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经/01
太平金阙帝晨后圣帝君师辅历纪岁次、平气去来、兆候贤圣、功行种民、定法本起。
问曰:“三统转轮,有去有来,民必有主,姓字可得知乎?”善哉!子何为复问此乎?”“明师难遭,良时易过,不胜喁喁,愿欲请闻。愚暗冒味,过厚惧深。”
“噫!非过也。天使子问,以开后人,今悟者识正,去伪得真。吾欲不言,恐天悒悒,乱不时平。行安坐,当为子道之,自当了然,无有疑也。
昔之天地与今天地,有始有终,同无异矣。初善后恶,中间兴衰,一成一败。阳九百六,六九乃周,周则大坏。天地混齑,人物糜溃,唯积善者免之,长为种民。种民智识,尚有差降,未同浃一,犹须师君。君圣师明,教化不死,积炼成圣,故号种民。种民,圣贤长生之类也。
长生大主,号太平真正太一妙气、皇天上清金阙后圣九玄帝君,姓李,是高上太之胄,玉皇虚无之胤,玄元帝君时太皇十五年,太岁丙子兆气,皇平元年甲申成形,上和七年庚寅九月三日甲子卯时,刑德相制,直合之辰,育于北玄玉国天冈灵境人鸟阁、蓬莱山中李谷之间。
有上玄虚生之母,九玄之房,处在谷阴。玄虚母之始孕,梦玄云日月缠其形,六气之电动其神,乃冥感阳道,遂怀胎真人。既诞之旦,有三日出东方。既育之后,有九龙吐神水。故因灵谷而氏族,用曜景为名字。
厥年三岁,体道凝真,言成金华。五岁,常仰日欣初,对月叹终。上观阳气之焕赫,下睹阴道以亏残。于是敛魂和魄,守胎宝神,录精填血,固液凝筋。七岁,乃学吞光服霞,咀嚼日根。
行年二七,而有金姿玉颜,弃俗离情,拥化救世,精感太素,受教三元,习以三洞,业以九方。三七之岁,以孤栖挫锐。四七之岁,以伉会和光。五七之岁,流布玄津,功德遐畅。
六七之岁,受书为后圣帝君,与前天得道为帝君者,同无异也。受记在今,故号后圣,前圣后圣,其道一焉。上升上清之殿,中游太极之宫,下治十方之天,封掌亿万兆庶,鉴察诸天河海、地源山林,无不仰从。总领九重十叠,故号九玄也。
七十之岁,定无极之寿,适隐显之宜,删不死之术,撰长生之方。宝经符图,三古妙法,秘之玉函,侍以神吏,传受有科,行藏有候,垂谟立典,施之种民。不能行者,非种民也。
今天地开辟,淳风稍远,皇平气隐,灾厉横流。上皇之后,三五以来,兵疫水火,更互竞兴,皆由亿兆,心邪形伪,破坏五德,争任六情,肆凶逞暴,更相侵凌,尊卑长少,贵贱乱离,致二仪失序,七曜违经,三才变异,妖讹纷纶。神鬼交伤,人物雕丧,眚祸荐至,不悟不悛,万毒恣行,不可胜数。
大恶有四:兵、病、水、火。阳九一周,阴孤盛则水溢;百六一匝,阳偏兴则火起。自尧以前,不复须述,从唐以后,今略陈之,宜谛忆识,急营防避。
尧水之后,汤火为灾,此后遍地小小水火,罪重随招,非大阳九、大百六也。大九六中,必有大小甲申。甲申为期,鬼对人也。灾有重轻,罪福厚薄,年地既异,推移不同。中人之中,依期自至。中之上下,可上可下,上下进退,升降无定。为恶则促,为善则延。未能精进,不能得道。正可申期,随功多少。是以百六阳九,或先或后,常数大历,准拟浅深。
计唐时丁亥后,又四十有六,前后中间,甲申之岁,是小甲申,兵病及火,更互为灾,未大水也,小水遍冲,年地稍甚。又五十五,丁亥,前后中间,有甲申之年,是大甲申,三灾俱行,又大水荡之也。凡大小甲申之至也,除凶民,度善人,善人为种民,凶民为混齑。未至少时,众妖纵横互起,疫毒冲其上,兵火绕其下,洪水出无定方,凶恶以次沉没。此时十五年中,远至三十年内,岁灾剧,贤圣隐沦。大道神人更遣真仙上士,出经行化,委曲导之,劝上励下,从者为种民,不从者沉没,沉没成混齑,凶恶皆荡尽。种民上善,十分余一。中下善者,天灭半余,余半滋长日兴,须圣君、明师、大臣于是降现。
小甲申之后,壬申之前,小甲申之君圣贤,严明仁慈,无害理乱,延年长寿,精学可得神仙,不能深学太平之经,不能久行太平之事。太平少时姓名,不可定也。行之司命注青录,不可司录记黑文。黑文者死,青录者生。生死名簿,在天明堂。天道无亲,唯善是与。善者修行太平,成太平也。成小太平,与大太平君合德。
大太平君定姓名者,李君也。以壬辰之年三月六日,显然出世。乘三素景舆,从飞軿万龙。举善者为种民,学者为仙官,设科立典,奖善杜恶,防遏罪根,督进福业之人。不怠而精进,得成神真,与帝合德;懈退陷恶,恶相日籍,充后齑混也。至士高士,智慧明达,了然无疑,勤加精进,存习帝训,忆识大神君之辅相,皆无敢忘。圣君明辅,灵官佑人,自得不死,永为种民,升为仙真之官,遂登后圣之位矣。
