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司笔记 (四库全书本)/卷06
左司笔记卷之六
钱法
钱者天下之本也国家设轻重之法通万宝之有无以犇
走一世使权归乎上利周乎下挟四海长流之势而无一
日可废之道名为下币而国计之大端实综乎斯矣历代
制作相踵虽肉好铢两闲有损益而利民之用则一是以
梁之顾烜唐之封演繤述成书纪序世次〈顾烜封演并著钱谱〉以至
鲁褒著论〈晋鲁褒著钱神论〉洪迈作志〈朱洪迈撰泉志十五卷〉其亦有心者
之言与序钱法第六
户部宝泉局〈明天启元年八月置本朝因之〉
岁铸部钱一十九万七千六百一十一串九百有奇〈按局〉
〈有牙钱一祖钱一监钱官以为钱式每岁一月分二卯一岁凡二十四卯每卯用铜十二万觔除耗铜一万八〉
〈百斤工料钱二千二百八十四串每卯解部钱一万三百一十四串五百四十文康熙二十三年每铜一百斤〉
〈核减耗铜三斤添铸钱九千二百三十串七百六十九文其工匠物料槩从核减顺治初制钱一文重一钱二〉
〈分半十四年改铸钱重一钱四分每千重八斤十二两二十二年改铸每文重一钱四十一年又改铸制钱每〉
〈文重一钱四分凡四变矣〉
岁解铜觔二百六十九万二千三百九斤六两
按 本朝宝源局属工部核销兹不载〈按二局每年搃铸钱三十〉
〈二万八千串宝泉钱二十九万八千有奇宝源钱一十二万有奇〉
附载各直省鼓铸数
直𨽾〈宣府炉三十座铸本一万九千七百二十四两旧存红铜一万四千二百六十二斤顺治元年开密〉
〈蓟二局炉三十座顺治二年开七年移密局于蓟镇铸本旧存铜铅一万四千四百四十斤又部拨本银五千〉
〈两康熙元年停止七年复开九年停止〉
江南〈广铸厂炉二百座宝源局炉一百七十立座开通厂炉一百四十座共六百座顺治三年开八年题〉
〈减炉五百座铸本七万五千二十五两康熙九年停止七年复开九年停止〉
浙江〈宝龙局炉五十座铸本二万八百七十六两顺治六年开康熙元年停止七年复开九年停止〉
山东〈临清炉二十九座铸本二万两顺治二年开红杂铜一十五万五十二百七十八斤康熙元年停止〉
〈七年复开九年停止〉
山西〈太原炉铸本七千四百四两顺治二年开大同炉二十座顺治元年开六年移阳和开局铸本二万〉
〈九千五百九十一两晋省铜斤五万二百四十六斤康熙元年停止七年复开九年停止〉
河南〈炉十八座顺治四年开铸本一万五百二十九而康熙元年停止七年复开九年停止〉
陕西〈西安炉三十五座铸本二万九千六百五十一两顺治二年开延绥炉铸本以本镇军饷两月开铸〉
〈顺治三年开五年停止甘肃炉铸本一万两顺治四年开七年停止十七年复开康熙元年停止七年复开九〉
〈年停止〉
湖广〈武昌炉五十座铸本左良玊遗铜四十七万八千三百斤遗铅三十四万四千斤顺治三年开荆州〉
〈炉三十座铸本一万两顺治五年开郧襄炉二十座铸本二万两顺治五年开康熙元年停止七年复开九年〉
〈停止〉
福建〈福建炉五十二座铸本一万两顺治六年开八年停止十七年复开康熙元年停止七年复开九年〉
〈停止〉
广东〈广东炉顺治四年开康熙元年停止七年复开九年停止〉
广西〈广西炉顺治十七年开康熙元年停止七年复开九年停止〉
云南〈云南炉顺治十七年开康熙元年停止七年复开九年停止〉
贵州〈贵州炉顺治十七年开康熙元年停止七年复开九年停止〉
按燧人氏以轻重为天下五帝之世当已有钱而
太古荒邈无所考录〈文献通考太吴氏高阳氏谓之金有熊氏高辛氏谓之货〉
