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章阁志再草/下篇
← | 上篇 | 奎章阁志再草 下篇 |
书策
[编辑]昔宋之富弼知吴郡大新学校蔵书之 阁临泮池起层台为十六楹三百八十 四桷而张伯玉记之曰观是阁者知六 经之在则知有圣人之道知有圣人之 道则知有朝廷之化知有朝廷之化则 礼义之泽流于外弦诵之声格于内云 云当时曾子固诸人见其文而莫不惊 叹大抵尊书策所以尊其言也尊其言
所以尊其道也既尊其道则凡诸推行 发挥庸讵不尽心乎㦲此伯玉之论善 于推本者也虽然徒束之于高阁而守 蔵芘护一不谨焉使为风雨䖝鼠所毁 伤则恶在其尊阁之意㦲今以蔵书以 下十二目备论尊阁之法以为一书之 枢纽此篇犹洪范之皇极一畴大学之 诚意一章故上不联属于六目下不联 属于一目而特以书策标其名
蔵书
[编辑]先就蔵书堂楼为书架于北壁下层之高广随 宜阔狭或四架或六架南向列峙所以蔵经史 者而左经右史又为书架于东壁下制如北壁 之架西向列峙所以蔵子者也又为书架于西 壁下制如东壁之架东向列峙所以蔵集者也 〈 以张伯玉六 经阁记定〉凡架三面皆隔以版且高其足免 有风雨之渗漏䖝鼠之透入经为甲库史为乙 库子为丙库集为丁库而奉谟堂则。璿谱为 甲库。王妃世谱为乙库。御制为丙库。御 笔为丁库各题库名于架额以苣䐉四囊挂于
每架之上下左右直阁与一司卷一领签掌甲 乙库待教与二司卷二领签掌丙丁库而提学 直提学捴理其事书签唐宋秘府之法以牙骨 刻书名填朱状如曲尺锐其一端插于各帙之 间以便搜索然此法殊不简便六经阁记或用 油素或用油黄至今遵用以时措之宜皆用色 纸或厚纸为之每春秋提学直提学直阁待教 具黑团领先行肃拜于堂阁之前率司卷须签 奉审每架卷帕以奎章总目较考书签有误则 正之若经霖雨别为奉审有渗漏处随即修改
〇奉谟堂乃是奉安。列圣御制之阁事体尢 为谨严直阁待教毋得任自开闭必具堂郎各 一人然后开闭如实录考出之例
奉书
[编辑]凡。列圣御制修正后本阁以进奉日时草记 。璿源谱略修正后宗薄寺以进奉日时草记 允下后若奉。列圣御制则本阁以幄次仪仗 轩架等属待令之意捧甘各该司依下文奉书 仪行礼若奉。璿源谱略则宗薄寺先使郎厅 以进奉日时草记。启下之意通告于本阁本
阁掌吏成告目通告于诸堂郞伊日早朝诸堂 郎俱黑团领一齐来会于摛文院宗簿寺以幄 次仪仗轩架等属待令之意亦为捧甘各该司 伊日早朝宗簿寺堂郞俱黒团领依下文奉书 仪陪进于鱼水门外通知于本阁堂郎本阁堂 郎与宗薄堂郎同为行礼
奉书仪
[编辑]前一日 披庭署设奉。御制御书案〈 若奉他书则 随所奉称之〉及香 案一于奎章阁正中南向置香炉香盒于香案 上典宝设安宝小案于前楹当中又设濬哲之 宝案于东庑下典设司设龙亭幄次于鱼水门
外道西东向掖庭署设。殿下小次于鱼水门 外道东西向又设祇迎位于小次之前版位于 奎章阁庭中〈第三阶上〉北向典仪设阁臣拜位于 殿下拜位之后北向〈 提学在直提学之前直提 学在提学之后直阁待教 在直提 学之后〉 又设门外位于小次之左典仪赞仪引 仪位于两阶下差退掌乐院展轩悬于奎章阁 前庭当中北向恊律郞举麾位于西阶上东向 其日早朝陪进堂郞俱朝服使捧书官〈 宗簿寺则 正主簿摛文院 则直阁待教〉 奉书凾于鱼水门外幄次龙亭 上陈仪仗鼓乐于其前〈 若自宗簿寺进奉则龙 亭奉书仪仗鼓吹前导
至幄次权安龙亭后 仪伏鼓吹陪列于前〉 陪进堂郞分侍幄次前前 二刻司㒒寺正进舆于翠微门外诸承旨及护 卫之官各服公服〈承史及执事官 朝服武臣器服〉依时刻集到 阁外伺候前一刻左通礼俯伏跪启请中严少 顷又启外办。殿下具远游冠绛纱袍乘舆以 出〈鼓吹振作〉伞扇侍卫如常仪至小次前左通礼进 当舆前启请降舆。殿下降舆以入〈鼓吹止〉典仪 赞仪引仪先入就位〈无拜〉时至奏时官二人分诣 龙亭幄次及小次前俯伏启正时陪进堂郞奉 龙亭以行仪仗鼓乐前导振作龙亭进鱼水门
外典仪曰乐作恊律郞跪举麾俯伏兴工鼓柷 阁前庭轩架迎作典仪曰行祇迎礼左通礼俯 伏跪启请出次行祇迎礼。殿下出次左右通 礼导。殿下就祇迎位西向立〈 左右通礼俯伏 于左右伞扇陈 于后〉龙亭至左通礼俯伏跪启请鞠躬。殿下鞠 躬过则启请平身。殿下平身左右通礼导 殿下还入小次龙亭由正门陞至奎章阁阶上 典仪曰乐止恊律郞跪偃麾俯伏兴工戛敔乐 止〈鼓吹俱止〉陪进堂郞以下至捧书官退候于鱼水 门之外先是阁臣之在承史者待。殿下还入
