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四雨亭集/序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富林君四雨亭集

1500年
卷上

诗岂易言哉。诗者出于心而形于言。言之精华也。观其言之所发。而可知其人之所蕴。大抵达而在上者。其辞平易。长于纨绮者。其辞淫艶。穷人之无所遇于世者。其辞哀怨险僻。尝观于水。夫安流无涛。冲瀜演迤。深无穷而不可测。其或遇惊飓触崖矶。则号吼奋激而不能止。安流是水之本性。而奋激岂水之性乎。特值其不平而为之变耳。骚人之思亦何异于是。然世人之观诗者。不乐乎平而乐观其不平。何欤。盖和平之辞难美。而忧愤之言易工也。国家以淳厖博大之教出治而文风夐超古昔。名一才一艺者皆出为世用。而在下无忧愤哀怨之者。虽纨绮富贵之家。皆口诗书为事。风月亭以宗室之长。风流文雅倾一世。而公亦与之幷肩。酬唱篇什。腾播人口。其为诗和易平澹。典实酝藉。读之者如啖蔗。渐入佳境。靡靡忘倦。一无浮夸淫艶之态。传曰温柔惇厚。诗之教也。公其得诗之教也欤。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公其有德者欤。余尝目公之风姿玉裕。眉目如画。其时欲侍谈麈而不能得。今诗之语亦如貌之无疵。而其德之在内者。从可知也。使之天假之年。进而不已。必能作为雅颂。以笙镛治道之盛而中道夭没。不得尽展其材。惜哉。今承令胤之请。猥以芜词。赞公才德之美。而兼寓余伤悼之意云。弘治十三年仲秋上澣。正宪大夫。工曹判书兼知经筵事。艺文馆大提学弘文馆大提学知成均馆事成伣磬叔叙。

富林君之子淮安正,道安正。一日踵门而告曰。先君与子姻亲。交契至密。不幸早世。幸有遗稿。号曰四雨亭集。今欲刊板以为子孙家藏。子盍序之。以垂不朽。余闻之不觉恸绝。君乃世宗之孙。而成庙之堂叔也。成庙天纵好文。于时月山大君。成庙之兄也。与君皆工文。成庙特所眷爱。相与唱和。往复篇什甚多。御制则如日星昭回。二君之作亦锵金鸣玉。名振一时。月山又不幸。妙年不禄。仁粹王妃痛悼不已。乃集平生所作。号为风月亭集。印颁文士。盛传于世。今复集四雨亭诗。流芳于后。岂非幸哉。尝闻古人论诗曰。穷则工也。此言恐不然也。诗者发于性情。而流出肺腑者。岂必郊寒岛瘦。不堪穷饿。而出于不平之鸣。然后工哉。若周公则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而富于王室。今观七月,东山之作。岂郊岛所可及哉。下至陈思王。魏武之子。文帝之弟。旷世奇才。与一时名流如应刘辈并驾争驱。而奔逸绝尘。诸子皆僵汗不及。岂富贵纨绮者不能于诗文耶。今风月亭,四雨亭有周公,陈思之富贵。而其上赓御制。下酬朋友者。或有若初出芙蓉。或有若铺锦列绣者。与一时业文而工者竞其锱铢。而又多有发越者。岂非性情肺腑之发者哉。若周公之诗。夫子不编于三百。子建诸作。萧统不载于文选。则后世亦何由知其胸巾之蕰乎。今君之诗。不有诸子收集寿梓。则与宗室少年之臂苍牵黄怜花惜玉者。同泯灭而无闻。岂能传于后哉。此吾所以嘉诸子述之之孝也。君平生所亲友者。若权公叔强,申公次韶曁吾等数人。花朝月夕。相与诗酒娱乐。数年之间。君与次韶。相继化去。吾以老病。幸而不死。每与叔强相遇。则言必及畴昔游从。未尝不怅然垂泪。此古人所以恸山阳之笛也。今因诸子之请。不计荒拙。书以寄之。以寓夫慕忆之情耳。弘治纪元十三年八月日。嘉善大夫礼曹参判蔡寿耆之。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