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附录
进《宋史》表
[编辑]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领经筵事、提调宣政院太医院广惠司事臣阿鲁图等言:窃惟周公念先业之艰难,七月之诗是作;孔子论前王之文献,二代之礼可言。故观赵氏隆替之由,足见皇元混一之绩。钦惟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初由宗邸亲总大军,龙旗出指于离方,羽葆归登于干御。栉风沐雨,讵辞跋履之劳;略地攻城,咸遵禀授之算。扬舲而平江、汉,卷甲而克襄、樊,龚行吊伐之师,昭受宠绥之寄。及夫收图书于胜国,辑黼冔于神京,拔宋臣而列政涂,载宋史而归秘府。然后告成郊庙,锡庆臣民,推大赉以惟均,示一统之无外。枢庭偃武,既编戡定之勋;翰苑摛文,寻奉纂修之旨。事机有待,岁月易迁,累朝每切于继承,多务未遑于制作。
臣阿鲁图等诚惶诚惧顿首顿首,钦惟皇帝陛下恢弘至道,绍述丕谟。往行前言,乐讨论于古训;祖功宗德,思扬厉于耿光。惟我朝大启基图,彼吴会后归版籍,视金源其未远,䌷石室以具存,及兹累洽之时,成此弥文之典。命臣阿鲁图、左丞相臣别儿怯不花领史事,前右丞相臣脱脱为都总裁,平章政事臣帖睦尔达世、御史大夫臣惟一、翰林学士承旨臣起岩臣玄、治书侍御史臣好文、礼部尚书臣沂、崇文太监臣宗瑞为总裁官,平章政事臣纳麟臣伯颜、前中书右丞臣达世贴睦迩、左丞臣守简、参议臣岳柱臣拜住臣陈思谦、郎中臣斡栾臣孔思立等协恭董治,史官工部侍郎臣斡玉伦徒、秘书卿臣泰不华、太常佥院臣杜秉彝、翰林直学士臣宋褧、国子司业臣王思诚臣汪泽民、集贤待制臣干文傅、翰林待制臣张瑾臣贡师道、宣文阁鉴书博士臣麦文贵、监察御史臣余阙、太常博士臣李齐、翰林修撰臣刘闻、太医院都事臣贾鲁、国子助教臣冯福可、太庙署令臣陈祖仁、西台御史臣赵中、翰林应奉臣王仪臣余贞、秘书著作佐郎臣谭慥、翰林编修臣张翥、国子助教臣吴当、经筵检讨臣危素编劘分局,汇粹为书。起自东都,迄于南渡,纪载馀三百载,始终才一再期。
考夫建隆、淳化之经营,景德、[1]咸平之润色,庆历、皇祐以忠厚美风化,元丰、熙宁以聪明紊宪章,驯致绍圣纷纭,崇宁荒乱,治忽昭陈于方册,操存实本于宫庭。若乃建炎、绍兴之图回,乾道、淳熙之保乂,正直用则人存政举,邪佞进则臣辱主忧。光、宁之朝,仅守宗社;理、度之世,日蹙封疆,顾乃拘信使以渝盟,纳叛臣而侵境,由奸权之擅命,启事衅以召兵。厥后瀛国归朝,吉王航海,齐亡而访王蠋,乃存秉节之臣;楚灭而谕鲁公,堪矜守礼之国。
载惟真元之会合,属当泰道之熙明,众言殽乱于当时,大谊昭宣于今日。矧先儒性命之说,资圣代表章之功,先理致而后文辞,崇道德而黜功利,书法以之而矜式,彝伦赖是而匡扶。虽微董狐直笔之可称,庶逃司马寡识而轻信。至若论其有弊,亦惟断以至公。大概声容盛而武备衰,[2]论建多而成效少。且辞之烦简以事,而文之今古以时,旧史之传述既多,杂记之搜罗又广。于是参是非而去取,权丰约以损增,事严敢计于疾徐,日积亦虞于玩愒。
臣阿鲁图等忝司当揆,实预提纲,周询在局之言,靡不究心乃职。第述作之才有限,而报效之志无穷,傥垂清燕之观,[3]尚助缉熙之益。曰若帝尧,曰若帝舜,惟圣心稽古之功;监于有夏,监于有殷,乃臣子告君之道。谨撰述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世家二百五十五卷,装潢四百九十二帙,随表尘献以闻。下情无任惭惧战汗屏营之至。臣阿鲁图等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
至正五年十月二十一日,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领经筵事、提调宣政院太医院广惠司事臣阿鲁图等上表。
修史官员
[编辑]领三史:
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领经筵事、提调宣政院太医院广惠司事臣阿鲁图
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左丞相、领经筵事、提调宁徽寺事臣别儿怯不花
都总裁:
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前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领经筵事、都总裁臣脱脱
总裁:
银青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知经筵事臣帖睦尔达世
银青荣禄大夫、御史大夫、知经筵事臣贺惟一
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臣张起岩
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臣欧阳玄
嘉议大夫、治书侍御史臣李好文
中大夫、礼部尚书臣王沂
正议大夫、崇文太监、检校书籍事臣杨宗瑞
史官:
嘉议大夫、工部侍郎臣斡玉伦徒
太中大夫、秘书卿臣泰不华
通议大夫、佥太常礼仪院事臣杜秉彜
翰林直学士、亚中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兼经筵事臣宋褧
