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天府广记/16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十五 天府广记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六

[编辑]

◎礼部下

[编辑]

○设科之制

[编辑]

洪武中,取用人材,多出于征聘,设礼贤馆以处刘基、宋濂诸儒。至三年四月,始设科取士。下诏曰:朕闻成周之制,取才于贡士,故贤者在职,而其民有士君子之行。是以风淳俗美,国易为治,而教化彰显也。汉唐及宋,科举取士,各有定制,然但贵词章之学而不求德艺之全。前元依古设科,待士甚优,而权豪势要之官每纳奔竞之士,贤人甘隐山林而不起。今朕统一华夏,所虑官非其人,有殃吾民,愿得贤人君子而用之。自今年八月为始,特设科举,务在经明行修,博通古今,文质得中,名实相称。其中选者,朕将亲策于廷,观其学识,第其高下,而任之以官。果有才学出众者,得以题擢,使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选,非科举者毋得与官。於戏!设科取士,期必得其全才;任官惟贤,庶可成于治道。谘尔有众,体予至怀。四年正月,令连试三年,自后三年一举。

六年二月,谕中书省臣曰:朕设科举以求天下贤才,务得经明行修文质相称之士,以资任用。今有司所取,多后生少年。观其文词若可与有为,及试用之,能以所学措诸行事者甚鲜。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朕,非朕责实求贤之意也。今各处科举宜暂停罢,别令有司察举贤才,必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庶几天下学者知所向方,而士习归于务本。是年六月,命吏部访求贤才于天下。十四年四月,命群臣各举所知。十五年正月,令天下朝觐官各举所知一人,是年,吏部汇奏天下郡县所举聪明正直、孝弟力田、贤良方正、文学才干之士至京者八百六十馀人,命试之,各授以官。十五年八月,诏礼部设科举取士,令天下学校期三年试之,著为定制。十七年三月,命礼部颁行科举式,三年大比,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戌丑未年会试。举人不拘额数,从实充贡。乡试八月初九日,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经义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未能者许各减一道。四书义主朱子集注,经义诗主朱子集传,易主程朱传义,书主蔡氏传及古注疏,春秋主左氏、公羊、谷梁、胡氏、张洽传,礼记主古注疏。十二日,第二场,试论一道,三百字以上,判语五条,诏诰表内科一道。十五日,第三场,试经史策五道,未能者许减其二,俱三百字以上。次年礼部会试,以二月初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为三场,所考文字与乡试同。乡试直隶府州县则于应天府,在外府州县则于各布政司。其举人则国子学生及府州县学生员之学成者,儒士之未仕者,官之未入流者,皆由有司申举性资敦厚文行可称者应之。其学校训导专教生徒及罢闲官吏,倡优之家与居父母丧者并不许入试。其中式者官给廪传,送礼部会试,考试官皆访经明公正之士,官出币帛,先期敦聘。主文考试官二人,文币各二,表里同。考试官乡试四人,会试八人,文币各一,表里。提调在内乡试应天府官一人,会试礼部官一人,在外布政司官一人,监试官在内监察御史二人,在外按察司官二人,供给官在内应天府官一人,在外府官一人,收掌试卷官一人,弥封官一人,誊录官一人,对读官四人,受卷官二人,皆选居官清慎者充之。巡绰监门搜检怀挟官四员,在内从都督府委官,在外从守御官委官。凡供用笔札饮食之属皆会供之,举人试卷自备。每场草卷正卷各用纸二十幅,首书三代姓名及其籍贯年甲、所习经书,在内赴应天府、在外赴布政司印卷,会试殿试赴礼部印卷。试之日黎明,举人入场,每人用军一人守之,禁讲问代冒。至晚纳卷未毕者,给烛三枝。文字回避御名庙讳及不许自序门地。弥封者编号作三合字,誊录者用朱,考试用墨,以防欺伪。其会试中式者,三月朔日赴殿试。

次年三月,廷试举人中式者四百七十二人,擢丁显为第一,临轩发策日,锦衣卫设卤簿仪仗,读卷官用翰林院及朝臣之文学优者。越三日,上复御奉天殿传制唱名。是日举人皆给帽、笏、大带、青罗袍、皂绿袂襈,服之以朝。第一甲第一名从六品,第二名、第三名正七品,俱进士及第;第二甲从七品,赐进士出身;第三甲正八品,赐同进士出身。礼部捧黄榜揭于通衢,遂赐诸进士宴于会同馆,应天府以仪仗送状元归第。明日,诸进士诣国子监孔子庙行舍菜礼。又明日上表谢恩,赐状元冠带朝服一袭,及进士钞有差。其诸进士以其未更事,俾之观政于诸司,给以所出身禄米,谙练政体,其在翰林院承敕监等近侍衙门者,采书经庶常吉士之义,俱称为庶吉士,其在六部及诸司者仍称进士。至二十一年,命建题名碑于太学门。

