平湖阁在归善县西舆地纪胜在丰湖泗洲寺前枕湖倚山最为胜游之地

  明统志谚云鳄湖平出公卿阁名本此水心阁在归善县广福寺前嶅湖环绕前湖叠秀

  为登眺胜处文惠堂在府治旁明统志宋陈尭佐尝守郡故名默化堂在龙川县

  治内府志宋周彦质守循为堂于公署之西苏轼题其榜曰默化并为之记苏陈堂

  川县白云桥西府志旧名台隐堂宋苏辙陈次升谪官时所居隆兴初循守彭亿更名苏陈像二公

  而祠野吏亭在府治东北隅宋咸平初州守陈尭佐建苏轼有记后人于此祀尭佐亦

  名陈文惠祠松风亭在归善县东舆地纪胜在弥陀寺后山之巅始名峻峯植松二十馀

  株清风徐来因谓之松风亭苏轼有记孤屿亭在归善县西舆地纪胜丰湖有孤屿亭又

  有嶅峯亭平远台在府城西舆地纪胜在丰湖西极高峻湖山一览无遗为游玩之胜府志

  又有超然台熙春台俱在丰湖中明季所建花首台在博罗县西北罗浮山黄龙洞唐开

  元二十六年敕建又刘𬬮大宝二年建天华宫于此曰西天华又有宫在幽居洞后曰南天华

 ︹关隘︺鸿珠关在河源县南三里又塔下关在县东南二里佛迹潭关在县西南三里三关延

  袤五里为县咽喉皆明置今废罗峒隘在博罗县东北象头山南为陆路要害又有洪溪峒

  隘在县东北鸡笼山东皮村隘在长寕县西北人有腊溪等隘皆接韶州府英德县界旧

  为盗薮有兵戍守中镇隘在永安县东又大径隘小俓隘中溪隘赤溪障隘丹竹隘横排

  隘吉峒隘公坑隘晒木石隘貉老坪隘皆在县东南银坑径隘在县西南蓝秋径隘在县西北芙蓉

  径隘沙径隘𧰼鼻径隘火带径隘滑石径隘青草湖隘鹅鼠羊隘苦竹径隘皆在县东北以上诸隘

   皆眀置县后设有千长隘长防守八苑峒隘在海丰县东北一百十里又北三十里有

   五云峒隘皆极险要铙钹山隘在龙川县北又猴岭隘在县西北接和平县界铁龙隘在

   县东北接江西安远县界牛神径隘在连平州南十里茶山又撑腰石隘在州东石龙皆

   崇祯六年置州时自和平割属又东桃径隘在州西北五十里路通江西龙南相近有梅花锡场

   画眉共四隘皆初属翁源后割属古云隘在河源县东古云山又南湖𨺗隘在县北三十

   里跳王磜隘在县东北二十里东水隘在和平县东南六十里有墟又高车水隘在县南七

   里明正德五年设又热水隘在县西为九连要路又中村隘在县西北一百里九连山北上坪接龙

   南县平虎隘在和平县东北六十里旧曰乌虎镇明宏治十五年设嘉靖三十九年

   土城㝷为贼徐仁器所据隆庆六年讨平之改名平虎其西南有饮放径隘西北有眼湖径隘皆扼

   岑冈出入之路又三折水隘在县东北八十里岑冈东又东有阳坡隘又东北有黎头镇隘皆明嘉

  靖中平山巡司在归善县东南七十里原平山驿 本朝雍正八年改置又旧有欣

  乐巡司在归善县城北下郭原欣乐驿本朝雍正八年改置乾隆三十四年 内 外管

  巡司在归善县东南一百三十里馆罗冈明洪武元年置 本朝康熙间改主簿管理㝷复设

  巡检雍正十一年移驻梁化墟平政巡司在归善县东南一百五十里原平政驿 本朝

  雍正八年改置平海巡司在归善县东南一百五十里 本朝雍正八年碧甲

  巡司在归善县南一百里淡水场明正统八年苏州巡司在博罗县城东龙江

  东原苏州驿 本雍正八年改置石湾巡司在博罗县西一百里石湾村接广州府东

  莞县界明洪武四年置善政巡司在博罗县西北三十里胡镇村明洪武四年

  坪巡司在长寕县西九曲岭上明置又旧有黄峒巡司在县北二十里久废驯雉巡

  司在永安县西南七十五里凤凰冈西明初置在归善县水东驿侧嘉靖初移于今县东乌石屯

   立县后又移此宽仁巡司在永安县西南一百十里义容江口明初置属归善县嘉靖初

   移于安全都桃子园后复还此有苦竹派市鹅埠巡司在海丰县西一百里明嘉靖四

   十年置有城又长沙巡司在县西南长安营明洪武中置嘉靖中移谢道今废甲子巡司

   在陆丰县东南一百里甲子所原系海丰县东海𣽸驿 本朝雍正七年改置巡司九年割属

   田巡司在陆丰县北河田里原系海丰县平安驿 本朝雍正七年改置巡司九年割属

   黄沙巡司在陆丰县北黄沙村原系海丰县南丰驿 本朝雍正七年改置巡司九年割

   老龙巡司在龙川县东二十里老龙埠 本朝雍正十一年通衢巡司

   在龙川县东五十里明洪武九年置嘉靖四十四年筑城后佥事雍澜移巡司治县东老龙埠隆庆

   二年复还故治十一都巡司在龙川县东北一百五十里洪武二年置为县境水陆

   之冲防守最切忠信巡司在连平州东南六十里南去河源县一百里明洪武四年置属

   河源后割属州长吉巡司在连平州南四十里百口塘墟旧在戈罗山下明洪武五年

   初属河源后属长寕今割属州移冶于此路通长寕县为往来孔道蓝口巡司在河源县

   东北八十里明洪武二年置其地为龙川往来孔道右有石砦临河险峻汕尾镇在海丰县

   东南海滨要地 本朝雍正七年设巡检司㝷废乾隆二十一年设县丞一员驻此囘龙镇

   在河源县西北四十里赤溪水口又平地镇在县北八十里浰头镇在和平县西北八十

   里西近横冈营明正德中以和平巡司置县移司治于此今裁又十里有浰头隘嘉靖三十四年

   环以垣墙置兵戍守惠州卫在府治西南明洪武二十三年建碣石卫在陆丰县

   南五十里东至海岸二里西至东海𣽸五里南至海岸五里明洪武二十二年置筑城周一千一百

   丈有奇门四环以濠明末海寇苏成据此 本朝康熙三年始平设总兵镇守城西有石桥盐场雍

   正七年并设海防同知驻此平海所在归善县东南二百里平海山下明洪武二十七年

  筑城置守御千户所属碣石卫 本朝康熙四年裁九年复设四十二年又设游击驻此雍正四年

  改设参将东有淡水盐场海丰所在海丰县治东明洪武二十七年建隶碣石卫捷胜

  所在海丰县南少东八十里南临大海西至海岸三里明洪武二十七年筑城置守乐千户所属

  碣石䘙 本朝兼设都司驻防为碣石右营甲子所在陆丰县东南一百里石帆都海口

  有大石壁立上下各有六十甲子字故名明洪武二十七年筑城置守御千户所防守甲子门澳

  本朝顺治十七年并入海丰所雍正十一年析入陆丰县旋设游击驻防为碣石左营龙川

  所在龙川县治西明洪武二十年建隶惠州卫河源所在河源县治东明洪武二十八

  年建隶惠州䘙槟榔潭营在归善县东北江滨西与博罗之莫村相对明嘉靖末佥事尤

  瑛立又有蚬壳冈营在县西北同湖水口与博罗县接界明嘉靖中建橘子铺营

  罗县西北又有南坑营橘子头营皆接广州府龙门县界俱明嘉靖间建油坑营在海丰县

   东石塘都又赤冈营在县东近惠来县界南沙营在县东南一百里迤西有大德营南䆴营在县南

   五十里长沙营在县西南八十里相近有石山营大磨营明初皆有官兵戍守谢道山营

   在海丰县西南二十里液水西岸明嘉靖十一年増设三十八年移长沙营兵于此新田营

   在海丰县东北六十里明万历初平贼巢设参将及捕盗公署㝷移治府城西北崇祯十五年复设

   营于此又有河田营在县东北一百里内管营在连平州东北十里旧称九连门户最为

   要隘明崇祯八年置又野鸭潭营在州东九连山东獐坑营在九连山北皆险要处岑冈营

   在和平县东北六十里东南至平虎西抵浰头横冈北通定南之上下历及安远之黄郷堡为九连

   七巢之一明正德嘉靖间贼首李鉴据此万历十四年鉴孙珍复据作乱总督吴文华讨平之因置

   营于岑冈 本朝顺治十三年守备驻防康熙十三年移置县城富沙寨在归善县东旷

   野数十里南临江北阻金斗水元季土豪刘守正尝据此又船澳寨在县东南浊水山即文天祥驻

  兵处周径寨在县西南周经山马公寨在县东北磜头山官塘寨在永安县西南清溪社又

  磜潭寨石湖水寨樟槎寨埔尾寨苦竹坑寨柏埔寨留口寨皆在县西南瞰下寨在海丰县

  南少西五十里捷胜所西北明崇祯十年置有城 本朝以碣石镇左营守备分守于此迤西有鲘

  门港口在长沙港西有把总汎守东海𣽸寨在陆丰县东南九十里 本朝顺治八年

  设游击驻防康熙三年设总兵镇守后移总兵治于碣石改设副将驻防复改游击今改设守备为

  碣石镇左营三王寨在河源县南四里元末何真所筑又有古城堡明嘉靖二十一年

  樟树围在永安县东北十六里又员冈围乐平围三角围皆在县东北鸦鹊潭围在县西南

  县志明末乡人各为寨自守亦名曰围乌石屯在永安县东明初置嘉靖初移驯雉巡司

  治此四十一年筑城置馆立县后废今有复兴墟田心屯在龙川县东南兴乐都通衢之

  西南明洪武二十三年立宏治十七年贼劫通衢司因于此筑城其北有岭西屯在县东一百里又

  东北二十里有兴隆屯又东北八十里有上莒屯老龙埠在龙川县东二十里为水陆舟

  车之会闽粤商贾辐辏明洪武九年建𨔛运所于此嘉靖九年银场在归善县宋史地理

  志归善县有酉平流坑二银场锡场宋史地理志归善县有永吉信上永安三锡场海丰县有

  云溪杨安劳谢三锡场河源县有立溪和溪永安三锡埸龙川县有大有铅场归善县有三丰铁场

  平山驿在归善县东南七十里又平政驿在县东南一百五十里俱明洪武元年置马驿也

   本朝雍正八年改属巡司欣乐驿在归善县城北一里水马驿也明洪武三年置在县

  北三里下郭万历二十五年改建于此又水东驿在县东北七十里水驿也洪武元年设 本朝雍

  正八年改属巡司苏州驿在博罗县城东南龙江东水驿洪武四年置又莫村水驿在

  县东北八十里公庄水口亦洪武中置 本朝雍正八年改属巡司苦竹派驿在永安县

  西南宽仁巡司之侧水驿明初置属归善后割属永安即以巡司摄之南丰驿在海丰县

  治西又平安驿在县西七十里东海𣽸驿在县东八十里皆马驿俱明洪武四年雷乡驿

  在龙川县南二里水马驿也明洪武二年宝江驿在河源县城南江滨又义合驿在县

  东北四十里皆水驿明洪武时置又蓝口驿在县东北蓝口镇今废南岭公署在永安县

  东南南岭明万历二年参议赵可怀以其地为永安藩蔽筑城设抚民通判及守备驻此

 ︹津梁︺西新桥在府城西西湖上宋绍圣初僧希固增筑湖堤造飞楼跨之苏轼有西新桥诗

  拱北桥在府城北门外宋治平间州守陈偁建亦名陈公桥五眼桥在府城北门外

   本朝干隆元年修东新桥在府城东北双江合流处明统志初绲竹为桥水涨则溃宋绍

  圣初罗浮道士邓守安以四十舟为浮桥随水涨落苏轼尝捐犀带助役复为诗以纪之金斗

  桥在归善县城东安济桥在归善县北接官亭下明知府吴至造船九十四只连以铁锁

  民便保安桥在博罗县西长寿观前跨榕溪宋德祐元年建 本朝乾隆十八年修又

  ⿰马参 -- 骖桥在北门外 本朝雍正六年依桥筑堤二百馀丈赖以完固思相桥在博罗县北新

  集都明统志宋相留正尝过此乡人思之故名蚺蛇桥在博罗县东北长平都沙冈跨蚺蛇

  塘长二十丈又相近渡津桥 本朝乾隆元年龙津桥在海丰县东十里仙人

  桥在海丰县东南石桥场两岸皆水桥居海中计三百六十五丈一名济人桥魁龙桥

  在龙川县东一里人龙津桥东安桥在县东五里西安桥在县西二里北平桥在县北二里胜阳桥

  在县东五十里 本朝康熙十二年建乾隆十五年桂香桥在河源县西南宋建以古

  成之登第故名化龙桥在和平县南省观亭前长五十丈南沙渡在海丰县东南

  一百里路通碣石䘙老隆渡在龙川县东四十里合水渡在和平县南十五里

 ︹堤堰︺苏公堤在府城西西湖之左明统志宋绍圣三年苏轼出所赐金钱筑苏村堤

