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左司筆記 (四庫全書本)/卷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五 卷六 錢法
作者:吳暻
卷七

左司筆記卷之六

   錢法

錢者天下之本也國家設輕重之法通萬寶之有無以犇

走一世使權歸乎上利周乎下挾四海長流之勢而無一

日可廢之道名爲下幣而國計之大端實綜乎斯矣歴代

製作相踵雖肉好銖兩閒有損益而利民之用則一是以

梁之顧烜唐之封演繤述成書紀序世次顧烜封演並著錢譜以至

魯褒著論晉魯褒著錢神論洪邁作志朱洪邁撰泉志十五卷其亦有心者

之言與序錢法第六

戶部寶泉局天啟元年八月置本朝因之

 歲鑄部錢一十九萬七千六百一十一串九百有奇

 有牙錢一祖錢一監錢官以爲錢式每歲一月分二卯一歲凡二十四卯每卯用銅十二萬觔除耗銅一萬八

 百斤工料錢二千二百八十四串每卯解部錢一萬三百一十四串五百四十文康熙二十三年每銅一百斤

 核減耗銅三斤添鑄錢九千二百三十串七百六十九文其工匠物料槩從核減順治初制錢一文重一錢二

 分半十四年改鑄錢重一錢四分每千重八斤十二兩二十二年改鑄每文重一錢四十一年又改鑄制錢每

 文重一錢四分凡四變矣

 歲解銅觔二百六十九萬二千三百九斤六兩

  按 本朝寶源局屬工部核銷茲不載按二局每年搃鑄錢三十

  二萬八千串寶泉錢二十九萬八千有奇寶源錢一十二萬有奇

附載各直省鼓鑄數

直𨽾宣府爐三十座鑄本一萬九千七百二十四兩舊存紅銅一萬四千二百六十二斤順治元年開密

薊二局爐三十座順治二年開七年移密局於薊鎮鑄本舊存銅鉛一萬四千四百四十斤又部撥本銀五千

康熙元年停止七年復開九年停止

江南廣鑄廠爐二百座寶源局爐一百七十立座開通廠爐一百四十座共六百座順治三年開八年題

減爐五百座鑄本七萬五千二十五兩康熙九年停止七年復開九年停止

浙江寶龍局爐五十座鑄本二萬八百七十六兩順治六年開康熙元年停止七年復開九年停止

山東臨清爐二十九座鑄本二萬兩順治二年開紅雜銅一十五萬五十二百七十八斤康熙元年停止

七年復開九年停止

山西太原爐鑄本七千四百四兩順治二年開大同爐二十座順治元年開六年移陽和開局鑄本二萬

九千五百九十一兩晉省銅斤五萬二百四十六斤康熙元年停止七年復開九年停止

河南爐十八座順治四年開鑄本一萬五百二十九而康熙元年停止七年復開九年停止

陝西西安爐三十五座鑄本二萬九千六百五十一兩順治二年開延綏爐鑄本以本鎮軍餉兩月開鑄

順治三年開五年停止甘肅爐鑄本一萬兩順治四年開七年停止十七年復開康熙元年停止七年復開九

年停

江西江西爐八座順治四年開七年停止康熙七年復開九年停止

湖廣武昌爐五十座鑄本左良玊遺銅四十七萬八千三百斤遺鉛三十四萬四千斤順治三年開荊州

爐三十座鑄本一萬兩順治五年開鄖襄爐二十座鑄本二萬兩順治五年康熙元年停止七年復開九年

福建福建爐五十二座鑄本一萬兩順治六年開八年停止十七年復開康熙元年停止七年復開九年

廣東廣東爐順治四年開康熙元年停止七年復開九年停止

廣西廣西爐順治十七年開康熙元年停止七年復開九年停止

雲南雲南爐順治十七年開康熙元年停止七年復開九年停止