是年,命天下府州县学岁贡生员各一人,正月至京,从翰林院试经义四书义各一道,判语一条。中试者入国子监,不中者所司论如律,教官训导停其廪禄,生员罚为吏。

○学校之制

[编辑]

十五年五月,新建太学成,太学正堂曰彝伦堂,中为祭酒、司业公署,左为祭酒、司业讲授之所,右西列席东向,为博士课试之所,前为太学门,又前为集贤门。彝伦堂之后为六堂,曰率性,曰修道,曰诚心,曰正义,曰崇志,曰广业,诸生肄业居之。丞簿有署,会馔有堂,厨库井湢以次而列。学之旁以宿诸生,谓之号房。有妻者居外,月给米赡之。是月定监规,祭酒每旦升堂,属学序官进行揖礼。祭酒坐受,属官分列东西相向对揖毕,诸生进揖如之,惟无分揖礼。属官升堂禀议事务,或质问经史,须拱立听命,不得违越礼法。监丞之职,凡教官怠于训诲,生员有戾规矩,课业不精,廪饩房舍不洁,并从纠举惩治。博士、助教、学录、学正职掌训教生员,讲读经史,明礼适用,以待任使。如不遵师教废业,罚之。典簿掌馔务致廪洁食丰,钱谷出入明白,及课业进呈以时,他无所预。

制:天下学校师生廪膳众人日米一升,鱼肉盐酰之类皆官给之。凡朔望郡县官谒学,谒先圣,然后升堂,师生各叙揖,学官侍坐,诸生东西立,以次讲说经史;考课既已,学官率诸生送出学门即退。其他庙谒,师生俱不与。诏颁行之。八年正月,命天下立社学。谕省臣曰:昔成周之世,家有塾,党有庠,故民无不知学,是以教化行而风俗美。今京师及郡县皆有学,而乡社之民未睹教化,宜令有司更置社学,延师儒以教民间子弟,庶可道民善俗。

○乡饮酒礼

[编辑]

五年四月,诏天下举行乡饮酒礼。礼部奏取仪礼及唐宋之制,及采周官属民读法之旨,参定其仪。每岁孟春正月,孟冬十月,有司与学官率士大夫之老者行之于学校,在外行省所属府州县皆取法于京师。其民间里社以百家为一会,粮长或里长主之,百人内以年最长者为正宾,馀以齿序坐,每季行之于里中,大率皆本于正齿位之说,而宾兴贤能,春秋习射,亦可通行焉。所用酒肴毋致奢靡。若读律令,则以律令所编申明戒谕书兼读之。其武职衙门在内各卫亲军指挥使司及指挥使司九镇守军官,每月朔日亦以大都督府所编戒谕书率僚佐读之。因颁其图于天下。

○官民房屋之制

[编辑]

二十四年六月,定官民房屋,并不许盖造九五间数及歇山转角、重檐重拱、绘画藻井、朱门红窗,其楼房不在重檐之列。公侯伯前厅中堂后堂各七间,门屋三间,俱用黑板瓦盖,屋脊用瓦兽,梁栋斗拱檐桷彩色绘饰,门窗枋柱俱用黑漆油饰,门兽梁面摆锡环,家庙三间,俱用黑板瓦盖,屋脊用花样瓦兽,梁栋斗拱檐桷彩色绘饰,门桷枋柱用黑漆或黑油饰,其馀廊庑库厨等房从宜盖造,梁栋斗拱檐脊,青碧绘饰。门三间,门用绿油兽面摆锡环,俱不得过厅堂正屋制度。一品二品厅堂各七间,屋脊许用瓦兽,梁栋斗拱檐桷青碧绘饰,门屋三间,门用绿油兽面摆锡环。三品至五品与二品同,但门用黑油摆锡环。六品至九品厅堂各三间,梁栋止用粉青刷饰,正门一间用黑油铁环。凡品官房屋除正厅外,其馀房舍许从宜盖造,比正屋制度务要减小,门窗户牖并不许用朱红油漆。庶民房屋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及彩色装饰。其馀从屋虽十所二十所随宜盖造,但不得过三间。

