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玉尺/卷四
产后
[编辑]俗云。胎前一团火。产后一盆冰。理固然也。盖以胎前每多邪热。易至气血沸腾。故如火。产后真元大损。气血空虚。其如冰也必矣。故产后之疾。先以大补气血为主。纵有他疾。亦以末治之。或欲祛邪。必兼补益。此大较也。其间又当细分气虚血虚。血闷血脱。症候之别。以或补或泄之。盖气虚者当补气。血虚者当补血。血闷者婴儿下盆之后。血上冲心。以致牙关紧闭面色赤。脉洪数。须问产时去血多少。可以行瘀药导之。血脱者。因儿下之时去血过多。面色白。
唇舌色淡。短气不足以息。脉来或沉或浮。宜用人参。即血脱补气之说也。然亦有血虽脱而瘀血未尽者。其腹内痛。必攻补兼施。血脱者但骨节痛。以此为辨耳。夫产后气血大亏。固多虚症。然有全虚者。或有虚实兼者。间又有全实者。
亦不可不辨。概作虚治。其说详见于后张氏论中。至月内产母。切不可恃健。不自保重。或劳碌以损荣。或多食以伤胃。
外感六淫之邪。内伤七情之气。倘丝毫犯之。甚至恶露未尽。而作热作疼。真元难复。而为劳为痿。其为患有不可胜言者。夫力壮易产者。尚不免感疾。况素虚弱。而可不慎乎。盖产后病最重而难治者。莫如蓐劳。蓐劳之由有二。一由内伤。因产理不顺。调养失宜。或忧劳思虑。伤其脏腑。荣卫不宣。令人寒热如疟。头痛自汗。痰咳气逆。虚羸喘乏。体倦肢怠。宜补虚汤。一由外感。不满日月。气血虚耗。风冷乘之。与气血相搏。不能温于肌肤。令人发热憔悴。饮食不消。
肢体烦痛。若风冷之邪。感入于肺。肺受微寒。咳嗽口干。头昏体痛。荣卫受于风邪。流注脏腑。发眩盗汗。寒热如疟。
背烦痛。肢体沉重。此皆蓐劳之所由成也。宜白茯苓散、加味佛手散、人参鳖甲散。其或兼内伤饮食泄泻。与夫瘀血未尽者。皆有之。不可不别也。产后又有三大病。一病痉。二病郁冒。三病大便难。仲景云。新产血虚。多汗出。
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是也。馀每临症。详察病情。三者常相因。
如新产胃虚。不食。往往昏冒而神不清。或厥。是郁冒也。宜白薇汤。郁冒则多汗。必致痉。宜钩藤汤。且多汗。必液少而大便秘。至五七日七八日之久。宜养荣血。肠自润矣。宜苏麻粥。产后血晕。亦险症也。宜立应四物汤。于产儿下地时。用荆芥炭五分。童便调服。可预防血晕之患。其或血去过多而晕。宜芎归汤加人参。或为血闭血迷而晕。宜血竭破棺丹。皆宜详究。产后中风。口噤。牙关紧闭。手足螈 者。以气血大损。经络空虚。劳碌太早。风邪从虚而入。宜举轻古拜散、小续命汤。故忽然口眼 斜。痰涎潮壅。或角弓反张。宜大豆子汤。产后伤寒。因气血大虚。虽有寒邪。
不可大发散。宜芎归汤加参、苏、葛根微汗之。即或大热不止。宜芎归汤加黄连、知母。亦不可妄投峻剂。以耗元气。
苟非正伤寒。不可绝其饮食。二者皆产后重症。不可轻视。产后发寒热。多因血虚。只宜养血。其外感者十之一二。即系外感。不可大发散。只宜和解。或阴分不足。憎寒壮热。日轻夜重。宜四物汤加炭姜。微热加茯苓。或血虚发热。而自汗心烦短气。宜人参当归散。或因乳蒸而发热。宜四物汤加黄 、花粉。或因收束骨节而发热。此不必药。只多服益母草汤足已。产后儿枕腹痛。宜延胡索散。或身体壮热。小腹有块而痛。亦名儿枕。宜归尾泽兰汤、杏苏散。或不发热。
但腹痛。或有块。时起时没。亦名儿枕。宜延胡索散、归尾泽兰汤。二症皆产后所常患。几于十人而八九。调治之可也。
产后心腹痛。则以败血凝聚。气上冲心之故。宜大岩蜜汤。亦或七情相干。血与气并而心疼。宜延胡索汤。亦或败血攻刺心腹而疼。宜当归失笑散。亦或寒气相侵而腹疼。宜理中汤。吐加姜。小便不利加茯苓。肾气动去术。产后遍身疼痛。
因气血走动。升降失常。留滞于关节间。筋脉引急。或手足拘挛。不能屈伸。故遍身肢节走痛。宜趁痛散。若瘀血不尽。
流于遍身。则肢节作痛。宜如神汤。产后头痛。有由血虚所致者。其症朝轻暮重。时作时止。虽亦太阳巅顶痛。惟眉棱骨不痛。不可作外感治。若风寒头痛。则无时间止。并眉棱骨痛耳。然虽属风寒。亦宜以四物加减。或手足搐搦。切牙。
头痛而昏冒者。尤宜急治。宜先用四物汤加减。后用秦艽汤。有头疼作呕不食者。乃血虚火炎也。宜麦冬橘红汤。如呕止而头痛。加天冬。产后腹痛呕吐。由恶露下少。败血乘虚散入于脾而为胀满。胃受之则呕吐也。宜抵圣汤。或腹胀呕逆。为胃不和。宜桔梗半夏汤。或干呕不止。不思食。为胃弱不和。宜和胃汤。产后腿痛。不能立久。而不进饮食。此脾阴不足之候。脾主四肢。故病下体也。宜石斛牛膝汤。甚则连腰脐腿胯俱痛。则又兼肾气之不足矣。宜补骨四物汤。
以上诸痛症。患之者虽不若寒热儿枕痛之多。要皆为产后所常患者。此外则有由内因者。如产后不语。因败血上干于心。
心气闭塞。舌为心苗。故舌强不语。宜逐血补心汤。亦或痰气壅滞。目闭不言。宜白矾汤吐之。亦或恶血攻心。欲死而不语。宜郁金三钱。烧存性。醋调服之。产后浮肿。有因败血蓄于五脏。循经流入四肢而化为水。因乘虚浮肿者。宜调经汤。有气血大虚。肢体浮者。不可利水。宜八珍汤。有浮肿而有水气当利者。宜宣气汤。产后怔忡惊悸。心血虚耗也。