貴州貴州爐順治十七年開康熙元年停止七年復開九年停止

  按燧人氏以輕重爲天下五帝之世當已有錢而

  太古荒邈無所考錄文獻通考太吳氏高陽氏謂之金有熊氏高辛氏謂之貨

  陶唐氏謂之泉史記平凖書始載虞夏之弊金爲三品或

  黃或白或赤或錢或布或刀或亀貝賈逵注周語雲虞夏啇周

  金弊三等珠玊爲上弊黃金爲中弊銅錢爲下弊管子云禹以歴山之金

  鑄幣湯以莊山之全鑄幣周禮鄭氏注云金銅無

  㐫年因物貴大鑄泉以饒民而三代之制略可𣉟

  焉齊太公立九府圜法錢圜函方輕重以銖孟康雲外

  圜而內孔方也顏師古曰言黃全以斤爲名錢則以銖爲重也論者始著刀利泉

  流之義如淳曰名錢爲刀者以其利於民也泉者流行如水也故後世之言

  錢者必自太公始管仲相桓公踵其法行之齊而

  國以富強管子曰桓公令左司馬白徒鑄錢於莊山其後百餘年周景

  王更鑄大錢前漢食貨志文曰寶貨肉好皆有周郭韋昭注云肉錢形也好孔也

  秦幷天下鑄半兩錢質如周錢而重如其文古今注云

  秦錢半兩徑寸二分重十二銖漢興患秦錢重更令民鑄筴錢

  曰如榆筴也錢譜雲文爲漢興也高后二年行八銖錢至孝文時

錢益多而輕乃更鑄四銖錢應劭曰今民閒半兩錢最輕小者是也

使民放鑄師古曰恣其私鑄於是賈誼極陳重錢輕錢法

錢姦錢之害博禍七福之說孝文不能用而漢之

錢法弊矣前漢食貨志賈誼曰民用錢郡縣不同或用輕錢百加若干或用重錢平稱不

受法錢不立姦錢日多銅布於天下其爲禍博矣今傳禍可除而七福可致也何謂七福上收銅勿

令布則民不鑄錢黥罪不積一奚僞錢不蕃民不相疑二矣采銅鑄作者反於耕田三矣銅畢歸於

上上挾銅積以御輕重錢輕則以術歛之重則以術散之貨物必平四矣以作兵器以假貴臣多少

有制用別貴賤五矣以臨萬貨以調盈虛以收奇羨則官富貴而末民困六矣制吾紊財日與匈奴

爭逐其民則敵必懷七矣是時吳王濞以東南一諸侯卽山鑄

錢富埓天子鄧通匹夫財過王者吳鄧之錢布天

下武帝建元以來始議更造錢幣摧浮淫兼幷之

徒廼壞孝文帝錢鑄三銖五銖以變之而郡國姦

鑄不絕有蜀錢梁錢角錢當兩女錢之類品數繁

亂公卿請令京師鑄官赤仄錢名漢書音義曰俗所謂紫紺錢也

當五賦歴二歲而又廢元狩中悉禁郡國無鑄錢

專令上林三官鑄錢天下非三官錢不得行諸郡

國皆銷其銅輸三官至平帝時止成錢二百八十

億萬餘終西漢之世盜僞莫息王莽變漢制仿周

錢子母相權之法更造大錢契刀錯刀作金銀亀

具錢布之品詔非井田挾五銖錢者罪之農桑失

業食貨俱廢坐鑄錢抵罪者自公卿大夫至庶人

不可勝數雲前漢食貨志王莽大錢重十二銖契刀其瓌如大錢長二寸文曰契刀五

百錯刀以黃金錯其文曰一刀直五千錢貨六品曰寶貨小錢直一曰麼錢一十曰幼錢二十四中

錢三十四壯錢四十四前大錢五十是爲六品布貨十品曰大布次布弟布壯布中布差布厚布幼

布麼布小布文曰小布一百以上各加一百至大布立千錢矣天鳳元年罷大小錢改作貨布文右

曰貨左曰布泉貨文右曰貨左曰泉二品並行光武建武十六年馬援上

書請復鑄五銖錢天下便之晉志公孫述僭蜀童謠曰黃牛白腹五銖

獻帝時鑄四出文錢晉志獻帝作五銖錢而有四道速於邊緣有識者尤

之曰豈童京師破壞此錢四出也及初平中董卓悉壞五銖錢更

鑄小錢晉志董卓盡取長安及洛陽銅人飛廉之屬以充鼓鑄無輪郭文章不便三國

