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司笔记 (四库全书本)/卷03
左司笔记卷之三
田地
古之田受于天子而天下未尝有无田之民今之田民自
受于民而天下未尝有不耕之土盖官田者天子得而制
之私田者天子不得而禁之亦时势使然也 国家董劝
农桑敦厉风俗务欲使民知衣食为天下之本比者数岁
以来开水利给牛种赐租恤荒之令时下于户部于是天
不能灾地不能贫天下之民无游民天下之田无石田可
以比唐虞三代之盛而有馀矣序田地第三
田地縂六百四十七万八千二百一十三顷八十四𤱔○
屯田二十九万八千九十三顷五十三𤱔四分
直𨽾官民田地六十二万七千九百七十八顷二十二𤱔
四分〈直𨽾原额田地七十九万一百六十六顷二𤱔有牧马地马房地白地海戸地香火地下沙地荒沙〉
〈地除八旗圈拨营房地一十八万七千六百一十九顷一十八𤱔五分拨补投充偹边退闪入官屯卫归倂芦〉
〈课籽粒地一十三万五千八十六顷四𤱔六分又畦地八千四百五十四参直𨽾未垦山砂水治田六千一百〉
〈七十四顷三十八𤱔一分〉○屯田五千八百二十二顷八十一𤱔二
分
顺天府田地六万三千八百四十九顷三十𤱔六分
永平府田地二万八百四十四顷一𤱔五分
保定府田地五万三千一百六顷九十四𤱔二分
河闲府田地一十万二千九百四十顷三十六𤱔一分
真定府田地一十二万九千六百七十顷八十八𤱔二分
顺德府田地五万一千四百二十四顷一十五𤱔八分
广平府田地六万三千五百九十九顷五十六𤱔一分
大名府田地八万一百二十四顷四十𤱔四分
宣化府田地六万二千四百一十八顷五十九𤱔一分
屯田〈延庆卫及收倂镇边路横岭镇屯田一千六十六顷二十四亩二分天津卫屯田二千七百五顷三〉
〈十四亩九分山沿卫及收倂抚宁卫屯田九百三十七顷八十三𤱔五分梁城所屯田一百一十三顷三十八〉
〈𤱔六分〉
盛京官民田地五千五百八十四顷七十一𤱔四分〈运粮水手〉
〈地一百二十顷不编〉
奉天府田地三千一百二十一顷四十三𤱔四分
锦州府田地二千四旨六十三顷十𤱔
江南二布政司官民田地九十九万五千九百二十六顷
一十八𤱔○屯田二万三千四百四顷九十九𤱔四分
江宁府田地六禹九千七十六顷四十五𤱔
苏州府田地九万六千七百八十三顷五十八𤱔
松江府田地四万八百七十二顷一𤱔
常州府田地六万二千二百三十四顷五十二𤱔
镇江府田地三万四千三百九十九顷三十三𤱔
淮安府田地一十四万四千七百五十六顷八十八𤱔
扬州府田地一十三禹四千四百八十五顷六十九𤱔
徐州田地九万四千三百七十二顷五十七𤱔
江苏屯田〈苏州卫屯田三百四十一顷七𤱔六分太仓卫屯田二百五十六顷一𤱔六分镇海卫屯〉
〈田一百九十一顷二十六𤱔四分金山卫屯由三百八十五顷镇江卫屯田一千七百四十五顷四十七𤱔九〉
〈分淮安卫屯田七百六十五顷三十五𤱔二分大河卫屯田一千六百三十九顷一十三𤱔三分仪真卫屯田〉
〈一千七百二十二顷二𤱔八分扬州卫屯田九百八顷七十八𤱔四分徐州卫屯田三千六百五十四顷四𤱔〉
〈七分〉
右七府一州属江苏布政司〈十卫属苏松粮道〉
安庆府田地二万一千六十三顷二十七𤱔
徽州府田地二禹五百六十四顷六十六𤱔
宁国府田地二万七千八百顷八十一𤱔
池州府田地七千一百八十一顷八十一𤱔
太平府田地一万四千六百三十三顷一十五𤱔
庐州府田地八万二千七百八十四顷一十九𤱔
凤阳府田地一十三万三千九百六十五顷二十𤱔
滁州田地五千八百二十六顷五十一𤱔
和州田地四千八百二十六顷七十五𤱔
广德州田地一万二百九十八顷七十二𤱔
安徽屯田〈新安卫屯田九百一十七顷四𤱔三分宣州卫屯田七百一十一顷四十六𤱔三分建阳〉
〈卫屯田一千二百一十二顷七十七𤱔安庆卫屯田九百四十九顷七十六𤱔六分庐州卫屯田二千八十二〉
〈顷七十𤱔六分凤阳卫屯田四百五十七顷二十四𤱔九分凤阳右卫屯田二百二十五顷七𤱔凤阳中卫屯〉
〈田三百三十七顷五𤱔六分长淮卫屯田二百八十一顷九十二𤱔一分宿州卫屯田七百五十三顷四𤱔八〉
〈分泗州卫屯田三千五百九十八顷一十六𤱔七分滁州卫屯田二百顷五十二𤱔六分〉
右七府三州属安徽布政司〈十一卫属江安粮道〉
浙江布政司官民田地四十五万五千四百一十二顷一
十二𤱔○屯田一千七百三十九顷三十𤱔
杭州府田地四万二千九百二十九顷八十𤱔
嘉兴府田地四万三千三百三十四顷六十四𤱔
湖州府田地六万一千三百三十五顷六十六𤱔
宁波府田地三万八千九十四顷八十七𤱔
绍兴府田地六万七千九百二十二顷七十四𤱔
台州府田地三万四千三十一顷五十五𤱔
金华府田地七万四千四百二顷七十一𤱔
衢州府田地二万八千五百九十顷八十六𤱔
温州府田地一万九千四百一十三顷八𤱔
处州府田地一万七千二百二十六顷二十一𤱔
屯田〈杭州前卫屯田三百一十九顷四𤱔杭州右卫屯田四百一十二顷二十六𤱔八分海宁卫屯田一〉
〈百四十九顷一十五𤱔九分湖州守御所屯田八十顷一十三𤱔六分台州卫屯田二百一十七顷一𤱔衢州〉
〈守御所屯田九十七顷五十一𤱔严州守御所屯田一百五十一顷八十六𤱔二分温州卫屯田三百一十二〉
〈顷三十四𤱔一分〉
山东布政司官民田地九十八万四千六百九十六顷四
𤱔○屯田二万二千五百一十四顷二十九𤱔
济南府田地二千万三千五百七十四顷二十八𤱔
兖州府田地二十八万五千六百五十六顷七十七𤱔
东昌府田地一十五万七千二十二顷七十二𤱔
青州府田地一十四万二千一百九十七顷六十八𤱔
登州府田地六万六千四百二十顷三十六𤱔
莱州府田地一十万七千三百六顷一十五𤱔
屯田〈济南卫屯地四千四十一顷九十一𤱔七分德州卫屯地一万二千二百三十八顷七十七𤱔九分〉
〈济宁卫屯地二千九百六十五顷九十二𤱔四分东平所二百四顷四十九𤱔四分东昌府幷平山卫屯地四〉
〈千三百一十一顷八十一𤱔临清卫二千八百七十顷六十七𤱔一分安东卫屯地九百三十四顷一十五𤱔〉
〈六分灵山卫幷胶州所前所八百七十五顷五十七𤱔九分鳌山卫屯地六十顷五十三𤱔雄崖所六十二顷〉
〈三十四𤱔三分浮山所屯地一百三十三顷三十七𤱔一分成海卫屯地六十顷七十七𤱔一分成山卫屯地〉