〈陶唐氏谓之泉〉史记平凖书始载虞夏之弊金为三品或
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亀贝〈贾逵注周语云虞夏啇周〉
〈金弊三等珠玊为上弊黄金为中弊铜钱为下弊〉管子云禹以历山之金
铸币汤以庄山之全铸币周礼郑氏注云金铜无
㐫年因物贵大铸泉以饶民而三代之制略可𣉟
焉齐太公立九府圜法钱圜函方轻重以铢〈孟康云外〉
〈圜而内孔方也颜师古曰言黄全以斤为名钱则以铢为重也〉论者始著刀利泉
流之义〈如淳曰名钱为刀者以其利于民也泉者流行如水也〉故后世之言
钱者必自太公始管仲相桓公踵其法行之齐而
国以富强〈管子曰桓公令左司马白徒铸钱于庄山〉其后百馀年周景
王更铸大钱〈前汉食货志文曰宝货肉好皆有周郭韦昭注云肉钱形也好孔也〉及
秦幷天下铸半两钱质如周钱而重如其文〈古今注云〉
〈秦钱半两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汉兴患秦钱重更令民铸䇲钱〈如淳〉
〈曰如榆䇲也钱谱云文为汉兴也〉高后二年行八铢钱至孝文时
钱益多而轻乃更铸四铢钱〈应劭曰今民闲半两钱最轻小者是也〉
使民放铸〈师古曰恣其私铸〉于是贾谊极陈重钱轻钱法
钱奸钱之害博祸七福之说孝文不能用而汉之
钱法弊矣〈前汉食货志贾谊曰民用钱郡县不同或用轻钱百加若干或用重钱平称不〉
〈受法钱不立奸钱日多铜布于天下其为祸博矣今传祸可除而七福可致也何谓七福上收铜勿〉
〈令布则民不铸钱黥罪不积一奚伪钱不蕃民不相疑二矣采铜铸作者反于耕田三矣铜毕归于〉
〈上上挟铜积以御轻重钱轻则以术敛之重则以术散之货物必平四矣以作兵器以假贵臣多少〉
〈有制用别贵贱五矣以临万货以调盈虚以收奇羡则官富贵而末民困六矣制吾紊财日与匈奴〉
〈争逐其民则敌必怀七矣〉是时吴王濞以东南一诸侯即山铸
钱富埓天子邓通匹夫财过王者吴邓之钱布天
下武帝建元以来始议更造钱币摧浮淫兼幷之
徒廼坏孝文帝钱铸三铢五铢以变之而郡国奸
铸不绝有蜀钱梁钱角钱当两女钱之类品数繁
乱公卿请令京师铸官赤仄〈钱名汉书音义曰俗所谓紫绀钱也〉一
当五赋历二岁而又废元狩中悉禁郡国无铸钱
专令上林三官铸钱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
国皆销其铜输三官至平帝时止成钱二百八十
亿万馀终西汉之世盗伪莫息王莽变汉制仿周
钱子母相权之法更造大钱契刀错刀作金银亀
具钱布之品诏非井田挟五铢钱者罪之农桑失
业食货俱废坐铸钱抵罪者自公卿大夫至庶人
不可胜数云〈前汉食货志王莽大钱重十二铢契刀其瓌如大钱长二寸文曰契刀五〉
〈百错刀以黄金错其文曰一刀直五千钱货六品曰宝货小钱直一曰么钱一十曰幼钱二十四中〉
〈钱三十四壮钱四十四前大钱五十是为六品布货十品曰大布次布弟布壮布中布差布厚布幼〉
〈布么布小布文曰小布一百以上各加一百至大布立千钱矣天凤元年罢大小钱改作货布文右〉
〈曰货左曰布泉货文右曰货左曰泉二品并行〉光武建武十六年马援上
书请复铸五铢钱天下便之〈晋志公孙述僭蜀童谣曰黄牛白腹五铢〉
〈当复〉献帝时铸四出文钱〈晋志献帝作五铢钱而有四道速于边缘有识者尤〉
〈之曰岂童京师破坏此钱四出也〉及初平中董卓悉坏五铢钱更
