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壄隐逸稿/卷一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目录识 壄隐逸稿
卷一
作者:田禄生
1714年
卷二

[编辑]

咏盆松[编辑]

山中三尺岁寒姿,移托盆心亦一奇。风送涛声来枕细,月牵疏影上窗迟。枝盘更得栽培力,叶密曾沾雨露私。他日栋梁虽未必,草堂相对好襟期。见《师友名行录》。○按:《名行录》曰:“八岁《咏盆松》诗曰云云。见者异之。”

缺韵二首[编辑]

□□□□□□□,□□□□□□郞。□□□□□□□,□□□□□□量。□□□□□□□,□□□□□□商。□□□□□□□,□□□□□□凉。

□□□□□□□,□□□□□□凉。□□□□□□□,□□□□□□商。□□□□□□□,□□□□□□量。□□□□□□□,□□□□□□郞。

案:已上两韵,《牧隐集》,既作次韵,则当有先生原韵。故排书于编中,以俟后考。后仿此。

附次韵本集作《次韵田御史禄生二首》○癸巳秋李穑[编辑]

慷慨绝伦田御史,疏慵无比李新郞。欲追骐骥真难及,却愧蚍蜉不自量。君政曳裾期补衮,吾方振履学歌《商》。世间出处浑如梦,更咏来诗立晚凉。

毁非关己誉何喜,才莫如人德更凉。月独有情从我,山多不俗起予。备尝出处知为计,纵欲飞腾已可量。赖有虚名足惊座,益斋门下状元郞。出《牧隐集》

缺韵[编辑]

□□□□□□城,□□□□□□名。□□□□□□□,□□□□□□生。

附次韵本集作《送安少监按廉入城回,次田起居韵》。○丁酉李穑[编辑]

车斾重过海上城,逢人为说鄙夫名。秋来不耐鲈鱼兴,搔首风尘大瘦生。出《牧隐集》

缺韵[编辑]

□□□□□□□,□□□□□□时。□□□□□□□,□□□□□□诗。

附次韵本集作《读田郑二先生诗,次其韵》。○丁酉李穑[编辑]

束发宦游今白发,上章乞退已知时。如何剩着红颜语,惹得诸公数首诗?出《牧隐集》

鸡林东亭按《舆地胜览》,庆州东亭在府东南五里。[编辑]

终日昏昏簿领间,偶因迎客出郊关。俯看逝水叹流景,坐对青山多厚颜。半月城空江月白,孤云仙去野云闲。更寻陶令《归来赋》,千载高风未易攀。

见《东文选》、《舆地胜览》、《东京杂记》。○《胜览》、《杂记》末句,作“更寻王粲《登楼赋》,方寸诗情未易宽”。○按:《胜览》、《杂记》,皆只录下二句。意《胜览》例多摘句,故载其半编也。若《杂记》,恐因此例,未必执疑也。

金海玉纤纤[编辑]

海上仙山七点青,琴中素月一轮明。世间不有纤纤手,谁肯能弹太古情?

见《圃隐集》、《阳村集》、《舆地胜览》、《盆城志》、《海东杂录》、《大东韵玉》、《梦轩笔谭》。○按《笔谭》曰:“壄隐深得琴中旨趣,诗语清越秀古,而圃隐阳村亦相继和韵,称艶不已,可见其倾慕之意也。”○按《胜览》,此诗编于朱文节诗下。想此本金海燕子楼韵,而先生亦次之。然凡原韵、次韵欲尽收,则未免太繁。故今观其关涉本稿与否取舍之。后仿此。○又按《胜览》,金海燕子楼在府城中虎溪上。

附次韵本集作《昔宰相壄隐田先生为鸡林判官时,有赠金海妓玉纤纤云。在上后十馀年,壄隐来镇合浦,时纤纤已老矣。呼置左右,日使之弹琴。余闻之,追和其韵,题于壁上。四绝》。郑梦周[编辑]

此生何日眼还青?太古遗音意自明。十载玉人沧海月,重游胡得独无情?