小次就门外位〈引仪引接〉引仪引阁臣以下及捧书 官外阁官安宝官俱就门外位典仪曰引仪引 阁臣以下入就位庭中拜位〈 直阁待教及外阁 官随之书吏俱公 服各陪 其后〉 典仪曰引仪引捧书官升诣奉书案前 棒书官二人升自西阶入诣阁中左右捧书凾 奉安于案上讫典仪曰引仪引捧书官降复位 捧书官俱降复位典仪曰左右通礼导。殿下 入诣版位北向立左通礼俯伏跪启请出次 殿下出次左右通礼导。殿下入诣版位北向 立〈 伞扇侍卫 停于门外〉殿下将入门典仪曰乐作〈凡乐作恊
律郞举麾工鼓柷 如上仪下皆做此〉少项典仪曰乐止〈 凡乐止恊 律郞偃麾 工戛敔如上 仪下皆仿此〉 典仪曰行奉书礼左通礼跪启请 行礼典仪曰乐作典仪曰四拜。殿下四拜阁 臣以下四拜〈赞仪傅唱通礼承赞仪 之辞跪启请下皆仿此〉殿下鞠 躬四拜兴平身阁臣以下同典仪曰乐止典仪 曰跪。殿下跪阁臣以下同典仪曰三上香承 旨二人由东西阶陞至香案前分左右跪三上 香俯伏兴降复位典仪曰安宝典宝二人〈俱公服〉 以濬哲之宝及印朱匣奠于安宝案之傍典仪 曰引仪引安宝官就位安宝官〈 外阁官中差 出俱着公服〉陞
自西阶进伏于安宝案之南出宝点朱典仪曰 引仪引捧书官就位捧书官升自西阶诣捧书 案之前每一卷以奠于安宝案上安宝官用篦 子揭册设印机于卷端安宝衿识毕典仪曰引 仪引捧书官安宝官俱降复位捧书官安宝官 降复位讫典仪曰俯伏兴平身。殿下俯伏兴 平身阁臣以下同典仪曰乐作典仪曰四拜 殿下四拜阁臣以下四拜。殿下鞠躬四拜兴 平身阁臣以下同典仪曰乐止典仪曰引仪引 阁臣升自东阶诣阁内奉书开卷阁臣升诣阁
内搢笏开卷典仪曰左右通礼导。殿下升自 阼阶诣阁内北向立。殿下将诣阁内典仪曰 乐作左右通礼前导以入。殿下升诣阁内奉 审讫阁臣奉书还置于案上讫典仪曰左右通 礼导。殿下降复位左右通礼前导至版位典 仪曰乐止典仪曰引仪引阁臣降复位阁臣书 笏俱降复位讫典仪曰乐作典仪曰四拜。殿 下四拜阁臣以下四拜。殿下鞠躬四拜兴平 身阁臣以下同典仪曰乐止典仪曰左右通礼 导。殿下还小次。殿下将还小次典仪曰乐
作左右通礼前导如上仪。殿下至小次前典 仪曰乐止典仪曰引仪引阁臣及捧书官升诣 阁内奉安。御制。御书阁臣以下升诣〈 阁臣 由东 阶升棒书官 由西阶升〉 阁内至奉书案前左右卷束书策
褁袱盛凾还奉于龙亭上典仪曰乐作〈轩架鼓乐并止〉 仪伏前导由鱼水门〈轩架止〉至。奉谟堂奉案封 ?毕〈鼓乐止〉阁臣以下至小次前启奉书礼成典 仪曰礼毕左通礼跪启请礼毕左右通礼导 殿下至乘舆所跪启请乘舆还内。殿下乘舆 还内〈鼓吹振作〉伞扇侍卫如来仪承史阁臣以下皆
退
晒书
[编辑]崔湜月令详论晒书之法矣其曰五月湿热蠧 虫生鱼书籍五月以后七月以前须三度云云 此盖言晒书之日时也又曰须要天晴时于大 屋风凉处不见日曝令干若乘热气卷生虫弥 速云云此盖言晒书之节度也今以五月端午 后七月初伏前分三度择日后摛文院草记 禀旨
亲临晒书
[编辑]前一日掖庭署设。殿 下版位于。奉谟堂前庭正中北向设祇迎位
于堂庭道东西向又设小次于祇迎位之后典 仪设阁臣以下拜位于。殿下版位之后又设 外位于堂门外俱北向东上设典仪赞仪引仪 位于阶间左左掌乐院展轩悬于堂庭设恊律 郞举麾位于西阶上东向又设鼓乐于堂之阶 上左右兵曹陈仪仗于堂庭左右龙亭彩舆在 前其日阁臣以下具黑团领依时刻集到俱诣 摛文院前二刻司㒒寺正进舆于阁外承旨及 诸护卫之官俱诣翠微门外伺候前一刻左通 礼跪启中严引仪引阁臣以下就门外位时至
典仪以下先入就位〈无拜礼〉少顷左通礼跪启外 办。殿下具翼善冠衮龙炮乘舆以出将至门 〈鼓吹作〉阁属辟。奉谟堂内外门以俟伞扇待卫 如常仪左右通礼前导至降舆所左通礼跪启 请降舆。殿下降舆入小次典仪曰引仪引阁 臣以下入就拜位阁臣以下就位典仪曰左右 通礼导。殿下入诣版位北向立左通礼诣小 次前跪启请出次。殿下出次左右通礼前导 以入〈 伞扇待卫 停于门外〉典仪曰行展拜礼左通礼跪启 请行礼典仪曰四拜左通礼跪启请鞠躬四拜
兴平身。殿下鞠躬〈乐止〉四拜兴平身〈乐止〉阁臣以 下同〈赞仪亦唱〉典仪曰左右通礼导。殿下陞自东 阶诣堂内奉审左右通礼导。殿下至前楹外 。殿下入诣堂内奉审〈 承旨一贠挟 待一人随入〉讫典仪曰 左右通礼导。殿下降复位左右通礼导。殿 下降复位典仪曰礼毕左通礼跪启礼毕典仪 曰左右通礼导。殿下诣小次左右通礼导 殿下至小次。殿下入小次〈 若有只行展拜之 命则还至小次后 请乘舆还内 无祗迎节次〉典仪曰四拜赞仪唱鞠躬四拜兴 平身阁臣以下鞠躬〈乐止〉四拜兴平身〈 乐止〇乐 作乐止如