铸小钱〈晋志董卓尽取长安及洛阳铜人飞廉之属以充鼓铸无轮郭文章不便〉三国
惟有蜀吴二钱〈泉志云顾烜曰刘偹铸直百钱吴志云孙权铸大钱一当五百铸当〉
〈千大钱〉自魏历晋皆用五铢不闻有所改创元帝过
江乃用孙氏旧钱轻重杂行〈晋志云大者谓之比轮中者谓之四丈吴〉
〈兴沈充又铸小钱谓之沈郎钱〉南北朝则宋有孝建四铢景和二
铢〈宋书颜峻传云世祖即位铸孝建四铢前废帝景和中铸二铢文曰景和形转细无轮郭不〉
〈磨剪凿者谓之来子尤轻薄者谓之荇菜〉梁有女钱铁钱两柱鹅眼〈隋志〉
〈云梁帝钱文曰五铢又别铸除其肉郭谓之女钱百姓或私以古钱交易有直百五铢太平百钱定〉
〈平一百五铢雉钱五铢对文等号轻重不一普通中更铸铁钱并皆私铸自破岭以东八十为百名〉
〈曰束钱江即以上七十为百名曰西钱京师以九十为百名曰长钱中大同元年诏通用足陌而人〉
〈不从至末年遂以三十五为百云梁末又有两柱钱及鹅眼钱于时人杂用其价同但两柱重而鹅〉
〈眼轻〉陈有六铢〈隋志云宣帝大建十一年铸大货六铢与五铢并行人相与讹言曰六铢〉
〈有不利县官之象未几废〉魏有太和永安〈后魏志云高祖铸太和五铢孝庄铸永安〉
〈五铢〉北齐有常平〈隋志云齐神武初百姓私铸有雍州青赤梁州生厚紧钱吉钱河阳〉
〈生涩天柱赤牵之称冀州之此钱皆不用文宣时铸常平五铢钱〉后周有五行大
布永通万国〈隋志云武帝建德三年铸五行大布钱宣帝大象元年铸永通万国钱〉
此皆偏安之货品非薄海之泉宝也〈南齐书永明八年刘悛起〉
〈世祖曰南广郡界蒙山下有城名蒙城有顷地有烧炉四所从蒙城渡水南百许垂平地掘土深二〉
〈尺得铜有古掘铜坑幷居宅处犹存邓通南安人汉文帝赐通严道县铜山铸钱今蒙山在青衣水〉
〈南故秦之严道地蒙山去南安二百里此必是通所铸甚可径略并献蒙山铜一片又铜石一片乃〉
〈遣使入蜀铸钱魏书食货志熙平二年尚书崔亮奏恒农郡铜青谷有铜矿计一斗得铜五两四铢〉
〈苇池矿计一斗得铜五两鵉帐山矿计一斗得铜四两河南郡王屋山矿计一斗得铜八两〉
〈南青州苑烛山齐州啇山并是往者铜官旧迹既有冶利所宜开纩从之〉隋初铸新钱
亦曰五铢〈顾颜武曰知录曰南北朝皆铸五铢今之五铢钱大抵皆隋物也〉诏四
面诸关各付百钱为様从关外来勘様相似者得
过不同则坏为铜没官而钱货始一又于幷鄂益
三州置炉二十其非官铸者毁之大业已后行五
铢白钱天下盗起私铸恶簿或剪铁鍱裁皮糊纸
以为钱而隋钱废唐高祖入长安民闲行线环钱
凡八九万始满半解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钱〈顾炎〉
〈武曰知录云旧唐书开元天宝钱文令给事中欧阳诟制词及书时称马永卿曰闲元通宝盖唐二〉
〈百八十九年独铸此钱则唐之数朝皆用之而明皇年号乃暗与之合耳〉乾封初改铸
乾封泉宝钱寻废武后时钱禁弛乱盗铸如云又
闲𤍨铜排斗沙涩之钱皆售江淮游民依山陂海
以铸吏莫能补〈唐志云先天之际两京钱益滥彬衡钱才有轮郭皆可用或镕锡模〉
〈钱须史百十〉开元初宰相宋璟请禁恶钱竹二铢四参
钱〈唐志云江淮有官炉钱偏炉钱棱钱时钱遣监察御史萧况之使江淮捕责甚峻上青钱皆输〉
〈官小恶者沉江湖宋沈北曰今属部以十参为铢参乃古之紊字恐相传之悮耳〉二十二
年宰相张九龄建议纵民铸钱公卿皆以为不便
其后杨国忠招权市恩复竹旧钱内作判官韦伦
请厚价募工增益鼓铸天下炉允九十有九〈唐志云绛〉
