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左司笔记 (四库全书本)/卷02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一 卷二 户口
作者:吴暻
卷三

左司笔记卷之二

   户口

古者有分土而无分民故周官止以岁时登男女众寡死

生之数皆书于版自先王下料民之令周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

汉高行算赋之法汉高祖四年初为算赋晋隋之土断浮客晋书哀帝

崇和元年三月庚戌所在土断杜氏通典隋高颍设轻税之法浮客悉自归于编户唐之庸钱宋之

免役或因地以戾籍或非时而献数计臣夸主客之文小

吏舞编氓之毙盖民愈分而愈困矣昔范书列汉以来户

口之数散载于郡国而盛衰损益后世皆陈之史传余故

考 国家生齿之盛而书其大略焉序戸口第二

户口总二千三百五十八万二千六百二十屯丁三十一

 万九千八百一十六

直𨽾丁口三百三十八万五千二百二十九屯丁一万七

 千六百六十六

顺天府丁口一十四万七千五百五十九

永平府丁口一十万九千六百九十

保定府丁口四十八万五千五百九

河闲府丁口二十五万四千四百五十一

真定府丁口一百二十一万四千四百四十

顺德府丁口一十九万一千二百七十一

广平府丁口三十一万八千四百九十四

大名府丁口六十一万三千九百七十三

宣化府丁口四万九千八百四十二

盛京丁口三万三千一百三十一运粮水手丁四百八十不龥

奉天府丁口一万五千三

锦州府丁口一万八千一百二十八

江南二布政司丁口三百九十七万八千一百一十六屯

 丁一万六千六百二镇江卫屯丁三千九百六十一不

 课丁银

江宁府丁口二十二万七百

苏州府丁口五十八万四千八百九十二

松江府丁口三十三万二千一百八

常州府丁口六十三万二千七百十

镇江府丁口七万九千七百七

淮安府丁口三十四万四千八百四十四

扬州府丁口四十一万九千七百十

徐州丁口一十三万六千六百三十

安庆府丁口四万三千五百八十五

徽州府丁口二十一万三千九百四十三

宁国府丁口五万七千九百四十四

太平府丁口五万七千六百五十三

池州府丁口二万九千八百五十九

庐州府丁口三十一万一百一十四

凤阳府丁口四十万一千七十一

滁州丁口四万一千六十七

和州丁口十万二千五百二十六

广德州丁口六万九千四十七

浙江布政司丁口二百七十四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屯丁

 四千六百五十四

杭州府丁口二十九万二千二百四十三

嘉兴府丁口五十六万七千九百十七

湖州府丁口二十九万三千一百六十八

宁波府丁口三十九万二千四百一十五

绍兴府丁口二十五万六百九十六

金华府丁口二十二万四百一十

衢州府丁口一十四万九千一百七十六

严州府丁口一十万一千五百二十九

温州府丁口一十九万四千八百一十五

台州府丁口一十六万四千五百八十六

处州府丁口一十一万八千一百八十九

山东布政司丁口二百二十六万八千二百六十六屯丁

 二万五千七百十一

济南府丁口七十四万二千四百三十三

兖州府丁口四十三万八千二百

东昌府丁口四十二万九千八十九

青州府丁口二十九万五千一百七十二

莱州府丁口二十二万九十九

登州府丁口一十一万六千六百九十二

山西布政司丁口一百五十七万一千八十五屯丁五万

 二千八百九

太原府丁口五十一万三百五十九

平阳府丁口四十三万四千八百九十一

潞安府丁口一十九万四千四百二十八

汾州府丁口五万七百三十四

泽州丁口一十三万九千八百六十六

辽州丁口二万六千一百五十一

沁州丁口三万二千三百七十

河南布政司丁口一百五十八万六千四百三十六屯丁

 五万四千三百三十六

开封府丁口五十一万二千一百四十三

归德府丁口一十九万一千二百八

彰德府丁口二十三万二千二百七十二

卫辉府丁口三万九千八百三十

坏庆府丁口九万六千八百十四

河南府丁口一十万九千一百二十九

汝宁府丁口一十八万三千三十六

南阳府丁口一十六万六千七百六十五

汝州丁口五万五千二百四十一

陕西二布政司丁口二百九十二万六十四屯丁一十二

万五千二百五十二

西安府丁口一百八十一万二千五百六十六

汉中府丁口一十六万七千九百二

凤翔府丁口三十五万五百二十八

延安府丁口一十五万二千九百四十六

兴安州丁口一十四万六百六

平凉府丁口四万五千九十四

庆阳府丁口一万七百九十六

