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水齋先生文集/序
天下之義理。莫大於理氣心性。儒者之學。亦莫切於理氣心性。從古聖賢。言之詳矣。而惟人物聖凡之分。不能無同異得失之別。學者於此。苟不能究其類而明其實。其於學聖人思辨之工何哉。我寒水齋先生。學於華陽宋先生。由溪潭而溯洛閩。以承洙泗之淵源。其說一遵諸聖賢遺訓。克闡繼開之業。觀於是集可知已。嗚呼。眞可謂載道之文也歟。蓋理本渾然。初無不同。而敷施運用。全在於氣。氣不齊也。理之隨氣而賦於物之異。體亦萬殊而絶不同。性指人物所得之理而稱者也。吾人仁義禮智之性。與牛馬鳶魚耕馳飛躍之性。以類而群分焉。孔子言天地之性。人爲貴。孟子言犬牛人三性之各異。朱子因孔子之言。明其所以然而曰。人之生。得其正且通者。故其性爲最貴。又釋孟子三性之別曰。仁義禮智之稟。豈物之所得以全哉。此言人物之性不同也。心盛性之器也。統言則該性情。單指則氣也。朱子謂心。氣之精爽。是其體段。虛靈不昧。靜而具五常之德。發之爲四七之用。然所謂精爽亦氣也。因其所稟。各自有別。孔子之言不踰矩之心。不違仁之心。日月至焉之心。已有生知學知困知之等。程子有氣淸才淸氣濁才濁之說。朱子以才爲心。而謂程子之言才尤密。又曰人之所以爲學。以吾之心。不若聖人之心。苟無異也。尙何學之爲哉。至於栗谷先生則直曰虛靈亦有優劣。此言聖凡之心不同也。古聖賢立言詔後。若是明切。而自近年來。衆言派分。莫之歸一。先生疏源滌流。卞析開發。其曰各指其氣之理。而亦不雜乎其氣者。人物性不同之謂也。其曰氣質指心而言者。聖凡心各異之謂也。其抽鍵啓鑰。黙契道妙於千載之後者。眞如符節之不爽矣。本源旣正。故論經說禮。隨處朗然。見於知舊答問者。亦皆闡明本義。羽翼斯道。宋先生所以書朱夫子秋月寒水之句。以寓傳心之微意。而楚山授受。又不啻丁寧者。豈非以道之所存。文在乎玆也耶。所可恨者。以先生富有之業。終身丘壑。自擬於北窓淸風。又受身不出言出之戒。雖愛君憂時之念。發於至誠。而終無一言槩及。豈先生果於忘世。實斯世之不幸也。然先生之四十年林下閒居。專於講道。以寄言語文字。傳示後學。是亦世道斯文之一大幸也。先生易簀。先生之孫定性。裒收遺文。使門人韓元震,尹鳳九相與校讐。藏之巾笥三十餘年。今嶺南伯黃君仁儉先生外曾孫也。捐財鳩工。與定性子震應相議剞劂。震應曰序於鳳九。小子不佞。何以當弁卷之託。第今同門諸友。已皆淪謝。獨小子在耳。不敢以拙陋辭。嗚乎。江漢秋陽。皜皜乎不可尙已。非小子所能蠡管。而先生氣像之敦崇儼偉。模之方直簡整。心法之正大嚴密。固可謂造道之極致。至於文章之涵泓贍博。自然中矩者。亦莫非餘事之著見。而惟此理氣心性之論。最關於先生繼開之功。特書之如此。噫。從今以往。幾千百載。孰有能知先生萬世心學。此其淵源。而有感於斯文者耶。時崇禎甲申後三辛巳秋末。門人坡平尹鳳九敬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