惟有蜀吳二錢泉志雲顧烜曰劉偹鑄直百錢吳志雲孫權鑄大錢一當五百鑄當

千大自魏歴晉皆用五銖不聞有所改創元帝過

江乃用孫氏舊錢輕重雜行晉志雲大者謂之比輪中者謂之四丈吳

興沈充又鑄小錢謂之沈郎錢南北朝則宋有孝建四銖景和二

宋書顏峻傳雲世祖卽位鑄孝建四銖前廢帝景和中鑄二銖文曰景和形轉細無輪郭不

磨剪鑿者謂之來子尤輕薄者謂之荇菜梁有女錢鉄錢兩柱鵝眼

雲梁帝錢文曰五銖又別鑄除其肉郭謂之女錢百姓或私以古錢交易有直百五銖太平百錢定

平一百五銖雉錢五銖對文等號輕重不一普通中更鑄鐵錢並皆私鑄自破嶺以東八十爲百名

曰束錢江卽以上七十爲百名曰西錢京師以九十爲百名曰長錢中大同元年詔通用足陌而人

不從至末年遂以三十五爲百雲梁末又有兩柱錢及鵞眼錢於時人雜用其價同但兩柱重而鵞

 陳有六銖隋志雲宣帝大建十一年鑄大貨六銖與五銖並行人相與訛言曰六銖

 有不利縣官之象未幾廢魏有太和永安後魏志雲高祖鑄太和五銖孝莊鑄永安

 北齊有常平隋志雲齊神武初百姓私鑄有雍州靑赤梁州生厚緊錢吉錢河陽

 生澀天柱赤牽之稱冀州之此錢皆不用文宣時鑄常平五銖錢後周有五行大

布永通萬國隋志雲武帝建德三年鑄五行大布錢宣帝大象元年鑄永通萬國錢

 此皆偏安之貨品非薄海之泉寶也南齊書永明八年劉悛起

 世祖曰南廣郡界蒙山下有城名蒙城有頃地有燒爐四所從蒙城渡水南百許垂平地掘土深二

 尺得銅有古掘銅坑幷居宅處猶存鄧通南安人漢文帝賜通嚴道縣銅山鑄錢今蒙山在靑衣水

 南故秦之嚴道地蒙山去南安二百里此必是通所鑄甚可徑畧並獻蒙山銅一片又銅石一片乃

 遣使入蜀鑄錢魏書食貨志熙平二年尙書崔亮奏恆農郡銅靑谷有銅鑛計一斗得銅五兩四銖

 葦池鑛計一斗得銅五兩鵉帳山鑛計一斗得銅四兩河南郡王屋山鑛計一斗得銅八兩

 南靑州苑燭山齊州啇山並是往者銅官舊跡旣有冶利所宜開纊從之隋初鑄新錢

 亦曰五銖顧顏武曰知錄曰南北朝皆鑄五銖今之五銖錢大抵皆隋物也詔四

 面諸關各付百錢爲様從關外來勘様相似者得

 過不同則壞爲銅沒官而錢貨始一又於幷鄂益

 三州置爐二十其非官鑄者毀之大業已後行五

 銖白錢天下盜起私鑄惡簿或剪鐵鍱裁皮糊紙

 以爲錢而隋錢廢唐高祖入長安民閒行綫環錢

 凡八九萬始滿半解武德四年鑄開元通寶錢

 武曰知錄雲舊唐書開元天寶錢文令給事中歐陽詬制詞及書時稱馬永卿曰閒元通寶蓋唐二

百八十九年獨鑄此錢則唐之數朝皆用之而明皇年號乃暗與之合耳乾封初改鑄

乾封泉寶錢尋廢武后時錢禁弛亂盜鑄如雲又

閒𤍨銅排斗沙澀之錢皆售江淮遊民依山陂海

以鑄吏莫能補唐志雲先天之際兩京錢益濫彬衡錢𦂯有輪郭皆可用或鎔錫模

錢須史百十開元初宰相宋璟請禁惡錢竹二銖四參

唐志雲江淮有官爐錢偏爐錢棱錢時錢遣監察御史蕭況之使江淮捕責甚峻上靑錢皆輸

官小惡者沉江湖宋瀋北曰今屬部以十參爲銖參乃古之紊字恐相傳之悞耳二十二

年宰相張九齡建議縱民鑄錢公卿皆以爲不便

其後楊國忠招權市恩復竹舊錢內作判官韋倫

請厚價募工增益鼓鑄天下爐允九十有九唐志雲絳

州三十揚濶宣鄂蔚皆十益彬皆五洋州三寶州一每爐歲鑄錢三千三百緡徙丁匠三十費銅二

萬一千二百斤鐵三千七百斤錫五百斤每千錢費錢七百五十天下歲鑄三十二萬七千緡

