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太平寰宇记 (四库全书本)/全览6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全览5 太平寰宇记 全览6 全览7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十一
  宋 乐史 撰
  陇右道二
  渭州
  渭州陇西郡旧理襄王县今理于平凉县禹贡导渭鸟䑕同穴即此地鸟䑕同穴山在今渭源县即青雀是也○土地所属与成州同洎春秋以来为羌戎杂居史记云秦昭王伐义渠戎始置陇西郡郡有大坂名曰陇坻郡处坻西故曰陇西即此地也汉地理志陇西郡领狄道等十一县以属凉州汉末隗嚣所据建武十年嚣降陇右平仍旧为郡灵帝分立南安郡三国时魏置守在此故邓艾谋曰蜀师来而为一我分为四谓狄道陇西南安岐山四处以为犄角至嘉平五年蜀将姜维围南安襄武不克是也至晋不改南安陇西二郡之名泊后魏永安并为陇西郡又置渭州因渭水为名后周建徳元年复为南安郡隋初郡废立州至炀(“旦”改为“𠀇”)帝州废而复立为郡唐武徳元年复为渭州天宝元年改为陇西郡乾元元年复为渭州天宝元年鄯州都督郭英乂奏请以渭州洮州为都督府后废广徳元年西戎犯边洮兰秦渭尽为所有元和三年
  泾原节度使朱忠亮奏移原州以临泾县置行渭州于平凉县
  元领县四 今二
  平凉原州割到 潘原泾州割到
  旧四县废
  襄武 陇西 彭县 渭源
  州境
  东西五十五里 南北六十五里
  四至八到
  东至东京一千八百里 东至西京一千四
  百里 东至长安六百四十里一 东至泾
  州一百二十六里 西至安国镇接连旧
  界三十二里 南至仪州九十里一 北至
  原州一百一十五里 南至良源县一百
  一十里  东南至仪州界一百里 东
  北至原州六十五里 西北至耀武镇四
  十里
  户
  唐开元户六千四百二十五皇朝领县二
  管户主一 千二百三十一客一千二百九十二
  风俗
  与秦州同
  姓氏
  陇西郡八姓 李 牛 彭 辛 闻 蹇 艾盖
  人物无
  土产
  青虫 鹦鹉 龙须席 麝香
  彼有谚曰郎枢女枢十马九驹安阳大角十牛九犊即谓其地宜于畜牧也
  平凉县依旧四乡汉朝那县后魏为长城县地因秦长城为名后周建徳元年割泾州朝那县于今县复置朝那县至隋大业二年改为平凉县唐元和四年以渭州陷蕃权行渭州于此天福五年割属渭州 可蓝山一名都卢山皆泾水源与笄头山连亘赫连定胜光二年畋于凉州登可蓝山望统万城泣曰先君若以朕承大业岂有今日乎在平凉县接百泉界又云定据平梁登此山有群狐绕之射之竟不得一定乃叹曰咄咄此亦怪事也 泾阳故城汉为县废城在今县南 马屯山在县西南姚苌与苻登战于高平登败奔于马屯山即此也 会盟坛在县西北五里唐贞元三年五月浑瑊与吐蕃会盟处 右甲积谷在州东南二十里 大杀谷小杀谷二谷在州东南十里 南雕窠峡在州南三十里与华亭县聨接 泾水从原州弹筝峡口过八州北一里 白岩河从华亭县来经望家山硖口过州西十里
  潘原县东三十六里旧十乡今三乡汉阴槃县地地理志云属安定郡后汉末移县属京兆郡郭縁生述征记云阴槃县旧属安定郡遇乱徙于新丰帝王记云赫连定于胜光二年又自京兆移此属平凉郡也后魏于此兼置平凉郡天宝元年八月改为潘原县以县东有潘谷口为名旧县城在泾水北广徳元年陷蕃至贞元十年置行县于彭信堡周显徳五年废新武州入 铜城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水经云良源县有铜城山水出历白石城 泾川水在县南一里从平凉县界流入阁川水在县东南四十五里西从义州华亭县流入汉志云乌水出西北都卢山有西乌水又东北经乌氏县东注于泾渭之阖州水然泾水间有石岩东会两川水也 潘谷水在县东三十里从平凉县流入 秦太子扶苏陵在县东五里 废武州旧里萧关即此按其地即朝那县古萧关之地汉文帝时萧关即此也今界内瓦亭关是后汉隗嚣使将牛邯所守之处在隋以来为镇以戍边防又按萧关镇自武徳以来尤为边陲重镇后因禄山乱陷入蕃界大中三年七月邠州节度张君绪奏今日收复萧关至大中五年七月十四日敕宜赐名武州仍为中州属邠宁道又萧关镇其地所宜六畜贞观时常置监牧使百姓免诸征役在原州西北一百八十里萧关一县周显徳五年六月废入潘原县属渭州唐广徳已前渭州旧县今并废
  襄武县四乡本汉旧县也属陇西郡西不远一百里即先零遗种有五谿聚即杨盛分羌为部以五谿为一聚于是有五谿之名 六泉十六国春秋乞伏国仁建义三年率骑兵三万袭鲜卑大人密贵裕茍提伦等三部于六泉即此水也 锦镜峡陇西记云襄武有锦镜峡即黒水所经其峡四望花木明媚照影其中因以称之陇西县东南六十里元四乡本汉獂道县獂音柏○后汉末于此置南安郡属渭州隋开皇十八年改为武阳寻为陇西县 落门水出县东南
  鄣县西南六十里五乡本汉县属陇西郡自永嘉南徙之后县遂废焉后魏景明三年分武阳复置鄣县因水为名焉 漳水注水经云西南溪下东北至鄣县 南万年川水出南山东北流注之
  渭源县西微北九十里元四乡本汉首阳县地属陇西郡后魏大统十七年分陇西置渭源郡因渭水为名又改首阳为渭源县仪凤二年废首阳入渭源县也 鸟䑕山山有鸟与䑕同穴隋炀(“旦”改为“𠀇”)帝时献之吏部尚书牛弘曰尔雅谓其鸟为鵌其䑕为鼵渭水源出此山也今谓之青雀山是也 渭水源出鸟䑕山入关为八水之一
  鄯州
  鄯州西平郡今治湟水县禹贡雍州之域古西戎地按后魏西羌传曰无弋爰剑者为秦所执后藏于岩穴中秦人焚之有景象如虎为其蔽火得免遂亡入三河间诸羌以为神共畏事之以推为豪至爰剑曽孙忍季父卭畏秦之威后遂得其附落而南出赐支河曲西数千里与众羌绝远不复交通子孙分别各自为种忍及弟舞独留湟中忍生九种舞生十七种羌之兴从此起矣湟中月氐胡其先大月氐之别也及霍去病破匈奴取西河地开湟中县筑令居塞以其地属金城郡于是月氐来降与汉人错后汉建安中置西平郡晋因之自永嘉之后南凉秃发乌孤以后魏天兴元年自称武威王徙居于此乌孤卒弟利鹿孤嗣位复都此为西平王即从此又迁于姑臧后魏为镇孝昌二年改镇为鄯州后周又为乐都隋初郡废置鄯州炀(“旦”改为“𠀇”)帝初州废置西平郡唐武徳二年平薛举置鄯州理故乐都城贞观中置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西平郡乾元元年复为鄯州上元二年为吐蕃所陷遂废所管鄯州等三县入河州管
  元领县三
  湟水 龙支 鄯城
  州境
  东西三百五里 南北二百一十五里
  四至八到
  东南至东京三千一百六十九里 东南至西京二千七百四十九里 东至长安一千九百九十三里 东至兰州广武县一百一十三里 南至廓州一百八十里西至绥戎峡旧吐谷浑界一十里 西至青海三百七十里 北至凉州昌松县南界一百四十二里 东至河州凤林县故城二百八十里 西南至廓县广威县城风吐谷
  浑界一百九十五里 东北至兰州广武县故长城界二百一十七里
  
  唐天宝户五千三百八十九
  风俗
  


  姓氏
  
  土产
  㹀犀 羱羊 駞 马
  湟水县三乡本汉破羌县地属金城郡汉破匈奴取西河地开湟中处月氐即此湟水俗呼湟河又名乐都水南凉秃𩬊乌孤始都此后魏于此置鄯州改破羌为西都县隋改为湟水县 四望山有水出其阳一名湟河亦谓乐都水西自吐谷浑界入汉书地理志曰临羌县西北至塞地有西王母石室仙海盐池北则湟水所出东至允吾入河谓此水也 土楼山无石而高在县南养女岭彼羌多祷而祈女 牛心堆在湟水源山名
  也 鸡田在州西涉千里无草木其中为突厥薮泽浩亹水在县西北亦谓之阁门水西自吐谷浑界流入汉书地理志云浩亹水出西塞外东允吾入湟水 破羌故城汉为县故城在今县
  龙支县南一百三十五里五乡本汉允吾县之地属金城郡后汉为龙耆县后魏武帝改为金城县至废帝二年又改为龙支县取县西龙支堆为名 积石山在县南尚书谓导河积石谓此山也 唐述窟在县西龙支谷彼人亦罕有至者其窟有物若似今书卷因谓之积书岩岩内时见神人往还盖古仙所居耳羌人愳而莫敢近又谓鬼为唐述故指此山为唐述窟窟高四十丈鄯城县西一百二十里元管四乡本汉西平郡之地后汉末陷羌故此郡废唐仪凤二年奄有河湟之地因立鄯城县以名邑平西郡城汉仍为郡所故城在今县西一百三十二里是也
  兰州废
  兰州金城郡今理五泉县禹贡雍州之域古西羌地秦并天下为陇西郡地汉书西羌传曰羌无弋爰剑曽孙忍及忍子研最豪健故羌中号其后为研种秦始皇时务并六国兵不西行故种人得繁息及秦既并天下筑长城以界之众羌不复南渡至汉兴匈奴冒顿兵强破东胡走月氐臣伏诸羌景帝时研种留何率种人求守陇西塞于是徙留何等于狄道安故城今州西南有狄道安故城即其地也汉属陇西郡平帝元始四年立金城塞外羌献鱼盐之地乞内属汉遂得西母石室以为西海郡后汉光武省金城入陇西郡魏晋因之以为重镇故蜀姜维以兵狄道不克即此也前凉张寔置为广武郡至张骏又分立武始郡西秦乞伏干归宛川徙都焉十六国南凉秃𩬊乌孤都广武皆此也后魏后周并为武始郡隋开皇九年废武始郡立为兰州盖取皋兰山以为名炀帝初州废置金城郡隋末陷薛举唐武徳二年平贼复置兰州八年置都督府督兰河鄯廓四州贞观六年又督西盐州十二年又督凉州后兰鄯儒淳六州兰州领金城狄道广武三县显庆元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金城郡二载割狄道县置狄道郡乾元元年复为兰州
  元领县三
  五泉 广武 狄道
  州境
  东西二百一十七里 南北六百一十里
  四至八到
  东南至东京二千四百四十里 东南至
  西京二千二十里  东南至长安一千四
  百六十里 东至会州四百二十里 南
  至渭州四百里 西至鄯州四百五里
  西北至凉州五百四十里 东北至会州四百二十里
  
  唐天宝户五千三百八十九
  风俗
  与秦渭州同
  姓氏
  人物无
  土产
  □金 香子
  五泉县七乡本汉金城郡县地属金城郡昭帝始元元年置隋置五泉县唐咸亨二年复为金城天宝元年改为五泉县 嵻㟍山亦名可狼山俗名爇薄汗山在县南一百四十里即西城乞伏干归太子炽盘招结诸部兵民二万七千筑城于嵻㟍山以据之即此山也 金城关在县西南临河 宛川城在郡西即乞伏国仁所都后至乞伏慕末为赫连定所灭 狄道安故城在县西南昔研羌留河所聚之处 长城亦经此郡之南榆中县故城在今县东后汉时群羌乱隃麋相曹凤上言西羌为害自建武以来居大小榆中以土地肥美又近塞内北阻大河因以为固缘山滨水以广田畜故能强大常雄诸种是谓此地
  广武县北微西二百二十里五乡本汉枝阳县地前凉张骏三年分晋兴于此置广武县又为南凉秃𩬊乌孤所都至傉檀为乞伏炽盘所灭于此隋开皇三年罢郡置广武县属兰州 琵琶山在县西峻崄曲折有似琵琶首亹浩故城浩音阁亹音门○汉县废城在今县西南省河所经今俗呼此水为阁门河盖疾言而音类耳县因水以为名 允吾故城允音沿吾音牙○亦汉时为县废城在县西南也
  狄道县南一百九十里见今四乡本秦旧县也其地故西戎别种所居秦取以为县汉书地理志狄道属陇西惠帝时改为武始郡以狄道为降狄道十三州志云降狄道今曰武始按贞元十道录云自武徳已后此邑为临州管狄道安乐二县后安乐寻废州额亦停 白石山有梁泉昔梁晖者后周之将为群羌所围无水晖以所执鞭卓地而飞泉涌出兵士由此而济今号梁泉其上榆木成林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十二
  宋 乐史 撰
  陇右道三
  凉州
  凉州武威郡今理姑臧县古雍州之域即西戎之地禹贡谓析支渠搜西戎即叙析支在大宛之北即今郡也六国至秦为月支居焉秦并天下西北雄有陇西北地二郡汉初为匈奴右地以属凉州部至武帝开西边始置天水武都武威张掖酒泉安定炖煌七郡○多以关中报冤悖逆无赖之人徙于彼以实之改雍州曰凉州而三辅悉属司隶昭帝更置金城郡按释名云西方寒凉或谓河上田亦薄故曰凉亦曰武帝以其地为昆耶王五属国至宣帝以张掖酒泉炖煌武威金城谓之西河以断匈奴右臂故地理志云炖煌广至县宜禾都尉理昆仑障按昆仑障即古昆仑戎地也又西羌者自赐支以西宾河首左右居今河关西可千馀里有河曲羌谓之赐支即古析支又汉书梁州之天水曰汉阳梁州部郡国十二县道侯官九十八刺史理汉阳之陇县至献帝以此地数有乱河西五郡去州隔远自求立州兴平元年分凉州西河四郡为雍州所谓建安十八年正月复禹贡九州是也又云建武初大扰而河西郡独安姑臧称为富邑以通羌故也晋惠帝末张轨求为凉州刺史于是大城此地为一会府以据之号前凉后苻秦末吕光破凉州刺史梁熙复为后凉都于此郡北凉沮渠蒙逊亦都于此至茂䖍为后魏所灭后魏立为武威郡隋初为州炀(“旦”改为“𠀇”)帝初复置为郡唐武徳二年平李轨复置凉州总管府管凉甘瓜肃四州凉州领姑藏昌松畨和三县三年又置神乌县七年又改为都督府督凉肃甘沙瓜伊芳文八州贞观年间废神乌县总章元年复置咸亨元年升为大都督府督凉甘肃伊瓜沙雄七州上元二年为中都督府景云二年贺枚嗣除凉州都督𠑽西河节度使自此上郡有节度之号天宝元年改为武威郡督凉甘肃三州乾元元年复为凉州按刘昺炖煌实录云晋安帝隆安元年五月凉州牧李暠微服出城逢一虎在道边因化为人遥呼暠为西凉君暠因弯弧待之又遥呼暠曰汝无疑也暠知其异乃投弓于地虎又仍前谓暠曰炖煌空虚不是福地君之子孙王于西凉不如迁徙酒泉言讫乃去未几暠乃移都酒泉建国号西凉王七级城即郡城也内有沮渠蒙逊所造七级木浮图故城因是而名之
  元领县六
  姑臧 神乌 昌松 番和 武威 嘉麟
  州境
  东西四百里 南北八百三十里
  四至八到
  东南至东京三千二百九十里 东南至西京二千八百七十里 东南至长安取秦州关路一千八百里 东南至会州乌兰关四百里从关东南至州一百三十里 西至甘州五百里 南至鄯州浩亹河二百六十里北至突厥界即安盖泉五百八十里
  东南至兰州五百四十里 正南微西至鄯州五百八十里 西南至甘州张掖县陈北烽三百七十里 西北至甘州六十里 东北至会州乌兰县界白鹿峰三百五十里
  
  唐天宝户三万二千四百六十二
  风俗
  州之分野上应白虎之宿金气坚刚人事慷慨
  姓氏
  平西郡二姓
  申屠 曹
  武陵郡六姓
  贾 阴 索 安 曹 石
  人物
  贾诩字文和姑臧人诩有良平之奇谋魏为大中大夫
  土产
  野马皮 龙须席 毯 芎䓖
  姑臧县元十乡本汉旧县也地理志云属武郡南威山谷水所出北至武威入海行七十里王隐晋书云此城匈奴所筑旧名盖臧城后人语讹为姑臧城 第五山夏函霜雪有清泉茂林悬崖修竹自古多为𨼆士所居尤多窟室 姑臧南山一名雪山无冬夏多积雪故曰雪山 青岩山下有湫甚广人触之立有风雹暴至如岱州之五台龙池之验耳 白亭海白亭水色洁白因以为名又东有达狄回海 五涧谷水自番和县界北流入白海 野潴泽在今县北即书谓至于潴野 灵泉池在县南城中十六国春秋云张元靓五年有大鸟青白色舒翼二丈馀集于灵泉池后凉吕光太安三年宴群僚于灵泉池酒酣语及政理时刑法峻重参军段业进曰严刑重宪非明王之义也光曰商鞅之法至峻而兼诸侯吴起之术无亲而荆蛮以霸何也业曰秦用苛法禄祚不永吴起任酷政取灭会稽大王受天明命方君临四海景行尧舜犹恐有弊柰何欲以申商之末法临道义之神州岂此州士女所望于大王哉光改容谢之 七星涧在县东七里 卧龙城即城异名也其城檀道济筑土以成之有若盘龙形四方有头尾两翅一名鸾鸟城一名翅城 龙夷城在县西即汉戊巳校尉所理之地言在内以统御四方王莽以其城为西海郡即此城也一名宴然城 休屠城休音许虬反屠音除○即汉休屠王所理之地汉亦为县 鹯阴城在县东鹯水名俗名正阴城是汉鹑阴城今废城存 祖厉城一名马城汉立祖厉县焉祖音置厉音赖神乌县十七乡本汉鸾鸟县地属武威郡后魏平凉中改神乌县周证圣元年改为武威县取废武威之额以名之唐神龙元年复旧为神乌县仍于汉鸾鸟古城置昌松县东南二百三十里元六乡本汉苍松县属武威郡十六国春秋云后梁吕光麟嘉四年以郭麘言谶改为昌松县兼于此立东张掖郡至后周废郡仍旧隶凉州 金山在县南丽水出焉 白岭山在县西南山顶冬夏积雪望之皓然乃谓之白岭山寒气异于馀处深冬人绝行路鸟飞不下 鸟逆水一名逆水今名丽水源出县南金山汉书地理志云金城郡允吾县鸟亭逆水出参街谷东流至枝阳入𣵀是此水也 鸾鸟城前凉张轨时有五色鸟集于此遂筑城以美之后魏武帝改为神乌城 金吕城晋将马隆所筑依于金山筑之城因山以立名其山有鸟形似雀见人即以嘴啄石自图其形以示人 魏安城在郡东汉扑𠟼县后为魏安隋省 允街故城汉县今废城在今县东南城临丽水一名丽水城允音沿○按其城地势极崄即沮渠蒙逊増筑以为防戍之所迄今尚坚完如新
  番和县西一百八十里五乡汉旧县属张掖郡番音盘○后魏立张掖郡于此寻废唐咸亨元年于县置雄州调露元年废雄州天宝三年三月以界内天宝山出醴泉并石花民取以为面贫者赖之遂改为天宝县至长庆中仍旧改为番和县 南山一名天山一名雪山山阔千馀里其高称是连亘数郡美水丰草尤宜畜牧故葱岭以东无高于此山亦出赤鹿足短而形大如牛肉千斤 土弥千川即今为匈奴放牧之地鲜卑语髓为吐弥千言此川土肥美如髓故以名之 青涧水周地图记云青涧源城与五涧水合流是也
  武威县汉县地理志属武威郡在番和县西北三百里后魏以来废之唐世时或立之废置不定
  嘉麟县西北七十里今五乡唐神龙二年于汉鸾鸟古城置景龙二年先天二年复置
  甘州废
  甘州张掖郡今理张掖县禹贡雍州之域书谓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是此也六国至秦为月氐居焉汉初为匈奴右地西域传月氐本居祁连炖煌间按霍去病传云济居延臻小月氐攻祁连路即从此也故武帝开之因置张掖郡至后魏晋隶河州至沮渠蒙逊始都于此号为北凉也后魏太武平凉以为张掖军至太和十一年改军为郡大统十二年分凉州为西张掖之地为西凉州至废帝二年更名甘州因东甘峻山以为名也后周又为张掖郡隋因之唐武徳二年平李轨置甘州天宝元年改为张掖郡乾元元年复为甘州
  元领县二
  张掖 删丹
  州境
  东南四百一十六里 西北三千六百里四至八到
  东南至东京三千七百八十里 东南至西京三千七百六十里 东南至长安二千五百里 东至凉州五百里 东至大雪山以南吐谷浑分界三百三十里 西至肃州四百二十里 北至张掖河屈曲过同城镇至峡口烽总三千七十八里 东南至凉州
  六百里 西南至肃州福禄县界赤柳涧三百三十里 西北至肃州福禄县界咸池烽张掖三百五里 东北至凉州番和县石峡峰三百七十里
  
  唐天宝户六千二百八十四
  风俗
  与凉州同
  姓氏
  人物
  金日䃅字翁叔匈奴休屠王太子
  魏厐涓字子异酒泉人为西海太守
  唐赵彦昭甘州张掖人也相中宗
  土产
  香子 駞褐 布 野马皮
  张掖县十四乡本汉觻得县属张掖郡西河旧事云此地本匈奴觻得王所居因以名县隋置为张掖县 祁连山在县西南二百里东西二百里南北一百里馀汉书霍去病攻祁连山得敌人首三万馀级西河旧事曰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郡界之上有松柏五株水草茂美山中冬温夏凉宜放牛羊𠑽肥乳酪浓好夏㵼酪不用器物刈草著其上不解散作酥特好一斛酪得酥斗馀又有仙树人行山中饥渴者食之则饱不得持去平居时亦不可见 临松山一名青松山一名马蹄山又云丹岭山在县南一百二十八里十六国春秋晋元嘉元年张掖临松山有石如张掖字后掖字渐灭而张字分明又有文曰初祚天下四方安万年后魏太和中置临松郡故城在此山下吐蕃赞普即其郡丞异称也故望山有神毎祀之时但闻声音不睹其形 甘峻山一名绀峻注水经云张水历甘峻山南与张掖河合即鲜水也 合黎水一名羌谷鲜水一名覆袁水今名副授河亦名张掖河南自吐谷浑界流入禹贡弱水至于合黎孔安国注云合黎水名在流沙千里而遥即此也居延海在县东北一千六百里即古之流沙泽也
  盐池周百步许多少随人力以自増减 黒水出县界鸡山亦名悬圃昔娀氏女简狄浴于元邱之水即黒水也 大树谷水魏氏春秋明帝青龙三年张掖郡删丹县金山有元川溢涌宝石焉有石马魏为晋代之符也弱水东自删丹县界流入在州北二十三里 𡊮氏
  故城汉县废城在今县西北或谓昭武城 张掖郡城亦在今县西北四十里汉为郡之所 遮虏障汉将路博徳之所筑李陵败与士众期至遮虏即此也 居延城汉为县废城在今县东北即本匈奴中地名也亦曰居延塞 骍马戍传云昔有骍马二疋为匈奴掠去数载自归以其地为边防因此以立戍名也 千秋城万岁地皆光武将窦融所筑以扼边夷
  删丹县东北二十里元二乡本汉旧县也属张掖郡后汉兴平二年分置西郡以删丹县属焉晋分删丹置兰池万岁仙堤三县隋炀(“旦”改为“𠀇”)帝并三县之县复改立删丹县焉 焉支山一名删丹山东西百馀里南北二十里西河旧事云焉支山东西百馀里南北二十里亦有松柏五木其水草茂美宜蓄牧与祁连山同匈奴失祁连山焉支山二山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曰勒城汉为曰勒县故城在今县东南
  肃州
  肃州酒泉郡今理酒泉县禹贡雍州之域与甘州同昔月氐之地为匈奴所灭匈奴令休屠昆雅王守之汉武帝时昆雅以众来降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酒泉者盖城下金泉味如醴故以名之按郡即羌人通译之路入月氐大夏皆由此也汉以公主妻乌孙王以分匈奴西方之扰后汉至晋亦因之不改前凉张轨西凉李暠北凉沮渠蒙逊并都后魏太武平沮渠茂䖍乃以酒泉为军隶炖煌后改镇为瓜州复立郡于此大统十年以酒泉郡属甘州隋仁寿二年分甘州福禄县置肃州以隶凉州总管府炀(“旦”改为“𠀇”)帝初州废以其地入张掖郡唐武徳二年分张掖郡复置肃州都督府八年督瓜肃沙三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废玉门县天宝元年改为酒泉郡乾元元年复为肃州河西旧事云福禄城因谢艾所筑城下有金泉味如酒故曰酒泉
  元领县三
  酒泉 福禄 玉门
  州境
  东西五百六十四里 南北五百四十里四至八到
  东南至东京四千一百八十里 东南至西京三千七百六十里 东南至长安二千九百里 东南至甘州四百二十里 南至吐蕃界二百里 南至雪岭二百五十里
  西至瓜州五百二十六里 北至回纥界伏谷泉三百里 又至芦葭泉五百里 东南至甘州界赤柳涧二百里 西南至瓜州界安乐烽三百四十里 西南至瓜州三百四十里 东北至甘州张掖县咸池烽二百三十二里
  
  唐天宝户二千二百三十
  风俗
  与凉州同
  姓氏
  人物
  马访酒泉人为右将军 祁嘉字孔宾酒泉人夜忽闻窗中有声呼云祁孔宾隐去来
  土产
  野马皮 肉苁蓉 柏脉根
  酒泉县六乡本汉之福禄县地地理志属酒泉隋仁寿二年又置酒泉县以隶郡郭焉 昆仑山在县西南八十里十六国春秋云后魏昭成帝建国十七年前凉张骏酒泉太守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也昔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谓此山有石室玉堂珠玑镂饰焕若神宫删丹西河名曰弱水禹贡昆仑在临羌之西即此明矣宜立西王母祠以裨朝廷无疆之福骏从之 九陇山在县南百里周地图记云昔有神人坐张掖西方山上西射酒泉郡西金山之白神射得九筹画此山上遂成九陇因以为名 石漆延寿城中有山出泉注地其水肥如牛汁燃之如油极明但不可食此方人谓石漆得水愈炽也 鸿鹭山穆天子传云天子循黒水至于璧玉之山谓此也今为鸿鹭所栖得名独登山岩石之间出石盐其味尤美于海盐也 呼蚕水一名濳水亦名羌谷水俗又谓之福禄河西南自吐谷浑界流入汉书地理志云呼蚕水出南羌中东北至会水入羌谷是也 会水一名白亭海在县东北三十里十三州志云众羌之水所会故曰会水北有白亭俗因谓之白亭水也 故长城汉书谓之遮虏障在县北金城塞汉平帝时金城塞外羌献鱼盐之地遂得西
  王母石室以为西海郡路从此塞通也后为吐谷浑之国隋破吐谷浑又于其地置西海郡按汉帝常置郡在今州直北一千二百里是也 刘师祠在县南姓刘字萨诃沮渠时西求仙回至此死骨化为珠血为丹门人因立庙于此今人至心者谒之往往获珠丹焉
  福禄县东一百里三乡汉福禄县属酒泉郡今县即汉乐涫县地属酒泉郡唐武徳二年于乐涫古城置福禄县复汉旧名 崆峒山在县东南六十里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披山通道未常宁居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崆峒山是也九州要记云凉州古武威郡有天山黄帝受金液神丹于此山近崆峒顶有魏太祖埓焉玉门县西二百里一乡本汉旧县也属酒泉郡十三州志云玉门县置长三百里石门周匝山间裁经二十里众泉流入延兴汉罢玉门关屯徙其人于此故曰玉门县贞观中废金山九州要记云山有赤弹木堪为漆用 玉石障按十三州志云延寿县在郡西金山在其东至玉石障是亦汉遮虏障也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十三
  宋 乐史 𢰅
  陇右道四
  沙州
  沙州炖煌郡今理炖煌县禹贡雍州之域亦西羌所居古流沙之地黒水所经书谓舜窜三苗于三危三危既宅即此地其后子孙为羌戎代有其地左氏传谓允氏之戎是也昔晋范宣子数戎子驹支曰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蒙荆𣗥以来归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汝剖分而食之即此地也按十三州志云瓜州戎为月支所逐并六国筑长城西不过临洮则秦未有此地汉武帝后元六年分酒泉之地置炖煌郡徙边人以实之邵云炖大也煌盛也故以名之后魏天兴三年凉昭王立于炖煌以子让为之郡守分炖煌之凉兴乌泽晋昌之宜禾三县置凉兴郡焉昭王五年自炖煌迁于酒泉后为北凉所并其地属沮渠蒙逊后魏平北凉炖煌仍旧不改隋废郡置瓜州炀(“旦”改为“𠀇”)帝初废州后为炖煌郡唐武徳三年置瓜州五年改为西沙州贞观七年去西字只为沙州天宝元年改炖煌郡乾元元年复为沙州自天宝末陷西戎至大中五年七月刺史张义潮遣兄义谭将本道图经户籍来献州归顺其年十一月制除义潮检校吏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充归义军节度使河沙甘肃伊西等十一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仍许于京中置邸舍地当乾位中外所交实都会之府也周显徳二年甘州可汗沙州节度观察使留后曹元忠各遣使进方物仍升瓜州团练使仍旧隶沙州以归义军节度观察留后曹元忠为节度使以知瓜州军事曹元恭为瓜州团练使仍各铸印以赐之皆旌来王之意也
  元领县二
  炖煌 寿昌
  州境
  东西 南北
  四至八到
  东南至东京五千二十九里 东南至西京四千六百九里 东南至长安三千八百五十九里 东至瓜州二百八十里 南至寿昌废县中界五十里以破石亭为界去鄯善国一千五百里 南至故南口烽三百五十里烽以南即吐谷浑界 北至故咸泉戍三百三十六里与伊州分界 东南至瓜州界三百五十里 西南至郡废寿昌县界二百九十里 西北至阿苍烽二百四十二里与废寿昌县分界 东北至伊州界三百八十六里
  
  唐天宝户一千二百六十
  风俗
  与甘肃州同人物尤繁富
  姓氏
  人物
  索靖字幼安炖人累荣官族草书尤绝人号得张芝肉为尚书郎
  郭瑀字元瑜炖煌人少有超俗之志好谈论
  土产
  黄𥖎 碁子 名马 麝香
  炖煌县十二乡本汉旧县属炖煌郡后周保定三年改炖煌为鸣沙以县界鸣沙山为名隋帝初复为炖煌县三危山其山有三峯故曰三危俗亦名为昇雨山在
  县东南二十里书窜三苗于三危过梁州入南海山海经云三危之山青鸟居之三青鸟主为西王母取食者别自栖息于此山也又按段国沙州记云山中鸟鼠同穴者鸟如家雀而小白鼠小黄而无尾凡同穴地皆肥沃壤尽软熟如人耕多生黄花紫草 鸣沙山一名沙角山亦名神沙山在县南七里辛氏三秦记河西有沙角山峰㠋危峻逾于石山其沙粒粗黄有如干䊟又山之阳有一泉云是沙井绵历今古沙填不满人欲登峯必步下石穴即有鼓角之声音震动人足又河西旧事云沙州天气晴明即鸣沙闻于城内又云人游沙山结侣少或未游即生怖惧莫敢前其沙或随人足自顿下经宿却自还山上 羊膊山多岩石少树木甚似鲁国南邹山山北三十里远眺顾瞻百里但见山岭巉岩无尺木把草 王母樗蒲山山有盐池在县西南悬泉水一名神泉在县东一百三十里出龙勒山服按凉州异物志云汉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还士众渴乏水广利乃引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三军赖此以获济今有祠甚严郡侯岁谒 渥洼水汉元鼎中南阳新野人暴利长遭刑屯田于此水边见群野马来饮中有奇者乃作土人持敕靽立后马因玩久之利长乃用人代土人收得马以献帝异之云从水中出遂作天马歌故汉书谓大宛出名马亦相近也 雌黄洲其土出雌黄丹砂极为妙因产物以为名焉
  寿昌县西南一百五十里三乡本汉龙勒县地地理志云属炖煌郡以县东南有龙勒山以名县后魏正光三年改为寿昌县取县界寿昌泽为名 三陇河西旧事云流沙积在玉门关外有三断石极大呼为三陇 白龙堆按皇甫谧郡国记云炖煌正西关外有白龙堆北塞里河西旧事云汉武遣贰师将军伐大宛得天马三感西风思归遂顿裂羁绊骧首而驰晨发京城食时至炖煌北塞山下嘶鸣而去此处为侯马亭今晋昌及大武马蹄谷石上有马践之迹犹存 玉门故关在县西北一百一十八里昔匈奴冒顿质于月氐忘归乃射杀其父头曼举兵西击走月氐后为霍去病所破因开玉门关通西道七十馀国汉书地理志云龙勒县有玉门关都尉治西域传云东则接汉扼以玉门阳关又后汉班超上书愿入玉门关是此处 寿昌泽在邑界因名之 阳关在县西六十里以居玉门关南故曰阳关关之西三百馀里有蒲昌海一名盐泽广袤三百里即葱岭于阗两河之所注
  瓜州
  瓜州晋昌郡今理晋昌县禹贡雍州之域古西戎地战国时为乌孙月氐居焉汉初为匈奴右地武帝拓开边封立为炖煌郡后又为武威酒泉二郡之地历汉至魏亦然晋惠帝始分二郡北置晋昌郡领寘安等八县至苻坚时徙江汉流人万馀户于炖煌又徙中州不辟田畴民七十馀户于此至凉武昭王遂以南人置会稽郡以中州人置广夏郡至后周初并之复为晋昌郡至武帝改晋昌为永兴郡隋初罢郡立瓜州炀帝初废之以其地并入炖煌至唐武徳五年复立瓜州按其地出美瓜故曰瓜州今犹有大瓜长者狐入其中食之不见首尾○仍置总管府管西沙肃三州八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晋昌郡乾元元年复为瓜州
  元领县二
  晋昌 常乐
  州境
  东西三百九十三里 南北六百八十四里
  四至八到
  东南至东京四千七百二十六里 东南至西京四千三百六十里 东南至长安三千三百八十四里 南至新乡县镇一百八十里 南至大雪山二百三十里 西至沙州二百八十里 北至豹门守捉四百五十里东南至肃州界三百四十里 西南至沙州一百六十里 西至伊州界土番儿山四百
  五十里 东北至酒泉郡三百四十里 西北至伊州九十里
  
  唐天宝户四百七十七至长庆一千二百风俗
  与凉州同
  姓氏
  人物
  张焕字然明炖煌人
  土产
  野马皮 革鼓子
  晋昌县二乡本汉冥安县地理志属炖煌郡冥水名也晋置晋昌郡及冥安县隋初改为常乐县唐武徳四年又改为晋昌县 籍湍水一名冥水地理志云冥安县南籍湍水出南羌中西北入冥泽是也 白水有昆仑障在其阳 宜禾故城汉宜禾都尉所居城在县西北界乃后魏明帝正光元年侨立会稽郡于此 伊吾故城今在县北
  常乐县一百五十一里二乡本汉广至县地属炖煌郡魏分广至置宜禾县十六国春秋云凉武昭王元年分炖煌之凉兴乌泽晋昌之宜禾三县置凉兴郡隋废于三危山东置常乐镇唐武徳五年改镇为常乐县也汉广至故城在今西北恒以大石栈之稍开即风暴便至伤人
  伊州
  伊州伊吾郡今理伊吾县本汉伊吾卢地汉书谓铁勒国也在炖煌之北大碛之外非九州之域传曰伊吾卢者盖西羌旧号秦亦未有其地至汉宣帝时郑吉为南北道都䕶居乌垒城即此也至元帝置戊巳校尉虽不立州郡其地盖统属焉永平十六年明帝将北征此地置宜禾都尉以屯田建初二年复罢屯田匈奴遂遣兵守此地至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婴大破匈奴三年班超遂定西域及孝和晏驾西域又叛延光二年以班勇为西域长史顺帝建元六年以伊吾旧膏腴之地傍近西域匈奴资之以为抄暴复令开设屯田如永元故事置伊吾司马后魏及周为鄯善人居之隋遣兵镇焉遂于旧城东筑城立为伊吾郡隋末亡入西域不复置郡县唐贞观四年改为伊吾郡乾元元年复为伊州
  元领县三
  伊吾 纳职 柔远
  州境
  东西一千一十五里 南北四百九十里四至八到
  东南至东京五千五百七十里 东南至西京五千一百五十里 东南至长安三千三百里 正北微东取梢竿馆路至沙州七百里 西南至西州七百五十里 北至伊吾军三百里即北戎界 东南至沙州沙碛无行路马道至瓜州郡界不知远近西南入沙
  州沙碛无道路 西北至时罗漫山一百四十六里其山北有大川大碛入金歌罗禄住处 东北至时罗漫山三百四十里其山北有大川入回纥界马行三十日无里数
  
  唐天宝户三千四百六十七
  风俗
  与甘肃州同
  姓氏
  人物无
  土产
  胡桐泪 阴牙角
  伊吾县四乡后汉置伊吾屯至后魏改为县隋末为戎所据唐贞观四年归款立州于此复置县 乌垒城东去阳关二千七百三十里 伊吾卢南去玉门关八百里即匈奴地名 交河城汉武帝时筑 天山一名白山今名析罗漫山在县北一百二十里西河旧事云天山最高冬夏长雪故曰白山山中有好木铁匈奴谓之天山过之皆下马在蒲类海东一百里即汉贰师击右贤王处山海经曰天山多金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海有神鸟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沌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奇观
  纳职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元三乡唐贞观四年置县城即旧鄯胡所筑因置纳职县 俱密山在县西南 伊吾故城后汉书云破匈奴呼衍王取其地置屯田为宜禾都尉理所在今纳职界伊吾故城也
  柔远县东西二百四十里元十乡唐贞观四年置因县东有隋柔远故镇以名县焉 柳谷水南流入莫贺延碛 沙碛自县之西皆沙碛碛内时闻语笑歌哭之声审之即不见人物盖鬼类也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十四
  宋 乐史 撰
  陇右道五
  河州
  河州安乐郡今理枹罕县亦雍州之域古西羌地禹贡导河积石在金城西南之所经秦为陇西地汉武帝分陇西置天水张掖二郡昭帝立金城郡今州即金城郡之枹罕县也元属凉州郡至灵帝时陇西宋建据此自称河首平汉王聚众枹罕䕶军秩二千石居之狄道县张骏二十一年以州界辽远分晋兴六郡置河州即今州是也西秦乞伏干归又据于此后魏亦为河州后周置枹罕郡隋文帝废郡复为河州至炀(“旦”改为“𠀇”)帝废州又为郡唐武徳二年平李轨置河州领枹罕大夏二县贞观元年废大夏五年复置十年省米州置米川县来属十一年废乌州以其城置安乡县来属天宝元年以为安乡郡乾元元年复为河州
  元领县三
  枹罕 大夏 凤林
  州境
  东西二百二十八里 南北三百七里
  四至八到
  东南至东京二千四百七十里 东至西京二千三百二十里 东南至长安一千四百六十里 东至兰州三百里 南至洮州三百一十七里 西北至鄯州龙支县一百八十六里 东北至兰州三百里
  
  唐天宝户五千七百八十二
  风俗
  同洮州
  姓氏
  人物无
  土产
  与洮州同
  枹罕县八乡本汉旧县属金城郡按周地记云枹罕即故罕羌侯邑也枹音桴后魏至唐州皆治于此 积石山一名唐石山今名小积石山在县西北七十里禹贡曰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西域传河东注蒲昌海行地下南出积石为中国河续汉书郡国志陇西河关县积石山西南河水出焉 大河源西河旧事云葱岭在炖煌西八十里其山高大上悉生葱故曰葱岭河濳发其岭分为二水凉州异物志云葱岭水分流东西西入大海东为河源张骞使大宛而穷河源谓极于此而不达昆仑也 离水汉书地理志云金城白石县离水出西塞外东至枹罕入河 渝城溪 乌头洲皆在邑界大夏县东南七十里元四乡本汉旧县属陇西郡十六国春秋云张骏十八年分武始晋兴广武置大夏郡及县取县西大夏水为名 金剑山在县西二十里亦有金剑故城一号金柳城即前凉曽为金剑县于其中大夏水一名白水出县西南大谷中
  凤林县西南八十里元九乡本汉白石县地属金城郡前凉张骏八年改白石为永固县唐贞观十年分河州于此置乌州十一年废乌州置安乡县属河州天宝元年改为凤林县 凤林关在黄河侧 石门山郦元水经云漓水又东北迳石门口山高险对崖如门峡故得名疑即皋兰山门也汉武元狩三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至皋兰今是山去河不远应谓此
  阶州
  阶州武都郡旧理将利县今理福津县土地与成州同亦白马氐之地汉书西南夷传曰汉诛且兰卬君并杀莋侯冉𩧪皆震恐请臣置吏以广汉西白马武都郡后汉因之魏黄初中徙武都于美阳在今京兆好畤界武都故城是也其时以故地为武都西部都尉理蜀汉建兴七年诸葛亮遣陈戎攻武都阴平二郡始入蜀后属晋复为郡愍帝末刘曜寇入长安氐羌相率降伏其后有氐豪茂搜勇健为群氐所推王于武都之地自茂搜之元孙盛立乃分诸氐羌为立辖二十部䕶军各为镇戍不置郡县至子难当为宋所灭其后杨氏苗裔复拥众据武都之仇池山至后魏又平之因筑城于仙陵山东至武都镇后入西魏始改置武州后周又为武都郡隋初废郡大业初复为郡唐武徳元年置武州领将利建威覆津盘堤四县贞观元年省建威入将利天宝元年改为武都郡乾元元年复为武州大历二年亦同秦州陷入吐蕃至大中三年收萧关至五年七月复立武州即今州是也景福元年改为阶州后唐长兴三年移就故武州为理晋末契丹猾夏秦成阶三州叛入蜀周显徳三年阶州归顺
  元领县三 今二
  将利 福津
  一县废
  盘堤䧟蕃废
  州境
  东西四百八十里 南北三百二十里
  四至八到
  东北至东京二千四百八十里 东北至西
  京二千六百里 北至长安一千二百里
  东至成州三百里 南至文州二百四十里
  西至蕃州界二百里 北至秦州五百六十里东南至兴州四百三十里 西南至符州蕃
  界三百五十里 东北亦连接秦州成州界
  三百里  西北亦连接蕃界一百八十
  
  户
  唐天宝户二千九百二十三皇朝户主一千六百九十客四千六百二十
  风俗
  文王为西伯理化西羌文王薨后羌人感文王之化妇人为孝髽角至今未泯
  人物无
  土产
  旧贡蜜 麝香 今贡马 出花椒 大黄
  巴㦸 石盐 水银 碌𥖎 狨皮
  福津县旧四乡今三乡本汉河池县地魏为武阶郡按魏大统五年于今县东北三十里故万郡城置覆津县属武阶郡隋废武阶郡县属武都郡自唐景福元年再置县改为福字后唐长兴三年移州于此 白江水从西蕃界东到州流入文州合嘉陵江
  将利县东二百一十里元六乡本汉氏羌地汉置武都郡后魏平仇池羌属因改武都为石门县周闵帝元年改为将利旧为州理今为外邑 沮水按郡国志云武都沮水之西有角弩谷即蜀将姜维剿五部氐羌之所天池大泽在郡西 紫水陇右记云武都紫水有泥
  其色赤紫而粘贡之封玺书故诏诰有紫泥之美 废盘堤县在州南一百三十五里亦汉河池县地后魏废帝前二年于此置武阳郡领盘堤县后恭帝元年于今县东南一百四十二里移盘堤县于故城以置县因山名也自武州陷复废 盘堤山在县西
  洮州
  洮州临洮郡今理临洮县禹贡雍州之域谓西倾朱圉鸟䑕山在今州西南吐谷浑界之内○秦汉及魏晋皆诸羌所居又后为吐谷浑所侵据其地后周明帝元年逐吐谷浑始得其地因置洮阳防武帝保定初立为洮州其郡城本名洮阳城在洮水之北乃吐谷浑所筑南临洮水极险今谓之洪和城是也隋初州如故至炀(“旦”改为“𠀇”)帝废州为郡唐武徳二年置洮州贞观五年移州治于洪和城后复移还洮阳城今州治也永徽元年置都督府开元十七年废并入岷州临潭县置临州二十七年又改为洮州天宝元年改为临洮郡管密恭县党项部落也寄治州界乾元元年复为洮州后唐长兴四年并为保顺军节度
  元领县二
  临潭 美相
  州境
  东西五百五十里 南北二百二十里
  四至八到
  东至东京二千八百一十六里 东至西京
  二千三百九十六里 东至长安一千五百六十里 东至岷州一百七十六里 东
  至叠州一 百七十九里 西至黄河六百里 西至野更无郡县 北至河州三百
  一十七里 东南至吐谷浑界 西北至千旭戍界一百八十里 东北至河州三百一十七里
  
  按十道录云开元以前未计户
  长庆户二千八百口一万五千
  风俗
  同岷州
  人物
  董卓陇西临洮人 唐李晟陇右临洮人也封西平郡王徳宗朝以陇右未复请附贯万年县
  土产
  同岷州
  临潭县七乡本浑谷之镇谓之洪和城后周改为美相县属洮州唐贞观四年移洮州理于此五年置临潭县属于旭州八年废旭州县来属其年复移还洮阳城今州治也仍旧于洪和县置美相县隶洮州天宝中废美相并入 崆峒山亦经郡界尔雅谓崆峒之人武 洮水源出西倾山亦曰嵹台山在县西南二百三十六里即吐谷浑界汉书地理志云洮水出西羌中北至枹罕东入河又沙州记云洮水与垫江水俱出西嵹台山山南即垫江源山东则洮水源也 柏木亦自吐谷浑界流经邑内 秦长城史记云东至碣石西至临洮是也鸣鹤城镇念城三足城皆吐谷浑昔有此地时所筑
  今见郡地
  美相县东七十里一乡本后周之洪和郡也周明帝武成元年置洪和郡并当夷县以郡属岷州武帝时郡省以县属同和郡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十五
  宋 乐史 𢰅
  陇右道六
  岷州
  岷州温乐郡今理温乐县禹贡雍州之域六国时为秦地至始皇初置三十六郡此即陇西郡之临洮县地按秦筑长城起临洮郡长城在今州西二十里起崆峒其山傍洮水而东是知秦之临洮在此矣秦末至二汉迄晋魏并为陇西郡地至后魏大统十年于此置同和郡及岷州以南有岷山因以为名隋文帝初废郡复为州至炀(“旦”改为“𠀇”)帝初州废并其地入临洮郡唐武徳初复为岷州置总管府管岷岩洮叠旭五州七年加督芳州九年又督文武扶三州贞观元年督岷岩洮旭四州六年督桥意二州十二年废都督府神龙元年废当夷县天宝元年改为和政郡乾元元年复为岷州
  元领县四
  温乐 祐川 和政 当夷
  州境
  东西一百六十里 南北三百六十七里四至八到
  东北至东京二千六百四十里 东北至西京二千二百二十里 东北至长安一千三百七十八里 东至渭州三百里 南至岩州二百五十里 西至洮州一百七十六里 北至兰州狄道县五百三十四里东南至岩州良恭县一百一十三里 西
  南至洮州一百七十六里 西北至河州大夏县三百六十三里 东北至渭州二百五十四里
  