仪但以鼓乐奏 之无轩架节次〉典仪曰行晒书礼典仪曰引仪 引阁臣陞自东阶诣阶上西向立〈 阁臣自东阶 陆率属自西 阶陞〉立㝎直阁待教率司卷领签〈各二人 具公服〉入诣堂 内。御制。御书。璿谱。世谱捧出书吏〈具公 服〉对举以次安于龙亭彩舆〈 直阁待教但检察 而已司卷领签左 右传捧〉阁臣以下鞠躬过则平身阁臣以下随后 仪仗鼓乐导前〈 仪仗鼓吹龙亭彩舆礼 毕后陈于阶上左右〉龙亭 〈御制御书〉彩舆〈璿谱世谱〉至小次前左通礼跪启请出次 殿下出次又启请鞠躬。发下鞠躬过则启请 平身。殿下平身左右通礼导。殿下诣乘舆
所左通礼跪启请弃舆还内。殿下乘舆还内 〈鼓吹作〉承旨及诸护卫之官退阁臣以下至奎章 阁晒书如仪还奉于。奉谟堂后诣阁外复命 〈见晒书仪〉自内行宣酝宣饭节次〈见晒书仪〉
晒书仪
[编辑]其日早朝阁臣等具黑团领诣。奉谟堂肃拜 赞仪读笏记引仪胪唱并如仪肃拜毕〈 若有 展拜之 。命则。展拜毕行 晒书礼见。展拜仪〉 阁臣等率司卷领签启钥 陞。堂奉审讫复位捧书官〈 司卷领签中 二人为之〉分诣 册架奉出。列圣御制。列朝御书以次安于 龙亭彩舆次。璿谱次。世谱舆动鼓吹仪仗
导前阁臣陪后〈若。展拜时。 殿下有祗迎礼〉至奎章阁房内 迎风处晒讫后卷束匣之还奉龙亭彩舆安于 。奉谟堂以次晒奎章阁阅古观䒭书策如仪 但不作乐亦无务奉之节当日如未及毕晒翌 日分晒而每晒书日自内宣饭宣醖〈以上式令〉
晒书后复命仪
[编辑]晒书毕本阁堂郎及外阁官内 阁率属仍具黑团领俱诣阁门〈恊阳门〉外请承传 色启晒毕讫以次列㘴于班少顷承传色传知 道而入本阁堂郎〈 外阁官及内阁 率属则先退〉请承传色如 上仪承传色至班前班首以下跪班首曰恩霈
需云徳洽醉酒臣等不胜欢欣庆忭之至承传 色还入班首以下以次列坐于班少顷承传色 出而传之曰庸劳卿等班首以下俯伏起立典 仪曰四拜赞仪传唱本阁堂郎四拜而退〈 若非自内 宣酝则晒毕只行复命仪次日 本阁堂郎诣阁门外上笺谢恩〉
编书
[编辑]奎章阁编书之法凡有二焉其一。当宁御制 若诗若文若纶音传教之属承旨之兼带直提 学者翰林之无带待教者居常收聚誊出一册 满一卷后坚封书臣谨封着押授摛文院首吏
以送于一提学则一提学出令一会于摛文院 捧甘纸茟墨于各司又捧甘各司书吏中善书 者出草本较凖后以好纸作册使画士画印札 写字官书正本妆䌙既毕褁以红袱安于柜中 草本亦盛别柜同为封锁奠置案上蔵于奎章 阁此编次。御制之法也其一自古有阁则天 下之图籍聚于此天下之名士聚于此故必有 编书之举汉有白虎阁则有白虎通义有天禄 阁则有外史九种七略宋有崇文院则有太平 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有天章阁则有乐髓
新经武经総要有焕章阁则有。皇朝文鉴炳 菀文治与阁名俱传至今照人耳目况奎章阁 为吾东亿万年文教之本而盖不特奎章総目 而已如河图洛书一见于世遂启充栋汗牛之 典籍亦天人相应自然之机也或因。特教编 书或因札请编书一会捧甘并如上仪而其卷 秩多者一会时四堂上二郎厅相议分授归家 编次既毕又复一会合聚较正进献而当初所 命之。传教与所请之札子必编诸卷首俾后 人知其始末此又编次诸书之法也
写书
[编辑]汉武帝建蔵书之府置写书之官则是以写书 者列官秘府矣唐高祖武德初令狐徳棻奏请 书籍之亡逸者令缮写数年图籍略备太宗贞 观中魏徵虞世南颜师古为秘书监请求天下 书选五品以上子弟工书者为手书缮写蔵于 内库则是又以朝士子孙并力写出矣盖是时 镂板印书之法未及出焉故有此写书之事而 今则不必待于缮写然或有卷秩甚多刊印之 㓛未可遽议者则用此法自摛文院抄择各司
书吏之善书者分授缮写又或行关分送于各 道监营抄择善书者缮写以送又或有——特教 册子缮写之命则或以写字官或以各司书吏 之善写者抄择为之闾臣中一贠受点入直看 检
印书
[编辑]以铸字印出。御制或印出新编之书又或印 出古今图籍之可广布者则摛文院草记——禀 旨。堂上一郎厅一书吏进去校书馆以内外 阁铸字合聚印出后内阁铸字则归之内阁外
阁铸字则归之外阁而其运致铸字时率用司 仆寺外厩卜马若自本阁印书则时原住阁臣中受点 入直举行。或用木板锓梓则摛文院看检使 写字官书出刊本草记分送于两南监营刊印 之物力以储置米会减。外方营邑所锓梓之 板本如有可以印来者则摛文院 。草记印来而其价本亦以储置米会减其未 有储置米之邑则以他糓会减
购书
[编辑]内阁四库所未备之书或在于京外摛文院草