临洮府丁口一十二万三千一百三十二

巩昌府丁口一十一万六千四百九十四

江西布政司丁口一百二十六万九千五百八十四屯丁

 六千一百五十四

南昌府丁口二十二万三千三百七十三

瑞州府丁口八万四千三百六十八

袁州府丁口三万四千八百八十二

临江府丁口五万四千三百二

吉安府丁口二十九万三千九百九十五

抚州府丁口一十三万八千一百一十三

建昌府丁口七万三千九百七十六

广信府丁口八万七千一百七十八

饶州府丁口一十四万六千二百五

南康府丁口五万九百六十三

九江府丁口二万七千二百六十四

赣州府丁口四万七千三百六十八

南安府丁口七千五百九十六

湖广二布政司丁口七十六万七千九百五十人永州徭丁二丁

 八十六不编屯丁人百一十八外施州卫逃亡正力人丁一千一百八十二无征不编

武昌府丁口一十四万二千六百八十二

汉阳府丁口九千八百四十一

黄州府丁口九万五千三百三十

安陆府丁口六万九千一十

德安府丁口六万六千六百

荆州府丁口三万五千三百七十一

襄阳府丁口二万三千八十二

郧阳府丁口五千二百九十二

长沙府丁口六万七千三百二十二

衡州府丁口三万八千三百四十四

永州府丁口五万一千八百七十一杞川所黑白徭丁二百八十六不编

宝庆府丁口五万三千九百四十四

岳州府丁口二万二千二百二十一

常德府丁口三万三千六百九十五

辰州府丁口一万二千九百一十五

郴州丁口二万九千六百六十四

靖州丁口一万六千七百七十四

四川布政司丁口八万三千七百五十九卫所土司丁口不编○按四川

 遣昌镇部落𤏡人猓罗百夷西番些格号鞑鞰面子渔人凡九种散居山春闲西保最狞酉阳寅抚司

 安民曰家曰南四犵禋凡三种又有大小木瓜夷曰㐫瓜曰匪瓜曰卜潜瓜亦凡三种

成都府丁口一万八千六百九十五

重庆府丁口七千三百二

保宁府丁口九千七百六十三

顺庆府丁口三千三百二十八

叙州府丁口五千七百四十七

马湖府丁口一百三十二

夔州府丁口三千四百八十四

龙安府丁口一千四百五十四

遵义府丁口八千二十八

嘉定州丁口八千四百八十四

眉州丁口一千九百八十九

邛州丁口五千五百

雅州丁口五千二百二十三

潼川州丁口一千六百五十

泸州丁口二千九百八十

福建布政司丁口一百四十五万一百一十九内食𥂁课丁七十三

 万八千四百七十四土番丁三千五百九十三屯丁九千二百六十一

福州府丁口一十万八千七百九十四食𥂁课丁六万九

 千九百二十三

泉州府丁口五万六百二食𥂁课丁七万二千三百八十

 二

兴化府丁口四万三千九百九十五食𥂁课丁六万八千

 七百九十三

邵武府丁口六万二千三食𥂁课丁五万七千七十

延平府丁口一十万四千八百六十九食𥂁课丁一十一

 万一千七百三十八

建宁府丁口一十回万一千八十七食𥂁课丁一十万九

 千六百九十一

汀州府丁口七万九千七十一食𥂁课丁一十一万九千

 四十四

漳州府丁口七万九千二百一十食𥂁课丁一十万六千

 七百九十六

台湾府丁口一万七千七百七十三土番丁口三千五百

 九十二

福宁州丁口一万四千六百三十八食𥂁课丁一万六千

 三十七

广东布政司丁口一百一十三万八千五百五十七屯丁

 六千五百五十三按广东诸蛮有生黎熟黎二种在今琼州府境生黎丁口不编

广州府丁口四十二万二千一百七十三

南雄府丁口一万七千六百一十

韶州府丁口八万六千三百五十八

惠州府丁口六万七千一百二十九

潮州府丁口二十万三千七百八

肇庆府丁口一十二万八千九百八十六

高州府丁口四万六千二百五十五

雷州府丁口一万二千八百九十六

廉州府丁口二万一千八百七十二

琼州府丁口一十万二千六百一

罗定州丁口二万二千四百七十

广西布政司丁口一十九万二千七镇安泗城二土府𢑱丁不编○按广西夷

 曰猺曰獞曰獠曰蛮凡四种猺多姓槃氏獞有生熟二种獠舞酋长推勇者为郎又有火徐自称火种及抚水

 蛮西原蛮广原变诸种

桂林府丁口五万三千六百七十二

平乐府丁口一万一千七百三十四

梧州府丁口五万七千八十七

浔州府丁口一万二千三百三十四

南宁府丁口二万一千六百四十九

太平府丁口四千三百二十二

柳州府丁口一万七千八百三十三

庆达府丁口七千一十五

思恩府丁口六千三百六十三

镇安府丁口不编

泗城府丁口不编

云南布政司丁口一十八万三千一百七十三广西广南沅江丽江

 镇沅五府彝丁不编○按云南诸夷处虎之地百蛮种曰僰人爨人各二种惟僰人与汉人杂居有黑猡猡白

 猡猡撒弥猡猡妙猡猡阿者猡猡干猡猡鲁屋猡猡么㱔力㱔栗㱔遮㱔羯㱔子秃者㱔门蒲人和泥蛮土獠