  唐天宝户四千三百二十五
  风俗
  贵于妇人
  人物无
  土产
  麝香 龙须席
  温乐县六乡本秦之临洮县汉书地理志属陇西郡后魏大统中置同和郡仍改临洮县为温乐县隋复改为临洮唐武徳初改为温乐神龙元年废当夷入 岷山在县南一里山黒无树木其西有天女神洮水经其下即夏禹见长人受黒玉书处 崆峒山在县西二十里步和川羌人谓之天泉 长城在县南一里蒙恬所筑祐川县东北七十里元四乡本后周之基城县眀帝武成元年置属洮城郡唐先天元年改为祜川县避元宗名也和政县东北三十里元四乡本后周之洮城郡保定元年置和政县隋初废郡县属岷州 金通山在县南一里索西故城后汉眀帝时金城陇西羌反于临洮道崄
  车骑不得方挽骑将军马防设奇兵破之因筑此城以屯戍军士在今县东亦名临洮东城亦谓之赤城废当夷县周武城元年更修置今通戍其城即吐谷浑所筑唐贞观二年置当夷县于此县额寻废
  廓州
  廓州海索郡今理广威县禹贡雍州之域自春秋至汉初亦西羌地汉宣帝时诸羌数背叛使后将军赵充国屯陇西羁縻之诸羌不敢动按后汉段颎传延熹二年烧当烧何当煎勒姐等八种羌寇陇西金塞颎追讨南渡河大破之至永康元年诸羌复反颎又追及大破之西羌于是弭定建安中分金城置西平郡此地即西平南界前凉以其地为湟河郡后又为羌所陷按周地图记云湟河郡后魏太平真君十六年置洮河郡属鄯州至后周建徳五年西逐吐谷浑又得河南地置廓州取廓清之义为名隋开皇初废郡为州至炀帝废州以其地属浇河郡唐武徳二年置廓州天宝元年改为宁塞郡乾元元年复为廓州
  元领县三
  广威 达化 米川
  州境
  东西三百九十四里 南北四百九十里四至八到
  东南至东京四千三百二十里 东南至西京三千九百里 东南至长安二千四百十里 东南至鄯州龙支县二百九十里东至宣威军守捉使二百九十里 西至积石军一百八十里 北至鄯州一百八十里 东南至河州凤林县二百八十里西至积石军一百六十里 西至鄯州鄯
  城县二百八十里 东北至鄯州龙支县三百九十里
  
  唐天宝领县三户二百六十一
  风俗
  与鄯州同
  姓氏
  人物无
  土产
  □金
  广威县二乡本后魏之石城县也周地图云后魏景明三年置石城县废帝二年因县内化隆谷改为化隆属湟河郡唐先天元年改为化城避讳故也天宝初改为广威县 拔延山隋大业五年炀(“旦”改为“𠀇”)帝西伐吐谷浑经此山校猎改名搏兽山
  达化县西三十里二乡本后周之达化县周建徳五年于此置达化郡并达化县以属焉后郡废县属廓州连云山贺兰山皆邑界之山也 黄河经邑界 浇河城亦谓之故廓城在县西一百二十里古老传云赵充国所筑或云吐谷浑旧城晋永宁拜吐谷浑主阿豹为安西将军浇城公即理此地也郦元注水经云河水东经浇河故城北有二城东西犄角 故洪齐镇城后周武帝逐吐谷浑出后筑在今县正西二百七十里以为羌界
  米川县东一百里二乡本汉枹罕县地属金城郡唐贞观五年于此置米州及米川县因米川水为名十年罢米州以县属河州今又属廓州也小米川水源出县东南小米川地北流入海也
  叠州
  叠州合川郡今理合川县禹贡梁州之域历代为诸羌保据后周建徳六年西逐诸戎始有其地因置恒香郡寻改为叠州盖取其地多山重叠以名郡也隋初废州以其地并隶同昌郡大业末陷入吐蕃唐武徳二年复置叠州以其地领合川乐川叠川三县五年又置安化和二县以处党项寻废贞观二年省叠川乐川县十三年置都督府督叠岷洮岩津序壹柘嶂玉盖立桥等州永徽元年罢都督上元元年吐蕃入寇密恭丹岭二县杀掠并尽于是废二县神龙元年废芳州为常芳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合川郡乾元元年复为叠州
  元领县二
  合川常芳
  州境
  东西二百六十五里 南北一百二十九里
  四至八到
  东至东京二千九百八十里 东至西京二
  千五百六十里 东至长安一千七百里
  东南至沿江至岩州二百五十里 南至吐
  蕃界三十里 北至黄河上党项序州二百八十里 北至洮州一百八十里 东南至扶州三百九十里 西北至吐蕃七十里 又去故芳城一百五十里 西至吐蕃界七十里 东北至岷州四百里
  
  唐天宝领县二户一千二百七十五
  风俗
  与松州近蕃界
  姓氏
  人物无
  土产
  麝香 羊 马
  合川县六乡后周武成中于此置合川县以大江所合为名属西强郡隋开皇三年移治文城戍 石镜山在县西北四十五里其山有石明莹皎洁照之无不修见其形体故谓之石镜山山下又有铜窟隋开皇中于此置监鼓铸刀焉
  常芳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四乡其地后魏所得寻又为吐谷浑所据后周武成元年西逐诸羌遂统有其地乃于三交口筑城置甘松防又为三川县以隶恒香郡至建徳元年改三川为常芳县仍立芳州以邑隶焉取其地多甘松芳草为名隋初废州而县存唐武徳二年又置州于常乐城内为理贞观三年又移松州于芳州城即常乐城也神龙元年废芳州为常芳县仍隶叠州又按真元十道图云叠岩武城四州自分十道后并属陇右道自上元年后蕃戎叠岩城武四州并置在白江之侧 白江即古羌之水其江南流至利州益昌县嘉陵江合其成州在益昌嘉陵之东马池岭之南据山川形势其五州并立合属山南道因是而定
  宕州
  宕州怀道郡今理怀道县禹贡梁州之域周省梁入雍州又为雍州之境秦汉魏晋诸羌处之后魏招抚四夷统有其地后魏书梁弥忽者宕昌羌也其先常为羌豪祖勒自称宕昌王弥忽世祖表求内附世祖嘉之拜弥忽为宕昌王其后遂相传袭称藩于魏因封其地为宕昌蕃周置岩昌国武帝改为州按隋图经集记云周天和元年改为蕃置为宕州隋为宕昌郡唐武徳元年置宕州领怀道良恭和戎三县贞观三年省和戎入怀道天宝元年改为怀道郡乾元元年复为宕州
  元领县二
  怀道 良恭
  州境
  东西三百六十五里 南北四百二十九里
  四至八到
  东北至东京二千六百七十里 东北至西京二千三百四十里 东北至长安一千四百七十里东北至武州二百七十五里 东至扶州四百一十里西至叠州二百五十里 北至岷州二百四十里
  东南至武州二百五十里 西南至扶州二百五十里 东北至成州上禄县界三百二十里 西北至岷州二百五十里
  
  唐天宝户一千一百九十
  风俗
  大类陇右语杂羌人
  人物无
  土产
  □金 散麝香
  怀道县四乡后周天和元年置唐贞观元年移于此立郡
  良恭县北二百里二乡本汉阳宕县后周天和五年置宕昌郡隋开皇三年属宕州十八年改为良恭县也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十五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太平寰宇记>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十六
  宋 乐史 撰
  陇右道七
  西州废
  西州交河郡今理交河县本汉车师国之高昌壁也后汉书云车师国在车师城是后汉和帝永元三年班超定西域之后置戊巳校尉领兵五百人居车师前部即高昌璧也按后汉书昔汉武帝遣兵西讨师旅顿弊其中尤困者因住焉地势高厂人庶昌盛故立高昌叠叠有八城其实本中州人故以高昌为地之称晋咸和中张骏于此立高昌郡后魏孝武时有阚爽者自为高昌太守至真君中为沮渠无讳所袭因据之至和平元年为蠕蠕所并蠕蠕以阚伯周为高昌王自此以后每有立者辄为人所杀其后立曲嘉为王传国九代至智盛不循职贡唐贞观十四年讨平以其地置西州兼升为都䕶府仍立五县开元中改为金山都䕶府天宝元年改为交河郡乾元元年复为西州
  元领县四
  高昌 柳中 交河 蒲昌
  州境
  东西八百九十五里 南北四百八十五里
  四至八到
  东南至东京六千六百三十五里 东南至西京六千二百一十九里 东南至长安五千三百六十七里 东至伊州七百五十里 南三百六十里至荒过山又千馀里至吐蕃 西至焉耆镇守军七百一十里 北至北庭都䕶府四百五十里 东南经少海又渡碛至伊州一千三百里 西南至焉耆镇七百一十里 西北至北庭轮台县五百四十四里东至伊州八百四十里
  
  唐天宝户一万九千
  风俗
  十道记要云都会未及于沙州繁富尤出于陇右盖有汉官之遗风耳
  姓氏
  
  人物
  
  土产
  汉书云高昌之地饶漆蜜多葡萄香枣金鐡之类彼妇女以婆罗树皮绩白叠布尤好以充职供又有石盐莹净如玉为枕贡之
  高昌县十乡本晋田地县之地按舆地志云晋咸和二年置高昌郡立田地县唐贞观十四年改为高昌县取汉叠以名县 交河水西河自交河县界流入 高昌璧按前汉西域传云即车师后王国有新道通玉门关即戊巳校尉徐普欲开之道也
  柳中县东四十四里四乡汉旧县晋废并入田地县唐贞观十四年又析置 柳中路裴矩西域记云自高昌东南去𠇊 -- 瓜州一千三百里并沙碛之水草人西行四面茫茫道路不可凖记惟以六畜骸骨及駞马粪为标验以知道路若大雪即不能行兼有魑魅是以商客往来多取伊吾路又一路是县东南行经大海之东又东南度碛入伊州界即裴矩所为伊吾路也
  交河县西北八十里元三乡本汉车师前王庭之地唐贞观十四年置县取界内交河以为名 天山在县北一名祁连山 交河在县北天山东南流入高昌县蒲昌县东北一百八十里二乡唐贞观十四年置于汉始昌故城取县东蒲类海以为名蒲类海者胡人呼为婆悉海
  庭州
  庭州北庭府今理金蒲县按其地雍州之域穷边在流沙之西北前汉为乌孙旧壤地方五十里东与匈奴接畛宣帝时令校尉常惠綂乌孙兵击匈奴有功封长罗侯即徙居此地州东界有其人并山居讯其风俗是乌孙遗类当后汉时即为车师后王庭之地自此历五代为突厥及部落居之以有武城俗谓之五城之地唐贞观十四年侯君集征高昌于是西突厥屯兵于可汗浮图城与高昌平二十年四月西突厥泥伏沙钵罗叶䕶阿史那贺鲁率众内附乃置庭州处叶䕶部落长安二年改为北庭都䕶府又管瀚海天山伊吾三军上元元年陷吐蕃
  元领县三 今二
  后庭 蒲类 轮䑓
  州境
  东西      南北
  四至八到
  东南至东京七千二百九十六里 南至
  东南至西京六千八百七十六里 东至长安二千二百五十六里 东至伊州界六百八十里 南至西州界四百五十里 西至碎叶突厥施庭三千六百八十里 北至坚坤帐约四千里 东南至伊州界九百八十里 西南至焉耆镇守军八百七十二里 西北至突骑三千一百八十里 东北至回纥界一千七百里至回纥衙帐三千里
  
  唐天宝户二千二百二十六
  风俗
  其俗即龟兹国土俗重七月七日若中国之禁烟地连疏勒其王名阿厥手足各六指若产子非六指则弃之又有遮弥女神祠须人血以祀之
  人物
  
  土产
  地产骏马绯毡安悉国有皂荚甚大食之尤美以邑西南近大荒有䑕能害人又有神树花实如柰风吹之泠然可听学道者以远行必听此树音必有成而速还不尔则虽风无声
  后庭县二乡即车师后王庭之地唐贞观十四年置为金满县 天山在县东北自伊州界连亘而至 蒲𩔗海亦名婆悉海南注入伊州纳职县界
  轮䑓县西四百二十里四乡与蒲类金满二县同置轮䑓者取汉轮䑓为名
  瀚海军
  唐开元中盖嘉运在此置北庭都䕶府城内管镇兵一万二千人马四千二百匹
  天山军
  唐开元中置在伊州城内管镇兵五千人马五百匹在都䕶府南五百里
  伊吾军
  唐开元中置在伊州西北五百里甘露川管镇兵三千人马三百匹在北庭府东南七百里
  又有十六蕃州
  盐治州都督府 盐禄州都督府 阴山州都督府大漠州都督府 元池州都督府 金满州都督府咽面州  哥系州  孤舒州  金附州东盐州  西盐州  迦瑟州  叱勒州轮䑓州都䕶府  玛勒州
  已上十六蕃州杂戎诸部落寄于北庭府界内无州县户口随地治畜牧
  安西大都䕶府
  安西大都䕶府本龟兹国也唐贞观十四年侯君集平高昌置安西都䕶府治在西州显庆二年苏定方平贺鲁分其地置濠池崑陵二都䕶府分其部落列置州县于是西尽波斯国皆隶安西都䕶府仍移安西都䕶府于昌璧故地三年又移于龟兹国其旧安西府复为西州龙朔元年西域吐火罗款塞乃于于阗波斯以东十六国皆置都䕶府州十八县一百一十军府一百二十六仍立碑于吐火罗以志之其入西都䕶府东至焉耆镇守军八百里西至疏勒镇守二千里南至于阗二千里东北至北庭府二千里南至吐蕃八百里北至突骑施界雁沙川一千里咸享元年四月吐蕃陷安西都䕶府至长夀二年收之复安西四镇依前于龟兹国置安西都䕶府至徳之后河西陇右戍兵皆徴集收复两京上元元年河西军镇多为吐蕃所陷有旧将李元忠守北庭郭昕守西安府二镇与沙陁回鹘相依吐蕃久攻之不下建中元年元忠昕遣使间道奏事徳宗许之以元忠为北庭都䕶其后吐蕃急攻沙陀回鹘部落北庭安西无援贞元三年竟陷吐蕃
  四至八到
  东南至东京七千四百五十五里 东南至西京七千三百四十二里 东南至长安六千二百七十里
  正南与于阗城守捉南北相当隔击馆河约八百馀里正西至拨换五百六十里自拨换西南至据史徳城四百里自据史徳城西南至踈勒镇城五百八十里其踈勒城北至安西都䕶府一千五百四十里又从拨换西北二百里至大石又西北经㧞达岭傍热海西又西北至碎叶城约一千四百里又从拨换正南渡思浑河又东南经昆冈三乂等守戍一十五日程至于阗大城约千馀里
  四镇属安西都䕶府所綂
  龟兹都督府本龟兹国其王姓曰国人总姓曰国王及大首领相承不绝他姓不得居之理白山之南去瓜州三千里胜兵数千唐贞观二十二年阿史罗杜尔破之虏龟兹王而还乃于其地置都督府领畨州九至显庆三年破贺鲁仍自西州移安西府置于龟兹故城毗沙都督府本于阗国在葱岭北二百里胜兵数千俗多机巧其王伏暗信唐开元二十二年入朝上元二年正月置毗沙都督府初管畨州五上元三年分为十在安西都䕶府西南二千里
  踈勒都督府本踈勒国在白山之南胜兵二千去瓜州四千六百里唐贞观九年遣使朝贡自是不绝上元中置踈勒都督府在安西郡都督府西南二千里
  焉耆都督府本焉耆国其王姓龙名突骑支常役于西突厥俗有鱼鳖之利唐贞观十八年郭孝恪平之由是臣属上元中置都督府处之其部落无蕃州在安西都䕶府东百十里
  西域十六都督州府唐龙朔元年西域诸国遣使求内属乃分置十六都督綂州府八十县一百一十军府一百二十六皆属安西都䕶府仍于吐火罗国立碑以纪
  月氐都督府于吐火罗国所治拨换城置以其王叶䕶领之于其部内分置二十四州都督綂之
  太汗都督府于嚈哒部落所治活路城置以其王太汗领之仍分其部置十五州
  条支都督府于诃达罗支国所治伏宝瑟镇城置以其王领之仍于其部分置八州
  大马都督府于鲜苏国所治数满城置以其王领之仍分其部置三州
  高附都督府于骨咄施国所治沃沙城置以其王领之仍分其部置二州
  修鲜都督府于罽宾国所治遏纥城置以其王领之仍分其部置十一州
  雁凤都督府于失苑延国所治伏戾城置以其王领之仍分其部置四州
  悦般都督府于石汗那国所治艳城置以其王领之仍于其部置双靡州
  奇沙国都䕶特健国所治遏密城置仍分其部置沛薄大秦二州
  和默州于怛没国所治怛城置仍分置栗弋州
  旅⿱敖大 -- 獒州于乌拉喝国所治摩竭城置
  崑墟州于䕶密多国所治低宝那城置
  至杖州于俱密国所治措瑟城置
  鸟飞州于䕶密多国所置治摸庭城置
  王庭州于久越得健国所治步帅城置
  波斯都督府于波斯国所治疾陵城置
  右西域诸国分置羁縻州军府皆属安西都䕶綂摄自天宝十四载已前朝贡不绝今于西安府事末纪之以表寰宇之志也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十七
  宋 乐史 撰
  岭南道一
  广州
  广州南海郡今理南海县古南越之分秦以任嚣为南海尉任嚣病笃召龙川令龙川今循州赵佗授其位仍居其地佗为南越王凡五世九十三年而亡后汉末苍梧太守吴巨拥兵据部建安十五年权使步隲为交州刺史诱巨斩之苍梧人衡毅钱博兴兵拒战毅与众败死隲往畨禺观相土冝乃徙州居番禺时交趾太守士爕在郡值天下三分遂率众称臣于吴主孙权待之如旧爕死其子欲因有其地吴遂灭之晋志曰永安六年分交州置广州领郡三理于此晋领郡六宋领郡十七齐领二十三皆理于此梁陈并置都督隋平陈置总管府后置畨州炀帝复置南海郡唐武徳四年讨平萧铣置广州总管府管广东衡岸南绥冈五州并南康总管其广州领南海増城清远政宾宝安五县六年又置高循二总管隶广州七年改总管为大都督九年废南康都督以端封宋沂泷建齐威扶义勒十一州隶广府其年又省勤州贞观中改中都督府省威齐宋沂四州仍以废沂州之湏阳沧沂二县来属改东衡为韶州仍以南康及崖州都督并隶广州二年省循州都督以循潮二州隶广府八年改建州为药州南绥州为浈州扶风州为宝州十二年改为南康州十三年省浈州以四会化蒙怀集洊安四县来属省冈州以义宁新会二县立冈州都督令督广韶端康封冈药泷窦义雷循潮十四州永徽后以广桂容邕安南府皆隶广府都督綂摄谓之五府节度使名岭南五管天宝元年改为南海郡乾元元年复为广州州内有经略军管镇兵五千四百人其衣粮轻税本道以自给广州刺史𠑽岭南五府经略使唐末刘𬬮割据称为汉皇朝开宝四年平之复为清海军节度
  元领县十三  今八
  南海 増城 怀集 清远 东莞 四会 新会信安
  三县废
  番禺入南海 洊水入怀集 化蒙入四会
  二县割出
  沧洭入浈州 浈阳入浈州
  州境
  东西五百三十里 南北五百九十里
  四至八到
  北至东京四千里 西北至西京四千四百里 西北至长安五千二百五十里 东至循州水路沂沿相兼四百里陆路三百六十里 正西微北至端州㳂沂相兼二百四十里 南至恩州五百里 北至韶州八百里 东北至韶州五百三十里 东南至大海四十一里 西南至恩州水路六百里 西北水路沂沿至连州八百九十里又西北取故洊水县路至贺州八百七十六里
  
  唐开元户四万三千二百三十皇朝户主一万六千五十九客未有数
  风俗
  通典云五岭之南人杂夷獠不知教义以富为雄铸铜为大鼓初成悬于庭中置酒以招同类又多构雠怨欲相攻撃则鸣此鼔到者如云有鼓者号为都老群情推服本之旧事尉佗于汉自称蛮夷大长老故俚人呼其所尊者为倒老语讹故又称都老也大抵南方遐阻人强吏懦豪富兼并役属贫弱俘掠不忌古今是同姓并轻悍易兴逆节自尉佗之后无代不有扰乱故萧齐志云凭恃崄远隐伏岩障恣行冦盗略无编户爰自前代及于唐朝多委旧徳重臣抚宁其地文通经史武便弓弩婚嫁礼仪颇同中夏姓氏
  
  人物无
  土产
  明珠  大贝  文犀  盐   席
  水马皮 玳瑁  焦布  鲛鱼皮 竹布石斛 五色藤 沈香  大甲香 簟
  蕃舶  鼊   柑子续南越志云罗浮山有御园柑子唐元宗幸蜀子乃不生徳宗幸梁亦不实僖宗狩蜀花实皆无树亦枯悴 草有大千金
  小千金 守房郎 千里回 万里忆 蕃人香药有昆仑犀   篱头母 渡洛崖
  造酒草药有蚶娘 蒲楼藤 乌龟叶 五劳草鸡头根 双筋木叶  花有仙鹤 麝脐
  遥怜  向日莲 红茉莉 白茉莉 紫水焦南海一隅虽无积雪秋凉亦有微霜货殖鱼盐自古尤多滕修为广州刺史得虾鱼须长四丈四尺
  南海县元二十三乡本汉番禺县属南海郡分番禺置南海县先是广州伪命析南海郡为常康咸宁二县及永丰童合二场皇朝平南越开宝六年并二县二场依旧为南海县并废番禺县入 番禺山在县东二百五十步山海经云桂林八树在贲禺东注云贲禺即畨禺也八桂成林言其盛且大 禺山南海县北一里吴录畨县在禺山尉佗所葬 灵洲山南越志肃连山西一十二里有灵洲焉其山平原弥延层野极目景纯云南海之间有衣冠之气者斯其地也肃连地名 石门水一名贪泉源出南海县西三十里平地晋中兴书云吴隐之往州饮贪泉为廉洁之性南越志石门之水俗云经大庾则清秽之气分饮石门则缁素之质变即吴隐之酌饮之所也 菖蒲涧一名甘溪裴氏广州记菖蒲生盘石上水从上过味甘冷异于常流南越志昔交州刺吏陆允之所𨳩也至今重之每旦日辄倾州连汲以𠑽日用虽有井泉不足食太元中襄阳罗支累石涧侧容百许人坐游之者以为洗心之域咸平中姚成甫常采菊涧侧遇一丈夫谓甫曰此涧菖蒲昔安期生所饵可以忘老于是徘徊仰俯倏然不见不知所终盖仙者焉 沈夜湖南越志番禺县北有三湖一曰沈夜二曰莼湖三曰芝兰湖芝青霭景红花乱目素鳞紫蚶此焉㳺泳父老云沈夜湖者本会山连岫以永嘉之末一夕而沉故曰沈夜 鼓门广州记周厂为交州刺史采龙山之木以为州门鼓上分一鼓给桂林郡下分一鼓给交州虽根干异器而杪末同归故撃一鼓二鼓相应朝䑓裴氏广州记尉佗本筑朝䑓以朝天子姚文咸交州记尉佗作朝殿以朝天子南越志云朝䑓下有赵佗故城又云朝䑓西三十里即圎冈傍江构起华馆以送陆贾因称朝堂 参里山在保安县东北九十里南越志宝多县东参里县人黄舒者以孝闻于越华容慕之如曽参之为故改其里曰参里也 増水今名増江源出増城县东北 金牛潭在増城东北二十里其潭洞深无极北岸有石周围三丈许渔人见金牛自水而出盘于此石义熙中増城县人常安到此潭于石上蹑得金锁大如指寻之不已俄而有物从水中引之握不能禁忽㫁得数尺遂致年登上夀其后义兴周云甫见此牛宿伏于石上旁有金锁如索绳焉云甫素勇往掩此牛掣㫁其锁得二尺许遂以财雄 金山一名金冈山在四会县北六十五里南越志云金沙自是出采金人往往见金人形于山㠝望气者以为山之精 罗浮山本名蓬莱山一峯在海中与罗山合因名之山有洞通句曲又有璇房瑶室七十二所裴渊广州记云罗浮二山隐天唯石楼一路可登矣 白鹿冈郡国志云广州南四十里有白鹿㟠高五百丈 尧山在旧番禺县西四十里四面瀑布悬流倾㵼万丈王韶之始兴记尧山下有平陵陵上有基云是尧故亭父老相传尧南巡时登此又云尧山在沧洭县三十里盛弘之荆州记云尧山赭岩迭起冠以青林郡国志云广州尧山高四千丈起自番禺迄交趾见之有巨风发屋折树翻潮焉 云母山在増城县东七十里山出云母续南越志云唐天后朝増城县有何氏女服云母粉得道于罗浮山因所出名之 浮山山上有白额贼万人城即尉佗所筑城也 马鞍山南越志始皇朝望气者云南海有五色气遂率千人凿之以㫁山之冈阜谓之凿就今所凿之处形如马 浈水汉书楼船将军杨仆出豫章下浈水县在此岸故曰浈阳 白管溪裴氏广州云广州东北里有村号曰占斗村自此至海溟𣺌无际 东官郡故城晋义熙中置以保安县属焉多蚶蛎石𧉧海月香螺龟郡国志云东官郡有芜城即吴时司盐都尉垒 五羊城按续南越志云旧说有五仙人骑五色羊执六穗秬而至至今呼五羊城是也按其城周十里初尉佗筑之后为步隲修之晚为黄巢所焚 废番禺县州南五十里秦汉旧县属南海郡二汉置交州领郡七吴置广州皆治于番禺二山为名即尉佗之所筑皇朝并入南海郡 江南州南越志江南州周回九十里有荔枝洲上有荔枝冬夏不凋北有鸡笼冈上多蛎𧉧 天井冈南海县北四里南越志天井冈下有越王井深百馀尺云是赵佗所凿诸井咸卤惟此井甘泉可以煮茶昔有人误坠酒杯于此井遂流出石门古诗云石门通越井今则井塞犹有井形其下有庙甚灵人祈年谓之北庙赵佗墓南越志云赵佗之墓也自鸡笼山以北至此
  连冈属岭志云赵佗之墓黄武五年孙权使交趾治中从事吕瑜访凿佗墓自天井至于此山功费弥多卒不能得掘婴齐墓即佗之子得珠襦玉匣之具金印三十六一皇帝信玺一皇帝行玺馀文天子也又得印三纽铜剑三枚并烂若龙文其一刻曰纯钩二曰干将三曰莫邪皆杂玉为匣 铜鼎溪南越志云铜鼎溪天清水澄见其鼎铉刺史刘道锡遇之繋其耳而牵之耳脱而鼎潜入引者悉惧咸谓之灵也 程浦溪顾徴广州记云浦溪口有龙母养龙裂㫁其尾因呼其溪为龙窟人时见之则土境大丰而川利涉 沉香浦在今县东北二十里石门之内昔吴隐之清俭罢郡见箧中有沈香一斤遂投此水后人谓之沈香浦云亦曰投香浦増城县东一百八十里有水陆路元七乡今四乡汉番禺县地吴黄武中于此置东郡而立増城县因増江为名隋初废郡而置县属广州 白水山广州记云増城县白水山有五距鸟县北又有搜山荔枝树高八丈相去五丈而成连理 三水按广州山水记云白塔水庾水胥水三水上源出龙川经増城而流入海 云母冈在县西二里 别情洲在县东南江水之中小洲四面悬绝古老相传云于此洲上叙别因此以为名
  怀集县西北水路七百三十里无陆路元六乡汉四会县晋怀化县隋为怀集唐武徳五年于县置威州领兴平怀集霍清威成四县贞观元年州废以怀集属南海省兴平霍清威成三县八年改绥州为浈州县仍属焉十三年又还广州皇朝开宝五年并洊水县来属废洊水县汉封阳县属苍梧郡南改为洊安唐武徳五年于县置齐州领洊安宣乐宋昌三县贞观元年省齐州及宣乐宋昌二县以洊安属绥州八年改绥州为浈
  州县仍属焉十三年浈州     年改为洊水皇朝开宝五年并入怀集县
  清远县西北水路二百三十里在陆路旧五乡今四乡汉中宿县地隋开皇十九年改为清远县唐武徳五年并入故宾县 龙磨角石在县东三十里中宿峡西北其石细滑方圆二丈每年春常有龙于此磨角有新旧痕宛然 狮子石在县东中宿硖内北山顶上形如狮子头身尾足耳宛然古老相传曰昔有僧居其石而无泉感老人指泉今则有玉泉寺 和光洞在县东三十里中宿峡内有四色山石榴花 中宿硖在县东三十五里谭子和修海峤志云二月五月八月有潮上二禺峡逐浪返五羊一宿而至故曰中宿硖 金锁潭在县东三十里秦时昆仑贡犀牛带金锁走入潭中晋时有渔人周仲采者钓得金锁牵之见犀牛掣之不得忽㫁得金锁一尺 阳水在县东五十里其石如镬方圎一丈从冷水溪中自然突起高七尺馀两面冷水流其中四时蒸气如云雾涌汤可煮食物患疮者浴之立效观亭山一名观硖山一名中宿硖在清远县东三十五里晋中朝时县人有使洺者使讫将还忽有一人寄其书云吾家在观亭前石间悬藤即其处也但叩藤自当有人取之若欲急达勿失我书还者依其言果有二人出水取书拜曰阿伯欲令君前辞不获免遂入泉中室屋靡丽精光眩目饮食言接无异常人主客礼毕乃遣其出虽经沐衣不沾濡 浈石一名浈石山在浈阳县北三十里吴录志云浈水所出尉佗为城于此山上名万人城也
  东莞县东南水路三百二十里无陆路元七乡按南越志云水东流入海帆道二日至东莞汉顺帝时属南海县地吴孙皓以甘露元年置始兴郡以其地置司盐都尉晋立东莞郡隋为宝安县唐至徳二年遂改为东莞县 虑山裴渊广州记云东莞县有虑山其侧有杨梅山桃只得于山中饱食不得取下如下则辄迷路 珊瑚洲在县南五百里昔有人于海中捕鱼得珊瑚 香山在县隔海三百里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
  四会县西北水路二百四十里无陆路元五乡今三乡本汉旧县属南海唐武徳五年于县治北金鸡冈上置南绥州领四会化蒙新招化注化穆五县贞观元年省新招化注二县以废威州之怀集废齐州之洊安二县来属八年改为浈州十三年省浈州及化穆县以四会蒙化怀集洊安四县属广州四会者东有古津水浈江西有建水北有龙江四水俱臻因以为名皇朝开宝六年废化蒙县来属 贞里在县南昔里女许嫁未归其夫因虎而死乃誓不嫁而身归夫家奉养舅姑晨昏不倦人美其行故名其里 芙芦山在县东四十里高千丈山上有一湖每至甲戌日闻丝竹之音 浈江水在县东自清远县来 绥建水在县西二百步源发洊水县下昔置绥建郡于此 古津水在县东六十里龙江水在县东北源出万金乡 蒙水在县东二百五十里 废蒙化县本隋县唐武徳五年属绥州贞观八年改南绥州浈州县仍属十三年改属广州皇朝开宝六年并入四会 祀山常闻笙歌之声以为越王之灵
  新会县东水路二百三十里无陆路元四乡汉南海郡地晋置新会郡隋改置封州及改元州又为冈州隋末并入广州唐武徳四年复置冈州旧治盆允城贞观十三年废冈州县属广州其年复置于今所开元二十三年废县入广州遂移县于废州城前临大海后抗郡山蜒户县所管生在江海居于舟船随潮往来捕鱼为
  业若居平陆死亡即多似江东白水郎也 卢户在海岛山乘州捕海族蚝𧑐蛤蜊为业 谭波卢山在县南六十里昔外国人曽居此山谭波卢者畨语 莫山在县南八十里出鹦鹉 崖山在县南八十里临大海出龙眼子木威橄㰖之树 西熊州东熊州俱在县南二百六十里大海中其州长带山湾浦极广出煎香有盐田土煎盐为业
  信安县东北水路七百三十里无陆路元五乡今二乡本宋元嘉二十七年置冈州县又为义宁县属新会郡隋平陈属冈州大业三年废州县隶南海县唐武徳五年复置冈州县依旧属唐开元二十三年废州县又隶广州今理迁东溪皇朝兴国二年改为信安县 封水在县东六十里源出粟云山者南中土风唯稲无粟此山种粟即成 废冈州今县理也按广州记四会有金鸡㟠新会郡冈州在侧因冈为州名也晋末置新郡宋齐梁陈并因之隋平陈置封州后改为元州寻又改为冈州今废为县此州最近大海晴少雨多时遇大风则林木悉㧞又俗织竹为釡以蛎壳屑泥之类煮盐转久弥密又药有䑕藤千金草 杜山在县倾岩蔽景峯峦弥高 金䑓冈在县东北九十里在海中形如覆舟因号覆船山行人恶之改为金䑓冈 叠地山在县西南一百六十里山形似地叠因名之 观江水沸腾流水沉沦必无出者名曰河伯下封 𨛦国志广言南海事迹歌舞冈南越王佗三月三日登高处 乾闼婆城多鵕䴊鸟似山鸡家鸡斗之则可擒其翚有光以饰侍中冠 金鸟白口脚如金色 云白鸟一名云鸟亦曰同力鸟千岁则化为鸩能超石禁蛇鸟形如雉尾如雀有碎文背上连钱左足三距其鸣先顾 优昙钵似琵琶无花而实又有男青树叶如女青但花异耳条蕋皆朱色插地便生又有茉莉树叶如栀子花如蔷薇也又有续㫁藤山行渇则㫁取汁饮之号曰东风菜也一名皋芦茗之别名南人以为饮又有连理荔枝树即傍挺龙目侧生荔枝是也又有木葵可以为扇又有越王鸟如鸢而口勾可受二升南人以为酒杯粪陆香南人以为香一曰鹲雕鸟也又有金山金人游焉又有铜石山又有银铜山又有铅穴山出锡铅尔雅云锡之善者曰铅铅白锡也又有精里出精草布又有钩绿藤南人绩以为布又有凫松鹅一曰水鹅又有四月海中黄鱼至八月化为鹑鸟又有侯鲇鱼化为豪猪又有潜牛形似鱼毎上岸与牛斗角软还入水辄坚复出又有百叠冈重叠有百数 湍阶永固县南有湍阶鱼鳖不可至虽吕梁之险无以过之石如阶级故也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十八
  宋 乐史 撰
  岭南道二
  潮州
  潮州潮阳郡今理海阳县亦古闽越地秦属南海郡秦末属尉佗汉朝初属南越后属南海郡东汉因之晋置东官郡又分置义安郡南越志云义安郡本属南海郡后隶东官郡晋义熙八年割立其地与晋安郡接境吴兴馀杭邻界是也历宋齐因之梁置东阳州后改为瀛州及陈而废隋平陈置潮州炀帝初置义安郡武徳元年复为潮州天宝元年改为潮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潮州
  元领县三  今二
  海阳  潮阳
  一县割出
  程乡为梅州
  州境
  东西五百五十里 南北二千三百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东京七千里 西北至西京七千四百里西北至长安七千六百里 东至漳州七百五十里东南至海口九十里 西至循州界石场三百里东至大海一百里 北至䖍州雩都县二千二百馀里 西南至浈州丰海县木步镇六百五十里 西北至䖍州安远县一千八百里 东北至汀州鱼矶镇六百五十里 元无陆路
  
  唐开元户一千八百皇朝户主客都共五千八百三十一
  风俗
  与南海同
  姓氏
  

  土产
  水马 甲香 鲛鱼皮 海桐皮 蕉布 鸟药地黄 千金钓药 煮海为盐稲得再熟蚕亦五收五子树郡国志云潮阳五子树实如梨有五核治金疮及霍乱
  鳄鱼岭表志录异云鳄鱼其身土黄色有四足修尾形状如鼍而举止趋疾口淼齿锯往往害人南中鹿多最惧此物鹿走崖岸之上群鳄嗥叫其下鹿必怖惧落崖多为鳄鱼所得亦物之相慑伏也
  海阳县六乡本汉掲阳县地晋立郡于此按南越志云海阳县南十二里即大海东至兴宁县水道八百里至广州南三十五里有湖龟灵甲之类 凤凰山一名翔凤山有凤凰水昔有爰居来此集因名之山多相思树有神形如人披发迅走山海经云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唇黒身有毛反踵见人人笑亦笑笑则唇蔽其面因即逃也郭景纯云即枭阳盖此也 阴那山 九侯山苦竹山 杭山 孱水 怀远水 分飞水已上皆邑界之山水也
  潮阳县西南隔小海三百里二乡本汉晋海阳县地按南越志云潮阳县穷海之北故曰潮阳县之南有小水而南流注于海中多文贝可以解毒紫藻朱文即其产隋废县唐武徳六年再置永徽初废先天初又置 白屿州郡国志云潮阳白屿州亦自海浮来后会稽人姓丁识之云曽藏铜熨斗于洲上往取果得 侯子山一名㡣首山 西丰水有银石临水穴中有银瓶不可取曽山多文贝可以解毒也 龙溪山 浊溪山 西
  衡泽按南越志云义安郡有义昭县昔流人营也义熙元年立为县永初元年移上元郡之西又有海宁县在郡之东六里西接东官县界龙首山龙溪山龙溪蛇水自此山出焉又绥安县在郡之东一千里海道也东接江州晋安县界北连山数千日蔽月藏昔建徳伐木以为舟船之处又云绥安县北有连山昔越王建徳伐木为船其大千石以童男女三百人牵之既而船俱坠于潭时闻附船者有唱唤督进之声往往有青牛驰回船侧 梅溪水 房乐水 板溪水 山都有神名山都形如人而披发迅走
  恩州
  恩州恩平郡今理恩平县禹贡扬州之分春秋时百越地也秦属南海郡汉置为高凉县属交州合浦郡梁大通中为高州隋置高凉郡武徳四年平萧铣置高州都督府管高春罗辨雷崖儋新八州七年割崖雷儋新属广州贞观二十三年废高州都督府置恩州天宝元年改为恩平郡乾元元年复为恩州州内有清海军管戍兵三千人按投荒录云恩州为恩平郡涉海最为蒸湿当海南五郡泛海路凡自广至勤春高潘等七州旧置传舍此路自广州泛海行数日方登陆前所谓行人惮海波不由传舎故多由新州陆去今此路惟健步出使与递符牒者经过耳既当中五州之要路由是颇有广陵会稽贾人船循海东南而至故吴越所产之物不乏于斯后唐清泰元年升为防御州皇朝为刺史州
  元领县三  今一
  阳江
  二县废
  思平  杜陵以上并入阳江
  州境
  东西四百里 南北六十里
  四至八到
  北至东京五千三百二十里 北至西京五千七百五十五里 北至长安取广韶彬等州路五千九百六十五里 东至东州海路五百里江路六百五十里陆路七百里 西至高州三百里 南至海州二十里 北至春州一百里 东南至海晏军一百一十里 西南至大海无涯 东北至信安县二百五十里 西北至春州春阳县九十
  
  唐开元户二百七十八皇朝户主六百三十四客一百四十六
  风俗
  与广州同人以采甲香为业土地多风少旱耕种多在洞中
  姓氏
  
  土产
  金 银 已上贡  鹅毛䱓岭表录鹅毛䱓出海畔州乃盐藏鱊鱼儿也甚美其细如毛而白故谓之鹅毛䱓
  阳江县元十乡今三乡隋置县因邑界阳江为名州旧治恩平县唐大顺二年经兵冦移州理此 阳江自春州阳春县流来 废恩平县东一百五十里旧九乡合浦郡地隋置海安县唐武徳五年改为齐安县至徳二年改为恩平去海五十里旧为州理 废杜陵县西北一百二十里旧六乡隋杜原县唐武徳五年改为杜陵去海三十里已上二县皇朝开宝六年废入阳江龟龙江山在恩平县西南高三百馀丈周回一百五十里山形似龙下有龙穴往往兴雨云是龟州 桃花山山有桃花水如武陵者 金鸡石在州西北郡国志云石上每有鸡如金鸡色鸣于石上 仙人石在州东北有湖阔一里湖北有石云是仙人飞下此石一名仙人床万安水水侧有越王神祠存 罗州在海口回环三
  百里在阳江县西图经云海中有鱼形如鹿每五月五日夜悉登岸化为鹿小于山鹿此洲内乃百姓鱼盐之地也 恩平江自州界平城山流经县东下入新会县界 望海冈在州南二里其上见海冈北有甘泉风俗谓之神井
  春州
  春州南陵郡今理阳春县古越地秦取百越为南海象郡汉为合浦郡之高凉县地晋分置恩平县隋为高凉郡之阳春县唐武徳四年平萧铣置春州天宝元年改为南陵郡乾元元年复为春州皇朝平广南开宝五年废州以其地隶恩州至六年复置仍并流南罗水二县入阳春一县又废勤州以富林县入铜陵一县来属从本道转运潘美之请也
  元领县四  今一
  阳春
  三县废
  流南新并入阳春 罗水新并入阳春 西城旧废废勤州元领县二  今一
  铜陵
  一县废
  富林
  州境
  东西二百三十里 南北二百八十里
  四至八到
  北至东京五千三百里 北至西京五千四百五十里 西北取端州路至长安五千七百里 东至新州二百六十里 西至窦州界三百二十里 南至恩州二百六十里 北至康州四百七十里 东南至恩州一百七十六里 东北至新州三百一十里西南至高州二百一十里 西北至康州三百二十里
  
  唐开元户一万一千二百一十八废勤州开元户六百八十二皇朝都共户主三百九十二
  风俗
  与广州同
  姓氏
  


  土产
  锺乳 无丝蚕 出蕉葛 石斛唐时曽进
  阳春县三乡州所理汉高凉县地属合浦郡郡至隋不改 废罗水县西南九十里二乡天宝末置 废流南县已上二县皇朝并入阳春 废流南县汉流凡县地自流南县与西城县出十道志旧废 鹊山单林洞在郡邑界 鸾山山有鸾迳 长围口郡国志云以居人绕之故名 巨石南越志甘东县二里有巨石焉甘东县隋分置城县此山有二石室有悬泉飞渚金膏银烛灵芝玉髄之异不可详录金膏者泽如膏银烛者其光可烛其石自然成楼䑓柱栋石床石池石田制皆如人巧父老云此室者仙所以觞百神也而游猎者毎践籍之其灵稍显时有白云芳风朱华此谷辄有鸾凤之音 石墨郡国志云元嘉中开郡堑得石墨数斛可以书 连石山至于重阳四晦则鸡鸣云中
  铜陵县东南六十里二乡本汉允吾县地属合浦郡宋立龙潭县隋改为铜陵县以界内有铜山 铜山昔越王赵佗于此山铸铜 废勤州本铜陵郡理铜陵县二汉属合浦郡之高凉县地唐武徳四年置勤州隶南康总管九年改隶广州其年废县属春州寻复置勤州以铜陵来属仍析置富林县 废富林县在废州北九十里析铜陵县置
  藤州
  藤州感义郡今理镡津县镡音谈隋永平郡唐武徳四年置藤州领永平猛陵安基武林隋建阳普宁宁风戊城宁人淳民大宾贺川十二县贞观七年以武林属龚州普宁属客州八年以猛陵属梧州十二年以隋建属龚州天宝元年改为感义郡乾元元年复为藤州皇朝开宝六年移州于大江西岸为理
  元领县四 今一
  镡津
  三县废
  宁风 感义 义昌 已上并入镡津
  州境
  东西一百六十里 南北一百三十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东京六千二百里 西北至西京六千六百里 东北至长安六千八百里 东至梧州二百五十里 西北至龚州一百四十里 南至义州二百里 北至旧州改为龙兴县一百一十里 东南至南仪州界一百六十里 西南至容州陆路二百一十里水路三百二十里 东北至桐州卢陵县界一十五里沿流至梧州一百里 西北至蒙州东区县一百四十一里
  
  唐开元户二千九百八十皇朝户主一千一百四十七
  风俗
  郡国志云俗以青石为刀剑如铜铁法妇入亦为环以代珠玉也

  姓氏
  
  人物无
  土产
  竹子布 蜜波罗树生绝石悬崖间至坚白堪为器
  镡津县旧五乡今六乡汉猛陵县属苍梧郡晋置永平郡隋置藤州及镡津县 废宁风县在州西一百里废感义县在州南九十里本淳民县在义江口唐武徳改为感义县此县出秦吉了 废义昌县在州西北五十里本安昌县唐至徳二年改为义昌县已上三县皇朝入镡津县 青草县在大江心 瘴江俗名涛江自燕州入永平县 铅穴山陈王穴吉水皆在郡界镡𣡸江口在城下出州辰镡岭流经是郡 孤夷郡
  国志孤夷兽名也有两牙长二寸食人性重人掌跖得人即悬之室内当面铺坐击钟鼓歌舞饮酒稍割而啖之方于农时猎人以祀田神 龙母庙在州东杭容州江口焉
  龚州
  龚州临州郡今理平南县隋永平郡之武林县唐贞观三年置燕州七年移燕州于今州东仍于燕州旧所置龚州都督府督龚浔蒙宾澄燕七州割藤州之武林燕州之泰川来属又立平南西平归政大同四县十二年废浔州以桂平陵江大宾皇化四县来属其年省泰川入南平省陵江入桂平省归敬入西平又割藤州之隋建来属天宝元年改为归江郡乾元元年复为龚州皇朝开宝六年废阳川武林隋建大同四县入南平一县又省思明州之平原县入武郎县隶龚州其思明州废
  元领县五 今一
  平西
  四县废
  阳川 武林 隋建 大同 已上入平南
  废思明州元领县二 今一
  武郎
  一县废
  平原 并入武郎
  州境
  东西   南北
  四至八到
  北至东京五千里 西至西京四千三百六十一里
  东至     南至
  西北至长安取梧州路五千七百二十五里 西北至旧绣州九十三里 东南至藤州二百五十三里北至武仙县至蒙州三百五十里 西南沿流至浔州一百二十里 西北至象州三百二十五里 东北至藤州一百四十里
  
  唐开元户九千皇朝户主六百一十五客二百五十二风俗
  与广州同
  姓氏
  
  人物
  
  土产无
  平南县四乡本汉猛陵县地属苍梧郡隋置永平郡仍置武林县唐贞观七年分置南平县后自武林移龚州于此 废武林县在县东南二十里本猛陵县地隋分置武林县属藤州贞观七年属龚州 废隋建县东南八十里本猛陵县地唐武徳中属藤州贞观中来属废大同县在州东七十五里唐贞观七年置 废阳川县在县西北四十里本阳建县改为阳川县已上四县皇朝废入南平县 燕石 大乌江 卢越皆郡邑之山水
  武郎县旧一乡今二乡本属思唐州 废平原县在武郎县西南八十里皇朝开宝五年并入武郎县属龚州仍废
  废思县旧名思唐州武郎郡皇朝开宝四年平南越改为思明州至是废入龚州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十九
  宋 乐史 撰
  岭南道三
  韶州
  韶州始兴郡今理曲江县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战国时皆楚地秦属南海郡二汉属桂阳郡吴甘露元年于此置始兴郡晋因之宋明帝改为广兴郡齐高祖复为始兴宋元帝于郡理置东衡州隋开皇九年平陈改东衡州为韶州以州北八十里韶石为名仍省始兴郡十一年废韶州以县属广州十二年自南海移广州理废韶州仁夀元年改广州为番州复还治南海县曲江县复属番州三年以番州为南海郡唐武徳四年平萧铣重置番州岭曲江始兴乐昌临泷良化五县贞观元年改为韶州仍割洭州之翁源来属八年废临泷良化二县天宝元年改为始兴郡乾元元年为韶州广州伪乾祐二年割镇昌始兴二县置雄州
  元领县六 今三
  曲江 乐昌 翁源
  一县废
  仁化入乐昌
  二县割出
  滇昌 始兴入南雄州
  州境
  东西二百八十五里 南北二百九十五里
  四至入到
  东北至东京二千九百四十里 西北至西京取柳州路四千一百四十里 西南至长安取彬州路四千九百三十二里 东至须阳岭与南雄州始兴县分界 南至广州水陆相兼五百三十里 西至连州山路险峻五百里 北至当州昆仑镇与义郴县分界 东南至当州玉湖镇与英州浈阳县分界西南至当州黄土岭与英州舍光县分界 西北至郴州四百一十里 东北至䖍州五百五十里户
  唐开元户二万一千皇朝户主九千二百客九百五十四
  风俗
  与广州同
  姓氏
  
