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太平寰宇記 (四庫全書本)/全覽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全覽5 太平寰宇記 全覽6 全覽7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五十一
  宋 樂史 撰
  隴右道二
  渭州
  渭州隴西郡舊理襄王縣今理於平涼縣禹貢導渭鳥䑕同穴即此地鳥䑕同穴山在今渭源縣即青雀是也○土地所屬與成州同洎春秋以來為羌戎雜居史記雲秦昭王伐義渠戎始置隴西郡郡有大坂名曰隴坻郡處坻西故曰隴西即此地也漢地理志隴西郡領狄道等十一縣以屬涼州漢末隗囂所據建武十年囂降隴右平仍舊為郡靈帝分立南安郡三國時魏置守在此故鄧艾謀曰蜀師來而為一我分為四謂狄道隴西南安岐山四處以為犄角至嘉平五年蜀將姜維圍南安襄武不尅是也至晉不改南安隴西二郡之名泊後魏永安併為隴西郡又置渭州因渭水為名後周建徳元年復為南安郡隋初郡廢立州至煬(「旦」改為「𠀇」)帝州廢而復立為郡唐武徳元年復為渭州天寶元年改為隴西郡乾元元年復為渭州天寶元年鄯州都督郭英乂奏請以渭州洮州為都督府後廢廣徳元年西戎犯邊洮蘭秦渭盡為所有元和三年
  涇原節度使朱忠亮奏移原州以臨涇縣置行渭州於平涼縣
  元領縣四 今二
  平涼原州割到 潘原涇州割到
  舊四縣廢
  襄武 隴西 彭縣 渭源
  州境
  東西五十五里 南北六十五里
  四至八到
  東至東京一千八百里 東至西京一千四
  百里 東至長安六百四十里一 東至涇
  州一百二十六里 西至安國鎮接連舊
  界三十二里 南至儀州九十里一 北至
  原州一百一十五里 南至良源縣一百
  一十里  東南至儀州界一百里 東
  北至原州六十五里 西北至耀武鎮四
  十里
  戶
  唐開元戶六千四百二十五皇朝領縣二
  管戶主一 千二百三十一客一千二百九十二
  風俗
  與秦州同
  姓氏
  隴西郡八姓 李 牛 彭 辛 聞 蹇 艾蓋
  人物無
  土產
  青蟲 鸚鵡 龍鬚席 麝香
  彼有諺曰郎樞女樞十馬九駒安陽大角十牛九犢即謂其地宜於畜牧也
  平涼縣依舊四鄉漢朝那縣後魏為長城縣地因秦長城為名後周建徳元年割涇州朝那縣於今縣復置朝那縣至隋大業二年改為平涼縣唐元和四年以渭州陷蕃權行渭州於此天福五年割屬渭州 可藍山一名都盧山皆涇水源與笄頭山連亘赫連定勝光二年畋於涼州登可藍山望統萬城泣曰先君若以朕承大業豈有今日乎在平涼縣接百泉界又雲定據平梁登此山有羣狐遶之射之竟不得一定乃嘆曰咄咄此亦怪事也 涇陽故城漢為縣廢城在今縣南 馬屯山在縣西南姚萇與苻登戰於高平登敗奔於馬屯山即此也 㑹盟壇在縣西北五里唐貞元三年五月渾瑊與吐蕃㑹盟處 右甲積谷在州東南二十里 大殺谷小殺谷二谷在州東南十里 南雕窠峽在州南三十里與華亭縣聨接 涇水從原州彈箏峽口過八州北一里 白巖河從華亭縣來經望家山硤口過州西十里
  潘原縣東三十六里舊十鄉今三鄉漢陰槃縣地地理志雲屬安定郡後漢末移縣屬京兆郡郭縁生述征記雲陰槃縣舊屬安定郡遇亂徙於新豐帝王記雲赫連定於勝光二年又自京兆移此屬平涼郡也後魏於此兼置平涼郡天寶元年八月改為潘原縣以縣東有潘谷口為名舊縣城在涇水北廣徳元年陷蕃至貞元十年置行縣於彭信堡周顯徳五年廢新武州入 銅城山在縣西南三十五里水經雲良源縣有銅城山水出歴白石城 涇川水在縣南一里從平涼縣界流入閣川水在縣東南四十五里西從義州華亭縣流入漢志雲烏水出西北都盧山有西烏水又東北經烏氏縣東注於涇渭之闔州水然涇水間有石巖東㑹兩川水也 潘谷水在縣東三十里從平涼縣流入 秦太子扶蘇陵在縣東五里 廢武州舊里蕭闗即此按其地即朝那縣古蕭闗之地漢文帝時蕭闗即此也今界內瓦亭闗是後漢隗囂使將牛邯所守之處在隋以來為鎮以戍邊防又按蕭闗鎮自武徳以來尤為邊陲重鎮後因祿山亂陷入蕃界大中三年七月邠州節度張君緒奏今日收復蕭闗至大中五年七月十四日勅宜賜名武州仍為中州屬邠寧道又蕭闗鎮其地所宜六畜貞觀時常置監牧使百姓免諸征役在原州西北一百八十里蕭闗一縣周顯徳五年六月廢入潘原縣屬渭州唐廣徳已前渭州舊縣今並廢
  襄武縣四鄉本漢舊縣也屬隴西郡西不逺一百里即先零遺種有五谿聚即楊盛分羌為部以五谿為一聚於是有五谿之名 六泉十六國春秋乞伏國仁建義三年率騎兵三萬襲鮮卑大人密貴裕茍提倫等三部於六泉即此水也 錦鏡峽隴西記雲襄武有錦鏡峽即黒水所經其峽四望花木明媚照影其中因以稱之隴西縣東南六十里元四鄉本漢獂道縣獂音栢○後漢末於此置南安郡屬渭州隋開皇十八年改為武陽尋為隴西縣 落門水出縣東南
  鄣縣西南六十里五鄉本漢縣屬隴西郡自永嘉南徙之後縣遂廢焉後魏景明三年分武陽復置鄣縣因水為名焉 漳水注水經雲西南溪下東北至鄣縣 南萬年川水出南山東北流注之
  渭源縣西微北九十里元四鄉本漢首陽縣地屬隴西郡後魏大統十七年分隴西置渭源郡因渭水為名又改首陽為渭源縣儀鳳二年廢首陽入渭源縣也 鳥䑕山山有鳥與䑕同穴隋煬(「旦」改為「𠀇」)帝時獻之吏部尚書牛𢎞曰爾雅謂其鳥為鵌其䑕為鼵渭水源出此山也今謂之青雀山是也 渭水源出鳥䑕山入闗為八水之一
  鄯州
  鄯州西平郡今治湟水縣禹貢雍州之域古西戎地按後魏西羌傳曰無弋爰劍者為秦所執後藏於巖穴中秦人焚之有景象如虎為其蔽火得免遂亡入三河間諸羌以為神共畏事之以推為豪至爰劒曽孫忍季父卭畏秦之威後遂得其附落而南出賜支河曲西數千里與衆羌絶逺不復交通子孫分別各自為種忍及弟舞獨留湟中忍生九種舞生十七種羌之興從此起矣湟中月氐胡其先大月氐之別也及霍去病破匈奴取西河地開湟中縣築令居塞以其地屬金城郡於是月氐來降與漢人錯後漢建安中置西平郡晉因之自永嘉之後南涼禿髪烏孤以後魏天興元年自稱武威王徙居於此烏孤卒弟利鹿孤嗣位復都此為西平王即從此又遷於姑臧後魏為鎮孝昌二年改鎮為鄯州後周又為樂都隋初郡廢置鄯州煬(「旦」改為「𠀇」)帝初州廢置西平郡唐武徳二年平薛舉置鄯州理故樂都城貞觀中置都督府天寶元年改為西平郡乾元元年復為鄯州上元二年為吐蕃所陷遂廢所管鄯州等三縣入河州管
  元領縣三
  湟水 龍支 鄯城
  州境
  東西三百五里 南北二百一十五里
  四至八到
  東南至東京三千一百六十九里 東南至西京二千七百四十九里 東至長安一千九百九十三里 東至蘭州廣武縣一百一十三里 南至廓州一百八十里西至綏戎峽舊吐谷渾界一十里 西至青海三百七十里 北至涼州昌松縣南界一百四十二里 東至河州鳳林縣故城二百八十里 西南至廓縣廣威縣城風吐谷
  渾界一百九十五里 東北至蘭州廣武縣故長城界二百一十七里
  
  唐天寶戶五千三百八十九
  風俗
  


  姓氏
  
  土產
  㹀犀 羱羊 駞 馬
  湟水縣三鄉本漢破羌縣地屬金城郡漢破匈奴取西河地開湟中處月氐即此湟水俗呼湟河又名樂都水南涼禿𩬊烏孤始都此後魏於此置鄯州改破羌為西都縣隋改為湟水縣 四望山有水出其陽一名湟河亦謂樂都水西自吐谷渾界入漢書地理志曰臨羌縣西北至塞地有西王母石室仙海鹽池北則湟水所出東至允吾入河謂此水也 土樓山無石而高在縣南養女嶺彼羌多禱而祈女 牛心堆在湟水源山名
  也 鷄田在州西涉千里無草木其中為突厥藪澤浩亹水在縣西北亦謂之閣門水西自吐谷渾界流入漢書地理志雲浩亹水出西塞外東允吾入湟水 破羌故城漢為縣故城在今縣
  龍支縣南一百三十五里五鄉本漢允吾縣之地屬金城郡後漢為龍耆縣後魏武帝改為金城縣至廢帝二年又改為龍支縣取縣西龍支堆為名 積石山在縣南尚書謂導河積石謂此山也 唐述窟在縣西龍支谷彼人亦罕有至者其窟有物若似今書卷因謂之積書巖巖內時見神人徃還蓋古仙所居耳羌人愳而莫敢近又謂鬼為唐述故指此山為唐述窟窟高四十丈鄯城縣西一百二十里元管四鄉本漢西平郡之地後漢末陷羌故此郡廢唐儀鳯二年奄有河湟之地因立鄯城縣以名邑平西郡城漢仍為郡所故城在今縣西一百三十二里是也
  蘭州廢
  蘭州金城郡今理五泉縣禹貢雍州之域古西羌地秦並天下為隴西郡地漢書西羌傳曰羌無弋爰劒曽孫忍及忍子研最豪健故羌中號其後為研種秦始皇時務並六國兵不西行故種人得繁息及秦既並天下築長城以界之衆羌不復南渡至漢興匈奴冒頓兵強破東胡走月氐臣伏諸羌景帝時研種留何率種人求守隴西塞於是徙留何等於狄道安故城今州西南有狄道安故城即其地也漢屬隴西郡平帝元始四年立金城塞外羌獻魚鹽之地乞內屬漢遂得西母石室以為西海郡後漢光武省金城入隴西郡魏晉因之以為重鎮故蜀姜維以兵狄道不尅即此也前涼張寔置為廣武郡至張駿又分立武始郡西秦乞伏乾歸宛川徙都焉十六國南涼禿𩬊烏孤都廣武皆此也後魏後周並為武始郡隋開皇九年廢武始郡立為蘭州蓋取皋蘭山以為名煬帝初州廢置金城郡隋末陷薛舉唐武徳二年平賊復置蘭州八年置都督府督蘭河鄯廓四州貞觀六年又督西鹽州十二年又督涼州後蘭鄯儒淳六州蘭州領金城狄道廣武三縣顯慶元年罷都督府天寶元年改為金城郡二載割狄道縣置狄道郡乾元元年復為蘭州
  元領縣三
  五泉 廣武 狄道
  州境
  東西二百一十七里 南北六百一十里
  四至八到
  東南至東京二千四百四十里 東南至
  西京二千二十里  東南至長安一千四
  百六十里 東至會州四百二十里 南
  至渭州四百里 西至鄯州四百五里
  西北至涼州五百四十里 東北至會州四百二十里
  
  唐天寶戶五千三百八十九
  風俗
  與秦渭州同
  姓氏
  人物無
  土產
  □金 香子
  五泉縣七鄉本漢金城郡縣地屬金城郡昭帝始元元年置隋置五泉縣唐咸亨二年復為金城天寶元年改為五泉縣 嵻㟍山亦名可狼山俗名爇薄汗山在縣南一百四十里即西城乞伏乾歸太子熾盤招結諸部兵民二萬七千築城於嵻㟍山以據之即此山也 金城闗在縣西南臨河 宛川城在郡西即乞伏國仁所都後至乞伏慕末為赫連定所滅 狄道安故城在縣西南昔研羌留河所聚之處 長城亦經此郡之南榆中縣故城在今縣東後漢時羣羌亂隃麋相曹鳳上言西羌為害自建武以來居大小榆中以土地肥美又近塞內北阻大河因以為固緣山濵水以廣田畜故能強大常雄諸種是謂此地
  廣武縣北㣲西二百二十里五鄉本漢枝陽縣地前涼張駿三年分晉興於此置廣武縣又為南涼禿𩬊烏孤所都至傉檀為乞伏熾盤所滅於此隋開皇三年罷郡置廣武縣屬蘭州 琵琶山在縣西峻嶮曲折有似琵琶首亹浩故城浩音閤亹音門○漢縣廢城在今縣西南省河所經今俗呼此水為閤門河蓋疾言而音𩔖耳縣因水以為名 允吾故城允音沿吾音牙○亦漢時為縣廢城在縣西南也
  狄道縣南一百九十里見今四鄉本秦舊縣也其地故西戎別種所居秦取以為縣漢書地理志狄道屬隴西惠帝時改為武始郡以狄道為降狄道十三州志雲降狄道今曰武始按貞元十道錄雲自武徳已後此邑為臨州管狄道安樂二縣後安樂尋廢州額亦停 白石山有梁泉昔梁暉者後周之將為羣羌所圍無水暉以所執鞭卓地而飛泉湧出兵士由此而濟今號梁泉其上榆木成林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五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五十二
  宋 樂史 撰
  隴右道三
  涼州
  涼州武威郡今理姑臧縣古雍州之域即西戎之地禹貢謂析支渠搜西戎即敘析支在大宛之北即今郡也六國至秦為月支居焉秦並天下西北雄有隴西北地二郡漢初為匈奴右地以屬涼州部至武帝開西邊始置天水武都武威張掖酒泉安定燉煌七郡○多以闗中報寃悖逆無賴之人徙於彼以實之改雍州曰涼州而三輔悉屬司𨽻昭帝更置金城郡按釋名雲西方寒涼或謂河上田亦薄故曰涼亦曰武帝以其地為昆耶王五屬國至宣帝以張掖酒泉燉煌武威金城謂之西河以斷匈奴右臂故地理志雲燉煌廣至縣宜禾都尉理崑崙障按崑崙障即古崑崙戎地也又西羌者自賜支以西賔河首左右居今河闗西可千餘里有河曲羌謂之賜支即古析支又漢書梁州之天水曰漢陽梁州部郡國十二縣道侯官九十八刺史理漢陽之隴縣至獻帝以此地數有亂河西五郡去州隔逺自求立州興平元年分涼州西河四郡為雍州所謂建安十八年正月復禹貢九州是也又雲建武初大擾而河西郡獨安姑臧稱為富邑以通羌故也晉惠帝末張軌求為涼州刺史於是大城此地為一㑹府以據之號前涼後苻秦末呂光破涼州刺史梁熙復為後涼都於此郡北涼沮渠䝉遜亦都於此至茂䖍為後魏所滅後魏立為武威郡隋初為州煬(「旦」改為「𠀇」)帝初復置為郡唐武徳二年平李軌復置涼州總管府管涼甘𤓰肅四州涼州領姑藏昌松畨和三縣三年又置神烏縣七年又改為都督府督涼肅甘沙𤓰伊芳文八州貞觀年間廢神烏縣總章元年復置咸亨元年升為大都督府督涼甘肅伊𤓰沙雄七州上元二年為中都督府景雲二年賀枚嗣除涼州都督𠑽西河節度使自此上郡有節度之號天寶元年改為武威郡督涼甘肅三州乾元元年復為涼州按劉昺燉煌實錄雲晉安帝隆安元年五月涼州牧李暠微服出城逢一虎在道邊因化為人遙呼暠為西涼君暠因彎弧待之又遙呼暠曰汝無疑也暠知其異乃投弓於地虎又仍前謂暠曰燉煌空虛不是福地君之子孫王於西涼不如遷徙酒泉言訖乃去未幾暠乃移都酒泉建國號西涼王七級城即郡城也內有沮渠䝉遜所造七級木浮圖故城因是而名之
  元領縣六
  姑臧 神烏 昌松 番和 武威 嘉麟
  州境
  東西四百里 南北八百三十里
  四至八到
  東南至東京三千二百九十里 東南至西京二千八百七十里 東南至長安取秦州闗路一千八百里 東南至㑹州烏蘭闗四百里從闗東南至州一百三十里 西至甘州五百里 南至鄯州浩亹河二百六十里北至突厥界即安蓋泉五百八十里
  東南至蘭州五百四十里 正南㣲西至鄯州五百八十里 西南至甘州張掖縣陳北烽三百七十里 西北至甘州六十里 東北至㑹州烏蘭縣界白鹿峰三百五十里
  
  唐天寶戶三萬二千四百六十二
  風俗
  州之分野上應白虎之宿金氣堅剛人事慷慨
  姓氏
  平西郡二姓
  申屠 曹
  武陵郡六姓
  賈 陰 索 安 曹 石
  人物
  賈詡字文和姑臧人詡有良平之奇謀魏為大中大夫
  土產
  野馬皮 龍鬚席 毯 芎藭
  姑臧縣元十鄉本漢舊縣也地理志雲屬武郡南威山谷水所出北至武威入海行七十里王隱晉書雲此城匈奴所築舊名蓋臧城後人語訛為姑臧城 第五山夏函霜雪有清泉茂林懸崖修竹自古多為𨼆士所居尤多窟室 姑臧南山一名雪山無冬夏多積雪故曰雪山 青巖山下有湫甚廣人觸之立有風雹暴至如岱州之五臺龍池之驗耳 白亭海白亭水色潔白因以為名又東有達狄迴海 五澗谷水自番和縣界北流入白海 野瀦澤在今縣北即書謂至於瀦野 靈泉池在縣南城中十六國春秋雲張元靚五年有大鳥青白色舒翼二丈餘集於靈泉池後涼呂光太安三年宴羣僚於靈泉池酒酣語及政理時刑法峻重㕘軍段業進曰嚴刑重憲非明王之義也光曰商鞅之法至峻而兼諸侯呉起之術無親而荊蠻以霸何也業曰秦用苛法祿祚不永呉起任酷政取滅㑹稽大王受天明命方君臨四海景行堯舜猶恐有弊柰何欲以申商之末法臨道義之神州豈此州士女所望於大王哉光改容謝之 七星澗在縣東七里 臥龍城即城異名也其城檀道濟築土以成之有若盤龍形四方有頭尾兩翅一名鸞鳥城一名翅城 龍夷城在縣西即漢戊巳校尉所理之地言在內以統御四方王莽以其城為西海郡即此城也一名宴然城 休屠城休音許虬反屠音除○即漢休屠王所理之地漢亦為縣 鸇陰城在縣東鸇水名俗名正陰城是漢鶉陰城今廢城存 祖厲城一名馬城漢立祖厲縣焉祖音置厲音賴神烏縣十七鄉本漢鸞鳥縣地屬武威郡後魏平涼中改神烏縣周證聖元年改為武威縣取廢武威之額以名之唐神龍元年復舊為神烏縣仍於漢鸞鳥古城置昌松縣東南二百三十里元六鄉本漢蒼松縣屬武威郡十六國春秋雲後梁呂光麟嘉四年以郭麘言讖改為昌松縣兼於此立東張掖郡至後周廢郡仍舊𨽻涼州 金山在縣南麗水出焉 白嶺山在縣西南山頂冬夏積雪望之皓然乃謂之白嶺山寒氣異於餘處深冬人絶行路鳥飛不下 鳥逆水一名逆水今名麗水源出縣南金山漢書地理志雲金城郡允吾縣鳥亭逆水出㕘街谷東流至枝陽入𣵀是此水也 鸞鳥城前涼張軌時有五色鳥集於此遂築城以美之後魏武帝改為神烏城 金呂城晉將馬隆所築依於金山築之城因山以立名其山有鳥形似雀見人即以嘴啄石自圖其形以示人 魏安城在郡東漢撲𠟼縣後為魏安隋省 允街故城漢縣今廢城在今縣東南城臨麗水一名麗水城允音沿○按其城地勢極嶮即沮渠䝉遜増築以為防戍之所迄今尚堅完如新
  番和縣西一百八十里五鄉漢舊縣屬張掖郡番音盤○後魏立張掖郡於此尋廢唐咸亨元年於縣置雄州調露元年廢雄州天寶三年三月以界內天寶山出醴泉並石花民取以為麫貧者賴之遂改為天寶縣至長慶中仍舊改為番和縣 南山一名天山一名雪山山闊千餘里其高稱是連亘數郡美水豐草尤宜畜牧故蔥嶺以東無高於此山亦出赤鹿足短而形大如牛肉千斤 土彌千川即今為匈奴放牧之地鮮卑語髓為吐彌千言此川土肥美如髓故以名之 青澗水周地圖記雲青澗源城與五澗水合流是也
  武威縣漢縣地理志屬武威郡在番和縣西北三百里後魏以來廢之唐世時或立之廢置不定
  嘉麟縣西北七十里今五鄉唐神龍二年於漢鸞鳥古城置景龍二年先天二年復置
  甘州廢
  甘州張掖郡今理張掖縣禹貢雍州之域書謂導弱水至於合黎餘波入於流沙是此也六國至秦為月氐居焉漢初為匈奴右地西域傳月氐本居祁連燉煌間按霍去病傳雲濟居延臻小月氐攻祁連路即從此也故武帝開之因置張掖郡至後魏晉𨽻河州至沮渠䝉遜始都於此號為北涼也後魏太武平涼以為張掖軍至太和十一年改軍為郡大統十二年分涼州為西張掖之地為西涼州至廢帝二年更名甘州因東甘峻山以為名也後周又為張掖郡隋因之唐武徳二年平李軌置甘州天寶元年改為張掖郡乾元元年復為甘州
  元領縣二
  張掖 刪丹
  州境
  東南四百一十六里 西北三千六百里四至八到
  東南至東京三千七百八十里 東南至西京三千七百六十里 東南至長安二千五百里 東至涼州五百里 東至大雪山以南吐谷渾分界三百三十里 西至肅州四百二十里 北至張掖河屈曲過同城鎮至峽口烽總三千七十八里 東南至涼州
  六百里 西南至肅州福祿縣界赤栁澗三百三十里 西北至肅州福祿縣界咸池烽張掖三百五里 東北至涼州番和縣石峽峰三百七十里
  
  唐天寶戶六千二百八十四
  風俗
  與涼州同
  姓氏
  人物
  金日磾字翁叔匈奴休屠王太子
  魏龎涓字子異酒泉人為西海太守
  唐趙彥昭甘州張掖人也相中宗
  土產
  香子 駞褐 布 野馬皮
  張掖縣十四鄉本漢觻得縣屬張掖郡西河舊事雲此地本匈奴觻得王所居因以名縣隋置為張掖縣 祁連山在縣西南二百里東西二百里南北一百里餘漢書霍去病攻祁連山得敵人首三萬餘級西河舊事曰祁連山在張掖酒泉二郡界之上有松栢五株水草茂美山中冬溫夏涼宜放牛羊𠑽肥乳酪濃好夏㵼酪不用器物刈草著其上不解散作酥特好一斛酪得酥斗餘又有仙樹人行山中飢渴者食之則飽不得持去平居時亦不可見 臨松山一名青松山一名馬蹄山又雲丹嶺山在縣南一百二十八里十六國春秋晉元嘉元年張掖臨松山有石如張掖字後掖字漸滅而張字分明又有文曰初祚天下四方安萬年後魏太和中置臨松郡故城在此山下吐蕃賛普即其郡丞異稱也故望山有神毎祀之時但聞聲音不覩其形 甘峻山一名紺峻注水經雲張水歴甘峻山南與張掖河合即鮮水也 合黎水一名羌谷鮮水一名覆袁水今名副授河亦名張掖河南自吐谷渾界流入禹貢弱水至於合黎孔安國注云合黎水名在流沙千里而遙即此也居延海在縣東北一千六百里即古之流沙澤也
  鹽池周百步許多少隨人力以自増減 黒水出縣界鷄山亦名懸圃昔娀氏女簡狄浴於元邱之水即黒水也 大樹谷水魏氏春秋明帝青龍三年張掖郡刪丹縣金山有元川溢湧寶石焉有石馬魏為晉代之符也弱水東自刪丹縣界流入在州北二十三里 𡊮氏
  故城漢縣廢城在今縣西北或謂昭武城 張掖郡城亦在今縣西北四十里漢為郡之所 遮虜障漢將路博徳之所築李陵敗與士衆期至遮虜即此也 居延城漢為縣廢城在今縣東北即本匈奴中地名也亦曰居延塞 騂馬戍傳雲昔有騂馬二疋為匈奴掠去數載自歸以其地為邊防因此以立戍名也 千秋城萬嵗地皆光武將竇融所築以扼邊夷
  刪丹縣東北二十里元二鄉本漢舊縣也屬張掖郡後漢興平二年分置西郡以刪丹縣屬焉晉分刪丹置蘭池萬嵗仙堤三縣隋煬(「旦」改為「𠀇」)帝併三縣之縣復改立刪丹縣焉 焉支山一名刪丹山東西百餘里南北二十里西河舊事雲焉支山東西百餘里南北二十里亦有松栢五木其水草茂美宜蓄牧與祁連山同匈奴失祁連山焉支山二山歌曰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顔色 曰勒城漢為曰勒縣故城在今縣東南
  肅州
  肅州酒泉郡今理酒泉縣禹貢雍州之域與甘州同昔月氐之地為匈奴所滅匈奴令休屠昆雅王守之漢武帝時昆雅以衆來降以其地為武威酒泉郡酒泉者蓋城下金泉味如醴故以名之按郡即羌人通譯之路入月氐大夏皆由此也漢以公主妻烏孫王以分匈奴西方之擾後漢至晉亦因之不改前涼張軌西涼李暠北涼沮渠䝉遜並都後魏太武平沮渠茂䖍乃以酒泉為軍𨽻燉煌後改鎮為𤓰州復立郡於此大統十年以酒泉郡屬甘州隋仁壽二年分甘州福祿縣置肅州以𨽻涼州總管府煬(「旦」改為「𠀇」)帝初州廢以其地入張掖郡唐武徳二年分張掖郡復置肅州都督府八年督𤓰肅沙三州貞觀元年罷都督府廢玉門縣天寶元年改為酒泉郡乾元元年復為肅州河西舊事雲福祿城因謝艾所築城下有金泉味如酒故曰酒泉
  元領縣三
  酒泉 福祿 玉門
  州境
  東西五百六十四里 南北五百四十里四至八到
  東南至東京四千一百八十里 東南至西京三千七百六十里 東南至長安二千九百里 東南至甘州四百二十里 南至吐蕃界二百里 南至雪嶺二百五十里
  西至𤓰州五百二十六里 北至迴紇界伏谷泉三百里 又至蘆葭泉五百里 東南至甘州界赤栁澗二百里 西南至𤓰州界安樂烽三百四十里 西南至𤓰州三百四十里 東北至甘州張掖縣鹹池烽二百三十二里
  
  唐天寶戶二千二百三十
  風俗
  與涼州同
  姓氏
  人物
  馬訪酒泉人為右將軍 祁嘉字孔賔酒泉人夜忽聞窻中有聲呼雲祁孔賔隠去來
  土產
  野馬皮 肉蓯蓉 栢脈根
  酒泉縣六鄉本漢之福祿縣地地理志屬酒泉隋仁壽二年又置酒泉縣以𨽻郡郭焉 崑崙山在縣西南八十里十六國春秋雲後魏昭成帝建國十七年前涼張駿酒泉太守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崑崙之體也昔周穆王見西王母樂而忘歸即謂此山有石室玉堂珠璣鏤飾煥若神宮刪丹西河名曰弱水禹貢崑崙在臨羌之西即此明矣宜立西王母祠以裨朝廷無疆之福駿從之 九隴山在縣南百里周地圖記雲昔有神人坐張掖西方山上西射酒泉郡西金山之白神射得九籌畫此山上遂成九隴因以為名 石漆延壽城中有山出泉注地其水肥如牛汁燃之如油極明但不可食此方人謂石漆得水愈熾也 鴻鷺山穆天子傳雲天子循黒水至於璧玉之山謂此也今為鴻鷺所棲得名獨登山巖石之間出石鹽其味尤美於海鹽也 呼蠶水一名濳水亦名羌谷水俗又謂之福祿河西南自吐谷渾界流入漢書地理志雲呼蠶水出南羌中東北至㑹水入羌谷是也 㑹水一名白亭海在縣東北三十里十三州志雲衆羌之水所㑹故曰㑹水北有白亭俗因謂之白亭水也 故長城漢書謂之遮虜障在縣北金城塞漢平帝時金城塞外羌獻魚鹽之地遂得西
  王母石室以為西海郡路從此塞通也後為吐谷渾之國隋破吐谷渾又於其地置西海郡按漢帝常置郡在今州直北一千二百里是也 劉師祠在縣南姓劉字薩訶沮渠時西求仙迴至此死骨化為珠血為丹門人因立廟於此今人至心者謁之徃徃獲珠丹焉
  福祿縣東一百里三鄉漢福祿縣屬酒泉郡今縣即漢樂涫縣地屬酒泉郡唐武徳二年於樂涫古城置福祿縣復漢舊名 崆峒山在縣東南六十里史記五帝本紀雲黃帝披山通道未常寧居至於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於崆峒山是也九州要記雲涼州古武威郡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於此山近崆峒頂有魏太祖埓焉玉門縣西二百里一鄉本漢舊縣也屬酒泉郡十三州志雲玉門縣置長三百里石門周匝山間裁經二十里衆泉流入延興漢罷玉門闗屯徙其人於此故曰玉門縣貞觀中廢金山九州要記雲山有赤彈木堪為漆用 玉石障按十三州志雲延壽縣在郡西金山在其東至玉石障是亦漢遮虜障也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五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五十三
  宋 樂史 𢰅
  隴右道四
  沙州
  沙州燉煌郡今理燉煌縣禹貢雍州之域亦西羌所居古流沙之地黒水所經書謂舜竄三苗於三危三危既宅即此地其後子孫為羌戎代有其地左氏傳謂允氏之戎是也昔晉范宣子數戎子駒支曰昔秦人迫逐乃祖吾離於𤓰州䝉荊𣗥以來歸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與汝剖分而食之即此地也按十三州志雲𤓰州戎為月支所逐並六國築長城西不過臨洮則秦未有此地漢武帝後元六年分酒泉之地置燉煌郡徙邊人以實之邵雲燉大也煌盛也故以名之後魏天興三年涼昭王立於燉煌以子讓為之郡守分燉煌之涼興烏澤晉昌之宜禾三縣置涼興郡焉昭王五年自燉煌遷於酒泉後為北涼所並其地屬沮渠䝉遜後魏平北涼燉煌仍舊不改隋廢郡置𤓰州煬(「旦」改為「𠀇」)帝初廢州後為燉煌郡唐武徳三年置𤓰州五年改為西沙州貞觀七年去西字只為沙州天寶元年改燉煌郡乾元元年復為沙州自天寶末陷西戎至大中五年七月刺史張義潮遣兄義譚將本道圖經戶籍來獻州歸順其年十一月制除義潮檢校吏部尚書兼金吾大將軍充歸義軍節度使河沙甘肅伊西等十一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仍許於京中置邸舍地當乾位中外所交實都㑹之府也周顯徳二年甘州可汗沙州節度觀察使留後曹元忠各遣使進方物仍升𤓰州團練使仍舊𨽻沙州以歸義軍節度觀察留後曹元忠為節度使以知𤓰州軍事曹元恭為𤓰州團練使仍各鑄印以賜之皆旌來王之意也
  元領縣二
  燉煌 壽昌
  州境
  東西 南北
  四至八到
  東南至東京五千二十九里 東南至西京四千六百九里 東南至長安三千八百五十九里 東至𤓰州二百八十里 南至壽昌廢縣中界五十里以破石亭為界去鄯善國一千五百里 南至故南口烽三百五十里烽以南即吐谷渾界 北至故鹹泉戍三百三十六里與伊州分界 東南至𤓰州界三百五十里 西南至郡廢壽昌縣界二百九十里 西北至阿蒼烽二百四十二里與廢壽昌縣分界 東北至伊州界三百八十六里
  
  唐天寶戶一千二百六十
  風俗
  與甘肅州同人物尤繁富
  姓氏
  人物
  索靖字幼安燉人累榮官族草書尤絶人號得張芝肉為尚書郎
  郭瑀字元瑜燉煌人少有超俗之志好談論
  土產
  黃𥖎 碁子 名馬 麝香
  燉煌縣十二鄉本漢舊縣屬燉煌郡後周保定三年改燉煌為鳴沙以縣界鳴沙山為名隋帝初復為燉煌縣三危山其山有三峯故曰三危俗亦名為昇雨山在
  縣東南二十里書竄三苗於三危過梁州入南海山海經雲三危之山青鳥居之三青鳥主為西王母取食者別自棲息於此山也又按段國沙州記雲山中鳥鼠同穴者鳥如家雀而小白鼠小黃而無尾凡同穴地皆肥沃壤盡軟熟如人耕多生黃花紫草 鳴沙山一名沙角山亦名神沙山在縣南七里辛氏三秦記河西有沙角山峰㠋危峻逾於石山其沙粒粗黃有如乾䊟又山之陽有一泉雲是沙井綿歴今古沙填不滿人慾登峯必步下石穴即有鼓角之聲音震動人足又河西舊事雲沙州天氣晴明即鳴沙聞於城內又雲人遊沙山結侶少或未遊即生怖懼莫敢前其沙或隨人足自頓下經宿卻自還山上 羊膊山多巖石少樹木甚似魯國南鄒山山北三十里逺眺顧瞻百里但見山嶺巉巖無尺木把草 王母樗蒲山山有鹽池在縣西南懸泉水一名神泉在縣東一百三十里出龍勒山服按涼州異物志雲漢貳師將軍李廣利伐大宛還士衆渴乏水廣利乃引佩刀刺山飛泉湧出三軍賴此以獲濟今有祠甚嚴郡侯嵗謁 渥窪水漢元鼎中南陽新野人暴利長遭刑屯田於此水邊見羣野馬來飲中有奇者乃作土人持勅靽立後馬因玩乆之利長乃用人代土人收得馬以獻帝異之雲從水中出遂作天馬歌故漢書謂大宛出名馬亦相近也 雌黃洲其土出雌黃丹砂極為妙因產物以為名焉
  壽昌縣西南一百五十里三鄉本漢龍勒縣地地理志雲屬燉煌郡以縣東南有龍勒山以名縣後魏正光三年改為壽昌縣取縣界壽昌澤為名 三隴河西舊事雲流沙積在玉門闗外有三斷石極大呼為三隴 白龍堆按皇甫謐郡國記雲燉煌正西闗外有白龍堆北塞里河西舊事雲漢武遣貳師將軍伐大宛得天馬三感西風思歸遂頓裂羈絆驤首而馳晨𤼵京城食時至燉煌北塞山下嘶鳴而去此處為侯馬亭今晉昌及大武馬蹄谷石上有馬踐之跡猶存 玉門故闗在縣西北一百一十八里昔匈奴冒頓質於月氐忘歸乃射殺其父頭曼舉兵西擊走月氐後為霍去病所破因開玉門闗通西道七十餘國漢書地理志雲龍勒縣有玉門闗都尉治西域傳雲東則接漢扼以玉門陽闗又後漢班超上書願入玉門闗是此處 壽昌澤在邑界因名之 陽闗在縣西六十里以居玉門闗南故曰陽闗闗之西三百餘里有蒲昌海一名鹽澤廣袤三百里即蔥嶺于闐兩河之所注
  𤓰州
  𤓰州晉昌郡今理晉昌縣禹貢雍州之域古西戎地戰國時為烏孫月氐居焉漢初為匈奴右地武帝拓開邊封立為燉煌郡後又為武威酒泉二郡之地歴漢至魏亦然晉惠帝始分二郡北置晉昌郡領寘安等八縣至苻堅時徙江漢流人萬餘戶於燉煌又徙中州不闢田疇民七十餘戶於此至涼武昭王遂以南人置㑹稽郡以中州人置廣夏郡至後周初併之復為晉昌郡至武帝改晉昌為永興郡隋初罷郡立𤓰州煬帝初廢之以其地併入燉煌至唐武徳五年復立𤓰州按其地出美𤓰故曰𤓰州今猶有大𤓰長者狐入其中食之不見首尾○仍置總管府管西沙肅三州八年罷都督府天寶元年改為晉昌郡乾元元年復為𤓰州
  元領縣二
  晉昌 常樂
  州境
  東西三百九十三里 南北六百八十四里
  四至八到
  東南至東京四千七百二十六里 東南至西京四千三百六十里 東南至長安三千三百八十四里 南至新鄉縣鎮一百八十里 南至大雪山二百三十里 西至沙州二百八十里 北至豹門守捉四百五十里東南至肅州界三百四十里 西南至沙州一百六十里 西至伊州界土番兒山四百
  五十里 東北至酒泉郡三百四十里 西北至伊州九十里
  
  唐天寶戶四百七十七至長慶一千二百風俗
  與涼州同
  姓氏
  人物
  張煥字然明燉煌人
  土產
  野馬皮 革鼓子
  晉昌縣二鄉本漢㝠安縣地理志屬燉煌郡㝠水名也晉置晉昌郡及㝠安縣隋初改為常樂縣唐武徳四年又改為晉昌縣 籍湍水一名㝠水地理志雲㝠安縣南籍湍水出南羌中西北入㝠澤是也 白水有崑崙障在其陽 宜禾故城漢宜禾都尉所居城在縣西北界乃後魏明帝正光元年僑立㑹稽郡於此 伊吾故城今在縣北
  常樂縣一百五十一里二鄉本漢廣至縣地屬燉煌郡魏分廣至置宜禾縣十六國春秋雲涼武昭王元年分燉煌之涼興烏澤晉昌之宜禾三縣置涼興郡隋廢於三危山東置常樂鎮唐武徳五年改鎮為常樂縣也漢廣至故城在今西北恆以大石棧之稍開即風暴便至傷人
  伊州
  伊州伊吾郡今理伊吾縣本漢伊吾盧地漢書謂鐵勒國也在燉煌之北大磧之外非九州之域傳曰伊吾盧者蓋西羌舊號秦亦未有其地至漢宣帝時鄭吉為南北道都䕶居烏壘城即此也至元帝置戊巳校尉雖不立州郡其地葢統屬焉永平十六年明帝將北征此地置宜禾都尉以屯田建初二年復罷屯田匈奴遂遣兵守此地至永元元年大將軍竇嬰大破匈奴三年班超遂定西域及孝和晏駕西域又叛延光二年以班勇為西域長史順帝建元六年以伊吾舊膏腴之地傍近西域匈奴資之以為抄暴復令開設屯田如永元故事置伊吾司馬後魏及周為鄯善人居之隋遣兵鎮焉遂於舊城東築城立為伊吾郡隋末亡入西域不復置郡縣唐貞觀四年改為伊吾郡乾元元年復為伊州
  元領縣三
  伊吾 納職 柔逺
  州境
  東西一千一十五里 南北四百九十里四至八到
  東南至東京五千五百七十里 東南至西京五千一百五十里 東南至長安三千三百里 正北微東取梢竿館路至沙州七百里 西南至西州七百五十里 北至伊吾軍三百里即北戎界 東南至沙州沙磧無行路馬道至𤓰州郡界不知逺近西南入沙
  州沙磧無道路 西北至時羅漫山一百四十六里其山北有大川大磧入金歌羅祿住處 東北至時羅漫山三百四十里其山北有大川入迴紇界馬行三十日無里數
  
  唐天寶戶三千四百六十七
  風俗
  與甘肅州同
  姓氏
  人物無
  土產
  胡桐淚 隂牙角
  伊吾縣四鄉後漢置伊吾屯至後魏改為縣隋末為戎所據唐貞觀四年歸欵立州於此復置縣 烏壘城東去陽闗二千七百三十里 伊吾盧南去玉門闗八百里即匈奴地名 交河城漢武帝時築 天山一名白山今名析羅漫山在縣北一百二十里西河舊事雲天山最高冬夏長雪故曰白山山中有好木鐵匈奴謂之天山過之皆下馬在蒲𩔖海東一百里即漢貳師擊右賢王處山海經曰天山多金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海有神鳥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沌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奇觀
  納職縣西南一百二十里元三鄉唐貞觀四年置縣城即舊鄯胡所築因置納職縣 俱密山在縣西南 伊吾故城後漢書雲破匈奴呼衍王取其地置屯田為宜禾都尉理所在今納職界伊吾故城也
  柔逺縣東西二百四十里元十鄉唐貞觀四年置因縣東有隋柔逺故鎮以名縣焉 栁谷水南流入莫賀延磧 沙磧自縣之西皆沙磧磧內時聞語笑歌哭之聲審之即不見人物蓋鬼𩔖也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五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五十四
  宋 樂史 撰
  隴右道五
  河州
  河州安樂郡今理枹罕縣亦雍州之域古西羌地禹貢導河積石在金城西南之所經秦為隴西地漢武帝分隴西置天水張掖二郡昭帝立金城郡今州即金城郡之枹罕縣也元屬涼州郡至靈帝時隴西宋建據此自稱河首平漢王聚衆枹罕䕶軍秩二千石居之狄道縣張駿二十一年以州界遼逺分晉興六郡置河州即今州是也西秦乞伏乾歸又據於此後魏亦為河州後周置枹罕郡隋文帝廢郡復為河州至煬(「旦」改為「𠀇」)帝廢州又為郡唐武徳二年平李軌置河州領枹罕大夏二縣貞觀元年廢大夏五年復置十年省米州置米川縣來屬十一年廢烏州以其城置安鄉縣來屬天寶元年以為安鄉郡乾元元年復為河州
  元領縣三
  枹罕 大夏 鳳林
  州境
  東西二百二十八里 南北三百七里
  四至八到
  東南至東京二千四百七十里 東至西京二千三百二十里 東南至長安一千四百六十里 東至蘭州三百里 南至洮州三百一十七里 西北至鄯州龍支縣一百八十六里 東北至蘭州三百里
  
  唐天寶戶五千七百八十二
  風俗
  同洮州
  姓氏
  人物無
  土產
  與洮州同
  枹罕縣八鄉本漢舊縣屬金城郡按周地記雲枹罕即故罕羌侯邑也枹音桴後魏至唐州皆治於此 積石山一名唐石山今名小積石山在縣西北七十里禹貢曰浮於積石至於龍門西河西域傳河東注蒲昌海行地下南出積石為中國河續漢書郡國志隴西河闗縣積石山西南河水出焉 大河源西河舊事雲蔥嶺在燉煌西八十里其山高大上悉生蔥故曰蔥嶺河濳𤼵其嶺分為二水涼州異物志雲蔥嶺水分流東西西入大海東為河源張騫使大宛而窮河源謂極於此而不達崑崙也 離水漢書地理志雲金城白石縣離水出西塞外東至枹罕入河 渝城溪 烏頭洲皆在邑界大夏縣東南七十里元四鄉本漢舊縣屬隴西郡十六國春秋雲張駿十八年分武始晉興廣武置大夏郡及縣取縣西大夏水為名 金劒山在縣西二十里亦有金劒故城一號金栁城即前涼曽為金劒縣於其中大夏水一名白水出縣西南大谷中
  鳳林縣西南八十里元九鄉本漢白石縣地屬金城郡前涼張駿八年改白石為永固縣唐貞觀十年分河州於此置烏州十一年廢烏州置安鄉縣屬河州天寶元年改為鳳林縣 鳳林闗在黃河側 石門山酈元水經雲灕水又東北逕石門口山高險對崖如門峽故得名疑即皋蘭山門也漢武元狩三年驃騎將軍霍去病出隴西至皋蘭今是山去河不逺應謂此
  階州
  階州武都郡舊理將利縣今理福津縣土地與成州同亦白馬氐之地漢書西南夷傳曰漢誅且蘭卬君並殺莋侯冉䮾皆震恐請臣置吏以廣漢西白馬武都郡後漢因之魏黃初中徙武都於美陽在今京兆好畤界武都故城是也其時以故地為武都西部都尉理蜀漢建興七年諸葛亮遣陳戎攻武都陰平二郡始入蜀後屬晉復為郡愍帝末劉曜寇入長安氐羌相率降伏其後有氐豪茂搜勇健為羣氐所推王於武都之地自茂搜之元孫盛立乃分諸氐羌為立轄二十部䕶軍各為鎮戍不置郡縣至子難當為宋所滅其後楊氏苗裔復擁衆據武都之仇池山至後魏又平之因築城於仙陵山東至武都鎮後入西魏始改置武州後周又為武都郡隋初廢郡大業初復為郡唐武徳元年置武州領將利建威覆津盤堤四縣貞觀元年省建威入將利天寶元年改為武都郡乾元元年復為武州大厯二年亦同秦州陷入吐蕃至大中三年收蕭闗至五年七月復立武州即今州是也景福元年改為階州後唐長興三年移就故武州為理晉末契丹猾夏秦成階三州叛入蜀周顯徳三年階州歸順
  元領縣三 今二
  將利 福津
  一縣廢
  盤隄䧟蕃廢
  州境
  東西四百八十里 南北三百二十里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二千四百八十里 東北至西
  京二千六百里 北至長安一千二百里
  東至成州三百里 南至文州二百四十里
  西至蕃州界二百里 北至秦州五百六十里東南至興州四百三十里 西南至符州蕃
  界三百五十里 東北亦連接秦州成州界
  三百里  西北亦連接蕃界一百八十
  
  戶
  唐天寶戶二千九百二十三皇朝戶主一千六百九十客四千六百二十
  風俗
  文王為西伯理化西羌文王薨後羌人感文王之化婦人為孝髽角至今未泯
  人物無
  土產
  舊貢蜜 麝香 今貢馬 出花椒 大黃
  巴㦸 石鹽 水銀 碌𥖎 狨皮
  福津縣舊四鄉今三鄉本漢河池縣地魏為武階郡按魏大統五年於今縣東北三十里故萬郡城置覆津縣屬武階郡隋廢武階郡縣屬武都郡自唐景福元年再置縣改為福字後唐長興三年移州於此 白江水從西蕃界東到州流入文州合嘉陵江
  將利縣東二百一十里元六鄉本漢氏羌地漢置武都郡後魏平仇池羌屬因改武都為石門縣周閔帝元年改為將利舊為州理今為外邑 沮水按郡國志雲武都沮水之西有角弩谷即蜀將姜維勦五部氐羌之所天池大澤在郡西 紫水隴右記雲武都紫水有泥
  其色赤紫而粘貢之封璽書故詔誥有紫泥之美 廢盤堤縣在州南一百三十五里亦漢河池縣地後魏廢帝前二年於此置武陽郡領盤堤縣後恭帝元年於今縣東南一百四十二里移盤隄縣於故城以置縣因山名也自武州陷復廢 盤隄山在縣西
  洮州
  洮州臨洮郡今理臨洮縣禹貢雍州之域謂西傾朱圉鳥䑕山在今州西南吐谷渾界之內○秦漢及魏晉皆諸羌所居又後為吐谷渾所侵據其地後周明帝元年逐吐谷渾始得其地因置洮陽防武帝保定初立為洮州其郡城本名洮陽城在洮水之北乃吐谷渾所築南臨洮水極險今謂之洪和城是也隋初州如故至煬(「旦」改為「𠀇」)帝廢州為郡唐武徳二年置洮州貞觀五年移州治於洪和城後復移還洮陽城今州治也永徽元年置都督府開元十七年廢併入岷州臨潭縣置臨州二十七年又改為洮州天寶元年改為臨洮郡管密恭縣黨項部落也寄治州界乾元元年復為洮州後唐長興四年並為保順軍節度
  元領縣二
  臨潭 美相
  州境
  東西五百五十里 南北二百二十里
  四至八到
  東至東京二千八百一十六里 東至西京
  二千三百九十六里 東至長安一千五百六十里 東至岷州一百七十六里 東
  至疊州一 百七十九里 西至黃河六百里 西至野更無郡縣 北至河州三百
  一十七里 東南至吐谷渾界 西北至千旭戍界一百八十里 東北至河州三百一十七里
  
  按十道錄雲開元以前未計戶
  長慶戶二千八百口一萬五千
  風俗
  同岷州
  人物
  董卓隴西臨洮人 唐李晟隴右臨洮人也封西平郡王徳宗朝以隴右未復請附貫萬年縣
  土產
  同岷州
  臨潭縣七鄉本渾谷之鎮謂之洪和城後周改為美相縣屬洮州唐貞觀四年移洮州理於此五年置臨潭縣屬於旭州八年廢旭州縣來屬其年復移還洮陽城今州治也仍舊於洪和縣置美相縣𨽻洮州天寶中廢美相併入 崆峒山亦經郡界爾雅謂崆峒之人武 洮水源出西傾山亦曰嵹臺山在縣西南二百三十六里即吐谷渾界漢書地理志雲洮水出西羌中北至枹罕東入河又沙州記雲洮水與墊江水俱出西嵹臺山山南即墊江源山東則洮水源也 栢木亦自吐谷渾界流經邑內 秦長城史記雲東至碣石西至臨洮是也鳴鶴城鎮念城三足城皆吐谷渾昔有此地時所築
  今見郡地
  美相縣東七十里一鄉本後周之洪和郡也周明帝武成元年置洪和郡並當夷縣以郡屬岷州武帝時郡省以縣屬同和郡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五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五十五
  宋 樂史 𢰅
  隴右道六
  岷州
  岷州溫樂郡今理溫樂縣禹貢雍州之域六國時為秦地至始皇初置三十六郡此即隴西郡之臨洮縣地按秦築長城起臨洮郡長城在今州西二十里起崆峒其山傍洮水而東是知秦之臨洮在此矣秦末至二漢迄晉魏並為隴西郡地至後魏大統十年於此置同和郡及岷州以南有岷山因以為名隋文帝初廢郡復為州至煬(「旦」改為「𠀇」)帝初州廢並其地入臨洮郡唐武徳初復為岷州置總管府管岷巖洮疊旭五州七年加督芳州九年又督文武扶三州貞觀元年督岷巖洮旭四州六年督橋意二州十二年廢都督府神龍元年廢當夷縣天寶元年改為和政郡乾元元年復為岷州
  元領縣四
  溫樂 祐川 和政 當夷
  州境
  東西一百六十里 南北三百六十七里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二千六百四十里 東北至西京二千二百二十里 東北至長安一千三百七十八里 東至渭州三百里 南至巖州二百五十里 西至洮州一百七十六里 北至蘭州狄道縣五百三十四里東南至巖州良恭縣一百一十三里 西
  南至洮州一百七十六里 西北至河州大夏縣三百六十三里 東北至渭州二百五十四里
  