 罗舜罗落撒摩都摩察侬人沙人白人土人怒人缥人缅人野人山后人哀牢人哦昌蛮魁罗蛮懈蛮传寻蛮

 色自弥河寻丁蛮普特拇鸡扯苏古宗西番哈喇结𣆟地羊鬼喇记孔答喇吾北苴菓葱喇鲁阿成诸名其军

 民又有舍丁客丁庄丁跕丁鱼户丁土步罩丁之异

云南丁口二万六千八

曲靖府丁口一万五千二百一十八

临安府丁口一万九千九百二十二

澂江府丁口八千三百八十一

开化府丁口二十五

永北府丁口二千四百一十四

大理府丁口五万二千六百五十八

永昌府丁口八千八百二十六

鹤庆府丁口一万七千二百六十九

蒙化府丁口六千七百九十七

顺宁府丁口九千七百六十

楚雄府丁口一万一千四百六十一

姚安府丁口三千二百七十三

武定府丁口六百二十五

景东府丁口五百三十六

广西府丁口不编

广南府丁口不编

沅江府丁口不编

丽江府丁口不编

镇元府丁口不编

贵州省布政司丁口一万九千九百九十二八番苗仲丁黑苗丁丑万

 三千五百三十一不编○按贵州有水西普安凯里诸酋富甲他夷其馀夷人曰白猡猡黑罗罗花犵狫纴犵狫打牙犵狫剪

 头犵狫花苗东苗西苗牯羊苗青苗白苗谷蕳苗九股黑苗紫姜苗短裙苗天苗生苗红苗阳洞罗汉苗八番

 木老仲家宋家蔡家狗耳龙家马镫龙家土人蛮人焚人洞人徉㣴杨保

贵阳府丁口七千八百五十内分各村寨为上丁白蜡青岩上下麦西巴香水部龙为

 中丁定番州八番苗仲丁二万五千二百二十二不审丁编银

安顺府丁口四千六百五十四

都匀府丁口三百三十六

镇远府丁口三百二十八

黎平府丁口五十一黑苗丁二万八千三百九不审丁编银止征附籍汉民丁口

思州府丁口七百二十一

思南府丁口一千七百一十一

石阡府丁口一千四百九十

铜仁府丁口四百八十四

威宁府丁口一千五百一十八

平越府丁口八百六十七

  右康熙三十九年丁口数

   按太古之民穴居野处与物相友五常以前靡可

   数纪自禹平水土为九州民口千三百五十五万

   三千九百二十三始得而书焉是时𡍼山之会承

   唐虞之盛执玉帛者万国及夏之衰诸侯相兼逮汤

   受命其能存者三千馀国方于涂山十损其七周

   武王定天下列五等之封凡千七百七十三国又

   减汤时千三百国民众之损将亦如之周公相成

   王置司民掌登万民之数及三年大比司寇以孟

   冬献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迺令乡大夫入

   夫家之书周礼乡大夫登其夫家之众寡辨其可任者国中自七尺以至六十野自六尺

   以至六十有五皆征之其舍者国中贵者贤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舍以岁时入其书焉

   均人用力政之令周礼均人凡均力政以岁上下豊年则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则

   公旬用二日焉无年则公旬周一日焉㓙扎则无力政天下之民计千三百

   七十一万四千九百二十三多禹十六万一千人

   此周之极盛也及平王东迁至周庄王之十三年

   五千里内非天王九嫔之御自世子公候以至庶

   民凡千百八十四万七千人其有土老疾定受田

   者九百万四千人春秋时尚有数千国至于战国

存者十馀伊阙之败斩首二十四万长平之战流

血漂卤然计秦及山东六国戎卒五百馀万民口

之数尚当千馀万逮秦兼诸候行屯戍力役之法

通考秦法月为更卒巳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北筑长城四十有馀万

南戍五岭五十馀万阿房骊山七十馀万十馀年

闲百姓死没踵于道路陈项兵起日寻干戈新安

之坑二十馀万彭城之战雎水不流至汉祖定天

下民之死伤亦数百万于是割裂封疆立爵二等

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功臣候者百有馀邑大候不

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方之六国五损其二而更

赋算赋民重以困如淳曰更赋有三品古者正卒无常人皆当造为之一月一更

是为辛更贫者欲得顾更钱者次直者出钱顾之月二十是马践更天下人皆直戍边三日虽丞相

子亦在戍边之调不可人人自行三日戍又行者当自戍三日不可往便还因便住一岁一更诸不

行者出钱三百入官以给戍者是为过更汉仪注人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八百二十为

自孝惠至文景与民休息六十馀岁民众大