  人物
  张九龄韶州曲江人相唐元宗
  土产
  蕉布 竹布 石斛 甲香 水马 鲛鱼皮髯𧉮𧉮多髯故也
  曲江县汉旧县以浈水曲江为名后汉于此置始兴县本桂阳之南郡吴甘露元年于此置县并郡 钱石山按湘川记云曲江东有钱石山其状四方有若䑓其石三面壁立上有碎石如钱故谓之钱石山 斜阶山斜阶水出焉 桂山多兰桂有越岭 玊山山下有庙曽有人得玊瑛于此有银山白石山越王山又有浮山有地蹑一处则百馀步地动 玉山俗名越王山二千石初到皆致䖍祠水旱祈请多有应焉 逃石一名灵山本在桂阳汝城县因夜雷电之变忽然亡之后商人游此识而惊曰此石逃来 林水源处时有红光状如惊电夜舒也云水源有汤泉沸涌每至霜雪其上蒸气高数丈生物投之俄而熟矣泉有细赤鱼出游莫有获者临水源其山重叠傍有石室前磐石上罗列十瓮悉
  贮银饼山行者取之辄昏迷失路昔县人封驱之奴与伴类采樵遂窃银二饼其伴止之而奴不从行未数里为大𧉮所螫馀人怖慑殆而获全其夜驱梦神语曰君奴不谨盗银二饼即以显戮因惊悟竦悸即寻奴则奴死银存有徐道覆在郡闻此甚贪而慢之负其气谓必可致因率徒入山欲鸣鼓攻之涂未造半忽震雷烈风众咸慑反走自兹迄今莫敢取 曲江以浈水回曲因以名之 灵鹫山在县北六十里有一寺曰虎市山晋义熙中有天竺僧居之而虎乃循峻岭一旦林丛鲜茂始兴记灵鹫山䑓殿宏丽面象巧妙岭南佛寺此为最也 韶石郡国志云韶州科斗劳水间有韶石两石相峙相去一里大小略均有似双阙永和二年有飞仙衣冠分游二石上昔舜游登此石奏韶乐因以名之 芙蓉冈郡国志云冈之半有石室伏洞深不可测汉末道士康容得仙于此 目岭水水岩间有石穴如人眼极大瞳子黒白分明故曰目岭 卢水此水合武水处甚险名曰新泷有太守周昉庙即始开此泷者行放鸡散米以祈福忌著湿衣入庙 皇潭潭侧有舜祠昔为舜游之处 圣鼓滩舟人以篙撞即有疟疾 张九龄宅基址在州西二里书堂在州南二十五里在上白石内石室临近大江
  乐昌县西北一百四十里今依旧九乡梁武帝分曲江县置梁化郡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乐昌县唐贞观元年以属韶州县南临武水溪当彬州往韶州驲 昌山拾遗志云县东有山名昌山有石平广数十步上多竹木交映每至佳节为士庶嬉游之所时呼为乐石今取山为县名 蓝豪山秦山在邑界 废仁化县在州北一百一十里本唐垂拱四年分曲江县置南临会浈水又按郡国志仁化县有锦石溪里人绩竹为布皇朝开宝六年并入乐昌县 三风亭五渡水皆邑界之古迹也翁源县东南三百八十里旧本四乡梁承圣末广州刺史萧渤分浈阳县地置按县南浈水又西南与翁水合又西入浈阳县界陈于此置清远郡隋平陈郡废利山一名甲子山 灵池山池中有石人或藏或见须眉皓然自号老翁人居此源皆享夀考因名翁水故曰翁源
  端州
  端州高要郡今理高要县秦属南海郡两汉及晋并属苍梧郡宋齐梁并属南海郡陈置高要郡隋平陈郡废置端州取界内端溪为名炀帝初州废置信安郡唐武徳五年置端州领高要郡乐城铜陵平兴博林五县其年以乐城属康陵州铜陵属春州七年置清泰县贞观十三年省博林清泰二县天宝元年改为高要郡乾元元年复为端州
  元领县二  今一
  高要
  一县废
  平兴入高安
  州境
  东西一百五十七里 南北一百四十三里
  四至八到
  东北至东京五千三百里 西北至西京五千三百里 西北取韶桞路至长安六千一十里 东至广州二百四十里 西水路至康州一百九十六里南至广州信安县一百七十五里 北七里至北山其山重叠中无百姓山北即是广州四会县界 东南水路至广州新会县三百八十里 西南至新州一百八十一里 西北至康州四百三十里 东北至广州四会县一百八十里
  
  唐开元户九千五百皇朝管户主二百二十三客六百二
  风俗
  有夷夏人织蕉布竹纻麻都落等布以自给
  姓氏
  
  人物
  
  土产
  有厨榆子江东谓之山枣叶似梅九月熟有果子似荔枝及似胡桃多锦鸟鲛鱼出石砚
  高要县旧九乡今八乡汉旧县属苍梧郡宋齐属南海郡陈置高要郡隋置端州于此 废平兴县在县东南八十里本汉高要县地宋元嘉十二年置平兴县唐武徳七年分置清泰贞观十三年省清泰入皇朝开宝五年入高要县 烂柯山在县东三十六里一名斧柯山在硖石南郡国志云昔有道士王质负斧入山采桐为琴遇赤松与安期先生碁而斧柯烂 奢山在县南九十里上有砂夷人语讹为奢山有南栗此石山有厨榆又多锦鸟鲛鱼又有元钩鸟即休鹠鸟也鸣则雨期斯湏至 嵩䑓在县北五里南越志云高要有石室自生风烟南北二门状如人巧意者以为神仙之下都因名为嵩䑓山中多石燕北海李邕有记镌石存焉 端溪山吴录云端州有端溪石山有五色香水 高要峡南越志云郡东有零羊峡一曰高要峡山高百丈江广一里华翠之树四时菁蒨 新江在州之南五里有水入于漓江甚浚急土人曰新江以其源出于新州东南山谷闲溯洄而上三日至新州为新兴郡之故地度州治所北端直上可十馀里新州按西南道九州当海中立州之咽㗋虽驿路傍海西去人皆惮海波多不由传舍虽公行亦自便陆路去直达于海滨不复通舟檝州郭邑甚微然为西南道尤好郡也 鹄奔亭干宝搜神记云汉九江何敞为交趾刺史行部至苍梧高要县暮宿鹄奔亭夜未半有一女子从楼下呼曰明使君妾冤人也湏㬰至敞所卧床下跪曰妾本广信县修理人早失父母单无兄弟嫁为同县施氏妻薄命夫先死有杂缯赁牛车一乘载致富一人妾不能自振欲之旁县卖缯赁牛车一乘载缯妾乘车致富执辔至此亭外时日暮行人渐绝不敢复进因止此致富暴得腹痛妾之亭长舍乞浆火而亭长龚夀操戈战来至车傍刺胁下立死而又刺致富亦死夀掘楼下舎埋妾在下婢在上取财物而去杀牛烧车车扛及妾骨贮在亭东井中妾冤死痛感皇天无所告诉故来自归于明使君敞曰欲发出汝何以为验女子曰妾上下著白衣青丝履皆未朽也妾姓苏名娥愿以骸骨归死夫敞及令史捕夀考问具伏敞表夀杀人于常律不至族然夀为恶隐密经年王法所不容治令鬼神自诉千戴无一请皆斩之以明鬼神以助阴教初掘时有双鹄奔其亭故曰鹄奔亭 腾豻岭南越志云高要县有腾豻飞𤢹山翠腾豻沐猴之类也头正方发长尺馀色类犬似人发尝覆靣欲有所视辄揺头两手披开之𤢹有肉翼如蝙蝠狸头䑕目一曰鼯䑕亦名江牙且飞且产子便随母而飞其鸣如人叫常食火烟至聚落则为灾也
  循州
  循州海丰郡今理龙川县春秋时为百越之地战国属楚二汉则南海郡地晋亦然宋属南海东官永平三郡地齐因之隋平陈置循州炀帝初州废置龙川郡唐武徳五年改为循州总管府管循潮二州循州领归善河源博罗兴宁海丰罗阳省龙川入归善石城入河源齐昌入兴宁海丰罗阳省二年废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海丰郡乾元元年复为循州唐末刘𬬮割据伪号乾宁元年分归善博罗海丰河源四县为浈州今只领龙川兴宁二县
  元领县六  今二
  龙川  兴宁
  四县割出
  归善 博罗 海丰 河源已上四县入浈州州境
  东西一百五十里 南北二百五十里
  四至八到
  北至东京约五千六百里西北至西京约五千四百五十里 西北至长安约六千四百里 东至梅州二百六十里 西至英州七百八十里 南至䖍州约一千一百四十七里 南至 东南至潮州七百五十里 西南至浈州六百七十五里 东北至汀州约七百里 西北至韶州九百里
  
  唐开元户一万二千皇朝户领二户主六千一百一十五客二千二百二十四
  风俗
  织竹为布人多獠蛮妇市男子坐家
  姓氏
  

  人物
  
  土产
  大小甲香 五色藤香 鲛鱼皮 羽则五距碧鸡钺鸟 鹦鹉 果则荔枝 龙圎
  龙川县元二乡旧雷乡县广南刘龚伪号乾亨六年改为龙川县仍移州就县古赵佗城西接螯山南临利水嶅山在县西北五里 龙川江旧名浰溪自䖍州安
  远县流至县界
  兴宁县东一百里二乡汉龙川县地晋元兴中置兴宁县治平源伪汉刘龚移于旧县西六十里地名长乐即今理 左别溪在县西北从龙川县来 右别溪在县东六十里二水流至潮州入海 丞相岭在州西四十里循广二州分水岭也唐大历中宰相常衮除潮州途经此岭土人呼为丞相岭也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
  宋 乐史 撰
  岭南道四
  浈州改为惠州
  惠州理归善县本循州之旧理地广南伪汉刘龚乾亨元年移循州于雷乡县于此置浈州仍割循州之归善博罗海丰河源四县以属之
  今领县四
  归善 博罗 海丰 河源
  州境
  东西一千六十二里 南北七百七十二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东京水陆四千九百七十里西北至西京水陆五千七百七十八里 东至梅州九百五十七里西至广州四百二十五里 南至大海一百一十二里 北至䖍州一千四百九十二里 东南至潮州八百三十四里 西南至广州东莞县三百五十五里 东北至䖍州一千四百九十一里 西北至广州增城县一百七十七里
  
  旧户在循州籍
  风俗
  与广州同
  姓氏
  
  土产
  旧贡 罗浮山柑子 藤花箱 珠母 大甲香
  归善县依旧二乡秦汉龙川县地属南海郡昔赵佗为龙川尉所莅于此宋置归善县唐贞观九年省龙川县入 寅山南越志云攸业县有北寅山青松紫干四冲皆疏其下多茯苓焉 岁山赵王祠俱在邑界 鳄鱼池池中多鳄鱼因以为名
  海丰县东南四百九十三里二乡汉旧县属东官郡南海在海丰县南五十里唐武徳五年分置六安县贞观初并入 龙山在县南大海之上常有黒龙潜于山穴时兴云雨翔腾海水故曰龙山 南海侧海寓连云多鲸鲵其大可吞舟大者数千里小者亦千里去海门犹一二望渔人往往见之又马援伐林邑于海屿上得鲸头骨如数百斛顶上一孔大于瓮俗以为珠穴又云多决明石又有醋鱼南越谓为坏雷鱼其大一丈子朝出食暮则宿其母腹常从脐中入口中出腹里有两洞贮水以养其子一腹容两子两腹则四子居焉风惊浪涌亦还又有锯鱼南越谓之狼籍鱼身长二丈口长六尺广三寸左右生齿如鐡锯又镮鱼大指长八寸惟有脊美滑羮如汤饼也又黄雀鱼尝八月化为黄雀至十月之后入海化为鱼又有巨龟其大不知㡬千里今渡海往往见巨龟在沙屿间背上生树木如洲岛昔有商者或依以采薪及作食龟既热便入海于是死者辄数千人然后知其龟也又越王算如笄大正白长尺馀生于海边沙中有穴附外如蒲藜状如去外穴骨便中为笄也又有鱼色正黒如小儿臂长四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如笄簪之形 南山劳梗溪灵泉溪
  博罗县西北四十五里四乡汉旧县按南越志云博罗县去浮山接境于罗山故曰博罗东接龙川南接西平接増城县界 罗浮山南越志云増城县有罗浮山罗水出焉是为浮山与罗山并体故曰罗浮非羽化莫有登其极者崄尖之峯四百三十有二因归于罗山上则三峯争竦各五六千仭其穴溟水莫测其极北通句曲之山即茅君内传云第七洞名朱明耀真之天璿房瑶室七十有二𡷐崿穹窿自然云构第三十一岭半是巨竹皆七八围节长二丈谓之龙钟竹凤凰食其实沙门释智元游此山得卭竹以为杖泉源之府九百八十有三飞泉引镜悬波委渌穷极幽响百籁虚鸣徐道覆罗山记云山在増城博罗二县之界仙客羽人是焉游幸有七八十二长溪山上有洞中有白鹅罗山有浮山西南合于博罗山是兹境旧云浮山从会稽流来今浮山上犹有东方草木又有翁翠五距越王山鸡又有瑁珊山山下有池池中出玳瑁因以名之又有石楼峩峩𣺌然在云中一曰石楼峯又袁彦伯罗浮记云尝有沙门诣南海太守袁伯彦云当还罗浮山请一小吏提锡钵袁乃给之小吏既云恍惚不觉有舟车但闻足下有波浪声奄忽便至一山见数道士设食饭皆青色如珠屑食毕以馀与之虽无甚美殊有香润又云葛洪字稚川句容人也谯国人稽舎常为广州乃请洪参广州事军事洪允先行到广州而舎于此遇害洪还留广州乃憩于此山咸和初司徒王导补州主簿转司徒椽迁谘议参军干宝荐洪才器冝掌国史当选大著作洪因固辞不就以年老欲炼丹自卫闻交趾出丹砂乃求勾漏县于是选焉遂将子侄俱行至广州刺史邓岱以丹砂可致请留之洪遂复入此山錬神丹于此山积年忽与岱书云当远行寻师药克期当去岱疑其异便狼狈往别既至而洪已亡时年六十一视其颜色如平生体亦柔软举尸入棺甚轻如空衣然也
  河源县北水陆三百五十里依旧二乡也汉龙川县地循江一名河源水自䖍州雩都县入龙川在河源县云有㡣穿地而出即水流也汉因置龙川县隋置河源县唐贞观元年省西城县入 穴山口南越志云河源县北有龙穴山连岩亘地黒障分天尝有五色龙乘云出入此穴汉书龙川县有龙穴是也 牛岭山南越志罗浮左带牛岭山右据尾山 牛鼻山南越志牛鼻山去赤岸四十里西有夫卢山有湖冬夏常盈每至甲戌日尝闻歌管鞞鼓之音 霍山山有灵龛寺兴宁寺山有鸟大如燕似鹪鹩衔泥点石为巢蜂随后为房结焉 黒龙山山有獭窖 淡溪南越志云西有淡溪溪有竦石号曰石亭北古辽冈石溪之乡有山号曰营冈冈之间常有铜弩牙流出父老云昔赵佗弩营在此也若有人收此弩牙即风雨败之舟船沦没 石溪乡有介然孤石名越王阙下有石镬可容数十斛恒有悬注而竟不溢 三合树投荒录云相思亭有木葳树橄㰖树黄支树此树独根大十围去地二丈为三支号曰三合树
  梅州
  梅州理程乡县本汉州程乡县广南伪汉乾和三年昇为敬州仍领程乡县皇朝开宝四年平广南以名犯国讳改为梅州
  元领县一
  程乡
  州境
  东西二百三十八里 南北二百十里
  四至 图经无八到
  北至东京七千里 北至西京七千四百里 东至潮州三百里 西至循州二百三十九里 北至䖍州七百二十里 北至广州九百九十八里
  
  旧户属潮州籍皇朝户主一千二百一十客三百六十七
  风俗
  与南海同
  土产
  山蕉  竹布
  程乡县依旧三乡隋县在程江之口以江为名 恶水即州前大江东流至潮州出海其水崄恶多损舟船水中鳄鱼遇江水泛涨之时随水至舟前岭表异录云能食鹿者即此也
  英州
  英州理浈阳县本广州浈县地有浈阳之水注于浈阳峡汉旧县梁改为东衡州隋开皇十五年废州为浈阳县属广州广南伪汉乾和五年于此置英州
  今领县二
  浈阳 沧光
  皇朝开宝六年割沧光县来属
  州境
  东西四百七十里 南北三百八十里
  四至八到
  新置州图经上未有至东京里数也
  东至浈州河源县分水岭三百里 东至
  西至连州阳山县界七百七十里 西南至
  南至      北至韶州银冈驿八十五里东北至韶州翁源县一百四十五里
  东南八十里大驿路下至广州上至韶州其路有风门岭险不通鞍马
  
  旧户在广州籍皇朝户主四千三百八十七客五百九十二
  风俗土产
  并与广州同
  浈阳县依旧四乡本汉旧县属桂阳郡隋为真阳县五年属洭州唐贞观初州废改真阳为浈阳属广州以浈山为名 贞子山在县北三十里
  沧光县依旧四乡汉县属桂阳郡地有洭浦唐武徳五年置洭州领沧洭翁源真阳三县贞观元年废以翁源属韶州沧洭真阳属广州 尧山在县东四十五里四面有瀑布泉倾㵼万丈 古衡州城在崇善乡界县西一百步梁天监七年置隋开皇十年
  南雄州
  南雄州理浈昌县本始兴郡浈昌县地广南伪汉乾和四年于此置雄州仍割浈昌县始昌县以属焉皇朝以北有雄州此加南字
  领县二
  浈昌  始兴
  州境
  东西一百一十五里 南北九十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东京三千五百三十里 西北至长安图经上未有里数 东至䖍州信丰县界一百二十八里西至韶州曲江县界七十五里 南至翁源县桂
  岭界一百七十五里 北至䖍州大庾岭八十二里东南至䖍州界一百二十八里 西南至韶州曲
  江县界一百二十里
  户
  县户旧属韶州皇朝户主七千七百三十八客六百二十五
  风俗
  与韶州同
  姓氏
  
  土产
  出嫩石可以为锅釡 单竹练为麻可以为布
  浈昌县旧四乡今三乡本韶州始兴县地唐文明元年割始兴化南横山二乡为浈昌县在庾岭下以水为名广州伪命建雄州此县属焉 浈水源从黔州信丰县分流东合大庾岭银㟠水流入县界至韶州合始兴乐昌水入海 大庾岭在县北九十里 鲢水在县西十里源出上陵江春多鲢鱼因名鲢水 楼船水在县北五十里源出庾岭之西傍岭横流因名楼船
  始兴县东北一百里依旧四乡本汉南汉县地吴置始兴县梁于此置安远郡隋平陈郡废县仍隶韶州西七里有萧齐正阶故城存 大庾岭在县北五十六里按南越志云始兴县去州二百里东接畨禺南接永熙初亭西接高要北接始兴中宿等县界牛鼻之山去赤岸四十里西有夫卢山有湖冬夏恒盈每至甲戌日尝闻歌管鼙鼓之声 鼻天子故城鼻天子未闻也 鼻天子墓相传云昔有人开之见铜人数十拥笏列侍器悉是金银宝石俄闻塜内击鼓大叫震动山谷竟无所取惧而返间日重往已自复矣地出铅铜铜有毒铅可以为药 修仁水源出始兴县东北东桥山西面入鲢水此水北有三枫亭又有五渡水齐时范云为始兴守至修仁酌水而饮之因赋诗曰三枫何习习五渡冝悠悠且饮修仁水不挹邪渚流又有邪渚正渚二水源出始兴郡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太平寰宇记>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一
  宋 乐史 撰
  岭南道五
  贺州
  贺州临贺郡今理临贺县禹贡荆州之域春秋时通为越地七国时为楚地秦始皇三十年置南海郡即其地也秦末赵佗王南越其地属焉汉武元鼎六年平南郡置苍梧郡属交趾交州今州郡苍梧郡之临贺县吴黄武五年割苍梧郡封阳临贺冯乘冨川荡山桂岭等六县为临贺郡陈因之隋平陈置贺州炀帝复为临贺郡唐武德四年平萧铣复置贺州天宝元年改为临贺郡乾元元年复为贺州
  元领县六  今三
  临贺 富川 桂岭
  三县废
  荡山入临贺 封阳入临贺 冯乘入富川
  州境
  东西三百三十里  南北五百七十里
  四至八到
  东北至东京三千一百六十里 西北至西京三千五百七十二里 西北至长安四千一百九十二里东至连州三百六十六里 南至封州三百六十一
  里 西至韶州龙平县三百六里 北至道州三百四十五里 东南至广州八百七十五里 西南至梧州四百一十二里 西北至桂州五百六十里东北至永州隔山岭无路
  
  唐开元户四千五百皇朝户主四千六百九十七客一千七百六十二
  风俗
  俗重鬼尝以鸡骨卜汉书云越巫以鸡骨卜有草名冠脱高一丈叶如荷而茎中有瓤又俗多构木为巢以避瘴气豪渠皆鸣金鼎食所居谓之栅节会则鸣铜鼓大者广一丈小者三四尺好吹匏笙俚人削筋竹为箭以叶羽之名曰圭黎
  姓氏
  
  人物
  
  土产
  黎母汁二缾开宝四年准宣旨进 蚺𧉮胆贡 千金藤叶 白蜡 山锺乳有五穴 五茄穴在临贺县 靡芜穴 白鹅穴 秦穴 震雷穴在富川县大障山都贵源出觜𧓈夷人取血以解毒 龙凤
  化鲛簟新贡
  临贺县旧五乡今二乡本汉县因县置郡以邑内临水贺水为县名皇朝开宝四年废贺山封阳二县并宝城场为县属 皋亭屯按荆州记云皋亭屯有青石方三丈许石上有磨刀斧迹春夏明净有新磨处秋冬渐生苔秽传云是雷公磨霹𮦷 大竹盛弘之荆州记云临贺山中有二竹大数十围有磐石径四五丈方正青滑如弹碁局两竹屈垂拂扫石上绝无尘秽未至数十里闻风吹如笙箫之音 巢竹土地有巢竹丛如大㦸坚中俚人以为矛 篣竹有毒人以为觚刺虎中之则死 幽山在县西四十里南按苍梧北通道州山中有古度木实大如珠结成后数日化虫飞去 临水源出冯乘县西北灵山下南流至县界 温泉去县东北四十五里源出劣山下半岩石壁中出泉三道一道水热一道水冷一道水温其泉石各有眼五十步作二舍引流热泉治疮痍并西流入锡溪 锡溪水在县东北四十五里源出锡山其水冷清人久饮则损腰脚今土人多患跛躃 废荡山县在州西一百七十里隋大业二年废临贺郡置绥越县属治安郡续又改绥越县为荡山县因界内有荡山为名皇朝废入临贺县为招贤乡 早山在县南四十里高一千馀丈周围三百馀里其山春前花卉竞发朝阳早见俗呼为早山 荡山祥山二山孤峙并无连亘 祥溪水出于祥山 废封阳县在州南一百四十里汉旧县属苍梧郡即在封水之阳因为县名皇朝废入临贺郡为信都乡 长林山在东北三十五里高五百丈周廽七百里山多橄㰖树似诃黎勒食之甘脆 龙水封阳有堤陂龙水百丈寻大鱼自掷登此门化为龙不过者曝腮点额 废宝城场古劣下场改名宝城场出白蜡二万九千觔今并入临宝县为温泉乡也
  富川县西北一百里元二乡今三乡舆地志云汉旧县属苍梧郡吴黄武五年改为临贺县郡有冨水因为县名皇朝割乘冯县入县额 富水在县西四十里源出浮盖山下南流入冨州思懃县其水灌注田畴居人丰赡因名冨水 废冯乘县在州北一百二十里汉旧县属苍梧郡隋大业二年隶零陵郡皇甫谧云舜葬苍梧九疑山在冯乘县东与道州营道县接境皇朝废入富川县 秦山在县北三十里高二千馀丈南接富川北连道州吴孙权未立时此山夜忽闻有雷声因闻六洞南北可数十里水出其中有鼓石石池石坛 仙溪水在县南十里源出灵山此溪石上多菖蒲传云仙人所种饮此水者获长寿
  桂岭县东北八十二里依旧二乡舆地志云隋开皇九年东莱公王景巡抚分兴安为二县西为桂岭属临贺郡桂岭山在县东北一百五里高三千馀丈东接连州北连道州山有桂竹桂木 越王渡在县南二十七里贺水边有水石平正长一丈有履迹各长九寸相传为越王渡按荆州记云贺水边石上有石栉石履俗云昔越王渡水脱履堕栉于此二物今犹见在 歌山冯乘有老人少不㛰宦善于讴歌闻者流涕及病将死邻人送到此老人歌以送之馀声满谷数日不绝 芜城池湟中颇出珠玉宝器即尉陀拒防之所 棃狸狸之品类也 有囊狸卵生大如狗 屯狸黄狸长五六尺其声自号一曰鸡狸 狎狸能縁木食果子色黄 雷狸声自号色黄苍 掘螺狸口尖能取螺食 狗狸状如狗尾大如斗在草中吠人 通额狸黄黒色而首白如脂从鼻上通额中入头上 豨狸如狸 嘤狸色青黄声嘤嘤闻数里一体自为雌雄而牝牡自给其香如麝自歌山下皆郡内之事也
  高州
  高州高梁郡今理电白县秦以前土地与康郡同二汉属合浦郡吴置高凉郡又立高兴郡晋亦如之其后悉并于高凉齐亦为高凉郡兼置高州隋平陈郡废而州存炀帝初州废属高凉永熙二郡地唐武德初复置高州贞观二十三年分西平杜陵置恩州高州移治良德县天宝元年改为良梁郡乾元元年复为高州按投荒录云高凉郡土厚而山环绕高而稍凉故以为名 大历十一年以良徳县原险狭不通舟楫移舟于电白县皇朝开宝五年并良徳保定二县入电白县仍废潘州以潘之南 潘水二县并入茂名县来属
  元领县三 今一
  电白
  二县废
  良徳 保定已上并入电白
  废潘州元领县三  今一
  茂名
  二县废
  南巴 潘水 已上并入茂名
  州境
  东西二百四十里 南北一百六十里
  四至八到
  北至东京二百六十里 北至西京五千五百二十里 西北至长安六千二百六十二里 东至广州一千二百里 西至窦州九十里 南至化州三百四十里 北至废泷州一百七十里 东北至春州三百四十里 西南至化州一百五十里 西北至窦州一百里 西南至废潘州八十五里
  
  高州唐开元户五千八百五十二废潘州天宝户四千三百皇朝两州合为两县管户主二千四百九十四
  风俗
  其俗生时布衣不充死则尽财殡送父子别业兄弟异财无故带刀持矛执剑相侵则鸣舂堂鸠集子弟和则杀牛市则二日一合
  姓氏
  

  人物
  唐高力士潘州人为骠骑大将军封齐国公
  土产
  高州果下牛高二尺 𩣡马牛尾 蚺蛇胆贡孔雀 高良姜 益智子
  电白县元四乡今三乡梁置电白郡隋改为县 废良德县在旧州西北三十七里汉合浦县地属合浦郡吴置高凉郡宋齐不改 废保定县在旧州东二百二十五里旧保安县唐至德二年改为保定已上二县皇朝并入电白县 茶山南越志浈阳县北五里有茶山山有热泉源自沸涌卉服窜之不解王化荒居昔有俚䜿牧牛于埜一牛歘随而䑛之举体白净如洗屑也旬日而殒其牛竟为人杀而啖之者百许人一日俱变而成兽吼唤惊惧各走入山初尚有衣裳形未甚异时知还家后性状稍改遂不复归由是郡党相逐连城为患今𤠾如猩猩而小于兽或能化为人形随化为兽谓之𤠾即此类也 帽涝山在废良德县界北至州三十九里当亢阳山有云如帽即雨山下即帽涝水出焉 海南越志平定县界有巨海鸣波浩荡出𩣡马似马而牛尾一角水犀似牛鱼似龙一曰龙鲤又云宋康郡化隆郡县海高多珠鳖状如肺有四眼六脚而吐珠又有文魮及鹿鱼文魮乌头尾鸣如罄而生玉 射狼山在良德县界去州十里 射润山 甘远山在保寰县界去州二百二十里两山相对云雨连接以润为名 赖冈在电白县界去州二十里 波浪山在良德县界去州七十里冈垅如浪古老相传海味漂成 射合冈在保宁县界去州二十六里 帽涝水出帽涝山下 卫韦水在良德县界 进田水在良德县界 快蛇水在保宁县界 海水在保宁县界南一十里接恩州 冯家村冯盎即此界人也 洗氏墓高凉人乳长七尺
  茂名县西南八十五里旧五乡今三乡古西瓯骆越地秦属桂林郡汉为合浦郡地隋置定州县唐武德四年平岭表于县置南岩州后改为潘州仍改为茂名县以道士潘茂姓名为县也梁开平元年改为越裳县后唐同光初复旧皇朝开宝五年废潘州以本州南巴潘水二县并入茂名割属高州 废潘州本南潘郡治茂名县秦属象郡二汉属合浦郡唐武德四年置南岩州领南昌定川陆川恩城温水岩州六县治南昌县贞观六年移理定川八年改为潘州仍废恩城县天宝元年改为南潘县乾元元年复为潘州按岭表记潘州因道士潘茂升仙遂以姓名为郡县之称 潘山在县东三十里其山昔有道士潘茂于此錬丹升仙乃以为山名仙山在县西南二百步隔水亦潘茂錬丹之地今有
  昇真观 雾岭冈在县南五里其山下有湖水方广二里天宝二年因大风雨湖中忽涌出小洲至今生草木思干井在县东一里潘真人錬丹之水味甚美香煎
  茶试之与渚水异力士表取其水归朝 高力士宅墓在县东一百里隋废县唐武德五年取县东南巴山为名 废潘水县唐武德五年分置以县界水为名 浮山其山高七百尺尧时洪水泛溢此山独浮人居山上得免垫溺人呼为浮山 冯盎墓在旧县东南十五里有碑云冯君之墓 毛山在旧县之东二十里古老相传昔有毛女隐此 玄宗圣容郡按郡即故右武卫大将军高力士旧乡郡有骠骑馆相传皆因力士之名开元中诏天下铸圣像郡皆一而潘独二力士以其本乡故自铸其一也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二
  宋 乐史 撰
  岭南道六
  桂州
  桂州始安郡今理临桂郡禹贡荆州之城春秋时越地七国时服于楚战国时为楚越之交境秦始皇三十三年发尝捕亡人赘媚贾人略取陆梁地是为桂林郡二汉属零陵苍梧二郡吴甘露元年于桂林置始安郡东晋孝武帝改为始建郡宋不改萧齐复为始安郡天监六年立桂州于苍梧𣡸林之西境无定理处大同六年移桂州于今理隋平陈废始安郡所领县并入桂州乃置总管府大业元年废总管府置都尉府三年罢州为始安郡唐武德四年平萧铣复置桂州总管府桂象静融乐荔南昆州龙九州并定州一总管其桂州领始安福禄纯化兴安德源永福阳朔归义宣风象十县寻改定州为南尹州其年又置钦州总管隶桂府五年置南恭燕梧三州隶桂府九年置晏州隶桂府贞观元年又以钦玉南亭三州隶桂府二年省玉州南亭州五年置宁州隶桂府六年又以尹藤越白相绣郁羌南岩南方南晋十二州隶桂府其年置龚州都督亦隶桂府其年废龙郁二州八年改越州为廉州南简为横州南方为澄州南岩为潘州南晋为邕州尹州为贵州静州为富州乐州为韶为南昆州为柳州铜州为容州废福禄归义二县十年废羌州十二年废晏州以建陵县来属废荔州以荔浦崇仁二县来属省宣风县今督桂昭贺福梧藤容潘白廉绣钦横邕融柳贵十七州天宝元年改为始安郡依旧都督府至德二年九月改为建陵郡乾元元年复为桂州刺史充经略军使北界有越城岭今谓之临源岭即五岭之一也
  元领县十 今十二内一场
  桂林 灵川 兴安 阳朔 永福 俢仁
  理定 慕化 荔浦 丰水 义宁新置
  古县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新置
  州境
  东西六百里 南北五百五十里
  四至八到
  北至东京陆路三千六百七十九里水路四千六百三十里 北至西京陆路三千四百五里水路四千三百二十三里 北至长安三千七百五里东至昭州陆路二百三十里 南至象州陆路
  五百二十里 西至柳州五百四十里 北至道州陆路四百八十里 东南至贺州五百三十一里 西北至融州陆路四百九十里 东南至梧州水路六百三十里 西北至西演岭接叙州溪界一百五十里
  
  唐开元户一万七千五百九十七皇朝管户主一万六千七百一十九客七千七百五十九
  风俗
  按汉书云吴越之君皆好勇故其人好用剑轻死易发又火耕水耨人食鱼稻以猎山伐木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尝足故啙窳偷生而无积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无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
  姓氏
  

  人物
  

  土产
  朱砂 冷石 零陵香 桂心 银 麖 簟铜器 蚺蛇 蟾
  临桂县元十乡州所置治汉始安县元鼎六年置属零陵郡吴分置始安郡梁置桂州隋末复为始安郡县界有漓水一名桂江有荔水亦曰荔水江其江源多桂不生杂木故秦时立为桂林郡唐至德二年改为临桂县逍遥楼在州城东角上轻盈重叠俯视山川宋考功
  陪王都督登楼诗云晦日登楼望江山一半天即此也回涛堤在城东南十五步桂江西岸水自岭南流桂
  岭去州二百馀里水势极高每年三月至五月大水瀑涨淹浸城池唐贞元十四年刺史王珙筑此堤长五百五十四步以捍水势居人免垫溺之患 駮鹿山一名福禄山在州东北十五里 漓山在城南二里漓水之阳因以名焉一名沈水其山孤㧞下有源潭上高三百馀尺周回二里可容五百家旁有洞穴广数丈南北直透上有怪石欹危藤萝蓉茂世乱民保以避寇旱或祷祈颇灵 隐山在州之西郊先是榛莾翳荟古莫知者唐宝历初李渤出镇遂寻其源见石门牙开有水渊澈乃夷薙芜秽踈通岩穴石林磴道若天造灵府不可根本因号隐山 弹丸山在县东二里隔离水按郦元水经注云山有涌泉奔流迅激东注于漓水龛及溪中有石如弹丸因以名焉验其山高十馀丈周回三四里复有石窦下深数丈洞穴深处莫究其极 独秀山在城西北一百步直耸五百馀里周回一里平地孤㧞秀异迥出郭中下有洞穴凝垂乳窦路通山北傍回百馀丈豁然明朗宋光禄卿颜延之牧此郡尝于此石洞中读书赋诗云未若独秀者嵯峨郭邑间 南溪山在县南五里其耸㧞千尺烟翠凌空其溪东注于桂江合流溯五里却合阳江直抵隐山萦带二十馀里通舟楫于三江之上下 漓水一名桂江出临源县东南阳海山汉志零陵县阳海山漓水所出汉武帝讨南越遣归义越侯严为戈船将军出零陵下漓水 湘水今名小湘江源出临源县阳海山漓水湘水同源分为二水水在全义岭上南流为漓水北流为湘水罗含记云湘水出于阳朔州则觞为之舟至洞庭日月若出没于其中 甘水在灵川县北三十里其源出融州北界潭洞涓流引𣲖百馀里经灵川县西南穿过大山下萦回五百馀步江阔十丈深一丈东流经甘棠驿南而东注漓水今邑人呼为甘岩即此水也 阳江在县之直南二里源出灵源县思磨山下东流百馀里渐胜舟楫经郊郭之中东流合于桂江 紫家洲在子城东南百馀步长河中先是紫家所居因以名焉每经大水不曾淹没相承言浮也又云昔欧阳都䕶坟土流下成此洲 颜延之宅在独秀山下按山在郭中居子城正北百馀步高耸约十二丈周回一里馀迥出郭中下有岩谷旧有宋时名儒颜延之宅读书亭后为从事所居往往见精灵居者罕宁 欧阳都䕶坟在府北郭外松林尽处唐初安南都䕶名普赞本灵川人也旧宅今圣寿寺是也有庙在寺北垣下 会仙里南去县五十里旧有群仙会于此辎軿羽驾遍于碧空竟日而去里人聚伏闻之因名会仙里 双妃塜高十馀丈周回二里旧传二妃寻舜而卒葬于此 伏波庙在郭中府之东北二里即马伏波之祠唐乾符二年敕封马灵昭王 越王庙乡党祈祷之所 舜庙虞山之下是舜祠设庙之处有潭号曰皇潭言舜南巡游其潭因名
  灵川县东六十里元十乡唐龙朔二年始分始安县置东临江 冷石山在县西南一百里出滑石 尧山在府城东北四十四里按史传尧封履不到苍梧以其西与舜祠相对邑人慕尧之风遂名为尧山 银江水出西上东流合漓水
  兴安县北一百五十里元乡本汉始安县地隋置临桂镇武德四年析始安置临源县大历三年土将万重光诱桂临等九县构逆惟临源显独守臣节改为全义县皇朝兴国二年避御讳史改为兴安县 湘水出县东八十里阳海山水斗北流经县理东又北流入永州界 阳海山在县城北一百七十里属兴安县按郦元水经云阳海山一名阳朔山其山自永州零陵县西迤逦冈峦连亘不绝此山即湘漓二水之源南为漓水北为湘水即此水也 龙蟠山在郡东北一百七十里属兴安县本名盘龙山天宝六年敕为龙山有石洞洞门内数里人秉烛游于回溪泥沙中尝见龙迹其大如碗洞中之水有鱼四足而有角人不敢伤恐生风雨岭表录异云全义岭之西有盘龙山山有乳洞斜贯一溪号为灵水溪入灵川县界溪内有鱼皆修尾四足丹其腹游泳自若渔人不敢捕之尔雅注云鲵似鲇声如小儿今商州山溪内亦有此鱼谓之纳鱼即此类也 越城岭一名始安岭在县北三里即五岭从东来之第五岭 秦凿渠在县南二十里本漓水自柘山之阴西北流至县西南合灵渠五里始分为二水昔秦命御史监史禄自零陵凿渠至桂林故汉归义赵侯严为戈舡将军出零陵下漓水即此郡郡志至后汉伏波将军马援开湘水为渠六十里穿度城今城南流者是因秦旧溃耳唐宝历初渠道崩坏舟楫不通观察使李渤遂叠石造堤如铧觜劈水分二水置石斗门一使制之在人开闭开漓水则全入于桂江拥桂江则尽归于湘水又于湘水凿分水渠三十五步以便行舟漓水经县郭中而流 阳海祠在县南乃漓湘二水之源也流至县北三百步分流为湘江南为漓江其下有庙后封为广济侯
  阳朔县南一百四十里元二乡本汉始安县地隋开皇十年置在漓水东二十里永乐水西 乌浒郡国志云阳朔县有夷人名乌浒在深山洞内能织文布以射翠取羽割蚌取珠为业 竹王祠郡国志云竹王者女子浣衣水次有三节竹入足间推之不去中有声破之得一男儿养之有材武遂雄诸夷地今宁州始兴三狼乌浒即竹王之裔故有竹王三郎祠于此地
  永福县西南百里元二乡本汉始安县隋开皇十一年割始安县永福县于废龙口戍置 白石水东北自临桂县来经县理东又西南入理定县界 永福水在邑界修仁县西北三百四十里元二乡本汉荔浦县地吴孙氏置建陵县梁武帝立为郡隋开皇十年废郡为县唐长庆三年桂管观察使殷侑奏县名肃宗陵号并同今县有修仁乡请改修仁县 建水出县北建山南流经县东 骆駞水在县西七里源出厐山下西南流注连水 崇仁水源出谢山东流合白石水
  理定县西南三百里元四乡本汉始安县地隋仁寿初分置兴安县唐至德二年改为理定县 兰麻山属县界在府城西南二百里从府向柳州路经此山过溪百馀里方至平路山中有毒出路寻溪水行其溪水有伏流有平流峭绝险隘更无别路其山自衡岳迤逦南亘于郡州融州等界到此过入柳州象州山阔一百里高二十馀里 橄榄山在邑界
  慕化县西南二百二十里元二乡本汉潭中县地晋太康元年分吴所置武豊县置长安县于此萧齐又于县置常安戍梁大同八年于县置梁化县郡改长安县为梁化县十八年改梁化县为纯化县大业二年省唐武德四年复置纯化县永贞元年十二月改为慕化县以避宪宗庙讳梁开平元年复为归化县后唐同光初复为慕化县 常安水源出县西南二十九里须离山东北流经县南又经县东屈而东南流经福水西又南注白石水
  荔浦县南二百四十里元二乡本汉县属桂林郡唐贞观三年于是置荔州十三年州废复为县以隶桂州在荔江北以江为县名 卧石郡国志云其形似人而举体青黄隐伏起卧或谓之石人可以祈雨小举即雨小大举而雨大 建水水口有尉佗伏波二庙 湘水即小湘江也 荔江今名荔水汉志荔浦县有荔平关源出崇仁县西北荔山 荔溪地记云荔溪源多桂桂所生处不生杂木樵采皆桂 方山对九疑山高下相类豊水县南二百一十里元二乡本汉荔浦县地隋置永豊县唐长庆三年观察使殷侑奏与信州永豊县同今县下有豊水请改为豊水县 豊水源出思君山下羌女山 白靣山皆在邑内
  武宁县东八十里一乡晋天福八年析灵川县归义为场复昇为义宁县
  古县场西南一百五十里元十乡唐乾宁二年分慕化县三里一乡为县场 南越志云桂林郡本治阳溪今移郁江口有铜鼔瀬是也武熙县有桂山围山本草曰桂生山谷间久服令人身轻又平阳县有阳溪在县数百里伏流通于岷山又云潭中县二百里则桂林故郡所理也中留县秦置也次三百里至于江则桂江也与郁林合浦水并归于海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遂分建宁牂牁二郡地为兴古郡延康元年步隲出交州自长沙趋于此道故吴书曰权遣吕岱步隲将交州义士万人出长沙刘备东下武陵蛮夷蠢动逆命隲上益阳备既败绩而灵桂诸郡犹相惊扰隲周旋征讨皆平之 有终古藤俚人以为布故书曰岛夷卉服此之谓也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三
  宋 乐史 撰
  岭南道七
  南仪州
  南仪州连城郡今理岑溪县土地所属自秦以前与潘州同汉置苍梧郡今州即苍梧郡之猛陵县地也猛陵县今梧州界隋为永熙郡之永业县唐武徳五年江表底定于此置南义州及四县贞观元年州废以所领县入南建州二年复置义州又割故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连城郡乾元元年复为义州皇朝开宝四年南越废入窦州至六年复置从民之便其三县仍并为一县太平兴国初改为南仪州
  元领县三  今一
  岑溪
  二县废
  连城 永业
  州境
  东西八十里 南北九十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东京约七千馀里 西北至西京约七千馀里 东北至长安取康州路七千五百里 东至梧州嶂岭一百七十里 西至容州六十五里 东北至藤州二百里 北至广州水路一千九百里 南至容州普宁县界二十里 西南至容州九十五里东北至梧州三百里
  
  唐开元户九百二十九皇朝户主客六百三十八丁本州只供丁不供户
  风俗
  俗不知岁惟取用八月酉日为腊长㓜相慰贺以为年初每月中旬年少女儿盛服吹笙相召明月下以相调弄号曰夜泊以为娱二更后匹耦两两相携随处相合至晓则散男儿以白布为头巾女儿以布为衫
  土产
  





















  四至八到
  东北至东京水路五千四十一里 西北至西京五千四百十一里 西北至长安取端州路五千二里东至康州悦城山为界一百三十里 东至广州二
  百七里 南至恩州三百八十里 北至端州一百三十五里 东南至广州义宁县五十四里 东北
  至端州一百十里 西北至旧勤州一百五里 西南至春州六百六十里
  
  唐开元户二百五十皇朝户主六千八十七客一百二十一
  风俗
  俗以鸡骨占吉凶汉书云越巫以鸡卜此也衣服即都落古贝焦布豪渠之家䘮则鸣锣鼓召众则鸣舂堂巧作木罍藤帽五色藤箱席
  土产
  金旧贡 牛黄  纻布 都落布
  银山出银尔雅云白金谓之银其美者谓之镣卢循采之山多木香谓之密香辟恶气杀鬼精
  新兴县旧十二乡今四乡汉临允县属合浦郡晋置新宁郡梁置新州 废永顺县在州北四十五里唐武徳四年析新兴县置皇朝并入新兴 废索卢县武徳四年析新兴县置废 桂山在新会县西南三十四里南越志云此山鸟则翡翠孔雀兽则元猿鼷 利山在新会县东一百七里南越志云此山多沉香木 南海在新会县南一百五十里有穿洲襟带甚远山挺方木水含珠母海人以为酢酱秘之而饵其肉又州有大齐云母又云有浮石又云海昌郡威宁县有穿洲其上多纶木注云似谷皮可以为绵但獠缉以为絮 三章溪南越志云允吾县南有三章溪溪有三源也
  窦州
  窦州怀徳郡今理信宜县古越地秦属海南郡汉属苍梧郡隋为永熙郡武徳四年置南扶州及五县以獠反寄治㡣州贞观元年废以所县并属泷州二年獠平复置南扶自泷州还其故县五年复废县隶泷州六年置复以故县来属其年改南扶州为窦州以罗窦洞为名天宝元年改为怀徳郡乾元元年复为窦州
  元领县四  今一
  元领县四
  信宜
  三县废
  怀徳  泽峩  特亮并入信宜
  州境
  东西一百三十里 南北一百六十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东京五千里 西北至西京五千三百五十五里 西北至长安取泷康东路六千二百二十一里 东至高州一百里 西至旧潘州一百六十里西至旧禺州二百五十里 北至南仪州二百二十
  里 东北至旧泷州二百四十里 西北至容州一百二十里 正北微西至南仪州二百二十里 西南至旧潘州八十里 东南至本州长乐里连接高州良徳县界
  