  在博罗县西罗仙都宋筑以障龙江之冲决长六百馀丈随龙堤在博罗县东北小东门外

  东连窑岭南接浮碇长二百五十丈通行要路宋淳祐中筑 本朝乾隆十年登山堤

  在博罗县仙福都泊头村长一百十五丈后周广顺中筑以遏山溪之涨岁久坏圯 本朝乾隆年

  闲修柳塘在龙川县北三十里周八十馀亩宋端平二年循州守朱挺筑引白云岩水注

  之灌田三百馀亩四围栽柳故名

 ︹陵墓︺︹宋︺吴潜墓在归善县北嘉祐寺南岭张宋卿墓在博罗县罗浮山白莲池

  古成之墓在长寕县北君子嶂下文烈女墓在河源县北八十里忠信都三

  角村天祥二女定娘夀娘葬此︹明︺何真墓在归善县西南笔架山杨起元墓

  在归善县西西湖官田上李容墓在博罗县西五里大潘张津墓在博罗县西五

  里龙

 ︹祠庙︺陈使君祠在府城内明统志宋治平间陈偁知惠州时其子了翁亦随侍偁有德及

  民民生祠之榜曰陈使君堂中塑二像韩侯祠在府城内元妙观明统志侯讳京以忠义

  起上党率众破金人宋授以高爵使总兵岭南平大盗七十馀屯行军有律郡邑多肖像生祠之

  昭忠祠在府城城隍庙后山 本朝嘉庆八年景贤祠在府城西丰湖上明嘉靖

  五年建祀宋周子后以罗从彦配改名崇道祠万历四年以唐张锡宋唐庚杨万里陈鹏飞陈次升

  吴潜文天祥明王守仁合祀更今名表忠祠有二一在府城西超然台下祀明御史王度本

  孤忠寺嘉靖十五年改名以谅江州判官刘简配享一在海丰县北五坡岭祀宋文天祥及僚属

  㵯陈龙复刘子俊杜浒萧明哲张唐林琦熊桂吴希奭陈子全徐溱萧资等共十三人苏文

  忠公祠在归善县北白鹤峯上有碑孝女祠在博罗县西五十里明统志梁富民

  陈志年八十独有一女志卒女哀毁过甚亦卒乡人立女像于龙华寺南汉封昌福夫人县志明嘉

  靖间改为孝女祠豫章祠在博罗县西北祀宋罗从彦本华光祠址明嘉靖初提学副使

  魏校改建二贤祠在龙川县东五里宋嘉泰中郡守赵善亿建祀苏辙陈次升王公

  祠在和平县署后祀明王守仁姚娘庙在博罗县东莫村汉河平时姚氏女幼㛠礼义

  事父母孝顺贞淑为乡族所钦及卒乡人于所居立庙祀之葛仙庙在博罗县西北罗浮

  山祀晋葛洪唐建 本朝嘉庆七年   御书扁额曰惠民佑顺五将庙在和平县北十

  里祀祁任窦薛余五姓失其名皆元末江西安远县义士以追贼死于大陂坝明洪武末建庙

 ︹寺观︺永福寺在府城西西湖上宋建栖禅寺在归善县西三里宋苏轼诗平湖春

  草合步至栖禅寺即此香积寺在博罗县西苏轼游香积寺诗引寺去县七里三山犬牙

  夹道皆美田麦禾甚茂寺下溪水可作碓磨宝积寺在博罗县西北罗浮山明统志唐中

  宗时僧道迪建于卓锡泉旁名中阁院宋改今额光孝寺在龙川县西即粤王佗故基宋

  绍兴间建 本朝康熙间修雍正十年重修乾隆二千六年又修元妙观在府城南宋建

  名天庆观元改今名白鹤观在归善县北白鹤峯冲虚观在博罗县罗浮山朱明洞

  南明统志宋建有朝斗坛人于其上尝𫉬铜龙六铜𧰼一通志即都虚观故址内有葛洪丹𫁘

  福观在博罗县罗浮山朱明洞东南汉建明统志即泉源福地宋赐额

 ︹名宦︺︹隋︺樊子盖庐江人高祖时转循州刺史许以便宜从事十八年入朝奏岭南地图赐

  良马杂物加统四州令还任所柳旦河东解人大业初拜龙川太守民居山洞好相攻击旦为

  开设学校大易其风帝闻而善之下诏褒美︹唐︺李翺陇西人元和四年杨于陵节度岭南

  辟为幕府后摄循州文学为一方矜式卒谥曰文︹宋︺陈尧佐阆中人咸平初以潮州通

  判权知惠州治以诚信事从省约吏民化服陈偁沙县人治平三年惠州时丰湖防废水

  涸而税尚存偁始蓄水置闸建桥奏免课钱五十馀万又教民以牛车转水入东湖溉田民咸赖之

  詹范崇安人绍圣中知惠州时兵荒之后野多暴骨范为掩埋作丛塜苏轼作诗以纪其政

   陈膏莆田人绍兴初知惠州时广贼曾衮犯惠膏单车诣其垒谕降之韩京河南人绍

   兴中知循州招集流亡百废具举守循十年大有功于民循人绘像祀之高登漳浦人绍兴中

   广漕郑鬲赵不弃辟摄归善令遂差考试命题䇿浙闽水灾所致之由郡守李仲文驰以达秦桧桧

   怒编管容州罗从彦南剑人为博罗县主簿闻同郡杨时得程氏学慨然慕之遂徒步往

   宋煜莆田人淳熙间知循州境旧多旷土煜教民垦耕奏免其租六年遂成沃壤陈峒盗

   发仓卒征旁郡兵惟煋所遣皆精练卒赖以殄贼寻改知惠州执法严明豪猾屏息又减重额刷逋

   户刬虚籍以苏积困惠人德之傅大声仙游人淳熙中通判循州适寇起守称疾不视事大

   声调发诸军奋力鏖战贼皆溃去漕使劾守不职以大声摄州事寻奏为真郡中旧有例册钱千缗

   悉却之在循州四年民乐其政郑勲仙游人端平中知博罗县时熊乔部卒焚掠州境长驱西

   下或劝避之勲曰我见贼而去如民何贼至谕之不从正色叱之遂遇害宋翊莆田人端平中

   知循州时寇盗充斥翊至集官民兵扼其要冲増陴浚隍募兵益戍缓催科裁浮羡通商裕民流移

   蓝通判史失其名景炎二年倅惠元兵至众皆请降独蓝率兵民数百拒战力竭而死

   ︹明︺万迪东平州人洪武初为惠州知府以兴学建城功行省参政周正奏靖旌赉何真

   东莞人元末惠州王仲刚与叛将黄常起兵据惠真击走常杀仲刚遂有循惠二州洪武初诏授惠

   州路同知陈敬祥符人洪武中知龙川县时盗起为患都司官欲统兵来剿敬密遣人诱其首

   擒之不遗一矢民赖以安邓文张寕都人洪武中知河源县县经兵荒民多流徙虚税几及

   六千石悉奏免之郑述莆田人宣德中为府通判民居率茅茨竹椽易致火患述教民陶瓦

   构木环之以堵火患遂息正统七年按察使郭智等荐其行谨才优擢南雄知府邵铜

   人天顺时以御史劾曹吉祥石亨下狱谪博罗知县莅政严明能釐宿弊尝督造册籍括为易见图

   至今式之方良节莆田人正德初知惠州府有中官奉使索贿所至奉命惟谨良节独不为

  动惠诸邑十年再役独归善三役力请减之又筑三堤以捍西湖水辟西关引湖环而东注寻擢广

  东副使张祐广州人正德中守备惠潮盗魁刘文安李通宝啸聚为患祐直捣其穴以次削

  刘炎宣城人嘉靖初知和平县时邑新造炎至创公署建月城招民以实闾井修立学社

  择民子弟教之平定群盗邑赖以安李信兴化人崇祯末知和平县 大兵入粤城破偕其二

  泓远淑远阖门死焉

 ︹本朝︺陈应相宛平贡生顺治十一年知惠州府秉性刚方善于抚绥民受无事之福卒祀名

  武荩来安人顺治十五年为归善知县时苦边寇多逃亡孤丁应徭不堪重困荩特宽宥

  之东平盐埠为通邑盗患力请禁革勘迁海界万军云集独能多方安置不致颠连㝷以劳瘁卒官

  民咸感泣沈时凤阳人顺治四年为永安知县流寇攻城时亲冒矢石出奇制胜筑子城造云

  车防御周密阅三月而援兵至城得保全尹惟日茶陵州人顺治十七年知和平县时九连

  寇猖獗四省会剿未克惟日单骑招抚感动投诚复条陈固守机宜设兵驻防岑冈氏得安业未几

  卒于官陪祀王守仁祠潘好让济寕人康熙进士二十六年任龙川县修邑乘兴义塾邑

  多服毒诬命居奇好让立重禁严反坐在任四年以病休卒祀名宦

 ︹人物︺︹宋︺古成之字亚奭河源人端拱初进士淳化间李顺乱蜀张咏辟知魏城县乱俗一

  咸平五年蜀又警咏再辟令绵竹初道由潭州遇异人韩泳邀以仙术答曰亲老禄仕长生非所

  愿及登第泳复劝之不为动至是叹曰亲没何以仕为慨然赋思罗浮诗未几卒于官四世孙革绍

  圣初进士教授琼州招谕蛮洞叛黎擢守潮州有惠政翟逢亨归善人博学事母至孝居

  白鹤峯东苏轼谪惠时尝与往还易青归善人为都督行府摧锋绍兴六年经略使连南

  夫与统制韩京督兵讨曽兖京遣青夜劫兖营为所执贼驱至后军赵续砦外声言大军俱已就擒

  青呼曰勿听所擒者我耳贼又言吾不杀汝第令经略来招抚青又呼曰任贼杀我我以一死报国

  贼焚之青骂不绝口事闻赠保义郎阁门祗候张宋卿字恭甫博罗人绍兴间擢进士第除

  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正色立朝不通权贵胡铨张浚荐之终知肇庆府潘预字晋卿博罗人

  善易尝著易范八篇三山林东少许可抵罗浮闻预论易遂为之屈乾道中以特科授宜州司法参

  ︹明︺王度字子仲归善人洪武末举明经授御史靖难兵起方孝孺与约死社稷及成祖

  嗣位谪戍贺州抗词不逊遂被杀刘简字以忠归善人永乐中由乡举为交趾谅江州判官

  洪熙元年黎利叛攻劫郡邑所在皆奔降独简城守数月援兵不至城遂陷被执不屈而死其弟及

  妻子七人皆赴井而死王佐海丰人永乐中举于乡擢吏科给事中器宇凝重奏对详雅为

  宣宗所知超拜户部右侍郎正统七年进尚书调剂国用节缩有方后死土木之难赠少保谥忠蕳

  李容字思诚博罗人正统进士由户部主事历山东右布政以治平卓异闻成化中召为工部

  右侍郎治河芦沟天津筑堤钱塘皆有功绩姚祥字应龙归善人成化进士由县令擢御史

  有政声正德初迁云南按察副使以忤刘瑾谪戍铁岭瑾诛复官卒于道张津字广漌博罗人

  成化进士由大城知县擢御史数有论谏出为泉州知府以忤刘瑾削职瑾败复官累擢右副都御

  史巡抚江南时有诏蠲逋租数十万工部以岁瓣物料非所宜蠲征之如初津执奏谓朝廷不宜失

  大信于天下人疏言织造内臣二人岁计供应不赀宜令守备臣兼理取囘新差内官以甦民力又

  以国本未定请择宗室之贤者育之宫中不报㝷卒于任赠南京户部尚书何宇新

  完博罗人㓜孤事母至孝母亡庐墓其师陈献章贻以诗曰绕舍乌成阵终年虎卧门山梅初并蒂

  冬竹又生孙盖纪其实也宏治中举乡试官至宗人府经历叶梦熊字男兆归善人嘉靖

  进士由县令屡擢御史以谏受把汉那吉隆贬郃阳丞屡迁山东右布政万历十七年擢右佥都御

  史巡抚陜西进右副都御史移甘肃梦熊有赡决敢任事会哱拜反上疏自请讨贼寻代为总督寕

  夏平以功进右都御史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陈吾德字懋修归善人嘉靖进士隆庆中历

  给事中以岁首日月并食请帝屏一切玩好应天以实诏遣中官督织造偕同官严用和切谏己复

  偕给事李巳諌市珍宝被斥为民神宗立起官数有论谏以忤张居正出为饶州知府后终湖广佥

  陈大礼永安人为藩司掾嘉靖末贼起告归筑垒积粟训练什伍捍保乡里备兵使者

  檄率乡兵同千户讨曽廷凤战于黄沙官兵𨚫大礼奋骂曰公等糜廪(“㐭”换为“面”)食欺朝廷我敢惜死以辱国

  𫆀力战死之督府赐金祭葬为立祠徐春芳和平人嘉靖末痛祖父为贼所杀会县兵击贼

  谓友人曰吾行矣友以其未有子止之不听赴敌死焉讣至妻曽氏自收簪珥遗姑抱女痛𡘜而绝

  叶春及字化甫归善人隆庆初由乡举授教谕上书陈时政三万馀言都人传诵迁惠安令

  民感其德政㝷引归以太常卿艾穆荐起郧阳同知入为户部郎中卒春及刚方廉介位虽不达时

  论重黄让永安人其兄为贼所掠罄囊赎之贼又掘其父母塜责赎以金让以身质贼垒

  易亲骨归旋脱身复率其二子启鲁启愚将乡兵杀贼隆庆五年擒贼苏允山启愚死焉又明年从

  监军道为先锋击贼贼据险坚壁让深入贼巢诱之官兵乘间而进启鲁以父陷贼大呼先登夺让

  归而身被创死万历中旌其门曰一门三孝杨起元字贞复归善人万历进士改庶吉士

  授编修奉命册封崇藩取道盱江就罗汝芳论学证悟有得曰吾乃今如客得归矣因绘汝芳像悬

  之出入必告清修姱节雅为士大夫所重官至吏部左侍郎卒谥文懿张萱字孟竒博罗人