汉书孝惠六年令女子年十六已上至三十不嫁五算孝文时人贼四十丁男三年而一事年

九十者一子不事八十者二算不事天下男子年二十始传武帝承其繁庶重

赋于民令天下算口钱汉书元帝时贡禹言古民无赋算口钱武帝令民产

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生子辄杀宜令民七岁去齿乃出口钱年二十乃算征伐三十

馀年地广万里而天下之众亦减半矣及霍光秉

政乃务省役至于孝平六世相承民户又息汉书孝宣

甘露三年减民𥮅三年孝成建始元年减天下赋钱𥮅四十孝平元始元年诏天下女徒已论归

家顾出钱月三百元始中民口千三百二十三万三千六

百一十二口五千九百一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

八人多周成王四千五百四十八万五十五人此

又汉之极盛也光武中与历王莽更始赤眉之乱

百姓虚耗十有二存建武中始兴立郡县十馀万

户或空置太守令长招还人民有产子者复以三

年之𥮅中元二年民户四百二十七万千六百三

十四口二千一百万七千八百二十人明章之后

天下无事务在养民迄于孝和民户滋殖后汉志明帝永

平十八年户五百八十六万五百七十二口三千四百一十二万五千二十一章帝章和二年户七

百四十五万六千七百八十口四千三百三十五万六千三百六十七和帝永兴元年戸九百二十

三万七千一百一十二口五千三百二十五万六千二百二十九及孝安永初元

初闲兵饥之苦人民复损后汉志安帝延光四年户九百六十四万七千

八百三十八口四千八百六十九万七百八十九顺帝建康元年戸九百九十四万六千九百一十

九口四千九百七十三万五百五十冲帝永嘉元年户九百九十三万七千六百八十口四千九百

五十二万四千一百八十三质帝本初元年口九百三十四万八千二百二十七口四千七百五十

六万六千七百七十一至孝桓永寿二年民户二千六百七

万九百六口五千六万六千八百五十六及灵献

之际海内兵荒豪杰并争割剥庶民三十馀年而

汉之户口衰矣三国时魏文景元四年平蜀得蜀

人户带甲将士吏通计民户九十四万三千四百

二十三口五百二十七万二千八百九十一人

通典平蜀得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当时魏氏唯有戸六十六万三

千四百二十三口四者四十四万二千八百八十一正始五年杨威将军朱

照日上吴所领兵户九十三万二千推其民数不

能多蜀盖三分鼎立而户口不过汉一二郡而已

晋志蜀章武元年户二千万男女口九十万吴赤乌五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四十万

晋武泰始元年封诸王公候国邑以户口为差

邑二万戸为大国邑万戸为次国五千户为小国公候邑万戸以上为大国五千户以上为次国不

满五千户为小国平吴之后收其国籍天下编户二百四

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

千八百六十三于是制户调之式晋志丁男之戸岁输绢三疋绵

三皆女及次丁男为戸者半输其诸边郡或三分之二连者三分之一夷人输宾布戸一疋远者或

一丈不课田者输义米户三斛远者五十极远者人输真钱二十八分正丁次丁老

小凡三等晋志男女年木木以上至六十为正丁十五以下至十三六十一以上至六十

五为次丁十二以下六十六以上为老小不事远夷百官各以贵贱占田得

荫人为衣食客及佃客晋志官第六品已上得衣食客三人第七第八品二人第

九品一人其应佃客者官品第一第工二佃客无过五十戸第三品十户第四品七户第五品五户

第六品三户第七品二户第八第九品一户至永嘉时丧乱中原倾覆

六州之民大半沦陷杜氏通兴后赵石勒据有河北以河内魏汲等十二郡幷

前赵国合二十四戸二十九万为赵国前秦苻坚灭慕容入邺问其民籍户二百四十五万八千

九百六十九口九千九百九十八万七千九百三十五徒关东豪杰及杂夷种十万口于关中此伪

代之盛也东晋流寓江左百姓南奔者并谓之侨人往

往散居许其抉注本部罕有土著至哀帝时遂下

庚戍土断之令孝武太元二年令王公以下口税

三斛惟蠲在没之身八年又增税米口五石及耗

年苏峻之乱版籍焚烧而东晋十一主户口之数

盖阙焉弗闻云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以八条取

杜氏通典𪾢宋历齐梁陈课丁男调布绢各二丈丝三两绵八两禄绢八尺禄绵三两三分租

米五石丁女半之男年十六亦半课年十八正课六十六晚课盖大率如此都下人多为