  唐天寶戶四千三百二十五
  風俗
  貴於婦人
  人物無
  土産
  麝香 龍鬚席
  溫樂縣六鄉本秦之臨洮縣漢書地理志屬隴西郡後魏大統中置同和郡仍改臨洮縣為溫樂縣隋復改為臨洮唐武徳初改為溫樂神龍元年廢當夷入 岷山在縣南一里山黒無樹木其西有天女神洮水經其下即夏禹見長人受黒玉書處 崆峒山在縣西二十里步和川羌人謂之天泉 長城在縣南一里䝉恬所築祐川縣東北七十里元四鄉本後周之基城縣眀帝武成元年置屬洮城郡唐先天元年改為祜川縣避元宗名也和政縣東北三十里元四鄉本後周之洮城郡保定元年置和政縣隋初廢郡縣屬岷州 金通山在縣南一里索西故城後漢眀帝時金城隴西羌反於臨洮道嶮
  車騎不得方輓騎將軍馬防設奇兵破之因築此城以屯戍軍士在今縣東亦名臨洮東城亦謂之赤城廢當夷縣周武城元年更修置今通戍其城即吐谷渾所築唐貞觀二年置當夷縣於此縣額尋廢
  廓州
  廓州海索郡今理廣威縣禹貢雍州之域自春秋至漢初亦西羌地漢宣帝時諸羌數背叛使後將軍趙充國屯隴西羈縻之諸羌不敢動按後漢段熲傳延熹二年燒當燒何當煎勒姐等八種羌寇隴西金塞熲追討南渡河大破之至永康元年諸羌復反熲又追及大破之西羌於是弭定建安中分金城置西平郡此地即西平南界前涼以其地為湟河郡後又為羌所陷按周地圖記雲湟河郡後魏太平真君十六年置洮河郡屬鄯州至後周建徳五年西逐吐谷渾又得河南地置廓州取廓清之義為名隋開皇初廢郡為州至煬帝廢州以其地屬澆河郡唐武徳二年置廓州天寶元年改為寧塞郡乾元元年復為廓州
  元領縣三
  廣威 達化 米川
  州境
  東西三百九十四里 南北四百九十里四至八到
  東南至東京四千三百二十里 東南至西京三千九百里 東南至長安二千四百十里 東南至鄯州龍支縣二百九十里東至宣威軍守捉使二百九十里 西至積石軍一百八十里 北至鄯州一百八十里 東南至河州鳳林縣二百八十里西至積石軍一百六十里 西至鄯州鄯
  城縣二百八十里 東北至鄯州龍支縣三百九十里
  
  唐天寶領縣三戶二百六十一
  風俗
  與鄯州同
  姓氏
  人物無
  土產
  □金
  廣威縣二鄉本後魏之石城縣也周地圖雲後魏景明三年置石城縣廢帝二年因縣內化隆谷改為化隆屬湟河郡唐先天元年改為化城避諱故也天寶初改為廣威縣 拔延山隋大業五年煬(「旦」改為「𠀇」)帝西伐吐谷渾經此山校獵改名搏獸山
  達化縣西三十里二鄉本後周之達化縣周建徳五年於此置達化郡並達化縣以屬焉後郡廢縣屬廓州連雲山賀蘭山皆邑界之山也 黃河經邑界 澆河城亦謂之故廓城在縣西一百二十里古老傳雲趙充國所築或雲吐谷渾舊城晉永寧拜吐谷渾主阿豹為安西將軍澆城公即理此地也酈元注水經雲河水東經澆河故城北有二城東西犄角 故洪齊鎮城後周武帝逐吐谷渾出後築在今縣正西二百七十里以為羌界
  米川縣東一百里二鄉本漢枹罕縣地屬金城郡唐貞觀五年於此置米州及米川縣因米川水為名十年罷米州以縣屬河州今又屬廓州也小米川水源出縣東南小米川地北流入海也
  疊州
  疊州合川郡今理合川縣禹貢梁州之域歴代為諸羌保據後周建徳六年西逐諸戎始有其地因置恆香郡尋改為疊州蓋取其地多山重疊以名郡也隋初廢州以其地並𨽻同昌郡大業末陷入吐蕃唐武徳二年復置疊州以其地領合川樂川疊川三縣五年又置安化和二縣以處黨項尋廢貞觀二年省疊川樂川縣十三年置都督府督疊岷洮巖津序壹柘嶂玉蓋立橋等州永徽元年罷都督上元元年吐蕃入寇密恭丹嶺二縣殺掠並盡於是廢二縣神龍元年廢芳州為常芳縣來屬天寶元年改為合川郡乾元元年復為疊州
  元領縣二
  合川常芳
  州境
  東西二百六十五里 南北一百二十九里
  四至八到
  東至東京二千九百八十里 東至西京二
  千五百六十里 東至長安一千七百里
  東南至沿江至巖州二百五十里 南至吐
  蕃界三十里 北至黃河上黨項序州二百八十里 北至洮州一百八十里 東南至扶州三百九十里 西北至吐蕃七十里 又去故芳城一百五十里 西至吐蕃界七十里 東北至岷州四百里
  
  唐天寶領縣二戶一千二百七十五
  風俗
  與松州近蕃界
  姓氏
  人物無
  土產
  麝香 羊 馬
  合川縣六鄉後周武成中於此置合川縣以大江所合為名屬西強郡隋開皇三年移治文城戍 石鏡山在縣西北四十五里其山有石明瑩皎潔照之無不脩見其形體故謂之石鏡山山下又有銅窟隋開皇中於此置監鼓鑄刀焉
  常芳縣東南一百二十里四鄉其地後魏所得尋又為吐谷渾所據後周武成元年西逐諸羌遂統有其地乃於三交口築城置甘松防又為三川縣以𨽻恆香郡至建徳元年改三川為常芳縣仍立芳州以邑𨽻焉取其地多甘松芳草為名隋初廢州而縣存唐武徳二年又置州於常樂城內為理貞觀三年又移松州於芳州城即常樂城也神龍元年廢芳州為常芳縣仍𨽻疊州又按真元十道圖雲疊巖武城四州自分十道後並屬隴右道自上元年後蕃戎疊巖城武四州並置在白江之側 白江即古羌之水其江南流至利州益昌縣嘉陵江合其成州在益昌嘉陵之東馬池嶺之南據山川形勢其五州並立合屬山南道因是而定
  宕州
  宕州懷道郡今理懷道縣禹貢梁州之域周省梁入雍州又為雍州之境秦漢魏晉諸羌處之後魏招撫四夷統有其地後魏書梁彌忽者宕昌羌也其先常為羌豪祖勒自稱宕昌王彌忽世祖表求內附世祖嘉之拜彌忽為宕昌王其後遂相傳襲稱藩於魏因封其地為宕昌蕃周置巖昌國武帝改為州按隋圖經集記雲周天和元年改為蕃置為宕州隋為宕昌郡唐武徳元年置宕州領懷道良恭和戎三縣貞觀三年省和戎入懷道天寶元年改為懷道郡乾元元年復為宕州
  元領縣二
  懷道 良恭
  州境
  東西三百六十五里 南北四百二十九里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二千六百七十里 東北至西京二千三百四十里 東北至長安一千四百七十里東北至武州二百七十五里 東至扶州四百一十里西至疊州二百五十里 北至岷州二百四十里
  東南至武州二百五十里 西南至扶州二百五十里 東北至成州上祿縣界三百二十里 西北至岷州二百五十里
  
  唐天寶戶一千一百九十
  風俗
  大𩔖隴右語雜羌人
  人物無
  土產
  □金 散麝香
  懷道縣四鄉後周天和元年置唐貞觀元年移於此立郡
  良恭縣北二百里二鄉本漢陽宕縣後周天和五年置宕昌郡隋開皇三年屬宕州十八年改為良恭縣也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五十五
<史部,地理類,總志之屬,太平寰宇記>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五十六
  宋 樂史 撰
  隴右道七
  西州廢
  西州交河郡今理交河縣本漢車師國之髙昌壁也後漢書雲車師國在車師城是後漢和帝永元三年班超定西域之後置戊巳校尉領兵五百人居車師前部即髙昌璧也按後漢書昔漢武帝遣兵西討師旅頓𡚁其中尤困者因住焉地勢髙厰人庶昌盛故立髙昌疊疊有八城其實本中州人故以髙昌為地之稱晉咸和中張駿於此立髙昌郡後魏孝武時有闞爽者自為髙昌太守至真君中為沮渠無諱所襲因據之至和平元年為蠕蠕所併蠕蠕以闞伯周為髙昌王自此以後每有立者輒為人所殺其後立麯嘉為王傳國九代至智盛不循職貢唐貞觀十四年討平以其地置西州兼升為都䕶府仍立五縣開元中改為金山都䕶府天寶元年改為交河郡乾元元年復為西州
  元領縣四
  高昌 栁中 交河 蒲昌
  州境
  東西八百九十五里 南北四百八十五里
  四至八到
  東南至東京六千六百三十五里 東南至西京六千二百一十九里 東南至長安五千三百六十七里 東至伊州七百五十里 南三百六十里至荒過山又千餘里至吐蕃 西至焉耆鎮守軍七百一十里 北至北庭都䕶府四百五十里 東南經少海又渡磧至伊州一千三百里 西南至焉耆鎮七百一十里 西北至北庭輪臺縣五百四十四里東至伊州八百四十里
  
  唐天寶戶一萬九千
  風俗
  十道記要雲都㑹未及於沙州繁富尤出於隴右蓋有漢官之遺風耳
  姓氏
  
  人物
  
  土産
  漢書雲高昌之地饒漆蜜多葡萄香棗金鐡之𩔖彼婦女以婆羅樹皮績白疊布尤好以充職供又有石鹽瑩淨如玉為枕貢之
  高昌縣十鄉本晉田地縣之地按輿地誌雲晉咸和二年置高昌郡立田地縣唐貞觀十四年改為高昌縣取漢疊以名縣 交河水西河自交河縣界流入 高昌璧按前漢西域傳雲即車師後王國有新道通玉門關即戊巳校尉徐普欲開之道也
  栁中縣東四十四里四鄉漢舊縣晉廢併入田地縣唐貞觀十四年又析置 栁中路裴矩西域記雲自髙昌東南去𠇊 -- 瓜州一千三百里並沙磧之水草人西行四面茫茫道路不可凖記惟以六畜骸骨及駞馬糞為標驗以知道路若大雪即不能行兼有魑魅是以商客往來多取伊吾路又一路是縣東南行經大海之東又東南度磧入伊州界即裴矩所為伊吾路也
  交河縣西北八十里元三鄉本漢車師前王庭之地唐貞觀十四年置縣取界內交河以為名 天山在縣北一名祁連山 交河在縣北天山東南流入高昌縣蒲昌縣東北一百八十里二鄉唐貞觀十四年置於漢始昌故城取縣東蒲𩔖海以為名蒲𩔖海者胡人呼為婆悉海
  庭州
  庭州北庭府今理金蒲縣按其地雍州之域窮邉在流沙之西北前漢為烏孫舊壤地方五十里東與匈奴接畛宣帝時令校尉常惠綂烏孫兵擊匈奴有功封長羅侯即徙居此地州東界有其人並山居訊其風俗是烏孫遺𩔖當後漢時即為車師後王庭之地自此厯五代為突厥及部落居之以有武城俗謂之五城之地唐貞觀十四年侯君集征髙昌於是西突厥屯兵於可汗浮圗城與髙昌平二十年四月西突厥泥伏沙鉢羅葉䕶阿史那賀魯率衆內附乃置庭州䖏葉䕶部落長安二年改為北庭都䕶府又管瀚海天山伊吾三軍上元元年陷吐蕃
  元領縣三 今二
  後庭 蒲𩔖 輪䑓
  州境
  東西      南北
  四至八到
  東南至東京七千二百九十六里 南至
  東南至西京六千八百七十六里 東至長安二千二百五十六里 東至伊州界六百八十里 南至西州界四百五十里 西至碎葉突厥施庭三千六百八十里 北至堅坤帳約四千里 東南至伊州界九百八十里 西南至焉耆鎮守軍八百七十二里 西北至突騎三千一百八十里 東北至迴紇界一千七百里至迴紇衙帳三千里
  
  唐天寶戶二千二百二十六
  風俗
  其俗即龜茲國土俗重七月七日若中國之禁煙地連疎勒其王名阿厥手足各六指若産子非六指則棄之又有遮彌女神祠須人血以祀之
  人物
  
  土産
  地産駿馬緋氊安悉國有皂莢甚大食之尤羙以邑西南近大荒有䑕能害人又有神樹花實如柰風吹之泠然可聴學道者以逺行必聴此樹音必有成而速還不爾則雖風無聲
  後庭縣二鄉即車師後王庭之地唐貞觀十四年置為金滿縣 天山在縣東北自伊州界連亘而至 蒲𩔗海亦名婆悉海南注入伊州納職縣界
  輪䑓縣西四百二十里四鄉與蒲𩔖金滿二縣同置輪䑓者取漢輪䑓為名
  瀚海軍
  唐開元中蓋嘉運在此置北庭都䕶府城內管鎮兵一萬二千人馬四千二百匹
  天山軍
  唐開元中置在伊州城內管鎮兵五千人馬五百匹在都䕶府南五百里
  伊吾軍
  唐開元中置在伊州西北五百里甘露川管鎮兵三千人馬三百匹在北庭府東南七百里
  又有十六蕃州
  鹽治州都督府 鹽祿州都督府 隂山州都督府大漠州都督府 元池州都督府 金滿州都督府咽麵州  哥係州  孤舒州  金附州東鹽州  西鹽州  迦瑟州  叱勒州輪䑓州都䕶府  瑪勒州
  已上十六蕃州雜戎諸部落寄於北庭府界內無州縣戶口隨地治畜牧
  安西大都䕶府
  安西大都䕶府本龜茲國也唐貞觀十四年侯君集平髙昌置安西都䕶府治在西州顯慶二年蘇定方平賀魯分其地置濠池崑陵二都䕶府分其部落列置州縣於是西盡波斯國皆𨽻安西都䕶府仍移安西都䕶府於昌璧故地三年又移於龜茲國其舊安西府復為西州龍朔元年西域吐火羅欵塞乃於于闐波斯以東十六國皆置都䕶府州十八縣一百一十軍府一百二十六仍立碑於吐火羅以志之其入西都䕶府東至焉耆鎮守軍八百里西至疎勒鎮守二千里南至于闐二千里東北至北庭府二千里南至吐蕃八百里北至突騎施界鴈沙川一千里咸享元年四月吐蕃陷安西都䕶府至長夀二年收之復安西四鎮依前於龜茲國置安西都䕶府至徳之後河西隴右戍兵皆徴集收復兩京上元元年河西軍鎮多為吐蕃所陷有舊將李元忠守北庭郭昕守西安府二鎮與沙陁回鶻相依吐蕃久攻之不下建中元年元忠昕遣使間道奏事徳宗許之以元忠為北庭都䕶其後吐蕃急攻沙陀回鶻部落北庭安西無援貞元三年竟陷吐蕃
  四至八到
  東南至東京七千四百五十五里 東南至西京七千三百四十二里 東南至長安六千二百七十里
  正南與于闐城守捉南北相當隔擊館河約八百餘里正西至撥換五百六十里自撥換西南至據史徳城四百里自據史徳城西南至踈勒鎮城五百八十里其踈勒城北至安西都䕶府一千五百四十里又從撥換西北二百里至大石又西北經㧞達嶺傍熱海西又西北至碎葉城約一千四百里又從撥換正南渡思渾河又東南經崑岡三乂等守戍一十五日程至于闐大城約千餘里
  四鎮屬安西都䕶府所綂
  龜茲都督府本龜茲國其王姓曰國人總姓曰國王及大首領相承不絶他姓不得居之理白山之南去𤓰州三千里勝兵數千唐貞觀二十二年阿史羅杜尒破之虜龜茲王而還乃於其地置都督府領畨州九至顯慶三年破賀魯仍自西州移安西府置於龜茲故城毗沙都督府本于闐國在蔥嶺北二百里勝兵數千俗多機巧其王伏闇信唐開元二十二年入朝上元二年正月置毗沙都督府初管畨州五上元三年分為十在安西都䕶府西南二千里
  踈勒都督府本踈勒國在白山之南勝兵二千去𤓰州四千六百里唐貞觀九年遣使朝貢自是不絶上元中置踈勒都督府在安西郡都督府西南二千里
  焉耆都督府本焉耆國其王姓龍名突騎支常役於西突厥俗有魚鱉之利唐貞觀十八年郭孝恪平之由是臣屬上元中置都督府䖏之其部落無蕃州在安西都䕶府東百十里
  西域十六都督州府唐龍朔元年西域諸國遣使求內屬乃分置十六都督綂州府八十縣一百一十軍府一百二十六皆屬安西都䕶府仍於吐火羅國立碑以紀
  月氐都督府於吐火羅國所治撥換城置以其王葉䕶領之於其部內分置二十四州都督綂之
  太汗都督府於嚈噠部落所治活路城置以其王太汗領之仍分其部置十五州
  條支都督府於訶達羅支國所治伏寳瑟鎮城置以其王領之仍於其部分置八州
  大馬都督府於鮮蘇國所治數滿城置以其王領之仍分其部置三州
  髙附都督府於骨咄施國所治沃沙城置以其王領之仍分其部置二州
  修鮮都督府於罽賓國所治遏紇城置以其王領之仍分其部置十一州
  鴈鳯都督府於失苑延國所治伏戾城置以其王領之仍分其部置四州
  悅般都督府於石汗那國所治艷城置以其王領之仍於其部置雙靡州
  竒沙國都䕶特健國所治遏宻城置仍分其部置沛薄大秦二州
  和黙州於怛沒國所治怛城置仍分置栗弋州
  旅⿱敖大 -- 獒州於烏拉喝國所治摩竭城置
  崑墟州於䕶宻多國所治低寳那城置
  至杖州於俱宻國所治措瑟城置
  鳥飛州於䕶宻多國所置治摸庭城置
  王庭州於乆越得健國所治歩帥城置
  波斯都督府於波斯國所治疾陵城置
  右西域諸國分置覊縻州軍府皆屬安西都䕶綂攝自天寳十四載已前朝貢不絶今於西安府事末紀之以表寰宇之志也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五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五十七
  宋 樂史 撰
  嶺南道一
  廣州
  廣州南海郡今理南海縣古南越之分秦以任囂為南海尉任囂病篤召龍川令龍川今循州趙佗授其位仍居其地佗為南越王凡五世九十三年而亡後漢末蒼梧太守吳巨擁兵據部建安十五年權使步隲為交州刺史誘巨斬之蒼梧人衡毅錢博興兵拒戰毅與衆敗死隲往畨禺觀相土冝乃徙州居番禺時交趾太守士爕在郡值天下三分遂率衆稱臣於吳主孫權待之如舊爕死其子欲因有其地吳遂滅之晉志曰永安六年分交州置廣州領郡三理於此晉領郡六宋領郡十七齊領二十三皆理於此梁陳並置都督隋平陳置總管府後置畨州煬帝復置南海郡唐武徳四年討平蕭銑置廣州總管府管廣東衡岸南綏岡五州並南康總管其廣州領南海増城清逺政賓寳安五縣六年又置髙循二總管隸廣州七年改總管為大都督九年廢南康都督以端封宋沂瀧建齊威扶義勒十一州隸廣府其年又省勤州貞觀中改中都督府省威齊宋沂四州仍以廢沂州之湏陽滄沂二縣來屬改東衡為韶州仍以南康及崖州都督並隸廣州二年省循州都督以循潮二州隸廣府八年改建州為藥州南綏州為湞州扶風州為寳州十二年改為南康州十三年省湞州以四㑹化蒙懐集洊安四縣來屬省岡州以義寧新㑹二縣立岡州都督令督廣韶端康封岡藥瀧竇義雷循潮十四州永徽後以廣桂容邕安南府皆隸廣府都督綂攝謂之五府節度使名嶺南五管天寳元年改為南海郡乾元元年復為廣州州內有經畧軍管鎮兵五千四百人其衣糧輕稅本道以自給廣州刺史𠑽嶺南五府經畧使唐末劉鋹割據稱為漢皇朝開寳四年平之復為清海軍節度
  元領縣十三  今八
  南海 増城 懐集 清逺 東莞 四㑹 新㑹信安
  三縣廢
  番禺入南海 洊水入懐集 化蒙入四㑹
  二縣割出
  滄洭入湞州 湞陽入湞州
  州境
  東西五百三十里 南北五百九十里
  四至八到
  北至東京四千里 西北至西京四千四百里 西北至長安五千二百五十里 東至循州水路沂沿相兼四百里陸路三百六十里 正西微北至端州㳂沂相兼二百四十里 南至恩州五百里 北至韶州八百里 東北至韶州五百三十里 東南至大海四十一里 西南至恩州水路六百里 西北水路沂沿至連州八百九十里又西北取故洊水縣路至賀州八百七十六里
  
  唐開元戶四萬三千二百三十皇朝戶主一萬六千五十九客未有數
  風俗
  通典雲五嶺之南人雜夷獠不知教義以富為雄鑄銅為大鼓初成懸於庭中置酒以招同𩔖又多搆讐怨欲相攻撃則鳴此鼔到者如雲有鼓者號為都老羣情推服本之舊事尉佗於漢自稱蠻夷大長老故俚人呼其所尊者為倒老語訛故又稱都老也大抵南方遐阻人強吏懦豪富兼併役屬貧弱俘掠不忌古今是同姓並輕悍易興逆節自尉佗之後無代不有擾亂故蕭齊志雲憑恃嶮逺隠伏巖障恣行冦盜略無編戶爰自前代及於唐朝多委舊徳重臣撫寧其地文通經史武便弓弩婚嫁禮儀頗同中夏姓氏
  
  人物無
  土産
  明珠  大貝  文犀  鹽   席
  水馬皮 玳瑁  焦布  鮫魚皮 竹布石斛 五色籐 沈香  大甲香 簟
  蕃舶  鼊   柑子續南越志雲羅浮山有御園柑子唐元宗幸蜀子乃不生徳宗幸梁亦不實僖宗狩蜀花實皆無樹亦枯悴 草有大千金
  小千金 守房郎 千里迴 萬里憶 蕃人香藥有崑崙犀   籬頭母 渡洛崖
  造酒草藥有蚶娘 蒲樓籐 烏龜葉 五勞草雞頭根 雙筋木葉  花有仙鶴 麝臍
  遙憐  向日蓮 紅茉莉 白茉莉 紫水焦南海一隅雖無積雪秋涼亦有㣲霜貨殖魚鹽自古尤多滕修為廣州刺史得蝦魚鬚長四丈四尺
  南海縣元二十三鄉本漢番禺縣屬南海郡分番禺置南海縣先是廣州偽命析南海郡為常康咸寧二縣及永豐童合二場皇朝平南越開寳六年並二縣二場依舊為南海縣並廢番禺縣入 番禺山在縣東二百五十步山海經雲桂林八樹在賁禺東注云賁禺即畨禺也八桂成林言其盛且大 禺山南海縣北一里吳録畨縣在禺山尉佗所塟 靈洲山南越志肅連山西一十二里有靈洲焉其山平原彌延層野極目景純雲南海之間有衣冠之氣者斯其地也肅連地名 石門水一名貪泉源出南海縣西三十里平地晉中興書雲吳隱之往州飲貪泉為㢘潔之性南越志石門之水俗雲經大庾則清穢之氣分飲石門則緇素之質變即吳隠之酌飲之所也 菖蒲澗一名甘溪裴氏廣州記菖蒲生盤石上水從上過味甘冷異於常流南越志昔交州刺吏陸允之所𨳩也至今重之每旦日輒傾州連汲以𠑽日用雖有井泉不足食太元中襄陽羅支累石澗側容百許人坐游之者以為洗心之域咸平中姚成甫常採菊澗側遇一丈夫謂甫曰此澗菖蒲昔安期生所餌可以忘老於是徘徊仰俯倐然不見不知所終蓋仙者焉 沈夜湖南越志番禺縣北有三湖一曰沈夜二曰蓴湖三曰芝蘭湖芝青靄景紅花亂目素鱗紫蚶此焉㳺泳父老雲沈夜湖者本㑹山連岫以永嘉之末一夕而沉故曰沈夜 鼓門廣州記周厰為交州刺史採龍山之木以為州門鼓上分一鼓給桂林郡下分一鼓給交州雖根榦異器而杪末同歸故撃一鼓二鼓相應朝䑓裴氏廣州記尉佗本築朝䑓以朝天子姚文咸交州記尉佗作朝殿以朝天子南越志雲朝䑓下有趙佗故城又雲朝䑓西三十里即圎岡傍江搆起華館以送陸賈因稱朝堂 參里山在保安縣東北九十里南越志寳多縣東參里縣人黃舒者以孝聞于越華容慕之如曽參之為故改其里曰參里也 増水今名増江源出増城縣東北 金牛潭在増城東北二十里其潭洞深無極北岸有石周圍三丈許漁人見金牛自水而出盤於此石義熈中増城縣人常安到此潭於石上躡得金鎻大如指尋之不已俄而有物從水中引之握不能禁忽㫁得數尺遂致年登上夀其後義興周雲甫見此牛宿伏於石上旁有金鎻如索繩焉雲甫素勇往掩此牛掣㫁其鎻得二尺許遂以財雄 金山一名金岡山在四㑹縣北六十五里南越志雲金沙自是出採金人往往見金人形於山㠝望氣者以為山之精 羅浮山本名蓬萊山一峯在海中與羅山合因名之山有洞通句曲又有璇房瑤室七十二所裴淵廣州記雲羅浮二山隱天唯石樓一路可登矣 白鹿岡郡國志雲廣州南四十里有白鹿㟠髙五百丈 堯山在舊番禺縣西四十里四面瀑布懸流傾㵼萬丈王韶之始興記堯山下有平陵陵上有基雲是堯故亭父老相傳堯南巡時登此又雲堯山在滄洭縣三十里盛𢎞之荊州記雲堯山赭巖迭起冠以青林郡國志雲廣州堯山髙四千丈起自番禺迄交趾見之有巨風發屋折樹翻潮焉 雲母山在増城縣東七十里山出雲母續南越志雲唐天后朝増城縣有何氏女服雲母粉得道於羅浮山因所出名之 浮山山上有白額賊萬人城即尉佗所築城也 馬鞍山南越志始皇朝望氣者雲南海有五色氣遂率千人鑿之以㫁山之岡阜謂之鑿就今所鑿之處形如馬 湞水漢書樓船將軍楊僕出豫章下湞水縣在此岸故曰湞陽 白管溪裴氏廣州雲廣州東北里有村號曰占斗村自此至海溟𣺌無際 東官郡故城晉義熈中置以保安縣屬焉多蚶蠣石𧉧海月香螺龜郡國志雲東官郡有蕪城即吳時司鹽都尉壘 五羊城按續南越志雲舊説有五仙人騎五色羊執六穗秬而至至今呼五羊城是也按其城周十里初尉佗築之後為步隲修之晚為黃巢所焚 廢番禺縣州南五十里秦漢舊縣屬南海郡二漢置交州領郡七吳置廣州皆治於番禺二山為名即尉佗之所築皇朝並入南海郡 江南州南越志江南州周廻九十里有荔枝洲上有荔枝冬夏不凋北有鷄籠岡上多蠣𧉧 天井岡南海縣北四里南越志天井岡下有越王井深百餘尺雲是趙佗所鑿諸井鹹鹵惟此井甘泉可以煮茶昔有人誤墜酒杯於此井遂流出石門古詩云石門通越井今則井塞猶有井形其下有廟甚靈人祈年謂之北廟趙佗墓南越志雲趙佗之墓也自鷄籠山以北至此
  連岡屬嶺志雲趙佗之墓黃武五年孫權使交趾治中從事呂瑜訪鑿佗墓自天井至於此山功費彌多卒不能得掘嬰齊墓即佗之子得珠襦玉匣之具金印三十六一皇帝信璽一皇帝行璽餘文天子也又得印三紐銅劍三枚並爛若龍文其一刻曰純鉤二曰干將三曰莫邪皆雜玉為匣 銅鼎溪南越志雲銅鼎溪天清水澄見其鼎鉉刺史劉道錫遇之繋其耳而牽之耳脫而鼎潛入引者悉懼咸謂之靈也 程浦溪顧徴廣州記雲浦溪口有龍母養龍裂㫁其尾因呼其溪為龍窟人時見之則土境大豐而川利涉 沉香浦在今縣東北二十里石門之內昔吳隱之清儉罷郡見篋中有沈香一斤遂投此水後人謂之沈香浦雲亦曰投香浦増城縣東一百八十里有水陸路元七鄉今四鄉漢番禺縣地吳黃武中於此置東郡而立増城縣因増江為名隋初廢郡而置縣屬廣州 白水山廣州記雲増城縣白水山有五距鳥縣北又有搜山荔枝樹髙八丈相去五丈而成連理 三水按廣州山水記雲白塔水庾水胥水三水上源出龍川經増城而流入海 雲母岡在縣西二里 別情洲在縣東南江水之中小洲四面懸絶古老相傳雲於此洲上敘別因此以為名
  懐集縣西北水路七百三十里無陸路元六鄉漢四㑹縣晉懐化縣隋為懐集唐武徳五年於縣置威州領興平懐集霍清威成四縣貞觀元年州廢以懐集屬南海省興平霍清威成三縣八年改綏州為湞州縣仍屬焉十三年又還廣州皇朝開寳五年並洊水縣來屬廢洊水縣漢封陽縣屬蒼梧郡南改為洊安唐武徳五年於縣置齊州領洊安宣樂宋昌三縣貞觀元年省齊州及宣樂宋昌二縣以洊安屬綏州八年改綏州為湞
  州縣仍屬焉十三年湞州     年改為洊水皇朝開寳五年並入懐集縣
  清逺縣西北水路二百三十里在陸路舊五鄉今四鄉漢中宿縣地隋開皇十九年改為清逺縣唐武徳五年併入故賓縣 龍磨角石在縣東三十里中宿峽西北其石細滑方圓二丈每年春常有龍於此磨角有新舊痕宛然 獅子石在縣東中宿硤內北山頂上形如獅子頭身尾足耳宛然古老相傳曰昔有僧居其石而無泉感老人指泉今則有玉泉寺 和光洞在縣東三十里中宿峽內有四色山石榴花 中宿硤在縣東三十五里譚子和修海嶠志雲二月五月八月有潮上二禺峽逐浪返五羊一宿而至故曰中宿硤 金鎻潭在縣東三十里秦時崑崙貢犀牛帶金鎻走入潭中晉時有漁人周仲寀者釣得金鎖牽之見犀牛掣之不得忽㫁得金鎖一尺 陽水在縣東五十里其石如鑊方圎一丈從冷水溪中自然突起髙七尺餘兩面冷水流其中四時蒸氣如雲霧湧湯可煮食物患瘡者浴之立效觀亭山一名觀硤山一名中宿硤在清逺縣東三十五里晉中朝時縣人有使洺者使訖將還忽有一人寄其書雲吾家在觀亭前石間懸籐即其處也但叩籐自當有人取之若欲急達勿失我書還者依其言果有二人出水取書拜曰阿伯欲令君前辭不獲免遂入泉中室屋靡麗精光眩目飲食言接無異常人主客禮畢乃遣其出雖經沐衣不沾濡 湞石一名湞石山在湞陽縣北三十里吳録志雲湞水所出尉佗為城於此山上名萬人城也
  東莞縣東南水路三百二十里無陸路元七鄉按南越志雲水東流入海帆道二日至東莞漢順帝時屬南海縣地吳孫皓以甘露元年置始興郡以其地置司鹽都尉晉立東莞郡隋為寳安縣唐至徳二年遂改為東莞縣 慮山裴淵廣州記雲東莞縣有慮山其側有楊梅山桃只得於山中飽食不得取下如下則輒迷路 珊瑚洲在縣南五百里昔有人於海中捕魚得珊瑚 香山在縣隔海三百里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
  四㑹縣西北水路二百四十里無陸路元五鄉今三鄉本漢舊縣屬南海唐武徳五年於縣治北金鷄岡上置南綏州領四㑹化蒙新招化注化穆五縣貞觀元年省新招化注二縣以廢威州之懐集廢齊州之洊安二縣來屬八年改為湞州十三年省湞州及化穆縣以四㑹蒙化懐集洊安四縣屬廣州四㑹者東有古津水湞江西有建水北有龍江四水俱臻因以為名皇朝開寳六年廢化蒙縣來屬 貞里在縣南昔里女許嫁未歸其夫因虎而死乃誓不嫁而身歸夫家奉養舅姑晨昏不倦人羙其行故名其里 芙蘆山在縣東四十里髙千丈山上有一湖每至甲戌日聞絲竹之音 湞江水在縣東自清逺縣來 綏建水在縣西二百步源發洊水縣下昔置綏建郡於此 古津水在縣東六十里龍江水在縣東北源出萬金鄉 蒙水在縣東二百五十里 廢蒙化縣本隋縣唐武徳五年屬綏州貞觀八年改南綏州湞州縣仍屬十三年改屬廣州皇朝開寳六年併入四㑹 祀山常聞笙歌之聲以為越王之靈
  新㑹縣東水路二百三十里無陸路元四鄉漢南海郡地晉置新㑹郡隋改置封州及改元州又為岡州隋末併入廣州唐武徳四年復置岡州舊治盆允城貞觀十三年廢岡州縣屬廣州其年復置於今所開元二十三年廢縣入廣州遂移縣於廢州城前臨大海後抗郡山蜒戶縣所管生在江海居於舟船隨潮往來捕魚為
  業若居平陸死亡即多似江東白水郎也 盧戶在海島山乗州捕海族蠔𧑐蛤蜊為業 譚波盧山在縣南六十里昔外國人曽居此山譚波盧者畨語 莫山在縣南八十里出鸚鵡 崖山在縣南八十里臨大海出龍眼子木威橄㰖之樹 西熊州東熊州俱在縣南二百六十里大海中其州長帶山灣浦極廣出煎香有鹽田土煎鹽為業
  信安縣東北水路七百三十里無陸路元五鄉今二鄉本宋元嘉二十七年置岡州縣又為義寧縣屬新㑹郡隋平陳屬岡州大業三年廢州縣𨽻南海縣唐武徳五年復置岡州縣依舊屬唐開元二十三年廢州縣又隸廣州今理遷東溪皇朝興國二年改為信安縣 封水在縣東六十里源出粟雲山者南中土風唯稲無粟此山種粟即成 廢岡州今縣理也按廣州記四㑹有金鷄㟠新㑹郡岡州在側因岡為州名也晉末置新郡宋齊梁陳並因之隋平陳置封州後改為元州尋又改為岡州今廢為縣此州最近大海晴少雨多時遇大風則林木悉㧞又俗織竹為釡以蠣殻屑泥之𩔖煮鹽轉久彌宻又藥有䑕藤千金草 杜山在縣傾巖蔽景峯巒彌髙 金䑓岡在縣東北九十里在海中形如覆舟因號覆船山行人惡之改為金䑓岡 疊地山在縣西南一百六十里山形似地疊因名之 觀江水沸騰流水沉淪必無出者名曰河伯下封 𨛦國志廣言南海事跡歌舞岡南越王佗三月三日登髙處 乾闥婆城多鵕䴊鳥似山鷄家鷄鬭之則可擒其翬有光以飾侍中冠 金鳥白口腳如金色 雲白鳥一名雲鳥亦曰同力鳥千嵗則化為鴆能超石禁蛇鳥形如雉尾如雀有碎文背上連錢左足三距其鳴先顧 優曇鉢似琵琶無花而實又有男青樹葉如女青但花異耳條蕋皆朱色挿地便生又有茉莉樹葉如梔子花如薔薇也又有續㫁籐山行渇則㫁取汁飲之號曰東風菜也一名臯蘆茗之別名南人以為飲又有連理荔枝樹即傍挺龍目側生荔枝是也又有木葵可以為扇又有越王鳥如鳶而口勾可受二升南人以為酒杯糞陸香南人以為香一曰鸏鵰鳥也又有金山金人逰焉又有銅石山又有銀銅山又有鉛穴山出錫鉛爾雅雲錫之善者曰鉛鉛白錫也又有精里出精草布又有鈎緑籐南人績以為布又有鳬松鵞一曰水鵞又有四月海中黃魚至八月化為鶉鳥又有侯鮎魚化為豪豬又有潛牛形似魚毎上岸與牛鬬角軟還入水輒堅復出又有百疊岡重疊有百數 湍階永固縣南有湍階魚鱉不可至雖呂梁之險無以過之石如階級故也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五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五十八
  宋 樂史 撰
  嶺南道二
  潮州
  潮州潮陽郡今理海陽縣亦古閩越地秦屬南海郡秦末屬尉佗漢朝初屬南越後屬南海郡東漢因之晉置東官郡又分置義安郡南越志雲義安郡本屬南海郡後𨽻東官郡晉義熈八年割立其地與晉安郡接境吳興餘杭隣界是也厯宋齊因之梁置東陽州後改為瀛州及陳而廢隋平陳置潮州煬帝初置義安郡武徳元年復為潮州天寳元年改為潮陽郡乾元元年復為潮州
  元領縣三  今二
  海陽  潮陽
  一縣割出
  程鄉為梅州
  州境
  東西五百五十里 南北二千三百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東京七千里 西北至西京七千四百里西北至長安七千六百里 東至漳州七百五十里東南至海口九十里 西至循州界石場三百里東至大海一百里 北至䖍州雩都縣二千二百餘里 西南至湞州豐海縣木步鎮六百五十里 西北至䖍州安逺縣一千八百里 東北至汀州魚磯鎮六百五十里 元無陸路
  
  唐開元戶一千八百皇朝戶主客都共五千八百三十一
  風俗
  與南海同
  姓氏
  

  土産
  水馬 甲香 鮫魚皮 海桐皮 蕉布 鳥藥地黃 千金釣藥 煮海為鹽稲得再熟蠶亦五收五子樹郡國志雲潮陽五子樹實如梨有五核治金瘡及霍亂
  鱷魚嶺表志録異雲鱷魚其身土黃色有四足修尾形狀如鼉而舉止趨疾口淼齒鋸往往害人南中鹿多最懼此物鹿走崖岸之上羣鱷嘷呌其下鹿必怖懼落崖多為鱷魚所得亦物之相懾伏也
  海陽縣六鄉本漢掲陽縣地晉立郡於此按南越志雲海陽縣南十二里即大海東至興寧縣水道八百里至廣州南三十五里有湖龜靈甲之𩔖 鳯凰山一名翔鳯山有鳯凰水昔有爰居來此集因名之山多相思樹有神形如人披髪迅走山海經雲南方有贛巨人人面長唇黒身有毛反踵見人人笑亦笑笑則唇蔽其面因即逃也郭景純雲即梟陽蓋此也 隂那山 九侯山苦竹山 杭山 孱水 懐逺水 分飛水已上皆邑界之山水也
  潮陽縣西南隔小海三百里二鄉本漢晉海陽縣地按南越志雲潮陽縣窮海之北故曰潮陽縣之南有小水而南流注於海中多文貝可以解毒紫藻朱文即其産隋廢縣唐武徳六年再置永徽初廢先天初又置 白嶼州郡國志雲潮陽白嶼州亦自海浮來後㑹稽人姓丁識之雲曽藏銅熨斗於洲上往取果得 侯子山一名㡣首山 西豐水有銀石臨水穴中有銀瓶不可取曽山多文貝可以解毒也 龍溪山 濁溪山 西
  衡澤按南越志雲義安郡有義昭縣昔流人營也義熈元年立為縣永初元年移上元郡之西又有海寧縣在郡之東六里西接東官縣界龍首山龍溪山龍溪蛇水自此山出焉又綏安縣在郡之東一千裏海道也東接江州晉安縣界北連山數千日蔽月藏昔建徳伐木以為舟船之處又雲綏安縣北有連山昔越王建徳伐木為船其大千石以童男女三百人牽之既而船俱墜於潭時聞附船者有唱喚督進之聲往往有青牛馳廻船側 梅溪水 房樂水 板溪水 山都有神名山都形如人而披髪迅走
  恩州
  恩州恩平郡今理恩平縣禹貢揚州之分春秋時百越地也秦屬南海郡漢置為髙涼縣屬交州合浦郡梁大通中為髙州隋置高涼郡武徳四年平蕭銑置高州都督府管高春羅辨雷崖儋新八州七年割崖雷儋新屬廣州貞觀二十三年廢髙州都督府置恩州天寳元年改為恩平郡乾元元年復為恩州州內有清海軍管戍兵三千人按投荒録雲恩州為恩平郡涉海最為蒸濕當海南五郡泛海路凡自廣至勤春髙潘等七州舊置傳舍此路自廣州泛海行數日方登陸前所謂行人憚海波不由傳舎故多由新州陸去今此路惟健步出使與遞符牒者經過耳既當中五州之要路由是頗有廣陵㑹稽賈人船循海東南而至故吳越所産之物不乏於斯後唐清泰元年升為防禦州皇朝為刺史州
  元領縣三  今一
  陽江
  二縣廢
  思平  杜陵以上併入陽江
  州境
  東西四百里 南北六十里
  四至八到
  北至東京五千三百二十里 北至西京五千七百五十五里 北至長安取廣韶彬等州路五千九百六十五里 東至東州海路五百里江路六百五十里陸路七百里 西至高州三百里 南至海州二十里 北至春州一百里 東南至海晏軍一百一十里 西南至大海無涯 東北至信安縣二百五十里 西北至春州春陽縣九十
  
  唐開元戶二百七十八皇朝戶主六百三十四客一百四十六
  風俗
  與廣州同人以採甲香為業土地多風少旱耕種多在洞中
  姓氏
  
  土産
  金 銀 已上貢  鵞毛䱓嶺表録鵞毛䱓出海畔州乃鹽藏鱊魚兒也甚美其細如毛而白故謂之鵞毛䱓
  陽江縣元十鄉今三鄉隋置縣因邑界陽江為名州舊治恩平縣唐大順二年經兵冦移州理此 陽江自春州陽春縣流來 廢恩平縣東一百五十里舊九鄉合浦郡地隋置海安縣唐武徳五年改為齊安縣至徳二年改為恩平去海五十里舊為州理 廢杜陵縣西北一百二十里舊六鄉隋杜原縣唐武徳五年改為杜陵去海三十里已上二縣皇朝開寳六年廢入陽江龜龍江山在恩平縣西南髙三百餘丈周廻一百五十里山形似龍下有龍穴往往興雨雲是龜州 桃花山山有桃花水如武陵者 金鷄石在州西北郡國志雲石上每有鷄如金鷄色鳴於石上 仙人石在州東北有湖濶一里湖北有石雲是仙人飛下此石一名仙人牀萬安水水側有越王神祠存 羅州在海口廻環三
  百里在陽江縣西圖經雲海中有魚形如鹿每五月五日夜悉登岸化為鹿小於山鹿此洲內乃百姓魚鹽之地也 恩平江自州界平城山流經縣東下入新㑹縣界 望海岡在州南二里其上見海岡北有甘泉風俗謂之神井
  春州
  春州南陵郡今理陽春縣古越地秦取百越為南海象郡漢為合浦郡之髙涼縣地晉分置恩平縣隋為髙涼郡之陽春縣唐武徳四年平蕭銑置春州天寳元年改為南陵郡乾元元年復為春州皇朝平廣南開寳五年廢州以其地隸恩州至六年復置仍併流南羅水二縣入陽春一縣又廢勤州以富林縣入銅陵一縣來屬從本道轉運潘羙之請也
  元領縣四  今一
  陽春
  三縣廢
  流南新併入陽春 羅水新併入陽春 西城舊廢廢勤州元領縣二  今一
  銅陵
  一縣廢
  富林
  州境
  東西二百三十里 南北二百八十里
  四至八到
  北至東京五千三百里 北至西京五千四百五十里 西北取端州路至長安五千七百里 東至新州二百六十里 西至竇州界三百二十里 南至㤙州二百六十里 北至康州四百七十里 東南至恩州一百七十六里 東北至新州三百一十里西南至高州二百一十里 西北至康州三百二十里
  
  唐開元戶一萬一千二百一十八廢勤州開元戶六百八十二皇朝都共戶主三百九十二
  風俗
  與廣州同
  姓氏
  


  土産
  鍾乳 無絲蠶 出蕉葛 石斛唐時曽進
  陽春縣三鄉州所理漢髙涼縣地屬合浦郡郡至隋不改 廢羅水縣西南九十里二鄉天寳末置 廢流南縣已上二縣皇朝並入陽春 廢流南縣漢流凡縣地自流南縣與西城縣出十道志舊廢 鵲山單林洞在郡邑界 鸞山山有鸞逕 長圍口郡國志雲以居人遶之故名 巨石南越志甘東縣二里有巨石焉甘東縣隋分置城縣此山有二石室有懸泉飛渚金膏銀燭靈芝玉髄之異不可詳録金膏者澤如膏銀燭者其光可燭其石自然成樓䑓柱棟石床石池石田制皆如人巧父老雲此室者仙所以觴百神也而逰獵者毎踐籍之其靈稍顯時有白雲芳風朱華此谷輒有鸞鳯之音 石墨郡國志雲元嘉中開郡塹得石墨數斛可以書 連石山至於重陽四晦則鷄鳴雲中
  銅陵縣東南六十里二鄉本漢允吾縣地屬合浦郡宋立龍潭縣隋改為銅陵縣以界內有銅山 銅山昔越王趙佗於此山鑄銅 廢勤州本銅陵郡理銅陵縣二漢屬合浦郡之髙涼縣地唐武徳四年置勤州𨽻南康總管九年改𨽻廣州其年廢縣屬春州尋復置勤州以銅陵來屬仍析置富林縣 廢富林縣在廢州北九十里析銅陵縣置
  籐州
  籐州感義郡今理鐔津縣鐔音談隋永平郡唐武徳四年置籐州領永平猛陵安基武林隋建陽普寧寧風戊城寧人淳民大賓賀川十二縣貞觀七年以武林屬龔州普寧屬客州八年以猛陵屬梧州十二年以隋建屬龔州天寳元年改為感義郡乾元元年復為籐州皇朝開寳六年移州於大江西岸為理
  元領縣四 今一
  鐔津
  三縣廢
  寧風 感義 義昌 已上併入鐔津
  州境
  東西一百六十里 南北一百三十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東京六千二百里 西北至西京六千六百里 東北至長安六千八百里 東至梧州二百五十里 西北至龔州一百四十里 南至義州二百里 北至舊州改為龍興縣一百一十里 東南至南儀州界一百六十里 西南至容州陸路二百一十里水路三百二十里 東北至桐州盧陵縣界一十五里沿流至梧州一百里 西北至蒙州東區縣一百四十一里
  
  唐開元戶二千九百八十皇朝戶主一千一百四十七
  風俗
  郡國志雲俗以青石為刀劍如銅鐵法婦入亦為環以代珠玉也

  姓氏
  
  人物無
  土産
  竹子布 蜜波羅樹生絶石懸崖間至堅白堪為器
  鐔津縣舊五鄉今六鄉漢猛陵縣屬蒼梧郡晉置永平郡隋置籐州及鐔津縣 廢寧風縣在州西一百里廢感義縣在州南九十里本淳民縣在義江口唐武徳改為感義縣此縣出秦吉了 廢義昌縣在州西北五十里本安昌縣唐至徳二年改為義昌縣已上三縣皇朝入鐔津縣 青草縣在大江心 瘴江俗名濤江自鷰州入永平縣 鉛穴山陳王穴吉水皆在郡界鐔𣡸江口在城下出州辰鐔嶺流經是郡 孤夷郡
  國志孤夷獸名也有兩牙長二寸食人性重人掌蹠得人即懸之室內當面鋪坐擊鐘鼓歌舞飲酒稍割而噉之方於農時獵人以祀田神 龍母廟在州東杭容州江口焉
  龔州
  龔州臨州郡今理平南縣隋永平郡之武林縣唐貞觀三年置鷰州七年移鷰州於今州東仍於鷰州舊所置龔州都督府督龔潯蒙賓澄鷰七州割藤州之武林鷰州之泰川來屬又立平南西平歸政大同四縣十二年廢潯州以桂平陵江大賓皇化四縣來屬其年省泰川入南平省陵江入桂平省歸敬入西平又割藤州之隋建來屬天寳元年改為歸江郡乾元元年復為龔州皇朝開寳六年廢陽川武林隋建大同四縣入南平一縣又省思明州之平原縣入武郎縣𨽻龔州其思明州廢
  元領縣五 今一
  平西
  四縣廢
  陽川 武林 隋建 大同 已上入平南
  廢思明州元領縣二 今一
  武郎
  一縣廢
  平原 併入武郎
  州境
  東西   南北
  四至八到
  北至東京五千里 西至西京四千三百六十一里
  東至     南至
  西北至長安取梧州路五千七百二十五里 西北至舊繡州九十三里 東南至籐州二百五十三里北至武仙縣至蒙州三百五十里 西南沿流至潯州一百二十里 西北至象州三百二十五里 東北至籐州一百四十里
  