○官民婚礼

[编辑]

五年六月,定官民婚礼。凡婚礼,纳采问名:公侯品官一品至四品红文绮二疋;五品至九品文绮绫罗随用一疋。纳吉:一品、二品文绮绢各八疋,红罗纱各二疋;三品、四品文绮绢各四疋,红罗纱各二疋;五品至七品文绮绢各二疋;八品、九品文绮绢各一疋。纳征:一品、二品玄𫄸束帛,用青文绮三疋,红文绮二疋。礼服用山松特髻,大袖衫,霞帔褙子。常服用珠翠漆纱冠绿襈长袄长裙四袭,钏镯皆用金,文绮纱绫罗各八疋,绢三十二疋,绵一百两,大红罗二疋,绵十六两,馀同二品。五品玄𫄸束帛,青红文绮罗绸随所用,常服用绿襈长袄长裙二袭,钏镯以银镀金,文绮绫罗随用。六品不用绵与大红罗,馀同四品。六品、七品常服钏镯以银文绮绫罗随用,绢四疋,馀同五品。八品、九品不用山松特髻,通用庆云冠,常服绿襈,长袄长裙一袭,文绮绫罗随用,绢二疋,钏镯同七品。请期:一品至四品文绮二疋,五品以下不行此礼。亲迎:一品至四品红文绮二疋,五品至九品文绮绫绢随用一疋。庶人纳采问名、纳吉:总行一次礼,上户红绢四疋,中户二疋,下户一疋。纳征:上户漆纱庆云冠,首饰用银,桃红绢大袖衫,蓝青云素霞帔,绿襈,长袄长裙二袭,用绢及细布,钏镯用银,彩绢八疋,纱罗六疋或四疋,中户彩绢六疋或四疋,纱罗四疋或二疋,不用钏,馀同上户;下户彩绢二疋,不用钏镯纱罗,馀同中户。亲迎:上户红绢或布一疋,中户下户随所有用之,其牲酒果面之类各有差。

○祠祭之制

[编辑]

洪武初,定郊庙社稷先农为大祀,已而改先农及山川、帝王、先师、族纛为中祀,诸皆小祀。大祀致斋三日,中祀二日。祀有牲,牲四等:曰犊,曰牛,曰太牢,曰少牢,色尚骍或黝。天地日月加玉焉,玉三等:曰苍璧,曰黄琮,曰玉。牲大祀入涤九旬,中祀三旬,小祀一旬,杀礼不用牲,用果脯,从其族,或用素羞。祀有帛,大祀中祀京师用制帛。制帛五等:曰郊祀,曰奉先,曰礼神,曰展亲,曰报功。小祀素帛礼佛帛。王国司府州县亦用帛,小祀则否。凡祀有乐,乐四等:曰九奏,曰八奏,曰七奏,曰六奏,舞皆八佾,先师六佾,小祀则否。凡助祭,文臣五品、武臣四品以上,小祀则否。

(嘉靖中,以朝日、夕月为中祀,又都给事中乞得助祭,许之。)

(礼部寅清堂有嘉靖十五年秋钦定大报诸祀礼仪碑。每岁大宗伯以大报日期等日告于皇帝,前期于本衙门宿,鸿胪卿具请御殿,及设案奉天殿中。是日百官公服侍班,皇帝服皮弁,大宗伯具朝服,自午门中道行,捧祀日册立置于案。皇帝就案先立定,大宗伯跪奏曰:嘉靖几年分大报等祀日册请敬之。皇帝搢圭,取而恭视,讫,序班举案于华盖殿中,皇帝升座,百官叩头如常,礼毕。)

○郊丘拜褥

[编辑]

三年六月,命制郊丘祭祀拜褥。礼部奏:郊丘之褥当用席为表,蒲为里;宗庙、社稷、先农、山川之褥宜用红文绮为表,红木棉布为里。从之。

○祭庙之称

[编辑]

三年八月,诏翰林侍读学士魏观:自今大庙祝文止称孝子皇帝,不称臣;凡遣太子行礼止称命长子,勿称皇太子,著为令。

○斋戒牌

[编辑]

