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国际主义的壮丽颂歌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国际主义的壮丽颂歌
上海港务局第三装卸区工人业余写作组
1971年12月30日
本作品收录于《人民日报

黄浦江水奔腾,远方汽笛长鸣。一艘开往非洲的外轮,迎着灿烂的朝霞,满载着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按时开航。革命现代京剧《海港》,通过上海码头工人满怀革命豪情,战胜重重困难,冲破种种险阻,胜利完成援外任务的故事,塑造了方海珍、高志扬等叱咤风云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歌颂了他们高度的阶级斗争觉悟,壮阔的国际主义胸怀,顽强豪迈的革命意志。这是一出工人阶级肩挑重担,与天斗争,与阶级敌人斗争,与种种错误思想斗争的威武雄壮的活剧。这是一曲海港工人立足码头、胸怀世界的国际主义壮丽颂歌。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已经获得革命胜利的人民,应该援助正在争取解放的人民的斗争,这是我们的国际主义的义务。”战斗在黄浦江畔的码头工人方海珍、高志扬、马洪亮,就是有这等伟大的胸怀,这等高尚的风格,这等深厚的革命情谊的无产阶级战士。

风狂红旗舞,雨猛青松挺。从突击抢运援外物资的战斗中,我们看到了方海珍、高志扬翻江倒海的雄伟气魄,崇高的国际主义胸怀。突击抢运援外物资,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战斗任务。任务重,时间紧,阶级敌人蓄意破坏,暴风雨突然来临……,压在方海珍、高志扬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又多复杂呵!但是,真金最喜烈火炼,无产阶级战士从来不畏难。想起毛主席的亲切教导,想起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方海珍、高志扬心潮激荡;想起驰骋在莽原椰林的游击战士,想起反对新老殖民主义、争取自由解放的非洲朋友,方海珍、高志扬豪气倍增。他们深深懂得: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都是互相支持的;援助被压迫人民的革命斗争,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必须尽我们最大的力量!你看,雷阵雨快要来了,由于阶级敌人的捣乱,两千包援外小麦还在露天堆着。援外任务不能马虎,小麦必须抢运进仓,而机械却调配不过来,怎么办?高志扬和工人们豪迈地回答:“我们扛!”明知担子重,争往肩上挑,这一声气吞山河的“我们扛”,表现了中国工人对亚非拉人民的多么火热的感情!你听,由于阶级敌人的破坏,那混有玻璃纤维的散包小麦,已错当稻种装上了驳船。政治影响大如天,必须驾汽艇战胜暴雨及时把散包小麦追回,谁去?高志扬和工人们豪迈地请战:“我去,我去,我去!”明知惊涛骇浪险,偏向风波江上行,这一声声争先恐后的“我去”里,包含了中国工人阶级对亚非拉人民多么灼热的深情。

全心全意为革命,包包件件情意深,从深夜翻仓库、查散包的战斗里,我们看到了方海珍、高志扬一丝不苟的战斗作风,国际主义的深情厚谊。抢运几千包援外物资,出了一个散包、错包,在有些人看来,也许是“小事一桩”,翻仓查包是“小题大做”。在共产党员方海珍、高志扬看来,这一个散包、错包却“重如山”。“重”在他们装运的一包一件都紧连着世界的风云,中国人民国际主义的革命情谊,决不能让散包留下污痕;“重”在他们装运的一包一件都关系着非洲人民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中国人民国际主义的真诚援助,决不能让散包打了折扣。强烈的革命责任感,共产党最讲“认真”二字的战斗作风,使他们毅然决然地作出了决定:连夜翻仓,追根到底。这是多么火热的场面!为了查出散包,青年一马当先,女工你追我赶。这是多么动人的镜头!为了查出散包,高志扬孩子病了也不回家门;白发苍苍的退休工人马洪亮扛起麦包重上火线。这是多么壮丽的景象!为了追回错包,高志扬在风啸雷吼阵雨中满怀豪情追驳船。一个散包,一件错包,这个“一”是很小的数目。然而,为了查出一个散包,追回一件错包,海港工人以战斗的姿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对国际主义义务负责到底。这个“一”里,又包含着多少战斗的友情、革命的情谊啊!

方海珍、高志扬不仅满怀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壮志豪情,从事着日常平凡的劳动,而且还遵循毛主席的教导,坚持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教育海港装卸工人,教育年青一代,让献身世界革命的精神在海港不断发扬、光大。青年工人韩小强,由于受了阶级敌人的腐蚀,埋怨自己的工作装装卸卸没出息,向往着驾驶巨轮过海飘洋。就在小韩迷了路瞎跑乱闯的时候,方海珍怀着火热的心肠,伸出了援救的手,定要把这只“无篷的船儿拖回港”。方海珍不仅从阶级教育入手,让老马师傅痛说家史,教育小韩不要忘记悲惨的过去;同时又畅叙无产阶级光荣的斗争史,教育小韩要牢记先辈的遗言。她热情高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战士的英雄事迹,耐心地启发小韩要“学他们献身于世界革命,奋斗终身,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才是革命者伟大的胸怀,灿烂青春!”国际主义战士的光辉榜样,使小韩学有方向;无产阶级肩负的伟大使命,使小韩心明眼亮;革命者伟大的胸怀,使小韩精神振奋!他幡然猛醒,决心把码头当作战场,立誓要在海港的战斗岗位上百炼成钢,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更大的贡献。

革命现代京剧《海港》是我们工人阶级的戏。它来源于我们码头工人火热的斗争生活,又比实际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典型。方海珍、高志扬是我们码头工人的杰出代表,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看《海港》,学英雄。我们要学习方海珍、高志扬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高度觉悟,国际主义的崇高胸怀,为无产阶级的世界革命奋斗终身!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两岸四地以及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但1971年发表时,美国对较短期间规则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国仍然足以认为有版权到发表95年以后,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国进入公有领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权在原作地尚未过期进入公有领域。依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极容忍处理,不鼓励但也不反对增加与删改有关内容,除非基金会行动必须回答版权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