  万历中举于乡官至平越知府好学博识经史百氏靡不淹通其平生著述甚富为时所重

 ︹本朝︺龚克孝归善人少孤哀毁如成人事所后父母如所生墲兄姊之孤不异已子顺治戊

  子已丑荐饥减已飧以食甥侄从兄克修赴都道卒克孝匍匐数千里迎其丧以归常以惠民凋瘵

  陈之当道夫役得减其半人德之卒祀乡贤黄易字子参海丰人顺治进士知归化县康熙

  十三年三山变起易修隍栅为守御计既而不支遂徽服间道乞援于赣已复走粤竟以劳卒事

    闻赠按察司佥事李逢祥字瑞其龙川人顺治甲午乡荐性至孝慷慨仗义当贼

  孽肆虐筹机应变多出事先康熙甲寅潮郡大乱逢祥以镇静处之安堵如故水寨为邑门户白头

  贼胁众数万逢祥推诚招抚守御并严远近赖之邝奕垣河源人顺治进士知闻喜县善

  奖育人材以忧归庐于门左终丧不入内寝补碣石知县治如闻喜清操朗识上官韪之黎允

  吉河源人遇事有胆略 国初 王师至擒𫉬土贼诬其邑到吉砦民为同党帅将发兵屠砦允

  吉与其弟造帅营力白之帅鉴其诚乃止全活者数百家捐金掩骼煮粥赈饥周宗族之贫者卒祀

  严淑虞永安人康熙六十年以孝子 旌又同邑孝子甘怡何以平并雍正五年 旌

  湛上锡河源副榜性至孝父殁哀毁三年不见齿任顺德训导捐俸修学宫勤讲课并有功

  绩顺德人士为建湛公书院卒祀名宦李常茂博罗人提标外委补把总征苗有功乾隆

  元年六月阵亡入祀昭忠祠罗定贵归善人南雄把总嘉庆三年随征川匪阵亡八祀昭

  刘光时博罗诸生嘉庆七年贼匪陈烂屐四恣扰光时团练乡勇为固守计贼攻之恵

  光时出战死同邑诸生朱锡光亦为贼所胁不屈死俱入祀节义祠

 ︹流寓︺︹隋︺柳述河东解人以尚主拜开府仪同三司袭爵建安郡公摄兵部尚书炀帝嗣位坐

  除名与公主离绝徙于龙川︹宋︺苏轼眉山人绍圣初贬寕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

  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苏辙轼弟绍圣初落职谪雷州安置移循州

  庚丹棱人以张商英荐提举常平商英罢相庚坐贬安置惠州陈次升仙游人徽宗时

  为侍御史极论章惇蔡卞曽布蔡京之恶崇寕初除名编管循州政和中始复旧职陈鹏飞

  永嘉人绍兴中官侍讲以言事忤旨谪惠州所居面湖吟咏自适有罗浮集十卷留正

  人少游惠州归善处士徐敦实以女妻之因家焉后举绍兴进士拜左丞相封魏国公吴潜

  寕国人理宗时为左丞相元兵渡江极论奸臣误国落职谪循州安置贾似道使武臣刘宗申守循

  以毒潜潜豫知死日语人曰吾将逝矣夜必雷风大作已而果然时景定三年也循人闻之咨嗟悲

  

 ︹列女︺︹明︺郭观妻侯氏归善人正统间观任广西平南训导猺贼劫县氏与子绍辉俱

  被掠贼方饭以饭授氏氏掷于地贼怒以矛𫓩绍辉死焉氏大呼曰何不杀我使母子骨肉一处遂

  遇害事闻旌表姚氏女博罗人世居公庄峒宏治中寇掠其郷女走山谷间寇追至欲犯之

  女厉声骂贼投崖死黄佩妻谢氏和平人正德中贼张文昌之乱谢年十九抱女奔窜

  贼逼污不从先杀其女谢大骂贼杀之时同邑徐昇女年十六亦被执骂贼遇害周德高

  妻李氏博罗人嘉靖间河源贼李亚元流劫被掳至元冈欲污之李绐以汲水赴井死

  氏三女博罗人诸生光旦女嘉靖中贼破沙上村光旦挈家楼居贼攻楼急女度不免相率

  坠楼黄氏女永安人隆庆初贼破贵峯寨女时年十六与父君庸皆被执绐贼曰若释

  父归当相从贼喜从之女睨旁有刀遂自刎而死周氏二女龙川屯军周应良女隆庆

  中贼邹嘉儒破屯长女年十八厉声骂贼贼刃之次女年十六逃邻家缢于僻室时称双烈

  自省妻方氏归善人年十六被贼掳负之以去方噬贼背齿肉俱脱贼怒脔斩之

  于襄聘妻严氏字凤姑归善人初许字郭后其父以郭家贫欲别字富室女泣谏不

  从将受聘潜出投江死徐亚孙海丰人徐子明女年二十三未嫁为海宼所掠不从贼支

  郑世逢妻卢氏海丰人为流贼所掠义不受辱绝粒数日呕血而死陈某

  妻吴氏海丰人夫早夭舅姑欲令再嫁吴坚执不从遂自缢李棠妻卓氏

  人海宼薄甲子城棠被执百计赎之不得卓乃自往贼营易棠归乘间投水死邹士第妻

  黄氏龙川人峒寇焚劫其家氏逾垣走贼追之遽投井贼复曳出大骂不屈死又同邑傅天祐

  妻陈氏夫亡二日自经以殉罗辛叔妻张氏连平人为贼陈万所掳欲污之不从

  先断其发次斩其手指坚拒骂贼而死叶彦荣女河源人年十七为贼所掳行至磨刀

  石险甚行者皆下马女顾曰此吾死所矣投身崖下越句日得其尸面如生时人因名其石为烈女

  

 ︹本朝︺陈贞女归善人名年姐许字李花结顺治二年贼陷城惧为所污密纫衣裾自缢死

  张焘妻韩氏博罗人顺治三年遭贼乱韩先匿复壁中闻欲杀其母惊呼出救触刃死

  兵释其母而去同邑黄良豫妻张氏被掠不屈死韩如琬妻刘氏扶姑藏匿邻舍贼捜𫉬之欲杀其

  姑刘夺刃被害其姑得免张天定妻谢氏年二十三而寡贼执其舅张鲸谢力救死之徐基

  妻吴氏海丰人顺治初为兵所京不屈被害林𧰼镕妻陈氏海丰人顺治三

  年为队兵所掠抗节自尽总督佟养甲廉得其实戮队卒给扁旌之黄鼎甲妻蓝氏

  龙川人流贼陷城蓝负其㓜子满㓜女淑英赴深渊死王某妻吴氏连平人名美娘

  顺治初为贼所掠不屈遇害陈庆公妻林氏河源人夫亡守节顺治十年 旌同

  邑李琮妻江氏十七年 旌王应曾妻陈氏归善人为盗所掠经赤沙渡投水死

  锺氏永安人失其夫名遇贼不屈被害康熙六十一年 旌同邑谢永昇聘妻叶氏未嫁夫亡

  黄子奇妻曾氏海丰人康熙十四年海贼滋扰曾年二十馀被掳露刃胁之不

  屈被黎允吉继妻尹氏河源人夫亡守节康熙二十五年 旌徐章

  鈖妻姚氏归善人夫亡守节雍正四年 旌同邑黎元巽妻汪氏叶自生妻张氏李滋妻

  姚氏均雍正年间 旌余濂友聘妻毛氏博罗人未嫁夫亡守节雍正四年

  谢锡川聘妻张氏海丰人未嫁夫𤤄诣夫家泣拜舅姑请为立后求葬地既

  得曰事毕矣遂自经雍正五年 旌同邑节妇郑广礼妻陈氏潘乃垣妻吴氏戴廷佐妻梁氏张惟

  清妻陈氏戴学敏妻吴氏烈妇黄允钦妻陈氏均雍正年间 旌黄继茂妻郭氏

  陆丰人夫亡守节同邑黄寅日妻蔡氏均雍正年间 旌崔星述妻郑氏龙川人夫

   亡守节同邑罗廷櫆妻张氏均雍正年间 旌何多艺妻罗氏连平人夫亡守节雍

   正七年 旌刘际英妻邝氏河源人夫亡守节雍正四年 旌同邑黎玉成妻邝

   氏黎民化妻李氏黎焕成妻谭氏张耀奎妻邝氏张耀璧妻苏氏均雍正年间 旌谢景妻

   郭氏归善人夫亡守节乾隆二年 旌同邑黄殿宾妻周氏姚启濬妻张氏叶焕廷妻刘氏陈

   振先妻邓氏陈绍元妻彭氏曾世宽妻邱氏曽振子妻王氏许旦妻刘氏陈毓㬢妻温氏吴榕妻任

   氏叶峣妻任氏江澄宽妻张氏黄淇妻张氏张其仁妻黄氏黄维钥妻冯氏黄弼臣妻林氏黄兰儒

   妻古氏赖晃妻陈氏冯侯周妻锺氏刘元贞妻何氏廖创后妻刘氏吴泰俊妻刘氏林芗妻陈氏蔡

   奇伟妻李氏烈妇胡文炽妻何氏宋木生妻卢氏蔡灵达妻黄氏蓝俊华妻邱氏郭瑞珖妻徐氏黄

   亚筑妻郑氏黄土生妻彭氏贞女许氏陈望聘妻麦氏叶祖麟聘妻胡氏李亚长聘妻邓氏烈女李

   氏温德超聘妻张氏均乾隆年间 旌薛泰来妻林氏归善人年二十一举子八

  月而薛亡林绝粒七日母以事姑抚嗣大义止之奉舅姑得欢心子孙皆举贤书同邑徐宣泰妻胡

  氏夫死欲殉以姑欲同死而止以节孝闻曾绰妻张氏博罗人夫亡守乾隆四年

  旌同邑张士煌妻韩氏傅严伦妻陈氏曽秀颕妻朱氏黎廷杰妻朱氏赖赓飏妻刘氏高羽南妻张

  氏卢秉仁妻张氏李毓珩妻何氏妾曽氏卢延祯妻阮氏韩天衢妻林氏张量妻曽氏黄元启妻韩

  氏何稔妻殷氏烈妇曽埈妻张氏朱腾骥妻邓氏冯汝梅妻曽氏均乾隆年间 旌李凤翔

  妻陈氏长寕人夫亡守节乾隆三年 旌同邑陈应运妻潘氏陈瑄妻潘氏陈瀼妻罗氏陈

  开平妻俞氏贞女赵与贤聘妻卢氏烈女赖必镇女亚足均乾隆年间 旌萧均妻廖

  氏永安人夫亡守节乾隆三年 旌同邑赖文鸿妻张氏刘清资妻锺氏锺瑗妻郑氏黄咸观妻

  温氏廖文升妻杜氏烈妇罗锦才妻翟氏苏日煐妻邓氏黄起龙妻温氏黄即荣妻张氏均乾隆年

   吴 珍宝妻郑氏海丰人夫亡守节乾隆二年 旌同邑叶兆丰妻蔡氏彭

  梦莲妻黄氏吴子齐妻徐氏叶祖麟妻胡氏许良惇妻沈氏陈演惟妻徐氏黄延龄妻林氏周会泰

  妾陈氏烈妇彭望伦妻张氏林景谟妻孙氏庄宝雅妻曽氏均乾隆年间 旌郑瑞妻林

  氏陆丰人夫亡守节乾隆元年 旌同邑黄锺妻陈氏沈元香妻吴氏沈龙文妻林氏温泰生妻

  吴氏彭利川妻刘氏林圻兰妻郑氏陈殿公妻吴氏妾黄氏林雁中妻陈氏林达宾妻余氏李茂殿

  妻吴氏黄泓妻高氏谢有敬妻蔡氏烈妇谢承坤妻陈氏均乾隆年间 旌刘必连妻

  黄氏龙川人夫亡守节乾隆四年 旌同邑刘澧妻乐氏罗开养妻邱氏谢朝纪妻袁氏邹如

  檀妻谢氏王镇妻黄氏烈妇锺朝裕妻黄氏杨开生妻袁氏陈亚庚妻黄氏均乾隆年间 旌

  多才妾李氏连平人夫亡守节乾隆九年 旌同邑何世芳妻陈氏吴正斯妻石氏颜

  开第妻何氏陈莹石妻谢氏烈妇叶毓溪妻蓝氏谢莹妻赖氏薛必贵妻凌氏均乾隆年间 旌

  诸会云妻叶氏河源人夫亡守节乾隆三年 旌同邑邝开治妻谭氏张司龄妻刘

  氏曽兆燕妻江氏烈妇黄德章妻翟氏贞女邝绍仲聘妻岑氏均乾隆年间 旌徐鸣唐

  妻黄氏和平人夫亡守节乾隆二年 旌同邑毛南凤妻张氏叶㧞茂妻廖氏叶一秀妻廖

  氏张舒羽妻叶氏黄宾度妻叶氏梁家𬭸妻黄氏罗文定妻陈氏王遇妻黄氏曹日威妻王氏烈妇

  陈再玕妻叶氏朱保受妻锺氏均乾隆年间 旌黄锡璜妻锺氏归善人夫亡守

  嘉庆二年 旌同邑陈国璿妻任氏叶锡荣妻邱氏方奕万继妻梁氏裘文辉妻陈氏王秀旦妻

  江氏周杰长妻张氏李鸿材妻陈氏饶明德妻陈氏林桂成妻朱氏周毓长妻刘氏李必华妻张氏

  戴奕全妻王氏戴玉熙妻林氏曽锡龄妻林氏江澄广妻叶氏烈妇李氏李瑜芳妻毛氏谢晋妻莫

  氏贞女吴凤光聘妻宋氏烈女傅长妹均嘉庆年间 旌张华煜妻曾氏博罗人夫

  亡守节嘉庆十一年 旌同邑韩津继妻余氏韩郁章妻冯氏黄耀宗妻曽氏张焜妻车氏王良桂

  妻张氏邓汉勲妻温氏刘德高妻孙氏刘际道继妻李氏陈礼才妻黄氏袁捷逵妻骆氏贞女龚宝

  瑞聘妻骆氏陈振淙聘妻朱氏均嘉庆年间 旌锺嘉祥妻邓氏永安人夫亡守

  嘉庆十二年 旌同邑贞女黎民桂聘妻张氏二十五年 旌陈昭绚妻叶氏

  海丰人夫亡守节嘉庆三年 旌同邑唐元畛妻林氏锺拔才妻萧氏戴德琳妻曾氏李秉俊妻何

  氏烈妇曹日通妻余氏均嘉庆年间 旌蒋兆玉妻林氏陆丰人夫亡守节嘉庆五

  年 旌同邑黄应珍妻马氏温泉妻陈氏刘爵养妻林氏林大受妻杨氏刘锡淡妻范氏均嘉庆年

   黄 映奎妻杨氏龙川人夫亡守节嘉庆二十四年 旌同邑郑拔千妻曽

  氏陈居信妻廖氏官栋材妻李氏邓华彩妻梁氏方祥文妻罗氏黄东明妻袁氏骆义钊妻鄥氏烈

  妇王西元妻黄氏均嘉庆年间 旌谢泮妻沈氏连平人夫亡殉节嘉庆十年 旌同

  州节妇赖韬略妻叶氏熊焕扬妻叶氏烈妇谢南英妻张氏均嘉庆年间 旌

 ︹仙释︺︹晋︺葛洪句容人咸和初为散骑常侍领大著作固辞不就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勾漏令