出《圃隐集》。第三篇第四篇,今不录。

又次韵本集作《次金海燕子楼诗三韵》。自注:“妓玉纤纤者善弹琴,故宰相壄隐田公尝倅鸡林,爱之赠一绝云。在上公后出镇合浦,呼置左右,日使弹琴。楼中题咏多用其事,首篇即其韵也。”权近[编辑]

玉手纤纤二八春,舞衫罗袜动香尘。文章壄隐琴中趣,能继高风有几人?

出《阳村集》。第一篇第三篇,今不录。○按《圃隐集》,既云“余闻之,追和其韵,题于壁上四绝”,则先生似复有一二原韵。然《阳村集》,指谓“楼中题咏,多用其事,首篇即其韵也”,则恐先生只留一韵耶?今其他韵有无,不可轻断。姑不排书韵字,以俟后考宜矣。○按《舆地胜览》,金海燕子楼题咏,太学士金勘诗,有“佳人自古易生老,燕子为谁留至今”之句,盖亦指玉纤纤事也。

清德楼按《舆地胜览》,清道清德楼,在客馆东,知郡崔安乙建,崔元祐记。[编辑]

廨宇崇冈底,危楼压上头。半空有平地,炎夏似凉秋。民力元无借,楼名果不浮。何须论四景?清德说崔侯见《舆地胜览》

暎湖楼次韵按《舆地胜览》,安东暎湖楼在府南五里。[编辑]

北望京华叠嶂多,楼高客恨转来加。仲宣作赋非吾土,江令思归未到家。杨柳自摇愁里线,辛夷初发乱馀花。若为江水变春酒,一洗胸中滓与槎?

见《东文选》、《舆地胜览》、《永嘉志》。○《文选》,京华,作松都

附次韵后孙[编辑]

驻跸蒙尘岁月多,映湖楼上叹咨加。前朝遗迹悬金额,后世传言在史家。逝水俯观形道体,高山仰止想花。碧纱笼面虽无力,只读先诗谨赋槎。出《洁城家藏行迹》

拱北楼应制按《舆地胜览》,清州拱北楼在州北三里。[编辑]

一人登眺日,万物喜瞻初。美景谁能赋?荒词不用书。面南颜甚迩,拱北意无虚。寓目山河秀,云烟亦媚予。见《舆地胜览》

附应制诗序白文宝[编辑]

岁在辛丑,宫驾迁自行驻清州。壬寅秋九月十九日,上率群臣,拜贺正表于郊。因御州之拱北楼,览一斋权汉功旧题五言句,即命知申事元松寿、代言李穑成士达次韵制进。于是,左政丞洪阳坡李杏村黄桧山曁诸大夫儒士皆和进。文宝时适承命如京,歆闻引颈,自以不获睹盛事为恨。

及是承召,窃尝追和续尾,亦以为幸。而州伯成甲柳思庵之言属之曰:“命制诗成而将镂板,不可无序。”文宝辞以无文,而幸其传不朽,遂操笔而拜稽首曰:“昔者君臣赓歌,固是升平制作,而去年奔乱以还,岂谓有今日胜事?於戏!吾王事大敬命之诚,与名拱北而可表者,不在斯楼欤?”出《舆地胜览》

副令按于庆尚丁未春[编辑]

君看《种树橐驼传》,移之官理可养人。解道安民在无事,牧隐诗语醇且真。古人今人意不远,盖伤世法多立新。况今时势如理丝,欲速还自成纷缤。愿言为事务从简,勿使一毫加诸民。郑君共称慷慨士,世微郑君吾谁亲?伤心岂独惜离别?南望不觉沾衣巾。见《东文选》

合浦按《舆地胜览》,昌原合浦在府西十里。[编辑]

此地前游仅十春,岂图来镇有今晨?壁间拙字知予否?曾是当年下笔人。

见《东人诗话》、《东文选》、《海东杂录》、《大东韵玉》。○按:《诗话》曰,题合浦云云。云:“公文章钜手,兼总戎兵,其横槊哦诗气象,大异于雕篆酸寒者之所为也。”○按:此诗想先生曾亦宦游此地,留题壁间,而俱无考。

