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尼克松总统和夫人离开杭州到达上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尼克松总统和夫人离开杭州到达上海

周恩来总理等陪同前往。张春桥主任等前往机场迎接 张春桥主任举行宴会欢迎美国客人,周恩来总理等出席
新华社
1972年2月28日

本作品收录于《人民日报

新华社上海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七日电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和夫人,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等陪同,今天上午乘专机从杭州到达上海进行访问。

随同尼克松总统和夫人前来上海访问的有:其他正式成员罗杰斯国务卿、基辛格博士、霍尔德曼、齐格勒、斯考克罗夫特将军、格林、查平、斯卡利、布坎南、伍兹小姐、詹金斯、霍尔德里奇、洛德,非正式成员,以及技术人员和记者。

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张春桥,副主任王洪文、周纯麟、徐景贤、王秀珍、王少庸等前往机场迎接。 今天,上海虹桥机场上悬挂着中国国旗和美国国旗。尼克松总统和夫人走下飞机后,张春桥主任等同他们握手致意。

陪同尼克松总统和夫人一行前来上海的,还有外交部部长姬鹏飞,副部长乔冠华,有关方面负责人于桑、熊向晖、章文晋、杨德中、马仁辉、许寒冰、韩叙、王海容、彭华、王珍等。

到机场迎接的还有上海市有关方面负责人冯国柱、张敬标、黄涛、朱永嘉、吕美英、曲力、张美娟、张振亚、谭维铸、廖清纯、刘雪清等。

尼克松总统和夫人一行今天上午离开杭州时,前往机场送行的有,浙江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南萍,副主任熊应堂、赖可可、谢正浩,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市革命委员会主任王子达和有关方面负责人沈策、戴克林、朱全林、白宗善、万振西、邱强、成秀、周文江、方明、林永茂、张璐征,以及李玉民同志等。

新华社上海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七日电 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张春桥今天晚上举行宴会,欢迎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和夫人。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出席了宴会。

应邀出席宴会的有,随同尼克松总统来访的其他正式成员罗杰斯国务卿、基辛格博士、霍尔德曼、齐格勒、斯考克罗夫特将军、格林、查平、斯卡利、布坎南、伍兹小姐、詹金斯、霍尔德里奇、洛德,非正式成员,以及技术人员、记者和专机机组人员。

宴会厅里悬挂着美国国旗和中国国旗。张春桥主任和尼克松总统先后在宴会上祝酒。

张春桥主任在祝酒时代表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向尼克松总统和夫人以及其他美国客人表示欢迎,并向伟大的美国人民致以上海人民的良好祝愿和亲切问候。

他说,这次尼克松总统来我国访问,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多次会谈,双方就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和共同关心的问题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我们上海人民和全中国人民一样,欢迎这一符合中美两国人民共同愿望的积极行动。我们感到高兴的是,中美之间的联合公报经过这些天的商讨,今天在上海达成了协议。

他说,上海是我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交往比较多的城市。这个城市,在一九四九年解放以后,二十三年来,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已经初步改造和建设成为我国的一个综合性的社会主义工业基地。但是,这还是万里长征刚刚走完了第一步。目前上海的工业还不是很先进的,有些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还有更加繁重、更加艰巨的工作要我们去做。上海的工人阶级和全市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毛泽东主席指引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继续努力奋斗。

尼克松总统在祝酒时回顾了在中国一周的访问。他说,我们看到了现代的进步,也看到了古代的无与伦比的奇迹。我们看到了美丽的农村,生气勃勃的伟大的城市上海。我们都非常喜欢所有这一切。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有机会同毛主席进行了会谈,同周总理和外交部长以及中国政府的其他成员进行了会谈。

他说,今天发表的公报总结了我们会谈的结果。这个公报表明了我们有一些分歧的地方,也有一些一致的地方。

他说,今后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建造一座跨越一万六千英里和二十二年的敌对情绪的桥。我们能够建造这样一座长桥,因为正如周总理所说的,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都是伟大的人民。

他说,要这样做,需要有比公报里的文字更多的东西。文字是一个开始,今后的行动必须符合我们会谈的精神。

外交部长姬鹏飞、副部长乔冠华,有关方面负责人于桑、熊向晖、章文晋、杨德中、马仁辉、许寒冰、韩叙、王海容、彭华、王珍等也出席了宴会。 出席宴会的还有:

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王洪文、周纯麟、徐景贤、王秀珍、王少庸;

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上海部队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冯国柱、张敬标、黄涛、朱永嘉、吕美英、杜彪、武占魁、曲力、张美娟、张振亚、谭维铸、廖清纯、刘雪清、刘象贤;

各界人士张生堂、汪明章、张国钧、陈秀英、陈望道、童祥苓、齐淑芳、茅惠芳、石钟琴、桑弧、李名强、周演吉、贺月仙、罗士苇、胡世全、杨振玉、陈中伟、姚泰、蔡宝贤、叶柏顺、康越莉、邵佩珍、贾亦斌、刘念智。

宴会以后,尼克松总统和夫人一行,应邀出席了文艺晚会,观看了杂技表演。

今天上午,尼克松总统和夫人一行参观了上海工业展览会。尼克松总统夫人下午还参观了上海市少年宫。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两岸四地以及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但1972年发表时,美国对较短期间规则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国仍然足以认为有版权到发表95年以后,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国进入公有领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权在原作地尚未过期进入公有领域。依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极容忍处理,不鼓励但也不反对增加与删改有关内容,除非基金会行动必须回答版权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