〈州三十扬阔宣鄂蔚皆十益彬皆五洋州三宝州一每炉岁铸钱三千三百缗徙丁匠三十费铜二〉
〈万一千二百斤铁三千七百斤锡五百斤每千钱费钱七百五十天下岁铸三十二万七千缗〉
肃宗初使第五琦铸乾元重宝钱〈唐志云乾元钱经一寸每䌸重〉
〈十斤第五琦复命绛州铸重轮乾元钱径一寸二分每缗重十二斤与开元钱参用乾元当十重轮〉
〈当五十〉于时钱有虚实之名〈唐志云初有虚钱京师人人私铸犯禁者众上〉
〈元元年减重轮钱一当三十得为实钱虚钱皆用十当钱〉代宗初均大小钱民
闲市易甚便而乾元重轮二钱不复出矣刘晏为
𥂁铁转运使请以诸州土贡积之江淮易铜铅薪
炭广铸钱以输京师及荆扬二州自是钱日益增
大暦后禁天下铸铜器德宗时户部侍郎韩洞以
高州红崖冶铜请复洛源废监岁铸钱𠤎万二千
缗判度支赵赞采连山白铜铸大钱一当十以权
轻重然其时汯令严峻钱少帛轻州县禁钱不出
境高赀皆绝四方至京师者委钱诸道进奏院及
诸军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劵乃取之号曰飞
钱𥂁铁使李选于彬州置桂阳监以两𬬻日铸钱
二十万天下岁铸钱十三万五千缗元和初河东
有锡钱节度使王锷置鈩䟽拒马河水铸钱工费
元省而锡钱遂废宪宗讨吴元济王承宗之乱经
费屈竭皇甫转议内外用钱每缗垫二十外复抽
五十送度支以赡军十二年复㣛京兆府钱五十
万缗市布帛而富家钱过五千贯者死京师区肆
所积皆方镇钱富贾都倚左右神策军官钱为名
有县不敢劾而民闲铅锡钱益多穆宗太和四年
诏积钱以七千缗为率十万缗者期以一年出之
二十万以二年河南扬州江陵皆约束如京师未
几皆罢八年𥂁铁使王涯置飞狐铸钱院于蔚州
天下岁铸钱不及十万精武宗废浮屠法毁佛像钟
磬皆归巡院诸道观察使并置钱坊淮南节度使
李绅请天下以州名铸钱京师为京钱大小径寸
一如开元钱遂禁用旧钱宣宗初尽变会昌之政
而新钱复废〈唐志云昭宋末京师用钱八百五十为贯河南府以八十为百云〉宋
太祖乾德中铸宋通元宝钱禁诸州轻小恶钱及
铁镴钱蜀平仍听用铁钱太宗初铸太平通宝钱
复诏昇州置监按部内小山之出铜者悉禁民采
并给官铸〈宋志云后唐天祐初以八十五为百天成中减五钱汉乾祐初复减三钱宋初〉
〈输官者用八十或八十五为百然诸州私用至有以四十八为百者〉转运使张齐贤
令南唐承旨丁钊便宜采山谷铜铅用唐开元钱
料铸钱于饶州永平监遂以钊领三州铜山〈宋志云时〉
〈铜钱有四监饶州曰永平池刑曰永豊江州曰广宁建州曰豊国铁钱有三监邛州曰惠民嘉州曰〉
〈兴远兴州曰济众〉仁宗初铸皇宋通宝钱庆暦之后复书
年号淳化元年铸淳化元宝钱太宗亲书作真行
草三体幷改川峡路诸州监为御书钱监时军兴
用匮置阜民朱阳二监采青铜于号州铸大铁钱
于晋泽二州置博济监采黄铜于仪州悉辇致开
中数州钱杂行而盗铸者众公私患焉叶清臣为
三司使与学士张方平等上陕西钱议言关中用
大钱县官取利太多致奸人盗铸其用日轻县官
虽有折当之虚名乃受亏损之实害不先自损则
法未易徔之且罢官所置𬬻自是钱轻而奸人稍
利无矣神宗熙宁中陕西转运副使皮公弼奏自
行当二钱铜费相当盗铸衰息而折二钱遂行于
天下是时京西淮南两浙荆湖诸州各置监铸钱
岁增其额京西转运使吴几复请由襄郢转致郢
唐等州置监铸钱以纾钱重之弊知太原韩绛请
放陕西令本重模精以息私铸之弊皆为王安石
所沮不果行元豊以后西师大举天下钱禁弛坏
