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宋元戏曲史/第九章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第八章
元杂剧之渊源
宋元戏曲史
第九章 元剧之时地
作者:王国维
中华民国2年(1913年)11月1日
1913年11月1日
公布于东方杂志1913年10卷5期
第十章
元剧之存亡

  元杂剧之体。创自何人。不见于纪载。锺嗣成录鬼簿所著录。以关汉卿为首。宁献王太和正音谱。以马致远为首。然正音谱之评曲也。于关汉卿、则云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盖所以取者。初为杂剧之始。故卓以前列。盖正音谱之次第。以词之甲乙论。而非以时代之先后。其以汉卿为杂剧之始。固与录鬼簿同也。汉卿时代。颇多异说。杨铁崖元宫词云。开国遗音乐府传。白翎飞上十三弦。大金优谏关卿在。伊尹扶汤进剧编。此关卿当指汉卿而言。虽录鬼簿所录汉卿杂剧六十本中。无伊尹扶汤。而郑光祖所作杂剧目中有之。然马致远汉宫秋杂剧中。有云不说它伊尹扶汤。则说那武王伐纣。案武王伐纣。乃赵文殷所作杂剧。则伊尹扶汤。亦必为杂剧之名。马致远时代。在汉卿之后。郑光祖之前。则其所云伊尹扶汤剧。自当为关氏之作。而非郑氏之作。其不见于录鬼簿者。亦犹其所作窦娥冤续西厢等。亦未为锺氏所著录也。杨诗云云。正指汉卿。则汉卿固逮事金源矣。录鬼簿云。汉卿大都人。大医院尹。明蒋仲舒尧山堂外纪。(卷六十八)则云金末为太医院尹。金亡不仕。则不知所据。据辍耕录。(卷二十三)则汉卿至中统初尚存。案自金亡至元中统元年。凡二十六年。果使金亡不仕。则似无于元代进杂剧之理。宁视汉卿生于金代。仕元为太医院尹。为稍当也。又鬼董五卷末。有元泰定丙寅临安钱孚跋。云关解元之所传。后人皆以解元为即汉卿。尧山堂外纪。遂误以此书为汉卿所作。钱氏元史蓺文志仍之。案解元之称。始于唐。而其见于正史也。始于金史选举志。金人亦喜称人为解元。如董解元是已。则汉卿得解。自当在金末。若元则唯太宗九年。(金亡后三年)秋八月一行科举。后废而不举者七十八年。至仁宗延祐元年八月。始复以科目取士。遂为定制。故汉卿得解。即非在金世。亦必在蒙古太宗九年。至世祖中统之初。固已垂老矣。杂剧苟为汉卿所创。则其创作之时。必在金天兴与元中统间二三十年之中。此可略得而推测者也。

  正音谱虽云汉卿为杂剧之始。然汉卿同时。杂剧家业已辈出。此未必由新体流行之速。抑由元剧之创作。诸家亦各有所尽力也。据录鬼簿所载。于杨显之。则云与汉卿莫逆交。凡有珠玉。与公较之。于费君祥。则云与汉卿交。有爱女论行于世。于梁进之。则云与汉卿世交。又如红字李二花李郞二人。皆注教坊刘要和婿。按辍耕录所载院本名目。前章既定为金人之作。而云教坊魏武刘三人鼎新编辑。刘疑即刘要和。金李治敬斋古今黈(卷一)云。近者伶官刘子才蓄才人隐语数十卷。疑亦此人。则其人自当在金末。而其婿之时代。当与汉卿不甚相远也。他如石子章。则元遗山诗集(卷九)有答石子璋兼送其行七律一首。李庭寓庵集(卷二)亦有送石子章北上七律一首。按寓庵生于金承安三年。卒于元至元十三年。其年代与遗山略同。如杂剧家之石子章。即遗山寓庵集中之人。则亦当与汉卿同时矣。

  此外与汉卿同时者。尚有王实父。西厢记五剧。录鬼簿属之实父。后世或谓王作而关续之。(都穆南濠诗话王世贞蓺苑卮言)或谓关作而续之者王。(雍熙乐府卷十九载无名氏西厢十咏)然元人一剧。如黄粱梦鹔霜裘等。恒以数人合作。况五剧之多乎。且合作者皆同时人。自不能以作者与续者定时代之先后也。则实父生年。固不后于汉卿。又汉卿有闺怨佳人拜月亭一剧。实甫亦有才子佳人拜月亭剧。其所谱者乃金南迁时事。事在宣宗贞祐之初。距金亡二十年。或二人均及见此事。故各有此本欤。

  此外元初杂剧家。其时代确可考者。则有白仁甫朴。据元王博文天籁集序。谓仁甫年甫七岁。遭壬辰之难。又谓中统初。开府史公将以所业荐之于朝。按壬辰为金哀宗天兴元年。时仁甫年七岁。则至中统元年庚辰。年正三十五岁。故于至元一统后。尚游金陵。盖视汉卿为后辈矣。