  唐開元戶九千皇朝戶主六百一十五客二百五十二風俗
  與廣州同
  姓氏
  
  人物
  
  土産無
  平南縣四鄉本漢猛陵縣地屬蒼梧郡隋置永平郡仍置武林縣唐貞觀七年分置南平縣後自武林移龔州於此 廢武林縣在縣東南二十里本猛陵縣地隋分置武林縣屬籐州貞觀七年屬龔州 廢隋建縣東南八十里本猛陵縣地唐武徳中屬籐州貞觀中來屬廢大同縣在州東七十五里唐貞觀七年置 廢陽川縣在縣西北四十里本陽建縣改為陽川縣已上四縣皇朝廢入南平縣 鷰石 大烏江 盧越皆郡邑之山水
  武郎縣舊一鄉今二鄉本屬思唐州 廢平原縣在武郎縣西南八十里皇朝開寳五年並入武郎縣屬龔州仍廢
  廢思縣舊名思唐州武郎郡皇朝開寳四年平南越改為思明州至是廢入龔州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五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五十九
  宋 樂史 撰
  嶺南道三
  韶州
  韶州始興郡今理曲江縣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戰國時皆楚地秦屬南海郡二漢屬桂陽郡吳甘露元年於此置始興郡晉因之宋明帝改為廣興郡齊髙祖復為始興宋元帝於郡理置東衡州隋開皇九年平陳改東衡州為韶州以州北八十里韶石為名仍省始興郡十一年廢韶州以縣屬廣州十二年自南海移廣州理廢韶州仁夀元年改廣州為番州復還治南海縣曲江縣復屬番州三年以番州為南海郡唐武徳四年平蕭銑重置番州嶺曲江始興樂昌臨瀧良化五縣貞觀元年改為韶州仍割洭州之翁源來屬八年廢臨瀧良化二縣天寳元年改為始興郡乾元元年為韶州廣州偽乾祐二年割鎮昌始興二縣置雄州
  元領縣六 今三
  曲江 樂昌 翁源
  一縣廢
  仁化入樂昌
  二縣割出
  滇昌 始興入南雄州
  州境
  東西二百八十五里 南北二百九十五里
  四至入到
  東北至東京二千九百四十里 西北至西京取栁州路四千一百四十里 西南至長安取彬州路四千九百三十二里 東至須陽嶺與南雄州始興縣分界 南至廣州水陸相兼五百三十里 西至連州山路險峻五百里 北至當州崑崙鎮與義郴縣分界 東南至當州玉湖鎮與英州湞陽縣分界西南至當州黃土嶺與英州舍光縣分界 西北至郴州四百一十里 東北至䖍州五百五十里戶
  唐開元戶二萬一千皇朝戶主九千二百客九百五十四
  風俗
  與廣州同
  姓氏
  
  人物
  張九齡韶州曲江人相唐元宗
  土産
  蕉布 竹布 石斛 甲香 水馬 鮫魚皮髯𧉮𧉮多髯故也
  曲江縣漢舊縣以湞水曲江為名後漢於此置始興縣本桂陽之南郡吳甘露元年於此置縣並郡 錢石山按湘川記雲曲江東有錢石山其狀四方有若䑓其石三面壁立上有碎石如錢故謂之錢石山 斜階山斜階水出焉 桂山多蘭桂有越嶺 玊山山下有廟曽有人得玊瑛於此有銀山白石山越王山又有浮山有地躡一處則百餘步地動 玉山俗名越王山二千石初到皆致䖍祠水旱祈請多有應焉 逃石一名靈山本在桂陽汝城縣因夜雷電之變忽然亡之後商人逰此識而驚曰此石逃來 林水源處時有紅光狀如驚電夜舒也雲水源有湯泉沸湧每至霜雪其上蒸氣髙數丈生物投之俄而熟矣泉有細赤魚出逰莫有獲者臨水源其山重疊傍有石室前磐石上羅列十甕悉
  貯銀餅山行者取之輒昏迷失路昔縣人封驅之奴與伴𩔖採樵遂竊銀二餅其伴止之而奴不從行未數里為大𧉮所螫餘人怖懾殆而獲全其夜驅夢神語曰君奴不謹盜銀二餅即以顯戮因驚悟竦悸即尋奴則奴死銀存有徐道覆在郡聞此甚貪而慢之負其氣謂必可致因率徒入山欲鳴鼓攻之塗未造半忽震雷烈風衆咸懾反走自茲迄今莫敢取 曲江以湞水廻曲因以名之 靈鷲山在縣北六十里有一寺曰虎市山晉義熈中有天竺僧居之而虎乃循峻嶺一旦林叢鮮茂始興記靈鷲山䑓殿宏麗面象巧妙嶺南佛寺此為最也 韶石郡國志雲韶州科斗勞水間有韶石兩石相峙相去一里大小畧均有似雙闕永和二年有飛仙衣冠分逰二石上昔舜逰登此石奏韶樂因以名之 芙蓉岡郡國志雲岡之半有石室伏洞深不可測漢末道士康容得仙於此 目嶺水水巖間有石穴如人眼極大瞳子黒白分明故曰目嶺 盧水此水合武水處甚險名曰新瀧有太守周昉廟即始開此瀧者行放鷄散米以祈福忌著濕衣入廟 皇潭潭側有舜祠昔為舜逰之處 聖鼓灘舟人以篙撞即有瘧疾 張九齡宅基址在州西二里書堂在州南二十五里在上白石內石室臨近大江
  樂昌縣西北一百四十里今依舊九鄉梁武帝分曲江縣置梁化郡縣隋開皇十八年改樂昌縣唐貞觀元年以屬韶州縣南臨武水溪當彬州往韶州馹 昌山拾遺志雲縣東有山名昌山有石平廣數十步上多竹木交映每至佳節為士庶嬉逰之所時呼為樂石今取山為縣名 藍豪山秦山在邑界 廢仁化縣在州北一百一十里本唐垂拱四年分曲江縣置南臨㑹湞水又按郡國志仁化縣有錦石溪里人績竹為布皇朝開寳六年併入樂昌縣 三風亭五渡水皆邑界之古跡也翁源縣東南三百八十里舊本四鄉梁承聖末廣州刺史蕭渤分湞陽縣地置按縣南湞水又西南與翁水合又西入湞陽縣界陳於此置清逺郡隋平陳郡廢利山一名甲子山 靈池山池中有石人或藏或見鬚眉皓然自號老翁人居此源皆享夀考因名翁水故曰翁源
  端州
  端州髙要郡今理高要縣秦屬南海郡兩漢及晉並屬蒼梧郡宋齊梁並屬南海郡陳置髙要郡隋平陳郡廢置端州取界內端溪為名煬帝初州廢置信安郡唐武徳五年置端州領髙要郡樂城銅陵平興博林五縣其年以樂城屬康陵州銅陵屬春州七年置清泰縣貞觀十三年省博林清泰二縣天寳元年改為髙要郡乾元元年復為端州
  元領縣二  今一
  髙要
  一縣廢
  平興入高安
  州境
  東西一百五十七里 南北一百四十三里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五千三百里 西北至西京五千三百里 西北取韶桞路至長安六千一十里 東至廣州二百四十里 西水路至康州一百九十六里南至廣州信安縣一百七十五里 北七里至北山其山重疊中無百姓山北即是廣州四㑹縣界 東南水路至廣州新㑹縣三百八十里 西南至新州一百八十一里 西北至康州四百三十里 東北至廣州四㑹縣一百八十里
  
  唐開元戶九千五百皇朝管戶主二百二十三客六百二
  風俗
  有夷夏人織蕉布竹紵麻都落等布以自給
  姓氏
  
  人物
  
  土産
  有廚榆子江東謂之山棗葉似梅九月熟有果子似荔枝及似胡桃多錦鳥鮫魚出石硯
  髙要縣舊九鄉今八鄉漢舊縣屬蒼梧郡宋齊屬南海郡陳置髙要郡隋置端州於此 廢平興縣在縣東南八十里本漢髙要縣地宋元嘉十二年置平興縣唐武徳七年分置清泰貞觀十三年省清泰入皇朝開寳五年入髙要縣 爛柯山在縣東三十六里一名斧柯山在硤石南郡國志雲昔有道士王質負斧入山採桐為琴遇赤松與安期先生碁而斧柯爛 奢山在縣南九十里上有砂夷人語訛為奢山有南栗此石山有廚榆又多錦鳥鮫魚又有元鈎鳥即休鶹鳥也鳴則雨期斯湏至 嵩䑓在縣北五里南越志雲髙要有石室自生風煙南北二門狀如人巧意者以為神仙之下都因名為嵩䑓山中多石鷰北海李邕有記鎸石存焉 端溪山吳録雲端州有端溪石山有五色香水 髙要峽南越志雲郡東有零羊峽一曰髙要峽山髙百丈江廣一里華翠之樹四時菁蒨 新江在州之南五里有水入於灕江甚浚急土人曰新江以其源出於新州東南山谷閒泝洄而上三日至新州為新興郡之故地度州治所北端直上可十餘里新州按西南道九州當海中立州之咽㗋雖驛路傍海西去人皆憚海波多不由傳舍雖公行亦自便陸路去直達於海濱不復通舟檝州郭邑甚㣲然為西南道尤好郡也 鵠奔亭干寳搜神記雲漢九江何敞為交趾刺史行部至蒼梧髙要縣暮宿鵠奔亭夜未半有一女子從樓下呼曰明使君妾寃人也湏㬰至敞所臥床下跪曰妾本廣信縣修理人早失父母單無兄弟嫁為同縣施氏妻薄命夫先死有雜繒賃牛車一乗載致富一人妾不能自振欲之旁縣賣繒賃牛車一乗載繒妾乗車致富執轡至此亭外時日暮行人漸絶不敢復進因止此致富暴得腹痛妾之亭長舍乞漿火而亭長龔夀操戈戰來至車傍刺脇下立死而又刺致富亦死夀掘樓下舎埋妾在下婢在上取財物而去殺牛燒車車扛及妾骨貯在亭東井中妾寃死痛感皇天無所告訴故來自歸於明使君敞曰欲發出汝何以為驗女子曰妾上下著白衣青絲履皆未朽也妾姓蘇名娥願以骸骨歸死夫敞及令史捕夀考問具伏敞表夀殺人於常律不至族然夀為惡隠宻經年王法所不容治令鬼神自訴千戴無一請皆斬之以明鬼神以助隂教初掘時有雙鵠奔其亭故曰鵠奔亭 騰豻嶺南越志雲髙要縣有騰豻飛𤢹山翠騰豻沐猴之𩔖也頭正方髪長尺餘色𩔖犬似人髪甞覆靣欲有所視輒揺頭兩手披開之𤢹有肉翼如蝙蝠狸頭䑕目一曰鼯䑕亦名江牙且飛且産子便隨母而飛其鳴如人呌常食火煙至聚落則為災也
  循州
  循州海豐郡今理龍川縣春秋時為百越之地戰國屬楚二漢則南海郡地晉亦然宋屬南海東官永平三郡地齊因之隋平陳置循州煬帝初州廢置龍川郡唐武徳五年改為循州總管府管循潮二州循州領歸善河源博羅興寧海豐羅陽省龍川入歸善石城入河源齊昌入興寧海豐羅陽省二年廢都督府天寳元年改為海豐郡乾元元年復為循州唐末劉鋹割據偽號乾寧元年分歸善博羅海豐河源四縣為湞州今只領龍川興寧二縣
  元領縣六  今二
  龍川  興寧
  四縣割出
  歸善 博羅 海豐 河源已上四縣入湞州州境
  東西一百五十里 南北二百五十里
  四至八到
  北至東京約五千六百里西北至西京約五千四百五十里 西北至長安約六千四百里 東至梅州二百六十里 西至英州七百八十里 南至䖍州約一千一百四十七里 南至 東南至潮州七百五十里 西南至湞州六百七十五里 東北至汀州約七百里 西北至韶州九百里
  
  唐開元戶一萬二千皇朝戶領二戶主六千一百一十五客二千二百二十四
  風俗
  織竹為布人多獠蠻婦市男子坐家
  姓氏
  

  人物
  
  土産
  大小甲香 五色籐香 鮫魚皮 羽則五距碧雞鉞鳥 鸚鵡 果則荔枝 龍圎
  龍川縣元二鄉舊雷鄉縣廣南劉龔偽號乾亨六年改為龍川縣仍移州就縣古趙佗城西接螯山南臨利水嶅山在縣西北五里 龍川江舊名浰溪自䖍州安
  逺縣流至縣界
  興寧縣東一百里二鄉漢龍川縣地晉元興中置興寧縣治平源偽漢劉龔移於舊縣西六十里地名長樂即今理 左別溪在縣西北從龍川縣來 右別溪在縣東六十里二水流至潮州入海 丞相嶺在州西四十里循廣二州分水嶺也唐大厯中宰相常袞除潮州途經此嶺土人呼為丞相嶺也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五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六十
  宋 樂史 撰
  嶺南道四
  湞州改為惠州
  惠州理歸善縣本循州之舊理地廣南偽漢劉龔乾亨元年移循州於雷鄉縣於此置湞州仍割循州之歸善博羅海豐河源四縣以屬之
  今領縣四
  歸善 博羅 海豐 河源
  州境
  東西一千六十二里 南北七百七十二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東京水陸四千九百七十里西北至西京水陸五千七百七十八里 東至梅州九百五十七里西至廣州四百二十五里 南至大海一百一十二里 北至䖍州一千四百九十二里 東南至潮州八百三十四里 西南至廣州東莞縣三百五十五里 東北至䖍州一千四百九十一里 西北至廣州增城縣一百七十七里
  
  舊戶在循州籍
  風俗
  與廣州同
  姓氏
  
  土産
  舊貢 羅浮山柑子 籐花箱 珠母 大甲香
  歸善縣依舊二鄉秦漢龍川縣地屬南海郡昔趙佗為龍川尉所涖於此宋置歸善縣唐貞觀九年省龍川縣入 寅山南越志雲攸業縣有北寅山青松紫幹四衝皆疎其下多茯苓焉 歲山趙王祠俱在邑界 鱷魚池池中多鱷魚因以為名
  海豐縣東南四百九十三里二鄉漢舊縣屬東官郡南海在海豐縣南五十里唐武徳五年分置六安縣貞觀初併入 龍山在縣南大海之上常有黒龍潛於山穴時興雲雨翔騰海水故曰龍山 南海側海寓連雲多鯨鯢其大可吞舟大者數千里小者亦千里去海門猶一二望漁人往往見之又馬援伐林邑於海嶼上得鯨頭骨如數百斛頂上一孔大於甕俗以為珠穴又雲多決明石又有醋魚南越謂為壊雷魚其大一丈子朝出食暮則宿其母腹常從臍中入口中出腹裡有兩洞貯水以養其子一腹容兩子兩腹則四子居焉風驚浪涌亦還又有鋸魚南越謂之狼籍魚身長二丈口長六尺廣三寸左右生齒如鐡鋸又鐶魚大指長八寸惟有脊美滑羮如湯餅也又黃雀魚嘗八月化為黃雀至十月之後入海化為魚又有巨龜其大不知㡬千里今渡海往往見巨龜在沙嶼間背上生樹木如洲島昔有商者或依以採薪及作食龜既熱便入海於是死者輒數千人然後知其龜也又越王算如笄大正白長尺餘生於海邉沙中有穴附外如蒲藜狀如去外穴骨便中為笄也又有魚色正黒如小兒臂長四五寸中有腹無口目有三十足如笄簮之形 南山勞梗溪靈泉溪
  博羅縣西北四十五里四鄉漢舊縣按南越志雲博羅縣去浮山接境於羅山故曰博羅東接龍川南接西平接増城縣界 羅浮山南越志雲増城縣有羅浮山羅水出焉是為浮山與羅山並體故曰羅浮非羽化莫有登其極者嶮尖之峯四百三十有二因歸於羅山上則三峯爭竦各五六千仭其穴溟水莫測其極北通句曲之山即茅君內傳雲第七洞名朱明耀真之天璿房瑤室七十有二𡷐崿穹窿自然雲搆第三十一嶺半是巨竹皆七八圍節長二丈謂之龍鍾竹鳯凰食其實沙門釋智元逰此山得卭竹以為杖泉源之府九百八十有三飛泉引鏡懸波委淥窮極幽響百籟虛鳴徐道覆羅山記雲山在増城博羅二縣之界仙客羽人是焉逰幸有七八十二長溪山上有洞中有白鵞羅山有浮山西南合於博羅山是茲境舊雲浮山從㑹稽流來今浮山上猶有東方草木又有翁翠五距越王山鷄又有瑁珊山山下有池池中出玳瑁因以名之又有石樓峩峩𣺌然在雲中一曰石樓峯又袁彥伯羅浮記雲嘗有沙門詣南海太守袁伯彥雲當還羅浮山請一小吏提錫鉢袁乃給之小吏既雲恍惚不覺有舟車但聞足下有波浪聲奄忽便至一山見數道士設食飯皆青色如珠屑食畢以餘與之雖無甚羙殊有香潤又雲葛洪字稚川句容人也譙國人稽舎常為廣州乃請洪叅廣州事軍事洪允先行到廣州而舎於此遇害洪還留廣州乃憇於此山咸和初司徒王導補州主簿轉司徒椽遷諮議叅軍干寳薦洪才器冝掌國史當選大著作洪因固辭不就以年老欲煉丹自衛聞交趾出丹砂乃求勾漏縣於是選焉遂將子侄俱行至廣州刺史鄧岱以丹砂可致請留之洪遂復入此山錬神丹於此山積年忽與岱書雲當逺行尋師藥尅期當去岱疑其異便狼狽往別既至而洪已亡時年六十一視其顔色如平生體亦柔軟舉屍入棺甚輕如空衣然也
  河源縣北水陸三百五十里依舊二鄉也漢龍川縣地循江一名河源水自䖍州雩都縣入龍川在河源縣雲有㡣穿地而出即水流也漢因置龍川縣隋置河源縣唐貞觀元年省西城縣入 穴山口南越志雲河源縣北有龍穴山連巖亘地黒障分天嘗有五色龍乗雲出入此穴漢書龍川縣有龍穴是也 牛嶺山南越志羅浮左帶牛嶺山右據尾山 牛鼻山南越志牛鼻山去赤岸四十里西有夫盧山有湖冬夏常盈每至甲戌日嘗聞歌管鞞鼓之音 霍山山有靈龕寺興寧寺山有鳥大如燕似鷦鷯啣泥㸃石為巢蜂隨後為房結焉 黒龍山山有獺窖 淡溪南越志雲西有淡溪溪有竦石號曰石亭北古遼岡石溪之鄉有山號曰營岡岡之間常有銅弩牙流出父老雲昔趙佗弩營在此也若有人收此弩牙即風雨敗之舟船淪沒 石溪鄉有介然孤石名越王闕下有石鑊可容數十斛恆有懸注而竟不溢 三合樹投荒録雲相思亭有木葳樹橄㰖樹黃支樹此樹獨根大十圍去地二丈為三支號曰三合樹
  梅州
  梅州理程鄉縣本漢州程鄉縣廣南偽漢乾和三年昇為敬州仍領程鄉縣皇朝開寳四年平廣南以名犯國諱改為梅州
  元領縣一
  程鄉
  州境
  東西二百三十八里 南北二百十里
  四至 圖經無八到
  北至東京七千里 北至西京七千四百里 東至潮州三百里 西至循州二百三十九里 北至䖍州七百二十里 北至廣州九百九十八里
  
  舊戶屬潮州籍皇朝戶主一千二百一十客三百六十七
  風俗
  與南海同
  土産
  山蕉  竹布
  程鄉縣依舊三鄉隋縣在程江之口以江為名 惡水即州前大江東流至潮州出海其水嶮惡多損舟船水中鱷魚遇江水泛漲之時隨水至舟前嶺表異録雲能食鹿者即此也
  英州
  英州理湞陽縣本廣州湞縣地有湞陽之水注於湞陽峽漢舊縣梁改為東衡州隋開皇十五年廢州為湞陽縣屬廣州廣南偽漢乾和五年於此置英州
  今領縣二
  湞陽 滄光
  皇朝開寶六年割滄光縣來屬
  州境
  東西四百七十里 南北三百八十里
  四至八到
  新置州圖經上未有至東京里數也
  東至湞州河源縣分水嶺三百里 東至
  西至連州陽山縣界七百七十里 西南至
  南至      北至韶州銀岡驛八十五里東北至韶州翁源縣一百四十五里
  東南八十里大驛路下至廣州上至韶州其路有風門嶺險不通鞍馬
  
  舊戶在廣州籍皇朝戶主四千三百八十七客五百九十二
  風俗土産
  並與廣州同
  湞陽縣依舊四鄉本漢舊縣屬桂陽郡隋為真陽縣五年屬洭州唐貞觀初州廢改真陽為湞陽屬廣州以湞山為名 貞子山在縣北三十里
  滄光縣依舊四鄉漢縣屬桂陽郡地有洭浦唐武徳五年置洭州領滄洭翁源真陽三縣貞觀元年廢以翁源屬韶州滄洭真陽屬廣州 堯山在縣東四十五里四面有瀑布泉傾㵼萬丈 古衡州城在崇善鄉界縣西一百步梁天監七年置隋開皇十年
  南雄州
  南雄州理湞昌縣本始興郡湞昌縣地廣南偽漢乾和四年於此置雄州仍割湞昌縣始昌縣以屬焉皇朝以北有雄州此加南字
  領縣二
  湞昌  始興
  州境
  東西一百一十五里 南北九十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東京三千五百三十里 西北至長安圖經上未有里數 東至䖍州信豐縣界一百二十八里西至韶州曲江縣界七十五里 南至翁源縣桂
  嶺界一百七十五里 北至䖍州大庾嶺八十二里東南至䖍州界一百二十八里 西南至韶州曲
  江縣界一百二十里
  戶
  縣戶舊屬韶州皇朝戶主七千七百三十八客六百二十五
  風俗
  與韶州同
  姓氏
  
  土産
  出嫩石可以為鍋釡 單竹練為麻可以為布
  湞昌縣舊四鄉今三鄉本韶州始興縣地唐文明元年割始興化南橫山二鄉為湞昌縣在庾嶺下以水為名廣州偽命建雄州此縣屬焉 湞水源從黔州信豐縣分流東合大庾嶺銀㟠水流入縣界至韶州合始興樂昌水入海 大庾嶺在縣北九十里 鰱水在縣西十里源出上陵江春多鰱魚因名鰱水 樓船水在縣北五十里源出庾嶺之西傍嶺橫流因名樓船
  始興縣東北一百里依舊四鄉本漢南漢縣地吳置始興縣梁於此置安逺郡隋平陳郡廢縣仍隸韶州西七里有蕭齊正階故城存 大庾嶺在縣北五十六里按南越志雲始興縣去州二百里東接畨禺南接永熈初亭西接高要北接始興中宿等縣界牛鼻之山去赤岸四十里西有夫盧山有湖冬夏恆盈每至甲戌日嘗聞歌管鼙鼓之聲 鼻天子故城鼻天子未聞也 鼻天子墓相傳雲昔有人開之見銅人數十擁笏列侍器悉是金銀寳石俄聞塜內擊鼓大呌震動山谷竟無所取懼而返間日重往已自復矣地出鉛銅銅有毒鉛可以為藥 修仁水源出始興縣東北東橋山西面入鰱水此水北有三楓亭又有五渡水齊時范雲為始興守至修仁酌水而飲之因賦詩曰三楓何習習五渡冝悠悠且飲修仁水不挹邪渚流又有邪渚正渚二水源出始興郡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六十
<史部,地理類,總志之屬,太平寰宇記>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六十一
  宋 樂史 撰
  嶺南道五
  賀州
  賀州臨賀郡今理臨賀縣禹貢荊州之域春秋時通為越地七國時為楚地秦始皇三十年置南海郡即其地也秦末趙佗王南越其地屬焉漢武元鼎六年平南郡置蒼梧郡屬交趾交州今州郡蒼梧郡之臨賀縣吳黃武五年割蒼梧郡封陽臨賀馮乘冨川蕩山桂嶺等六縣為臨賀郡陳因之隋平陳置賀州煬帝復為臨賀郡唐武德四年平蕭銑復置賀州天寳元年改為臨賀郡乾元元年復為賀州
  元領縣六  今三
  臨賀 富川 桂嶺
  三縣廢
  蕩山入臨賀 封陽入臨賀 馮乗入富川
  州境
  東西三百三十里  南北五百七十里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三千一百六十里 西北至西京三千五百七十二里 西北至長安四千一百九十二里東至連州三百六十六里 南至封州三百六十一
  里 西至韶州龍平縣三百六里 北至道州三百四十五里 東南至廣州八百七十五里 西南至梧州四百一十二里 西北至桂州五百六十里東北至永州隔山嶺無路
  
  唐開元戶四千五百皇朝戶主四千六百九十七客一千七百六十二
  風俗
  俗重鬼嘗以雞骨卜漢書雲越巫以雞骨卜有草名冠脫高一丈葉如荷而莖中有瓤又俗多搆木為巢以避瘴氣豪渠皆鳴金鼎食所居謂之柵節㑹則鳴銅鼓大者廣一丈小者三四尺好吹匏笙俚人削筋竹為箭以葉羽之名曰圭黎
  姓氏
  
  人物
  
  土産
  黎母汁二缾開寶四年準宣㫖進 蚺𧉮膽貢 千金藤葉 白蠟 山鍾乳有五穴 五茄穴在臨賀縣 靡蕪穴 白鵞穴 秦穴 震雷穴在富川縣大障山都貴源出觜𧓈夷人取血以解毒 龍鳯
  化鮫簟新貢
  臨賀縣舊五鄉今二鄉本漢縣因縣置郡以邑內臨水賀水為縣名皇朝開寶四年廢賀山封陽二縣並寶城場爲縣屬 臯亭屯按荊州記雲臯亭屯有青石方三丈許石上有磨刀斧跡春夏明淨有新磨處秋冬漸生苔穢傳雲是雷公磨霹𮦷 大竹盛𢎞之荊州記雲臨賀山中有二竹大數十圍有磐石徑四五丈方正青滑如彈碁局兩竹屈垂拂掃石上絶無塵穢未至數十里聞風吹如笙簫之音 巢竹土地有巢竹叢如大㦸堅中俚人以爲矛 篣竹有毒人以爲觚刺虎中之則死 幽山在縣西四十里南按蒼梧北通道州山中有古度木實大如珠結成後數日化蟲飛去 臨水源出馮乘縣西北靈山下南流至縣界 溫泉去縣東北四十五里源出劣山下半巖石壁中出泉三道一道水熱一道水冷一道水溫其泉石各有眼五十歩作二舍引流熱泉治瘡痍並西流入錫溪 錫溪水在縣東北四十五里源出錫山其水冷清人久飲則損腰腳今土人多患跛躃 廢蕩山縣在州西一百七十里隋大業二年廢臨賀郡置綏越縣屬治安郡續又改綏越縣爲蕩山縣因界內有蕩山為名皇朝廢入臨賀縣爲招賢鄉 早山在縣南四十里髙一千餘丈周圍三百餘里其山春前花卉競發朝陽早見俗呼為早山 蕩山祥山二山孤峙並無連亘 祥溪水出於祥山 廢封陽縣在州南一百四十里漢舊縣屬蒼梧郡即在封水之陽因為縣名皇朝廢入臨賀郡爲信都鄉 長林山在東北三十五里髙五百丈周廽七百里山多橄㰖樹似訶黎勒食之甘脆 龍水封陽有隄陂龍水百丈尋大魚自擲登此門化為龍不過者曝腮㸃額 廢寳城場古劣下場改名寳城場出白蠟二萬九千觔今併入臨寳縣爲溫泉鄉也
  富川縣西北一百里元二鄉今三鄉輿地誌雲漢舊縣屬蒼梧郡吳黃武五年改為臨賀縣郡有冨水因為縣名皇朝割乘馮縣入縣額 富水在縣西四十里源出浮蓋山下南流入冨州思懃縣其水灌注田疇居人豐贍因名冨水 廢馮乘縣在州北一百二十里漢舊縣屬蒼梧郡隋大業二年隸零陵郡皇甫謐雲舜塟蒼梧九疑山在馮乘縣東與道州營道縣接境皇朝廢入富川縣 秦山在縣北三十里髙二千餘丈南接富川北連道州吳孫權未立時此山夜忽聞有雷聲因聞六洞南北可數十里水出其中有皷石石池石壇 仙溪水在縣南十里源出靈山此溪石上多菖蒲傳雲仙人所種飲此水者獲長壽
  桂嶺縣東北八十二里依舊二鄉輿地誌雲隋開皇九年東萊公王景巡撫分興安為二縣西為桂嶺屬臨賀郡桂嶺山在縣東北一百五里髙三千餘丈東接連州北連道州山有桂竹桂木 越王渡在縣南二十七里賀水邊有水石平正長一丈有履跡各長九寸相傳爲越王渡按荊州記雲賀水邊石上有石櫛石履俗雲昔越王渡水脫履墮櫛於此二物今猶見在 歌山馮乘有老人少不㛰宦善於謳歌聞者流涕及病將死隣人送到此老人歌以送之餘聲滿谷數日不絶 蕪城池湟中頗出珠玉寳器即尉陀拒防之所 棃狸狸之品𩔖也 有囊狸卵生大如狗 屯狸黃狸長五六尺其聲自號一曰鷄狸 狎狸能縁木食果子色黃 雷狸聲自號色黃蒼 掘螺狸口尖能取螺食 狗狸狀如狗尾大如斗在草中吠人 通額狸黃黒色而首白如脂從鼻上通額中入頭上 豨狸如狸 嚶狸色青黃聲嚶嚶聞數里一體自爲雌雄而牝牡自給其香如麝自歌山下皆郡內之事也
  髙州
  髙州髙梁郡今理電白縣秦以前土地與康郡同二漢屬合浦郡吳置髙涼郡又立髙興郡晉亦如之其後悉併於髙涼齊亦爲髙涼郡兼置髙州隋平陳郡廢而州存煬帝初州廢屬髙涼永熈二郡地唐武德初復置髙州貞觀二十三年分西平杜陵置恩州髙州移治良德縣天寳元年改爲良梁郡乾元元年復爲髙州按投荒録雲髙涼郡土厚而山環遶髙而稍涼故以爲名 大厯十一年以良徳縣原險狹不通舟楫移舟於電白縣皇朝開寶五年併良徳保定二縣入電白縣仍廢潘州以潘之南 潘水二縣併入茂名縣來屬
  元領縣三 今一
  電白
  二縣廢
  良徳 保定已上併入電白
  廢潘州元領縣三  今一
  茂名
  二縣廢
  南巴 潘水 已上併入茂名
  州境
  東西二百四十里 南北一百六十里
  四至八到
  北至東京二百六十里 北至西京五千五百二十里 西北至長安六千二百六十二里 東至廣州一千二百里 西至竇州九十里 南至化州三百四十里 北至廢瀧州一百七十里 東北至春州三百四十里 西南至化州一百五十里 西北至竇州一百里 西南至廢潘州八十五里
  
  高州唐開元戶五千八百五十二廢潘州天寶戶四千三百皇朝兩州合為兩縣管戶主二千四百九十四
  風俗
  其俗生時布衣不充死則盡財殯送父子別業兄弟異財無故帶刀持矛執劍相侵則鳴舂堂鳩集子弟和則殺牛市則二日一合
  姓氏
  

  人物
  唐髙力士潘州人爲驃騎大將軍封齊國公
  土産
  髙州果下牛髙二尺 𩣡馬牛尾 蚺蛇膽貢孔雀 髙良薑 益智子
  電白縣元四鄉今三鄉梁置電白郡隋改為縣 廢良德縣在舊州西北三十七里漢合浦縣地屬合浦郡吳置髙涼郡宋齊不改 廢保定縣在舊州東二百二十五里舊保安縣唐至德二年改為保定已上二縣皇朝併入電白縣 茶山南越志湞陽縣北五里有茶山山有熱泉源自沸湧卉服竄之不解王化荒居昔有俚䜿牧牛於埜一牛歘隨而䑛之舉體白淨如洗屑也旬日而殞其牛竟為人殺而噉之者百許人一日俱變而成獸吼喚驚懼各走入山初尚有衣裳形未甚異時知還家後性狀稍改遂不復歸由是郡黨相逐連城為患今𤠾如猩猩而小於獸或能化為人形隨化爲獸謂之𤠾卽此𩔖也 帽澇山在廢良德縣界北至州三十九里當亢陽山有雲如帽卽雨山下卽帽澇水出焉 海南越志平定縣界有巨海鳴波浩蕩出𩣡馬似馬而牛尾一角水犀似牛魚似龍一曰龍鯉又雲宋康郡化隆郡縣海髙多珠鱉狀如肺有四眼六腳而吐珠又有文魮及鹿魚文魮烏頭尾鳴如罄而生玉 射狼山在良德縣界去州十里 射潤山 甘逺山在保寰縣界去州二百二十里兩山相對雲雨連接以潤為名 頼岡在電白縣界去州二十里 波浪山在良德縣界去州七十里岡壠如浪古老相傳海味漂成 射合岡在保寧縣界去州二十六里 帽澇水出帽澇山下 衞韋水在良德縣界 進田水在良德縣界 快蛇水在保寧縣界 海水在保寧縣界南一十里接恩州 馮家村馮盎卽此界人也 洗氏墓髙涼人乳長七尺
  茂名縣西南八十五里舊五鄉今三鄉古西甌駱越地秦屬桂林郡漢為合浦郡地隋置定州縣唐武德四年平嶺表於縣置南巖州後改為潘州仍改為茂名縣以道士潘茂姓名爲縣也梁開平元年改為越裳縣後唐同光初復舊皇朝開寳五年廢潘州以本州南巴潘水二縣併入茂名割屬髙州 廢潘州本南潘郡治茂名縣秦屬象郡二漢屬合浦郡唐武德四年置南巖州領南昌定川陸川恩城溫水巖州六縣治南昌縣貞觀六年移理定川八年改爲潘州仍廢恩城縣天寳元年改為南潘縣乾元元年復為潘州按嶺表記潘州因道士潘茂昇仙遂以姓名為郡縣之稱 潘山在縣東三十里其山昔有道士潘茂於此錬丹昇仙乃以為山名仙山在縣西南二百歩隔水亦潘茂錬丹之地今有
  昇眞觀 霧嶺岡在縣南五里其山下有湖水方廣二里天寳二年因大風雨湖中忽湧出小洲至今生草木思乾井在縣東一里潘眞人錬丹之水味甚美香煎
  茶試之與渚水異力士表取其水歸朝 髙力士宅墓在縣東一百里隋廢縣唐武德五年取縣東南巴山為名 廢潘水縣唐武德五年分置以縣界水爲名 浮山其山髙七百尺堯時洪水泛溢此山獨浮人居山上得免墊溺人呼為浮山 馮盎墓在舊縣東南十五里有碑雲馮君之墓 毛山在舊縣之東二十里古老相傳昔有毛女隱此 𤣥宗聖容郡按郡即故右武衛大將軍髙力士舊鄉郡有驃騎館相傳皆因力士之名開元中詔天下鑄聖像郡皆一而潘獨二力士以其本鄉故自鑄其一也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六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六十二
  宋 樂史 撰
  嶺南道六
  桂州
  桂州始安郡今理臨桂郡禹貢荊州之城春秋時越地七國時服於楚戰國時為楚越之交境秦始皇三十三年發嘗捕亡人贅媚賈人畧取陸梁地是為桂林郡二漢屬零陵蒼梧二郡吳甘露元年於桂林置始安郡東晉孝武帝改為始建郡宋不改蕭齊復為始安郡天監六年立桂州於蒼梧𣡸林之西境無定理處大同六年移桂州於今理隋平陳廢始安郡所領縣併入桂州乃置總管府大業元年廢總管府置都尉府三年罷州為始安郡唐武德四年平蕭銑復置桂州總管府桂象靜融樂荔南昆州龍九州並定州一總管其桂州領始安福祿純化興安德源永福陽朔歸義宣風象十縣尋改定州為南尹州其年又置欽州總管隸桂府五年置南恭鷰梧三州隸桂府九年置晏州隸桂府貞觀元年又以欽玉南亭三州隸桂府二年省玉州南亭州五年置寧州隸桂府六年又以尹籐越白相繡鬱羌南巖南方南晉十二州隸桂府其年置龔州都督亦隸桂府其年廢龍鬱二州八年改越州為㢘州南簡為橫州南方為澄州南巖為潘州南晉為邕州尹州為貴州靜州為富州樂州為韶為南昆州為柳州銅州為容州廢福祿歸義二縣十年廢羌州十二年廢晏州以建陵縣來屬廢荔州以荔浦崇仁二縣來屬省宣風縣今督桂昭賀福梧藤容潘白㢘繡欽橫邕融柳貴十七州天寳元年改為始安郡依舊都督府至德二年九月改為建陵郡乾元元年復為桂州刺史充經畧軍使北界有越城嶺今謂之臨源嶺卽五嶺之一也
  元領縣十 今十二內一場
  桂林 靈川 興安 陽朔 永福 俢仁
  理定 慕化 荔浦 豐水 義寧新置
  古縣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新置
  州境
  東西六百里 南北五百五十里
  四至八到
  北至東京陸路三千六百七十九里水路四千六百三十里 北至西京陸路三千四百五里水路四千三百二十三里 北至長安三千七百五里東至昭州陸路二百三十里 南至象州陸路
  五百二十里 西至柳州五百四十里 北至道州陸路四百八十里 東南至賀州五百三十一里 西北至融州陸路四百九十里 東南至梧州水路六百三十里 西北至西演嶺接敘州溪界一百五十里
  
  唐開元戶一萬七千五百九十七皇朝管戶主一萬六千七百一十九客七千七百五十九
  風俗
  按漢書雲吳越之君皆好勇故其人好用劎輕死易發又火耕水耨人食魚稻以獵山伐木為業果蓏蠃蛤食物嘗足故啙窳偷生而無積聚飲食還給不憂凍餓亦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
  姓氏
  

  人物
  

  土産
  硃砂 冷石 零陵香 桂心 銀 麖 簟銅器 蚺蛇 蟾
  臨桂縣元十鄉州所置治漢始安縣元鼎六年置屬零陵郡吳分置始安郡梁置桂州隋末復為始安郡縣界有灕水一名桂江有荔水亦曰荔水江其江源多桂不生雜木故秦時立為桂林郡唐至德二年改為臨桂縣逍遙樓在州城東角上輕盈重疊俯視山川宋考功
  陪王都督登樓詩云晦日登樓望江山一半天卽此也逥濤堤在城東南十五歩桂江西岸水自嶺南流桂
  嶺去州二百餘里水勢極髙每年三月至五月大水瀑漲淹浸城池唐貞元十四年刺史王珙築此堤長五百五十四歩以捍水勢居人免墊溺之患 駮鹿山一名福祿山在州東北十五里 灕山在城南二里灕水之陽因以名焉一名瀋水其山孤㧞下有源潭上高三百餘尺周迴二里可容五百家旁有洞穴廣數丈南北直透上有怪石欹危籐蘿蓉茂世亂民保以避㓂旱或禱祈頗靈 隱山在州之西郊先是榛莾翳薈古莫知者唐寳厯初李渤出鎮遂尋其源見石門牙開有水淵澈乃夷薙蕪穢踈通巖穴石林磴道若天造靈府不可根本因號隱山 彈丸山在縣東二里隔離水按酈元水經注云山有湧泉奔流迅激東注於灕水龕及溪中有石如彈丸因以名焉驗其山高十餘丈周迴三四里復有石竇下深數丈洞穴深處莫究其極 獨秀山在城西北一百歩直聳五百餘里周迴一里平地孤㧞秀異逈出郭中下有洞穴凝垂乳竇路通山北傍迴百餘丈豁然明朗宋光祿卿顔延之牧此郡嘗於此石洞中讀書賦詩云未若獨秀者嵯峨郭邑間 南溪山在縣南五里其聳㧞千尺煙翠凌空其溪東注於桂江合流泝五里卻合陽江直抵隱山縈帶二十餘里通舟楫於三江之上下 灕水一名桂江出臨源縣東南陽海山漢志零陵縣陽海山灕水所出漢武帝討南越遣歸義越侯嚴為戈船將軍出零陵下灕水 湘水今名小湘江源出臨源縣陽海山灕水湘水同源分為二水水在全義嶺上南流為灕水北流為湘水羅含記雲湘水出於陽朔州則觴為之舟至洞庭日月若出沒於其中 甘水在靈川縣北三十里其源出融州北界潭洞涓流引𣲖百餘里經靈川縣西南穿過大山下縈迴五百餘歩江闊十丈深一丈東流經甘棠驛南而東注灕水今邑人呼為甘巖卽此水也 陽江在縣之直南二里源出靈源縣思磨山下東流百餘里漸勝舟楫經郊郭之中東流合於桂江 紫家洲在子城東南百餘歩長河中先是紫家所居因以名焉每經大水不曾淹沒相承言浮也又雲昔歐陽都䕶墳土流下成此洲 顔延之宅在獨秀山下按山在郭中居子城正北百餘歩高聳約十二丈周迴一里餘逈出郭中下有巖谷舊有宋時名儒顔延之宅讀書亭後為從事所居徃徃見精靈居者罕寧 歐陽都䕶墳在府北郭外松林盡處唐初安南都䕶名普贊本靈川人也舊宅今聖壽寺是也有廟在寺北垣下 㑹仙里南去縣五十里舊有羣仙㑹於此輜軿羽駕遍於碧空竟日而去里人聚伏聞之因名㑹仙里 雙妃塜高十餘丈周迴二里舊傳二妃尋舜而卒塟於此 伏波廟在郭中府之東北二里即馬伏波之祠唐乾符二年勅封馬靈昭王 越王廟鄉黨祈禱之所 舜廟虞山之下是舜祠設廟之處有潭號曰皇潭言舜南廵逰其潭因名
  靈川縣東六十里元十鄉唐龍朔二年始分始安縣置東臨江 冷石山在縣西南一百里出滑石 堯山在府城東北四十四里按史傳堯封履不到蒼梧以其西與舜祠相對邑人慕堯之風遂名為堯山 銀江水出西上東流合灕水
  興安縣北一百五十里元鄉本漢始安縣地隋置臨桂鎮武德四年析始安置臨源縣大厯三年土將萬重光誘桂臨等九縣搆逆惟臨源顯獨守臣節改為全義縣皇朝興國二年避御諱史改為興安縣 湘水出縣東八十里陽海山水斗北流經縣理東又北流入永州界 陽海山在縣城北一百七十里屬興安縣按酈元水經雲陽海山一名陽朔山其山自永州零陵縣西迤邐岡巒連亘不絶此山即湘灕二水之源南為灕水北為湘水卽此水也 龍蟠山在郡東北一百七十里屬興安縣本名盤龍山天寳六年勅為龍山有石洞洞門內數里人秉燭逰於迴溪泥沙中嘗見龍跡其大如盌洞中之水有魚四足而有角人不敢傷恐生風雨嶺表録異雲全義嶺之西有盤龍山山有乳洞斜貫一溪號為靈水溪入靈川縣界溪內有魚皆修尾四足丹其腹逰泳自若漁人不敢捕之爾雅注云鯢似鮎聲如小兒今商州山溪內亦有此魚謂之納魚卽此𩔖也 越城嶺一名始安嶺在縣北三里即五嶺從東來之第五嶺 秦鑿渠在縣南二十里本灕水自柘山之陰西北流至縣西南合靈渠五里始分為二水昔秦命御史監史祿自零陵鑿渠至桂林故漢歸義趙侯嚴為戈舡將軍出零陵下灕水卽此郡郡志至後漢伏波將軍馬援開湘水為渠六十里穿度城今城南流者是因秦舊潰耳唐寳厯初渠道崩壊舟楫不通觀察使李渤遂疊石造隄如鏵觜劈水分二水置石斗門一使制之在人開閉開灕水則全入於桂江擁桂江則盡歸於湘水又於湘水鑿分水渠三十五歩以便行舟灕水經縣郭中而流 陽海祠在縣南乃灕湘二水之源也流至縣北三百歩分流為湘江南為灕江其下有廟後封為廣濟侯
  陽朔縣南一百四十里元二鄉本漢始安縣地隋開皇十年置在灕水東二十里永樂水西 烏滸郡國志雲陽朔縣有夷人名烏滸在深山洞內能織文布以射翠取羽割蚌取珠為業 竹王祠郡國志雲竹王者女子浣衣水次有三節竹入足間推之不去中有聲破之得一男兒養之有材武遂雄諸夷地今寧州始興三狼烏滸即竹王之裔故有竹王三郎祠於此地
  永福縣西南百里元二鄉本漢始安縣隋開皇十一年割始安縣永福縣於廢龍口戍置 白石水東北自臨桂縣來經縣理東又西南入理定縣界 永福水在邑界修仁縣西北三百四十里元二鄉本漢荔浦縣地吳孫氏置建陵縣梁武帝立為郡隋開皇十年廢郡為縣唐長慶三年桂管觀察使殷侑奏縣名肅宗陵號並同今縣有修仁鄉請改修仁縣 建水出縣北建山南流經縣東 駱駞水在縣西七里源出龎山下西南流注連水 崇仁水源出謝山東流合白石水
  理定縣西南三百里元四鄉本漢始安縣地隋仁壽初分置興安縣唐至德二年改為理定縣 蘭麻山屬縣界在府城西南二百里從府向柳州路經此山過溪百餘里方至平路山中有毒出路尋溪水行其溪水有伏流有平流峭絶險隘更無別路其山自衡岳迤邐南亘於郡州融州等界到此過入柳州象州山闊一百里髙二十餘里 橄欖山在邑界
  慕化縣西南二百二十里元二鄉本漢潭中縣地晉太康元年分吳所置武豊縣置長安縣於此蕭齊又於縣置常安戍梁大同八年於縣置梁化縣郡改長安縣為梁化縣十八年改梁化縣為純化縣大業二年省唐武德四年復置純化縣永貞元年十二月改為慕化縣以避憲宗廟諱梁開平元年復為歸化縣後唐同光初復為慕化縣 常安水源出縣西南二十九里須離山東北流經縣南又經縣東屈而東南流經福水西又南注白石水
  荔浦縣南二百四十里元二鄉本漢縣屬桂林郡唐貞觀三年於是置荔州十三年州廢復為縣以隸桂州在荔江北以江為縣名 臥石郡國志雲其形似人而舉體青黃隱伏起臥或謂之石人可以祈雨小舉卽雨小大舉而雨大 建水水口有尉佗伏波二廟 湘水即小湘江也 荔江今名荔水漢志荔浦縣有荔平關源出崇仁縣西北荔山 荔溪地記雲荔溪源多桂桂所生處不生雜木樵採皆桂 方山對九疑山髙下相𩔖豊水縣南二百一十里元二鄉本漢荔浦縣地隋置永豊縣唐長慶三年觀察使殷侑奏與信州永豊縣同今縣下有豊水請改爲豊水縣 豊水源出思君山下羌女山 白靣山皆在邑內
  武寧縣東八十里一鄉晉天福八年析靈川縣歸義為場復昇為義寧縣
  古縣場西南一百五十里元十鄉唐乾寧二年分慕化縣三里一鄉為縣場 南越志雲桂林郡本治陽溪今移鬱江口有銅鼔瀬是也武熈縣有桂山圍山本草曰桂生山谷間久服令人身輕又平陽縣有陽溪在縣數百里伏流通於岷山又雲潭中縣二百里則桂林故郡所理也中留縣秦置也次三百里至於江則桂江也與鬱林合浦水並歸於海建興三年諸葛亮南征遂分建寧牂牁二郡地為興古郡延康元年歩隲出交州自長沙趨於此道故吳書曰權遣呂岱歩隲將交州義士萬人出長沙劉備東下武陵蠻夷蠢動逆命隲上益陽備旣敗績而靈桂諸郡猶相驚擾隲周旋征討皆平之 有終古籐俚人以為布故書曰島夷卉服此之謂也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六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六十三
  宋 樂史 撰
  嶺南道七
  南儀州
  南儀州連城郡今理岑溪縣土地所屬自秦以前與潘州同漢置蒼梧郡今州即蒼梧郡之猛陵縣地也猛陵縣今梧州界隋為永熈郡之永業縣唐武徳五年江表底定於此置南義州及四縣貞觀元年州廢以所領縣入南建州二年復置義州又割故縣來屬天寳元年改為連城郡乾元元年復為義州皇朝開寳四年南越廢入竇州至六年復置從民之便其三縣仍併為一縣太平興國初改為南儀州
  元領縣三  今一
  岑溪
  二縣廢
  連城 永業
  州境
  東西八十里 南北九十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東京約七千餘里 西北至西京約七千餘里 東北至長安取康州路七千五百里 東至梧州嶂嶺一百七十里 西至容州六十五里 東北至藤州二百里 北至廣州水路一千九百里 南至容州普寧縣界二十里 西南至容州九十五里東北至梧州三百里
  
  唐開元戶九百二十九皇朝戶主客六百三十八丁本州只供丁不供戶
  風俗
  俗不知嵗惟取用八月酉日為臘長㓜相慰賀以為年初每月中旬年少女兒盛服吹笙相召明月下以相調弄號曰夜泊以為娯二更後匹耦兩兩相攜隨處相合至曉則散男兒以白布為頭巾女兒以布為衫
  土産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水路五千四十一里 西北至西京五千四百十一里 西北至長安取端州路五千二里東至康州悅城山為界一百三十里 東至廣州二
  百七里 南至恩州三百八十里 北至端州一百三十五里 東南至廣州義寧縣五十四里 東北
  至端州一百十里 西北至舊勤州一百五里 西南至春州六百六十里
  
  唐開元戶二百五十皇朝戶主六千八十七客一百二十一
  風俗
  俗以鷄骨占吉凶漢書雲越巫以鷄卜此也衣服即都落古貝焦布豪渠之家䘮則鳴鑼鼓召衆則鳴舂堂巧作木罍籐㡌五色籐箱席
  土産
  金舊貢 牛黃  紵布 都落布
  銀山出銀爾雅雲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盧循採之山多木香謂之宻香辟惡氣殺鬼精
  新興縣舊十二鄉今四鄉漢臨允縣屬合浦郡晉置新寧郡梁置新州 廢永順縣在州北四十五里唐武徳四年析新興縣置皇朝併入新興 廢索盧縣武徳四年析新興縣置廢 桂山在新㑹縣西南三十四里南越志雲此山鳥則翡翠孔雀獸則元猿鼷 利山在新㑹縣東一百七里南越志雲此山多沉香木 南海在新㑹縣南一百五十里有穿洲襟帶甚逺山挺方木水含珠母海人以為酢醬秘之而餌其肉又州有大齊雲母又雲有浮石又雲海昌郡威寧縣有穿洲其上多綸木注云似穀皮可以為綿但獠緝以為絮 三章溪南越志雲允吾縣南有三章溪溪有三源也
  竇州
  竇州懐徳郡今理信宜縣古越地秦屬海南郡漢屬蒼梧郡隋為永熈郡武徳四年置南扶州及五縣以獠反寄治㡣州貞觀元年廢以所縣並屬瀧州二年獠平復置南扶自瀧州還其故縣五年復廢縣𨽻瀧州六年置復以故縣來屬其年改南扶州為竇州以羅竇洞為名天寳元年改為懐徳郡乾元元年復為竇州
  元領縣四  今一
  元領縣四
  信宜
  三縣廢
  懐徳  澤峩  特亮併入信宜
  州境
  東西一百三十里 南北一百六十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東京五千里 西北至西京五千三百五十五里 西北至長安取瀧康東路六千二百二十一里 東至髙州一百里 西至舊潘州一百六十里西至舊禺州二百五十里 北至南儀州二百二十
  里 東北至舊瀧州二百四十里 西北至容州一百二十里 正北㣲西至南儀州二百二十里 西南至舊潘州八十里 東南至本州長樂里連接髙州良徳縣界
  