三年十二月,命各司置斋戒牌。上谕中书省臣曰:斋戒,古人所以致洁于鬼神也,朕于祭祀,每斋戒必尽其诚,不敢少有怠忽,尚虑诸司不能体此,致斋戒之日亵慢弗谨,虽幽有鬼神司察其罪,不若预为戒饬,使知所警。其命诸司各置木牌,刻文其上,曰国有常宪,神有鉴焉。每有祭祀则设之。

○致斋铜人

[编辑]

三年十二月,命礼部尚书:铸铜人一,高尺有五寸,手执简书曰斋戒三日。凡致斋之期,则置朕前,庶朕心有所警省,而不敢放也。

○祭服

[编辑]

四年九月,定祭服。上亲祀圜丘、方丘、太庙及日月坛,服衮冕;祭星辰、社稷、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先农,皆用皮弁;群臣陪祭各服本品梁冠祭服。

○奉先殿神主

[编辑]

四年九月,礼部奏:奉先殿神主高一尺一寸,阔四寸,趺高二寸,用木为之,饰以金,镂以青字。神龛高二尺,阔二尺,趺高四寸,朱漆镂金龙凤花板,开二窗,施红纱,侧用金铜环,内织金文绮为藉。从之。

○释奠礼器

[编辑]

四年十二月,定释奠祭物陈设,各为高案,笾豆簠簋祭铏悉代以瓷器,牲用羊豕。乐舞乐生六十人,舞四十八人,引舞二人,凡一百一十人。上从礼部请,选京民之秀者充乐舞生。上曰:乐舞乃学者事,况释奠所以追崇先师,宜择国子生及凡公卿子弟在学者预教律之。

○郊天燔柴礼

[编辑]

六年二月,定圜丘燔柴礼。凡祀,预以犊刳净,陈之器,置之燔炉之右,候驾自斋宫诣坛,太和锺鸣则举火炉内以燔柴,候赞燔柴,即以犊牛置柴上燔之。

○大祀牲膳

[编辑]

七年五月,礼部奏:古礼凡大祀斋之日,宰犊牛为膳以助精神。上曰:太牢非常用,致斋三日而供三犊,所费太侈。夫俭可以制欲,淡可以颐性,若无节制,惟事奢侈,徒增伤物之心,何益事神之道!对曰:周礼是古人所定,非过侈也。上曰:周官之法不行于后世多矣,惟自奉者乃欲法古,其可哉?

○大祀分献上香

[编辑]

七年七月,谕承旨詹同曰:大祀既终献,方行分献礼,于礼未当。于是同与学士宋濂等议,以行初献礼奠玉帛将毕,部分献官行初献礼,亚献、终献皆如之。从其议。又谓古人祭用香烛,皆所以导达阴阳,以接幽明,初无上香之礼。遂命凡祭祀罢上香。

○陪祀牙牌

[编辑]

八年正月,始制陪祀官入坛牙牌。凡天子亲祀则与者佩以入。其制有圆者,预祭官佩之,方者执事人佩之,俱藏之内府,遇祭则给,毕则纳之,无者不得入坛。

○五祀之礼

[编辑]

八年八月,定五祀之礼。以孟春祀司户之神,设坛于皇宫门之左,司门主之;孟夏祭司灶之神,设坛于御庙,光禄寺官主之;孟秋祀司门之神,设坛于午门之左,司门主之,孟冬祀司井之神,设坛于井前,光禄寺官主之。四孟月之祭则于有事太庙之日,季夏之祭则于土旺之日,牲用少牢。又定群臣四品以上祀中霤门灶三神,五品以下祀门灶二神,庶合礼意,著为令。

○大祀脱舄

[编辑]

八年十一月,定于郊祀庙享前期一日,有司以席藉地,设御幕于坛东南门外,及设执事官脱履之次于坛门外西阶侧。祭日,大驾临坛入,幕次脱舄升坛,执事导驾,赞礼读祝,并分献、陪祀官皆脱舄于外,以次升坛供祀。协律郎乐舞生依前跣袜就位,祭毕降坛纳舄。

○小祀不用楮钱

[编辑]

十一年六月,上以凡祭祀大祀中祀用制帛外,其小祀又有用楮钱者,其事出于近代,甚为不经,命礼部议之。礼部议曰:按周礼,大祀用玉帛,次祀用牲币,小祀用牷牲。今在京大祀中祀俱宜用币,在外王国及府州县祀与神只亦如之,其馀小祀只用牲醴。

○孝慈录

[编辑]