肅宗初使第五琦鑄乾元重寶錢唐志雲乾元錢經一寸每縳重

十斤第五琦復命絳州鑄重輪乾元錢徑一寸二分每緡重十二斤與開元錢參用乾元當十重輪

當五於時錢有虛實之名唐志雲初有虛錢京師人人私鑄犯禁者衆上

元元年減重輪錢一當三十得爲實錢虛錢皆用十當錢代宗初均大小錢民

閒市易甚便而乾元重輪二錢不復出矣劉晏爲

𥂁鐵轉運使請以諸州土貢積之江淮易銅鉛薪

炭廣鑄錢以輸京師及荊揚二州自是錢日益增

大暦後禁天下鑄銅器德宗時戶部侍郎韓洞以

高州紅崖冶銅請復洛源廢監歲鑄錢𠤎萬二千

緡判度支趙賛採連山白銅鑄大錢一當十以權

輕重然其時汯令嚴峻錢少帛輕州縣禁錢不出

境高貲皆絕四方至京師者委錢諸道進奏院及

諸軍使富家以輕裝趨四方合劵乃取之號曰飛

錢𥂁鐵使李選於彬州置桂陽監以兩鑪日鑄錢

二十萬天下歲鑄錢十三萬五千緡元和初河東

有錫錢節度使王鍔置鈩䟽拒馬河水鑄錢工費

元省而錫錢遂廢憲宗討吳元濟王承宗之亂經

費屈竭皇甫轉議內外用錢每緡墊二十外復抽

五十送度支以贍軍十二年復㣛京兆府錢五十

萬緡市布帛而富家錢過五千貫者死京師區肆

所積皆方鎮錢富賈都倚左右神策軍官錢爲名

有縣不敢劾而民閒鉛錫錢益多穆宗太和四年

詔積錢以七千緡爲率十萬緡者期以一年出之

二十萬以二年河南揚州江陵皆約束如京師未

幾皆罷八年𥂁鐵使王涯置飛狐鑄錢院於蔚州

天下歲鑄錢不及十萬精武宗廢浮屠法毀佛像鐘

磬皆歸廵院諸道觀察使並置錢坊淮南節度使

李紳請天下以州名鑄錢京師爲京錢大小徑寸

一如開元錢遂禁用舊錢宣宗初盡變會昌之政

而新錢復廢唐志雲昭宋末京師用錢八百五十爲貫河南府以八十爲百雲

太祖乾德中鑄宋通元寶錢禁諸州輕小惡錢及

鐵鑞錢蜀平仍聽用鐵錢太宗初鑄太平通寶錢

復詔昇州置監按部內小山之出銅者悉禁民采

並給官鑄宋志雲後唐天祐初以八十五爲百天成中減五錢漢乾祐初復減三錢宋初

輸官者用八十或八十五爲百然諸州私用至有以四十八爲百者轉運使張齊賢

令南唐承旨丁釗便宜采山谷銅鉛用唐開元錢

料鑄錢於饒州永平監遂以釗領三州銅山宋志雲時

銅錢有四監饒州曰永平池刑曰永豊江州曰廣寧建州曰豊國鐵錢有三監邛州曰惠民嘉州曰

興遠興州曰濟衆仁宗初鑄皇宋通寶錢慶暦之後復書

年號淳化元年鑄淳化元寶錢太宗親書作眞行

草三體幷改川峽路諸州監爲御書錢監時軍興

用匱置阜民朱陽二監采靑銅於號州鑄大鐵錢

於晉澤二州置博濟監采黃銅於儀州悉輦致開

中數州錢雜行而盜鑄者衆公私患焉葉清臣爲

三司使與學士張方平等上陝西錢議言關中用

大錢縣官取利太多致姦人盜鑄其用日輕縣官

雖有折當之虛名乃受虧損之實害不先自損則

法未易徔之且罷官所置鑪自是錢輕而姦人稍

利無矣神宗熙寧中陝西轉運副使皮公弼奏自

行當二錢銅費相當盜鑄衰息而折二錢遂行於

天下是時京西淮南兩浙荊湖諸州各置監鑄錢

歲增其額京西轉運使吳幾復請由襄郢轉致郢

唐等州置監鑄錢以紓錢重之弊知太原韓絳請

放陝西令本重模精以息私鑄之弊皆爲王安石

所沮不果行元豊以後西師大舉天下錢禁弛壞

百姓多銷鎔諸監錢造作器用沿邊州軍闌出外

國公私上下並苦匱闕時謂之錢荒哲宗嗣位乃

復申錢禁罷監十四定鉤致之法宋志雲初定鉤致法使折二銅