〈一百五十九顷七十九𤱔七分靖海卫屯地二百一顷三十二𤱔八分大嵩卫幷海阳所五百九十四顷二十〉
〈九𤱔三分〉
山西布政司官民更名田地四十八万三千三百三十四
顷九十𤱔一分○屯田二万九千八百十顷八十一𤱔
太原府田地九万二千二百七十顷九十五𤱔五分
平阳府田地一十三万一千五百四顷八十六𤱔四分
潞安府田地三万三千八百二十八顷八十八𤱔九分
汾州府田地四万四千七百五十一顷九十𤱔四分
大同府田地二万五千一百二顷六十二𤱔七分
泽州田地二万五千七顷三十九𤱔二分
辽州田地六千九百八十九顷九十五𤱔九分
沁州田地七千八百七十五顷四十九𤱔三分
屯田〈太原左卫屯田一千二百一十九顷七十七𤱔九分太原右卫屯田五百一十六顷一十七𤱔太原〉
〈前卫屯田二千一百三十二顷五十一𤱔振武卫屯田二千八百一十一顷九十一𤱔八分雁门所屯田三百〉
〈五十五顷九十二𤱔宁武所屯田二百四十一顷四十六𤱔八角所屯田五百六十六顷二十九𤱔九分宁化〉
〈所屯田七百五十八顷六十田𤱔八分镇西卫屯田一千二百四十四顷五十七𤱔六分偏头所屯田二百七〉
〈十五顷九十九𤱔老营所屯田五十四顷九十八𤱔五分平阳卫屯田二千七百七十二顷三十四𤱔九分蒲〉
〈州所屯田四百四十二顷六十五𤱔大同左右卫盛远城及东中西南四路屯田七千一百五顷二十二𤱔阳〉
〈高卫屯田二千八百二十二顷二十𤱔天镇卫屯田三千五百一十五顷九十五𤱔七分镇门九窑口守口三堡新〉
〈平路屯田六百三十六顷二十一𤱔大同前卫浑源中前所许家堡屯田二千三百八十四顷二十六𤱔六分〉
河南布政司官民田地四十五万七千一百五十四顷一
十二𤱔○屯田六万九千三百五顷二𤱔
开封府田地一十八万二千六百一十八顷四十𤱔
归德府田地五万五千一百五十六顷九十七𤱔
彰德府田地五万二千二百四十八顷九十二𤱔
卫辉府田地一万九千三十一顷八十四𤱔
怀庆府田地三万四千四百二十六顷二十五𤱔
河南府田地三万五千一百九十七顷二十𤱔
汝南府田地三万五百六十一顷四𤱔
南阳府田地三万七百六顷五十七𤱔
汝州田地一万二百六顷九十三𤱔
屯田〈护仪二卫屯田二万二千二百二十八顷二十七𤱔武平卫所屯田四万七千七十六顷七十五𤱔〉
陕西二布政司官民田地五十万七千九百六十九顷九
十四𤱔六分○屯田一十万四千九百三十七顷二十
五𤱔四分
西安府田地二十四万五千四百二十九顷二十四𤱔
汉中府田地一万三千一百四十六顷一十二𤱔二分
凤翔府田地七万七千七百三十八顷九十二𤱔八分
延安府田地三万五千一百二十三顷一𤱔二分
兴安府田地一万八千七百四十六顷六十一𤱔四分
陕西屯田〈潼关卫屯田三千三百三十七顷一十二𤱔二分〉
右四府一州属陕西布政司〈潼关卫属潼关道〉
平凉府田地三万九千三百五十五顷七十五𤱔
庆阳府田地一万二千四十七顷八十五𤱔
临洮府田地一万五千三百九十八顷五十七𤱔
巩昌府田地五万九百八十三顷八十六𤱔
甘肃屯田〈平凉卫屯田二千五百三十八顷二十八𤱔二分固原卫屯田一千三百八十顷一十六〉
〈𤱔八分镇戎所屯田九百八十八顷七十𤱔三分西安州守御所屯田八十六顷二𤱔庆汤卫屯田一千六百〉
〈五十九顷二𤱔三分阜城陆驿所屯四四百九十二顷九十六𤱔二分甜水堡屯四一百三十一顷二十五𤱔〉
〈八分总洮卫屯田一千八百六十九顷七十五𤱔河州卫屯田一千六百五十五顷九十五𤱔八分兰州卫屯〉
〈田一千六百三顷四十二𤱔二分归德所屯田二百一十八顷一十四𤱔五分岷州卫屯田七百一十一顷八〉
〈十九𤱔一分洮州卫屯田五百七十一顷二十七𤱔七分靖远卫屯四及三角城各营堡五方寺白草原屯田〉
〈二千八百四十四顷六十六𤱔西固所屯田三百四十四顷六十七𤱔甘州左卫屯田七千一百五十七顷三十〉
〈五𤱔七分甘州右卫屯田三千五百九十一顷八十𤱔一分山舟卫屯田𠤎千三百四十七顷四十一𤱔四分〉
〈高叠所屯田二千六百四十二顷一十一𤱔九分凉州卫屯田一万二千一百九十六顷五十六𤱔一分末昌〉
〈卫屯田五千五百八十八顷二十一𤱔八分镇番卫屯田一千五百三十三顷七十七𤱔一分古浪所屯田三〉
〈千五百五六六顷五𤱔二分庄浪守御所屯田二千五百三十一顷五十二𤱔三分肃州卫屯田一千六百二〉
〈十一顷九十𤱔镇𢑱所屯田六百三顷三十三𤱔九分西宁卫屯田六千二百三十七顷八十六𤱔七分宁夏〉
〈卫中卫左屯卫石屯所平罗所灵州所宁夏守御所四卫三所屯田一万四千九百四十九顷七十四𤱔四分〉
右四府属甘肃布政司〈平凉九卫五所属陕西都司甘肃八卫三所属陕西〉
〈行都司宁夏四卫三所属宁夏道〉
江西布政司官民田地四十七万九千二百三十一顷六
十七𤱔四分○屯田六千八百二十八顷八十𤱔八分
南昌府田地七万五百十七顷三十𤱔二分
瑞州府田地三万七千七百一十三顷九𤱔四分
袁州府田地二万三千四百四十五顷二十一𤱔
临江府田地三万四千四十四顷七𤱔四分
吉安府田地五万四千八百六十九顷五十五𤱔一分
抚州府田地四万九千八百五十三顷三𤱔九分
建昌府田地一万七千八百七十八顷二十三𤱔三分
广信府田地四万八千一百二顷六十一𤱔
饶州府田地七万五百八十四顷二𤱔
南康府田地一万八千三百九十五顷二十九𤱔三分
九江府田地一万二千七百八十顷二十二𤱔八分
赣州府田地三万三千五百五十六顷一十八𤱔二分
南安府田地七千四百九十三顷三十三𤱔
湖广布政司官民田地七十六万二千五十六顷六十五
𤱔○屯田二万三千七百五十七顷五十二𤱔
武昌府田地五万二千三百八十七顷七十四𤱔五分
汉阳府田地一万七千五百八十一顷四十三𤱔二分
黄州府田地六万九千五百一十六顷一十二𤱔
安陆府田地一十二万九百七十五顷五𤱔一分
德安府田地四万七千九顷六十𤱔
荆州府田地一十万一千三百顷十四𤱔
襄阳府田地七万九千八百二顷五十七𤱔七分
郧阳府田地四万九千二百六十九顷八𤱔一分
湖北屯田〈武昌卫屯田二千四百一十五顷七十九𤱔一分武昌左卫屯田一千九十𠤎顷六𤱔四〉
〈分黄州卫屯田六百七十六顷十一𤱔七分靳州卫屯田八百九十二顷七𤱔二分沔阳卫屯田四百四十八〉
〈顷三𤱔八分德安卫屯田二千四百七十三顷四十四𤱔一分荆州卫屯田二千三百一十顷十九𤱔九分荆〉