记请买而其价京则自度支拮据外则自备局 区画又或直自内阁经纪要使优厚不较其高 下至于燕市书册有可购来者草记允下后本 阁堂上以某库某银几两画给于首译上通事 包外入送之意行关平安道臣且令赴燕三使 臣照管贸来同玉堂例
校书
[编辑]自古国家藏书之府必选博雅之士使掌其事 者非但为典守出纳而已有逸则补之有误则 正之两方其补之正之之时益其智虑广其识
趣者又不浅鲜故汉唐宋明诸名臣莫不自秘 府中立其基本是名臣者又莫不以校书补书 作为已任诚心理会殆无异于饥者之求食渴 者之求饮呜呼此其所以臣焉而事业光辉君 焉而治具卓荦不若后世所蔵之书策为无用 之书策也即今内阁书策固皆善本然其中亦 岂无淄渑陶阴之错鱼鲁亥豕之谬哉阁库所 蔵之书如有此类者摛文院。禀旨后。堂一 率舍书官相议校对依古人雌黄灭误字之 例以朱墨刊正于误字之上此外如新印书策
及新编书策必堂郎率外阁检书官齐会校对 后蔵于阁库则文籍之㓗净人才之培植庶乎 一举而两得之也
妆书
[编辑]凡编书写书印书购书之后内阁分付外阁 。抄择册工之精錬者随卷帙多少定其人数 使之。。。入来妆潢或直付外阁妆潢以上 。其物力工钱则捧甘户曹量宜计给乃若唐 本册子必用稿精纸为衣而稿精纸唯平安监 营有之自内阁从多少行关卜定
颁书
[编辑]凡编书印书之后自摛文院列书颁赐朝臣之 职姓名入启受。点后堂上使典宝禀请同文 之宝遂即其第一卷端题曰某年月日宣赐某 官某某书某件命除谢恩提学或直提学臣姓 押乃于初板第一行低一字以同文之宝为之 衿识使书吏领传则受赐官下堂受之馈书吏 酒肴从多少帖给
考书
[编辑]国家凡有典礼仪章之可疑者必使掌书之臣
博考以进者盖以掌书之臣必能博览所掌之 书籍故也如孔子问礼于老子以老子为周守 蔵史遍观三皇五帝之书而。本朝每有疑礼 有令儒臣博考之。命亦比义也但内阁密迩 禁林亲承。顾问不必撰成文字敷衍论说如 弘文馆之例只博考啇确或登对以奏或因司 卷领签转奏意见且不特疑礼而已虽寻常文 字间起疑之事自。上若有考入之。命堂郞 中一员承。教考入
进书
[编辑]凡。御制及诸书上进参考奉书进书两仪
进书仪
[编辑]。其日早朝掖庭署设。殿下幄次于 暎花堂置进书案于前楹之左近北掌乐院展 轩悬于春塘台上当中典设司设龙亭幄次于 青阳门内近东鼓吹仪仗排列于前馀如奉书 仪奏时官奏正时前一刻。殿下具翼善冠衮 龙袍自内出御暎花堂通礼禀请前导赞仪引 仪左右赞唱并如仪陪进堂郞黑团领〈 进。御 制则朝 服〉随龙亭鼓吹振作将至殿庭赞仪曰乐作恊 律郞跪俯伏举麾兴工鼓柷殿庭轩架迎作龙
亭至阶下〈 进。御制则龙 亭陞至阶上〉陪进堂郞列立中庭 捧书官二人就龙亭之左右捧书凾陞自西阶 〈进。御制则先 陞自西阶奉凾〉奉安于案上分立左右赞仪曰 四拜乐作陪进堂上皆四拜赞仪曰乐止炉烟 升进读官〈 以玉堂中自吏 曹前期差出〉黑团领〈 进。御制 则朝服〉进 立奉书案之北捧书官展袱奉出第一卷以篦 子揭卷进读官高声读序文一遍讫降复位赞 仪曰安宝典宝以安宝案及宝匣〈 御制则濬哲 之宝诸书则 奎章 之宝〉印朱匣设于前楹之中安宝官盥手陞自 西阶安宝如仪降复位捧书官以书还奉于奉
书案典宝撤宝匣及案赞仪曰四拜乐作陪进 堂上四拜乐止与捧书官俱陞至奉书案卷束 书策褁袱盛凾还奉于龙亭上仪仗鼓吹由登 贤门入至奎章阁封锁毕乐止陪进堂郞出至 。御座前禀奉安赞仪曰礼毕。殿下还内如 仪
晋接
[编辑]天尊于上地卑于下所以定乾坤之位 也天气下降地气上升所以成乾坤之 化也若天气不能下降地气不能上升
则天自天地自地造化之㓛于是乎息 故天下于地为泰天上于地为否盖言 其流行相交之妙也而古之圣人观定 位之严制为之礼察流行之和制为之 乐今考周雅诸篇太半为燕见之乐词 夫以周公之大圣人岂或以流连之乐 荡人主之心哉诚以忠志之士谋猷之 臣率多契合于燕见之际故马援感岸 帻迎笑而决其褁革之志陆贽感友道 相待而竭其纳忠之志此古今人情之
所同然故周公作为燕见之礼以酒食 合其欢心以声音导其和气三代盛时 人人皆有忠爱之心菀为王国之桢干 者职此道也而唐宋之待馆阁学士犹 得其遗意焉今夫奎章阁近参唐宋之 徽䂓则有知之者矣又孰知其远稽周 公之微旨哉远稽周公之微旨则有知 之者矣又孰知其密合天地造化之正 哉于是以接见之节宴游之仪撰成晋 接一篇用备考论
宣召
[编辑]宣召奎章学士一依唐宋故制率用牙牌之法 其详已见于器用篇矣凡出牌之时司卷直招 摛文院掌吏使之传宣
宣醖
[编辑]亲临宣醖仪