   携子侄过广州刺史邓岳留之不听乃止罗浮山炼丹自号抱朴子丹成尸解妻鲍氏南海太守靓

   之女行灸广州至唐时有崔炜者遇一妪曰吾善灸赘疣有艾少许奉子炜怪而受之后乃知为鲍

   单道开敦煌人升平初至南海入罗浮山年百馀岁卒敕弟子以尸置石室后南海太

   守袁宏登罗浮山至石室口见道开形骸如生曰法师业行殊群正当如蝉蜕耳乃为之赞云

   野人葛洪弟子洪仙去留丹于罗浮柱石间野人得一粒服之遂为地行仙人或遇之身无衣

   而绀毛覆体再拜问道了不相顾但长啸数声响振林木︹隋︺僧灿蕲水人常往来司空山久

   无识之者开皇十二年遇沙弥道信顶礼曰愿求解脱灿曰谁缚汝曰无人灿曰何更求解脱道信

   大悟灿优游罗浮诸山后归蕲之青狮山合掌而逝唐代宗赐谥镜智禅师︹宋︺陈楠

   人能捻土疗人病人呼为陈泥丸后归罗浮弟子鞠九思沙蛰虚白玉蟾尤知名蓝乔

   人举进士不第乃隐于霍山尝吹铁笛赋诗一日飞升而去后有人见之洛阳︹元︺谭公道

  者归善人居九龙山不记岁月每出一虎随之或负菜与俱往返后不知所在有祈雨旸者辄应

  山故有庵今废

 ︹土产︺银锡九域志归善有银场又归善河源海丰皆有锡场九域志循州贡

  地埋志循州贡九域志归善海丰皆有盐场甲香元和志循州贡大小甲香藤器

  元和志循州贡藤箱宋史地理志循州贡藤盘惠州贡藤箱元和志循州贡罗浮柑子续南

  越志罗浮山有唐时御园柑明皇幸蜀德宗幸梁时皆不实僖宗幸蜀花落树枯卢橘

  杨梅明统志俱罗浮山产苏轼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志罗浮山有巨竹十围节长二尺碧鸡 鹦鹉寰宇记羽则五距碧鸡越鸟鹦鹉

  五色雀明统志岀罗浮山有贵人至则先翔集鲛革唐书地理志循州贡水马

  元和志循州贡大鱼睛元和志循州贡寰宇记南海中多鲸鲵又有䱜鱼锯鱼鱞鱼黄雀鱼

   筓鱼蚺蛇胆唐书地理志循州贡珠母寰宇记惠州产江瑶柱一名马颊

   明统志出归善










                   协修官许应藻恭 纂

                   总纂官廖鸿藻恭覆辑

                   校对官吴廷珠恭 校

潮州府表                 

                     

大清一统志

潮州府在广东省治东八百七十八里东西距五百里南北距三百三十里东至福建漳州府诏

  安县界一百五十里西至嘉应州长乐县界三百五十里南至海岸九十里北至福建汀州府上杭

  县界二百四十里东南至海门二百四十里西南至惠州府陆丰界六十里东北至汀州府上杭永

  定夹界三百二十里西北至嘉应州界二百三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九千六十三里

︹分野︺天文牛女分野星纪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扬州南境春秋战国为百越地秦为

  南海郡地汉为南海郡揭阳县后汉因之三国属

  吴晋改置海阳县咸和中分属东官郡义熙九年

 置义安郡宋齐因之梁兼置东扬州后改曰瀛州

  陈时州废隋开皇中平陈罢郡属循州十一年分

  置潮州元和志以潮流往复因以为名大业初复为义安郡唐武

 德四年复为潮州天宝初改潮阳郡乾元初复曰

  潮州属岭南东道唐书方镇表开元二十一年福建经略使领潮州二十二年

  潮州隶岭南天宝元年福建经略使复领潮州十载又隶岭南五代属南汉宋亦

  曰潮州潮阳郡属广南东路元至元十六年置潮

 州路总管府属广东道明洪武二年曰潮州府属

  广东布政使司领县八

 本朝因之乾隆三年析海阳揭阳大埔嘉应四州县

  地置丰顺县领县九

  海阳县附郭东西距八十里南北距一百一十里东至饶平县界五十里西至揭阳县界三

  十里南至澄海县界五十里北至丰顺县界六十里东南至澄海县界四十里西南至揭阳县界三

  十里东北至饶平县界六十里西北至丰顺县界五十里汉南海郡揭阳县地晋初改置海阳县东

  晋分属东官郡义熙九年为义安郡治宋齐至隋因之唐为潮州治五代及宋因之元为潮州路治

  明为潮州府治 本朝因之潮阳县在府南一百四十里东西距一百七十里南北距一

  百二十里东至海六十里西至普寕县界一百一十里南至惠来县界三十里北至揭阳县界九十

  里东南至海三十里西南至惠来县界一百四十里东北至澄海县界四十里西北至揭阳县界九

  十里汉揭阳县地晋初为海阳县地义熙九年置潮阳县属义安郡宋齐至隋因之唐永徽初省

  先天初复置属潮州五代因之宋绍兴二年废入海阳八年复置仍属潮州元属潮州路明属潮州

  府 本朝因之揭阳县在府西少南八十里东西距二百七十里南北距九十里东至澄海

   县界七十里西至嘉应州长乐县界二百里南至潮阳普寕两县夹界三十里北至海阳县界六十

   里东南至澄海县界七十里西南至普寕陆丰两县夹界一百二十五里东北至海阳县界五十里

   西北至长乐丰顺两县夹界九十五里汉置揭阳县属南海郡后汉因之晋省入海阳县宋宣和三

   年复置属潮州绍兴二年废八年复置元属潮州路明属潮州府 本朝因之饶平县

   东少北一百五十里东西距一百九十里南北距一百八十里东至福建漳州府诏安县界一百二

   十里西至海阳县界七十里南至黄冈海岸一百二十里北至大埔县界六十里东南至南澳接福

   建诏安县界一百七十里西南至海阳县界九十里东北至福建漳州府平和县界六十里西北至

   大埔县界五十里汉揭阳县地晋以后为海阳县地明成化十四年析置饶平县属潮州府 本朝

   惠来县在府西南二百七十里东西距一百七十里南北距五十五里东至潮阳县界

   八十里西至惠州府陆丰县界九十里南至神泉司海岸十五里北至潮阳普寕两县夹界四十里

  东南至靖海所海岸六十里西南至陆丰县界七十里东北至海门一百里西北至陆丰县东海𣽸

  界八十里汉揭阳县地晋义熙中置海寕县属义安郡宋齐至隋因之唐初省为潮阳县地明嘉靖

  三年割潮阳及惠州府海丰县地置惠来县属潮州府 本朝因之大埔县在府北少东一

  百六十里东西距一百三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七十五里东至福建汀州府永定县界五十里西至

  嘉应州界八十五里南至饶平县界一百二十里北至嘉应州界五十五里东南至福建漳州府平

  和县界一百里西南至丰顺县界一百二十五里东北至福建汀州府上杭县界六十里西北至嘉

  应州界八十里汉揭阳县地晋义熙九年分置义招县属义安郡宋齐以后因之隋大业初改曰万

  川仍属义安郡唐初县废为海阳县地明成化以后为饶平县地嘉靖五年析饶平海阳二县地置

  大埔县属潮州府 本朝因之澄海县在府东南六十里东西距六十里南北距四十五里

  东至海岸二十里西至海阳县界四十里南至海十五里北至海阳县界三十里东南至海二十五

   里西南至揭阳县界三十里东北至饶平县界四十里西北至海阳县界二十五里汉揭阳县地晋

   以后为海阳县地明嘉靖四十二年析海阳揭阳饶平三县地置澄海县属潮州府 本朝因之康

   熙五年裁并海阳县八年复置普寕县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一百五里南北距一

   百一十里东至潮阳县界三十里西至惠来县界七十五里南至惠来县界九十里北至揭阳县界

   二十里东南至潮阳县界四十里西南至惠来县界七十五里东北至揭阳县界三十里西北至揭

   阳县界十五里汉揭阳县地东晋后为潮阳县地嘉靖四十三年析置普安县万历十三年改曰

   普寕属潮州府 本朝因之丰顺县在府西北一百九十里东西距二百一十里南北距

   一百三十五里东至饶平县界一百四十里西至嘉应州界七十里南至揭阳县界七十里北至大

   埔县并嘉应州夹界六十五里东南至海阳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揭阳县界九十里东北至大

   埔县界一百三十里西北至嘉应州界七十里汉南海郡揭阳县地晋海阳县地宋齐至隋皆因之

  唐潮阳县地五代及眀仍属海阳县地隆庆初筑城汤田 本朝乾隆三年析海阳揭阳大埔嘉应

  地置丰顺县属潮州府

 ︹形势︺闽南两越之界唐韩愈少府监胡公碑大海在其南韩愈祭鳄

  涛泷壮猛涨海连天韩愈潮州刺史谢表城号凤栖溪名

  鳄徙宋余崇龟文

 ︹风俗︺稻得再熟蚕亦五收寰宇海边邹鲁宋陈尧佐诗

  笃文行延及齐民号称易治宋苏轼韩文公庙碑

 ︹城池︺潮州府城周一千七百六十三丈门七北绕金山东临韩江城南浚池引江水绕城

  至西北周一千四百十二丈宋至和初建 本朝雍正九年乾隆六年重修又湖山城周五百一

  十五丈门四在府城西北隅中隔城池康熙十七年建乾隆三年修 海阳县附郭潮阳县

  城周一千二百六十二丈门五池周一千四百五十六丈元至正十七年土筑明正统十年甃石

   本朝顺治四年康熙六年正三年乾隆十二年十六年重修揭阳县城周一千六

  百丈门五旧水门四今塞内外池各长一千六百丈元至正中建明宏治间增建 本朝康熙中两

  经濬池干隆八年修饶平县城周七百二十一丈门四北临溪东西南三面池长七百五

  十二丈明成化中建 本朝顺治间康熙二十四年乾隆五年重修惠来县城

  百四十四丈门四东西南三面有池广二丈七尺明嘉靖初建 本朝顺治十三年增建雍正四年

  修乾隆五年重修大埔县城周五百十九丈有奇门三池深三尺明嘉靖五年建 本

  朝顺治间修康熙十四年雍正七年重修澄海县城周九百二十五丈有奇门五池周七

  里明嘉靖四十五年建 本朝顺治十三年康熙八年二十二年乾隆六年十年重修普寕

  县城周七百丈门四绕城濬溪为池明万历十四年建 本朝顺治十三年康熙十三年

  正十年重修丰顺县城周二百九丈有奇门四 本朝乾隆三年因通判治城旧址建

 ︹学校︺潮州府学在府治东隅宋绍兴十一年由府治东南隅迁建 本朝顺治十八年

  康熙十八年修乾隆二十七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五名海阳县学在府治西制锦

  坊旧附郡学右宋绍兴中迁今所 本朝康熙二十年修乾隆四年重修入学额数十六名

  阳县学在县治东南宋绍定三年建 本朝康熙三年修二十五年重修入学额数十八名

  揭阳县学在县治东宋绍兴十年建明万历中增建 本朝顺治十七年康熙五年

  正六年乾隆十六年修入学额数十八名饶平县学在县治东大金山明成化十四

  年建 本朝顺治十六年重建康熙二十六年隆二十二年四十八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五名

  惠来县学在县治东眀嘉靖四年迁建于县署北十九年复建今所 本朝康熙十九年

  乾隆元年嘉庆二十四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二名大埔县学在县治西茶山之麓明嘉

  靖六年建 本朝顺治十六年修康熙二十四雍正三年乾隆四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二名

  海县学在县治东明嘉靖四十三年建 本朝康熙二十二年重建雍正三年乾隆四年

  十二年嘉庆二十一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名普寕县学在县治西南明嘉靖四十二年

  建 本朝顺治八年修康熙六十年重修入学额数十名丰顺县学在县治北门外乾隆

  十年因太平公馆旧址建入学额数十名韩山书院在府治西南宋元祐五年建为韩文

  公庙苏轼碑在焉元至顺间改建书院 本朝顺治四年重建昌黎书院在府城东一里

  康熙三十年建龙湖书院在府城南十里龙津都眀建太和书院在海阳县

  太和都乾隆二十四年建棉阳书院在潮阳县北门雍正八年东山书院

  在潮阳县东山乾隆十年榕江书院在揭阳县城西魁元坊乾隆八年鸿溪

  书院在揭阳县鸿溪乾隆七年近圣书院在揭阳县学后乾隆十六年

  田书院在揭阳县琅山之麓乾隆二十八年梅冈书院在揭阳县梅冈山干

  隆三十年建瑞光书院在饶平县黄冈城内明崇祯初建 本朝嘉庆二十三年重建

  文明书院在惠来县南关外明万历中建 本朝乾隆十二年重建景韩书院

  在澄海县城内明万历中建冠山书院在澄海县冠山乡明隆庆中建昆冈书

  院在普寕县城内乾隆八年潮阳义学在潮阳县城内康熙二十四年建

  山义学在揭阳县登冈雍正七年惠来义学在惠来县城内雍正八年建嘉

  庆二十四年重建棉湖社学在揭阳县棉湖寨雍正八年建 按旧志载得全书院在

  府城内宋绍兴中宰相赵鼎谪潮州自号得全居士后人即其所居建书院韩公书院在海阳县西

  元祐五年建于县南七里元至元二十六年建于城西大𨼆庵元公书院在海阳县西宋周子

  尝漕广东其孙梅叟守郡时建汇川书院在大埔县城西今并废谨附记

  ︹戸口︺原额人丁一十九万九千七百九十 八今滋生男妇大小共二百一十八万九百五 名口又屯

   民男妇共 三万二十名 口

  ︹田赋︺田地山塘共三万一千八百五十一顷六十二亩三分有奇额征地丁正𮦀银十一万五千八

    十八两 四钱五 分一 釐遇闰加征银二千一百四十两四 分米三 万九 千二百四十三石五斗八升

    二合六勺屯田共四百三十一顷四十二亩六分有奇额征屯米七千六十五石八斗八升六合五

   