  唐開元戶三百八十八皇朝戶主六百二十八隻言戶主
  風俗
  榖熟時里閈同取戍日為臘男女盛服椎髻徒跣聚㑹作歌悉以髙欄為居號曰干欄三日一市
  土産
  苔□香樹生冬時採葉煎之氣甚芳澤尤宜洗皂衣
  信宜縣舊三鄉今四鄉漢端溪縣地屬蒼梧郡隋為懐徳縣唐武徳四年析懐徳縣置信宜縣仍置南扶州貞觀中改為竇州取州界羅竇為名皇朝太平興國二年改為信宜 廢懐徳縣在州東六十里本屬瀧州後來屬 廢澤峩縣在州西南八十里唐武徳四年分信義縣置 廢特亮縣在州西北七十里唐武徳四年分信義縣置已上三縣皇朝開寳廢入信宜 潭峩山在水中峩峩焉 特亮山在河洞水北昔有白牛夜出光彩影照村村人以牛光影為特亮河洞水
  昭州
  昭州平樂郡今理平樂縣秦為桂林郡地本平縣地漢屬蒼梧郡宋屬始建國齊屬始安郡梁置樂州隋為始安郡之平樂縣唐武徳四年蕭銑置樂州領平樂永豊恭城沙亭四縣貞觀七年省沙亭縣八年改為昭州取昭潭為名按湘南記雲長沙郡本潭州亦取昭潭為名則彼此皆有昭潭郡北有昭岡潭尺在江中潭葢因岡為名天寳元年改為樂平郡乾元元年復為昭州皇朝開寳五年併永平縣入永平仍廢富州之思勤馬江二縣入龍平一縣來屬
  昭州元領縣三  今二
  平樂  恭城
  一縣廢
  永平併入平樂
  廢富州元領縣三  今一
  龍平
  二縣廢
  思勤 馬江併入龍平
  州境
  東西一百九里 南北二百一十里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四千二百里 西北至西京四千九百三十五里 東至賀州三百里 南至龔州三百五十里 北渡嶺至永州六百里 西至水腳村三十三里接桂州陽朔縣界 東南至賀州富川縣八十六里 東南至象州三百五十里 西北至桂州荔浦縣八十里 東至度嶺至道州四百三十里
  
  昭州唐開元戶二千三百三十四
  廢富州唐開元戶一千二百九十皇朝都管戸主三千七百八十五客一千三百四十
  風俗
  與竇州同
  土産
  壽竹  紅蕉
  平樂縣一鄉州所理漢荔浦縣地屬蒼梧郡晉置平樂縣唐貞觀二年省沙亭縣併入 木客郭仲産湘州記平樂縣多曲竹有木客形似小兒歌哭行坐衣服不異於人而能隱形山居崖宿至精巧時出市昜作器人亦無別就人換借皆有信義言語亦可解精別木理也目巖山在縣北三十五里盛𢎞之荊州記平樂縣西南數十里有山其巖間有兩目如人眼極大瞳子黒白分明因為目巖山 平樂江在縣東八十里江中有懸籐灘犁壁湍 荔浦江在縣西五里桂州荔浦縣流入當州 廢沙亭縣在州西三十五里唐澄聖元年置聖厯二年廢 廢水平縣在州東九十里隋縣舊屬藤州唐屬昭州皇朝開寳元年併入平樂縣 沙亭水在舊縣西北出陽海山
  恭城縣東北九十里元二鄉唐武徳四年析平樂置龍平縣一百六十二里元二鄉漢臨賀縣地呉置臨賀郡梁分臨賀唐武徳九年廢安樂傅勞歸化三縣入至皇朝開寳五年廢富州以思勤馬江二縣併入龍平縣𨽻昭州 廢富州城本開江郡理龍平縣秦桂林郡地漢屬蒼梧郡之臨賀縣呉大帝權置臨賀郡梁武分臨賀置南靜郡陳為靜尉郡隋始安郡之龍平縣唐武徳四年平蕭銑置靜州領龍平溥勞歸化開江豪靜蒼梧七縣尋又以蒼梧豪靜開江三縣置富州九年省安樂縣貞觀八年改為富州以富川水為名天寳元年改為開江郡乾元元年復為富州移於古武城郡為理所彈圓溪溪中石如彈圓鰕魚有足四含水仰天不動小鳥就飲因而吞之 盧耽廟在邑界 齕鼠山多□竹音匯○箴竹音刺○池澤中多鼠齕食之一名竹鼠 白土坑嶺表録雲白土坑在富州城北隅其土白膩郡人取以為貨終古不竭今五嶺婦女率皆用之又名鉛粉也 廢安樂縣在縣東北五里 廢歸化縣在縣北三十里 廢博勞縣在縣北三十二里已上三縣唐武徳九年廢 廢馬江縣在縣東南一百里隋開江縣唐長慶三年桂管觀察使殷侑奏以開州有開江縣名同按圖經雲其江是後漢伏波將軍馬援所開請改為馬江縣從之 廢思勤縣在縣北一百四十里漢臨賀縣也已上二縣皇朝開寳五年併入龍平
  䝉州
  䝉州䝉山郡今理邱山縣土地所屬與桂州同漢武帝平南越置蒼梧郡今州即蒼梧之郡荔浦縣地隋開皇十年置始安郡隋化縣唐武徳四年置南秦州割荔州之立山東區純義三縣分置領政縣貞觀八年改為䝉州取州東䝉山為名十二年省領政入立山天寳元年改為䝉山郡乾元元年復為䝉州州東䝉山下有泉源流為䝉水山下人多姓䝉
  元領縣三
  立山  正義  東區
  州境
  東西      南北
  四至八到
  西北至東京五千六百七十五里 西北至西京五千七百九十二里 西北至長安五千五百一十二里 東至舊富州九十里 南至龔州陸路三百五十里 西至桂州九十里 北至桂州三百三十里西南至龔州三百五十里 東南至梧州嶺九十里西北至桂州荔浦縣八十里 東北至舊賀州富川縣北郁洞二百里
  
  唐開元戶一千五十九皇朝戶主二千五百七十七客八百十二
  立山縣二鄉州所理漢荔浦縣屬蒼梧郡隋分荔浦置隋化縣武徳四年改為立山縣於縣置荔州尋改為恭州貞觀八年改䝉州理此邑
  正義縣西北二十三里有二鄉唐貞觀五年置純義縣屬荔州永貞元年改為正義避憲宗之諱
  東區縣東南八十里元二鄉唐武徳五年分立山置屬荔州貞觀六年屬鷰州十年改屬䝉州郡國志雲有蚺蛇大數丈圍可一丈吞鹿食之鹿爛則撓樹腹中骨穿鱗出又有大魚如鰌有鳥名山鸐毛羽朱紫素鮮明皎可愛禮謂鸐雉是也
  潯州
  潯州潯江郡今理桂平縣秦屬桂林郡漢以後並屬鬱林郡隋為鬱林郡之桂平縣唐貞觀七年置潯州領桂平陵江大賓暨皇化四縣十二年廢潯州四縣屬龔州尋復置潯州以桂平大賓皇化來屬省陵江入桂平縣天寳元年改為潯江郡乾元元年復為潯州
  元領縣三  今一
  桂平
  二縣廢
  皇化  大賓  已上二縣併入桂平
  州境
  東西五百里  南北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四千八百里 東北至西京五千七百里 北至長安取梧桂路五千九百六十里取象州路四千四百四百三十五里 東至龔州一百二十里至廣州水路九百二十五里 西至邕州七百二十里 南至容州四百二十五里 北至象州二百一十里 東北至龔州大同縣界二百二十里 西南沂流至貴州二百二十五里 西北至象州陸路二百一十里 東南至廢繡州八十里又至所阿林縣一百二十里
  
  唐開元戶一千九百三十皇朝戶主三百三十二客八百八十一
  風俗無
  土産
  不出絲蠶
  桂平縣舊一鄉今二鄉漢布山縣鬱林郡所治隋為桂平縣唐武徳年屬貴州貞觀初屬鷰州七年屬潯州十二年潯州廢屬龔州後復置潯州於此 廢皇化縣在州東三十里漢阿林縣屬鬱林郡隋置皇化縣後廢貞觀七年復置屬龔州又復屬潯州 潯江在縣北二十步過州東五里合鬱江 廢大賓縣在州東四十里漢布山縣地已上皇化大賓二縣皇朝開寳五年併入桂林縣 堂牛布山故縣有堂牛嘗與𧉮同穴角如玉光瑩堪作酒罇其牛嗜鹽民以皮褁手塗鹽入穴探之舌澁者是牛稍稍引出舌滑者是𧉮出則殺人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六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六十四
  宋 樂史 撰
  嶺南道八
  康州領廢瀧州
  康州晉康郡今理端溪縣秦屬南海郡二漢屬蒼梧郡晉分置晉康郡宋齊以下因之隋平陳廢晉康郡以所領縣屬端州大業三年罷州為信安郡今高要郡是也唐武徳四年分置南康州都督端康封新宋瀧等州九年廢都督府及康州貞觀元年又置南康州十一年廢十二年又置去南字天寳元年改為晉康郡乾元元年復為康州皇朝開寳五年平廣南仍廢康州諸縣入端溪縣𨽻端州尋復舊從部民之告請也又六年廢瀧州開陽建水鎮南等三縣入瀧水一縣來屬康州
  康州元領縣四  今一
  端溪
  三縣廢
  晉康 悅成 都成 已上三縣廢入端溪
  廢瀧州元領縣四 今一
  瀧水
  三縣廢
  開陽  建水  鎮南 已上併入瀧水
  州境
  東西三百三十五里 南北五百九十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西京舊圖經五千一百五十里 西北至梧州一百三十里 南至髙州五百八十里 北至廣州化䝉縣一百九十里 東北至新州新興縣一百八十里 東南至竇州三百二十里 東北至廣州懐集縣二百里 西北至封州一百里
  
  康州唐開元戶八千
  廢瀧州唐開元戶七百一十四皇朝管二州戶主客一千四十九
  風俗
  康瀧一同並夷獠相雜
  康州土産
  大甲香 鈎籐 烏藥 鮫魚皮
  荊楊樹一名豕樹皮白味如脂異物志雲斯調州有木名摩樹汁如脂
  廢瀧州土産
  舊貢石斛 其土草多卷施拔心不死離騷註云為宿莽出禹餘糧 菓有桬棠山海經雲其味如李而無核食之使人不溺 又有古斗樹猶畨禺多荔枝
  端溪縣今四鄉漢舊縣屬蒼梧郡晉於縣分置晉康郡隋廢郡併入端州唐武徳後分置康州 端山呉録雲端溪縣有端山輿地誌雲有樹冬榮其子號曰豬肉子大於柸即此也 定林山山下有石方正似床其傍羅生韶子堪食又有金林山一名思黃金山俚人有岑班者入山採伐遇一寳珠徑圍五寸疑為石遂取以還及夜光明照耀舉柵朗然俚人甚懼以火燒之光雖小損頓更明徹猶照一室如白日也客有請之千金遂秘而不出 廢晉康縣在州西南七十里本隋安遂縣唐至徳二年改為晉康 廢悅城縣在州東八十里本隋樂城縣屬端州武徳五年割屬康州改為悅城縣今悅為城鎮 廢都城縣在縣西南四十五里漢端縣地已上三縣併入端溪今為都城鎮 思耆山 程溪水在都城縣東百步亦名零溪水南越志雲昔有溫氏媼者端溪人也嘗居澗中捕魚以資日給忽於水側遇一卵大如斗乃將歸置器中經十許日有一物如守宮長尺餘穿卵而出因任其去留稍長五尺便能入水捕魚日得十餘頭稍長二尺許得魚漸多常逰波中縈迴媼側後媼後治魚誤斷其尾遂逡巡而去數年乃還媼見其煇色炳燿謂曰龍子今復來也因蟠旋逰戲親馴如初秦始皇聞之曰此龍子也朕徳之所致詔使者以元珪之禮聘媼媼戀土不以為樂至始安江去端溪千餘里龍輒引船還不踰夕至本所如此數四使者懼而止卒不能召媼媼殞痊於江陰龍子常為大波至墓側縈浪轉沙以成墳土人謂之掘尾龍今南人為舡為龍搖尾即此也 龍母媼墓縣説城鄉東
  瀧水縣東北一百八十里舊二鄉今四鄉本漢端溪縣地屬蒼梧郡晉分端溪縣立龍鄉縣即今州理梁分廣熈郡置建州又分建州之雙頭洞立雙州隋改龍鄉為平原縣又改為瀧水縣 隋開陽縣在縣東三十五里本隋廢縣唐武徳四年分瀧水置今開陽鎮 廢鎮南縣在縣北九十里本隋安南縣唐至徳二年改為鎮南鄉廢建水縣在縣六十里唐置已上三縣皇朝開寳六年廢入瀧水縣並廢州額仍領𨽻康州入為建水鎮廢瀧州本開陽郡土地所屬自漢已上與康州同晉分端溪置龍鄉縣今州即其地南越志雲龍鄉縣屬廣熈郡梁大同中分廣熈置建州又分建州之雙頭洞立雙州即其地也隋煬(「旦」改為「𠀇」)帝初廢州置永熈郡武徳四年平蕭銑置瀧州天寳元年改為開陽郡乾元元年復為瀧州廢永寧安南永業四縣貞觀中廢藥州以永寧屬瀧
  州本隋永熈縣武徳五年改為永寧 三鼎石今名三奠石 鼎石神郡國志雲有鼎石之神在江中隨波出沒即赤松子煉水玉金丹處有赤松子祠存 思勞洞有思勞之水出焉 按南越志雲晉康郡本屬蒼梧端溪縣晉咸康四年分置端溪縣古氓之營去郡上水一百又古茫石大而極髙有樹冬榮子曰豬肪大如柸其肉如肪炙而食之味似豬肉而至美焉有夫陙縣音純○其俗柵居實為里之氓落也民夷曰□夷也又異物志雲悅城北百餘里有山中燋石出産毎嵗人採之琢為燒器民亦頼也
  封州
  封州臨封郡今理封州縣即漢蒼梧郡之廣信縣也晉以前土地與晉康郡同梁置梁信郡兼置成州隋平陳廢梁信郡改成州為封州煬帝初州廢為封川縣屬蒼梧郡唐武徳四年平蕭銑復置封州天寳元年改為臨封郡乾元元年復為封州
  元領縣二
  封州  開建
  州境
  東西一百一十七里 南北二百九十四里
  四至八到
  北至東京水陸相兼五千里 西北至西京水陸相兼五千五百里 西北取桂州路至長安六千五百八十里 東至廣州五百餘里 西至梧州六十九里 南至康州一百三十里 北至賀州三百六十六里 東南至康州一百二十四里 西南至康州一百一十三里 東北至廣州洊水縣一百六十里西北至梧州五十五里
  
  唐開元戶八百皇朝戶主客共一千一百三十二風俗
  與康州同
  土産
  貢鮫魚皮 春紫筍茶 夏紫筍茶 榛牛 都落布 牛黃
  封川縣五鄉州所理漢元鼎六年置廣信縣屬蒼梧郡在風水之陽梁置梁信郡隋平陳改置成州隋末廢州為封川縣移理封州 屬蒼梧郡唐武徳初置封州於此縣 豊壽山在縣東南四十里高一百三十丈多藏雷電霹靂土人呼為霹靂山 麒麟山在縣北八十里高五百丈以居人莫麒麟所居姓名名之 西江水在縣西一百三十步源出邕州經潯融象郴等州入籐容梧至當州合桂江水按南越志雲漢元鼎六年自巴蜀徴夜郎兵下䍧牱㑹畨禺即此水 封口水在縣北十四里源出賀州馮乘縣經州界 班石山在縣東六十里其石五色故曰班石山有風穴即𩔖苑雲風穴出蒼梧郡者草多芳菊 龍石山出石膏 陳欽漢書雲封川縣陳欽字子逸漢武時治左氏傳故三輔決録雲傳左氏逺在蒼梧即欽也
  開建縣北一百七十里二鄉漢封陽縣屬蒼梧郡晉永嘉三年析置開建縣屬南靜郡隋大業十年因賊廢唐武徳五年依舊置仍𨽻封州 忠黨山在縣北七十里髙六百丈 波羅水在縣北二十八里出廣州洊水縣南流入縣界 靈鼠石在縣東二十里 萬家石在縣北五十里
  梧州
  梧州蒼梧州理蒼梧秦屬桂林郡漢為蒼梧漢書雲即武帝元鼎六年開置也兼置交州領郡七理於此晉以後並因之梁初廢屬成州平成改為封州隋煬帝初州廢屬蒼梧永平二郡地唐武徳四年平蕭銑置梧州領蒼梧豪靜開江三縣貞觀八年割籐州之孟陵賀州之綏越來屬十二年廢豪靜縣天寳元年改為蒼梧乾元元年復為梧州
  元領縣三  今二
  蒼梧  戎城
  一縣廢
  孟陵併入蒼梧
  州境
  東西一百七十里 南北三百五十六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東京五千里 西北至西京五千四百里西北取桂州路至長安六千三百里 東至封州五十里 西至籐州一百五里 南至儀州二百七十五里 北至賀州二百六十里 西北沿流至舊富州三百二十里 西南泝流至籐州一百里 東北至賀州四百一十里 正南微西至羲州三百里戶
  唐開元戶一千一百六十皇朝戶主一千一百八十八客四百九十九
  風俗
  南越至新寧縣多俚獠善為犀渠左太沖所謂戶有犀渠又雲暘夷之甲以錫箔飾之雜以丹漆照輝昱晃左思所謂暘夷勃盧
  人物
  士燮蒼梧人為交趾太守第一合浦太守次第䵋九眞太守䵋弟武南海太守兄弟並為列郡震服百蠻尉佗不足踰也
  土産
  白石英 石粟 白粟 龍眼 荔枝 按地理志廣信縣多龍眼荔枝生於山溪人家亦種之
  蒼梧縣舊二鄉今六鄉漢蒼梧縣治廣信縣即今州治也隋立蒼梧縣於此置郡 白鶴觀在州西隔江壇側生白石英唐開元二十七年置咸通末鄭畋自翰林承㫖學士謫官蒼梧太守増修觀宇臨江建水閣因題詩云松隂如幄水如羅秋盡山青白鳥過獨坐 心正寂數聲何處竹枝歌
  戎城縣南二十里舊二鄉今五鄉本遂城縣屬永平郡隋開皇十一年屯軍於縣南歌羅洞改為戎城縣屬感羲郡唐永徽六年復𨽻梧州
  廢孟陵縣在州北九十里本漢猛陵縣屬蒼梧郡蕭銑僣號於此改置孟陵縣潯江縣皇朝開寳四年併入蒼梧縣 通星山在城外昔太守劉耀常登之仰觀故以通星為名 金石山在州東南四里 石乳山在州西四里 石英山在州西桂江之上生石英下有靈泉因置神祠 鶴奔岡在州西一里 斑石輿地誌廣信縣之東有孤巖上有斑石皆五色 金坑孟陵縣古錢村有金坑三所 火山直對州城隔得桂江水嶺表録雲梧州對岸西火山山形髙下大小如桂林獨秀山山下水澄潭其深無極火光每三五夜一見於山頂每至一更初火起匝其頂如野燒甚者廣十丈餘食頃而息或言其下水中有寳珠光照於上如火上有荔枝四月先熟以其地熱故謂火山也核大而味酸其髙新二州與南海産者最佳五月六月方熟沈佺期嘗有詩云身經火山熟顔入瘴鄉銷即此山也 氷泉在城一郡人民皆飲此水唐大厯三年容州經畧使元結撰氷泉銘蒼梧郡城東有泉出焉在郭中清而甘寒若氷在盛暑之候蒼梧之人得救渇泉與火山相對故命之曰氷泉以變舊俗銘曰火山無火氷泉無氷   甘寒可徴鑄金磨石篆刻此銘置之泉上彰厥後生 三河口漢程升為太守嘗釣魚於此 鱷魚池在州北一里 西安江 大雷江 銅石江 側銅江在郡邑之江水也長洲在州西七里潯江心對戎城縣週圍六十里濶
  五里有居人百餘戶多以糠酒為業又土諺雲郡中柑橘多被黒蟻所食人家買黃蟻投於樹上因相鬭黒蟻死柑橘遂成 思良江在州北二十里一名多賢水其中鰐魚狀如鼉有四足長者二丈皮如鮧魚鱗南方謂之鰐魚亦以為鮓口長七寸兩邊生齒如鋸恆在山澗伺鹿亦能啖人故谷汲往往過害乳於沙上卵如鴨卵或白或赤可食死後頭骨枯牙齒朽落隨更生如此一歳一生骨朽爛都盡則己 盧躭祠常時設奠頗有靈昔躭仕為州治中有栖仙之術善解飛歩每輒凌虛歸家曉則還至州常元㑹至曉不至不及朝列化為白鵠飛至閣前迴翔欲下威儀以箒擲之得一隻履躭乃驚還就列內外左右莫不駭異時步隲為刺史意甚惡之便以狀列聞遂至誅滅後數載躭出逰半載即還莫有識之者乃題城門曰城國雖存無時年欲知此書盧躭還太守削之而隨更生字 又搜神記雲扶南傳雲扶南王范尋常養虎五六頭養鱷魚十頭若有犯罪者與虎不噬投以鱷魚不噬乃赦之無罪者皆不噬 又南越志雲建陵縣在建水中因為名有山多鍾乳及石英開煙採影潤逹風雨 又猛陵縣西接永平安析縣也山榮翠雨故周書王㑹篇曰蒼梧翠羽亦出於交趾 又新寧縣西接臨賀富川二縣有獨足鳥喙腳皆赤藻縟相煇 又遂城縣有夫任山有巨人跡文理明朗在山頂長三尺六寸山之東有銀穴俚人常採錬沙成銀又廣寧故鄉去郡東㳂流有金鳥翰如玉喙腳如金蹏曰商羊水之神也 又思安縣去郡㳂流七百里北接廣信縣隔大江有石井泉源騰湧注而不竭 又多苦竹竹醜苦也有黃苦竹白苦竹東越謂之髙苦竹也
  又安析縣    突波羅樹生絶石懸崖性至堅白壅腫盤結堪為器焉 籠都縣刺史陸徽所立有巨石四面峻嶮俚人謂之乳石以為名西北二百里又有孫皓分州立石之處又丹城縣西南有銅山有銅湖有硃砂銅  銀也 又膋石縣生膋石因以為名今冷石也古人鑿之為器用故號為五侯石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六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六十五
  宋 樂史 撰
  嶺南道九
  鬱林州領廢牢黨平琴三州
  鬱林州鬱林郡今理石南縣秦為桂林郡漢改為鬱林郡後周漢亦同梁置定州又改為南定州隋平陳改為尹州煬帝初為鬱州尋改為鬱郡隋末廢唐麟德三年分貴容二州置鬱州乾封元年改為鬱林領石南興德鬱平等縣天寳元年改為鬱林郡乾元元年復為鬱林州皇朝開寳五年併鬱平興德兩縣入興業縣為州治七年又並牢州之定川巖川二縣入南流縣又並黨州之容山懐義撫康善勞四縣入南流縣來屬鬱林州
  鬱林州元領縣六  今二
  興業  南流
  二縣舊廢
  石南  潭粟
  二縣新廢
  鬱平  興德
  廢牢州元領縣二
  定川  巖川並併入南流
  廢黨州元領縣四
  容山  懐義  撫康  善勞並併入南流州境
  東西九十里 南北一百三十六里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六千一百里 南至
  東北至西京六千五百里 北至長安取象桂州路六千六百里 北至貴州九十二里 東至容州一百五十里不通水路 西南至
  南至容州陸川縣八十里 西至太平軍石康縣地名土竇分界五十里 東南
  東南至舊牢州九十里 西南至太平軍永鄉界
  六十里 西北至貴州八十九里 東北至容州四十里 東南至容州

  
  鬱林州唐開元戸一千九百一十七口九千六百九十七
  廢牢州唐開元戸一千六百四十一口一萬一千七百五十二
  廢黨州唐開元戸一千三百口七千四百皇朝二縣管戶
  鬱林州風俗與廢牢州同
  夷人居山谷食用手搏酒名都林合糟共飲夜泊以縱淫死則打鼓助哀孝子尤恐悲泣刻木契焉廢黨州風俗
  古黨洞夷人索婦必令媒引女家自送相見後即放女歸家任其野合胎後方還前生之子例非已女以烏色相間為裙用緋黔裳下或腰領處為冶艶男椎髻女散髪徒跣吹笙巢居夜泊
  土産
  貢布
  興業縣舊二鄉今四鄉本石南縣地唐乾封元年置今為州理所 廢石南縣漢鬱林郡之地梁置定州陳置石南郡隋改為縣初置於此 廢潭粟縣已上二縣舊廢 鬱平縣隋為縣屬貴州後廢 興徳縣唐武徳四年分鬱林置已上二縣皇朝開寳七年併入興業縣北斗山在州西北一十里 東斗山在州東北一十二里
  南流縣東南九十里舊三鄉今四鄉唐武德四年析容州北流縣置屬容州貞觀十一年改智州為牢州以縣來屬皇朝徙於定州水口為理 廢牢州本定州郡理南流縣秦為象郡地二漢屬日南郡吳省晉平吳復置宋分置南流郡齊梁為定州郡隋屬合浦郡唐武德二年於今夷州義全縣置義州五年改為智州貞觀十二年改為牢州以牢石為名天寳元年改為定川郡乾元元年復為牢州本屬郡徼外蠻夷地漢牂牱郡地 廢定川縣在廢州西北四十五里 廢巖川縣已上二縣是貞觀十一年分南流縣置皇朝開寳七年同廢入南流 牢石髙四十丈周圍二十里州因此為名 馬援營 平烏石 獸頭石已上皆郡界之山名 廢黨州本寧仁郡理善勞縣即古西甌所居秦置桂林郡漢為鬱林郡唐置黨州或為寧仁郡與平琴州同土俗西至平琴治所二十里建中二年廢平琴州入理容山縣其善勞縣在容山縣東二十里 廢善牢縣舊黨州之理所 廢撫安縣在廢州東十五里 廢容山縣曾為黨州之治所 廢懐義縣在舊州西北二十里已上四縣與州同置皇朝開寳七年同廢入牢州南流縣屬鬱林州 京觀征古黨洞殺俘虜處 大龍山山形似龍已上並廢黨州之事 廢平琴州本平琴州理容山縣漢鬱林郡地唐置平琴州建中十二年併入黨州元領容山懐義二縣尚列於廢黨州其福陽古符二縣已絶基址舊長慶時管戸七百四十西至鬱林州九十里東至黨州二十五里其蠶八熟多翡翠孔雀其地近海 鮫魚狀如團扇口在腹中而方尾間有刺傷人甚毒皮裝刀靶 鰐魚狀如鼉四足身長二丈齒如鋸口濶四尺食人為窠生卵如鵞卵大死後骨已枯齒落更生朽盡乃止 猩猩郡國志雲封溪有猩猩如黃狗人面善言聲音如婦人 蚺蛇長十丈以婦人衣投之則蟠牙六七寸辟不祥 沈懐逺南越記雲鬱林郡地常多龍龍有聲音如踐空地又鬱平縣有石井半甘半淡俗謂司命井井周給闔境也又南有石室洞開虛映凝潔其中有石人有石床可容百許人坐北有山枕𠋣相望塵境亘寧越烏滸之氏 㯽榔樹如椶櫚髙七八丈無柯枝上有十許葉正月結房一房二百餘子花甚香每生即落一籜籜堪為扇至五月熟大如鷄子以海蠡殻燒作灰名曰蛤奔灰共扶留藤葉和而嚼之香美除口氣乆食令人黒齒故南中有雕題黒齒之俗 椰子樹如檳榔而髙大葉長二尺無陰陽結實一房生三十餘子如𤓰其殻中有肉如熊白味似胡桃內有漿汁清如水甘如蜜飲之愈渇殻堪為酒器皮堪縛船土人多種 人面木春花夏實秋熟皮味甘酸實有核如胡桃兩邊似人面 龍眼木實大如彈丸食之味甜也 桄榔木似椶櫚心中有麵 益智子似㢘薑香如荳蔲 犀牛有角在額上其鼻上又有一角食荊棘冬月掘地藏而出鼻辟不祥 銅船郡國志雲馬援造銅船濟海既歸程安令沈於渚天晴水澄徃徃望見船樓上恆似有四寸水不知㡬十丈也一名越王船
  賓州
  賓州安城郡今理嶺方縣古越地秦桂林郡也漢改桂林為鬱林又為鬱林郡之地屬嶺方縣自漢迄隋並無嶺方縣地唐貞觀五年析南方州之嶺方思干瑯琊三縣南尹州之安城凡四縣置賓州十二年省思干縣天寳元年改為安城郡至德二年改為嶺方郡乾元元年復為賓州皇朝開寳六年州廢省瑯琊保城二縣入嶺方一縣隸容州當年復置賓州從本部民之所請也
  元領縣二  今一
  嶺方
  二縣廢
  瑯琊  保城
  州境
  東西 南北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五千里 西至       東北至西京五千五百三十五里 北至長安五千五百一十五里 西北至澄州八十八里通典雲
                 南至淳州二百五十里 東至貴州潮水縣界九十七里東北至嚴州一百九十里 東北至象州三百二十里 北至象州武化縣馬嶺為界一百里 東至貴州二百二十五里
  
  唐開元戶一千九百八十六皇朝戶主客五百四十七
  風俗
  嶺外邑居猶有冠冕之風其姓陸者績之遺嗣尚有銀章青緺銅虎符鄉宗重之皆云績物也説文雲緺青綬也其俗有禮㑹擊皮鼓吹葫蘆笙以為樂
  人物無
  土産
  貢藤桌 生思磨竹 思禮 𧑒𧍪蟲郡國志雲形如蟬新美可食如蠶種著草葉中得其子則母飛來就謂之青鳬束晢雲青鳬可以還錢或雲青蚨又有錦鳥似鵲而大又有丹翠焉
  嶺方縣七鄉漢舊縣屬鬱林郡武德四年屬方州貞觀五年改為賓州 廢瑯琊縣在州東二十里唐武德四年析嶺方縣置 廢保城縣在州東八十里梁置安城縣於此唐至德二年改為保城縣已上二縣皇朝併入嶺方縣
  澄州
  澄州賀水郡今理上林縣漢鬱林郡嶺方縣地唐武德四年蕭銑置南方州領無虞瑯琊思幹上林止戈賀水嶺方七縣貞觀五年以上林止戈瑯琊嶺方屬賓州八年改南方州為澄州天寳元年改為賀水郡乾元元年復為澄州皇朝開寳六年併為上林一縣屬邕州當州復置從本部民之所請也
  元領縣四  今一
  上林
  三縣廢
  止戈 無虞 賀水已上並上林
  州境
  東西     南北
  四至八到
  東至東京四千里 東至西京四千六百九十里北至長安五千六百三十五里 東至賓州一百六十五里 東南至賓州八十八里 西南至邕州二百四十里 東至嚴州二百二十六里 西北至泰山四百三十五里
  
  唐開元一千八百二十皇朝戶
  風俗
  與栁州同
  人物無
  土産
  貢金銀
  上林縣三鄉州理所漢領方縣地唐武德四年析置上林縣 廢止戈縣在州西八十里本漢領方縣地 廢無虞縣在州東三十七里唐武德四年析柳州馬平縣置已上三縣皇朝併入上林 博邪山 羅冨山 賀水 武齊水 吉東水已上皆郡邑之山水也
  象州
  象州象郡今理武化縣秦屬桂林郡地二漢屬鬱林郡地吳又分置桂林郡晉宋齊皆因之隋平陳置象州因象山以為名煬帝廢州為始安郡之桂林縣唐武德四年平蕭銑復置象州領陽壽西寧桂林武仙五德五縣貞觀十五年省西寧縣割廢晏州之武化長風來屬天寳元年改為象山郡乾元元年復為象州皇朝開寳元年廢嚴州並歸化縣入來賓縣屬象州
  象州元領縣三
  陽壽  武化  武先
  廢嚴州元領縣二  今一
  來賓割屬象州
  一縣廢
  歸化併入來賓
  州境
  東西四百二十七里 南北二百五十七里
  四至八到
  東北至南京四千二百六十里東至
  北至西京四千六百八十五里 北至長安五千九百二十五里 東至龔州二百六十五里不通馬西至栁州馬平縣二十七里 南至貴州三百里北至栁州象縣一百六十里 東南至潯州桂平縣一百五十里 西南澄州界二百一十七里 東北至西唐州一百九十里 西北至栁州二百里

  象州唐開元戶五千五百
  廢嚴州唐開元戶一千八百五十九皇朝戶主一千一百三十四客一千三百六十
  風俗
  與繡州同
  姓氏
  
  土産
  有古紵俚人以為布書雲島夷卉服此也 人面子樹葉似龍眼而長
  陽壽縣舊二鄉今四鄉漢中留縣也屬鬱林郡又改為桂林郡隋改名象州仍改中留為桂林縣唐武德四年改為武德縣於縣界置象州貞觀中移州於武化天寳元年八月改武德為陽壽大厯十一年復移州歸壽陽即今理
  武化縣東六十里舊四鄉今二鄉漢潭中縣地屬鬱林郡隋置建陵縣屬桂林唐武德四年析建陵置武化縣屬晏州貞觀十二年廢晏州來屬仍自武德縣移象州於縣置非秦之象郡秦之象郡今之合浦縣也大厯十一年移州歸壽樂宜舊城 程郎水一名思傍水在邑界
  武仙縣東北九十里舊五鄉唐武德四年析桂林置仙人山嶺表録雲象州武仙縣舊有神仙集衆髙山羽駕時如建州武夷山皆有仙人換骨函存象山在州城西岸去城五里高四十丈其形如象因山得名銅鼓瀨又有銅鼓山在郡東界 淣淣溪雜夷山居之所 風母獸似猿無尾眼赤見人則低頭藏面如似有罪輒向人叩頭打死人開其口向風便生異物志雲謂之平猴 鼠獸長四尺馬蹄牛尾如猿有兩乳其聲如嬰兒一母惟一子其溺地一瀝成一鼠出則歲災 苦姑鳥聲如人音多懷愴悽異物志雲謂苦姑鳥 懶婦獸異物志雲昔有懶婦織於機中常睡其姑以杼打之恚死今背上猶有杼文瘡痕大者得膏三四斛若用照書及紡織則暗若以㑹衆賔歌舞則明
  來賓縣西一百五十里舊二十四鄉今二鄉元屬嚴州併歸化入來賓縣屬象州 䍧牱水郡國志雲嚴州州門有長水深八丈從䍧牱河下 廢嚴州荊州禹貢之域漢武帝平南越即象郡之地也歴晉宋齊梁不改後爲獠所置唐乾封三年詔致生獠置嚴州及三縣地在嚴岡之側因為名天寳元年改為修德郡乾元元年復為嚴州 廢歸化縣與州同置亦同廢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六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六十六
  宋 樂史 𢰅
  嶺南道十
  融州
  融州融水郡今理融水縣隋始安郡之義熈縣唐武徳四年平蕭銑置融州復開皇舊名領義熈臨牂黃水安修四縣六年改義熈為融水貞觀十三年省安修入臨牂天寶元年改為融水郡乾元元年復為融州
  元領縣二 今三 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融水 武陽 羅城新割到 沛溪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州境
  東西三百六十二里 南北九百三十七里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四千七十二里 東北至西京四千四百七十里 北至長安取桂州路五千二百七十里 東至栁州洛容縣界三百一十里 西至宜州東零縣界二百里 南至栁州二百三十里 北至敘州一千六百里以郎溪縣分界水路處只三百八十五里 東南至栁州龍城縣一百五十里 東北至桂州古縣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界一百里 西北至古州水路八百九十里 西南至栁州三百五十里
  
  唐開元戶一千三百三十三皇朝戶主一千八百客七百一十八
  風俗
  與栁州同
  姓氏
  
  人物無
  土産
  貢金 桂心 薴密布
  融水縣舊二鄉今無鄉管七里本漢潭中縣地宋永嘉七年置齊興縣唐武徳六年改為融水縣 融水在州北六百里連接敘州郎溪縣界 潯水溪源出敘州西界 潭江出黃水縣西北當麗山
  武陽縣西南八十里三鄉今無鄉管八里舊黃水臨牂二縣隋開皇十九年析融水縣置後併合為武陽縣古黎山在州一百一十里連宜州界古溪水出其
  下 武陽水在縣東南流一百里㑹潯溪經柳州羅州縣西南九十里無鄉管七里皇朝開寶五年割到圖經上不言州
  沛溪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西北一百八十里本融水縣沛溪洞以其偏逺輸賦甚逺因置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以便於民
  管羈縻州一
  樂善州在州西北一百五十里皇朝雍熈二年歸化邕州朗寧郡今理宣化縣古南越地秦為桂林郡地漢改桂林為鬱林郡又為鬱林之領方縣地晉置晉興郡隋開皇初廢郡為宣化縣屬簡州大業三年州廢以
  縣屬鬱林郡唐武徳四年於此置南晉州領宣化貞觀六年改為邕州近邕溪因名乾封二年
  都督府天寶元年改為朗寧郡乾元元年復為邕州長慶二年以南安經畧副使崔為刺史充本州經畧等使自此邕州獨置經畧使其州邊在鬱江者先居一岸每年秋夏江水泛溢郭色沉溺景雲中司馬呂仁髙於南岸引開小水若有泛溢分流而過不沒人家今百姓兩岸分居晉天福七年改為誠州以避廟諱漢初復舊皇朝平廣南後開寶五年廢朗寧封陵思籠三縣入宣化武縁如和三縣至太平興國二年邕州上年管內江左谿峒𠤎源州狀稱廣源武勒南源西農萬涯覆和溫弄等州古拂八躭二峒計十處首領乞依匕源州例歸屬當州輪納租稅朝廷因授首領官今為建武軍節度
  元領縣八 今五
  宣化 樂昌 武縁 如和 上林
  三縣廢
  朗寜入宣化 思籠入如和 封陵入武縁
  州境
  東西八百八十里 南北三百七里
  四至八到
  北至東京五千里 北至西京五千三百二十七里東水路至舊巒山三百四十二里 西水路至舊田山六百四十二里 南至舊瀼州二百八十里 北至舊澄州二百七十六里 東南陸路至欽州三百二十五里 西南至田州六百四十二里 西北陸路至思州四百九十二里 東北至賓州二百五十七里
  
  唐開元戶二千八百九十皇朝戶主客五千九百五十
  風俗
  今鄉村皆戴白頭巾邕州圖經雲俗恡嗇澆薄內險外蠢椎髻跣足尚雞卜及卯卜提㐌音已○俚獠有四色語各別譯而方通也又在州晉城縣蠻渠嵗時於石溪口通商有馬㑹説文曰馬㑹今之獠布以竹灰為鹽不事五味
  人物無
  土産
  薴蔴 蚺蛇膽 越鳥 飛生鳥 荔枝 桄榔橄㰖子 木威 鼓公邕州有鼓公大如犬而色白黒 鵲姑有青鵲如鷄即鵲姑 飛蟲博物志雲晉興郡有飛蟲大如麥或雲有甲常伺病者居舎上侯人氣絶便入食之雖撲殺不止如風雨之至肉盡便去貧者或殯殮不時皆受此𡚁蟲惡梓木有力者以梓木板掩之兼用為噐蟲不復近也桂林寧浦二郡亦有之 懶婦獸南越志雲晉城縣有懶婦獸古有織女睡機上其姑怒之遂忿赴水姑遂以杼投其背化為此獸今背上有文如杼形也大者可得脂三斛燃之照紡織即暗照作歌舞即明嬾之性化而不革
  宣化縣五鄉今州所理漢領方縣地屬鬱林郡秦為桂林郡地驩水在縣北本䍧牱河俗呼鬱林江即駱越水也亦名溫水古駱越地
  樂昌縣東北六十里二鄉本晉之晉興郡隋改為縣皇朝開寶五年改為樂昌縣南越志雲晉興縣泉源與寧建都興二郡分境陶侃既開此郡貢賦由是日盛有陶侃碑
  武縁縣東北六十里元二鄉隋廢唐武徳五年復置如和縣西南九十里十二鄉開溪洞漸置
  上林縣北二百七十六里十二鄉廢朗寧縣在州西北八十里 廢思籠縣在州西南三百里 廢封陵縣在州東一百里 都茗山在縣西六十里其山出茶土人食之因呼為都茗山 思玉山在府東六十里其山有石似玉名為思玉山 一橫山在府西四百里周圍五百里其山橫絶江河呼一橫山 都籠山在府西北九十里周迴二百四十里連大山石壁內平外嶮號為都籠山 左水源從籠州出六百里流入鬱江 武離水在府西源出上思州五百八十里西流入左江 右水源出西北田州流入鬱江 羅陸水在府西二百里水源出文身野老北流入於左江 渭籠水在府西源從左右出澄洲止戈縣南入左江 鬱江在府西源從左右江入鬱州水流百里入府城三百四十二里流入蠻橫貴龔梧封康端廣等一十一州入於南海 如和水在府西南五十里源出如和縣並架為陂 邕水在府西水六十里北流入鬱水源出欽州安水縣 小武縁水在府東一百九十里 如離水在府東四十五里南流而入可邏水並架為陂 都轄水在府東北六十里水南流入可邏水並架為陂元有大石髙二丈遙見巍峩連延數里 可邏水在府東八十七里源出刲陵山大山南流入鬱水 大武縁水在府一百八十三里源出濵州界東入流鬱江
  已上邕州所管山水
  管羈縻州
  瀼州在邕府南陸路二百八十二里管縣四鄉九左州在西水路三百里管縣五鄉十
  思誠州在西陸路四百五十里管縣三鄉十
  田州在西北水路五百五十里管縣三鄉五
  歸樂州在西北水路七百二十三里管縣七鄉九龍州在西北水路八百二十二甲管縣七鄉二
  右六州羈縻州先屬桂府景雲元年割入邕州
  潭州在西水路三百五里管縣四
  石西州在西水路一千二百里管縣七
  七源州在西水路二千六十五里管縣五
  思恩州在西陸路四百九十里管縣四
  右四州陷漏不屬都督檢校戸口既多景龍二年十月勅邕州置都督府管上件州卓牌
  鶼州在西北陸路一千二百里管縣七
  右件州屬桂管為近邕州西北逺屬桂州不便司馬呂仁髙奏景雲二年勅屬邕州
  左州 思誠州 譚州 渡州 籠州 七源州思明州 石西州 上思州 思琅州 思恩州波州 員州
  已上左江道
  思恩州 鶼州 歸樂州 思剛州 武峩州萬徳州 倫州 昆明州 婪鳳州 侯唐州歸恩州 蕃州 萬承州 功饒州 歸誠州武龍州 田州
  已上右江道
  右件並是羈縻作牌州承前先無朝貢州縣城隍不置立司馬呂仁高唐先天二年奏奉勅差副使韋道貞滕崇黃居左等巡諭勸築城隍其州百姓悉是雕題鑿齒畫面文身並有赤裩生獠提㐌相雜承其勸諭應時修築自後毀壞不復重修
  貴州懷澤郡今理鬱林縣虞舜曁周並為荒裔秦並天下畧定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越立桂林郡以謫人徙之輿地誌雲故西甌駱越之地秦雖立郡乃有甌駱之名漢志武帝元鼎六年改秦桂林郡為鬱林郡輿地誌雲梁武帝以鬱林郡為桂州後割桂州之鬱林寧浦二郡立定州後改為南定州隋開皇九年平陳十年罷南定州為尹州唐武徳四年平蕭銑置南尹州總管府管南尹南晉南簡南方白藤容越繡九州南尹州領鬱林馬領安城鬱平石南桂平嶺山興徳潮水懷澤十一縣五年以桂平屬鷰州嶺山屬橫州貞觀五年以安城屬賔州七年罷都督九年改南尹為桂州天寶元年改為懷澤郡乾元元年復為貴州
  元領縣四  今一
  鬱平
  三縣廢
  懐澤  潮水  義山
  州境
  東西一百五十里 南北一百二十里
  四至八到
  北至東京五千里 西北至西京五千四百里 西北至長安五千八百九十里 東至潯州一百二十五里船行下水三日之程 西至橫州一百五里船行下水四日之程 南至鬱林州一百六十里無水路 北至象州二百五十里水路轉潯州卻是上水八日之程 東南至容州普寜縣一百五十里無水路 西南至康州石康縣二百五十里無水路 東北至象州武仙縣一百四十里水路轉潯州卻是上水計六日之程 西北至嚴州來賓縣二百六十里水路轉潯州上水計一十二日之程
  
  唐開元戶三千二十六皇朝戶主客共五百一十四
  風俗
  風俗多何滕黃陸等姓以水田為業不事蠶桑生以唱歌為樂死以木鼔助喪又郡連山數百里有里人皆以烏滸諸夷率同一姓男女同川而浴生首子即食之雲宜弟居止接近塟同一坆謂之合骨非有戚屬大墓至百餘棺凡合管者則去婚異穴則聘女既嫁便缺去前一齒
  姓氏
  
  人物無
  土産
  葵山多葵葉堪為笠 金銀鈆作貢 右貝布古貢
  鬱平縣元四鄉今三鄉漢廣鬱地屬鬱林郡古西甌越駱所居漢谷永為鬱林太守䧏烏滸人十萬開置七縣此鬱林縣也在鬱江之西 廢懷澤縣在州南一百五十里宋廢唐武徳四年又置 廢潮水在縣州五十里唐武徳四年分鬱林縣置 廢義山縣在州北八十里唐末置已上三縣皇朝開寳五年廢入鬱林縣 馬嶺山南中志雲矯多虺其毒殺人有冷石可以治之屑屑着瘡內即活 烏滸夷異物志雲烏滸南蠻之別名巢居鼻飲射翠取毛割蚌求珠為業無親戚重寶貨賣子以接衣食若有賔客易子而烹之泥牛郡有銅池周十數丈下有石牛時出泥間旱歲殺牛祈雨以血和泥置石牛背上祈畢便雨泥盡則晴以為常 藕細布一號鬱林布比蜀黃潤古稱雲筩中黃潤一端數金淮南子云弱緆細布也漢書雲白越即此布也 銅符俚人滕氏有竹使銅虎符傳雲漢朝所假至今存 顯朝岡孫權統事陸績為奏曹掾以直道見憚出為鬱林太守加偏將軍績意在儒雅雖有軍事而著述不輟每造此岡制渾天圖 司命井半甘半淡潛通江波冬夏常盈盡境之人用以日給按其井水竭即土人疫稼穡不登以為候 提石山 龍石山 石室山 溫水 香溪水 羅舎溪水 馬度山一名馬嶺山 已上皆郡之山水
  橫州寧浦郡今理寧浦縣古越地秦象郡地漢為合浦郡之髙涼縣地髙涼縣今在髙涼州界呉録雲呉以合浦北郡為寧浦郡廣州記雲呉分鬱林郡置隋開皇十年廢寧浦簡陽二郡仍於此置簡州十六年又改簡州為縁州煬帝初廢以地屬鬱林郡之寧浦縣唐武徳四年置簡州領寧浦樂山䝉澤淳風嶺山五縣六年改為南簡州貞觀八年改為橫州以橫槎為名天寳元年改為寧浦郡乾元元年改為橫州浦皇朝開寶五年併淳風樂山嶺山三縣八寧浦縣又廣蠻州武羅靈竹二縣入永定一縣𨽻當州
  橫州領縣四  今一
  寧浦
  三縣廢
  崇化 樂山 嶺山已上三縣併入寧浦
  廢巒州元領縣三 今一
  永定
  二縣廢
  武羅 靈竹已上二縣併入永安
  州境
  東西二百四十五里 南北二百五十里
  四至八到
  北至東京四千二百一十里 北至西京四千四百五里 北至長安五千一百三十五里 西至邕州界二百二十里 東至貴州界八十里至廣州一千一百一十五里 南至欽州界一百二十里 北至賓州抵大山無路約二百六十里 東南至大江五十步 西北至賓州一百五十三里 西南至欽州一百七十五里 東北至貴州一百三十五里戶
  橫州唐開元戶一千九百二十一
  廢巒州唐開元戶七百七十皇朝管二縣戶一百五十九
  風俗
  三梁故縣烏滸所巢
  姓氏
  
  人物無
  土産
  
  寜浦縣去州一百六十四步舊五鄉今三鄉漢廣鬱縣也隋煬帝置寜浦縣屬鬱林郡唐武徳復置橫州縣來屬 廢從化縣在州東北九十里漢廣縣地唐初置淳風縣貞永元年十月以犯憲宗廟諱改為從化縣 廢樂山縣在州南一百七十六里水路八十里漢髙涼縣地隋置樂山縣 廢領山縣在州西一百里此縣見貞元録已上三縣皇朝開寳五年併入寧浦縣南越志雲寧浦地名金城 寧洲名宷降去蜀二
  千里號曰中蜀 烏巒在州東八十里烏巒所居簡陽嶠在郡界 蘇摩嶠董奉死後人見於此 鳴石山山海經雲長石之山洪水出焉山多鳴石
  即此也
  永定縣西七十里舊二鄉今三鄉元屬巒州與州同置廢巒州今永定縣理是也本永定郡秦桂林郡地唐武徳四年置淳州天寶元年改為永定郡乾元元年復為淳州永貞元年避廟諱改為巒州以郡最多山巒為稱 廢武羅縣在州西北七十里 廢靈竹縣在舊州東九十二里縣與州同置皇朝開寶五年與州同廢併入永定縣卻屬橫州
  田州唐貞元時已廢
  田州橫山郡今理都救縣土地與邕州同唐開元中置天寶元年改為橫山村乾元元年復為田州
  元領縣五
  都救 惠徃一鄉 武籠一鄉 橫山一鄉 如賴已上五縣與州仝置
  
  四千一百六十八
  山州唐貞元時已廢
  山州龍池郡今理龍池縣土地與嚴州同唐開元中置天寶元年改為龍池郡乾元元年復為山州
  元領縣二
  龍池 盆山 已上二縣與州同置
  