必睡不宁。宜养心汤、益荣汤。心气虚耗亦然。宜茯苓汤。产后乍见鬼神。由血虚之极。败血攻冲。邪淫于心。胡言乱语。如见鬼祟。非风邪也。宜调经散、妙香散。产后气喘急。下血过多。荣血暴竭。气无所主。独发于肺。故令喘。此孤阳绝阴。难治。若败血停滞。上朝于肺。而亦作喘。宜夺命丹、固血汤。气滞。亦作喘。宜苏木汤。若自汗不止。饮汤即汗。为气虚。亦作喘。宜苏木汤加归、地、黄 。不效。宜补心。心主血。又汗为心液。故血耗而病汗也。宜白芍、枣仁、五味子等。痰饮盛。亦作喘。宜润肺汤。产后惊悸。闻声欲死。非他人用力抱持。则虚烦欲死。由心肝脾三经虚也。宜石斛散。产后五六朝。狂乱胡言。持刀欲杀人。乃阴血暴崩。肝火虚炎也。宜泽兰汤。产后阴虚血弱。有烦闷者。
宜知母汤。亦有因虚耗而血热心烦口渴者。宜凉血饮、生脉散。产后失血。或因去血过多。兼腹疼身热自汗。宜当归黄汤。或兼眩晕。宜芎归汤。或兼虚热。宜芎归汤加人参、姜炭。或兼腹痛。宜加肉桂。或兼寒热往来。盗汗脉浮。宜和解四物汤。或兼阴虚内热。而自汗心烦气短。宜当归建中汤。产后诸淋。宜茅根汤。或则败血不止。淋漓不断。宜乌金散。或则淋久不止。四肢沉困无力。宜牡蛎散。或则小便闭而淋沥。小腹膨胀。宜 元汤。产后口鼻黑而衄。由产时气消血败。荣卫不理。散乱入于诸经。不得还元。故口鼻黑气而变衄血。此乃产后虚热成为胃绝肺败。皆死症也。宜犀角地黄汤。若产后即见鼻衄。则由血溢妄行。宜必效四物汤。产后虚渴。必口干少气。足弱。头昏目晕。宜熟地黄汤。
产后消渴。饮水不止。由于液枯火燥已极。宜止渴四物汤。产后小便不利。宜木通散。大便闭结。宜通润四物汤。皆由火盛。产后小便尿血。宜牛膝一味浓煎。大便下血。宜黄连四物汤。皆由血虚而热。产后恶露不下。有结聚成块。心胸烦闷。脐下坚痛者。宜当归血竭丸。有恶露不下。兼受冷热劳碌。腰脊骨烦疼者。宜丹参散。有恶露不下。寒热交攻。
心慌昏沉。腹中痛者。宜通瘀饮。有恶露方下。忽然断绝。骤作寒热。脐腹百脉皆痛如锥刺。由冷热不调。或思虑动作气所壅遏。血蓄经络者。宜没药丸。产后恶露不止。小便急痛。宜磨块四物汤。或血下过多。渐至瘦弱。宜八珍汤去甘草。加浓朴、黄柏、阿胶、丹皮。或下如豆汁。紫黑过多。宜加味四物汤。或至月馀。犹淋沥不止。已为陷下。宜加味四物汤。或下不止。至于数月及半载之久。宜千金方。或恶血不绝。崩血不可禁。腹中绞痛。气息急。宜牛角腮丸。或恶露淋沥不断。心闷短气。四肢乏弱。头目昏重。五心烦热。面黄体瘦。宜牡蛎散。以上皆由于内因者。又有由外因者。
如产后下痢腹痛。里急后重。宜香连散加消导药。或痢久不止。宜四君子汤加收敛药。产后疟疾。治与胎前略同。却宜以虚为主。其或寒热往来。或热多于寒皆是也。宜草果饮。产后泄泻。有挟寒腹痛。肠鸣小水清白。口不渴者。宜君苓汤加肉果、肉桂、白芍。有热泄肠垢。口渴。痛一阵下一阵者。宜君苓汤加黄连、木通、六一散。有湿胜水泄者。宜胃苓汤。产后霍乱。或渴而饮水。宜五苓散。或寒多不渴。宜人参理中汤。或吐利厥冷。宜附子理中汤。或腹痛甚而手足寒。宜高良姜散。或转筋。宜木瓜散。不止。辣蓼煎汤洗之。产后偏正头风。有头疼目眩者。宜愈风四物汤。有风壅目眩。遍身疼痛者。宜泻肝四物汤。产后四肢麻痹。皮肤搔痒不仁。皆血虚风袭之。宜逐邪四物汤。产后大惊恐而发寒热。
呕吐痰盛。呕即汗出。宜八珍汤加黄 。小腹痛加桂。产后闪伤。腹痛。血崩。宜兼去瘀。宜五灵脂汤。或代赭石汤。
产时稳婆误损其尿胞。每致日夜淋沥。宜参术膏。以上皆由于外因者。而又有兼内外因者。如产后风痿。经云。诸风痿弱。筋挛无力。血不足以养筋也。宜血风汤。有血弱气虚多汗。风抟而成 者。其症口噤。脊强反张。若汗出不止者死。
宜大圣汤加川芎。产后咳嗽。有因恶露上攻。肺经受邪者。宜二母散。有感风咳嗽。由外邪。恶风寒发热者。宜参苏饮。
有产后血风感寒暑湿气。咳嗽喘满壅甚者。宜旋复散。产后香港脚。热闷气上冲。若因平日感六淫之气。今又因产后血气不足。遂袭于足经。因乘虚而发也。宜独活寄生汤。以上皆兼内外因者也。产后之病。其繁琐累重若此。丹溪谓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正以此也。至于生子有乳。乃天地化生自然之理。所谓有是子。则有所以养是子者。其或不行。皆由气血虚弱。经络不调所致。或产后乳胀疼痛。由年少之人。初经产乳。内有风热也。须服清利药则乳行。若累经产而无乳。亡津液故也。须服滋阴药。若虽有乳。却苦其少。须服通经药。并引以羹 。盖乳资于冲脉与胃经通也。此其大略也。其或产后血气盛实而乳汁不通。宜通草散。其或妇人肥盛。气脉壅滞而乳不通。又经络凝滞。乳内胀痛。欲作痈肿。
宜漏芦散、秘传涌泉散。其或乳汁不通。或乳房结硬疼痛。宜皂角散。其或气血虚而乳不通。宜加味四物汤。其或乳脉不行。身体壮热疼痛。头目昏痛。大便涩滞。宜玉露散。其或气脉不足。经血衰弱。而乳汁涩少。宜通乳汤。皆当随症而各与以药。乃有乳汁自出者。是胃气虚所致。宜止以补药。若乳多溢满急痛。温帛熨之。但以漏芦散亦可。有未产前而乳汁自出者。谓之乳泣。生子多不育。此无药可服。至如乳上外症。详杂病中。兹不重载。
脉法
[编辑]脉经曰。诊妇人新生乳子脉。沉小滑者生。实大坚弦急者死。诊妇人新生乳子。因得热病。其脉。悬小。
四肢温者生。寒清者死。诊妇人生产。因中风伤寒热病。喘鸣而肩息实者。浮缓者生。小急者死。诊妇人生产之后。寸口脉焱疾不调者死。沉微附骨不绝者生。脉诀曰。产后因得热病临。脉细四肢暖者生。脉大忽然肢逆冷。须知其死不留停。
陈自明曰。新产之脉缓滑吉。实大弦急死来侵。若得沉重小者吉。忽若坚牢命不停。寸口涩疾不调死。沉细附骨不绝生。