(七年十一月,修孝慈录,定子为父母,庶子为其母,皆斩衰三年,嫡子及众子为庶母皆齐衰杖期,仍命以五服丧制并著为书,使内外有所遵守。其冠服绖杖制度,详见本书。其叙服有八。子为父母、庶子为所生母、子为继母、子为慈母、子为养母、女在室为父母、女嫁及在室为父母、嫡孙为祖父母承重及高曾祖父母承重者同,为人后者为所后父母、为人后者为所后祖父母承重、夫为人后则妻从服,妇为舅姑、庶子之妻为夫之所生母、妻妾为夫,皆斩衰三年。嫡子众子为庶母、嫡子众子之妻为夫之庶母、为嫁母出母、父卒继母改嫁而己从之者、夫为妻,皆齐衰杖期。父母为嫡长子及众子、父母为女在室者、继母为长子及众子、孙为祖父母、为伯叔父母、妾为夫之长子及众子、为所生之子、为兄弟、为兄弟之子及兄弟之女在室者、为姑及姊妹在室者、妾为嫡妻、嫁母出母为其子女、在室及虽适人而无夫与子者为其兄弟及兄弟之子、继母改嫁为前夫之子从己者、为继父同居两无大功之亲者、妇人为夫亲兄弟之子、妇人为夫亲兄弟之女在室者、女出嫁为父母、妾为其父母、为人后者为其父母、女适人为兄弟之为人后者、祖为嫡孙、父母为长子妇,皆齐衰不杖期。为曾祖父母,齐衰五月。为高祖父母、为继父先曾同居今不同居者、为继父虽同居而两有大功以上亲者,皆服齐衰三月。为同堂兄弟及姊妹在室者、为姑及姊妹及兄弟之女出嫁者、父母为众子妇、为女之出嫁者、祖为众孙、为兄弟之子妇、妇人为夫之祖父母、为夫之伯叔父母、为夫兄弟之子、妇为夫兄弟之女嫁人者、女出嫁为本宗伯叔父母、女出嫁为本宗兄弟及兄弟之子、女出嫁为本宗姑姊妹及兄弟之女在室者、为人后者为其兄弟及姑姊妹在室者、夫为人后者其妻为夫本生父母、为兄弟之子为人后者,皆服大功九月。为伯叔祖父母、为同堂伯叔父母、为再从兄弟及再从姊妹在室者、为同堂兄弟之子、为从曾祖姑在室者、为从祖姑在室者、为同堂兄弟之女在室者、为兄弟之妻为人后者、为其姑姊妹适人者、为嫡孙妇、为同堂姊妹之出嫁者、为孙女适人者、为兄弟之孙及兄弟之女孙在室者、为外祖父母、为母之兄弟姊妹、为同母异父之兄弟姊妹之子、为夫之姑及夫之姊妹、为夫之兄弟及夫兄弟之妻、为夫兄弟之孙及夫兄弟之孙女在室者、母出为继母之父母兄弟姊妹、庶子为嫡母之父母兄弟姊妹,皆服小功五月。为族曾祖父母、为族伯叔祖父母、为族父母、为族兄弟及族姊妹在室者、为族曾祖姑在室者、为族祖姑在室者、为族姑在室者、为兄弟之曾孙、为曾孙玄孙、为同堂兄弟之孙、为再从堂兄弟之子、为从曾祖姑及从祖姑及从祖姊妹之出嫁者、为兄弟之孙女出嫁者、为同堂兄弟之女嫁者、为乳母、为舅之子、为姑之子、为两姨兄弟、为外孙、为婿、为妻之父母、为兄弟孙之妇、为同堂兄弟子之妇、为同堂兄弟之妻、为外孙妇、为甥妇、妇人为夫之曾祖高祖父母、为夫之从曾祖父母、为夫之从祖父母、为夫兄弟之曾孙、为夫之同堂兄弟、为夫同堂兄弟之孙、为夫再从兄弟之子、为夫兄弟孙之妇、为夫同堂兄弟子之妇、为夫同堂兄弟之妻、为夫之同堂姊妹、为夫之外祖父母、为夫之勇及夫之姨、为夫之祖姑及从祖姑在室者、女出嫁为本宗从祖祖父母、女出嫁为本宗从祖父母、女出嫁为本宗同堂兄弟之子女、女出嫁为本宗祖姑及从祖姑在室者、女出嫁为本宗同堂姊妹之出嫁者、为人后者为本生外祖父母,皆服缌麻三月。)

○郊社不以丧废

[编辑]