  一千三百二十
  已上二州屬邕州都督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六十六
<史部,地理類,總志之屬,太平寰宇記>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六十七
  宋 樂史 撰
  嶺南道十一
  容州
  容州普寧郡今理北流縣古越地秦屬象州二漢屬合浦郡宋泰始七年分合浦縣於此立南流郡有陳紹伯僭稱王尋平復為郡厯齊梁陳不改隋廢郡又為合浦永平二縣地唐武徳四年平蕭銑於今州東北置銅州領北流豪石巖昌渭龍南流陵城普寧新安八縣貞觀八年改為容州以州西容川為名十一年省新安開元中升為都督府天寶元年改為普寧郡乾元元年復為容州都督府仍舊置防禦經畧招討等使以刺史領之兼𠑽經畧軍使皇朝開寶五年併欣道渭龍二縣入普寧陵城入北流縣仍廢繡禺順三州地並入容州仍改為寧逺縣軍節度
  元領縣六  今三
  北流 普寧 陸川
  三縣廢
  欣道入普寧 渭龍入普寧 陵城入北流
  廢繡州元領縣三
  廢常林 廢阿林 廢羅綉
  已上廢入普寧等縣
  廢禺州元領縣四
  廢峩石 廢溫水 廢羅辨 廢扶菜
  已上廢入普寧等縣
  廢順州元領縣二
  廢龍豪 廢南河
  已上併入普寧等縣
  州境
  東西  南北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五千六十里 東北至西京五千四百八十里 北取藤州路至長安五千九百一十里東至藤州路二百五十九里 西至竇州二百里西至禺州一百八十里 北至龔州二百里 東北至藤州陸路二百一十里水路三百二十里 西南至牢州一百二十里 西北至黨州一百五十里東北至南儀州九十里
  
  容州唐開元戶二千 廢綉州唐開元戶六百六十一 廢禺州唐開元戶五百二十 廢順州唐開元戶五百九皇朝戶主都管二千九百二十二丁此州供丁不供戶
  風俗
  十道志雲獠人雜居鼻飲跣足好吹葫蘆笙繋銅鼓習射弓弩無蠶桑緝蕉葛以為布不習文學呼市為壚五日一集人惟剛悍重死輕生郡國志雲此地多瘴氣春謂青草瘴秋為黃𦭘瘴瘴江水即馬援雲仰視飛鳶跕跕落水中即此地也
  土産
  硃砂 水銀 竹子布 蕉布皮 竹茶茶經雲容州黃家洞有竹茶葉如嫩竹土人作飲甚甘美膋石輿地誌雲南人謂滑石為膋石也土人皆以膋石燒為器用以烹魚鮭亦號為五侯燋石火爛則可兩三熟
  北流縣舊六鄉今二鄉州所理漢合浦縣地隋置北流縣在亷州界 鬼門闗在北流縣南三十里有兩石相對其間濶三十步俗號鬼門闗漢伏波將軍馬援討林邑蠻路由於此立碑石龜尚在晉時趨交趾皆由此闗其南尤多瘴癘去者罕得生諺雲鬼門闗十人去九不還唐宰相李徳裕貶崖州日經此闗因賦詩云一去一萬里千去千不還崖州在何處生度鬼門闗
  普寧縣舊五鄉今三鄉隋置
  陸川縣西南九十里元二鄉按通典作樂竇縣 廢渭龍縣在州東十里唐武徳四年析普寧縣置 廢欣道縣在州東六十里唐置已上二縣皇朝併入普寧 廢龍城縣在西三十八里武徳四年析北流縣置皇朝併入北流 容山其山迥濶無所不容故曰容山 牛山其山有石如牛 崑崙水水中有石似崑崙 銅石山上有銅湖出硃砂水銀 新婦石有石如婦人狀 金溪水中常出金 石侯石 羅漢溪皆在邑界 廢繡州本常林郡地隋開皇十年以阿林縣屬尹州大業二年改尹州為欝林唐武徳四年析貴州之鬱平縣置林州領常林阿林皇化歸誠綉羅盧越等縣六年改為繡州貞觀六年省歸誠盧越二縣七年以皇化屬潯州天寶元年改為常林郡乾元元年復為繡州皇朝開寶六年州與縣俱廢入容州其州元有俚獠三種言語不仝偶月為婚不知禮節 廢常林縣本漢阿林縣地唐武徳四年置常林郡縣屬林州貞觀六年省歸誠縣入常林縣仍移理廢歸誠縣故城 盧越水亦名靈溪水在邑界 廢阿林縣在廢州東北五十里本漢舊縣元屬鬱林郡 白石山色潔白四面懸絶上有飛泉瀑布下有勾芒木可以為布俚人砍之新條更生取皮績以為布 廢羅綉城在廢州東六十四里唐武徳四年析阿林縣置 石袍山山多竹木蔥翠如袍山有肉翅虎下山食人食訖即飛還絶巖 鸖洞山山有野鶴 廢禺州本溫水郡理峩石縣故越地婺女之分野秦屬象郡地隋合浦郡之定川縣唐武徳四年置南巖州領南昌定川陸川思誠溫水巖川六縣治南昌縣貞觀六年移治定川八年改為潘州仍廢思誠縣總章元年改為東峩州移治峩石縣二年改為禺州以番禺地為名其州有三梁烏滸之民天寶元年改為溫水郡乾元元年復為禺州皇朝開寶元年州與縣俱廢入容州 廢峩石縣本秦象郡地晉巖昌郡之地邊邑為禺州之所治也廢溫水縣唐武徳四年析南昌置 廢羅辯縣在舊
  州西南一百里本隋高涼郡唐武徳四年置名陸川貞元中改為羅辯縣 扶菜縣在舊州東南八十里唐武徳四年置 石印郡國志雲禺州石印似印形石文如篆 金山昔人藏金之處 帽山山形似帽故也 石湖 不邏饒山山多韶石果味如荔枝里人謂之不邏饒 鳴石山郡國志雲董奉死人見於鳴石之山山海經雲長石之山洪水出焉山多鳴石即此也 三梁故縣烏滸所巢俗雲三梁烏滸即此地也毒霧恆昏上饒瘴氣 峩石山似石嵯峩故也 象石石似象故也已上皆禺州山水也 廢順州本順義郡在白州北東皇朝開寶五年廢州與縣仍入容州 廢龍豪縣在廢州之郭下 廢南海縣在廢州四十里
  化州陵水郡今理石龍縣古越地秦屬象郡漢合浦郡之高涼縣地隋高涼郡之石龍縣唐武徳五年置羅州六年移羅州於城石於舊所置南石州領石龍陵羅龍化羅辯慈㢘羅肥六縣貞觀九年改南石州為辯州省慈㢘羅肥二縣天寶元年改為陸水郡乾元元年復為辯州州在陵羅二水之間皇朝太平興國五年改為化州廢陵羅龍化羅辯三縣但領石龍一縣併割到廢羅州之石城㢘江幹水零緑四縣為呉川一縣入當州與石龍共二縣煎鹽納本州其廢㢘江幹水零緑三縣人戶煎鹽輸㢘州
  化州元領縣  今一
  石龍
  三縣廢
  陸羅 龍化 羅辯已上併入石龍
  廢羅州元領縣五 今一
  呉川
  四縣廢
  石城 㢘江 幹水 零緑已上併入呉川
  州境
  東西三百一里 南北三百七十九里
  四至八到
  北至東京五千五百九里 北至西京五千九百三十里 西北至長安取恩州路六千四百九十里西至白山三百二十里 南至淡州水灣雷界一百九十五里 東至廣州一千一百四十四里 北至高州茂名縣界一百八十里 東南至□州抵大海二百二十里 西南至廢羅州一百三十里 西北至佛子嶺與容州陸川縣分界一百六十里
  
  化州唐開元戶一百四十二 廢羅州唐開元戶九十五皇朝都管戶六百四十四
  風俗
  夷俗悉是椎髻左袵漢書雲荊人鬼話
  土産
  煎鹽 採珠 廢羅州出孔雀 鸚鵡 㢘水呉川中多益智子
  石龍縣二鄉今四鄉州所理漢高涼縣地屬合浦郡唐武徳五年屬羅州六年改為辯州 石龍岡在州西南三里上有石高六尺周圍六丈左邊有文似龍形其江即鼎之見者 廢陵羅縣在州北一百二十里漢高涼縣地唐武徳五年置羅州六年改為南石州即此縣也羅水在縣西北源從禺州來南至會陵陵水從禺州扶菜縣界流入會羅水二水相合為羅陵水 廢羅辯縣漢高涼縣地唐武徳五年分置 廢龍化縣漢高涼縣地唐武徳五年分置已上三縣皇朝開寶五年廢入石龍縣 韶山 龍化水在羅之邑界
  呉川縣南一百十里今三鄉本漢高涼縣地隋屬羅州皇朝割入化州 呉川在縣西水中有三川石又有孱州在海中 洞雷水在縣東一百七十步無水源隨潮上下 廢羅州在縣西北一百一十里本招義郡理石城縣秦屬象州二漢屬合浦郡宋元嘉三年鎮南將軍檀道濟巡撫於陵羅江口築造此城因置羅州如江為名屬高涼郡齊梁陳因之隋平陳郡廢而羅州如故煬(「旦」改為「𠀇」)帝初州廢其地屬高涼郡唐武徳五年於石龍縣地復置羅州領石龍呉川陵羅龍化羅辯南河石城招義零緑慈㢘羅肥等十一縣六年移羅州於石城縣之舊所置南石州割石龍陵羅龍化羅辯慈㢘羅肥屬南石州天寶元年改招義郡乾元元年復為羅州皇朝太平興國五年州廢 廢石城縣本合浦郡地宋將檀道濟於陵羅江口築石城因置羅州屬高涼郡梁陳復置羅州隋廢州入高涼郡唐復置羅州於縣 廢㢘江縣本漢髙涼縣地唐武徳五年析石龍縣置 廢零緑縣在廢羅州西南一百二十里本漢高涼縣地唐武徳五年析置 零烈水在廢縣南三十里源從㢘江流入海 廢幹水縣在廢羅州西七十三里本髙涼縣地按南越志雲招義縣昔流人營也義熙元年立縣為後廢唐再置本名招義改為幹水皇朝太平興國五年廢入呉川縣幹水在縣西二百步從㢘州大㢘縣界來合㢘江
  招義山在廢縣西北二里圖經雲昔有譚氏招義於此山聚會以討儋耳因此得名
  白州南昌郡今理博白縣古越地秦畧取陸梁地置象郡今州即此地也漢為合浦縣地唐武徳四年平蕭銑於此置南州領博白郎平周羅龍豪良建寧六縣改為白州貞觀十二年省郎平淳良二縣天寶元年改為南昌郡乾元元年復為白州
  元領縣四  今二
  博白
  三縣廢入博白縣
  建寧 周羅 南昌舊白潘州割到
  州境
  東西二百七十里 南北一百五十里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五千四百里 東至西京五千九百一十五里 北至長安六千九百七十五里 東至化州三百里 東至羅州二百二十里 西至太平軍石康縣界一百二十里 東至鬱林州南流縣三十里 東北至順州七十五里 西南至㢘州二百三十里 東南至化州㢘江縣界一百三十里 西北至鬱林州南流界三十里
  
  唐開元戶二千五百皇朝戶主客一千四百九十一風俗
  俗重卜吉凶取決於鷄脾漢書郊祀志雲赴巫鷄卜也建寧縣有三種獠𤟤□臺臺人稍𩔖夏人□人婦人偏襜皆露𤟤人縵□半股並椎髻與諸獠異焉土産
  真珠
  博白縣舊一鄉今三鄉州所理唐武徳四年析合浦縣地置博白縣以博白江為名 博白山在邑界 廢建寧縣在縣西唐武徳四年析合浦縣置貞觀十二年省淳良縣入 廢周羅縣在縣東九十里武徳四年析金寧縣置 周羅山 周羅水皆在縣界 廢南昌縣在縣北九里舊縣在潘州後割來屬 盤龍洞 房山在舊縣界已上三縣皇朝開寶六年併入博白縣 緑珠江嶺表録雲白州界又有一𣲖水出自雙角山合容州江呼為緑珠江亦猶歸州有昭君村葢取美人生處為名矣 緑珠井嶺表録雲緑珠井在白州雙角山下昔梁氏之女有容貌石季倫為交趾採訪使以真珠三斛置之梁氏之居舊井今已塞焉 大荒山山上池中有婢妾魚大如楯兩翼及臍下有三條似練帶長四尺搖動有光 宴王山越王宴處
  欽州寧越郡今理靈山縣本合浦縣地隋寧越郡唐武徳四年平蕭銑改為欽州總管府管一州領欽江安京南賔遵化內亭五縣五年置如和縣其年置玉州南亭州並𨽻欽府以內亭遵化二縣屬亭州貞觀元年罷都督府二年廢玉州以安海海平並廢亭州以內亭遵化並來屬十年省海平縣天寶元年改為寧越郡乾元元年復為欽州皇朝開寶六年廢遵化欽江內亭等三縣入靈山縣
  元領縣七  今二
  靈山 保京
  三縣新廢
  遵化 欽江 內亭
  二縣舊廢
  安海 南賔
  州境
  東西   南北
  四至八到
  北至東京五千四百里 北至西京五千八百二十里 北至長安取橫貴象州路六千六百六十里東至廣州三百三十里 西至瀼州五百八十里南至大海一百三十里 北至橫州三百一十里東北至陸川七百四十里 東南至㢘州七百里東北至貴州四百六十里
  
  唐開元戶二千七百皇朝戶主客共二千八百四十七
  風俗
  今鄉村人皆戴白頭巾又別有夷人名高梁人不種田入海捕魚為業婚嫁不避同姓用臘月為嵗俚人不解言語交肱椎髻食用手摶水從鼻飲之也又有獠子巢居海曲每嵗一移椎髻鑿齒赤裩短褐專欲喫人得人一頭即得多婦高梁已下送塟皆撻鼓舂堂吹笙箭用藥箭
  土産
  有麵桂二山出餘甘子一名菴羅果舊供
  靈山縣舊二鄉漢合浦縣地舊在州北六十六里今為州所理
  保京縣西南七十里舊二鄉漢合浦縣地隋至安京縣唐至徳二年改為保京縣 羅浮山在安京縣北十里俗雲形勢似循州博羅浮山因以為名 武郎江經邑界 廢欽江縣舊有州所理漢合浦縣地宋分置宋夀郡及宋夀縣隋改為欽州仍改宋夀為欽江 欽江水出來田山自內亭縣東北自遵化流入 廢遵化縣隋縣屬南亭州唐貞觀元年屬縣廢 武牙山在邑界廢內亭縣隋縣因水為名唐武德五年於縣置南亭州貞觀元年州廢來屬 靈伏山在邑界已上三縣廢廢入靈山縣 廢安海縣漢驘僂縣地 廢南賓縣漢合浦縣地已上二縣唐時廢
  瀼州唐貞元時廢臨潭郡今理臨江縣隋大將軍劉方始開此路置鎮守尋廢不通貞觀十二年清平公李𢎞節遣欽州首領甯師宋尋劉方故遣行達交趾開拓夷獠置瀼州州在鬱林之西南交趾之東北界有瀼水以為名天寶元年改為臨潭郡乾元元年復為瀼州
  元領縣四
  臨江 波零 鵠山 𢎞逺已上與州同置
  四至八到
  東至欽州六百三十里 北至容州二百八十里戶
  一千六百六十六
  古州唐貞元時廢樂古郡今理樂古縣土地與瀼州仝置天寶元年改為樂古郡乾元元年復為古州
  元領縣三
  樂古 古書 樂興
  
  二百六十五
  樂古縣本臬預縣寶應元年改為樂古縣州所治古書樂興此二縣與州同置
  已上二州元屬容州都督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六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六十八
  宋 樂史 撰
  嶺南道十二
  柳州
  柳州龍城郡今理馬平縣漢為桂林郡又為鬱林郡之潭中縣地隋開皇十八年改潭中為桂林縣即象州桂林縣是此地隋末析為始安郡之馬平縣唐武徳四年平蕭銑置昆州領馬平新平文安賀水歸徳五縣其年改歸徳為修徳改文安為樂沙仍加昆州為南昆州八年以賀水屬澄州貞觀七年省樂沙入新平縣以龍州之龍城來屬八年改南昆為柳州九年置崖山縣十二年省新平入馬平天寶元年改為龍城郡乾元元年復為柳州以州界柳嶺為名郡國志雲當柳星之下故曰柳州
  元領縣五
  馬平 龍城 象縣 洛曹 洛容
  州境
  東西   南北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四千一百六十里 東北至西京五千六百里 北至長安五千四百七十里 東至桂州五百四十里 東南至象州一百六十里 南至貴州三百里 南至羈縻歸化州二百四十里 西南至田嚴州二百四十里 西至宜州二百里 北至桂州四百七十里 北至融州陸路三百三十里水路三百八十里
  
  唐開元戶二千二百三十皇朝戶主八百四十八客二千八百六十二
  風俗
  土産
  銀貢
  馬平縣舊二鄉今三鄉所置州境漢中縣地屬欝林郡隋置馬平縣唐武徳中於縣置昆中又改為柳州 羅池神廟在州百半里即故刺史柳宗元也韓愈為碑文事具於碑中 仙人山在州西南山有石形如仙人潯江在州南三十步亦名柳江
  龍城縣西北八十里舊四鄉今二鄉隋縣唐武徳四年置龍州領龍城柳嶺二縣貞觀七年廢州省柳嶺縣象縣東北六十五里舊一鄉今二鄉漢潭中縣地唐貞觀中置
  洛曹縣西北一百七十里元一鄉舊洛村縣唐元和十三年觀察使奏洛村縣元置洛曹山請改為洛曹縣詔從之
  洛容縣西北一百七十里元一鄉皆漢潭中縣地唐貞觀中置 銅盤山 破額山 龍降山 潭水 賀水降巒山 犀角山 白露水 落艷水已上並郡界
  之山水此郡多大蟒若害人不聞哭聲則不去 不死樹食之乃樹
  宜州龍水郡今理龍水縣按郡同環州之地招降所置按投荒録雲宜州乃桂之屬郡州有河其水如桂之陽江水深岸陡形勢異於泉水故老流傳舊神龍所開郭邑名龍水此一郡見貞元録即不述創制年月通典與諸志不載按圖經雲見管四縣一場又管羈縻十六州砂銀兩監數內溫水思順等十二州地理相近見管逐州山川四至戸口城縣河江古跡可得而觀其文蘭等四州最居偏僻有州縣且無廨宇所有賦租宜州差人徵催皇朝因之
  元領縣四  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龍水 崖山 東璽 天河 都感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州境
  東西二百二十八里 南北二百四十三里
  四至八到
  北至東京五千里 西北至西京五千四百里 西北至長安五千九百里 東至柳州二百里 南至芝芹州接澄州上林縣界一百三里 西至冨仁監接南丹界二百一十里 北至融州羅城鎮界一百四十里 東北至桂州一千六百里
  
  舊戶圖籍不載皇朝戶主一千七百八十六客五百九十六
  風俗
  江山險峻人風獷戾常持兵甲以事戰爭皆左袵椎髻禮異俗殊以巖穴為居止
  土産
  硃砂 元不貢物 出都落麻 狹幅布
  龍水縣州西三百步二鄉 都龍山在縣北三十步天河縣二鄉元在州西八十里元和八年移於龍水縣古波里在州北一百七十里已上四縣唐貞觀四年置龍徳山在縣西五里
  都感場北六十里無鄉管二里出花布管羈縻溫泉等州十二州
  溫泉州理溫泉縣在宜州東六十里
  領二縣
  溫泉縣無鄉管四里 洛富縣西二十二里管二鄉四至
  東至柳州龍城縣界二十里 南至柳州馬平縣界二十里 西至宜州崖州縣界三十里 北至柳州洛曹縣界一十五里
  
  今管主客戶一百七十四
  思順州理安寧縣在宜州東一百四十里
  領縣二
  安寧二鄉 欽化西八里二鄉 巖棲西三十五里二鄉
  四至
  東至柳州馬平縣界一十里 南至歸化州洛迴縣界一十五里 西至歸恩州都恩縣界四十里 北至柳州馬平縣界三十五里
  
  今管主客戶三百五
  歸化州治歸化朝縣在宜州東一百六十五里
  領縣四
  歸朝東三十步元三鄉 洛迴南四十步三鄉 洛都東三十里管一村 洛巍西二十五里管一村四至
  東至柳州馬平縣界一十五里 南至象州來賔縣界二十五里 西至思順州欽化縣界三十里 北至柳州馬平縣界一十里
  
  今管戶一百一十六
  歸恩州履博在宜州南一百三十里
  領縣五
  羅遵西十五里二鄉 履博南一百八十步二鄉都恩北一十五里二鄉 吉南西二十里管二鄉許水南一十五里無鄉村無廨署偽漢時縣印納在宜州
  四至
  東至思順州欽化縣界一十五里 南至象州來賔縣界二十五里 西至紆州賔安縣界二十五里北至思順州巖棲縣界二十五里
  
  今管主客二百一
  紆州理東區在縣宜州南一百三十五里
  領縣六
  東區西一百二十步一鄉 吉陵東一百二十里二鄉 賔安東三十里管二鄉 南山西北十里管一鄉 都邦南七十里管二鄉
  四至
  東至象州來賔縣界三十里 西至芝忻州多寶縣界一十五里 南至象州來賔縣界八十里 北至歸恩州吉南縣界六里
  
  今管戶二百九十一
  芝忻州理忻城縣在宜州南八十五里土地與交州同
  領縣五
  忻城管三里 富緑北三十里管二鄉 平西南二十里管二鄉 多靈東二十三里管一鄉 思龍東二十五里管二鄉
  四至
  東至行州行質縣界二十里 西至述昆州夷水縣二十里 南至邕州羅目舖界十五里 北至宜州崖山縣界五十里
  
  今管戶六百五十二
  述昆州理夷䝉縣在宜州西八百里
  領縣五
  夷䝉管二鄉 夷水南四十里一鄉 古桂西九十里管二村 臨山西二百里二村 都隴北一百里一村
  四至
  東至宜州東縣界三十八里 南至冨安監三十里西南至智州界三百里 西至金城州一百一十里戶
  今管戶三百七十一
  蕃州理蕃水縣在宜州南四十五里
  領縣三
  蕃水管一鄉 都伊西五十歩五鄉 思寮西十里無鄉村無廨署
  四至
  東至龍水縣界一十里 南至芝忻州古隴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一十五里 西至龍水界二十里 北至龍水界一十里戶
  今管戶三十七
  琳州治多梅縣在宜州西六十里
  領縣四
  多梅一鄉 古陽西十五里二鄉 歌良北十五里二鄉 多奉南二十里二鄉
  四至
  東至龍水界三十里 南至本州武律舖三十里西至本州江都四十里 北至環州都亮縣界二十里
  
  管二百四十
  環州治思恩縣在宜州西一百里本正平部理正平縣唐貞觀十二年太史清平公李引靖遣融州柳州首領慰安由是疑附環落洞是諸洞衝要故以環名州在遊盧水南整水之西
  元領縣八
  思恩無鄉管三里 都亮東二十二里管四鄉二縣割出
  福零入鎮寧州 歌良入琳州
  四縣廢
  正平 龍源 武石 饒勉
  四至
  東至琳州歌良縣界三十里 西至古陽縣界二十二里 西至金城州界一十五里 北至鎮寧州界三十里
  
  今管戶二百四十
  金城州治金城縣在宣州西一百一十五里
  領縣二
  金城二鄉元無𪠘署 寶安
  四至
  東至琳州都江州舖界二十里 南至迷昆州五十里 西至智州界五里 北至
  
  管一百三十一
  智州治英羅縣在宜州西一百三十五里
  領縣五
  英羅管二里無廨署 冨力西五十二里三鄉智本東三十里二鄉 蘭江西三里無鄉村𪠘署平林東南十三里無鄉村𪠘
  四至
  東至金城州界三十里 南至跡昆州界三十里西至金城州池縣界一十里 北至金城州河池縣界一十里
  
  管三十七
  管文蘭鎮寧撫水等四州最僻逺所入賦租宜州差人去催徵
  文州在宜州西山路七百二十里州縣無𪠘
  領縣三
  思陽州南一百二十里 芝山北一百二十里 都黎東二里
  
  管戶主五十二
  蘭州在宜州西山路六百五十里州縣並無廨署不曽供通戶口
  領縣三
  都夷南一百八十里 阮平南六十里 如江東六十里
  鎮寧州在宜州西北山路三百里
  領縣二
  福零東六十里 禮丹西三里
  
  管五十一
  撫水州在宜州西北一百八十里元無州縣𪠘署亦不供通戶口
  領縣四 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撫水南一百二十歩 古勞東南二十里 多逢西北三十里 京水西北七里 固屑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出硃砂管監二
  冨安 冨仁
  冨安砂監在宜州西一百三十里並是貴州差人主管轄人戶一百六十八丁 採硃砂一千八十斤
  冨仁銀監在宜州西二百一十里屬交州並是貴州差人主管轄人戶元無定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六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六十九
  宋 樂史 撰
  嶺南道十三
  太平軍
  太平軍理海門本亷州皇朝開寳五年自舊州理移西南四十里地名長沙置州並封山蔡龍大亷三縣為合浦一縣仍廢常樂州以博電零緑鹽場三縣並為石康一縣來屬至太平興國八年廢亷州移就海門三十里建太平軍其亷州併入石康一縣
  廢常樂州元領縣四
  石康
  三縣廢
  博電  零緑  鹽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廢亷州元領縣四
  合浦  封山  蔡龍  大亷
  已上四縣並廢入石康
  軍境
  東西三百五十里 南北四十里
  四至八到
  新置軍未有至京里數 東至蓬彭與白州分界三百四十里 南至白沙枕大海一十五里 西過水至大灣隔海 與欽州分界五十里 北至容州水與欽州分界二十五里 東南至寧海珠池極海岸與瓊州相對處四十里 東至鬱林州界三百四十里 西南至鹿井與欽州烏土鎮接界 西北至射烏嶺與欽州分界二十里
  
  廢亷州唐開元戶三千一十三皇朝丁四千七百十二 本州供丁不供戶
  風俗
  夷人號越㐌多採珠及甲香為業親戚晏會即以匏笙銅鼓為樂
  土産
  珠蚌
  石亷縣二鄉本屬常州 廢亷州在軍北四十里本秦象郡地漢為合浦郡元鼎六年置九郡即其一也後漢因之吳改名珠官晉又為合浦郡宋因之兼置臨瘴郡以界內瘴江為名及越州領郡三理於此時西江都督䕶陳伯紹請置州遂以為刺史始立州鎮穿山為城門威服蠻獠按郡國志雲伯紹平夷至合浦見三青牛圍之不獲即於其處置城俗號青牛城齊因之隋焬帝初改為六州尋廢州又置合浦郡唐武德五年置越州又合浦安昌髙城大亷大都五縣貞觀六年置珠池縣其年割東羅蔡龍二縣來屬十二年廢安昌珠池二縣入合浦廢髙城入蔡龍天寶元年改為合浦郡乾元元年復為亷州 廢合浦郡縣在舊州郭下漢縣屬合浦郡大海在州西南一百六十里有珠母海郡人採珠之
  所古之合浦也州界有瘴江名為合浦江 廢封山縣在舊州西北一百二十里隋廢唐武德五年置姜州領封山東羅蔡龍三縣貞觀十年廢州以縣入亷州 廢蔡龍縣在舊州北一百五十里唐武德分置 廢大亷縣在舊州東南一百里唐武德五年置已上四縣皆漢合浦縣地並廢入石亷縣 姜山 思鄉水 性山下溪水已上皆廢亷州之山水 陳王祠南中有妖鬼號曰陳王神面黒眼白形容醜陋祈禱有騐人多惡之陳霸先刻木作形自敬事之神與之敘族尊為叔父祭胙精潔動靜與神俱毎有施為多就擲珓不得好卦即雲王珓不許頗以感人其旁有墓及受梁禪尊神為帝糟頭山尉佗駐軍處人舂穀積糟成山山若鳴則風
  飈立至 殯山即宋陳伯紹殯妻處 蘇磨嶠南越志雲寧浦郡東南有蘇磨嶠 麻嶺屈璆道里記
  雲沙麻嶺在寧浦郡南即嶺之北垠也 合浦水一名馬渡昔有野馬渡此因名之 銅舟湖馬援鑄銅船五隻一留北湖中四隻將過海征林邑 珠母海大海在縣西南一百六十里珠母之海去縣八十里揺珠之所即合浦也凡珠璫出於蚌蚌母廣數寸長尺餘後漢孟常㑹稽上虞人為合浦守先時守宰多貪珠遂徙向交趾界常到革易前𡚁珠復還稱為神明桓帝徴還吏人攀車請留常入船夜遁圍州交州記雲合浦十八里有圍州周圍一百里其地産珠
  雷州海康郡今理海康縣秦象郡漢合浦郡之徐聞縣地梁分置今州大同末以合肥為合州以此為南合州隋平陳又為合州煬帝初州廢以縣屬合浦郡唐武德四年蕭銑置南合州領海康隋康鉄杷椹川四縣貞觀元年改為東合州二年改隋康為徐聞縣八年改東合州為雷州天寶元年改為海康郡乾元元年復為雷州按投荒録雲雷之南濵大海郡葢以多雷為名以其雷聲近在簷宇之上雷州之北髙州之南數郡亦多雷聲似在尋常之外雷之俗𠉀雷時具酒餚奠焉法甚嚴謹有以⿱彐⿰垁凡 -- 彘肉雜至食者霹𩆝即至
  元領縣三  今一
  海康
  二縣廢
  遂溪  徐聞
  州境
  東西一百八十里 南北二百六十五里
  四至八到
  北至東京五千一百里 北至西京五千九百三十一里 西至長安五千八百三十五里 北至羅州二百四十里 東至海岸二十里渡小海抵化州界地名□州泛海通恩等州並淮浙福建等進 南至海一百三十里逓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瓊州對岸又雲渡小海至崖州四百二十里西至海六十里圍州通連安南諸蕃路東北二十五里至化州里吳川縣八江上水至化州五程至廣州二千里東南一百四十里至海泛海入瓊西北至羅州零緑縣界一百六十里 西南一百三十里泛海至儋州岸不尅里限交趾路嶺表録雲交趾迴人多捨舟取雷州陸岸而歸不憚辛苦葢避海鰌之患也
  
  唐開元戶四千七百皇朝戶主一百一客五蜑戶二風俗
  地濵大海人雜夷獠多居欄以避時疫
  土産
  州在海島上地多沙鹵禾粟春種秋收多被海雀所損相承冬耕夏收號芥禾少穀粒又雲再熟稻五月十一月再熟徐聞縣諺語欲抜貧詣徐聞不宜蠶桑惟績葛種紵為衣 出烏藥 髙良薑 益智子海桐皮
  海康縣五鄉秦象郡漢徐聞縣地屬合浦郡梁分置南合州隋廢州置海康縣朱梁開平三年曽移州於驚雷江源至劉氏偽命日卻歸海康 廢遂溪縣在州北九十里舊齊鐡杷椹川二縣後廢改為遂溪縣皇朝開寳元年並為新福縣 廢徐聞縣在州南二百四十里漢縣名隋康縣唐貞觀二年改為徐聞縣漢志雲自合浦徐浦南入海畧以為儋耳珠崖郡即此縣皇朝開寶五年並為時邑鄉已上二縣併入海康縣 烏蛇山在縣北百里出烏藥俚人呼藥為蛇 珠母海出珠之所螺岡在縣北八十里 驚雷山在縣南八里雷震破成水 鐡杷溪溪有石似鐵杷 三鵶水從舊羅州南海於西海水南屬雷州 雷公廟在州西南七里咸通十二年置竈山山上有炭坑又有木棉樹一實得綿數兩冬夏花而無實 思靈島在海中有木頭葉如栁花如金荳一斗種數年收淮南子云荳之美者有木荳是此也又山海經雲崑崙之墟上有木禾此𩔖也
  儋州昌化郡今理宜倫縣州居南海之中漢元鼎六年定越地置儋耳郡以其人鏤離其耳為名唐武德五年置儋州嶺義倫昌化感恩富羅四縣貞觀元年分昌化置普安縣尋廢天寶元年改為昌化郡乾元元年復為儋州
  元領縣五  今四
  宜倫 昌化 感恩 洛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一縣廢
  宜羅
  州境
  東西六百六十里 南北三百六十五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東京七千九百六十八里 西北至西京八千五百四十七里 東至瓊州樂㑹縣界射狼山三百二十里 西至舊振州延德縣界白沙三百四十七里 南至舊州界馬鞍嶺三百四十里 北至大海二十五里 西南至大海四十五里 東北至舊崖州澄邁縣界合橋三百七十里 西南至大海八十五里 又東北至廣州二千三百七十里若從海乘船使便風至廣州七日七夜如無便風即不可戶
  唐開元戸三千三百皇朝管丁戶六百八十五不言戶
  風俗
  山海經曰儋耳即離耳也皆鏤其頰皮上連耳斥狀似鷄腸下垂在海渚不食五穀食蚌及鱉而已俗呼山嶺為黎人居其間號曰生黎殺行人取齒牙貫之於項以衒驍勇有刀未嘗離手弓以竹為弦績木皮為布尚文身豪富文多貧賤文少但看文字多少以別貧賤觀禽獸之産識春秋之氣占藷芋之熟紀天文之嵗
  土産
  醖酒不用麯櫱有木曰嚴樹取其皮葉擣後清水浸之粳釀之和數日成酒香甚能醉人又有石榴亦取花葉和醖釀之數日成酒 髙良薑 白藤花 煎沉香出深洞 蘇木出黎洞 苔塘香 相思子貢金
  宜倫縣二鄉漢儋耳縣隋為義倫縣州所理因義倫水為縣名皇朝改為宜倫縣
  昌化縣西一百八十里二鄉漢置來縣隋為昌化縣感恩縣東至州二百二十五里二鄉漢九龍縣地隋為感恩縣取感恩水為名
  洛陽縣新置元縣在黎洞心因黎賊作亂今移入州城下
  廢富羅縣東北一百二十里一鄉漢儋耳縣隋為毗善縣唐武德五年改為富羅縣此縣名是林黎夷人舊廢毗邪山山頂上有蟲似伏蟲俚人以䖝為毗邪也
  溫湯在感恩縣北七十里夏即清冷冬即沸熱有患瘋疥瘴氣者浴之皆愈 浴泊石神在昌化縣西北二十里石形似人帽其首面南側有橘柑甘香之果或攜去即黒霧暴風駭人池中有魚亦然土人往往禱祈 明山山有二石如人形故老傳雲有兄弟向海捕魚因化為石號為兄弟石 滔沿井與淪水通有人以竹木置井中於淪水得俚人呼竹滔沿因之為名 魚鱗州龍吟泉 黎吟泉 黎母山 黎粉山 感恩水已上皆郡邑之山水也
  瓊州瓊山郡今理瓊山縣本隋珠崖郡之瓊山縣唐貞觀五年置瓊州領瓊山萬安二縣其年又割崖州之臨機來屬十三年廢瓊州以瓊山屬崖州尋復置瓊州領瓊州容璚曽口樂㑹顔羅五縣天寳元年改為瓊山郡乾元元年復為瓊州貞觀五年十月嶺南節度使李復奏曰瓊州本𨽻廣府管內乾封元年山洞草賊反叛遂滋淪陷至今一百餘年臣令判官姜孟京崖州刺史張少逸併力討賊已收復舊城且令降人權立城柵竊以璚州空壓賊洞請升於下都督府加瓊崖振儋萬安五州詔招討遊奕使其崖州都督請停從之皇朝開寳四年平南越割崖州之地屬瓊州
  瓊州元領縣五  今三
  瓊山 臨髙 樂㑹
  二縣廢
  顔羅  容瓊
  舊崖州元領縣三
  含城 澄遇 文昌  已上三縣並屬瓊州州境
  東西  南北
  四至八到
  北至東京水陸七千五十里 北至西京水陸七千四百三十里 西至長安水陸八千五十里 東至文昌縣極大海一百二十里 西至儋州五百里東至萬安州五百里 北十五里極大海泛大船使西風㠶三日三夜到地名崖門從崖門山入小江一日至新㑹縣從新㑹縣入或便風十日到廣州路經黎岡州皆海之險路約風水為程如無西南風無由渡海卻迴舡本州石鑊水口駐泊處次年中夏西南風至方可行船 西南至大海一百七十一里 西北至舊崖州二百六十里 西南至舊振州四百五十里
  
  瓊州唐管戶六百四十九
  瓊州唐管戸六千六百四十六皇朝兩州共管戶三千五百一十五丁戶部牃不言戶只言丁 又別管蕃蜑二坊戶在符江口東岸不耕田以捕魚為業官司差為水上駕船
  風俗
  有夷人無城郭殊異居非譯語難辨其言不知禮法須以威服號曰生黎巢居洞深績木皮為衣以木棉為毯性好酒每醖釀用木皮草葉代麯櫱熟以竹筒吸之打鼔吹笙以為樂男人則髽髪首揷梳帶人齒為纓飾好弓矢削竹為箭鏃鋭而無羽女人文領穿耳垂環病無藥餌但烹羊犬祀神而已
  土産
  瓊州出剪沈黃熟等香 蘇木 蜜蠟 吉具布白藤 髙涼薑 益智子 乾梔皮 舊崖州出紫具葉 真珠 碁子 金華有花綵者貢金 又瓊崖州有酒樹似安石榴其著花甕中即成美酒醉人
  瓊山縣舊一鄉今三鄉即所治唐貞元七年省容瓊縣併入
  臨髙縣舊二鄉今三鄉州東八十里本崖州平昌縣唐開元元年改為臨髙縣貞元七年割復瓊州
  樂㑹縣舊一鄉今二鄉唐貞觀元年先置璚州至顯慶五年方置此縣 廢顔羅縣 廢容瓊縣已上二縣並唐時廢按貞觀七年合容瓊入璚山為一縣又割崖州臨髙縣以填闕其臨髙在郡正東八十里梁載言十道志有顔羅縣無曽縣今二縣俱廢 瓊山 隂陽山連延水 龍眼水已上郡內之山水 容瓊洞夷人居之
  含城縣舊崖州郭下縣舊三鄉漢潭都縣地隋舊縣其崖儋振瓊萬安五州都在海中州之上方千里四面抵海北渡海洋㠶一日一夜至雷州
  澄邁縣在舊崖州西九十里舊四鄉今三鄉漢苟中縣地隋置澄邁縣以界內邁山為名
  文昌縣在舊州東南一百四十里元十二鄉今二鄉漢紫貝縣地隋改為平昌縣唐貞觀元年改為文昌縣取偃武修文之意已上三縣舊崖州割到 牀柵山 紫貝山元屬紫貝縣 玉陽山 鄭彥瓊山在古玳瑁縣已上含城等三縣今屬瓊州山水隨之 廢舊崖州在瓊州東北二百六十里本珠崖郡理城縣南裔蠻夷之地州居南海之中漢武帝元鼎六年平呂嘉開南海置珠崖儋耳二郡崖岸之邉出真珠故曰珠崖其土方千里去雷州徐聞縣隔一小海相望見珠春秋便風一日早過漢時郡縣吏卒多侵陵之故率數嵗一反昭帝省儋耳並珠崖元帝用賈捐之言乃棄之唐武德四年平蕭銑置崖州領舍城平昌澄邁顔羅臨機五縣貞觀元年置都督府督崖儋振三州其年顔羅改為顔城平昌為文昌三年割崖州屬廣府五年又置瓊州十三年廢瓊州以臨機容瓊萬安三縣來屬天寳元年改為珠崖郡乾元元年復為崖州在廣府東南皇朝開寳三年平南越卻廢崖州之城入璚州其俗以土為金器用瓢匏無水人飲木汁謂之木飲州無馬與虎有牛羊鷄犬振州本振州也即今隋臨振郡又曰延德郡唐武德五年置振州天寳元年改為臨振郡乾元元年復為振州理寧振逺縣土地與崖郡同皇朝開寳六年割舊崖之地𨽻瓊州卻改振州為崖州
  元領縣五
  寧逺 延德 志陽 臨機 落屯
  州境
  東西      南北
  四至八到
  北至東京七千六百八十五里 北至西京七千七百九十七里 北至長安八千六百六里 東至璚州四百五十里 西南至大海一十五里 南至大海二十七里 西至儋州四百二十里 東至萬安州安陵縣一百六十里
  
  唐開元戶八百一十九皇朝管戶主三百四十客一十二
  風俗與瓊州同
  土産
  貢金
  寧逺縣二鄉漢臨振縣地隋置州所理
  延德縣西四十二里二鄉漢臨振縣地唐貞觀三年分延德縣置
  臨機縣東南八十里二鄉漢臨振縣地隋置
  落屯縣東北二百里二鄉 落島山 澄浪牧 落澄山 織島山有黎水 落猿山 鍾延嶺已上皆郡邑之山水
  萬安州萬安郡今理萬安縣土地與珠崖郡同唐龍朔二年分崖州之文昌縣置萬安州開元九年移治所於陵水縣天寳元年改為萬安郡至德二年改為萬全郡乾元元年復為萬安州貞元九年以便百姓移州於萬寧縣即今治也
  元領縣四  今二
  萬寧 陵水
  二縣廢
  富雲 博遼
  州境
  東西三百八十四里 南北二百五十七里
  四至八到
  北至東京陸路七千三百里 西北至西京水陸路七千五百里 西北至長安水陸路八千五百里東至海三十里 西北至崖州三百二十里並陸路南至海四十二里 北至瓊州四百五里
  
  唐舊戶一百二十一皇朝管戶二百八十九
  風俗
  女人以五色布為帽以班布為裙似袋也號曰都籠以班布為衫方五尺當中心開孔但容頭入名之曰思便
  土産
  金舊貢
  萬寧縣舊二鄉今一鄉唐至德二年改為萬全後復舊陸水縣西南二百里今一鄉 廢富雲縣 廢博遼縣唐末廢聲山常有聲如人言也 赤上國在州南渡海便風十四日經籠島即至其國亦海中之一洲 丹丹國振州東界舟行十日至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六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七十
  宋 樂史 撰
  嶺南道十四
  交州
  交州今理宋平縣古越地禹貢揚州之域土號為百越在周為越裳重譯之地秦屬象郡漢交趾日南二郡史記曰始皇南取百越以為桂林象郡是也趙佗王南越地又屬焉元鼎六年定越以為南海蒼梧鬰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元豐五年置交州刺史以郡之不稱州者葢別為十二州也按交趾之稱今南方夷人其足大指開廣若並足而立其指相交後漢因之兼置交州領郡理於此又吳志呂岱為交州刺史到髙梁州賊帥錢博乞降岱因承制以博為髙涼西部都尉多送金銀贖其罪又鬰林夷城攻圍郡縣岱討破之時杜陽須陽中宿屬州始興郡也臨賀荔浦馮乘謝木諸城賊王金黃肅梅伊梅常陳尤等㝷復蜂起陸掠州郡權又詔令岱討之岱自將曹枉翟陽討之遂生縳金等斬之獲萬餘人後岱遷安南將軍假節加鼓吹封都鄉侯黃武五年吳王以交趾懸逺乃分為兩州割合浦以北海東四郡立廣州呂岱為刺史割交州以南分海南三郡徽為安逺將軍領九眞太守為校尉陳時代奕為交趾岱留海南徽不承制興兵戍海口岱上䟽請討徽督兵三千晝夜浮海以襲之徽聞岱至震怖不知所出即率六人肉袒迎岱岱擁節讀詔書數徽罪而斬之赤烏二年將軍蔣袐南討夷罪袐所領都督廖式殺臨賀太守嚴綱自號平南將軍與弟潛共攻零陵桂陽揺動交州蒼梧鬱林諸郡時岱領荊州自表徹行星夜兼退權拜岱為交州牧遣唐咨等絡繹相繼攻討嵗餘破之又豫章熊睦為廣州刺史開桂林髙興二郡陳襲以其交州印綬自南海還治龍編加安南將軍今交州也晉書雲大康中交趾徙理龍編領郡七宋領郡五齊領郡九皆理於此宋置宋平郡齊因之亦為交州郡地梁陳因之陳平陳廢郡置交州煬帝初廢置交州郡唐武德五年改為交州總管府管交峰愛仙鳶宋慈險道龍十州其交州領交趾懐徳南定平道四縣其年又置玉州𨽻交府六年澄慈道宋並加南字又改南道州為仙州貞觀元年省南宋州以宋平縣省南陸州以陸平縣省鳶州以朱鳶縣省龍州以龍編縣並𨽻交府仍省懐徳縣及南慈州二年廢玉州入欽州十年廢仙州以平道縣來屬今督交峰愛權四州調露元年八月改州都督安府至德二年改為鎮南都䕶府兼置節度大厯三年罷節度府置經畧仍改鎮南為安南
  元領縣七
  宋平 朱鳶 龍編 交趾 武平 平道 南定四至八到
  北至東京   北至西京陸路六千七百八十里 北至長安陸路七千四百五十五里 東至大海水陸約四百三十里 西至姚州水陸相兼約二千四百里 東至朱鳶縣界小黃江口水路五百三十五里 南至朱鳶縣界何勞江口水路五百四十九里 西至愛州界小乍口水路四百一十六里 北至武平縣界武定江源二百五十二里 東北至新崖州水路五百三十五里 東南至崖州水路五百二十五里 西北至愛州陸路五百四十五里 西北至岑州陸路一百三十五里 西南至新崖州陸路五百四十五里 西至峯州嘉寧縣界漏江口水陸一百五十五里 西南至長州文陽縣界靖江鎮一百五十五里 西北至長州文陽縣界靖江鎮一百五十里
  
  唐開元戶二萬四千二百三十二
  風俗
  有蠻夷之風漢書雲民皆服布如單被穿中央為貫頭兵則矛盾刀木弩竹矢或骨為鏃自初為縣郡吏卒中國人多侵凌之故率數嵗一反元帝時遂罷棄之又中南八郡志曰土人待婚族好客必先進㯽榔若邂逅不設用相嫌恨又交州記雲南定縣人足骨無節身有毛臥者更扶始得起故曰交趾山海經雲交脛國人腳脛曲戾相交所以謂之交趾朱鳶俗尚琴瑟古風也索婦之人未婚前先送㯽榔一盤女食盡則成親又烏滸人初生子食之曰宜弟
  土産
  檳榔 翡翠毛 孔雀毛 蚺蛇膽 鸚鵡 焦布犀角 龍花蕋 黃屑 他綸木 由梧竹 花布紫緋蟻窠內生入貢 甘藷似芋剝去皮內肥肉南方以當米糓賓客亦設之出交趾 檳榔樹如椶櫚髙七八丈無枝柯上有十許葉正月結房二百餘子花甚香每生即落一籜籜堪為扇至五月熟大如雞子以海蠡殻燒作灰名曰蛤奔共扶留籐葉和而嚼之甚美除口氣令人齒黒故南中有黒齒之俗 椰子樹似檳榔而髙大葉長大無隂結實房生三十餘子子如𤓰其殻中有肉如熊白味似胡桃內有漿一升清如水甘如蜜飲之愈疾堪為酒器皮堪縳船人面木春花夏實秋熟皮味甘酸實有核似胡桃兩邊似人面 龍眼木果大如彈丸食之甜也 桄榔木如棕櫚心中出麵 益智子似亷薑香如蔲荳珊瑚吳録雲交州漲海中有珊瑚以鐵網收之 鼓南越志雲順帝永和二年周敞為交州刺史採龍山之木為州門鼓下分一鼔給桂林郡上分一鼔給交趾郡雖根幹異器杪末同歸故擊一鼓則二鼓皆鳴所謂叩宮而商應 鳥王如鵲色異衆鳥從之採蟲以給 白猴梁天監起居注曰交州刺史阮表言林邑王范纉雲晝觀望天風知中國有聖主臣乞內附為臣兼獻白猴一頭 鮫魚狀如團扇口在腹中而尾門有刺傷人甚毒皮為刀鞘 鱷魚狀如鼉四足身長二丈口長四尺齒如鋸食人岸上為窠生卵如鵝子大死後骨已枯齒落更生 鱟魚形如惠文冠青黒色十三足似蟹長六寸腹中有子如麻子取以為醬尤美行失雌雄即死 猩猩按交州界內有吳武平郡封溪縣有獸名猩猩能言嗜酒形如狗人面聲如小兒啼淮南子云猩猩知徃謂知人家徃事及前祖名號猩猩在山谷中行無常路百數為羣土人以酒若糟設於路側又喜著屫子土人織草為屫子數十輛相連結猩猩見酒及屫知是人張者即知張者先祖名字乃呼其名字而罵雲奴欲張我捨之而去去而又還相呼試共嚐酒初嚐少許又取屫子著之若進兩三便大醉人出收之既醉且屫子相連綴不得去執還內牢中人慾殺者到牢邉語雲猩猩汝可自相推肥者出之既擇肥竟相對而泣又雲昔人以猩猩餉封溪令令問餉何物自於籠中曰但有酒及僕耳無他飲食聲色妙麗如婦人其肉甚美可斷糓不厭也
  宋平縣十一鄉漢西捲縣地屬日南郡自漢至晉猶為西捲縣宋置宋平縣及宋平郡隋平陳置交州煬帝改為交趾郡漢交趾刺史理龍編唐交州都䕶統制諸蠻其海南之諸國大抵在交州南及西南居大海之中洲上相去或三五百里三五千里逺者二三萬里乗舶舉帆道里不可詳知自漢武以來皆朝貢必由交趾之道唐武徳四年於宋平縣置宋州領宋平引教南定三縣五年又分宋平置交州懐徳二縣六年宋州加南字貞觀元年廢南宋州以引教懐徳二縣省入宋平縣移交州
  交趾縣名於漢故交趾城置以宋平南定二縣屬交州泥黎城劉欣期交州記雲泥黎城在定安縣東南
  隔水七里阿育王所造塔講堂尚在有採薪者時見金像
  龍編縣東南四十五里十鄉漢交趾郡守治嬴僂後漢周敞為交州太守乃移治龍編言立城之始有蛟龍盤編於江津之間因為武城武徳四年於縣置龍州領龍編武寜平縣三縣貞觀初廢龍州以武寧平縣入龍編割屬仙州十二年廢仙州以龍編屬交州佛跡山 烏延水 朱鳶江盧循之冦交州刺史杜慧度率水步軍晨出南律以火箭攻之燒其船舸一時潰循赴水死即此水也 交州故城東有古井深七尺濶五尺故老雲此井自然非人穿其冬夏味常減若水減則百姓饑饉水盈則豐稔也 萬春臺故老雲大同六年交趾李賁竊號作此臺 石九子母祠交州記雲石九子母者坐髙七尺在今州寺中九子悉附於石體傳雲浮海而至士庶禱祀求子多騐於今不絶
  交趾西北七十里十鄉漢交趾郡之嬴僂縣地隋為交趾縣取漢郡名唐武徳四年置慈州領慈亷烏延武立三縣六年改為南慈州貞觀初州廢三縣併入交趾 樓山 引山 烏延水 安陽王故城南越志雲交趾之地最為膏腴有君長曰雄王其位曰雄侯其地為雄田後蜀王子將兵討之因為安陽王治交趾尉佗興軍攻之安陽王有神人曰𦤎通佐之造弩一張一放殺越軍萬人三放殺三萬人佗知其故便卻壘息卒還戍武寜乃遣其次子始為質請通好焉後安陽王遇𦤎通不厚𦤎通去之安陽王之女曰媚珠見始丰姿閒美遂私焉始後誘媚珠求看神弓請觀其妙媚珠與之因毀其機即馳使報佗佗復興師襲之軍至安陽王又如初故放弩弩散衆皆潰崩遂破之安陽御生文犀入水走水為之開𢫎朴子云通天犀一尺以上刻為魚形御以入水水常開三尺故神弩之事出於南越也 慈亷江昔有李祖仁居此兄弟十人並慈孝亷讓因此名江
  武平縣東北九十里二鄉吳置武平郡隋為縣本後漢封溪縣建中初□冷縣女子徴側叛攻陷交趾馬援率師討三年方平光武乃増置望海封溪二縣即此隋曰龍平唐武徳四年改為武平縣焉 龍穴山交趾記雲武平縣有南嶺有大蛇永和九年始興人袁朂過此嶺見蛇出腹如數十間屋狀目如車輪黒色太和三年嶺人見蛇死於穴中有大蛇皮尋得石鐘乳不敢入莫䆒其源又雲蚺蛇出南方形數丈吞鹿率至角上伺肉消爛乃咽繚人啖其膏膽治百病 漏江至武平縣改名武平水西北自隆平縣流入
  平道縣東南六十里四鄉漢封溪縣地南齊至昌國南越志雲交趾之地最為膏腴舊有君長雄王其佐曰雄侯以其田曰雄田後蜀王之子將兵三萬討雄王滅之蜀以其子為安陽王治交趾其國城在今平道縣東其城九重周九里士庶蕃阜尉佗在番禺遣兵攻之王有神弩一𤼵殺越軍萬人佗乃與之和仍以子始為質安陽王以女媚珠妻子始得神弩毀之越兵至乃殺安陽王兼其地唐武徳四年於縣置道州領平道昌國武平六年改為南道州又改為仙州貞觀十年廢仙州以昌國入平道屬交州 仙山古老雲昔有人入此山伐木值有仙人於鬼自樹下圍棋其樹根盤今猶存焉
  南定縣西南六十二里二鄉 漢日南郡西捲縣地正覺山 東就山 不慮山 浮山交州記雲海中有浮石山峙而髙數十丈永平營百餘里浮在水上 銅隄江 十字江 蘇厯江 真義江 交村江 雙溪武牢溪已上皆郡之山水名
  峯州
  峯州承化郡理嘉寜縣古文狼國有文狼水亦陸梁地秦屬象郡二漢屬交趾郡吳分置新興郡晉武乃為新昌郡宋齊因之陳兼置興州隋平陳郡廢改為峯州煬帝初州廢併入交趾郡唐武徳四年復置峯州領嘉寜新昌安仁竹輅石隄封溪六縣貞觀元年廢石隄封溪入嘉寜竹輅入新昌天寳元年改為承化郡乾元元年復為峯州
  元領縣五
  嘉寧 新昌 承化 嵩山 珠緑
  四至八到
  北至西京六千八百四十五里 北至長安七千一百五十五里 東南至安南府陸路一百三十五里西南至安南府水路一百四十五里 西北沿西道
  江至古勇歩約八十里至八平城約一千二百里至桃州二千里
  