〈州左卫屯田二千一百三十一顷五十八𤱔九分荆州右卫屯田一千八百七十二顷四十七𤱔四分襄阳卫〉
〈屯田二千一十八顷八十四𤱔五分施州卫民屯田一百四顷六十八𤱔四分大田所保屯田五十七顷七𤱔〉
〈五分〉
右八府属湖北布政司〈十一卫一所属湖北粮道〉
长沙府田地六万二千八百一十四顷七十九𤱔
衡州府田地三万乙千五百二十五顷三十七𤱔五分
永州府田地二万一千八百一十八顷九十六𤱔六分
宝庆府田地二万四千二百八顷一十七𤱔三分
岳州府田地三万三千七百五十二顷四十六𤱔
常德府田地一万五千二百七十一顷七十𠤎𤱔
辰州府田地一万一千四百三顷二十四𤱔六分
郴州府田地一万六百八顷五十七𤱔六分
靖州田地六千九百九十一顷五十三𤱔四分
湖南屯田〈岳州卫屯田四百五十五顷二十七𤱔六分九谿卫屯田二千五顷八十七𤱔六分溰州〉
〈所归倂九谿卫屯田四百三十五顷二十六𤱔五分安福所归倂九谿卫屯田二百四十七顷九十𤱔一分永〉
〈定卫屯田二千二百一顷七十八𤱔八分大庸所归倂永定卫屯田二百九十四顷六十五𤱔𠤎分铜鼓卫屯〉
〈田一百二顷乙十七𤱔三分五开卫屯田一千二百五十六顷七十𤱔六分平溪卫屯田一百三十五顷三十〉
〈九𤱔九分清浪卫屯田一百二十四顷四十四𤱔二分〉
右七府二州属湖南布政司〈七卫属湖南粮道〉
四川布政司土著流寓营兵汉彝田地一十二万七百三
十二顷八十八𤱔六分 卫所土司田五百五十七顷
一𤱔六分〈四川田地高下凡三十四等曰上上田次上上田上田上次田中田中次田下田稻田旱〉
〈田本色屯秋田折色屯秋田豆田名山县鱼油田中地折田下地折田上地中地下地陆地平地羔地干地园〉
〈地水乡地山乡地上坡垾荞地陡地估种下地学上田学中田学下田学下地学坡地〉
成都府田地三万四千四百五十二顷八十三𤱔八分
重庆府田地三万三千二百六十七顷六十五𤱔七分
保庆府田地八千二百九十三顷十一𤱔三分
顺庆府田地三千三百六十九顷四𤱔四分
叙州府田地五千八百九十八顷二十五𤱔四分
马湖府田地二十七顷十六𤱔五分
夔州府田地五千七百九十八顷五十𤱔五分
龙安府田地九百八十六顷七十𤱔九分
遵义府田地六千一十五顷八𤱔二分
嘉定府田地五千九百六十二顷三十六𤱔五分
眉州田地二千四百九十二顷十九𤱔八分
邛州田地六千一百八十六顷十𤱔六分
雅州田地一千八百四十三顷八十九𤱔六分
潼川州田地一千二百九十顷三十一𤱔七分
泸州田地四千二百八十三顷六十一𤱔
卫所土司田〈建宁𥂁宁越五卫屯秋荞豆田四百八十一顷三十六𤱔九分黎大所中下田五十〉
〈六顷六十二𤱔石宔司上中下田一十八顷四十七𤱔一分九姓司中田九顷五十五𤱔六分会理州建昌卫〉
〈会川卫𥂁井卫宁番卫越巂卫田地不编松番卫星上水田青片生番拗盘等寨酉阳可石耶正长官司地坝〉
〈副长官司平茶司邑梅司彝地不编〉
福建布政司官民田地一十二万五千五十顷五十七𤱔
一分又新置台湾府田地二万九千一百八甲○屯田
三千四百七十七顷五十二𤱔
福州府田地二万二千三百二十五顷五十八𤱔
泉州府田地一万六千三百六十顷八十四𤱔四分
兴化府田地一万三千五百二十九顷二十六𤱔五分
邵武府田地八千八百八十九顷四十𤱔九分
延平府田地一万一千八百八顷四十五𤱔五分
建宁府田地二万一千九百五十八顷八十四𤱔
汀州府田地一万三千一百九十九顷一十一𤱔五分
漳州府田地一万二千七百二十九顷一百五十七𤱔
福宁州田地四千二百四十八顷四十八𤱔三分
台湾府田地二万九千一百八甲
屯田〈永宁福左右卫屯田一千六百九顷一十五𤱔海福中三卫屯田六百七十九顷二十七𤱔五分即〉
〈武延平永安三卫屯田一千六百九顷二十四𤱔五分远宁延平将乐福宁三卫屯田四百九顷三十八𤱔漳〉
〈州卫屯田五百六十顷一十一𤱔延平卫屯田三十二顷九十六𤱔六分汀州卫武平所屯田八十二顷八十〉
〈九𤱔五分〉
广东布政司官民田地三十万八千五百九十顷四十八
𤱔三分○屯田四千六百一十三顷六十八𤱔四分〈广东〉
〈未垦田二万八千二百顷九十三𤱔七分吴川临高澄迈三县逃荒燕征田三千五百九十二顷八十五𤱔七〉
〈分〉
广州府田地十万二千一百五十四顷二十三𤱔三分
南雄府田地九千七百四十四顷五十四𤱔
〈韶州府田地一万六千九百五顷八十𤱔惠州府田地四万五千四百八顷七十七𤱔〉
潮州府田地三万五千五百六十一顷九十八𤱔
肇庆府田地三万五千一百六十一顷十九𤱔
高州府田地一万六千七百九十一顷六𤱔
雷州府田地四千二百七十六顷二十九𤱔
廉州府田地三千五百一十八顷四十六𤱔
琼州府田地二万八千七百二十顷十九𤱔〈内黎田二百八十三顷五〉
〈十一𤱔八分〉
罗定州田地九千二百九十五顷九十𤱔
屯田〈广州左卫屯田一百四十九顷七十三𤱔一分广州右卫屯田二百八十一顷六十𤱔广州前卫屯〉
〈田三百三十顷五十八𤱔九分广州后卫屯田一百九十六顷三十八𤱔五分广海卫屯田一百三十六顷二〉
〈十𤱔六分新会所屯田五十五顷二十四𤱔新宁所屯田五十八顷二十八𤱔二分南海卫屯田二百五十三〉
〈顷六十二𤱔五分东兑所屯田三十八顷二十九𤱔五分大鹏所屯田四十四顷一十七𤱔六分增城所屯田〉
〈四十顷三十𤱔从化所屯田一百三十七顷二十九𤱔六分清远卫屯田三百三十顷四十五𤱔四分连州所屯〉
〈田一百二十九顷七𤱔六分南雄所屯田一百九顷六十𤱔二分绍州所屯田六十顷五十一𤱔一分肇庆卫〉
〈屯田二百六十顷六十𤱔一分阳江所屯田三十二顷九十九𤱔阳春所屯田四十三顷一十六𤱔新与所屯〉
〈田五十八顷七𤱔八分双鱼海浪所屯田一十六顷九十五𤱔三分德庆所屯田五十七顷五十一𤱔九分广〉
〈宁所屯田七十五顷八十七𤱔四分惠州卫屯田三百八十三顷四十八𤱔二分河源所屯田一百三顷八十〉
〈八𤱔五分龙州所屯田一百九十一顷七十𤱔三分长乐所屯田一百四十四顷七十三𤱔八分碣石卫屯田〉
〈一百三十三顷八十𤱔三分海丰甲子门所屯田五十二顷九十八𤱔一分捷胜所屯田二十九顷三𤱔七分〉
〈平阳所屯田五十三顷六十六𤱔三分潮州卫屯田一百七十七顷九分蓬州所屯田三十四顷七十三𤱔九〉
〈分津门所屯田三十五顷五十𤱔三分澄海所屯田四十九顷七十六𤱔二分大城所屯田三十三顷三十六〉