诸王公贵人左右佃客典计衣食客之髅皆无课

役其无贯之人不乐州县编者谓之浮浪人武帝

孝建初书籍宋书孝武大明八年户九十万六千八百七十口四百六十八万君千五

至秦始元徽之际扬州等九郡黄籍共却七万

一千馀户积十馀年所正者犹未四万齐高帝建

元中氓伪已久别置东堂校籍官齐尝虞玩之上表曰宋孝建以

来入勲者众其中操干戈者卫社稷者三分始无一焉又无改注籍状诈入仕流昔为人役者今及役

人生不长发便谓为道或抱子井居竟不漏戸迁徒去耒公违土断法令必行自然竞反为理帝省

梁武时有司奏南徐江郢逋两年黄籍不上尚

书令沈约请以晋籍及宗景平籍对共校甚条其

巧谬下所在科罚陈文帝元嘉初令亡乡失土逐

食流移者随其适乐来岁不问侨旧悉令著籍同

土断之例而六朝以来祚短地狭户口不能详究

杜氏通与陈宣帝户六十万至后主时隋家所收户五十万口二百万后魏初不立

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人多隐冒五十三十家

方为一户谓之荫附皆无官役道武帝天兴中讱

采诸漏令输纶帛自后诣迯户占为䌷玺罗縠

不同户口错乱穆帝初罢之以属君县杜氏通与魏令

每调一夫一妇帛一疋豪二石人年十五以上未娶者四人出一夫一妇之调奴任耕婢任缋者八

口当未娶者四耕牛一头当奴婢八其麻相之乡一夫一妇布一疋下至半以此为降人年八十以

上听一子不从役狐独病老䔍贫不能自林者亦一人不从役孝文武延兴四年诏州群人十丁取

一以克行户收租五十石以备年粮及明帝正光以前时惟全盛户

口之数比夫晋太康倍而馀矣孝昌之际乱离尤

甚生民消耗唯武定之世有户三百三十七万五

千三百六十八杜氏通典其时征罚不息唯河北三数大郡多千户以下复通断附

之郡小者户才二十口百而已北齐神武初责无籍之户得六十

馀万文宣始立九等之户䈏者税其钱贫者役其

力武成时民未要者输半床租调杜氏通典有妻者输一林无者

阳翟一郡户至数万籍多无妻户口祖调十七

六七河清以后乃有定制杜氏通典河清三年令率以十八受田输租

调二十九兵六十免力役六十六退田免租调率人一林调绢一疋绵八两凡十斤绵中折一斤作

丝垦租皆依贫富为三枭曰上枭中枭下枭其赋税常调少者直出上户中者及中户多者及下户

武平时料境内六等富人调令出钱及为周师所

灭有戸三百三万二千五百二十八口二千万六

千八百八十后周文帝初定赋役之政令杜氏通兴凡人

自十八至六十四与轻疾者皆赋之有室者岁不过绢一疋绵八两栗五斛丁者半之其非枼土有

室者布一疋麻十斤丁者又丰之人十八至五十九皆任于役豊年不过三旬中年则二旬下年则

一旬起徒役无过家二人武帝保定建德之际人半为兵杜氏通与

武帝保定元年政八丁兵为十二丁兵率岁一月建德二年改军士为侍官募百姓充之除其县

大象中有户口三百五十九万口九百万九千

六百四隋文㖟禅承北朝分据之馀赋重投勤人

不靯命于是高颍睹流冗之病建输籍之法天下

浮客悉自归编户杜氏通典注浮客谓避公税依强豪作佃家也隋制丁男一床

相粟三石桑土调以布绢紽以疋品绵三两布以端加麻三斤单丁及仆𨽾各半之有品爵及孝子

顺孙义夫节妇并免课役特百姓承平渐久户口岁增平陈之

后收户五十万至大业二年干戈不用唯十八载

有戸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三十六口四千六百

一万九千九百五十六此隋之极盛也其后炀帝

建洛邑开汴筑长城辄调发百馀万人丁男不充

以妇人兼役死者大半及亲征吐谷浑注军清海

遇雨雪士卒死者十二三复三驾东征辽泽皆兴

百馀万众逆征横役穷极奢侈而天下之民转为

盗贼者且十八九矣唐制民始生为黄四岁为小

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凡主戸内有课

口者为课户自王公以下至于职事勲官四门学

生及老疾寡妻妾部曲客女奴婢皆不课太宗贞

观之初户不满三百万其后中国人塞外来归突

厥前后来附获男女一百二十馀万口十四年候

君集破高昌得户八千四十六口万七千三十一

高宗初增戸十五万总章元年李𪟝破高廉得户

六十九万七千二百配江淮以南山南京西百馀

年来海内治平民物繁庶明皇开元中复遣御史

括客八千馀万至天宝十四载管户八百九十一

万四千七百九此唐之极盛也唐志闸元二十八年户部帐户八百

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口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天宝三载更民年十八以上为中