  唐開元戶一千九百二十
  風俗
  文狼城在新昌縣林邑記雲蒼梧以南有文狼人野居無室宅依樹止宿漁食生肉採香為業與人交市若上皇之民此葢其地因以為名城
  土産
  荳蔲貢 蚺蛇膽 銀 大竹 按南中八郡志麊冷縣有大竹數圍實中任屋梁柱覆用之即當瓦可庇風雨
  嘉寜縣五鄉州所理漢麊冷音麋零○縣地屬交趾郡古文狼夷之地 繖圍山 封溪 若耶溪源出嘉寜縣西南
  新昌縣一鄉漢麊冷縣地後漢朱鳶人詩索以麊冷雒將之畧郡縣於是雒將皆屬之集六十五城自稱為王治麊冷縣後漢馬援傳雲交趾女子徴側及女弟徴二反詔援討之乃奔金溪穴中二年乃得悉定郡縣即其地也 文牛山 薜蘿水
  承化縣西北五里一鄉漢麊冷縣地可瀨水山仙頒山
  嵩山縣 茂嘉山
  珠緑縣按貞元録只有嘉寜永化二縣通典開元録又有新昌其餘未詳所置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七十
<史部,地理類,總志之屬,太平寰宇記>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七十一
  宋 樂史 撰
  嶺南道十五
  愛州
  愛州九眞郡今理九眞縣秦象郡地漢武帝置九眞郡後漢置宋齊因之梁置愛州隋為九眞郡唐武德五年復為愛州領九眞松源陽山安預四縣又與州界分置積順安永胥前眞山七州七年改永州為都州九年改積州為南陵州貞觀初廢都前眞胥三州入南陵州又廢安州以隆安九年廢松源入九眞九年廢眞州以胥浦軍安日南移風四縣屬愛州天寳元年改為九眞郡乾元元年復為愛州南與日南接界西連䍧牱界北與巴蜀接東北與鬱林州接皆山嶮溪洞所居
  元領縣六
  九眞 安順 崇平 日南 無編 軍寧
  四至八到
  北至東京    北至西京陸路一萬一千四百里 北至長安陸路一萬二千里 東至海陸路一百四十里 東至演州陸路二百五十里 西至生獠界水路一百九十里 北至生獠界陸路三百里 東北至交州五百里水路七百里
  
  唐開元戶一萬四千七百
  風俗
  與交州同
  姓氏
  
  土産
  蠶一嵗八績 稻再熟 多溫風 貢孔雀
  九真縣九鄉漢武帝開置九真郡治胥浦縣領居風都龎餘𤼵成驩無編等七縣今九真縣即漢居風縣地吳改為移風隋分置九真縣州所理 安鎮山 佛跡山 松源山 弼水
  安順縣東南九里九鄉隋舊縣唐武徳五年置順州又分置東河建昌邊何三縣並屬順州貞觀元年州廢及三縣皆併入安順及愛州 淳岳山 路縵山
  崇平縣南三十里五鄉隋隆安縣唐武徳四年於縣置安州及山州又分隆安立教山建道都握三縣並屬安州又置㟠州真潤古安西安建功五縣屬山州貞觀元年廢安州及三縣又廢山州及五縣以隆安𨽻愛州先天九年改為崇安至徳二年改為崇平
  日南縣東北二百二十里四鄉漢居風縣界有居風山山有風門常有風其山出金牛往往夜見照耀十里隋改為日南縣 鑿山一名九真山 古縵山
  無編縣未詳里數三鄉漢舊縣屬九真郡又雲西漢於縣故城在今縣東
  軍寜縣西北二十一里五鄉隋軍安縣唐武徳五年於縣界置永州七年改為都州貞觀元年改為前真州十年改屬愛州至徳二年改為軍寜縣 丹晝山斧山 扶縁山 寜夷山 思栁水 咢水 鑿口即馬援開石道處按二廣州記雲馬援鑿九真山即石為堤以遏海波自是不復遇漲海 居風山交州記雲居風山在郡西四里又南接射堋山夜靜恆聞射山其山出金昔有一嫗見金牛出食斫得鼻鎖焉珍山交州記雲九真去郡三里有珍山山有神石
  廟值天亢旱二千石親到以水洗石即雲雨立降堯山清風靜夜時聞法鼓之聲 揺牛南中八郡志雲移風故縣有揺牛生𡐍裏時時共鬭則海沸或出岸上家牛見則恐佈人或遮捕即霹𩆝隨至俗號曰神女牛又牛每登岸與虎鬭角軟還入水復堅 銅柱嶺表録舊有韋公幹為愛州刺史郡即漢伏波銅柱以表封疆其柱在境公幹利其財欲椎鎔貨之於賈胡土人不知援之所鑄且謂神物哭曰使君果壞是吾屬為海神所殺矣公幹不聴百姓奔走訴於都督韓約約移書辱之公幹乃止 風門山上有風門常吐風俗曰蕭瑟巖 銅船湖交州記雲九真有一湖去𠲒浦四十里至隂雨日百姓見有銅船出水上又有一牛出湖中以雞酒為祭便獲魚倍常若不設此祀則漁得牛糞而已 弱水交州記雲九真郡西有弱水毛羽皆沈廣七八里望見旁人騎馬皆不得渡也 磬石出浮邱溪又有流金澗多金沙出火齊狀如雲母重疊似黃金 鳥王如鵲頭上有毛冠尾長一尺五寸純黒色若欲取諸鳥先選髙樹砍除枝柯凖留上二枝以膠插著取鳥王置其下鳥王鳴呼衆鳥聞聲皆爭集其處或銜果實或送䖝蟻皆與鳥王諸鳥著膠獠子之徒下收之也 蟻漆吳録雲居風縣有蟻絮籐人視土中知有蟻因墾𤼵有木枝插其上則蟻出縁如生漆堅凝 潮雞地輿志雲愛州移風縣有潮雞嗚旦清如吹角潮至則鳴一名林雞其冠四開宛如芙蓉 趙嫗昔九真有女子趙嫗乳長五尺不嫁常在山中聚盜結黨攻掠郡縣皆有金塌齒履居象頭戰鬭以少男十餘為侍後刺史陸允平平之 鴈隨棺㑹稽虞韶為日南太守即翻之父也身死歸鄉有隻鴈隨棺至㑹稽棲於墓三年乃去野女日南有野女羣行不見其狀時見皛白袒衣
  𥜗也 猓𤡮土人號曰歌然似獼猴而大手面目與人無異皮毛軟毳細滑堪作褥此獸有仁義行則大者前小者後如得果實則小者先送與大者然後自食夷人古堂□獠藥箭射之中一必獲其二未傷者拔死者之箭自刺而死 □獠多變為虎其家相承有虎鬼代代事之若變成生虎巫即殺雞向林祭之打竹弩絃作聲咀咒云云
  驩州
  驩州日南郡今理九徳縣古越裳氏國九譯所通秦屬象郡二漢屬九真郡吳置九徳郡晉宋齊因之隋置驩州後為日南郡唐武徳五年置南徳州總管府領徳明知驩杜源七海八州南徳州領六縣八年改為九徳貞觀初改為驩州又改為演州二年置驩州都督府領驩源明智演林景海八州十三年廢明源海三州天寶元年改為日南郡乾元元年復為驩州放驩兠於崇山即此也
  元領縣四
  九徳 浦陽 越裳 懐驩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     東北至西京陸路一萬四千里 北至長安陸路一萬三千六百里 東至㳂海福祿州一百二里 東至大海一百五十里西至羈縻暑州一百四十里 北至演州一百五十里又至愛州六百三里 西南至文單國十五日程約七百五十里 東南至環王國十日程約五百里北至化州五百二十里 西北至靈□江四百七
  十里 西南至羈縻常州三百里
  
  唐開元戶九千六百一十九
  風俗
  郡國志雲龎山洞人去為兩齒為飾刻胸作花文山中立市十日一㑹鑄銅為器大如盤名旁旁為財布朱吾以南又有狼野人居無屋舎依樹止宿食生肉採香為業與人交易若上皇之人又有狼□裹身猶恥無蔽衣夜與賈人交易暗中嗅金便知好惡
  姓氏
  
  人物無
  土産
  舊貢象牙 藥犀角 金薄 黃屑 沈香 斑竹
  九徳縣十一鄉州所治古越裳氏國秦開百越此為象郡漢武元鼎六年開交趾以南置日南郡治於朱吾領北景盧容西捲象林五縣吳分日南置九徳郡晉宋齊因之隋改為驩州廢九徳郡為縣今州治也後漢遣馬援討林邑蠻援自交趾尋海隅開側道以避海難從蕩昌昌南至九真郡自九真以南隨山刋木開陸路至日南郡又南行四百餘里至林邑國又南行二千餘里有西屠夷國援至其國鑄二銅柱於象林日南界與屠夷分境以紀漢徳之盛其時以不能還者數十人留於銅柱之下至隋乃有三百餘家南蠻呼為馬留人其水路自南安府南海行三千餘里至林邑計交州銅柱五千里 鎮龍山 瀑布山 交州記雲陶橫築城於土穴中得一物白色形如蠶蛹無頭長數丈大十圍軟軟能動割腹肉如豬脂遂以為臛香美橫啖一杯於是三軍皆食焉
  浦陽縣東南五里四鄉晉舊縣 上里山 安龍山越裳縣東北七十里元二鄉吳置唐武徳五年於縣置眀州柝置萬安引眀定逺三縣𨽻之又分日南郡文谷縣置智州領文谷新鎮闕員金寜四縣貞觀十三年廢眀州越裳屬智州後又廢智州以越裳屬驩州懷驩縣未詳里數三鄉隋為咸驩縣屬九真郡唐武徳五年於縣置驩州領安人扶演相景四源四縣治安人貞觀元年改為演州十三年省相景縣入扶演二十六年廢驩州其所管四縣廢入咸驩後改為懐驩真元録此縣廢 長山 長江水 勾蛇其蛇食人腹欲殺此蛇必當令死如不死則尋追報人終不已也雖衆人中往取害之萬不失一又曰鉤蛇長數丈尾末有鉤取岸上人及牛馬食之 居風母交州記雲居風母似猿見人若慙屈頭打殺得風便還活果下牛九徳出果下牛髙三尺漢時樂浪郡亦有果下馬並髙三尺 他綸木堪為衣裳及褥 象孕則五年一生被傷則羣黨相扶將去死則向南跪拜鳴三匝以木覆之雄死雌則泥土著身不飲食輒流涕也 搪牛形如牛而大身黒頭白角長二丈堪為酒器 駃牛異物志日南多駃牛日行數百里 又出香木名曰蜜香即沈香也 木斯香花草花外國以為首飾
  陸州
  陸州玉山郡今理烏雷縣秦象郡地漢以來屬交趾郡梁分置黃州及寜海郡隋平陳郡廢改黃州為玉州煬(「旦」改為「𠀇」)帝初州廢併其地入寜越郡之玉山縣唐武徳五年置玉州領海安海平二縣貞觀二年廢玉山州上元二年復置改為陸州以州界山為名天寳元年改為玉山郡乾元元年復為陸州
  元領縣三
  烏雷 華清 寜海
  四至八到
  西北至東京     西北至西京七千六百里 西北至長安七千九百里 東至亷州界三百里南至大海不知里數 西至武安州三百七十里北至恩平縣郡七百五十二里 東南至海不知里數 西南至當郡寧海縣二百四十里 西北至蘇茂郡一百三十里 東北至寧越 六百里戶
  唐開元戶四百九十四
  風俗
  人採珠煮海為業皆蠻獠烏滸諸夷所居不為編戶率頭為名大封者數百口以一戶 稅布五匹米百斛為恆賦笙號舞絃鍾鳴形琶三絃名為登姓氏
  
  人物無
  土産
  珠 玳瑁 鼊皮 翡翠毛 甲香
  烏雷縣南北四十里一鄉州所治也
  華清縣郭下一鄉舊玉山縣唐天寳年中改
  寧海縣在烏雷縣西三百一十里漢舊安縣唐至德二年改為寧海 越王石 䍧牱山
  福祿州
  福祿州福祿郡今理安遠縣土俗同九眞郡之地後為生獠所據唐龍朔三年智州刺史謝法成招尉生獠昆明比樓等七千餘落總章三年置福祿州以處之天寳元年改為福祿郡至德二年改為唐林郡乾元元年復為福祿州
  元領縣三
  柔遠 唐林 福祿
  土産
  貢白蠟 紫緋 騏麟竭 無名異
  柔逺縣一鄉州理本名安遠唐至德二年改為柔逺唐林縣一鄉
  福祿縣一鄉 已上三縣與州同置
  長州
  長州文陽郡今理文陽縣土地與九眞郡同唐初置長州天寳元年改為文陽縣乾元元年復為長州
  領縣四各一鄉
  文陽 銅蔡 長山 其常 已上四縣與州同置四至
  北至東京      北至西京九千九百里北至長安一萬二千里
  
  唐戶六百四十八
  土産
  貢金
  武峩州
  武峩州武峩郡今理武峩縣土地與安南府同唐立為粵州天寳元年改為龍水郡乾元元年復為粵州
  領縣四
  龍水 崖山 東璽 天河 已上四縣與州同置芝州
  芝州忻城郡今理忻城縣土地與交州同唐置芝州天寳元年改為忻城郡乾元元年復為芝州最逺惡之處
  元領縣一
  忻城
  已上五州獨見通典按開元貞元及郡國郡縣嶺南海圖志記畧並無此郡
  湯州
  湯州湯泉郡今理湯泉縣秦屬象郡地唐置湯州天寳元年改為溫泉郡乾元元年復為湯州
  領縣三各一鄉
  湯泉 緑水 羅韶 已上三縣與州同置
  演州
  演州演水郡今理忠義縣唐武德五年於驩州懐驩縣置驩州貞觀元年改為演州二十六年廢演州入咸驩縣
  元領縣三
  忠義一鄉 懷驩西二十五里三鄉 龍池共二百二十里二鄉
  四至
  北至東京   北至西京萬一千四百里北至長安一萬二千里 北至愛州二百五十里南至驩州一百五十里 東北至海六百里
  林州
  林州隋為林邑郡唐貞觀九年綏懐林邑置林州寄治驩州南界今廢無名州
  領縣三無戶口去長安一萬二千里
  林邑 金龍 海界
  林邑縣州所治漢武帝開百越於交趾郡南三千里置日南郡領縣四治於朱吾其林邑即日南郡之象林縣在日南郡東界四百里後漢靈帝時中原喪亂象林縣人區連殺象林郡縣今自稱林邑王後有范雄者代區連相傳累世遂為林邑國其地開百戶以向日晉武帝時苑氏入貢東晉末攻陷日南郡告交州刺史吉蕃求以日南郡北界橫山為界其後又陷九真郡自是屢㓂交趾南界至唐貞觀中其王修職貢乃以驩州南僑置林邑郡以羈縻之非正林邑國也金龍縣隋文帝時遣大將軍劉方率被萬人自交趾南伐林邑敗之其王梵志遁走方收其廟主一十八人皆鑄金為之盡虜其人空其地乃班師因方得金龍乃為縣名
  海界縣
  已上三縣並貞觀九年
  景州
  景州北景郡隋北景郡唐貞觀二年置南景州寄治驩州南界八年改為景州亦廢無其名
  元領縣三無戶口
  北景 由文 朱吾
  北景縣漢縣名屬日南郡在安南府三千里北景者以日在表北景在表南晉將灌𮟏改林邑王范佛破其國遂於其國五月五日立表日在表北影在表南九寸一分故自北景南皆北戶以向日也北字或單為匕
  由文縣唐貞觀二年
  朱吾縣漢日南郡所治之縣也前志雲朱吾縣人不粒食邑多魚資魚為生朱吾在日南郡此僑立名也
  籠州
  籠州扶南郡今理武勒縣唐貞觀十二年清平公李引節遣籠州大同縣人龔固興招慰生蠻置籠州天寳元年改為扶南郡乾元元年復為籠州 扶南國在日南郡之南大海西大島中去日南郡約七千餘里在林邑國西南三千里其王貞觀中遣使朝貢放立籠州招致之遙取其名非正扶南國地也
  元領縣七
  武勒 武禮 羅龍 扶南 龍額 武觀 武江已上七縣與州同置
  四至
  東至邕州八百里
  