九年五月,以将有事于方丘,适有晋王妃之丧,上命翰林侍讲学士宋濂考制以闻。濂对曰:按王制,丧三年不祭,惟祭天地、社稷越绋而行事。丧服传云:宫中有丧,三日不举祭,既葬而祭。宋真宗时有内丧,太常礼院言准礼宜祭天地、社稷。神宗时当郊而丧未除,帝以为疑,讲读官王珪、司马光、王安石皆以为不当废。夫郊社之礼,国之大事,圣人所重,虽有三年之丧,亦不敢废,示有尊也。上然之。

○丧制

[编辑]

元年,御史高原侃言:京师人民循习元氏旧俗,凡有丧葬,设宴会,亲友作乐娱尸,惟较酒肴厚薄,无哀戚之情。流俗之坏至此,甚非所以为治。且京师者天下之本,万民之所取则,一事非礼,则海内之人转相视效,弊可胜言?况送终礼之大者,不可不谨。乞禁止以厚风俗。上是其言,乃诏中书省令礼官定官民丧服之制。

五年六月,定丧礼。袭衣:三品以上三袭,四品、五品二袭,六品以下一袭。饭含:五品以上饭用稷,含用珠,九品以上饭用粱,含用小珠。铭旌:以绛帛为之,广一幅,四品以上长九尺,六品以上长八尺,九品以上长七尺。敛衣:品官朝冠朝服一袭,常服十袭,衾十番,命妇大袖衫褙子一袭,常服十袭,衾十番。灵座设于柩前,用绵绢结魂帛以依神。棺椁:品官棺用油杉朱漆,椁用土杉。墙翣:公侯六,三品以上四,五品以上二。明器:公侯九十事,一品、二品八十事,三品、四品七十事,五品五十事,六品、七品三十事,八品、九品二十事。引披铎:引者引车绋也。披者以𫄸为之,系于而车,四柱在榜,执之以备倾覆者也。铎者,以铜为之,所以节挽歌者。公侯四引六披,左右各八铎,一品、二品二引四披,左右各六铎,三品、四品二引二披,左右各四铎,五品以下二引二披,左右各二铎。羽幡竿长九尺,五品以上,一人执之以引柩,六品以下不用。功布:品官用之,长三尺。方相:四品以上四目,七品以上两目,八品以下不用。柳车:上用竹格,以线结之,旁施帷幔,四角垂流苏。志石二片,品官皆用之。其一为盖,书某官之墓,其一为底,书姓名乡里三代生年月及子孙葬地。妇人则随夫或子孙封赠。二石相向,用铁束埋墓中。碑碣:功臣殁后封王,螭首高三尺二寸,碑身高九尺,阔三尺六寸,龟趺高三尺八寸;一品螭首高三尺,碑身高八尺五寸,阔三尺四寸,龟趺高三尺六寸;二品盖用麟凤,高二尺八寸,碑身高八尺,阔三尺二寸,龟趺高三尺四寸;三品盖用天禄辟邪,高二尺六寸,碑身高七尺五寸,阔三尺,龟趺高三尺二寸,四品圆首高二尺四寸,碑身高七尺,阔二尺八寸,方趺高三尺;五品圆首高二尺二寸,碑身高六尺五寸,阔二尺六寸,方趺高二尺八寸;六品圆首高二尺,碑身高六尺,阔二尺四寸,方趺高二尺六寸,七品圆首高一尺八寸,碑身高五尺五寸,阔二尺二寸,方趺高二尺四寸。坟茔:功臣没后封王,茔地周围一百步,每面二十五步,坟高二丈,四围坟墙高一丈,石人四,文武各二,石虎羊马望柱各二;一品茔地周围九十步,每面二十二步半,坟高一丈八尺,坟墙高九尺,石人二,文武各一,石虎羊马石望柱各二;二品茔地周围八十步,每面二十步,坟高一丈六尺,坟墙高八尺,石人石虎羊马石望柱同一品;三品茔地周围七十步半,坟高一丈四尺,坟墙高七尺,石虎羊马石望柱同二品;四品茔地周围六十步,每面一十五步,坟高一丈一尺,坟墙高六尺,石羊马虎石望柱同三品;五品茔地周围五十步,每面一十二步半,坟高一丈,坟墙高五尺,石羊马石望柱各二;六品茔地周围四十步,每面一十步,坟高八尺;七品茔地周围三十步,每面七步半,坟高六尺。祭物:四品以上用羊、豕,九品以上用豕。庶民袭衣一,深衣一,大带一,履一双,裙袴衫袜随所用,饭用粱,含钱,铭旌用红绢五尺,敛次随所有,衣裳及亲戚襚仪,棺随所用,坚木油杉为上,柏次之,土杉松木又次之,用黑漆金漆,不得用朱红。明器一事,以功布白布三尺引柩,柳车以衾覆棺,志石二片,如品官之仪。茔地周围十八步,每面四步半,祭物用豕,力不及者随家有无。