錢盡歸陝西後令河東京西西京諸州行之餘路則禁仍限二年母更用徽宗初蔡京

當國欲以利惑人主假託紹述破壞錢泫令歲所

鑄小年錢改鑄聖宋通寶錢以一當五幷令舒睦

徽鄂諸州募私鑄人爲官匠設鑄錢院以居之崇

寧則行當十之法宋志崇寧四年立錢輞騐樣法詔須崇寧監所鑄御書當十錢

或於諸路赤反烏皆書畫分明大觀則行夾錫之法宋志關中夾錫行小民往

往以藥點染馬銅錢相亂復以新修錢法須之中外更嚴隱藏

私販之禁所在搜索天下以私錢得罪有司上名

數亡慮十餘萬人政和中京復以政和通寶錢改

鑄夾錫而天下亂矣南宋承積弊之後不能更易

錢制大江以西都雜用沙尾錢紹興嘉熙之際雖

行膽水之令高宗紹興十三年韓球行膽水法所鑄止十萬緡申鈹銷之

理宗嘉熙十二年嚴禁銋銷閒或鑄追而法卒不振宋志孝宗鑄淳

熙通寶錢理宗鑄大宋元寶錢嘉熙通寶錢此有宋錢法之所以壞也

文獻通考雲初蜀人以鋏錢重私爲劵謂之交子後遂志交子務於益州南宋高宗紹興元年因婺

州屯駐錢重難致詔戶部造見錢關子付婺州召客執關赴權貨務請錢謂之會子此又宋錢法之

遼金問造錢弊而流行未久遼志雲景宋鑄乾亨新錢聖宗鑄太

平錢道宗之世錢有四等曰咸雍曰太康曰大安曰壽隆皆因改元易名金志雲金初用朱遼舊錢

天會末問用劉豫阜昌僞錢正隆二年中都置錢監東曰寶源西曰寶豊京兆置利用監鑄正隆通

寶錢世宗時鑄大定通寶錢世傳其錢料徵用銀雜之春和中鑄泰和通寶錢元興專行

鈔法至武宗至大三年初竹錢法置資國院泉貨

監鑄至大通寶大元通寶錢明年仁宗復罷之是

元無錢法也明初兼採宋元遺制錢鈔並行錢之

法有二曰制錢曰舊錢洪武初置寶源局於應天

府鑄大中通寶錢與前代右錢相兼參用世宗實錄嘉靖

十五年御史閻隣言國朝所用錢幣有二曰制錢如洪武永樂嘉靖等通寶是也曰舊錢如開元太

平淳化祥符等錢是也百六十年來二錢並用民咸利之又令戶部及各行省

鑄洪武通寶凡五等明會典雲洪武當十錢重一而當五錢當四錢當三錢當

二當一皆重如其所當之數永樂以後歴代相沿錢文皆以年

號冠之至嘉靖所鑄錢最爲精工隆慶萬暦加重

半銖而前代錢不廢天啟元年戶部請置寶泉局

於京師復畫括天下古錢充廢銅以濟國用而四

方銅運逡廵不至國事日促利益鮮少蓋錢法之

興也本以利民而錢法之衰也卽以病民輕錢行

則有榆英荇菜風飄水浮之異重錢行則有半兩

重於直百當千之別法久弊生轉相爲拯法禁日

以急姦盜日以起彼張湯第五琦蔡京之徒變亂

舊章遺患海內而天下之良工巨蠧類皆炊炭山

藪浮蔑江湖以爭朝夕之利雖冒百死而靡頋官

錢不息私錢不止古今之勢使然也說者謂三代

以前重谷而輕錢三代以後重錢而輕谷錢之勢

重則將驅天下之人非錢不生而官錢不足則勢

不得不出於盜鑄富民旣擅私錢之多以射利貧

民亦利私錢之賤以自給賈生曰禁之不得其術

其傷必大可不愼哉後代士大夫言錢法者不思

國家大體徒禁惡錢不知錢行於民其利小權屬

於君其利大苟能如南齊孔顗之論不惜銅愛工

以領示天下而又重銅之直以收天下之廢銅輕

錢之價以遏天下之姦錢則豪猾不得其利而官

錢日行官錢行而輕小窳薄之錢不數年閒不令

而自銷矣至若貢禹桓元之欲廢而易粟帛漢武

新莽之欲變而行白鹿龜貝此又泥古不通於用

者也葉適雲自非聖人不能變而通之斯誠知言