  都管戶三千六百六十七
  環州
  環州正平郡今理正平縣唐貞觀十二年清平公李引節開拓生蠻置環州以環王國為名天寳元年改為正平郡乾元元年復為環州
  元領縣八
  正平一鄉 福零一鄉 龍源 思恩一鄉 歌良武石二鄉 饒勉二鄉 䝉都
  已上八縣與州同置
  四至
  正南㣲南至宜州二百里
  德化州
  德化州唐永泰二年於安南府西界䍧牱南界置
  元領縣二
  德化 歸義
  已上二縣與州同置
  郎茫州
  郎茫州唐永泰二年於南安府西界置
  元領縣二
  郎茫 古勇
  已上二縣與州同置
  龍武州
  龍武州唐永泰二年於南安西界置
  元領縣二
  龍邱 福宇
  已上二縣與州同置
  已上七州元屬安南都䕶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七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七十二上
  宋 樂史 撰
  四夷總序
  周禮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則景短多暑日北則景長多寒日東則景夕多風日西則景朝多隂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㑹也隂陽之所和也然則百物阜安乃建王國李淳風曰今洛陽告成縣以土圭測天地之中也然則四夷之距推此可知焉爾雅曰東至於泰逺西至於邠國南至於濮鈆北至於祝栗謂之四極皆謂四方極逺之國○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觚竹在北北戸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東皆四荒昏荒之國次四極者○九夷八狄七戎八蠻謂之四海九夷在東八狄在北七戎在西八蠻在南次四荒者○岠齊州以南戴日為丹穴岠去也齊中也○北戴斗極為空桐負○東至日所出為太平西至日所入為太䝉即䝉泥也○太平之人仁丹穴之人智太䝉之人信空桐之人武地氣使之然也○此五方之性也太演十二次分野圖雲天下山河之象在乎兩戒北戒地形自三危三危縣在沙州燉煌縣○積石負終南積石山在鄯州龍支縣終南山在長安縣○地絡之隂東及太華今華州鄭縣○而逾河並雷首山在今浦州河東縣○砥柱至於王屋今洛陽王屋縣○太行今澤州晉城縣○乃西北抵常山山在今鎮州之右東折秦塞垣至穢貊朝鮮是謂北紀所以限中外也故星傳謂之北戒或謂之胡門南戒地形自岷山在茂州汶山縣○嶓冡在今梁州金牛縣○負終南地絡之陽東及太華在華州○抵商山在商州○阻熊耳連外方熊耳山在虢州盧氏縣○桐栢南析自上洛南逾江漢桐栢山在唐州○武當荊山至于衡陽武當山在均州荊山在襄州南潭縣衡陽山在衡州○乃東折嶺徼達東敺今福州○閩中是謂南紀所以限蠻夷星傳謂之南戒亦謂之越門華裔之大經也尚書五服之制去王城面五百里甸服又五百里侯服又五百里綏服又五百里要服距王城凡二千里其外五百里荒服國語曰周穆王征犬戎得白狼白鹿以歸自後荒服不至然則二千里之外乃四夷及蠻夷獫狁匪茹整居焦穫今岐州○又秦晉遷陸渾之戎於伊川今陸渾縣○則叅居中國矣而其本域葢四夷之裔也記曰東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夷者觚也東方人好生萬物觝觸地而出以其居東故曰東夷東九種一曰𤣥菟二曰樂浪三曰髙驪四曰蒲飾五曰鳥臾六曰索家七曰東屠八曰倭人九曰天鄙謂之九夷文身謂以丹青文飾其肌有不火食者以其地氣多暖雖不火食不為害也言有不火食者亦有火食者○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君臣同川而浴極為簡慢蠻者慢也其𩔖有八一曰天竺二曰咳苜三曰憔悴四曰破踵五曰穿胸六曰信耳七曰駒軹八曰旁春雕題交趾者題為額也謂以丹青雕刻其頭非惟雕題亦文身也故仲雍居吳越左傳雲斷髮文身趾足也言蠻臥時頭向外足在內而相交故曰交趾不曰被髮者髪斷故云注云雕文謂刻其肌以丹青湼之交趾足相向言浴則同川臥則有不火食地氣暖不為病漢書地理志越俗斷髮文身以避蛟龍之害故刻其肌以丹青湼之以東南俱近於海故皆文身爾雅言六蠻○西方曰戎被髪衣皮有不粒食者矣戎者㐫也斬伐殺生故曰戎然戎亦有六一曰僥侇二曰戎央三曰老白四曰耆𦍑五曰鼻息六曰天剛衣皮不粒食者以其無絲麻唯食禽獸肉故衣皮地氣寒少五榖故有不粒食者爾雅中言七戎七曰山崙○北方曰狄被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狄者辟也逺也言其地廣闢而逖逺故曰狄也其𩔖有五一曰月支二曰貊穢三曰匃奴四曰單于五曰白屋東方多鳥故曰羽衣正北多羊故曰羽毛寒至盛林木又少故穴居亦少五榖故不粒食也爾雅雲八狄多六曰宣威七曰宣靺鞨八曰逹怛禮只元五狄也○中國夷蠻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偹器其事雖異各自足○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逺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此言帝王立此傳達四方之人東方謂之寄也○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皆俗問之名依其事𩔖耳鞮其言之也今冀州郡有言狄鞮者○先王以是周知其情而從其俗務以德安其性不以力致其來其國土之別固已具於職方訓誦矣禹之敷土也使大章亥歩四極之所距海外之地則山海經存焉方言虢國今古不同偹其紀綱難其盡䆒自是以降唐史所書推其土域所存紀其名號之變載於國史之末以備華夏之文至於戰伐之情朝貢之數事此非理不復具焉凡今地理之説葢定其方域表其山川而四夷之居本在四表雖獫狁之整居焦穫陸渾之處於伊川其人則夷其地則夏豈可以周原洛邑謂之裔乎昔唐開元天寳之盛也南至越裳北至靈朔東窮遼石西及河湟皆為郡縣單于風教既編九州之記豈可具之於四夷兩漢之制縣有蠻夷曰道而其總述皆九牧之所相矣是以今四夷之所説皆其裔荒之本主焉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七十二上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七十二下
  宋 樂史 撰
  四夷一
  東夷一
  東夷總述
  東夷之地自胸山而東其北則樂浪朝鮮遼東其南則閩越晉安之東泉州今泉州濵海望海中諸夷國皆見焉○皆其域也昔周武王封殷太師箕子於朝鮮而遼東則戰國時燕地而帶方眞畨𤣥菟皆漢之郡後皆為東夷之地矣葢先王之時罔不率俾夏太康失德夷人始叛至桀而諸夷內侵殷仲丁伐監夷後雖陵暴諸夏而其境則遼海之東焉遼東故塞至浿水為界屬燕燕王盧綰及燕人衛滿亡命而出塞渡浿水居秦之空地王之地方數千里至漢武破之以朝鮮為眞番臨屯樂浪𤣥菟四郡後漢末公孫康據而有之魏景初元年乃滅魏周齊以來髙麗強盛隋煬帝三征之初渡遼而敗再行次遼水征之而楊𤣥感反又將征之而天下亂至唐髙宗時乃滅之
  朝鮮
  朝鮮周封箕子之國昔武王釋箕子之囚箕子不忍食周粟走之朝鮮武王聞之因以朝鮮封之太傅箕子教以禮義田蠶作八條之教無門戶之閉而人不為盜其後四十餘代至戰國時朝鮮侯亦僭稱王始全燕時屬焉為置吏築鄣塞其後燕王盧綰反入匈奴燕人衛滿亡命聚黨千餘人椎結蠻服東走出塞渡浿水擊破朝鮮王準居秦故空地上下彰稍役屬真番朝鮮諸夷及故燕齊亡命者王之都王險地名在浿水東○㑹孝𠅤高后時天下初定遼東太守即約滿為外臣保塞外蠻夷是故滿得以威力侵其旁小邑真番臨屯皆來服屬地方數千里傳子至孫右渠誘漢亡人滋多武帝元封二年遣樓船將軍楊僕從齊浮渤海兵五萬左將軍荀⿱彐⿰垁凡 -- 彘出遼東頃之朝鮮人殺右渠來降遂定其地因立為真番臨屯樂浪𤣥菟四郡今悉為東夷之地昭帝時罷臨屯真番以併樂浪𤣥莬自此內屬
  四至
  秦滅燕屬遼東外徼秦遼東郡今安東府之地及秦亂中國人或避地者數萬口漢興為其逺難守復修遼東故塞至浿水為界武帝因之即為四郡之地土俗物産
  始箕子以八條之教世得其理自漢內屬以後風俗稍薄法禁亦寖多至於六十餘按四夷志東方仁故其俗頗有中國之風孔子欲居九夷又聞郯子述鳥官曰天子失官學在四夷也其俗土著喜飲酒歌舞或冠弁衣錦器用俎豆
  濊國
  濊亦朝鮮之地後漢光武封其渠帥為縣侯皆嵗時朝貢無大君長漢已來其官有侯邑君老三統主下戶其耆舊自謂與高麗同種言語法俗大抵相𩔖魏齊王正始六年濊侯等舉邑降四時詣樂浪帶方二郡朝謁並今東夷之地有軍征賦調如華人焉
  四至
  南與辰韓北與高勾麗沃沮接東窮大海西接樂浪土俗物産
  箕人性謹愿少嗜慾有廉恥男女衣皆著曲領男子繫銀花廣數寸以為飾俗重山川山川各有部分不得輒相干涉同姓不婚多所忌諱疾病死亡即棄舊宅知種麻養蠶作綿布又頗曉氣𠉀星宿先知年嵗豐約不以珠玉為寳又祭虎以為神其邑落有侵犯者輒相罰責生口牛馬名之為貴禍少冦盜作矛長三丈或數人共持之能步戰樂浪擅弓出其地又多文豹有果下馬髙三丈其海出班魚皮漢時怕獻之百濟國
  百濟即後漢末夫餘王尉仇臺之後後魏時百濟王上表雲臣與髙麗源出夫餘也初以百家濟海因號百濟晉時勾麗既畧有遼東而百濟亦據有遼西晉平二郡地今營平二州之間也自晉以後併諸國據有馬韓地晉代授蕃爵自置百濟郡義熈中以百濟王夫餘腆為使持節都督百濟諸軍事宋齊梁並遣使朝貢授官封其人土著地多下濕率皆山居其王都有東西二城號建居拔城王號於羅瑕百姓呼為鞬告支夏言並王也○王妻號於陸夏言妃也○官屬有十六品左平一品達二品恩率三品徳率四品扞率五品奈率六品以上冠飾銀花將徳七品紫帶施徳八品皂帶固徳九品赤帶季徳十品青帶對徳十一品文督十二品皆黃帶武督十三品佐軍十四品振武十五品尅虞十六品皆白帶統兵以達率徳率扞率為之人庶及餘小域咸分𨽻焉其國用法叛逆者死殺人者以奴婢三人贖官人管射及盜者三倍追贓其王以四仲月祭天及五帝之神每嵗四祠其始祖仇臺之廟大姓有八族謂沙氏燕氏劦氏解氏真氏國氏木氏苩氏國西入島居者十五所皆有城邑後魏孝文帝遣衆征破之後其王牟大為髙勾麗所破衰弱累年遷居南韓舊地隋初其王扶餘璋遣使貢方物拜為帶方郡公百濟王唐武徳四年其王夫餘璋遣使獻果下馬與新羅世為仇讐貞觀十六年與高麗通和以絶新羅入朝之道太宗新征髙麗百濟懷數年之間朝貢遂絶顯慶五年蘇定方討平之因虜其王義慈以歸其地舊有五部分統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萬戶至是以其地分置熊津焉韓東明金連徳安等五府都督府以其酋渠為都督府刺史縣令命右衛郎將王文度為都督總兵以鎮之至麟徳三年其舊地沒於新羅城傍衆餘後漸衰弱散投空厥及靺鞨其王扶餘崇竟不敢還舊國土地盡沒於新羅靺鞨扶餘氏君長因之遂絶義慈事親以至孝聞友於兄弟時人號為東海曾閔及至京數日病卒𦵏於孫皓陳叔寳墓側
  四至
  其國東西四百里南北九百里按新羅北距高麗千餘里西限大海過海至越州處小海之南南渡海即是倭國
  土俗物産
  其衣服男子畧同於髙麗拜謁之禮兩手據地為敬婦人衣似袍而袖微大在室者編髪於首後垂一道為飾出嫁者乃分為兩道焉兵有弓箭刀矟重騎射兼愛墳史其秀異者頗解屬文又解隂陽五行用宋元嘉厯以建寅月為嵗首亦解醫藥卜筮占相之術有投壺樗蒲等雜然尤尚奕棋僧尼寺塔甚多而無道士賦稅以布絹麻木等婚娶之禮畧同華俗父母及夫死者三年持服餘親則𦵏訖除之氣𠉀溫煖五榖雜果蔬菜及酒醴殽樂器之屬多同於內地唯無駞騾驢羊鵝鴨等西南海中有三島其上出黃漆樹似小擾樹而大六月輒取其汁漆器物如黃金其光奪目
  三韓國
  馬韓後漢時通焉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韓三韓之地凡大小共七十八國或雲百濟是一國焉大者萬餘戶小者數千家各在山海間地各方四千餘里東以西海為限皆古之辰國也馬韓最大共立其種為王辰韓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適韓韓割東界地與之有城柵其言語有𩔖秦人由是或謂之秦韓其王常用馬韓人作之代相係襲辰韓不得自立為王明其流移之人故也其俗名國為邦弓為弧賊為冦行酒為行觴相呼為徒諸小別邑各有渠帥大者名臣智次有儉側次有樊濊次有殺奚次有邑借皆其官名人文身步戰兵仗與馬韓同弁韓與辰韓雜居城郭衣服皆同言語風俗祀神有異施䆴皆在戶西初朝鮮王準為衛滿所破乃將其衆餘數千人走入海攻馬韓破之自立為韓王準後滅絶馬韓人復自立為辰王後漢光武時韓人廉斯人蘇馬諟等詣樂浪貢獻帝封蘇馬諟為漢亷斯邑君使屬樂浪郡靈帝末韓滅並盛郡縣不能制百姓苦亂多流逃亡入韓者建安中公孫康分屯有有鹽二縣以南荒地為帯方郡因遣公孫模張敞収遺民伐韓濊舊民稍出自後倭韓遂屬帯方𨛦魏明帝初遣帯方太守劉昕樂浪太守鮮于嗣越海定二郡部従事呉林以樂浪本統韓國分割辰韓八國以屬樂浪晉武帝咸寕中馬韓主來朝自後無聞按三韓尋為百濟新羅所併
  四至
  馬韓在西五十有四國其北與樂浪接南與倭接辰韓在東十有二國其北與濊貊接弁韓在辰韓之南與倭接
  土俗物産
  馬韓人知田蠶作綿布出大栗如梨有細尾長五尺邑落雜居亦無城郭作土室形如冢開戶在上不知跪拜無長幼男女之別少紀綱國邑雖有主帥不能相制御其𦵏有棺無槨不知騎乗牛馬不貴金寳錦罽唯重瓔珠以綴衣為飾及懸頸垂耳大率皆魁頭露髻布袍草履其人勇壯少年有築室作力者輒以繩貫卷皮以杖捶繩懽呼為健終日力作不以為痛苦用弓楯矛櫓雖有鬭爭攻戰而貴相屈服俗信鬼神嘗以五月耕種畢祭鬼神晝夜飲㑹羣聚歌舞舞輒數十人相隨踏地為節十月農工畢亦復如之諸國邑各以一人主祭祭天地號天君又立蘇塗有似浮屠建大木以懸鼓鈴事鬼神其南界近倭亦有文身者又有州胡在馬韓之海西大島上其人差短小語言不與韓同其被服如鮮卑衣韋衣有上無下好養牛豕乗船往來貨市韓中辰韓其地肥美宜五榖知蠶桑作練布乗駕牛馬嫁娶以禮其俗男女有別以大鳥羽送死其意欲使死者神魂飛揚也國出鐵韓濊倭皆從取之凡諸市易者皆用鐵如中國用錢刀又以供給二郡俗喜歌舞飲酒鼓瑟瑟形似築彈之有音曲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七十二下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七十三
  宋 樂史 撰
  四夷二
  東夷二
  高句麗國
  髙句麗後漢朝貢雲本出於夫餘先祖朱䝉朱䝉母河伯女閉於室內為日所照引身避之日影又逐因有孕生卵大如五升夫餘棄之與犬犬不食與豕豕不食棄於路牛馬避之棄於野衆鳥以毛茹之王剖之不破以還其母母以物褁置煖處有一男破殻而生及長名曰朱䝉其俗言朱䝉者善射也國人以非人所生欲殺之朱䝉東走渡普述至紇升骨城遂居之號曰髙勾麗國因以髙為氏子孫繼立至漢武帝元封三年滅朝鮮置𤣥莬郡以髙勾麗為縣以屬之賜以冠幘朝服鼓吹嘗從𤣥菟郡授之後稍驕不復詣郡但以東界築小城授之遂名此城為幘溝婁溝婁者勾麗名城也王莽時𤼵勾麗兵以伐匈奴其人不欲行皆亡出塞為盜王莽更名髙勾麗王為下勾麗侯於是貊人冦邉愈甚光武建武八年遣使朝貢因復其王號凡有五族有消奴部絶奴部順奴部灌奴部桂婁部本消奴部為王稍㣲弱後桂婁部代立其置官有相加對盧沛者古雛大加主簿優臺使者帛衣先人其公㑹衣服皆錦繡金銀以自飾大者上皆加著幘如冠幘而無後其小加著折風形如弁無牢獄有罪諸加評議便殺之沒入妻子為奴婢兵器有甲弩弓箭㦸矟矛鋋習戰鬭好冦鈔沃沮東濊皆屬焉又有小水貊勾麗作國依水而居漢遼東郡西安平縣北有小水南流入海勾麗別種依小水作居因名之為小水貊也地出好弓所謂貊弓是也後勾麗王宮生而開目國人懐之及長勇壯和帝時頻掠遼東𤣥莬等郡宮死𤣥莬太守姚光上言欲因其喪𤼵兵擊之尚書陳忠曰宮前桀頡光不能討死擊之非義也宜遣弔問因責讓前罪赦不加誅安帝從之明年宮子遂成還漢生口詣𤣥莬降詔曰自今以後不與縣官戰鬭而自以親附送生口者皆與贖直縑人四十匹小口半之自爾率服東垂少事其後王伯固死有二子長曰拔竒少曰伊夷模國人立伊夷模為王自伯固時數冦遼東又受亡胡五百餘家獻帝建安中拔竒怨為兄而不得立與消奴部各將下戶三萬餘口詣公孫康降還住沸流水降胡亦叛伊夷模伊夷模更作新國都於此九都山下拔竒遂往遼東有子留勾麗國古雛加駮位居是也伊夷模死子位宮立始位宮曽祖亦名宮生而開目能視及長而勇壯今王生亦能視勾麗呼相似為位以為似其曽祖故名之為位宮位宮有勇力便鞍馬魏齊王正始二年位宮冦西安平五年幽州刺史毌丘儉將萬人出𤣥莬討之戰於沸流位宮敗走儉追至親峴懸車束馬登九都山屠其所都斬首虜萬餘級六年儉復討之位宮輕騎將諸奔沃沮儉使王頎追之絶沃沮千餘里到肅慎南界刻石紀功又刋九都山銘不耐城而還至位宮五葉孫釗晉康帝建元初慕容皝率兵討之大敗單馬奔走皝乗勝追至九都焚其宮室掠男女五萬餘口以歸釗後為百濟所殺其後慕容寳以勾麗王安為平州牧封遼東帯方二國王安嫁置長史司馬叅軍官後畧有遼東郡至孫髙璉晉安帝義熙中遣長司髙翼獻赤白馬以璉為都督營州諸軍髙麗王樂浪郡公宋元嘉中又獻馬八百匹自東晉宋至於齊梁後魏周其王皆受南北兩朝封爵分遣貢使初後魏時置諸國使邸齊使第一髙麗次之南齊武帝永明中髙麗使至服窮袴冠折風中書王融戲之曰服不中身之災也頭上定是何物答曰此則古弁之遺象也自東晉已後其王所居平壤城即漢樂浪郡王險自慕容氏來伐後徙國內城移都此城亦曰長安城其城隨山屈曲南臨浿水在遼東南東干餘里城內惟積倉儲器械㓂至方入固守王別為宅於其側其外有國內域及漢域亦別都也後有遼東𤣥莬等數十城皆置官司以相統攝焉其地後漢時二千里至後魏南北漸狹境纔千餘里至隋漸大東西六千里其國中書籍有五經三史三國志晉陽秋玉篇字統字林自璉七葉至元隋文帝時以靺鞨之衆萬餘騎冦遼東帝遣漢王諒討之次遼水大遭疾疫又乏糧元懼請罪遂班師煬帝徴元入朝不至大業七年帝親征元八年師渡遼水營於遼東城分道出師頓兵於其城下髙勾麗嬰城固守帝命諸軍攻之又勅諸將勾麗若降即宜撫約不得縦兵城將陷賊輒言請降諸將奉㫖不敢赴機先令馳奏此報至賊守禦亦備隨出拒戰如此者再三帝不悟食盡師老輸糧不繼諸軍敗績還者千人而已是行也唯於遼東西㧞賊武厲置遼東郡及通定鎮而還九年帝復親征乃勅諸軍以便宜從事諸將分道攻城賊勢日蹙㑹楊𤣥感作亂反書至帝班師兵部侍郎斛斯政𤣥感之黨亡入髙麗知其事實悉鋭兵來追殿軍多敗十年又𤼵天下兵㑹盜賊蜂起所在阻絶軍多失期少至遼水又屬饑饉六軍逓相掠奪復多疾疫自黃龍以東骸骨相屬止泊之處軍人皆積屍以禦風雨死者十有八九髙麗亦困斃於禦守遣使乞降囚送斛斯政以贖罪帝許之頓於懐逺鎮受其降欵旋班師仍徴元入朝不至帝更圖後舉㑹天下大亂不克復行唐武徳四年遣使朝貢其國建官有九等其一曰土梓舊名大對盧總知國事次曰太大兄次鬱折華言主簿次太大夫使者次皂衣頭大兄東夷相傳所謂皂衣先人者也以前五官掌機密謀政事徴發兵馬選授官爵次大使者次大兄次収位使者次上位使者次小兄次諸兄次過節次不過節次先人又有狀古雛加掌賓客比鴻臚卿大夫使者為之又有國子博士太學博士舍人通事典書客皆小兄弟以上為之又其諸大城置傉蕯比都督諸城置處閭近支刺使亦謂之道使其武官曰大模達比衛將軍以皂衣頭大兄以上為之次末客比中郎將以大兄以上為之其次領千人以下各有差等又其國有五部皆貴人之族也一曰內部即後漢時桂婁部也二曰比部即絶奴部也三曰東部即順奴部也四曰南部即灌奴部也五曰西部即消奴部也又遣使請道教七年二月遣使內附受正朔請頒厯許之詔沈叔安持天尊像並道士至其國講五千文開釋𤣥宗自是始崇重之化行於國有踰釋典八年三月髙祖謂羣臣曰名實之間理須相副髙麗稱臣於隋終拒煬帝此亦何臣之有朕敬於萬物不欲驕貴但據有土宇務共安人何必令其稱臣以自尊大可即詔述朕此懐也裴矩溫彥博進曰遼東之地周為太師之國漢家之𤣥莬郡耳魏晉以前近在提封之內不可許以不臣若以髙麗抗禮逺人必當輕漢天子四海一家無有逺邇悉主悉臣理無降尊俯同藩服乃止其後東部大人葢蘇文殺其王髙武其主元在位十八年死髙武即元異母弟○立其姪藏為主自為莫離支此官總選兵猶吏部兵部尚書也○於是號令逺近遂専國命蘇文鬚面甚偉形體魁傑衣服冠履皆飾以金彩身佩五刀常挑臂髙步意氣豪逸左右莫敢仰視恆令武官貴人俯伏於地登背上下馬○貞觀十八年二月太宗謂大臣曰髙麗莫離支賊殺其主盡誅大臣夫出師弔伐須有其名因其殺君虐民取之為易諌議大夫褚遂良進曰兵若度遼事須尅㨗萬一不獲無以示威逺方必更發怒再勤兵衆若至於此安危難測太宗然之兵部尚書李勣曰近者延陀犯邉陛下必欲追擊但為魏徴苦諌遂止向若討伐無一人生還可五十年間邉境無事至十一月以刑部尚書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自萊州泛海趣平壤又以特進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趣遼東兩軍合勢三十日征遼之兵集於幽州十九年太宗親征渡遼四月李勣攻㧞葢牟城獲口二萬以其城置葢州勣又攻遼東城拔之以其城為遼州六月攻㧞白巖城以其城為巖州遂引軍次安市城進兵以攻之㑹援於安市城東南八里依山為陣上令所司張受降幙於朝堂之側夜召文武躬自指麾是夜有流星墜賊營中明日及戰大破之延夀恵真率三萬六千八百人來降上以酋首三千五百人授以戎秩遷之內地餘三萬人悉放還平壤城靺鞨三千人並坑之獲馬三萬匹牛五萬頭甲一萬領因名所幸山為駐蹕山命許敬宗為文勒石以紀其跡遂移軍於安市城乆不尅九月遂班師先遣遼葢二州戶口渡遼乃召兵馬厯於城下而旋城主升城拜辭太宗嘉其堅守賜縑百匹以勵事君者二十一年李勣大破髙麗於南蘇班師至頗利城渡白狼黃巖二水皆由膝下勣怪二水狹淺問契丹遼源所在雲此二水更行數里合而南流即稱遼水更無遼源可得也旋師之後更議再行二十二年司空房𤣥齡病亟乃謂諸子曰當今天下清謐鹹得其宜唯東討不廷方為國害主上含怒意決臣下莫敢犯顔吾若不言可謂啣恨入地遂封表諫曰臣聞兵惡不戢武貴止戈當今聖化所覃無逺不薄上古所不臣者陛下皆能臣之所不制者皆能制之詳觀古今為中國患害莫過突厥遂能坐運神略不下殿堂大小可汗相次束手分典禁衛執㦸行間其後延陀鴟張尋就夷滅鐵勒慕義請置州縣沙漠以北萬里無塵至如高昌叛渙於流沙吐渾首竄於積石偏師薄伐俱從平蕩如髙麗者厯代逋誅莫能討擊陛下責以逆亂弒主虐人親總六師問罪遼碣未經旬日即㧞遼東前後虜獲數十萬計分配諸州無處不滿雪往代之宿恥掩崤陵之枯骨比功校徳萬倍前王此聖主所自知㣲臣安敢備説且陛下仁風被於率土孝徳彰乎配天兼衆美而有之靡不備至且㣲臣深為陛下惜之重之愛之寳之易曰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又曰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聖人乎由此言之進有退之義存是亡之機得有喪之理老臣所以為陛下惜之葢謂此也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臣謂陛下威名功徳亦可足矣拓土開疆亦可止矣彼髙麗者貪詐猥賤不足待以仁義不可責以常禮古來以魚鼈畜之宜從闊畧若必欲絶其種𩔖深恐獸窮則摶且陛下每決死囚必命三覆五奏進素食停音樂葢以人命所重感動聖慈也況今兵士之徒無一罪戾無故驅之於戎陣之間委之鋒刃之下使肝腦塗地魂魄無歸令其老父孤兒寡婦慈母覩轊車而淹泣抱枯骨而傷心足以變動隂陽感傷和氣實天下之寃痛也且兵㐫器戰危事不得已而用之向使髙麗違失臣節而陛下誅之可也侵軼百姓而陛下夷之可也久長能為中國之患而陛下除之可也有一於此雖日殺萬夫不足為愧今無此三條坐煩中國內為舊主雪怨外為新羅報讐豈非所存者小所損者大願陛下遵皇祖老子止足之戒以保萬代巍巍之業發沛然之恩降寛大之詔順陽春以布澤釋髙麗以自新則中外慶賴逺肅邇安臣老病三公朝夕入地謹罄殘魂餘息結草之誠䝉録此哀鳴即死且不朽葢蘇文死其子男生嗣立為其弟建所逐使其子獻誠詣闕髙宗總章元年遣司空李勣攻㧞扶蘓城一時來降遂與諸軍相㑹時副御史賈言忠克度知遼東軍糧使囘上問以軍事言忠盡其山川地勢且言遼東可平之狀上問曰卿何以知其可平也對曰昔隋主親率六軍覆於遼東者人事然也煬帝無道軍政嚴酷舉國受役天下離心𤣥感一唱狼狽而還身死國亡自取之也及先帝親征問罪所以不得志者髙麗未有釁也諺曰賊無媒中道囘今髙麗失其政人心不附男女兄弟內離逓相攻擊脫身來奔為我鄉導彼之情偽盡知之矣以國家富強陛下明聖將士盡力滅之必矣且聞髙麗秘計雲不及九百年當有八十老將來滅之自前漢末髙麗氏即有國土及今已九百矣李勣年八十亦與符記相同又髙麗頻嵗饑荒賣鬻男女無故地裂狼狐入城蚡䑕穴於門閾之下夷俗言妖遞相警怖天意如此人事如彼臣竊以為是行不再舉矣上曰卿觀遼東諸將孰賢對曰李勣先朝舊臣聖鑒所悉龎同善雖非鬭將而持軍嚴整薛仁貴勇冠三軍威名逺振高偘勤儉自處果敢有餘契苾何力沈毅持重有統御之才雖頗有忌前之癖而臨事㫁然諸將夙夜小心忘身憂國者莫逮於李勣上深然其言九月十二日㧞平壤城虜其王髙藏男建男産等以歸平其國下城百七十戶六十九萬七千二年移髙麗戶二萬八千二百配江淮以南山南京西咸亨元年四月其餘𩔖有酋長劍牟岑者率衆叛立髙麗外孫安為王令左衛大將軍髙偘討平之其餘衆不能自保散投新羅靺鞨舊土國盡入於靺鞨髙氏君長遂絶武太后聖厯二年鑾臺侍郎平章事狄仁傑表請拔安東鎮復其君長曰臣聞先王疆理天下皆是封域之內制井田出兵賦其有逆命者因而誅焉罪其君弔其人存其社稷不奪其財非欲土地之廣非貪玉帛之貨至漢孝武藉四帝之資儲於是定朝鮮討西域平南越擊匈奴府庫皆空盜賊鋒起百姓鬻妻賣子流離於道路者萬計於是摧枯市利算及舟車籠天下貨財而財用益屈末年覺悟息兵罷役封丞相為富民侯然而漢室中㣲釁由此起豈不感哉人有四支者所以扞頭目君有四方者所以衛中國也然以蝮蛇在手既以㫁節全身狼戾一隅亦宜棄之存國漢元帝罷朱崖之郡宣帝棄車師之田非惡多而好少也知難即止是為愛人今以每中分為西運風波漂盪沒溺至多兵糧由恐不足且中國之於髙麗天文自隔遼東所守已是石田靺鞨遐方更為鷄肋今欲疲有益而求無益恐非通典且得其地不足以耕織得其人不足以賦稅臣請罷薛訥廢安東鎮三韓君長髙氏為其主誠願陛下存亡⿰糹⿱𢆶匹 -- 繼絶之義復其故地此之美名髙於堯舜逺矣
  四至
  其國在遼東之東千里南與朝鮮濊貊東與沃沮北與夫餘其地方後漢時南北二千里至後魏南北漸狹方千餘里至隋漸大東西六千里
  土俗物産
  其俗淫而形貎潔淨國中邑落男女每夜羣衆為倡樂好祀神社稷靈星以十月祭天大㑹名曰東盟其國東有大穴號隧神亦以十月迎而祭之婚娶之禮畧無財幣有愛財者謂之賣婢俗甚恥之父母及夫喪其服制同於華夏兄弟則服以三月樂有五絃琴箏篳篥橫吹簫鼔之屬賦稅則絹布及粟隨其所有量貧富差等輸之有馬皆小便登山本朱䝉所乘馬種即果下也畜有牛豕豕多白色其人性㓙急有氣力好戰其地多山谷無原澤隨山谷而居少田業力作不足以自資其俗節於飲食而好修宮室始以為夫餘別種而言語法則多同之跪拜伸一足行步皆如走 碣石山在漢樂浪郡遂城縣長城起於此山今騐長城東截遼水而入髙麗遺址尚書雲夾右碣石入於海右碣石則河赴海處在今州南二十餘里則髙麗為碣石之左也 平壤城東北有魯陽山魯城在其上西南二千里又有葦山南臨浿水 大遼水源出靺鞨國西南山南流至安市也 小遼水源出遼山西南流又有大梁山在國西出塞外西南流注小遼水 馬訾水一名鴨緑水水源出東北靺鞨白山水色似鴨頭故俗名之去遼東五百里經國內城南又西與一水合即鹽灘水也二水合流西南至安平城入髙麗之地以此水最大波瀾清折所經津濟皆貯大船其國恃此以為天塹其水凡闊三百步在平壤城西北四百五十里遼水東南四百八十里按髙麗記雲分則漢樂浪𤣥莬郡之地自後漢及魏為公孫氏所據至淵滅西晉永嘉以後復入髙麗其不耐屯有帯方安市平郭安平居文龍城皆漢二郡之屬縣分則朝鮮濊貊沃沮之地是也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七十三
<史部,地理類,總志之屬,太平寰宇記>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七十四
  宋 樂史 撰
  四夷三
  東夷三
  新羅國
  新羅國魏時為新盧國焉其先本辰韓種也辰韓始有六國稍分為十二新羅則其一也或曰斯羅魏將毌丘儉討髙麗破之奔沃沮其後復歸故國留者遂為新羅焉故其人雜有華夏高麗百濟之屬兼有沃沮不耐韓濊之地其王本百濟人自海逃入新羅遂王其國國小不能自通使聘苻堅時其王樓寒遣使衛頭朝貢堅曰卿言東海之事與古不仝何也答曰亦猶中國時代變革名號改易今之與古焉得同之梁武普通二年王姓慕名秦始使人隨百濟獻方物其俗呼城曰徤牟羅其邑在內曰喙評在外曰邑勒亦猶中國之言郡縣也國有六喙評五十二邑勒至隋文帝時遣使來貢其王姓金名真平按隋東藩風俗記雲金姓相承三十餘葉文帝拜為樂浪郡公新羅王又按其先附庸於百濟後因百濟征高麗人不堪戎役相率歸之遂致強盛因襲加羅任䢷諸國滅之並三韓之故地也其西北界大牙出髙麗百濟之間官有十七等其一曰伊罰於貴相如次伊尺於次迎於次破彌於次大阿尺於次阿尺於次吉於次沙咄於次及伏於次大柰摩次柰摩次大吉次小吉次吉土次大烏次小烏次造位外外有郡縣其文字甲兵同於中國選人之壯健者悉入軍鋒戍邏俱有營屯步伍風俗刑政衣服畧與髙麗百濟同唐貞觀二十一年其王遣金春秋來朝拜為特進請改章服以從華制永徽元年其王金真徳大破百濟遣使獻織錦作五言太平詩龍朔三年詔新羅置雞林大都督麟徳二年其王法敏與龍津都督夫餘隆盟於百濟之熊津城其盟書藏於百濟之廟於是帶方州刺史劉仁軌領新羅百濟儋羅倭人四國使浮海而還以赴太山之下上元元年法敏納髙麗叛亡之衆又畧百濟故地遣兵守之帝大怒下詔削法敏官爵遣宰臣劉仁軌討之仍以法敏弟左饒衛員外大將軍臨海郡公金仁問為新羅王時仁問在京師詔令歸國以代其兄仁問行至中路聞新羅降仁問乃還二年雞林道行軍大總管劉仁軌大破新羅之衆於七重城而還新羅於是遣使入朝伏罪拜首貢方物前後相屬竟後加敏官爵既盡有百濟之地及髙麗南境東西約九百里南北約一千八百里於界內置尚良康熙金武漢朔溟等九州其武州所輸物産為新羅之最自開耀元年至㑹昌元年朝貢不絶
  四至
  其國在百濟東南五百餘里當髙麗東南兼有漢樂浪郡地東濱大海
  土俗物産
  土地肥美宜植五穀多桑麻菓菜鳥獸産物畧與華同風俗刑政衣服畧與髙麗百濟同而朝服尚白好祭山神重元日每以其日拜日月神國人金林二姓異姓不通婚婦人多美髮
  倭國
  倭國自後漢通焉古倭奴國也在新羅東南大海中世世依山島為居凡百餘國後漢書雲光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桓靈間倭國大亂更相攻伐厯年無主有一女子名曰卑彌呼年長不嫁事鬼神道能以妖惑衆於是共立為主侍婢千人少見者唯男子一人給王飲食傳辭語居處宮室樓觀城柵皆持兵守衛為法甚嚴魏明帝景初二年司馬宣王之平公孫氏也倭女王始遣大夫貢獻魏以為親魏正始中倭王卑彌呼死其宗女一奧為王又按魏畧雲倭人自謂太伯之後未詳其由其後復立男王受中國爵命晉太始初遣使重譯入貢宋永初二年倭王請修貢職至曾孫武順帝昇明二年遣使上表曰封國偏逺作藩於外自昔祖彌躬擐甲冑跋涉山川不遑寧處東征毛人五十五國西服衆夷六十六國渡平海北九十五國臣雖下愚忝𦙍先緒驅率所充歸崇天極道逕百濟裝理船舫而髙麗無道圖欲見吞䖍劉不已每致稽滯臣欲練理兵甲摧此強敵尅靖方難無替前功竊自假開府儀同三司其餘咸各假授因詔除武使持節安東大將軍倭王按其王理邪為臺國或名邪摩維去遼東萬二千里在百濟新羅東南其國界東西五月行南北三月行四境各至於海大較在㑹稽閩川之東亦與朱崖儋耳相近官有十二等一曰大徳次小徳次大仁次小仁次大義次小義次大禮次小禮次大智次小智次大信次小信員無定數有軍尼百二十人猶中國之牧宰八十戸置一仍一作伊尼翼如里長也十仍尼翼屬一軍尼其王以天為兄以日為弟尤信巫覡每正月一日必射戱以飲食其餘節畧與華同樂有五絃之琴好棋博握槊樗蒲之事隋開皇二十年倭王姓阿每名多利思比孤其國號阿輩雞彌華言天兒也遣使詣闕其書曰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云云帝覽之不悅謂鴻臚卿曰蠻書有無禮者勿復以聞明年帝遣文林郎裴清使於倭國渡百濟東至一支國又至竹國又東秦王國其人同以華夏以為夷州疑不能明也又經十餘國達於海岸自竹斯國以東皆附庸於倭清將至倭王遣小徳阿輩臺從數百人設儀仗鳴鼓角來迎又遣大禮歌多毗從二百餘騎郊勞既至彼都其王與清相見設宴享以返復令使者隨清來貢方物其國跣足以幅布蔽其前後堆髻無冠帶隋煬帝時始賜以衣冠令以錦綵為冠飾裳皆施襈綴以金玉衣服之制頗同新羅腰間或佩銀花長八寸左右各數枝以明貴賤等級唐貞觀五年使至太宗矜其路逺遣新州刺史髙表仁持節撫之浮海數月方至自雲路經地獄之門親見其上氣色翕翕又聞鏈煅之聲甚可畏懼也表仁負綏逺之才與其王爭禮不宣朝命而還由是遂絶至永徽五年遣使貢琥珀瑪瑙琥珀大如斗瑪瑙大如五升器髙宗降書慰撫之仍雲本國與新羅接近新羅數為髙麗百濟所侵若有危急王宜遣兵救之因有是勅其國東海島中野人有古波多凡三國皆附庸於倭西與越州相距頗有絲綿出瑪瑙有黃白二色其琥珀雲海中湧出又東北千餘里至侏儒國人長三四尺自侏儒東行一年至裸國黑齒國使驛所傳極於此矣又按東夷記雲倭有名日本自雲國在日邊故以為稱葢惡舊名也顯慶中其國使又領蝦夷國人同來朝貢方物咸亨元年遣使賀平髙麗爾後繼來朝貢長安三年又遣使貢方物其使號朝臣真人真人者官號猶中國尚書也頗讀經史解屬文首冠進徳冠其頂有花分而四散身服紫袍以帛為腰帶容止溫雅則天宴之拜為司膳員外郎放還開元初又遣使來朝表請儒者講論語遣四門博士趙𤣥黙就鴻臚寺教之乃遺𤣥黙闊幅布以為束脩之禮題曰白龜元年調布葢誇誕耳所得賜賚盡市文籍泛海而還其偏使朝臣仲滿慕中國之風因留不去改姓名為朝衡歴補闕終左常侍鎮南都䕶三十三年遣使請老子經本及天尊像歸本國天寳已後海路多為新羅絶隔朝貢乃由明州越州等路大厯十二年遣大使朝檝寧副使和聰達來朝貢建中元年遣大使真人興龍判官調攝悉自明州路朝貢真人興龍葢因本官命氏也風調甚髙善書札其本國紙似繭而潔滑人莫能名貞元十五年其國有二百人浮海至揚州交易而還永貞元年遣使真人逺誠等來朝開成四年遣使滕原朝韋嗣等來貢方物
  四至
  按其王理邪為臺國或名邪摩維是也去遼東萬二千里在百濟新羅東南其國界西東三月行南北五月行四境各至大海大較在㑹稽閩川之東亦與朱崖儋耳相近
  土俗物産
  其國土俗宜禾稻蔴薴蠶桑知機織為縑布出白珠金玉其山出銅及丹土氣溫煖冬夏生菜茹無牛馬虎豹羊雞有桂薑椒橘蓑荷出黑雉又有獸如牛名山䑕又有大蛇吞此獸其堅不可斫其上孔乍開乍閉時或有光射中之蛇則死其兵有矛楯木弓竹矢以骨為鏃男子皆黥面文身自謂太伯之後衣皆橫幅結束相連女人被髮屈紒衣如單被貫首而著之並以丹朱粉身如中國之用粉也有城柵屋宇父母兄弟共處唯㑹同男女無別以手而用籩豆俗皆徒跣以蹲跪為恭敬人性嗜酒多夀考國多女大人皆四五妻其餘或兩或三女人不淫不妬又俗不盜竊少爭訟其婚嫁不娶同姓婦入夫家必先跨火乃與其夫相見其死停喪十餘日家人哭泣不飲酒食肉親賓就屍歌舞為樂有棺無槨封土作塜舉大事灼骨以卜吉凶其行來渡海詣中國恆使一人不櫛沐不食肉不近婦人名曰持哀若存全吉利則顧以時物如疾病遭害以為持哀不謹便共殺之
  夫餘國
  夫餘國後漢通焉初北夷索離國一作槖王有子曰東明長而善射王忌其猛欲殺之東明奔走東渡掩㴲水因至夫餘而王之順帝永和其初王始來朝帝作黃門鼓角牴戱以遣之夫餘本屬𤣥莵至漢末公孫度雄張海東感服外夷其王始死子尉仇臺立更屬遼東時勾麗鮮卑強度以夫餘在二國之間妻以宗女至孫位居嗣立魏正始中毌丘儉討髙麗因遣𤣥莵太守王頎詣夫餘位居遣使郊迎供軍糧自後漢時夫餘王塟用玉匣常先付玉匣王死即迎取以塟及平公孫淵𤣥莵庫猶存得玉匣一其晉時夫餘庫有玉璧圭瓚數代之物傳以為寳耆老言先代之所賜也其印文稱濊王之印國中有故城名濊城葢本濊貊之地太康六年為慕容瘣所襲其王依慮自殺子弟走保沃沮武帝以龕為䕶東夷校尉明年夫餘後王依邏遣使詣龕求還舊國龕遣督郵賈沈以兵送之爾後每為瘣掠種人賣於中國帝又以官物贖還禁市夫餘之口自後無聞
  四至
  其國在長城北去𤣥莵千里南隣高勾麗東與挹婁西與鮮卑接北自弱水地可方二千里按後魏二史皆云夫餘國百濟出於夫餘夫餘出於高勾麗國王子東明之後又謂蠧離乃夫餘在髙麗之南若詳考諸家所説疑蠧離在夫餘之北別是一國未詳孰是風俗物産
  其國有戸八萬土宜五穀無五果有宮室倉庫宇獄多山陵廣澤其人性強勇謹厚不冦抄以六畜名官有馬加牛加豬加犬加邑落有豪人名下戶皆為奴僕諸家別主四出道大者數千家小者數百家㑹同拜爵揖讓升降有似中國以臘月祭天驛人傅辭皆跪手據地竊語用刑嚴急殺人者死沒其家人為奴婢盜一責十二男女滛婦人妬皆殺之其兄死弟即以嫂為妻以弓矢刀矛為兵家家自有鎧仗作城柵皆圓有似牢獄行人無晝夜好歌吟通日聲不絶有軍事亦祭天殺牛觀蹄以占吉凶牛蹄解者為凶合者為吉有敵諸加自戰不負即擔糧食之其死夏月皆用水殺人殉塟多者數百厚塟有槨棺其居喪男女皆純白婦人著布面衣環佩大體與中國相髣髴焉
  蝦夷國
  蝦夷國海島中小國也其人鬚長四尺尤善弓矢插箭於首令人載弧而立數十步射之無不中者唐顯慶四年十月隨倭國使入貢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七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七十五
  宋 樂史 𢰅
  四夷四
  東夷四
  東沃沮國
  東沃沮國後漢通焉初衛滿王朝鮮時沃沮屬焉至漢武帝平朝鮮分其地為四郡以沃沮城為𤣥莵郡後為夷貊所侵徙郡於髙勾麗西北至光武以其渠率為縣侯不耐華麗沃沮諸縣皆為侯國後漢末猶置功曹主簿諸曹皆濊人作之其諸邑落渠帥皆自稱三老則故縣國之制也後以國小迫於大國之間遂臣屬勾麗後以其中大人為使者使相為主領義使大加統之大加髙麗官號所謂馬加牛加狗加其所部有大小也責其稅租貂布魚鹽海中食物千里擔負致之又發其美女以為婢妾焉魏齊王正始五年幽州刺史毌丘儉討勾麗王宮奔沃沮遂進師擊沃沮邑落皆破之宮又奔北沃沮一名置溝婁去南沃沮八百餘里其俗皆與南同界與挹婁接挹婁喜乘船寇鈔北沃沮畏之夏月藏在山巖深穴中為守備冬月氷凍船道不通乃下居邑毌丘儉遣𤣥菟太守王頎追位宮盡其東界其耆老言國人嘗乗船捕魚遭風吹數十日東到一島上有人言語不相曉其俗嘗以七月取童女沈海又言有一國亦在海中純女無男人或傳其國有神井闚之輒有孕又説得一布衣從海中浮出其形如中國人衣其兩袖長三尺又得一破船隨波出海岸邊有一人項中復有面生得之與語不相通不食而死其城皆在沃沮東大海中也
  四至
  其國在勾麗葢馬火山之東東濵大海北與挹婁夫餘接南與濊貊接其地東西狹南北長可折方千里土俗物産
  戶五千土肥美背山向海宜五穀善種田無大君主有邑落長其人性質直強勇便持矛步戰言語飲食居處衣服有似勾麗其葬作大木槨長十餘丈開一頭為戶新死者先假埋之令皮肉盡乃取骨置槨中家人皆共一槨刻木為主隨死者為數又有瓦䥶置米於中編懸之於槨戶邊
  挹婁國
  挹婁國魏時通焉即古肅慎之國也周武王及成王時皆貢楛矢石砮爾後千餘年雖秦漢之盛莫能致也常道鄉公景元末方來貢獻矢石砮弓甲貂皮之屬晉元帝初又詣江左貢石砮成帝時貢十石季龍四年方達季龍問之答曰每候牛馬向南西臥者三年矣是知大國所在故來焉
  四至
  其國不在咸山北在夫餘北千餘里濵大海南與北沃沮接不知其北所極廣袤數千里
  土俗物産
  土地多山險車馬不通人形似夫餘其言語各異有五榖牛馬麻布出赤玉好貂所謂挹婁貂是也無君長其邑落各有大人處於山林之間土氣極寒嘗為穴居以深為貴大家至接九梯好養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塗身厚數分以禦風寒夏則裸袒以尺布蔽其前後其人臭穢不潔作厠於中圜之而居無文墨以言語為約坐則箕踞以匙挾肉啖之得凍肉坐其上令溫煖土無鹽鐵燒木作炭灌之取汁而食也其俗將嫁娶男以毛羽揷女頭女和則將歸然後致禮聘之婦貞而女淫貴壯而賤老初死之日即葬之於野交木作小槨殺豬積其土以為死者之糧性凶捍以無憂哀相尚父母死男女不哭泣有哭者謂之不壯相竊盜無多少皆殺之雖野處而不相犯有石砮皮骨之甲國東有山出石其利入鐵將取之必先祈神其人衆雖少而多勇力處山險又善射弓長四尺力弩矢用楛長尺八寸青石為鏃皆施毒中人即死隣國畏其弓矢卒不能服也便乗船好寇盜隣國患之東夷飲食之器皆用俎豆唯挹婁獨無法俗最無綱紀
  勿吉國
  勿吉後漢通焉亦謂之靺鞨在髙勾麗北亦古肅慎國地邑落各自有長不相總一凡有七種其一號栗末部與髙麗相接二曰淚咄部在栗末之北三曰安車骨部在淚咄部東北四曰拂湟部在淚咄東五曰號室部在拂湟東六曰黑水部在安車骨西北七曰白山部在栗末東南勝兵各數千而黑水部尤為勁健自拂湟以東矢皆石鏃長二寸所居多依山水渠帥曰大莫弗腦咄東夷中為強國皆患之孝文延興中其王遣乙力支朝獻乙力支穪初發其國乗船遡灘河西上至太沴河沉舡於水南出陸行渡洛孤水從契丹西界達和龍乙力支還從其來道取得本沉舡達其國隋初靺鞨國有使來獻謂勿吉國也西北與契丹接每相刼掠與中國懸隔唯栗末白山為近煬(「旦」改為「𠀇」)帝初其渠帥度地稽率其部來降居於栁城及遼東之役度地稽率其徒以從每有戰功從帝幸江都㝷放歸栁城唐武德三年其部落酋長突地稽遣使朝貢以其部落置燕州拜突地稽為總管劉黑達之叛也以戰功封晉國公又徙其部落於幽州之昌平城會髙開道引突厥來攻幽州突地稽率兵邀擊大破之貞觀初拜右衛將軍賜姓李氏㝷卒子謹行武力絶人麟德中累遷營州都督右領軍大將軍為積石道經略大使至上元三年大破吐蕃數萬衆於清海之上璽書勞之乃封燕國公永淳元年卒贈幽州都督附葬乾陵自後或有酋長自來或遣使朝貢每歳不絶其白山部素附於髙麗因牧平壤後部衆入於中國汨咄安車骨入號室等部亦因髙麗破後奔散微弱今無聞焉縱有遣人並於渤海編戶唯黑水部全盛分為十六部落以南北為棡地開元十三年安東䕶薛泰又請於黑水靺鞨內置黑水軍續更以最大部落為黑水府仍以首領為都督諸郡刺史隸屬焉中國置長史就其部落監領之十六年其部落都督賜姓李氏賜名獻誠授雲麾將軍兼黑水經略使仍以幽州都督為其押使自此朝貢不絶舊説黑水西北有思慕靺鞨正北微東十日程有郡利靺鞨東北十日程有窋説靺鞨亦謂之屈設東南十日程有莫曵皆靺鞨今黑水靺鞨界至渤海德府北至小海南至大海西至室韋南北約二千里東西約一千里其國少馬國人步戰國多貂鼠皮尾骨咄角白兎白鷹等初太宗謂侍臣靺鞨逺來葢突厥降朕之所致也昔周宣之獫狁孔熾出兵驅逐比之蚊蚋議者以為中䇿漢武北事匈奴中國虛竭議者以為下䇿秦始皇北築長城神人怨怒議者以為無䇿然則自古以來其無上䇿乎朕承隋之弊而四夷歸服無為而治得非上䇿乎禮部侍郎李百藥進曰陛下以武功定四方以文德綏萬物至道所感格於天地斯葢二儀降福以祚聖人豈與夫周漢設䇿校其長短哉太宗大悅其拂湟鐵利等諸部落自唐初天寳末亦嘗朝貢或隨渤海使而來惟郡利莫曵皆三兩部未至及渤海寖強黑水亦為其役至元和十一年渤海靺鞨遣使朝貢焉
  土俗物産
  其國有大水濶三里餘名速末水其地下濕築堤鑿穴以居屋形家開口於上以梯出入無牛有車馬田則耦耕車則步推有粟及麥穄則有葵水氣鹹凝鹽生樹上亦有鹽池多豬無羊嚼米醖酒飲能致醉婦人則布裙男子則衣豬犬皮裘頭揷虎豹尾善射獵其父母春夏死立埋之冢上作屋不令雨濕若秋冬死以其屍捕貂貂食其肉則多獲之俗以溺洗手面於諸國最不為潔
  扶桑國
  扶桑國南齊時通焉廢帝永和初其國有沙門慧深來至荊門説雲扶桑在大漢國東二萬餘里亦在中國之東作板屋無城郭有文字以扶桑皮為紙無甲兵不攻戰名國王為乙祁貴人第一者為大對盧第二為小對盧第三為納咄沙國主行有鼓角導從其衣隨年改易甲乙年青丙丁年赤戊巳年黃庚辛年白壬癸年黑嗣王立三年不視國事自宋孝文武帝大明二年罽賓國有比丘五人遊行至其國始通佛法像教焉
  風俗物産
  其土多扶桑木葉似桐初生如筍國人食之實如棃亦績其皮為布以為衣亦以為錦有牛角甚長以角載物至勝二十斛車有馬車牛車鹿車國人養鹿如牛以乳為酪有赤棃經年不壊多葡萄其地有銅無鐵不貴金銀市無租估其婚姻法大抵與中國同親喪七日不食祖父母喪五日不食兄弟伯叔姊妹喪三日不食設座為神像朝夕拜奠不制衰經嗣王立三年不視國事
  女國
  女國惠深雲在扶桑東千餘里其人容貎端正色甚潔白身體有毛髮長委地至二三月競入水則孕娠六七月産子女人胸前無乳項後生毛根白毛中有汁乳子百日能行三四年則成人矣見人驚避偏畏丈夫食鹹草如獸禽鹹草葉似邪蒿而氣香味鹹梁武帝天監六年有晉安人渡海為風所飄至一島登山岸有人居女則如中國人而言語不可曉男則人身狗頭其聲如犬吠其食有小豆其衣如布築土為墻其形圓其戶如竇
  文身國
  文身國梁時聞焉在倭國東北七千餘里體有文如獸其額上有三文文大直者貴文小曲者賤土俗歡樂物豐而賤行客不齎糧有屋宇無城郭國王所居飾以金銀珍麗繞屋為整廣一丈實以水銀雨則流於水銀之上市用珍寳
  大漢國
  大漢國梁時聞焉在文身國東五千餘里無兵戈不攻戰風俗並與文身國同而言語異
  流求國
  流求國自隋聞焉居海島之中當建安郡之東水行五日而至土多山洞其王姓歡斯名渴剌兠不知其由來有國代數也彼土人呼之為可老羊妻曰多拔茶所居曰波羅檀塹柵三重環以流水樹棗為籓王所居其大十六間雕刻禽獸國有四五帥統諸洞洞有小王徃徃有村村有鳥了帥帥並以善戰者為之自相樹立理一村之事男女皆以白紵繩纒頭髮從後盤繞至額婦人以羅紋白布為帽織鬭鏤皮並雜色紵及雜毛以為衣製裁不一織籐為笠飾以毛羽兵有兵□箭劒鼓之屬編紵為甲或用熊豹之皮王乗木獸令人轝之而行導從不過數十人國中好相攻擊人皆驍健善走難死而耐瘡諸洞各為部隊不相救助兩陣相當勇者三五人相擊射如有不勝一軍皆走遣人致謝即共和諧收其鬭死者共聚而食之隋煬(「旦」改為「𠀇」)帝大業初海帥何蠻等雲春秋二時天清風靜東望依稀似有煙霧之氣亦不知其幾千里三年帝命羽騎尉朱寛入海求訪異俗遂與何蠻俱徃因到流求國言語不通掠人並取其布甲而還時倭國使來朝見之曰此夷邪乆國人所用也帝遣武賁郎將陳稜朝議大夫張鎮州率兵自義安浮海擊之至流求初稜將南方諸國人從軍有崑崙人頗解其語遣人慰諭之流求不從拒逆官軍稜擊走之追至其郡頻戰皆敗焚其宮室虜其男女數千人而還自爾而絶
  風俗物産
  其人食用平無賦歛有事則均稅無文字視月虧盈而以紀時節候草枯以為年嵗人深目長鼻頗𩔗於胡人縱年老髮多不白無君臣上下之節拜伏之禮父子同床而寢婦人産乳必食子衣以木槽中曝海水為鹽木汁為醋釀朱麴為酒其味甚薄遇得異味先進尊者凡有燕會執酒必待呼名而後飲上王酒者亦呼王名御盃同飲頗同突厥歌呼蹋蹄一人唱衆皆和音頗哀怨扶女子上膊搖首而舞其死者氣將絶舉於庭浴其屍以布纒之裹以葦草襯土而殯上不起墳子為父喪數月不食肉有熊羆豺狼尤多豬鷄無牛羊驢馬厥田良沃先以火燒而引水灌之持一揷以石為刃長尺餘闊數寸而墾之土宜播種樹木同江表多闊鏤樹似橘而葉宻條織如髮紛然垂下氣侯與嶺南相𩔗俗事山海之神祀以酒殽閗戰殺人便將所殺人祭其神王之所居壁下多聚髑髏以為佳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七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七十六
  宋 樂史 撰
  四夷五
  南蠻一
  南蠻總述
  昔在虞舜南巡至於蒼梧今桂州也禹貢淮海維揚州傳曰北距海南至海然則南至海壖尚為九州焉其後徳有衰隆化自逺邇葢自五嶺以外浸為夷俗焉流驩兠於崇山今驩州去長安萬一千三百里周為越裳之國秦初得天下謫卒戍五嶺而首之其後踰嶺攻取陸梁之地命徃囂尉之今南越是也其為中國也乆東自閩越濱海而及瓊振儋崖五州自此西限海至其南皆南夷今海中諸國是也其海南諸國漢時通焉大抵在交趾南及西南居大海中洲上相去或四五千里逺者乃二三萬里乘船舉㠶道里不可詳知外國諸書雖言裡數亦非近實其西與諸胡國接按書雲元鼎中遣伏波將軍路博徳開南越置日南部其徼外諸國自武帝以來皆獻見漢漢桓武時大秦天竺皆由此道遣使貢獻及呉大帝遣宣化從事朱應中郎康泰使諸國其所經及傳聞則有百數十國因音記傳晉洎代通中國者葢斟及宋齊至者有十餘國自梁武隋煬其至者踰於前代唐以來又踰梁隋至者皆是重譯而至其䍧牱夜郎黔中武陵今為郡暨縣雜居中夏為徼內夷附之篇末
  徼外南夷一
  黃支國
  黃支國漢時通焉去合浦日南三萬里俗畧與朱崖相𩔗自武帝以來皆獻見地貢銀硃玉璧琉璃竒石異大珠圓及二寸而至圓者置之平地終日不停
  哥羅國
  哥羅國漢時通焉在槃槃東南亦曰歌羅富沙羅雲其王姓矢黎娑羅名米失鉢羅其理城疊石為之城有樓闕門有禁衛宮室覆之以草國有二十四州而無縣庭列儀仗有纛以孔雀羽飾焉兵器有弓箭刀矟皮甲征伐乗象一隊有象百頭每象有百人衛之象鞍有一鉤攔之中有四人一人執矟一人執弓矢一人執殳一人執刀賦稅人出銀一銖國無蠶絲蔴薴惟有古貝布畜有牛少馬其俗非有官者不得上髮裹頭又嫁娶初問婚惟以檳榔為禮多者至三百盤成婚之時惟以金銀為財多者至二百兩女嫁訖從夫姓音樂有琵琶橫笛銅𮡧鐡鼓死則焚屍盛以金甖沉之大海自唐天寳初至乾元中並來朝貢
  林邑國
  林邑國本秦象郡林邑縣地漢為象林縣屬日南郡按日南郡古越裳之國也伏波將軍馬援開境置此縣縱橫六百里在交趾南海行三千里馬援所植二銅柱表漢界處後漢末大亂縣功曹姓區有子曰連殺縣令自號為王子孫相承呉時通使其後王無嗣外孫范熊代立熊死子逸代立尊官有二其一曰西那㜑帝其二曰薩㜑帝歌其屬官三等一曰倫多姓次歌倫致帝次乙地伽蘭外官分為二百餘部其長官曰弗倫次曰阿倫如牧宰之差書以樹葉為紙施椰葉為席男女皆橫幅古貝繞腰以下謂之干漫亦曰都漫穿耳言小環為飾貴者著革履賤者跣行自林邑並扶南以南諸國皆然也其王戴金花冠形如章甫如瓔珞出則乘象吹螺擊鼓罩古貝繖又以為幡旗則王者之飭也不設刑獄有罪則付象蹋殺之又林邑浦外有不勞山罪人亦送此山令其自死其大姓號婆羅門嫁娶必用八月女先求男由貴男而賤女也同姓還相婚姻人性㐫悍果於戰鬭有弓箭刀槊以竹為弩樂有琴琵琶笛五絃頗與中國同每擊鼓以警衆吹蠡以節戎其人深目髙鼻髮拳色黒婦人堆髻四時暄暖無霜雪王死七日塟有官者三日庻人一日皆以凾盛屍鼓舞道從舉至水次焚之收餘骨王則納金甖中沉之於海有官者以銅沉之海口庶人以瓦送之於江男女皆截髮隨喪至水次盡哀而止其寡婦孤居散髮至老人皆奉釋法文字同於天竺王事尼乾道鑄金銀人像大十圍至晉武帝太康中又來貢獻成帝咸康二年范逸死奴文簒立文本日南西卷縣夷帥范稚家奴也常牧牛於山澗得鯉魚二尾化為鐡因以鑄刀刀成文向北呪曰若斫石破者文當王此國因砍石如斷芻藁文心異之范稚嘗使商賈至林邑國遂教林邑國王作宮室及兵軍器械王寵任之後乃䜛王諸子各奔餘國王死無嗣遂脇國人自立為王乃旁國並之有衆四五萬至穆帝永和三年文率其衆攻陷日南遂據其地告交州刺史朱蕃郎今安南府求以日南北鄙橫山為界初徼外諸國賞賚寳物自海路來貿貨賄而交州刺史日南太守多貪利侵侮十折二三由是諸國怨憤且林邑少田故貪日南之地攻陷之文又襲九真害士庶十八九文死子佛立猶屯日南九真太守灌邃率兵討佛走之邃追至南邑時五月立表日在表北影在表南九寸一分自北影之南故開此以向日此大較也佛乃請降其後頻㓂日南九徳之郡南安郡界殺傷甚多交州遂致虛弱至佛曽孫文敵立後為扶南王子當根純所殺大臣范諸農平其亂而自立為王死子陽邁立死子咄復名曰陽邁宋文帝元嘉中侵暴日南九徳諸郡宋使交州刺史檀和之震武將軍宗慤討之尅林邑陽邁父子並挺身奔逃所獲珍異皆是未名之寳又銷其金人得黃金數十萬斤其後累代自宋齊梁陳隋皆遣使朝貢隋文帝既平陳後遣大將軍劉方步騎萬餘人撃之其王梵志率其徒乗象而戰方多掘小坑草履其上因以兵挑之梵志悉衆而陣方偽北走梵志逐之其象多陷轉相驚駭軍遂亂方縱兵擊之大敗之棄城而走方入其都獲其廟主十八枚皆鑄金為之葢其有國十八葉矣方既平其國班師故地遂空梵志收合遺人別建國邑至唐貞觀中其王范頭黎死國人共立頭黎女為王諸葛地者頭黎之姑子女王獨任國中不寜大臣何倫翁定乃立地為王妻之以女主其國乃定諸葛地自立後遣使何倫因地盤獻火珠大如鷄卵圓白皎潔狀如水晶日正午時以珠承影取艾依之火見雲得之於羅剎國八年又獻白鸚鵡善於應答太宗憫之付其使令放還林藪今主即梵後在日南陸行二十餘日方至十四年又獻通天犀十枚及諸寳珍稱是永徽總章中其王鉢迦舍跋摩累獻馴象開元中其王建多達磨又貢馴象琥珀沈香天寳八載其王盧拖羅使獻珍珠一百條沈香二十斤鮮白㲲二十隻自至遂改稱藩不復以林邑為國之號又貞元九年十一月遣使來貢犀牛元和四年八月安南都䕶張冉奏環破王國偽驩愛州都綂殺三萬餘人獲其王子五十九人戰械船戰象稱之
  四至
  其地縱橫可六百里去日南界四百餘里其南水歩道二千餘里有西屠夷亦稱王焉即馬援所植兩銅柱表漢界處馬援北還留十餘戶於銅柱處至隋有三百餘戶悉姓馬土人以為流寓號曰馬流人銅柱㝷沒馬流人嘗識其處又林邑記雲馬援樹兩銅柱於象林南界與西屠國分漢之南界是也又雲銅柱山周十里形如倚蓋西跨重巖東臨大海屈璆道理記雲林邑大浦口有五銅柱存