[编辑]阁臣以下升堂晒书有项自内 厨设宣醖中使一人领之来候于西成门之外 先是阁臣以下承史参筵诸臣外阁官内阁率 属侍食位设席同宣飰仪整齐讫。殿下出 御座承史阁臣以下以次入侍于阁内中使请
宣醖阁臣以下避席俯伏还待食位少顷中使 以酒杯进于。殿下前。殿下举盏讫以盏授 中使中使又以酒杯传于阁臣以下承史及参 筵诸臣以次饮讫将进杯掌琴瑟及弦歌奏乐 如仪〈进床及撤 床时同〉中使进。御卓率属宣阁臣以 下盘掖属宣承史及参筵诸臣盘诸臣先举箸 。殿下待诸臣举箸始举箸诸臣先食。殿下 待诸臣食始。御馔少顷中使撤。殿下馔诸 臣始撒馔〈 凡侍君食 先食后已〉讫中使进酒杯如上仪中 使分馈外阁官及率属吏胥监书院隶工人等
馔外阁官仍于立位坐而食率属以下降至阶 下而食院隶工人出鱼水门外分食〈 若不侍食 只命宣醖 班次仪节 并仿此仪 〉讫诸臣俯伏起立于席端。殿下命 之退诸臣乃退阁臣以下出立于檐间西阶上 待。殿下还书香阁更升堂内晒书几宣醖若 值晒书日用乐二琴二瑟工二〈歌者〉登阶上鼓次 在第二级阶间如宣飰仪〈 乐节进盘时令撒盘 时慢进初爵时令进 完爵时乡 唐交奏〉
宣醖仪
[编辑]政院以宣醖将下之意 预为知委于摛文院则院吏各通于六堂郞后 设宣醖案于本院正厅近北南向又设堂郞衹
迎位于院门之外诸堂郞公服齐会本院承旨 领宣醖将至俱出祇迎位远望鞠躬必次前导 〈郞厅在前直学 次之提学在后〉入庭列立俟宣酝至鞠躬过则 平身北向立承旨随宣酝至厅执事者以宣酝 置于案〈有赐物则赐物案 在左宣醖案在右〉少退近东西向立诸 堂郞鞠躬四拜兴平身〈凡拜兴皆 执事者唱〉由西阶陞诣 案前北向立承旨称有教诸堂郞跪承旨西向 传教云云诸堂郞俯伏兴〈有赐物则承旨以赐 物立授提学提学跪 受以授从 者俯伏兴〉承旨在东诸堂郞在西立定工执琴 瑟陞坐前楹外奏歌如仪〈乐仪见 曲宴〉执事者设馔
卓承旨取盏受酒南向立授提学提学进俯伏 跪执盏饮讫俯伏兴以盏受酒跪进于承旨承 旨饮讫各就位次进汤酒行七遍执事者收盏 撤卓诸堂郞降立于庭承旨复立于西向位诸 堂郞行四拜礼出
侍食
[编辑]亲临宣飰仪
[编辑]晒书日至食时自内厨设飰及 馔中使一人领之来候于西成门之外先是司 卷设阁臣以下及承史参筵诸臣侍食位于阁 内东西阁臣在东承史及参筵诸臣在西每等
异位外阁官内阁率属分东西立于阁之东西 阶上并如仪〈 时至阁臣以下就西阶 下待。殿下出祇迎〉 殿下出 御座承史阁臣以下以次入待于阁内中使诘 宣飰阁臣以下避席俯伏还侍食位少顷中使 以酒杯进于。殿下前。殿下举盏讫以盏授 中使中使又以酒盏传于阁臣以下承史及参 筵诸臣以次饮讫将进杯掌琴瑟歌者奏乐如 仪〈进参时及撒床时同 乐则二琴瑟歌工二〉中使进。御食率属宣 阁臣以下盘掖属宣承史及参筵诸臣盘诸臣 先举匙。殿下待诸臣举箸始举。御匙诸臣
先食。殿下待诸臣食始。御馔少顷中使撤 御卓诸臣始撒飰〈凡侍食君前 先食后已〉讫中使进酒杯 如上仪中使分馈外阁臣及率属吏胥监书院 隶工人等飰外阁官仍于其位坐而食率属以 下降至阶下始食院隶工人出鱼水门外分食 讫诸臣俯伏起立席端。殿下命之退诸臣乃 退阁臣以下出立于檐间西阶上待。殿下还 书香阁更升堂内晒书如上仪
曲宴
[编辑]宋史称宴飨之设所以训恭俭示慈恵也为此
言者其知诗之教乎然宋有大宴次宴小宴凡 三等而又有所谓曲宴则曲宴者必尤下于小 宴矣太祖乾德三年七月诏翰林学士中书舎 人泛舟后苑新池张乐宴饮太宗雍熙二年四 月诏三馆学士宴于后苑赏花钓鱼张乐赐饮 命群臣赋诗习射则曲宴之始始于宴近臣也 自是遇喜雪则曲宴观刈糓则曲宴观三圣御 书于龙图天章则曲宴及至其后乃或讲论语 彻章而曲宴则得无近于流连也乎我。朝立 治䂓模实有唐风动俭之遗意而独于优礼集
贤学士极其豊隆宣醖赐与几无虗日而上已 重阳赐法乐珍馔命游郊外又于集贤学士中 �年少有文学者赐暇湖堂乘驲出入妆二方 舟以待宴游内赡寺供酒掌乐院供乐其所优 礼迥越前代故人才彬彬多由是出然豊极而 过亦非长久之道故今当以我。朝宋朝两制 参酌节损定为曲宴仪要使劳而不怨和而不 流从驯致乎恭俭慈恵之诗教也其宴日则以 上已重阳观书观刈为节而我。朝取其二宋 朝取其二亦所以不忘。肃庙朝水泽节之扁
名也其宴乐则以二瑟四人歌鹿呜四牡皇皇 者华笙入奏南陔间歌周南诸篇皆磬锺以节 之盖是乐也乃三代燕礼之所奏者君与臣下 讲道修政之至理寓焉教昔在。中宗初年金 安国等建议埋管求律之后详定宴乐扫去繁 音専以是乐为其纲领已具仪节而终未之施 行遂为志士之慨恨然安知昭。志事正雅音 之烈不有待于今日乎故今因宴乐附见于此 而亦不必胶守一辙临时唯。上所命