○奔丧之制

[编辑]

八年三月,诏百官闻父母丧,不待报,许即去官。从按察司吕本之言也。

○品官家庙

[编辑]

六年五月,定公侯以下家庙礼仪。礼臣议:凡公侯品官别为祠屋三间,于所居之东,以祀高曾祖考,并祔位。如祠堂未备,奉主于中堂享祭。二品以上羊一豕一,五品以上羊一,以下豕一,皆分四体,熟而荐之。不能具牲者,设馔享之,所用器皿随官品第,称家有无。祭之前二日,主祭者闻于上,免朝参。凡祭于四仲之月择吉日,或春秋分、冬夏至亦可。其仪,前期一日主祭者致斋,执事者洒扫祭所,陈设仪物,亲监宰牲,至晚,主妇监造祭馔。及夕,主祭以下沐浴更衣,宿于外舍。明日质明,率预祭诸亲,主妇率预祭众妇,诣祭所,实蔬果酒馔于器。主祭者盥涚讫,诣祠堂捧主位祔位神主椟,各置于一盘,令亲子弟各一员捧至祭所。主祭开椟,捧各祖老神主,主妇开椟捧各祖妣神主,以序安奉于位,子弟捧祔食神主置于东西壁边。执事者进馔,读祝者一人就赞礼,以子弟亲族为之。陈设神位讫,各就位。主祭在东,伯叔诸兄立于其前,稍东,诸亲立于其后,主妇在西,毋及诸毋立于其前稍西,妇女立于后。赞拜,主祭主妇以下皆再拜,主祭者诣香案前跪,三上香,献酒,奠酒于高祖祖妣前,由曾祖而下皆如之。执事酌酒于祔位前,读祝跪,读讫赞拜,主祭者复位,与主妇皆再拜。再献终献并如之,惟不读祝。每献,执事者于祔位更酌酒,献毕赞拜,主祭主妇以下复再拜。焚祝并纸钱于中庭。礼毕,主祭者安神主椟如初。是日设筵享祭馔,男女异席,馀胙分诸亲友及下执事。

(陆容曰:庶人祭三代,曾祖居中,祖左祢右;士大夫祭四代,高居中左,曾居中右,祖左祢右。乃国初用行唐县知县胡秉中之言也,人多不知。

唐王珪不作家庙,四时祭于寝,为有司所劾,太宗为立庙愧之,不罪。世以珪俭不中礼。)

○品官家用祭服公服

[编辑]

六年五月,诏定品官家用祭服公服。上谕礼部曰:古者士大夫祭宗庙,亦有祭服,其见私亲尊长亦必有公服,其议制度等杀以闻。于是定议品官之家私见尊长而用朝君公服,于理未安,宜别制梁冠绛衣绛裳革带大带白袜乌舄佩绶,其衣裳去绿襈,三品以上用佩绶,三品以下不用。其祭服三品以上去方心曲领,三品以下并去佩绶。从之,仍令如式制祭服赐公侯各一袭,以为祭家庙之用。

○大臣哀礼

[编辑]