  ︹山川︺金山在海阳县治 北一名 金城山眀统志东临鳄溪西瞰太 湖为一 郡游览胜处通志山

    形若覆釡中有小湖宋祥符中知州 王汉创建 亭榭元末废又普寕县西四十里有金 山周八十 馀

    里接揭阳县界韩山在海阳县东一里本名东山舆地纪胜东山在州东昌黎游览之所明统

   志韩山有韩木凡科第多寡以其花之繁稀卜 焉有无亦如之府志韩山旧名双旌顶有三峰形 类

  大帽山在海阳县东十五里以形似名相近有铅山又东十五里曰石瓮山莆都

  山在海阳县东南二里四面皆方又圆山在县南十里青麻山在海阳县西南二十里宜

  植麻故名桑浦山在海阳县西南舆地纪胜山与州相对名花异禽毕产其中通志山势蜿

  蜒产茶北麓多桑其顶有塔旁有井冬夏不竭在县西南四十里周五十五里接揭阳县界揭阳县

  志山在县东南一百里突起海滨延亘数十里有洞曰桃源有岩曰宝云曰白云顶有石浮屠三胜

  概不可胜纪狮子山在海阳县西南五十里以形似名上有狮子塔又大埔县西一里有

  狮子山奇石巉岩𬓛带江上有来秀峯湖山在海阳县西北一里其阳有湖故名又名银山

  与金山并胜舆地纪胜与韩山对峙山麓寺观错立县志上有老君岩岩下有洞可容数千人

  湖山在海阳县西北十五里一名枫洋山竹篙山在海阳县北三里高耸秀立

  阳山舆地纪胜海阳县有海阳山通志在县北一十里九郎山在海阳县东北十里

  起伏有九故名寰宇记云县有九侯山疑即此东山在潮阳县东三里连亘六十里接东南莲

  花诸山上有七星石其石七孔中孔出水不鍻其北有鼓楼石为县锁水后关达濠山

  阳县东三十五里海中周数十里有堡钱澳山在潮阳县东南二十五里前有莲花峯下

  临沧海一名海门山旁即海门所其北有钟南山德胜关在其南大湖山在潮阳县东南

  二十六里钱澳之东南临大海下有龙潭练山在潮阳县南三里练江南岸平坡特起又神山

  在县南八里林木森秀人家夹居前后石龟山在潮阳县西南二十里面枕练江其下有

  石林立如龟西山在潮阳县西十里周三十里形势截嶭上有砖塔故俗又名塔山下有海

  潮岩三面石壁深广丈馀相传唐僧慧照居此曾山在潮阳县西寰宇记山多文贝可以解毒

  县志曾山在县西二十里双峯并峙俗名双髻山航海者望以为表上有宝峯岩石屋天成

  昆山在潮阳县西少北三十里晋唐时县治在其下西丰水出焉灵山在潮阳县西少

  北五十里唐元和中僧大颠居此下有卓锡泉桂屿山在潮阳县西少北七十里多树木上

  有大石岩旧普安县尝治其下其北为青洋山上产潮阳石禄景山在潮阳县西北四十

  里西泸水出焉又北十里曰赤水山又有凤山在赤水山东去县四十五里有上下二山亦曰双凤

  石井山在潮阳县西北六十五里相近有麻田山山有蟹眼泉其出如乳饮之巳疾

  首山在潮阳县县志龙首山在县北三里俗名猴子山一曰获子山临高冈之上 按元和志

  获子山一名龙首山在县东南五十里唐时故县在临昆山今县西北去临昆山三十里则龙首尚

  应在今县东南县志疑误浔𭰁山在潮阳县北十里揭阳水中一名巡梅山有林二翁穴在

  山后薮泽中其深无际揭阳县志浔𭰁山在县东南七十里𬶍江都突起海中接潮阳界蜿蜒十馀

  里中有甘泉奇石岩穴中可以避乱旧志谓之浔𭰁屿在城北海中又有草屿三屿角屿坭屿及放

  鸡山在其东白屿在其西 按寰宇记引郡国志云潮阳有白屿洲自海浮来即此华阳山

  在潮阳县北少西十五里华阳水出焉又北五里曰河溪山河溪水出焉其西为乌岩山又北三里

  曰大化山又北即桑田司磊口山在潮阳县东北三十里招收山之北周数十里其外为马

  耳石下有马耳港潮揭之水咸会于牛田洋至此入海是为洋海之门一名磊石门山招收

  山在潮阳县东北三十五里连亘数十里三面距海县志山无草木多砂石下为河渡溪长数十

  里南北通大海山之南曰广澳山又十里即钱澳山山之北为马耳石磊口山皆航海者湾泊之所

  茭池山在揭阳县东南五十里三峯特起中有深池数十亩下有石岩形如狮子可容千人

  相近有邹堂山紫陌山在揭阳县南五里浮屿内顶曰浮平其东二十里有茂林冈平原中

  突起奇石数峯郁为林薮面对大尖下临澄潭仙桥山在揭阳县南十里峯峦尖耸树木蓊

  郁下临仙桥渡北为大坟前山东为硫冈山紫峯山在揭阳县南二十里周三十里西南

  接普寕县界县志紫峯山官溪都镇山也自西北来为浮冈峯自西来为石头峯双梧峯汤前峯峯

   有明宗岩自西南来为北山岩洞深邃中可容数十人大尖山在揭阳县 南少东三十 里

   脉自巾山循潮阳铁山而来联岫百馀里𨺗峻不可蹑山南即潮阳县界有径通行俗呼为灯塔岭

   双山在揭阳县西二十里两峯并峙巅有巨石高十馀丈仙径山在揭阳县西一百里

   脉连三山形如覆盂其麓有窦仅容人行行数十步空洞宽敞莫穷其际中有流泉相传为古人避

   独子山在揭阳县西舆地纪胜在县西溪地名淋田有山鼎峙一曰饬山一曰明山一

   曰独子山县志三山在县西一百五十里一曰独山在霖田都极界脉自揭岭南溪经其下又南二

   十里曰明山麓有石穴即天竺岩又东南三十里曰巾山状如巾故名山顶有公署阶级故址悬崖

   陡绝望之不能至有径曰七成西通长乐龙磜山在揭阳县西少北一百五十里独山之北

   周六十里势甚峻峭绝顶有龙潭盛夏寒气袭人五房山在揭阳县西北四十里周七十

   里多竹木产铁矿贵人山在揭阳县西北七十里连飞泉岭跨长乐县界周𮞉百里曰滩

  下曰大竹园曰矿山头曰麤石坑曰麻竹坑曰筲箕坪皆其处也相传隋时义安郡丞陈洪留居于

  此洪子政政子元光累世显贵因名其所居为贵人山苏姑山在揭阳县西北七十里双

  峯连起有奇石蟠地人行有声名磅磅石云落山在揭阳县西北明统志瘦牛岭一名云落

  山旧传有铜铁佛像宝贝之异宋杨万里诗行尽天涯意未休循州过了又梅州平生不惯乘肥马

  老去还教踏瘦牛县志瘦牛岭在县西北一百里蓝田都石硿村一名东桃岭又蓝田都有琅山俗

  名罗山最高峻石如琅玕故名又有貉山在上洋村脉皆自飞泉岭来揭阳山在揭阳县

  西北一百五十里一名揭岭形势岧嶤南北二支直抵兴寕海丰二县界黄岐山在揭阳县

  北十里周五十五里其土色黄故名上有石湖湖有小泉四时不竭绝顶有石浮屠下有二岩东为

  竹冈相传宋邑人陈希伋读书于此元祐中举经明行修第一目为广南夫子因名陈夫子岩西为

  松冈有石门石室俗呼崇光岩红山在揭阳县东北十馀里其土邑赤邑人取以杇墙

  冈山在揭阳县东北三十里其南为亭山西南为横山大金山在饶平县治北城环

  其麓亦名城隍山其支为琴峯白鹇山在饶平县东三十里相近有尖山在青竹径村途多

  险阻伏戎之区有青竹径溪西流入汤溪又鹤山在县东南五十里连亘至黄冈宝珠山

  在饶平县东南八十里黄冈堡后形如覆钟石壁山在饶平县东南九十里黄冈堡北山

  多岩洞有飞泉溅空烟楼山在饶平县东南一百里海边东近大港栅釡山在饶平县

  东南一百三十里高桯栅岭前村形如覆釡相近有赤磡山香炉山在饶平县东南一百

  三十里高桯栅岭后村有相公岩可容数百人又有流水锺乳二洞又高桯栅有大尖山去县东南

  一百二十里峯峦壁立其下有柘林澳港水会焉大幕山在饶平县东南一百三十里大

  桯栅上底村形如垂幕下有鲤鱼山䰇鬛逼真其东为北山上有泉相连为东坑山中有石洞无底

  红罗山在饶平县东南一百四十里大桯栅湾港口一名红螺山为一方关隘相近有深坑

   马头山在饶平县东南一百四十里柘林栅海蠕其东有象头山又有铁甲山在柘林

   下湾西又西澳山在柘林南海中有田南澳山在饶平县东南一百六十里柘林栅南海

   中旧志形如笔架延袤三百里田地肥沃中有三澳明洪武中居民为海寇侵扰诏令内徙遂虚其

   地其山四面蔽风大潭居中可以藏舟嘉靖初倭舶于此互市既而倭自福建之浯屿移泊南澳建

   屋而居为粤东患四十年海寇吴平许朝光林道干曾一本等相继盘踞于此戚继光俞大猷等合

   两省大兵会剿其党虽殱其地尚为寇薮万历三年增设重兵屯守四年筑城有田三处约四五万

   亩军民耕种城在右有湾曰白沙湾为郡境锁钥今为南澳镇设总兵镇此县志县南大海中有南

   澳山中分四澳东曰青澳北曰深澳西曰隆澳即长沙尾与南澳为四海畔皆沙青澳一名青径口

   风涛险恶鲜有泊舟者深澳内宽外险中容千艘蜡屿赤屿环列其外一门通舟小舟须鱼贯而入

   隆澳则番舶往来门户中有辞郎洲亦名侍郎洲相近有宰猪澳洋屿澳后泽澳又有钱澳或曰即

  浅澳宋少帝驻跸处也待诏山在饶平县西南三十里土人种茶其上俗称待诏茶四时

  杂花不绝亦名百花山莲花山在饶平县西南九十里接澄海县界东面障海西瞰府城

  山峦五开若莲花故名又名白石山凤凰山在饶平县西少北五十里高六百丈连亘一百

  馀里与待诏山相接为一县巨镇桃源山在饶平县西北三十里上有龙潭九峻

  山在饶平县西北三十里桃源之北接大埔县界峦障重叠顿伏九折尊君山在饶平县

  北三里与桃源山相接为县主山状如朝士执笏故名又名将军山河门山在饶平县东北

  二十里东溪所经两山对峙故名光华山在惠来县东八里元末兵乱土人结砦于此

  百花山在惠来县东三十里四时多产奇花亦名百花林双髻山在惠来县东四

  十里两峯秀拔上有宝峯岩产丈贝金刚髻山在惠来县东六十里周三十里尖峯秀拔

  渔舟出海归路视此为凖潮阳志其南五里曰葛山西南三十里曰明湖山中多药物黄冈

   山在惠来县东六十馀里山势岩峻雄峙海隅一名望海峯南五里有仙庵石室中有石穴十八

   赤山在惠来县东南五里平埔突起其土赤色石上有仙人䟢又三里有吊海山

   昌山在惠来县南十五里孤峯秀拔其南即神泉港钓鳌山在惠来县西南二十里临

   江多巨石石人山在惠来县 南五十里上有大石如人形下出指针石县志又有雪峯山

   亦在县西南五十里特起图峯其色如雪杨梅山在惠来县西二里峯峦奇秀草木繁茂

   塔山在惠来县西三十里层峦特耸望之若塔龙溪山在惠来县西隋书地理志海寕

   县有龙溪山元和志龙溪山今名海寕岭在潮阳县西南一百七十里县志有旒山今在县西四十

   里龙溪都延袤百里居民赖以樵采又西十里有蜈蚣山近潦洋村山下临溪中有大石小石二州

    按元和志龙溪山在潮阳县西南一百七十里今惠来县在潮阳西南一百二十二则此山尚应

   在县西五十里县志不载惟旒山蜈蚣及磨山道里相近且其都犹曰龙溪盖即取故山为名也

  石牛山在惠来县西北八里元末赵师王据山下为砦今遗址尚存葵岭山

  来县西北十里顶如覆釡有巨石对峙如人形蹊径幽险眀初尝设兵哨守石鸟山

  来县西北四十里形势峭拔上有石峯耸若飞鸟相近有珍珠(⿱𥫗廉)-- 帘山层峦秀郁为县治发脉之始

  虎头寨山在惠来县西北四十里形如伏虎西五里为𧰼山连亘数十里溪水绕其西南

  又西五里为黄猴𪨶自黄猴𪨶而南二十里为鹤老坑山北十里为谢塘山东二十里为头巾石皆

  系官山为居民樵牧之所磨山在惠来县西北六十里延袤三十馀里上有三峯谓之三涌云

  出即雨亦名报雨峯鹰嘴山在惠来县西北八十里有峯尖耸以形似名马耳山

  在惠来县北二里两石夹峙状类马耳五潮山在惠来县北三十里为县治枕山

  头山在惠来县东北一里有两石夹峙如门其中空洞外望若虎之昂首又大埔县东南十五

  里亦有虎头山其北为羊耳凹形势尖耸为漳溪黄沙平和要路洪塘山在惠来县东北

  十里草木繁茂居民樵牧之所茶山在大埔县治北通志脉自虎头山来城垣半据其上为县

  主山山后有白莲洞风波障山在大埔县东三十里周三里突起数峯巉岩斗绝

  栋山在大埔县南二十馀里层峦叠嶂多产檺树俗呼为檺树崠其南曰积龙山下有岩前有

  五虎山在大埔县南四十馀里五峯连耸朝拱县城席帽山在大埔县南五

  十里左壑右湖路循其麓一名鱼湖崠前一峯为鸡笼山望之深秀挂榜山在大埔县南五

  十里一名西山山脊石牙丛峭下有石岩两旁陡险外狭中宽居人常避盗其中文峯山

  在大埔县南五十馀里今名帽山相近为梁头山极高耸对峙者为栖莲山郭山在大埔县

  南八十里盘围如城郭又名郭山嶂对峙者为南阳崠锦山在大埔县西南五十里怪石巉

  岩四时杂卉红紫如锦多产材木樵采需之其麓有野鸭石尖斜插水中尝碍商船网山

  埔县西南六十里濒江突起一峯顶尖秀而麓若长翅磊砢多石为弓洲水口又西南为燕尾山两

   峯并起宛如燕尾乌槎山在大埔县西南八十里接饶平海阳二县界多产竹木县及海

   饶皆资之西岩山在大埔县西南一百二十里重冈叠岫林木阴森山半有泉下注龙潭

   三台山在大埔县西二里其西为麻子崠崔嵬突秀旧尝种麻于此罔名今山下种畬城中

   蔬菜咸取于此大河山在大埔县西二十里一名阳石峯县志阳石峯脉自上杭羊首山来

   逶迤至平沙角髻嶂突起此山近观则层峦峭壁远望则数峯插天山多野兽印山在大埔县

   西四十里当三水之交正对三河城下布平原多产芥姜瓜菜巍龙山在大埔县西四十里

   与三河旧寨相对峯峦叠耸状若梯级一名天梯凤翔山在大埔县西隋书地理志海阳

   县有凤凰山元和志在县北一百四十里寰宇记一名翔凤山昔有爰居来集因名有凤凰水大埔

   县志在县西四十五里为三河新寨主山旧名石荫崠松木阴翳又名松蓢昆仑山

   埔县西七十里壤土膏沃郷人种植姜芋瓜瓠厚𫉬其利俗呼为宝壤其险处名天门岃阴那

   山在大埔县西八十里东连昆仑西接嘉应州界连亘二百馀里五峯连峙状如火熖俗名五指

   峯下有阴那坑出泉清冽寰宇记海阳县有阴那山即此玉屏山在大埔县北二里横嶂如

   屏下有峯如螺旋曰海螺峯赦文山在大埔县北十五里其峯高峙旁有一峯名小崠

   伏虎山在大埔县东北一里西临大河东绕小溪数峯联络其首如虎之伏中有高峯如柱

   亦名石柱山麓有神泉寺莱芜山在澄海县东南海中有大小二山小莱芜在县东南十里

   一名留子山大莱芜在县东南二十里一名双髻山官山在澄海县西南二十里上有龙船岩

   鸡笼山在澄海县西四十里接揭阳县界凤山在澄海县西北十里上有烽堠其东

   二里有西山管陇山在澄海县西北十里又有冠山在冠陇寨内周七百馀步县境诸山

   中最为低小而峯峦幽邃草木敷荣实甲他山许石山在澄海县西北十里其北为水吼山

   上有天池石城山在澄海县西北三十里上有烽堠皇子殿山在澄海县北十