后圣李君太师姓彭,君学道在李君前,位为太微左真,人皇时保皇道君,并常命封授兆民,为李君太师,治在太微北塘宫灵上光台,二千五百年转易名字,展转太虚,周旋八冥,上至无上,下至无下,真官希有得见其光颜者矣。
后圣李君上相方诸宫青童君。
后圣李君上保太丹宫南极元君。
后圣李君上傅白山宫太素真君。
后圣李君上宰西城宫总真王君。
右五人,一师四辅,辅者,父也,扶也。尊之如父,持之得行,总号为辅。分而别之,左辅右弼,前疑后承。承者,发言举事,拾遗充足,制断宣扬,即是宰也。疑者,向思未得,启发成明,即是傅也。弼者,必定犹预,即是保也,扶君顺师,周匝入道,即是相也。四五占候,俱详可否,赞弘正化,总曰辅师。
闲居之时,前向有疑,问之傅。后顾虑遗,问之承。右有所昧,问之弼。左有未明,问之辅。咨询四辅,相、保、傅、宰,成功在师,不可阙也。圣帝垂范,使后遵行。入有保,保用事也,阴属右,静宝真也。出有师,师用事也,阳属左,动归寂也。至此最难。故略辅相而言师也。望有傅,傅在前,敷说议趣也。顾有宰,宰在后,决断是非也。其余公卿有司、仙真圣品,大夫官等三百六十一,从属三万六千人,部领三十六万,人民则十百千万亿倍也。常使二十四真人,密教有心之子,皆隶方诸上相,不可具说,但谛存其大,自究其小也。”“善哉!今日问疑,更闻命矣。”
问曰:“李君何所常行,而得此高真?太师四辅,学业可闻乎?”“善哉!子为愚者,迷不信道,学不坚固,进退失常,堕卑贱苦,故勤勤问之乎?今为子说之。夫无始中来,积行久久,一善一恶,不可具言,言之无益。今取近所行,得成高贵者,《灵书紫文》为要。东华玉保高晨师青童大君,大君清斋寒灵丹殿、黄房之内三年,上诣上清金阙,金阙有四天帝,太平道君处其左右,居太空琼台、洞真之殿、平玉之房、金华之内,侍女众真五万人。
毒龙电虎,玃天之狩,罗毒作态,备门抱关。巨蚪千寻,卫于墙堓。飞龙奔雀,溟鹏异鸟,叩啄奋爪,陈于广庭。天威焕赫,流光八朗,风鼓玄旌,回舞旄盖;玉树激音,琳枝自籁;众吹灵歌,凤鸣玄泰;神妃合唱,麟儛鸾迈;天钧八响,九和百会。
青童匍匐而前,请受《灵书紫文》、口口传诀在经者二十有四:一者真记谛,冥谙忆;二者仙忌详存无忘;三者采飞根,吞日精;四者服开明灵符;五者服月华;六者服阴生符;七者拘三魂;八者摄七魄;九者佩皇象符;十者服华丹;十一者服黄水;十二者服回水;十三者食镮刚;十四者食凤脑;十五者食松梨;十六者食李枣;十七者服水汤;十八者镇白银紫金;十九者服云腴;二十者作白银紫金;二十一者作镇;二十二者食竹笋;二十三者食鸿脯;二十四者佩五神符。
备此二十四,变化无穷,超凌三界之外,游浪六合之中,灾害不能伤,魔邪不敢难,皆自降伏,位极道宗,恩流一切,幽显荷赖,不信不从,不知不见,自是任暗,永与道乖,涂炭凶毒,烦恼混齑,大慈悲念,不可奈何,哀哉!有志之士,早计早计,无负今言。”曰:“善哉!善哉!今日问疑,更闻命矣。”
甲部第一云:“学士习用其书,寻得其根,根之本宗,三一为主。”
甲部第一又云:“诵吾书,灾害不起,此古贤圣所以候得失之文也。”又云:“书有三等,一曰神道书,二曰核事文,三曰浮华记。神道书者,精一不离,实守本根,与阴阳合,与神同门。核事文者,核事异同,疑误不失。浮华记者,离本已远,错乱不可常用,时时可记,故名浮华记也。”
又云:“澄清大乱,功高德正,故号太平。若此法流行,即是太平之时。故此经云,应感而现,事已即藏。”又云:“圣主为治,谨用兹文;凡君在位,轻忽斯典。”
《太平部》卷第八《老子传授经戒仪注诀》云:“老子者,得道之大圣,幽显所共师者也。应感则变化随方,功成则隐沦常住,住无所住,常无不在,不在之在,在乎无极,无极之极,极乎太玄,太玄者,太宗极主之所都也。老子都此,化应十方,敷有无之妙,应接无穷,不可称述。
近出世化,生乎周初,降迹和光,诞于庶类,示明胎育,可以学真,虽居下贱,无累得道。周流六虚,教化三界,出世间法,在世间法,有为无为,莫不毕究。文王之时,仕为守藏史。或云,处世二百余载,至平王四十三年,太岁癸丑十二月二十八日,为关令尹喜说五千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