〈𤱔二分程乡所屯田八十顷六十一𤱔二分靖海所屯田三十二顷六十五𤱔七分神电卫屯田二十五顷一〉
〈十二𤱔九分高州所屯田二十五顷八十一𤱔二分宁川所屯田一十一顷九十九𤱔六分海安锦囊所屯田〉
〈一十八顷四十七𤱔二分海南卫屯田七十二顷七十七𤱔五分崖州儋州所屯田二十一顷一十六𤱔八分〉
〈万州南山所屯田一十一顷二十三𤱔七分清澜昌化所屯田二十八顷二𤱔五分〉
广西省布政司官民猺獞田地七万九千四百二十四顷
六十五𤱔一分又镇安府田㙔一万五千七十二㙔二
分屯田一千八百八十一顷五十三𤱔一分〈广西未垦田一万七〉
〈千五百九十八顷五十八𤱔〉
桂林府田地一万七千九百九十四顷一十四𤱔六分
平乐府田地七千三百五顷一十九𤱔二分
梧州府田地二万八百四十一顷五十七𤱔八分
浔州府田地五千七百五十顷一十五𤱔八分
南宁府田地一万九十一顷五十一𤱔一分
太平府田地六百七十三顷八十二𤱔一分〈内万亟土州田地一百顷〉
〈四十𤱔太平土州田地四十七顷八十𤱔安平土州田地三十八顷十四𤱔龙英土州田地七十五顷一十五〉
〈𤱔吢城土州田地三十七顷都结土州田地一十九顷六十五𤱔五分倍伦土州田地四十顷三𤱔全茗土州〉
〈田地二十四顷八𤱔茗盈土州田地二十顷六十𤱔镇逮土州田地一十九顷八十四𤱔思明土州田地一十〉
〈二顷二十𤱔罗阳土县田地二十四顷〉
柳州府田地一万八十九顷三十三𤱔
庆远府田地三千一百六十二顷三十二𤱔一分〈内东𥳑土州田〉
〈地二百六顷七𤱔南州土州田地二百二十七顷一十八𤱔九分州城土县田地七十五顷六𤱔八分未定土〉
〈司田地一百八十顷八十二𤱔四分永顺长官司田地六十三顷九十三𤱔一分永顺副土司田地一十八顷〉
〈九十二𤱔五分〉
思恩府田地三千二百六十七顷八十六𤱔九分〈内白山土司田〉
〈地一百九十三顷七十三𤱔二分兴隆土司田地一百五十七顷三十五𤱔六分定罗土司田地二百二十八〉
〈顷八十四𤱔七分旧城土司田地一百五顷九十九𤱔二分旺土司田地八十三顷九十一𤱔一分那马土司〉
〈田地二百六十四顷二十七𤱔八分都阳土司田地三十七顷一十𤱔四分古零土司田地七十九顷二十一〉
〈𤱔七分安定土司田地七十五顷一𤱔七分何旺堡田地一十一顷三十二𤱔八分〉
镇安土府兵猺田二百四十人顷七十二𤱔五分田㙔一
万五百七十二㙔二分〈内田州兵猺田二百四十八顷七十二𤱔五分田㙔九千九百〉
〈四十九㙔土官遗田五百四十九㙔七分山瘠田七十三㙔五分奉议土州田小镇安土州上映土州彝田不编〉
思明土府彝地不编
泗城土府𢑱地不编
屯田〈桂林府中右二卫揽岁屯塘背屯东乡屯全州守御千户所屯田三百五十五顷八十八𤱔平乐府〉
〈怀集所郁林所运领寨三百六十五顷四十八𤱔浔州府浔州卫五所奉议卫贵向二所屯田三十八顷二十〉
〈七𤱔三分南宁府屯田四百二十顷四𤱔八分太平府屯田一十顷六𤱔四分柳州府南丹卫武缘守御所屯〉
〈田四百一十七顷一十二𤱔一分〉
云南布政司官民土𢑱田地七万二千七百六十六顷八
十三𤱔〈内屯田七千九百四顷一十七𤱔裁倂州县下○按云南田地曰沐庄田曰公样田曰马料田〉
云南府田地一万一千一百九十顷九十七𤱔
曲靖府田地六千二百七十五顷九十七𤱔
临安府田地九千十四顷九十九𤱔三分
澂江府田地五千三百八十四顷四十一𤱔五分
广西府田地六千三百七十四顷八十七𤱔二分
开化府田地七百五十九顷三十五𤱔六分
永北府田地一千四百九十四顷七十四𤱔
大理府田地一万三百六十八顷四十𤱔二分
永昌府田地二千四百九十二顷二十四𤱔六分
鹤庆府田地二千八百三十三顷三十二𤱔八分
蒙化府田地二千五百九十一顷六十九𤱔
顺宁府田地二千一百五顷八十八𤱔三分
楚雄府田地五千五百八十三顷七𤱔
姚安府田地二千九十顷八十九𤱔四分
武定府田地四千六十二顷
景东府田地一百二十七顷三十一𤱔六分
广南府彝地不遍〈归倂维宁州田地五十七顷三十六𤱔四分〉
沅江府彝地不编
丽江府彝地不编
镇元府彝地不编
贵州布政司民苗田地一万二千三百三顷八十五𤱔〈贵州〉
〈民苗田曰斗租田官庄赈恤田巴香营常住田堵场坝田三坡龙场贼田上麦西馆田下麦西上田馆田皮西〉
〈寨馆田南坪都溪田寨大馆田水部龙苗田青岩田蔡家闵后寨田通州里田上下充庭里田水官里田十里田〉
〈变价田汰兵田哨田兵馀俸田僧田工科赈田落湾寨田董龙马尿岩田青岗高草田龙洞四腊腮田罗大顺〉
〈田石头寨田息蜂安乐里田安荣里田龙潭七寨田巴落七寨田园坡庄田右忿寨田小苗官把事寨田安笼〉
〈屯田大哄哨落架河田惠药橎田打䍐营田黄草坝田归顺营田木袴营田希黑营田杂场里田青陌营田毛政营〉
〈田五琐营田寿长里田仁义礼智信五彝里田阿搭寨田李号营田石版三寨牌田科田王𡽖寨田梁止寨田平贵洞田〉
贵阳府田地二千四百八十二顷三十八𤱔九分
安顺府田地三千七十顷二十六𤱔七分〈内南笼厅田二百三十顷六十九𤱔五分〉
都匀府田地五百五十三顷三十四𤱔六分
镇远府田地四百七十二顷七十八𤱔二分
黎平府田地三百二顷三十三𤱔八分
思州府田地三百八十四顷九十三𤱔
思南府田地八百五十八顷二十八𤱔五分
石阡府田地四百三顷六十八𤱔八分
铜仁府田地四百一十五顷八十九𤱔三分
威宁府田地一千一顷五十八𤱔八分
平越府田地三千三百五十八顷六十四𤱔
右康熙三十九年田地数
按神农氏斲木为耜煣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
下而民始知四禹贡别九州则三壤〈尚书冀州厥土惟白壤厥〉
〈田惟中中兖州厥土黑坟厥田惟中下青州厥土白坟厥田惟上下徐州厥田志植坟厥田惟上中〉
〈扬州厥土惟𡍼泥厥田惟下下荆州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荆河豫州厥土惟壤下土坟垆厥田〉
〈惟中上梁州厥土惟青黎厥田惟下土雍州厥土田惟黄壤厥田惟上上三壤上中下三品也〉
天下之土定垦者九百一十万八千二十顷〈帝王世纪〉
〈禹贡九州之地凡二千四百三十万八千二十四顷定垦者九百一十万八千二十四顷不垦者千〉