男二十三以上成丁贫不能自济者每乡免三十丁租庸男子七十五以上妇人七十以上中男一

人为侍八十以上以令式从事杜氏通典注天宝不课口四千七百七十万九千八百十八课口八

百二十万八千三百二十一肃宗乾元三年天下上计户百九

十三万三千一百二十四口千六百九十九万三

百八十六河北沦胥两京陷没十损其四代宗时

吐番通京师令天下率户以给军粮民耗敛重德

宗逮中初杨灾定两税户无主客以居者为簿人

无丁中以贫富为差遣使者按比得主户三百八

十万客户三十万天下之民不土断而地著不更

版籍而得其虚实及朱泚作乱民口三损其二贞

元之际诏三年一定户是时疠疾水旱刺史析戸

张虚数以宽责迯死阙税居于室者一室空而四

邻亦尽户版不缉无浮游之禁州县行小惠以倾

诱邻境新收者优假之唯安居不迁之民赋役日

重宪宗和中供岁赋者浙西浙东宣歙淮南江西

鄂岳福建湖南八道户百四十四万比天宝才四

之一至穆宗长庆户三百三十五万视元和稍益

焉文帝时豪民侵噬产业不移户州县不敢徭役

而征税皆出下贫至于依富为奴客武宗初民口

二百二十一万四千九百六十后废浮厝法籍僧

尼为民二十六万五千人奴婢十五万人大秦穆

护祅二千馀人而户口遂广武宗会昌末户至四

百九十五万五千一百五十一及唐之季民关东

淮北山东频罹水旱继以王仙芝黄巢之乱蹂躏

流离父子相食而百姓不可复问矣宋太祖亟五

代乱世版籍无存建隆以后尽取荆南湖南西蜀

广南江南之地得户三百九万五百四宋志荆南户一十四

万二千三百湖南户九万七千三百八十八蜀户五十三万四千三十九广南户一十七万二百六

十三江南户六十五万五千六十五太宗太平兴国中平太原纳吴

越献地天下有户二千八十八万二千二百五十

八口四千六百七十三万四千七百八十四宗志太原

户三万五千二百二十陈洪进献地户一十五万一千九百七十八钱杰献北户五千五万六百八

其丁口男夫二十为丁六十为老雍熙初诏民

输丁钱未成丁巳入老幷身有废疾者免之直宗

延平二年语除两浙福建荆湖南广旧输身丁钱

仁宗皇祐景祐之际复减郴永州桂阳监漳泉兴

北军丁米无业者弛之有业者减半至英宗治平

中民之迯移户籍不追者盖千二百二十九万八

千七百矣神宗熙宁中海南军税籍吏多增损辄

移税他户代输琼州昌化军丁税米岁移输朱崖

军道远民以为苦遂少变其法以便之宗志朱初平等议根

括四州军税赋旧额存其正数二州丁税米止令输钱于朱崖自籴以便民时三司判

官李琮根究江浙两路迯绝税役户及诡名挟佃

簿籍不载幷阙丁凡四十七万五千九百有奇及

王安石复行保甲免役之法百姓怨苦宋时王安石传保甲

之法籍乡村之民二丁取一十家为保保丁皆搜以弓弩教以战阵免校也法据家费高下各令出

钱顾人凡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槩输钱谓之助役钱元豊之末计

户一千七百二十一万一千有奇口二千四百九

十六万九千有奇至崇宁大观户二千九十一万

口四千三百八十一万有奇户口之盛莫过于此

然天下图籍不实虽尝比校钧考定赏罚之格然

蔡攸等计德霸二州户口之数率三户四口则户

版讹隐不待校而知也高宗南渡后中原陕右尽

入金而荆南户口十万寇乱以来几无人迹岁输

之数积逋至二十馀万缗及秦桧为相谕诸路暗

增民数税七八民力重困饿死者众宁宗嘉定中

计户凡一千三百六十六万九千六百八十四终

南宋之世享国百五十年而户口微矣元兴世祖

至元七年全有天下之地藉南北之民凡二千三

百一十九万六千二百六口五千八百八十三万

四千七百一十一而山泽溪洞之民不与焉元志太宗

得中原户八十七万三千七百八十一口四百七十五万四千九百七十五宪宗户增二十馀万世

祖户又增三十馀万其县邑所属村疃凡五十家立一社置

社长以主之令诸路验民戸成丁之数而定其税

元志太宗初每户科粟二石后增为四石丙申定科征之法每丁岁科粟一石驱丁五升新户丁驱

各半之老幼不与其闲复立科差之等凡二曰丝料曰色银

各视户之上下为差元志丝料之法每二户出丝一斤五户一出丝一斥幷随

路丝线颜色输于官色银之法滐民科纳色银四两二两折收丝绢颜色等物

然户制不一法度亦有升降元志元管户内有官户交参户漏籍户协

济户丝银全科户减半科户上纳丝户下纳钞户摊丝户储也速得儿所管纳丝戸复业户浙成丁户

戸既不等数亦不同及文宗至顺中户部户数揔一千三百

四十万六百九十九视前又增二十万有奇此元

一代之户口也明初户口之制有二曰军戸曰民

户令中书省凡行郊祀礼以天下军民赋籍陈于

台下祭毕藏于内库其籍十年一造谓之黄册

典黄册以百一十户为里推丁多者十人为长馀百戸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管摄一里

在城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每里编为一册册首总为一图鳏寡孤独不任役者带管于百一十