二年十月,以开平武忠王常遇春之没,命礼部议天子为大臣发哀礼。礼官言:周制,王哭诸侯,大宗伯为上相。檀弓曰:天子之哭诸侯也,雀弁缁衣。自周以降,天子为诸王妃、公主、大臣、宗戚、外祖父母、后父母、内命妇及蕃国主之丧皆有举哀之礼。汉东海恭王薨,明帝幸津门亭发哀,晋长乐公主、扶风王亮薨,武帝并举哀三日。唐永安王孝基薨,高祖为之发丧。宋汝南郡王晋、王夫人符氏薨,天子皆为之素服举哀。此为诸王妃主而举哀也。魏司马曹真薨,帝幸城东,张帐而哭之。唐太子右卫率李大亮卒,太宗为之素服举哀于别殿。宋太师赵普薨,太宗为之素服举哀。乐安郡公惟正薨,仁宗素服发哀于后苑。此为大臣宗戚而举哀也。今请以宋太宗为韩王赵普举哀故事议,闻讣日于西华壬地设御幄南向,陈御座于正中,上置素褥,侍仪司设讣者位御幄前之南,设文武官陪哭位于幄前东西相向,奉慰位于讣者位之北,北向,设赞礼二人位于讣者拜位之北,引讣者二人位于赞礼之南,引文武官四人位于文武官陪位之北,皆东西相向。其日拱卫司备仪仗于奉天门奉迎车驾,引礼引文武百官素服,由西华门入,就陪哭位,引讣者亦由西华门入立,位于西南。侍仪奏外办,皇帝素服乘舆诣幄。仪仗分列于幄前之左右,和声郎陈乐于御幄之南,设而不作。太常卿于幄西跪奏:某官来讣,某年某月某日某官臣某以某疾薨,请举哀。皇上哭,文武官在位者皆哭。太常卿跪奏止哭,皇上止哭,百官在位者皆止哭。引礼引文武官就奉慰位北向立,引班诣御前唱跪,赞礼同唱跪,班首及百官皆跪,班首奉慰。引礼同赞礼唱俯伏兴,平身,班首及百官皆俯伏兴,平身。引礼引文武官分班立,引礼引讣者就拜位,赞鞠躬四拜,平身,引礼引讣者退。太常卿跪奏礼毕,皇上兴,御舆还宫。引礼引讣者及文武百官以次出。制可,明日举哀如前仪。

○祭告山陵

[编辑]

二年二月,定祭告山陵礼。太常寺博士孙吾与以为:山陵之制莫备于汉,凡人主即位之明年,将作即营陵地,以天下贡赋三分之一入山陵,如汉文帝起霸陵,欲以北山石为椁,时文帝尚尊位,岂有陵号祭告之礼乎?又唐太宗昭陵之号定于葬长孙皇后时,武后合葬乾陵,其号定于高宗初葬之日,其时帝后之陵初未有两号,其馀祭告之礼决无有也。盖庙号与陵号不同,庙号是易大行之号,不祭告不可也,故必上册谥告之以神明。若陵之有号者,则后之嗣王所以识别先陵而己,故历代皆不以告。今英陵加号,尚书崔亮欲行祭告,臣窃以为非礼之宜,愿罢其说。亮曰:加上陵号,尊归先世,考之典礼,如汉光武加上先陵曰昌,宋太祖加上高祖陵曰钦,曾祖陵曰康,祖陵曰定,考陵曰安,盖创业之君,尊其祖考,则亦尊崇其陵,既尊其陵,亦必以告,礼缘人情,加先帝陵号而不告先帝者,非人之情也。臣以为告之是。于是廷议皆是亮。遂命俟英陵碑石成,遣太常行祭告礼。

○谥典

[编辑]

二十五年十二月,定凡亲王及功臣赐谥,令礼部行翰林院拟奏请旨。

(谥法兼用美恶,洪武中鲁王谥荒,伊王谥厉。后专用美谥。)

○异教之禁

[编辑]

十六年五月,并僧道寺观,禁女子不得为尼。时上以释老二教徒众日盛,蠹财耗民,莫甚于此。乃令府州县止存大寺观一所,并其徒而处之,择有戒行者方许。又以民家多以女子为尼姑玄冠,自今年四十以上者听,未及者不许,著为令。

二十七年三月,命僧录司造周知册,颁于天下僧寺。时京师百福寺隐囚徒逋卒,往往易姓名为僧,游食四方,无以验其真伪。于是命造周知文册,在京及在外府州县寺院僧名以次编之。其年甲姓名字行及始为僧年月与所授度牒字号,俱载於姓名之下。册成颁示天下僧寺,凡游方行脚至者,以册验之,其不同者许获送有司,械至京治罪,容隐者罪亦如之。

谕礼部曰:古者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山川,大夫士庶各有所宜祭,其民间合祭之神,其定议颁降,违者治之。于是中书省臣等奏:凡民庶祭先祖,岁除祭灶,乡村春秋祈土谷之神,凡有灾患,祷于祖先,其僧道建斋设醮不许奏章上表,投拜青词,亦不许塑画天神地祇,及白莲社、明尊教、白云宗、巫觋扶鸾、祷圣书符咒水诸术,并加禁止,庶几左道不兴,民无惑志。诏从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