〈五百万二千顷〉后稷始教民树艺五谷立一亩三𤰝之制
〈前汉书后稷始𤰝田以二耜为耦广尺深尺为𤰝长终晦一晦三𤰝一夫三百𤰝而播种于𤰝中〉
历夏及殷六百馀载其闲损益书册莫得而考焉
周初建井田〈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𤱔𤱔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十为通通〉
〈十为成成十为终终十为同同方百里同十为封封十为畿畿方千里百乘之家提封万井周礼九〉
〈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井方一里邑方二里丘方四里甸方八〉
〈里旁加一里则方十里为一成积百井其中六十四井出田税三十六井治洫县方二十里都方四〉
〈十里四都方八十里旁加十里乃得方百里为一同也积万井其四千九十六井出田税二千三百〉
〈四井治洫三千六百井治浍井田之法偹于一同百里之国凡四都五十里之国凡四县二十五里〉
〈之国凡四甸此周之井田也〉行任𡈽之法〈周礼以廛里任国中之地以场圃任园地〉
〈以宅田士田贾田任近郊之地以官田牛田赏田收田任远郊之地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
〈田任稍地以小都之田任县地以大都之田任疆地〉上自天子之畿以至诸
侯之国王子弟公卿大夫皆有采地天下士农工
啇四民之家皆得受田〈周礼注公之地以一易候伯之地以再易子男之地〉
〈以三易上田夫百𤱔中田夫二𤱔下田夫三𤱔岁耕种者为不易上田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
〈岁者为再易下田三岁更耕之农民户人已受田其家众男为馀夫亦以口受田士工啇之家受田〉
〈五口乃当农夫一人〉盖古今之田制自周始矣魏文候时李
悝作尽地力之教国以富强〈汉制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邑居〉
〈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𤱔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
〈十万石矣〉秦孝公十二年啇鞅废井田开阡陌民得以
卖买兼幷而周法遂坏〈文献通考吴氏曰井田受之于公毋得鬻卖故王制〉
〈曰田里不粥秦开阡陌遂得卖买兼幷之患自此起〉汉兴诸候并起民失作
业孝文始开籍田躬耕以劝百姓孝武时役费并
兴而民去本董仲舒说曰上古井田虽难卒行宜
少近右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兼幷之路竟不能
困〈杜氏通典注名田占田也各自立限不使富者过制则贫弱之家可足也〉及末年悔
征伐之事乃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候赵过为搜
粟都尉过能为代田〈杜氏通典曰田一亩三亩几代处故曰代田右法也〉使
教田太常三辅大农作田器二千石令长三老力
田及里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种养苗状民或
苦少年相与庸挽犁田多垦辟更令离宫卒田其
宫壖地令命家田三辅公田是时边城河东弘农
三辅太常民皆便代田用力少而得谷多至昭帝
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孝宣初百姓安土岁数丰
穰令流民还归者假公田贷种食孝元复令三辅
太常郡国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江海陂湖
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赋哀帝初丞相孔
光大司空何武奏请诸候王列候皆得名田国中
列候在长安公主名田县道及关内候吏民名田
皆毋过三十顷时丁傅用事董贤隆贵皆不便也
遂寝不行逮孝平之初定垦田八百二十七万五
百三十顷此汉之极盛也〈汉志提封田一万万四千五百一十三万六千〉
〈四百五顷其一万万二百五十二万八千八百八十九顷邑居道路山川林泽群不可垦其三千二〉
〈百二十九万九百四十九顷可垦定垦田八百二十七万五百三十六顷〉王莽篡位更
名天下田曰王田欲复行井田法禁民不得卖买
田满一井者分馀田与九族乡党犯令法至死制
度不定吏缘为奸天下謷謷然陷刑者众后汉光
武十五年诏下州郡捡覆垦田顷𤱔至顺帝初定
垦田六百八十九万六千二百七十一顷五十六
𤱔九十四步比西汉之田为狭矣〈后汉志注和帝垦田七百三十〉
〈二万一百七十顷八十𤱔百四十步安帝垦田六百九十四万二千八百九十二顷一十三𤱔八十〉
〈五步冲帝垦田六百九十五万七千六百七十六顷二十𤱔百八步质帝垦田六百九十三万一百〉
〈二十三顷三十八𤱔此东汉之大略也〉晋武帝平吴后行占田之法
〈晋书五帝秦始元年限国王公侯近郊田大国十五顷次国十顷小国七顷男子一人占田七十𤱔〉
〈女子三十𤱔丁男课田五十𤱔丁女二十𤱔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官第一品五十顷每品减五顷为〉
〈差〉后魏孝文太和中诏均天下田行露田桑田之
法〈后魏志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𤱔妇人二十𤱔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𤱔限止〉
〈四午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人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