审看此后分明记。长须念此向心经。
产后脉症总论 仲景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
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又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谓胃实。大承气汤主之。又产后腹中 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又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又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壳芍药散。假令不愈。此为腹中有干血著脐下。宜下瘀血汤。又产后七八日。无太阳症。
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又产后风。续续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症续在耳。可与阳旦汤。又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又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又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又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又妇人昼后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刘完素曰。产后经水适断。感于异症。手足牵搐。切牙昏冒。宜增损柴胡汤。前症已去。次服秦艽汤。去其风邪。又产后风气在表。
面目四肢浮肿。宜七圣丸。以利为度。如又喘嗽。加木香、槟榔倍之。谓气多也。如又昏冒。加羌活、川芎。谓多风也。
又产后虚劳。虽日久而脉浮疾者。三元汤。日久虚劳。微有寒热。脉沉面浮。宜柴胡四物汤。日久虚劳。针灸小药俱不效者。三分散。日久虚劳不能食。十全散。又产后诸积不可攻。当养阴去热。其病自退。芍药汤。又产后冲胀。胸中有物。状如噎。气不降。紫金丹。又产后头痛。血虚痰癖寒厥。皆令头痛。加减四物汤。如有汗者。是气弱头痛也。加芍药三两。桂一两五钱。生姜煎。如痰癖头痛。加半夏三两。茯苓一两半。生姜煎。如热厥头痛。加天麻三两。附子一两半。生姜煎。又产后诸病。但以双解散服之。通身中外血气宣通。病皆除愈。然孕妇。及产后月经过多。并泄泻者。勿与服之。又俗未知产后亡液。损血疼痛怖惧。以致神狂气乱。则阴气虚损。邪热太甚。而为诸热症。由不读素问。不知造化。故不识症候阴阳。反妄以为产后诸虚百损。便为虚冷而无热也。遂以热药温补。或见烦渴者。不令饮水。本虽善心。为害多矣。但以临时审其脏腑。六气虚实。明其标本。如法治之而已。朱震亨曰。产后血晕。因虚火载血上行。渐渐运来。方用鹿角烧灰。出火毒研极细。酒同童便灌下。一呷即醒。行血极快。大凡产后有病。先固正气。又产后泄泻。
恶露不行。此馀血渗入大肠为泻。洞泄不禁。下青白黑色。用荆芥穗炒黑入麝研汤下。药虽微。能治大病。方名的奇散。
又产后才见身热。便不可发表。发热恶寒。皆是气血虚。左手脉不足。补血多于补气药。右手脉不足。补气多于补血药。
恶寒发热腹痛者。当去恶血。腹满者不是。腹痛者是。又尝见尿胞因稳婆不谨。破损而得淋沥。遂为废疾。因思肌肉尚可完补。胞虽在腹。亦可治。其症血气必虚。必用大补。以参、术为君。芎、归为臣。桃仁、陈皮、茯苓、黄 为佐。
而煎以猪羊胞。极饥时饮之。亦必多服。气血自长。其胞自完。恐稍迟缓。殊难成功。李 曰。产妇体实无病。不药可也。但难产气衰。瘀血停留。非药不行。古法。产后用古芎归汤加童便一半服之。如无童便。以淡醋磨墨一小盏入煎汤药亦好。又产后百病。皆血虚火盛。瘀血妄行而已。间有内伤饮食。外感风寒。然亦必先逐瘀补虚为主。又产后瘀消。
方可行补。如左脉弱。加补血药。右脉弱。加补气药。如不兼逐瘀。但服参、 停滞之剂。有瘀血攻心即死者。食肉太早亦然。又凡产母。但觉小水短少。此是微旨即是病生。便须服药。调理脾胃肝肾。如不愈者。必气滞且逆。盖妇人凡事多忧思恚怒。忧思过。则气结而血亦结。恚怒过。则气逆而血亦逆。甚则乳硬胁痛烦热。要之。女病皆因气血郁结。
所以古方多用行气药。薛己曰。产后发痉。大补气血。可保无虞。但攻风邪。死无疑矣。又产后寒热。因气血虚弱。或脾胃不足。经云。阴虚则发热。阳虚则恶寒。若兼大便秘。尤属气血虚。切不可发表降火。若寸口脉微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恶寒。补中益气汤。尺脉微阴不足。阳气下陷阴中则发热。六味地黄丸。大抵阴不足。阳往乘之。则阳内陷而发热。阳不足。阴往从之。则阴上入而恶寒。此阴阳不归其分。以致寒热交争。故恶寒又发热也。八珍汤。又妇人性情执著。不能宽解。多被七情所伤。遂遍身痛。肢节肿痛。或气填胸满。或如梅核塞喉。咽吐不出。或涎痰壅盛。上气喘急。