  唐开元户三百八十八皇朝户主六百二十八只言户主
  风俗
  榖熟时里闬同取戍日为腊男女盛服椎髻徒跣聚会作歌悉以高栏为居号曰干栏三日一市
  土产
  苔□香树生冬时采叶煎之气甚芳泽尤宜洗皂衣
  信宜县旧三乡今四乡汉端溪县地属苍梧郡隋为怀徳县唐武徳四年析怀徳县置信宜县仍置南扶州贞观中改为窦州取州界罗窦为名皇朝太平兴国二年改为信宜 废怀徳县在州东六十里本属泷州后来属 废泽峩县在州西南八十里唐武徳四年分信义县置 废特亮县在州西北七十里唐武徳四年分信义县置已上三县皇朝开宝废入信宜 潭峩山在水中峩峩焉 特亮山在河洞水北昔有白牛夜出光彩影照村村人以牛光影为特亮河洞水
  昭州
  昭州平乐郡今理平乐县秦为桂林郡地本平县地汉属苍梧郡宋属始建国齐属始安郡梁置乐州隋为始安郡之平乐县唐武徳四年萧铣置乐州领平乐永豊恭城沙亭四县贞观七年省沙亭县八年改为昭州取昭潭为名按湘南记云长沙郡本潭州亦取昭潭为名则彼此皆有昭潭郡北有昭冈潭尺在江中潭盖因冈为名天宝元年改为乐平郡乾元元年复为昭州皇朝开宝五年并永平县入永平仍废富州之思勤马江二县入龙平一县来属
  昭州元领县三  今二
  平乐  恭城
  一县废
  永平并入平乐
  废富州元领县三  今一
  龙平
  二县废
  思勤 马江并入龙平
  州境
  东西一百九里 南北二百一十里
  四至八到
  东北至东京四千二百里 西北至西京四千九百三十五里 东至贺州三百里 南至龚州三百五十里 北渡岭至永州六百里 西至水脚村三十三里接桂州阳朔县界 东南至贺州富川县八十六里 东南至象州三百五十里 西北至桂州荔浦县八十里 东至度岭至道州四百三十里
  
  昭州唐开元户二千三百三十四
  废富州唐开元户一千二百九十皇朝都管戸主三千七百八十五客一千三百四十
  风俗
  与窦州同
  土产
  寿竹  红蕉
  平乐县一乡州所理汉荔浦县地属苍梧郡晋置平乐县唐贞观二年省沙亭县并入 木客郭仲产湘州记平乐县多曲竹有木客形似小儿歌哭行坐衣服不异于人而能隐形山居崖宿至精巧时出市昜作器人亦无别就人换借皆有信义言语亦可解精别木理也目岩山在县北三十五里盛弘之荆州记平乐县西南数十里有山其岩间有两目如人眼极大瞳子黒白分明因为目岩山 平乐江在县东八十里江中有悬藤滩犁壁湍 荔浦江在县西五里桂州荔浦县流入当州 废沙亭县在州西三十五里唐澄圣元年置圣历二年废 废水平县在州东九十里隋县旧属藤州唐属昭州皇朝开宝元年并入平乐县 沙亭水在旧县西北出阳海山
  恭城县东北九十里元二乡唐武徳四年析平乐置龙平县一百六十二里元二乡汉临贺县地吴置临贺郡梁分临贺唐武徳九年废安乐傅劳归化三县入至皇朝开宝五年废富州以思勤马江二县并入龙平县隶昭州 废富州城本开江郡理龙平县秦桂林郡地汉属苍梧郡之临贺县吴大帝权置临贺郡梁武分临贺置南静郡陈为静尉郡隋始安郡之龙平县唐武徳四年平萧铣置静州领龙平溥劳归化开江豪静苍梧七县寻又以苍梧豪静开江三县置富州九年省安乐县贞观八年改为富州以富川水为名天宝元年改为开江郡乾元元年复为富州移于古武城郡为理所弹圆溪溪中石如弹圆鰕鱼有足四含水仰天不动小鸟就饮因而吞之 卢耽庙在邑界 龁鼠山多□竹音汇○箴竹音刺○池泽中多鼠龁食之一名竹鼠 白土坑岭表录云白土坑在富州城北隅其土白腻郡人取以为货终古不竭今五岭妇女率皆用之又名铅粉也 废安乐县在县东北五里 废归化县在县北三十里 废博劳县在县北三十二里已上三县唐武徳九年废 废马江县在县东南一百里隋开江县唐长庆三年桂管观察使殷侑奏以开州有开江县名同按图经云其江是后汉伏波将军马援所开请改为马江县从之 废思勤县在县北一百四十里汉临贺县也已上二县皇朝开宝五年并入龙平
  蒙州
  蒙州蒙山郡今理邱山县土地所属与桂州同汉武帝平南越置苍梧郡今州即苍梧之郡荔浦县地隋开皇十年置始安郡隋化县唐武徳四年置南秦州割荔州之立山东区纯义三县分置领政县贞观八年改为蒙州取州东蒙山为名十二年省领政入立山天宝元年改为蒙山郡乾元元年复为蒙州州东蒙山下有泉源流为蒙水山下人多姓蒙
  元领县三
  立山  正义  东区
  州境
  东西      南北
  四至八到
  西北至东京五千六百七十五里 西北至西京五千七百九十二里 西北至长安五千五百一十二里 东至旧富州九十里 南至龚州陆路三百五十里 西至桂州九十里 北至桂州三百三十里西南至龚州三百五十里 东南至梧州岭九十里西北至桂州荔浦县八十里 东北至旧贺州富川县北郁洞二百里
  
  唐开元户一千五十九皇朝户主二千五百七十七客八百十二
  立山县二乡州所理汉荔浦县属苍梧郡隋分荔浦置隋化县武徳四年改为立山县于县置荔州寻改为恭州贞观八年改蒙州理此邑
  正义县西北二十三里有二乡唐贞观五年置纯义县属荔州永贞元年改为正义避宪宗之讳
  东区县东南八十里元二乡唐武徳五年分立山置属荔州贞观六年属燕州十年改属蒙州郡国志云有蚺蛇大数丈围可一丈吞鹿食之鹿烂则挠树腹中骨穿鳞出又有大鱼如䲡有鸟名山鸐毛羽朱紫素鲜明皎可爱礼谓鸐雉是也
  浔州
  浔州浔江郡今理桂平县秦属桂林郡汉以后并属郁林郡隋为郁林郡之桂平县唐贞观七年置浔州领桂平陵江大宾暨皇化四县十二年废浔州四县属龚州寻复置浔州以桂平大宾皇化来属省陵江入桂平县天宝元年改为浔江郡乾元元年复为浔州
  元领县三  今一
  桂平
  二县废
  皇化  大宾  已上二县并入桂平
  州境
  东西五百里  南北
  四至八到
  东北至东京四千八百里 东北至西京五千七百里 北至长安取梧桂路五千九百六十里取象州路四千四百四百三十五里 东至龚州一百二十里至广州水路九百二十五里 西至邕州七百二十里 南至容州四百二十五里 北至象州二百一十里 东北至龚州大同县界二百二十里 西南沂流至贵州二百二十五里 西北至象州陆路二百一十里 东南至废绣州八十里又至所阿林县一百二十里
  
  唐开元户一千九百三十皇朝户主三百三十二客八百八十一
  风俗无
  土产
  不出丝蚕
  桂平县旧一乡今二乡汉布山县郁林郡所治隋为桂平县唐武徳年属贵州贞观初属燕州七年属浔州十二年浔州废属龚州后复置浔州于此 废皇化县在州东三十里汉阿林县属郁林郡隋置皇化县后废贞观七年复置属龚州又复属浔州 浔江在县北二十步过州东五里合郁江 废大宾县在州东四十里汉布山县地已上皇化大宾二县皇朝开宝五年并入桂林县 堂牛布山故县有堂牛尝与𧉮同穴角如玉光莹堪作酒樽其牛嗜盐民以皮褁手涂盐入穴探之舌涩者是牛稍稍引出舌滑者是𧉮出则杀人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四
  宋 乐史 撰
  岭南道八
  康州领废泷州
  康州晋康郡今理端溪县秦属南海郡二汉属苍梧郡晋分置晋康郡宋齐以下因之隋平陈废晋康郡以所领县属端州大业三年罢州为信安郡今高要郡是也唐武徳四年分置南康州都督端康封新宋泷等州九年废都督府及康州贞观元年又置南康州十一年废十二年又置去南字天宝元年改为晋康郡乾元元年复为康州皇朝开宝五年平广南仍废康州诸县入端溪县隶端州寻复旧从部民之告请也又六年废泷州开阳建水镇南等三县入泷水一县来属康州
  康州元领县四  今一
  端溪
  三县废
  晋康 悦成 都成 已上三县废入端溪
  废泷州元领县四 今一
  泷水
  三县废
  开阳  建水  镇南 已上并入泷水
  州境
  东西三百三十五里 南北五百九十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西京旧图经五千一百五十里 西北至梧州一百三十里 南至高州五百八十里 北至广州化蒙县一百九十里 东北至新州新兴县一百八十里 东南至窦州三百二十里 东北至广州怀集县二百里 西北至封州一百里
  
  康州唐开元户八千
  废泷州唐开元户七百一十四皇朝管二州户主客一千四十九
  风俗
  康泷一同并夷獠相杂
  康州土产
  大甲香 钩藤 乌药 鲛鱼皮
  荆杨树一名豕树皮白味如脂异物志云斯调州有木名摩树汁如脂
  废泷州土产
  旧贡石斛 其土草多卷施拔心不死离骚注云为宿莽出禹馀粮 菓有桬棠山海经云其味如李而无核食之使人不溺 又有古斗树犹畨禺多荔枝
  端溪县今四乡汉旧县属苍梧郡晋于县分置晋康郡隋废郡并入端州唐武徳后分置康州 端山吴录云端溪县有端山舆地志云有树冬荣其子号曰猪肉子大于柸即此也 定林山山下有石方正似床其傍罗生韶子堪食又有金林山一名思黄金山俚人有岑班者入山采伐遇一宝珠径围五寸疑为石遂取以还及夜光明照耀举栅朗然俚人甚惧以火烧之光虽小损顿更明彻犹照一室如白日也客有请之千金遂秘而不出 废晋康县在州西南七十里本隋安遂县唐至徳二年改为晋康 废悦城县在州东八十里本隋乐城县属端州武徳五年割属康州改为悦城县今悦为城镇 废都城县在县西南四十五里汉端县地已上三县并入端溪今为都城镇 思耆山 程溪水在都城县东百步亦名零溪水南越志云昔有温氏媪者端溪人也尝居涧中捕鱼以资日给忽于水侧遇一卵大如斗乃将归置器中经十许日有一物如守宫长尺馀穿卵而出因任其去留稍长五尺便能入水捕鱼日得十馀头稍长二尺许得鱼渐多常游波中萦回媪侧后媪后治鱼误断其尾遂逡巡而去数年乃还媪见其煇色炳燿谓曰龙子今复来也因蟠旋游戏亲驯如初秦始皇闻之曰此龙子也朕徳之所致诏使者以元珪之礼聘媪媪恋土不以为乐至始安江去端溪千馀里龙辄引船还不逾夕至本所如此数四使者惧而止卒不能召媪媪殒痊于江阴龙子常为大波至墓侧萦浪转沙以成坟土人谓之掘尾龙今南人为舡为龙摇尾即此也 龙母媪墓县说城乡东
  泷水县东北一百八十里旧二乡今四乡本汉端溪县地属苍梧郡晋分端溪县立龙乡县即今州理梁分广熙郡置建州又分建州之双头洞立双州隋改龙乡为平原县又改为泷水县 隋开阳县在县东三十五里本隋废县唐武徳四年分泷水置今开阳镇 废镇南县在县北九十里本隋安南县唐至徳二年改为镇南乡废建水县在县六十里唐置已上三县皇朝开宝六年废入泷水县并废州额仍领隶康州入为建水镇废泷州本开阳郡土地所属自汉已上与康州同晋分端溪置龙乡县今州即其地南越志云龙乡县属广熙郡梁大同中分广熙置建州又分建州之双头洞立双州即其地也隋炀(“旦”改为“𠀇”)帝初废州置永熙郡武徳四年平萧铣置泷州天宝元年改为开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泷州废永宁安南永业四县贞观中废药州以永宁属泷
  州本隋永熙县武徳五年改为永宁 三鼎石今名三奠石 鼎石神郡国志云有鼎石之神在江中随波出没即赤松子炼水玉金丹处有赤松子祠存 思劳洞有思劳之水出焉 按南越志云晋康郡本属苍梧端溪县晋咸康四年分置端溪县古氓之营去郡上水一百又古茫石大而极高有树冬荣子曰猪肪大如柸其肉如肪炙而食之味似猪肉而至美焉有夫陙县音纯○其俗栅居实为里之氓落也民夷曰□夷也又异物志云悦城北百馀里有山中燋石出产毎岁人采之琢为烧器民亦赖也
  封州
  封州临封郡今理封州县即汉苍梧郡之广信县也晋以前土地与晋康郡同梁置梁信郡兼置成州隋平陈废梁信郡改成州为封州炀帝初州废为封川县属苍梧郡唐武徳四年平萧铣复置封州天宝元年改为临封郡乾元元年复为封州
  元领县二
  封州  开建
  州境
  东西一百一十七里 南北二百九十四里
  四至八到
  北至东京水陆相兼五千里 西北至西京水陆相兼五千五百里 西北取桂州路至长安六千五百八十里 东至广州五百馀里 西至梧州六十九里 南至康州一百三十里 北至贺州三百六十六里 东南至康州一百二十四里 西南至康州一百一十三里 东北至广州洊水县一百六十里西北至梧州五十五里
  
  唐开元户八百皇朝户主客共一千一百三十二风俗
  与康州同
  土产
  贡鲛鱼皮 春紫笋茶 夏紫笋茶 榛牛 都落布 牛黄
  封川县五乡州所理汉元鼎六年置广信县属苍梧郡在风水之阳梁置梁信郡隋平陈改置成州隋末废州为封川县移理封州 属苍梧郡唐武徳初置封州于此县 豊寿山在县东南四十里高一百三十丈多藏雷电霹雳土人呼为霹雳山 麒麟山在县北八十里高五百丈以居人莫麒麟所居姓名名之 西江水在县西一百三十步源出邕州经浔融象郴等州入藤容梧至当州合桂江水按南越志云汉元鼎六年自巴蜀徴夜郎兵下䍧牱会畨禺即此水 封口水在县北十四里源出贺州冯乘县经州界 班石山在县东六十里其石五色故曰班石山有风穴即类苑云风穴出苍梧郡者草多芳菊 龙石山出石膏 陈钦汉书云封川县陈钦字子逸汉武时治左氏传故三辅决录云传左氏远在苍梧即钦也
  开建县北一百七十里二乡汉封阳县属苍梧郡晋永嘉三年析置开建县属南静郡隋大业十年因贼废唐武徳五年依旧置仍隶封州 忠党山在县北七十里高六百丈 波罗水在县北二十八里出广州洊水县南流入县界 灵鼠石在县东二十里 万家石在县北五十里
  梧州
  梧州苍梧州理苍梧秦属桂林郡汉为苍梧汉书云即武帝元鼎六年开置也兼置交州领郡七理于此晋以后并因之梁初废属成州平成改为封州隋炀帝初州废属苍梧永平二郡地唐武徳四年平萧铣置梧州领苍梧豪静开江三县贞观八年割藤州之孟陵贺州之绥越来属十二年废豪静县天宝元年改为苍梧乾元元年复为梧州
  元领县三  今二
  苍梧  戎城
  一县废
  孟陵并入苍梧
  州境
  东西一百七十里 南北三百五十六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东京五千里 西北至西京五千四百里西北取桂州路至长安六千三百里 东至封州五十里 西至藤州一百五里 南至仪州二百七十五里 北至贺州二百六十里 西北沿流至旧富州三百二十里 西南溯流至藤州一百里 东北至贺州四百一十里 正南微西至羲州三百里户
  唐开元户一千一百六十皇朝户主一千一百八十八客四百九十九
  风俗
  南越至新宁县多俚獠善为犀渠左太冲所谓户有犀渠又云旸夷之甲以锡箔饰之杂以丹漆照辉昱晃左思所谓旸夷勃卢
  人物
  士燮苍梧人为交趾太守第一合浦太守次第䵋九真太守䵋弟武南海太守兄弟并为列郡震服百蛮尉佗不足逾也
  土产
  白石英 石粟 白粟 龙眼 荔枝 按地理志广信县多龙眼荔枝生于山溪人家亦种之
  苍梧县旧二乡今六乡汉苍梧县治广信县即今州治也隋立苍梧县于此置郡 白鹤观在州西隔江坛侧生白石英唐开元二十七年置咸通末郑畋自翰林承旨学士谪官苍梧太守増修观宇临江建水阁因题诗云松阴如幄水如罗秋尽山青白鸟过独坐 心正寂数声何处竹枝歌
  戎城县南二十里旧二乡今五乡本遂城县属永平郡隋开皇十一年屯军于县南歌罗洞改为戎城县属感羲郡唐永徽六年复隶梧州
  废孟陵县在州北九十里本汉猛陵县属苍梧郡萧铣僣号于此改置孟陵县浔江县皇朝开宝四年并入苍梧县 通星山在城外昔太守刘耀常登之仰观故以通星为名 金石山在州东南四里 石乳山在州西四里 石英山在州西桂江之上生石英下有灵泉因置神祠 鹤奔冈在州西一里 斑石舆地志广信县之东有孤岩上有斑石皆五色 金坑孟陵县古钱村有金坑三所 火山直对州城隔得桂江水岭表录云梧州对岸西火山山形高下大小如桂林独秀山山下水澄潭其深无极火光每三五夜一见于山顶每至一更初火起匝其顶如野烧甚者广十丈馀食顷而息或言其下水中有宝珠光照于上如火上有荔枝四月先熟以其地热故谓火山也核大而味酸其高新二州与南海产者最佳五月六月方熟沈佺期尝有诗云身经火山熟颜入瘴乡销即此山也 冰泉在城一郡人民皆饮此水唐大历三年容州经略使元结撰冰泉铭苍梧郡城东有泉出焉在郭中清而甘寒若冰在盛暑之候苍梧之人得救渇泉与火山相对故命之曰冰泉以变旧俗铭曰火山无火冰泉无冰   甘寒可徴铸金磨石篆刻此铭置之泉上彰厥后生 三河口汉程升为太守尝钓鱼于此 鳄鱼池在州北一里 西安江 大雷江 铜石江 侧铜江在郡邑之江水也长洲在州西七里浔江心对戎城县周围六十里阔
  五里有居人百馀户多以糠酒为业又土谚云郡中柑橘多被黒蚁所食人家买黄蚁投于树上因相斗黒蚁死柑橘遂成 思良江在州北二十里一名多贤水其中鳄鱼状如鼍有四足长者二丈皮如鮧鱼鳞南方谓之鳄鱼亦以为鲊口长七寸两边生齿如锯恒在山涧伺鹿亦能啖人故谷汲往往过害乳于沙上卵如鸭卵或白或赤可食死后头骨枯牙齿朽落随更生如此一岁一生骨朽烂都尽则己 卢耽祠常时设奠颇有灵昔耽仕为州治中有栖仙之术善解飞步每辄凌虚归家晓则还至州常元会至晓不至不及朝列化为白鹄飞至阁前回翔欲下威仪以帚掷之得一只履耽乃惊还就列内外左右莫不骇异时步隲为刺史意甚恶之便以状列闻遂至诛灭后数载耽出游半载即还莫有识之者乃题城门曰城国虽存无时年欲知此书卢耽还太守削之而随更生字 又搜神记云扶南传云扶南王范寻常养虎五六头养鳄鱼十头若有犯罪者与虎不噬投以鳄鱼不噬乃赦之无罪者皆不噬 又南越志云建陵县在建水中因为名有山多锺乳及石英开烟采影润逹风雨 又猛陵县西接永平安析县也山荣翠雨故周书王会篇曰苍梧翠羽亦出于交趾 又新宁县西接临贺富川二县有独足鸟喙脚皆赤藻缛相煇 又遂城县有夫任山有巨人迹文理明朗在山顶长三尺六寸山之东有银穴俚人常采錬沙成银又广宁故乡去郡东㳂流有金鸟翰如玉喙脚如金蹄曰商羊水之神也 又思安县去郡㳂流七百里北接广信县隔大江有石井泉源腾涌注而不竭 又多苦竹竹丑苦也有黄苦竹白苦竹东越谓之高苦竹也
  又安析县    突波罗树生绝石悬崖性至坚白壅肿盘结堪为器焉 笼都县刺史陆徽所立有巨石四面峻崄俚人谓之乳石以为名西北二百里又有孙皓分州立石之处又丹城县西南有铜山有铜湖有朱砂铜  银也 又膋石县生膋石因以为名今冷石也古人凿之为器用故号为五侯石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五
  宋 乐史 撰
  岭南道九
  郁林州领废牢党平琴三州
  郁林州郁林郡今理石南县秦为桂林郡汉改为郁林郡后周汉亦同梁置定州又改为南定州隋平陈改为尹州炀帝初为郁州寻改为郁郡隋末废唐麟德三年分贵容二州置郁州乾封元年改为郁林领石南兴德郁平等县天宝元年改为郁林郡乾元元年复为郁林州皇朝开宝五年并郁平兴德两县入兴业县为州治七年又并牢州之定川岩川二县入南流县又并党州之容山怀义抚康善劳四县入南流县来属郁林州
  郁林州元领县六  今二
  兴业  南流
  二县旧废
  石南  潭粟
  二县新废
  郁平  兴德
  废牢州元领县二
  定川  岩川并并入南流
  废党州元领县四
  容山  怀义  抚康  善劳并并入南流州境
  东西九十里 南北一百三十六里
  四至八到
  东北至东京六千一百里 南至
  东北至西京六千五百里 北至长安取象桂州路六千六百里 北至贵州九十二里 东至容州一百五十里不通水路 西南至
  南至容州陆川县八十里 西至太平军石康县地名土窦分界五十里 东南
  东南至旧牢州九十里 西南至太平军永乡界
  六十里 西北至贵州八十九里 东北至容州四十里 东南至容州

  
  郁林州唐开元戸一千九百一十七口九千六百九十七
  废牢州唐开元戸一千六百四十一口一万一千七百五十二
  废党州唐开元戸一千三百口七千四百皇朝二县管户
  郁林州风俗与废牢州同
  夷人居山谷食用手搏酒名都林合糟共饮夜泊以纵淫死则打鼓助哀孝子尤恐悲泣刻木契焉废党州风俗
  古党洞夷人索妇必令媒引女家自送相见后即放女归家任其野合胎后方还前生之子例非已女以乌色相间为裙用绯黔裳下或腰领处为冶艶男椎髻女散发徒跣吹笙巢居夜泊
  土产
  贡布
  兴业县旧二乡今四乡本石南县地唐乾封元年置今为州理所 废石南县汉郁林郡之地梁置定州陈置石南郡隋改为县初置于此 废潭粟县已上二县旧废 郁平县隋为县属贵州后废 兴徳县唐武徳四年分郁林置已上二县皇朝开宝七年并入兴业县北斗山在州西北一十里 东斗山在州东北一十二里
  南流县东南九十里旧三乡今四乡唐武德四年析容州北流县置属容州贞观十一年改智州为牢州以县来属皇朝徙于定州水口为理 废牢州本定州郡理南流县秦为象郡地二汉属日南郡吴省晋平吴复置宋分置南流郡齐梁为定州郡隋属合浦郡唐武德二年于今夷州义全县置义州五年改为智州贞观十二年改为牢州以牢石为名天宝元年改为定川郡乾元元年复为牢州本属郡徼外蛮夷地汉牂牱郡地 废定川县在废州西北四十五里 废岩川县已上二县是贞观十一年分南流县置皇朝开宝七年同废入南流 牢石高四十丈周围二十里州因此为名 马援营 平乌石 兽头石已上皆郡界之山名 废党州本宁仁郡理善劳县即古西瓯所居秦置桂林郡汉为郁林郡唐置党州或为宁仁郡与平琴州同土俗西至平琴治所二十里建中二年废平琴州入理容山县其善劳县在容山县东二十里 废善牢县旧党州之理所 废抚安县在废州东十五里 废容山县曾为党州之治所 废怀义县在旧州西北二十里已上四县与州同置皇朝开宝七年同废入牢州南流县属郁林州 京观征古党洞杀俘虏处 大龙山山形似龙已上并废党州之事 废平琴州本平琴州理容山县汉郁林郡地唐置平琴州建中十二年并入党州元领容山怀义二县尚列于废党州其福阳古符二县已绝基址旧长庆时管戸七百四十西至郁林州九十里东至党州二十五里其蚕八熟多翡翠孔雀其地近海 鲛鱼状如团扇口在腹中而方尾间有刺伤人甚毒皮装刀靶 鳄鱼状如鼍四足身长二丈齿如锯口阔四尺食人为窠生卵如鹅卵大死后骨已枯齿落更生朽尽乃止 猩猩郡国志云封溪有猩猩如黄狗人面善言声音如妇人 蚺蛇长十丈以妇人衣投之则蟠牙六七寸辟不祥 沈怀远南越记云郁林郡地常多龙龙有声音如践空地又郁平县有石井半甘半淡俗谓司命井井周给阖境也又南有石室洞开虚映凝洁其中有石人有石床可容百许人坐北有山枕倚相望尘境亘宁越乌浒之氏 㯽榔树如棕榈高七八丈无柯枝上有十许叶正月结房一房二百馀子花甚香每生即落一箨箨堪为扇至五月熟大如鸡子以海蠡壳烧作灰名曰蛤奔灰共扶留藤叶和而嚼之香美除口气久食令人黒齿故南中有雕题黒齿之俗 椰子树如槟榔而高大叶长二尺无阴阳结实一房生三十馀子如瓜其壳中有肉如熊白味似胡桃内有浆汁清如水甘如蜜饮之愈渇壳堪为酒器皮堪缚船土人多种 人面木春花夏实秋熟皮味甘酸实有核如胡桃两边似人面 龙眼木实大如弹丸食之味甜也 桄榔木似棕榈心中有面 益智子似廉姜香如豆蔲 犀牛有角在额上其鼻上又有一角食荆棘冬月掘地藏而出鼻辟不祥 铜船郡国志云马援造铜船济海既归程安令沈于渚天晴水澄往往望见船楼上恒似有四寸水不知㡬十丈也一名越王船
  宾州
  宾州安城郡今理岭方县古越地秦桂林郡也汉改桂林为郁林又为郁林郡之地属岭方县自汉迄隋并无岭方县地唐贞观五年析南方州之岭方思干琅琊三县南尹州之安城凡四县置宾州十二年省思干县天宝元年改为安城郡至德二年改为岭方郡乾元元年复为宾州皇朝开宝六年州废省琅琊保城二县入岭方一县隶容州当年复置宾州从本部民之所请也
  元领县二  今一
  岭方
  二县废
  琅琊  保城
  州境
  东西 南北
  四至八到
  东北至东京五千里 西至       东北至西京五千五百三十五里 北至长安五千五百一十五里 西北至澄州八十八里通典云
                 南至淳州二百五十里 东至贵州潮水县界九十七里东北至严州一百九十里 东北至象州三百二十里 北至象州武化县马岭为界一百里 东至贵州二百二十五里
  
  唐开元户一千九百八十六皇朝户主客五百四十七
  风俗
  岭外邑居犹有冠冕之风其姓陆者绩之遗嗣尚有银章青緺铜虎符乡宗重之皆云绩物也说文云緺青绶也其俗有礼会击皮鼓吹葫芦笙以为乐
  人物无
  土产
  贡藤桌 生思磨竹 思礼 𧑒𧍪虫郡国志云形如蝉新美可食如蚕种著草叶中得其子则母飞来就谓之青凫束晢云青凫可以还钱或云青蚨又有锦鸟似鹊而大又有丹翠焉
  岭方县七乡汉旧县属郁林郡武德四年属方州贞观五年改为宾州 废琅琊县在州东二十里唐武德四年析岭方县置 废保城县在州东八十里梁置安城县于此唐至德二年改为保城县已上二县皇朝并入岭方县
  澄州
  澄州贺水郡今理上林县汉郁林郡岭方县地唐武德四年萧铣置南方州领无虞琅琊思干上林止戈贺水岭方七县贞观五年以上林止戈琅琊岭方属宾州八年改南方州为澄州天宝元年改为贺水郡乾元元年复为澄州皇朝开宝六年并为上林一县属邕州当州复置从本部民之所请也
  元领县四  今一
  上林
  三县废
  止戈 无虞 贺水已上并上林
  州境
  东西     南北
  四至八到
  东至东京四千里 东至西京四千六百九十里北至长安五千六百三十五里 东至宾州一百六十五里 东南至宾州八十八里 西南至邕州二百四十里 东至严州二百二十六里 西北至泰山四百三十五里
  
  唐开元一千八百二十皇朝户
  风俗
  与柳州同
  人物无
  土产
  贡金银
  上林县三乡州理所汉领方县地唐武德四年析置上林县 废止戈县在州西八十里本汉领方县地 废无虞县在州东三十七里唐武德四年析柳州马平县置已上三县皇朝并入上林 博邪山 罗冨山 贺水 武齐水 吉东水已上皆郡邑之山水也
  象州
  象州象郡今理武化县秦属桂林郡地二汉属郁林郡地吴又分置桂林郡晋宋齐皆因之隋平陈置象州因象山以为名炀帝废州为始安郡之桂林县唐武德四年平萧铣复置象州领阳寿西宁桂林武仙五德五县贞观十五年省西宁县割废晏州之武化长风来属天宝元年改为象山郡乾元元年复为象州皇朝开宝元年废严州并归化县入来宾县属象州
  象州元领县三
  阳寿  武化  武先
  废严州元领县二  今一
  来宾割属象州
  一县废
  归化并入来宾
  州境
  东西四百二十七里 南北二百五十七里
  四至八到
  东北至南京四千二百六十里东至
  北至西京四千六百八十五里 北至长安五千九百二十五里 东至龚州二百六十五里不通马西至柳州马平县二十七里 南至贵州三百里北至柳州象县一百六十里 东南至浔州桂平县一百五十里 西南澄州界二百一十七里 东北至西唐州一百九十里 西北至柳州二百里

  象州唐开元户五千五百
  废严州唐开元户一千八百五十九皇朝户主一千一百三十四客一千三百六十
  风俗
  与绣州同
  姓氏
  
  土产
  有古纻俚人以为布书云岛夷卉服此也 人面子树叶似龙眼而长
  阳寿县旧二乡今四乡汉中留县也属郁林郡又改为桂林郡隋改名象州仍改中留为桂林县唐武德四年改为武德县于县界置象州贞观中移州于武化天宝元年八月改武德为阳寿大历十一年复移州归寿阳即今理
  武化县东六十里旧四乡今二乡汉潭中县地属郁林郡隋置建陵县属桂林唐武德四年析建陵置武化县属晏州贞观十二年废晏州来属仍自武德县移象州于县置非秦之象郡秦之象郡今之合浦县也大历十一年移州归寿乐宜旧城 程郎水一名思傍水在邑界
  武仙县东北九十里旧五乡唐武德四年析桂林置仙人山岭表录云象州武仙县旧有神仙集众高山羽驾时如建州武夷山皆有仙人换骨函存象山在州城西岸去城五里高四十丈其形如象因山得名铜鼓濑又有铜鼓山在郡东界 淣淣溪杂夷山居之所 风母兽似猿无尾眼赤见人则低头藏面如似有罪辄向人叩头打死人开其口向风便生异物志云谓之平猴 鼠兽长四尺马蹄牛尾如猿有两乳其声如婴儿一母惟一子其溺地一沥成一鼠出则岁灾 苦姑鸟声如人音多怀怆凄异物志云谓苦姑鸟 懒妇兽异物志云昔有懒妇织于机中常睡其姑以杼打之恚死今背上犹有杼文疮痕大者得膏三四斛若用照书及纺织则暗若以会众宾歌舞则明
  来宾县西一百五十里旧二十四乡今二乡元属严州并归化入来宾县属象州 䍧牱水郡国志云严州州门有长水深八丈从䍧牱河下 废严州荆州禹贡之域汉武帝平南越即象郡之地也历晋宋齐梁不改后为獠所置唐乾封三年诏致生獠置严州及三县地在严冈之侧因为名天宝元年改为修德郡乾元元年复为严州 废归化县与州同置亦同废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六
  宋 乐史 𢰅
  岭南道十
  融州
  融州融水郡今理融水县隋始安郡之义熙县唐武徳四年平萧铣置融州复开皇旧名领义熙临牂黄水安修四县六年改义熙为融水贞观十三年省安修入临牂天宝元年改为融水郡乾元元年复为融州
  元领县二 今三 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融水 武阳 罗城新割到 沛溪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州境
  东西三百六十二里 南北九百三十七里
  四至八到
  东北至东京四千七十二里 东北至西京四千四百七十里 北至长安取桂州路五千二百七十里 东至柳州洛容县界三百一十里 西至宜州东零县界二百里 南至柳州二百三十里 北至叙州一千六百里以郎溪县分界水路处只三百八十五里 东南至柳州龙城县一百五十里 东北至桂州古县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界一百里 西北至古州水路八百九十里 西南至柳州三百五十里
  
  唐开元户一千三百三十三皇朝户主一千八百客七百一十八
  风俗
  与柳州同
  姓氏
  
  人物无
  土产
  贡金 桂心 苎密布
  融水县旧二乡今无乡管七里本汉潭中县地宋永嘉七年置齐兴县唐武徳六年改为融水县 融水在州北六百里连接叙州郎溪县界 浔水溪源出叙州西界 潭江出黄水县西北当丽山
  武阳县西南八十里三乡今无乡管八里旧黄水临牂二县隋开皇十九年析融水县置后并合为武阳县古黎山在州一百一十里连宜州界古溪水出其
  下 武阳水在县东南流一百里会浔溪经柳州罗州县西南九十里无乡管七里皇朝开宝五年割到图经上不言州
  沛溪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西北一百八十里本融水县沛溪洞以其偏远输赋甚远因置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以便于民
  管羁縻州一
  乐善州在州西北一百五十里皇朝雍熙二年归化邕州朗宁郡今理宣化县古南越地秦为桂林郡地汉改桂林为郁林郡又为郁林之领方县地晋置晋兴郡隋开皇初废郡为宣化县属简州大业三年州废以
  县属郁林郡唐武徳四年于此置南晋州领宣化贞观六年改为邕州近邕溪因名乾封二年
  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朗宁郡乾元元年复为邕州长庆二年以南安经略副使崔为刺史充本州经略等使自此邕州独置经略使其州边在郁江者先居一岸每年秋夏江水泛溢郭色沉溺景云中司马吕仁高于南岸引开小水若有泛溢分流而过不没人家今百姓两岸分居晋天福七年改为诚州以避庙讳汉初复旧皇朝平广南后开宝五年废朗宁封陵思笼三县入宣化武縁如和三县至太平兴国二年邕州上年管内江左谿峒𠤎源州状称广源武勒南源西农万涯覆和温弄等州古拂八耽二峒计十处首领乞依匕源州例归属当州轮纳租税朝廷因授首领官今为建武军节度
  元领县八 今五
  宣化 乐昌 武縁 如和 上林
  三县废
  朗宁入宣化 思笼入如和 封陵入武縁
  州境
  东西八百八十里 南北三百七里
  四至八到
  北至东京五千里 北至西京五千三百二十七里东水路至旧峦山三百四十二里 西水路至旧田山六百四十二里 南至旧瀼州二百八十里 北至旧澄州二百七十六里 东南陆路至钦州三百二十五里 西南至田州六百四十二里 西北陆路至思州四百九十二里 东北至宾州二百五十七里
  
  唐开元户二千八百九十皇朝户主客五千九百五十
  风俗
  今乡村皆戴白头巾邕州图经云俗吝啬浇薄内险外蠢椎髻跣足尚鸡卜及卯卜提㐌音已○俚獠有四色语各别译而方通也又在州晋城县蛮渠岁时于石溪口通商有马会说文曰马会今之獠布以竹灰为盐不事五味
  人物无
  土产
  苎蔴 蚺蛇胆 越鸟 飞生鸟 荔枝 桄榔橄㰖子 木威 鼓公邕州有鼓公大如犬而色白黒 鹊姑有青鹊如鸡即鹊姑 飞虫博物志云晋兴郡有飞虫大如麦或云有甲常伺病者居舎上侯人气绝便入食之虽扑杀不止如风雨之至肉尽便去贫者或殡殓不时皆受此弊虫恶梓木有力者以梓木板掩之兼用为噐虫不复近也桂林宁浦二郡亦有之 懒妇兽南越志云晋城县有懒妇兽古有织女睡机上其姑怒之遂忿赴水姑遂以杼投其背化为此兽今背上有文如杼形也大者可得脂三斛燃之照纺织即暗照作歌舞即明懒之性化而不革
  宣化县五乡今州所理汉领方县地属郁林郡秦为桂林郡地驩水在县北本䍧牱河俗呼郁林江即骆越水也亦名温水古骆越地
  乐昌县东北六十里二乡本晋之晋兴郡隋改为县皇朝开宝五年改为乐昌县南越志云晋兴县泉源与宁建都兴二郡分境陶侃既开此郡贡赋由是日盛有陶侃碑
  武縁县东北六十里元二乡隋废唐武徳五年复置如和县西南九十里十二乡开溪洞渐置
  上林县北二百七十六里十二乡废朗宁县在州西北八十里 废思笼县在州西南三百里 废封陵县在州东一百里 都茗山在县西六十里其山出茶土人食之因呼为都茗山 思玉山在府东六十里其山有石似玉名为思玉山 一横山在府西四百里周围五百里其山横绝江河呼一横山 都笼山在府西北九十里周回二百四十里连大山石壁内平外崄号为都笼山 左水源从笼州出六百里流入郁江 武离水在府西源出上思州五百八十里西流入左江 右水源出西北田州流入郁江 罗陆水在府西二百里水源出文身野老北流入于左江 渭笼水在府西源从左右出澄洲止戈县南入左江 郁江在府西源从左右江入郁州水流百里入府城三百四十二里流入蛮横贵龚梧封康端广等一十一州入于南海 如和水在府西南五十里源出如和县并架为陂 邕水在府西水六十里北流入郁水源出钦州安水县 小武縁水在府东一百九十里 如离水在府东四十五里南流而入可逻水并架为陂 都辖水在府东北六十里水南流入可逻水并架为陂元有大石高二丈遥见巍峩连延数里 可逻水在府东八十七里源出刲陵山大山南流入郁水 大武縁水在府一百八十三里源出滨州界东入流郁江
  已上邕州所管山水
  管羁縻州
  瀼州在邕府南陆路二百八十二里管县四乡九左州在西水路三百里管县五乡十
  思诚州在西陆路四百五十里管县三乡十
  田州在西北水路五百五十里管县三乡五
  归乐州在西北水路七百二十三里管县七乡九龙州在西北水路八百二十二甲管县七乡二
  右六州羁縻州先属桂府景云元年割入邕州
  潭州在西水路三百五里管县四
  石西州在西水路一千二百里管县七
  七源州在西水路二千六十五里管县五
  思恩州在西陆路四百九十里管县四
  右四州陷漏不属都督检校戸口既多景龙二年十月敕邕州置都督府管上件州卓牌
  鹣州在西北陆路一千二百里管县七
  右件州属桂管为近邕州西北远属桂州不便司马吕仁高奏景云二年敕属邕州
  左州 思诚州 谭州 渡州 笼州 七源州思明州 石西州 上思州 思琅州 思恩州波州 员州
  已上左江道
  思恩州 鹣州 归乐州 思刚州 武峩州万徳州 伦州 昆明州 婪凤州 侯唐州归恩州 蕃州 万承州 功饶州 归诚州武龙州 田州
  已上右江道
  右件并是羁縻作牌州承前先无朝贡州县城隍不置立司马吕仁高唐先天二年奏奉敕差副使韦道贞滕崇黄居左等巡谕劝筑城隍其州百姓悉是雕题凿齿画面文身并有赤裩生獠提㐌相杂承其劝谕应时修筑自后毁坏不复重修
  贵州怀泽郡今理郁林县虞舜曁周并为荒裔秦并天下略定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越立桂林郡以谪人徙之舆地志云故西瓯骆越之地秦虽立郡乃有瓯骆之名汉志武帝元鼎六年改秦桂林郡为郁林郡舆地志云梁武帝以郁林郡为桂州后割桂州之郁林宁浦二郡立定州后改为南定州隋开皇九年平陈十年罢南定州为尹州唐武徳四年平萧铣置南尹州总管府管南尹南晋南简南方白藤容越绣九州南尹州领郁林马领安城郁平石南桂平岭山兴徳潮水怀泽十一县五年以桂平属燕州岭山属横州贞观五年以安城属宾州七年罢都督九年改南尹为桂州天宝元年改为怀泽郡乾元元年复为贵州
  元领县四  今一
  郁平
  三县废
  怀泽  潮水  义山
  州境
  东西一百五十里 南北一百二十里
  四至八到
  北至东京五千里 西北至西京五千四百里 西北至长安五千八百九十里 东至浔州一百二十五里船行下水三日之程 西至横州一百五里船行下水四日之程 南至郁林州一百六十里无水路 北至象州二百五十里水路转浔州却是上水八日之程 东南至容州普宁县一百五十里无水路 西南至康州石康县二百五十里无水路 东北至象州武仙县一百四十里水路转浔州却是上水计六日之程 西北至严州来宾县二百六十里水路转浔州上水计一十二日之程
  
  唐开元户三千二十六皇朝户主客共五百一十四
  风俗
  风俗多何滕黄陆等姓以水田为业不事蚕桑生以唱歌为乐死以木鼔助丧又郡连山数百里有里人皆以乌浒诸夷率同一姓男女同川而浴生首子即食之云宜弟居止接近葬同一坆谓之合骨非有戚属大墓至百馀棺凡合管者则去婚异穴则聘女既嫁便缺去前一齿
  姓氏
  
  人物无
  土产
  葵山多葵叶堪为笠 金银鈆作贡 右贝布古贡
  郁平县元四乡今三乡汉广郁地属郁林郡古西瓯越骆所居汉谷永为郁林太守䧏乌浒人十万开置七县此郁林县也在郁江之西 废怀泽县在州南一百五十里宋废唐武徳四年又置 废潮水在县州五十里唐武徳四年分郁林县置 废义山县在州北八十里唐末置已上三县皇朝开宝五年废入郁林县 马岭山南中志云矫多虺其毒杀人有冷石可以治之屑屑着疮内即活 乌浒夷异物志云乌浒南蛮之别名巢居鼻饮射翠取毛割蚌求珠为业无亲戚重宝货卖子以接衣食若有宾客易子而烹之泥牛郡有铜池周十数丈下有石牛时出泥间旱岁杀牛祈雨以血和泥置石牛背上祈毕便雨泥尽则晴以为常 藕细布一号郁林布比蜀黄润古称云筒中黄润一端数金淮南子云弱緆细布也汉书云白越即此布也 铜符俚人滕氏有竹使铜虎符传云汉朝所假至今存 显朝冈孙权统事陆绩为奏曹掾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加偏将军绩意在儒雅虽有军事而著述不辍每造此冈制浑天图 司命井半甘半淡潜通江波冬夏常盈尽境之人用以日给按其井水竭即土人疫稼穑不登以为候 提石山 龙石山 石室山 温水 香溪水 罗舎溪水 马度山一名马岭山 已上皆郡之山水
  横州宁浦郡今理宁浦县古越地秦象郡地汉为合浦郡之高凉县地高凉县今在高凉州界吴录云吴以合浦北郡为宁浦郡广州记云吴分郁林郡置隋开皇十年废宁浦简阳二郡仍于此置简州十六年又改简州为縁州炀帝初废以地属郁林郡之宁浦县唐武徳四年置简州领宁浦乐山蒙泽淳风岭山五县六年改为南简州贞观八年改为横州以横槎为名天宝元年改为宁浦郡乾元元年改为横州浦皇朝开宝五年并淳风乐山岭山三县八宁浦县又广蛮州武罗灵竹二县入永定一县隶当州
  横州领县四  今一
  宁浦
  三县废
  崇化 乐山 岭山已上三县并入宁浦
  废峦州元领县三 今一
  永定
  二县废
  武罗 灵竹已上二县并入永安
  州境
  东西二百四十五里 南北二百五十里
  四至八到
  北至东京四千二百一十里 北至西京四千四百五里 北至长安五千一百三十五里 西至邕州界二百二十里 东至贵州界八十里至广州一千一百一十五里 南至钦州界一百二十里 北至宾州抵大山无路约二百六十里 东南至大江五十步 西北至宾州一百五十三里 西南至钦州一百七十五里 东北至贵州一百三十五里户
  横州唐开元户一千九百二十一
  废峦州唐开元户七百七十皇朝管二县户一百五十九
  风俗
  三梁故县乌浒所巢
  姓氏
  
  人物无
  土产
  
  宁浦县去州一百六十四步旧五乡今三乡汉广郁县也隋炀帝置宁浦县属郁林郡唐武徳复置横州县来属 废从化县在州东北九十里汉广县地唐初置淳风县贞永元年十月以犯宪宗庙讳改为从化县 废乐山县在州南一百七十六里水路八十里汉高凉县地隋置乐山县 废领山县在州西一百里此县见贞元录已上三县皇朝开宝五年并入宁浦县南越志云宁浦地名金城 宁洲名宷降去蜀二
  千里号曰中蜀 乌峦在州东八十里乌峦所居简阳峤在郡界 苏摩峤董奉死后人见于此 鸣石山山海经云长石之山洪水出焉山多鸣石
  即此也
  永定县西七十里旧二乡今三乡元属峦州与州同置废峦州今永定县理是也本永定郡秦桂林郡地唐武徳四年置淳州天宝元年改为永定郡乾元元年复为淳州永贞元年避庙讳改为峦州以郡最多山峦为称 废武罗县在州西北七十里 废灵竹县在旧州东九十二里县与州同置皇朝开宝五年与州同废并入永定县却属横州
  田州唐贞元时已废
  田州横山郡今理都救县土地与邕州同唐开元中置天宝元年改为横山村乾元元年复为田州
  元领县五
  都救 惠往一乡 武笼一乡 横山一乡 如赖已上五县与州仝置
  
  四千一百六十八
  山州唐贞元时已废
  山州龙池郡今理龙池县土地与严州同唐开元中置天宝元年改为龙池郡乾元元年复为山州
  元领县二
  龙池 盆山 已上二县与州同置
  
  一千三百二十
  已上二州属邕州都督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六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太平寰宇记>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七
  宋 乐史 撰
  岭南道十一
  容州
  容州普宁郡今理北流县古越地秦属象州二汉属合浦郡宋泰始七年分合浦县于此立南流郡有陈绍伯僭称王寻平复为郡历齐梁陈不改隋废郡又为合浦永平二县地唐武徳四年平萧铣于今州东北置铜州领北流豪石岩昌渭龙南流陵城普宁新安八县贞观八年改为容州以州西容川为名十一年省新安开元中升为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普宁郡乾元元年复为容州都督府仍旧置防御经略招讨等使以刺史领之兼𠑽经略军使皇朝开宝五年并欣道渭龙二县入普宁陵城入北流县仍废绣禺顺三州地并入容州仍改为宁远县军节度
  元领县六  今三
  北流 普宁 陆川
  三县废
  欣道入普宁 渭龙入普宁 陵城入北流
  废绣州元领县三
  废常林 废阿林 废罗绣
  已上废入普宁等县
  废禺州元领县四
  废峩石 废温水 废罗辨 废扶菜
  已上废入普宁等县
  废顺州元领县二
  废龙豪 废南河
  已上并入普宁等县
  州境
  东西  南北
  四至八到
  东北至东京五千六十里 东北至西京五千四百八十里 北取藤州路至长安五千九百一十里东至藤州路二百五十九里 西至窦州二百里西至禺州一百八十里 北至龚州二百里 东北至藤州陆路二百一十里水路三百二十里 西南至牢州一百二十里 西北至党州一百五十里东北至南仪州九十里
  