之君子乎按杜氏通典雲天寶中每爐約用銅二萬一千二百二十斤白鐵三千七百九

斤黑錫五百四十斤約每貫錢用銅鐵錫價約七百五十文丁匠在外每爐計鑄錢三千三百貫約

一寶計鑄錢三十二萬七千餘貫文明湯道衡寶泉事宜云每錢萬文用銅九千斤炸塊二百三十

九斤木炭四十五斤六兩松香五斤五兩爐罐六個每爐金磚二塊此銅料之制也今制鼓鑄銅一

百斤用煤一百斤給錢三百五十文鍺四個給錢二百四十文木炭十斤給錢四十文𥂁六斤給錢

二十文造錢糧黃紗給錢六十文又按隋志雲隋錢一千重四斤六兩唐志雲唐錢一千重六斤四

兩蓋秦漢以未以十素爲銖二十四銖爲兩二十爲斤合之隋唐以三當一之說則是秦之半兩今

之一錢五分有奇也漢之八銖今之一錢也漢之五銖今之八分也一銖約今之一分五厘半一兩

約今之三分有奇至隋之四斤六兩是漢之十二斤四刃唐之六斤四兩是漢之十八斤十二兩耳

又按錢法之利於奸民者有二曰鼓鑄曰開採病

於良民者有一曰銷錢國家創制之始必立爲輕

重之法以權衡天下而京師鑄錢少不能於一二

歲閒遍及海內於是令直省各開局鼓鑄逮錢貨

通行而尋卽罷去此國家之良法也至於五金之

冶皆產於山而寶藏之所出天地之氣脈繫焉故

周官丱人掌金玉錫冶之地而爲之厲禁以守之

若以時取之則物其地圖而校之廵其禁令先王

所以防民之姦者至矣漢孝景後三年詔曰農天

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以爲幣

用不識其終始閒歲用不登意爲末者衆農民寡

也其令郡國若取庸末黃金珠玉者坐賍爲盜二

千石聽者與同罪此亦周官之遺意也是故歴代

銅官之跡或採之官或採之民亦不過一時權宜

之術佐國用之所不足而非百年長久之訐唯漢

之銅山一棄於強籓再棄於佞幸而深林窮澤遂

以生後世姦民之心是吳鄧實階之厲耳唐金銀

鉄錫之冶一百八十有六宋金銀銅鐵鉛錫之冶

二百七十有一文獻通考雲唐宣宗時增銀冶二㱑采銀二萬五千兩宋元豊中歲

未一萬七百一十兩銀二十一萬五千三百八十五兩而或暴發輙竭或採

取歲久所得不償其費歲課不足有司必責主者

取盈是唐宋之坑冶利歸於上而史臣猶以爲訄

明太祖時府軍前衛老校丁成言河南陝州地銀

鑛錮閉已久採之可資國用太祖曰凡言利之人

皆戕民之賊也聞元時江西豊城民吿官採金其

初歲額猶足取辦經久民力消耗一州之人卒受

其害蓋物產有時而窮㱑額則終不可減有司貪

爲己功而不以言朝廷縱有恤民之心而不能知

此可以爲戒豈宜効之是亦懲乎前代之失而深

惡痛絕之者也然天下游手之衆不務農桑思欲

取天地自然之藏以肥身飽家而遂執鼓鑄開採

之說爭言大利以蠱惑朝聽者無代不有不知鼓

鑄起則有司浚剝之弊必生而錢文輪郭之制工

匠相習易於飲模則奸民私鑄之患亦隨之而興

開採起則有司抑勒之弊必生而奸詭之民因緣

巧僞必欲一售其奸若有司旣縱之矣遂相與名

集數萬無聊亡命之民於荒僻山谷之閒伐材木

穿丘墓鬪爭攘奪競攫一時之利而上供之數終

託空名則遠方盜賊之患亦叢之而成此自然之

勢矣至於自古鑄錢時輕時重雖太平之世未有

數十年而不變共制者蓋重錢之害由於錢貴錢

貴則日中之市挾持甚寡而小民衣食之需多致

闕失若法久不變或毀爲器皿者有之則不得不

變而從輕輕錢之害由於錢賤錢賤則日中之市

挾持甚多而小民衣食之需尙有未給若法久不