朝请大夫、国子司业臣王思诚
集贤待制、朝请大夫臣干文傅
朝列大夫、国子司业臣汪泽民
翰林待制、奉议大夫、兼国史院编修官臣张瑾
宣文阁鉴书博士、奉训大夫臣麦文贵
翰林待制、奉训大夫、兼国史院编修官臣贡师道
奉训大夫、太常博士臣李齐
承德郎、监察御史臣余阙
翰林修撰、儒林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臣刘闻
承务郎、太医院都事臣贾鲁
承直郎、国子助教臣冯福可
儒林郎、陕西诸道行御史台监察御史臣赵中
承德郎、太庙署令臣陈祖仁
应奉翰林文字、文林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臣王仪
应奉翰林文字、文林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臣余贞
登仕郎、秘书监著作佐郎臣谭慥
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臣张翥
国子助教臣吴当
经筵检讨臣危素
提调官:
光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臣纳麟
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知经筵事臣伯颜
翰林学士承旨、光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知经筵事、前中书右丞臣达世贴睦迩
资德大夫、中书左丞臣董守简
资德大夫、参议中书省事臣岳柱
朝请大夫、参议中书省事臣拜住
奉议大夫、参议中书省事臣陈思谦
通议大夫、兵部尚书臣李献
通议大夫、工部尚书臣路希贤
太中大夫、吏部尚书臣何执礼
朝列大夫、户部尚书臣赛因不花
嘉议大夫、中书左司郎中臣斡栾
亚中大夫、中书左司郎中臣孔思立
承德郎、刑部侍郎臣全普俺撒里
朝列大夫、中书右司员外郎臣不颜不花
左司员外郎臣实礼门
奉议大夫、中书左司员外郎臣白濬
奉直大夫、礼部郎中臣逯鲁曾
奉训大夫、中书右司都事臣野仙
朝请大夫、中书右司都事臣郑衍
奉政大夫、中书左司都事臣毕琏
中议大夫、中书左司都事臣陈仲端
奉直大夫、中书左司都事臣许从宣
皇帝圣旨里。中书省据辽、金、宋三史总裁官呈:“照得近奉都堂钧旨,委自提调缮写宋史刻板正本,今已毕功。理合比依辽、金二史,从都省闻奏定夺,指定行省去处,刊刻印造,传之方来。窃照元修史官翰林编修张翥、国子助教吴当二人,深知宋书事理。如蒙差委赍书前往所指去处,监临刊刻,至于锓梓之际,倘或工匠笔画差讹,就便正是,似为便宜。具呈照详。”得此,都省除已差史官翰林应奉张翥驰驿赍宋史净稿前去,委自本省文资正官、首领官、儒学提举各一员,不妨本职提调,与差去官精选高手人匠,就用赍去净稿依式镂板,不致差讹;所用工物,本省贡士庄钱内应付,如果不敷,不以是何钱内放支,年终照算;仍禁约合属,毋得因而一概动扰违错;工毕,用上色高纸印造一百部,装潢完备,差官赴都解纳外,合行移咨,请照验依上施行,先具依准咨来。须至咨者。右咨浙江等处行中书省。
至正六年 月 日。
行省提调官:
光禄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臣达世贴睦迩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臣忽都不花
资善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左丞臣韩涣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臣撒马笃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臣杨惟恭
朝列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臣岛剌沙
奉直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臣崔敬
奉训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左右司员外郎臣赫德
奉政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左右司员外郎臣郑璠
承德郎、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左右司都事臣徐槃
承务郎、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左右司都事臣马黑麻
承务郎、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左右司都事臣李琰
掾史臣赵谦、许恒敬、宣使臣堵简
杭州路提调官:
中议大夫、杭州路总管兼管内劝农事、知渠堰事臣赵琏
儒司提调官:
承务郎、江浙等处儒学副提举臣李祁
监督儒官:
温州路永嘉书院山长臣钱惟演
嘉兴路儒学正臣应才
杭州路仁和县儒学教谕臣刘元
杭州路儒学训导臣黄常臣姚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