户之外名曰畸零太祖初惩元代豪强之弊令户部藉富

户万四千三百四十一戸以次召见实务抑损之

后移浙西五郡民之无田者四千馀户耕于临濠

徙北平山后民三万五千八百馀户沙漠遗民三

万二八百馀户屯于卫府徙江南民十四万于

凤阳迁泽潞民于河北浙西民于淮南至洪武二

年乃严漏口脱户之禁令医匠阴阳及蒙右色目

诸籍不得变乱三年诏户部籍天下户口置户帖

各书户之乡贯丁口年岁籍岁于官帖给于民令所

在有司较勘天下有户一千六十五万二千八百

七十口六千五十四万五千八百一十二洪武二十六年

永乐北迁以后令天下选择富户充实京师其

流民愿附他郡之籍者听之凡岁赋之法曰银差

曰力差曰听差分上中下为三等而富戸逃逸有

司遂定勾摄佥补之法天下愁苦明会典正统五年凡有粮而产

未及有丁而家贫者为贫难戸止听轻役正统中荆襄寇乱流民以百

万计下令逐之弗率者戍边死于道路者相属成

化中复招集流民一十二万三千馀户给闲田以

处之民赖休息天顺闲诏在京富户事故者不佥

弘治五年顺天逃户始免解每户征户五两七

年减至三两至弘治四年天下有户九百一十一

万三千四百四十六口五千三百二十八万一千

一百五十八视洪武之数少损矣明会典弘治中凡陵户海戸坟

户庙户坛户园户爪户果户米戸藕户窑户羊户酒戸粮留一二户供役馀悉当差嘉靖

中令江南行十段锦册法明会典每年银力二差摠计十甲之田派为定

则如一甲有馀则留于二三甲一甲不足则以二甲补之隆庆初复作条鞭之

明会典隆庆初系力差者计其代当工食之费量为增减系银差者计其扛解交纳之费而增

其耗照依丁粮编派其往年充役者为头户如有丁无粮者为下户仍纳丁粮有丁有粮者为中户

粮多丁少典丁粮俱多者为上户谓之一条鞭其后蕃息虽闻而流移

附属欺隐不报十岁之数核实者寡万暦六年天

下有戸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口六千

六十九万二千八百五十六启桢之世皆无考焉

此明一代之户口也语曰美哉庶矣管子曰善牧

者非以城郭也辅之以什司之以伍故奔亡者无

所匿迁徙者无所容不求而得不召而来然则户

口盛衰之数岂非有天下国家者治平之本哉

又按先王分四民以统万民而周知其数又为之

筑城郭以居之制井庐以均之开市肆以通之设

庠序以教之是以士农工啇各有軄业学以居位

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

啇先王量能授事四民陈力受軄故朝无废官邑

无敖民地无旷土此三代之所以盛也汉世民近

战国皆背本趋末富啇大贾𢮥其奇嬴日游都市

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遂以兼

倂农人而民多流亡故卜式张释之之徒兴而士

贱陶朱猗顿公输王尔之徒兴而农贱后之君臣

虽欲力及之而不可得也盖理民之游地著为本

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而三代未尝有税人之

法自秦废井田任民兼幷于是始舍地而税人汉

无授田之法豪民之家田连阡陌贫民至无立锥

之地而分赋钱口赋以税之赋钱以占田多寡为

厚簿而口赋则贫赋老弱皆率口出钱然文景之