或呕逆恶心。甚者渴闷欲绝。产妇多成此症。宜四七汤。先调滞气。更用养血。若因忧思致小便白浊者。用此药吞青州白丸子。屡效。又血出过多。恒病睛珠痛不能视。羞明隐涩。眼睫无力。眉骨太阳酸痛。当归养荣汤。当归补血汤。除风益损汤。选用。有热。加黄芩。脾胃不和。恶心不进食。加生姜。产漏。加阿胶。复其血。使有所养则愈。然要忌咸物。经曰。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王肯堂曰。凡妇人患风气。脐下虚冷。皆产后未满百日会合之故。慎之。张介宾曰。
凡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症。然有虚者。有少虚者。有全实者。当随人随症。辨其虚实以治。不得有成心。概行大补。
以致助邪。又产妇虚症。素弱之人多有之。或于产后。气血俱去。而更弱者亦有之。总当因人察脉。因脉察症。若脉气形气病气俱不足。此当以全虚治之。若形气不足。病气有馀。或兼火邪。或兼外邪。或以饮食停滞。此亦虚中有实。不可不审。此中委曲。未能言尽。惟明者悟之。产后不虚症。或原素日无病。或以年少。或以素耐辛苦贫劳之质。此辈无不足。一旦受孕。乃于无病腹中参入于此物。故致气血壅塞。为胀为呕。是皆添设有馀之病。及其既产。始见通快。所留得去。仍复故吾。常人之产。此类极多。是何虚之有。然或内伤。或外感。产后之病。难保必无。倘有所犯。去之即愈。若概行大补。果能堪否。即临盆带去血气未免暂见耗损。然以壅滞之馀。不过皆护胎随从之物。去者当去。生者旋生。不出数日。必已来复。此生化自然之理。何至是产皆虚也。凡遇此类。固当因症用治。产后全实症。有如外感风寒。
头痛身热。便硬中满。脉紧数洪大有力。此表邪之实症也。又火之盛者。必热渴躁烦。或便结腹痛。口臭舌焦黑。酷喜冷冻饮料。眼眵。尿管痛。脉见洪滑。此内热之实症也。又郁怒动肝。胸胁胀痛。大便不利。脉弦而滑。此气逆之实症也。
又恶露未尽。瘀血上冲。心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难而小便利。此血逆之实症也。又凡富贵家保养太过。或过用人参、、术。以致血壅盛。过用糖酒炭火。以致内热。或产本不虚。而妄用大补之药。以致增病。此调摄之实症也。又或因产过食。并其劳困。固令勉强。以致停蓄不散。此内伤之实症也。夫既有表症。则不得不解。既有火邪。则不得不清。
既有内伤停滞。则不得不开通消导。丹溪但补气血之言。岂可偏执。又病机机要云。治胎产之病。当从厥阴症论之。当无犯胃气及上二焦。是为三禁。谓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但使不犯三禁。则营卫自和。而寒热自止。凡治法。
如发渴则白虎。气弱则黄 。血虚则当归。腹痛则白芍。大抵产病天行。从加减柴胡。杂症从增损四物。宜察脉症用之。
按此虽为产育之大法。然病发不同。倘有是症不得不用是药。所谓有病则病受之也。但此经常之法。固不可不知。而应变之权。亦不可执一。又新产后有阳虚而寒从中生。或寒由外入。致心腹作痛。呕吐不食。四肢厥冷者。大岩蜜汤。或理阴煎。产后有脾虚肾虚而为腹痛者。此不由产而由脏气不足。若脾气虚寒。为呕吐。为食少。而兼腹痛者。五君子煎、六君子汤、温胃饮、肾气虚寒。为泻为痢。而兼腹痛者。胃关煎、理阴煎。若饮食停滞。及气逆作痛。亦当因类而消去之。排气饮、大和中饮。
鳌按。景岳一书。多偏温热。议亦驳杂。无甚特识。独产后一门。则特辟精旨。能发前人之所未发。其酌方治。亦至当不易。诚妇科之宝 也。
虚极生风 陈自明曰。产后生风。因去血过多。气无所主。以致唇青。冷汗出。目眩神昏。命在须臾。此但虚极生风也。急服济危上丹。若投风药。误甚。
感冒风邪 陈士铎曰。产后太阳感风。大喘大吐大呕。不治症也。喘则元阳将绝。况大喘乎。吐则胃气将亡。
况大吐乎。呕则脾气将脱。况大呕乎。方用人参、麦冬、白术、当归、川芎、荆芥、桂枝。名转气救产汤。大剂与之。
喘呕止。当有生机。否则仍死。若太阳症。口吐脓血。头痛欲破。心烦不止。腹痛如死。或作结胸。小见症便难救。若齐见必死。方用佛手散。多加人参。佐以肉桂、荆芥。即见功矣。产后少阳感风。谵语烦躁。更加惊悸者死。盖少阳胆经也。胆无汁不能润心。心无血不能为养。是以心中恍惚。而谵语烦躁惊悸。相因而生也。夫胆木受邪。不发表。则血无以生。然徒发表。则血更耗散。方以佛手散加人参、枣仁、麦冬、竹茹、朱砂、熟地治之。产后阳明感风。而大喘大汗。亦不治。用麦冬、人参、元参、桑叶、苏子。名补虚降火汤。若阳明症发狂亡阳。不救也。狂症多实热。产后则虚热。实热可泻。虚热不可泻。然正惟兼亡阳。虽实热仍属气虚。方用人参、桑叶、麦冬、元参、青蒿。名收阳汤。一帖汗止。二帖狂定。不得服三帖。盖此止可救亡阳急症。不可据以治产后。二帖后。即单用人参、麦冬、当归、川芎、五味。调理自安。产后忽感少阴症。仲景法用参术温之。吾以为倘不应。宜加附子、甘草治之。凡感少阴之邪者。神效。
若少阴症三四日至六七日。忽然手足蜷卧。息高气喘。恶心腹痛。不救。此盖少阴感寒邪。而在内之真阳逼越于上焦。
上假热而下真寒也。方用人参、麦冬、肉桂、白术、吴萸。微冷顿服。名平喘祛寒散。若半月后将至盈月。亦患前症。
又当用人参、茯苓、附子、白术、当归、熟地、山萸、麦冬、牛膝。名护产汤。若少阴症肾水上泛。呕吐下利。真阳飞越。亦死症。以产后肾火衰微。为寒所祛。水亦随寒而趋也。方用人参、白术、熟地、山萸、茯苓、附子、肉桂、车前。