百姓多销镕诸监钱造作器用沿边州军阑出外
国公私上下并苦匮阙时谓之钱荒哲宗嗣位乃
复申钱禁罢监十四定钩致之法〈宋志云初定钩致法使折二铜〉
〈钱尽归陕西后令河东京西西京诸州行之馀路则禁仍限二年母更用〉徽宗初蔡京
当国欲以利惑人主假托绍述破坏钱泫令岁所
铸小年钱改铸圣宋通宝钱以一当五幷令舒睦
徽鄂诸州募私铸人为官匠设铸钱院以居之崇
宁则行当十之法〈宋志崇宁四年立钱辋验样法诏须崇宁监所铸御书当十钱〉
〈或于诸路赤反乌皆书画分明〉大观则行夹锡之法〈宋志关中夹锡行小民往〉
〈往以药点染马铜钱相乱〉复以新修钱法须之中外更严隐藏
私贩之禁所在搜索天下以私钱得罪有司上名
数亡虑十馀万人政和中京复以政和通宝钱改
铸夹锡而天下乱矣南宋承积弊之后不能更易
钱制大江以西都杂用沙尾钱绍兴嘉熙之际虽
行胆水之令〈高宗绍兴十三年韩球行胆水法所铸止十万缗〉申铍销之
罚〈理宗嘉熙十二年严禁銋销〉闲或铸追而法卒不振〈宋志孝宗铸淳〉
〈熙通宝钱理宗铸大宋元宝钱嘉熙通宝钱〉此有宋钱法之所以坏也
〈文献通考云初蜀人以铗钱重私为劵谓之交子后遂志交子务于益州南宋高宗绍兴元年因婺〉
〈州屯驻钱重难致诏户部造见钱关子付婺州召客执关赴权货务请钱谓之会子此又宋钱法之〉
〈变耳〉辽金问造钱弊而流行未久〈辽志云景宋铸干亨新钱圣宗铸太〉
〈平钱道宗之世钱有四等曰咸雍曰太康曰大安曰寿隆皆因改元易名金志云金初用朱辽旧钱〉
〈天会末问用刘豫阜昌伪钱正隆二年中都置钱监东曰宝源西曰宝豊京兆置利用监铸正隆通〉
〈宝钱世宗时铸大定通宝钱世传其钱料征用银杂之春和中铸泰和通宝钱〉元兴专行
钞法至武宗至大三年初竹钱法置资国院泉货
监铸至大通宝大元通宝钱明年仁宗复罢之是
元无钱法也明初兼采宋元遗制钱钞并行钱之
法有二曰制钱曰旧钱洪武初置宝源局于应天
府铸大中通宝钱与前代右钱相兼参用〈世宗实录嘉靖〉
〈十五年御史阎邻言国朝所用钱币有二曰制钱如洪武永乐嘉靖等通宝是也曰旧钱如开元太〉
〈平淳化祥符等钱是也百六十年来二钱并用民咸利之〉又令户部及各行省
铸洪武通宝凡五等〈明会典云洪武当十钱重一而当五钱当四钱当三钱当〉
〈二当一皆重如其所当之数〉永乐以后历代相沿钱文皆以年
号冠之至嘉靖所铸钱最为精工隆庆万暦加重
半铢而前代钱不废天启元年户部请置宝泉局
于京师复画括天下古钱充废铜以济国用而四
方铜运逡巡不至国事日促利益鲜少盖钱法之
兴也本以利民而钱法之衰也即以病民轻钱行
则有榆英荇菜风飘水浮之异重钱行则有半两
重于直百当千之别法久弊生转相为拯法禁日
以急奸盗日以起彼张汤第五琦蔡京之徒变乱
旧章遗患海内而天下之良工巨蠧类皆炊炭山
薮浮蔑江湖以争朝夕之利虽冒百死而靡顾官
钱不息私钱不止古今之势使然也说者谓三代
以前重谷而轻钱三代以后重钱而轻谷钱之势
重则将驱天下之人非钱不生而官钱不足则势
不得不出于盗铸富民既擅私钱之多以射利贫
民亦利私钱之贱以自给贾生曰禁之不得其术
其伤必大可不慎哉后代士大夫言钱法者不思
国家大体徒禁恶钱不知钱行于民其利小权属
于君其利大苟能如南齐孔𫖮之论不惜铜爱工
以领示天下而又重铜之直以收天下之废铜轻
钱之价以遏天下之奸钱则豪猾不得其利而官
钱日行官钱行而轻小窳薄之钱不数年闲不令
而自销矣至若贡禹桓元之欲废而易粟帛汉武
新莽之欲变而行白鹿龟贝此又泥古不通于用