變於是或私相鑄造者有之則不得不變而從重

然輕重變法之後錢啼於一勢必夆前此所用之

錢而廢之而富厚之家蓄積巨萬大抵居奇於賤

而貨鬻於重均而較之猶不至於大病若耕織負擔

之民所藏無幾而一旦變更則錢之輕重頓殊

而向之竭其心思智慮以爲終崴之計者至不足

以謀旦夕此在有司優游抑損使歲之閒漸爲消

磨而民病庶可不滋若繩之太急時之太過則

必至沉之於水燬之於火而四海之民且重足而

立矣至若今之河南陝西民閒自爲輕重有越山

渡河不數十里而國貨不能通行者漢桓寬雲幣

數變而民滋僞此之謂也古今之籌國者可不於

鑄錢銷錢輕重變法之際加之意㢤

又按唐宋以前上下通行之貨一皆以錢而已未

嘗用銀與鈔也通典謂梁初唯京師及三吳荊鄞

江湘梁益皆用錢其餘州郡則雜以穀帛交易交

廣之域則全以金銀爲貨而唐韓愈奏狀亦言五

嶺買賣一以銀元稹奏狀言自嶺以南以金銀爲

貨幣自巴以外以𥂁帛爲交易黔巫溪峽用水銀

硃砂繒綵巾帽以相市宋史仁宋紀景祐二年

諸路歲輸緡錢福建二廣易以銀江東以帛於是

有以銀當緡錢者矣金史食貨志舊例銀五十錠

其直百貫民閒或有截鑿之者其價亦隨低昂遂

改鑄銀名承安寶貨一兩至十兩分五等每兩折錢

二貫公私同見錢用又更造興定寶寶泉每貫當

通寶五十又以綾印製元光珍貨同銀鈔及餘鈔

行之未幾銀價日貴寶泉日賤民但以銀論價至

元光二年寶泉幾於不用哀宗正大中民閒但以

銀市易此今日上下用銀之始也鈔法則始於唐

之飛錢宋之交會金之文鈔其法以物爲母鈔爲

子卽古子母相權之法也唐以禁錢之後南賈不

行乃有飛錢之令蓋患錢之重立此法以變通之

耳宋張詠鎮蜀以鐵錢重不便貿易於是設質劑

之法一交一緡以三年爲一界而換之天聖問遂

置交子務於益州高宗紹興初因婺州之屯駐有

司請椿辦合用錢而舟楫不通錢重難致乃詔戶

部進見錢關子付婺州召客人入中執關赴榷貨

務請錢有顧得茶𥂁香貨鈔引者聽謂之會子蓋

宋之鈔法始於邊餉匱乏造此以誘啇旅爲沿邊

糴買之計視錢易於齎遠金人襲而用之皆出於

不得已之計也元代專竹鈔法世祖時始造交鈔

以絲爲本設水路平凖庫主平物價使相依凖不

至低昂仍給鈔一萬二千錠以爲鈔本至元中添

造釐鈔初鈔印用木爲板至是鑄易之然元寶交

鈔行之旣久物重鈔輕遂改造至元鈔與中統

鈔通竹隨路設立官庫貿易金銀平凖鈔法置花

銀赤金入庫出庫之制元志至元中每花銀一兩入庫共價至元鈔二貫出

庫二貫五分赤全一兩入庫二十貫出庫二十庫五百文武宗至大中復改造

至大銀鈔蓋元之鈔法至是凡三變矣大抵至元

鈔五倍於中統至大鈔又五倍於至元仁宗初以

倍數太多輕重失宜遂有罷銀鈔之詔泰定時復

竹令昏鈔焚毀之令而中統至元二鈔終元之世

蓋常竹焉明洪武初竹鈔法禁民閒行使金銀以

奸惡論而民不便之至正統中山西布政司奏庫

貯鈔貫朽爛不堪用者五十九萬三千錠有奇勅

令焚毀則鈔之𣻉閣可知夫國家無錢爲本欲以

空文行於天下廢金銀堅強可久之貨而用楮幣

輕浮易腐之物人情自多不便及於後代上下田

賦皆用銀錢而鈔法之廢宜其勢不兩行也此唐

元宋明以來一罔民之弊政第書之以附於錢法

之後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