  容州唐开元户二千 废绣州唐开元户六百六十一 废禺州唐开元户五百二十 废顺州唐开元户五百九皇朝户主都管二千九百二十二丁此州供丁不供户
  风俗
  十道志云獠人杂居鼻饮跣足好吹葫芦笙繋铜鼓习射弓弩无蚕桑缉蕉葛以为布不习文学呼市为垆五日一集人惟刚悍重死轻生郡国志云此地多瘴气春谓青草瘴秋为黄𦭘瘴瘴江水即马援云仰视飞鸢跕跕落水中即此地也
  土产
  朱砂 水银 竹子布 蕉布皮 竹茶茶经云容州黄家洞有竹茶叶如嫩竹土人作饮甚甘美膋石舆地志云南人谓滑石为膋石也土人皆以膋石烧为器用以烹鱼鲑亦号为五侯燋石火烂则可两三熟
  北流县旧六乡今二乡州所理汉合浦县地隋置北流县在廉州界 鬼门关在北流县南三十里有两石相对其间阔三十步俗号鬼门关汉伏波将军马援讨林邑蛮路由于此立碑石龟尚在晋时趋交趾皆由此关其南尤多瘴疠去者罕得生谚云鬼门关十人去九不还唐宰相李徳裕贬崖州日经此关因赋诗云一去一万里千去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
  普宁县旧五乡今三乡隋置
  陆川县西南九十里元二乡按通典作乐窦县 废渭龙县在州东十里唐武徳四年析普宁县置 废欣道县在州东六十里唐置已上二县皇朝并入普宁 废龙城县在西三十八里武徳四年析北流县置皇朝并入北流 容山其山迥阔无所不容故曰容山 牛山其山有石如牛 昆仑水水中有石似昆仑 铜石山上有铜湖出朱砂水银 新妇石有石如妇人状 金溪水中常出金 石侯石 罗汉溪皆在邑界 废绣州本常林郡地隋开皇十年以阿林县属尹州大业二年改尹州为郁林唐武徳四年析贵州之郁平县置林州领常林阿林皇化归诚绣罗卢越等县六年改为绣州贞观六年省归诚卢越二县七年以皇化属浔州天宝元年改为常林郡乾元元年复为绣州皇朝开宝六年州与县俱废入容州其州元有俚獠三种言语不仝偶月为婚不知礼节 废常林县本汉阿林县地唐武徳四年置常林郡县属林州贞观六年省归诚县入常林县仍移理废归诚县故城 卢越水亦名灵溪水在邑界 废阿林县在废州东北五十里本汉旧县元属郁林郡 白石山色洁白四面悬绝上有飞泉瀑布下有勾芒木可以为布俚人砍之新条更生取皮绩以为布 废罗绣城在废州东六十四里唐武徳四年析阿林县置 石袍山山多竹木葱翠如袍山有肉翅虎下山食人食讫即飞还绝岩 鸖洞山山有野鹤 废禺州本温水郡理峩石县故越地婺女之分野秦属象郡地隋合浦郡之定川县唐武徳四年置南岩州领南昌定川陆川思诚温水岩川六县治南昌县贞观六年移治定川八年改为潘州仍废思诚县总章元年改为东峩州移治峩石县二年改为禺州以番禺地为名其州有三梁乌浒之民天宝元年改为温水郡乾元元年复为禺州皇朝开宝元年州与县俱废入容州 废峩石县本秦象郡地晋岩昌郡之地边邑为禺州之所治也废温水县唐武徳四年析南昌置 废罗辩县在旧
  州西南一百里本隋高凉郡唐武徳四年置名陆川贞元中改为罗辩县 扶菜县在旧州东南八十里唐武徳四年置 石印郡国志云禺州石印似印形石文如篆 金山昔人藏金之处 帽山山形似帽故也 石湖 不逻饶山山多韶石果味如荔枝里人谓之不逻饶 鸣石山郡国志云董奉死人见于鸣石之山山海经云长石之山洪水出焉山多鸣石即此也 三梁故县乌浒所巢俗云三梁乌浒即此地也毒雾恒昏上饶瘴气 峩石山似石嵯峩故也 象石石似象故也已上皆禺州山水也 废顺州本顺义郡在白州北东皇朝开宝五年废州与县仍入容州 废龙豪县在废州之郭下 废南海县在废州四十里
  化州陵水郡今理石龙县古越地秦属象郡汉合浦郡之高凉县地隋高凉郡之石龙县唐武徳五年置罗州六年移罗州于城石于旧所置南石州领石龙陵罗龙化罗辩慈廉罗肥六县贞观九年改南石州为辩州省慈廉罗肥二县天宝元年改为陆水郡乾元元年复为辩州州在陵罗二水之间皇朝太平兴国五年改为化州废陵罗龙化罗辩三县但领石龙一县并割到废罗州之石城廉江干水零绿四县为吴川一县入当州与石龙共二县煎盐纳本州其废廉江干水零绿三县人户煎盐输廉州
  化州元领县  今一
  石龙
  三县废
  陆罗 龙化 罗辩已上并入石龙
  废罗州元领县五 今一
  吴川
  四县废
  石城 廉江 干水 零绿已上并入吴川
  州境
  东西三百一里 南北三百七十九里
  四至八到
  北至东京五千五百九里 北至西京五千九百三十里 西北至长安取恩州路六千四百九十里西至白山三百二十里 南至淡州水湾雷界一百九十五里 东至广州一千一百四十四里 北至高州茂名县界一百八十里 东南至□州抵大海二百二十里 西南至废罗州一百三十里 西北至佛子岭与容州陆川县分界一百六十里
  
  化州唐开元户一百四十二 废罗州唐开元户九十五皇朝都管户六百四十四
  风俗
  夷俗悉是椎髻左衽汉书云荆人鬼话
  土产
  煎盐 采珠 废罗州出孔雀 鹦鹉 廉水吴川中多益智子
  石龙县二乡今四乡州所理汉高凉县地属合浦郡唐武徳五年属罗州六年改为辩州 石龙冈在州西南三里上有石高六尺周围六丈左边有文似龙形其江即鼎之见者 废陵罗县在州北一百二十里汉高凉县地唐武徳五年置罗州六年改为南石州即此县也罗水在县西北源从禺州来南至会陵陵水从禺州扶菜县界流入会罗水二水相合为罗陵水 废罗辩县汉高凉县地唐武徳五年分置 废龙化县汉高凉县地唐武徳五年分置已上三县皇朝开宝五年废入石龙县 韶山 龙化水在罗之邑界
  吴川县南一百十里今三乡本汉高凉县地隋属罗州皇朝割入化州 吴川在县西水中有三川石又有孱州在海中 洞雷水在县东一百七十步无水源随潮上下 废罗州在县西北一百一十里本招义郡理石城县秦属象州二汉属合浦郡宋元嘉三年镇南将军檀道济巡抚于陵罗江口筑造此城因置罗州如江为名属高凉郡齐梁陈因之隋平陈郡废而罗州如故炀(“旦”改为“𠀇”)帝初州废其地属高凉郡唐武徳五年于石龙县地复置罗州领石龙吴川陵罗龙化罗辩南河石城招义零绿慈廉罗肥等十一县六年移罗州于石城县之旧所置南石州割石龙陵罗龙化罗辩慈廉罗肥属南石州天宝元年改招义郡乾元元年复为罗州皇朝太平兴国五年州废 废石城县本合浦郡地宋将檀道济于陵罗江口筑石城因置罗州属高凉郡梁陈复置罗州隋废州入高凉郡唐复置罗州于县 废廉江县本汉高凉县地唐武徳五年析石龙县置 废零绿县在废罗州西南一百二十里本汉高凉县地唐武徳五年析置 零烈水在废县南三十里源从廉江流入海 废干水县在废罗州西七十三里本高凉县地按南越志云招义县昔流人营也义熙元年立县为后废唐再置本名招义改为干水皇朝太平兴国五年废入吴川县干水在县西二百步从廉州大廉县界来合廉江
  招义山在废县西北二里图经云昔有谭氏招义于此山聚会以讨儋耳因此得名
  白州南昌郡今理博白县古越地秦略取陆梁地置象郡今州即此地也汉为合浦县地唐武徳四年平萧铣于此置南州领博白郎平周罗龙豪良建宁六县改为白州贞观十二年省郎平淳良二县天宝元年改为南昌郡乾元元年复为白州
  元领县四  今二
  博白
  三县废入博白县
  建宁 周罗 南昌旧白潘州割到
  州境
  东西二百七十里 南北一百五十里
  四至八到
  东北至东京五千四百里 东至西京五千九百一十五里 北至长安六千九百七十五里 东至化州三百里 东至罗州二百二十里 西至太平军石康县界一百二十里 东至郁林州南流县三十里 东北至顺州七十五里 西南至廉州二百三十里 东南至化州廉江县界一百三十里 西北至郁林州南流界三十里
  
  唐开元户二千五百皇朝户主客一千四百九十一风俗
  俗重卜吉凶取决于鸡脾汉书郊祀志云赴巫鸡卜也建宁县有三种獠𤟤□台台人稍类夏人□人妇人偏襜皆露𤟤人缦□半股并椎髻与诸獠异焉土产
  真珠
  博白县旧一乡今三乡州所理唐武徳四年析合浦县地置博白县以博白江为名 博白山在邑界 废建宁县在县西唐武徳四年析合浦县置贞观十二年省淳良县入 废周罗县在县东九十里武徳四年析金宁县置 周罗山 周罗水皆在县界 废南昌县在县北九里旧县在潘州后割来属 盘龙洞 房山在旧县界已上三县皇朝开宝六年并入博白县 绿珠江岭表录云白州界又有一𣲖水出自双角山合容州江呼为绿珠江亦犹归州有昭君村盖取美人生处为名矣 绿珠井岭表录云绿珠井在白州双角山下昔梁氏之女有容貌石季伦为交趾采访使以真珠三斛置之梁氏之居旧井今已塞焉 大荒山山上池中有婢妾鱼大如楯两翼及脐下有三条似练带长四尺摇动有光 宴王山越王宴处
  钦州宁越郡今理灵山县本合浦县地隋宁越郡唐武徳四年平萧铣改为钦州总管府管一州领钦江安京南宾遵化内亭五县五年置如和县其年置玉州南亭州并隶钦府以内亭遵化二县属亭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二年废玉州以安海海平并废亭州以内亭遵化并来属十年省海平县天宝元年改为宁越郡乾元元年复为钦州皇朝开宝六年废遵化钦江内亭等三县入灵山县
  元领县七  今二
  灵山 保京
  三县新废
  遵化 钦江 内亭
  二县旧废
  安海 南宾
  州境
  东西   南北
  四至八到
  北至东京五千四百里 北至西京五千八百二十里 北至长安取横贵象州路六千六百六十里东至广州三百三十里 西至瀼州五百八十里南至大海一百三十里 北至横州三百一十里东北至陆川七百四十里 东南至廉州七百里东北至贵州四百六十里
  
  唐开元户二千七百皇朝户主客共二千八百四十七
  风俗
  今乡村人皆戴白头巾又别有夷人名高梁人不种田入海捕鱼为业婚嫁不避同姓用腊月为岁俚人不解言语交肱椎髻食用手抟水从鼻饮之也又有獠子巢居海曲每岁一移椎髻凿齿赤裩短褐专欲吃人得人一头即得多妇高梁已下送葬皆挞鼓舂堂吹笙箭用药箭
  土产
  有面桂二山出馀甘子一名庵罗果旧供
  灵山县旧二乡汉合浦县地旧在州北六十六里今为州所理
  保京县西南七十里旧二乡汉合浦县地隋至安京县唐至徳二年改为保京县 罗浮山在安京县北十里俗云形势似循州博罗浮山因以为名 武郎江经邑界 废钦江县旧有州所理汉合浦县地宋分置宋夀郡及宋夀县隋改为钦州仍改宋夀为钦江 钦江水出来田山自内亭县东北自遵化流入 废遵化县隋县属南亭州唐贞观元年属县废 武牙山在邑界废内亭县隋县因水为名唐武德五年于县置南亭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 灵伏山在邑界已上三县废废入灵山县 废安海县汉骡偻县地 废南宾县汉合浦县地已上二县唐时废
  瀼州唐贞元时废临潭郡今理临江县隋大将军刘方始开此路置镇守寻废不通贞观十二年清平公李弘节遣钦州首领甯师宋寻刘方故遣行达交趾开拓夷獠置瀼州州在郁林之西南交趾之东北界有瀼水以为名天宝元年改为临潭郡乾元元年复为瀼州
  元领县四
  临江 波零 鹄山 弘远已上与州同置
  四至八到
  东至钦州六百三十里 北至容州二百八十里户
  一千六百六十六
  古州唐贞元时废乐古郡今理乐古县土地与瀼州仝置天宝元年改为乐古郡乾元元年复为古州
  元领县三
  乐古 古书 乐兴
  
  二百六十五
  乐古县本臬预县宝应元年改为乐古县州所治古书乐兴此二县与州同置
  已上二州元属容州都督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八
  宋 乐史 撰
  岭南道十二
  柳州
  柳州龙城郡今理马平县汉为桂林郡又为郁林郡之潭中县地隋开皇十八年改潭中为桂林县即象州桂林县是此地隋末析为始安郡之马平县唐武徳四年平萧铣置昆州领马平新平文安贺水归徳五县其年改归徳为修徳改文安为乐沙仍加昆州为南昆州八年以贺水属澄州贞观七年省乐沙入新平县以龙州之龙城来属八年改南昆为柳州九年置崖山县十二年省新平入马平天宝元年改为龙城郡乾元元年复为柳州以州界柳岭为名郡国志云当柳星之下故曰柳州
  元领县五
  马平 龙城 象县 洛曹 洛容
  州境
  东西   南北
  四至八到
  东北至东京四千一百六十里 东北至西京五千六百里 北至长安五千四百七十里 东至桂州五百四十里 东南至象州一百六十里 南至贵州三百里 南至羁縻归化州二百四十里 西南至田严州二百四十里 西至宜州二百里 北至桂州四百七十里 北至融州陆路三百三十里水路三百八十里
  
  唐开元户二千二百三十皇朝户主八百四十八客二千八百六十二
  风俗
  土产
  银贡
  马平县旧二乡今三乡所置州境汉中县地属郁林郡隋置马平县唐武徳中于县置昆中又改为柳州 罗池神庙在州百半里即故刺史柳宗元也韩愈为碑文事具于碑中 仙人山在州西南山有石形如仙人浔江在州南三十步亦名柳江
  龙城县西北八十里旧四乡今二乡隋县唐武徳四年置龙州领龙城柳岭二县贞观七年废州省柳岭县象县东北六十五里旧一乡今二乡汉潭中县地唐贞观中置
  洛曹县西北一百七十里元一乡旧洛村县唐元和十三年观察使奏洛村县元置洛曹山请改为洛曹县诏从之
  洛容县西北一百七十里元一乡皆汉潭中县地唐贞观中置 铜盘山 破额山 龙降山 潭水 贺水降峦山 犀角山 白露水 落艳水已上并郡界
  之山水此郡多大蟒若害人不闻哭声则不去 不死树食之乃树
  宜州龙水郡今理龙水县按郡同环州之地招降所置按投荒录云宜州乃桂之属郡州有河其水如桂之阳江水深岸陡形势异于泉水故老流传旧神龙所开郭邑名龙水此一郡见贞元录即不述创制年月通典与诸志不载按图经云见管四县一场又管羁縻十六州砂银两监数内温水思顺等十二州地理相近见管逐州山川四至戸口城县河江古迹可得而观其文兰等四州最居偏僻有州县且无廨宇所有赋租宜州差人征催皇朝因之
  元领县四  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龙水 崖山 东玺 天河 都感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州境
  东西二百二十八里 南北二百四十三里
  四至八到
  北至东京五千里 西北至西京五千四百里 西北至长安五千九百里 东至柳州二百里 南至芝芹州接澄州上林县界一百三里 西至冨仁监接南丹界二百一十里 北至融州罗城镇界一百四十里 东北至桂州一千六百里
  
  旧户图籍不载皇朝户主一千七百八十六客五百九十六
  风俗
  江山险峻人风犷戾常持兵甲以事战争皆左衽椎髻礼异俗殊以岩穴为居止
  土产
  朱砂 元不贡物 出都落麻 狭幅布
  龙水县州西三百步二乡 都龙山在县北三十步天河县二乡元在州西八十里元和八年移于龙水县古波里在州北一百七十里已上四县唐贞观四年置龙徳山在县西五里
  都感场北六十里无乡管二里出花布管羁縻温泉等州十二州
  温泉州理温泉县在宜州东六十里
  领二县
  温泉县无乡管四里 洛富县西二十二里管二乡四至
  东至柳州龙城县界二十里 南至柳州马平县界二十里 西至宜州崖州县界三十里 北至柳州洛曹县界一十五里
  
  今管主客户一百七十四
  思顺州理安宁县在宜州东一百四十里
  领县二
  安宁二乡 钦化西八里二乡 岩栖西三十五里二乡
  四至
  东至柳州马平县界一十里 南至归化州洛回县界一十五里 西至归恩州都恩县界四十里 北至柳州马平县界三十五里
  
  今管主客户三百五
  归化州治归化朝县在宜州东一百六十五里
  领县四
  归朝东三十步元三乡 洛回南四十步三乡 洛都东三十里管一村 洛巍西二十五里管一村四至
  东至柳州马平县界一十五里 南至象州来宾县界二十五里 西至思顺州钦化县界三十里 北至柳州马平县界一十里
  
  今管户一百一十六
  归恩州履博在宜州南一百三十里
  领县五
  罗遵西十五里二乡 履博南一百八十步二乡都恩北一十五里二乡 吉南西二十里管二乡许水南一十五里无乡村无廨署伪汉时县印纳在宜州
  四至
  东至思顺州钦化县界一十五里 南至象州来宾县界二十五里 西至纡州宾安县界二十五里北至思顺州岩栖县界二十五里
  
  今管主客二百一
  纡州理东区在县宜州南一百三十五里
  领县六
  东区西一百二十步一乡 吉陵东一百二十里二乡 宾安东三十里管二乡 南山西北十里管一乡 都邦南七十里管二乡
  四至
  东至象州来宾县界三十里 西至芝忻州多宝县界一十五里 南至象州来宾县界八十里 北至归恩州吉南县界六里
  
  今管户二百九十一
  芝忻州理忻城县在宜州南八十五里土地与交州同
  领县五
  忻城管三里 富绿北三十里管二乡 平西南二十里管二乡 多灵东二十三里管一乡 思龙东二十五里管二乡
  四至
  东至行州行质县界二十里 西至述昆州夷水县二十里 南至邕州罗目铺界十五里 北至宜州崖山县界五十里
  
  今管户六百五十二
  述昆州理夷蒙县在宜州西八百里
  领县五
  夷蒙管二乡 夷水南四十里一乡 古桂西九十里管二村 临山西二百里二村 都陇北一百里一村
  四至
  东至宜州东县界三十八里 南至冨安监三十里西南至智州界三百里 西至金城州一百一十里户
  今管户三百七十一
  蕃州理蕃水县在宜州南四十五里
  领县三
  蕃水管一乡 都伊西五十步五乡 思寮西十里无乡村无廨署
  四至
  东至龙水县界一十里 南至芝忻州古陇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一十五里 西至龙水界二十里 北至龙水界一十里户
  今管户三十七
  琳州治多梅县在宜州西六十里
  领县四
  多梅一乡 古阳西十五里二乡 歌良北十五里二乡 多奉南二十里二乡
  四至
  东至龙水界三十里 南至本州武律铺三十里西至本州江都四十里 北至环州都亮县界二十里
  
  管二百四十
  环州治思恩县在宜州西一百里本正平部理正平县唐贞观十二年太史清平公李引靖遣融州柳州首领慰安由是疑附环落洞是诸洞冲要故以环名州在游卢水南整水之西
  元领县八
  思恩无乡管三里 都亮东二十二里管四乡二县割出
  福零入镇宁州 歌良入琳州
  四县废
  正平 龙源 武石 饶勉
  四至
  东至琳州歌良县界三十里 西至古阳县界二十二里 西至金城州界一十五里 北至镇宁州界三十里
  
  今管户二百四十
  金城州治金城县在宣州西一百一十五里
  领县二
  金城二乡元无𪠘署 宝安
  四至
  东至琳州都江州铺界二十里 南至迷昆州五十里 西至智州界五里 北至
  
  管一百三十一
  智州治英罗县在宜州西一百三十五里
  领县五
  英罗管二里无廨署 冨力西五十二里三乡智本东三十里二乡 兰江西三里无乡村𪠘署平林东南十三里无乡村𪠘
  四至
  东至金城州界三十里 南至迹昆州界三十里西至金城州池县界一十里 北至金城州河池县界一十里
  
  管三十七
  管文兰镇宁抚水等四州最僻远所入赋租宜州差人去催征
  文州在宜州西山路七百二十里州县无𪠘
  领县三
  思阳州南一百二十里 芝山北一百二十里 都黎东二里
  
  管户主五十二
  兰州在宜州西山路六百五十里州县并无廨署不曽供通户口
  领县三
  都夷南一百八十里 阮平南六十里 如江东六十里
  镇宁州在宜州西北山路三百里
  领县二
  福零东六十里 礼丹西三里
  
  管五十一
  抚水州在宜州西北一百八十里元无州县𪠘署亦不供通户口
  领县四 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抚水南一百二十步 古劳东南二十里 多逢西北三十里 京水西北七里 固屑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出朱砂管监二
  冨安 冨仁
  冨安砂监在宜州西一百三十里并是贵州差人主管辖人户一百六十八丁 采朱砂一千八十斤
  冨仁银监在宜州西二百一十里属交州并是贵州差人主管辖人户元无定数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九
  宋 乐史 撰
  岭南道十三
  太平军
  太平军理海门本廉州皇朝开宝五年自旧州理移西南四十里地名长沙置州并封山蔡龙大廉三县为合浦一县仍废常乐州以博电零绿盐场三县并为石康一县来属至太平兴国八年废廉州移就海门三十里建太平军其廉州并入石康一县
  废常乐州元领县四
  石康
  三县废
  博电  零绿  盐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废廉州元领县四
  合浦  封山  蔡龙  大廉
  已上四县并废入石康
  军境
  东西三百五十里 南北四十里
  四至八到
  新置军未有至京里数 东至蓬彭与白州分界三百四十里 南至白沙枕大海一十五里 西过水至大湾隔海 与钦州分界五十里 北至容州水与钦州分界二十五里 东南至宁海珠池极海岸与琼州相对处四十里 东至郁林州界三百四十里 西南至鹿井与钦州乌土镇接界 西北至射乌岭与钦州分界二十里
  
  废廉州唐开元户三千一十三皇朝丁四千七百十二 本州供丁不供户
  风俗
  夷人号越㐌多采珠及甲香为业亲戚晏会即以匏笙铜鼓为乐
  土产
  珠蚌
  石廉县二乡本属常州 废廉州在军北四十里本秦象郡地汉为合浦郡元鼎六年置九郡即其一也后汉因之吴改名珠官晋又为合浦郡宋因之兼置临瘴郡以界内瘴江为名及越州领郡三理于此时西江都督䕶陈伯绍请置州遂以为刺史始立州镇穿山为城门威服蛮獠按郡国志云伯绍平夷至合浦见三青牛围之不获即于其处置城俗号青牛城齐因之隋焬帝初改为六州寻废州又置合浦郡唐武德五年置越州又合浦安昌高城大廉大都五县贞观六年置珠池县其年割东罗蔡龙二县来属十二年废安昌珠池二县入合浦废高城入蔡龙天宝元年改为合浦郡乾元元年复为廉州 废合浦郡县在旧州郭下汉县属合浦郡大海在州西南一百六十里有珠母海郡人采珠之
  所古之合浦也州界有瘴江名为合浦江 废封山县在旧州西北一百二十里隋废唐武德五年置姜州领封山东罗蔡龙三县贞观十年废州以县入廉州 废蔡龙县在旧州北一百五十里唐武德分置 废大廉县在旧州东南一百里唐武德五年置已上四县皆汉合浦县地并废入石廉县 姜山 思乡水 性山下溪水已上皆废廉州之山水 陈王祠南中有妖鬼号曰陈王神面黒眼白形容丑陋祈祷有验人多恶之陈霸先刻木作形自敬事之神与之叙族尊为叔父祭胙精洁动静与神俱毎有施为多就掷珓不得好卦即云王珓不许颇以感人其旁有墓及受梁禅尊神为帝糟头山尉佗驻军处人舂谷积糟成山山若鸣则风
  飚立至 殡山即宋陈伯绍殡妻处 苏磨峤南越志云宁浦郡东南有苏磨峤 麻岭屈璆道里记
  云沙麻岭在宁浦郡南即岭之北垠也 合浦水一名马渡昔有野马渡此因名之 铜舟湖马援铸铜船五只一留北湖中四只将过海征林邑 珠母海大海在县西南一百六十里珠母之海去县八十里揺珠之所即合浦也凡珠珰出于蚌蚌母广数寸长尺馀后汉孟常会稽上虞人为合浦守先时守宰多贪珠遂徙向交趾界常到革易前弊珠复还称为神明桓帝徴还吏人攀车请留常入船夜遁围州交州记云合浦十八里有围州周围一百里其地产珠
  雷州海康郡今理海康县秦象郡汉合浦郡之徐闻县地梁分置今州大同末以合肥为合州以此为南合州隋平陈又为合州炀帝初州废以县属合浦郡唐武德四年萧铣置南合州领海康隋康铁杷椹川四县贞观元年改为东合州二年改隋康为徐闻县八年改东合州为雷州天宝元年改为海康郡乾元元年复为雷州按投荒录云雷之南滨大海郡盖以多雷为名以其雷声近在檐宇之上雷州之北高州之南数郡亦多雷声似在寻常之外雷之俗候雷时具酒肴奠焉法甚严谨有以⿱彐⿰垁凡 -- 彘肉杂至食者霹𩆝即至
  元领县三  今一
  海康
  二县废
  遂溪  徐闻
  州境
  东西一百八十里 南北二百六十五里
  四至八到
  北至东京五千一百里 北至西京五千九百三十一里 西至长安五千八百三十五里 北至罗州二百四十里 东至海岸二十里渡小海抵化州界地名□州泛海通恩等州并淮浙福建等进 南至海一百三十里逓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琼州对岸又云渡小海至崖州四百二十里西至海六十里围州通连安南诸蕃路东北二十五里至化州里吴川县八江上水至化州五程至广州二千里东南一百四十里至海泛海入琼西北至罗州零绿县界一百六十里 西南一百三十里泛海至儋州岸不克里限交趾路岭表录云交趾回人多舍舟取雷州陆岸而归不惮辛苦盖避海䲡之患也
  
  唐开元户四千七百皇朝户主一百一客五蜑户二风俗
  地滨大海人杂夷獠多居栏以避时疫
  土产
  州在海岛上地多沙卤禾粟春种秋收多被海雀所损相承冬耕夏收号芥禾少谷粒又云再熟稻五月十一月再熟徐闻县谚语欲抜贫诣徐闻不宜蚕桑惟绩葛种纻为衣 出乌药 高良姜 益智子海桐皮
  海康县五乡秦象郡汉徐闻县地属合浦郡梁分置南合州隋废州置海康县朱梁开平三年曽移州于惊雷江源至刘氏伪命日却归海康 废遂溪县在州北九十里旧齐鐡杷椹川二县后废改为遂溪县皇朝开宝元年并为新福县 废徐闻县在州南二百四十里汉县名隋康县唐贞观二年改为徐闻县汉志云自合浦徐浦南入海略以为儋耳珠崖郡即此县皇朝开宝五年并为时邑乡已上二县并入海康县 乌蛇山在县北百里出乌药俚人呼药为蛇 珠母海出珠之所螺冈在县北八十里 惊雷山在县南八里雷震破成水 鐡杷溪溪有石似铁杷 三鸦水从旧罗州南海于西海水南属雷州 雷公庙在州西南七里咸通十二年置灶山山上有炭坑又有木棉树一实得绵数两冬夏花而无实 思灵岛在海中有木头叶如柳花如金豆一斗种数年收淮南子云豆之美者有木豆是此也又山海经云昆仑之墟上有木禾此类也
  儋州昌化郡今理宜伦县州居南海之中汉元鼎六年定越地置儋耳郡以其人镂离其耳为名唐武德五年置儋州岭义伦昌化感恩富罗四县贞观元年分昌化置普安县寻废天宝元年改为昌化郡乾元元年复为儋州
  元领县五  今四
  宜伦 昌化 感恩 洛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一县废
  宜罗
  州境
  东西六百六十里 南北三百六十五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东京七千九百六十八里 西北至西京八千五百四十七里 东至琼州乐会县界射狼山三百二十里 西至旧振州延德县界白沙三百四十七里 南至旧州界马鞍岭三百四十里 北至大海二十五里 西南至大海四十五里 东北至旧崖州澄迈县界合桥三百七十里 西南至大海八十五里 又东北至广州二千三百七十里若从海乘船使便风至广州七日七夜如无便风即不可户
  唐开元戸三千三百皇朝管丁户六百八十五不言户
  风俗
  山海经曰儋耳即离耳也皆镂其颊皮上连耳斥状似鸡肠下垂在海渚不食五谷食蚌及鳖而已俗呼山岭为黎人居其间号曰生黎杀行人取齿牙贯之于项以衒骁勇有刀未尝离手弓以竹为弦绩木皮为布尚文身豪富文多贫贱文少但看文字多少以别贫贱观禽兽之产识春秋之气占薯芋之熟纪天文之岁
  土产
  醖酒不用曲蘖有木曰严树取其皮叶𢭏后清水浸之粳酿之和数日成酒香甚能醉人又有石榴亦取花叶和醖酿之数日成酒 高良姜 白藤花 煎沉香出深洞 苏木出黎洞 苔塘香 相思子贡金
  宜伦县二乡汉儋耳县隋为义伦县州所理因义伦水为县名皇朝改为宜伦县
  昌化县西一百八十里二乡汉置来县隋为昌化县感恩县东至州二百二十五里二乡汉九龙县地隋为感恩县取感恩水为名
  洛阳县新置元县在黎洞心因黎贼作乱今移入州城下
  废富罗县东北一百二十里一乡汉儋耳县隋为毗善县唐武德五年改为富罗县此县名是林黎夷人旧废毗邪山山顶上有虫似伏虫俚人以䖝为毗邪也
  温汤在感恩县北七十里夏即清冷冬即沸热有患疯疥瘴气者浴之皆愈 浴泊石神在昌化县西北二十里石形似人帽其首面南侧有橘柑甘香之果或携去即黒雾暴风骇人池中有鱼亦然土人往往祷祈 明山山有二石如人形故老传云有兄弟向海捕鱼因化为石号为兄弟石 滔沿井与沦水通有人以竹木置井中于沦水得俚人呼竹滔沿因之为名 鱼鳞州龙吟泉 黎吟泉 黎母山 黎粉山 感恩水已上皆郡邑之山水也
  琼州琼山郡今理琼山县本隋珠崖郡之琼山县唐贞观五年置琼州领琼山万安二县其年又割崖州之临机来属十三年废琼州以琼山属崖州寻复置琼州领琼州容璚曽口乐会颜罗五县天宝元年改为琼山郡乾元元年复为琼州贞观五年十月岭南节度使李复奏曰琼州本隶广府管内乾封元年山洞草贼反叛遂滋沦陷至今一百馀年臣令判官姜孟京崖州刺史张少逸并力讨贼已收复旧城且令降人权立城栅窃以璚州空压贼洞请升于下都督府加琼崖振儋万安五州诏招讨游奕使其崖州都督请停从之皇朝开宝四年平南越割崖州之地属琼州
  琼州元领县五  今三
  琼山 临高 乐会
  二县废
  颜罗  容琼
  旧崖州元领县三
  含城 澄遇 文昌  已上三县并属琼州州境
  东西  南北
  四至八到
  北至东京水陆七千五十里 北至西京水陆七千四百三十里 西至长安水陆八千五十里 东至文昌县极大海一百二十里 西至儋州五百里东至万安州五百里 北十五里极大海泛大船使西风帆三日三夜到地名崖门从崖门山入小江一日至新会县从新会县入或便风十日到广州路经黎冈州皆海之险路约风水为程如无西南风无由渡海却回舡本州石镬水口驻泊处次年中夏西南风至方可行船 西南至大海一百七十一里 西北至旧崖州二百六十里 西南至旧振州四百五十里
  
  琼州唐管户六百四十九
  琼州唐管戸六千六百四十六皇朝两州共管户三千五百一十五丁户部牃不言户只言丁 又别管蕃蜑二坊户在符江口东岸不耕田以捕鱼为业官司差为水上驾船
  风俗
  有夷人无城郭殊异居非译语难辨其言不知礼法须以威服号曰生黎巢居洞深绩木皮为衣以木棉为毯性好酒每醖酿用木皮草叶代曲蘖熟以竹筒吸之打鼔吹笙以为乐男人则髽发首插梳带人齿为缨饰好弓矢削竹为箭镞锐而无羽女人文领穿耳垂环病无药饵但烹羊犬祀神而已
  土产
  琼州出剪沈黄熟等香 苏木 蜜蜡 吉具布白藤 高凉姜 益智子 干栀皮 旧崖州出紫具叶 真珠 碁子 金华有花彩者贡金 又琼崖州有酒树似安石榴其著花瓮中即成美酒醉人
  琼山县旧一乡今三乡即所治唐贞元七年省容琼县并入
  临高县旧二乡今三乡州东八十里本崖州平昌县唐开元元年改为临高县贞元七年割复琼州
  乐会县旧一乡今二乡唐贞观元年先置璚州至显庆五年方置此县 废颜罗县 废容琼县已上二县并唐时废按贞观七年合容琼入璚山为一县又割崖州临高县以填阙其临高在郡正东八十里梁载言十道志有颜罗县无曽县今二县俱废 琼山 阴阳山连延水 龙眼水已上郡内之山水 容琼洞夷人居之
  含城县旧崖州郭下县旧三乡汉潭都县地隋旧县其崖儋振琼万安五州都在海中州之上方千里四面抵海北渡海洋帆一日一夜至雷州
  澄迈县在旧崖州西九十里旧四乡今三乡汉苟中县地隋置澄迈县以界内迈山为名
  文昌县在旧州东南一百四十里元十二乡今二乡汉紫贝县地隋改为平昌县唐贞观元年改为文昌县取偃武修文之意已上三县旧崖州割到 床栅山 紫贝山元属紫贝县 玉阳山 郑彦琼山在古玳瑁县已上含城等三县今属琼州山水随之 废旧崖州在琼州东北二百六十里本珠崖郡理城县南裔蛮夷之地州居南海之中汉武帝元鼎六年平吕嘉开南海置珠崖儋耳二郡崖岸之边出真珠故曰珠崖其土方千里去雷州徐闻县隔一小海相望见珠春秋便风一日早过汉时郡县吏卒多侵陵之故率数岁一反昭帝省儋耳并珠崖元帝用贾捐之言乃弃之唐武德四年平萧铣置崖州领舍城平昌澄迈颜罗临机五县贞观元年置都督府督崖儋振三州其年颜罗改为颜城平昌为文昌三年割崖州属广府五年又置琼州十三年废琼州以临机容琼万安三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珠崖郡乾元元年复为崖州在广府东南皇朝开宝三年平南越却废崖州之城入璚州其俗以土为金器用瓢匏无水人饮木汁谓之木饮州无马与虎有牛羊鸡犬振州本振州也即今隋临振郡又曰延德郡唐武德五年置振州天宝元年改为临振郡乾元元年复为振州理宁振远县土地与崖郡同皇朝开宝六年割旧崖之地隶琼州却改振州为崖州
  元领县五
  宁远 延德 志阳 临机 落屯
  州境
  东西      南北
  四至八到
  北至东京七千六百八十五里 北至西京七千七百九十七里 北至长安八千六百六里 东至璚州四百五十里 西南至大海一十五里 南至大海二十七里 西至儋州四百二十里 东至万安州安陵县一百六十里
  
  唐开元户八百一十九皇朝管户主三百四十客一十二
  风俗与琼州同
  土产
  贡金
  宁远县二乡汉临振县地隋置州所理
  延德县西四十二里二乡汉临振县地唐贞观三年分延德县置
  临机县东南八十里二乡汉临振县地隋置
  落屯县东北二百里二乡 落岛山 澄浪牧 落澄山 织岛山有黎水 落猿山 锺延岭已上皆郡邑之山水
  万安州万安郡今理万安县土地与珠崖郡同唐龙朔二年分崖州之文昌县置万安州开元九年移治所于陵水县天宝元年改为万安郡至德二年改为万全郡乾元元年复为万安州贞元九年以便百姓移州于万宁县即今治也
  元领县四  今二
  万宁 陵水
  二县废
  富云 博辽
  州境
  东西三百八十四里 南北二百五十七里
  四至八到
  北至东京陆路七千三百里 西北至西京水陆路七千五百里 西北至长安水陆路八千五百里东至海三十里 西北至崖州三百二十里并陆路南至海四十二里 北至琼州四百五里
  
  唐旧户一百二十一皇朝管户二百八十九
  风俗
  女人以五色布为帽以班布为裙似袋也号曰都笼以班布为衫方五尺当中心开孔但容头入名之曰思便
  土产
  金旧贡
  万宁县旧二乡今一乡唐至德二年改为万全后复旧陆水县西南二百里今一乡 废富云县 废博辽县唐末废声山常有声如人言也 赤上国在州南渡海便风十四日经笼岛即至其国亦海中之一洲 丹丹国振州东界舟行十日至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十
  宋 乐史 撰
  岭南道十四
  交州
  交州今理宋平县古越地禹贡扬州之域土号为百越在周为越裳重译之地秦属象郡汉交趾日南二郡史记曰始皇南取百越以为桂林象郡是也赵佗王南越地又属焉元鼎六年定越以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元丰五年置交州刺史以郡之不称州者盖别为十二州也按交趾之称今南方夷人其足大指开广若并足而立其指相交后汉因之兼置交州领郡理于此又吴志吕岱为交州刺史到高梁州贼帅钱博乞降岱因承制以博为高凉西部都尉多送金银赎其罪又郁林夷城攻围郡县岱讨破之时杜阳须阳中宿属州始兴郡也临贺荔浦冯乘谢木诸城贼王金黄肃梅伊梅常陈尤等㝷复蜂起陆掠州郡权又诏令岱讨之岱自将曹枉翟阳讨之遂生䌸金等斩之获万馀人后岱迁安南将军假节加鼓吹封都乡侯黄武五年吴王以交趾悬远乃分为两州割合浦以北海东四郡立广州吕岱为刺史割交州以南分海南三郡徽为安远将军领九真太守为校尉陈时代奕为交趾岱留海南徽不承制兴兵戍海口岱上䟽请讨徽督兵三千昼夜浮海以袭之徽闻岱至震怖不知所出即率六人肉袒迎岱岱拥节读诏书数徽罪而斩之赤乌二年将军蒋袐南讨夷罪袐所领都督廖式杀临贺太守严纲自号平南将军与弟潜共攻零陵桂阳揺动交州苍梧郁林诸郡时岱领荆州自表彻行星夜兼退权拜岱为交州牧遣唐咨等络绎相继攻讨岁馀破之又豫章熊睦为广州刺史开桂林高兴二郡陈袭以其交州印绶自南海还治龙编加安南将军今交州也晋书云大康中交趾徙理龙编领郡七宋领郡五齐领郡九皆理于此宋置宋平郡齐因之亦为交州郡地梁陈因之陈平陈废郡置交州炀帝初废置交州郡唐武德五年改为交州总管府管交峰爱仙鸢宋慈险道龙十州其交州领交趾怀徳南定平道四县其年又置玉州隶交府六年澄慈道宋并加南字又改南道州为仙州贞观元年省南宋州以宋平县省南陆州以陆平县省鸢州以朱鸢县省龙州以龙编县并隶交府仍省怀徳县及南慈州二年废玉州入钦州十年废仙州以平道县来属今督交峰爱权四州调露元年八月改州都督安府至德二年改为镇南都䕶府兼置节度大历三年罢节度府置经略仍改镇南为安南
  元领县七
  宋平 朱鸢 龙编 交趾 武平 平道 南定四至八到
  北至东京   北至西京陆路六千七百八十里 北至长安陆路七千四百五十五里 东至大海水陆约四百三十里 西至姚州水陆相兼约二千四百里 东至朱鸢县界小黄江口水路五百三十五里 南至朱鸢县界何劳江口水路五百四十九里 西至爱州界小乍口水路四百一十六里 北至武平县界武定江源二百五十二里 东北至新崖州水路五百三十五里 东南至崖州水路五百二十五里 西北至爱州陆路五百四十五里 西北至岑州陆路一百三十五里 西南至新崖州陆路五百四十五里 西至峯州嘉宁县界漏江口水陆一百五十五里 西南至长州文阳县界靖江镇一百五十五里 西北至长州文阳县界靖江镇一百五十里
  
  唐开元户二万四千二百三十二
  风俗
  有蛮夷之风汉书云民皆服布如单被穿中央为贯头兵则矛盾刀木弩竹矢或骨为镞自初为县郡吏卒中国人多侵凌之故率数岁一反元帝时遂罢弃之又中南八郡志曰土人待婚族好客必先进㯽榔若邂逅不设用相嫌恨又交州记云南定县人足骨无节身有毛卧者更扶始得起故曰交趾山海经云交胫国人脚胫曲戾相交所以谓之交趾朱鸢俗尚琴瑟古风也索妇之人未婚前先送㯽榔一盘女食尽则成亲又乌浒人初生子食之曰宜弟
  土产
  槟榔 翡翠毛 孔雀毛 蚺蛇胆 鹦鹉 焦布犀角 龙花蕋 黄屑 他纶木 由梧竹 花布紫绯蚁窠内生入贡 甘薯似芋剥去皮内肥肉南方以当米糓宾客亦设之出交趾 槟榔树如棕榈高七八丈无枝柯上有十许叶正月结房二百馀子花甚香每生即落一箨箨堪为扇至五月熟大如鸡子以海蠡壳烧作灰名曰蛤奔共扶留藤叶和而嚼之甚美除口气令人齿黒故南中有黒齿之俗 椰子树似槟榔而高大叶长大无阴结实房生三十馀子子如瓜其壳中有肉如熊白味似胡桃内有浆一升清如水甘如蜜饮之愈疾堪为酒器皮堪䌸船人面木春花夏实秋熟皮味甘酸实有核似胡桃两边似人面 龙眼木果大如弹丸食之甜也 桄榔木如棕榈心中出面 益智子似廉姜香如蔲豆珊瑚吴录云交州涨海中有珊瑚以铁网收之 鼓南越志云顺帝永和二年周敞为交州刺史采龙山之木为州门鼓下分一鼔给桂林郡上分一鼔给交趾郡虽根干异器杪末同归故击一鼓则二鼓皆鸣所谓叩宫而商应 鸟王如鹊色异众鸟从之采虫以给 白猴梁天监起居注曰交州刺史阮表言林邑王范纉云昼观望天风知中国有圣主臣乞内附为臣兼献白猴一头 鲛鱼状如团扇口在腹中而尾门有刺伤人甚毒皮为刀鞘 鳄鱼状如鼍四足身长二丈口长四尺齿如锯食人岸上为窠生卵如鹅子大死后骨已枯齿落更生 鲎鱼形如惠文冠青黒色十三足似蟹长六寸腹中有子如麻子取以为酱尤美行失雌雄即死 猩猩按交州界内有吴武平郡封溪县有兽名猩猩能言嗜酒形如狗人面声如小儿啼淮南子云猩猩知往谓知人家往事及前祖名号猩猩在山谷中行无常路百数为群土人以酒若糟设于路侧又喜著屫子土人织草为屫子数十辆相连结猩猩见酒及屫知是人张者即知张者先祖名字乃呼其名字而骂云奴欲张我舍之而去去而又还相呼试共尝酒初尝少许又取屫子著之若进两三便大醉人出收之既醉且屫子相连缀不得去执还内牢中人欲杀者到牢边语云猩猩汝可自相推肥者出之既择肥竟相对而泣又云昔人以猩猩饷封溪令令问饷何物自于笼中曰但有酒及仆耳无他饮食声色妙丽如妇人其肉甚美可断糓不厌也
  宋平县十一乡汉西卷县地属日南郡自汉至晋犹为西卷县宋置宋平县及宋平郡隋平陈置交州炀帝改为交趾郡汉交趾刺史理龙编唐交州都䕶统制诸蛮其海南之诸国大抵在交州南及西南居大海之中洲上相去或三五百里三五千里远者二三万里乘舶举帆道里不可详知自汉武以来皆朝贡必由交趾之道唐武徳四年于宋平县置宋州领宋平引教南定三县五年又分宋平置交州怀徳二县六年宋州加南字贞观元年废南宋州以引教怀徳二县省入宋平县移交州
  交趾县名于汉故交趾城置以宋平南定二县属交州泥黎城刘欣期交州记云泥黎城在定安县东南
  隔水七里阿育王所造塔讲堂尚在有采薪者时见金像
  龙编县东南四十五里十乡汉交趾郡守治嬴偻后汉周敞为交州太守乃移治龙编言立城之始有蛟龙盘编于江津之间因为武城武徳四年于县置龙州领龙编武宁平县三县贞观初废龙州以武宁平县入龙编割属仙州十二年废仙州以龙编属交州佛迹山 乌延水 朱鸢江卢循之冦交州刺史杜慧度率水步军晨出南律以火箭攻之烧其船舸一时溃循赴水死即此水也 交州故城东有古井深七尺阔五尺故老云此井自然非人穿其冬夏味常减若水减则百姓饥馑水盈则丰稔也 万春台故老云大同六年交趾李贲窃号作此台 石九子母祠交州记云石九子母者坐高七尺在今州寺中九子悉附于石体传云浮海而至士庶祷祀求子多验于今不绝
  交趾西北七十里十乡汉交趾郡之嬴偻县地隋为交趾县取汉郡名唐武徳四年置慈州领慈廉乌延武立三县六年改为南慈州贞观初州废三县并入交趾 楼山 引山 乌延水 安阳王故城南越志云交趾之地最为膏腴有君长曰雄王其位曰雄侯其地为雄田后蜀王子将兵讨之因为安阳王治交趾尉佗兴军攻之安阳王有神人曰𦤎通佐之造弩一张一放杀越军万人三放杀三万人佗知其故便却垒息卒还戍武宁乃遣其次子始为质请通好焉后安阳王遇𦤎通不厚𦤎通去之安阳王之女曰媚珠见始丰姿闲美遂私焉始后诱媚珠求看神弓请观其妙媚珠与之因毁其机即驰使报佗佗复兴师袭之军至安阳王又如初故放弩弩散众皆溃崩遂破之安阳御生文犀入水走水为之开𢫎朴子云通天犀一尺以上刻为鱼形御以入水水常开三尺故神弩之事出于南越也 慈廉江昔有李祖仁居此兄弟十人并慈孝廉让因此名江
  武平县东北九十里二乡吴置武平郡隋为县本后汉封溪县建中初□冷县女子徴侧叛攻陷交趾马援率师讨三年方平光武乃増置望海封溪二县即此隋曰龙平唐武徳四年改为武平县焉 龙穴山交趾记云武平县有南岭有大蛇永和九年始兴人袁朂过此岭见蛇出腹如数十间屋状目如车轮黒色太和三年岭人见蛇死于穴中有大蛇皮寻得石钟乳不敢入莫䆒其源又云蚺蛇出南方形数丈吞鹿率至角上伺肉消烂乃咽缭人啖其膏胆治百病 漏江至武平县改名武平水西北自隆平县流入
  平道县东南六十里四乡汉封溪县地南齐至昌国南越志云交趾之地最为膏腴旧有君长雄王其佐曰雄侯以其田曰雄田后蜀王之子将兵三万讨雄王灭之蜀以其子为安阳王治交趾其国城在今平道县东其城九重周九里士庶蕃阜尉佗在番禺遣兵攻之王有神弩一发杀越军万人佗乃与之和仍以子始为质安阳王以女媚珠妻子始得神弩毁之越兵至乃杀安阳王兼其地唐武徳四年于县置道州领平道昌国武平六年改为南道州又改为仙州贞观十年废仙州以昌国入平道属交州 仙山古老云昔有人入此山伐木值有仙人于鬼自树下围棋其树根盘今犹存焉
  南定县西南六十二里二乡 汉日南郡西卷县地正觉山 东就山 不虑山 浮山交州记云海中有浮石山峙而高数十丈永平营百馀里浮在水上 铜堤江 十字江 苏历江 真义江 交村江 双溪武牢溪已上皆郡之山水名
  峯州
  峯州承化郡理嘉宁县古文狼国有文狼水亦陆梁地秦属象郡二汉属交趾郡吴分置新兴郡晋武乃为新昌郡宋齐因之陈兼置兴州隋平陈郡废改为峯州炀帝初州废并入交趾郡唐武徳四年复置峯州领嘉宁新昌安仁竹辂石堤封溪六县贞观元年废石堤封溪入嘉宁竹辂入新昌天宝元年改为承化郡乾元元年复为峯州
  元领县五
  嘉宁 新昌 承化 嵩山 珠绿
  四至八到
  北至西京六千八百四十五里 北至长安七千一百五十五里 东南至安南府陆路一百三十五里西南至安南府水路一百四十五里 西北沿西道
  江至古勇步约八十里至八平城约一千二百里至桃州二千里
  