赓载
[编辑]自。上临幸奎章阁与诸臣分韵赓载则直阁 待教之兼带春秋者以彩笺奉写。御制〈若。书下 御笔则直以 御笔妆帖〉并与诸臣所制妆弆一帖提学序 之题其面曰奎章赓载帖别作柜子盛于其中 向后所妆皆如其制合成一秩蔵之奎章阁以 备千古胜事
燕射
[编辑]燕射之名不见于仪礼而唯礼记疏曰兽帿燕 射则张之者周礼梓人云张兽帿以息燕注云 息者休农息老物也今以是考究燕射之义则
燕如子之燕居仲尼燕居之燕而当训燕私不 当训燕饮故大射宾射则称熊豹麋帿者取刚 猛服四方之义也至于燕射则称兽帿者取农 务既休田猎禽兽以养燕息之时也司马九帿 画许多禽兽于一帿之内〈 中熊上虎下鹿左兔 右雉东北雁东南鱼 西北雕 西南猿〉恐亦取义于此而必以九为节者天数 九而禽兽皆是天产也前贤虽寻常游艺之间 莫不依仿古礼取则天道者类如此矣今移之 以为燕射之用尤可以仰制作之。圣智高出 百王也
燕射仪
[编辑]其日掖庭署设。御座于
拂云亭。御射位于亭之阶上南向又设待射 官拜位于阶下北向将射位于阶上南向近西 差后执事官〈典仪赞仪〉及记矢史官拜位于侍射官 拜位之后俱南向每等异位告矢武臣拜位于 执事官之后又设执事官以下位于阶间东西 相对掌乐院陈鼓乐于前庭如常司射张九帿 于亭之南去亭步设乏于帿左右各十步〈乏即 周礼 所谓容也以革为之所以为获者之御矢 容言可以容身乏言矢矢匮乏不能去也〉鼓一 金一于亭下少右福五于亭下少左〈福犹幅也 所以承笴 齐矢者两端龙首 中央蛇身相交〉又设鼓二金二及九帿之旗
各一于帿之左右去乏差前设锺一架于书香 阁两阶之间时至司射进书香阁。御座前俯 伏跪启有司既具射。殿下将御拂云亭鸣锺 六声。殿下将陞座乐作〈陞座后乐止〉引仪引侍射 官及告矢武臣以下耦以进至阶下典仪曰四 拜赞仪唱鞠躬四拜兴平身侍射官以下鞠躬 〈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各就位司射令获者执㫌负 帿〈㫌即翿旜也通帛朱色画双龙于上以红毛 为翿覆之所以象文徳也。御射时获则举 之焉倚旜帿中者欲 其见帿深志于中也〉司弓矢二人〈以内侍 为之〉一人 横捧。御弓一人横捧乘矢〈四矢象有事 于四方也〉又一
人取襦坫之决拾以奉之诸侍射者降阶决拾 执弓搢乘矢入就将射位〈侍射耦临 时禀旨〉司射进当 。御座前俯伏跪启命获者去帿俯伏兴降复 位告矢武臣高声曰获者去帿获者与执旗鼓 者齐声应喏执鼓者擂鼓三通获者亦擂鼓三 通以应之负帿告矢武臣又高声曰熊得三虎 鹿雉兔得二雁鱼雕猿得一中则鼓不中则金 获一物则举一旗获熊及乘矢九旗获者以下 应喏如上执旗鼓者各以九物之画举旗鸣鼓 者还至乏上。殿下将陞射位乐作〈陞射位 后乐止〉司
弓矢者进弓矢〈御矢每将发乐 作发后乐止〉获则通九兽必 先建翿旜然后获虎则举画虎旗鼓二声获鹿 则举画鹿旗鼓二声获免则举画免旗鼓二声 获雉则举画雉旗鼓二声获免则举画雁旗鼓 一声获鱼则举画鱼旗鼓一声获雕则举画雕 旗鼓一声获猿则举画猿旗鼓一声获熊则九 旗尽举鼓三声告矢武臣观其旗鼓以某矢某 中富声告或有不中者御射勿鸣金以翿旜偃 于矢向之方而告矢武臣亦高声告下曰留上 曰扬左曰左方右曰右方。御矢讫司弓矢者
跪受弓矢退复位。殿下将陞座〈乐作〉陞座后〈乐止〉 待射者以耦陞进射席向。御座俯伏兴向帿 立以次射之各以所获之矢如前举旗鸣鼓但 不得举翿旜不中则鸣金射者向。御座前俯 伏兴降复位告矢武臣取中矢加于福众耦以 次射毕〈其四巡五巡 临时票㝎〉司射书中者姓名及中数 能三画虎鹿雉免二画雕猿雁鱼一画合而计 之㝎其次第又书不中者姓名请承旨跪启赏 中者罚不中者讫记矢史官告矢武臣分立东 西阶上唱〈东则中者西 则不中者〉中者及不中者姓名中
者赏以物不中者罚以饮引仪引侍射诸臣以 耦降阶就拜位典仪曰四拜赞仪唱鞠躬四拜 兴平身侍射诸臣鞠躬〈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司射 陞阶向。御座前俯伏跪启请去帿兴告矢武 臣高声曰去帿获者与执旗鼓者齐声应喏执 鼓者擂鼓三通获者亦擂鼓三通以应之引仪 引待射官以下以次出。殿下还内
幸院
[编辑]宋朝幸秘书省只颁降手诏观阅晋唐书画三 代古器后赐宴于右文殿赋诗属和还内赐与
