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寒水斋先生文集/序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寒水斋先生文集

作者:尹凤九
1761年
卷一

天下之义理。莫大于理气心性。儒者之学。亦莫切于理气心性。从古圣贤。言之详矣。而惟人物圣凡之分。不能无同异得失之别。学者于此。苟不能究其类而明其实。其于学圣人思辨之工何哉。我寒水斋先生。学于华阳宋先生。由溪潭而溯洛闽。以承洙泗之渊源。其说一遵诸圣贤遗训。克阐继开之业。观于是集可知已。呜呼。真可谓载道之文也欤。盖理本浑然。初无不同。而敷施运用。全在于气。气不齐也。理之随气而赋于物之异。体亦万殊而绝不同。性指人物所得之理而称者也。吾人仁义礼智之性。与牛马鸢鱼耕驰飞跃之性。以类而群分焉。孔子言天地之性。人为贵。孟子言犬牛人三性之各异。朱子因孔子之言。明其所以然而曰。人之生。得其正且通者。故其性为最贵。又释孟子三性之别曰。仁义礼智之禀。岂物之所得以全哉。此言人物之性不同也。心盛性之器也。统言则该性情。单指则气也。朱子谓心。气之精爽。是其体段。虚灵不昧。静而具五常之德。发之为四七之用。然所谓精爽亦气也。因其所禀。各自有别。孔子之言不逾矩之心。不违仁之心。日月至焉之心。已有生知学知困知之等。程子有气清才清气浊才浊之说。朱子以才为心。而谓程子之言才尤密。又曰人之所以为学。以吾之心。不若圣人之心。苟无异也。尚何学之为哉。至于栗谷先生则直曰虚灵亦有优劣。此言圣凡之心不同也。古圣贤立言诏后。若是明切。而自近年来。众言派分。莫之归一。先生疏源涤流。卞析开发。其曰各指其气之理。而亦不杂乎其气者。人物性不同之谓也。其曰气质指心而言者。圣凡心各异之谓也。其抽键启钥。默契道妙于千载之后者。真如符节之不爽矣。本源既正。故论经说礼。随处朗然。见于知旧答问者。亦皆阐明本义。羽翼斯道。宋先生所以书朱夫子秋月寒水之句。以寓传心之微意。而楚山授受。又不啻丁宁者。岂非以道之所存。文在乎玆也耶。所可恨者。以先生富有之业。终身丘壑。自拟于北窗清风。又受身不出言出之戒。虽爱君忧时之念。发于至诚。而终无一言槩及。岂先生果于忘世。实斯世之不幸也。然先生之四十年林下闲居。专于讲道。以寄言语文字。传示后学。是亦世道斯文之一大幸也。先生易箦。先生之孙定性。裒收遗文。使门人韩元震,尹凤九相与校雠。藏之巾笥三十馀年。今岭南伯黄君仁俭先生外曾孙也。捐财鸠工。与定性子震应相议剞劂。震应曰序于凤九。小子不佞。何以当弁卷之托。第今同门诸友。已皆沦谢。独小子在耳。不敢以拙陋辞。呜乎。江汉秋阳。皓皓乎不可尚已。非小子所能蠡管。而先生气像之敦崇俨伟。模之方直简整。心法之正大严密。固可谓造道之极致。至于文章之涵泓赡博。自然中矩者。亦莫非馀事之著见。而惟此理气心性之论。最关于先生继开之功。特书之如此。噫。从今以往。几千百载。孰有能知先生万世心学。此其渊源。而有感于斯文者耶。时崇祯甲申后三辛巳秋末。门人坡平尹凤九敬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