〈则还田奴婢午随有无以还受初授田者男夫给二十𤱔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盖晋之占田本于董仲舒魏之均田本于新莽而
利弊悬殊者莽固强夺天下之田以为王田魏文
则令民耕种荒闲无主之田以为露田其诸远流
配谪无子孙及户绝者墟宅桑榆尽为公田以供
授受故其意同而法异如此北齐赐田并横赐诸
贵外戚佞宠家其河渚山泽肥饶之处悉是豪势
或借或请编户之人不得一垄贫民率多货卖田
业以供租课其纠赏者令依口分之外知有买匿
听相纠列还以此地赏之而魏制复废〈隋志北齐文宣时一〉
〈夫受露田八十𤱔妇人田十𤱔奴婢依良人同丁一头受田六十𤱔限止四年又每丁给永业二十〉
〈𤱔为桑田分土不宜桑者给麻田如桑田法此即后魏田制也〉后周文帝霸政之
初依周六官令置司均掌田里之政令〈隋志后周口十以上〉
〈宅五𤱔口九以上宅四𤱔五口以下宅二𤱔有室者田百四十𤱔丁者田百𤱔〉此又因元
魏之法而变之者也隋初给天下永业田〈隋志令诸王以〉
〈下至于都督皆给永业田多者至百顷少者至三十顷其丁男中男给永业露田其田宅率三口给〉
〈一𤱔〉开皇十二年京辅三河地少人众议者咸欲徙
就宽乡乃彂使四出均天下之田〈隋志狭乡每丁至二十𤱔老小〉
〈又少焉〉大业中天下垦田五千五百八十五万四十
四十顷自汉晋以来田制之盛隋称最焉唐兴定
均田法授人口分世业田〈唐志度田以步其阔一步长二百四十步为𤱔〉
〈百𤱔为顷丁男年十八以上者给田一顷䔍疾废疾给四十𤱔寡妻妾三十𤱔若为户者加二十𤱔〉
〈皆以二十𤱔为永业其馀为口分田多可以足其人者为宽乡少者为狭乡狭乡授田减宽乡之半〉
〈凡庶人从乡及贫无以葬者得卖世业田自狭乡而从宽乡者得幷卖口分田已卖者不复授死者〉
〈收之以授无田者乡有馀以给比乡县有馀以给比县州有馀以给比州〉天宝中括籍
外羡田八十馀万其受田之数至一千四百三十
万三千八百六十二顷十三𤱔而田𤱔卖易贫富
升降不实代宗大暦中始以𤱔定税德宗时行两
税法视大暦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定其后诸镇擅
地天下之土皆挂空籍不复上计而唐之田制废
矣宋制分官庄屯田营田民田凡四等而收其岁
赋之入太祖建隆中命官分诣诸道均田〈宋志令课种树〉
〈定民籍为五等革一等种杂树百每压减二为差梨枣半之男女十岁以上种韭一畦阔一步长十〉
〈步乏牛者乡伍凿之〉太宗时令两京诸路推择练土地明树
艺者一人为农师使相视田𤱔肥瘠及五种所宜
分画旷土劝令种莳所垦田即为永业更诏江南
两浙荆湖岭南福建诸州益种诸谷民乏粟麦黍
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江北诸州亦令就水广
种粳稻并免其租至道中以陈靖为京西劝农使
劝民垦田〈宋志陈靖言田制为三品以膏沃而无水旱之患者为上品虽沃壤而有水旱〉
〈之患者为中品既埆瘠复患于水旱者为下品迯民复业及浮客请佃者上田人授百𤱔下田二百〉
〈𤱔并五年后收其租其室庐蔬韭及梨枣榆柳种艺之地每户十丁者给百五十𤱔七丁者百𤱔五〉
〈丁者七十𤱔三丁者五十𤱔不及三丁者三十𤱔〉仁宗初行限田法〈宋志限田〉
〈公卿以下毋过三十顷牙前将吏应复役者毋过五十顷〉景祐中谏官欧阳修
复以天下田赋轻重不等请以千步方田法括定
民田均其赋于民后承平寖久势官富姓占田无
算兼幷冒伪禁莫能止是时天下废田尚多民䍐土
著或弃田流徙为闲民西京唐邓闲入草莽者十
八九乃招辑流亡募人耕垦修陂池沟洫之久废
者而硗瘠之土寻变沃壤自景德至于治平天下
垦田无虑三千馀万顷其废田之见于籍者四十
八万顷而已〈宗志景德垦田一百八十六万馀顷其川峡广南之田顷𤱔不偹开宝垦〉
〈田二百九十五万二千三百二十顷六十𤱔至道垦田三百一十二万五千二百五十一顷二〉
〈十五𤱔天禧垦田五百二十四万七千五百八十四顷三十二𤱔皇祐垦田二百二十八万馀顷治〉
〈平垦田四百四十馀万顷此特计其赋祖以知顷𤱔之数而赋租所不如者十居其七率而计之天〉
〈下垦田无虑三千馀万顷〉神宗熙宁五年修方田法分地计量
随陂原平泽而定其地因赤淤黑垆而辨其色天
下方田计二百四十八万四千三百四十九顷〈宋志〉
〈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𤱔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旱以地及色参定肥瘠分伍〉
〈等定税则〉寻以官吏扰民罢之徽宗崇宁初蔡京复行
方田妄增赋税兼不食之山方之使出刍草之直
民户废业失所复根括诸州天荒瘠卤地一万二
千馀顷围田二千馀顷逃田二千四百八十九顷
以益岁赋而宋之田制又废矣〈宋志政和八年彂运使任谅奏高邮〉
〈军有逃田四百四十六顷楚州九百七十四顷秦州五百七十二顷平江府四百七十九顷以六路〉
〈计之何可胜数〉南渡建炎初令百姓弃产十年内虽已请
计及充軄田者并听归业更募佃江东西闲田立垦
田殿㝡格其后籍蔡京王黼等庄以为官田开禧
中诛韩侂胄置安边所领诸权幸没入之田及围
田湖田以充岁赋至理宗时殿中侍御史陈尧
道等请依祖宗限田议凡两浙东西官民户逾限
之田三买其一充公田于是有司以买田多者为
功其硗瘠亏租者皆取偿田主而六郡之民多破
家矣此又南宋田制之坏也元初法令尚宽分天
下田为四等曰上田曰中田曰下田曰水田〈元史耶律〉
〈楚材传上田税三升中田二升半下田二升水田五升〉仁宗时始行经理法
察民闲欺隐荒熟之弊令以其家所有田自实子
官曰自实田而吏民依奸以无为有天下病之至
秦定天暦初乃尽革虚增之数而民迺获安凡天
下之田见于籍者搃二百六十五万五百四十三
顷其馀簿书散佚无可按考盛元之田制如此〈元志〉
〈河南省官民荒熟田一百一十八万七百六十九顷江省官民荒熟田四十七万四千六百九十三〉