而己。明朝太祖皇帝选士读书于文华殿数 幸其所召宋濂与之讲讨文义或侍食或赐馔 宋明之事俱为盛烈而其近实有效则。明胜 于宋矣惟我。列圣朝临幸弘文馆辄。命儒 臣进讲宣醖而翌日弘文馆进笺谢恩遂成 家法亦庶几乎斟酌宋。明名实俱宜今当以 我。朝家法参合宋。明之事约略㝎为仪节 焉。大驾幸摛文院时掖庭署先设。御座于 本院本院堂郎具公服列立院门之外。大驾 至则鞠躬祗迎随入院中。殿下陞座宣召入
侍则两提学分左右进伏经筵之坐直提学直 阁待教进伏儒臣之坐横列。御座之南。殿 下命史臣取来某书。亲读几板。命直学以 下各分读几板讨论文义以及治道又或设疑 问难使待教记录提学厘正编入阁中故事仍 即赐馔四人二瑟歌鹿鸣以下诸诗后合乐轩 架乐止赓载为帖或刻石或入梓或活印以寿 其传明日进笺谢恩
事实
[编辑]奎章阁建置后虽世所称博洽者亦未详建置
之所以然与其考据源流丁酉四月行增广文 科殿试。上临轩策士呼写。御题问奎章阁 本末有识之士至今庄诵。御题仰。圣学之 博厚高明昔汉帝亲策董仲舒先儒以为使对 者无以胜故汉之史臣如班固之徒特表出谨 载于汉书诸篇不敢阙略况此。御题以其文 章则典谟训诰也以其嘉猷则虞夏唐宋也即 汉帝三策之题有不足比拟也乎今敢该载全 文于篇末以备太史之谨载盖不特为奎章阁 之考论事实也。王若曰奎章阁所以奉安
列圣之御制而并储天下之图书其䂓模制置 欲餙右文之治也虞有敕天之歌夏有祖训之 书啇有盘铭之作周有大训之篇当时亦必有 葳弆之处而其无所传何欤汉有麒麟天禄之 阁而建之于内禁唐有经史子集之蔵而掌之 以宫人其㳂革之得失可得闻欤魏文帝以王 象领秘书而俾掌皇览之撰晋武帝以秘书入 中书而不废著作之局其设施之大略可详言 欤至宋而有龙图阁天章阁宝文阁显谟阁徽 猷阁敷文阁焕章阁华文阁宝谟阁宝章阁其
世代之先后建置之处所命名之精义皆可一 一历指欤亦有学士直学士直阁待制等官其 资秩之高下抡选之格例责任之轻重亦可反 复讨论欤以桃花文石为流杯之所以㓛臣图 像昭配烈之光者其制何如开天章而问时政 之阙除宝文而取魁甲之人者其意何居群玉 册府见于何书龙图老子称于何人欤。皇明 之华盖殿文渊阁文华殿弘文阁与我朝奎章 阁之制同欤异欤大抵书以载道阁必蔵书铺 张。列朝之谟烈兴起四方之文化此帝王之
先务而历代之所重也是必芸章宝墨辉映于 竆宙玉轴牙签流布于终古上应奎壁文明之 运而下启士林彬郁之风非直为一时观瞻之 美而惟我东方僻在海隅中国之文献不传偏 邦之习俗且陋罗丽以来寂未闻治教之盛及 至。本朝式阐洪休典章文物焕然有述然礼 乐之兴必待百年制作之具亦有其时建阁蔵 书盖至于今未遑矣惟我寡人新承丕绪思欲 以显谟烈振文化为先务置奎章阁于禁中又 置提学直提学直阁待教等官一如宋朝故事
我东方礼乐之本其在斯乎是宜上行下效风 俗丕变弦诵之声洋洋于庠序之间誉髦之士 济济于登庸之列而奈之何人才渺然学究未 变棫檏作人之化尚未闻有成效之著可胜叹 㦲如欲使今之学者克体奎章导率之意遹追 周家思皇之盛则其道何由咨尔诸生其各悉 著于篇 戊戌秋。上命阁臣等编撰奎章阁志万机之 暇。书下条目凡八十七皆援据古今纎悉备 具其中有九帿之目阁臣等疑五帿之五误书
以九遂以五帿厘改于篇目中编未及半。上 命取入乙览复。书下曰九帿即是司马光所 制也其制甚好正合用之于燕射更考编入焉 阁臣等犹未知其制见于何书一日。上命阁 臣等明日入来翌朝阁臣等承命趁入春塘台 则九帿高张于璧水之东而。上已御观豊阁 临观禁苑水田之刈获左议政徐命善以下十 六人〈左议政徐命善判府事徐命膺奎章阁提 学蔡济恭户曺判书具允钰吏曺判书李 徽之守御使洪乐性行都承旨洪国荣左承旨 李亨逵右承旨李义翊左副承旨郑民始右副 承旨徐有防同副承旨李敬养兵曺参议李 镇𢖍记事官徐龙辅金勉柱假注书李藐渊〉同
入侍于观豊阁农民八十人持镰刈禾积峙亭 前或剥或打以斗以石既终。分赐在筵诸臣 及奎章阁等处馈农民酒肴。命恵厅给粮宣 诸臣以馔器用馌器餐用野餐酒用农酒。上 与诸臣同御一器以示同甘苦之意比卒事 亲移玉趾殿座于璧水之西。命诸臣射获九 帿如仪盖欲令阁臣晓然知其制度仪节以编 入于阁志也阁臣等躬见其事始了然于心目 之间归而将编射仪考见宋志则后苑观稻仍 以稻分赐诸臣在宋己有其例盖。圣学精博
虽寻常事为之间莫不考据乃行而诸臣有未 及知之者也自是每年获稻之时辄用此例以 为常 己亥三月初六日。上将有事。皇坛而斋宿 于摛文院。命提学徐命膺洪国荣直提学郑 民始直阁郑志俭待教徐龙辅并入侍承史则 右承旨洪检记事官金勉柱李信祜假注书徐 鼎修盖阁志草本载。幸院仪而尚未得一有 行焉故欲因此会践其言也遂宣。内府珎馔 以坐斋去法醖。上从容论治道问学以及编
