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荀子言性论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孟子荀子言性论
作者:皇甫湜 
本作品收录于《全唐文/卷0686

论曰:孟子曰:“人之性善。”荀子曰:“其善者伪也。”是于圣人,皆一偏之论也。推而言之,性之品有三,下愚、中人、上智是也。圣人言性之品亦有三,可上、可下、不移是也。黄帝生而神灵,幼而徇齐;文王在母不忧,在师不烦;后稷不坼不副,克岐克嶷。之谓上智矣。齐桓公以管仲辅之则理,以易牙辅之则乱;子夏出见纷华而悦,入闻仁义而乐。之谓中人矣。越椒之生,熊虎之状;叔鱼之生,溪壑之心。谓下愚矣。是故有有生而恶者,得称性善乎哉?有生而善者,得称性恶乎载?故曰孟子、荀卿之言,其于圣人,皆一偏之说也。穷理尽性,惟圣人能之。宜乎微言绝而异端作,大义乖而偏说行。孟子大儒也,荀卿亦大儒也,是岂特开异门,故持曲辩哉?盖思有所未至,明有所不周耳。即二子之说,原其始而要其终,其于辅教化尊仁义,亦殊趋而一致,异派而同源也。何以明之?孟子以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性之生善,由水之趋下,物诱于外,情动于中,然后之恶焉,是劝人汰心源返天理者也。荀子曰:“人之生不知尊亲,长习于教,然后知焉;人之幼不知礼让,长习于教,然后知焉。”是劝人黜嗜欲求善良者也。一则举本而推末,一则自叶而流根,故曰二子之说,殊趋而一致,异派而同源也。虽然,孟子之心,以人性皆如尧舜,未至者斯勉矣;荀卿之言,以人之性皆如桀跖,则不及者斯怠矣。《书》曰:“唯人最灵。”《记》曰:“人生而静,感于物而动。”则孟之言,合经为多,益故为贤乎。

本唐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远远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