〈顷江浙省官民荒熟田九十九万五千八十一顷馀不可考又有江淮财赋搃管府领宋后妃田以〉
〈供太后江浙财赋府领籍没朱清张瑄田以供中宫稻田提领所领籍没朱图珍管明田以赐丞〉
〈相脱脱拨赐庄领宋亲王及明庆妙行二寺以赐影堂寺观诸王近臣又有括入白云宗僧田皆不〉
〈入州县田额〉明之田制有六曰官田曰民田曰皇庄田
曰宫田曰屯田曰寺观田其馀芦课草塌山陂园
圃菜果牧马列营诸地分高下肥癠为差计其籍
而书之搃谓之册田以近郭为上地以远郊为中
地下地当元末大乱之后山东河南诸路人烟断
绝旷土不耕洪武中乃诏民有能开垦者即为已
业永不起科凡农田五𤱔至十𤱔者令各种桑麻
木棉半𤱔十𤱔以上倍之其不种者有罚是时官
民垦田之数搃八百五十万七千六百二十三顷
六十八𤱔皆有常额〈明会典官田每𤱔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每𤱔三升三合五〉
〈勺重租田每𤱔八升五合五勺芦地每𤱔五合五勺草塌地每𤱔三合一勺没官田每𤱔一斗二升〉
永乐中令开垦官湖者皆作官田宣德以后以江
浙官田古额太重屡下减赋之令民困少苏而京
畿之地皆以赐诸皇亲功臣计皇庄之数凡三百
八十馀所搃田九万馀顷其北直𨽾山东河南开
荒田久不起科民多争之或以投献王府勲戚及
西天佛子而讦讼之端难以杜塞景泰中始令以
轻科赋之至弘治朝天下定垦田六百二十二万
二千五百八顷八十一𤱔盖其时皇庄军屯之数
日增而民田浸削矣世宗嘉靖初括天下宫观营
牧之田皆归于朝廷其潼关以西凤翔以东黄河
退滩地二百九十馀顷皆令民佃种以饷边军〈嘉靖〉
〈中活天下田仁寿宫馀地九百一十四顷三十七𤱔梁城所水泊馀地九百八十顷九十九𤱔芦苇〉
〈地一千三百二十二顷九十三𤱔又仁寿清宁未央三宫官地一万六千一十五顷四十七𤱔勲戚〉
〈内臣寺观庄田四万四千一百二十五顷四𤱔官庄田鹰房司草场地一万三千二百八十四顷〉
〈一十七𤱔二分苜蓿草场地一百顷九十四𤱔六分御马草场地三万三千三百六十二顷五十九〉
〈𤱔牛居草场地四百六十三顷八十七𤱔九分上林苑监良牧署养牲地二千六百四十顷七十六〉
〈𤱔三分牧马草场地一百一十九顷九十𤱔按鹰地九十八顷七十一𤱔香火地三万一千五百五〉
〈十九顷四十九𤱔大名广平牧地三千一百二十五顷二十一𤱔七分陕西牧地五万五千三百二〉
〈十二顷二十六𤱔俱量与存留馀皆征银送部〉万暦中大行均田法而有
司奉行上意争改小弓以求溢田山东遂丈出民
地三千馀万顷朝廷下诏褒之计天下垦田之数
凡七百一万三千九百七十六顷二十八𤱔视弘
治加辟焉此明一代之田制也诗云我疆我理南
东其𤱔自井田废为阡陌而豪强兼幷遂为天下
后世之患汉唐后魏屡欲复之而经界弛坏不可
更行宋之林勲献本政书请仿古井田使民各占
田为业明之方孝儒亦倡因元旷上复占井田之
议其后胡翰论井牧之制遂以为名田不若均田
均田不若井田而时势迁改人情难以卒易斯未
达古今之变者矣
又按历代之田制唐杜佑记之详矣然古人之成
规有行之数千百年其法已弊而不得不少为变
通于其闲者一曰屯田之法一曰编田之法屯田
始于汉昭成于赵充国而晋之寿春襄阳隋之朔
方唐之振武宋之易水鸡距鲍河皆踵其制而行
之故屯田至于今而不废然古之屯田兵自耕之
而今之屯田则借耕于民而国家收其利以给于
兵岂尚有充国之遗意乎盖汉昭之法则调故吏
将于张掖充国之法则罢骑兵于金城皆因兵之
馀力以为分屯之计故内有亡费之利外有守御
之偹故龟错实边之益而省孝武转粟之劳卒以
却西羌破先零为汉之上策及献帝之末屯田法
坏魏武用枣祗韩浩之议募百姓屯许下得数百
万斛则汉已募民矣是后吴陆逊请诸将各广其
田孙权报曰甚善今孤父子亲自受田率中人牛
以为四耦虽未及古人亦欲与众均其劳也则吴
之君臣皆自屯田而又不止于将吏矣蜀诸葛亮
由斜谷伐魏以运粮不继乃兴兵屯田耕者杂于
渭滨之闲百姓安堵军无私焉是蜀之屯田则亦
一时征伐之谋耳晋邓艾之屯寿春也北临淮水
自锺离西南横石以西尽泚水四百馀里置一营
六十人且田且守其后汎舟江淮资食有储而遂
成平吴之功羊祐之屯襄阳也以计减戍逻之半
分以垦田八百馀顷军始至无百日之粮季年有
十年之积盖邓羊之功不减充国矣隋之屯田以
突厥犯塞吐谷浑寇边转输劳弊乃令朔方于长
城以北大兴屯田则隋止用兵也至唐则大开军
府以捍要冲因隙地置营田天下屯搃九百九十
二元和中振武军饥李绛请开营田起代北垦田
三百顷出賍罪吏九百馀人给耒耜耕牛假粮种
使偿其所负粟一岁大熟因募人为十五屯每屯
百三十人人耕百顷就高为堡东起桭武西逾云
州极于中受降城凡六百馀里而唐之屯田迺义
募民矣宋之营田皆置务何承矩建议于河北欧
阳修募弓箭手于河东陈恕樊知古招置营田于
河东北范仲淹大兴屯田于陕西耿望置屯田于
襄州皆以极边多不耕之土因地之利课以耕耘
赡师旅而省转输此足国安民之至计也然屯田
以兵营田以民固有异制咸平之襄州既调夫矣
又取邻州之兵是营田不独以民也熙丰之边州
不限兵民皆取给用是屯田不独以兵也至于招
弓箭手不尽之地复以募民则兵民参错其闲然
或以侵占民田为扰或以差借耨夫为扰或以诸
郡括牛为扰或以兵民杂耕为扰又或以诸路厢
军不习耕种不能水土为扰且岁之所入不偿其
费盖宋营田之法兵兴民杂而屯田废矣南宋绍
兴中改江淮屯田为营田命五大将刘光世韩世
忠张浚岳飞吴玠及江淮荆襄各路师悉领营田
使然是后荆襄无耕田之民官司则课之游民游
田不足则遂至抑勒百姓舍已熟田耕官生田私
田既荒赋税犹在或远数百里追夺以来或名双丁
役其强壮占百姓之田以为官田夺民种之谷以
为官谷此又南宋营田之弊也明初平元之后立
民兵万户府令诸将分屯于滁和庐凤闲以七分
下屯三分城守人以五十𤱔为率其后诏论戍者
屯临濠流亡者屯黄河以北及四川船感搭滩八
百里闲凡公候伯人赐卒百十二人曰奴军设百
户一给屯戍印曰铁册军兼行中监法及置北平
大宁万全辽东诸都司平云贵两广及五开之蛮
悉置卫列戍而天下皆屯田矣其制以五军都督
府及两京锦衣卫领之而累叶以退将骄卒隋往
往佣耕于民遂失国家安不忘危之意亦安用此