  由是观之。则元剧创造之时代。可得而略定矣。至有元一代之杂剧。可分为三期。一蒙古时代。此自太宗取中原以后至至元一统之初。录鬼簿卷上所录之作者五十七人。大都在此期中。(中如马致远尚仲贤戴善甫均为江浙行省务官姚守中为平江路吏李文蔚为江州路瑞昌县尹赵天锡为镇江府判张寿卿为浙江省掾史皆在至元一统之后侯正卿亦曾游杭州然录鬼簿均谓之前辈名公才人与汉卿无别或其游宦江浙为晚年之事矣)其人皆北方人也。二一统时代。则自至元后至至顺后至元间。录鬼簿所谓已亡名公才人与余相知或不相知者是也。其人则南方为多。否则北人而侨寓南方者也。三至正时代。录鬼簿所谓方今才人是也。此三期、以第一期之作者为最盛。其著作存者亦多。元剧之杰作。大抵出于此期中。至第二期。则除宫天挺郑光祖乔吉三家外。殆无足观。而其剧存者亦罕。第三期则存者更罕。仅有秦简夫萧德祥朱凯王晔五剧。其去蒙古时代之剧远矣。

  就诸家之时代。今取其有杂剧存于今者著之。

  第一期

  关汉卿杨显之张国宝(一作国宾)石子章王实父高文秀郑廷玉白朴马致远李文蔚李直夫吴昌龄武汉臣王仲文李寿卿尚仲贤石君宝纪君祥戴善甫李好古孟汉卿李行道孙仲章岳百川康进之孔文卿张寿卿

  第二期

  杨梓宫天挺郑光祖范康金仁杰曾瑞乔吉

  第三期

  秦简夫萧德祥朱凯王晔

  此外如王子一刘东生谷子敬贾仲名杨文奎杨景言汤式。其名均不见录鬼簿。元曲选于谷子敬贾仲名诸剧。皆云元人。太和正音谱则直以为明人。案王刘诸人。不见他书。唯贾仲名。则元人有同姓名者。元史贾居贞传。居贞字仲明。真定获鹿人。官至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于至元十七年。年六十三。则尚为元初人。似非作曲之贾仲名。且正音谱宁献王所作。纪其同时之人。当无大谬。又谷贾二人之曲。虽气骨颇高。而伤于绮丽。颇与元曲不类。则视为明初人。当无大误也。

  更就杂剧家之里居研究之。则如左表。

(略)

  由右表观之。则六十二人中。北人四十九。而南人十三。而北人之中。中书省所属之地。即今直隶山东西产者。又得四十六人。而其中大都产者。十九人。且此四十六人中。其十分之九。为第一期之杂剧家。则杂剧之渊源地。自不难推测也。又北人之中。大都之外。以平阳为最多。其数当大都之五分之二。按元史太宗纪。太宗二七年。耶律楚材请立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编集经史。至世祖至元二年。始徙平阳经籍所于京师。则元初除大都外。此为文化最盛之地。宜杂剧家之多也。至中叶以后。则剧家悉为杭州人。中如宫天挺郑光祖曾瑞乔吉秦简夫锺嗣成等。虽为北籍。亦均久居浙江。盖杂剧之根本地。已移而至南方。岂非以南宋旧都。文化颇盛之故欤。

  元初名臣中有作小令套数者。唯杂剧之作者。大抵布衣。否则为省掾令史之属。蒙古色目人中。亦有作小令套数者。而作杂剧者。则唯汉人。(其中唯李直夫为女直人)盖自金末重吏。自掾史出身者。其任用反优于科目。至蒙古灭金。而科目之废。垂八十年。为自有科目来未有之事。故文章之士。非刀笔吏无以进身。则杂剧家之多为掾史。固自不足怪也。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及臧懋循元曲选序。均谓蒙古时代。曾以词曲取士。其说固诞妄不足道。余则谓元初之废科目。却为杂剧发达之因。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且金时科目之学。最为浅陋。(观刘祁归潜志卷七八九数卷可知)此种人士。一旦失所业。固不能为学术上之事。而高文典册。又非其所素习也。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而又有一二天才出于其间。充其才力。而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然则由杂剧家之时代爵里。以推元剧创造之时代。及其发达之原因。如上所推论。固非想像之说也。

  附考 案金以律赋策论取士。逮金亡后。科目虽废。民间犹有为此学者。如王博文白仁甫天籁集序。谓律赋为专门之学。而太素有能声。(太素仁甫字)号后进之翘楚。案仁甫金亡时不及十岁。则其作律赋。必在科目已废之后。当时人士之热中科目如此。又元代士人不平之气。读宫天挺范张鸡黍剧第一二折。可见一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