者也叶适云自非圣人不能变而通之斯诚知言
之君子乎〈按杜氏通典云天宝中每炉约用铜二万一千二百二十斤白铁三千七百九〉
〈斤黑锡五百四十斤约每贯钱用铜铁锡价约七百五十文丁匠在外每炉计铸钱三千三百贯约〉
〈一宝计铸钱三十二万七千馀贯文明汤道衡宝泉事宜云每钱万文用铜九千斤炸块二百三十〉
〈九斤木炭四十五斤六两松香五斤五两炉罐六个每炉金砖二块此铜料之制也今制鼓铸铜一〉
〈百斤用煤一百斤给钱三百五十文锗四个给钱二百四十文木炭十斤给钱四十文𥂁六斤给钱〉
〈二十文造钱粮黄纱给钱六十文又按隋志云隋钱一千重四斤六两唐志云唐钱一千重六斤四〉
〈两盖秦汉以未以十素为铢二十四铢为两二十为斤合之隋唐以三当一之说则是秦之半两今〉
〈之一钱五分有奇也汉之八铢今之一钱也汉之五铢今之八分也一铢约今之一分五厘半一两〉
〈约今之三分有奇至隋之四斤六两是汉之十二斤四刃唐之六斤四两是汉之十八斤十二两耳〉
又按钱法之利于奸民者有二曰鼓铸曰开采病
于良民者有一曰销钱国家创制之始必立为轻
重之法以权衡天下而京师铸钱少不能于一二
岁闲遍及海内于是令直省各开局鼓铸逮钱货
通行而寻即罢去此国家之良法也至于五金之
冶皆产于山而宝藏之所出天地之气脉系焉故
周官丱人掌金玉锡冶之地而为之厉禁以守之
若以时取之则物其地图而校之巡其禁令先王
所以防民之奸者至矣汉孝景后三年诏曰农天
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
用不识其终始闲岁用不登意为末者众农民寡
也其令郡国若取庸末黄金珠玉者坐賍为盗二
千石听者与同罪此亦周官之遗意也是故历代
铜官之迹或采之官或采之民亦不过一时权宜
之术佐国用之所不足而非百年长久之讦唯汉
之铜山一弃于强籓再弃于佞幸而深林穷泽遂
以生后世奸民之心是吴邓实阶之厉耳唐金银
铁锡之冶一百八十有六宋金银铜铁铅锡之冶
二百七十有一〈文献通考云唐宣宗时增银冶二㱑采银二万五千两宋元豊中岁〉
〈未一万七百一十两银二十一万五千三百八十五两〉而或暴发辄竭或采
取岁久所得不偿其费岁课不足有司必责主者
取盈是唐宋之坑冶利归于上而史臣犹以为訄
明太祖时府军前卫老校丁成言河南陕州地银
矿锢闭已久采之可资国用太祖曰凡言利之人
皆戕民之贼也闻元时江西豊城民吿官采金其
初岁额犹足取办经久民力消耗一州之人卒受
其害盖物产有时而穷㱑额则终不可减有司贪
为己功而不以言朝廷纵有恤民之心而不能知
此可以为戒岂宜效之是亦惩乎前代之失而深
恶痛绝之者也然天下游手之众不务农桑思欲
取天地自然之藏以肥身饱家而遂执鼓铸开采
之说争言大利以蛊惑朝听者无代不有不知鼓
铸起则有司浚剥之弊必生而钱文轮郭之制工
匠相习易于饮模则奸民私铸之患亦随之而兴
开采起则有司抑勒之弊必生而奸诡之民因缘
巧伪必欲一售其奸若有司既纵之矣遂相与名
集数万无聊亡命之民于荒僻山谷之闲伐材木
穿丘墓斗争攘夺竞攫一时之利而上供之数终
托空名则远方盗贼之患亦丛之而成此自然之
势矣至于自古铸钱时轻时重虽太平之世未有
数十年而不变共制者盖重钱之害由于钱贵钱
贵则日中之市挟持甚寡而小民衣食之需多致
阙失若法久不变或毁为器皿者有之则不得不
变而从轻轻钱之害由于钱贱钱贱则日中之市
挟持甚多而小民衣食之需尚有未给若法久不