名补火引水汤。若产妇手足青。一身黑。不救。此阴寒最重。而毒气之最酷者。原无回生之法。姑以人参、白术、当归、附子、肉桂。大剂与之。如青黑退。庶有生机。否则仍死。名开青散黑汤。若但足纯青。心下痛。虽较上症少轻。而寒毒之攻心则一。亦致死。以前方投之。往往多效。盖此症由下而上。一散其下寒。而上寒即解。所以易于奏功。至产后四五日。忽感风寒发厥。乃阳气既虚。而阴血又耗。外感寒邪以成之者也。方用人参、附子煎服。名转厥安产方。产后厥阴感邪。呕吐。两胁胀满者。必便血。不治。方用当归、麦冬各一两。川芎五钱。三七末一钱。名平肝救血汤。若厥阴症下利厥逆。躁不得卧。或厥不止。俱是死症。方用人参、当归、荆芥。名参归汤。
产后用药 孙思邈曰。妇人草蓐中伤风。四肢苦烦热。头疼。与小柴胡。头不疼。但烦。三物黄芩汤。产后虚羸。发寒热。饮食少。腹胀等疾。增损柴胡汤。张从政曰。产后之疾。皆是败血恶物。发作寒热。脐腹撮痛。乳汁枯涸。
食饮少减。医者不察。便谓气血俱虚。便用温热之剂。养血补虚。止作寒治。举世皆然。竞传黑神散之属。能治产后一十八症。非徒不愈。而经脉涸闭。前后淋闭。呕吐咳嗽。凡百热症生矣。若此误死。不可胜计。曷若四物汤。与凉膈散。
停对下之。利数行恶物俱尽。后服淡甘之剂自愈。又大产之后。心火未降。肾水未升。如黑神散补之。轻则危。甚则死。
又备急丸。以巴豆、干姜、大黄。三味蜜丸。亦是下药。止可施于平素粗劣之人。若产后胀闷用之。不死则危。李杲曰。
妇人分娩及半产漏下。昏冒不省。瞑目无知。盖因血暴亡。心神无所养。心与包络者。君火相火也。得血则安。亡血则危。火上炽故令人昏冒。火胜其肺。瞑目不省。是阴血暴去。不能镇抚也。世医多用滑石、甘草、石膏之类。乃辛甘大寒。能泻气中之热。今血亏泻气。是阴亏泻阳。使二者俱伤。反为不足虚劳之病也。惟当补其血而升降之。则得血而养。
神不昏矣。血暴下。是秋冬之令大旺。今举而升之以助其阳。则目张。神不昏迷矣。其可误用寒凉哉。朱震亨曰。或曰。
初产之妇。好血已亏。瘀血尚留。黑神散非要药欤。馀曰。初产之妇。好血未必亏。瘀血未必积。脏腑未必寒。何以药为。饮食起居。勤加调护。何病之有。诚有汗血。体怯而寒。与之数帖。亦自简便。或有他病。当求病起何因。病在何经。气病治气。血病治血。寒者温之。热者清之。凝者行之。虚者补之。药多者止之。何用妄制药方。致令无病生病。
彼黑神散者。用干姜、当归之湿热。黑豆之甘。熟地之微寒。以补血之虚。佐以炒蒲黄之苦。以防出血之多。芍药之酸寒。有收有散。以为四物之助。官桂之大辛热以行滞气。推凝血。和以甘草之缓。其为取用。似乎精密。然驱逐与补益。
似难同方施治。设有性急者。形瘦者。本有怒火者。夏月坐蓐者。时属火令。姜桂皆为禁药。至于将护之法。尤为悖理。
肉汁发阴经之火。易成内伤之病。胡为羊鸡浓汁作糜。而又常服当归丸。当归建中汤。四顺理中丸。虽是滋补。悉犯桂、附、干姜僭热之剂。脏腑无寒。何处消受。若夫儿之初生。母腹烦冤。便啖鸡子。且吃火盐。不思鸡子难化火盐发热。
辗转为病。医者不识。每指他病。率尔用药。宁不误人。馀每见产妇之无疾者。必教以却去黑神散。与夫鸡子火盐诸般肉食。且与白粥将理。间以些少石首鲞煮令甘淡食之。至半月后方与少肉。彼富贵之家。骄恣之妇。卒有白带。头风。
气痛。膈满。痰逆。口干。经水不调。发脱体热。皆是阳胜阴虚之病。安知非此等谬妄启之耶。若五积散之治产后馀血作痛。以苍术为君。麻黄为臣。浓朴、枳壳为佐。虽有芍药当归之补血。仅及苍术三分之一。且其方中言妇人血气不调。
必腹撮痛。闭而不行。并宜服之。何不思产后之妇。有何寒耶。血气未充。似难发汗。借曰推陈致新。药性辛温。岂可妄用麻黄之散。附以苍术、枳壳。虚而又虚。祸不旋踵。此段专辨黑神散之非名论也楼英曰。续命汤、大豆紫汤、举轻古拜散。太阳厥阴药也。邪实脉浮弦有力者固宜。产后血气大虚之人。不宜轻发其表。但用防风当归散治之为妙。虞抟曰。产后禁用酸寒。能伐生生之气也。先哲制四物。以芎、归之温。佐以芍地之寒。是以寒温适中。为妇人诸疾之妙剂也。或用于产后。必取白芍。以酒重复制炒。去其酸寒之毒。但存生血活血之能。胡为其不可也。薛己曰。腹痛发热。
或胀满不食。水道滞涩。产后多有此症。薏苡仁汤。药品和平。其功且速。
产后要论 医宗金鉴曰。产后发热之故。非止一端。或饮食太过。或外感风寒。或瘀血停留。或亡血阴虚。或产后劳乏。或三日乳蒸。当详其有馀不足。或攻或补。或用凉药正治。或用温药反治。要在临症细细参考也。凡产后头疼恶寒而发热者。属外感。不当作伤寒治。惟宜用四物加柴胡、葱白服之。若阴血暴亡。孤阳无附。而外感发热者。急进参附汤。迟则必大汗大喘。是阳欲亡。虽药必无救矣。产后咳嗽。若感冒风寒。用旋复花汤。即荆芥穗、前胡、麻黄、杏仁、半夏、茯苓、赤芍、五味子、甘草、旋复、姜、枣也。若因阴虚火炎。上烁肺金而嗽者。宜六味丸加麦冬、五味子。名麦味地黄汤。滋其化源。若因瘀血上冲入肺而嗽者。宜佛手散加桃仁、红花、川贝、延胡索。以破其瘀。其嗽自愈。凡一应伤胎。子死腹中者。须当急下。勿使上奔心胸。然必验其舌青面赤。肚腹胀大。腹冷如冰。久之口中有秽气出者。方可议下。然犹必审其人之虚实寒热。随宜而施治之。
产后当知 保产要录曰。一、产后忌大喜大怒。未可便上床伸足侧卧。令血不行。宜用衣服靠住。曲膝仰卧。