直夜[编辑]

玉漏丁东夜未央,推枕欲起先叹息。同舍人人鼾如雷,奈何耿耿眠不得?伤时忧国泪盈升,感慨闲愁复几尺?嗟余不才久尸素,独卧愧衾那安席?君恩如海报无门,暖日香芹徒谩说。荏苒光阴催老大,昨日少年今白发。出门剩见鬼揶揄,万事腐心空仰屋。通宵强缀一篇诗,呼灯自写还自读。

见《师友名行录》。○按:《名行录》曰:“《直夜》有诗曰云云。虽是寻常篇什,而其忧国爱君之心类如此。”

批答[编辑]

李穑辞免左代言不允批答[编辑]

王若曰:“予惟万机至繁,独智难治。曰有承宣之任,实为出纳所由。盖以所系者非轻,故难其人而必重。卿性识明敏,文才赡优,夙承乃父之风,有名中夏;时得众儒之望,为准东韩。学既有以博该,谋亦堪为启沃。兹予不穀,惟尔是嘉,擢自卑联,升于大职,遂使代言于左右,庶克显美于迩遐,凡系文词,悉令委任。

何遽形于引退?固难料其情辞,岂眷怀之未孚?抑听纳之或失?然上下所当无隐,何患情之不通?且臣子苟欲自便,岂其义之为大?矧予何负于尔,而尔有疑于予?当体予怀,勉安乃职。所乞宜不允,故玆教示,想宜知悉。”见《牧隐集》、《东文选》。○按《牧隐集》,作“中书舍人田禄生奉教制”。

启辞[编辑]

全罗道按廉使时,陈寇防御之弊启辞[编辑]

自有寇以来,一道置戍,多至十八所。军将虐州郡以立威,役戍卒以济私,遂使凋弊逃散。及寇至,更征州郡兵,谓之烟户军,未见御寇,只以害民。不若罢诸戍,令州郡谨烽燧,严斥候以应变。如不得已,当审其要害,省其戍所,则民力舒而军饷节矣。右见《高丽史》先生本传

州县之弊,防为大。自庚寅以来,道内之戍,岁益增置,至十八所。其军将虐州郡以立威,致其凋弊;役戍卒以济私,使之逋逃。及寇至,征兵州郡,谓之烟户军。虽置戍所,未闻御寇,秪见害民。不若罢诸戍所,令州郡谨烽燧,严斥候,以应其变。右见《东国通鉴、恭愍王纪》。○按:编史者节约,故两处所出。文之上下多不备,中间转换亦不同。下仿此。

[编辑]

起居舍人时,论盐铁别监之弊疏[编辑]

今特遣别监,以盐铁为名,民听必骇。下一新令,吏缘为奸,弊生百端。别监必欲多得税布,因而要宠。民不受盐,无异平日;纳布之苦,今益甚矣。若令存抚、按廉行之,民以为常,不至惊骇。持以岁月,课其功緖,民不敢违,必有成效。况永陵之时,凡所聚敛,无所不为,独于盐铁别监,一试之而不复议。况今一遵祖宗之法,以清明为治,而议及于此,恐为盛代之累。见《高丽史、食货志、盐法》。○按《高丽史、列传》,独于先生传言上书,故今收之。且先生特终始不挠,则疏出先生,尤可信也。

谏官时,罢知密直司事睦仁吉[编辑]

仁吉暗险麤暴,起自微贱,位至宰辅,挟功骄恣,肆其狂暴。凌辱子松,宪司劾之,曾不知愧,欲盖其愆,反诉台臣。是恃殿下之恩,而蔽殿下之耳目也。殿下,岂可以负绁微劳,轻左右耳目之司乎?非所以示公道也。见《高丽史、睦仁吉传》、《东国通鉴、恭愍王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