世丁男三岁而一事赋四十则是成丁者一岁所

赋不过十三钱有奇耳至魏武平袁氏迺令民每

户输绢二疋绵二觔而口赋始重矣晋代因而益

之而出户赋者皆有田之人非凿空而税之也唐

分租庸调之法田则出粟稻为租身与口则出绢

布绫帛为庸调而口赋乃别出于田赋之外然唐

制皆视丁中以为税法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业

家累千金者乃簿赋之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

者乃厚赋之逮中叶以后豪强卖易而口分世业

之法尽坏则向之所谓输庸调者多无田之民耳

乃欲按籍而征之则民困甚焉且遭安史之乱丁

口流离转徙版籍徒有空文岂可据为定额乎于

是杨炎变两税举丁中之说而尽废之后世相承

遂成不易之法而视三代贡赋之制则悖矣元明

之世江淮以南计田税人而天下则户自为税此

犹兼唐庸调两税之法而行之者也至若史书所

称秦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及汉从齐诸

田楚昭屈景之功臣家于长陵而五方杂厝风俗

不纯南方夏阳之地多阻险轻簿易为盗贼常为

天下剧则秦文武之风至汉而一变明季之张李

二盗皆起于秦此亦汉俗之遗也巴蜀之民本南

夷景武闲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而王褒严遵

杨雄之徒文章冠天下则蜀蛮夷之俗至汉而一

变其后苏轼父子兴于蜀而扬马之风远矣周氏

巧伪趋利憙为啇贾不好仕宦卫民俗刚强多豪

杰侵夺簿思礼好生分至光武都洛阳宋都汴梁

两为京师天下之民多杂处市廛而俗又一变晋

民为陶唐氏之遗风君子深思小人险陋故其民

至今多畜资财为天下首燕民愚悍少虑轻簿无

威亦有所长敢于急人此燕丹遗风也元明定都

于燕而五民杂焉辽东民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

今之俗适千里不裹粮其犹有仁贤之化乎齐民

好经术矝功名舒缓阔达而足智其失夸奢鲁民

俭啬爱财丧祭之礼文偹寡实然其好学犹愈于

   他俗有圣人之教化至今而其俗不变楚民食鱼

   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故呰窳媮生而无积聚然其

   性慓悍有楚之遗风吴越民本荆蛮自汉有严然

   朱买臣而文辞并发至东西晋六朝而益盛至今

   甲于天下然俗奢侈好礼多文饰而邑无千金之

   家列廛而居者多他郡富人盖吴越天下为极贫

   矣闽粤民处近海多犀象毒冒珠玑铜银果布之

   凑故其民多富滇黔民汉世始入中国其俗与溪

   蛮峒户为伍好矛盾刀木弓弩竹矢之属然滇有

   金银坑冶之饶而黔俗贫陋盖天下风俗之异其

   民与世迁易自汉以来不啻数变焉而欲齐量于

   三代之盛难矣

 

 

 

 

 

 

 

左司笔记卷之二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