   里旧名龟山又名覆盆山又名北殿山相传宋太子避元兵过此设行在故名又观音山在县北十

   三里甚幽䆳三髻山在澄海县北二十里又北五里为神山又北五里为仙门山上有烽

   龙船岭山在澄海县北三十里其东有莲花山接饶平县界后山在普寕县

   治后一名厚屿县与学分据之昆山在普寕县东半里林木樷蔚多巨石大坪山

   寕县东十里路通揭阳平宝山在普寕县东二十里为县水口之嶂相近有黄举林山其

   麓即逹揭阳县孔道乌泥山在普寕县东南十里连亘数里与黄举林山相接铁山

   在普寕县南九里其崖石色如铁潮阳县志山形耸秀亘六十里其东条之水合于石港西条之水

   合于新溪山之西合属普寕南山在普寕县南延亘九十里东接潮阳南通惠来海丰北交

   长乐通志铁山西十里曰大南山东溪之水出焉府志南山之支为员山迤西二十里曰坤柄山一

   名新田山又西十里曰盐岭诸山俱属潮阳雍正九年析属普寕洪山在普寕县东北十里

  平地突起孤峯峻绝山巅有泉冬夏不涸其北曰牛户山接揭阳县界交椅山在丰顺县

  东南百里九河社旧传产银尖髻山在丰顺县南三十里一名天柱山层峦叠翠中峯突

  起如天柱然双姑山在丰顺县南四十里与苏姑山相对飞猿山在丰顺县西南

  平城乡耸翠层峦为一邑诸山之祖韩山在丰顺县西少南三十里高五百丈朝暮云雾莫见

  其顶四面巉岩人迹罕到龙嶂山在丰顺县西布心社上有九十九墩墩状各异虎豹龟蛇

  为态不一顶广二十里盘绕如龙土人称为九十九龙嶂云山在丰顺县西五十里大椹社

  莲花山在丰顺县西迳心堡山形如莲花因名大宝山在丰顺县西少北五十里

  相传产铅银又下汤社有仲坑山亦然溪尾山在丰顺县东北五十里浓溪社旧传产铜

  杨铁岭在海阳县西三十里周三十二里石色青黑故名状若伏龟北麓突起若龟首一名

  龟头岭南麓有龙湫金竹林岭在潮阳县西七十里下有翠峯岩石壁崚嶒司马浦水出

  焉迤南十里曰林昭径路通惠来桃溪水出焉东流合东溪盐岭在潮阳县西少北一百里

  与普寕县接界有径通惠来波浪之水出焉东流合溪口潭大脊岭在揭阳县东北四十

  里接海阳县界高耸如屏枫溪水经其下西南麓有石耸立名曰腾蛇塔其西北即官硕径山也

  望海岭在饶平县东五里远眺海表又四壁岭在县东南东洋堡潘段村留岭

  平县东南一百四十里接福建诏安县界岩尖岭在惠来县东南三十里山麓有石宽平数

  丈盘盖为室名曰铭湖岩南北相通中可容百馀人岩前累石为门中有石窟水盈坎冬夏不竭其

  相对者为南山岭峡岭在惠来县西北七十里路通梅林双派二屯狭径迂曲天门

  岭在大埔县南一百二十里两峯对峙中一径通福建平和县绝顶有泉不竭其南曰银瓶嘴挻

  然尖峭而微斜其麓一面曰刘公坑出铁矿一面曰龙井潭严子岭在大埔县西南六十

  里银溪水口中多硎石关上岭在丰顺县东潘田社北两山夹道中设一关并驻汛守

  飞泉岭在丰顺县南蓝田都极界通志岭在揭阳山西壁立万仞周数十里层峦叠𪩘人迹

  罕至有泉飞空而下如瀑布因名有径逹长乐为惠潮阚隘言岭在丰顺县西四十里市心

  社两山相夹中为嘉应兴寕长乐往还孔道本朝乾隆三年建县治后复设城堡以为关隘

  洋冈在澄海县北十里甘露岩在海阳县西南五十里其形屈曲不可名状前有玉

  简峯与县治相对白牛岩在潮阳县东南五里一名斗牛岩岩中有泉曰卓锡北山

  岩在揭阳县北二十里有石周围十馀丈悬峙于山麓为岩岩中宽广可容数十人其侧有泉流

  华古岩在惠来县东黄冈西七里石室临涧幽绝又圣母岩在东南五十里亦有石室

  乡人岁时多游于此石鬼岩在大埔县西六十里滨江尖峯高耸乱石磈磊有岩穴数处

  凤栖峡在海阳县北二十里东西两山对峙大江经其中金星崠在丰顺县西五

  十里大椹社急水门在海阳县南二十里东通韩江两山夹峙中砥大石水势迅驶奔涌

   北山门在惠来县西北五十里两山对峙拥石成岩金门岛在饶平县东南

   柘林栅南海中有二岛曰大金门小金门两山峙立旁瞰南澳右有大澳井洲为县门户阎罗

   石在大埔县东北三十里右达永定左逹上杭县界其石欹仄如败砌崎岖难行舟经其下必登

   岸而后进人谓闽越天限府东南境距海东接福建漳州府诏安县界经饶平县南一百馀里

   海阳县东南一百里澄海县东二十里潮阳县东南二十里惠来县南二十里西接惠州府海丰县

   界东自饶平西至惠来皆有官兵防守海口属南澳镇统辖元和志潮州东至大海一百二十里南

   至大海八十五里饶平县志县东有柘林澳切近漳州界外抵暹罗诸蕃澄海县志海在县东东连

   闽越南贯广惠及诸岛夷之境有鸣洋在外沙南湾海中时或震动有声如雷东风西雨海人每以

   为候潮阳县志县境滨海潮汐入港支析成川自钱澳迤北至磊口皆通海磊口洋海之门也内通

   牛田洋为扼要处惠来县志县东南二十里为石井澳又东十里为铅锡澳又十里为赤沙澳又五

  里为石牌澳又五里为大泥澳诸澳中惟赤沙有堤可捍海涛海舟不时登岸劫掠最为要害明万

  历中尝议建营于此韩江自嘉应州东流入大埔县界曰蓬辣滩又东南有车滩舟行甚险又

  南至县西四十里与大河小溪二水合流为三河口潆𭰁渟蓄涵于万江峡中不流者六七里然后

  折而南入海阳县界又南分为三其二俱南流经澄海县西入海其一西流注三利溪入揭阳县界

  即古员水也水经注员水东历揭阳县而注于海亦曰恶溪唐韩愈潮州刺史谢表云过海口下恶

  水涛泷壮猛难计程期是也寰宇记梅州有恶水东流至潮州出海其水险恶多损舟船江水泛涨

  时尝有鳄鱼随水至州前 按韩江入海阳县境又名䲔溪即韩愈驱鳄鱼处练江在潮阳县

  南通志练江源出云落山东流十里至𣴛水又二十里至洋乌有港曰潇溪又二十里至举练又二

  十五里至黄陇曰东溪又五里至和平又二十里至隆井𣾀而为江纡净如练又东南入海县志云

  落之水源出南山东流为𣴛水合铁山诸水会于石港迤西有潇溪水出坤柄山南流为洋乌水亦

   会于石港又波浪水源岀盐岭东流会于溪口潭西南之水曰司马浦源出翠峯岩东流会于铜钵

   湖迤南有桃溪水源出林昭径东流会于东溪凡诸西南山之水皆合流过和平桥注于练江又曰

   练江在县南三里一名龙井溪上受和平桥水又有溪头水出胪冈成田水出港朴山茆港水出砂

   陇山皆自南来合之县城诸水自北来合之汇为大江至海门入海 按练江之源盖出于大南山

   通志以水名云落遂谓出云落山误云落山在揭阳县西北中隔南溪其流不得至此清远

   河在大埔县南通志在县南一百五十里源出福建漳州府平和县象湖山受诸涧水流经大产

   白堠至湖寮汇梅子潭注为小溪县志小溪在县南一百二十里源出平和赤石岩流经县西南四

   十馀里梅子潭曲折北注大河又莒溪在县东南源出尖笔崠流经莒村会诸涧水出长窖入清远

   河是为双溪又黄沙溪源出平和县界流经黄沙出白堠入清远河神泉河在大埔县北上

   流即福建汀州府之鄞江自上杭县流入谓之大河至县治北合小靖溪又西流合大靖溪又三十

  里至三河口合流凡惠潮舟楫入闽多由之县志有石上滩在县北上杭界乱石堆积冲激险阻舟

  行出神泉者经此又有长硿滩在县北平沙小溪口曲折奔溃二里许舟行上下皆艰西丰

  水在潮阳县西源出临昆山凤水在饶平县西源出龟湖西流凤凰山至海阳县界入韩

  衣带水在普寕县西南源出铁山流经县城中出北关合冬瓜水冬瓜屿水

  在普寕县西五里源出冬瓜山东北经县北迤为城濠又东北流四十五里入揭阳县河即古溪之

  上源东湖在海阳县东一里又西湖在县西半里流通三利溪舆地纪胜东湖在韩山之

  后四山𮞉环荷花弥望柳阴夹植西湖萦绕于州之太平桥下通志西湖在湖山之阳宋庆元间知

  州林㟽开浚官障湖在海阳县东南二十里元和志出名龟以卜胜含洭龟透龙

  湖在惠来县西北二里县志湖周三十丈深不可测相传雷震地裂遂成巨浸有沟引水溉田数

  十顷又有洋冈湖在县北二里源出后潭坑有沟长六里溉田三百亩三利溪在海阳县

  西导濠水过云梯冈入揭阳县界至枫口合揭阳港至潮阳界入海三县利之故名宋元祐间知州

  王涤始濬明正统以后日就堙塞宏治五年知府周鹏复濬八年因北门堤决复塞其后惟小渠泄

  水潦而已县志三利水旧引韩江自南濠桥西入桥口甃以石不致溃决 本朝顺治中叛帅郝尚

  久拓之水决居民数百家西郊之田皆为沙壅事平后乃筑为直堤南濠遂废河不复通康熙十二

  年重浚城濠筑南门堤砌石为函一如旧制枫溪在海阳县西十里源出湖山西南流合三

  利溪潴于凤塘经揭阳县东北至枫口入北溪又中离溪在县西南四十里明嘉靖中浚起龙溪入

  揭阳县界过桃山逹枫口长二十馀里河渡溪在潮阳县东界南自钱澳有河渡门北至

  磊石皆通大海长数十里南溪在揭阳县城南源出惠州府海丰长乐二县界分水垭流经三

  山之南百折而东绕县城南引入城中旋绕县治潆𭰁泮宫谓之玉窖溪以县治旧为玉窖村故名

  又东至县东南三十里浦湾渡与北溪合又东经青屿历潮阳县北界澄海县西南界至鲍浦巡司

    之南为牛田洋又 东经磊口 山北入海又湖口 溪在县西霖田都源 出崎山及 龙磜狗磜诸山会 于

    斗笼潭南 流入南溪又浦口 溪在县西南官溪 都源出田心 山东北流入南溪 又古溪在县南十 五

    里源出普寕县界广蔡山石水冈有石 广袤百馀丈泉出其中下注于潭东北流经仙桥 渡又东入

    北溪在揭阳县城北有二源一出长乐 县界一出嘉应州界合流经飞泉贵人诸 山又东

    合石硿循梁大罗诸水绕县城北过玉窖溪至浦湾渡合于南溪今属丰顺县又深浦溪在县西三

    十里源出霖田 都西山诸涧东北流入北溪又 梅冈溪在县东北 二十里一名曲溪源出长布畬 南

    流入北溪县 志双溪口在县东少南 三十馀里南北二溪合流 于此明天启中海寇猖 獗填七石于

    溪中以 捍贼 舟今名七 里石黄  冈溪在饶平县 东有三源合流入海通志 一自九峻山发

    源曰 东溪南流五十里至县东北河门山一自桃源山 发源曰北溪东流二十里绕县北城隍山下

    又东至河门与东溪合一自 梅峯发源曰 南山溪东流二十里经县南天马山 下又东北至 河门合

   流而南十五里为大石溪势始停潴又十里为汤溪溪多盘石中流有一石窍涌泉甚温又经东洋

   屯十五里为灯塔溪会大榕小榕潘段三溪又流二十五里为黄冈溪分为三溪入于海西溪

   在饶平县东南源出尖峯绕大埕前至湾港入海双溪在饶平县西五十里平溪村旧志一

   曰漳溪源出青嶂洞山东流四十里舆黄冈溪合一曰秋溪在县西龙眼城中有石龟潭合小江溪

   后屿溪在惠来县东三十里源出南山岭南流至狮石头接潮汐纡𢌞数百丈溪中有

   屿故光华溪在惠来县东四十里源出大𪨶山西南流抵光华砦分为东南二派并流

   至县东五里福阜仍合流曰福阜溪折而南至神泉港入海又西溪在县西门外源出虎头砦流经

   大阿金竹诸村至县西引以为濠又南经白沙湖至神泉港入海又禄昌溪在县西二里源出盐岭

   南流至白沙湖与西溪合又南至神泉港入海又林招溪在县西二十五里源至莺嘴山南流经鲎

   溪至辽洋分为三派东为林招溪中为龙冈溪西为沙冈溪皆抵神泉港入海又罗溪亦在县西二

  十五里源出石鸟山南流合林招溪至神泉港入海其神泉港在县南五十里产陂溪

  来县东五十里源出金刚髻山南流至靖海港入海又洪桥溪在县东六十里源亦出金刚髻山流

  至靖海港入海茆洋溪在惠来县东六十里源出黄冈山东北流十馀里合绕心江又十里

  经茆港会诸水入练江揽表溪在惠来县西南六十里源出磨山南流经新岱至甲子港

  入海又大陂溪在县西八十里南流经澳头至甲子港入海其甲子港在县西南八十里海丰县界

  大靖溪在大埔县东南四十里有二源一自福建汀州府永定县界东洋来为黄沙溪一自

  福建漳州府平和县界来为漳溪合流为大靖溪亦名永安溪流经保安社绕县西入神泉河其水

  颇广可通舟楫银溪在大埔县西七十里源出嘉应州明山嶂流六十里入大江县志银溪崎

  险湍急可通小舟产鱼无腥其水用之澣衣不假浆粉小靖溪在大埔县东北源出县东

  北五十里永定县三层岭屈曲数十里绕县城北西入神泉河横陇溪在澄海县西北三十

  里上流即韩江自海阳县流入至此分为南北二港二港又各分为数派入海其在县南五里者曰

  南港由南港分派为新港在县西十里又由新港分三派一曰东港去县西二十里经渔洲等村入

  于海一曰西港在县西三十里一曰溪东港在县西四十里俱入牛田洋又由溪东港分派为𬶍济

  河一名济海渠在县西南五十里西经蓬州所城南入牛田洋其在县北五里者曰北港由北港分

  派为大洲港在县北十里自南洋村分流折而东北入海去海最近产诸海错其北一派为飞泉港

  又北分流为旗岭港去县十五里凡往来货船皆泊于此玉带溪在澄海县北一里北引北

  港水自北关口入石子潭南引南港水自岭门至北桥相合绕城四面周七里西有黄州溪右有大

  港左有牛卢港皆流注之丰溪在丰顺县南二十里源自白水磜丰田嶂尖髻山十里至横坑

  田心合流又由田心经下汤至产溪山站口入大河产溪在丰顺县东北五十里又有九河在

  城北五十里俱东南流入韩江揭阳港在潮阳县北自揭阳县流入俗名牛田洋与澄海县

  分界又东经磊石口山北入海县志有西泸水源出禄景山河溪水出河溪山华阳水出华阳山皆

  西北流入牛田洋澄海县志牛田洋在县西南四十五里受揭阳县南北二溪之水东南通海鱼蛤

  之利民赖以生大港在饶平县东南一百馀里大港栅诸村之中通百货润盐埕民利之又有

  六澳港在县东南黄冈堡西大径潭在惠来县东四十里大径山下周一百丈可通诸渠

  乡民利其灌溉龙潭在大埔县南有二一在湖寮村石寨下深不可测一在永安社又蛟潭在

  县西北五十里老鸦洲在海阳县东韩江中今名凤凰洲广一百八十丈有奇袤六百三十

  三丈有奇扼江中流使水不直㵼为郡城关键沧洲在潮阳县东南海门所东周五里浮于江

  中有田可稼上有居民温泉有六一在海阳县东北登瀛都一在潮阳县西北坤柄山广四

  丈馀深三尺馀四时不竭至冬尤暖一在惠来县东北二十五里西坑一在惠来县西北五十里龙

  窟一在丰顺县西北丰溪畔汤田一在丰顺县金鼎寨东门外山麓曰汤坑有泉从地涌出可以熟

  