  唐开元户一千九百二十
  风俗
  文狼城在新昌县林邑记云苍梧以南有文狼人野居无室宅依树止宿渔食生肉采香为业与人交市若上皇之民此盖其地因以为名城
  土产
  豆蔲贡 蚺蛇胆 银 大竹 按南中八郡志麊冷县有大竹数围实中任屋梁柱覆用之即当瓦可庇风雨
  嘉宁县五乡州所理汉麊冷音麋零○县地属交趾郡古文狼夷之地 伞围山 封溪 若耶溪源出嘉宁县西南
  新昌县一乡汉麊冷县地后汉朱鸢人诗索以麊冷雒将之略郡县于是雒将皆属之集六十五城自称为王治麊冷县后汉马援传云交趾女子徴侧及女弟徴二反诏援讨之乃奔金溪穴中二年乃得悉定郡县即其地也 文牛山 薜萝水
  承化县西北五里一乡汉麊冷县地可濑水山仙颁山
  嵩山县 茂嘉山
  珠绿县按贞元录只有嘉宁永化二县通典开元录又有新昌其馀未详所置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十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太平寰宇记>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十一
  宋 乐史 撰
  岭南道十五
  爱州
  爱州九真郡今理九真县秦象郡地汉武帝置九真郡后汉置宋齐因之梁置爱州隋为九真郡唐武德五年复为爱州领九真松源阳山安预四县又与州界分置积顺安永胥前真山七州七年改永州为都州九年改积州为南陵州贞观初废都前真胥三州入南陵州又废安州以隆安九年废松源入九真九年废真州以胥浦军安日南移风四县属爱州天宝元年改为九真郡乾元元年复为爱州南与日南接界西连䍧牱界北与巴蜀接东北与郁林州接皆山崄溪洞所居
  元领县六
  九真 安顺 崇平 日南 无编 军宁
  四至八到
  北至东京    北至西京陆路一万一千四百里 北至长安陆路一万二千里 东至海陆路一百四十里 东至演州陆路二百五十里 西至生獠界水路一百九十里 北至生獠界陆路三百里 东北至交州五百里水路七百里
  
  唐开元户一万四千七百
  风俗
  与交州同
  姓氏
  
  土产
  蚕一岁八绩 稻再熟 多温风 贡孔雀
  九真县九乡汉武帝开置九真郡治胥浦县领居风都厐馀发成驩无编等七县今九真县即汉居风县地吴改为移风隋分置九真县州所理 安镇山 佛迹山 松源山 弼水
  安顺县东南九里九乡隋旧县唐武徳五年置顺州又分置东河建昌边何三县并属顺州贞观元年州废及三县皆并入安顺及爱州 淳岳山 路缦山
  崇平县南三十里五乡隋隆安县唐武徳四年于县置安州及山州又分隆安立教山建道都握三县并属安州又置㟠州真润古安西安建功五县属山州贞观元年废安州及三县又废山州及五县以隆安隶爱州先天九年改为崇安至徳二年改为崇平
  日南县东北二百二十里四乡汉居风县界有居风山山有风门常有风其山出金牛往往夜见照耀十里隋改为日南县 凿山一名九真山 古缦山
  无编县未详里数三乡汉旧县属九真郡又云西汉于县故城在今县东
  军宁县西北二十一里五乡隋军安县唐武徳五年于县界置永州七年改为都州贞观元年改为前真州十年改属爱州至徳二年改为军宁县 丹昼山斧山 扶縁山 宁夷山 思柳水 咢水 凿口即马援开石道处按二广州记云马援凿九真山即石为堤以遏海波自是不复遇涨海 居风山交州记云居风山在郡西四里又南接射堋山夜静恒闻射山其山出金昔有一妪见金牛出食斫得鼻锁焉珍山交州记云九真去郡三里有珍山山有神石
  庙值天亢旱二千石亲到以水洗石即云雨立降尧山清风静夜时闻法鼓之声 揺牛南中八郡志云移风故县有揺牛生𡐍里时时共斗则海沸或出岸上家牛见则恐布人或遮捕即霹𩆝随至俗号曰神女牛又牛每登岸与虎斗角软还入水复坚 铜柱岭表录旧有韦公干为爱州刺史郡即汉伏波铜柱以表封疆其柱在境公干利其财欲椎镕货之于贾胡土人不知援之所铸且谓神物哭曰使君果坏是吾属为海神所杀矣公干不听百姓奔走诉于都督韩约约移书辱之公干乃止 风门山上有风门常吐风俗曰萧瑟岩 铜船湖交州记云九真有一湖去𠲒浦四十里至阴雨日百姓见有铜船出水上又有一牛出湖中以鸡酒为祭便获鱼倍常若不设此祀则渔得牛粪而已 弱水交州记云九真郡西有弱水毛羽皆沈广七八里望见旁人骑马皆不得渡也 磬石出浮邱溪又有流金涧多金沙出火齐状如云母重叠似黄金 鸟王如鹊头上有毛冠尾长一尺五寸纯黒色若欲取诸鸟先选高树砍除枝柯凖留上二枝以胶插著取鸟王置其下鸟王鸣呼众鸟闻声皆争集其处或衔果实或送䖝蚁皆与鸟王诸鸟著胶獠子之徒下收之也 蚁漆吴录云居风县有蚁絮藤人视土中知有蚁因垦发有木枝插其上则蚁出縁如生漆坚凝 潮鸡地舆志云爱州移风县有潮鸡呜旦清如吹角潮至则鸣一名林鸡其冠四开宛如芙蓉 赵妪昔九真有女子赵妪乳长五尺不嫁常在山中聚盗结党攻掠郡县皆有金塌齿履居象头战斗以少男十馀为侍后刺史陆允平平之 雁随棺会稽虞韶为日南太守即翻之父也身死归乡有只雁随棺至会稽栖于墓三年乃去野女日南有野女群行不见其状时见皛白袒衣
  𥜗也 猓𤡮土人号曰歌然似猕猴而大手面目与人无异皮毛软毳细滑堪作褥此兽有仁义行则大者前小者后如得果实则小者先送与大者然后自食夷人古堂□獠药箭射之中一必获其二未伤者拔死者之箭自刺而死 □獠多变为虎其家相承有虎鬼代代事之若变成生虎巫即杀鸡向林祭之打竹弩弦作声咀咒云云
  驩州
  驩州日南郡今理九徳县古越裳氏国九译所通秦属象郡二汉属九真郡吴置九徳郡晋宋齐因之隋置驩州后为日南郡唐武徳五年置南徳州总管府领徳明知驩杜源七海八州南徳州领六县八年改为九徳贞观初改为驩州又改为演州二年置驩州都督府领驩源明智演林景海八州十三年废明源海三州天宝元年改为日南郡乾元元年复为驩州放驩兜于崇山即此也
  元领县四
  九徳 浦阳 越裳 怀驩
  四至八到
  东北至东京     东北至西京陆路一万四千里 北至长安陆路一万三千六百里 东至㳂海福禄州一百二里 东至大海一百五十里西至羁縻暑州一百四十里 北至演州一百五十里又至爱州六百三里 西南至文单国十五日程约七百五十里 东南至环王国十日程约五百里北至化州五百二十里 西北至灵□江四百七
  十里 西南至羁縻常州三百里
  
  唐开元户九千六百一十九
  风俗
  郡国志云厐山洞人去为两齿为饰刻胸作花文山中立市十日一会铸铜为器大如盘名旁旁为财布朱吾以南又有狼野人居无屋舎依树止宿食生肉采香为业与人交易若上皇之人又有狼□裹身犹耻无蔽衣夜与贾人交易暗中嗅金便知好恶
  姓氏
  
  人物无
  土产
  旧贡象牙 药犀角 金薄 黄屑 沈香 斑竹
  九徳县十一乡州所治古越裳氏国秦开百越此为象郡汉武元鼎六年开交趾以南置日南郡治于朱吾领北景卢容西卷象林五县吴分日南置九徳郡晋宋齐因之隋改为驩州废九徳郡为县今州治也后汉遣马援讨林邑蛮援自交趾寻海隅开侧道以避海难从荡昌昌南至九真郡自九真以南随山刊木开陆路至日南郡又南行四百馀里至林邑国又南行二千馀里有西屠夷国援至其国铸二铜柱于象林日南界与屠夷分境以纪汉徳之盛其时以不能还者数十人留于铜柱之下至隋乃有三百馀家南蛮呼为马留人其水路自南安府南海行三千馀里至林邑计交州铜柱五千里 镇龙山 瀑布山 交州记云陶横筑城于土穴中得一物白色形如蚕蛹无头长数丈大十围软软能动割腹肉如猪脂遂以为臛香美横啖一杯于是三军皆食焉
  浦阳县东南五里四乡晋旧县 上里山 安龙山越裳县东北七十里元二乡吴置唐武徳五年于县置眀州柝置万安引眀定远三县隶之又分日南郡文谷县置智州领文谷新镇阙员金宁四县贞观十三年废眀州越裳属智州后又废智州以越裳属驩州怀驩县未详里数三乡隋为咸驩县属九真郡唐武徳五年于县置驩州领安人扶演相景四源四县治安人贞观元年改为演州十三年省相景县入扶演二十六年废驩州其所管四县废入咸驩后改为怀驩真元录此县废 长山 长江水 勾蛇其蛇食人腹欲杀此蛇必当令死如不死则寻追报人终不已也虽众人中往取害之万不失一又曰钩蛇长数丈尾末有钩取岸上人及牛马食之 居风母交州记云居风母似猿见人若惭屈头打杀得风便还活果下牛九徳出果下牛高三尺汉时乐浪郡亦有果下马并高三尺 他纶木堪为衣裳及褥 象孕则五年一生被伤则群党相扶将去死则向南跪拜鸣三匝以木覆之雄死雌则泥土著身不饮食辄流涕也 搪牛形如牛而大身黒头白角长二丈堪为酒器 𫘝牛异物志日南多𫘝牛日行数百里 又出香木名曰蜜香即沈香也 木斯香花草花外国以为首饰
  陆州
  陆州玉山郡今理乌雷县秦象郡地汉以来属交趾郡梁分置黄州及宁海郡隋平陈郡废改黄州为玉州炀(“旦”改为“𠀇”)帝初州废并其地入宁越郡之玉山县唐武徳五年置玉州领海安海平二县贞观二年废玉山州上元二年复置改为陆州以州界山为名天宝元年改为玉山郡乾元元年复为陆州
  元领县三
  乌雷 华清 宁海
  四至八到
  西北至东京     西北至西京七千六百里 西北至长安七千九百里 东至廉州界三百里南至大海不知里数 西至武安州三百七十里北至恩平县郡七百五十二里 东南至海不知里数 西南至当郡宁海县二百四十里 西北至苏茂郡一百三十里 东北至宁越 六百里户
  唐开元户四百九十四
  风俗
  人采珠煮海为业皆蛮獠乌浒诸夷所居不为编户率头为名大封者数百口以一户 税布五匹米百斛为恒赋笙号舞弦锺鸣形琶三弦名为登姓氏
  
  人物无
  土产
  珠 玳瑁 鼊皮 翡翠毛 甲香
  乌雷县南北四十里一乡州所治也
  华清县郭下一乡旧玉山县唐天宝年中改
  宁海县在乌雷县西三百一十里汉旧安县唐至德二年改为宁海 越王石 䍧牱山
  福禄州
  福禄州福禄郡今理安远县土俗同九真郡之地后为生獠所据唐龙朔三年智州刺史谢法成招尉生獠昆明比楼等七千馀落总章三年置福禄州以处之天宝元年改为福禄郡至德二年改为唐林郡乾元元年复为福禄州
  元领县三
  柔远 唐林 福禄
  土产
  贡白蜡 紫绯 骐麟竭 无名异
  柔远县一乡州理本名安远唐至德二年改为柔远唐林县一乡
  福禄县一乡 已上三县与州同置
  长州
  长州文阳郡今理文阳县土地与九真郡同唐初置长州天宝元年改为文阳县乾元元年复为长州
  领县四各一乡
  文阳 铜蔡 长山 其常 已上四县与州同置四至
  北至东京      北至西京九千九百里北至长安一万二千里
  
  唐户六百四十八
  土产
  贡金
  武峩州
  武峩州武峩郡今理武峩县土地与安南府同唐立为粤州天宝元年改为龙水郡乾元元年复为粤州
  领县四
  龙水 崖山 东玺 天河 已上四县与州同置芝州
  芝州忻城郡今理忻城县土地与交州同唐置芝州天宝元年改为忻城郡乾元元年复为芝州最远恶之处
  元领县一
  忻城
  已上五州独见通典按开元贞元及郡国郡县岭南海图志记略并无此郡
  汤州
  汤州汤泉郡今理汤泉县秦属象郡地唐置汤州天宝元年改为温泉郡乾元元年复为汤州
  领县三各一乡
  汤泉 绿水 罗韶 已上三县与州同置
  演州
  演州演水郡今理忠义县唐武德五年于驩州怀驩县置驩州贞观元年改为演州二十六年废演州入咸驩县
  元领县三
  忠义一乡 怀驩西二十五里三乡 龙池共二百二十里二乡
  四至
  北至东京   北至西京万一千四百里北至长安一万二千里 北至爱州二百五十里南至驩州一百五十里 东北至海六百里
  林州
  林州隋为林邑郡唐贞观九年绥怀林邑置林州寄治驩州南界今废无名州
  领县三无户口去长安一万二千里
  林邑 金龙 海界
  林邑县州所治汉武帝开百越于交趾郡南三千里置日南郡领县四治于朱吾其林邑即日南郡之象林县在日南郡东界四百里后汉灵帝时中原丧乱象林县人区连杀象林郡县今自称林邑王后有范雄者代区连相传累世遂为林邑国其地开百户以向日晋武帝时苑氏入贡东晋末攻陷日南郡告交州刺史吉蕃求以日南郡北界横山为界其后又陷九真郡自是屡寇交趾南界至唐贞观中其王修职贡乃以驩州南侨置林邑郡以羁縻之非正林邑国也金龙县隋文帝时遣大将军刘方率被万人自交趾南伐林邑败之其王梵志遁走方收其庙主一十八人皆铸金为之尽虏其人空其地乃班师因方得金龙乃为县名
  海界县
  已上三县并贞观九年
  景州
  景州北景郡隋北景郡唐贞观二年置南景州寄治驩州南界八年改为景州亦废无其名
  元领县三无户口
  北景 由文 朱吾
  北景县汉县名属日南郡在安南府三千里北景者以日在表北景在表南晋将灌𮟏改林邑王范佛破其国遂于其国五月五日立表日在表北影在表南九寸一分故自北景南皆北户以向日也北字或单为匕
  由文县唐贞观二年
  朱吾县汉日南郡所治之县也前志云朱吾县人不粒食邑多鱼资鱼为生朱吾在日南郡此侨立名也
  笼州
  笼州扶南郡今理武勒县唐贞观十二年清平公李引节遣笼州大同县人龚固兴招慰生蛮置笼州天宝元年改为扶南郡乾元元年复为笼州 扶南国在日南郡之南大海西大岛中去日南郡约七千馀里在林邑国西南三千里其王贞观中遣使朝贡放立笼州招致之遥取其名非正扶南国地也
  元领县七
  武勒 武礼 罗龙 扶南 龙额 武观 武江已上七县与州同置
  四至
  东至邕州八百里
  