  土俗物産
  其地嘗溫不識氷雪多霧雨人能用弩以籐為甲法佛法以二月為歳首稻歳再熟有結遼鳥解人語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夜即飛狀如螢火又出瑇瑁貝齒古貝沈香古貝樹名也其花成鵞毛抽似績紡作布潔白與薴布不殊亦染五色織為班布也沈木者土人破斷之積以年歳杇爛而心節獨在置水中則沈故曰沈香次不沈者棧香也又出猩猩獸多琥珀松脂淪入地千歳為茯苓又千歳為琥珀在地其上及傍不生草木深者或八九尺大如斛削去皮成焉初如桃膠凝成乃堅其金寳物産大抵與交趾同以磚為城蜃灰塗之居處為閣名曰干蘭皆開北戶向日或東西無定
  扶南國
  扶南國在日南郡之南海西大島中國俗本裸文身被髮不製衣裳其先有女人為王號曰柳葉年少壯壯徤如男子其南有激國人名混填來伐柳葉降之遂以為妻惡其裸身乃穿疊布貫其首理其國子孫相傳至王混盤況死國人立其大將范帥蔓為王蔓勇健有權畧以兵伐旁國咸服屬之自號扶南大王開地五六千里蔓死國亂大將范㝷自立為王是中國呉晉之代也呉時遣康太朱應使於㝷國國人猶裸唯婦人著貫頭太應謂曰國中實佳但人䙝露可輕耳㝷始令國內男子著橫幅今千漫也大家截錦為之貧者用布晉太始太康中皆遣使貢獻東晉時有竺舟檀稱王亦遣使其後王憍陳如本天竺娑羅門也有神語曰應王扶南憍陳如至盤扶南人聞之迎而立復改制度用天竺法令其國人居不穿井數十家共一池引汲之俗事天神以銅為像二面者四手四面者八手各有所持或小兒或鳥獸或日月王坐則偏踞翹膝垂左膝至地以自疊敷前設金盤香爐於其上居喪則削除鬚髮其國無刑法訟獄者以金環鷄卵投沸湯中令探取之若無實者手即爛有理者即不損又於城溝中養鱷魚門外圈猛獸有罪者輒以食猛獸及鱷魚魚獸不飫者為無罪三日乃放之宋齊梁並獻方物其國有佛髮長一丈二尺梁武帝詔沙門迎之先是武帝改造阿育王寺塔出舊塔下舍利及佛𠇊 -- 瓜髮髮有青紺色衆僧以手伸之隨手長短放之即放屈焉為蠡形又隋書雲其扶南國王姑古龍諸國亦多姓古龍訊耆老言崑崙無姓氏乃訛矣唐武徳後頻使人貢獻貞觀中又獻白頭國一人於洛陽其國在扶南之西又當叅半之西男女生皆素手身又凝白居山洞之中四面巖險故人莫至其地界典叅半國相接
  四至
  去日南可七千里在林邑西南三千餘里其境廣袤三千餘里
  土俗物産
  土地㘭下而平博氣𠉀風俗物産大較與林邑同有城邑宮室國王居重閣以木柵為城海邊生大若葉長八九尺編其葉以覆屋國人亦為閣居為船八九丈廣方六七尺頭尾似魚國王行乘象人無禮義男女共奔皆醜黒髮拳拳躶身跣行耕種為務一歳種三歳穫又好雕文刻鏤食器多以銀為之出金剛可以刻玉狀似紫英石其所生乃在百丈水底盤石上如鐘乳人投水取走竟日而出以鐡搥之而不傷鐡乃自損以羖羊角扣之漼然氷泮貢賦以金銀珠香亦有書記府庫文字𩔗胡
  頓遜國
  頓遜國梁時聞焉一曰典遜徼外諸國賈人多至其國市焉所以然頓遜囘入海中千餘里漲海無涯岸船未曽得經過也其市東西交㑹有萬餘人珍物寶貨無種不有又有酒樹似安石榴採其花汁停酒甕中數日成酒出藿香揷枝便生葉如都梁以衣國有區撥等花十餘種冬夏不衰日載數十車貨之其花燥更芬馥亦末為粉以傅身焉其俗又多鳥𦵏將死親殯歌舞送於郭外有鳥如鵞口如鸚鵡而紅色飛來萬計家人避之鳥食盡方去燒其骨沉海中以為上行人也必生天鳥若囘翔不食其人乃自悲復以已為穢乃更就火𦵏以為次行也若不能生入火又不被鳥食以為下行也
  四至
  在海嶇上地方千里王並羈屬扶南北去扶南可三千餘里其國之東界通交州其西界接天竺安息物産序中有述不再注
  毗騫國
  毗騫國梁時聞焉在頓遜之外大海州中去扶南八千里傳其王身長丈二頭長三尺自古來不死莫知其年其王神聖知將來事南方號曰長頸王國俗有宮室衣服噉梗米其人言語小異扶南國內不受估客有往者亦殺而噉之是以商旅不敢至王常樓居不血食不事鬼神其子孫生死如常人唯王不死又傳扶南東界即大漲海海中有洲洲上有諸薄國國東有馬五州復東行千餘里漲海有燃火州其上有樹生火中州左近人剝其皮紡績作布極得數尺以為手巾與焦麻無異而色㣲青黒若小有垢汚則投火復更精潔即火浣布或燈炷用之不盡也
  於拖利國
  於拖利國梁時通焉在南海洲上其俗與林邑扶南畧通出班布古貝檳榔極好武帝天監初遣使入貢後無聞焉
  狼犽修國
  狼犽修國梁時通焉在南海中其界東西二十日行南北二十日行北去東州二萬四千里地土物産與扶南畧同其土偏多𣝕沉㜑律等香其俗男女皆𥘵而被髮以古貝布為千縵其王及貴臣乃加雲霞布覆髀以金繩為絡帶金環貫耳女則披布以瓔珞纒身其國累塼為城有重門樓閣王出乘象有旛眊旗鼓罩白葢兵衛甚設武帝天監中遣使貢方物其使雲立國以來四百餘年
  婆利國
  婆利國梁時通焉在林邑東南海行可萬裏海中洲自上交趾浮海南過赤土丹丹國乃至其國去廣州二月日行國界東南五十日南北二十日行有百三十六聚其地延袤數千里土氣暑熱常如中國之盛夏榖一歳再熟草木常榮海中出文螺紫貝有石名蚶貝羅初採之柔軟刻削為物曝乾之遂堅硬有鳥舍利解人語其國人皆黒色穿耳附璫披古貝如帊及為都縵王乃用班絲者以瓔珞繞身頭著金冠髙尺餘形如弁綴以七寳𢃄金裝劍偏坐金髙坐銀蹬文足侍女皆為金花雜寳之飾或持執白眊拂或孔雀扇王出以象駕輿輿以雜香為之施羽葢珠簾其導從吹螺擊鼓國人善投輪刀其大如鏡中有竅外鋒如鋸逺以投人無不中其餘兵器與中國同俗𩔗眞臘物産同於林邑王姓憍陳如自古未通中夏武帝天監中來貢方物隋大業中亦來其王姓剎利耶伽貞觀四年遣使朝貢
  槃槃國
  槃槃國梁時通焉在南海大洲中北與林邑隔小海自交州船行四十日至其國其王曰揚栗翨栗翨父曰楊徳武連亦不知其來百姓多縁水而居國無城皆竪木為柵王坐金龍床每坐諸大人皆兩手交抱肩而跪又其國多有婆羅門自天竺來就王乞財物王甚重之其大臣曰勅郎索鑑次曰崑崙帝也次曰崑崙勃和次曰崑崙勃帝甘或謂古龍葢其言崑崙古龍聲相近耳在外城者曰郍延猶中夏刺史縣令也其兵矢多以石為鏃矟則以鐡為刄有僧尼皆肉食而不飲酒亦有道士不食酒肉讀阿修羅王經其國不甚重之俗皆呼僧為比邱呼道士為貪隋大業中亦遣使朝貢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七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七十七
  宋 樂史 𢰅
  四夷六
  南蠻二
  徼外南蠻
  赤土國
  赤土國隋時通焉扶南之別種也直崖州之南渡海水行百餘日便風十餘日經鷄籠島至其國所都土都土色多赤因以為號王姓瞿曇氏名利富多寒不知有國逺近居僧祇城亦曰師子城有門三重相去各百許步王宮諸屋悉是重閣北面而坐座三重榻衣朝霞布冠金花冠垂雜寳瓔珞王榻後作一木龕以金銀五香木雜鈿之龕後懸一金光焰逺視如項後其官有薩拖迦羅一人拖挐逺義二人迦利宻迦三人共掌政事俱羅末帝一人掌刑法每置那邪迦一人鉢帝十人煬(「旦」改為「𠀇」)帝時募能通絶域者大業三年屯田主事常俊虞部主事王君政等應召自南海郡乘舟晝夜三旬每直便風至焦石山而過東南泊陵迦鉢拔多洲西與林邑相對上有神祠焉又南行至師子石自是島嶼連接又行二三日西見狼牙修國之山於是南逹鷄籠島至於赤土之界其王遣㜑羅門鳩摩羅以舶三十艘來迎吹蠡擊鼓以樂隋使進金鏁以䌫駿船月餘至其都王遣其子那邪迦請與駿等禮是先遣人迎金盤貯香花並鏡鉺金合貯香油金缾貯香水白疊布四條以擬供使者與洗其日未時男女百人奏蠡鼓婆羅門二人導路至王宮駿等奉召書上閣王以下皆坐宣詔訖引駿等入宴王前設兩床其上並設草葉盤方丈五尺上有黃白紫赤之餅牛羊魚鱉豬蝳蝐之肉百餘品延駿昇床從者坐於地席及還遣郍耶迦隨駿貢方物既入海見緑魚羣飛水上浮海十餘日至林邑東南並山而行見海水闊千餘歩色黃氣腥舟行一日不絶雲是大魚糞也循海北岸逹於交趾六年還卻到中國焉
  四至
  東則波羅剌國西則婆羅婆國南為訶羅旦國北拒大海地方數千里
  土俗物産
  其俗皆穿耳剪髮無跪拜之禮以香油塗身俗敬佛尤重婆羅門婦人作髻於頂後男女通以朝霞朝雲雜色布為衣豪富之室恣意華靡惟金鏁非王賜不得服用冬夏常溫雨多霽少種植無時特以稻穄白豆黒麻自餘物産多同於交趾以甘蔗作酒雜以紫𤓰根酒色黃赤味亦香美又名椰漿為酒戱有雙陸鷄卜冬至之日影直在北夏至之日影在南戶皆北向
  真臘國
  真臘國隋時通焉在林邑西南本扶南之屬國也王姓剎利自其祖漸以強盛有戰象五十頭至其王質多斯郍遂兼扶南而有之其國王死子伊奢那先代立大業中遣使朝貢居於伊奢城郭下二萬餘家城中有大堂是其聽政之所大城三十城各有部帥官名與林邑國同其王坐五香七寶牀上施寶帳以文木為竿象牙金鈿為壁狀如小屋懸金光熖有同於赤土有五大臣及諸小臣朝者每於堦下三稽首王喚上堦則跪以兩手抱膊遶王環坐議政事訖跪伏而去其國與參半朱江二國和親數與林邑陁桓二國戰爭王初立之日所有兄弟並刑殘之或去一指或劓其鼻別處供給不得仕進唐武德六年遣使貢方物貞觀二年又與林邑國俱來朝貢時太宗嘉之賜物甚厚今南方人謂其國為吉篾自神龍已後真臘分為二國以南近海多陂澤處今謂之水真臘國半以北多山阜處今謂之陸真臘國亦謂之文單國永徽二年貢馴象聖厯初開元五年天寳九載並遣使來朝貢進犀牛其國分為水陸二國水真臘國著其境東南西北約八百里東陀浪州西至墮羅鉢應國南至小海北至陸真臘國其王所居城號婆羅城提拔城之東界有小城皆謂之國其國甚多象餘所出物産並語言與陸真臘同至元和八年遣使李摩那等來朝貢
  四至
  去日南郡舟行六十日而至南接車渠國西有朱江國
  土俗物産
  其國俗多向東開戶國以東為上人形小而色黒婦人亦有白者悉拳髮埀耳性氣㨗勁居處氣陽頗𩔗赤土以右手為淨左手為穢飲食多酥酪沙糖秔米餅欲食之時先取雜肉𦎟與餅相和手擩食之其國北多山阜南有水澤地氣尤熱有婆郍娑樹無花葉似柿實似冬𠇊 -- 瓜菴羅樹花葉似棗實似李毗野樹花似木𠇊 -- 瓜葉似杏實似楮婆田羅樹花葉實並似棗而小異歌畢他樹花似林擒葉似榆而厚大實似李其大如升自餘皆同九真海中有魚名建同四足無鱗其鼻如象吸水上噴髙五六十尺有浮湖魚其形如䱉嘴如鸚鵡有八足多大魚半身出水覩之如山焉每五六月中毒氣流行即以白牛白羊於西門外祠之不然五榖不登六畜多死人衆疾疫有神名婆多利祭用人肉其王年別殺人以夜祠禱有守衞者千人其敬鬼如此多信佛法尤信道士並立像於館羅剎國
  羅剎國在婆利之東海其人朱髮黒身獸牙鷹爪時與林人作市輒以夜晝日則自掩其面隋大業三年使常駿等到焉其國出火珠狀如水晶日正午以珠承影取艾依之即火出貞觀四年林邑國獻來雲於羅剎國得之或雲出於師子國
  投和國
  投和國隋時通焉在南海火州中真臘之南自廣州西南行百日至其國王姓投和羅名晡邪乞遙所理城覆屋以瓦並為閣而居壁皆綵畫之城內皆王宮室城外居人可萬餘家王衞士可百人每臨朝則衣朝霞布冠金冠耳掛金環頸掛金涎衣足履寶裝皮履官屬有朝請將軍總知國政又有叅軍功曹主簿城局金威將軍贊理贊府等官分理文武又有州及郡縣有叅軍郡有金威將軍縣有城局其為長官初至各選官僚𦔳理政事刑法盜賊多者死輕者穿耳及鼻並鑽髮私鑄銀錢者截腕國無賦稅俱隨意貢奉無多少之限多以農商為業國人乗象及馬一國之中馬不過千疋又無鞌轡惟以繩穿頰為之節制音樂則吹蠡擊鼔死喪則祠祀哭泣焚屍以⿱䀠瓦 -- 甖盛沉於水中若父母之喪則截髮為孝其國市六所貿易皆用銀錢小如榆筴有佛道有學校與中夏不同訊有耆老雲王無姓名齊杖摩其屋以草覆之王所坐塔圓似佛塔金飾之門皆東開坐亦東向唐貞觀中遣使奉表以金函盛之又獻盍金鎻寶帶犀象海物等十數品
  丹丹國
  丹丹國隋時聞焉在多羅磨羅國西北當振州之東西今崖州也王姓剎利名屍陵伽理所可二萬餘家亦置州縣以相統領王每晨夕各二時臨朝大臣八人號曰八座並以婆羅門為之王每以香粉塗身冠通天冠掛雜寶瓔珞身衣朝霞足履皮履近則乘輿逺則馭象其攻伐則吹螺擊鼓兼有旙旗其刑法盜賊無多少皆殺之土産金銀白檀蘇木檳榔其六畜果菜頗𩔖中夏
  邊斗四國
  邊斗國一雲班斗都昆國一雲都君拘利國一作九雅比嵩國並隋時聞焉扶南度金鄰大灣南行三千里有此四國其農作與金隣同其人多白色惟都昆出𣝕香霍香及硫黃其霍香樹生千歳根本甚大伐之四五年木皆朽敗唯中節堅貞芬香獨存取以為香
  社薄國
  社薄國隋時聞焉在扶南東漲海中直渡海數十日至其國人色白晢皆有衣服土有稻田女子作白疊布出金銀鐡以金為錢出鷄舌香可含鷄舌為木氣辛而性厲禽獸不能至故未識其樹者花熟自零隨水而出方得之按社薄即海中大洲之名其上有十餘國城皆稱王不能盡記
  薄郟洲國
  薄郟洲國隋時聞焉在拘利南海灣中其人色黒而齒白眼正赤男女並無衣服一名敦樊州抱朴子云敦樊州在南海中薫緑水膠所出如楓脂矣所以不可多得者止患𤟎狤獸啖人斯獸大者重十斤狀如水獺其頭身他處了無毛唯從臯上以竟脊至尾上有毛廣一寸許青色二三分許其無毛處則如韋囊人張捕得之斬刺不能傷積薪烈火縳以投火中薪盡而此獸不焦須以大棒打之而皮仍不傷唯俟骨都碎乃死耳
  火山國
  火山國隋時聞焉去諸薄東五千里國中山皆有火雖雨不息火中有白鼠扶南土俗傳雲火洲在五馬州之東可千餘里春月霖雨雨止則火燃洲上林木得雨則皮黒得火則皮白諸左右州人以春月採木皮績以為布即火浣也或作炷燈又有加營國皆諸薄國西有山周三百里從四月火生正月火滅則草葉落如中國寒時人以三月至此山取皮縷為布同火山所成也
  無論國
  無論國隋時聞焉在扶南西二千餘里其國大道左右夾種枇杷樹及諸花果行其下恆有重隂千里一亭亭有井食麥飯飲葡萄酒酒如膠若飲即以水和之其味甚甘美
  婆登國
  婆登國在林邑南海行二月到東與訶陵西與迷黎車接北界大海風俗與訶陵同稻每月一熟有文字書於貝多葉其死者口實以金又以金釧貫於四肢然後加以婆律膏及檀沈龍腦等香新焚之唐貞觀二十一年遣使朝貢
  烏篤國
  烏篤國在中天竺南一名烏伏那地方五千餘里百姓殷實人性懦弱頗詭計尤工禁術篤佛法文字禮義畧同天竺自古不通中國唐貞觀中其王逹摩因陁訶斯遣使進貢龍腦香
  傉陀洹國
  傉陀洹國在火羅西北其王姓察失利名婆耶其國海行五月至廣州土無蠶桑以白疊朝霞布為衣穀有稻麥皆樓居謂之干欄父母死停喪在室輒數日不食燔屍之後男女並剔頭臨池洗浴然後進食自古不通中國唐貞觀十八年遣使獻鸚鵡毛羽皓素頭上有紅毛數十莖與翅齊
  訶陵國
  訶陵國在真臘之南王之所居豎木為城造大屋重閣覆以棕櫚皮以象牙為床蓆之具食以手撮之又以椰樹花為酒飲之亦醉有山穴每湧而出鹽國人採以調食唐貞觀二十一年遣使獻金花等物雲其國別有毒人與常人同止宿即令人身上生瘡若與之交合即致死其涎液沾著木草即枯其人死不臭不爛元和十年遣使貢儈祇僮及五色鸚鵡
  多篾國
  多篾國唐貞觀中始通焉在南海邊國界周𮞉可一月行南阻大海西俱逰國北波剌國東真陀洹國戶口極多置三十州不役屬他國有州郭宮殿樓櫓並用瓦木以十二月為歳首其物産有金銀銅鐡象牙犀角朝霞朝雲等布其交易並用金銀朝霞等衣服為賈百姓二十而稅一五榖疏菓與中國不殊
  多摩長國
  多摩長國居南海島中東與婆鳯西與多隆南與半支跋北與訶陵等國接其界東西可一月行南北可二十五日行其王之先祖龍子也名骨利常得大鳥卵剖之得一女子容色殊妙即以為妻其王尸羅劬傭伊説即其後也唐顯慶中遣使貢獻其俗無名姓王居以柵為城板屋坐獅子座仍東向衣物與林邑同勝兵二萬餘無馬有弓刀甲矟婚婣無同姓之別其食器有銅鐡金銀所食尚酥乳酪沙糖石蜜無喪𦵏之制畜獸頗同中夏音樂畧同天竺有波那婆賊䕶遮菴磨石榴甘蔗等果從其國經薛盧都思訶盧君那盧林邑等國方逹交州
  哥羅舎分國
  哥羅舎分國在南海之南接墮和羅國勝兵二萬餘人其王名蒲越伽磨唐顯慶五年其使發本國至龍朔二年五月到京朝貢
  松外諸蕃
  松外諸蕃唐貞觀末為寇遣兵從西洱河討之其西洱河從嶲州四千五百里其地有數十百部落大者五六百戶小者二三百戶無大君長有數十姓以楊李趙董為名家各擅山川不相役屬自雲其先本漢人有城郭村邑弓矢矛鋋言語雖小訛舛大畧與中夏同有文字頗解隂陽厯數自夜郎滇池以西皆云莊蹻之餘種也其俗有盜竊殺人濊淫之事酋長即立一長木為擊鼓警衆共㑹其下其強盜者衆共殺之若賊富強但燒其屋奪其田産而已
  土俗物産
  其土則有稻麥粟豆種穫與中國同而以十二月為歳首菜則蔥蒜韮青果則桃梅李柰有絲麻蠶之事出絁綃絲布幅廣七寸以下早蠶正月生二月熟畜有牛馬豬羊鷄犬飯用竹筲摶之而噉𦎟用象杯形若鷄彛有船無車男子以氊皮為衣女子絶布為裙衫仍披氊皮之帔頭髻有髮一盤而成形如髽男女皆跣至死喪哭泣棺槨襲歛無不畢偹六年之內穿地為坎殯於舎側止則小屋三年而後出𦵏之蠡畔封棺令其耐濕父母死皆斬衰布衣逺者至四五年近者二三年然後即吉其被人殺者喪主以麻結髮而黑其面衣裳不緝唯服內不廢婚姻娶妻不避同姓
  殊柰國
  殊柰國崑崙人也在林邑南去交趾海行三月餘日習俗與婆羅門同絶逺古未嘗通中國唐貞觀二年十月朝貢使至
  甘棠國
  甘棠國在大海之南崑崙人也唐貞觀十年與朱俱婆國朝貢使同日至唐史雲太守謂羣臣曰南荒西域自逺而至其故何也房𤣥齡對曰中國義安帝德遐被太宗曰誠如公言向使中國不安何縁而至朕何德以堪之覩此畨使懐懼所望卿等匡朕不逮也
  金利毗逝國
  金利毗逝國在京西南四萬餘里行經丹丹國摩訶新國多隆國者埋國婆樓國多即婆黃國磨羅逝國真臘林邑國乃至廣州東去致物國二千里西去赤土國千五百里南去波利國三千里北去柳衢國三千里其國有城邑庭舎衣朝霞白疊每食先泥上鋪席而後坐國王名本多揚牙前有隊伏甲鍪甲用貝多樹皮其風俗物産與真臘同
  驃國
  驃國唐史雲貞元八年春正月南詔使來朝驃國王始遣其弟悉利移來朝華言謂之驃自謂突羅朱闍婆人謂之徒里掘古未常通中國魏晉間有著西南異方志及南中八郡志者雲永昌古哀牢國也傳聞永昌西南三千里有劉國君臣父子長幼有序然無見史傳者今其聞南詔異牟㝷歸附心慕乃因南詔重譯遣子朝貢東北距南陽苴咩城六千八百里凢去上都萬四千里在永昌故郡南二千里其國境東西三千里南北三千五百里往來通聘者迦羅婆提等二十國役屬者道林王等九城食境土者羅君潛等二百九十八部落東隣真臘國西接東天竺南盡海溟北通南詔些樂城界其王姓囷沒長名摩羅惹其國相名摩訶斯那其王近適則輿以金繩床逺適則乘象嬪御甚衆御侍常數百人其羅城搆以塼甓周一百六十里壕岸亦構塼相傳本是舎利佛城城內居民數十萬家佛寺百餘區其屋宇皆飾以金銀渥以丹彩地以紫鑛覆以錦罽其俗好生惡殺其土宜菽粟稻粱無麻麥其理無刑名桎梏之具犯罪者以竹五本束之撻其背數至五輕者三殺人戮之男女七歳則落髮止寺舍依禁桑門至二十不悟佛理乃復長髮為居人其衣服悉以白㲲朝霞繞腰而已不衣繒帛雲出於蠶為傷生也又獻其國樂凡十二曲與樂工三十人來朝獻樂曲皆演釋氏經論之詞意二十一年四月封彌臣國嗣王道勿禮為彌臣國王
  占畢國
  占畢國大中六年十二月占畢國弗邪葛等六人來朝貢方物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七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七十八
  宋 樂史 𢰅
  四夷七
  南蠻三
  徼內南蠻
  徼內南蠻序
  三代之後中國之北極於五嶺自是而西故南蠻之居中國者衆春秋之時楚之羣蠻百濮故常為患自秦漢之後漸為郡縣而黔中武陵夜郎沔中不能無之公孫述時夜郎大姓為漢保境後漢初從番禺江奉貢建武中武陵蠻帥單程大寇郡縣漢將劉尚戰敗數嵗平復順帝時武陵太守増其租賦蠻又舉種反殺鄉吏東晉時沔中蠻因劉石亂後漸徙於陸渾以南徧滿山谷齊宋以後荊雍二州各置校尉以撫寜之郡蠻酋帥受南北朝封爵至後魏末暴患滋甚僣稱侯王屯居峽路斷絶行旅周武帝遣陸騰大破之其獠初因蜀李勢亂後自蜀漢山谷出侵擾郡縣至梁時州郡每嵗伐獠以利公私及後周平梁益自爾遂同華人矣其黔中東謝西趙自古不臣中國貞觀以後置羈縻州以領之
  盤瓠
  盤瓠種昔帝嚳時患犬戎之寇及訪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將吳將軍之頭者妻以少女時帝有畜犬名曰盤瓠銜吳將軍首而至帝乃以女配之盤瓠得女負走入南山今五溪中山也止石穴中所處險絶生六男六女因自相夫妻織績木皮染以草實好五色衣服裁製皆有尾形衣裳班蘭言語侏離其後滋蔓號曰蠻夷有邑君長名渠帥曰精夫相號姎徒説文曰姎女人稱我也所居皆深山重阻人跡罕到今長沙黔中五溪蠻是也一曰辰溪二曰西溪三曰巫溪四曰武溪五曰溪○始秦昭王使白起伐楚略取蠻夷始置黔中郡漢興改為武郡嵗令大人輸布二疋小口二丈是謂賨布雖時為寇盜而郡國討平之後建武二十三年武陵蠻精夫相單程等大寇郡縣遣武威將軍劉尚𤼵南郡今江陵巴地○及長沙武陵兵萬餘人乘船沂沅入武溪擊之尚輕敵深入悉敗沒又遣伏波將軍馬援將兵至臨沅擊之破單程單程等饑困乞降㑹援病卒謁者宋均為置吏以司之郡蠻遂平歴章和安順四朝累反叛攻刼郡縣旋討平之永和初武陵太守上書以蠻夷率服可比漢人増其租賦議者皆以為可尚書令虞詡獨奏曰自古聖王不臣異俗非德不能及威不能加知其獸心貪婪難率以禮是故羈縻而撫綏之附則受而不逆叛則棄而不追先帝舊典貢賦多少所由來乆矣今猥増之必有怨叛計其所得不償所費帝不從其冬澧中漊中蠻果爭貢布非舊約殺鄉吏舉種反自後至桓靈二帝又累反叛州郡討破之後漢章武初吳將李異屯巫秭歸先帝遣吳將軍班攻破之於是五陵武溪蠻夷相率響應今黔中道謂之武溪
  四至
  按其地長沙西南黔中五溪之地皆為其有至秦漢立其地為郡或為內屬
  土俗
  其民皆射生而食用輸布與硃砂銀
  廩君
  廩君種不知何代初有巴樊瞫相鄭五姓皆出於武落鐘離山其山有赤黑兩穴巴氏之子生於赤穴四姓之子皆生於黑穴未有君長共立巴氏之子務相是謂廩君從夷水下至鹽陽註今峽州巴山縣○清江水一名夷一名鹽其源出施州清江縣西都亭山中廩君於是居平夷城四姓皆臣之今巴梁間諸巴民皆是戰國時秦惠王並巴中以巴氏為蠻夷君長其人嵗出賦二千一十六錢一出義賦千八百錢其人戶出嫁布八丈二尺鷄羽三十鍭鄭𤣥曰鍭猶候也候物而射之三十鍭一百四十九漢興南郡太守靳強奏請一依秦時故事至光武建武初二十三年南郡潳山蠻雷遷等始反叛武威將軍劉尚討破之徙其種人七千餘口置江夏界中其後沔中蠻是也漢之江夏郡今竟陵富水安陸齊安漢陽江夏靳春郡地是也和帝永元十三年巫蠻許聖等以郡收稅不均反叛發荊州諸郡部兵討破之後悉徙置江夏靈帝光和三年江夏蠻復反寇累年盧江太守陸康擊破之皆廩君之裔也
  四至
  按始生自武落鍾離山即夷陵屬邑其地後散居邑梁間即古荊梁之境五姓雜居大約今為巴峽巫⿳䒑⿲止自匕⿱兒夂 -- 夔四郡皆是也
  物産土俗
  鳥羽 幪布 錢刀 俗尚巫鬼而好叛亂
  板楯蠻
  板楯蠻即秦昭襄王時有一白虎於秦蜀巴漢之境傷害千餘人昭王乃募有能殺虎者賞邑萬家時有邑郡閬中夷廖種等射殺白虎昭王以其夷不欲加封乃刻石盟要復夷人頃田不租十妻不筭一戶免其一頃之田租雖有十妻不輸口筭之錢傷人者論殺人得以倓錢贖死盟曰秦犯夷輸黃龍一雙夷犯秦輸清酒一鐘夷人安之至髙帝為漢王發夷人還伐三秦秦地既定乃遣還巴中復其渠帥羅樸督鄂度夕龔七姓不輸租稅餘戶乃嵗入錢口四十巴人呼賦為賨謂之賨人焉世號為板楯蠻夷閬中渝水其人多居水左右天性勁勇初為漢前鋒數陷陣俗喜歌舞髙帝命樂人習之所謂巴渝舞也遂世世服從至後漢以後郡守常率以征伐靈帝光和三年巴陵板楯蠻叛靈帝乃問益州吏考以方略漢中上計程包對曰板楯七姓以射殺白虎立功先世復為義人勇猛善戰昔安帝永初中羌入漢中郡縣破壊得板楯救之羌死殆盡故號為神兵至桓帝建和二年羌復大入實賴板楯連摧敗之前車騎將軍馮緄南征武陵亦倚板楯以成其功近益州郡亂太守李顒亦以板楯討而平之忠功如此本無惡心但長吏鄉亭更賦至重僕役箠楚過獄囚闕庭悠逺不能自聞含怨天崖叩心窮谷故邑落相聚以致叛戾非有謀主僣號以圖不軌今但遣明能牧守自然安集不煩征伐也帝從其言遣太守曹謙宣詔赦之即皆降服及漢末天下亂自巴西之宕渠遷於漢中陽車坂抄掠行旅號為楊車巴魏武尅漢中李持祖將五百家歸之魏武又遷於略陽北復之為巴氐蜀後主劉襌建興十一年涪陵屬國人夷反車騎將軍鄧芝徃討平之其沔中蠻至晉時劉石亂後漸得北遷陸渾以南滿於山谷宋時荊州置南蠻校尉雍州置寜蠻校尉以領之如蠻人順附者一戶輸谷數斛其餘無雜調宋人賦役嚴若貧者不復堪命多逃亡入蠻蠻無徭役強者不供官稅結黨連羣動有數百千人伺州郡稍弱則起為盜宋元嘉中天門漊中令宋矯之徭賦過重民不堪命蠻酋田向求等為寇破漊中虜掠百姓及劉道産善撫諸蠻前後不附官者莫不順服皆引出平土多緣沔為居道産亡後蠻又反叛孝武帝出為雍州時巴東建平宜都天門四郡蠻為寇諸郡人戶流散百不存一孝武即位大明中西陽蠻皆反叛沈慶之率江雍荊河州諸軍討破之明帝順帝時尤甚雖遣攻討之終不能禁荊州為之虛齊髙帝武陵西溪蠻田思飄武帝永明初黔陽蠻田豆渠相川蠻陳雙李答並掠州郡討平之當南北之時淮汝江漢間諸蠻渠帥互有所屬皆授封爵焉然叛服無常雖屢經破敗而寇攘不止至後周武帝天和元年詔開封陸騰討之蠻衆大潰斬首萬餘級騰乃收其骸骨於水羅城側為京觀後蠻延望見輒大哭自此狼戾之心輟矣信州舊理白帝騰更於蜀先主故宮城南八陣之北臨江岸築城移置信州又以巫縣信陵秭歸並是峽中要險於是築城防以為襟帶焉大約巴閬歸⿳䒑⿲止自匕⿱兒夂 -- 夔峽之地皆是
  四至
  按後漢書雲其在黔中五溪長沙間則為盤瓠之後其在硤中巴梁間則為廩君之後其後衆種繁盛侵擾州郡或移徙交雜亦不得詳別焉
  土俗物産
  按閬中有渝水其人多居水左右天性勁勇初為漢前鋒陷數陣俗喜歌舞漢髙命樂人習之謂之巴渝舞也
  南平蠻
  南平蠻北與涪州接部落四千餘戶山有毒草及沙蝨蝮蛇人並樓居登梯而上號為干欄其王姓朱氏號為劒荔王唐貞觀三年遣使入朝以其渝隸州按即南詔蠻是也大厯十四年十月吐蕃率南蠻衆十萬來寇一入茂州過文川及灌口一入扶文過方維白埧一入黎雅過卭郟連陷郡縣乃發禁兵四千人並幽州兵五千人同討伐大破之貞元十年三月劒南西川節度使韋臯奏雲南蠻王異牟㝷部落兵馬破土蕃並收鐵橋以來城疊等擒吐蕃列土王五人歸降百姓十二萬人約計三萬餘戶大小城一十六所下制付所司官係自貞元十九年太和二年朝貢不絶太和三年宰臣杜元穎鎮西川以文儒自髙不練戎事南蠻乘其無備入寇黎州牧守屢陳皆不之信十月黎州䧟十一月犯西川驅迫玉帛子女而去即日隣境以狀聞奏上大怒貶元穎為郡州刺史不日又貶循州司馬命東川節度使郭釗代之明年春正月其王䝉差嶺以表自陳請罪兼疏元穎之過失國家方事柔逺㝷宥其過自後朝貢不絶以至㑹昌年中
  土俗物産
  其人美髮為堆髻土多女少男為婚之法女氏必先以貨求男族貧人無以嫁女多賣與富人為婢俗皆婦人執役
  東謝蠻
  東謝蠻渠帥姓謝氏南蠻別種在黔州之西數百里地方千里有酋長即謝元深也世襲其子族不育女自雲髙姓不可下嫁唐貞觀三年元深入朝冠烏熊皮冠若今之旄頭以金絡額身披毛帔為皮行縢而著履時中書侍郎顔師古奏言昔周武王天下太平逺國歸款太史乃集其事為王㑹篇今萬國來朝至如此輩章服實可圖寫今請撰王㑹圖詔從之開其地為應州穎黔都督府即黔州所管羈縻州也又有南謝首領謝彊與西謝蠻鄰接與元深俱來朝拜為南壽州刺史後改為莊州是貞元十三年西南蕃大首領正議大夫檢校蠻州長史繼襲蠻州刺史資開郡開國公宋鼎左右大首領朝散大夫前檢校卬州刺史謝汕右大首領朝散大夫繼襲攝蠻州巴江縣令宋萬傳界首子弟大首領朝散大夫牂牁録事叅軍謝文經黔中經略招討觀察使王礎奏前件刺吏建中三年一度來朝賀貢方物自後不令隨例入朝今年懇請稱與牂牁同被聲化獨此排擯自慚恥謹隨牂牁等朝賀伏乞特賜優諭兼同程牂牁刺史等授官其牂牁蠻兩州戶口殷盛人力強大隣側諸蕃悉皆敬憚請比二州每三年一度朝賀仍依牂牁例輪還差定以才幹位望為衆所推者充之勅㫖宋鼎已改官訖餘並依奏
  四至
  南接守官獠西連夷子北至白蠻
  土俗物産
  其地宜五穀無文字刻木為契散在山谷依樹為巢居無賦稅之事皆自為生業刀劒不離其身男女堆髻以緋束之後埀向下冠熊皮被猛獸革
  西趙蠻
  西趙蠻在東謝之南並南蠻別種其界山洞深阻莫知里數南北十八日行東西二十三日行趙氏代為酋長有萬餘戶自古不臣中國唐貞觀三年遣使入朝至二十一年以其地置明州以首領趙磨為刺史
  四至
  東至夷子西至昆明南至西洱河
  土俗物産
  與東謝同
  牂牁
  牂牁蠻帥姓謝氏舊臣中國世為本土牧守隋末大亂遂絶唐貞觀三年其酋長謝龍羽遣使朝賀授牂牁州刺史封夜郎公勝兵戰士數萬於是列其地為牂州今為黔州羈縻州也後為正郡自開元至於㑹昌以前皆遣朝貢不絶又有兗州乃牂牁別部與牂牁隣境有勝兵二萬今亦為黔中羈縻州
  四至
  按其地西至昆明九百里
  土俗物産
  土氣鬱熱稲再熟無徭役刻木為契風物多同東謝獠
  獠葢南蠻之別種初出自梁益之間自漢中達於卬筰川洞之間所在皆有自漢中西南及越嶲以東皆有之俗多不辯姓氏又無名字徃徃推一酋長為主亦不能逺相統攝父死則子繼若國之貴族也獠王各有鼔角一雙使其子弟自吹擊之按蜀本無獠李勢時諸獠始出巴西州廣漢陽安資中犍為梓橦布在山谷十餘萬落攻破郡縣為益州大患自桓元子破蜀之後力不能制又蜀人東流山險之地多空獠遂挾山傍谷與夏人參居參居者頗輸租稅賦在深山者仍不為編戶至梁武帝梁益二州即漢川蜀州二郡縣嵗嵗代獠以自裨潤公私頗藉為利後魏正始初梁將夏侯道遷舉漢中附魏魏遣尚書邢巒為梁益二州刺史以鎮之其後以梁益二州控挕嶮逺乃立巴州以統諸獠以巴酋帥嚴始興為刺史又立隆城鎮在綰獠二十萬戶所謂北獠是也嵗輸租布魏明帝孝昌中據城叛梁益二州遣將討之攻陷巴州執始興斬之後梁入梁自此屬矣後周武帝平梁益之後達奚武平梁尉遲逈平益令所在撫慰其與華人雜居者亦頗從賦役然天性多暴亂旋至擾動每嵗命隨近州鎮出兵討之獲其人以充賤隸謂之壓獠焉復有商旅徃來者亦資獠為貨公卿逮於民庶之家有獠口者多矣然其種𩔗滋蔓保據巖□依林走險若履平地性又無知殆同禽獸諸夷之中最難以道義招懐也
  四至
  初出自梁益之間自漢中達於卬筰川谷間所在皆有
  土俗物産
  俗多不辯姓氏又無名字所生男女唯以長幼次第呼之其丈夫稱阿謩阿段婦人阿夷阿等之𩔗皆以其語次第稱謂也依樹積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欄干欄大小隨其家口之數好相殺害多仇怨不敢逺行性同禽獸至於忿怒父子不相避唯手有兵刃者先殺之若殺其父走避於外求得一狗以謝其母然後敢歸母得狗謝不復嫌恨若報怨相攻擊必殺而食之遞相刼掠不避親戚賣豬狗而已忘失兒女一哭便止親戚比鄰指授相賣被賣者啼呌不服逃竄避之乃將買人捕逐若亡叛獲便縛之但經縛者即服為賤隸不敢更稱良矣唯執楯持矛不識弓矢用竹為簧羣聚鼓之以為音節能為細布色至鮮淨大狗一頭置一生口性尤畏鬼所殺之人美鬚髯者必剝其皮面籠之於竹及燥號之曰鬼鼓舞祀之以求福利俗尚淫祀至有賣其昆季妻孥盡者乃自賣以供祭焉鑄銅為器大口寛腹名銅爨甚薄且輕易於熟食
  夜郎國
  夜郎國今夜郎播川犍為郡即其地也漢時南夷君長以十數夜郎最大在蜀郡徼外東接交趾西隣滇國今雲南郡其國臨牁牂江江廣數里出番禺城下戰國時楚頃襄王將莊蹻從沅水伐夜郎夜郎國滅改名牂牁番禺即今南海郡城武帝時唐䝉上書曰切聞夜郎精兵可得十餘萬浮船牂牁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竒也乃拜䝉為郎遂見夜郎侯䝉厚賜以威德夜郎貪漢繒帛以為漢道險終不能有也乃且聽䝉約還報乃以為犍為郡今陽安仁壽通義和氣資陽皆其地也發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牁江蜀人司馬相如亦言西夷卬筰可置郡帝使相如徃諭皆如南夷為置一郡尉十餘縣屬蜀郡當是時巴蜀四郡漢中廣漢巴郡蜀郡今漢川巴川蜀川等地通西南夷道戍轉相餉數嵗道不通士罷餓離暑濕死者甚衆西南夷又數反發兵興擊耗費無功帝患之使公孫𢎞徃視問焉還言其不便時上方築朔方據河備邊𢎞因數言西南夷為害可且罷專力事匈奴上罷西夷獨置南夷兩縣一都尉及元狩元年張騫言使大夏時見蜀布卬竹杖問所從來曰從東南身毒國可數千里即天竺也得蜀賈人市或聞卬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國於是乃令王然於栢始羌等間出西南夷徃身毒國至滇道皆為昆明所閉莫能通身毒國南越反上使發南夷兵且蘭君小邑乃與其衆反漢發巴蜀校尉擊破之遂平南為牂牁郡今涪州夜郎始泉郡也夜郎侯始倚南越南越㓕恐懼遂入朝封為夜郎王昭帝始元元年牂牁談指同並等二十四邑凡三萬餘人反遣水衡都尉發蜀郡犍為兵擊牂牁大破之後姑繒葉榆人復反鈎町侯亡波率其人擊之有功漢立亡波為鈎町王至成帝和平中夜郎王興與鈎町王禹漏臥候俞更舉兵相攻牂牁太守請發兵誅興等漢以道逺不可遣大中大夫張匡持節和解興不從杜欽説王鳯曰匡使和解蠻夷王侯不從不憚國威其效可見恐議者選輭復守和解太守察動靜有變迺以聞如此則復曠一時王侯得収獵其衆申固其謀黨助衆多各不勝忿必相殄㓕自知罪成狂犯守尉逺藏溫水毒草之地雖有孫吳將賁育士若入水火徃必焦沒智勇亡所設施田屯守費之不可勝量宜因其罪惡未成未疑國家加誅隂敕旁郡守尉練士馬大司農先積谷要害處𨕖任職太守徃以秋涼時入誅其王侯尤不軌者即以為不毛之地亡用之人聖不勞中國宜罷棄其郡與人絶其侯勿復通如以先帝所立累世之功不可隳壊亦宜因其萌芽早斷絶之及已成形然後興師則萬姓被害矣鳯於是薦陳立為牂牁牧太守至牂牁及從吏數十人出行縣召興興將數千徃立數責因斷其頭出曉其衆皆釋兵降興子邪務收餘兵追脅旁二十二邑反立又擊平之公孫述時大姓龍傳尹董氏與郡功曹謝暹保境為漢乃遣從番禺江奉貢番禺今南海郡光武嘉之並加褒賞桓帝時郡人尹珍乃從汝南郡許慎應奉受經書學成還鄉里教授自是南域始有學焉珍官至荊州刺史
  四至
  東接交趾西隣滇國其國臨牂牁江江廣數里出番禺城下
  土俗物産
  其地多雨潦俗好巫鬼禁忌寡畜産又無桑蠶故其郡最貧鈎町縣有桄榔木可以為麫百姓資之 遯水按後漢史雲有女子浣衣遯水有三節大之竹流於足間剖之得一男兒養之及長自立為夜郎侯以竹為姓武帝元鼎年中置牂牁郡夜郎侯迎降天子賜其王印綬後遂殺之夷獠咸以竹王非血氣所生甚重之求為立䍧牱太守吳霸以聞天子乃封其三子為侯死配食按曄所𢰅乃華陽國志又按漢書其夜郎侯降封王不言殺之至武帝時猶謂之夜郎王曄焉得雲竹王被殺後封其子為侯與班文全乖因疑華陽國志為怪誕也大抵范曄敘述多稱詭異若無他書可以辯證則且因習纂録不復刋韋之也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七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七十九
  宋 樂史 𢰅
  四夷八
  南蠻四
  滇國
  滇國漢時在夜郎之西靡莫之屬以十數滇最大靡莫西南徼外獠○始楚頃襄王使將軍莊蹻蹻即楚莊王之後裔蹻居略反○將兵循江上略巴黔以西巴國今清化始寜咸安符陽巴川南濱南浦是其地也黔則黔中也○蹻至滇池方三百里在今雲南郡其澤在西北水源深廣末更淺狹如倒流故曰滇池○旁平地肥饒數千里池旁之地也○以兵威定屬楚欲歸報㑹秦擊奪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以其衆王滇變服從其俗以長之為其長帥也按史及漢書皆云楚威王時使莊蹻略巴黔以西蹻至滇池欲歸㑹秦奪楚巴黔中因以其衆王滇後十餘嵗秦滅之按楚自威王後懐王立三十年至頃襄王之二十二年秦昭襄王遣兵攻楚取巫黔中後刺史則雲頃襄王時莊豪王滇豪即莊蹻也若莊蹻自威王時將兵略地屬秦秦陷巫黔中郡道塞不還凡經五十二年豈得如此淹乆或恐史記誤班生因習便書范曄所記詳考為正又按莊蹻王滇後十五嵗頃襄王卒考烈王立二十五年幽王立十年負芻立五年而楚滅後十五年秦王凡七十載何故云蹻之王滇後十餘嵗而秦亡斯又未之詳也○至武帝時滇王有衆數萬人元封二年發巴蜀兵臨滇滇王舉國降請置吏入朝於是以為益州郡今雲南郡也○賜滇王王印復長其人因割牂牁越嶲嶲音髓各數縣以配之後數年並昆明之地皆以屬當是時西南夷君長以百數獨夜郎滇受王印滇小邑也最寵焉後王莽簒位改漢制貶鈎町為侯王邯怨恨蠻夷之國盡叛遣平蠻將軍馮茂發巴蜀犍為吏士以擊益州出入三年疾疫死者什有七八巴蜀騷動更遣寜始將軍亷丹大𤼵天水隴西騎士並廣漢巴蜀犍為吏民十萬人轉輸者合廿萬人擊之不尅公孫述據有益土文齊為太守亦固守拒險不降後漢初遣使朝貢建武十八年夷渠帥棟蠶與姑復葉榆梇棟連焉滇池建憐昆明諸蠻叛殺長吏漢姑復縣屬越嶲郡餘六縣並屬益州郡並在今越嶲雲南郡梇音弄○遣武威將軍劉尚等𤼵廣漢犍為蜀郡人及朱提夷擊之尚軍渡瀘水入益州郡界瀘水一名若水出旄牛徼外朱提至僰道入江在今嶲州南時有瘴氣○羣夷聞大兵至皆棄壘奔走尚獲其羸弱谷畜斬棟蠶帥凡首虜萬餘人諸夷悉平至蜀後主建興二年諸葛孔明率兵南征四郡平之改益州郡為建寜永昌今雲南郡地○為雲南郡又分建寜牂牁為興古郡諸葛亮至南中所戰皆捷孟獲為夷漢所服募生致之既得始觀於營陣之間問曰軍如何獲曰不知虛實故敗定易勝耳亮縱使更戰七縱七擒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告亮曰若留外人即當留兵兵留則無食一不易也如夷新傷破父母死喪留外人而無兵者必成禍患二不易也又吏治累有廢殺之罪自爨重若留外人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運糧而紀綱初定夷漢相安也
  四至
  在巴黔之外為楚之西邊牂牁越巂昆明夜郎之地皆有焉 僰道 滇水
  邛都
  邛都漢時通焉自滇以北君長十數邛都最大今越巂郡本其地也武帝開以為邛都縣屬越巂郡無幾而地陷為汚澤因名邛池南人以為邛河其後復反叛元鼎六年漢兵自越巂水伐平之越巂水源出今越巂郡西南巂山下○王莽時郡守枚根枚根太守姓名○調邛人任貴以為軍侯更始二年任貴攻殺枚根自立為邛榖王至光武因就封之授越巂太守綬印後任貴為劉尚所襲徙其家屬於成都安帝時永昌益州蜀郡夷越巂結衆二十萬餘破壊二十餘縣益州刺史張喬遣從事楊竦將兵至葉榆破之渠帥三十六種皆來降附註今為巂州○竦因奏長吏奸滑侵犯蠻夷者九十人皆減死論
  四至
  其外西自桐師以東北至葉榆葉榆澤名○名為巂昆明巂即今郡也昆明又在其東南諸㸑所居○地方數千里無君長隨畜遷徙
  土俗物産
  自夜郎滇池邛都人皆堆髻左袵邑聚而居知耕田其土地平原有稲俗多遊蕩而喜謳歌略與牂牁相𩔗豪帥放縱難得制御
  莋國
  莋都國漢時自越巂以東北君長以十數莋都最大武帝開之立為莋都縣元鼎六年以為沈黎郡今漢元縣也至天漢四年並蜀為西部置兩都尉一居旄牛主徼外夷一居青衣主漢人旄牛青衣即今蜀郡西地○後漢永平中益州刺史朱輔慷慨有大略宣示漢德威逺懐夷自汶山以西前代正朔所不加白狼盤木唐菆等百有餘國戶百三十餘萬舉衆奉貢稱臣和帝永元十二年旄牛徼外白狼樓薄蠻夷王唐繒等遂率種人十七萬口內屬安帝永初元年蜀郡三襄種夷與徼外汙衍種反叛攻蠶陵城蠶陵漢縣今翼州地在蜀郡西○殺長史二年青衣道夷邑長令田令姓田名與徼外三種夷三十一萬口舉土內屬後旄牛夷叛攻零關零關道漢越巂地是○益州刺史張喬與西部尉擊破之於是分置蜀郡屬國都尉領四縣如太守理之靈帝時以蜀郡屬國為漢嘉郡
  土俗物産
  其人被髮左袵言語多好譬𩔖居處略與汶山夷同汶山夷在蜀郡西北即冉駹地
  冉駹
  冉駹國漢時莋以東北君長十數冉駹最大武帝元鼎六年所開以為汶山郡今通化郡地是至宣帝地節三年夷人以立郡賦重帝乃省並蜀郡為北部都尉其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有部落其王侯頗知文書後漢靈帝時復分蜀郡北部為汶山郡蜀建興十年汶山平康夷反姜維討之今為茂州是也
  四至
  其俗土著或隨畜遷徙在蜀正西其西又有三河槃
  土俗物産
  土氣多寒雖在盛夏氷猶不釋皆因山居止累石為室髙者十數丈為邛籠彼呼為雕也○又土地剛鹵不生穀粟麻菽惟以麥為質而宜畜牧有旄牛無角一名童牛肉重千斤毛可為毦出名馬有靈羊可療毒又有食藥鹿鹿麑有胎者其腸中糞亦療疾更有五角羊
  附國
  附國者隋時通焉在蜀郡西北二千餘里即漢之西南夷有嘉良夷即其東部所居種姓自相率領不相統一隋大業三年其王遣其弟子宜林率嘉良夷六十人朝貢嘉良有水闊六七十丈附國水闊一百丈並南流以皮為船而濟又南有薄縁夷風俗亦同西有女國其東北連山綿亘數千里接黨項及諸羌界按其地接汶山故附焉
  土俗物産
  其人並無姓氏其地南北八百里東西千五百里無城柵近川谷傍山險俗好復仇故壘石為巢而居以避其患其巢髙至十餘丈下至五六丈巢同𥕘狀似浮屠於下級開小門從內上通夜必關閉有二萬餘家弓長六尺以竹為絃妻其羣母及嫂兒弟死父兄亦納其妻好歌舞鼓簧吹長笛有死者無服置屍於髙床上沐浴衣服被以牟甲覆以獸皮子孫不哭帶甲舞劒而呼曰我父為鬼所取我欲報寃殺鬼其俗以皮為帽形圓如缽或帶羃羅衣多毛褐全剝牛腳皮為靴項繋鐵鎖手貫鐵釧王與酋帥金為首飾胸前懸一金花徑三寸其土髙氣候涼多風少雨土宜小麥青粱山出金銀多白雉水有嘉魚長四尺而鱗細
  東女國
  東女國西羌之別種也以西海中有女國故稱東女國俗以女為王東與茂州党項接東南與雅州接界隔羅女蠻及白狼夷有八十餘城王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為船以渡戶四萬餘衆女王號為賓就在外官僚並男夫為之王死即於王族求令女立之無簒奪所居皆起屋王至九重國人六重王服青毛綾裙下領衫其袖委地重婦人輕丈夫文字同於天竺以十一月為正每至十一月令巫者齎酒殽詣山上散糟麥於空大咒呼鳥俄時有鳥如鷄飛入巫者懐中剖其腹而視之有一穀來嵗必登若有霜雪必多異災其俗因之名為鳥卜唐武德中女王湯傍氏始遣使貢方物自永徽七年至於天寳元年朝貢不絶貞元九年其王湯立悉與哥隣國董臥庭白狗國王羅陁忽逋租國王弟鄧吉知南水國王姪薛尚悉曩弱水國王董辟和悉董國王湯悉贊清逺國王蘇唐磨咄霸國王董藐蓬各率其種落詣劒南西川乞內附其哥鄰等國皆散居西山弱水王即唐初女國之弱水部落其悉董王舊皆分隸邊郡祖父例授將軍中郎果毅等官自中原多故皆吐蕃所役屬其部落大者不過三千戶各置縣令十數人理之土有絲絮嵗輸吐蕃至是立悉與之同盟相率獻欵兼齎天寳中國家所賜官誥三十九通以進節度使韋臯處其衆於維霸保等州給以糧種耕牛咸樂生業立悉等數國王自來朝召見麟德殿授立悉銀青光祿大夫歸化刺史鄧吉知試太府少卿兼丹州長史薛尚悉曩試少府少監兼霸長史董臥庭行至綿州卒贈武德州刺史命其子羅利為保寧都督府長史襲哥鄰王立悉妹乞悉漫頗有才智從其兄來朝封和義郡夫人其大首領董臥卿等皆授以官俄又授女國王兄湯厥銀青光祿大夫試大府卿清逺王弟蘓厯顛銀青光祿大夫試衛尉卿南國王薛莫庭及湯悉贊董藐蓬女國唱後使湯佛庭美玉缽南郎唐並授銀青光祿大夫試太僕卿其時西山松州生羌等二萬餘口相繼內附其黏信部落主夢蔥龍諾部落主辟忽皆授試衛尉卿立悉等並赴明年元㑹訖賜以金帛各遣還至八月召韋臯統押羌蠻及西山八國使其部落至今猶代襲刺史等官然亦潛通吐蕃故謂兩面羌也
  哀牢國
  哀牢國後漢通焉其先有婦人名沙一居於牢山嘗捕魚水中觸沈木若有感因孕十月生子男十人後沈木化為龍出水上沙一忽聞龍語曰若為我生子今悉何在九子見龍皆走獨小子不能去背龍而坐龍因䑛之其母鳥語謂背為九謂坐為隆因名曰九隆後牢山有一夫一婦復生十女九隆兄弟娶之為妻後漸相滋長種人皆畫其身像龍文衣皆著尾九隆死代代相繼乃分置小王徃徃邑居散在谿谷絶域荒外山川阻深生民以來未嘗交中國後漢光武建武中其王賢栗等遂率種人戶二千七百七十詣越巂太守鄭鴻降求內屬帝封賢栗等為君長自是嵗來朝貢明帝永平中哀牢王栁貌遣子率種人內屬其稱邑王者七十七人戶五萬一千八百九十四南去洛陽七千里明帝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縣今雲南越巂之西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領六縣後漢六縣謂不韋巂唐比松葉榆耶龍雲南並今雲南巂西○合為永昌郡即今雲南郡○始通博南渡蘭倉水華陽國志雲博南縣西山髙三十里越之度蘭倉水行者苦之歌曰漢德廣開不賓度博南越蘭津渡蘭倉為他人後永昌太守鄭純為政清潔化行夷人與哀牢約邑豪嵗輸布貫頭衣二領鹽一斛以為常賦夷俗安之唐麟德元年五月於昆明之梇棟川置姚州都督每年募兵五百人鎮守路越山險死者甚衆蜀州刺史張柬之表論其弊曰臣竊按姚州者古哀牢之舊國絶域荒外山髙水深自生人以來迄於後漢不與中國交通前後唐䝉開夜郎滇莋而哀牢不附至光武季年始請內屬漢置永昌郡以統理之乃收其鹽布氊罽之稅以利中土其國西通秦南通交趾其竒珍異寳進貢嵗時不缺劉備據有巴蜀常以甲兵不充及備死諸葛亮五月渡瀘收其金銀鹽布以益軍儲使張伯岐選其勁以増武備故蜀志稱自亮南征之後國以富饒甲兵充足由此言之則前代置郡其利頗深今鹽布之稅不供珍竒之貨不入戈㦸之用不實於行伍寳貨之資不輸於大國而空竭府庫驅率平人受役蠻夷肝腦塗地臣竊為國家惜之昔漢以得利既歴博南山涉蘭倉水更置博南哀牢二縣蜀人愁怨行人作歌曰厯博南越蘭津渡蘭倉為他人葢譏漢貪珍竒鹽布之利而為蠻夷之所驅役也漢獲其利人且怨歌今減耗國儲費用日廣而使陛下之赤子身膏野草骸骨不歸老母幼子哀號望祭於千里之外於國家無絲髮之利在百姓受終身之酷臣竊為國家痛之徃者諸葛亮破南中使其渠率自相統領不置漢官亦不留兵鎮守人問其故亮言置官漢夷雜居猜疑必起留兵運糧為患更重忽若反叛勞費更多但粗設紀綱乆自然定臣竊以亮之此䇿妙得羈縻蠻夷之術今姚府所置之官既無安邊靜寇之心又無諸葛亮且縱且擒之技唯知詭謀狡筭恣情割剝貪叨刦掠積以為常扇動酋渠遂成朋黨析支諂笑取媚求悅拜跪趨伏無復慙恥怒提子弟笑引凶愚聚㑹蒱博一擲累萬逋逃中原亡命有二千餘戶見散在彼州專掠奪為業姚州本龍朔中武陵縣主簿石子仁奏置其役長史李孝讓辛文恊並為羣蠻所殺前朝遣郎將趙武貴討擊貴及蜀兵應時敗破噍𩔗無遺又使將軍李義總等徃征郎將劉惠基在陣戰死其州遂廢臣竊以諸葛亮置官留兵有三不易其言遂騐至垂拱四年蠻郎將王善寳昆州刺史爨乾福又請置州奏言所有課稅自出姚府管內更不勞擾蜀中及置州後録事叅軍李陵為蠻所殺延載中司馬成琛奏請於瀘南置鎮七所遣蜀防守自此蜀中騷擾於今不息且姚府總管五十七州巨猾逰客不可勝數國家設官分職本以化俗防奸無恥無厭狼籍至此今不問夷夏負罪並深見道路刦殺不能禁止臣恐一旦驚擾為禍轉大伏乞省罷姚州使隸巂府嵗時朝覲同之番國瀘南諸鎮悉費於瀘比置關百姓自非奉使入番不許交通徃來増巂府兵選擇清潔宰牧以統理之臣愚以為穏便疏奏則天不允
  土俗物産
  九州記雲哀牢人皆儋耳穿鼻其渠帥自謂王者耳皆下肩三寸庶人則至肩而已土地沃美宜五穀蠶桑知染彩文繡有蘭干細布蘭干獠言紵也○織成文章如綾錦有梧桐木葉績以為布廣志雲梧桐有白者剽國有梧木其華有白毳取毳淹漬緝以為布○幅廣五尺潔白不受垢汚先以覆亡人然後服之有濮竹其節相去二丈地出銅鐵鉛錫金銀光珠琥珀水晶琉璃軻蟲蚌珠孔雀翡翠犀象猩猩貊獸山海經雲猩猩如人名常據華陽國志曰永昌郡有猩猩能言取其血可以染朱剡荀卿子曰猩猩能言笑淮南萬畢術曰婦終知來猩猩知徃注云並神獸也酈元注水經雲武平郡封溪縣有獸名猩猩猿形人面毛身黃姿顔端正善學人語聞者無不酸楚太原王綱著傳雲阮研曽使封溪見邑人説猩猩好酒及履里人置之山谷常行路數百為羣見酒物等知人設張取之此獸甚靈先知其人祖父母名而罵曰奴殺我捨爾去也既去復還因相呼曰試共嘗酒及飲乃甘其味逮乎醉皆擒之無遺逸遂置檻中隨其所飲飼之將烹索其肥者乃自推擇泣而遣之又禮記雲猩猩能言廣志雲猩猩惟聞其啼不聞其言語出交趾郡封溪縣按前代永昌郡即今雲南郡武平郡即今之安南府並封略之內若謂其靈而智不因人教而解人語殊為竒異秦漢以降天下一家即嶺南能言鳥及馴象西域獻汗血馬皆載之史傳以為竒物復廣異聞聲教逺覃如越裳白雉之𩔖故彰示後代即猩猩不劣於鳥象何為獨無獻乎獲之以充口實則致之不難也王莽置漢孺子於四壁中禁人與語及長不能名六畜猩猩若非靈異自解人語即須因教方成又不可容易而充庖也是知諸家所説不加考覈遞相祖述佑以為廣志尤足徴矣血染朱剡遍問商旅元無此事故詳述之也
  焦僥國
  焦僥國後漢時通焉故後漢書雲明帝永平中西南夷焦僥貢獻是也安帝永初中永昌外徼焦僥種夷陸𩔖等三千餘口舉內附獻象牙水牛封牛其長三尺穴居善㳺泳鳥獸懼焉其地草木冬落夏生
  禪國
  禪國音壇後漢時通焉和帝永元中其國王雍由調遣譯奉國珍寳和帝賜金印紫綬安帝永寜初復遣使朝賀獻樂及幻人能變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馬頭又善跳丸數乃至十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禪國西南通大秦明年元㑹安帝作樂於廷封雍由調為漢大都尉
  西爨國
  西爨國南寜之渠帥梁時通焉自雲本河東安邑人七葉祖事晉為南寜太守屬中國亂遂王蠻夷梁元帝時南寜州刺史徐文威徴詣荊州有爨瓚者遂據南寜之地延袤二千里俗多華人有震翫統其衆隋開皇初遣使朝貢文帝命韋沖將兵鎮戍置恭恊昆三州未幾復叛遣史萬嵗擊之所至皆破至西洱河滇池而還震翫懼入朝文帝誅之諸子沒為奴唐武德中拜翫子𢎞達為昆州刺史令持其父屍歸葬本鄉段綸又遣俞大施至南寜諭之部落歸欵三年七月遣使貢方物
  昆彌國
  昆彌國一名昆明西南夷也在爨之西洱河為界即葉榆河也其俗與突厥畧同相傳雲與匈奴本兄弟國也漢武帝得其地入益州部其後復絶諸葛亮定南中亦所不至唐武德四年巂州治中吉𢎞偉使南寜因至其國諭之至十二月遣使朝貢其使多由黔中南路而至貞觀十九年四月右武將軍梁建方討蠻降其部落七十二戶十萬九千遣使徃西河降其首領十人並數十百部落大者五六百戶小者三百戶無大君長數十姓以楊李趙董為名家各擅一州不相統攝自雲先本漢人有城郭村邑自夜郎滇池以西皆云莊蹻之餘種也其土五榖與中夏同以十二月為嵗首
  尾濮國
  尾濮國一名木濮漢魏以後在興古郡今雲南郡西南千五百里徼外又扶南土俗傳雲拘利東有蒲羅中人有尾長五六寸其俗食人按其地並西南蒲羅葢尾濮之地名也
  土俗物産
  其人有尾長三四寸欲坐輒先穿地為穴以安其尾折便死居木上能食人又噉其老者人惟識母不識父其父有賓客代老以供廚故賓婚有日老者必死其地有稷及陸稻多鹽井有犀象兵有弓矢甲鎧以赤猱猴皮加垂錫珠翠羽為冠幘
  木綿濮
  木綿濮土有木綿樹多葉又生房甚繁房中綿如蠶所作𧁧其大如捲音拳
  文面濮
  文面濮其俗劖面而以青葢之劖音䜛
  赤口濮
  赤口濮在永昌南其俗折其齒劖其唇使赤又露身無衣服
  折腰濮
  折腰濮其俗子皆折其腰
  黑僰濮
  黑僰濮在永昌西南山居耐勤苦其衣服婦人以一幅布為裙或以貫頭丈夫以穀皮為衣其境出白蹄牛犀象琥珀白金桐華布又諸濮之域皆出楛矢爾雅雲南至於濮鉛周書王㑹篇卜人丹砂注云卜人西南之夷蠻丹砂所出今按濮人葢卜人也按諸濮與哀牢地相接故附之
  占城國
  占城國周朝通焉顯德五年其王釋利因得漫遣其臣蒲訶散等來貢方物中有灑衣薔薇水一十五琉璃瓶言出自西域凡鮮華之衣以此水灑之則不㸃而復郁烈之香連嵗不歇又進猛火油八十四琉璃缾是油得水而愈熾彼國凡水戰則用之是日因賜蒲訶散等冠帶衣服繒帛茵褥等有差且言其國在中華西南其地東西七百里南北三千里東暨海西暨雲南南暨真臘國北暨驩州界東北暨兩淛海程三十日其王因得漫在位已五十五矣其衣服制度大略與大食國同所乘皆象馬粒食稻米肉食水兕山羊之𩔖獸之竒者有犀牛禽之大者有孔雀所貢表文以貝多檢以香木函其言譯之方諭其意雲
  渤泥國
  渤泥國載籍不紀葢異域多易舊名也皇朝太平興國二年八月其國王向打遣施努副使蒲亞利判官哥心等來朝其表非紙𩔖木皮而營薄微緑色長數尺而闊寸餘橫軸之僅盈掌握以數小囊重覆貯之其文不可識字細而橫其行詔䝉骨以華言譯之雲渤泥國王向打云云因蕃人蒲盧歇船到今得引路進奉大片龍腦六十兩米龍腦二十兩倉龍腦二十兩龍腦板五片玳瑁殼一箇白檀香三截玳瑁二千兩牙六株復詢其使者雲在上都之西南居海中去蛇婆四五十日去三佛齊四十日去摩逸三十日去占城與摩逸同帆之日皆以順風為計不則無限日國以板為城城中萬餘人其小山州凡一十四國王之屋覆以貝多葉民舎覆以草王左右者為大人坐以繩床出入以阮囊即大布單坐其上而𢌿之戰爭則用長弓以銅鑄為甲若筒之狀䕶其背腹土之出者有龍腦玳瑁蘇木檳榔丁香烏樠木子民食鷄羊與魚耕有黃牛水牛無麥有蔴與稻無蠶絲衣用古貝布用花織成婚嫁以椰子酒檳榔指環然後以古貝布或景刀雜以金而終其禮喪亦有棺殮孺兒則燎之成人則以竹為棚載之棄山中二月始耕則祀之凡經七年則不復祀矣凡嵗終十二月以七日為節地勢多風雨民最樂必坎皷吹笛擊□抵掌歌舞為樂食無器皿竹編貝多葉為器食畢棄之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七十九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