以手从心下轻轻按摩至脐。日五七次。则恶血尽下。次日乃止。不问有无病痛。宜以益母草煎汤搀和童便。日服数次。
可免血疾及弱虚。童便须临时取用。亦须用清秀不吃韭蒜者。一、乳汁乃血气所成。产后不可多食盐。盐止血少乳。且发嗽。夏月忌贪凉用扇。食冷物。当风睡。夏月房中。贮水一二缸解热气。冬月加火一二盆。取煖气。一儿生三日。相传洗三。如冬寒切不可洗。恐洗时风入脐中。脐风由此而起。即初生亦戒浴。保全真元。一、儿生下时。欲断脐带。必以蕲艾为燃。香油浸湿。熏洗脐带。至焦方断。其束脐须用软帛浓棉裹束。日间视之。勿令儿尿湿脐。此预防脐风。第一要紧事。一、儿生次日三日。即看口中上 。如有白泡子。即以银挖耳轻轻刮破。将泡内白粒取出。勿令落入喉中。
仍以京墨搽之。如次日不取。则泡老难刮。误事。又有马牙在牙根处。亦须挑破取出。以墨搽之。一、子初生下。母即昏晕不省者。此时即有药不能入口。迟则又不能救。其法即用柔软旧衣。谨闭产户。以知事女子。曲膝抵住。勿令下面气泄。又一人一手挽住头发。一手扪住鼻口。勿令上面气泄。俟稍转。方用茶汤接气。如再晕。速换湿衣。照前为之。
一、母血衣不可日晒。儿湿衣不可夜露。夜有鸟粪。能生毒疮。一、盈月之期。一月为小盈月。两月为大盈月。此两月内不暴怒。少劳碌。禁淫欲。终身无病。且多生子。一、临月不可洗头濯足。恐致难产。以上各条并保儿之法亦详在内
治产后病方
[编辑]四物汤 治妇人胎产诸疾。多用此加减。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等分。水煎。产后闷乱。加茯神、远志各五钱。产后败血筑心。加地骨皮。产后潮热。加白术、北柴胡、甘草、丹皮、地骨皮。烦热。加黄芩。汗多。加浮麦。产后腹痛。血块攻肠。加大艾、没药、好酒。产后病眼。加细辛、羌活、荆芥、菊花、甘草、木贼草、草决明、石决明。产后浮肿。气急腹大。喉中水鸡声。加丹皮、荆芥、白术、桑皮、杏仁、半夏、薄荷、生姜、马兜铃、大腹皮、赤小豆、葱白。产后不语失音。加生诃子、人参、沙参、百药煎蜜。产后欲推陈致新。补血海。治诸疾。加生姜。产后血块不散。亡血过多。恶露不止。加茱萸。阳脏人少用茱萸。阴脏人多用。妇人产后。每日可一二服。产后痢风。加乳香、龙骨、茱萸、木香、肉桂、苍术、丹皮、白薇、人参、甘草、泽兰、茴香。
产后被惊。气滞种种。积滞败血。一月内恶物微少。败血作病。或胀或疼。胸膈胀闷。或发寒热。四肢疼痛。加延胡索、没药、白芷。等分为细末。淡醋汤或童便调下。产后血风乘虚发作。或产后伤风。头痛发热。百骨节痛。四物料共一两。
加荆芥穗、天麻、香附、石膏、藿香各一分。每三钱煎服。产后发热头痛。加石膏一两。甘草五钱。产后虚惫。发热烦闷。加生地。产后腹胀。加枳壳、肉桂。产后恶露不尽。或不行。腹痛不止。加桃仁、苏木、牛膝。产后寒热往来。加柴胡、麦门冬。
人参鳖甲散 蓐劳。
人参 当归 茯苓 肉桂 白芍 熟地 桃仁 麦冬 甘草 桑寄生各五钱 川断三钱 牛膝钱半 鳖甲一两 黄 一两
猪腰一对。去膜。水二碗。加姜三枣二。煮一碗。入药二钱。葱白一段。乌梅半个。荆芥一钱。
白茯苓散 治蓐劳。头目四肢疼痛。寒热如疟。
茯苓一两 当归 川芎 熟地 白芍 黄 人参 肉桂各五钱
先以水三盏。入猪腰一对。姜三枣二。煎二盏。入药末半两。煎一盏服。
加味佛手散 治产后血虚劳倦。盗汗。多困少力。咳嗽有痰。
当归 川芎 蜜黄 各一两 柴胡 前胡各钱半
每咀片五钱。加桃柳枝各三寸。乌梅枣各一枚。姜一片。煎。有痰去乌梅。
补虚汤 治蓐劳。
人参 黄 肉桂 炙甘草 川芎 当归 白芍 姜 枣逐血补心汤 治产后失音不语者。心肺二窍。为血所侵。又感伤风故也。
当归钱半 生地 桔梗 紫苏叶 前胡 茯苓 防风 黄连 胆星 红花 葛根各一钱 人参 薄荷 升麻各七分 半夏一钱二分 甘草五分 姜三片
凉血饮 治产后血热。
黄芩 赤芍 荆芥 川芎 麦冬 花粉各二钱 甘草一钱
调经汤 治产后面目四肢浮肿。
当归 桂枝 赤芍各一钱 麝香五厘 琥珀另研 没药另研各二分 炙甘草 细辛各三分
香连散 治产后下痢。
木香 黄连当归黄 汤 治产后失血。
当归三钱 黄 二钱 白芍一钱 加姜和解四物汤 治产后发寒热。
四物汤加 柴胡 黄芩 人参 半夏 甘草 姜 枣必效四物汤 治产后衄血。
四物汤加蒲黄补骨四物汤 治产后腿痛。
四物汤加 川乌 茜草 菖蒲通润四物汤 治产后液枯。大便秘。
四物汤加火麻仁立应四物汤 治血晕。
四物汤加 五灵脂不拘多少半生半炒
末服。
磨块四物汤 治恶露不止。
四物汤加 延胡索 桃仁 肉桂 熟大黄愈风四物汤 治产后头风。
四物汤加 荆芥 细辛 麻黄 防风 甘草泻肝四物汤 治风热壅盛。
四物汤加 秦艽 连翘 防己 龙胆草逐邪四物汤 治产后四肢麻痹。
四物汤加 白附子 羌活 独活 薄荷 白芷止渴四物汤 治产后液枯。火盛消渴。
四物汤加 知母 黄柏 茯苓 黄黄连四物汤 治产后大便秘结。
四物汤加 黄连加减四物汤 治产后头痛。血虚痰癖、寒热。皆能令头痛。
川芎 当归 羌活 防风 香附炒 白芷 甘草各一两 苍术一两五六钱 石膏二两半 细辛一两半
每粗末一两。水煎。不拘时热服。如有汗。气虚头痛也。加白芍二两、肉桂两半、生姜。痰癖头痛。加半夏三两、茯苓一两、生姜。热厥头痛。加白芷三两、石膏二两、知母一两。寒厥头痛。加天麻三两、附子一两半、生姜三片。煎。
增损四物汤 治产后亡血。荣卫虚损。乍寒乍热。