 ︹古迹︺海阳故城在海阳县东元和志本汉揭阳县地晋于此立海阳县属义安郡隋开皇

  十年罢郡省入循州十一年置潮州复立海阳县以属焉南滨大海故曰海阳寰宇记引南越志云

  县南十二里即大海舆地纪胜引图经云州治旧在鸭湖潮阳故城在潮阳县西北元和

  志县东北至潮州二百里本汉揭阳县地晋安帝分东官郡置义安郡乃立潮阳县属焉以在大海

  之北故曰潮阳贞元九年移于今理寰宇记在潮州西南隔小海二百里府志旧县在今县西三十

  五里临昆山之麓里人犹称其疆玲曰官厅坽其北有旧濠迹揭阳故城在揭阳县西汉

  置县属南海郡晋时县废宋复置属潮州宋史地理志宣和三年割海阳三乡置揭阳县绍兴二年

  废入海阳八年复置移治吉帛村即今治舆地纪胜在潮州西七十五里海寕故城

  来县西晋末置属义安郡唐初省寰宇记海寕县在潮阳郡东六里西接东官县界 按隋书地理

   志海寕县有龙溪山元和志龙溪山今名海寕岭在朝阳县西一百七十里以故县得名则县与山

   必当相近寰宇记谓在郡东六里者误普寕故城在普寕县东南本潮阳县地明嘉靖

   中以山贼张连邹文纲等连年流劫四十三年割潮阳之洋乌𣴛水黄坑三都置普寕县寄治潮阳

   贵山都之贵屿万历三年改筑城垣于厚屿其地卑湿县署未定十年以洋乌𣴛水二都还潮阳止

   存黄坑一都十四年始移治焉万川废县在大埔县南汉揭阳县地晋末置义招县属义

   安郡隋大业初改曰万川唐初废寰宇记引南越志云义安郡义招县昔流人营也晋义熙九年

   为县永初元年移漳郡之西大埔县志古万川县即今县南七十里清远湖寮城石柱勒字尚存

   千秋镇在惠来县西北龙溪都其地背山面谷宋景炎二年凤从文天祥驻兵于此为之

   丰顺镇今丰顺县治本属海阳县 本朝乾隆三年析海阳揭阳大埔嘉应四州县地

   置县治丰顺镇因以为名旧志在海阳县西北一百四十里接嘉应州界明嘉靖末置丰顺营隆庆

  初筑城周二里门三以通判驻守㝷以盗平还郡设官军汎守中饶堡今饶平县治本海阳

  县地东曰上饶西曰下饶通名曰三饶滨海倚山习俗剽悍为盗贼薮明成化十四年总督朱英奏

  弦歌宣化信安隆眼城洲清远秋溪苏湾八都置饶平县治弦歌都之中饶堡惠来都

  今惠来县治本属潮阳县东去潮阳县一百二十里西去海丰县二百馀里明嘉靖四年巡按熊兰

  以其地东南临海西北阻山壤地空旷盗贼时发奏请分潮阳之惠来酉头大坭三都龙井都三分

  之一及海丰县之龙溪都置县治惠来都因以名县大埔村今大埔县治本海阳县地明成

  化以后为饶平县地东连福建平和县北接上杭永定二县西北距嘉应州其地荒僻旷远溪洞险

  阻盗贼往往蟠结于此正德六年清远都山獠张白眉依山结营分队剽掠嘉靖二年悉剿平之五

  年始析饶平海阳二县地置县治大埔村因以为名辟望村今澄海县治本海阳之下外莆

  都地明洪武二年置辟望巡司嘉靖四十二年海阳之上外莆中外莆下外莆三都及揭阳之蓬

  州鳄浦𬶍江三都饶平之苏湾都置澄海县治辟望村西洋驿在海阳县西六里又有盐

  亭驿近海百姓煮海为盐远近取给走马埒在海阳县北十里九域志潮州有越王走马埒

  揭阳楼在海阳县东山舆地纪胜韩愈建凤山楼在海阳县金山明统志楼下有

  古瀛洞天前绘列仙后傍城叠石汲水为流觞左右有款凉延光二亭宋太子楼

  平县东南南澳山云盖寺海崖叠石为楼相传宋少帝驻跸所建仰韩阁在海阳县东济

  川桥左明统志元至正中通判乔贤能建清平阁在潮阳县练江沙堤上宋尚书王大宝建

  明远堂在海阳县城内一名思韩堂宋郡守孙叔谨建惠文堂在海阳县治后宋景

  定中通判程应斗建以祀陈尧佐囘澜堂在海阳县城内金山东明统志有得要临清二

  亭对峙其下韩亭在海阳县韩山舆地纪胜昌黎登览旧地俗呼侍郎亭明统志元延祐中

  张处恭改建仰斗亭在海阳县东舆地纪胜亭在东山之腹北面故名仰斗明统志在思

  韩堂后刻韩愈像及诸贤墨迹独游亭在海阳县东舆地纪胜陈尧佐建南珠亭

  在海阳县城外韩山书院前明统志宋守郑厚建取韩愈别赵德诗婆娑海水外簸弄明月珠之句

  而名又鸢飞鱼跃亭在韩山书院池中元郡守王韩建(⿱𥫗廉)-- 帘在潮阳县东山舆地纪胜

  泉流四垂若张帘于枢且屈曲绕流于亭下可浮觞以饮凤台在海阳县城内金山相传昔有

  凤凰翔集台上故名陆秀夫宅在澄海县南外港口秀夫与陈宜中议不合安置潮州居

  此一名陆厝园旧志铙平县亦有陆秀夫故居在县南海边沙冈秀夫裔孙大策尝至海上访族人

  得其遗址犹称为学士馆云远游庵在潮阳县西北麻田山中宋逸士吴复古隐此苏轼

  拙窝在海阳县城内金山旧名遥礕宋廖德明更名朱子书额并刻周子拙赋于岩石间

  今犹𫎇斋在海阳县西舆地纪胜在湖山故信安令郑沂读书之堂有水石之胜

 ︹关隘︺分水关在饶平县东南一百四十里其北又有老虎关柏高关皆接福建诏安县界

   武安关在惠来县东四十里明和置驿于此龙冈关在惠来县西三十里有东西二

   关东通林招渡西逼龙冈溪最为要隘有城周一百丈门三有龙冈市为水陆辐辏之所东陇

   隘在海阳县南登云都境内又有新关海门万里桥枫洋汤田伯公等隘河渡门隘

   在潮阳县东招收山下桃山隘在揭阳县东又官溪隘在县南霖田隘在县西蓝田隘在

   县北旧皆为戍守处渔村隘在饶平县东南又小榕隘青竹径隘皆在县东南平溪隘凤

   隘小村隘皆在县西岭脚隘九村隘皆在县东北及牛皮石黄泥大径等十隘皆在弦歌都

   竹凹隘在大埔县东五十里接永定县界岭峡横亘中一凹通往来又莒村隘在县东南五

   十里鸦鹊坪隘在县南四十里天门岭隘在县南九十里枫朗隘在县南一百里大麻隘在县西六

   十里阴那口隘在县西北六十里平沙隘在县北二十里长窖隘在县东北十里虎头沙

   隘在大埔县东北五十里与永定锦峯窖相接路通福建上杭县有埠市客商往潮惠汀漳皆于

  此转输两旁石山中通小径盗贼尝出劫掠明嘉靖四十一年设巡司万历十年废冠陇隘

  在澄海县西北十里又南洋隘在县北十里俱有寨浮洋巡司在海阳县南二十里浮洋

  市 本朝乾隆二十七年置又旧志有潘田巡司在海阳县西北一百三十里潘田村明嘉靖中置

   本朝雍正十三年裁又有枫洋巡司在县西北枫洋村明洪武初置四年移治县南园头村嘉靖

  招寕巡司在潮阳县东三十里招收都明洪武二十八年设于海口曰海口巡司后

  以其地置千户所移司治此改名本朝康熙五十七年移置达濠城中吉安巡司

  阳县西黄陇都峡山乡明洪武二年置于𣴛水都南山下二十七年移治桂屿都乾隆元年割桂屿

  隶普寕改置于此门辟巡司在潮阳县西北六十里门辟村明洪武二年置又桑田巡

  司在县北少西三十里正统十三年置今废北寨巡司在揭阳县东桃山都明洪武四

  年置于县西北冈头山正统四年移于县东北乌石山南正德十二年复还旧治 本朝顺治十年

   改置于此河婆巡司在揭阳县西原名湖口明洪武三年置于霖田都后迁棉湖寨 本

   嘉庆十二年移驻于此改名柘林巡司在饶平县东南海口明洪武初置于黄冈镇

   本朝嘉庆二十四年移驻于此又有凤巡司在县西五十里明宏治中置今裁神泉巡

   司在惠来县南十五里神泉村近大海明洪武初置于县西北山村曰北山巡司二十七年改置

   于此嘉靖二十三年筑城周三百丈尝为海贼林凤所踞 本朝雍正九年移置巡司于靖海所城

   内仍名神泉葵潭巡司在惠来县西南葵潭寨内旧为北山驿驿丞 本朝雍正七年

   改置巡司白堠巡司在大埔县东南六十里白堠隘原名大产明嘉靖中置于县南大产

   村后迁黄沙而司名未改 本朝嘉庆二十四年移此改今名又有乌槎巡司在县西高陂村明初

   置乌槎营堡在县西南后通山径前临津渡为要害之地嘉靖四十一年设巡司于此后以虎患移

   治高陂 本朝干隆二十七年裁三河巡司在六埔县北城侧旧在县西新寨社今移

   𬶍浦巡司在澄海县西南鲍浦镇明洪武三年置又宋置小江巡司及小江驿在县

   北小江村元置小江勾管司明洪武二年改小江盐课司四年移于𬶍浦司西北又洪武十四年

   𬶍浦河泊所今废樟林巡司在澄海县东北三十里樟林寨城内旧为东陇河泊所

   本朝雍正九年改置又关望巡司明初置于县北芒尾村嘉靖十二年以司置县因移治南洋村今

   云落迳巡司在普寕县东南桂屿都原潮阳县吉安司旧址旧在云落迳明嘉靖

   中置属潮阳县 本朝雍正九年改属干隆元年移溪东都二十七年复移于此汤坑巡

   司在丰顺县汤坑市金鼎寨 本朝乾隆二十七年隍巡司在丰顺县东北 本

   朝嘉庆二十四年置南澳巡司在南澳厅左 本乾隆二年庵埠镇

   阳县东南六十里康熙五十七年设县丞乾隆十五年并移通判驻此南澳镇在饶平县

   东南一百六十里海中南澳山上明万历四年筑三城一在深水澳一在云盖寺一在龙眼沙互相

   联络设副总兵驻守 本朝康熙十八年改设总兵官兼辖澄海海门达濠三营控制粤闽两省为

   海上重镇雍正十年增设海防同知驻此黄冈镇在饶平县南少东九十里明嘉靖二十六

   年筑城 本朝顺治十七年重修周六百馀丈设副将驻守属潮州镇康熙五十七年增设潮防同

   知驻三河镇在大埔县西四十里三河口西岸县志地界闽广舟车要津明洪武九年

   设巡司及驿丞十年又设递运所嘉靖十二年递运所四十三年筑城周五百丈万历末以巡司

   兼驿务今有三河坝市贸易者星布为县巨镇北关镇在丰顺县东南六十里海门

   所在潮阳县东南二十里东临河渡门南去大海四里北去磊石门十八里明洪武二十七年

   城周六百七十三丈置守御千户所又设诏兴营于此 本朝康熙六年增设副将为潮州镇水师

   协八年裁二十年改设守备四十二年添设游击明年改属南澳镇雍正三年裁千户所四年改设

   参将驻守仍属南澳镇统辖大城所在饶平县东南一百三十里高埕栅凤狮二山之下

  南去海岸八里明洪武二十七年筑城周六百四十三丈置守御千户所 本朝乾隆六年移黄冈

  协右营守备驻此靖海所在惠来县东少南六十里东南皆临大海明洪武二十七年

  守御千户所嘉靖二十七年筑城周五百六十丈 本朝康熙九年重建以海门营左营守备驻守

  蓬州所在澄海县西南三十里南临牛田洋西北去揭阳县九十里明洪武二年置守御千

  户所于夏岭村二十七年移于驼江都三十一年筑石城周六百四十丈嘉靖中自揭阳改属澄海

  后移治潮阳乌石本朝雍正三年 达 濠营在潮阳县东海中达濠山 本朝康熙二

  十年设副将二十三年改设游击四十二年裁游击以守备驻防于此狮子营在揭阳县

  西霖田都接长乐县界一名狮头营又马头营在县西北蓝田都长市营在县东北梅冈都皆明初

  置久棉湖寨在揭阳县西六十里嘉庆十二年设县丞驻此柘林寨在饶平县

  东南一百四十里本系水寨明初设官兵防守本朝康熙十年筑城周一百十五丈门二海防考

  柘林波连南澳跨闽越之交他寨或山或礁或港皆有险可恃此独四面孤悬无附近䘙所可资缓

  急故其备为最切鸥汀寨在澄海县西二十里又樟林寨在县东北三十里澄海恊右营

  守备驻此水寨城在澄海县北三十里宋乾道三年州事傅自修谕降海盗创置水军寨

  于此嘉定十四年移于𬶍浦场明洪武三年复于故址筑城设指挥使镇之成化中属饶平县后属

  澄海今废黄冈堡在惠来县东九域志潮阳县有黄冈镇县志黄冈有市在县东六十里

  本朝康熙八年堡城周四十丈黄山径在惠来县西八十里路通海丰狭不容车

  场九域志海阳县有丰济一银场横冲黄冈二锡场招收盐场在潮阳县大栅村元

  置招收勾管司明洪武二年改为盐场今置盐课司小江盐场在饶平县东南黄冈镇明

  置盐课司管四栅黄冈迤东为大港栅又东为高桯栅又东为大桯栅又东为柘林栅今仍置盐课