  都管户三千六百六十七
  环州
  环州正平郡今理正平县唐贞观十二年清平公李引节开拓生蛮置环州以环王国为名天宝元年改为正平郡乾元元年复为环州
  元领县八
  正平一乡 福零一乡 龙源 思恩一乡 歌良武石二乡 饶勉二乡 蒙都
  已上八县与州同置
  四至
  正南微南至宜州二百里
  德化州
  德化州唐永泰二年于安南府西界䍧牱南界置
  元领县二
  德化 归义
  已上二县与州同置
  郎茫州
  郎茫州唐永泰二年于南安府西界置
  元领县二
  郎茫 古勇
  已上二县与州同置
  龙武州
  龙武州唐永泰二年于南安西界置
  元领县二
  龙邱 福宇
  已上二县与州同置
  已上七州元属安南都䕶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十二上
  宋 乐史 撰
  四夷总序
  周礼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阴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李淳风曰今洛阳告成县以土圭测天地之中也然则四夷之距推此可知焉尔雅曰东至于泰远西至于邠国南至于濮鈆北至于祝栗谓之四极皆谓四方极远之国○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觚竹在北北戸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东皆四荒昏荒之国次四极者○九夷八狄七戎八蛮谓之四海九夷在东八狄在北七戎在西八蛮在南次四荒者○岠齐州以南戴日为丹穴岠去也齐中也○北戴斗极为空桐负○东至日所出为太平西至日所入为太蒙即蒙泥也○太平之人仁丹穴之人智太蒙之人信空桐之人武地气使之然也○此五方之性也太演十二次分野图云天下山河之象在乎两戒北戒地形自三危三危县在沙州炖煌县○积石负终南积石山在鄯州龙支县终南山在长安县○地络之阴东及太华今华州郑县○而逾河并雷首山在今浦州河东县○砥柱至于王屋今洛阳王屋县○太行今泽州晋城县○乃西北抵常山山在今镇州之右东折秦塞垣至秽貊朝鲜是谓北纪所以限中外也故星传谓之北戒或谓之胡门南戒地形自岷山在茂州汶山县○嶓冡在今梁州金牛县○负终南地络之阳东及太华在华州○抵商山在商州○阻熊耳连外方熊耳山在虢州卢氏县○桐柏南析自上洛南逾江汉桐柏山在唐州○武当荆山至于衡阳武当山在均州荆山在襄州南潭县衡阳山在衡州○乃东折岭徼达东驱今福州○闽中是谓南纪所以限蛮夷星传谓之南戒亦谓之越门华裔之大经也尚书五服之制去王城面五百里甸服又五百里侯服又五百里绥服又五百里要服距王城凡二千里其外五百里荒服国语曰周穆王征犬戎得白狼白鹿以归自后荒服不至然则二千里之外乃四夷及蛮夷猃狁匪茹整居焦获今岐州○又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今陆浑县○则参居中国矣而其本域盖四夷之裔也记曰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夷者觚也东方人好生万物抵触地而出以其居东故曰东夷东九种一曰玄菟二曰乐浪三曰高骊四曰蒲饰五曰鸟臾六曰索家七曰东屠八曰倭人九曰天鄙谓之九夷文身谓以丹青文饰其肌有不火食者以其地气多暖虽不火食不为害也言有不火食者亦有火食者○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君臣同川而浴极为简慢蛮者慢也其类有八一曰天竺二曰咳苜三曰憔悴四曰破踵五曰穿胸六曰信耳七曰驹轵八曰旁春雕题交趾者题为额也谓以丹青雕刻其头非惟雕题亦文身也故仲雍居吴越左传云断发文身趾足也言蛮卧时头向外足在内而相交故曰交趾不曰被发者发断故云注云雕文谓刻其肌以丹青涅之交趾足相向言浴则同川卧则有不火食地气暖不为病汉书地理志越俗断发文身以避蛟龙之害故刻其肌以丹青涅之以东南俱近于海故皆文身尔雅言六蛮○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戎者㐫也斩伐杀生故曰戎然戎亦有六一曰侥侇二曰戎央三曰老白四曰耆羌五曰鼻息六曰天刚衣皮不粒食者以其无丝麻唯食禽兽肉故衣皮地气寒少五榖故有不粒食者尔雅中言七戎七曰山仑○北方曰狄被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狄者辟也远也言其地广辟而逖远故曰狄也其类有五一曰月支二曰貊秽三曰匃奴四曰单于五曰白屋东方多鸟故曰羽衣正北多羊故曰羽毛寒至盛林木又少故穴居亦少五榖故不粒食也尔雅云八狄多六曰宣威七曰宣靺鞨八曰逹怛礼只元五狄也○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偹器其事虽异各自足○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远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此言帝王立此传达四方之人东方谓之寄也○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皆俗问之名依其事类耳鞮其言之也今冀州郡有言狄鞮者○先王以是周知其情而从其俗务以德安其性不以力致其来其国土之别固已具于职方训诵矣禹之敷土也使大章亥步四极之所距海外之地则山海经存焉方言虢国今古不同偹其纪纲难其尽䆒自是以降唐史所书推其土域所存纪其名号之变载于国史之末以备华夏之文至于战伐之情朝贡之数事此非理不复具焉凡今地理之说盖定其方域表其山川而四夷之居本在四表虽猃狁之整居焦获陆浑之处于伊川其人则夷其地则夏岂可以周原洛邑谓之裔乎昔唐开元天宝之盛也南至越裳北至灵朔东穷辽石西及河湟皆为郡县单于风教既编九州之记岂可具之于四夷两汉之制县有蛮夷曰道而其总述皆九牧之所相矣是以今四夷之所说皆其裔荒之本主焉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十二上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十二下
  宋 乐史 撰
  四夷一
  东夷一
  东夷总述
  东夷之地自胸山而东其北则乐浪朝鲜辽东其南则闽越晋安之东泉州今泉州滨海望海中诸夷国皆见焉○皆其域也昔周武王封殷太师箕子于朝鲜而辽东则战国时燕地而带方真畨玄菟皆汉之郡后皆为东夷之地矣盖先王之时罔不率俾夏太康失德夷人始叛至桀而诸夷内侵殷仲丁伐监夷后虽陵暴诸夏而其境则辽海之东焉辽东故塞至𬇙水为界属燕燕王卢绾及燕人卫满亡命而出塞渡𬇙水居秦之空地王之地方数千里至汉武破之以朝鲜为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后汉末公孙康据而有之魏景初元年乃灭魏周齐以来高丽强盛隋炀帝三征之初渡辽而败再行次辽水征之而杨玄感反又将征之而天下乱至唐高宗时乃灭之
  朝鲜
  朝鲜周封箕子之国昔武王释箕子之囚箕子不忍食周粟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太傅箕子教以礼义田蚕作八条之教无门户之闭而人不为盗其后四十馀代至战国时朝鲜侯亦僭称王始全燕时属焉为置吏筑鄣塞其后燕王卢绾反入匈奴燕人卫满亡命聚党千馀人椎结蛮服东走出塞渡𬇙水击破朝鲜王准居秦故空地上下彰稍役属真番朝鲜诸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都王险地名在𬇙水东○会孝𠅤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保塞外蛮夷是故满得以威力侵其旁小邑真番临屯皆来服属地方数千里传子至孙右渠诱汉亡人滋多武帝元封二年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兵五万左将军荀⿱彐⿰垁凡 -- 彘出辽东顷之朝鲜人杀右渠来降遂定其地因立为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今悉为东夷之地昭帝时罢临屯真番以并乐浪玄莬自此内属
  四至
  秦灭燕属辽东外徼秦辽东郡今安东府之地及秦乱中国人或避地者数万口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𬇙水为界武帝因之即为四郡之地土俗物产
  始箕子以八条之教世得其理自汉内属以后风俗稍薄法禁亦寖多至于六十馀按四夷志东方仁故其俗颇有中国之风孔子欲居九夷又闻郯子述鸟官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也其俗土著喜饮酒歌舞或冠弁衣锦器用俎豆
  濊国
  濊亦朝鲜之地后汉光武封其渠帅为县侯皆岁时朝贡无大君长汉已来其官有侯邑君老三统主下户其耆旧自谓与高丽同种言语法俗大抵相类魏齐王正始六年濊侯等举邑降四时诣乐浪带方二郡朝谒并今东夷之地有军征赋调如华人焉
  四至
  南与辰韩北与高勾丽沃沮接东穷大海西接乐浪土俗物产
  箕人性谨愿少嗜欲有廉耻男女衣皆著曲领男子系银花广数寸以为饰俗重山川山川各有部分不得辄相干涉同姓不婚多所忌讳疾病死亡即弃旧宅知种麻养蚕作绵布又颇晓气候星宿先知年岁丰约不以珠玉为宝又祭虎以为神其邑落有侵犯者辄相罚责生口牛马名之为贵祸少冦盗作矛长三丈或数人共持之能步战乐浪擅弓出其地又多文豹有果下马高三丈其海出班鱼皮汉时怕献之百济国
  百济即后汉末夫馀王尉仇台之后后魏时百济王上表云臣与高丽源出夫馀也初以百家济海因号百济晋时勾丽既略有辽东而百济亦据有辽西晋平二郡地今营平二州之间也自晋以后并诸国据有马韩地晋代授蕃爵自置百济郡义熙中以百济王夫馀腆为使持节都督百济诸军事宋齐梁并遣使朝贡授官封其人土著地多下湿率皆山居其王都有东西二城号建居拔城王号于罗瑕百姓呼为鞬告支夏言并王也○王妻号于陆夏言妃也○官属有十六品左平一品达二品恩率三品徳率四品捍率五品奈率六品以上冠饰银花将徳七品紫带施徳八品皂带固徳九品赤带季徳十品青带对徳十一品文督十二品皆黄带武督十三品佐军十四品振武十五品克虞十六品皆白带统兵以达率徳率捍率为之人庶及馀小域咸分隶焉其国用法叛逆者死杀人者以奴婢三人赎官人管射及盗者三倍追赃其王以四仲月祭天及五帝之神每岁四祠其始祖仇台之庙大姓有八族谓沙氏燕氏劦氏解氏真氏国氏木氏苩氏国西入岛居者十五所皆有城邑后魏孝文帝遣众征破之后其王牟大为高勾丽所破衰弱累年迁居南韩旧地隋初其王扶馀璋遣使贡方物拜为带方郡公百济王唐武徳四年其王夫馀璋遣使献果下马与新罗世为仇雠贞观十六年与高丽通和以绝新罗入朝之道太宗新征高丽百济怀数年之间朝贡遂绝显庆五年苏定方讨平之因虏其王义慈以归其地旧有五部分统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万户至是以其地分置熊津焉韩东明金连徳安等五府都督府以其酋渠为都督府刺史县令命右卫郎将王文度为都督总兵以镇之至麟徳三年其旧地没于新罗城傍众馀后渐衰弱散投空厥及靺鞨其王扶馀崇竟不敢还旧国土地尽没于新罗靺鞨扶馀氏君长因之遂绝义慈事亲以至孝闻友于兄弟时人号为东海曾闵及至京数日病卒葬于孙皓陈叔宝墓侧
  四至
  其国东西四百里南北九百里按新罗北距高丽千馀里西限大海过海至越州处小海之南南渡海即是倭国
  土俗物产
  其衣服男子略同于高丽拜谒之礼两手据地为敬妇人衣似袍而袖微大在室者编发于首后垂一道为饰出嫁者乃分为两道焉兵有弓箭刀矟重骑射兼爱坟史其秀异者颇解属文又解阴阳五行用宋元嘉历以建寅月为岁首亦解医药卜筮占相之术有投壶樗蒲等杂然尤尚奕棋僧尼寺塔甚多而无道士赋税以布绢麻木等婚娶之礼略同华俗父母及夫死者三年持服馀亲则葬讫除之气候温煖五榖杂果蔬菜及酒醴殽乐器之属多同于内地唯无駞骡驴羊鹅鸭等西南海中有三岛其上出黄漆树似小扰树而大六月辄取其汁漆器物如黄金其光夺目
  三韩国
  马韩后汉时通焉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韩三韩之地凡大小共七十八国或云百济是一国焉大者万馀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地各方四千馀里东以西海为限皆古之辰国也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王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适韩韩割东界地与之有城栅其言语有类秦人由是或谓之秦韩其王常用马韩人作之代相系袭辰韩不得自立为王明其流移之人故也其俗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冦行酒为行觞相呼为徒诸小别邑各有渠帅大者名臣智次有俭侧次有樊濊次有杀奚次有邑借皆其官名人文身步战兵仗与马韩同弁韩与辰韩杂居城郭衣服皆同言语风俗祀神有异施䆴皆在户西初朝鲜王准为卫满所破乃将其众馀数千人走入海攻马韩破之自立为韩王准后灭绝马韩人复自立为辰王后汉光武时韩人廉斯人苏马𬤊等诣乐浪贡献帝封苏马𬤊为汉廉斯邑君使属乐浪郡灵帝末韩灭并盛郡县不能制百姓苦乱多流逃亡入韩者建安中公孙康分屯有有盐二县以南荒地为帯方郡因遣公孙模张敞収遗民伐韩濊旧民稍出自后倭韩遂属帯方𨛦魏明帝初遣帯方太守刘昕乐浪太守鲜于嗣越海定二郡部従事吴林以乐浪本统韩国分割辰韩八国以属乐浪晋武帝咸寕中马韩主来朝自后无闻按三韩寻为百济新罗所并
  四至
  马韩在西五十有四国其北与乐浪接南与倭接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北与濊貊接弁韩在辰韩之南与倭接
  土俗物产
  马韩人知田蚕作绵布出大栗如梨有细尾长五尺邑落杂居亦无城郭作土室形如冢开户在上不知跪拜无长幼男女之别少纪纲国邑虽有主帅不能相制御其葬有棺无椁不知骑乘牛马不贵金宝锦罽唯重璎珠以缀衣为饰及悬颈垂耳大率皆魁头露髻布袍草履其人勇壮少年有筑室作力者辄以绳贯卷皮以杖捶绳懽呼为健终日力作不以为痛苦用弓楯矛橹虽有斗争攻战而贵相屈服俗信鬼神尝以五月耕种毕祭鬼神昼夜饮会群聚歌舞舞辄数十人相随踏地为节十月农工毕亦复如之诸国邑各以一人主祭祭天地号天君又立苏涂有似浮屠建大木以悬鼓铃事鬼神其南界近倭亦有文身者又有州胡在马韩之海西大岛上其人差短小语言不与韩同其被服如鲜卑衣韦衣有上无下好养牛豕乘船往来货市韩中辰韩其地肥美宜五榖知蚕桑作练布乘驾牛马嫁娶以礼其俗男女有别以大鸟羽送死其意欲使死者神魂飞扬也国出铁韩濊倭皆从取之凡诸市易者皆用铁如中国用钱刀又以供给二郡俗喜歌舞饮酒鼓瑟瑟形似筑弹之有音曲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十二下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十三
  宋 乐史 撰
  四夷二
  东夷二
  高句丽国
  高句丽后汉朝贡云本出于夫馀先祖朱蒙朱蒙母河伯女闭于室内为日所照引身避之日影又逐因有孕生卵大如五升夫馀弃之与犬犬不食与豕豕不食弃于路牛马避之弃于野众鸟以毛茹之王剖之不破以还其母母以物褁置煖处有一男破壳而生及长名曰朱蒙其俗言朱蒙者善射也国人以非人所生欲杀之朱蒙东走渡普述至纥升骨城遂居之号曰高勾丽国因以高为氏子孙继立至汉武帝元封三年灭朝鲜置玄莬郡以高勾丽为县以属之赐以冠帻朝服鼓吹尝从玄菟郡授之后稍骄不复诣郡但以东界筑小城授之遂名此城为帻沟娄沟娄者勾丽名城也王莽时发勾丽兵以伐匈奴其人不欲行皆亡出塞为盗王莽更名高勾丽王为下勾丽侯于是貊人冦边愈甚光武建武八年遣使朝贡因复其王号凡有五族有消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本消奴部为王稍微弱后桂娄部代立其置官有相加对卢沛者古雏大加主簿优台使者帛衣先人其公会衣服皆锦绣金银以自饰大者上皆加著帻如冠帻而无后其小加著折风形如弁无牢狱有罪诸加评议便杀之没入妻子为奴婢兵器有甲弩弓箭㦸矟矛鋋习战斗好冦钞沃沮东濊皆属焉又有小水貊勾丽作国依水而居汉辽东郡西安平县北有小水南流入海勾丽别种依小水作居因名之为小水貊也地出好弓所谓貊弓是也后勾丽王宫生而开目国人怀之及长勇壮和帝时频掠辽东玄莬等郡宫死玄莬太守姚光上言欲因其丧发兵击之尚书陈忠曰宫前桀颉光不能讨死击之非义也宜遣吊问因责让前罪赦不加诛安帝从之明年宫子遂成还汉生口诣玄莬降诏曰自今以后不与县官战斗而自以亲附送生口者皆与赎直缣人四十匹小口半之自尔率服东垂少事其后王伯固死有二子长曰拔奇少曰伊夷模国人立伊夷模为王自伯固时数冦辽东又受亡胡五百馀家献帝建安中拔奇怨为兄而不得立与消奴部各将下户三万馀口诣公孙康降还住沸流水降胡亦叛伊夷模伊夷模更作新国都于此九都山下拔奇遂往辽东有子留勾丽国古雏加駮位居是也伊夷模死子位宫立始位宫曽祖亦名宫生而开目能视及长而勇壮今王生亦能视勾丽呼相似为位以为似其曽祖故名之为位宫位宫有勇力便鞍马魏齐王正始二年位宫冦西安平五年幽州刺史毌丘俭将万人出玄莬讨之战于沸流位宫败走俭追至亲岘悬车束马登九都山屠其所都斩首虏万馀级六年俭复讨之位宫轻骑将诸奔沃沮俭使王颀追之绝沃沮千馀里到肃慎南界刻石纪功又刊九都山铭不耐城而还至位宫五叶孙钊晋康帝建元初慕容皝率兵讨之大败单马奔走皝乘胜追至九都焚其宫室掠男女五万馀口以归钊后为百济所杀其后慕容宝以勾丽王安为平州牧封辽东帯方二国王安嫁置长史司马参军官后略有辽东郡至孙高琏晋安帝义熙中遣长司高翼献赤白马以琏为都督营州诸军高丽王乐浪郡公宋元嘉中又献马八百匹自东晋宋至于齐梁后魏周其王皆受南北两朝封爵分遣贡使初后魏时置诸国使邸齐使第一高丽次之南齐武帝永明中高丽使至服穷袴冠折风中书王融戏之曰服不中身之灾也头上定是何物答曰此则古弁之遗象也自东晋已后其王所居平壤城即汉乐浪郡王险自慕容氏来伐后徙国内城移都此城亦曰长安城其城随山屈曲南临𬇙水在辽东南东干馀里城内惟积仓储器械寇至方入固守王别为宅于其侧其外有国内域及汉域亦别都也后有辽东玄莬等数十城皆置官司以相统摄焉其地后汉时二千里至后魏南北渐狭境才千馀里至隋渐大东西六千里其国中书籍有五经三史三国志晋阳秋玉篇字统字林自琏七叶至元隋文帝时以靺鞨之众万馀骑冦辽东帝遣汉王谅讨之次辽水大遭疾疫又乏粮元惧请罪遂班师炀帝徴元入朝不至大业七年帝亲征元八年师渡辽水营于辽东城分道出师顿兵于其城下高勾丽婴城固守帝命诸军攻之又敕诸将勾丽若降即宜抚约不得縦兵城将陷贼辄言请降诸将奉旨不敢赴机先令驰奏此报至贼守御亦备随出拒战如此者再三帝不悟食尽师老输粮不继诸军败绩还者千人而已是行也唯于辽东西㧞贼武厉置辽东郡及通定镇而还九年帝复亲征乃敕诸军以便宜从事诸将分道攻城贼势日蹙会杨玄感作乱反书至帝班师兵部侍郎斛斯政玄感之党亡入高丽知其事实悉锐兵来追殿军多败十年又发天下兵会盗贼蜂起所在阻绝军多失期少至辽水又属饥馑六军逓相掠夺复多疾疫自黄龙以东骸骨相属止泊之处军人皆积尸以御风雨死者十有八九高丽亦困毙于御守遣使乞降囚送斛斯政以赎罪帝许之顿于怀远镇受其降款旋班师仍徴元入朝不至帝更图后举会天下大乱不克复行唐武徳四年遣使朝贡其国建官有九等其一曰土梓旧名大对卢总知国事次曰太大兄次郁折华言主簿次太大夫使者次皂衣头大兄东夷相传所谓皂衣先人者也以前五官掌机密谋政事徴发兵马选授官爵次大使者次大兄次収位使者次上位使者次小兄次诸兄次过节次不过节次先人又有状古雏加掌宾客比鸿胪卿大夫使者为之又有国子博士太学博士舍人通事典书客皆小兄弟以上为之又其诸大城置傉蕯比都督诸城置处闾近支刺使亦谓之道使其武官曰大模达比卫将军以皂衣头大兄以上为之次末客比中郎将以大兄以上为之其次领千人以下各有差等又其国有五部皆贵人之族也一曰内部即后汉时桂娄部也二曰比部即绝奴部也三曰东部即顺奴部也四曰南部即灌奴部也五曰西部即消奴部也又遣使请道教七年二月遣使内附受正朔请颁历许之诏沈叔安持天尊像并道士至其国讲五千文开释玄宗自是始崇重之化行于国有逾释典八年三月高祖谓群臣曰名实之间理须相副高丽称臣于隋终拒炀帝此亦何臣之有朕敬于万物不欲骄贵但据有土宇务共安人何必令其称臣以自尊大可即诏述朕此怀也裴矩温彦博进曰辽东之地周为太师之国汉家之玄莬郡耳魏晋以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若以高丽抗礼远人必当轻汉天子四海一家无有远迩悉主悉臣理无降尊俯同藩服乃止其后东部大人盖苏文杀其王高武其主元在位十八年死高武即元异母弟○立其侄藏为主自为莫离支此官总选兵犹吏部兵部尚书也○于是号令远近遂専国命苏文须面甚伟形体魁杰衣服冠履皆饰以金彩身佩五刀常挑臂高步意气豪逸左右莫敢仰视恒令武官贵人俯伏于地登背上下马○贞观十八年二月太宗谓大臣曰高丽莫离支贼杀其主尽诛大臣夫出师吊伐须有其名因其杀君虐民取之为易諌议大夫褚遂良进曰兵若度辽事须克捷万一不获无以示威远方必更发怒再勤兵众若至于此安危难测太宗然之兵部尚书李𪟝曰近者延陀犯边陛下必欲追击但为魏徴苦諌遂止向若讨伐无一人生还可五十年间边境无事至十一月以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自莱州泛海趣平壤又以特进李𪟝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趣辽东两军合势三十日征辽之兵集于幽州十九年太宗亲征渡辽四月李𪟝攻㧞盖牟城获口二万以其城置盖州𪟝又攻辽东城拔之以其城为辽州六月攻㧞白岩城以其城为岩州遂引军次安市城进兵以攻之会援于安市城东南八里依山为阵上令所司张受降幕于朝堂之侧夜召文武躬自指麾是夜有流星坠贼营中明日及战大破之延夀恵真率三万六千八百人来降上以酋首三千五百人授以戎秩迁之内地馀三万人悉放还平壤城靺鞨三千人并坑之获马三万匹牛五万头甲一万领因名所幸山为驻跸山命许敬宗为文勒石以纪其迹遂移军于安市城久不克九月遂班师先遣辽盖二州户口渡辽乃召兵马历于城下而旋城主升城拜辞太宗嘉其坚守赐缣百匹以励事君者二十一年李𪟝大破高丽于南苏班师至颇利城渡白狼黄岩二水皆由膝下𪟝怪二水狭浅问契丹辽源所在云此二水更行数里合而南流即称辽水更无辽源可得也旋师之后更议再行二十二年司空房玄龄病亟乃谓诸子曰当今天下清谧咸得其宜唯东讨不廷方为国害主上含怒意决臣下莫敢犯颜吾若不言可谓衔恨入地遂封表谏曰臣闻兵恶不戢武贵止戈当今圣化所覃无远不薄上古所不臣者陛下皆能臣之所不制者皆能制之详观古今为中国患害莫过突厥遂能坐运神略不下殿堂大小可汗相次束手分典禁卫执㦸行间其后延陀鸱张寻就夷灭铁勒慕义请置州县沙漠以北万里无尘至如高昌叛涣于流沙吐浑首窜于积石偏师薄伐俱从平荡如高丽者历代逋诛莫能讨击陛下责以逆乱弑主虐人亲总六师问罪辽碣未经旬日即㧞辽东前后虏获数十万计分配诸州无处不满雪往代之宿耻掩崤陵之枯骨比功校徳万倍前王此圣主所自知微臣安敢备说且陛下仁风被于率土孝徳彰乎配天兼众美而有之靡不备至且微臣深为陛下惜之重之爱之宝之易曰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又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由此言之进有退之义存是亡之机得有丧之理老臣所以为陛下惜之盖谓此也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臣谓陛下威名功徳亦可足矣拓土开疆亦可止矣彼高丽者贪诈猥贱不足待以仁义不可责以常礼古来以鱼鳖畜之宜从阔略若必欲绝其种类深恐兽穷则抟且陛下每决死囚必命三覆五奏进素食停音乐盖以人命所重感动圣慈也况今兵士之徒无一罪戾无故驱之于戎阵之间委之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魂魄无归令其老父孤儿寡妇慈母睹轊车而淹泣抱枯骨而伤心足以变动阴阳感伤和气实天下之冤痛也且兵㐫器战危事不得已而用之向使高丽违失臣节而陛下诛之可也侵轶百姓而陛下夷之可也久长能为中国之患而陛下除之可也有一于此虽日杀万夫不足为愧今无此三条坐烦中国内为旧主雪怨外为新罗报雠岂非所存者小所损者大愿陛下遵皇祖老子止足之戒以保万代巍巍之业发沛然之恩降宽大之诏顺阳春以布泽释高丽以自新则中外庆赖远肃迩安臣老病三公朝夕入地谨罄残魂馀息结草之诚蒙录此哀鸣即死且不朽盖苏文死其子男生嗣立为其弟建所逐使其子献诚诣阙高宗总章元年遣司空李𪟝攻㧞扶苏城一时来降遂与诸军相会时副御史贾言忠克度知辽东军粮使回上问以军事言忠尽其山川地势且言辽东可平之状上问曰卿何以知其可平也对曰昔隋主亲率六军覆于辽东者人事然也炀帝无道军政严酷举国受役天下离心玄感一唱狼狈而还身死国亡自取之也及先帝亲征问罪所以不得志者高丽未有衅也谚曰贼无媒中道回今高丽失其政人心不附男女兄弟内离逓相攻击脱身来奔为我乡导彼之情伪尽知之矣以国家富强陛下明圣将士尽力灭之必矣且闻高丽秘计云不及九百年当有八十老将来灭之自前汉末高丽氏即有国土及今已九百矣李𪟝年八十亦与符记相同又高丽频岁饥荒卖鬻男女无故地裂狼狐入城蚡䑕穴于门阈之下夷俗言妖递相警怖天意如此人事如彼臣窃以为是行不再举矣上曰卿观辽东诸将孰贤对曰李𪟝先朝旧臣圣鉴所悉厐同善虽非斗将而持军严整薛仁贵勇冠三军威名远振高偘勤俭自处果敢有馀契苾何力沈毅持重有统御之才虽颇有忌前之癖而临事㫁然诸将夙夜小心忘身忧国者莫逮于李𪟝上深然其言九月十二日㧞平壤城虏其王高藏男建男产等以归平其国下城百七十户六十九万七千二年移高丽户二万八千二百配江淮以南山南京西咸亨元年四月其馀类有酋长剑牟岑者率众叛立高丽外孙安为王令左卫大将军高偘讨平之其馀众不能自保散投新罗靺鞨旧土国尽入于靺鞨高氏君长遂绝武太后圣历二年銮台侍郎平章事狄仁杰表请拔安东镇复其君长曰臣闻先王疆理天下皆是封域之内制井田出兵赋其有逆命者因而诛焉罪其君吊其人存其社稷不夺其财非欲土地之广非贪玉帛之货至汉孝武藉四帝之资储于是定朝鲜讨西域平南越击匈奴府库皆空盗贼锋起百姓鬻妻卖子流离于道路者万计于是摧枯市利算及舟车笼天下货财而财用益屈末年觉悟息兵罢役封丞相为富民侯然而汉室中微衅由此起岂不感哉人有四支者所以捍头目君有四方者所以卫中国也然以蝮蛇在手既以㫁节全身狼戾一隅亦宜弃之存国汉元帝罢朱崖之郡宣帝弃车师之田非恶多而好少也知难即止是为爱人今以每中分为西运风波漂荡没溺至多兵粮由恐不足且中国之于高丽天文自隔辽东所守已是石田靺鞨遐方更为鸡肋今欲疲有益而求无益恐非通典且得其地不足以耕织得其人不足以赋税臣请罢薛讷废安东镇三韩君长高氏为其主诚愿陛下存亡⿰纟⿱𢆶匹 -- 继绝之义复其故地此之美名高于尧舜远矣
  四至
  其国在辽东之东千里南与朝鲜濊貊东与沃沮北与夫馀其地方后汉时南北二千里至后魏南北渐狭方千馀里至隋渐大东西六千里
  土俗物产
  其俗淫而形貎洁净国中邑落男女每夜群众为倡乐好祀神社稷灵星以十月祭天大会名曰东盟其国东有大穴号隧神亦以十月迎而祭之婚娶之礼略无财币有爱财者谓之卖婢俗甚耻之父母及夫丧其服制同于华夏兄弟则服以三月乐有五弦琴筝筚篥横吹箫鼔之属赋税则绢布及粟随其所有量贫富差等输之有马皆小便登山本朱蒙所乘马种即果下也畜有牛豕豕多白色其人性㓙急有气力好战其地多山谷无原泽随山谷而居少田业力作不足以自资其俗节于饮食而好修宫室始以为夫馀别种而言语法则多同之跪拜伸一足行步皆如走 碣石山在汉乐浪郡遂城县长城起于此山今验长城东截辽水而入高丽遗址尚书云夹右碣石入于海右碣石则河赴海处在今州南二十馀里则高丽为碣石之左也 平壤城东北有鲁阳山鲁城在其上西南二千里又有苇山南临𬇙水 大辽水源出靺鞨国西南山南流至安市也 小辽水源出辽山西南流又有大梁山在国西出塞外西南流注小辽水 马訾水一名鸭绿水水源出东北靺鞨白山水色似鸭头故俗名之去辽东五百里经国内城南又西与一水合即盐滩水也二水合流西南至安平城入高丽之地以此水最大波澜清折所经津济皆贮大船其国恃此以为天堑其水凡阔三百步在平壤城西北四百五十里辽水东南四百八十里按高丽记云分则汉乐浪玄莬郡之地自后汉及魏为公孙氏所据至渊灭西晋永嘉以后复入高丽其不耐屯有帯方安市平郭安平居文龙城皆汉二郡之属县分则朝鲜濊貊沃沮之地是也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十三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太平寰宇记>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十四
  宋 乐史 撰
  四夷三
  东夷三
  新罗国
  新罗国魏时为新卢国焉其先本辰韩种也辰韩始有六国稍分为十二新罗则其一也或曰斯罗魏将毌丘俭讨高丽破之奔沃沮其后复归故国留者遂为新罗焉故其人杂有华夏高丽百济之属兼有沃沮不耐韩濊之地其王本百济人自海逃入新罗遂王其国国小不能自通使聘苻坚时其王楼寒遣使卫头朝贡坚曰卿言东海之事与古不仝何也答曰亦犹中国时代变革名号改易今之与古焉得同之梁武普通二年王姓慕名秦始使人随百济献方物其俗呼城曰徤牟罗其邑在内曰喙评在外曰邑勒亦犹中国之言郡县也国有六喙评五十二邑勒至隋文帝时遣使来贡其王姓金名真平按隋东藩风俗记云金姓相承三十馀叶文帝拜为乐浪郡公新罗王又按其先附庸于百济后因百济征高丽人不堪戎役相率归之遂致强盛因袭加罗任䢷诸国灭之并三韩之故地也其西北界大牙出高丽百济之间官有十七等其一曰伊罚于贵相如次伊尺于次迎于次破弥于次大阿尺于次阿尺于次吉于次沙咄于次及伏于次大柰摩次柰摩次大吉次小吉次吉土次大乌次小乌次造位外外有郡县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选人之壮健者悉入军锋戍逻俱有营屯步伍风俗刑政衣服略与高丽百济同唐贞观二十一年其王遣金春秋来朝拜为特进请改章服以从华制永徽元年其王金真徳大破百济遣使献织锦作五言太平诗龙朔三年诏新罗置鸡林大都督麟徳二年其王法敏与龙津都督夫馀隆盟于百济之熊津城其盟书藏于百济之庙于是带方州刺史刘仁轨领新罗百济儋罗倭人四国使浮海而还以赴太山之下上元元年法敏纳高丽叛亡之众又略百济故地遣兵守之帝大怒下诏削法敏官爵遣宰臣刘仁轨讨之仍以法敏弟左饶卫员外大将军临海郡公金仁问为新罗王时仁问在京师诏令归国以代其兄仁问行至中路闻新罗降仁问乃还二年鸡林道行军大总管刘仁轨大破新罗之众于七重城而还新罗于是遣使入朝伏罪拜首贡方物前后相属竟后加敏官爵既尽有百济之地及高丽南境东西约九百里南北约一千八百里于界内置尚良康熙金武汉朔溟等九州其武州所输物产为新罗之最自开耀元年至会昌元年朝贡不绝
  四至
  其国在百济东南五百馀里当高丽东南兼有汉乐浪郡地东滨大海
  土俗物产
  土地肥美宜植五谷多桑麻菓菜鸟兽产物略与华同风俗刑政衣服略与高丽百济同而朝服尚白好祭山神重元日每以其日拜日月神国人金林二姓异姓不通婚妇人多美发
  倭国
  倭国自后汉通焉古倭奴国也在新罗东南大海中世世依山岛为居凡百馀国后汉书云光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桓灵间倭国大乱更相攻伐历年无主有一女子名曰卑弥呼年长不嫁事鬼神道能以妖惑众于是共立为主侍婢千人少见者唯男子一人给王饮食传辞语居处宫室楼观城栅皆持兵守卫为法甚严魏明帝景初二年司马宣王之平公孙氏也倭女王始遣大夫贡献魏以为亲魏正始中倭王卑弥呼死其宗女一奥为王又按魏略云倭人自谓太伯之后未详其由其后复立男王受中国爵命晋太始初遣使重译入贡宋永初二年倭王请修贡职至曾孙武顺帝昇明二年遣使上表曰封国偏远作藩于外自昔祖弥躬擐甲胄跋涉山川不遑宁处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平海北九十五国臣虽下愚忝𦙍先绪驱率所充归崇天极道迳百济装理船舫而高丽无道图欲见吞䖍刘不已每致稽滞臣欲练理兵甲摧此强敌克靖方难无替前功窃自假开府仪同三司其馀咸各假授因诏除武使持节安东大将军倭王按其王理邪为台国或名邪摩维去辽东万二千里在百济新罗东南其国界东西五月行南北三月行四境各至于海大较在会稽闽川之东亦与朱崖儋耳相近官有十二等一曰大徳次小徳次大仁次小仁次大义次小义次大礼次小礼次大智次小智次大信次小信员无定数有军尼百二十人犹中国之牧宰八十戸置一仍一作伊尼翼如里长也十仍尼翼属一军尼其王以天为兄以日为弟尤信巫觋每正月一日必射戏以饮食其馀节略与华同乐有五弦之琴好棋博握槊樗蒲之事隋开皇二十年倭王姓阿每名多利思比孤其国号阿辈鸡弥华言天儿也遣使诣阙其书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帝览之不悦谓鸿胪卿曰蛮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明年帝遣文林郎裴清使于倭国渡百济东至一支国又至竹国又东秦王国其人同以华夏以为夷州疑不能明也又经十馀国达于海岸自竹斯国以东皆附庸于倭清将至倭王遣小徳阿辈台从数百人设仪仗鸣鼓角来迎又遣大礼歌多毗从二百馀骑郊劳既至彼都其王与清相见设宴享以返复令使者随清来贡方物其国跣足以幅布蔽其前后堆髻无冠带隋炀帝时始赐以衣冠令以锦彩为冠饰裳皆施襈缀以金玉衣服之制颇同新罗腰间或佩银花长八寸左右各数枝以明贵贱等级唐贞观五年使至太宗矜其路远遣新州刺史高表仁持节抚之浮海数月方至自云路经地狱之门亲见其上气色翕翕又闻链煅之声甚可畏惧也表仁负绥远之才与其王争礼不宣朝命而还由是遂绝至永徽五年遣使贡琥珀玛瑙琥珀大如斗玛瑙大如五升器高宗降书慰抚之仍云本国与新罗接近新罗数为高丽百济所侵若有危急王宜遣兵救之因有是敕其国东海岛中野人有古波多凡三国皆附庸于倭西与越州相距颇有丝绵出玛瑙有黄白二色其琥珀云海中涌出又东北千馀里至侏儒国人长三四尺自侏儒东行一年至裸国黑齿国使驿所传极于此矣又按东夷记云倭有名日本自云国在日边故以为称盖恶旧名也显庆中其国使又领虾夷国人同来朝贡方物咸亨元年遣使贺平高丽尔后继来朝贡长安三年又遣使贡方物其使号朝臣真人真人者官号犹中国尚书也颇读经史解属文首冠进徳冠其顶有花分而四散身服紫袍以帛为腰带容止温雅则天宴之拜为司膳员外郎放还开元初又遣使来朝表请儒者讲论语遣四门博士赵玄默就鸿胪寺教之乃遗玄默阔幅布以为束修之礼题曰白龟元年调布盖夸诞耳所得赐赉尽市文籍泛海而还其偏使朝臣仲满慕中国之风因留不去改姓名为朝衡历补阙终左常侍镇南都䕶三十三年遣使请老子经本及天尊像归本国天宝已后海路多为新罗绝隔朝贡乃由明州越州等路大历十二年遣大使朝檝宁副使和聪达来朝贡建中元年遣大使真人兴龙判官调摄悉自明州路朝贡真人兴龙盖因本官命氏也风调甚高善书札其本国纸似茧而洁滑人莫能名贞元十五年其国有二百人浮海至扬州交易而还永贞元年遣使真人远诚等来朝开成四年遣使滕原朝韦嗣等来贡方物
  四至
  按其王理邪为台国或名邪摩维是也去辽东万二千里在百济新罗东南其国界西东三月行南北五月行四境各至大海大较在会稽闽川之东亦与朱崖儋耳相近
  土俗物产
  其国土俗宜禾稻蔴苎蚕桑知机织为缣布出白珠金玉其山出铜及丹土气温煖冬夏生菜茹无牛马虎豹羊鸡有桂姜椒橘蓑荷出黑雉又有兽如牛名山䑕又有大蛇吞此兽其坚不可斫其上孔乍开乍闭时或有光射中之蛇则死其兵有矛楯木弓竹矢以骨为镞男子皆黥面文身自谓太伯之后衣皆横幅结束相连女人被发屈紒衣如单被贯首而著之并以丹朱粉身如中国之用粉也有城栅屋宇父母兄弟共处唯会同男女无别以手而用笾豆俗皆徒跣以蹲跪为恭敬人性嗜酒多夀考国多女大人皆四五妻其馀或两或三女人不淫不妒又俗不盗窃少争讼其婚嫁不娶同姓妇入夫家必先跨火乃与其夫相见其死停丧十馀日家人哭泣不饮酒食肉亲宾就尸歌舞为乐有棺无椁封土作塜举大事灼骨以卜吉凶其行来渡海诣中国恒使一人不栉沐不食肉不近妇人名曰持哀若存全吉利则顾以时物如疾病遭害以为持哀不谨便共杀之
  夫馀国
  夫馀国后汉通焉初北夷索离国一作槖王有子曰东明长而善射王忌其猛欲杀之东明奔走东渡掩㴲水因至夫馀而王之顺帝永和其初王始来朝帝作黄门鼓角抵戏以遣之夫馀本属玄莵至汉末公孙度雄张海东感服外夷其王始死子尉仇台立更属辽东时勾丽鲜卑强度以夫馀在二国之间妻以宗女至孙位居嗣立魏正始中毌丘俭讨高丽因遣玄莵太守王颀诣夫馀位居遣使郊迎供军粮自后汉时夫馀王葬用玉匣常先付玉匣王死即迎取以葬及平公孙渊玄莵库犹存得玉匣一其晋时夫馀库有玉璧圭瓒数代之物传以为宝耆老言先代之所赐也其印文称濊王之印国中有故城名濊城盖本濊貊之地太康六年为慕容瘣所袭其王依虑自杀子弟走保沃沮武帝以龛为䕶东夷校尉明年夫馀后王依逻遣使诣龛求还旧国龛遣督邮贾沈以兵送之尔后每为瘣掠种人卖于中国帝又以官物赎还禁市夫馀之口自后无闻
  四至
  其国在长城北去玄莵千里南邻高勾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自弱水地可方二千里按后魏二史皆云夫馀国百济出于夫馀夫馀出于高勾丽国王子东明之后又谓蠧离乃夫馀在高丽之南若详考诸家所说疑蠧离在夫馀之北别是一国未详孰是风俗物产
  其国有戸八万土宜五谷无五果有宫室仓库宇狱多山陵广泽其人性强勇谨厚不冦抄以六畜名官有马加牛加猪加犬加邑落有豪人名下户皆为奴仆诸家别主四出道大者数千家小者数百家会同拜爵揖让升降有似中国以腊月祭天驿人傅辞皆跪手据地窃语用刑严急杀人者死没其家人为奴婢盗一责十二男女淫妇人妒皆杀之其兄死弟即以嫂为妻以弓矢刀矛为兵家家自有铠仗作城栅皆圆有似牢狱行人无昼夜好歌吟通日声不绝有军事亦祭天杀牛观蹄以占吉凶牛蹄解者为凶合者为吉有敌诸加自战不负即担粮食之其死夏月皆用水杀人殉葬多者数百厚葬有椁棺其居丧男女皆纯白妇人著布面衣环佩大体与中国相髣髴焉
  虾夷国
  虾夷国海岛中小国也其人须长四尺尤善弓矢插箭于首令人载弧而立数十步射之无不中者唐显庆四年十月随倭国使入贡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十五
  宋 乐史 𢰅
  四夷四
  东夷四
  东沃沮国
  东沃沮国后汉通焉初卫满王朝鲜时沃沮属焉至汉武帝平朝鲜分其地为四郡以沃沮城为玄莵郡后为夷貊所侵徙郡于高勾丽西北至光武以其渠率为县侯不耐华丽沃沮诸县皆为侯国后汉末犹置功曹主簿诸曹皆濊人作之其诸邑落渠帅皆自称三老则故县国之制也后以国小迫于大国之间遂臣属勾丽后以其中大人为使者使相为主领义使大加统之大加高丽官号所谓马加牛加狗加其所部有大小也责其税租貂布鱼盐海中食物千里担负致之又发其美女以为婢妾焉魏齐王正始五年幽州刺史毌丘俭讨勾丽王宫奔沃沮遂进师击沃沮邑落皆破之宫又奔北沃沮一名置沟娄去南沃沮八百馀里其俗皆与南同界与挹娄接挹娄喜乘船寇钞北沃沮畏之夏月藏在山岩深穴中为守备冬月冰冻船道不通乃下居邑毌丘俭遣玄菟太守王颀追位宫尽其东界其耆老言国人尝乘船捕鱼遭风吹数十日东到一岛上有人言语不相晓其俗尝以七月取童女沈海又言有一国亦在海中纯女无男人或传其国有神井窥之辄有孕又说得一布衣从海中浮出其形如中国人衣其两袖长三尺又得一破船随波出海岸边有一人项中复有面生得之与语不相通不食而死其城皆在沃沮东大海中也
  四至
  其国在勾丽盖马火山之东东滨大海北与挹娄夫馀接南与濊貊接其地东西狭南北长可折方千里土俗物产
  户五千土肥美背山向海宜五谷善种田无大君主有邑落长其人性质直强勇便持矛步战言语饮食居处衣服有似勾丽其葬作大木椁长十馀丈开一头为户新死者先假埋之令皮肉尽乃取骨置椁中家人皆共一椁刻木为主随死者为数又有瓦䥶置米于中编悬之于椁户边
  挹娄国
  挹娄国魏时通焉即古肃慎之国也周武王及成王时皆贡楛矢石砮尔后千馀年虽秦汉之盛莫能致也常道乡公景元末方来贡献矢石砮弓甲貂皮之属晋元帝初又诣江左贡石砮成帝时贡十石季龙四年方达季龙问之答曰每候牛马向南西卧者三年矣是知大国所在故来焉
  四至
  其国不在咸山北在夫馀北千馀里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不知其北所极广袤数千里
  土俗物产
  土地多山险车马不通人形似夫馀其言语各异有五榖牛马麻布出赤玉好貂所谓挹娄貂是也无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处于山林之间土气极寒尝为穴居以深为贵大家至接九梯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夏则裸袒以尺布蔽其前后其人臭秽不洁作厕于中圜之而居无文墨以言语为约坐则箕踞以匙挟肉啖之得冻肉坐其上令温煖土无盐铁烧木作炭灌之取汁而食也其俗将嫁娶男以毛羽插女头女和则将归然后致礼聘之妇贞而女淫贵壮而贱老初死之日即葬之于野交木作小椁杀猪积其土以为死者之粮性凶捍以无忧哀相尚父母死男女不哭泣有哭者谓之不壮相窃盗无多少皆杀之虽野处而不相犯有石砮皮骨之甲国东有山出石其利入铁将取之必先祈神其人众虽少而多勇力处山险又善射弓长四尺力弩矢用楛长尺八寸青石为镞皆施毒中人即死邻国畏其弓矢卒不能服也便乘船好寇盗邻国患之东夷饮食之器皆用俎豆唯挹娄独无法俗最无纲纪
  勿吉国
  勿吉后汉通焉亦谓之靺鞨在高勾丽北亦古肃慎国地邑落各自有长不相总一凡有七种其一号栗末部与高丽相接二曰泪咄部在栗末之北三曰安车骨部在泪咄部东北四曰拂湟部在泪咄东五曰号室部在拂湟东六曰黑水部在安车骨西北七曰白山部在栗末东南胜兵各数千而黑水部尤为劲健自拂湟以东矢皆石镞长二寸所居多依山水渠帅曰大莫弗脑咄东夷中为强国皆患之孝文延兴中其王遣乙力支朝献乙力支穪初发其国乘船溯滩河西上至太沴河沉舡于水南出陆行渡洛孤水从契丹西界达和龙乙力支还从其来道取得本沉舡达其国隋初靺鞨国有使来献谓勿吉国也西北与契丹接每相劫掠与中国悬隔唯栗末白山为近炀(“旦”改为“𠀇”)帝初其渠帅度地稽率其部来降居于柳城及辽东之役度地稽率其徒以从每有战功从帝幸江都㝷放归柳城唐武德三年其部落酋长突地稽遣使朝贡以其部落置燕州拜突地稽为总管刘黑达之叛也以战功封晋国公又徙其部落于幽州之昌平城会高开道引突厥来攻幽州突地稽率兵邀击大破之贞观初拜右卫将军赐姓李氏㝷卒子谨行武力绝人麟德中累迁营州都督右领军大将军为积石道经略大使至上元三年大破吐蕃数万众于清海之上玺书劳之乃封燕国公永淳元年卒赠幽州都督附葬乾陵自后或有酋长自来或遣使朝贡每岁不绝其白山部素附于高丽因牧平壤后部众入于中国汨咄安车骨入号室等部亦因高丽破后奔散微弱今无闻焉纵有遣人并于渤海编户唯黑水部全盛分为十六部落以南北为㭎地开元十三年安东䕶薛泰又请于黑水靺鞨内置黑水军续更以最大部落为黑水府仍以首领为都督诸郡刺史隶属焉中国置长史就其部落监领之十六年其部落都督赐姓李氏赐名献诚授云麾将军兼黑水经略使仍以幽州都督为其押使自此朝贡不绝旧说黑水西北有思慕靺鞨正北微东十日程有郡利靺鞨东北十日程有窋说靺鞨亦谓之屈设东南十日程有莫曵皆靺鞨今黑水靺鞨界至渤海德府北至小海南至大海西至室韦南北约二千里东西约一千里其国少马国人步战国多貂鼠皮尾骨咄角白兔白鹰等初太宗谓侍臣靺鞨远来盖突厥降朕之所致也昔周宣之猃狁孔炽出兵驱逐比之蚊蚋议者以为中䇿汉武北事匈奴中国虚竭议者以为下䇿秦始皇北筑长城神人怨怒议者以为无䇿然则自古以来其无上䇿乎朕承隋之弊而四夷归服无为而治得非上䇿乎礼部侍郎李百药进曰陛下以武功定四方以文德绥万物至道所感格于天地斯盖二仪降福以祚圣人岂与夫周汉设䇿校其长短哉太宗大悦其拂湟铁利等诸部落自唐初天宝末亦尝朝贡或随渤海使而来惟郡利莫曵皆三两部未至及渤海寖强黑水亦为其役至元和十一年渤海靺鞨遣使朝贡焉
  土俗物产
  其国有大水阔三里馀名速末水其地下湿筑堤凿穴以居屋形家开口于上以梯出入无牛有车马田则耦耕车则步推有粟及麦穄则有葵水气咸凝盐生树上亦有盐池多猪无羊嚼米醖酒饮能致醉妇人则布裙男子则衣猪犬皮裘头插虎豹尾善射猎其父母春夏死立埋之冢上作屋不令雨湿若秋冬死以其尸捕貂貂食其肉则多获之俗以溺洗手面于诸国最不为洁
  扶桑国
  扶桑国南齐时通焉废帝永和初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门说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馀里亦在中国之东作板屋无城郭有文字以扶桑皮为纸无甲兵不攻战名国王为乙祁贵人第一者为大对卢第二为小对卢第三为纳咄沙国主行有鼓角导从其衣随年改易甲乙年青丙丁年赤戊巳年黄庚辛年白壬癸年黑嗣王立三年不视国事自宋孝文武帝大明二年罽宾国有比丘五人游行至其国始通佛法像教焉
  风俗物产
  其土多扶桑木叶似桐初生如笋国人食之实如棃亦绩其皮为布以为衣亦以为锦有牛角甚长以角载物至胜二十斛车有马车牛车鹿车国人养鹿如牛以乳为酪有赤棃经年不坏多葡萄其地有铜无铁不贵金银市无租估其婚姻法大抵与中国同亲丧七日不食祖父母丧五日不食兄弟伯叔姊妹丧三日不食设座为神像朝夕拜奠不制衰经嗣王立三年不视国事
  女国
  女国惠深云在扶桑东千馀里其人容貎端正色甚洁白身体有毛发长委地至二三月竞入水则孕娠六七月产子女人胸前无乳项后生毛根白毛中有汁乳子百日能行三四年则成人矣见人惊避偏畏丈夫食咸草如兽禽咸草叶似邪蒿而气香味咸梁武帝天监六年有晋安人渡海为风所飘至一岛登山岸有人居女则如中国人而言语不可晓男则人身狗头其声如犬吠其食有小豆其衣如布筑土为墙其形圆其户如窦
  文身国
  文身国梁时闻焉在倭国东北七千馀里体有文如兽其额上有三文文大直者贵文小曲者贱土俗欢乐物丰而贱行客不赍粮有屋宇无城郭国王所居饰以金银珍丽绕屋为整广一丈实以水银雨则流于水银之上市用珍宝
  大汉国
  大汉国梁时闻焉在文身国东五千馀里无兵戈不攻战风俗并与文身国同而言语异
  流求国
  流求国自隋闻焉居海岛之中当建安郡之东水行五日而至土多山洞其王姓欢斯名渴剌兜不知其由来有国代数也彼土人呼之为可老羊妻曰多拔茶所居曰波罗檀堑栅三重环以流水树枣为籓王所居其大十六间雕刻禽兽国有四五帅统诸洞洞有小王往往有村村有鸟了帅帅并以善战者为之自相树立理一村之事男女皆以白纻绳纒头发从后盘绕至额妇人以罗纹白布为帽织斗镂皮并杂色纻及杂毛以为衣制裁不一织藤为笠饰以毛羽兵有兵□箭剑鼓之属编纻为甲或用熊豹之皮王乘木兽令人轝之而行导从不过数十人国中好相攻击人皆骁健善走难死而耐疮诸洞各为部队不相救助两阵相当勇者三五人相击射如有不胜一军皆走遣人致谢即共和谐收其斗死者共聚而食之隋炀(“旦”改为“𠀇”)帝大业初海帅何蛮等云春秋二时天清风静东望依稀似有烟雾之气亦不知其几千里三年帝命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遂与何蛮俱往因到流求国言语不通掠人并取其布甲而还时倭国使来朝见之曰此夷邪久国人所用也帝遣武贲郎将陈棱朝议大夫张镇州率兵自义安浮海击之至流求初棱将南方诸国人从军有昆仑人颇解其语遣人慰谕之流求不从拒逆官军棱击走之追至其郡频战皆败焚其宫室虏其男女数千人而还自尔而绝
  风俗物产
  其人食用平无赋敛有事则均税无文字视月亏盈而以纪时节候草枯以为年岁人深目长鼻颇𩔗于胡人纵年老发多不白无君臣上下之节拜伏之礼父子同床而寝妇人产乳必食子衣以木槽中曝海水为盐木汁为醋酿朱麹为酒其味甚薄遇得异味先进尊者凡有燕会执酒必待呼名而后饮上王酒者亦呼王名御杯同饮颇同突厥歌呼蹋蹄一人唱众皆和音颇哀怨扶女子上膊摇首而舞其死者气将绝举于庭浴其尸以布纒之裹以苇草衬土而殡上不起坟子为父丧数月不食肉有熊罴豺狼尤多猪鸡无牛羊驴马厥田良沃先以火烧而引水灌之持一插以石为刃长尺馀阔数寸而垦之土宜播种树木同江表多阔镂树似橘而叶密条织如发纷然垂下气侯与岭南相𩔗俗事山海之神祀以酒殽閗战杀人便将所杀人祭其神王之所居壁下多聚髑髅以为佳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十六
  宋 乐史 撰
  四夷五
  南蛮一
  南蛮总述
  昔在虞舜南巡至于苍梧今桂州也禹贡淮海维扬州传曰北距海南至海然则南至海壖尚为九州焉其后徳有衰隆化自远迩盖自五岭以外浸为夷俗焉流驩兜于崇山今驩州去长安万一千三百里周为越裳之国秦初得天下谪卒戍五岭而首之其后逾岭攻取陆梁之地命往嚣尉之今南越是也其为中国也久东自闽越滨海而及琼振儋崖五州自此西限海至其南皆南夷今海中诸国是也其海南诸国汉时通焉大抵在交趾南及西南居大海中洲上相去或四五千里远者乃二三万里乘船举帆道里不可详知外国诸书虽言里数亦非近实其西与诸胡国接按书云元鼎中遣伏波将军路博徳开南越置日南部其徼外诸国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汉汉桓武时大秦天竺皆由此道遣使贡献及吴大帝遣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使诸国其所经及传闻则有百数十国因音记传晋洎代通中国者盖斟及宋齐至者有十馀国自梁武隋炀其至者逾于前代唐以来又逾梁隋至者皆是重译而至其䍧牱夜郎黔中武陵今为郡暨县杂居中夏为徼内夷附之篇末
  徼外南夷一
  黄支国
  黄支国汉时通焉去合浦日南三万里俗略与朱崖相𩔗自武帝以来皆献见地贡银朱玉璧琉璃奇石异大珠圆及二寸而至圆者置之平地终日不停
  哥罗国
  哥罗国汉时通焉在槃槃东南亦曰歌罗富沙罗云其王姓矢黎娑罗名米失钵罗其理城叠石为之城有楼阙门有禁卫宫室覆之以草国有二十四州而无县庭列仪仗有纛以孔雀羽饰焉兵器有弓箭刀矟皮甲征伐乘象一队有象百头每象有百人卫之象鞍有一钩拦之中有四人一人执矟一人执弓矢一人执殳一人执刀赋税人出银一铢国无蚕丝蔴苎惟有古贝布畜有牛少马其俗非有官者不得上发裹头又嫁娶初问婚惟以槟榔为礼多者至三百盘成婚之时惟以金银为财多者至二百两女嫁讫从夫姓音乐有琵琶横笛铜𮡧鐡鼓死则焚尸盛以金罂沉之大海自唐天宝初至乾元中并来朝贡
  林邑国
  林邑国本秦象郡林邑县地汉为象林县属日南郡按日南郡古越裳之国也伏波将军马援开境置此县纵横六百里在交趾南海行三千里马援所植二铜柱表汉界处后汉末大乱县功曹姓区有子曰连杀县令自号为王子孙相承吴时通使其后王无嗣外孙范熊代立熊死子逸代立尊官有二其一曰西那㜑帝其二曰萨㜑帝歌其属官三等一曰伦多姓次歌伦致帝次乙地伽兰外官分为二百馀部其长官曰弗伦次曰阿伦如牧宰之差书以树叶为纸施椰叶为席男女皆横幅古贝绕腰以下谓之干漫亦曰都漫穿耳言小环为饰贵者著革履贱者跣行自林邑并扶南以南诸国皆然也其王戴金花冠形如章甫如璎珞出则乘象吹螺击鼓罩古贝伞又以为幡旗则王者之饬也不设刑狱有罪则付象蹋杀之又林邑浦外有不劳山罪人亦送此山令其自死其大姓号婆罗门嫁娶必用八月女先求男由贵男而贱女也同姓还相婚姻人性㐫悍果于战斗有弓箭刀槊以竹为弩乐有琴琵琶笛五弦颇与中国同每击鼓以警众吹蠡以节戎其人深目高鼻发拳色黒妇人堆髻四时暄暖无霜雪王死七日葬有官者三日庶人一日皆以凾盛尸鼓舞道从举至水次焚之收馀骨王则纳金罂中沉之于海有官者以铜沉之海口庶人以瓦送之于江男女皆截发随丧至水次尽哀而止其寡妇孤居散发至老人皆奉释法文字同于天竺王事尼乾道铸金银人像大十围至晋武帝太康中又来贡献成帝咸康二年范逸死奴文篡立文本日南西卷县夷帅范稚家奴也常牧牛于山涧得鲤鱼二尾化为鐡因以铸刀刀成文向北咒曰若斫石破者文当王此国因砍石如断刍稿文心异之范稚尝使商贾至林邑国遂教林邑国王作宫室及兵军器械王宠任之后乃䜛王诸子各奔馀国王死无嗣遂胁国人自立为王乃旁国并之有众四五万至穆帝永和三年文率其众攻陷日南遂据其地告交州刺史朱蕃郎今安南府求以日南北鄙横山为界初徼外诸国赏赉宝物自海路来贸货贿而交州刺史日南太守多贪利侵侮十折二三由是诸国怨愤且林邑少田故贪日南之地攻陷之文又袭九真害士庶十八九文死子佛立犹屯日南九真太守灌邃率兵讨佛走之邃追至南邑时五月立表日在表北影在表南九寸一分自北影之南故开此以向日此大较也佛乃请降其后频寇日南九徳之郡南安郡界杀伤甚多交州遂致虚弱至佛曽孙文敌立后为扶南王子当根纯所杀大臣范诸农平其乱而自立为王死子阳迈立死子咄复名曰阳迈宋文帝元嘉中侵暴日南九徳诸郡宋使交州刺史檀和之震武将军宗悫讨之克林邑阳迈父子并挺身奔逃所获珍异皆是未名之宝又销其金人得黄金数十万斤其后累代自宋齐梁陈隋皆遣使朝贡隋文帝既平陈后遣大将军刘方步骑万馀人撃之其王梵志率其徒乘象而战方多掘小坑草履其上因以兵挑之梵志悉众而阵方伪北走梵志逐之其象多陷转相惊骇军遂乱方纵兵击之大败之弃城而走方入其都获其庙主十八枚皆铸金为之盖其有国十八叶矣方既平其国班师故地遂空梵志收合遗人别建国邑至唐贞观中其王范头黎死国人共立头黎女为王诸葛地者头黎之姑子女王独任国中不宁大臣何伦翁定乃立地为王妻之以女主其国乃定诸葛地自立后遣使何伦因地盘献火珠大如鸡卵圆白皎洁状如水晶日正午时以珠承影取艾依之火见云得之于罗刹国八年又献白鹦鹉善于应答太宗悯之付其使令放还林薮今主即梵后在日南陆行二十馀日方至十四年又献通天犀十枚及诸宝珍称是永徽总章中其王钵迦舍跋摩累献驯象开元中其王建多达磨又贡驯象琥珀沈香天宝八载其王卢拖罗使献珍珠一百条沈香二十斤鲜白㲲二十只自至遂改称藩不复以林邑为国之号又贞元九年十一月遣使来贡犀牛元和四年八月安南都䕶张冉奏环破王国伪驩爱州都綂杀三万馀人获其王子五十九人战械船战象称之
  四至