川芎 当归 白芍 人参 干姜 甘草 等分。
宣气汤 治产后浮肿。由于水气者。
白术 郁李仁 葶苈 桑皮 炙草 赤苓 陈皮 川芎 当归 白芍 生地人参当归散 治产后去血过多。阴虚内热。
人参 当归 熟地 麦冬 白芍 肉桂 加姜 竹叶大圣汤 治产后风痿多汗。
川芎 黄 当归 木香 人参 甘草 茯苓 麦冬 加川乌血风汤 治风痿。
秦艽 羌活 白术 地黄 茯苓各一钱 白芍 黄 各一钱半 川芎一钱二分 白芷 半夏各八分
益荣汤 治产后血亏。心失所养而怔忡紫石英 当归 黄 枣仁 远志 茯神 木香 人参 白芍 柏子仁 甘草茯苓汤 治产后心虚。
人参 甘草 山药 当归 茯苓 桂心 麦冬 远志 大枣 生姜举轻古拜散 治产后中风不语。手足挛搐。
荆芥穗一味。为末。
小续命汤 治产后汗多变痉。口噤项强。或摇头马嘶。不时举发。气息如绝。又治产后中风。身体缓急。或顽痹不仁。或口眼 斜。牙关急紧。角弓反张。
防风一钱 麻黄 黄芩 芍药 人参 川芎 肉桂心 防己各七分 炮附子 杏仁各五分 炙草四分
中风有热。去附减桂半。中风有汗。去麻黄加葛根。中风骨节烦疼。去附子加白芍。中风精神恍惚。加茯神远志。
中风烦心多惊。加犀角。中风呕逆腹胀。加人参、半夏。中风脏寒下痢。去防、芩。加附、术。中风烦闷。大便涩。去附加芍。入竹沥。盛冬、初春。去芩。风痉有汗。去麻黄。
大豆紫汤 治产后风虚。五缓六急。手足顽麻。气血不调等症。
独活两半 马料豆半升 酒三升
先用酒浸独活。煎一二沸。别炒豆令极热。焦烟出。以酒沃之。每服一二合许。得少汗则愈。日夜数服。一以去风。
一以消血结。如妊妇折伤胎死腹中。服此即瘥。一方无独活。只以豆炒焦。淋酒服。
知母汤 治产后烦闷。
酒知母二钱 酒黄芩一钱 赤芍一钱二分 桂心八分
调经散 治血气虚损。阴虚发热。或瘀血停滞。以致心神烦躁。言语谵妄。如见鬼神。
琥珀另研 没药 桂心各一钱 酒浸当归 赤芍各一两 细辛二钱半 麝香少许
每细末五分。姜汁酒各少许调服。
妙香散 治产后心神颠倒。语言错乱。如见鬼神状。
山药 茯苓 茯神 黄 远志各一两 人参 甘草 桔梗各五钱 朱砂三钱 木香二钱半 麝香一钱
每末二钱。酒服。一方用生地当归煎汤服。立效。
黄龙汤 治产后发热不止。兼治伤热入胞中。寒热如疟。及病后劳复。馀热不解。
柴胡四钱八分 人参 黄芩 甘草各一钱八分
水煎服。无汗口渴。加葛根。有汗口渴。加花粉、白术。头疼不止。加川芎、白芷。心烦不卧。加茯苓、麦冬。呕吐。加茯苓、半夏。胸膈满痛。加枳壳、香附、川芎。大便秘。加大黄五分。不利。加一钱。脉浮大有力。大热大渴。
本方合人参白虎汤去枣姜。
君苓汤 治产后泄泻。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泽泻 猪苓延胡索汤 治产后瘀血心疼。
延胡索 当归 白芍 浓朴 川楝子 蓬术 京三棱 木香 槟榔各一钱 桔梗一钱二分 黄芩八分 甘草七分
二母散 治产后咳嗽。
知母 贝母 人参 茯苓各一钱 桃仁四十九粒 杏仁四十九粒各去皮尖
参苏饮 治产后感风咳嗽。
人参 苏叶 半夏 葛根 前胡 桔梗 枳壳 陈皮 茯苓 甘草 木香 姜 枣高良姜散 治产后心腹痛甚。
高良姜 当归 草蔻仁木瓜散 治转筋。
木瓜钱半 吴萸 茴香各一钱 苏叶五分 甘草三分
白薇汤 治产后郁冒。
白薇 当归各三钱 人参钱半 甘草七分
钩藤汤 治产后发痉。口噤背强。
钩藤钩 茯神 当归 人参各一钱 桔梗一钱半 桑寄生五分 烦热。加石膏。
趁痛散 治产后气弱血滞。经脉拘挛疼痛。
当归 白术 牛膝 黄 生姜 肉桂 薤白 独活 桑寄生如神汤 治产后瘀血。遍身作痛。腰痛。
当归 延胡索 桂心等分。水煎服。
夺命散 治产后败血冲心。胸满上喘。命在须臾。亦治产后血晕。血入心经。语言颠倒。健忘失志。及产后百病。
血竭 没药等分。每末二钱。童便酒各半盏。煎一二沸调下。
固血汤 治喘急。
四物汤加 黄柏 桑皮 楮白皮苏木汤 治气喘。
苏木 人参 麦冬润肺汤 治痰喘。
人参 浓朴 半夏 官桂 杏仁 川芎 当归 白芍 生地秦艽汤 治产后头痛。
秦艽 石膏各一钱 炙草 川芎 当归 白芍 羌活 独活 防风 黄芩 白术 熟地 茯苓各五分 生地六分 白芷七分 细辛三分 冬加姜。春夏加知母。
乌金散 治产后淋沥。
当归五钱 百草霜 干面各一两 天麻 木香各二钱半 金墨 二钱
元汤 治同上。
甘草 滑石 瞿麦 车前子 木通 川芎 当归 白芍 生地牡蛎散 治产后久淋不止。
牡蛎 龙骨各二钱 川芎 生地 茯苓 当归 人参 艾叶 地榆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参术膏 治产时误损尿胞。以致小便不禁。
人参 白术等分。煎膏。每三匙。汤下。
抵圣汤 治产后呕吐。
赤芍 半夏 泽兰 陈皮 人参各一钱
桔梗半夏汤 治产后胃气不和。
桔梗 陈皮各二钱 半夏八分 姜三片
和胃汤 治干呕。
丁香 半夏 枳实 白蔻仁 麦芽 川芎 当归 白芍 地黄 姜 枣犀角地黄汤 治产后衄血。
犀角 丹皮 白芍各一钱 生地四钱
石斛牛膝汤 治产后腿痛。
石斛 牛膝 木瓜 白芍 枣仁 生地 杞子 茯苓 黄柏 甘草 车前子泽兰汤 治产后出血太多。肝虚火炎。
龙齿 茯神 生地 当归 牛膝 远志 枣仁 泽兰石斛散 治产后血虚惊悸。