  隆井盐场在惠来县东九十里接潮阳县界明初置在潮阳县南二十里龙津亭畔

  嘉靖初移于练江村辖平湖古埕古汀神山四栅隆庆三年改属惠来今置盐课司凤城驿

  在海阳县北门外明置崇祯末废本朝顺治中复置康熙三十九年产溪驿在海阳县

  北七十里明初置今裁灵山驿在潮阳县南门外明初置嘉靖四年移于北郭后又移此

  桃山驿在揭阳县东三十里明洪武四年置隆庆二年黄冈驿在饶平县

  南一百里陈塘堡明初置嘉靖后废北山驿在惠来县西门外明初置在县西十五里庵头

  嘉靖六年置于此今裁大陂驿在惠来县西八十里洪武四年置今裁神泉

  街在大埔县城东滨河当汀漳潮惠之冲鱼盐百物所聚和平市在潮阳县西南三十

  里和平村明置河泊所于此浮山墟在饶平县东南三十里东洋屯一名百丈埔宋张世

  杰妻许氏会陈吊眼之师出黄冈与元兵战亡于此

 ︹津梁︺广济桥在海阳县东跨老鸦洲宋建名济川桥广二丈长一百八十丈分据东西二洲

  明宣德中知府王源礨为墩二十有三架亭屋百二十有六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梁更今名正德中

  易梁以石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思古桥在海阳县东十里元泰定中建俗名洗马桥

  万里桥在海阳县西大和都旧名李浦桥接揭阳县界又揭阳县东北五十里亦有万里桥

  去思桥在海阳县西北宋嘉定间州守赵谧建因名和平桥在潮阳县西南三十

  里跨练江宋宣和中建长三十丈计十九间胪溪桥在潮阳县西南三十里胪冈又西南

  十里有成田桥十里有茅津桥路达惠来县潇湘桥在潮阳县西七十里潇湘村唐进士

  洪奋虬建钓鳌桥在揭阳县西二里明嘉靖中改建于县南半里万历中复修县西故址今

  二桥并存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重修大窖桥在揭阳县东北四十五里接海阳县界元

  建凡十五门各广二十五丈横溪桥在饶平县东相近又有广德桥又洋溪桥在县北五

  里 本朝干隆四年建光华桥在惠来县东四里其西有惠政桥旧名新市桥分跨光华

  东西武安桥在惠来县东武安关元建大陂桥在惠来县西大陂驿东石梁二

  十一间宋建孚惠桥在大埔县南高圳小水口为闽广孔道方公桥在大埔县

  北门外跨小靖溪明嘉靖中知县力琦建溪东桥在澄海县西南三十里𬶍浦市尾又后溪

  桥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沙埔村仙砻桥在澄海县西北十里冠陇市北宋建长十丈石梁五

  间又济川桥在县北十里有上下二桥百里桥在普寕县东二里又东南五里有钱湖桥

  相近有东洋桥长夀桥在丰顺县下汤社又后寮桥在红狮宫北官溪渡在揭阳县

  东渔湖桃山二都之间一名长埔渡为入郡要津揽表渡在惠来县西南六十里达海丰

  甲子所要津最险

 ︹堤堰︺北门堤在海阳县东府志起城北龙康绕凤城驿而东而南历南厢登云登龙龙津南

  桂太和东莆上莆龙溪九都长八十里又有南门堤 本朝康熙十二年修筑于城濠之口甃石为

  涵洞纳韩江水通三利溪民甚赖之乾隆三年复动帑金十万加筑三堤工以巩固江东堤

  在海阳县南府志堤自水头宫折东转而南至急水门西岸又历寨口村抵蓬莱宫至水口又自水

  头宫折正南又折东至水口与蓬洞宫相直中为江东都四面皆水而西北尤险渔洲后

  洋堤在澄海县蓬洲都长四千七百二十五丈旧有四大石矶为外䕶岁久矶坏又金沙堤在

  县南十里明万历间郡丞王懋中筑本朝嘉庆十七年并知县李书吉修 刘 甫洋陂

  在惠来县西南十里源出石乌山流经东容陂分流溉内洋后河寮乌墩新岱等田由河秀溪入海

  又西巷陂在县西六十里溉咸田五百亩又白沙湖陂在县西北六十里石甃溉田二百馀亩

  仔塘在惠来县西海仔村周三十里消息随潮汐溉田二百馀顷又莲台寺塘在县西三十里

  周八里多生莲藕溉田百顷新溪涵在澄海县西北十里府志上中下外莆都北起横陇

  南抵下埭东西共一万零二百二十四丈六尺旧有石矶三十二以杀水势涵沟一十六以引积水

  入于海自宋迄元明相继修筑 本朝顺治初重修苏厝涵在澄海县西南十里上窖乡

  本朝嘉庆十八年知县李书吉修

 ︹陵墓︺︹唐︺洪奋虬墓在潮阳县西六十里壬屿山巅︹宋︺许申墓在海阳县西北

  王大宝墓在海阳县东北四十里胡铨有铭吴复古墓在潮阳县西北

  麻田山中刘允墓在海阳县归仁都凤山陆秀夫母墓在饶平县东南南澳

  山北青陉口明统志有秀夫墓在府城南八十里海中︹元︺戴希文墓在海阳县东北

  登瀛都畬岭︹明︺林熙春墓在海阳县西南东莆都薛侃墓在揭阳县东南

  凤翁万达墓在大埔县西三河

 ︹本朝︺郑大进墓在揭阳县乾隆四十九年   御赐碑文

 ︹祠庙︺昭忠祠在府城内嘉庆八年建韩文公庙在海阳县东韩山上宋咸平中

  陈尧佐建元祐五年迁于城南苏轼撰庙碑淳熙中又迁于此自明以来相继增修又揭阳县学宫

  后有韩祠澄海县治西南有景韩祠陆公祠在海阳县东韩山明宏治中建祀宋陆秀夫又

  澄海县治西南有陆相祠九贤祠在海阳县西湖山宋庆元中建祀赵德林巽许申卢侗刘

  允吴复古张䕫王大宝姚宏中贤守祠在海阳县西湖山明统志祀曹登黄定丁允元陈宏

  规林㟽沈𣏌黄自求曾噩孙叔谨陈圭常祎二相祠在海阳县城北明统志唐相李德裕

  宋相赵鼎俱谪于此后人慕其德望因立祠元公祠在海阳县北金山上宋淳祐中知州

  周梅叟建祀濓溪周子并及二程子张子朱子明嘉靖中复以廖德明配旧在府学之右后移今所

  马公祠在海阳县北金山上祀宋死节臣马发双忠祠在潮阳县东山祀唐张巡

  许远宋文天祥过此书沁园春词于壁又祠左有大忠祠祀文天祥

 ︹寺观︹开元寺在海阳县城内唐开元中建治平寺在潮阳县南二里宋治平元年

  灵山开善寺在潮阳县西五十里唐贞元初建僧大颠所居中有留衣堂

  峯寺在揭阳县治东旧在县东一里宋绍兴中建明初移此超真观在潮阳县东东

  山唐咸亨中建招仙观在揭阳县西明山宋嘉定中建

 ︹名宦︺︹南北朝︺︹梁︺蔡景历济阳考城人为海阳令政有能名︹唐︹常衮

  人德宗即位以奏贬崔祐甫坐换秩再贬潮州刺史兴学教士潮俗一变韩愈邓州南阳人宪

  宗时以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愈为文投溪水祝之是夕𭧂风震电起

  溪中数日水尽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无鳄鱼患︹宋︺陈尧佐阆中人真宗时通判潮州

  修孔子庙作韩吏部祠以风示潮俗民张氏子与其母汲于江鳄鱼尾而食之母弗能救尧佐闻而

  伤之命二吏拏小舟操网往捕鳄鱼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王举元真定人仁宗时知潮

  州江水败堤盗乘间窃发举元夜召里豪计事悉擒诸盗乃治堤合境晏然王涤菜州人元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67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68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69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70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71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72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73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74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75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76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77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78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79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80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81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82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83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84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85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86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87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88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89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90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91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92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93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94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95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96MediaWiki:Proofreadpage pagenum template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66.djvu/197

Template:SKQS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