变于是或私相铸造者有之则不得不变而从重
然轻重变法之后钱啼于一势必夆前此所用之
钱而废之而富厚之家蓄积巨万大抵居奇于贱
而货鬻于重均而较之犹不至于大病若耕织负担
之民所藏无几而一旦变更则钱之轻重顿殊
而向之竭其心思智虑以为终崴之计者至不足
以谋旦夕此在有司优游抑损使岁之闲渐为消
磨而民病庶可不滋若绳之太急时之太过则
必至沉之于水毁之于火而四海之民且重足而
立矣至若今之河南陕西民闲自为轻重有越山
渡河不数十里而国货不能通行者汉桓宽云币
数变而民滋伪此之谓也古今之筹国者可不于
铸钱销钱轻重变法之际加之意㢤
又按唐宋以前上下通行之货一皆以钱而已未
尝用银与钞也通典谓梁初唯京师及三吴荆鄞
江湘梁益皆用钱其馀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交
广之域则全以金银为货而唐韩愈奏状亦言五
岭买卖一以银元稹奏状言自岭以南以金银为
货币自巴以外以𥂁帛为交易黔巫溪峡用水银
朱砂缯彩巾帽以相市宋史仁宋纪景祐二年诏
诸路岁输缗钱福建二广易以银江东以帛于是
有以银当缗钱者矣金史食货志旧例银五十锭
其直百贯民闲或有截凿之者其价亦随低昂遂
改铸银名承安宝货一两至十两分五等每两折钱
二贯公私同见钱用又更造兴定宝宝泉每贯当
通宝五十又以绫印制元光珍货同银钞及馀钞
行之未几银价日贵宝泉日贱民但以银论价至
元光二年宝泉几于不用哀宗正大中民闲但以
银市易此今日上下用银之始也钞法则始于唐
之飞钱宋之交会金之文钞其法以物为母钞为
子即古子母相权之法也唐以禁钱之后南贾不
行乃有飞钱之令盖患钱之重立此法以变通之
耳宋张咏镇蜀以铁钱重不便贸易于是设质剂
之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天圣问遂
置交子务于益州高宗绍兴初因婺州之屯驻有
司请椿办合用钱而舟楫不通钱重难致乃诏户
部进见钱关子付婺州召客人入中执关赴榷货
务请钱有顾得茶𥂁香货钞引者听谓之会子盖
宋之钞法始于边饷匮乏造此以诱啇旅为沿边
籴买之计视钱易于赍远金人袭而用之皆出于
不得已之计也元代专竹钞法世祖时始造交钞
以丝为本设水路平凖库主平物价使相依凖不
至低昂仍给钞一万二千锭以为钞本至元中添
造釐钞初钞印用木为板至是铸易之然元宝交
钞行之既久物重钞轻遂改造至元钞与中统
钞通竹随路设立官库贸易金银平凖钞法置花
银赤金入库出库之制〈元志至元中每花银一两入库共价至元钞二贯出〉
〈库二贯五分赤全一两入库二十贯出库二十库五百文〉武宗至大中复改造
至大银钞盖元之钞法至是凡三变矣大抵至元
钞五倍于中统至大钞又五倍于至元仁宗初以
倍数太多轻重失宜遂有罢银钞之诏泰定时复
竹令昏钞焚毁之令而中统至元二钞终元之世
盖常竹焉明洪武初竹钞法禁民闲行使金银以
奸恶论而民不便之至正统中山西布政司奏库
贮钞贯朽烂不堪用者五十九万三千锭有奇敕
令焚毁则钞之𣻉阁可知夫国家无钱为本欲以
空文行于天下废金银坚强可久之货而用楮币
轻浮易腐之物人情自多不便及于后代上下田
赋皆用银钱而钞法之废宜其势不两行也此唐
元宋明以来一罔民之弊政第书之以附于钱法
之后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