  其地纵横可六百里去日南界四百馀里其南水步道二千馀里有西屠夷亦称王焉即马援所植两铜柱表汉界处马援北还留十馀户于铜柱处至隋有三百馀户悉姓马土人以为流寓号曰马流人铜柱㝷没马流人尝识其处又林邑记云马援树两铜柱于象林南界与西屠国分汉之南界是也又云铜柱山周十里形如倚盖西跨重岩东临大海屈璆道理记云林邑大浦口有五铜柱存
  土俗物产
  其地尝温不识冰雪多雾雨人能用弩以藤为甲法佛法以二月为岁首稻岁再熟有结辽鸟解人语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夜即飞状如萤火又出玳瑁贝齿古贝沈香古贝树名也其花成鹅毛抽似绩纺作布洁白与苎布不殊亦染五色织为班布也沈木者土人破断之积以年岁杇烂而心节独在置水中则沈故曰沈香次不沈者栈香也又出猩猩兽多琥珀松脂沦入地千岁为茯苓又千岁为琥珀在地其上及傍不生草木深者或八九尺大如斛削去皮成焉初如桃胶凝成乃坚其金宝物产大抵与交趾同以砖为城蜃灰涂之居处为阁名曰干兰皆开北户向日或东西无定
  扶南国
  扶南国在日南郡之南海西大岛中国俗本裸文身被发不制衣裳其先有女人为王号曰柳叶年少壮壮徤如男子其南有激国人名混填来伐柳叶降之遂以为妻恶其裸身乃穿叠布贯其首理其国子孙相传至王混盘况死国人立其大将范帅蔓为王蔓勇健有权略以兵伐旁国咸服属之自号扶南大王开地五六千里蔓死国乱大将范㝷自立为王是中国吴晋之代也吴时遣康太朱应使于㝷国国人犹裸唯妇人著贯头太应谓曰国中实佳但人䙝露可轻耳㝷始令国内男子著横幅今千漫也大家截锦为之贫者用布晋太始太康中皆遣使贡献东晋时有竺舟檀称王亦遣使其后王㤭陈如本天竺娑罗门也有神语曰应王扶南㤭陈如至盘扶南人闻之迎而立复改制度用天竺法令其国人居不穿井数十家共一池引汲之俗事天神以铜为像二面者四手四面者八手各有所持或小儿或鸟兽或日月王坐则偏踞翘膝垂左膝至地以自叠敷前设金盘香炉于其上居丧则削除须发其国无刑法讼狱者以金环鸡卵投沸汤中令探取之若无实者手即烂有理者即不损又于城沟中养鳄鱼门外圈猛兽有罪者辄以食猛兽及鳄鱼鱼兽不饫者为无罪三日乃放之宋齐梁并献方物其国有佛发长一丈二尺梁武帝诏沙门迎之先是武帝改造阿育王寺塔出旧塔下舍利及佛𠇊 -- 瓜发发有青绀色众僧以手伸之随手长短放之即放屈焉为蠡形又隋书云其扶南国王姑古龙诸国亦多姓古龙讯耆老言昆仑无姓氏乃讹矣唐武徳后频使人贡献贞观中又献白头国一人于洛阳其国在扶南之西又当参半之西男女生皆素手身又凝白居山洞之中四面岩险故人莫至其地界典参半国相接
  四至
  去日南可七千里在林邑西南三千馀里其境广袤三千馀里
  土俗物产
  土地坳下而平博气候风俗物产大较与林邑同有城邑宫室国王居重阁以木栅为城海边生大若叶长八九尺编其叶以覆屋国人亦为阁居为船八九丈广方六七尺头尾似鱼国王行乘象人无礼义男女共奔皆丑黒发拳拳裸身跣行耕种为务一岁种三岁获又好雕文刻镂食器多以银为之出金刚可以刻玉状似紫英石其所生乃在百丈水底盘石上如钟乳人投水取走竟日而出以鐡捶之而不伤鐡乃自损以羖羊角扣之漼然冰泮贡赋以金银珠香亦有书记府库文字𩔗胡
  顿逊国
  顿逊国梁时闻焉一曰典逊徼外诸国贾人多至其国市焉所以然顿逊回入海中千馀里涨海无涯岸船未曽得经过也其市东西交会有万馀人珍物宝货无种不有又有酒树似安石榴采其花汁停酒瓮中数日成酒出藿香插枝便生叶如都梁以衣国有区拨等花十馀种冬夏不衰日载数十车货之其花燥更芬馥亦末为粉以傅身焉其俗又多鸟葬将死亲殡歌舞送于郭外有鸟如鹅口如鹦鹉而红色飞来万计家人避之鸟食尽方去烧其骨沉海中以为上行人也必生天鸟若回翔不食其人乃自悲复以已为秽乃更就火葬以为次行也若不能生入火又不被鸟食以为下行也
  四至
  在海岖上地方千里王并羁属扶南北去扶南可三千馀里其国之东界通交州其西界接天竺安息物产序中有述不再注
  毗骞国
  毗骞国梁时闻焉在顿逊之外大海州中去扶南八千里传其王身长丈二头长三尺自古来不死莫知其年其王神圣知将来事南方号曰长颈王国俗有宫室衣服啖梗米其人言语小异扶南国内不受估客有往者亦杀而啖之是以商旅不敢至王常楼居不血食不事鬼神其子孙生死如常人唯王不死又传扶南东界即大涨海海中有洲洲上有诸薄国国东有马五州复东行千馀里涨海有燃火州其上有树生火中州左近人剥其皮纺绩作布极得数尺以为手巾与焦麻无异而色微青黒若小有垢污则投火复更精洁即火浣布或灯炷用之不尽也
  于拖利国
  于拖利国梁时通焉在南海洲上其俗与林邑扶南略通出班布古贝槟榔极好武帝天监初遣使入贡后无闻焉
  狼犽修国
  狼犽修国梁时通焉在南海中其界东西二十日行南北二十日行北去东州二万四千里地土物产与扶南略同其土偏多𣘷沉㜑律等香其俗男女皆𥘵而被发以古贝布为千缦其王及贵臣乃加云霞布覆髀以金绳为络带金环贯耳女则披布以璎珞纒身其国累塼为城有重门楼阁王出乘象有旛眊旗鼓罩白盖兵卫甚设武帝天监中遣使贡方物其使云立国以来四百馀年
  婆利国
  婆利国梁时通焉在林邑东南海行可万里海中洲自上交趾浮海南过赤土丹丹国乃至其国去广州二月日行国界东南五十日南北二十日行有百三十六聚其地延袤数千里土气暑热常如中国之盛夏榖一岁再熟草木常荣海中出文螺紫贝有石名蚶贝罗初采之柔软刻削为物曝干之遂坚硬有鸟舍利解人语其国人皆黒色穿耳附珰披古贝如帊及为都缦王乃用班丝者以璎珞绕身头著金冠高尺馀形如弁缀以七宝带金装剑偏坐金高坐银蹬文足侍女皆为金花杂宝之饰或持执白眊拂或孔雀扇王出以象驾舆舆以杂香为之施羽盖珠帘其导从吹螺击鼓国人善投轮刀其大如镜中有窍外锋如锯远以投人无不中其馀兵器与中国同俗𩔗真腊物产同于林邑王姓㤭陈如自古未通中夏武帝天监中来贡方物隋大业中亦来其王姓刹利耶伽贞观四年遣使朝贡
  槃槃国
  槃槃国梁时通焉在南海大洲中北与林邑隔小海自交州船行四十日至其国其王曰扬栗翨栗翨父曰杨徳武连亦不知其来百姓多縁水而居国无城皆竖木为栅王坐金龙床每坐诸大人皆两手交抱肩而跪又其国多有婆罗门自天竺来就王乞财物王甚重之其大臣曰敕郎索鉴次曰昆仑帝也次曰昆仑勃和次曰昆仑勃帝甘或谓古龙盖其言昆仑古龙声相近耳在外城者曰郍延犹中夏刺史县令也其兵矢多以石为镞矟则以鐡为刄有僧尼皆肉食而不饮酒亦有道士不食酒肉读阿修罗王经其国不甚重之俗皆呼僧为比邱呼道士为贪隋大业中亦遣使朝贡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十七
  宋 乐史 𢰅
  四夷六
  南蛮二
  徼外南蛮
  赤土国
  赤土国隋时通焉扶南之别种也直崖州之南渡海水行百馀日便风十馀日经鸡笼岛至其国所都土都土色多赤因以为号王姓瞿昙氏名利富多寒不知有国远近居僧祇城亦曰师子城有门三重相去各百许步王宫诸屋悉是重阁北面而坐座三重榻衣朝霞布冠金花冠垂杂宝璎珞王榻后作一木龛以金银五香木杂钿之龛后悬一金光焰远视如项后其官有萨拖迦罗一人拖挐远义二人迦利密迦三人共掌政事俱罗末帝一人掌刑法每置那邪迦一人钵帝十人炀(“旦”改为“𠀇”)帝时募能通绝域者大业三年屯田主事常俊虞部主事王君政等应召自南海郡乘舟昼夜三旬每直便风至焦石山而过东南泊陵迦钵拔多洲西与林邑相对上有神祠焉又南行至师子石自是岛屿连接又行二三日西见狼牙修国之山于是南逹鸡笼岛至于赤土之界其王遣㜑罗门鸠摩罗以舶三十艘来迎吹蠡击鼓以乐隋使进金鏁以䌫骏船月馀至其都王遣其子那邪迦请与骏等礼是先遣人迎金盘贮香花并镜铒金合贮香油金缾贮香水白叠布四条以拟供使者与洗其日未时男女百人奏蠡鼓婆罗门二人导路至王宫骏等奉召书上阁王以下皆坐宣诏讫引骏等入宴王前设两床其上并设草叶盘方丈五尺上有黄白紫赤之饼牛羊鱼鳖猪蝳蝐之肉百馀品延骏昇床从者坐于地席及还遣郍耶迦随骏贡方物既入海见绿鱼群飞水上浮海十馀日至林邑东南并山而行见海水阔千馀步色黄气腥舟行一日不绝云是大鱼粪也循海北岸逹于交趾六年还却到中国焉
  四至
  东则波罗剌国西则婆罗婆国南为诃罗旦国北拒大海地方数千里
  土俗物产
  其俗皆穿耳剪发无跪拜之礼以香油涂身俗敬佛尤重婆罗门妇人作髻于顶后男女通以朝霞朝云杂色布为衣豪富之室恣意华靡惟金鏁非王赐不得服用冬夏常温雨多霁少种植无时特以稻穄白豆黒麻自馀物产多同于交趾以甘蔗作酒杂以紫瓜根酒色黄赤味亦香美又名椰浆为酒戯有双陆鸡卜冬至之日影直在北夏至之日影在南户皆北向
  真腊国
  真腊国隋时通焉在林邑西南本扶南之属国也王姓刹利自其祖渐以强盛有战象五十头至其王质多斯郍遂兼扶南而有之其国王死子伊奢那先代立大业中遣使朝贡居于伊奢城郭下二万馀家城中有大堂是其听政之所大城三十城各有部帅官名与林邑国同其王坐五香七宝床上施宝帐以文木为竿象牙金钿为壁状如小屋悬金光熖有同于赤土有五大臣及诸小臣朝者每于堦下三稽首王唤上堦则跪以两手抱膊绕王环坐议政事讫跪伏而去其国与参半朱江二国和亲数与林邑陁桓二国战争王初立之日所有兄弟并刑残之或去一指或劓其鼻别处供给不得仕进唐武德六年遣使贡方物贞观二年又与林邑国俱来朝贡时太宗嘉之赐物甚厚今南方人谓其国为吉篾自神龙已后真腊分为二国以南近海多陂泽处今谓之水真腊国半以北多山阜处今谓之陆真腊国亦谓之文单国永徽二年贡驯象圣历初开元五年天宝九载并遣使来朝贡进犀牛其国分为水陆二国水真腊国著其境东南西北约八百里东陀浪州西至堕罗钵应国南至小海北至陆真腊国其王所居城号婆罗城提拔城之东界有小城皆谓之国其国甚多象馀所出物产并语言与陆真腊同至元和八年遣使李摩那等来朝贡
  四至
  去日南郡舟行六十日而至南接车渠国西有朱江国
  土俗物产
  其国俗多向东开户国以东为上人形小而色黒妇人亦有白者悉拳发埀耳性气捷劲居处气阳颇𩔗赤土以右手为净左手为秽饮食多酥酪沙糖秔米饼欲食之时先取杂肉𦎟与饼相和手擩食之其国北多山阜南有水泽地气尤热有婆郍娑树无花叶似柿实似冬𠇊 -- 瓜庵罗树花叶似枣实似李毗野树花似木𠇊 -- 瓜叶似杏实似楮婆田罗树花叶实并似枣而小异歌毕他树花似林擒叶似榆而厚大实似李其大如升自馀皆同九真海中有鱼名建同四足无鳞其鼻如象吸水上喷高五六十尺有浮湖鱼其形如䱉嘴如鹦鹉有八足多大鱼半身出水睹之如山焉每五六月中毒气流行即以白牛白羊于西门外祠之不然五榖不登六畜多死人众疾疫有神名婆多利祭用人肉其王年别杀人以夜祠祷有守卫者千人其敬鬼如此多信佛法尤信道士并立像于馆罗刹国
  罗刹国在婆利之东海其人朱发黒身兽牙鹰爪时与林人作市辄以夜昼日则自掩其面隋大业三年使常骏等到焉其国出火珠状如水晶日正午以珠承影取艾依之即火出贞观四年林邑国献来云于罗刹国得之或云出于师子国
  投和国
  投和国隋时通焉在南海火州中真腊之南自广州西南行百日至其国王姓投和罗名晡邪乞遥所理城覆屋以瓦并为阁而居壁皆彩画之城内皆王宫室城外居人可万馀家王卫士可百人每临朝则衣朝霞布冠金冠耳挂金环颈挂金涎衣足履宝装皮履官属有朝请将军总知国政又有参军功曹主簿城局金威将军赞理赞府等官分理文武又有州及郡县有参军郡有金威将军县有城局其为长官初至各选官僚𦔳理政事刑法盗贼多者死轻者穿耳及鼻并钻发私铸银钱者截腕国无赋税俱随意贡奉无多少之限多以农商为业国人乘象及马一国之中马不过千疋又无鞌辔惟以绳穿颊为之节制音乐则吹蠡击鼔死丧则祠祀哭泣焚尸以⿱䀠瓦 -- 罂盛沉于水中若父母之丧则截发为孝其国市六所贸易皆用银钱小如榆䇲有佛道有学校与中夏不同讯有耆老云王无姓名齐杖摩其屋以草覆之王所坐塔圆似佛塔金饰之门皆东开坐亦东向唐贞观中遣使奉表以金函盛之又献盍金锁宝带犀象海物等十数品
  丹丹国
  丹丹国隋时闻焉在多罗磨罗国西北当振州之东西今崖州也王姓刹利名尸陵伽理所可二万馀家亦置州县以相统领王每晨夕各二时临朝大臣八人号曰八座并以婆罗门为之王每以香粉涂身冠通天冠挂杂宝璎珞身衣朝霞足履皮履近则乘舆远则驭象其攻伐则吹螺击鼓兼有旙旗其刑法盗贼无多少皆杀之土产金银白檀苏木槟榔其六畜果菜颇类中夏
  边斗四国
  边斗国一云班斗都昆国一云都君拘利国一作九雅比嵩国并隋时闻焉扶南度金邻大湾南行三千里有此四国其农作与金邻同其人多白色惟都昆出𣘷香霍香及硫黄其霍香树生千岁根本甚大伐之四五年木皆朽败唯中节坚贞芬香独存取以为香
  社薄国
  社薄国隋时闻焉在扶南东涨海中直渡海数十日至其国人色白晢皆有衣服土有稻田女子作白叠布出金银鐡以金为钱出鸡舌香可含鸡舌为木气辛而性厉禽兽不能至故未识其树者花熟自零随水而出方得之按社薄即海中大洲之名其上有十馀国城皆称王不能尽记
  薄郏洲国
  薄郏洲国隋时闻焉在拘利南海湾中其人色黒而齿白眼正赤男女并无衣服一名敦樊州抱朴子云敦樊州在南海中薫绿水胶所出如枫脂矣所以不可多得者止患𤟎狤兽啖人斯兽大者重十斤状如水獭其头身他处了无毛唯从皋上以竟脊至尾上有毛广一寸许青色二三分许其无毛处则如韦囊人张捕得之斩刺不能伤积薪烈火䌸以投火中薪尽而此兽不焦须以大棒打之而皮仍不伤唯俟骨都碎乃死耳
  火山国
  火山国隋时闻焉去诸薄东五千里国中山皆有火虽雨不息火中有白鼠扶南土俗传云火洲在五马州之东可千馀里春月霖雨雨止则火燃洲上林木得雨则皮黒得火则皮白诸左右州人以春月采木皮绩以为布即火浣也或作炷灯又有加营国皆诸薄国西有山周三百里从四月火生正月火灭则草叶落如中国寒时人以三月至此山取皮缕为布同火山所成也
  无论国
  无论国隋时闻焉在扶南西二千馀里其国大道左右夹种枇杷树及诸花果行其下恒有重阴千里一亭亭有井食麦饭饮葡萄酒酒如胶若饮即以水和之其味甚甘美
  婆登国
  婆登国在林邑南海行二月到东与诃陵西与迷黎车接北界大海风俗与诃陵同稻每月一熟有文字书于贝多叶其死者口实以金又以金钏贯于四肢然后加以婆律膏及檀沈龙脑等香新焚之唐贞观二十一年遣使朝贡
  乌笃国
  乌笃国在中天竺南一名乌伏那地方五千馀里百姓殷实人性懦弱颇诡计尤工禁术笃佛法文字礼义略同天竺自古不通中国唐贞观中其王逹摩因陁诃斯遣使进贡龙脑香
  傉陀洹国
  傉陀洹国在火罗西北其王姓察失利名婆耶其国海行五月至广州土无蚕桑以白叠朝霞布为衣谷有稻麦皆楼居谓之干栏父母死停丧在室辄数日不食燔尸之后男女并剔头临池洗浴然后进食自古不通中国唐贞观十八年遣使献鹦鹉毛羽皓素头上有红毛数十茎与翅齐
  诃陵国
  诃陵国在真腊之南王之所居竖木为城造大屋重阁覆以棕榈皮以象牙为床席之具食以手撮之又以椰树花为酒饮之亦醉有山穴每涌而出盐国人采以调食唐贞观二十一年遣使献金花等物云其国别有毒人与常人同止宿即令人身上生疮若与之交合即致死其涎液沾著木草即枯其人死不臭不烂元和十年遣使贡侩祇僮及五色鹦鹉
  多篾国
  多篾国唐贞观中始通焉在南海边国界周𮞉可一月行南阻大海西俱游国北波剌国东真陀洹国户口极多置三十州不役属他国有州郭宫殿楼橹并用瓦木以十二月为岁首其物产有金银铜鐡象牙犀角朝霞朝云等布其交易并用金银朝霞等衣服为贾百姓二十而税一五榖疏菓与中国不殊
  多摩长国
  多摩长国居南海岛中东与婆凤西与多隆南与半支跋北与诃陵等国接其界东西可一月行南北可二十五日行其王之先祖龙子也名骨利常得大鸟卵剖之得一女子容色殊妙即以为妻其王尸罗劬佣伊说即其后也唐显庆中遣使贡献其俗无名姓王居以栅为城板屋坐狮子座仍东向衣物与林邑同胜兵二万馀无马有弓刀甲矟婚姻无同姓之别其食器有铜鐡金银所食尚酥乳酪沙糖石蜜无丧葬之制畜兽颇同中夏音乐略同天竺有波那婆贼䕶遮庵磨石榴甘蔗等果从其国经薛卢都思诃卢君那卢林邑等国方逹交州
  哥罗舎分国
  哥罗舎分国在南海之南接堕和罗国胜兵二万馀人其王名蒲越伽磨唐显庆五年其使发本国至龙朔二年五月到京朝贡
  松外诸蕃
  松外诸蕃唐贞观末为寇遣兵从西洱河讨之其西洱河从嶲州四千五百里其地有数十百部落大者五六百户小者二三百户无大君长有数十姓以杨李赵董为名家各擅山川不相役属自云其先本汉人有城郭村邑弓矢矛鋋言语虽小讹舛大略与中夏同有文字颇解阴阳历数自夜郎滇池以西皆云庄𫏋之馀种也其俗有盗窃杀人濊淫之事酋长即立一长木为击鼓警众共会其下其强盗者众共杀之若贼富强但烧其屋夺其田产而已
  土俗物产
  其土则有稻麦粟豆种获与中国同而以十二月为岁首菜则葱蒜韭青果则桃梅李柰有丝麻蚕之事出絁绡丝布幅广七寸以下早蚕正月生二月熟畜有牛马猪羊鸡犬饭用竹筲抟之而啖𦎟用象杯形若鸡彛有船无车男子以毡皮为衣女子绝布为裙衫仍披毡皮之帔头髻有发一盘而成形如髽男女皆跣至死丧哭泣棺椁袭敛无不毕偹六年之内穿地为坎殡于舎侧止则小屋三年而后出葬之蠡畔封棺令其耐湿父母死皆斩衰布衣远者至四五年近者二三年然后即吉其被人杀者丧主以麻结发而黑其面衣裳不缉唯服内不废婚姻娶妻不避同姓
  殊柰国
  殊柰国昆仑人也在林邑南去交趾海行三月馀日习俗与婆罗门同绝远古未尝通中国唐贞观二年十月朝贡使至
  甘棠国
  甘棠国在大海之南昆仑人也唐贞观十年与朱俱婆国朝贡使同日至唐史云太守谓群臣曰南荒西域自远而至其故何也房玄龄对曰中国义安帝德遐被太宗曰诚如公言向使中国不安何縁而至朕何德以堪之睹此畨使怀惧所望卿等匡朕不逮也
  金利毗逝国
  金利毗逝国在京西南四万馀里行经丹丹国摩诃新国多隆国者埋国婆楼国多即婆黄国磨罗逝国真腊林邑国乃至广州东去致物国二千里西去赤土国千五百里南去波利国三千里北去柳衢国三千里其国有城邑庭舎衣朝霞白叠每食先泥上铺席而后坐国王名本多扬牙前有队伏甲鍪甲用贝多树皮其风俗物产与真腊同
  骠国
  骠国唐史云贞元八年春正月南诏使来朝骠国王始遣其弟悉利移来朝华言谓之骠自谓突罗朱阇婆人谓之徒里掘古未常通中国魏晋间有著西南异方志及南中八郡志者云永昌古哀牢国也传闻永昌西南三千里有刘国君臣父子长幼有序然无见史传者今其闻南诏异牟㝷归附心慕乃因南诏重译遣子朝贡东北距南阳苴咩城六千八百里凡去上都万四千里在永昌故郡南二千里其国境东西三千里南北三千五百里往来通聘者迦罗婆提等二十国役属者道林王等九城食境土者罗君潜等二百九十八部落东邻真腊国西接东天竺南尽海溟北通南诏些乐城界其王姓囷没长名摩罗惹其国相名摩诃斯那其王近适则舆以金绳床远适则乘象嫔御甚众御侍常数百人其罗城构以塼甓周一百六十里壕岸亦构塼相传本是舎利佛城城内居民数十万家佛寺百馀区其屋宇皆饰以金银渥以丹彩地以紫矿覆以锦罽其俗好生恶杀其土宜菽粟稻粱无麻麦其理无刑名桎梏之具犯罪者以竹五本束之挞其背数至五轻者三杀人戮之男女七岁则落发止寺舍依禁桑门至二十不悟佛理乃复长发为居人其衣服悉以白㲲朝霞绕腰而已不衣缯帛云出于蚕为伤生也又献其国乐凡十二曲与乐工三十人来朝献乐曲皆演释氏经论之词意二十一年四月封弥臣国嗣王道勿礼为弥臣国王
  占毕国
  占毕国大中六年十二月占毕国弗邪葛等六人来朝贡方物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十八
  宋 乐史 𢰅
  四夷七
  南蛮三
  徼内南蛮
  徼内南蛮序
  三代之后中国之北极于五岭自是而西故南蛮之居中国者众春秋之时楚之群蛮百濮故常为患自秦汉之后渐为郡县而黔中武陵夜郎沔中不能无之公孙述时夜郎大姓为汉保境后汉初从番禺江奉贡建武中武陵蛮帅单程大寇郡县汉将刘尚战败数岁平复顺帝时武陵太守増其租赋蛮又举种反杀乡吏东晋时沔中蛮因刘石乱后渐徙于陆浑以南遍满山谷齐宋以后荆雍二州各置校尉以抚宁之郡蛮酋帅受南北朝封爵至后魏末暴患滋甚僣称侯王屯居峡路断绝行旅周武帝遣陆腾大破之其獠初因蜀李势乱后自蜀汉山谷出侵扰郡县至梁时州郡每岁伐獠以利公私及后周平梁益自尔遂同华人矣其黔中东谢西赵自古不臣中国贞观以后置羁縻州以领之
  盘瓠
  盘瓠种昔帝喾时患犬戎之寇及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之头者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犬名曰盘瓠衔吴将军首而至帝乃以女配之盘瓠得女负走入南山今五溪中山也止石穴中所处险绝生六男六女因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裁制皆有尾形衣裳班兰言语侏离其后滋蔓号曰蛮夷有邑君长名渠帅曰精夫相号姎徒说文曰姎女人称我也所居皆深山重阻人迹罕到今长沙黔中五溪蛮是也一曰辰溪二曰西溪三曰巫溪四曰武溪五曰溪○始秦昭王使白起伐楚略取蛮夷始置黔中郡汉兴改为武郡岁令大人输布二疋小口二丈是谓賨布虽时为寇盗而郡国讨平之后建武二十三年武陵蛮精夫相单程等大寇郡县遣武威将军刘尚发南郡今江陵巴地○及长沙武陵兵万馀人乘船沂沅入武溪击之尚轻敌深入悉败没又遣伏波将军马援将兵至临沅击之破单程单程等饥困乞降会援病卒谒者宋均为置吏以司之郡蛮遂平历章和安顺四朝累反叛攻劫郡县旋讨平之永和初武陵太守上书以蛮夷率服可比汉人増其租赋议者皆以为可尚书令虞诩独奏曰自古圣王不臣异俗非德不能及威不能加知其兽心贪婪难率以礼是故羁縻而抚绥之附则受而不逆叛则弃而不追先帝旧典贡赋多少所由来久矣今猥増之必有怨叛计其所得不偿所费帝不从其冬澧中溇中蛮果争贡布非旧约杀乡吏举种反自后至桓灵二帝又累反叛州郡讨破之后汉章武初吴将李异屯巫秭归先帝遣吴将军班攻破之于是五陵武溪蛮夷相率响应今黔中道谓之武溪
  四至
  按其地长沙西南黔中五溪之地皆为其有至秦汉立其地为郡或为内属
  土俗
  其民皆射生而食用输布与朱砂银
  廪君
  廪君种不知何代初有巴樊瞫相郑五姓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两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于黑穴未有君长共立巴氏之子务相是谓廪君从夷水下至盐阳注今峡州巴山县○清江水一名夷一名盐其源出施州清江县西都亭山中廪君于是居平夷城四姓皆臣之今巴梁间诸巴民皆是战国时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其人岁出赋二千一十六钱一出义赋千八百钱其人户出嫁布八丈二尺鸡羽三十𬭤郑玄曰𬭤犹候也候物而射之三十𬭤一百四十九汉兴南郡太守靳强奏请一依秦时故事至光武建武初二十三年南郡潳山蛮雷迁等始反叛武威将军刘尚讨破之徙其种人七千馀口置江夏界中其后沔中蛮是也汉之江夏郡今竟陵富水安陆齐安汉阳江夏靳春郡地是也和帝永元十三年巫蛮许圣等以郡收税不均反叛发荆州诸郡部兵讨破之后悉徙置江夏灵帝光和三年江夏蛮复反寇累年卢江太守陆康击破之皆廪君之裔也
  四至
  按始生自武落锺离山即夷陵属邑其地后散居邑梁间即古荆梁之境五姓杂居大约今为巴峡巫⿳䒑⿲止自匕⿱儿夂 -- 夔四郡皆是也
  物产土俗
  鸟羽 幪布 钱刀 俗尚巫鬼而好叛乱
  板楯蛮
  板楯蛮即秦昭襄王时有一白虎于秦蜀巴汉之境伤害千馀人昭王乃募有能杀虎者赏邑万家时有邑郡阆中夷廖种等射杀白虎昭王以其夷不欲加封乃刻石盟要复夷人顷田不租十妻不筭一户免其一顷之田租虽有十妻不输口筭之钱伤人者论杀人得以倓钱赎死盟曰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夷人安之至高帝为汉王发夷人还伐三秦秦地既定乃遣还巴中复其渠帅罗朴督鄂度夕龚七姓不输租税馀户乃岁入钱口四十巴人呼赋为賨谓之賨人焉世号为板楯蛮夷阆中渝水其人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数陷阵俗喜歌舞高帝命乐人习之所谓巴渝舞也遂世世服从至后汉以后郡守常率以征伐灵帝光和三年巴陵板楯蛮叛灵帝乃问益州吏考以方略汉中上计程包对曰板楯七姓以射杀白虎立功先世复为义人勇猛善战昔安帝永初中羌入汉中郡县破坏得板楯救之羌死殆尽故号为神兵至桓帝建和二年羌复大入实赖板楯连摧败之前车骑将军冯绲南征武陵亦倚板楯以成其功近益州郡乱太守李颙亦以板楯讨而平之忠功如此本无恶心但长吏乡亭更赋至重仆役棰楚过狱囚阙庭悠远不能自闻含怨天崖叩心穷谷故邑落相聚以致叛戾非有谋主僣号以图不轨今但遣明能牧守自然安集不烦征伐也帝从其言遣太守曹谦宣诏赦之即皆降服及汉末天下乱自巴西之宕渠迁于汉中阳车坂抄掠行旅号为杨车巴魏武克汉中李持祖将五百家归之魏武又迁于略阳北复之为巴氐蜀后主刘襌建兴十一年涪陵属国人夷反车骑将军邓芝往讨平之其沔中蛮至晋时刘石乱后渐得北迁陆浑以南满于山谷宋时荆州置南蛮校尉雍州置宁蛮校尉以领之如蛮人顺附者一户输谷数斛其馀无杂调宋人赋役严若贫者不复堪命多逃亡入蛮蛮无徭役强者不供官税结党连群动有数百千人伺州郡稍弱则起为盗宋元嘉中天门溇中令宋矫之徭赋过重民不堪命蛮酋田向求等为寇破溇中虏掠百姓及刘道产善抚诸蛮前后不附官者莫不顺服皆引出平土多缘沔为居道产亡后蛮又反叛孝武帝出为雍州时巴东建平宜都天门四郡蛮为寇诸郡人户流散百不存一孝武即位大明中西阳蛮皆反叛沈庆之率江雍荆河州诸军讨破之明帝顺帝时尤甚虽遣攻讨之终不能禁荆州为之虚齐高帝武陵西溪蛮田思飘武帝永明初黔阳蛮田豆渠相川蛮陈双李答并掠州郡讨平之当南北之时淮汝江汉间诸蛮渠帅互有所属皆授封爵焉然叛服无常虽屡经破败而寇攘不止至后周武帝天和元年诏开封陆腾讨之蛮众大溃斩首万馀级腾乃收其骸骨于水罗城侧为京观后蛮延望见辄大哭自此狼戾之心辍矣信州旧理白帝腾更于蜀先主故宫城南八阵之北临江岸筑城移置信州又以巫县信陵秭归并是峡中要险于是筑城防以为襟带焉大约巴阆归⿳䒑⿲止自匕⿱儿夂 -- 夔峡之地皆是
  四至
  按后汉书云其在黔中五溪长沙间则为盘瓠之后其在硖中巴梁间则为廪君之后其后众种繁盛侵扰州郡或移徙交杂亦不得详别焉
  土俗物产
  按阆中有渝水其人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陷数阵俗喜歌舞汉高命乐人习之谓之巴渝舞也
  南平蛮
  南平蛮北与涪州接部落四千馀户山有毒草及沙虱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其王姓朱氏号为剑荔王唐贞观三年遣使入朝以其渝隶州按即南诏蛮是也大历十四年十月吐蕃率南蛮众十万来寇一入茂州过文川及灌口一入扶文过方维白埧一入黎雅过卭郏连陷郡县乃发禁兵四千人并幽州兵五千人同讨伐大破之贞元十年三月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奏云南蛮王异牟㝷部落兵马破土蕃并收铁桥以来城叠等擒吐蕃列土王五人归降百姓十二万人约计三万馀户大小城一十六所下制付所司官系自贞元十九年太和二年朝贡不绝太和三年宰臣杜元颖镇西川以文儒自高不练戎事南蛮乘其无备入寇黎州牧守屡陈皆不之信十月黎州䧟十一月犯西川驱迫玉帛子女而去即日邻境以状闻奏上大怒贬元颖为郡州刺史不日又贬循州司马命东川节度使郭钊代之明年春正月其王蒙差岭以表自陈请罪兼疏元颖之过失国家方事柔远㝷宥其过自后朝贡不绝以至会昌年中
  土俗物产
  其人美发为堆髻土多女少男为婚之法女氏必先以货求男族贫人无以嫁女多卖与富人为婢俗皆妇人执役
  东谢蛮
  东谢蛮渠帅姓谢氏南蛮别种在黔州之西数百里地方千里有酋长即谢元深也世袭其子族不育女自云高姓不可下嫁唐贞观三年元深入朝冠乌熊皮冠若今之旄头以金络额身披毛帔为皮行縢而著履时中书侍郎颜师古奏言昔周武王天下太平远国归款太史乃集其事为王会篇今万国来朝至如此辈章服实可图写今请撰王会图诏从之开其地为应州颖黔都督府即黔州所管羁縻州也又有南谢首领谢彊与西谢蛮邻接与元深俱来朝拜为南寿州刺史后改为庄州是贞元十三年西南蕃大首领正议大夫检校蛮州长史继袭蛮州刺史资开郡开国公宋鼎左右大首领朝散大夫前检校卬州刺史谢汕右大首领朝散大夫继袭摄蛮州巴江县令宋万传界首子弟大首领朝散大夫牂牁录事参军谢文经黔中经略招讨观察使王础奏前件刺吏建中三年一度来朝贺贡方物自后不令随例入朝今年恳请称与牂牁同被声化独此排摈自惭耻谨随牂牁等朝贺伏乞特赐优谕兼同程牂牁刺史等授官其牂牁蛮两州户口殷盛人力强大邻侧诸蕃悉皆敬惮请比二州每三年一度朝贺仍依牂牁例轮还差定以才干位望为众所推者充之敕旨宋鼎已改官讫馀并依奏
  四至
  南接守官獠西连夷子北至白蛮
  土俗物产
  其地宜五谷无文字刻木为契散在山谷依树为巢居无赋税之事皆自为生业刀剑不离其身男女堆髻以绯束之后埀向下冠熊皮被猛兽革
  西赵蛮
  西赵蛮在东谢之南并南蛮别种其界山洞深阻莫知里数南北十八日行东西二十三日行赵氏代为酋长有万馀户自古不臣中国唐贞观三年遣使入朝至二十一年以其地置明州以首领赵磨为刺史
  四至
  东至夷子西至昆明南至西洱河
  土俗物产
  与东谢同
  牂牁
  牂牁蛮帅姓谢氏旧臣中国世为本土牧守隋末大乱遂绝唐贞观三年其酋长谢龙羽遣使朝贺授牂牁州刺史封夜郎公胜兵战士数万于是列其地为牂州今为黔州羁縻州也后为正郡自开元至于会昌以前皆遣朝贡不绝又有兖州乃牂牁别部与牂牁邻境有胜兵二万今亦为黔中羁縻州
  四至
  按其地西至昆明九百里
  土俗物产
  土气郁热稲再熟无徭役刻木为契风物多同东谢獠
  獠盖南蛮之别种初出自梁益之间自汉中达于卬筰川洞之间所在皆有自汉中西南及越嶲以东皆有之俗多不辩姓氏又无名字往往推一酋长为主亦不能远相统摄父死则子继若国之贵族也獠王各有鼔角一双使其子弟自吹击之按蜀本无獠李势时诸獠始出巴西州广汉阳安资中犍为梓橦布在山谷十馀万落攻破郡县为益州大患自桓元子破蜀之后力不能制又蜀人东流山险之地多空獠遂挟山傍谷与夏人参居参居者颇输租税赋在深山者仍不为编户至梁武帝梁益二州即汉川蜀州二郡县岁岁代獠以自裨润公私颇藉为利后魏正始初梁将夏侯道迁举汉中附魏魏遣尚书邢峦为梁益二州刺史以镇之其后以梁益二州控挕崄远乃立巴州以统诸獠以巴酋帅严始兴为刺史又立隆城镇在绾獠二十万户所谓北獠是也岁输租布魏明帝孝昌中据城叛梁益二州遣将讨之攻陷巴州执始兴斩之后梁入梁自此属矣后周武帝平梁益之后达奚武平梁尉迟迥平益令所在抚慰其与华人杂居者亦颇从赋役然天性多暴乱旋至扰动每岁命随近州镇出兵讨之获其人以充贱隶谓之压獠焉复有商旅往来者亦资獠为货公卿逮于民庶之家有獠口者多矣然其种𩔗滋蔓保据岩□依林走险若履平地性又无知殆同禽兽诸夷之中最难以道义招怀也
  四至
  初出自梁益之间自汉中达于卬筰川谷间所在皆有
  土俗物产
  俗多不辩姓氏又无名字所生男女唯以长幼次第呼之其丈夫称阿謩阿段妇人阿夷阿等之𩔗皆以其语次第称谓也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干栏大小随其家口之数好相杀害多仇怨不敢远行性同禽兽至于忿怒父子不相避唯手有兵刃者先杀之若杀其父走避于外求得一狗以谢其母然后敢归母得狗谢不复嫌恨若报怨相攻击必杀而食之递相劫掠不避亲戚卖猪狗而已忘失儿女一哭便止亲戚比邻指授相卖被卖者啼叫不服逃窜避之乃将买人捕逐若亡叛获便缚之但经缚者即服为贱隶不敢更称良矣唯执楯持矛不识弓矢用竹为簧群聚鼓之以为音节能为细布色至鲜净大狗一头置一生口性尤畏鬼所杀之人美须髯者必剥其皮面笼之于竹及燥号之曰鬼鼓舞祀之以求福利俗尚淫祀至有卖其昆季妻孥尽者乃自卖以供祭焉铸铜为器大口宽腹名铜爨甚薄且轻易于熟食
  夜郎国
  夜郎国今夜郎播川犍为郡即其地也汉时南夷君长以十数夜郎最大在蜀郡徼外东接交趾西邻滇国今云南郡其国临牁牂江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战国时楚顷襄王将庄𫏋从沅水伐夜郎夜郎国灭改名牂牁番禺即今南海郡城武帝时唐蒙上书曰切闻夜郎精兵可得十馀万浮船牂牁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乃拜蒙为郎遂见夜郎侯蒙厚赐以威德夜郎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乃以为犍为郡今阳安仁寿通义和气资阳皆其地也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牁江蜀人司马相如亦言西夷卬筰可置郡帝使相如往谕皆如南夷为置一郡尉十馀县属蜀郡当是时巴蜀四郡汉中广汉巴郡蜀郡今汉川巴川蜀川等地通西南夷道戍转相饷数岁道不通士罢饿离暑湿死者甚众西南夷又数反发兵兴击耗费无功帝患之使公孙弘往视问焉还言其不便时上方筑朔方据河备边弘因数言西南夷为害可且罢专力事匈奴上罢西夷独置南夷两县一都尉及元狩元年张骞言使大夏时见蜀布卬竹杖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即天竺也得蜀贾人市或闻卬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于是乃令王然于柏始羌等间出西南夷往身毒国至滇道皆为昆明所闭莫能通身毒国南越反上使发南夷兵且兰君小邑乃与其众反汉发巴蜀校尉击破之遂平南为牂牁郡今涪州夜郎始泉郡也夜郎侯始倚南越南越㓕恐惧遂入朝封为夜郎王昭帝始元元年牂牁谈指同并等二十四邑凡三万馀人反遣水衡都尉发蜀郡犍为兵击牂牁大破之后姑缯叶榆人复反钩町侯亡波率其人击之有功汉立亡波为钩町王至成帝和平中夜郎王兴与钩町王禹漏卧候俞更举兵相攻牂牁太守请发兵诛兴等汉以道远不可遣大中大夫张匡持节和解兴不从杜钦说王凤曰匡使和解蛮夷王侯不从不惮国威其效可见恐议者选软复守和解太守察动静有变迺以闻如此则复旷一时王侯得収猎其众申固其谋党助众多各不胜忿必相殄㓕自知罪成狂犯守尉远藏温水毒草之地虽有孙吴将贲育士若入水火往必焦没智勇亡所设施田屯守费之不可胜量宜因其罪恶未成未疑国家加诛阴敕旁郡守尉练士马大司农先积谷要害处𨕖任职太守往以秋凉时入诛其王侯尤不轨者即以为不毛之地亡用之人圣不劳中国宜罢弃其郡与人绝其侯勿复通如以先帝所立累世之功不可隳坏亦宜因其萌芽早断绝之及已成形然后兴师则万姓被害矣凤于是荐陈立为牂牁牧太守至牂牁及从吏数十人出行县召兴兴将数千往立数责因断其头出晓其众皆释兵降兴子邪务收馀兵追胁旁二十二邑反立又击平之公孙述时大姓龙传尹董氏与郡功曹谢暹保境为汉乃遣从番禺江奉贡番禺今南海郡光武嘉之并加褒赏桓帝时郡人尹珍乃从汝南郡许慎应奉受经书学成还乡里教授自是南域始有学焉珍官至荆州刺史
  四至
  东接交趾西邻滇国其国临牂牁江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
  土俗物产
  其地多雨潦俗好巫鬼禁忌寡畜产又无桑蚕故其郡最贫钩町县有桄榔木可以为面百姓资之 遁水按后汉史云有女子浣衣遁水有三节大之竹流于足间剖之得一男儿养之及长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武帝元鼎年中置牂牁郡夜郎侯迎降天子赐其王印绶后遂杀之夷獠咸以竹王非血气所生甚重之求为立䍧牱太守吴霸以闻天子乃封其三子为侯死配食按晔所𢰅乃华阳国志又按汉书其夜郎侯降封王不言杀之至武帝时犹谓之夜郎王晔焉得云竹王被杀后封其子为侯与班文全乖因疑华阳国志为怪诞也大抵范晔叙述多称诡异若无他书可以辩证则且因习纂录不复刊韦之也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十九
  宋 乐史 𢰅
  四夷八
  南蛮四
  滇国
  滇国汉时在夜郎之西靡莫之属以十数滇最大靡莫西南徼外獠○始楚顷襄王使将军庄𫏋𫏋即楚庄王之后裔𫏋居略反○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以西巴国今清化始宁咸安符阳巴川南滨南浦是其地也黔则黔中也○𫏋至滇池方三百里在今云南郡其泽在西北水源深广末更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旁平地肥饶数千里池旁之地也○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为其长帅也按史及汉书皆云楚威王时使庄𫏋略巴黔以西𫏋至滇池欲归会秦夺楚巴黔中因以其众王滇后十馀岁秦灭之按楚自威王后怀王立三十年至顷襄王之二十二年秦昭襄王遣兵攻楚取巫黔中后刺史则云顷襄王时庄豪王滇豪即庄𫏋也若庄𫏋自威王时将兵略地属秦秦陷巫黔中郡道塞不还凡经五十二年岂得如此淹久或恐史记误班生因习便书范晔所记详考为正又按庄𫏋王滇后十五岁顷襄王卒考烈王立二十五年幽王立十年负刍立五年而楚灭后十五年秦王凡七十载何故云𫏋之王滇后十馀岁而秦亡斯又未之详也○至武帝时滇王有众数万人元封二年发巴蜀兵临滇滇王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今云南郡也○赐滇王王印复长其人因割牂牁越嶲嶲音髓各数县以配之后数年并昆明之地皆以属当是时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滇小邑也最宠焉后王莽篡位改汉制贬钩町为侯王邯怨恨蛮夷之国尽叛遣平蛮将军冯茂发巴蜀犍为吏士以击益州出入三年疾疫死者什有七八巴蜀骚动更遣宁始将军廉丹大发天水陇西骑士并广汉巴蜀犍为吏民十万人转输者合廿万人击之不克公孙述据有益土文齐为太守亦固守拒险不降后汉初遣使朝贡建武十八年夷渠帅栋蚕与姑复叶榆梇栋连焉滇池建怜昆明诸蛮叛杀长吏汉姑复县属越嶲郡馀六县并属益州郡并在今越嶲云南郡梇音弄○遣武威将军刘尚等发广汉犍为蜀郡人及朱提夷击之尚军渡泸水入益州郡界泸水一名若水出旄牛徼外朱提至僰道入江在今嶲州南时有瘴气○群夷闻大兵至皆弃垒奔走尚获其羸弱谷畜斩栋蚕帅凡首虏万馀人诸夷悉平至蜀后主建兴二年诸葛孔明率兵南征四郡平之改益州郡为建宁永昌今云南郡地○为云南郡又分建宁牂牁为兴古郡诸葛亮至南中所战皆捷孟获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始观于营阵之间问曰军如何获曰不知虚实故败定易胜耳亮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告亮曰若留外人即当留兵兵留则无食一不易也如夷新伤破父母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吏治累有废杀之罪自爨重若留外人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纪纲初定夷汉相安也
  四至
  在巴黔之外为楚之西边牂牁越巂昆明夜郎之地皆有焉 僰道 滇水
  邛都
  邛都汉时通焉自滇以北君长十数邛都最大今越巂郡本其地也武帝开以为邛都县属越巂郡无几而地陷为污泽因名邛池南人以为邛河其后复反叛元鼎六年汉兵自越巂水伐平之越巂水源出今越巂郡西南巂山下○王莽时郡守枚根枚根太守姓名○调邛人任贵以为军侯更始二年任贵攻杀枚根自立为邛榖王至光武因就封之授越巂太守绶印后任贵为刘尚所袭徙其家属于成都安帝时永昌益州蜀郡夷越巂结众二十万馀破坏二十馀县益州刺史张乔遣从事杨竦将兵至叶榆破之渠帅三十六种皆来降附注今为巂州○竦因奏长吏奸滑侵犯蛮夷者九十人皆减死论
  四至
  其外西自桐师以东北至叶榆叶榆泽名○名为巂昆明巂即今郡也昆明又在其东南诸㸑所居○地方数千里无君长随畜迁徙
  土俗物产
  自夜郎滇池邛都人皆堆髻左衽邑聚而居知耕田其土地平原有稲俗多游荡而喜讴歌略与牂牁相𩔗豪帅放纵难得制御
  莋国
  莋都国汉时自越巂以东北君长以十数莋都最大武帝开之立为莋都县元鼎六年以为沈黎郡今汉元县也至天汉四年并蜀为西部置两都尉一居旄牛主徼外夷一居青衣主汉人旄牛青衣即今蜀郡西地○后汉永平中益州刺史朱辅慷慨有大略宣示汉德威远怀夷自汶山以西前代正朔所不加白狼盘木唐菆等百有馀国户百三十馀万举众奉贡称臣和帝永元十二年旄牛徼外白狼楼薄蛮夷王唐缯等遂率种人十七万口内属安帝永初元年蜀郡三襄种夷与徼外污衍种反叛攻蚕陵城蚕陵汉县今翼州地在蜀郡西○杀长史二年青衣道夷邑长令田令姓田名与徼外三种夷三十一万口举土内属后旄牛夷叛攻零关零关道汉越巂地是○益州刺史张乔与西部尉击破之于是分置蜀郡属国都尉领四县如太守理之灵帝时以蜀郡属国为汉嘉郡
  土俗物产
  其人被发左衽言语多好譬类居处略与汶山夷同汶山夷在蜀郡西北即冉駹地
  冉駹
  冉駹国汉时莋以东北君长十数冉駹最大武帝元鼎六年所开以为汶山郡今通化郡地是至宣帝地节三年夷人以立郡赋重帝乃省并蜀郡为北部都尉其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有部落其王侯颇知文书后汉灵帝时复分蜀郡北部为汶山郡蜀建兴十年汶山平康夷反姜维讨之今为茂州是也
  四至
  其俗土著或随畜迁徙在蜀正西其西又有三河槃
  土俗物产
  土气多寒虽在盛夏冰犹不释皆因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十数丈为邛笼彼呼为雕也○又土地刚卤不生谷粟麻菽惟以麦为质而宜畜牧有旄牛无角一名童牛肉重千斤毛可为毦出名马有灵羊可疗毒又有食药鹿鹿麑有胎者其肠中粪亦疗疾更有五角羊
  附国
  附国者隋时通焉在蜀郡西北二千馀里即汉之西南夷有嘉良夷即其东部所居种姓自相率领不相统一隋大业三年其王遣其弟子宜林率嘉良夷六十人朝贡嘉良有水阔六七十丈附国水阔一百丈并南流以皮为船而济又南有薄縁夷风俗亦同西有女国其东北连山绵亘数千里接党项及诸羌界按其地接汶山故附焉
  土俗物产
  其人并无姓氏其地南北八百里东西千五百里无城栅近川谷傍山险俗好复仇故垒石为巢而居以避其患其巢高至十馀丈下至五六丈巢同𥕘状似浮屠于下级开小门从内上通夜必关闭有二万馀家弓长六尺以竹为弦妻其群母及嫂儿弟死父兄亦纳其妻好歌舞鼓簧吹长笛有死者无服置尸于高床上沐浴衣服被以牟甲覆以兽皮子孙不哭带甲舞剑而呼曰我父为鬼所取我欲报冤杀鬼其俗以皮为帽形圆如钵或带羃罗衣多毛褐全剥牛脚皮为靴项繋铁锁手贯铁钏王与酋帅金为首饰胸前悬一金花径三寸其土高气候凉多风少雨土宜小麦青粱山出金银多白雉水有嘉鱼长四尺而鳞细
  东女国
  东女国西羌之别种也以西海中有女国故称东女国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白狼夷有八十馀城王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为船以渡户四万馀众女王号为宾就在外官僚并男夫为之王死即于王族求令女立之无篡夺所居皆起屋王至九重国人六重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其袖委地重妇人轻丈夫文字同于天竺以十一月为正每至十一月令巫者赍酒殽诣山上散糟麦于空大咒呼鸟俄时有鸟如鸡飞入巫者怀中剖其腹而视之有一谷来岁必登若有霜雪必多异灾其俗因之名为鸟卜唐武德中女王汤傍氏始遣使贡方物自永徽七年至于天宝元年朝贡不绝贞元九年其王汤立悉与哥邻国董卧庭白狗国王罗陁忽逋租国王弟邓吉知南水国王侄薛尚悉曩弱水国王董辟和悉董国王汤悉赞清远国王苏唐磨咄霸国王董藐蓬各率其种落诣剑南西川乞内附其哥邻等国皆散居西山弱水王即唐初女国之弱水部落其悉董王旧皆分隶边郡祖父例授将军中郎果毅等官自中原多故皆吐蕃所役属其部落大者不过三千户各置县令十数人理之土有丝絮岁输吐蕃至是立悉与之同盟相率献款兼赍天宝中国家所赐官诰三十九通以进节度使韦皋处其众于维霸保等州给以粮种耕牛咸乐生业立悉等数国王自来朝召见麟德殿授立悉银青光禄大夫归化刺史邓吉知试太府少卿兼丹州长史薛尚悉曩试少府少监兼霸长史董卧庭行至绵州卒赠武德州刺史命其子罗利为保宁都督府长史袭哥邻王立悉妹乞悉漫颇有才智从其兄来朝封和义郡夫人其大首领董卧卿等皆授以官俄又授女国王兄汤厥银青光禄大夫试大府卿清远王弟苏历颠银青光禄大夫试卫尉卿南国王薛莫庭及汤悉赞董藐蓬女国唱后使汤佛庭美玉钵南郎唐并授银青光禄大夫试太仆卿其时西山松州生羌等二万馀口相继内附其黏信部落主梦葱龙诺部落主辟忽皆授试卫尉卿立悉等并赴明年元会讫赐以金帛各遣还至八月召韦皋统押羌蛮及西山八国使其部落至今犹代袭刺史等官然亦潜通吐蕃故谓两面羌也
  哀牢国
  哀牢国后汉通焉其先有妇人名沙一居于牢山尝捕鱼水中触沈木若有感因孕十月生子男十人后沈木化为龙出水上沙一忽闻龙语曰若为我生子今悉何在九子见龙皆走独小子不能去背龙而坐龙因䑛之其母鸟语谓背为九谓坐为隆因名曰九隆后牢山有一夫一妇复生十女九隆兄弟娶之为妻后渐相滋长种人皆画其身像龙文衣皆著尾九隆死代代相继乃分置小王往往邑居散在谿谷绝域荒外山川阻深生民以来未尝交中国后汉光武建武中其王贤栗等遂率种人户二千七百七十诣越巂太守郑鸿降求内属帝封贤栗等为君长自是岁来朝贡明帝永平中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属其称邑王者七十七人户五万一千八百九十四南去洛阳七千里明帝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今云南越巂之西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领六县后汉六县谓不韦巂唐比松叶榆耶龙云南并今云南巂西○合为永昌郡即今云南郡○始通博南渡兰仓水华阳国志云博南县西山高三十里越之度兰仓水行者苦之歌曰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渡兰仓为他人后永昌太守郑纯为政清洁化行夷人与哀牢约邑豪岁输布贯头衣二领盐一斛以为常赋夷俗安之唐麟德元年五月于昆明之梇栋川置姚州都督每年募兵五百人镇守路越山险死者甚众蜀州刺史张柬之表论其弊曰臣窃按姚州者古哀牢之旧国绝域荒外山高水深自生人以来迄于后汉不与中国交通前后唐蒙开夜郎滇莋而哀牢不附至光武季年始请内属汉置永昌郡以统理之乃收其盐布毡罽之税以利中土其国西通秦南通交趾其奇珍异宝进贡岁时不缺刘备据有巴蜀常以甲兵不充及备死诸葛亮五月渡泸收其金银盐布以益军储使张伯岐选其劲以増武备故蜀志称自亮南征之后国以富饶甲兵充足由此言之则前代置郡其利颇深今盐布之税不供珍奇之货不入戈㦸之用不实于行伍宝货之资不输于大国而空竭府库驱率平人受役蛮夷肝脑涂地臣窃为国家惜之昔汉以得利既历博南山涉兰仓水更置博南哀牢二县蜀人愁怨行人作歌曰历博南越兰津渡兰仓为他人盖讥汉贪珍奇盐布之利而为蛮夷之所驱役也汉获其利人且怨歌今减耗国储费用日广而使陛下之赤子身膏野草骸骨不归老母幼子哀号望祭于千里之外于国家无丝发之利在百姓受终身之酷臣窃为国家痛之往者诸葛亮破南中使其渠率自相统领不置汉官亦不留兵镇守人问其故亮言置官汉夷杂居猜疑必起留兵运粮为患更重忽若反叛劳费更多但粗设纪纲久自然定臣窃以亮之此䇿妙得羁縻蛮夷之术今姚府所置之官既无安边静寇之心又无诸葛亮且纵且擒之技唯知诡谋狡筭恣情割剥贪叨劫掠积以为常扇动酋渠遂成朋党析支谄笑取媚求悦拜跪趋伏无复惭耻怒提子弟笑引凶愚聚会蒱博一掷累万逋逃中原亡命有二千馀户见散在彼州专掠夺为业姚州本龙朔中武陵县主簿石子仁奏置其役长史李孝让辛文恊并为群蛮所杀前朝遣郎将赵武贵讨击贵及蜀兵应时败破噍𩔗无遗又使将军李义总等往征郎将刘惠基在阵战死其州遂废臣窃以诸葛亮置官留兵有三不易其言遂验至垂拱四年蛮郎将王善宝昆州刺史爨干福又请置州奏言所有课税自出姚府管内更不劳扰蜀中及置州后录事参军李陵为蛮所杀延载中司马成琛奏请于泸南置镇七所遣蜀防守自此蜀中骚扰于今不息且姚府总管五十七州巨猾游客不可胜数国家设官分职本以化俗防奸无耻无厌狼籍至此今不问夷夏负罪并深见道路劫杀不能禁止臣恐一旦惊扰为祸转大伏乞省罢姚州使隶巂府岁时朝觐同之番国泸南诸镇悉费于泸比置关百姓自非奉使入番不许交通往来増巂府兵选择清洁宰牧以统理之臣愚以为穏便疏奏则天不允
  土俗物产
  九州记云哀牢人皆儋耳穿鼻其渠帅自谓王者耳皆下肩三寸庶人则至肩而已土地沃美宜五谷蚕桑知染彩文绣有兰干细布兰干獠言纻也○织成文章如绫锦有梧桐木叶绩以为布广志云梧桐有白者剽国有梧木其华有白毳取毳淹渍缉以为布○幅广五尺洁白不受垢污先以覆亡人然后服之有濮竹其节相去二丈地出铜铁铅锡金银光珠琥珀水晶琉璃轲虫蚌珠孔雀翡翠犀象猩猩貊兽山海经云猩猩如人名常据华阳国志曰永昌郡有猩猩能言取其血可以染朱剡荀卿子曰猩猩能言笑淮南万毕术曰妇终知来猩猩知往注云并神兽也郦元注水经云武平郡封溪县有兽名猩猩猿形人面毛身黄姿颜端正善学人语闻者无不酸楚太原王纲著传云阮研曽使封溪见邑人说猩猩好酒及履里人置之山谷常行路数百为群见酒物等知人设张取之此兽甚灵先知其人祖父母名而骂曰奴杀我舍尔去也既去复还因相呼曰试共尝酒及饮乃甘其味逮乎醉皆擒之无遗逸遂置槛中随其所饮饲之将烹索其肥者乃自推择泣而遣之又礼记云猩猩能言广志云猩猩惟闻其啼不闻其言语出交趾郡封溪县按前代永昌郡即今云南郡武平郡即今之安南府并封略之内若谓其灵而智不因人教而解人语殊为奇异秦汉以降天下一家即岭南能言鸟及驯象西域献汗血马皆载之史传以为奇物复广异闻声教远覃如越裳白雉之类故彰示后代即猩猩不劣于鸟象何为独无献乎获之以充口实则致之不难也王莽置汉孺子于四壁中禁人与语及长不能名六畜猩猩若非灵异自解人语即须因教方成又不可容易而充庖也是知诸家所说不加考核递相祖述佑以为广志尤足徴矣血染朱剡遍问商旅元无此事故详述之也
  焦侥国
  焦侥国后汉时通焉故后汉书云明帝永平中西南夷焦侥贡献是也安帝永初中永昌外徼焦侥种夷陆类等三千馀口举内附献象牙水牛封牛其长三尺穴居善㳺泳鸟兽惧焉其地草木冬落夏生
  禅国
  禅国音坛后汉时通焉和帝永元中其国王雍由调遣译奉国珍宝和帝赐金印紫绶安帝永宁初复遣使朝贺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又善跳丸数乃至十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禅国西南通大秦明年元会安帝作乐于廷封雍由调为汉大都尉
  西爨国
  西爨国南宁之渠帅梁时通焉自云本河东安邑人七叶祖事晋为南宁太守属中国乱遂王蛮夷梁元帝时南宁州刺史徐文威徴诣荆州有爨瓒者遂据南宁之地延袤二千里俗多华人有震翫统其众隋开皇初遣使朝贡文帝命韦冲将兵镇戍置恭恊昆三州未几复叛遣史万岁击之所至皆破至西洱河滇池而还震翫惧入朝文帝诛之诸子没为奴唐武德中拜翫子弘达为昆州刺史令持其父尸归葬本乡段纶又遣俞大施至南宁谕之部落归款三年七月遣使贡方物
  昆弥国
  昆弥国一名昆明西南夷也在爨之西洱河为界即叶榆河也其俗与突厥略同相传云与匈奴本兄弟国也汉武帝得其地入益州部其后复绝诸葛亮定南中亦所不至唐武德四年巂州治中吉弘伟使南宁因至其国谕之至十二月遣使朝贡其使多由黔中南路而至贞观十九年四月右武将军梁建方讨蛮降其部落七十二户十万九千遣使往西河降其首领十人并数十百部落大者五六百户小者三百户无大君长数十姓以杨李赵董为名家各擅一州不相统摄自云先本汉人有城郭村邑自夜郎滇池以西皆云庄𫏋之馀种也其土五榖与中夏同以十二月为岁首
  尾濮国
  尾濮国一名木濮汉魏以后在兴古郡今云南郡西南千五百里徼外又扶南土俗传云拘利东有蒲罗中人有尾长五六寸其俗食人按其地并西南蒲罗盖尾濮之地名也
  土俗物产
  其人有尾长三四寸欲坐辄先穿地为穴以安其尾折便死居木上能食人又啖其老者人惟识母不识父其父有宾客代老以供厨故宾婚有日老者必死其地有稷及陆稻多盐井有犀象兵有弓矢甲铠以赤猱猴皮加垂锡珠翠羽为冠帻
  木绵濮
  木绵濮土有木绵树多叶又生房甚繁房中绵如蚕所作𧁧其大如卷音拳
  文面濮
  文面濮其俗劖面而以青盖之劖音䜛
  赤口濮
  赤口濮在永昌南其俗折其齿劖其唇使赤又露身无衣服
  折腰濮
  折腰濮其俗子皆折其腰
  黑僰濮
  黑僰濮在永昌西南山居耐勤苦其衣服妇人以一幅布为裙或以贯头丈夫以谷皮为衣其境出白蹄牛犀象琥珀白金桐华布又诸濮之域皆出楛矢尔雅云南至于濮铅周书王会篇卜人丹砂注云卜人西南之夷蛮丹砂所出今按濮人盖卜人也按诸濮与哀牢地相接故附之
  占城国
  占城国周朝通焉显德五年其王释利因得漫遣其臣蒲诃散等来贡方物中有洒衣蔷薇水一十五琉璃瓶言出自西域凡鲜华之衣以此水洒之则不点而复郁烈之香连岁不歇又进猛火油八十四琉璃缾是油得水而愈炽彼国凡水战则用之是日因赐蒲诃散等冠带衣服缯帛茵褥等有差且言其国在中华西南其地东西七百里南北三千里东暨海西暨云南南暨真腊国北暨驩州界东北暨两浙海程三十日其王因得漫在位已五十五矣其衣服制度大略与大食国同所乘皆象马粒食稻米肉食水兕山羊之类兽之奇者有犀牛禽之大者有孔雀所贡表文以贝多检以香木函其言译之方谕其意云
  渤泥国
  渤泥国载籍不纪盖异域多易旧名也皇朝太平兴国二年八月其国王向打遣施努副使蒲亚利判官哥心等来朝其表非纸类木皮而营薄微绿色长数尺而阔寸馀横轴之仅盈掌握以数小囊重复贮之其文不可识字细而横其行诏蒙骨以华言译之云渤泥国王向打云云因蕃人蒲卢歇船到今得引路进奉大片龙脑六十两米龙脑二十两仓龙脑二十两龙脑板五片玳瑁壳一个白檀香三截玳瑁二千两牙六株复询其使者云在上都之西南居海中去蛇婆四五十日去三佛齐四十日去摩逸三十日去占城与摩逸同帆之日皆以顺风为计不则无限日国以板为城城中万馀人其小山州凡一十四国王之屋覆以贝多叶民舎覆以草王左右者为大人坐以绳床出入以阮囊即大布单坐其上而𢌿之战争则用长弓以铜铸为甲若筒之状䕶其背腹土之出者有龙脑玳瑁苏木槟榔丁香乌樠木子民食鸡羊与鱼耕有黄牛水牛无麦有蔴与稻无蚕丝衣用古贝布用花织成婚嫁以椰子酒槟榔指环然后以古贝布或景刀杂以金而终其礼丧亦有棺殓孺儿则燎之成人则以竹为棚载之弃山中二月始耕则祀之凡经七年则不复祀矣凡岁终十二月以七日为节地势多风雨民最乐必坎鼓吹笛击□抵掌歌舞为乐食无器皿竹编贝多叶为器食毕弃之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十九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