书之事临退。命史官执笔呼写七言律诗一 篇曰文章馀事拣才贤每许都俞侍法筵牙轴 纵横书载道冰衔端㓗吏如仙龙图美制还依 旧凤阁新荣岂让前最喜官居天上近禁林深 处管风烟阁臣攀。云章出院门恍疑身在天 上聆韶濩之音相与议曰此千古盛事不可不 进笺谢恩也乃以越二日进笺谢恩其笺文曰 奎章阁提学臣徐命膺等恭遇乾隆四十四年 三月初六日伏蒙。圣明临御本院进臣等于 前席覃。恩波于内厨既荷。宸章之颁宣复
侈皋比之。锡赉事旷千古宠冠一时臣等不 胜感激兢惶之忱谨奉笺称谢者臣等诚惶诚 恐稽首稽首上言伏以金銮昵陪忝一代之荣 选。玉趾亲屈荷旷世之。殊恩三锡由心群 绅动色伏念臣等迹厕东观官别西清。内阁 迩班徒沾。雨露之泽。禁林深处长依。日 月之华人惭摛文之才世称联武之宠仰赡 奎章经始之制上有。云汉昭回之光天开图 书之蔵猗欤汉唐故事地寓羹墙之慕灿然尧 舜遗谟谁料宣室之夜斋忽叨文华之昼访宠
赉屡烦于内府礼同家人。宝墨初颁于一堂 恩实大过荷百朋而颂腾周雅攀四韵而诚切 虞赓兹盖伏遇。主上殿下郁郁乎文荡荡其 德治则明礼乐仪物挽回三古之隆言必合典 谟诗书远绍千圣之统乃于贲餙升平之日遂 蒙。临幸晋接之私臣等敢不职思掣铃才殚 𫄨衮。列朝之谟训俱在焉有守蔵之誉。圣 人之文章得闻庶效编书之悃。上亲御宙合 楼受笺讫。命进笺诸臣入侍于宙合楼复赐 馔宣醖极欢而罢〈直提学俞彦镐时在开 城府任所故不得与焉〉
己亥秋。上以阁志所载奉书晒书燕射宣饭 宣酝等节一未行焉非言额行行顾言之义乃 以九月二十五日。亲行晒书礼于。奉谟堂 燕射礼于拂云亭仍御奎章阁行宣饭宣酝其 仪注。上所亲裁也侍射诸臣二十三人〈 奎章 阁提 学徐命膺洪国荣直提学俞彦镐郑民始直阁 金勉柱待教徐龙辅衣承旨徐有防左副承旨 李在学右副承旨沈念祖同副承旨南䳽闻艺 文馆检阅李信祐郑东浚注书李竞渊假注书 徐鼎修兵曺判书洪乐性判敦宁府事具允钰 平安监司李徽之右参赞郑光汉行副司直李 义翊李亨逵吏曺参议李秉模兵曺参议洪乐 彬弘文馆校理柳盂养而命膺以病念祖勉柱 以不能射 并不应射〉侍卫诸臣六人〈 行副司直李柱国安 川君烓同知中福府
事郑昌顺徐有宁工曺判书 郑好仁兵曺参判金履素。 〉告矢武臣八人〈 别军 职具纯任嵂宜传官金珠渊金益彬 申应周吴毅常内乘赵麟逵郑彦衡〉等如仪整
待于拂云亭而左议政徐命善以药院都提调 亦侍焉。上御朱襦亲移玉趾升射位绎成之 乐作外直内正乘矢皆中五巡凡十五中诸臣 以次各有中不中中者赐皋比弓矢有差不中 者罚以内蔵旧银杯射讫命诸臣侍食于亭前 外阁鸿胪之属皆与焉礼仪雍容恩光隆洽实 三代以后始有之盛举也至夕阁臣等俱上笺 谢恩其笺文曰辅国崇禄大夫行判中枢府事
兼奎章阁提学臣徐命膺嘉善大夫行承政院 都承旨兼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艺文馆 直提学尚瑞院正奎章阁提学臣洪国荣嘉义 大夫吏曺参判兼同知实录成均馆事奎章阁 直提学臣俞彦镐嘉善大夫行承政院左承旨 兼经筵参赞官同知春秋馆事奎章阁直提学 臣郑民始御侮将军行龙骧卫副司果兼奎章 阁直阁校书馆校理臣金勉柱通训大夫行艺 文馆奉教兼春秋馆记事官奎章阁待教校书 馆博士臣徐龙辅等恭遇乾隆四十四年九月
二十五日稽谟奎阁观徳云坛遂令臣等醉以 法醖沐以恩波臣等不胜欢欣感激之至谨奉 笺称谢者臣命膺等诚惶诚恐稽首稽首上言 伏以府开群玉获睹昭汉之光官忝条冰幸与 需云之席既饱以德不醉无归伏念臣等愧非 通儒遭际休运五云深处长守典谟之蔵双日 直中焉有讨论之益仰惟。列朝灏噩之什爰 有每岁曝晒之䂓。圣谟并耀于秋阳开玉凾 之秩秩旷礼允叶于吉日列剑�之跄跄迨缛 仪之载成申法酝之特赉恩逾三锡挹灏露于
金茎节值千秋泛馀香于菊觯异宋朝之曲宴 无黄门红袖之从鱼法周家之射仪有卿士大 夫之中鹄兹盖伏遇。主上殿下育材瀛馆布 徳衢樽醅捆缊之太和鼓舞一世阐文明之至 治搜罗百家遂令素餐之踪亦沾黄封之赐臣 等敢不殚心奉职濡首知荣华衔滥叨纵乏行 秘书之誉恩波共沐庶追醉学士之歌臣等无 任望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笺称谢以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