人参 枣仁 茯神 远志 白芍 石斛 麦冬 炙草 五味子 桂圆汤下熟地黄汤 治产后虚渴等症。
人参四钱 花粉六钱 炙草一钱 麦冬二钱 熟地五钱 姜 枣木通散 治产后小便不通。
木通 滑石 葵子 槟榔 枳壳 甘草延胡索散 治产后儿枕腹痛。
延胡索 当归各一两 赤芍五钱 肉桂三钱 琥珀另研 炒蒲黄各二钱半 红花二钱
每末二钱。食前童便酒服。
楂苏汤 治同上。
山楂一两 苏木三钱
归尾泽兰汤 治同上。并恶露不下。
归尾 泽兰 牛膝 红花 延胡索 桃仁各一钱
血竭破棺丹 治血晕。
血竭 乳香 箭头巴豆研为丸。冷酒下。
当归血竭丸 治恶露停结。
当归 血竭 蓬术 五灵脂醋糊丸酒下。
孤凤散 治产后不语。
明矾研末一钱。热水下。
五灵脂汤 治产后闪伤。
归尾 陈皮 白术各一钱 川芎 白芍 茯苓 人参各八分 炙草三分 五灵脂五分 加砂仁代赭石丸 治同上。
丹皮 炮姜 发灰 酒白芍 醋 代赭石 醋地榆 酒生地小柴胡汤 治产后郁冒。便难。呕不能食。汗多病痉。及草蓐露风。四肢烦热头疼等症。
人参 黄芩 生姜 甘草各三两 柴胡半斤 半夏半升 大枣十二枚
水一斗二升。煮六升。去渣再煎三升。温服一升。日三。
芍药汤 治产后虚热头痛。及腹中拘急。
白芍 熟地 牡蛎各五钱 桂心三钱
日三服。
三物黄芩汤 治妇人在蓐得风。四肢烦热。头不痛。
黄芩 苦参各二钱 生地四钱
煎。适口温服。日二服。多吐下虫。分量加增至一二倍亦可。
济危上丹 治产后去血过多。气无所主。以致唇青肉冷。汗出目瞑神昏。命在须臾。此虚极生风也。急服此丹。
若以风药治之则误矣。
乳香 五灵脂 硫黄 元精石 另研极细 阿胶蛤粉炒 生卷柏 桑寄生 去白陈皮等分。先将上四味末和。入金石器内。微炒勿令焦。再研极细。再入馀药末和匀。生地汁丸。每二十丸。食前温酒下。
防风当归散 治产后痉。
防风 当归 川芎 生地各一两
每咀片一两。水煎。
增损柴胡汤 治产后感异症。手足搐搦。涎潮昏闷。
柴胡三钱 黄芩一钱二分 人参 炙草 半夏各钱半 知母一钱石膏二钱 黄 二钱半
咀片。分二服。加姜三枣二。不拘时。
秦艽汤 增损柴胡汤症已去。次服此方。去其风邪。
秦艽 白芍 柴胡各一钱七分 黄芩 防风各一钱二分 炙草一钱三分 人参 半夏各一钱
咀片。分二帖。加姜三片煎。食远服。
三分散 治产后日久。虚劳发热。
四物汤加 白术 茯苓 黄 各一钱 柴胡 人参各钱半 黄芩 半夏 甘草各五分 姜三枣二食前服。
胃关煎 治产后肾气虚寒。泻利腹痛。
熟地三五钱或一两 炙草一二钱 山药 白扁豆炒各二钱 炒焦干姜一二三钱 泡吴萸五七分
白术一二三钱
食远温服。
排气饮 治产后气逆食滞。胀痛等症。
陈皮 藿香 枳壳各钱半 浓朴一钱 泽泻 乌药 香附各二钱 木香七分至一钱
热服。
大和中饮 治同上。
陈皮一二钱 山栀 麦芽各二钱 枳实一钱 砂仁五分 浓朴 泽泻各钱半
食远温服。
大岩蜜汤 治素有宿寒。因产大虚。寒搏于血。血凝不散。上冲心之络脉。故作心痛。
酒当归 熟地 吴萸炒 白芍炒 干姜炒 独活 桂心 小草各一钱 细辛 甘草各五分
一方熟地换生地。
紫金丹 治产后冲胀。胸中有物。状如噎气。
代赭石 磋砺石等分。醋糊丸。每二三十丸。酒下。胸中痛。当归汤下。久服。治血癖。
又方 治同上。
代赭石一两 桃仁泥炒三钱 大黄五钱
薄荷汤打糊丸。
七圣丸 治产后风气壅盛。面目四肢浮肿。涕唾稠粘。咽干口燥。心胁胀满。大便秘。小便赤。睡卧不宁。
酒蒸大黄 川芎 桂心 槟榔 木香各五钱 郁李仁 羌活各一钱
蜜丸。每十五丸。食后汤下。山岚瘴地。最宜服。量虚实加减。如浮肿。又头痛昏冒。加川芎、羌活。谓风多也。
如只浮肿。但用本方。
通瘀饮 治产后恶露不通。心慌昏沉。寒热交攻者。
归尾 大黄各三钱 白术 木通各一钱 红花五分 桃仁泥三十粒
水一碗。酒一小盏。煎三沸。入桃仁再煎一沸。温服。
牛角腮丸 治恶血不绝。崩血不可禁。腹中绞痛。气息急。
发灰一两 阿胶二两 代赭石 干姜三两 生地四两 马蹄壳烧一个 牛角腮酥炙五两
蜜丸。
加味四物汤 治产后血崩如豆汁。紫黑过多者。
四物汤加 蒲黄 阿胶 蓟根 白芷加味四物汤 治产后月馀。经血淋沥不止。此陷下者必举之也。
四物汤加 升麻 白芷各一钱 血馀灰另入五分千金方 治恶血不尽。或经月及半年者。
升麻三两 清酒五升
煮取二升。分二服。
没药丸 治恶露方行。而忽然断绝。骤作寒热。腹脐百脉皆痛如锥刺非常。此由冷热不调。或思虑动作。气所壅遏。血蓄经络。
当归一两 白芍 桂心各五钱 桃仁炒 没药研各二钱半 虻虫去翅足炒 水蛭炒焦各二十枚
醋糊丸。梧子大。淡醋汤下三丸。
产后调理方 产后服此。永无疾病。
香附一斤醋童便各浸三日将艾叶同煮干取出打为饼晒干为细末 归身酒炒 熟地各四两 川芎三两
酒糊丸。汤下。
产后主方 治同上。
当归 白术 丹皮各一钱 益母草三钱 川芎八分 红花七分 陈皮五分 甘草三分
有瘀腹痛。加延胡索八分。痛甚。加肉桂三分、楂炭一钱。身热汗出。加黄 一钱。但身热。加茯苓三钱。汗出神虚。加人参一钱。心虚胆怯。加远志、枣仁各一钱。腰痛。加牛膝、杜仲、川断各一钱。风寒发热。及停食恶心。或泄泻减食。宜另斟酌。
断产方附 神效。不伤人。
四物汤各五钱加芸苔子二钱经行后。空心温服。
又方 治同上。
蚕子故纸。方圆一尺。烧为末。经后酒服。终身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