簿书无益之空名以羁縻于太平之世哉我 国
家比年以来天下治安裁减冗兵凡江西广西云
贵四处屯田皆归倂州县而天下之险要边镇及
江海漕运之所闲存其旧以留古人之法于万一
此固惩宋明之弊而得其本政者矣编田制于南
宋之鱼鳞图而详于明之条鞭法然地虽有大小
之分搃以二百四十步为𤱔自明承元末大乱之
后有募民开垦永不起科之田有洿下碱薄无粮
之田是时天下初定日不暇给度田均丈之法有
所不及详而中原之地弥望荆榛亦无从按𤱔而
图之也故田土之高下不均而起科之轻重无别
或膏腴而税反轻瘠卤而税反重至嘉靖时尽括
天下水陆肥瘠之田一切量山作数是以原额地
少而丈出之地及多有司恐𤱔数增多取骇于上
而贻害于民乃以大𤱔该小𤱔取合元额之数上
行造报则用大地以投黄册下行征派则用小𤱔
以取均平故淮北有一望为𤱔之说而地𤱔之大
小无凖矣国朝顺治十四年命户部侍郎王弘𧙓
定赋役全书凡皆天下之田以万暦之数为原额
而籍报坍荒者以次除之法称至善然民问欺隐
占幷之弊积锢已久如湖南之丈田用数载官
吏之力而籍之所增止六万六千一百六十九顷
八十四𤱔益赋二十六万三千五百一十九两米
九万四千六百三十一石其后以田赋不均民不
聊生或携老幼迁蜀就垦川水险覆溺甚众广东
之顺德香山沙坦田彼此互争累年不决江南
昆山之清田行之二三十年矣官吏亦屡易矣而
兵燹之馀故籍无考贪墨之徒缘以为利奸民猾
吏因此丛奸盖由一方之地𤱔未清而编审销圩
之令复下有本有田之人而飞洒他户忽变为无
田者有无田之人而愿代立户以通国课者甚至
变良田为涂荡指美产为荒瘠一年而一易者有
之五年而一易者有之彼此密葛莫可究诘此固
弊之至大者也唐陆贽云创制之始不务齐平供
应有烦𥳑之殊收守有能否之异所在徭赋轻重
相悬所遣使臣意见各异计秦一定有加无除致
敝之端右今一辙斯诚深达国体之论矣
又按古之水利在西北今之水利在东南非其地
势之殊亦汉唐遗法之废耳盖东南之水性后而
有常䟽之则安西北之水性劲而易从迫之则怒
且东南之民地濒江湖资水以为利故疏寒蓄泄
之宜习之也𤍨而卢之也周西北之民籍手天时
不知人力甽亩不立沟洫不分遂举数千里沃衍
之区弃为斥两而队借也考自禹贡距川 渠之
法功施三代其后李冰川之于蜀则凿离隼穿二
江往往引其水用溉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
海史起用之于邺则引章水 富魏之 由郑国
用之于秦则凿泾水邸瓠口而用溉注 关之水
溉舃卤之地四万馀顷收皆𤱔一锺于是关中为
沃野谓之郑国渠此战国之水利也汉文翁用之
于蜀则穿煎㳛口溉灌繁曰千七百顷郑当时用
之于关中则引渭穿渠三岁而渠下之民颇得以
溉番系用之于汾阴蒲坂则引汾穿渠溉河壖弃
地五千馀顷以为渠田严熊用之于冯翊则穿洛
至啇顾下溉重泉以东万馀顷故恶地谓之龙首
渠堄宽用之于内史则凿六辅渠以溉郑国傍高
邛之田以为稻田白公用之于池阳则引泾穿渠
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
五百馀顷谓之白渠民得其饶右信臣用之于南
阳则造钳卢陂累石为堤傍开六石门以郧水势
用广溉灌至二万顷其他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
引河及川谷之溉田而关中灵轵成国𣲗渠引诸
川考南九江引淮东海引钜定太山下引汶水皆
穿渠为溉田各万馀顷此西傼之水利也后汉王
景用之于庐江则修楚孙叔敖芍陂境内丰给马
臻用之于会稽则立镜湖筑塘周回三百十里灌
田七千馀顷魏刘馥用之于合肥则修芍陂茹陂
千门吴塘诸堨以溉稻田贾逵之用之于豫州则
堨汝水造新陂又通运渠三百馀里谓之夏候渠
郑浑用之于沛郡则于萧相二县兴坡堨开稻田
岁增租入倍常谓之郑陂徐邈用之于凉州则广
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皇甫隆用之于炖
煌则教作耧犁使溉灌得杀加五西方以丰此东
汉三国之水利也晋邓艾用之于寿春则修淮阳
百尺二渠上引河流下通淮颍大治诸陂于颍南
颍北穿渠三百馀里溉田二万顷杜预用之于豫
州则修汉氏旧堨及山各私家小陂以积水其后
复用之于荆州则修召信臣遗迹为民作
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 公私用利此晋之
水利也逮乎唐世姜师度温造长孙恕之徒争言
自天宝大暦以至咸通二百馀年闲不绝书于史
册盖唐之守令常得用一方之财兴期月之役而
创千年之利至于河朔用兵有司急于征求而唐
之水利废矣若有宋之士大夫非不讲求汉唐遗
法遣使察农田水利皆欲以富国不以利民而且
右陂废堰多为侧近肙耕岁月既深已同永业其
闲多怨之人或妄言某处可作陂渠规坏所怨田
产或指人旧物以为官陂此苏轼之所以极论其
弊而欲止之也然汉唐之水利皆在西北而今之
为吏者椭于修举皆弃其陂堨而不顾水日干而
土日积山泽之气不通则水旱之患作矣元虞集
言京师之水濒海数千里皆萑苇之场用浙人法
筑堤捍水为田民能以万夫耕者授以万夫之田
千夫百夫亦如之三年视其成至正中丞相脱脱
亦主是议岁用大稔然法亦寻废明洪武时群臣
百姓皆得上书言水旱长吏月奏两泽遣国子生
人才分诣天下郡县集吏民乘农隙修治水利开
天下塘堰凡四万九百八十七河四千一百六十
二陂渠堤岸五千四十八其后丘濬徐贞明苏酂
之徒皆言海田水田之利而许宗鲁之濬三岔口
刘深之开千顷洼此故明水利之成效也我
皇上念畿辅土皆膏腴而陂堨不修半为沮洳于是开永
定子牙二河于京师之西南引桑干以溉田一年
而功成此西北之水利效于目前者耳苟有司能
相其土宜别其利害不以妨农不以伤民而塘堰
陂渠之法随事而行之不数年而西北之水故止
水西北之田皆良田也于以播艺五种而军国之
用可以不仰于东南矣岂非朝廷万世之利哉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